幼儿教师角色转化四宜

2024-10-24

幼儿教师角色转化四宜(共3篇)

幼儿教师角色转化四宜 篇1

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当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意味着第一次进入一个小社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如何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生活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角色的转化:

一、“老师妈妈”———让孩子的情感有寄托

著名心理学家鲍尔比曾说过一句名言:“最好的幼儿园机构不如一位最坏的妈妈。”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母爱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就要扮演好“老师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把对妈妈的依恋附注在“老师妈妈”的身上。

1.要给予无尽的爱。孩子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孩子肌肤相亲,如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另外,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小黑屋里去”等恐吓性语言,而应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孩子。

2.要有家的感觉。孩子刚来幼儿园,对幼儿园充满着陌生感,在情感上特别没有安全感,老师只有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才能让他们接受老师。因此,营造家的感觉,可以让孩子消除紧张感。

家是温馨甜蜜的港湾,很多时候在家里,爸爸妈妈喜欢亲切地叫孩子的小名,那么在幼儿园不妨也可以试试,如:早晨来园,可以说:“宝贝,早上好!”通过这样充满爱的招呼声,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喜欢他。教师在这样称呼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不只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指导对象。

很多时候,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喊:“张妈妈,我喜欢你!”从称呼来看,孩子也把老师看成“老师妈妈”,同家中一样,同样也是被疼爱的对象,大大减轻了来园的焦虑感和陌生感,多了一份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正是2~3岁婴幼儿的第一需要。

3.要投其所好。要想让孩子亲近你,对你有依恋感。那就要投其所好,从了解他们的喜好入手。如:多跟家长交流,了解每个孩子喜欢的玩具、颜色、食品、小动物等。这样,和他们交流时,所说的都是孩子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兴趣相同,话题就多了,孩子就会感受到老师和他是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也是一样的。

二、“老师医生”———让孩子的健康有保证

健康是孩子坚持上幼儿园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始终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

1.做好卫生消毒。孩子身体健康,那么清洁卫生必不可少。来园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让室内永远保持新鲜的空气;对幼儿人手一份的物品及经常使用的玩具,每天在孩子离园后进行消毒,如:84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保证孩子使用的物品都是干净卫生的,从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2.细致保育管理。幼儿园保教并重,有时可以说保育更重于教育,因为保育做得细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喝水还没养成习惯,我们就每天提醒孩子饮水,保证一天的喝水量,对孩子的饮水情况做好记录。特别对个别身体不适的孩子,做个有心人,及时关注一天中孩子的情绪、状态,从而给予不同的照顾。

户外活动时,我们会给易出汗的孩子提前背上塞好毛巾,等他出汗了,及时抽去毛巾,保证他们的衣服不湿,这样大大减少感冒的机会。对一些体质弱的孩子,我们会鼓励孩子和老师一起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

午餐一直是家长非常关心的,在午餐管理时,我们就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饭菜不一的碗,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吃完,同时鼓励孩子添饭,并对添饭的孩子进行鼓励、表扬,从而让吃饭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3.关注心理保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无大事,都是一些细微的小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和他们的一日生活中要多看、多摸、多问、多听,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

有时孩子会因依恋父母而不愿来上学,当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时,我们总是耐心地和孩子解释,妈妈上班了,等一会就会来了,现在和老师在一起,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有时孩子因为不会交往,被同伴推、打后,伤心地哭,有时看到同伴还会害怕,这时我们总是抱起孩子,为他擦去眼泪,询问哭的原因,和他解释同伴是喜欢他,不是打他,鼓励他和同伴一起玩;有时孩子的鞋带,不小心被同伴踩掉了,会伤心地哭,我们就会及时帮他穿好,告诉他同伴是不小心地,没关系的。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耐心教育,让孩子建立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保障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老师姐姐”———让孩子的人格享受平等

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们应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凡事共同参与。

1.要共同分享。分享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中要和孩子共同分享。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孩子们纷纷询问:“老师,你去哪里了?好几天没看见你,好想你啊!”我就告诉孩子们去了哪里?并把带回来的当地特产和他们分享,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从此以后,孩子们就会经常带各种各样的东西和大家共同分享。如:好看的新书让老师讲述;集体生日,把快乐分享……

在这些轻松愉快的分享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就变成了同龄人,从而使孩子拥有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心理氛围。

2.要合理解决。孩子人小鬼大,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时在成人看来是那么的幼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重大的事情。因此,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老师姐姐”就会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诉说,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给他们一些小建议,从而走进孩子的世界。很多时候,通过老师的点拨,困难就会烟消云散,这时孩子们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师幼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3. 要童心未泯。对他们所讲述的事情,我们总是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的重视。比如,他告诉我们:“昨天我去饭店吃饭了。”我们要是淡淡地说:“哦。”他会很扫兴,就不再往下说了,甚至以后再有什么事也不想告诉我们了。如果我们惊讶地说:“真的呀?你去了哪个饭店?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呀?”他会很开心地跟你说下去。老师要让孩子感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也是老师感兴趣的,这样孩子才会经常与老师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四、“启蒙老师”———让孩子的心智早教育

1.提供多元的学习形式。我们幼儿园根据多元智能为孩子提供了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创意美术、奥尔夫音乐、国学经典等。每周我们都会有计划地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中,参与不同的特色活动。如:奥尔夫音乐班的孩子们,与奥尔夫乐器亲密接触;创意美术班的孩子,与大师比高低……多元的学习形式,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因此我们把丰富的学习活动融入玩中。户外活动滑滑梯时,我们告诉孩子要谦让、要排队;进餐时,告诉孩子饭菜都有营养,不挑食;同时根据孩子爱动的特点,把儿歌、跳舞、画画都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玩、动动、说说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3.提供平等的学习环境。

平时跟他们沟通、交流时,我们总是蹲下来、半跪着或是把孩子抱在身上和他说话,我们喜欢注视孩子的眼睛,并放慢语速,让他们听明白我们所说的话,看清楚我们的口形和表情,从而也为他们学好语言打好基础。在这种充满爱的平等学习环境中,孩子和我们的话变多了,交流时的表情也丰富多了,尤其是我们的师生情更浓了!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师要比其他的教师扮演的角色更为独到。教师能切实扮演好“老师妈妈”、“老师姐姐”“老师医生”、“启蒙老师”的角色,与家长配合默契,就能让孩子的一日生活更精彩!

摘要:幼儿教师就像一名出色的演员,在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孩子的“老师妈妈”,有时是孩子的“老师医生”,有时是孩子的“老师姐姐”……通过不同的角色,和孩子斗智斗勇,和孩子共同演绎教育舞台上的另一番精彩!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转化

幼儿教师角色转化四宜 篇2

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这样阐述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但在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了使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更好的为了人类的发展而服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与不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观下,我们又该怎样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一、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由此可看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素质优良的人才;强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学生观。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

二、角色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一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新的课程理念,教师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即意味着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从过去的以教师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从而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渠道阅读有关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打交道,不仅时刻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科的知识有所了解。不断地学习,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成为新课程呼唤的综合型教师。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学生;角色

0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课程形式(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境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展,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和焦点在教师。在研究型课程中,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理解模糊,会严重阻碍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无法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功能。因此,本文着重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角色的认识与转变进行探讨。

1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1.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正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规定,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也是“学生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目前学术界更倾向于把研究性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把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所有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才是研究型课程开设的意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1.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特点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目标的全面性与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涵盖了创新与实践、科研能力与科研态度、科研习惯、研究技能与责任感等德、智、体、美各个层面的内容,因此其目标具有全面性。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体现学生在选定的课题下,依据自己的兴趣、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等条件设定各自的研究目标上。

(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而不是一类学科课程。它强调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是对分科教学中割裂各类知识的重大改进。面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种复杂的课题,学生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次,研究性学习内容具有开发性。这种学习内容超越了一般传统课程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针对具体问题,除了学校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社会资源中寻找,包括资料、设备、信息、专家等。

(3)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从课题的选择、确定、到资料的收集、分析,到报告的撰写、答辩,到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往往只起到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学生要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完成各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并达到自己选定的学习目标。

(4)学习形式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或个人独立研究,或组成研究小组集体攻关;或实践调查,或实验验证,或理论探索;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总之,学生和老师都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形式。

(5)学习结果具有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结果不是过去盲从书本、老师的现成结果,它是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一种实践结果,因此对学生个体具有创造性。

2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从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的客体提升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地位的提升并不意味教师地位的下降,它表示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角色必须转化。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与教材、学生、同行的传统关系的改变中。

2.1教师与教材

教师由教材内容的搬用者、沿袭者转变为开发者、设计者。因为教材总是比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慢一拍,所以需要教师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设计。因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内容选择必需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师生平等交流方式,选择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探讨的问题。同时,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研究性课题:一是校内,主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校园环境和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二是校外,社区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三是网络资源。

2.2教师与学生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若采取放任的态度,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调控、不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显然这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无助而有害的。如果教师采取专制的作风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将会被限制、被扼杀,完全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上述二者都难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应有的目标。因此,只有教师以“朋友”这种平等身份出现,采用平等民主的教学态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研究型学习的目标。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失去了对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小威廉姆·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书中提出的“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比较恰当地描述了教师的作用在改变之中。“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

也转入情境之中。”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以其具有的知识、技能、处世经验等的优势,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协作、服务和参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多学科,多种知识的综合,此时教师要以平等的学习者身份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教师应主要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起着引导者的作用。他们给学生以启发,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适时给予指导。

2.3教师与同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不同学科的同行很少有业务交流与合作。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往往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的特征。如果不与不同学科的同行交流难以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而且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单个教师很难满足研究性学习的知识需求,因此需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从独立教学走向合作教学,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与其他同事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这种教师问的业务交流、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4教师与社会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学生毕业要走向社会,因此教师也要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轨。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和选题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论证选题,而不能脱离社会指导学生。否则,教出的学生不符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要求。所以教师不应局限于学校小社会中,而应与校门外的社会接轨。

3研究性学习中转化教师角色的策略

3.1树立全面发展观

研究性学习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传统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而研究性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与过去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社会性、实践性和参与性,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共同合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观,改变过去只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忽视后进生的现象。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智慧、爱好、长处不同,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并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操作技能等进行全面关注,充分挖掘对他们未来能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等,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权威的建立,民主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直致力于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以活动、创造和发展的自由,让学生因佩服教师而达到信任教师。而且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师生间充分地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使情感产生共鸣效应,这样教师权威的作用就会更加长久和巩固。

4结束语

总之,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转变观念、转化角色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转向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关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等。

上一篇:PWM调速技术下一篇:帆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