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新要求

2024-08-27

教师角色新要求(精选11篇)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1

1、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第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第三、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和创造者。

2、什么样的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这个要求?

首先我觉得教师自身素质要过硬,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能够很好的诠释知识,把有型的知识和无形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也跟其它科很好的互动。另外教师还要具备最起码的教师素质,那就是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其次是教育观念要转变,新课程的要求,主要是与学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把握课堂主题、形式、节奏、气氛、时间等环节,利用多媒体传授知识、传输信息、搜索相关素材以及平面设计形式等。总之,年轻的教师适应新课改,更新观念更快些。

再次是要有适应课改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学无止境;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能够开发课程资源,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现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还要学会观察、记录、访谈、收集资料并用量化或质化的方式处理资料,以达到对教学情境的透视和理解,对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作重新认识和调整。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研究、反思和创造,既是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情感和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2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师角色

一、传统体育课程中的教师课堂角色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 大多数是由老师为主导的, 老师制定要求学生遵循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 老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体育项目的介绍者, 运动标准演示者

在体育课的初期, 老师基本上都会对所教授的体育运动进行一定的介绍, 但是这种介绍基本上都是口头上的单调叙述, 介绍过程中, 学生们只能站着听老师的讲诉, 即便在老师进行运动标准的演示时, 同学们也很难了解运动的精髓。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基本认识知之甚少。

(二) 课程活动的要求者, 考试成果的考核者

在学生的普遍印象里, 老师的印象是严厉的, 一方面是教师职业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常只会在上课前进行上课的要求, 考试时又会严厉的对上课的成果进行检查考核, 对于孩子们来说, 距离就在敬畏中产生了。

(三) 教学要求的遵循者

传统体育教师一般会选择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和进度都是统一要求好的, 这就对体育课的灵活性产生极大影响, 无法具体依照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 也鲜少与学生们展开沟通交流, 造成对体育教学具体实施的阻碍。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要求

(一) 体育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体、心理和素质能力的整体上的“健康”。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将自己从体育知识的传输者中脱离出来, 将自己重新定位, 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使学生整体健康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实际上, 将一名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在短暂有限的课堂上全部教授给学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足够丰富, 信息传递方面快捷, 教师的知识传授职能已经不再无可取代, 那么促进作用就必须得到重视。同样的情况下, 能够学到更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之外, 老师的促进引导非常关键。

(二) 体育理念的传承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 更注重教与学, 内容都是围绕体育课上做教授的运动, 但是这些运动大多数缺乏创意, 很难激发学生在课下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运动不是一时的教学内容, 这个看似于个人成绩没有过多关联的学科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今后生活的每一天, 对于学生来说, 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是因为如此。

(三) 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自古便是一个对人个体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职业。但是时代在进步着, 靠一把戒尺管教学生的方法终究太过严苛古板, 学生也会容易生起逆反心理, 相对而言, 亦师亦友的关系更能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课堂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牵手做大型游戏, 加入到大家的课堂讨论之中, 就能够轻而易举的与同学们感同身受, 同时, 利用自己的精神状态、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 使学生能够被感染到体育运动积极向上的一面, 在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 老师更加方便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同时也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学生的课堂状态和学习效果。

(四) 学生安全的守护者

在学校内, 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没有之一。体育课又是最容易受伤的课程,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牢牢守护学生的安全。一方面, 制定安全纪律, 例如在制定区域活动、穿运动鞋等, 最大程度避免外来的意外伤害。另一方面, 规范体育运动的动作, 保证学生进行运动时的动作是安全的, 不会因为运动而受伤, 老师在做示范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同时耐心的进行重点讲解, 并马上对同学的动作进行观察, 及时矫正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在课堂上的运动要进行, 也要适量, 根据天气等情况进行调整, 对学校的运动器械也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护, 以免造成失误。

(五) 课堂内容的设计者

课程创新就需要体育教师对课程进行自己的设计。从教学的具体内容, 到教学计划安排, 到最后的成绩评估, 都可以进行自己的独特设计, 在课堂或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 可以利用身边的道具设置障碍物, 让学生带球穿越障碍, 也可以设置多个活动游戏, 分小组派代表进行闯关等等, 使学生更乐于进行课堂上的运动。甚至, 体育教师可以投身到体育教学的科研工作之中, 利用自己的实际授课经验, 将对孩子的了解与学到的知识相结合, 设计研究出更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体育课课程内容。

(六) 学生运动的鼓励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 体育教师们往往根据学生体育运动的成绩进行评分, 但是学生体质因人而异, 学生学习接受情况也各有特点, 所以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参考指标, 不能作为全部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尤其是不擅长体育运动和运动兴趣不浓厚的学生。

结语

教育, 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发展中, 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老师们或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面对着良好的机遇。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方面的知识, 多了解好的教育方式, 认真将课程便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光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策略[J].长三角 (教育) , 2012 (11) .

[2]李柯汕, 施程龙.浅谈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师角色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理念,倡导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本身成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具体阐述:

一、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说的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延伸意义为:喜欢一个人就连带喜欢他周围的一切事物。同样教师的教学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因为喜欢上一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科目,对他所教得每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感受到他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不再对老师毕恭毕敬,单纯接受教师的教授。因此,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交流,独立思考,积极接受老师所讲的理论,与老师进行沟通和反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与学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既敬又爱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己,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课本Module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Unit 1 It smells delicious,结合这节课的讲解就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时机,首先,老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美食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学生不会描述的地方老师可以从旁协助,这种生活化的沟通能增进师生友谊。例如,描述一块可口的蛋糕,可以从颜色、味道、形状、松软可口等多方面加以描述,只有激发起学生心底对这块蛋糕的热爱,学生的用词才会更加生动、贴切,而描述过程中不会说的单词,老师讲解之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同时需要注意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是指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使学生感到这个老师可亲可敬,并不是说老师一味地迁就、纵容学生,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有的老师授课只注重趣味性和课堂活跃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二、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其学习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课本 Module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Unit 1 It smells delicious,这节课在讲解的过程中信息量非常大,首先,里面涉及的感官有:feel,look,smell等,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这些感官去说几个句子,去体味这些动词后面引出的各种感觉,教师角色转变的含义不是让教师放弃课堂,而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It smells delicious里面还有很多形容词用得非常好,It looks lovely,It smells delicious,It tastes good,Apple pie sounds nice之类的很多用词都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listen,read and write并且运用它们描述一下自己身边的其他事物,如果能背诵下来用到以后的写作中,那样英语学习的融会贯通才会更加彻底。

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学会用英语的思维习惯理解文章意思,只有这样文章意思理解得才能透彻,最后总结出来的段落大意才能准确,而且在进行听力训练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只有具備了英语思维习惯,别人说的话你才能理解和领悟,停留在自己的思维意识里,别人的话你很难听懂,更谈不上与别人沟通交流。思维习惯的改变需要学生自己从心底里接受,后面的学习才能更加顺畅,鼓励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确保英语水平的长足进步。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至关重要,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善于学习都对他的成长有重要帮助。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一个人能耐得住诱惑,静下心来学习,那么他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得非常好。读书不仅有利于他的修身养性,书里面的很多知识,对学生的启发意义也很大,例如,很多名人的成长故事,对学生性格发展和坚强意志力的养成很有启发性;一些幽默笑话,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很多科技知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有启发意义,留心处处皆学问。

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思维训练,已经初步具备自我判断与自我提升的能力,并且受到青春期心理成长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较小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希望老师以对待成人的眼光与他们相处和交流。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丁红英.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新课程导学,2013(31).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篇4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3、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27页)

4、审视教师的清贫

从比较公正的立足点看,其实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物质待遇比较清贫的事业。但教师会遇到什么样的贫乏?“什么样的贫乏?是没有钱而造成的生活的贫乏?灵魂的贫乏?精神的贫乏?潜力的贫乏?生命的、希望的、梦想的、期望的贫乏?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话,再多的钱也无法改变这种贫乏的状态。”(引号是美国叶维尼·凯博士《金钱哲学》中的话)最为教师,„„如果您总被前途无望、一筹莫展的情绪所困扰而停滞不前,那么您的职业生活也就很难充满欢乐、趣味、承诺和认可。难怪有人说:“最艰巨的胜利就是对付消极观念所取得的胜利”;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为信念是一个充满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质,是人的确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来,教师的人格不能清贫,教师的精神不能清贫,教师的教育爱不能吝啬!虽然有的教师为了生活的无可奈何而从教;有的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还有的则为了理 1

想而在教育战线上不辞劳苦、奋力拼搏。教师要能达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见底,稳坐教室,不为所动的精神境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36-37页)

5、教师责任感

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对各种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样也是教师的责任。诸如此类,无须多言。每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55页)

6、教师和学生的人际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并不存在谁为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师生关系的升华――由师生之间的事际关系上升到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取决于师生彼此之间的信赖。„„这种关系的质的飞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师由此对其职业生活充满热情,并对学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谅解的情怀;而学生则变得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从而提高了创造性和增强了智力效应。(《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65页)

7、人师的境界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可堪称名副其实的人师。而人师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人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

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境界会达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一种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彻悟,是一种有美感体验的豁然洞开。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养出来的人生智慧,其对于学问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存境界就会更加崇高。

张祥

体育教师如何当好新角色 篇5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道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任何教与学多是围绕教师来展开。当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体育教师也要完成从“核心”到主导者这一新角色的转变。

目前学校体育课堂教育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与模式的影响,只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没有看到学生现实能动以及主动积极的一面。教学上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长此以往,使得多数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厌学或学习效率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克服学生被动适应、接受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又应如何来当好“主导”这一新角色呢?

一、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目标引导、激励的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课的开始,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换取学生对新目标的期待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一些学生以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待效应”对学生取得成功,完成目标以心理上的保证,并且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设计不同的练习目标,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良好心态。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很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激励,期待和挚爱。教师还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三)指导自主学习方式在指导学习方式方面,体育教师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进而揭示动作结构和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通过多形式的学生自主实践,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使学生能自我评价,检查,善于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体育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知识

(一)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且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能力是教师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所必备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吸取其他教学经验,善于总结、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课余体育训练的手段。

对教师角色的新认识 篇6

一、教师应是敏锐的观察者

观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育技能。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的各种真实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获得,并不是为了让幼儿去适应教学计划或教材的要求,而是要使其成为教师更好的为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帮助幼儿提高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

1、在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户外活动时,我注意到明明和鹏鹏各拿了一只自制的风筝在放飞,可是明明的风筝在风中飞舞,而鹏鹏的风筝却一直拖在地上。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呀。于是,我便和全班幼儿一起围绕这两只风筝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幼儿不仅发现用软纸做的风筝轻可以飞起来,用硬纸做的风筝太重飞不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更多幼儿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有关风筝的探究活动。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认识到,正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才及时地抓住了师生共建课程的机会,使得幼儿的探究活动更为深入的开展下去。

2、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应源于对幼儿的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急于给幼儿的行为下结论,一定要通过耐心的观察,发现幼儿行为表现的真实内涵,这样才不会因为误解而采取不恰当的行动。例如,在一次为故事表演制作道具的活动中,幼儿拿到材料后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马上开始制作,而是互相观望。这时,教师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为幼儿做讲解和示范,还是继续观察幼儿,静待其变呢?我选择了后者,因为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的观望是在进行思考。果然过了一会奇迹出现了,幼儿纷纷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起来,而且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创意。事实说明,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采取的指导策略,也许会使幼儿的探究活动花费较长的时间,但重要的是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而不是重组教师的智慧。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以幼儿为主体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幼儿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因为,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会受到其发展水平、经验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而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使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主体性发展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怎样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呢?

首先,环境的创设要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在看过童话剧《马兰花》后,便自发地进行模仿表演,我们发现后就和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表演区——《马兰花儿童剧院》。由于该区的设立既满足了幼儿表演的需要,又由他们亲自参与了创设工作,所以幼儿都十分喜欢这个地方。

第二、教师要灵活安排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一天幼儿准备做一条12米长的大鲸鲨,教室里肯定是放不下的,我们便利用户外、楼道、公共教室等空间完成了作品。所以,活动的安排不应只限于活动室,而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空间,特别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也是从尊重幼儿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出发,在保证幼儿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打破固有的时间限制,灵活安排时间。例如当幼儿正全神贯注于某一工作时,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如果教师命令幼儿停止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必然会打断幼儿的思路,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就会适当的多给幼儿一些时间。至于损失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其它时间可以多做一些安排。

第三、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环境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

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只有丰富的物质材料才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探索和创造空间。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而且要鼓励幼儿敢于尝试和使用。但是,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材料一次出现的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比如,幼儿在第一次用白纸做道具“地洞”时,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法。而在第二次制作时我们一下就给幼儿提供了纸箱、彩纸等多种材料,结果幼儿的注意力全被这些新奇的材料所吸引,不停地更换材料,反而把作道具的事情给忽略了。所以,我认为新材料最好陆续出现,每次不要超过1、2种。

(二)教师对幼儿的帮助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幼儿做进一步的探索

在制作道具的活动中,我发现杨杨把纸剪成细细的纸条粘在一起做小鼹鼠的“地洞”,我便对她说:“如果你是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有什么感觉?”她爬过后说:“太细了。”接

着就找来宽纸重新做“洞”。在这里,虽然我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或给她建议,而是让她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发现问题,但她从中获得的主体性体验却是谁都无法代替的。所以,教师在帮助和启发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时,一定要明确,对幼儿的帮助不是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而是启发幼儿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教师并不是幼儿活动中唯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水平还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比如,中秋节,我们开展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做月饼的活动。使幼儿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合作、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善于发挥幼儿之间的同伴作用。

(四)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合理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随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提出新的要求。

这时,教师是顺应幼儿的要求,还是牵着幼儿按原计划进行呢?

在故事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当时我们按照原计划分配好角色准备进行表演时,幼儿突然提出要制作道具。于是我马上找来材料,满足了幼儿的要求。结果幼儿不仅做出了池塘、水草、青蛙的卵„„,而且进行了出色的表演。当时,如果我不顾幼儿的要求,调整活动,幼儿也可以在老师的导演下进行表演,可是他们那种主动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将不复存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或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而是为了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协调好计划和幼儿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应是幼儿成长的欣赏者

教师对幼儿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欣赏态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树立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潜能不断得以发挥。比如,当幼儿提出要制作一条五米长的鲸鱼时,我对他们的想法表现出非常欣赏的态度,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当幼儿围着自己制作的大鲸鱼一边欢呼雀跃一边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做的”时,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体验。

此外,用幼儿的作品美化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都会使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提高主体性意识。同时,幼儿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潜能,也会鼓舞和感动教师,使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发挥幼儿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7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教育特征, 决定了高职教师的培养方向应以具备“双师型”知识结构为主。对教师个体而言, “双师型”知识结构主要是指, 高职教师既要具备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 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实操技能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并不仅仅以拥有“双证”为判断标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专业, 离开专业, “双师型”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 应以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为目标。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 不论是职业资格证书还是职业技能培训, 都必须从本专业出发, 对各专业的“双素质型”教师应有其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正确地引导专业教师, 参加本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考证, 从而使教师真正具备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知识结构。

二、“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应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会有力推动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以增强实践技能为目的, 以岗位或岗位群为中心, 以各项技术、技能或能力为核心而构建的全新课程体系。新的教学模式下, 现场或仿真教学、工学交融、校企合作等形式得以使用, 理论教学课时按照培养职业人才的要求进行优化与重组, 所有理论内容有着显著的实践指向, 一门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更多、涉及面更宽、内容更新。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 有些问题原来在黑板上靠粉笔可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阐述清楚, 而现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能只需几分钟就行了。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并且也能够做到向学生传授比以往更多的知识点和更大的信息量。教学效率、效果提高的要求, 会促使教师不断地扩充知识面, 探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以适应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而且, 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增加了教师参与实践的机会, 教师把教材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 会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和丰富, 同时也会更加主动地关注和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从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生机与活力。再者, 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开放式、交互式的教育模式, 必然会大大增加学校与企业人员的来往与互聘, 增加教师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 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真正体现出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这对于高职教师“双师型”知识结构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传统的高职教师角色主要定位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均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1. 改变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换为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 教师主导课堂。虽然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信息, 但却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利于高职教学理念的实现。新的高职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师应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 还可以采取企业参观、专家讲座、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实际操练等其他教学方法。此外,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中去, 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 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强势的主导者, 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 与学生共同学习, 教学相长。

2. 在教学内容上由简单重复教材知识转换为主动设计、开发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 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开发课程时, 依据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 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调整课程内容, 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1]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能做到由消极接受已有的教材到主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专业书籍、报刊杂志、操作手册、设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源, 冲破单一教材的狭隘视野, 丰富课程内容。同时, “双师型”教师要通过对企业的考察调研、与行业专家、外校教师的交流, 及时把握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从而开发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内容;通过和学生的深入交流, 更为准确地把握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教学评价上由注重结果评价转换为注重过程评价

在高职教学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下, 高职的教学评价应当与教学过程相配合, 即由原来的注重结果评价转换为注重过程评价,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首先, 在教学评价实施时, 以小组讨论、陈述和实际操作作为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 改变单一书面测试形式, 。其次, 在评价考核内容方面, 减少理论知识掌握的测试, 增强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考评, 并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现代社会幼儿教师的角色要求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要求;观念更新;创新教学;教育的开拓者

全面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和教育素养是21世纪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信息化促进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全面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社会也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在今天和未来的许多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者、开拓者和支持者,那么,幼儿教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

常言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这一点作了一个最形象最深刻的表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水平,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幼儿学的是书本知識,教学功能只有一个:照本宣科,你教我学。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而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效率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就是怎样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知识并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中,如果教师观念不更新,很容易就采用传这样的教学:教师出示一个图形,然后告诉幼儿,这就是三角形积木,三角形积木有三个角和三条;这是正方形积木,你看,正方形积木有四条边,而且每一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都知道了吗?幼儿回答:知道了……小朋友真的认识了这些图形?其实,答案很简单:小朋友只是顺口开河应对老师。检验的结果他们并不真正认识这些图形。试问,在这样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氛围中,幼儿能专心学习和较好地掌握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因此,必须摒弃。如果教师能够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就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动手去摆弄、去操作、去讲述、去思考。通过摆一摆、玩一玩、问一问、想一想的操作活动,不但让幼儿认识各种物体是哪些几何图形拼的,而且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大胆想象、探索不同的几何图形还可以拼造出什么物体。这样,不仅让幼儿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可见,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较好地培养幼儿,让幼儿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教师要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目前幼儿园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正逐步向着多样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才能对幼儿及其的身心发展和生活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教师的工作由仿造转变为创造以后,幼儿会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例如:活动时间的长短,应由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而不是依据固定的20分钟或30分钟来安排活动。如:在体育《打怪兽》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颇浓,而活动时间已经到了,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延长活动时间进行活动。不要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抹杀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随机性、多元化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活动的需要进行布置和调整。如:在语言《热闹的晚会》活动延伸中,教师在活动室摆设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牵牛花,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幼儿:“如果你有朵牵牛花,你会做什么呢?”顿时幼儿思维活跃:“哇,多漂亮的粉红喷泉,我要带着它去参加晚会!”一个幼儿把牵牛花当作喷泉;另一个幼儿说:“哇,多漂亮的耳环,我要戴着它去参加晚会!”她把牵牛花当作耳环;“哇,多漂亮的小铃铛,我把它挂在胸前,去参加晚会!”幼儿把牵牛花当作小铃铛……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带给幼儿无穷的遐想,幼儿的想象能力充分展示出来。所以,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只要教师在活动中不限制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多角度去想象、去体验、去表达,幼儿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财富,幼儿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适应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以及自我发展要求。

三、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开拓者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传统意义的教学,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只是机械的执行者和简单的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的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必须将教学与课程互相整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拓者和开发者。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成为了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在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一味性的问幼儿“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应该多问“为什么?”如:语言活动《飞机飞下来了》,在活动前,教师把飞机放到吊扇上。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看,风扇上有什么?飞机为什么飞到风扇上?那如何将飞机取下来呢?小明:搬张凳子来。老师:为什么要搬凳子?(因为站在凳子上面,就可以把飞机拿下来);小红:用竹竿。教师:为什么?(用竹竿把飞机拥下来);小欣:开风扇,飞机就会掉下来……在教师的巧妙设计和引导下,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的办法取飞机,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而且为下一个活动环节埋下伏笔。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开拓者、学习者和支持者,才能较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带领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篇9

陈华 2005/1/10

很荣幸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我今晚的话题是“如何带领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这里我说说我的一些体会和作法。

例子:我91年在师范学校毕业时,到了韶关市第一幼儿园里实习,很庆幸的是,我的实习班主任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至今都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影响了我,当时我赞叹到:“这就是幼儿园老师”。她能唱能跳、能说能写,对家长的热情、对孩子的亲切,与同事的相处之道,对工作的细致都成了我学习的榜样。刚毕业的时候,我几乎处处在模仿着她,甚至发型也和她的一样,但也正是这种模仿,让我从迈出校园走向社会的那一刻,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这位实习期间的班主任已经是那所幼儿园的园长了。)这也就是我认为与新教师一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做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指挥家。

来碧桂园工作时间长一些的老师可能都听说过这一句话:“可怕的碧桂园人!”我个人理解这里的“可怕”指的是老师们对工作的那种热情、勤恳、敬业程度确实让人惊叹。刚进碧桂园如果想学上适应这个环境,恐怕有些困难,这里毕竟是个磨炼人的地方,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积极地引导我们的新老师勇于面对所有的困难,要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碧桂园人。”

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这一点,生活在一个气氛融洽和协的家庭里,就是青菜、咸鱼也是香的。说老实话,我们的老师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亲人还多,所以班里的老师就更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在气氛融洽和协的环境中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每天板着脸来工作,那简直是一种折磨。说到营造气氛,我认为做为一名班主任,对新老师的常规工作指导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如:如何组织孩子、如何接待家长、如何做好接送工作等等。还有一点同样重要的就是让班里的新老师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吃吃饭,逛逛街未偿不是一种好办法,但对人宽容,真诚更是能让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无完人”,尤其在新老师刚刚踏入我们这个工作环境,开始在这种高节奏的环境中工作时,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以一颗宽广包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我们要用宽广博大的爱去抚慰我们每一位的新老师。让她们能更快地适应这里的环境,展现自己精彩的一面。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10

大新寨小学 陈荣英

俗话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多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叶澜等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由导论、教师德性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它那独特的研究角度一下子吸引了我。正如叶教授在导论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

读此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角色。我觉得当今社会教师形象已不仅仅能用“蜡烛”、“春蚕”、“园丁”等比喻来象征。教师的职业使命已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教师应需具有审美情趣,用心体会工作着是美丽的,并学会用生命点燃生命,享受奉献之后的快乐。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到愧疚,平时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是感觉到压力太大时,便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情绪也随之低落。这不正是对自身的定位,对教师价值体现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吗?其实想想与孩子们融洽的相处,回顾他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和甜美的话语,看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呢?热爱着并真诚地奉献着,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我又何愁寻不到无穷无尽的尊严和欢乐呢?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师之“魅”在何处?——工作着是美丽的。在这一章节中,叶澜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魅”之所在。文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也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

文中说道“生存型”的教师是无奈的苦捱。那些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即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或是把教师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或将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叶澜先生说道: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更像一个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的队伍里也存在不少。他们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谈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呢?

该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是以在开篇即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透析提出教师职业有其独特的内在生命价值,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由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挖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一、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

由于传统中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所以教师常常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而前行。同时社会也总是以外部力量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却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结果是,教师或将自己的职业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无奈的苦捱”,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相应地,教师的发展表现出缓慢而沉重的特征。

对此,该书作者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对教师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

二、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

人们通常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收获,所以很多老教师对自己从教几十年来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奉为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豪的家珍,但感受不到日常工作中所蕴含的快乐。

该书的作者却敏锐地发现,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育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的创造力的表现,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因此,在作者看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体悟重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关注。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汲取了大量的实践养料,学术特色更加鲜明,理论成果更为丰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该书无论对教育研究工作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亦或是正在成长的未来教师而言,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所提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坚信:教育研究会继续,教师将不断成长,教育事业的明天必定充满希望!

三、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从传统教学中的 “传授者”解放出来,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素养的提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使之对课改有个明确的目标。

(二)、步出备课方式的误区,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而轻课后的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备课方式应该改变。首先,备课要有一定的格式但应避免格式化。其次,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最后,应重视写教后笔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际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中,经常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范写”,或对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质疑、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呼蹦跳。这样的课堂组织有别于以前的“规矩课堂”。教师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则由接受者转化为主体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双边活动活跃起来,教学也定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目的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要面向每个学生,顾及个体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比如教学《人类认识的宇宙》,我通过创设情景,带学生置身于浩瀚的宇宙里,指导其留心观察宇宙中的事物。小组成员交流畅谈宇宙中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从教学课文转变成学生自我学习课文,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

(五)、注意正确的评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以支持。

正确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好的课堂,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它新颖的设计,而是教师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给课堂带来了积极的热烈的气氛。德国的教育家第斯高芬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存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课堂评价时,可直接肯定学生: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会思考。你回答得真有创意……以赞赏的语气评价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呵护童真童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角色新要求 篇11

一、做一名学习诊断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新大纲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创造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起点低,差异大,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诊断就显得尤其必要而紧迫。

1.诊断知识上的差异,确定教学的起点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巨大。据我们近两年入学摸底测试统计,中职的入学新生中,约28%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3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4%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学基础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并据此确定学习的起点。特别是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要适当降低教学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知识,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2.诊断认识上的差异,创设良好氛围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据我们近3年的问卷调查,一年级65%、二年级76%左右的学生害怕数学课或不想学习数学课,38%左右的学生初中前就不喜欢数学课,有61%左右的学生因初中阶段的原因不喜欢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内部来说(中职学生大多属这一群体),他们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有显著关系,而与智力水平关系较小。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觉得,影响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认识上的模糊、心理上的障碍和方法上的失当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通过诊断厌学的原因,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着力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创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

3.诊断需求上的差异,做好分类指导

教师要通过诊断,了解学生在发展方向上(对口升学、就业)的差异,对不同发展方向或基础层次明显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数学学习计划;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学习强项、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特长爱好,设法把它们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效迁移。

二、做一名课程组织者,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1.顺应课程结构调整,体现选择性

新大纲根据课程目标需要,将原大纲的必修内容、选修内容调整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更好地体现选择性。教师要据此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突出基础模块的基础性。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认知发展水平,确保基础模块开设的时间与效果。

(2)强调职业模块的针对性。职业模块是学习相关专业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其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淡化理性抽象思维,淡化数学技巧训练,突出基本技能和应用。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现状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模块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应职业岗位中已被大量使用或正在被推广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好进一步掌握职业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

(3)注意拓展模块的丰富性。教师要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发具有职教特色、学校特色的拓展模块。

2.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体现实效性

新大纲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降低理论知识的教学难度,增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要围绕“三贴近”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本化改造。

(1)贴近学生,使学生能学。新大纲强调精选应用最广泛并且能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调整被现代数学逐渐淡化的内容,删除繁杂的运算和缺少普适性的人为技巧,降低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本化改造,适当降低起点,减小坡度,控制难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基础,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贴近专业,使学生想学。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化改造,强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弱化被现代数学教育逐步淡化的数学课程内容。

(3)贴近生活,使学生会学。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改变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世界相脱节的状况,突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体现现代性

新大纲强调“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合理的应用”。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并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特别在探求计算模式、选择计算方式、绘制各种图形等方面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做既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做一名情感的支持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大纲提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突出,成为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更需要中职数学教师做一名学习情感的支持者,以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1.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

中职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有成功的体验。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让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要通过区别化教学或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动手、动嘴、动脑,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

2.更多地发挥鼓动者的作用

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及职业学习的特点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广泛开展师生间、生生间及组与组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问,自由地去说,自由地去做,自由地去查阅资料;让各种观点融合、碰撞,让各种实践尝试、比较。由此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尊重,而教师“从一个80%的说教者转变成了一个95%的帮助者”,努力发挥鼓动者、引导者和学习组织者的作用。

3.更多地关注激励优先

杜威告诫我们:学习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来自今天的生活和为了今天的生活。有能力的教师会尽力使每天的学习富有吸引力与成就感。中职数学教师要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在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问、大胆交流就应该得到表扬与肯定,而无论答案正确与否;教师要注重纵向的激励,淡化横向的比较,在激励某个学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上进的信心。

四、做一名方法引领者,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新大纲背景下,教师要针对个体差异,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变课堂为学堂,变单向传授为多元参与。

1.尊重差异,强调方法的针对性

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扶着学生走”,学习内容重点在基础模块,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会初步应用;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领着学生走”,学习内容重点在基础模块,兼顾“职业模块”,多数知识能理解领会,基本掌握知识的应用;数学基础较好或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放开学生走”,学习内容要兼顾三个模块,重点向他们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

2.任务引领,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针对学生的差异,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如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结合专业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探索研究项目中学习数学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从数学概念的引入到例题的讨论,从课堂提问到课堂板演,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

五、做一名积极评价者,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新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实施多元化评价,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考核与评价要适度淡化结果,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过程还体现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更要关注贯穿在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考查及学生的表现,从而有利于个别指导;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历程与心理体验,及时鼓励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哪怕仅仅是学习态度上的进步。

对学生数学成绩的评价可采用多次评价选其一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尝试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对虽经努力仍觉困难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可采用延缓评价或转移评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下一篇:试验能力建设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