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2024-08-27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共8篇)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

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3.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4.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5.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6.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工作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全部从业人员,它既包括长期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和临时职工,也包括在企业中工作的外方人员或港、澳、台方人员。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构成情况;

二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是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为劳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下列人员虽和企业有某种关系,但不应列为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统计:

一是实行个人承包,离开单位经营,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二是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出国探亲以及离开单位自谋出路的人员; 三是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

四是已由国家司法部门法办,在一定时期内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要满足最大利润化原则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统计方法是分组分析法

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常将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按以下类别来分组。①用工期限

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及国有经济单位使用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②性别

③工作岗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工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内部劳动岗位分为六类:工人和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其他人员。

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在各工种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可按工种分组,并编制分布数列,然后再进行分析。

④年龄或工龄、⑤文化程度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

1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变化,可按文化程度分组并编制不同时间的分布数列,然后进行分析。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6)劳动定额统计

(7)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9)人力费用统计;

(10)劳动关系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10.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2

审计难、审计处理更难是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和做出审计处理处罚是推进政府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方向。根据 《中国审计年鉴》,审计项目按行业类型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运用审计、企业审计、其他。这些行业的审计成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行业的审计成果利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行业的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文献缺乏直接研究行业特征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之影响的研究文献,本文根据舞弊三角形理论,提出关于行业特征与审计成果及其利用的理论框架,并用分行业审计数据来检验这个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发现直接研究行业特征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之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关的文献有两类,一是行业特征对审计的影响,二是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关于行业特征对审计的影响,一是行业特征与审计行业专门化,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行业特征是审计行业专门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审计行业专门化才具有价值(Hogan&Jeter,1999;韩洪灵,陈汉文,2008;谢盛纹,袁丹如,2011)。二是行业特征与审计收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行业特征影响审计收费(伍丽娜,2003;Gnhan, et al,2008)。关于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一些文献认为,舞弊具有行业特征(迟克举,1998;杨雷梅,2000)。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对上市公司发生信息披露违规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黄彦军,2005)。还有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会影响舞弊的手段,例如,Beasley(2000)发现信息技术业和金融服务业行业的欺诈手段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技术业最常见的欺诈手段是收入欺诈,而金融服务业最常见的手段是资产欺诈和资产盗用。一些文献发现,行业特征会影响舞弊的动机,例如,柳木华(2006)发现,财务报告欺诈存在行业倾向性,公用事业、金融行业的财务报告欺诈行为很少,因为这些行业属于政府垄断行业,能通过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经营压力相对小;并且公司规模大,从事包括财务报告欺诈在内的违规活动的成本高,所以这些行业发生财务报告欺诈的几率小。农、林、牧、渔业公司具有经营风险大、“靠天吃饭”的特点,这成为了公司财务报告欺诈的压力;同时该行业的会计处理又具有特殊性,这又为欺诈创造了机会。因此,该行业是财务报告欺诈比例最高的行业。综合类公司是指主业不突出或没有主业的多元化经营公司,虽然多元化经营理论上能够使公司分散风险,但多元化经营公司因为在多个领域同时开展经营活动,分散公司的资金和管理精力,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可能致使公司在每个经营领域都不及所在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具有竞争力,从而使公司面临更大经营压力。所以,多元化经营公司为什么比专业化经营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报告欺诈行为。此外,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段还存在差异,而一些行业的舞弊手段则存在共性。上述这些研究都是以企业为对象,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但是,本文研究的政府审计对象分为九个类型,企业审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并且,政府审计的行业划分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划分,事实上是审计对象的划分。本文研究不同审计对象类型对审计成果及其利用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舞弊三角形理论舞弊三角形理论认为,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的反舞弊准则(SAS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压力要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监控不健全。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或称为自我合理化,使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组织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舞弊行为。

(二)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中国审计年鉴》将全国行业分为九类: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可以归为财政审计方面,其主要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业;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行业包括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行业针对的不仅仅是建设单位,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中涉及到的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金融审计行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外资运用审计行业主要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使用国外资金建设的项目、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企业审计行业主要包括我国中央国有企业和国务院规定的中央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企业;其他行业是指除了上述八个行业之外的一些行业。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行业规模不相同。不同的行业,根据其行业自身的性质及属性,其行业规模必定是存在差别的。行业规模又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行业数量规模不同。不同行业,涉及的单位数量不同,一个组织所属的分支机构可能也存在较大差别,有些行业的一个组织可能存在多个分支机构,而另外一些行业没有这种情形;第二,行业金额规模不同。不同行业营运的业务规模可能存在较多差异,例如,金融行业、行政部门涉及的金额可能较大;第三, 行业地域规模不同。不同行业涉及的地域及地域大小是不相同的,有些行业的营运地域相对集中,而另外一些行业的营运地域则相对分散。(2)行业组织架构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在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行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等基本要素是存在区别的。(3)行业属性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其行业属性是不相同的。企业主要生产产品,金融行业主要提供货币产品和金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主要进行实物的建造。不同的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于舞弊三要素都会形成重要影响,从而影响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及舞弊的类型。首先,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压力,不同行业的经营特征不同,面临的经营推力压力和竞争力不同,经营的难度也不同,不同行业的员工激励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特征都可能会影响不同行业对于舞弊有不同的压力或需求。其次,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机会,不同行业业务营运不同,组织框架不同,业务流程不同,这些特征会影响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舞弊机会。第三,不同行业所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影响舞弊借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道德文化,有不同的员工队伍,这些员工会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影响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舞弊借口或合理化难度。

(三)行业特征与审计成果及其应用以上分析的行业特征与舞弊三要素的关系,审计当然不只是针对舞弊。一般来说,审计主题有两个,一是行为,二是信息。行为主题的审计主要关注审计对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信息主题的审计主要关注审计对象是否存在信息虚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行为违规和信息虚假类似于舞弊。所以,行业特征对舞弊的影响,事实上也就说明了行业特征对违规和信息虚假的影响。审计成果表现为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包括: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不同行业其在违规金额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不同行业的审计成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每个行业的审计处理处罚都分为五类:应上交财政, 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应调账处理和移送处理。其中,前四类处理处罚是针对单位的,移送处理是针对个人的。每个行业的处理处罚因自身特征的不同,必定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不同行业的审计处理处罚具有显著差异性

审计效率具体表现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每个行业,其谋求机会主义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其审计处理处罚的执行情况必定不同,因此,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不同行业的审计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0年的审计年鉴中分行业总表的统计数据,所分行业分别为: 预算执行、财政决算、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固定资产投资、 金融、外资运用项目、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上述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审计年鉴》。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1)审计成果。审计成果用发现的单个项目违规程度表示。量度单个项目违规程度的最好变量是以项目违规金额和项目规模之比,然而,公开数据中没有项目规模的数据。所以,本文采用项目平均违规金额(X1)来量度项目违规程度。采用这个指标,有两个缺陷,一是不同年度的被审计单位组合不同,从而带来被审计单位的平均规模不同,进而影响单位平均违规金额来量度单位违规程度的可靠性;二是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水平不同,进而影响单位平均违规金额来量度单位违规程度的可靠性。针对第一个缺陷,本文认为,由于每个省市的审计机关每年审计项目都在数百家之上,有的省市甚至审计项目在数千家,所以,庞大的数量可以较大程度上抵消被审计单位组合不同对平均规模的影响。针对第二个缺陷,由于本文采用的是2003-2010年审计年鉴分行业总表的统计数据,所以庞大的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审计人员水平的不同。(2)审计处理处罚。对于审计处理处罚的假设,本文从对单位的处理处罚和对人的处理处罚两个方面来设计变量。对于单位的处理处罚包括:应上交财政,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应调帐处理。分别用上述处理处罚金额占违规金额的比例来表示,具体是应上交财政率(X2)、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X3)、应该归还原渠道资金率(X4)和应调账处理率(X5)。对人的处理处罚,主要是审计移送,即人员处理度(X6)。(3)审计效率。 审计效率具体表现在上交财政执行率(X7)、减少财政拨款执行率(X8)、归还原渠道资金执行率(X9)、调账处理执行率(X10)、审计建议采纳率(X11)和移送人员处理率(X12)。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注:* 审计移送人数= 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员+ 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涉及人员+ 移送有关部门涉及人员;** 实际处理人数= 司法机关已追究刑事责任人数+ 纪检监察部门已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 有关部门已处理人数

五、实证分析

(一)总体分析结果根据上文所述的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采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不同行业之间在审计成果及其利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注:***、**、*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根据表2所示,X1,X3和X6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其他9个变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区分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分别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之进一步分析(1)单个项目违规程度(X1)X1的描述性结果如表3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13.448,Sig.=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金融行业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结合表3和表4的数据发现,金融行业单个项目违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金融行业违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可能基于三个行业,一是行业数量规模大,涉及分支机构多,组织分层多;行业金额规模大,金融机构营运的资金数量很大;三是行业地域规模大,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分布地域广泛。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金融机构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从而违规程度较高。(2) 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X3)。X3的描述性结果如表5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21. 602,Sig.=00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结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发现,在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中,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相对来说,财政拨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 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违规问题之后,首先的处理处罚就是减少财政拨款。(3)人员处理度(X6)。X6的描述性结果如表7所示,方差分析结果是F=23.597,Sig.=000,表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是,金融行业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结合表7和表8的数据发现, 金融行业人员处理度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与本文前面发现的金融行业违规程度较高有密切关系,正是金融行业的违规程度高,所以,处理处罚也就相对较严厉,从而对人员处理的力度也相对较大。总体来说,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发现金融行业的审计成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和金融行业在审计处理处罚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行业的特征不同造成的。

(三)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分析在本文的12个变量中,除了上述三个变量,其他九个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审计处理处罚方面的三个变量(变量X2,变量X4和变量X5)不存在差异性,是因为这九个行业的应上交财政金额、应归还原渠道金额和应调账处理金额在总违规金额中占的比重相差不多,所以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其次,审计效率方面的六个变量(变量X7-变量X12)不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是这九个行业对审计机关做出的审计决定中的处理处罚意见,整改情况,或者说是执行率相对处于同一水平线,所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得到一定的支持,假设3没有得到支持。这其中的原因是,我国的政府审计由于审计资源限制和审计目标取向的影响,对于每个行业的审计还没有考虑行业特征。

六、结论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3

【关键词】 司法会计;检查;鉴定;研究对象

长期以来,司法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司法会计检查是司法会计学中与司法会计鉴定(以下简称为“鉴定”)共同构成二元研究对象的重要内容(即“二元论”,下同)。这一认识在理论上和实务中有很多欠缺之处,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使鉴定与审计两者混同,误导了司法会计学科建设。

一、查账原本就是审计得心应手的最基本方法

(一)司法会计检查本质上就是查账

司法会计检查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司法会计检查,通俗的讲就是指法律诉讼中所进行的查账、查物活动。”这是“二元论”对司法会计检查含义的解释。

既然司法会计检查指的就是查账,那么,它与审计所用的查账方法有何本质区别?自打审计从会计中游离出来起,它就把会计的查账方法也随身带了出来,而且还加以长期琢磨研究与实践,以致全世界的查账方法都是那些核对法、顺查法、倒查法、详查法等等。司法会计难以对查账方法再有所创新,而且司法会计查账用的也仅是这些审计查账方法中的一部分。譬如,抽查法司法会计就不能用。

当然,因案查账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譬如,对某一诉讼责任现象可能会出现哪些会计信息现象等,确实对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即便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查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也不是查账方法本身的事,而是属于分析方面的问题,在司法会计中,也可以归结为是咨询的学问。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会计直接运用审计最基本方法所进行的查账,因此,将司法会计检查设置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实无必要。

过去有一种提法,叫“司法审计”,说司法会计检查就是司法审计,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二元论”对于“司法会计检查”的认识左右摇摆,前后矛盾,在理论上缺乏稳定性

当然,说查账是司法会计检查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二元论”将其说成是自己的研究对象,那就没有必要了。况且,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在理论上具有上下贯穿、始终如一的稳定性。“二元论”的下列阐述却不具有这一特点:

“‘二元’理论模式,……在运用理论方面将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司法会计检查理论和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两个组成部分。……因此,司法会计学依据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不同,在实务理论方面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学和司法会计鉴定学两个分支学科。”亦因此,“……司法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司法会计检查活动和司法会计鉴定活动。”这是“二元论”在实务理论上对司法会计检查作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阐述。

“司法会计技术工作的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司法会计技术检验鉴定工作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两类。”而“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是指司法会计技术机构及其技术人员,运用司法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协助诉讼案件的承办人员进行司法会计检查或文证审查活动。”显然,根据“二元论”的这一阐述,在司法会计技术工作分类中已没有了司法会计检查的地位,而且被降格为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工作中的一项内容了。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会计检查业务属于侦查人员主持进行的一项业务,法律同时规定,必要时可以指派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这一法律规范明确了司法会计检查业务的诉讼地位——由侦查人员采取的一项侦查措施,而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参与司法会计检查,则属于提供诉讼协助。根据这一定位,各类诉讼中具体的司法会计检查操作规范应当由侦查等部门制定。”“二元论”在回答其提出的有关业务准则提纲中为何没有包括司法会计检查问题时,对司法会计检查又做了进一步的降格处理。

从上述阐述来看,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研究对象就不再具有可能性了。

(三)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的情形不具有普遍性

诚然,“二元论”中有关司法会计检查应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内容,以及在有关业务准则中排除司法会计检查的说法应当是合理的。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新近颁布的《司法会计工作规定(试行)》中也得到了佐证。该规定也将司法会计检查列入司法会计技术协助章节之下。

而且,对于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的现实性,“二元论”也曾有过这样的阐述:

“司法会计检查一般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实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侦查、检察或审判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检查技术,无法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任务,这时就需要司法会计技术人员给予技术帮助。”而“司法会计检验……通常是特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本身所进行的检查、验证活动。”因为,“司法会计检验,泛指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及相关证据进行检查、验证的技术活动。……一是指司法会计检查中的技术协助活动……二是指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技术检验活动……”

“二元论”的上述阐述说了两件事,第一,司法会计检查是特指办案人员的查账,而办案人员独立完成查账在现实中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第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协助办案人员完成司法会计检查的,而这类“协助”已不叫司法会计检查了,而是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这恰恰否定了其认为司法会计检查应当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在实务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司法会计检查成为司法会计学研究对象也就不具有现实性了。

二、指导如何查账不应该是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内容

(一)“二元论”将司法会计检查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进了鉴定标准提纲

虽然,在“二元论”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只字未提司法会计检查,但内容却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了进去。

根据“二元论”的观点,司法会计检查指的是办案人员的查账,但他们又查不了,因而一般情况下,查账是由司法会计人员代为完成的,可此时的查账就改称为司法会计检验了。而司法会计检验除了可以代指这类查账活动外,在传统认识上是指鉴定中的一个环节或一种方法。譬如传统上有一种“检验鉴定”的习惯提法。于是,司法会计检查的内容也就很自然地以司法会计检验的名义放入到了鉴定标准提纲序列中去。其最突出、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是以会计六要素对鉴定标准进行分类的(以下简称为“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

(二)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二元论”在其提出的鉴定标准提纲中,除司法会计业务基本准则外,鉴定部分就是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等业务准则 。其实,有关专著中也有各种类似的版本,而且,从目前网上各种没有标注发布者或作者的《审计工作手册》版本来看,有的是三类式 ,也有的是四类式 ,但大同小异,都囊括了全部会计要素。还有的地方,依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自己制订了《审计程序表》。

当然,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毕竟还处于一种提纲化状态,细化之后的内容与《审计工作手册》和《审计程序表》是否近似?确实不敢枉断。但从近期某鉴定机构组织部分人员对这一提纲进行细化的结果来看,讲的确也都是查什么、怎么查等等。因此,可以说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

(三)查账不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二元论”一方面坚持要将鉴定标准搞成类似《审计工作手册》的翻版,亦即把查账当成了是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但同时又说,“司法会计检查的思路应当是先检查后结论……而司法会计鉴定的思路则是先结论后验证……” 同样,“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程序是先结论后验证。……审计的基本程序是先审计后结论。” 虽然“二元论”的这些认识是与其提出的会计要素类鉴定标准相悖的,但却是合理的。因为“鉴定是特殊的科学活动,它有科学的性质,又有法的性质,它是法和科学的结合,是一种‘法科学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特殊经验的证明活动。”

既然鉴定是在查账基础上,运用特殊的方法去论证查账结论,这就决定了鉴定的主要工作必须是依据涉案会计事实与全部案件事实的联系方式及其所占地位、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在某些案件中的特殊要求等特点,根据会计勾稽关系、诉讼证据规则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及有关理论,对所选用的检材是否具有客观性与合法性、检材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检材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含有或然性和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予以论证。

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在鉴定过程中也会需要查账;还有时,倘若已知的涉案会计事实较为简单,也会将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二为一。但是,这些查账毕竟是少量的、复核性的、补充性的和辅助性的。因此,查账不可能是鉴定的主要工作与方法。

正因为如此,用一个近似《审计工作手册》的鉴定标准去指导一项查账并非是其主要工作与方法的鉴定,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三、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是司法会计的发展方向

司法会计,是一项因涉案会计事实证明需要而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与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有关的技术保障活动。在其全部活动内容中,有些是在诉讼程序内的,也有些并不一定是在诉讼程序内。譬如线索在立案前需要司法会计协助查账、提供咨询意见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并不能立案的。所以,不能笼统地将司法会计称为一项诉讼活动。

显然,不论是诉讼内的还是诉讼外的,只要是司法机关需要用会计事实或会计信息来证明待证事实的事项,应该说都是司法会计应努力去做的事,这就是司法会计的职责。然而,既然它是从审计中游离出来的,那就必然要求其职责与审计重叠越少越好,不然,司法会计就没有必要“另立门户”了。

也许,在司法会计初露萌芽时,有人会说,出于案件保密性等因素考虑,才有了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所以,一开始,司法会计就是一项司法机关内部的技术工作,人员也都来自于司法机关内部。然而,现在司法会计越来越社会化,更多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被授予了司法会计鉴定资质,原先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不存在了。那么,司法会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司法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倘若真是案件的保密性等因素的话,那么,司法会计现在也该消失了。事实是,正是由于司法会计能够为诉讼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使其在日益社会化的进程中仍然在朝前发展。因此,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才真正是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

(二)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矛盾主要方面

司法会计活动的全部内容,不仅有鉴定,还有查账、咨询和文证审查等协助性工作。这些手段各有用武之地,也各有特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哪项就比哪项好,只能说,只要适用就好。

当然,从诉讼证明效力来说,司法会计和审计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 因为,这些差异在全局中所占据的地位决定着司法会计发展的方向。譬如,以归纳发现“专门性问题”见长的查账占据主要地位的话,司法会计就越来越像审计;而当以演绎论证“专门性问题”见长的鉴定占据主要地位时,司法会计就会朝着为诉讼更好地提供有别于审计的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方向发展。因此,鉴定是保障司法会计有别于审计的主要矛盾方面。正如毛主席在分析诸矛盾作用时所指出的那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三)鉴定在司法会计工作中占据统驭地位

诚然,在司法会计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仍在“疑似审计”的层次上原地打转的情况下,查账在全部司法会计活动中确实占有绝对的工作量。同时,有些地方还将查账与鉴定简单地划等号,或将并非简单的查账与鉴定两个过程合而为一,亦即“常常把实质为鉴定却以检验报告形式成文的……。有的实是一般性检验报告(如现场勘验笔录),却加盖刑事技术鉴定专用章” 。然而,这一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曲折现象,并未扼杀鉴定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统驭作用。

鉴定的统驭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指导作用方面。譬如,在对线索提供咨询意见时,必须考虑未来司法会计鉴定的可能性对诉讼责任性质及其程度的认定与否和诉讼证据固定或补强等方面的影响;在协助查账中,必须考虑司法会计鉴定论证对涉案会计资料数量及其规格收集的要求;在文证审查中,必须考虑原结论及其阐述过程,是否有悖于鉴定的主要原则,因为,这些原则中已包含了诉讼证据规则的要求,体现了涉案会计事实证明各层次中的最高要求。可见,鉴定的主要原则和技术标准等对司法会计其它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虽然在整个司法会计工作中,鉴定工作量并不占优,但其在全局中所占据的统驭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随着诉讼证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诉讼对涉案会计事实证明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鉴定的这一统驭地位也将越来越明显。无疑,司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司法会计鉴定。

【参考文献】

[1] 于朝等.司法会计学概论[M].第1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7-180.

[2] 于朝.司法会计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u/FORE

NSIC_ACC),2009-1-10.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内网司法会计专栏.

[4] 顾洪涛.司法会计基础教程[M].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君亭等.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全书[M].第1版.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6] 参见无忧商务网,e365网等.

[7] 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司法鉴定立法研究[M].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2:26.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66:297.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4

基于UML面向对象需求分析的通讯录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io2007

2、熟悉活动图

3、熟悉顺序图

二、所用软件:

Microsoft Visio2007

三、实验分析: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交际圈越来越广泛,人际关系的记录也越来越多,所以我就编写了一个通讯录管理系统,此系统由JAVA语言写成,主要功能有:

1、添加联系人信息

2、模糊查找了联系人(按姓名、按号码)

3、修改联系人信息

4、删除联系人信息

通过这个系统,正快速准确的对联系人信息进行各种操作。

还有此系统运用的数据库为SQL-server数据库,各种联系人信心都储存在其中,用户输入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库数据的验证,来完成各种多通讯录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

1、活动图 Customersystem写入数据库进入主页面数据库中查找号码选择业务显示查询结果号码不存在添加联系人输入数据数据库中查找姓名按号码输入号码查找联系人显示查询结果姓名不存在按姓名输入姓名数据库中查找姓名修改联系人输入联系人姓名姓名不存在修改联系人信息提取联系人信息写入数据库删除联系人输入联系人姓名数据库中查找姓名姓名不存在退出系统从数据库删除联系人信息

2、顺序图

用户选择业务增加查找修改删除顶层包:用户选择添加返回查找返回修改返回删除返回

五、心得体会

医院管理中病案统计价值研究论文 篇5

摘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病案统计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病案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医院的经营发展和科研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医院病案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文章对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医院病案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不断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利用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病案统计;医院管理;价值;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医院就诊人数不断增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日常业务不断拓展,医院病案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分支,加强医院病案统计,需要全员进行配合,医院病案统计质量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医院整体发展实力和水平。加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需要结合实际,针对性进行开发和设计,并严格贯彻落实,才能建立各个部门之间顺畅的信息共享和利用机制,更好地提高病案统计价值。加强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和应用分析,对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1医院病案统计基本内涵概述

医院病案统计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医院所有的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加以应用。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所有生成的医疗性文件,医生在进行问诊时对患者的病史、病情和进展情况以及诊疗过程、结论等进行完整的记录,从而便于进行查询、应用和积累经验。统计是指对原始材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形成完善规范的统计报表体系。统计工作将零散的病案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能够提高病案信息的整体利用价值,对推动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全力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做好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病案统计主要是为了对医院内部的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和制表,能够对医院的卫生、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助于医院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医院病案管理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病案统计信息可以直接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应用,及时通过病案信息数据查找病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医务人员直观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整合质量。同时医院病案统计资料能够为临床的医生诊疗等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通过将收集上来的相关的诊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横向比较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更好地推动工作整体提升和协调性。通过医院病案统计数据,能够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利用病案统计信息分析目前医院资源、设备、人员和药品等应用情况,有效地对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调度,从而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提升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水平。病案统计信息中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记录进行了完整的记载,这些宝贵的数据,能够为医学科研等方面提供参考,引导医务人员学会应用病案统计资料不断加强技术开发,从而总结更多的经验,为临床医学疾病研究和控制等提供更多的建议。

2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医院在病案统计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才能真正发挥医院病案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2.1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尤其随着目前就诊人员不断增多,疾病类型日益复杂,加强病案统计,对医院医疗、管理、科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医院目前还是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医院服务、医疗、科研等方面,对于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病案统计信息就是简单的信息收集和汇总,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更缺乏对医院病案信息的深入研究,往往只是检查或者做课题项目时才想到要应用病案统计信息,影响了病案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忽略了本身的价值。

2.2病案统计规范性不强,信息化水平较低

一方面病案统计工作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支撑,在病案统计指标、内容、流程、标准、考核等方面缺乏细致的研究,整体工作简单地停留在数据汇总和整合方面,时效性、全面性等方面不达标。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共享效率和统计质量,目前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成效不明显。

2.3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医院在病案统计队伍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病案统计人员配置不足,加上还有很多的日常事务需要处理,很多也不是科班出身,年龄较大,从而直接影响了病案统计工作质量。对于病案统计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没有定期及时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病案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提升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价值的具体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全员对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不是单独的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所有部门和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配合,才能确保病案统计信息收集全面、真实,进而为病案统计信息整合和利用等奠定基础。所以医院要提高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从而让医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贯彻执行。要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强考核监督等方式,提高病案统计质量和效率。

3.2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医院病案统计综合服务平台

要加强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化建设,既要注重硬件方面的投入,配足相应的硬件计算机设备,还要加强软件投入,结合医院实际,针对性开发和引入专业病案统计软件,开发相关的模块,定期进行维护升级,在完善医院病案统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病案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定清晰的目标,有序推进,调度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实现电子化综合处理,提高信息传递和共享效率,降低工作误差和负荷,提升病案统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

3.3加强培训,提升病案统计队伍综合素质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想要不断提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病案统计人员的努力。所以要不断引入高端的专业化人才,还要加强内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医院业务知识、专业统计知识、职业素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责任心。还要完善相关的薪资待遇,避免“边缘化”,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病案统计优秀典型的经验,结合医院实际,进行开发和应用,提高病案统计整体质量和利用价值。总之,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想要不断提升病案统计质量,就需要结合医院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基础管理,严格质量监督,提高信息化推进进程等,从而更好地服务医院整体发展,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潘亮.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9).

[2]曾洁玲.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

[3]王永娟.病案信息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2):33-34.

[4]张小怡.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财会学习,2017(11).

[5]田立新.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4).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6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营造、培育、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共同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系列过程,是对员工进行制度管理、机制管理、素质管理、精神管理和教育管理的总称。

文摘

三、文化力

文化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然对人产生某方面的作用。按照上述文化的作用机理,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方面的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方面的作用,严重的会产生极大破坏力。一个社会、一个组织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文化就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文化就产生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一个社会和一个组织都应努力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极力消除破坏性、消极的文化氛围,这是社会和组织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当然,在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极力消除破坏性、消极的文化氛围的两方面力量对抗中,以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力量为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极力消除破坏性、消极的文化氛围的力量为重。下面,我们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例阐述文化的作用力。

(一)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7

高校人员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着保管利用率低、查找或改变效率低等问题, 与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相吻合, 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或改造原有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面向对象技术作为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设计学校人员管理系统, 对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1 理论基础

1.1 面向对象技术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的软件技术, 其概念来源于程序设计。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面向对象的概念到现在, 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编程变成思想, 并且成为目前软件开发领域的主流技术和方法论。通过面向对象技术, 可以将客观世界直接映射到面向对象的程序空间, 从而对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带来重大影响。对象是包含客观事物特征的抽象实体, 是属性和行为的封装体。

1.2 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特征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有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把众多的事物进行归纳、分类, 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就是抽象, 就是忽略非本质特性, 而强调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性, 从而找出事物的共性, 把具有共性的事物划为一类, 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封装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结合成一个独立的单位, 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继承是一种联接类与类的层次模型, 继承性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

面向对象设计借鉴了客观世界的多态性, 体现在不同的对象收到相同的消息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由于继承性, 对象共享许多相似的特征;由于多态性, 不同对象可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实现特性化的设计。

1.3 类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类是对象的抽象, 对象是类的实例, 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 系统设计实例

2.1 拓扑结构

2.2 类

高校人员分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流动人员等五大类, 这五大类都是高校人员用类person抽象;子类有student, teacher manager, waiter;rotator。继承封装关系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说明

当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建立后, 需要做好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 要处理好面向对象数据结构与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映射对应关系, 即面向对象数据类型的属性对应与关系数据库表中的列, 需要设计好面向对象的操作函数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加入, 删除等操作, 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软件分为表示层、中间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为用户提供查询, 浏览, 加入, 删除, 修改等功能, 当然要设置用户权限。中间层实现查询, 浏览, 加入, 删除, 修改等功能, 而数据层用来实现数据的存储、更新, 维护等, 采用SQL Server实现数据库。

3.2 数据库数据层设计

(1) 学校人员主表 (见表1) ; (2) 学生表 (见表2) ; (3) 教师表 (见表3) ; (4) 管理人员表 (见表4) ; (5) 后勤人员表 (见表5) ; (6) 流动人员表 (见表6)

4 DAO设计

DAO是数据访问对象的简称,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中, DAO层通过数据访问对象完成业务对象到关系数据库的转换, 需要为每个业务对象设计DAO对象来完成映射。DAO对象中存储了增删改查方法, 为提高DAO的灵活性, 需要为每个DAO对象设计访问接口, 这可以通过类的继承与多态来实现。

设计一个Base DAO来完成最基本的数据库操作, 在其中设计最为基础的add, delete, load, update, find等方法。Base DAO类的结构大体如下, 自顶向下, 包含了add, delete, load, update, find等操作, 还可根据情况设计成员函数执行特定的数据库操作。

类Base DAO中定义了BDAOWorkspace, BDAODatabase, BDAOTabledef;BDAOQuerydef, BDAORecordset等五个对象, 该五个对象的类虚继承DAO数据接口的类, 一些DAO的add, delete, edit, load, update, find等操作利用多态性进行重载, 实现特定的功能。

根据需要可在类Base DAO增加DAO数据接口类, 并定义为对象指针。

5 应用程序设计

5.1 整体结构模式

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 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本文学校人员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 包括WE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和若干个客户机。

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 (Browser) , 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5.2 软件设计的多层结构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中, 软件开发已从两层、三层向多层结构体系发展, 分层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 不同层次结构体系的软件功能是有所不同的。系统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两层技术结构已不能满足系统要求了, 故采用三层分层结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构成。客户端提供人机交互, 数据服务器提供数据信息的访问, 存储, 优化等功能, 应用服务器实现相关业务逻辑, 有效降低了客户端负担, 习惯称为客户。

运用分层模式, 使系统软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系统某层发生变化, 仅与相关上下层有关, 其它层影响不大。在系统设计中运用分层模式, 系统设计逐步细化, 逐级抽象, 有力支持了面向对象技术的运用。

5.3 系统安全性

5.3.1 HTTPS

尽管系统使用B/S的模式结构, 安全性远远高于C/S的模式结构, 客户端 (浏览器) 比较多, 事务比较繁忙时, 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误会, 使用HTTPS不失一种安全策略。

HTTPS (全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 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 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 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 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HTTPS内置于浏览器中, 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 并返回网络上传送回的结果。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 比http协议安全。

5.3.2 验证和授权

在WEB客户端使用, 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登陆, 用户名和密码不对时只能看到登陆页面, 而看不到内部页面。用户名和密码成为用户的身份证明, 并通过用户鉴别来验证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对系统数据很多部分采取授权的策略, 不同功能和数据部分限定不同的权限。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5.3.3 角色控制策略

在数据库表设计方面做好角色控制策略, 基于角色管理的系统权限模块设计思想源于RBAC控制模型, RBAC模型作为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权限模型。引入角色, 实现客户端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 方便了系统的安全管理。角色是一类用户的抽象, 作为一个桥梁把用户与权限联系起来, 一个用户需要赋予明确的角色, 一个角色可以赋予多个具体的用户。角色设计中要考虑角色的继承关系。软件的控制中心设计, 要实现用户权限的检测, 若操作内容与角色匹配则允许通过, 否则阻止本次操作。在角色设计管理中要实现角色与操作功能的关系, 和用户与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 同时要考虑角色的继承关系。

6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和软件层次设计技术对高校人员管理系统的一种设计。与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相吻合,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或改造原有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面向对象技术作为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设计学校人员管理系统, 对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本文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 学校人员进行了分类, 并根据类与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对数据库主要表进行了设计。该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 本文中利用软件多层技术对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及现实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现实方案,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摘要:高校人员管理是高校一项日常任务和长远发展必须进行的工作。学校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多项人员构成, 还有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成为学校人员管理的主体和中心环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的发展, 学校人员管理系统成为学校日常运作和重大决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和要求。文章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提出了一项学校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 面向对象类和数据库表的设计与映射是重要内容, DAO数据接口完成映射;系统为B/S结构, 软件设计采用三层结构技术;最后对系统安全性方面做了阐述。该管理系统的提出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三层结构技术,DAO

参考文献

[1]史桐云.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学校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师范大学, 2006.

[2]甘玲, 邱劲.面向对象技术与Visual C++[M][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 .

[3]刘崇富, 孔浩, 张子峰.基于分层体系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DAO层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4 (197-198) .

[4]徐爱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4) .

[5]姚刚.C/S和B/S混合模式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 2009.

[6]李云峰, 程代杰.WebSphere安全策略概述及在B2B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2.04 (80-82) .

[7]任利明.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4.82.

[8]刘建圻.基于RBAC权限管理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8 (9) .

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篇8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研究对象;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24-2

随着文化产业和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就逐渐增大。然而现有的培养速度、模式、质量都无法满足这一具体需要。而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作为培养这一系列人才的主要手段,只有充分重视文化艺术产业建设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遭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就要正视其研究对象与建设发展思路。因此,长期以来,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管理学的教育,只是凭借在实践中获得的艺术从业经验,致使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从全球角度来看,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深受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文化艺术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兴起,对艺术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艺术管理专业的产生和前进。自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这势必推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而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也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尽管我国有大量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然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于文化艺术的专业要求,需要具备相对应的艺术知识能力结构。

(一)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

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复杂、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定位仍然存在一定分歧。艺术管理专业究竟是艺术类学科,还是管理类学科,并没有明确定义。各大高校真实看到了这一行业存在的巨大人才缺额,并没有弄清楚该学科的建设方向和具体定位。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学科定位,通过清晰的学科建设定位,从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将具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艺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安排并不合理。作为新兴专业,眼下,整个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专业课程正在不断探索。我国并没有明确制定关于艺术管理设置的具体课程标准。授课方式和内容还是借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由于对艺术管理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校所制定的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整个方案缺乏合理性、系统性。

(三)缺乏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一方面,由于艺术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以往的艺术管理工作者,所吸取的经验和理论只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学到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与学习。从而致使专业的艺术管理教育者极为匮乏,这就造成了艺术管理教育者的不足。另一方面,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艺术管理学科专业相关的书籍也极其有限,没有足够的优秀教材和知识体系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同时,由于艺术管理专业普遍开设较晚,在专业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延续性,从而师资队伍薄弱,整体发展困难重重。

二、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学科构建归属

目前,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不仅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业类院校。但不同高校在这一专业生源录取上的政策存在明显区别,有的高校依据管理学标准来录取生源,但有的以艺术类生源录取。而生源归属的不统一,也使得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困难。同时,关于这一学科学院归属上,有的高校从人文素养、文化管理等角度出发,将这一专业放在了管理学院或者人文学院。而有的高校则认为,在针对这一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方面的培养,因此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归属在艺术学院。但是,正确的艺术管理学科建设方针应该是以艺术学为基础,通过管理学的合理指导,最终实现复合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而坚持以艺术学为基础,才是实现这一专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构建在艺术学科,才能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具备基础,而不是脱离了具体实际。

(二)合理安排教学,优化具体课程设置结构

想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就要重视课程设置,合理、全面的课程设置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和核心,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从而构建全面、系统、体系化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与数量,重视实践课程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优化具体课程设置结构。而要实现这一系列培养目标,就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依托已有教学资源,开放、合理地设置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艺术方面知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二者不能偏。

(三)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互动模式

在现阶段发展形式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想培养更多符合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创新改革,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效能发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既具备有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

传统课堂上,我们基本推行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并不顾及学生感受。而要想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将课堂核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而教学方式也应该由灌输式转化为引导式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氛围更加适合学生成长。

(四)重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艺术管理活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许多灵感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这就需要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而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丰富和发展自身成长经验,以实现最大进步。

(五)加大资源投入,构建合理高效教育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师资力量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而要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资源投入。一方面要重视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优秀书籍资源。而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才离不开合理的引导人和教育者。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协调利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随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然而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不足,成为阻碍和制约艺术管理专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教学,都需要进行不断变革。只有通过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才能实现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建设的更大突破。要想改革行之有效,一方面要重视对规律性问题的把握,而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峰.艺术管理专业办学模式评析[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05).

[2]杜彦良等.对不同类型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07-09.

作者简介:

上一篇:执业医师第二单元试题下一篇:教师角色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