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2024-07-05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共11篇)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1

1 概述

1.1 简介

(1) 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 , 信息统计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医院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通过数据进 行判断 ,提高了管理者掌握正确方向的能力。

(2) 信息统计工作有利于对医院医疗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管。目前, 医院的发展趋向于专业化, 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和专业化程度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信息统计工作, 一方面对本院的医疗水平进行统计, 通过数据客观的衡量医院医疗水平; 另一方面, 通过对医疗病例进行统计可以对一个时期的患者患病率和患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有利于医院具有针对性地建立医疗救治方案。

1.2 管理模型

医院信息 统计管理 模型可以 分为两大 主要内容 。(1)针对病患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病患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病状、 住院时间、诊治措施等。(2) 对医院的 管理内容进行统计, 统计各个部门间的人员流动、工作表现、部门效能等。

医院信息统计管理病患统计信息模型如表1所示。

医院管理信息统计模型如图1所示。

1.3 对医院管理发挥的作用

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对于医院的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

通过医院信息统计客观统计的数据可以对医院质量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医疗能力进行考核可以发现在科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医院员工的考核可以统计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 有利于约束员工行为, 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服务 水平 ,提高医患关系的融洽度。

(2) 有利于医院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医院的经营市场化形式趋 于明显 , 在面对市 场竞争中 ,医院的管理者每一项决定都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通过医院统计信息, 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准确地掌握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通过对市场的统计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能够通过统计数据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3) 有利于医院资源的整合

医院是集人力和物力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对医院资源的信息统计中, 可以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统计, 便于医院进行管理。

对于医院人力资源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护士的服务水平。通过客观的数据可以了解医生在某一医疗领域的计数水平和护士的服务水平, 一方面能够为医院针对某一科室进行人员加强配置, 另一方面可以对人员的奖惩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医院物力资源的统计可以确保医院设备正常工作和耗材的储备充足。同时还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 给医院的经济造成损失。

(4) 有利于医疗体系的建设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医院在某一方面的不足,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建设, 可以帮助医院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 体系 ,更好地服务与百姓。医院医疗体系的建设是医院立足的根本,在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中, 数据的分析是医疗体系完善的基础, 只有客观地评价医疗体系的结构和性能, 才能够保证医院稳定发展。

2 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化薄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的分析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 作为医疗的前沿, 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薄弱。医院信息化薄弱问题一方面来自管理层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问题; 另一方面,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医院将精力投入在医疗设备的改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方面, 在信息化建设上就难以投入过多的精力。

2.2 信息化统计内容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 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然而一些医院并没有意识到信息统计数据的重要性, 信息统计内容还只局限于对病人的病例进行统计。由于统计内容的单一, 难以形成有效的分析数据, 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不能发挥出统计数据实际的价值。

2.3 信息化统计专业性差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 应用缺乏 统计的专 业性 , 目前 ,医院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HIS医院管理系统和CIS临床信息系统, 这两套系统主要功能是降低劳动化强度辅助医院进行人和物的管理, 而对于统计数据适用性并不强。所以医院信息化急需具有专业性的统计系统, 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 帮助医院进行管理和医疗能力的提高。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在大数据时代, 大量的信息集中在医院的信息科, 如何快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提取是信息科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统计工作必须严格管控的内容, 在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中, 把握信息的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信息内容评价标准和信息应用规范, 信息数据的应用具有3个主要特征, 一是准确性, 二是适用性, 三是及时性。统计信息的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主要围绕信息数据这3个主要特征进行确立。

(1) 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来自 方方面面 的信息真 伪进行判 断 ,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够成为有效信息, 在医院中如果误用了错误信息数据则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信息的来源, 其次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 最后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价。

(2) 信息的适用性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 如何从大量的信息内容中获取对信息应用目标有用的数据是信息管理的内容之一。信息的适用性选择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 避免“张冠李戴”造成信息错用的问题。信息的适用性原则主要从医院自身的信息采集为标准, 因为不同的医院在信息产生上都不相同, 只有利用自身的信息才能确保信息的适用性。

(3) 信息的及时性

信息具有时效性, 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相同, 因此, 在信息采集和统计时, 必须要以最新数据为价值参考, 加快信息刷新的频率, 降低失效信息勿误的可能性。信息统计的及时性主要表现在医院建立信息及时交流的基础上, 只有增强科室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保证信息及时被利用。

3.2 科学化管理

利用大量的数据统计促进医院科学化管理是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医院信息统计科学化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工作目标:

(1) 信息统计的评测

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可以对医院的人员、设备、耗材等进行统计, 还可以对近段时间的医患病因进行统计, 通过对医院各项数据的统计与近期医患病因的统计可以分析出在某段时间医院需要加强某方面医疗的能力。利用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还可以对医院某一专项的医疗水平进行评测, 统计医疗过程中的不足, 帮助医生及时调整医疗方案。

(2) 信息统计的决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进行中, 对于来自各个层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能够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帮助决策者正确判断医院经营方向。并且通过对本院的统计信息可以快速找到医院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依靠准确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医院改革的参考。

(3) 信息化统计的监督

医院医疗和服务的质量是医院水平的重要表现, 医院信息统计可以对医院的各个科室、每一位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进行一个时期的统计, 通过数据可以客 观地、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科室的医疗质量和个人的服务水平。信息化统计的监督功能是保障医患关系融洽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认真性, 而信息化的统计数据则是衡量和监督医生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参考。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 利用信息资源整合医疗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发展的 方向。医院统计信息管理是所收集到的医疗信息、医院信息进行统计, 以客观的数据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医院发展方向 论证 ,同时为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2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系统;HIS系统;完善措施

一、引言

我国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无论在学校、家庭、企业、医院等地方处处可见其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卫生经济管理中普遍应用,为我国医疗改革带来了便利条件。研究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应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高效为人民服务。

二、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目前,全球信息化发展迅猛,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应用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适应改革中不断得到普遍的认可,医疗行业依赖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医院在使用HIS系统时,根据需求与发展现状,分为三种情况,购买、自主开发以及合作开发,HIS系统建立成熟的医院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三、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在财务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在财务系统中,现代醫疗管理中,财务系统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在改进传统经营模式中,应用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管理药库药品、药房药品、卫生耗材或其他材料等经济物资;门诊(开单、划价、)收费;住院办理、开立医嘱、记账、审核、结账收款、预交金管理等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财务资金流和经济物资流的变动。基于传统财务管理核对工作量巨大、记账繁琐,容易出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承担复杂的核对和计算工作,将记账变得简单精确,从而减少财务漏洞,加强财务管理。

1.信息技术在医院门诊收费中的应用

在医院门诊收费中,传统的收费方式是用手写收据,珠算或计算器计算使用的药品价格,不仅浪费时间而容易出现错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药名、规格以及数量等自动算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病人看病等待的时间。开药后,信息自动传递到药房,患者拿到开好的药方,整个流程简单明了。现阶段,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进行网上APP预约挂号、门诊自助缴费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技术在门诊收费中应用的优势:首先,精确掌握药品数量,清点工作效率提高;其次,节约患者等待时间,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方便);最后提高结算效率,降低差错率,系统及时提供财务结算报表,方便核对与财务监督。

2.信息技术在住院收款中的应用

(1)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医生开单及时维护科室患者入院信息,并根据科室提交信息审核出科患者费用快捷办理出院,节约大量计算时间。(2)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产生费用由医生开具电子医嘱自动转换生成记账明细或部份由护理人员参照录入,其他护理费用记账可由护理人员设置个性化组套记账,配液中心根据传输的患者信息进行配液和记账,所有检查、化验、治疗、护理、配液产生费用自动归集,医护共亨。(3)患者预交金管理,在传统方式下因患者结账时间不固定,在管理和控制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简单有效地进行核对和采集数据。(4)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撑、患者住院费用能够根据需要实行一日清单或汇总清单,也可进行电子查询,符合相关部门要求,保障患者知情权。(5)HIS系统根据医保部门要求,开放结口,使医保报账系统和HIS系统合二为一,通过医院传输的信息在线为患者进行费用报销。(6)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收费业务结算报表,方便核对与财务监督,节省财务人力资源。(患者住院需要由医院医生验单药物,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在患者检验过程中的清单一目了然,患者在每个环节的检验报告可以通过电脑直接传递给医生。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简单易懂的收费数据单,医生与患者对接时间缩短,提高看病效率。使医院做到价格透明化。制度完善化的管理。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方便查账报账等工作)。

3.信息技术在医院审计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医院审计过程中的应用很重要,传统的手写记账审计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需求。审计对医院经济状况的一种监督过程,财务的收入支出等活动需要有对照的标准,目前各医院都采用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记录账单的方式,信息化系统将审计的目标对象保持准确和完整性,信息化财务系统将保存的数据导出,建立完整准确的数据。

四、分析HIS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系

HIS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简称,(药品、设备、医疗技术等)HIS系统在医院中实施后,使得医院物流信息、费用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充分共亨,大大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它的成功运用,为医院提高诊治效率,改进医疗服务,减少差错提供了有力支持。(的治疗,排队等候等节约时间,降低医院事故的发生,)对于财务人员说,HIS系统巨大地减少了核对和计算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数据精度和准确性,降低工作过程中舞弊风险;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将每个站点的数据复制,保证数据库的完整,并且为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信息化系统与财务系统不可分割,他把医院经济流和临床、医技、医辅及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机溶合,体现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相比传统财务管控中,HIS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很多不必要的流程与工作量,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降低员工工作量。HIS系统在财务中的应用,已经普遍被认可,因此HIS系统提高财务系统的管控能力,成为财务系统中必备的应用系统。

五、完善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保持医院正常的经济运作,需要将医院的经济成本有效控制,并且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医院的成本包括人员薪酬劳务、药品、卫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设备材料)、公务费用等固定支出成本,这些成本的支出核算对医院运用发展产生直接利害关系,随着市场深入改革,完善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核算的成本的管理

首先,加强核算成本的管理是进行重要决策的依据,在开展医院管理是,需要消耗大量物资与人力,成本的合理性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超额支出与不规范的支出带来财务紊乱的现象。其次,重点培养员工对财务核算的成本意识,制定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最后,提高质量与效益,医院效益的好坏与医疗费直接关联,在这方面加强成本核算。

2.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是医院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医院信息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医院中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整合,提供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在卫生经济管理中对医院的绩效进行考核,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数据应用标准,对医院的所有资产全面控制,这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3.加强医院工作者素质培训,提高协调力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得医院经济管理和医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对医院工作人员个性化控制及业务素质提出较高要求。由于医院各部门协调能力不足,配合力度不强,在每个环节的衔接中存在脱节现象,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例如在医院经济管理中,专门的财务收付工作需培养专职人员,个行其责。医院人员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六、总结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财务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点之一,促进医院规范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在医院中,并朝着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控制经济成本,将医院的资源整合利用,节约资源、优质服务及保持与社会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促进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王志阳,刘辉.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推动军区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

[2]陶建華.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卫生经济管理的中的应用.财经界:学术版.2012.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4

1 医院卫生耗材管理的目标

1.1 提高医疗质量

卫生耗材是医疗行为作用于患者的直接载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为临床选择优秀的产品(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公立医院卫生耗材管理者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负有阶段性的历史使命。

2 卫生耗材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2.1 卫生耗材储存环境的基本要求

卫生耗材应按法定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设置相应条件的库房,库房应空气流通、光线好,一般温度应保持在22℃,湿度为60%。并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每日观测并记录,确保储存安全。卫生耗材应全部摆放于货架上,并与地面、墙、顶之间有相应的距离,一般离地面和墙各10 cm,以防卫生耗材发生霉变。

2.2 规范卫生耗材采购工作的管理

制定和规范卫生耗材采购工作程序,建立完善可行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实用诚信的原则,每次招标活动参加单位不得少于3家,在采购工作中,还应按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的要求检查各供应厂家的三证是否齐全,并将三证存档保管,以备留查。在采购中,应重视材料质量,加强供应商资质评估及材料使用质量的评估,选择较优的供应商,实现医院与供应商互惠互利。另外,在采购行为结束后,应跟踪管理卫生耗材的使用质量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跟踪管理评估,收集卫生耗材的不良信息,建立卫生耗材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制度,并报医院器械管理委员会,为进行卫生耗材使用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2]。

2.3 卫生耗材出入库的管理

卫生耗材入库工作是器械库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卫生耗材的验收,是保证进入库房质量和数量的关键,所有卫生耗材必须先验收,验收时应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对卫生耗材进行逐批验收并登记好相关内容,重点对其数量、规格、包装外形、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合格证、检验报告单等进行详细验收,对货物与单据不符、质量异常的卫生耗材,有权拒收并报告相关部门处理。办理入库手续必须及时正确,卫生耗材出库前,应按审批同意的申领品种数量发放,必须核对品名、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有效期等无误后才能出库,出库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特别是有有效期的材料,防止过期失效,造成损失。卫生材料出库时必须有科主任或护士长或指定人员签字确认,否则不可出库。所有验收记录包括检验报告单、入库领用等单据应妥善保管,以便留查。

2.4 卫生耗材的期效管理

卫生耗材的期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卫生耗材在购入时库房管理员按实物包装上的期效信息录入并保存,由于普通卫生材料在正常条件下能较长时间地保存其效期性,但有些耗材如生物蛋白制剂等只能在一定温度下保持其有效性和质量,所以必须及时送到使用科室,因此管理好效期耗材是需要一定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的。制定效期一栏表,每月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同时,在库的卫生耗材均实行色标管理,库房分为绿、黄、红三色区域。合格的卫生耗材放置于绿色区域,黄色区域为待验区域,存放质量有疑问的卫生耗材以及不合格的卫生耗材置于红色区域,严禁使用并及时处理[3]。

2.5 高植耗材的管理

介入植入材料的供应商由院招标确认,未通过正式招标厂家的产品一律不得在本院使用。库房管理员负责验收并做好相关验收记录,条形码等证明性资料应核对准确无误并填写《介入植入材料使用登记表》。验收记录应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批号、使用日期、手术医生姓名、患者姓名、住院号、ID号等信息,确保已使用材料的可追溯性,并妥善保存记录。如夜间及休息日急证手术,直接由供应室进行消毒验收确认。介入植入材料使用后,应将《介入植入材料使用登记表》同货物发票返回至器械库房办理后期的结算、入库等手续,如手续不完善,停付该材料金额。

对于介入植入材料,应设立专职人员保管专库(柜)集中存放,专用账册登记,绝对不能与其他卫生耗材混合存放,每日清点,库房备货量为2 d,通知供货商及时送货,确保临床使用需要。

2.6 卫生耗材账物和信息管理

库房管理坚持3个基本原则:有物就有账,有账就有物,账物要相符。每月盘点库存并与财务处核对账物,做到金额、数量双重管理。2007年我院启用了方便快捷的HIS软件程序来管理医用耗材的入库、出库,它便于即时查询耗材的各项数据,如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价格费用、供货渠道、各科室具体消耗量等,加强了对医用耗材在医院流通过程中的监管,提高了账物相符率和医用耗材的质量管理。

2.7 库房管理员素质的培养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库房管理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和从事该工作相应的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并掌握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知识和医疗器械养护专业知识。而且要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登记制度,督促库房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思想和业务素质。

3 当前医院器械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卫生材料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对内控制的作用认识不够或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内控措施难以落实和发挥应有效用。目前,医院为加强卫生耗材管理,从耗材的招标采购、入库到出库过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SOP)。

3.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目前,医院采用信息管理系统(HIS),实行计算机管理卫生耗材。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流转,表现在:(1)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卫生耗材库房一级;(2)高值耗材未实行条码化管理,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浪费。目前医院已在研发物联网,以上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迎刃而解。

4 结语

总之,卫生耗材是治病救人、保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医院卫生耗材的管理,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能否不断提高的关键,在管理上要狠下工夫,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对卫生耗材质量的监管,一定要依法监督,科学公正,行为规范,做到万无一失。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医院卫生耗材库房管理的目标,合理计划、统筹安排医院招标采购;突出重点,进行效期耗材管理;加强出入库账目核对,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卫生耗材库的科学管理,只有在人力、财力、资源和信息之间进行最佳配置,使工作与现代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做好医疗保障供应。

摘要:阐述了医院卫生耗材库房规范化管理体系,依据国家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医院卫生耗材库环节质量管理要求,提出医院卫生耗材库质量管理规范化体系的相应措施,最后指出了建立卫生耗材库质量管理规范化体系对保证医院卫生耗材的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卫生耗材库,质量管理,高值耗材

参考文献

[1]薛琴.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9(4):250-252.

[2]彭华初.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51-52.

浅析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篇5

【关键词】综合医院 公共卫生 管理

1.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的管理活动。在现今社会里,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目前,广大群众对很多病症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许多人在患上传染病或其他流行性疾病时,由于恐慌或欠缺医学知识,首先会选择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综合医院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医院抓好公共卫生管理是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1.2提升医院外在形象的有利途径

广大患者在最初选择综合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时,往往出于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因此,医院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对医院的这份信任,尽量凭借自身的医疗水平及现有的设施设备,为患者的治疗作出积极的努力。这样,抓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利于改善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1.3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强大支柱

综合医院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及优质的的服务,同样能够赢得众多患者的认可,逐渐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为更多的患者治疗疾病,排除痛苦,自然也会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综合医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刻剖析。

2.1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平时很少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工作,只有在某些特定宣传日时,才予以大力宣传,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地方病、传染病出现时,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综合医院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和机制,以致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做出准确到位的判断,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在应急机制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监测系统,导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无法做出灵敏的应对反应,不利于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

2.3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待改善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公共卫生管理的客观需求。这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特别是医疗、公共卫生等知识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致使他们无法提供自身工作的效率,不能从容面对相关突发事件。可见,培养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其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已是迫在眉睫。

3.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认清目前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更好的采取积极措施,弥补不足,促使公共卫生管理实现给付健康的发展。

3.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综合医院承担着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责。综合医院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

3.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控制能力

综合医院要想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理体系。因此,综合医院应当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3.3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综合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時,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4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借鉴积累国外先进经验

每个国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我国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与国外的很多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优点。综合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先进外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积极促进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推进。

4.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因此,综合医院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往往处于先锋地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更为灵敏。本文首先分析了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出了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林芳梅.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08(7).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6

野战卫生装备是伴随部队机动、供部队实施战救和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保障任务所编配的伤病员急救、治疗、运输、卫生防疫、防护等设备器材的总称[1]。作为野战条件下的卫生装备, 须能够保障机动卫勤分队在战役、战术后方区机动、部署能力和早期治疗或专科治疗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部队保障需求与自身实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基层部队在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维修、管理等方面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1 基层野战卫生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操作、维修能力弱

医学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缺乏[2], 操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 对于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方法、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知识了解有限, 常常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装备的故障。基层单位有的出于消极安全考虑, 装备虽然到位却宁可闲置, 操作人员对于装备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能掌握;有的重使用轻管理, 卫生装备的用管脱节。此外, 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医疗设备技术资料缺乏, 导致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工作主要依靠各级维修站完成。

1.2 零配件保障较困难

首先, 当前我国的野战卫生装备品种较多, 内容涉及手术、放射、康复等多种医疗设备, 而且年代跨度较大, 因此相对应的零配件也存在种类多、型号杂、周期长的特点, 给零配件的保障进一步带来困难。由于通用性差, 进口设备配件供应更加短缺。其次, 在目前的三级维修网络体系下, 通过自上向下的方式, 即从全军卫生装备配件供应中心到各级卫生装备维修机构的方式获得零配件, 保障方式单一, 且各级维修站任务繁重, 受到地形、季节、交通等限制, 难以将必需的零配件及时、有效地送到目标地域。零配件保障的不足, 势必影响基层部队的装备维修能力, 难以形成战时的快速补给。

1.3 缺乏日常维护保养

装备的战斗力需要通过配套的维护和保养才能形成。但一些单位由于认识不到位, 重供轻管, 装备的配发与管理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不按要求对装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管理松懈, 没有按要求制定装备档案, 技术资料存放混乱, 没有制定维护保养的培训计划。装备的保养程度不足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的因为不能定期清洁而发生故障, 有的因充电电池长期不充、放电而报废, 装备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会使装备性能不断下降直至损坏, 给野战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对于相关的法规了解不深刻, 对于装备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不熟悉, 因而制度无从落实。有的刻意识淡薄, 有标准但不执行, 对于一些基本的制度如“三分四定”都未能很好落实[3]。有的监管不严、措施不力, 对于制度不落实的情况不能很好地纠正。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提高装备保障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装备的管理制度不能落实, 提高装备的保障能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 建设基于后方医院的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分散在各处的野战医疗卫生机构的装备信息各自独立, 形成沟通模式单一的信息孤岛。后方医院虽然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较丰富, 但却不能对基层野战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持。建立统一的野战卫生管理平台, 不仅可使各野战医疗机构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方面互通有无, 互相提供支持, 更有利于依托后方医院, 整合区域内资源, 进一步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2.2 促进装备的维护保养

因使用不当、保养不足而造成装备的故障, 不但会给部队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 而通过本系统则可尽量避免。制订各类装备维修保养、计量检测的技术要求, 通过该标准由系统进行自动监测, 对未按期或未按标准进行维护保养的进行报警和提示, 确保卫生装备维护保养按时、按要求进行。

2.3 拓展装备配件保障方式

零配件缺乏, 调拨周期长, 虽然平时影响不大, 但是遇到战时, 如果因零配件保障不及时使装备无法使用, 影响了卫勤分队的保障能力, 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依托后方医院, 建立区域范围内的配件中心, 将区域内分散在部队、医院的配件信息集中起来, 方便进行查询、调拨, 立足于地理位置接近、沟通联系方便的优势, 尽可能地提高配件保障能力, 提供了配件保障的另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对当前保障体系起到了补充和扩展的作用。

2.4 促进人才培养

基层卫生机构对于装备的使用、维修能力低, 严重影响了装备效能的发挥。鉴于后方医院的医疗装备人才、技术实力较强, 野战卫生装备生产厂家对于后方医院的跟踪售后也要远强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 通过依托后方医院技术、人才实力, 实现使用资料、维修资料、维修经验等档案资料的共享, 建立帮带机制, 通过网上求助、维修会诊等方式, 有效促进基层使用、管理、维修人员的人才建设[4]。

2.5 确保装备管理制度落实

野战卫生装备日常管理制度是保证机动卫勤力量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形成保障力最重要的基础[5]。卫生装备管理制度落实的好坏, 关系到卫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野战卫生装备系统的设计, 利用技术手段规范操作流程, 如对维护保养制度实行系统自动监测、定期提示, 对于不落实的情况可记录、可查询、可监管, 确保制度落实, 使操作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

3.1 系统的设计定位

开发一套实用的管理系统, 要结合实际情况, 明确系统的使用目的。对于本系统而言, 首先, 它要实现对于后方医院、基层野战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装备管理, 优化管理方式, 规范工作流程;其次, 它要能够满足区域野战卫生装备平台的要求,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尤其是发挥好后方医院的支撑作用。

对于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 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功能一般是设备账务管理[6], 其他功能是在账务管理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与设备管理系统不同的是, 野战卫生装备要完成战场急救任务, 应用效果直接关系着伤员的生命, 故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装备的技术保障, 提高装备完好率是重中之重。

3.2 建立信息标准

由于各级卫生部门的信息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为实现区域范围的数据共享, 需要对信息标准进行统一, 使后方医院与基层野战卫生机构装备数据结构一致。确定野战卫生装备信息系统兼容字段, 按照装备生命周期的4个主要阶段:“购置”、“配发”、“调拨”、“报废”制订数据表和相关字典, 如对于装备档案的基本字段设置包括:条码编号、装备代码、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获取方式、生产商、供应商、产地、购置日期、配发日期、报废日期、报废原因、报废文件批号等。每个阶段上信息要力求详细, 确保达到管理和数据采集要求。

3.3 系统主要功能

(1) 基本装备档案管理功能。系统可支持各种数据格式 (如电子表格) 对野战装备信息的导入, 可对装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此外, 系统可记录和查询对于卫生装备状态相关的其他信息, 包括考核定级档案、计量管理档案、维护保养档案等内容。将野战卫生装备在出厂时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安装调试、维修计量、报废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电子化, 并加以整合, 一目了然地提供给使用者。

(2) 装备配件调拨及维修管理功能。以后方医院及其体系单位的基层医疗机构为管理范围, 将装备、配件信息统一纳入系统中。各单位的装备信息、配件信息在系统平台上按权限共享, 可通过系统平台查询所需的装备及配件, 匹配成功后可申请调拨, 从而实现装备配件保障的有效扩展。建立维修报告档案, 通过系统填写维修报告, 将维修记录和经验电子化。完整的维修报告, 包括装备名称、型号、序列号、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配件、维修人及联系方式等要素。各单位可通过系统平台查询相关装备的维修情况, 分享维修经验, 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区域范围的专家库, 实现维修会诊功能, 提高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装备维护保养监测功能。在以上功能的基础上, 可通过设定各种卫生装备的技术标准, 由系统对管理的卫生装备进行自动监测, 对未按期或未按标准进行维护保养的进行报警和提示, 确保卫生装备按期进行相关的维护保养。

4 结语

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管理水平, 装备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明确的系统定位, 以后方医院为依托, 实现区域联合的保障体系, 并逐步构建、扩展系统的功能点, 才能达到切实提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能力的目的。

摘要:目的:提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能力。方法:分析了当前野战卫生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建立基于后方医院的、包括各体系单位的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探讨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果: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 加强了横向沟通与合作。结论:通过依托后方医院构建野战卫生装备管理平台, 可切实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野战卫生装备,后方医院,信息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70-79.

[2]张志海, 赵兴红, 蔡垚, 等.部队卫生装备技术保障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33 (3) :298-299.

[3]陈子辉, 张立, 庄宁.浅谈军队基层医院卫生装备管理[J].海军医学杂志, 2012, 33 (1) :37-38.

[4]于树滨, 徐洲.军队卫生装备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6) :559-560.

[5]张超群, 吴向阳, 杭建金.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99-100.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研究

1 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 数字化医院也是应运而生, 不断发展壮大。医院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近些年来, 我们国家很多医院都是紧密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 依托于信息化平台, 并兼顾我国卫生经济管理的特点,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 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表明, 由“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优势聚合而成的管理新模式, 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经营决策的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 也可以促进我国医院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 在数字化模式推行以前, 单纯的粗放式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不仅理念陈旧方法单一, 而且效率低下。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事业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医院的改革与创新给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医院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到90年代末数字化医院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 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贯彻执行“以跨越式发展引领信息化技术革新, 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的理念, 大力推进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 范围广, 覆盖面积大, 涵盖了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部门,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 医院也是以国家所要求的医疗卫生体制与保障制度的改革作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依据, 创建了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下的新管理方法, 主要是医疗和护理分开进行核算、全天候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多维全过程后勤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 同时包括绩效管理、成本核算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积极地开展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卫生经济管理中去, 需要医院建立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医院的战略决策和医疗服务的问题, 深入把握自身框架结构,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现代管理模式。

3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结构具体分析

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 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 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推进和信息化的改革深入,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 数字化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具体结构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患者医疗付费和服务评价的一卡通服务

该模式的推行, 主要理念就是“患者不动, 信息流动”, 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挂号和门诊等的运行效率, 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方便患者就诊。另外, 也根本上简化了就医流程, 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患者可以根据就医情况, 通过电子数字化系统对医生进行服务的评价和打分, 从而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基础和参考对象, 也对广大医疗工作人员起到鼓励的作用, 是医院、银行和患者多赢的局面。

3.2 物流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的目的就是医院通过网络数字的可视化管理新模式来加强医院每年大量物流资源的管理。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对物力资源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 对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 并对每项控制措施的实效进行评估、不断优化, 明确告知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 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使检查有效;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 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通过视觉, 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 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 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误差, 强化了监督机制,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

成本的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成本核算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 清晰准确计算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成本情况, 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案, 落实全面的成本核算。对于科室的所有成本要严格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的约束, 争取在支出之前就精打细算, 立足现有的财力物力, 处理好重要和一般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变动, 以及成本和收益率的控制, 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3.4 绩效考核的数字化评价

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应该是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时段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 在对于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的跟踪评价过程中, 及时修正考核的方案, 才能使得考核方案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 形成“数字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这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人员和考核体系制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战略目标, 并将其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的身上, 从而更好地确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责任和绩效目标, 将其量化, 并制定科学的审核方法, 对各个科室和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考核。

3.5 经营决策的智能化

主要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 对于卫生经济管理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可以实现轻轻松松掌握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等情况, 提升辅助决策的水平。

3.6 卫生经济管理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而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结合, 将卫生经济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将医疗、供应、耗费、财务等各子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把有限的实物活动转变成资金活动, 提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提升管理水平。

4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评估

4.1 信息化和现代管理的结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化的改革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 数字化的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在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上。离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用武之地;离开了信息化的发展, 医院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基础。

4.2 数字化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效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入, 现代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就是要针对目前自身管理上的问题, 对症下药, 做出相应的改进方式, 努力提升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现代医院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精细化、网络化、系统化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只有多种思路手段的紧密结合, 才可以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系统的信息, 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能力性。

参考文献

[1]张英丽.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 2011 (2) .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朱丰根, 徐新隆, 严志汉.论信息技术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J].中国医院, 2007 (10) .

[4]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3) .

[5]吴昊, 李书章.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8) .

[6]白茗, 郑志博.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12 (32) .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职能管理岗位,工勤岗位,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绩效考核,岗位说明书

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赖于管理、临床、医技、护理及工勤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职能管理、 工勤、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作为紧密联系临床一线科室的中枢部门和不可缺少的服务部门,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我国医院管理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1], 这就迫切需要医院管理者推动职能管理工勤等部门的员工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和升级,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医院当前实际情况,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尤为重要。

1存在的问题

1.1绩效管理部门对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有畏难情绪

医院这三类岗位属性各不相同, 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差异很大,除少部分一岗一职多人外,绝大部分均为一岗一职一人,考核标准个性化强, 制定标准复杂,量化难度大,考核实施更困难,故绩效管理领导与部门有畏难情绪,不愿投入更多精力,运用大量时间去攻难关,做精细化绩效考核标准。

1.2绩效考核指标不明晰

目前对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无量化标准,只有粗放的德能勤绩定性标准,对三类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缺少客观的依据,绩效考核评价准确性受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未能得到充分激励。

1.3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基础性工作较差

大多数医院忽视岗位分析工作, 没有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各类、各岗的具体职责及工作标准,不少医院三类岗位没有岗位说明书,职责不明确, 更谈不上工作标准,采用临时分配工作,这既不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有效的绩效考核。

1.4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脱节

这三类岗位员工每年都进行粗放性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脱节。绩效工资分配采用的是以学历、职称或职务为主要依据的“计点系数”,即以全院平均绩效工资额度,再下降一些百分比,按所属系数分配,与考核结果脱节。年终考核优秀或基本称职与不称职也只影响占绩效工资很小比例的年终一次性绩效工资分配,起不到奖罚的应有效果,使员工的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效应名存实亡。

2研究目的

建立以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为导向、较为完善的、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与方法,客观地评价员工日常工作、绩效创造的过程与结果,正确引导员工提高自身的工作计划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在能力。

3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检索的方法,了解绩效考核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关于此类岗位绩效考核的情况;采取专家咨询的方法,针对当前医院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绩效考核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关键考核指标进行调查,确定各类考核指标的分类建议,供参考使用。

访谈的专 家主要来 自北京 、 浙江 、 江西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贵州、新疆等有代表性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 共18人。

问卷的调 查范围涵 盖北京 、 上海、浙江、四川、广西等九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综合医院占86.0%, 专科医院8.8%,中医医院5.2%。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为担任管理职务:院长(书记)占1.2%,副院长(副书记)5.4%,处(科)级干部31.2%, 科主任18.3%,护士长17.4%,其他26.4%;担任现管理职务年限:3年及以下占33.3%,4-10年占38.2%, 11-20年占23.0%,21-30年占3.3%, 30年以上占2.1%。

4研究结果

4.1三类岗位员工考核应以定性考核为主

三类岗位的员工,包括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即处长、科长)的绩效考核应以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的制定为基础,以岗位职责、 工作标准描述为依据,建立与各岗位工作密切关联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以岗位说明书所设定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为主;定性考核以服务对象评价为主,参考课题提出的关键考核指标,根据医院实际确定权重,并按照图尺度评价法和配对比较法确定考核的结果。结合专家咨询的意见,三类岗位的员工考核应以定性考核为主。

4.2三类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定性考核部分的关键考核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相应的指标分类。

4.2.1管理岗位负责人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来确立考核评价体系, 职能管理岗位负责人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细化描述35条,将35条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为5-1,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见表1。

根据表1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层并把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一类指标是均值≥4.5539,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21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均值在4.3275和4.5322之间,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10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均值≤4.1345,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了4个二级指标。

4.2.2普通职工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立职能管理和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普通员工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3个;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 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为5-1, 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结果,见表2。

根据表2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层并把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职能管理和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一类指标是均值≥4.3900,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13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均值在4.3363和4.1749之间,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7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均值≤3.9883,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3个二级指标。

4.2.3工勤岗位员工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立工勤岗位员工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 分别赋值为5-1,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结果,见表3。

根据表3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一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8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8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3个二级指标。

5讨论

5.1规范的岗位说明书是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

课题组提 出三类岗 位的员工 绩效量化考核标准的依据是《岗位说明书》所设定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 重点是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标准是针对每一项工作职责,提出能够量化的工作要求,是三类岗位的员工个性化量化考核的内容。因此,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至关重要。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制定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5.1.1认真做好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工作。要将医院交给部门的工作职责, 尤其是医 院战略定 位的任务 进行梳理,按照医院核定的岗位数分解部门职责,将同类内容职责归入一个岗位, 防止部门与部门之间重复设置岗位名称的问题[2];职责分解尽可能避免交叉, 有的职责工作量大需多个岗位的员工完成的,要将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各岗位的员工有所侧重。要防止部门职责有遗漏而无人负责;也要注意各岗位之间的工作量平衡;责任大,技术含量高的要由高等级岗位的员工承担。

5.1.2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框架,应包含以下项目:所属部门、岗位名称、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代码、直接主管职位、执行日期、工作综述等;三项重点即岗位职责、岗位绩效标准和岗位任职条件(包括最低学历、工作资历、专业知识和所需要的岗位技能)[3],前两项重点是绩效考核标准,后一项重点是招聘员工的条件。岗位说明书不需要修饰词,直接简明写清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要求,既要有数量,也要有时限。为了保证岗位说明书的质量,需要组织审核修改小组,进行修改审定,保证《岗位说明书》的规范,同时也审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5.2建立三类岗位的员工日常量化绩效考核制度

进行周或月绩效考核工作,每周召开一次部门会议,员工依据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汇报本周所做工作;或每月初部门负责人或员工依据部门工作计划结合自己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月工作计划;员工自己制定的计划要经批准,部门负责人下达的计划要注意与员工沟通,月底员工汇报落实情况。周、月员工汇报的内容要经过部门领导确认后进入员工档案,供年终综合考核使用。

5.3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等的定性考核

定性考核评价应采取360度考核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应用时应正确地选择参加评价的人员范围,建议选择对考核岗位工作有充分了解的人员参加评价,并且要注重上级、同级、下级评价的侧重和权重。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采取网络化评价的方式进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5.4绩效考核评价的落实需要一定的组织保障

5.4.1医院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有完整、清晰的组织架构,有细化的部门职责与要求。

5.4.2加强三类岗位部门负责人培训, 使之管理 理念 、 知识 、 能力不断 提升 。 尤其在岗 位分析 、 岗位设置 阶段,要十分清楚本部门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量和质量要求,合理设置岗位,科学制定工作流程。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自下而上地贯彻实施。

5.5多方位地使用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质量的保障

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探析 篇9

1 统计数据的性质

1.1 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 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 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 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 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 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 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 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 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 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 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 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 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 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 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 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 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 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 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 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 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 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 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 全面开展统计工作, 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 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 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 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 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 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 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 深化拓展统计工作, 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 医院也在发展、改革, 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 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 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 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 扩大统计对象范围, 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 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 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 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 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 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 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 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 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 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 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 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 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 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 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 健全医院信息网络, 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 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 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 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 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 主动跟踪医院管理,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 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 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 (与往年同期比) 、横向 (与同级医院比) 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 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 提出合理化建议, 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 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 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 给予表扬和批评,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 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 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 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 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 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 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 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 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围绕此项活动, 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 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卫生统计,现代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 2002;9 (2) :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 2002;17 (2) :82-83.

[3]侯世方, 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 1999;16 (5) :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 1999;16 (4) :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1999;6 (3) :237-238.

[6]董军, 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 2002;22 (3) :23-24.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与医院感染 篇10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卫生、依从性、七步洗手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6-02

日趋严重的医院感染至今仍然是全球医疗卫生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在大型医疗机构,患者密集,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进行医疗活动,他们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又要与患者和污染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往往忽视或者来不及手部卫生,以致细菌传播,污染情况严重,直接导致了医院感染。因此,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专家指出:手部卫生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而洗手是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的、基本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强化手部卫生管理,强化手部清洁与消毒,以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为探讨手部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某院医务人员手衛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研究证实,病原菌从感染源排出后,需要经过连续的5步才能到新的宿主体内定植或感染,第1步病原菌生存于患者的皮肤或患者周围的环境中;第2步病原菌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部;第3步病原菌在医务人员的手上生存至少几分钟;第4步如果这双带菌手执行手卫生做得不够,进而又去进行其他的医疗活动;第5步病原菌就会从这双污染的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新接触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调查结果正是如此。

1.2 手部污染的原因调查

1.2.1 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中极易造成手污染,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体液、伤口敷料等都可造成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1.2.2 接触物品 在医院诊疗环境中易受病原菌污染的各种环境物品,这些物品医务人员手接触频率最高,往往是造成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洗手用具的污染也可导致医护人员手污染。

2 手卫生管理是切断医院感染重要对策

2.1 医院领导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的各级领导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2.2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理念 可反复多次培训,利用专题讲座、示范洗手方法、下发洗手示意图及手消毒技术资料,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洗手指征与方法,做到人人重视,并将七步洗手法图文粘贴于各洗手池旁,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

2.3 更新洗手设施 医院领导应投资一定的资金,购置非触摸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烘手机、快速手消毒剂,或者用消毒卫生纸擦手。

2.4 坚持佩戴手套 医用手套可避免操作者的手被污染,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 篇11

一、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统计作为卫生服务统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医院科学管理为主要宗旨,对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益做出评价,进一步指出医院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只有高质量的统计工作,才能使医院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指标,同时统计医院中各项管理的质量与各项工作的达标情况,并以报表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与科室,对医院管理、执行工作计划以及调整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医院的医疗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医院统计工作提供的可靠信息,可明确各科室的短期指标与任务,并根据各科室完成指标的情况提供具体的业务达标方向与未完成指标的原因所在,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二、目前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统计工作的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对于统计工具的更新速度较慢,而且缺乏网络办公的条件,未使用专门的统计工作软件或是使用过于陈旧的软件,根本满足不了医院的统计处理量,甚至有的医院中统计工作者只能进行手工计算与统计,工作效率非常低,导致统计信息效率低且缺乏全面性,若是统计信息中主观性较强,就会存在着数据失真的现象,提供给管理者的参考价值不高,很容易引起管理者决策上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视不足

多数医院的领导缺乏对统计知识的深入了解,无法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看看收入与支出,而不知道一些数据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后才能反映出某些真实情况,所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分析报告很难引起管理阶层的重视,长期下来,医院的统计工作将与医院的改革发展脱轨。

(三)医院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医院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多是未经过正规统计专业培训的,有的或许经过一些短期的专业培训,但是大多缺乏相关统计学知识,根本无法掌握一些统计算法与统计公式的运用,甚至不能很好的理解常用报表中的一些统计指标,而且大部分统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自身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统计部门不受领导重视,对自身工作失去信心,缺乏工作热情,安于现状,每日只完成固定的日常统计报表工作,而不能更深入的分析工作数据,这都将给医院的统计工作与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医院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改进医院统计工作的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自动化,随时都能调用医疗信息数据,以保证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提高统计工作的硬件设施,将医院的历史统计信息输入、整理,并按照相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的统计管理网络系统,促使医院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全面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推动医院的科学化管理。

(二)深化拓展医院统计工作

深化拓展医院统计工作,要从传统中单一的日常统计报表等常规工作转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拓展统计范围,充分利用统计方法来及时为医院进行科学管理反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强化统计信息预测的功能,多提供一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各项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强化医院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事医院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医院统计工作是卫生服务统计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全面提高业务层次,科学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不但要强化自身有关统计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对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保证自己统计行为的合法性。另外,作为卫生统计信息人员,除了掌握统计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与财会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努力成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四)提高医院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医院统计信息直接服务于医院的管理,是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医院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利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决策,将统计功能渗透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来,根据医院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讲评,全面掌握各科室的工作质量与进度,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落实医疗计划指标,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咨询与监督职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统计工作的内在质量与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来进行决策,并发挥统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已更加依赖于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精准的数据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统计信息服务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本文作者阐述了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强化医院统计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医院统计,统计信息,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圆.新时期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J].中国医院统计,2004

[2]毛爱萍,李作佳.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3

上一篇:27与28届亚锦赛下一篇:城市绿地规划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