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2024-07-05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精选12篇)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1

1 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绿地的支撑, 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1 城市绿地的环境效应

城市是人口指数密集、经济发达地区, 人文指数和经济指数俱高。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系统, 园林绿地在这个系统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1世纪的城市应是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园林城市, 四季葱萃, 绿茵遍地, 是人居环境的基础。城市绿地对于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有关研究表明, 地球上60%以上的氧气来自绿色植物。氧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资, 而人们在吸收燃烧的过程中又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多倍, 总的来说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同时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 kg二氧化碳, 生产600 kg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 有许多植物还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氨及铅蒸气等分别具有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此外, 据国外研究, 树木根系能吸收水中的溶解质, 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 净化水体和土壤。

2) 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声。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色植物, 道路上的行道树以及城市中的各种公共绿地对城市相应地段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通风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另外, 城市中各种高大乔木能明显的降低噪声, 声音通过树叶微振消耗声能。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明显的作用。

1.2 城市绿地的其他特性

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1) 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地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资源, 在现今大气严重污染的背景下, 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2) 城市绿化是一种健康资源。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是衡量城市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爆发的“非典”是对公共健康、公共卫生提出的一次警示。而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能有效的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所以城市绿化是居民生存的一种健康资源。3) 城市绿化是一种景观资源。城市绿地中植物的季相变化, 为城市增添不同的色彩效果。在为市民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同时还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 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旅游风景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之一。

2 对两例城市绿地规划的分析探讨

这两例绿地是山西省清徐县城的两处公共绿地, 因在整个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有所创新, 有一定的新意, 尤其在植物配置方面, 大量运用乡土经济植物, 景色宜人, 特色鲜明。

2.1 东湖景区规划简介

东湖位于清徐县城中心, 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城内天然湖。水域面积525亩, 平均水深3 m, 它不仅是县城的绿化中心, 也是清徐县城的象征。整个东湖景区规划以东湖水面为中心, 几条景观轴呈放射状向四周辐射, 环湖路将景观轴上的各个景点有机的连在一起, 使整个东湖景区的各景点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一景观轴以中心广场为主, 包括桃杏园;第二景观轴以怡心园为主, 包括百花园、古城新柳园景点。

其中桃杏园的主景是沙金红杏树, 整个杏园呈圆形, 形似杏, 由曲径小路和不同植物群落围合成若干园林空间。设置山石、座凳、小品。春天到来, 从文源路远眺, 湖边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象, 十分美丽。夏天, 红红的大杏能染红周围各景, 让人垂涎欲滴, 欲摘不能。秋天, 深红色的杏树叶, 好似枫叶, 让湖边一片火红, 令人百看不厌。冬天, 挂满雪花的枝头, 好似又一种果实成熟了。

沙金红是清徐的一种特产, 曾在1952年莫斯科国际鲜果博览会获得银奖, 1995年被山西省农产品博览会评为山西三大杏之一, 并荣登榜首获得银奖。清徐沙金红的系列产品, 有多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刊。

古城新柳园是从广场到通湖路, 给游人展示垂柳婀娜多姿, 春意浓浓的意境, 一方面, 同怡心园荷花相对, 再现清徐“荷花万朵柳千株”的好画美景, 另一方面, 寓意清徐城一片生机。垂柳也是当地一种非常普遍的绿化树种, 它抗病能力强, 生态效果显著。

2.2 葡萄公园规划简介

葡萄公园位于县城与八一路交叉口北侧, 占地260亩, 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总高差为5 m。规划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园内景色进行整理, 重点突出葡萄种植园, 充分展示清徐葡萄特产的魅力, 由于地形不规整, 在平面布局时充分利用地形, 规划成为一串葡萄的格局, 园路就成为各“颗粒”间的纽带。园路行道树采用当地的杏树、梨树、苹果树、核桃树等, 两侧布置时令花卉。园路的交点布置风格不同的景点, 以利休息和观赏。各种小品, 雕塑镶嵌在“颗粒”间的缝隙, 各种结点上。公园的围墙采用当地的树枝及藤类植物编织而成, 园内葡萄可攀援而上, 形成通透式的生态围墙。整个规划设计无论从平面还是从立体效果, 紧紧围绕葡萄做文章, 以绿为主, 园林小品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本地的植物, 形成一个有清徐特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有的城市新型公园。是清徐人特别喜欢而又骄傲的景区之一。

清徐由于背山面水向阳, 日光充足, 植被覆盖优越, 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在县城绿化中大量运用本地植物, 把葡萄树、杏树、桃树、柿子树、梨树等作为造景的重要手段, 使清徐的园林绿化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特别是在县城中心的东湖景区, 几百米的葡萄长廊, 它是清徐人共知的一大景观。

3 对两处公园植物配置引发的思考

3.1 绿化植物特色

园林树种是实现园林城市的基础材料, 起到城市绿化的骨干作用, 它不仅具有绿化效应, 还具有美化城市的重要功能, 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所以园林植物采用当地植物, 对于创造有特色的园林空间有重要意义。

3.2 开发绿化植物, 塑造城市特色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 应集中反映和再现本地民俗文化和自然特色。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适地植物品种以及种植传统, 从而使每个城市的绿色景观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不同的地区, 由于气候、水质、土质的不同, 所生长的植物也会不同, 是整个地区环境特色的重要载体。

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淡无味的城市, 没有个性的城市是一个缺乏魅力的城市。绿化作为营造城市硬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特色的城市空间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有人这样描述绿色:孤独的风景是美丽的凋零, 绿色是一种骨气, 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荒凉挺起腰板, 没有绿色就没有了骨气, 一切都会变得凄凉。是的, 绿色给了我们希望, 让我们有生存的依托, 保护绿色, 创造绿色, 是每位规划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摘要:从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及意义着手, 简单介绍了东湖景区与葡萄公园两处绿地的规划建设情况, 对两处绿地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 从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绿地, 为特色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绿地,植物,园林,特色

参考文献

[1]清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清徐县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3]孟兆祯.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J].建筑学报, 2003 (5) :22.

[4]张道山.小地方是好地方[J].小城镇建设, 2001 (7) :86.

[5]张锐.谈山西省煤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 2011, 37 (35) :189-190.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2

考试时间:2011年6月20日至2010年6月27日

考试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区和白沙门公园

考试内容:

1、考试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5人,每个小组需完成综合性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一套,具体要求: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A2)、功能分区图(A2)、视线分析图(A2)、轴线分析图(A2)、交通分析图(A2)、植物规划图(A1)、总平面图(A1),能表现规划设计意图的效果图(透视、鸟瞰均可)、剖立面图2—4幅,各图纸符合制图规范。

2、要求各分析图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字数视图纸内容而定,对总平面图有单独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对现状的分析、功能布局依据、视线轴线的分析及确定的依据、道路交通规划思路、植物规划构思等,字数1000—2000。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3

关键词:雾霾;热岛效应;道路交通安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一、雾霾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PM2.5的污染,现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如今有30多个城市都在遭受雾霾的侵害。据调查显示,30年来,京津地区的雾霾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北京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是造成雾霾的三大主要原因,我们除了在源头上减少雾霾发生外,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对降低雾霾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首先,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平衡生态用地与人工用地。其次,一些工厂车间经常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粉尘,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时,要加强这些厂区的工厂绿化以及这些厂区与附近居住区之间的道路绿化和居住区绿化。选择滞尘能力较强并且对工厂产生的其它有害物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长期存活的树种。树木的滞尘能力是与树冠高低、总的叶片面积、叶片大小、着生角度,表面粗糙程度等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叶片表面较粗糙、凹凸不平,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开口较大,有茸毛、分泌黏性室外油脂或汁液的植物更容易阻滞灰尘。此外,一些种植在草地中的茎叶物,其茎叶可以滞留大量灰尘,且根系与表土牢固结合,能有效地防止风吹尘扬造成的多次污染。但植物的吸附作用有一定的饱和性,要注意对植物进行定期清洗。正在遭受雾霾危害的城市可研究选择这类,并且是乡土树种的树木,或者通过引种驯化种植此类树木来减轻雾霾危害,其它有雾霾发生趋势的城市也可采取同样方法选择相应植物来预防雾霾发生。

此外,水系和建筑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也可以有效的增强PM扩散与转化。对于城市水道如河流、湖泊、池塘,在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中要合理布局,有效疏导地面径流与活水工程。对于道路、建筑间空域,对其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成为疏导大气PM颗粒物的流通道。

二、热岛效应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的居住人口增加,日常生活所散发的热量增加,城市建筑日益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大量铺设,城市绿地、林木和水体减少而导致其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都使得城市热岛效应程度日益增强。它使城市上空缺少较强的冷空气,空气污染加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据调查研究显示,城市园林绿化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园林绿地规划,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可以显著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对此,我们要做到:第一、加大城市园林带状绿地面积,在城市周围部署大片楔形绿地,引入城市。第二、加强建筑的屋顶绿化、墙面的垂直绿化。第三、消除城市裸地,提高绿化覆盖率。第四、统筹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工业企业、居住区、街道、公路等地区的绿化,营造良好的绿色通风系统,把室外新鲜空气引进室内,以改善小气候,调节居住环境。第五,增加水景设置,增大水体面积,形成环市水系,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而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调节市区的温湿度,降低热岛效应程度。第六、培育适合各个城市土质条件、气候环境的抗旱耐热植物,防止因气温增高,

三、道路交通安全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启示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私家车几乎成为了城市每个家庭出行的必备品,而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多,私家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从而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停车位的需求,还有对环境的污染,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近几十年来,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也是日益呈上升趋势,除与驾驶车辆的潜在故障,驾驶人员的不当操作,行人不遵守交通法则的错误做法有关之外,也与不合理的道路绿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规划道路绿化,同时对道路绿地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道路绿地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首要功能便是分隔组织交通以保障安全。配合道路交通设施,在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等处,种植园林植物诱导视线,阻隔人流,起到引导、控制人流、车流的作用,但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或者设置花坛,便于驾驶员看清周围行车,减少交通事故。在道路中间设置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和人行道绿带,将快慢车行道、人行道以及建筑隔开,可以减少车流的互相干扰,减轻交通拥堵状况,避免人流和车流的混杂,保证行人安全。但这些分隔绿带布置中,只宜种植低矮灌木及草皮,或者枝下高较高的乔木,不能妨碍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同时防止对车辆和行人的刮蹭和划伤。

道路绿地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另一重要功能便是防眩作用和减轻视觉疲劳。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其车灯照射会产生眩光,使驾驶员难以辨认路面交通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而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等合理种植植物形成的分车绿带在夜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遮蔽对面车辆的灯光,达到防眩的目的,有利于夜间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快、时间长,尤其是高速公路,若沿线景色单调,驾驶员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在道路沿线结合环境条件进行植物造景,丰富道路景观,可以给司乘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空间,提高其注意力,缓解疲劳,从而利于行车安全,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近年来,许多城市正在构建国家或省级“园林城市”,这不只是单纯的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绿地率、综合物种指数的增加,还有对热岛效应程度、雾霾程度下降的要求。此外,最重要的还是由城市园林绿地的合理规划设计与布局,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而产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收益的要求。根据城市现状,对城市园林绿地合理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真正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4

一、城市特色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1. 城市特色的内涵。

所谓特色, 一般意义上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突出的或独有的性质、特征。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鲜明个性特征, 具有唯一性和特定性, 是城市所在的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阶段的城市总体特征的集中体现, 而且城市特色的体现需要物质或者非物质载体, 并能够被大家所感知, 所认同。

2. 城市特色的构成因素分析。

构成城市特色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的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城市的自然状况、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候、山体河湖、植被树种等;另一方面是城市的人文因素, 主要包括城市的人文、历史和传统习俗、宗教文化等这些非物质化的要素和一些城市中的城市结构、布局、建筑、街道、广场、公共建筑、历史遗址遗迹等这些物质化的要素。这些构成城市特色的各种因素可谓包罗万象, 异彩纷呈, 本文, 笔者主要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面对城市特色的塑造进行分析。

二、我国城市特色的缺失

分析我国城市特色缺失的原因, 一方面, 在于近一二十年的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忽略了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发展, 忽略了城市传统自然格局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 在于城市建设中的千篇一律, 每个城市的广场、街道、绿地几乎都差不多。如今, 我国各个领域都在加强对城市特色的探讨、研究, 这正是对城市特色缺失的认识和反思,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由过去的引进、模仿西方模式过渡到现在的立足自身文化传统,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的新阶段。

三、绿地系统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

绿地在城市土地中占有很大比例, 是影响城市风貌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绿地空间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塑造城市特色的最好的物质载体, 是让广大市民认知城市特色的最好场所。良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引导城市规划, 有效阻止城市的粗放式管理, 保护城市的各个组团发展。

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包含一个城市许多特有要素, 如城市内的水系、河流、山体等自然肌理风貌, 地带性植物树种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 城市的绿化树种及种植模式,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遗迹以及反映城市地方文化的风俗风貌等。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完整、系统地保护这些城市要素, 使之交织贯穿于整个城市, 成为未来理想城市的蓝图。

四、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

1. 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梳理整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下文, 笔者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三门峡市、桐柏县两地的城市要素进行深入挖掘, 提炼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因素, 梳理、总结如下。

(1) 三门峡市自然、人文资源特色。

自然资源:三门峡市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高地主要有信义塬 (北岭) 、南塬、高阳山等, 空间结构特色突出。其中, 水资源——三门峡市北有黄河绕城而过, 涧河、五里河、金水河等黄河支流纵贯市区;湿地资源——黄河与青龙涧河、苍龙涧河交汇处形成广阔的湿地湖泊, 有成群的白天鹅生活栖息, 生态与景观价值极高;黄河与沿岸的山地丘陵构成三门峡“山水城市”的骨架。

人文资源: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 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 文物遗存数量多, 价值高。城区现有文物古迹虢国墓地、虢国上阳城遗址、庙底沟遗址、宝轮寺塔、陕州故城遗址等。

(2) 桐柏县自然、人文资源特色。

自然资源:桐柏县城南依桐柏山, 县城周边有金台山、翠屏山、卧牛山等浅山丘陵环绕。其中, 水资源——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城, 有水帘河、龙潭河、银盘河等支流如掌状分布汇入淮河。湿地资源——桐柏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兼具南疆北国之神韵, 县城内河流、滩涂、池塘等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城市自然山水得天独厚, “山水园林城市”骨架清晰。

人文资源:桐柏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产生于桐柏县城及周边区域的淮源文化, 是最具桐柏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 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盘古文化、西游记文化源远流长;苏区文化独树一帜。

2. 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方法分析。

在对城市特色进行整理分析之后, 就该考虑在规划中如何把这些城市特色融入规划中, 从多个层次体现这些城市特色。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上体现, 即在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方面对这些城市特色进行整体、全局的统一筹划, 使之成为城市特色骨骼框架;另一方面从中观层面上体现, 即在公园绿地的规划中对城市特色的体现做好定位工作;另外就是微观层面上, 即从绿地树种的选育上突出城市特色。

(1)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中城市特色的体现。布局结构是绿地系统的骨骼结构, 最能体现城市的绿地空间特色, 自然地理条件是当地城市独一无二的资源特色, 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着城市的发展历史, 是城市特色的一种独特体现。因此, 应根据城市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 充分利用河流水系、山体、湖泊等自然资源, 将这些自然资源与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结合起来, 形成体系, 使之成为城市的形态“骨架”, 成为城市的绿色走廊和市民的共享空间。

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三门峡市、桐柏县两地都是有山、有水的“山水城市”, 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条件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其中, 三门峡市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自然生态区为依托的“一心两翼”组团式总体空间格局和“南塬北岭”的城市宏观竖向空间格局形成“一心、两带、五绿廊”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见图1。

桐柏县以如同绿地系统手掌心的金台山生态绿心和如同伸开的五指的五条绿廊, 构成了其“掌形”绿地系统结构特征, 形成“一带、一心、五绿廊”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其绿地系统布局如图2所示。

(2) 公园绿地规划中城市特色的体现。公园绿地在城市里和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最能体现城市特色与魅力。

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 都有在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 更需要文化的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如何保护好城市中历尽沧桑才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且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也要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进行体现。在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 城市绿地都是其悠久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对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展示和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城市中保留下来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绿化建设;二是在没有文物古迹遗存的其他城市绿地中反映历史文化信息。三门峡市和桐柏县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 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园绿地规划。

三门峡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一轴、多点”的点、轴结合的历史文化绿化空间结构。一轴:建设沿涧河的历史文化轴线, 包括李家窑遗址 (虢国公园) 、庙底沟遗址 (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 、陕州古城 (陕州公园) , 以及涧河滨河公园。将涧河滨河公园建成反映三门峡市域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带状公园。这里, 笔者建议可以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将这些公园分为远古文化园区 (黄帝“源”文化) 、先秦文化园区、汉唐文化园区 (“丝绸之路”文化) 、函谷文化园区等。

桐柏县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了以临淮公园和三和园为主的突出淮源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以英雄文化公园为主的反映桐柏县“苏区文化”主题的专类公园;以盘古广场为主的反映盘古文化的主题广场。

3. 绿地树种选育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在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绿地的建设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绿化树种, 绿化树种规划是实现绿地系统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树种规划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的现代景观及独特乡土风情, 塑造一个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同时, 通过合理的乔、灌、草比例搭配,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提高绿地抗污染、滞尘、降噪, 特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 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如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地貌类型复杂, 所以就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耐干旱瘠薄环境的边坡绿化树种如侧柏、刺槐、黄刺玫等;又如桐柏县由于地处河南省与湖北省两省交界带, 而淮河又是南北气候带的分界线, 所以桐柏的植物兼具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 适生树种非常丰富, 很多亚热带树种在此都生长良好, 所以城市园林树种多以香樟、湿地松、毛竹等为主。

城市绿地规划实习报告 篇5

学 院: 林学院

专 业: 园林

年 级: 131班

学生姓名:李程、田月、骆漫、钱天宇、张赟、方开能

学 号:1309030205、1309030221、1309030225 1109030186、1309030202、1309030201

指导老师:何嵩涛

2015年12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三、实习时间及成员

四、实习路线

五、实习内容

六、总结

城市绿地规划实习报告

一、前言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属性 ,在城市复合系统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对城市经济发展亦具有直接、间接的提升作用 :(1)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创造环境优势 ,促进城市地价及布局其间的各种经济成分增值;集聚外来资金和高新产业发展 ,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经济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形成环境经济产业链 ,拉动其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3)提高城市知名度 ,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集聚高素质人才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其次,教学实习阶段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一个必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将课堂所学内容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还能让我们看到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不足,以便于我们填补我们所缺乏的课堂及实践知识。

二、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1、此次教学实习是为了巩固我们在课堂上的所学,将课堂上的所学运用到以后我们的实践当中,掌握识别绿地的分类的方法,认识基本的园林配置;

2、培养同学之间的配合能力,加强我们的野外认知能力;

3、弥补课堂上缺乏的知识点,更加清晰的了解所实习场地的绿地配置。

三、实习时间及成员

1、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10日

2、小组成员 组长:田月

成员:李程、骆漫、钱天宇、方开能

四、实习路线

花溪碧桂园——小车河湿地公园

五、实习内容

我们于十二月十号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习,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花溪碧桂园和贵阳小车河湿地公园。于早上九点从学校出发,到花溪碧桂园进行参观学习。于中午到达小车河湿地公园进行参观学习。

一、花溪碧桂园

花溪碧桂园倾力打造贵州首个纯欧陆风情园林,将升级版的秀美花溪美景转移至社区内部。

在糅合高尔夫果岭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从全国甄选数百种名贵植物和天然石,敢于以6倍于平地造景的成本,共同打造灌木、时化、绿茵6重立体园林景观,令人犹如置身一处“滨海绿洲”之中。12000平米的生态湖面之上,休闲拱桥跨越,如欧陆小镇优雅一角。花园道路运用石质造型、鹅卵石元素铺贴给人小径通幽的美感。

花溪碧桂园的植物配置分析

(1)水景驳岸造景

这部分绿化所选择的苗木是最亲近于水的苗木,并且在种植时要尽可能的接近湖岸种植,如果水面较小可以用苗木进行点缀种植,只在有湖岸石的地方配以种植些宿根的草本植物或枝条比较纤细的植物,其实湖岸边的植物可以到有水的地方挖一些野生的回来种植,这样更会

增加湖的自然感,本人觉得可选植物有沙地柏、迎春、连翘、细叶马蔺、美人蕉、柽柳、分枝点较低枝条较多的造型垂柳或龙须柳、萱草、细叶芒草、千屈菜、景天等部分苗木,这里只是提到了一部分,还有大部分苗木在设计过程中可酌情添加,对于较大水面四周绿植可采取成片栽植的处理方法,同时可适当增加彩叶植物或开花植物,如黄栌、红栌、低矮的造型枫树类、紫微、榆叶梅、矮樱、美人梅等,以丰富水面的映景效果

碧桂园的水岸处理选用植物:加那利海枣,草坪接岸,垂柳,水竹芋,水莲蕉等。

(2)楼体周边绿化

楼体周边绿化直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影响,它离人们的生活比较近,坐在室内便可以看到窗外的美丽景色,所以这里的绿化要在不影响室内正常采光的前提下做的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据此可选择近景营造里的第二层至第五层来进行搭配,具体苗木和层次选择要根据楼体四周可绿化的宽度来定,一定要做的色彩丰富、品种多样、层次连接自然。碧桂园在处理楼体周边绿化时做得非常出色,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碧桂园楼体周围绿化选用植物:因为为别墅区,多选用小乔木如桂花,香樟,玉兰。灌木有红枫,女贞,黄杨,巴西野牡丹,八角金盘,海桐花,紫微、榆叶梅、矮樱、美人梅,地被选用四季青(草)做为背景,种植各色花卉,颜色十分鲜美!

(3)屋顶绿化

对于屋顶绿化可选择的绿化品种和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根据屋顶附土厚度和可绿化面积的大小,可选择第二层(除了常绿的乔木以外)至第七层进行配置,具体栽植层次按绿化面积大小决定,尽量多增加些草坪和地被花卉的种植面积。

碧桂园的屋顶和露台设计十分新颖独特,自然规律的风景线!利用连翘,迎

春、连翘、金银木、杜娟、野核桃树、爬山虎、长春藤、金银花等。

小结:碧桂园极力做到虽由人做,宛如天开,贵在自然的园林生态之美通过高低层次的调整,色彩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穿插,大大增加了别墅区的多样化的植物生态群落和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的处理,把冰冷的建筑及硬盘铺软化到浓密的植物群落里,把生硬的曲线和尖锐的外景融化到绿色美景中去!三个金典模式 街区模式

街区是人员流动较大的地一个销售通道的线路,对于个别配层次和色彩,尽量提高整体的度,充分体现别墅档次和品质,够在软景中酌然入生,体现源于之美

生长旺盛,高低层次搭配得当,分体现了自然式园林的独特景观,显出自然之美

2.精心的植物选择,鹅卵石的细致入微,体现了档次高低!3.郁郁葱葱的植物群落,酌造了碧桂园成熟的园林景观,充分利用适地适树,乡土树种原则,在短时间内创造最优质的景观效果。

样板小院节点处理

方,同时也是节点注重搭丰富和浓密以使建筑能自然的建筑1.街区植物线条自然,充模式

样板小院,主要展现出精致,植物的多样化及丰富程度,同时充分考虑植物景观效果的长期性,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细节处理,使每一节点都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亮点,而使多个节点有序的组合起来展示出更好的效果

道路处理模式

一般都是入口到售楼部或者某一种要集聚地的沿线步行区,所以这一段景观效果的塑造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类植物的配置避免了千篇一律,统一模式,要富裕变化,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贵阳小车和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在原南郊公园,苗圃所等山林地带基础上改建而成。该区域集山、水、洞、林、泉于一体,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但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农房及职工宿舍乱搭乱建突出,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匮乏,道路狭窄破损、坑洼不平,公园景点及配套设施陈旧。为此,贵阳市把建设小车河湿地公园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精心予以实施。一是保护生态。增添公园绿化,完善树种结构,建设沿河截污管网,将污水收集至附近处理厂处理,并配齐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严格保护小车河水质。二是提升景观。对原有自然风貌略加修饰,增设充满地域民族风情的亭台楼阁,保留农田、水磨等农耕文化元素,形成以河谷风光、城市湿地为特色的高品质景区。三是方便市民。升级改造主干道并扩建入口停车场,完善沿河栈道、登山步道等步行系统,在开阔地带适当建设健身广场和游乐设施,增设茶社等休憩设施。

公园的主要亮点有:

落樱飞雪——在公园的北入口沿途种植了上百株的樱花,初春时节,天气乍暖,樱花盛开,层层叠叠,花瓣儿随着微风飘飘洒洒,犹如粉色的花雨,又像雪花翩翩飞舞,缓缓飘落,景点因而得名

碧溪云霞——位于公园的入口处,右侧的景墙,铭刻了小车河的缩影和历史文脉,即徐霞客水系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黔游日记》当中记载了当年的景色。在该处景点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为保护原生树种,利用原有的地势落差,形成一个下沉式广场,独木成林,孤树成景。

杜鹃花谷——此景点种植的杜鹃花有60多种,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贵州高山杜鹃。通过设置桩头、盆景、景石、矮墙等园艺小品,利用现状坡地,形成一个高低错落、精致多彩、具有贵州特色的杜鹃专类园,也是一个具有观赏、科普功能的植物专类园。

水磨时光——此景点原来是个古老的水魔坊,我们建设时进行了修复,作为水磨流程的展示区;磨房外用石磨造景,以磨盘铺地,搭配一些观赏类的植物,营造林中农舍的景象。木兰林语—— 此景点主要利用原生的高大乔木,补植大规格的木兰科植物,营造大树参天,铺植大量草坪,形成绿草如茵的“疏林草地”景观。

花海拾贝——整片

谷地遍植了柳叶马鞭草‘松果菊、鼠尾草、千屈菜等开花植物,开花时节,整片谷地五彩缤纷,沿着木栈道而上有平地和木屋给游人提供休息,让游人视觉、精神同时满载而归。

根据规划,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多样性的优势,突出海拔落差和梯次植被特色,彰显良好的河谷生态,重点建设主体景观、湿地保护区、儿童游乐区、溶洞景观区、康体休闲区、综合服务区,并配套完善垃圾处理、排污治理、慢行系统等功能,建成展示贵阳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地处南明河上游,位于花溪大道西侧、西二环东侧、贵黄路南侧,属于二环四路城市带重要控制区域,居于中心城区的核心部位。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贵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9.23平方米提高到12.3平方米,直接惠及城市西、南部的60万居民。规划建设和保护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呵护好中心城区林带,充分发挥“绿肺”净化空气、增加氧份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支流污染物排放,巩固提升南明河治理和保护的成果;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民娱乐、休闲、康体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推动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形成展示贵阳形象新的标志性区域。

其规划面积216.45公顷,广场及道路21.98公顷,水体4.72,建筑2.35公顷,绿地187.39公顷,另外有450.55公顷保护林地!小结: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有些知识在课本上是学习不到的,我们通过实践学习,在项目和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

储备和实践能力!本次调查我们对碧桂园,小车河湿地公园的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使 用、管理状况有所了解。知道的植物种类繁多,树木的历史长久,是人们游 乐的好场所。以黄金柏、红枫、规划和苏铁等植物配合组成的组合绿地在园内 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小车河公园的环境令人有种舒适感,使人产生舒服的美感。另外,公园早晨的空气十分清新,北海绿化四季常青,的确是一道新的风景线。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惟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减少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保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方面!具有其他设施无法替代的功效。所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不能直观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发现问题和不足!我们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更直观的了解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性,不论在美丽在好看的建筑设计,没有植物的绿地规划设计都没有生命力。

实习我们去了两个地方学习,第一个就是花溪碧桂园别墅区,进入的第一感觉就是好漂亮好细腻好有心意的植物配置,我没有在建筑上发出太多的感慨,但是对它周围环境甚是感慨!在每一个节点,甚至是房脚最不在意的地方都把植物造景做的很有心!在我们逛了一圈下来,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喜爱,自然而又不杂乱,简单而又不失个性,安静而又不沉闷!这样的造景设计和精致的施工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碧桂园极力做到虽由人做,宛如天开,贵在自然的园林生态之美通过高低层次的调整,色彩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穿插,大大增加了别墅区的多样化的植物生态群落和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的处理,把冰冷的建筑及硬盘铺软化到浓密的植物群落里,把生硬的曲线和尖锐的外景融化到绿色美景中去!

第二站我们到了小车河湿地公园,不知道是不是先前去了碧桂园,来到这里感觉在造景上面“破破烂烂”的,然而当我慢慢的接近时却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这个和碧桂园没有比较的必要,一个是居住区,一个公园。但是如果认真去发现,他们有一点都是一样的,是用心做出来的。在小车和湿地公园,首先给我的是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没有像碧桂园的色彩搭配丰富,但却“干净”了我的内心!在桥上看到一个正在绘画的老人,此情此景与美丽的河流,金黄的落叶,一切成空!让人紧紧享受!在一些节点处理上,看得出是非常用心的,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在峡谷旁的木栈道上行走,听流水潺潺,十分惬意!

在实习中,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景对比(2)植物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湿地公园绿地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6

摘 要: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追求效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今,人们迫切需要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与生态的重要保障,就要求其规划更加完善。园林城市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能从各方面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剧增,硬化面积扩展,绿地面积缩小,道路拥堵,这一系列问题致使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生活理念及突发的环境状况等因素,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化城市,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和美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

一、相关概念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提出的,它和中国传统的园林相联系。现在大力发展建设的园林城市所提倡的理念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园林城市的前身,与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设想也有相似之处,它的思想是把城市的优点与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山水城市”与“田园城市”都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

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三个。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兰州市的常住人口达361.62万人。按照中国城市划分的新标准,属于大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80~100㎡。根据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兰州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绿地率28%,绿化覆盖率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1%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以上。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人以及环境的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绿地,完善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通过各个城市地方特有的软质景观改变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增加城市的差异性,增添城市的趣味性。

四、案例分析

(一)兰州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概况

兰州市于2002年开始创建工作。2006年,制订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山水城市的目标,掀起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2007年,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进一步推进了进程,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通过了省级初验后,正式向国家住建部进行了申报。从1992年提出截至2015年,全国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共317个,其中3个直辖市,202个地级市,105个县级市,7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共审批了18批,北京和合肥、珠海两个地级市是第1批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甘肃共有4个市获得称号(敦煌、金昌、嘉峪关和玉门),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正在积极努力与准备中。

(二)兰州市绿地系统现状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程的推进,兰州基本形成了南北两山绿化及黄河两岸景观绿化的线状骨架。两岸滨河路作为城市的两条主要干道,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兰州。近几年作为马拉松赛的主要赛段,其绿地规划受到绿化部门的重视:绿化现状较好,养护到位,乔灌草搭配适宜,景观效果突出;其沿岸为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的雕塑和主题公园;南北两山绿化工作也在逐年推进。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与规划的滞后,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存在缺陷。新建的道路有一定的道路附属绿地,大部分道路缺乏绿化或质量较差,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不佳,管理不善。已有公园绿地较少,面积狭小,服务半径短,功能性景观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居民基本需求。没有形成连贯景观绿化带或生态廊道,景观连续性差,植物群落单一,层次简单,生态效应不明显。兰州市人口数量多,可用绿化面积有限,最能弥补绿化面积不足的垂直绿化,在兰州基本属于空白。

(三)兰州市创建园林城市的难点

兰州位于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污染严重。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受限,且适合冬季观景的绿化植物更为稀少。

兰州市由于地理位置限定,土地面积紧缺,致使可以拓展绿化的面积狭小。

兰州市在前期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严重,且兰州市特有的两山夹一河的河谷盆地地形及城市热岛效应,阻碍了废弃物的扩散,加剧了环境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的集聚,人口数量剧增,致使人均指标达到园林城市标准比较困难。

(四)兰州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在兰州市关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主采用点、线、面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化的绿地系统。规划重点是南北两山绿化和滨河景观绿化。南北两山绿化结合大型景观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山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在逐年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后期管理,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大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城市中心打造以黄河两岸及其湿地为骨架,以合理的服务半径均衡布置公园绿地:结合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建成网络状的生态绿地系统;结合滨河景观节点,打造南北向的楔形绿地或生态隔离带和廊道,加强景观连续性;在后期规划中,加强垂直绿化补充地面绿化的不足,增加城市绿化率,美化城市面貌。

通过对城市已形成绿地系统的梳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各类绿地合理均衡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质量。在保护城市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整体延续。尊重历史,整合现状,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绿地景观,加强本土树种的挖掘与推广,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构建多样的绿化形式,丰富城市空间面貌,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达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以黄河滨河景观为重点的三十公里黄河风景线,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特色景观带。

五、结语

在一个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应使其绿地系统总量适宜,各项绿地指标都达到标准,满足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都合理,与城市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最大生态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琪.兰州“一河两山”现代山水城市园林系统整合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张俊华,巨天珍,任正武,索安宁.兰州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10).

[3]任震英,董晓峰.兰州市山水特色与旅游开发[J].城市发展研究,1999,(05).

[4]金晓斌,周寅康,张希.兰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2).

作者简介:

郭莹,兰州交通大学。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7

主要规划内容包括:1.现状分析;2.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规划目标与指标、规划布局与结构;3.各类绿地规划;4.城市景观规划要点;5.城市生态环境要点;6.对相关规划的调整建议;7.树种规划;8.分期建设规划;9.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0.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主要形式

按照我国城市的特点, 可以将绿地系统归纳为以下四种:1.块状绿地布局:此布局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以点块形式分布较均匀, 遍布于居民区内系统联系紧密, 但是对于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所起到的作用甚微, 多在旧城的改造中使用该种布局方式。2.带状绿地布局:可以利用河流湖泊、水系、城市道路等线性因素形成线状绿带, 该种绿地能够较容易的表现城市艺术面貌, 例如哈尔滨、苏州等。3.楔状绿地布局:一般利用地形的起伏等结合工业防护林、市郊农田布置, 绿地由城市郊区深入城市中心的嵌入型, 该种布局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走廊风向有显著作用。4.混合式绿地布局:综合城市绿地点、线、面各类形式, 构成比较完整的系统, 是前几种形式的综合。该种布局可以综合前几种的优点, 使得居民区获得最大效率最高的绿地效果, 丰富整体的城市景观。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2-2020年) 采用了一圈、一环、二心、三轴、四区、十一河、多园渗透的混合式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目前已经建设好的一部分来看能够起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丰富了太原市的新城市景观。

三、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要求

城市绿地布局怎样才算“系统”布局应该做到几点要求呢?总体目标是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以下几点要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1.布局合理:分析城市的实际情况, 按照城市现有的道路、水体等自然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布局, 把各类绿地联系起来, 使得资源达到高效利用, 相互衔接构成综合点线面的绿地网。例如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三轴”以汾河为景观纵轴线, 迎泽大街和长风大街为景观横轴线;“一环”即是外高速两侧的50米-500米宽的绿化带。2.指标先进:城市绿地指标不仅要区分出来近期和远期规划, 还要区分出来各类绿地的指标, 先要做好各类绿地的划分分类统计, 这样才合理不重复不虚假。3.质量良好:城市绿地分类要做到多样化, 以满足城市生活与各类生产活动的需要, 还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充实的市民文化活动内容, 植物的选择上有合理的种类丰富的搭配形式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风貌。4.环境改善:尤其在居民区和生产工业区之间要设置好卫生防护林带起到对城市居民生活充分的保护作用。

四、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合理选择绿化用地, 使得绿地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起到改善气候、净化空气。2.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规划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 所跨的经纬度较大因此从南到北有很大区别, 一个城市的绿地规划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别的城市, 各城市甚至是各区规划都要实际出发。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在城市绿地规划时应该注意该城市各区绿地数量分布尽量均衡, 注意老城区的改造与利用。4.远近结合、合理安排。规划时要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考虑到未来发展的规模。

参考文献

[1]车生泉, 王洪轮.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1 (3) .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篇8

1.1 分析研究要以多层次出发, 将系统的综合性展现出来

新的时代形式下, 人们将更高的要求抛向了城市绿地系统。着眼于绿地面积的规划是传统绿地系统的主要方向, 对综合布局的需求上很难彰显出来, 人们对绿地管理要求上是体现最多的一个方面。但是, 在土地的众多利用形式中, 其中就涵盖着绿地的规划, 有效的被体现了出来。但是需要注意, 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绿地系统的规划, 要多方面的予以整合。在城市用地中绿地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实际上有人文性、景观性和生态性三个主要的功能存在于其中, 所以, 城市绿地系统具体上能够划分成游憩型城市绿地子系统、景观型城市绿地子系统和生态型城市绿地子系统三个主要部分。传统的点、线、面的结构能够在这样的规划思路中被很好的彰显出来, 将对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思路需求的满足上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 进而对人、社会、自然全面发展予以实现。

1.2 对城乡绿地空间要统筹考虑, 将系统的整体性体现出来

割裂城市一乡村是传统的绿地规划特点, 乡村的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的需求上给予满足, 导致城市在发展中只能够单方面的进行, 当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被人们所意识到了之后, 在对乡镇进行规划与改进的时候政府和有关的部门不得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进去, 这样的行动就会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进行浪费, 对当前城乡共同发展的具体规定上也是不相符合的, 所以, 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起来二者。具备掌控全局的观念, 将小地域当做起步点, 一定要考虑设计到整体发展的所有因素, 对城乡的和谐发展上予以实现, 将一种优越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建立起来。并且,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也会经常的看见这样的规划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乡村与城乡需要对本身的特点上予以结合, 发挥出其中的最大优势, 在不改变总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 规定乡村和城市依据本身的发展情况, 将绿地的规划工作做好。

1.3 将绿色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上来

在对总体层面进行规划时, 规划者对城市规划系统和城市自然空间中的制约因素特点没有充分的控制, 这就是城市绿地区域的问题所在。将大面积的绿地建设在城市中心, 是城市管理者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这样就很容易会忽视城市周边的绿地, 同时, 因为在规划城市绿地区域时, 是严格的依据行政区划分的, 绿地系统将合理性和完整性的空间格局一旦失去了。生态恢复周期同城市发展规划的进度上出现差异, 在规划专项层面时, 过分对绿地的数量上进行强调是城市绿地区域在我们国家的问题所在, 但是, 却忽略了其布局的合理性。此外, 在绿地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规定下, 往往就会忽略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平衡。现阶段的布局情况在城市绿地区域规划中, 对现有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上带来的损坏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区域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规划绿地的时候对填充的方式上进行使用, 这样重复布局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 针对一些城市经济不够静气的情况, 预算上也非常困难, 绿地系统和公园的建设资金经常和预期要求上会存在较大的偏差, 但是, 必须的产品中要涵盖着基础设施, 不但是对市容上的美化, 也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利用对绿地基础设施上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公共等绿地地区提供出来的健康环境让老百姓可以更好的进行享受, 这也为城市开发与规划为整体的重要规定。

2 结论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也有较大的变化出现在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 但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绿地规划新式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这就需要将正确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案制定出来。总的来讲,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要想很好的予以实现, 要学会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 这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的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人们现阶段不再单纯是追求城市的物质质量, 对于城市绿化的要求上也越来越高。为了将我国城市绿化的水平提升上来, 研究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菊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规划与设计, 2012 (7) .

[2]何源.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综合园地, 2013 (8) .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9

1.1 从生态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是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广义上讲, 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新的文化观, 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 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们渴望的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 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 亟盼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 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1.2 生态园林城市的特征及衡量指标

1.2.1 生态园林城市的特征

生态园林城市的本质特征是生态型,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定位、布局结构都应强调“生态”, 生态系统应具有整体性, 因此其范围从孤立的市区公园绿地扩大到郊区的区域性公园、专类公园、生产绿地、道路及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建设用地的绿地、水源保护绿地、湿地、风景林地等, 形成以城市为中心, 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公园, 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除了生态性, 生态园林还具有其他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 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人工植物群落, 创造景观, 美化环境, 提高游览观赏价值;二是具有公共性, 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形成一个以绿化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具有同时提供使用价值的功能, 可以在同一时间, 同一场所为大家共同使用, 获得同样的使用功能, 满足同样的生存、享用等需求。

(表格来源: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005年新修订) )

1.2.2 生态园林城市的衡量指标城市绿地指标

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基本标志, 它反映了城市经济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及文化生活水平。通常采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m2/人) 、绿地率 (%) 和绿化覆盖率 (%) 这三个指标进行确定。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m2/人) =城市公园绿地/城市非农业人口

城市绿化覆盖率 (%) =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绿地率 (%) =城市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100%

从以上表格可看出,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三项指标并未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所区别, 规范仅提供一个参考价值, 是一个低水平标准, 因此东兴市在创建生态园林过程中, 应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而定。

2.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构策略探索

生态园林城市在已有城市绿地的基础上调整原有绿地, 规划建构新绿地, 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和效应, 提高绿地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获得最佳效益, 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2.1 整体上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必须重视地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规划过程中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层次相一致, 不能单以城区考虑, 不能人为地将城市与农村分隔开。城市绿地系统应加大力度, 注重保护和利用市域范围内的农田、森林、防护林体系、风景区和湿地等, 统筹兼顾, 完善城市功能。

2.2 考虑生态连续性

首先, 要完整的保护和恢复河流湖泊、海岸、山体、湿地等生态敏感性自然形态, 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应把这些河流湖泊、海岸山体等自然纳入城市绿地体系中, 并结合这些地区确定生态保护性质绿地结构。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次, 在生态保护绿地结构中还必须注重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物系统, 并增强系统的连续性。

2.3 尊重现状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有机地联系和利用原有城市绿地, 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以前的绿地系统建设由于理论不完整性, 在很多方面存在缺点和问题, 但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并具有继续可利用性, 能在系统化的规划建设中逐步完善, 发挥其最好的功能效益。

3. 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3.1 城市概况

广西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 东南濒临北部湾, 西面与越南接壤, 是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规划至2015年东兴市中心城区人口13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15平方千米,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平方米/人;规划至2030年, 东兴市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75平方千米, 人均建设用地约115平方米/人。

3.2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及措施

(1) 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东兴市区周边有利的自然条件, 发展城市绿地, 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具有亚热带滨海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 实现人与自然共享的生态城镇。

(2) 绿地系统规划措施

a.自然景观生态要素规划:⑴规划北仑河水域、罗浮江、竹排江、江平江两岸纵深20~50米以内的陆域为生态敏感区, 应积极建设公园绿地、风景林地, 优化植被结构, 改善其景观和生态功能;⑵严格保护城区北面的山体, 此生态敏感区应以绿化措施进行保护和美化, 保持山体的自然和完整, 不能随意开发;⑶充分利用城区北面区域的低山丘陵及结合水库等设置的集中公园绿地, 构建城市的自然景观标志点, 并形成有机的景观视线网络;⑷充分保留和利用流经城区的溪河, 使其成为城区与区外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生态廊道。

b.人工景观生态要素规划:规划体现四条城市人文景观轴, 一是沿北仑河、规划滨海大道经过中越一桥、二桥一直延伸到金滩, 沿线形成的城市滨水、滨海景观主轴线、城市发展主要景观;二是以新华路为依托, 经过站前广场、政府广场、国际商贸城形成的城市建筑和商业景观轴;三是以防东一级公路为依托, 沿线形成的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四是以新区发展为依托, 呈南部向的城区景观轴, 经过新城中心区、旅游会展区。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C.城市轮廓与建筑高度控制:⑴重点控制水系两岸与生态敏感区衔接的街区, 沿滨江路的街区、地块的规划建设, 建筑设计均应考虑到与滨水景观相结合, 对沿线的建筑形式、立面、高度等进行统一的设计。⑵严禁在山体轮廓线上建设大体量、形态生硬的建筑, 也不宜在山前建设大体量高层建筑, 应充分预留出城市与山体之间的开阔空间。

D.城市景观风貌区规划:⑴边贸城市风貌区:主要为东兴老城区;⑵边贸工业风貌区:主要指松柏工业区;⑶现代都市风貌区:主要指江平新城;⑷滨海旅游文化风貌区:主要为京岛风景名胜区和珍珠湾区域。

3.3 绿地系统规划及指标

绿地系统由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构成。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1295公顷, 其中公园绿地1000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15.4平方米。

⑴公园绿地:规划共设置2个市级公园 (中越友谊公园、江平公园) 和10个区级公园 (榕木潭公园、白鹤岭公园、清潭公园、深沟公园、山冲公园、罗浮城西公园、罗浮城东公园、竹排江公园、交东公园、江平江公园) , 分别建成以游乐、健身、休闲、游憩为主的公园。

⑵防护绿地:在防东一级公路、滨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两侧分别设置20米的防护绿地, 铁路线两侧设置宽度大于50米的防护绿地;规划预留220KV、110KV高压走廊防护绿地, 宽度分别为40米和35米;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单侧防护绿地, 宽度控制住20米以上, 种植能吸附灰尘, 吸收有害气体为主的植物。

⑶附属绿地:新区居住绿地率不低于30%, 老城区绿地率不低于25%;行政办公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30%, 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35%;商务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20%, 商业、娱乐、康体等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20%;一般工业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20%。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⑷其他绿地:规划本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控制开发建设的原则, 建设北仑河口景区、巫头景区、山心景区、金滩景区和万鹤山湿地公园, 以康乐度假、休闲游览、海景观光为特色的景区。

⑸城市广场:规划广场8处, 其中东兴组团1处、松柏组团4处、江平组团2处、交东组团1处。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园林城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构的策略, 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考虑生态连续性, 尊重现状, 并分析了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并提出了自然、人工及人文景观生态要素规划, 城市轮廓与建筑高度控制, 分析了国家标准与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希望能给东兴市迈向生态园林城市以参考。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生态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解析开始, 分析生态园林城市的特征及衡量指标, 提出建构生态园林城市的策略。最后以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 阐述东兴市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的措施, 为今后其他生态城市提供一份依据。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蔚镇, 蔡文婷.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透视与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2) :91-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

[3].国家建设部.《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2004

[4].胡艳.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与构建研究--以合肥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 2007.

[5].刘荣凤.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建构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6].王亚军, 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 2007, 7:16-20.

城市绿地规划特色 篇10

作为祖国的边陲小镇, 一直以来佳木斯市除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外, 很少编制其他的专项规划, 由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中间缺少必要的专项规划指导, 不利于规划设计部门和具体操作单位的应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也为了适应佳木斯市园林绿地管理与建设需要, 建设科学的、符合佳木斯市特点的绿地系统体系, 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2 佳木斯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实践

为了避免规划成果成为“规划、规划, 图上画画, 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 编制前期与个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之后再将研究的结果反馈给各部门, 以求在重要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 使得规划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1 具体做法

2.1.1 对“十一五”规划进行落实、整合、补充和完善

在与建设部门、园林处等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充分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 将市、区与各相关部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重大涉及绿地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进行合理安排, 并提出项目调整、补充和完善的意见, 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1.2 重大绿地建设项目的确定

依据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建设时序, 选择了规划期内的重点发展地区, 在此基础上, 针对未来城市开发建设安排, 建立了近期涉及绿地的建设项目库。另外, 着眼于佳木斯市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 我们还特别提出了内河景观轴、滨江景观带等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涉及绿地的重大项目。

2.1.3 规划实施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的建立

为保障规划的实施, 我们着重探讨了将绿地系统规划转化为政策的、具体的、可操作手段, 力求使政策研究与实际运作相结合, 使规划所确立的政策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和经济实体发展的政策中得到全面体现。

2.2 实施效果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 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佳木斯顺利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在此过程中, 我们就多次向市政府、省建设厅进行了汇报, 同时也保持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 并加强了规划的宣传力度, 从而使此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影响包括:

2.2.1 对政府决策的参考作用

规划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路都得到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规划中提出的部分合理建议已经被市政府采纳和实施等。随着规划的审批并转化为政府文件下发到各部门和各级政府, 可以预见, 该规划必将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2.2 对相关部门的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

由于规划过程中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 尤其是建设局和园林处等部门, 在下一步实施建设过程可以依据该规划进行相继深入研究和策划、调整。

2.2.3 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由于规划过程中高度重视公众参与, 规划确定的城市大型公共绿地、滨水景观带等, 都通过公开展示以及报纸、电视等媒体手段向社会发布并征询意见, 从收集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城市规划的影响, 使得老百姓更加理解和支持城市规划。

3 对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认识

结合佳木斯开展此项工作的体会, 我们提出对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希望能够对正在进行或将要开展此项工作的城市有所启发。

3.1 做什么

我们认为, 除了必须满足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外, 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全面分析现状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找出现状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对绿地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重新分析, 作为制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策略和依据。

3.1.2 立足现状, 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总体规划宏观的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 立足现状, 针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绿地系统规划应注重城市安全格局、生态格局和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等策略的研究, 针对城市发展新的形势与条件, 对城市绿地系统有一个总体把握, 在此框架下再确定具体的绿地系统布局与项目安排。

3.1.3 确定重点发展地区, 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要使政府公共投资真正能够形成合力, 发挥乘数效应, 拉动经济增长, 必须从城市经营角度出发,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此同时, 要对那些对于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绿地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和安排。

3.1.4 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公益事业, 涉及面广, 难度大, 必须依靠有力的政府行为作导向,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3.2 怎么做

绿地系统规划的引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安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导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其次, 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方法与组织方式上, 应逐步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3.3 怎么用

城市规划并非是单靠规划部门来实施的, 而是由城市的各个部门来共同运作的;绿地系统这样的专项规划, 也需要依靠社会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要使绿地系统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绿地建设的引导作用,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3.1 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政府文件

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不应只作为专业部门的技术报告, 还应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才能真正成为政府及其各部门统一行动纲领。在规划程序上, 应当符合基本的政策决定程序, 并且与城市行政、立法和执法程序及其要求相结合。

3.3.2 建立城市绿地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要将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深化, 明确这些项目的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筹资方式、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 建立绿地系统建设的项目库, 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根据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修正, 使得政府对于目前进行的和下一步将开展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3.3.3 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 篇11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58-2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必须加快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1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概述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由各种类型及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有着改善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游憩地方的积极作用,其规划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需求,其特点主要有:①可持续发展化,具体是指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空间环境、技术经济以及管理体制的可持续性,规划的绿地系统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②生态园林化,是指生态效益要占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首位,绿地规划工作的出发点要在生态效益上,具体体现在绿地率和绿视率达到最大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上;③地方特色化,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利用乡土化植物及材料创设地方风貌。另外,还可以利用地方自然条件和人文风情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分类主要包括:一是以绿地的功能进行分类;二是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绿地系统要与计算口径保持一致;三是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特点,绿地分类应反映出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四是我国各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及气候特点,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类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名称;五是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理体制,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

按照分类城市绿地系统主要有:第一,公共绿地。此类型的绿地是由市政建设投资修建并且经过艺术布局,具有一定的设施和内容,能够为群众提供浏览、休息、娱乐、游戏、科学技术活动及美化城市等功能的园林绿地。第二,生产绿地。此类型的绿地主要包括苗圃,花圃、药圃、园林部门所属的果园及各种林地,是专门为城市绿化设置的生产科研基地。第三,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是防护林,其功能是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第四,风景游览绿地。风景游览绿地指的是位于市郊具有大面积的自然风景或有文物古迹名胜的地方。第五,专用绿地。此类型的绿地是由单位或群众自建的仅供本单位的人使用,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用地的绿地以及工业、企业、仓库用地的绿地。第六,街道绿地。街道绿地是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美化街景等功能。

2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与理念

2.1 规划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必须遵循以下5项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二是绿地布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以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生活需要的公园绿地为重点原则;四是根据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园林绿地,就近服务并按规划时序分期建设;五是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的定额指标来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此外,还需坚持现代园林绿化系统性、前瞻性、参与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功能结合景观、城镇结合农村、近期结合远期、建设结合管理、需要结合可能的原则。

2.2 规划理念

第一,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着重考虑城镇“点”和“交通”线过渡到统筹兼顾市域“面”的阶段,要将重点放在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上,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将农村空间及生态空间纳入到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内。第二,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如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模式,漠视环境成本所带来的巨大代价以及城市社会极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第三,有限目标理念。有限目标理念指的是应对具有真正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当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主要有:①确定全市域层面的自然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发展战略;②进行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宏观整体结构规划;③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并确定开敞空间体系要素建立完善的开敞空间体系;④明确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及人文资源及历史文化遗产的防护举措。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防灾体系等。

3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观,这是城市环境建设和评估的关键指标,也是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二,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绿地系统的具体规划要强调系统布局结构适应自然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共生。第三,保护环境资源观。此观念重点强调的是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第四,整合环境设计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整体环境规划项目,必须整合环境的设计观和理念去准确把握规划方向和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才能保障规划的实效性。

3.2 明确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内容,其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并加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应积极倡导规划战略和战术的融合,实现对动态与稳定城市绿地发展关系的准确把握。另外,我们还要重视绿地系统生态空间布局结构的建立以及发展的多目标性,实现宏观控制、详细约束及具体引导设计的作用。

3.3 规划内容层次化

城市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群体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三个层面及尺度的空间状态,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也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分为市域大环境生态规划、规划区层次规划、规划建成区层次规划。其中前两个层次主要是宏观把握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和布局;建成区层次的绿地规划要将绿地建设指标体系、结构布局、规划特色反映及具体分类规划作为重点内容,从而实现结构控制、指标约束、分类引导以及可操作性较强的绿地系统规划。

3.4 绿地规划个性特色化

城市绿地空间的个性与特色化体现要有宏观层面规划的整体把握与中观层面详细规划阶段的拓展及设计阶段的完善,个性与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城所特征和产业特征等方面。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要能够集中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需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要适应弹性运作机制。另外,运用强化手法进行绿地系统的规划具有较好的效果,一是从宏观结构布局层面入手,在结构层面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绿地系统框架;二是在不同类型的绿地规划中,尤其是公园绿地规划要分类整合、分级体现城市特色资源。

总之,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理念,才能确保规划的编制效率和可操作性。需要在正确的规划观念的指导下,明确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实现规划内容的层次化以及特色化,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并且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潘启辉.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浅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2] 吴凤婷,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2014(12):110-110.

[3] 邓玉昆,张浩.东莞滨水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初探——以东莞市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建设,2010(20):285-287.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初探 篇12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改革

城市绿化是一项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务院于2001年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的强制性内容。 搞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对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关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宏观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绿地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效应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 对各类城乡园林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滞后

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五个版本, 包括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林业大学杨赉丽主编的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华南农业大学王绍增主编的 《城市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李敏主编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刘颂主编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材。 每部教材内容上虽有所侧重, 但由于教材编写及出版周期, 教材中部分内容均存在信息滞后的情况。

2.行业中相关法规条文内容滞后

城市绿地的分类是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 (GB50137-2011) 于2012年1月1号正式实施, 其中对城乡用地分类做了新调整, 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绿地分类也有较大的变动。 但多数教材仅对2002年出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85-2002) 进行简单阐述, 且缺少相关的实例分析, 不利于学生理解。

3.教学案例陈旧

城市绿地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生动的案例对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各个版本教材中列举的案例仍存在相对陈旧的问题。 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章节中的案例选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公园、上海长风公园等, 这些案例虽然经典, 但如果只列举这些相对建设较早的公园案例, 就很难使学生掌握国内外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城市绿地规划由于实践性较强,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的基础上, 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系统性、学科交叉性的特点, 相对较为复杂, 由于实践教学学时的限制, 学生课上很难独立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项目, 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环节始终比较薄弱。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拓展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部分内容滞后的问题, 增加法规条文、规划内容与指标、前沿动态与发展三个专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扩充, 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城市绿地分类的学习, 在向学生讲解现在执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 介绍《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GB50137-2011) 的绿地分类, 并向学生介绍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情况。 在学习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指标时, 通过讨论式学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50563-2010) 等文件, 可以有效避免照本宣科,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一些规划案例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

2.改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的课堂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 讨论式教学。 针对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理念或方法, 让学生查找资料, 进行分析思考, 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讨论, 这样使整个教学活动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转移,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案例式教学。 将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资料和优秀案例引入课堂, 将其中较为前沿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 教学效果直观形象、清晰易懂, 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增长见识, 拓宽学生眼界的目的。

(4)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这一媒介, 将一些规划设计优秀案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国家颁布的法规条文等资源进行共享, 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 通过网络答疑形式, 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及时排除学生疑惑, 增进师生感情。

3.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的规划理论若不能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就会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不能真正学以致用。 因此, 可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充分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 和太平.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9) :42-43.

[2]佘美萱.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30) :87-89.

上一篇: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下一篇:雏鹅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