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共12篇)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篇1
1 实验课程简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 主要介绍城市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工厂企业绿地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要点和设计手法等, 并且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对各类绿地进行实际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训练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所以, 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对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至关重要。
2 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1 适应社会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就业
现代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是社会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因此, 我校园林专业充分注重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 多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同时加强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特别注重实验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实际规划设计的场所, 从场地分析到设计思路的形成, 最后完成设计平面图、效果图及说明书等。点点滴滴, 使学生明确一个园林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步骤、设计要点及相应的设计图等。这些实验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2 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专业课教师强化实践教学, 既可以从实践中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又可以从实践中学, 检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 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还可以宣传企业和产品,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学校管理看, 可以缓解专业教师相对课时不足的矛盾, 促使教师研究实践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并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专业课教师坚持以不同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可使课堂教学、模拟设计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校企合作, 互利互惠, 形成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良性循环。在实践中, 师生发现适合的选题, 深入社会、企业和图书馆, 收集资料, 查阅文献, 开展实际设计工作, 从理论上提升实践成果的价值。师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 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为社会积累了财富, 为自己找到了专业的信心。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强化实践环节, 除了学生、企业和社会直接受益外, 最终目的是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人才创造条件。
3 课程改革
3.1 实验内容的改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在我校首开于1991年, 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建设已渐渐走向成熟。主要内容包括八个实验:道路绿地实测与设计;转盘设计;花园林荫道设计 (或滨河林荫道设计) ;城市广场绿地实测与设计;居住区小游园设计、大学校园绿地设计;工厂企业绿地设计及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其中, 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是2004年新增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通过对园林绿地与空旷地中温度、湿度、噪声、空气含尘量、空气负离子含量等的对比测定, 使学生了解园林绿地对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 从而在设计中重视植物造景、水体设计及节水型园林的设计等生态学理念引入。其他七个实验是设计性的实验, 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之后的设计实践。其中,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是新增的设计实验。
除进行以上实验项目的增加以外, 在每个设计实验中要加强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和设计规划的强化。
(1) 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
园林专业美术教学既与艺术院校美术教学有其共性, 又有自己特殊的个性。设在农林院校的美术课不同于艺术院校的美术课。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来说, 美术基础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家, 而是培养未来的园林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要求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功底, 使他们能够以画代言, 以图代文, 以形达意。
另外,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也是十分重要的,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类艺术, 通过讲解使其提高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动手画画的机会, 由浅入深, 渐进提高。
(2) 设计规范的强化
根据历年来毕业生的反馈, 由于学生在校时对国家的各种法规、标准以及设计规范不够重视, 一知半解, 使其毕业后严重影响了设计过程, 往往是设计的东西不符合标准。因此, 国家建筑法律、法规、标准、设计规范、清单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实验课中授课教师必须强调的内容。
3.2 实验设计的改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应以训练学生方案设计能力为主, 兼顾培养表现技法的能力。传统实验课环节设计过于简单, 学生多数只是局限于平面的构图, 而没有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 方案设计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最终实验课只能训练多数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极少数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 方案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更谈不上了。针对此问题, 我们在实验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准备——学生当堂完成方案构思草图——教师课下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课下完成二次方案设计——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方案深化——方案讲解”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入了方案讲解环节, 并要求学生以当堂快题的形式完成方案构思 (图1) 。并在课后点评, 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重在应用。通过教室的教学演示功能, 多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的作品, 给予点评指导, 激励学生学好、用好信息技术。同时要把学生学习能力纳入到课后评价中来, 鼓励学生不要墨守成规, 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正面评价, 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3.3 实验方法的改革
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 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实际设计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的教授外, 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 能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并获得这些知识, 例如《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实验操作项目, 通过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和无绿地地区生态因子的测定, 让学生了解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效益的差别, 使学生知道园林绿地的建设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问题的方法之一。激发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是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点燃学习的热情。对起点较高的学生, 可以设置高一点的学习目标, 鼓励他们通过课本、网络或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探究的乐趣, 达成学习任务的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信息素养。也可以通过参与老师的实际规划设计项目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实验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评图打分, 结合平时学生表现给出总成绩。新的考核方式是在教师评图的基础上, 加入学生的自评成绩和同学的评价成绩, 这样给学生一定自主性, 有助于提高他们互相学习和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4 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程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专业的交叉与拓展, 实验课程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通过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实验课的改革和建设, 努力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探索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摘要:介绍了我校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程进行的改革与建设。通过进行合理的改革,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深化了教学层次,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美学意识及创新精神,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实验课
参考文献
[1]陈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J].成功, 2007, (4) .
[2]李景奇.走向包容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应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 2007, (8) .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
[4]赵锋, 徐波.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规划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1998, (6) .
[5]杨学成, 林云, 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3)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篇2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学分。
绪 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2、熟悉各类别绿地的内容;
3、了解绿地和城市用地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1、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感受、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相一致。
2、为了全面深入理解园林绿地的分类的内在含义,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
园林绿地五大类型中的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
四、教学难点:
园林绿地是以什么条件分类的,对城市建设起什么作用
五、学时分配: 本章教学课时为6学时
六、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一、绿地所属类型
我国已于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J 185-2002),对城市绿地有了明确的分类方法。同过去的绿地分类方法有较大的差异,有利于今后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城市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以反映绿地的实际情况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
绿地以英文GREEN SPACE的第一个字母G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大类: G1 ——公园绿地
G2 ——生产绿地 G3 ——防护绿地 G4 ——附属绿地
G5 ——其它绿地
中类G11——综合公园 小类 G111——全市性公园
G12——社区公园 G112——区域性公园 G13——专类公园 G121——居住区公园 G14——带状公园 G122——小区游园 G15——街旁绿地 G131——儿童公园 G41——居住绿地 G132——动物园 G42——公共设施绿地 G133——植物园 G43——工业绿地 G134——历史名园 G44——仓储绿地 G135——风景名胜公园 G45——对外交通绿地 G136——游乐公园 G46——道路绿地 G137——其他专类公园 G47——市政设施绿地 G48——特殊绿地
第二节 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及用地选择
G1(公园绿地)(public park):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G11综合公园(park):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G111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G112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2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
G122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
G13专类公园(theme park):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31儿童公园(children park):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的公园。
G132动物园(zoo):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G133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historical garden and park):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风景名胜公园(famous scenic park):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G136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面积应不小于65%。
G137 其它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公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化用地不小于65%。G14 带状公园(linear park):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G15 街旁绿地(roadside green space):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面积不小于65%。G2(生产绿地)(productive plantation area):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green buffer,green ar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附属绿地)(attached green space):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41 居住绿地(green space attached to housing estate, residential green space):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G42 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G43 工业绿地:工业用地内的绿地。G44 仓储绿地:仓储用地范围内的绿地。G45 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G46 道路绿地(green space attached to urban road and square):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G47 市政设施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G48 特殊绿地: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G5(其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九、参考书目:
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十、思考题:
你对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有何认识?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园林城市指标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1、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感受、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与 培养思维能力相一致。
2、为了全面深入理解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内在含义,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 园林绿地指标类型
四、教学难点: 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五、学时分配: 本章教学课时为8学时
六、教法运用: 讲授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内容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public green space norm):一般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城市绿地的多少,通常以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表示。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
1、反映城市绿化水平;
2、体现一个城市国民经济水平的高低;
3、反映城市文化水平的高低;
4、便于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的估算;
5、便于统计部门统计。
第二节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现状。
第三节 绿地指标制定的依据
1、国内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2、国外城市绿地水平;
3、环境保护的科学要求;
4、游憩绿地的合理容量。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2、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3、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4、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g1m = Ag1 / Np 式中 A g1m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A g1 ——— 公园绿地面积(㎡);N p ———— 城市人口数量(人)。A gm =(A g1+A g2+A g3+A g4)/ N p 式中 A gm ——人均绿地面积(㎡ /人);A g1 ——公园绿地面积(㎡);A g2 ——生产绿地面积(㎡);A g3 ——防护绿地面积(㎡);A g4 ——附属绿地面积(㎡);N p ——城市人口数量(人)。g =[(A g1+A g2+A g3+A g4)/ Ac] x 100% 式中 λ g —— 绿地率(%); A c —— 城市的用地面积(㎡)
以上三项指标为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应作为绿地建设的考核指标。
九、参考书目:
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十、思考题:
1、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计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意义是什么?
3、陈述最新的园林城市绿地指标要求。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教学目的: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感受、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相一致。
2、为了全面深入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内在含义,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 园林绿地布局类型
四、教学难点: 园林绿地布局的依据
五、学时分配: 本章教学课时为8学时
六、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城市绿地布局有八种基本的形式:点状、网状、环状、楔状、放射状、带状、放射环状、指状等。
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状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第二节 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游览和休息;
2、维护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
3、形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4、满足各类防护的需要;
5、丰富城市的艺术面貌;
6、有利于花园城市的建设。
第三节 布局的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环境改善。
第四节 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因地制宜、有的放夭;
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4、远近结合、合理安排;
5、突出特色、发挥综合功能。
九、参考书目:
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十、思考题:
城市绿地一般有几种布局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一、教学目的:
熟悉绿化树种规划的流程,掌握树种规划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感受、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相一致。
2、为了全面深入理解树种规划的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
绿化树种规划的流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树种规划中树种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五、学时分配: 本章教学课时为6学时
六、教法运用: 讲授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种规划原则
1、切合森林植被区的自然规律;
2、选择乡土树种;
3、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4、快慢长树相结合;
5、以乔木为主。
第二节 树种规划方法
1、调查研究
2、选择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
九、参考书目:
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十、思考题:
1、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章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系统规划文本、说明书、规划图件的内容;
2、熟悉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和具体涉及的内容;
3、了解园林绿地现状调研的内容及对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1、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感受、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与 培养思维能力相一致。
2、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够根据具体城市特点进行具体的绿地规划文件编制。
三、教学重点: 文本、说明书和图件。
四、教学难点:
如何用现代的理论和实践理解上述三方面内容。
五、学时分配: 本章教学课时为8学时
六、教法运用: 讲授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3、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八、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础资料收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研究后编制规划文件。除了常规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外(如地形图、航片、遥感影象图、电子地图等),一般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自然条件资料 主要包括: 地形图资料(图纸比例为1:5000或1:10000,通常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的比例一致);
气象资料(历年及逐月的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风力、霜冻期、冰冻期等);
土壤资料(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土壤分布情况、地下水深度、冰冻线高度等);
2、社会条件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历史、典故、传说、文物保护对象、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历史名人故址、各种纪念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环境情况及用地可利用程度;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产业产值状况、城市特色资料等;
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与人口规模、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城市用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农业区划、农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3、园林绿地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中现有园林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植被状况及绿地可利用的程度;城市中卫生防护林、工业防护林、农田防护林
市域范围内城市生态景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面积与现状开发状况;
城市中现有河湖水系的位置、流量、流向、面积、深度、水质、库容、卫生、岸线情况及可利用程度;
城市规划区内适于绿化而又不宜修建建筑的用地位置与面积; 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4、技术经济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规划区内现有城市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现状;现有各类城市公共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面积、建设年代、用地比例、主要设施、经营与养护情况,平时及节假日游人量,每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人),每一游人(按城市居民的1/10计)所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规划区内现有苗圃、花圃、草圃、药圃的数量、面积与位置,生产苗木的种类、规格、生长情况,绿化苗木出圃量、自给率情况。
城市的环境质量情况,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及影响范围,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与规划,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生态功能分区及其他环保资料;
5、植物物种资料 主要包括: 当地自然植被物种调查资料;
城市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状况等资料;
现有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程度(含乔木、灌木、露地花卉、草类、水生植物等);
附近地区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 主要植物病虫害情况;
当地有关园林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及科研进展情况等。
6、绿化管理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构的名称、性质、归属、编制、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从业人员概况:职工基本人数、专业人员配备、科研与生产机构设置等;
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情况:最近5年内投人的资金数额、专用设备、绿地管理水平等。
第二节 规划文件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工作,包括绘制规划方案 图、编写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经专家论证修改后定案,汇编 成册,报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规划的成果文件一般应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附件四个部分。其中,经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规划文本
2、规划图件
3、规划说明书
4、规划附件
1、规划文本:阐述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应按法规条文格式编写,行文力求简洁准确。
2、规划图件:表述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等空间要素,主要内容包括: 城市区位关系图;
城市概况与资源条件分析图;
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1:l0000-1:50000); 城市绿地分布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总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10000);
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如城市绿线管理规划图,城市重点地区绿地建设规划方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件的比例尺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应图件基本一致,并标明风玫瑰;城市绿地分类现状图和规划布局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分区表达。为实现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 “无缝衔接”,方便实施信息化规划管理,规划图件还应制成AutoCAD或GIS格式的数据文件。
3、规划说明书:对规划文本与图件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城市概况、绿地现状(包括各类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绿地分布、质量及植被状况等);
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布局结构、规划指标、人均定额、各类绿地规划要点等;
绿地系统分期建设规划、总投资估算和投资解决途径,分析绿地系统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绿化育苗规划和绿地建设管理措施。
4、规划附件:包括相关的基础资料调查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分区绿化规划纲要、城市绿线规划管理控制原则、重点绿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
第三节 规划成果审批
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后颁布实施,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建设部所颁布的有关行政规章、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以及各 16 省、市、自治区和城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的依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文件的技术评审,一般须考虑以下原则:
1、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向协调,与城市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
2、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合理,绿地建设项目恰当,绿地规划布局科学,绿地养护管理方便;
3、在城市功能分区与建设用地总体布局中,要贯彻 “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
4、注意绿化建设的经济与高效,力求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强调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开辟绿色廊道,保护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6、依法规划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规划观念与措施要 “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7、发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城市在自然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个性和风貌;
8、城乡结合,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地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构建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的审批程序是: 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是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调研所收集的资料要求准确、全面、科学,通过现场踏勘和资料分析,了解掌握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属性、绿地建设与管理信息、绿化树种构成与生长质量、17 古树名木保护等情况,找出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条件、规划重点和发展方向,明确城市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工作范围。只有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掌握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现状评价。
(一)、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属性调研
1、组织专业队伍,依据最新的城市规划区地形图、航测照片或遥感影象数据进行外业现场踏勘,在地形图上复核、标注出现有各类城市绿地的性质、范围、植被状况与权属关系等绿地要素。
2、对于有条件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尽量采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现状绿地分布的空间属性调查分析,同时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辅助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科学决策。
3、将外业调查所得的现状资料和信息汇总整理,进行内业计算,分析各类绿地的汇总面积、空间分布及树种应用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4、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属性现状调查的工作目标,是完成 “城市绿地现状图”和绿地现状分析报告。
(二)、城市绿化应用植物品种调查
城市绿化应用植物品种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工作内容:
1、外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部园林绿地的现状植被踏查和应用植物识别、登记;
2、内业:将外业工作成果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市区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通过现状分析,规划组进一步了解了城市目前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的数量、频率、健康状况、群众喜欢程度以及传统树种的消长、新树种推广应用等基本情况,筛选出市区绿化常用树种和不适宜发展应用树种。在此基础上,又以生态学、园林学、树木学等理论为指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今后市区园林绿地宜采用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三)、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评估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评估,是编制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实地调查市区中有关市政府颁令保护的古树名木生长现状,了解符合条件的 18 保护对象情况;
对未入册的保护对象开展树龄鉴定等科学研究工作; 整理调查结果,提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地分区,并对参加工作的调查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以使其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
2、根据上述工作要求,由专家和调查员对各调查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现场踏查。
3、收集整理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处理,分析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撰写有关报告。
4、组织有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论证。城市古树名木现状调查的核心技术是树龄鉴定。
(四)、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综合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全面了解城市绿化现状和生态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整理,真实反映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主要绿化建设指标和绿地空间的分布状况。
研究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布局情况、绿地规划建设有利与不利的条体,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当采取的发展结构。
研究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人口的饱和容量,反馈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用地指标和比例是否合理,并提出调整的意见。
结合城市环境质量调查、热岛效应研究等相关专业的工作成果,了解城市中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影响范围、各种污染物的分布浓度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与烈度,按照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适宜度的标准,对现状城市环境的质量作出单项或综合优劣程度的评价。
对照国家有关法规文件的绿化指标规定和国内外同等级绿化先进城市的建设、管理情况,检查本地城市绿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差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城市风貌特色与园林绿化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思考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概念。
九、参考书目:
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十、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
浅谈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3
1.园路的功能作用
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分割各个景区、联系不同景点的纽带,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是园林的脉络。其功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空间,构成园景
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利用它的穿插划分,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得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合一。
1.2组织交通
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1.3引导浏览
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2.园路的分类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照园路性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2.1主园路
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它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7米。
2.2次园路
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车辆可单向通行,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2.3游息小径
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3.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因此,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凡有可赏之处,必有停留之处,让人们徘徊品赏,或驻足小憩,细细玩味,不会一掠而过。据此,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在有景的地段,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可以采用摄影机拍下来,多次反复推敲后,选定园路的位置。
(2)在少景的地段,一般先定路后设景,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在多景的地段,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园路铺装类型
园林中的路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不但要求基础稳定、基层结实、经久耐用,同时还要考虑景观效果,因此对铺装的要求是:不仅要考虑路面的承载能力,更要注重路面的艺术效果。现代园林中常见的路面铺装类型有:
4.1整体路面
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平整度好,耐压、耐磨,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4.2块料路面。
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4.3卵石路面
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江南古典园林中目前仍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4.4嵌草、步石、汀步、蹬道
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填入培养土,然后种草。
4.5木栈道
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我色调、纹理,可令步行更为舒适,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所选的木材一般要经防腐处理,因此从保护环境和方便养护出发,应尽量选择耐久性强的木材,或加压注入防腐剂对环境污染小的木材,现在多选用杉木。
5.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路规划中,要始终注意的两个原则是“结合园景地形布置”和“以人为本”,不能主观地凭想象随意设置。现代城市园林绿地道路规划中,常出现的不适当的现象有:
(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地堆成“坟堆”,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当,造成交通不便,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如:佳木斯杏林湖公园是一个休闲公园,要求生态良好,但其设计中园路占有的面积太大,园路穿插其中形如蜘蛛网,游人在里面不知所向,影响休闲效果。
(4)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夹角太小,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有的有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下转第356页)(上接第317页)与圆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某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6.结束语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 篇4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生态环境
1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现状
1.1 绿地系统现状
现如今,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设中,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化面积小、规模小, 城市绿化系统不完善, 绿地结构不合理, 新建城区街道绿地面积不合理, 老城区绿地零散分布。综合来看, 我国大多数城市绿地还不能成为系统, 仅仅能够满足一些外观美化上需求, 而距离具有生态效益的功能甚远。常面临的问题:预留城区公共绿化面积少;因为一些经济效益的问题, 公共绿化面积通常会被侵占;一些开发商在绿地建设上消极怠慢;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地逐年减少, 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2 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为市民所关注, 现如今,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一些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气和河流中, 造成酸雨、雾霾、河水变质等环境问题。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填埋也造成了一些土壤的污染, 垃圾焚烧、冬季煤炭取暖、燃煤发电等排放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物。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正是逐步缓解环境压力, 整治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3 规划建设现状
生态园林城市是集美感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一种生态园林形式的系统, 而现有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对城市园林绿地功用分不清楚。城市园林可大体分为公园绿化观赏园林、道路防护类绿地以及其它附属类绿地, 每一种生态城市园林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这些功能方面的区分, 一概而论。在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中, 出现了很多设计的不合理性, 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
2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2.1 生态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生态目标
目前,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还没有取得很好的进展, 在绿地系统、生态环境以及规划建设上还有很多不足, 应当追求合理的生态目标。第一,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当满足其应有的生态效益, 既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又能改善空气质量, 调节和控制城市温度和湿度, 保护城市水资源不流失。同时还应保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 维护大自然食物链的稳定, 维持能量平衡和城市生态稳定, 对破坏的环境起到实现生态复原的目标。第二,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应当满足多样化、外观具有美感的目标。我国大多数城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都开始加强了对形象美感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 我国许多城市盲目吸收他人设计, 大量砍伐树木, 取而代之的是草坪, 这样既不能实现生态多样化, 又不能体现美观的效果。第三,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还应当充分考虑人文目标, 以人为本, 实现现代建筑、人文环境以及古老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大融合, 建设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生态园林城市。第四, 建立城市绿化产业。培育植物花卉, 开发城市绿化商品, 发挥城市绿化产业的生态效益, 以发展和推广城市绿化产业为另一个目标。
2.2 制度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是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 应当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政府制定的生态环境方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建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制度, 只有制度规范化, 才能保障园林城市更具生态化。
2.3 合理规划与综合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工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园林建设规划与建设的问题, 合理布局是生态园林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物种群落的不同理配置;根据物种的功能不同, 因地制宜, 实现生态园林效益最大化。在一些遭受破坏非常严重的地方, 应适当实现封闭式管理, 甚至可以建立保护区等措施。合理的布局是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关键, 可以在屋顶上建立绿化带以及墙壁上实现绿化, 充分利用爬山虎等植物的特点, 提高绿化和生态效率。其次, 还应当储备人才, 依靠科学技术, 完善和落实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做好植被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实现生态园林的综合长期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绝不是口号, 需要我们认真落实, 应当在制度上完善、在规划上合理、在建设上落实。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还需要科学地统筹兼顾, 努力实现生态园林的生态、人文以及美感的效益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 汤庚国, 张秀省, 郭帅.聊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 (01)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篇5
(修订稿)2000年11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6.4.28)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8.1)
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
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9.7.2)
8、鲁建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的通知》(1994.1.8)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
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1996年—201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 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
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0—2010年,其中:
近期为2000—2005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06—201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的内容,确立绿化布局结构,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2、立足于建设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形成融“山、泉、湖、河”为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
3、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4、合理利用土地,以方便居民为原则,建立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5、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确定科学的、结构合理的防护绿地系统;根据用地性质不同及位置的差异,分别确定绿地率,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6、确定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苗木生产和园林科研用地,提供城市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研水平。
7、园林绿化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建立健全地方法规、规章,加强宣传,依法兴绿。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指标
第八条 规划目标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定位的“2010年把济南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泉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构想,本规划目标为: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加强城市环境绿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山、泉、湖、河等自然环境的要素,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营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第九条 规划绿地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5年8平方米/人;2010年8.5平方米/人。
建成区绿地率:2005年37%;2010年3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05年40%;2010年40%以上。第三章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第十条 整个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分为三部分,即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环境绿化系统,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根据“南山、中河、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三大农业经济区的分布,基本格局为片、带、面结合,城乡一体化,形成绿点、绿线、绿网、绿面的生态环境绿化体系。中心城区大环境绿化系统范围内,划定基本农田、菜田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及风景名胜等,形成“一环三带九楔”的布局结构,保持城市合理的发展布局。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范围内,形成“环式扩展,楔形插入,点式分布,网状连接,立体绿化”的园林绿化结构布局。
第四章 市域生态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十一条 分为“南山、中河、北平原”规划
南部山区:封山育林,建设立体植物群落,涵养水源,到2010年有林地面积占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
沿黄及平原地区:建设防沙固沙林带和农田林网,到2010年高标准建成黄河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化率达99%。
城市及乡镇绿化:搞好城区外围绿化,提高绿化质量。201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以上。第五章 大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第一节 “一环”绿化
“一环”是指环绕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化环。绿化环的四址为:西部至北大沙河,南部至长城岭,东部至巨野河,北部至黄河北展大堤。由玉符河、黄河、韩仓河地带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护林带和南部山林及风景名胜区组成。
第十二条 西部绿化
1、西高速绕城公路防护林带:东侧宽约500米,西侧不少于60米,主要以林木等绿化为主。
2、铁路位里庄编组站每侧不少于30米的林带,西侧可开辟水景旅游带。
3、玉符河防护林带:南起卧虎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37公里,沿河两岸各营造平均150米宽林带。低洼地区可蓄水养禽,发展观光农业。总面积1110公顷。
4、北大沙河防护林带:南起崮山水库,北至黄河,全长16公里,两岸各营造100米宽的林带。总面积约 240公顷。
5、公路:济微公路、济兖路每侧防护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道路每侧不少于15米。
第十三条 南部绿化
1、近郊风景区绿化建设
(1)兴隆山风景区:面积约1120公顷。现存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100余座及其他文物古迹,要加强绿化,修建游览道,增加游憩设施,尽快开放。
(2)千佛山风景区:面积约1840公顷。包括千佛山、燕子山、佛慧山、金鸡岭、蚰蜒山、西姑山等十二座山岭。加强绿化,改造林相,按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
(3)浆水泉公园:面积约47公顷。含浆水泉水库、回龙山、老虎山等,应加强绿化,以水库为重点,开展水上活动,保护自然环境,严禁过量开发建设。(4)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400公顷。控制范围:东、南至高速绕城公路,北至济王路。该区素有“济南第一胜景”之称和“济南植物园”的美誉,要严加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济南植物园可在此建设。
(5)蟠龙洞风景区:面积约1000公顷,含淌豆寺、蟠龙洞等景点,建设以溶洞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区。
2、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建15—60米的防护林带。
第十四条 东部绿化
加强机场净空保护地段绿化,注重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农付产品基地,重点建设谢家屯、相公庄苗圃,建设并完善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路、韩仓河、胶济铁路及公路防护林带。机场路及东绕城高速公路每侧各设30米防护林带,韩仓河每侧不少于60米防护林带,胶济铁路每测不少于30米以上防护林带,济青高速公路、济青公路、济王公路每侧林带不少于30米,城镇间道路每侧林带不少于15米。
第十五条 北部绿化
1、美里湖观光农业园:西至济德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大堤,东至邹家庄,南至石佛屯,控制面积约600公顷。根据该地区地势低洼、水面较多的特点,建设以养鱼、植荷、种稻、芦苇等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田园风光旅游区,重点开发美里湖公园。
2、黄河森林公园:北至桑梓店,南至黄河大堤,西至李家岸水渠,面积约700公顷。以温泉、森林景观、垂钓、苗圃等林、果、木、农付产品基地的建设与观光相结合。
3、鹊山风景区:西至洛口渡桥,北至北展大堤,南至黄河,面积约500公顷。加强黄河防护林带的建设,开辟自然森林野趣公园。
4、黄河公园:西至黄河,北至亓家庄,东至大桥路,南至零点立交桥,面积约150公顷。建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近郊公园。
5、华山风景区:北靠高速公路,南邻小清河,东至卧牛山,控制面积约600公顷。开辟以地方民俗及历史故事为特点的近郊公园。
6、万亩荷塘风景区:位于历城区滩头坝子,控制面积约660公顷。此处荷塘成片,稻田密布,鱼塘相连,宜建设万顷赏荷景区。
7、鸭旺口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小清河和巨野河交汇处,北靠济南机场。丰天然温泉资源富,植被条件优良,宜开辟为旅游度假区。
第二节 “三带”绿化
“三带”是指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之间的三条南北向绿化空间隔离带,由菜田、苗圃、果园、山林及河道、铁路、道路、高压走廊等防护林带组成。
第十六条 主城区与贤文庄组团隔离带
南起孟家水库,沿大辛河北至小清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大辛河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30米,高压走廊绿化带宽约150米,二钢专用防护林每侧不少于30米,城市主干道两侧防护绿地不少于30米。第十七条 贤文庄与王舍人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港沟镇,北至胶济铁路,小汉峪沟以东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1000米,其间以防护林带、菜田和苗圃等用地为主。其中小汉峪沟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城市道路绿化带15—30米宽,重点建设大王山公园。
第十八条 主城区与大金、党家组团绿化隔离带
南起凤凰山,经大青山至腊山,沿腊山河北至黄河,绿化隔离空间地带宽度不少于2000米。南段以山林、农田、菜地、苗圃等用地为主,北段以苗圃和菜田等用地为主,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腊山河及腊山分洪道每侧防护林不少于15米。第三节 “九楔”绿化
指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化环向规划建成区伸入的九条楔形绿化带。其中包括南部的六条楔形山地,北部的三条楔形绿地。
第十九条 六条楔形山地
石房峪—马武寨—青龙山—刘长山;万灵山—郎茂山—六里山—英雄山;兴隆山—蝎子山—金鸡岭—千佛山—燕子山;黑峪顶—回龙山—燕翅山—五顶茂岭山;城墙岭—簸萁顶—王八盖子山—马山坡—大王山;莲花山—安家南山—蒋山—鲍山。这是组成“青山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南部山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第二十条 三条楔形绿地
黄河防护林带经新徐庄、大魏、东沙,至洋涓滞洪区;黄河公园连结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至北园滞洪区;华山风景区至农科院实验田的楔形绿地。要严格控制其宽度,清理带内违章建设用地,加强绿化。
第六章 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公共绿地规划
第二十一条 加强公共绿地建设,辟建新的公园,完善公园类型,搞好街头绿地和绿化广场建设;已有的公园、小游园等公共绿地,要“挖潜、改造、充实、提高”,增加景点,提高绿化质量,突出景观特点,完善服务功能,方便居民使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体系。到2010年,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8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 新建公共绿地
1、绿地服务半径确定:一般全市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2000—3000米;区级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居住级公园为300—500米。
2、辟建新的市级公园,使市级综合性公园合理分布;大力发展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等。到2010年新增市级公园5处,新增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及绿化广场、街头小游园等91处,规划公共绿地2811.23公顷。其他,道路改建、小区开发、公建建设、河道整治及其它城市建设,更要注重环境绿化、绿地广场、街头绿地等绿地的配套建设。
第二十三条 改建、扩建公园:到2010年,改建、扩建公园达17处。
1、大明湖公园:向南岸扩展,完善环湖游览道路;向东扩展至南、北历山街,与小东湖相连;小东湖向东扩展至黑虎泉北路,并向南扩展。规划扩建25.3公顷,公园总面积达111.30公顷。
2、五龙潭公园:向西北扩建,新增2公顷,使公园总面积达7.44公顷。
3、环城公园:结合造纸东厂搬迁,向西扩建,北至角楼庄。其余有条件的地段也要扩建,环城公园总面积达30.42公顷。
4、百花公园:西门北与闵子骞墓连为一体,总面积20.28公顷。
5、中山公园:向东南扩建,新增5.9公顷,改建成开放式的绿化广场,面积达9.02公顷。
第二节 生产科研绿地
第二十四条 苗圃生产绿地规划面积576公顷,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指标。逐步达到城市绿化苗木立足本地,自给自足。
除发挥已有科研绿地的作用外,拟在桑梓店等处新辟城市科研绿化用地,或结合近郊风景林地的开发增加园林科研用地。
第三节 防护绿地
第二十五条 北部防护林带
除黄河防护林带外,还要建设3条防风固沙林带,保证城区不受风沙的侵害。
1、北绕城高速公路防护林带:营造宽30米林带,并控制200米绿色景观带。
2、药山北路—华山西路防护林带:城市道路每侧绿化林带宽15-30米。规划面积约60公顷。
3、小清河防护林带: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沿河两岸林带,结合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绿地景点、野趣公园,使之既有防护作用,又有游览观赏作用,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十六条 南部防护林带
1、加强近郊山体的普遍绿化,对进入城区的六条楔形山体绿带要加强绿化,严加保护。
2、加强城市防洪沟沟侧绿化。兴济河两侧的防护林带每侧不少于20米,规划面积27.6公顷。其它河道每侧林带10-20米,局部地段可扩建为滨河绿地。
第二十七条 工业防护林带
1、山东水泥厂防护林带:厂区的东北向规划约18公顷的阔叶树林带。
2、西南工业区防护林带:包括腊山工业区、白马山工业区及刘长山工业区。其厂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0%。腊山分洪道防护林带每侧宽15米,规划面积约9公顷。
3、洛口工业区防护林带:山东化工厂、裕兴化工厂其厂区四临防护绿带不少于50米,其东北、西南侧的防护隔离绿带不少于200米。均以复层绿化为主,规划面积约26.32公顷。
4、黄台工业区、盖家沟污水处理厂防护林带:厂区及临近的城市道路要加强绿化建设,其绿带宽度要比旧城道路、河道绿带宽5-10米。小清河、清河北路每侧宽度不少于15米,规划面积约90公顷;黄台电厂周围绿带宽度不少于30米,其西南侧应营造2—3处宽15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15.95公顷;山东酒精总厂、济南合成纤维厂、肉联厂、制药厂等工厂要加强厂区绿化,绿地率不低于30%;污水处理厂四周绿化隔离带不少于50米,其厂区西北侧沿高压线走廊营造宽度100米的林带。
5、七里河工业区防护林带:窑头大沟及城市道路每侧营造宽度15米绿带;化纤总厂四周绿带宽度50米,厂区绿地率不低于30%,规划面积约30公顷;济钢二分厂东北、西南侧防护林带宽不少于50米,规划面积约70公顷;山东生建电机厂防护隔离带不少于150米,规划面积约20公顷。
6、济南炼油厂防护林带:厂区四周营造100-150米防护林带,规划面积约29.25公顷。
7、济钢总厂防护林带:工业北路的绿带宽度每侧30米;厂区东、北、西三面营造宽度250米绿化带,规划面积约257.5公顷。第四节 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应按部颁标准建设。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
第二十八条 二环路内绿化
主城区内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经十路、历山路、堤口路、纬十二路每侧绿带宽15米,北园大街每侧绿带宽10米;内环路内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带每侧宽5-10米;内环线向外辐射的城市主干道如英雄山路、解放路、玉函路、舜耕路、和平路、清河北路等每侧绿带宽15米,次干道每侧绿带宽10米。
第二十九条 “一环九射”绿化
“一环”即二环路;“九射”即经十西路、济兖路,济微路,英南路、002省道,经十东路、济王路,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大桥路,济泺路,济齐路等九条主要城市出入口,在各路城区段两侧各建15米宽的绿化带,城区外围段路两侧各建15-3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国道两侧各建30-50米宽的防护林带,对道路两侧荒山进行绿化。规划新建绿地面积489公顷。第五节 庭院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地
第三十条 庭院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指导与监督。尽可能采用透视式围墙,使庭院绿化与其它城市绿地融为一体。新建、扩建、改建的单位绿地率,规划指标如下:机关、团体、文教、卫生、科研、部队等单位及高层速筑周围绿地率应35%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开辟建设屋顶花园,加强立体绿化。
第三十一条 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区的改造,要严格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设置绿地。王舍人、贤文、大金组团新建居住区人均配套公共绿地须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30%;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旧城区居住区改造人均配套公共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绿地率不低于25%;且要与小区建设同步完成。第七章 名泉保护规划
第三十二条 以突出泉城特色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搞好名泉抢救、修复、管理、保护,开展名泉的科研、开发、利用,调动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进一步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特色。
1、抢救修复名泉23处,包括泉池周围环境整治、泉池清挖、池岸垒砌、名泉立碑。主要是:岱宗泉、扇面泉、华泉、双忠泉、云楼泉、赤泉、起凤泉、孝感泉、灰池泉、朱砂泉、金泉、醴泉、太乙泉等。
2、搞好名泉保护规划,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划定绝对控制区及相对控制区,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3、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乡、镇、村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名泉保护责任制,对名泉实行逐级管理。
4、提高全民爱泉保泉参与意识,成立名泉保护研究会,对名泉进行科研、开发、利用,实现名泉与企业、名泉与名牌联姻,逐步走上以泉养泉的路子。第八章 树 种 规 划
第三十三条 树种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适应本地风土条件的外来树种;以乔木为主,构筑城市绿化的骨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以落叶树为主,增加常绿树的比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雪松、龙柏、蜀桧、银杏、垂柳、法桐、国槐、毛白杨、白蜡等为济南市骨干树种,并推荐了济南市常用观赏树种、行道树种、公园绿化树种、游园街头绿地树种、抗污染树种、垂直绿化树种、地被植物等。
第三十四条 草坪规划
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出济南市适用的草坪主要种类为:
1、暖季型草:中华结缕草;马尼拉草;狗牙根等。
2、冷季型草: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等。
3、其他:麦冬草类。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三十五条 济南市共有古树名木1920株,其中三百年树龄以上的965株,千年以上树龄的11株,古树群12处,分属27科,51种。要按照《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严格保护现有古树名木,积极采取复壮措施,并加强宣传和管理。第十章 城市景观规划
第三十六条 严格保护济南的山、泉、湖、河、城,保护以千佛山、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和古城区为主体的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基本特色的风貌带。
1、将芙蓉街、府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街区统一规划保护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确保济南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泉池园林等泉城特色的精华。
2、保护千佛山、齐烟九点、四大泉群、大明湖、东泺河、西泺河、黄河等自然景观。
3、重点控制自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间的建筑高度,满足风景视廊的通视要求;建筑风格要符合古城区的风貌环境要求。
4、保护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划定南部山区和玉符河地区为泉水补给保护区,促使泉水喷涌。第三十七条 塑造城市局部和个体形象,加强城市中心区、重点地区、重要路段、城市广场、城市标志建设,突出和强化城市景观特色。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第三十八条近期建设规划(2000—2005年),按照“中心城区抓改造发展,城区东西抓两城新建,城区北部抓“两带”,城区南部建“三区”,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和防护林地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九条 中心城区抓好改造发展,注重山、湖、泉、河有机结合,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和“突出泉城特色”的要求,体现现代化省会城市形象。
1、改建、扩建公园:完成大明湖、中山、五龙潭、百花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美里湖观光农业园的改建、扩建工作。
2、完善区属公园:进一步完善匡山公园、药山公园、华山公园等的建设。
3、新建区级公园。历下区砚池山公园,市中区青龙山公园,槐荫区腊山公园,天桥区鹊山公园,历城区大王山公园。
4、新建绿地广场:大舜广场(共青团路绿地广场),省府绿地广场,省委绿地广场,解放阁绿地广场,市府东侧绿地广场。
5、各区结合旧城改造、小区新建,每年在居民集中地段建设1处以上绿地。
6、完善道路绿化体系。大力抓好历山北路、无影山路北段、建辛街、大辛路等道路的绿化建设,绿地率要达到25%以上。同时建设纬六路、市立五院、解放桥等立交桥绿地。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提高街居、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水平。达到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的水平。
8、加强生产绿地建设。加快花木科研中心的苗圃基地建设,;筹备建设位于槐荫区大饮马庄以东、张庄机场以西的大饮马苗圃。
9、名泉保护。完成13处名泉的抢救修复工作。
第四十条 城区东西抓好两个卫星城的绿化
1、两个卫星城内各建一处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绿地广场和2处面积分别在100公顷和20公顷左右的公园,道路、居民小区绿化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
2、在两个卫星城建设鲍山公园、赵仙庄公园、大王山公园、兴福寺公园、第四十一条 城区北部抓好“两带”建设
1、小清河绿带建设。完善小清河绿化,建成五柳闸河心公园等沿河10处绿地景点
2、黄河林带建设。植树造林,完成黄河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
3、对市区北部的“齐烟九点”继续进行植树绿化,建成山岳公园。
第四十二条 城区南部抓好“三区”保护开发,“三区”即英雄山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和龙洞风景区。完成英雄山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使之成为集游览、休憩、观赏、防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千佛山风景区主要建设占地134公顷的齐鲁园、佛慧山景区、千佛山公园中心景区,完成景区一级游览路,以墙体、界桩围闭、界定风景区范围。修改制订《龙洞风景区总体规划》,创造条件尽快对龙洞风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第四十三条 城区外围抓“两环九射”
1、“两环”绿化,即二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林带。二环路建设15-30米的绿化带,在重点地段建设小型绿地广场、小游园等绿化景点,对沿南外环的两侧宜林荒山进行绿化。绕城高速公路东线、西线绿化,在路两侧建宽500-1000米的林带,其他宜林路段建成宽500米的林带,在担山屯、大涧沟立交桥等地段建设大型绿地。使二环路林带和绕城高速路林带形成两条环绕城区的绿化环带。
2、“九射”绿化,对城市九大出入口进行全面绿化,到2000年10月完成拆迁和绿化建设,并逐渐完善和深化。
第四十四条 防护林地建设。
1、沿河防护林带建设。完善和更新兴济河防护林带,使两岸形成15米宽的林带;在玉符河、腊山河、大辛河、韩仓河两岸各建15-30米宽的防护林带。
2、工业区防护林带建设。在济钢、炼油厂、黄台电厂、山东化工厂等大型企业周围规划建设宽50-200米不等的防污染林带,减轻环境污染。
3、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在城区和城郊段铁路沿线两侧建设宽15-30米的铁路防护林带。
4、新建水资源地保护绿带建设。在鹊山水库(工程设计主要指标为:设计规模44万吨/日,供水保证率97%,全年引水量17463万吨,水库库容4600万吨。)、玉清湖水库周围建设乔、灌、草与经济林相结合、宽300米的防护绿带。通过抓“两环”和防护林带建设,充分体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效果。
第四十五条 大环境绿化
1、南部山区继续实施以保泉绿化为重点的大环境绿化工程;北部全面启动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黄河淤背区防护林绿化;铁路、公路、河流等两侧基本完成植树任务。
2、完成美里湖、鹊山、华山等风景区、鸭旺口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做好黄河森林公园、黄河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继续建设千佛山、英雄山风景区,做好龙洞风景区、兴隆山风景区、蟠龙洞风景区的开发准备工作。做好城市洪滞区的清理、保护及绿化工作。
浅议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效益
1.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防灾避难。
1.1美化城市
在城市中,大量的硬质楼房,形成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园林绿化为柔和的软质景观。这两者恰当的配合,能丰富城市群体的轮廓线,成为美丽的园林街、花园广场和滨河绿带等。特别是城市的滨海和沿江的园林绿化带,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骨架。如青岛市的海滨绿化,形成了山林海滨城市扬州市的瘦西湖风景区和运河绿化带,形成了内外两层绿色园林带,从而使其具有风景园林旅游城市的美称。
1.2陶冶情操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橱窗。因此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人们自由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使人们在游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也可使紧张工作的人们在这里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人们满足对感情生活、道德修养的追求,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1.3防灾避难
城市园林绿地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作用。首先,植物具有根错节的根系,长在山坡上能防止水土流失。其次,城镇周围的防风林带,可防止或减轻台风的袭击。第三,城市园林绿地能紧固土壤,固定沙土石砾、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塌岸毁,保护自然景观。第四,它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冲击和杀伤。在战争时期,还能阻挡弹片的飞散,对重要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起隐蔽作用。最后,由于城市园林绿地绿色植物的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可以阻止火灾蔓延。所以它是地震、火灾的避难地。
2.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被人们称为“城市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因此,它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
2.1城市的肺脏
当有足够的园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时,就能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维持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同时能使环境得到多方面的改善。据统计,地球上60%的氧是由森林绿地供给,只要25平方米草地或10平方米的树林,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由于城市的新鲜空气来自园林绿地,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肺脏”。
2.2调节温度和湿度
城市園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C。绿色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温度低10—17°C,比柏油路低8—20°C,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C左右。
2.3净化空气,杀死病菌
粉尘、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是城市的主要污染物质,而二氧化硫数量多、分布广、危害最大。。粉尘不仅是传染疾病的载体,而且还会随着人们呼吸进入体内,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合理配置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阻挡粉尘飞扬、净化空气,从而减少人类疾病的来源。如一条高5米的悬铃木树林带可以使二氧化硫深度降低25%以上。因此,绿色的园林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过滤器”。
2.4净化水体、土壤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身体健康,而每平方米芦苇一年可积聚6千克的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污水池中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收汞、银、金、铝等重金属物质,并能降低镉、酚、铬等有机化合物。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中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分泌使土壤中大肠肝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有益细菌增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不仅净化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2.5通风、防风、减低噪音
城市中的道路、滨河等绿带是城市的通风渠道。如绿带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如果采用常绿林带在垂直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风林,可以大大地减低冬季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
由于建设城区集中了大量的水泥建筑群和路面,在夏季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很快,同时人口密度大、工厂多、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使气温大大增高,若城市郊区有大片绿色森林,其郊区的凉空气会不断向城市建设地区流动,调节气温,输入新鲜空气,改善通风条件。据测定,一个高9米的复层树林屏障,在其迎风面90米内,背风面270米内,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另外,防风林的方向位置不同,加速和促进气流运动或使风向改变的程度也不同。
城市中的交通和工厂繁忙,其噪音有时很严重,当强度超过70分贝时,人会产生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等,而绿色树木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如宽10米的绿化带可降低噪音20—30%,因此,它被称为“绿色消声器”。
3.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经济效益,是指它为城市提供的公益能数量和质量。它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
4.结论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地设施,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设计要点
1 引言
园林绿地设施的景观营造对城市空间和园林绿地环境的构建作用明显。当前, 但很多现有园林绿地内设施仍缺乏景观价值。因此, 总结园林设施景观化设计的原则, 提出景观设计的要求, 对提高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水平, 创造更加舒适美观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园林绿地设施功能分类
2.1 标识设施。
这类环境艺术小品包括指示标志、导游图等。
2.2 艺术小品设施。
如雕塑、水景等, 这些园林绿地设施在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2.3 娱乐设施。
包括各种儿童游乐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和健身设施等。
2.4 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对空间起着强化艺术效果的作用, 包括路灯、草坪灯等。
2.5 服务设施。
如坐凳、桌子、饮水器、垃圾箱等。
3 园林绿地设施景观设计原则
3.1 设施系统化设计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应把园林绿地设施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考虑, 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和谐, 强调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
3.2 设施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绿地中单个设施要服从整体, 使整个造型与图案中存在一种共有的东西。各类设施要平衡布置, 以方便使用;要具有层次性, 应以一种结构元素为主导, 连同有关的从属元素, 组成秩序。
3.3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及绿地设施的格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
3.4 保护和发展文化原则。
优秀的园林绿地设施景观设计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情况下, 可以将重点文物古迹与公园景观结合而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部分, 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使景观设计富有文化内涵。
4 园林绿地设施景观设计要点
4.1 信息设施
4.1.1 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标识在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要注意与周围环境应相互协调。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入口标识, 墙体外部材料为粘土, 取之自然的材料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淳朴之风, 体现了返璞归真的特色, 同时向游客传达了该公园的内涵-保护生态环境。
4.1.2 创造新奇的视觉效果。
标识的造型设计应简洁、明确, 色彩要鲜明、醒目, 使人一目了然, 易于识别和记忆, 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媒介的功能。
4.1.3 统一中求变化。
在较大的绿地中, 需要设置较多的标识, 这些标识既要相互协调统一, 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变化。如杭州植物园的标识设置风格统一、形式多样、色彩醒目, 与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便于游人发现, 而且均设置了盲人标识设施, 是体现了人性化、景观化的园林绿地设施。
4.2 艺术小品
4.2.1 传承文化内涵。
现代园林绿地中雕塑应凝聚地方历史, 对人们起着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4.2.2 与环境的融合。
在设计时, 要先对周围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城市景观等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然后确定雕塑的形式、主题、材质、尺度、位置等, 使其和环境协调统一。如图4.1, 位于位于杭州龙井村内雕塑群组, 所表现的是当地村民的一个街景, 不论是服饰还是使用的工具, 都是当时文化相融合。
4.2.3 情趣的营造。
城市绿地的雕塑还应突出情趣的塑造, 给人以优美视觉享受的同时给人以或幽默或愉快的精神享受。图4.2所示的雕塑抽象地表达了人的头部, 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不完整, 但其平滑的顶部却为人们提供了休息设施, 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欣赏这些有趣的雕塑, 带给人新奇感。
4.3 娱乐设施
儿童游乐设施一般都成套定制, 其色彩鲜艳、造型丰富, 能够满足景观的要求。其他娱乐设施应以活泼的造型、鲜明的色彩、舒适的质感, 促进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在绿地中选择好位置设置, 能融入环境即可。
4.4 照明设施
绿地景灯设计既要满足照明要求, 又要具有装饰功能。景灯的设计应注意造型美观, 装饰得体。但是美丑不能孤立地看, 还要看景灯的造型和布局与所处的环境是否协调统一, 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景灯的造型、亮度、色彩等。
路灯的设计要满足照明的需要, 注意自身特色的表现, 还要和环境相呼应, 大量设置时满足形式美法则。如滨河路灯布局应产生一种韵律感, 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 都是吸引人的景致。园路旁灯应与其环境相协调, 造型优美、精细、小巧玲珑, 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草坪灯小巧精致, 点缀于草坪中、乔木下, 微弱的灯光更衬托出宁静气氛, 构成一幅清雅画卷。图4.3中的草坪灯, 黑色的外壳有种神秘的感觉, 外形似蘑菇, 又像UFO (不明飞行物) , 使人浮想联翩。
4.5 休息服务设施
4.5.1 座椅。
宜在座椅的周围形成一个领域, 让休息者在使用时有安全感和领域感, 一般以背靠花坛, 树丛或矮墙, 面朝开阔地带为宜。宜与其他设施结合。如图4.4在座椅的中间设置了花钵, 令人赏心悦目, 把三人座椅分割为两个单人座, 与植物相结合, 具有休息设施的功能, 同时成为一处亮丽的街景。座椅的材料选择要坚固耐用, 通常以石料为宜;木料给人的感觉是最好的, 在北方适合广泛应用;还可采用色彩鲜明的塑料、玻璃纤维来制作, 造型高雅、轻巧、美观, 也会受到路人的喜爱。
4.5.2 饮水器、洗手器。
洗手器设计应该像灯具、雕塑等一样, 尽量满足景观的要求。洗手器的景观化设计要点有:接水容器的造型艺术化, 出水口多加构思, 和雕塑等景观小品结合。
4.5.3 售货亭、垃圾箱。
售货亭的设计应结合人流活动路线, 便于人们识别、寻找, 同时造型要新颖, 要富有时代感并反映服务内容。园林绿地中垃圾箱的设计要构思巧妙、造型独特。一段折断的树桩, 一个童话世界中的木桶, 一只巨大的辣椒, 这些别具匠心的垃圾箱都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另一番视觉收获。
5 结语
在今后的绿地建设中, 对于园林绿地设施的完善在注重“量”的同时, 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城市主管部门应很好地调节设计、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对于景观现状不佳的设施, 或强化突出使之成为景观, 或弱化隐蔽远离游人的视线, 整个绿地内的设施风格要保持一致, 系统化设计, 并与绿地环境的风格一致。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符先明.剖析当今城市园林雕塑建设设计存在的问题[J].中外建筑, 2005.2.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概况,作用,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 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 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 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 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1 微地形的概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建设中选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与起伏错落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但这种地面具有较小高低起伏幅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因具有较小用地规模, 目前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遵循坡度起伏流畅程度微地形可以分为曲线型与直线型两种类型。通过柔和流畅曲线来进行地形地貌模拟, 进而实现自然倾向风景的营造这就是曲线型微地形, 最常见的形式为草坡。作为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 直线型微地形是指利用直线条在微地形设计中, 进行起伏地形地貌的营造, 园林绿地设计中最常见的形式, 如嵌草大台阶等。
2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作用
2.1 景观结构作用
通过对景观视线的控制, 微地形可以构造不同空间类型。如开放性空间可以利用视线开阔平坦微地形进行构建, 半封闭与封闭景观可通过坡地、山体及水体等进行构建。也就是说微地形的不断转变, 不仅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体验, 更能进行多样空间效果的创建。平坦地形能为人们进行娱乐场所的提供, 平整铺装能为人们进行集散场所的提供。而微地形能为人们进行休憩场所的提供。并利用植物充分结合平地和坡地, 增加整个空间的关联性, 以此达到绿地合理利用的目的。
2.2 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选用微地形对景区内排水十分有利, 并能避免地面出现积水等情况。如南方地区具有较为充沛的雨水量, 微地形起伏对雨水排放十分有利。同时通过利用微地形还可以起到城市绿地总量增加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 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可进行2到3棵树木的种植, 进行微地形起伏设计后, 可以有效增加树木的种植量, 一般可增加1到2棵, 这种情况下, 将会增加30% 左右的绿地量。
2.3 突显园林自然景观
在实现园林景观价值中, 突兀的岩石、起伏的小山丘等都是体现园林景观自然趣味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个小山等景观就可以达到遮风、屏障的效果。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将不错的背景提供给建造的某一视觉焦点。在微地形设计中, 尽可能防止出现人工的痕迹,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真实美。
3 城市园林景观微地形绿化设计的应用
微地形设计, 可以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并能将其丰富性、层次感及空间感体现出来, 同时进行一个个独特趣味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的形态微地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空间形态塑造与丰富, 确保人居环境能够充分融合到大自然内。
3.1 道路绿地微地形绿化设计
狭长地形是道路绿化带最常用的形态, 并属于封闭与垂直空间。为达到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 必须重点突出植物配置的立面效果及空间构成。在符合行车安全的基础上, 必须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 做好地形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 选用“龟背状”或楔状作为地表的主要形式, 这种情况下能够对道路的连续性与方向感进行有效提升, 并能对排水、地下管线、管沟设置的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在提升其景观层次感的同时, 对扩散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起到阻隔作用, 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在设计微地形时, 一般都会选用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的合理搭配, 进而达到绿化道路的效果。
3.2 街头绿地微地形设计
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街头绿地具有较多形态, 其位置主要分布为道路交汇处及其两侧, 以开放与半开放空间为主要类型。街头绿地适当配置微地形及植物, 不仅能够对道路几何、规则的线形进行软化, 更能进行生态、自然园林景观空间的营造。
3.3 住宅区绿地微地形设计
将微地形设计适当地应用到居住区绿地, 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景观要素进行丰富, 进行不同景观空间的营造。同时还能达到居住区绿化率提升的作用, 并能起到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量及建设成本大大降低的效果。
微地形在中、大型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十分普遍。通过微地形进行园林道路设计, 可进行地形起伏的设计, 进而达到缓解人们走路疲劳的效果。同时, 因其两侧呈现起伏状地势, 不仅可以对排水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更能体现出道路的流动性与方向性。选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路面装点, 如通过卵石进行各种图案的铺设等, 进而通过色彩及形状等进行园林景观的丰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园林建设发展是否良好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也是国家重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直接原因。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地形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 为此, 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微地形景观结构设计, 按照相关设计原则, 加大施工力度, 才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1.
[3]陈益峰.现代园林地形塑造与空间设计研究[D].2007.
浅谈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9
(1) 组织空间, 构成园景。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 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 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 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 利用它的穿插划分, 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 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 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 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 园路优美的曲线, 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 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 不仅是“因景设路”, 而且是“因路得景”, 所以园路可行可游, 行游合一。
(2) 组织交通。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 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 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 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 对于大型公园, 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 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3) 引导浏览。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 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 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 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 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 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2 园路的分类
(1) 主园路: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 它联系全园, 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 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 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 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 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 宽度4~7米。
(2) 次园路: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 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 车辆可单向通行, 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 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3) 游息小径: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 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 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 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 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 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 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 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3 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 因此, 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 凡有可赏之处, 必有停留之处, 让人们徘徊品赏, 或驻足小憩, 细细玩味, 不会一掠而过。据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 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 在有景的地段, 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 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可以采用摄影机拍下来, 多次反复推敲后, 选定园路的位置;
(2) 在少景的地段, 一般先定路后设景, 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 在多景的地段, 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 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 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 园路铺装类型
(1) 整体路面: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 平整度好, 耐压、耐磨, 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 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2) 块料路面: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 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 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 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3) 卵石路面: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 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 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 江南古典园林中目前仍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4) 嵌草、步石、汀步、蹬道: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 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 填入培养土, 然后种草;
(5) 木栈道: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 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我色调、纹理, 可令步行更为舒适, 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所选的木材一般要经防腐处理, 因此从保护环境和方便养护出发, 应尽量选择耐久性强的木材, 或加压注入防腐剂对环境污染小的木材, 现在多选用杉木。
5 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现代园林中, 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 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 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 或将平地堆成“坟堆”, 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 五步一曲”, 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 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 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 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 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 比例不适当, 造成交通不便, 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 某些规划设计中, 又过多规划园路, 形如蜘蛛网, 不仅影响景观效果, 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 还于生态不利;如:佳木斯杏林湖公园是一个休闲公园, 要求生态良好, 但其设计中园路占有的面积太大, 园路穿插其中形如蜘蛛网, 游人在里面不知所向, 影响休闲效果;
(4) 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 夹角太小, 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 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 (有的有四、五条) , 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 不是很适宜。如与圆形花坛相切, 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 相交路口偏重某一侧, 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6 结束语
园路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规划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园林绿地的整个规划过程中, 要时刻考虑园路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应该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园路的功用, 在规划设计园路的过程中, 就应避免某些不恰当的现象的出现, 结合地形和园林的自然条件, 适当运用园路的铺装类型, 使园路在园林绿地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 贯穿于园林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因此, 园路的规划, 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 人流交通是否通畅, 景观组织是否合理, 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及绿地系统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1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相关概述
所谓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就是城市当中所有的自然植物群体, 拥有绿色潜能的空间和一些人工的绿化带等构成的绿色环保系统。它通过互相作用、拥有相应质量和数量的各类绿地构成, 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存在于其中, 是城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基础建设,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及其它一些绿地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种类。
2 在规划城市园林及绿地系统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1 规划城市园林和绿地系统, 要同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居住区规划有效结合起来
规划绿地系统, 在城市各个功能区中都有着各自的特征, 有着不同特点的绿化风格。对绿地进行布置时, 要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 除了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之外, 对绿地的使用功能和多样化上也要予以关注, 将活动性的服务设施适当配置出来, 防止对交通带来影响。将优美、开放、安全的绿色空间为人们提供出来, 有着较强的绿地可达性存在于街道、人行道、各类广场和商业街处, 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 应该同交通规则结合起来。将道路绿化带规划系统建设起来, 将其同建筑基础绿化、建筑物前绿化行道树等有效结合起来, 使人们的活动周围能够被绿色所环绕。
2.2 以人为本, 将城市绿地定额指标科学制定出来
与城市性质、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等有效结合起来, 在人类住行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的基础上, 将不同城市的园林和绿地指标确定出来, 涵盖城市总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和公共绿地指标等。对绿地进行建设的原则为: (1) 对农田尽量少占用, 在对植物自然生长给予满足的基础上。 (2) 对不宜耕种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 将绿地布置在建筑的破碎地形中, 进而将绿地的面积提升上来。 (3) 不同的城市会有着不同的绿地标准, 东西部城市, 南北方的城市, 由于气候、地形、历史和绿化水平等差异, 就会存在着不同的绿地标准, 比如在地震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中应该将绿地定额指标适当提升上来, 时刻围绕着人们的需要对绿地系统进行布设。
2.3 提升园林绿地系统的亲和性、自然性和可达性
要想有一定的共鸣存在于人回归自然和园林绿地氛围之间, 需要将绿地的亲和性、自然性和可达性提升上来。从任意的空间一点到这个景观的难易情况, 就是所谓的景观可达性, 将景观对空间水平中的阻力反映出来, 按照城市园林绿地的水平进行布设。一旦有较高的可达性, 就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系统为人服务的功能, 进而将以人文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出来。所谓亲和性, 指的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对绿地氛围和绿地空间吸引力的相应感受, 进而将亲近的愿望激发起来。它能够将景观的可接受程度反映出来, 较强的亲和性就会渗透出较大的绿地服务潜力。所谓自然化, 就是将自然放在主要的位置上, 在城市自然地貌地形的基础上, 以生态学原理为前提, 将城市结构特征、空间属性和城市风貌有效结合起来, 将植物的组景、美化和生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以人为本的观在念绿地系统中能够有效彰显出来。
2.4 改造、提高和调整当前的各种园林绿地系统
在活动场所中, 公共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提高人际交往、教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很多大城市都开始清理立交桥和大桥下的商业设施, 对一些临街商业建筑进行拆除, 将空地预留出来, 提升公共绿地的面积, 进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但是, 需要更深层次地去管理和完善这类绿地, 增设服务设施, 这就需要将配置花草树木的艺术水平提升上来。要加强保护一些风景旅游区, 对旅游的人数进行限制, 将环境的容量搞好, 测定旅游容量。在城市四周的山地、农田等可以同城市河道、干道、铁路、水库等设施, 利用起伏丘陵向城市中嵌入, 有效结合起绿化林荫道, 将园林绿地的自然性提升上来。此外, 将合理的导游路线设置出来, 提升嵌入绿地的可达性, 需要科学规划一些专用绿地, 对有关部门和人群的需要上给予满足。比如, 各类学校的绿地, 不但要有美化和绿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对于师生们学习的需要上也应该给予满足。
在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绿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同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要有效结合起来, 将环状、带状、纵向和横向的绿化带构建起来, 将一个系统的网络组建起来, 并且在城市绿化系统中, 也可以将一些文明古迹融入进去, 为人们提供观赏的机会, 使人们不但能够享受绿色美, 也能够享受古典韵味。
3 结语
在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建设中,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才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的感受到园林带给他们的益处, 所以, 应该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姜洋.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 (9)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篇11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实践
引言:我国城市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很快,新时期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更加的追求档次,在园林绿化中移植多种非乡土植物、冷季型草坪、还有古树的大量应用,高档硬质材料应用的过多,景观小品等占有的比例很小,使得我国城市园林绿色建设花费的资金不断的上涨,但是城市园林具有的优点和长处却没有全面的发挥出来,而且其经济性并不是十分的良好。如何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也成了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是对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节约型城市绿地的设计理论
(一)地方性
城市绿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对于任何的任何一个绿地设计而言,实际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园林绿地的建设地点,当地自然条件允许、自然能够对设计有什么帮助。
首先需要尊重乡土知识,吸收当地人的经验。当地的居民依赖环境获得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其中包括水资源、能源、药物等。当地区域的一花一草,一水一石都是具有含义的。当地居民对于环境的理解是长久生存经验的累积。其次是需要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新时期对于园林绿地的需求与古代人们园林绿地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似点,但是设计并不是就意味着模仿或者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生态设计理念展现,新的设计方式任然是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自然过程就是场所中的光照、水文地质、植被等内容。设计的过程就是要将这些具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合理的融入到设计之中,保障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在保护设计物本身的健康。最终就是尽可能选用当地的材料,乡土植物和建设材料的应用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乡土的植物适用于当地的环境,使得城市园林绿地的管理维护资金可以有效的降低,而且目前我国许多当地植物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在逐渐的小时,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植物也是节约型城市绿地设计的理论要求[1]。
(二)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种。要想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不断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很多的资源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使得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应选用保本取息的方式。
注重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是自然遗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城市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体的保护。这些特殊自然因素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变产生的,是生物、人、土地长时间共存共生的记过,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性的生活环境和生物种群,还有一些特殊的文化景观。减量是节约含义中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能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升一切资源的使用效率。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需要给予自然过程更多的尊重,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例如:光照、水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对于能源的应用。新型的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新型技术对于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会比传统技术减少很多倍。对于城市绿化而言,即使应用的物种和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同,例如:林地取代草坪,本地的树种代替外来树种,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能源、资源的损耗,还能够有效的节约灌溉需要应用的水资源,减少或者是避免化肥的应用,除草剂也不需要使用,同时植物还能够自行进行生长的繁殖。用有限的土地建设具有多元化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地工程能够更深层次的展现“减量”的概念[2]。
(三)要自然做功
自然界没有存在没有任何价值的物质,任何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都会拥有一个完善的生物链,以及属于自身的营养级。秋天树叶的飘落就是春季植物生长的营养。公园中经常清扫枯枝落叶其根本就是对于循环系统的破坏。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将废物转化为养料,例如:返还枯树落叶、对雨水进行收集补充城市绿地的地下水。自然环境是具有一定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的,过多的人为干涉反而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体现生态工程理念。
二、节约型城市绿地实践案例
在我国某一大学的新建校园中,园林绿地设计师用东北的稻作为景观组成的素材,在校园中设置了一片稻田。在随着季节变化的稻田景观中,设置了许多读书用的桌子,让稻香与书声良好的融合在一起。设计师应用最为普通、经济性高的材料,在现代化的校园中展现了关于土地、人民以及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新型景观设计理念,也直接的表明了土地资源压力和粮食安全危机所持有的态度。建设场地原属于高产农田,是东北水稻的种植用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这一自然特征在设计师进行市场勘察的时候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场地因为建筑施工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对于场地的了解,这里非常的适合植物的种植。时间紧迫、资金有限、还有着特色需求,面对这些需求稻田是最为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稻田适用于本地种植,而且建设和后期的维护管理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见效的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展现不同生长周期的稻田景观,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
结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不会想着节约二字,因为它的起源和其就有的本质就是古代贵族骄奢淫逸生活场景的展现。正因为如此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理论必须要进行革新,直接的面对目前的环境危机,回归于生存艺术,还需要大力的推广和倡导白话景观和白话城市,应用绿色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土地与人直接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国玉,白伟岚,梁尧钦.我国城镇园林绿化树种区划研究新探[J].中国园林.2012年第2期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篇12
1 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低碳设计的现状
城市园林绿地的概念建立在充分认识绿地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功能.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是对绿地的一种广义的理解,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
然而, 在当今的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低碳原则的设计值得所有的设计师警惕。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 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大量兴起湿地公园的建设, 却只关注于其游览观赏性而忽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不合理的材料使用, 导致现在的园林使用年限远低于设计预期。这些无疑都降低城市园林绿地作为“碳汇”的功能。
2 绿地的概念
凡是种植或生长有植物的地块都可称为绿地。广义地说.可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 如林地、农田、果园、菜地、草原等。我们所用的“绿地”概念是指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城市绿地是多样化的。
园林与绿地属同一范畴.所含组成要素基本相同。其功能作用也是一样的, 都有山水地貌、栽有植物和有一定的建筑及交通等设施。以其组成绿色植物为主体的自然境域, 用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等。
园林与绿地的区别在于园林是经艺术创作而成的优美自然环境, 是供人们游憩的境域, 它的功能不仅是保护和改善环境, 使空气清新、卫生清洁、环境宜人外, 还要有优美的景观.要达到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的境界。此外, 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使游人在其中能够休息、娱乐、锻炼、交流, 尽享大自然的诱人魅力。起到解除疲劳、消除烦恼、促进身心健康、振奋精神的作用。
绿地包含的面比较广, 各种类型绿地的功能目的也不完全一样.绿地的大小相差悬殊, 大的如风景名胜区。小的如街头绿地。绿地的设施内容、质量相差也很大.内容丰富的如各类公共绿地梢美的如名胜古迹园林.功能单纯的如卫生防护林带、道路交通绿地等。
就所指范围来讲。“绿地”比“园林”广泛“园林”必可供游憩, 必然属绿地;但“绿地”不一定都是“园林”也不一定都可供游憩。所以“园林”是绿地中内容丰富、设施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 可供游憩的部分。城市绿地既包括环境和质量较高的各类公园、街道绿地、林荫道等的公园绿地;也包括公共建筑、工厂、仓库、机关、部队营院、车站、码头、医院、院校、幼儿园、居住区绿地等单位的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郊区风景名胜区等的其他绿地。
3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目前, 大多数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 也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 也即风景。这种美学的主要表象在以下几点:
3.1 色彩美
植物的花、果、叶、干具有备种不同的色彩, 如白色、红色、黄色、绿色等各色齐全,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季节气候的变化, 使植物呈现出四时之景, 春季嫩绿、夏季翠绿、秋季金黄、冬季孕育着来年的新绿。
3.2 形态美
不同植物的种类树种的形态是不同的, 如银杏、枫香、红枫、红花根木、黄护、样树、金叶女贞等树形差别显著。同一种树木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所长成的形态各有其貌。繁多的树木种类千姿百态, 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感。园林设计师在进行不同树种配植时, 很注意树木的形态特征, 有人将树木形态分为树干和树冠形态。树干形态有直立干 (白杨、水杉、梧桐、大王椰子、竹类等) 、并立干 (一般阔叶树) 、丛生干 (南天竹等灌木) 甸甸干、爬行干 (甸地柏) ;树冠的形态有圆球形 (栾树、槐树) 、圆锥形 (雪松、冷杉、云杉、水杉等) 、尖塔形 (塔柏、圆柏等) 、卵形 (悬铃木、毛白杨、玉兰等) 、柱形 (木麻黄等) 、伞形 (合欢、赤松等) 、杯形 (棒树、桃树等) 、球形 (樱花、梅、石楠、海桐、黄杨等) 。除此以外, 有些树木根的形态也具有美感, 如榕树板根和裸露在岩石和水中树木的根, 突出的根态, 给人以强烈的力感, 体现生命顽强不息的精神。
3.3 风韵美
亦称内涵美。它既是香、色、姿三方面的结合, 又体现树木的风姿。如果拿一个人来形容的话, 风韵指的是风度、气质。对树木来说, 则指的是树干、树冠、花、枝、叶、果的比例、生姿和颜色是否协调, 只有协调才有神韵。自古以来, 人们在观赏树木的同时, 还往往产生许多生动而贴切的联想, 赋予无情之木以有情之意。这在我国诗词、神话、歌赋及风俗习惯中表现尤为突出。王维所写的“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作者就是以红豆来作为忠贞爱情象征的。在长江流域的冬季, 当自然界里许多生物销声匿迹的时候, 唯有松、竹、梅傲籍迎雪, 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 用来比喻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把三者外形和气质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 突出了树木的神态和风韵, 从而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
4 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
城市绿化主要包括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四个重要环节:
4.1 城市绿化规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城市绿化的实体规划, 即列人城市总体规划的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以及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的发展标准和规划等;另一是城市绿化的工作规划, 即实现实体规划目标的组织、资金、物质条件、技术准备、保障措施、实施步骤等规划。
4.2 城市绿化建设同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一样, 也有立项、设计、
审批、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程序, 其不同的是绿化工程项目还有绿化种植成活、生长达到设计要求, 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其中问题更复杂一些。
4.3 城市绿化的保护包括对城市生态环境、自然地貌、植被、物种的保护, 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对城市绿地和绿化成果的保护。
5 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低碳元素
5.1 城市湿地景观的营造
湿地由于其多处于厌氧环境下, 土壤多富含有机质并堆积形成泥炭层, 可以更好的起到固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 湿地的生态环境也较为脆弱, 人的干预对其影响较大, 一旦湿地环境遭到破坏, 不仅其固碳作用减弱, 而且其原有的碳会逐渐的氧化分解。所以在现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 首先应该保护现有的湿地, 使其免遭破坏, 保证其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5.2 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通常既可以起到装饰性景观的效果, 又可以提供能源或粮食作物, 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场、家庭园艺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
6 结束语
公园绿地是城市游憩职能的重要地域, 同时又是健全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绿地属于城镇建设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更多的关于低碳设计的探索, 使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真正地融入低碳设计中。
摘要: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人口密集, 工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特别是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态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污染和一系列失衡间题, 而且使城市密集的人群失去适宜生存的基本条件, 因此必须运用城市绿化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低碳元素
参考文献
[1]刘卫斌.园林工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刘卫斌.园林工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2]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推荐阅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12-05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11-08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重点01-07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试题01-10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资料12-27
城市园林绿地的养护08-06
聊城市园林绿地发展11-18
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性09-27
园林城市设计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