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共12篇)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1
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以及园林植物保护过程中, 应该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思想,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 利用园林生态中病虫害、植物、环境、天敌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根据生态学特性以及植物生物学特性, 遵循园林植物保护的原则,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的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 尽力将各种各样的园林植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进而构成有序、安全、稳定的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永久利用的目的。
1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我国逐渐开始注重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 应该本着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注重对园林中植物保护, 不仅可以使园林满足观赏者美观性的要求, 而且可以实现生态环保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应该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 依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发生, 以及发展的环境要求, 认清影响植物病虫害消长的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进而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营造一种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繁衍, 利于病虫害天敌以及园林植物的生态条件。由此可见, 研究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单一性降低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园林的需求, 还要注意对园林植物进行保护, 这也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阶段,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植物配置单一, 生物群部落结构单一化。因为园林植物过于单一, 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长此以往, 病虫害的现象将会日益严重, 进而造成大面积园林植物的死亡, 形成一种恶性循坏。比如, 我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金丝柳, 其特别容易感染腐烂病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植物的单一性所造成的, 还有近几年来, 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园林病虫害现象猖獗, 造成大量的植物枯萎死亡, 多年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整个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这些都是由于植物的单一性造成的。
2.2 缺乏对园林植物的保护意识, 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 部分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人员缺乏对园林植物的保护意识, 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全面, 使得园林植物在配置过程中, 增加散布了有害生物, 对经济效益以及当地的生态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 部分有害生物在到达新地区后, 因为缺少天敌的控制, 在严重时就会造成生态灾难。比如, 我国部分严重的有害生物物种有蔗扁蛾、薇甘菊等, 它们都是由于进入新的环境而新环境内没有其天敌, 肆意的撒播, 进而造成的病虫危害相当大, 外来物种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破坏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环境。
3 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体现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注意园林植物多样性, 进而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为了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可以将多种植物进行有机组合, 利用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效果, 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稳定、抵抗能力强的植物群落。所以, 在实际的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 要结合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树种之间的生物特性以及生态学特性, 在最大程度上选择多种类型的树木, 进而实现城市园林植物多样化的效果。比如注重地被植物、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之间的多层次配置, 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层次植物空间, 进而保证植物在功能、结构、自我恢复能力上的层次性。不仅可以将城市园林景观丰富,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虫害的威胁, 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的生长的效果。
3.2 权衡植物间关系
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应该权衡植物间相互关系, 合理配置植物园林植物。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为矛盾、复杂的, 植物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互助, 其中具体有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生物化学关系、机械关系、生理关系等。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遵循生物循环、共生、竞争的原则, 配置成不利于植物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种植结构,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利于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或者是限制病虫的危害, 但是不合理的搭配将会导致城市园林植物生长不良, 进而造成诱发或者是加重病虫害发生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不同植物间的特点, 不仅应该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 使城市园林植物可以健康生长,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本文从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进而引出对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采取措施的阐述, 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进行设置, 使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可以更加为人类提供观赏平台, 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些年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并且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以供行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2
1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1当前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表现
①很多城市园林景观当中的喷泉、鱼池等小面积用水景观经常处于停水状态,使得该处景观仅沦为静态的“装饰品”。②很多园林当中的绿化带由于缺少水资源灌溉,导致植被生长缓慢或抑制。③为了避免地下水资源对园林景观内的水体产生污染,很多景观内的蓄水池底部均进行了硬化处理,使得该处水体呈死水状态,导致水质不断恶化,也对周围的植物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防护价值。
1.2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①城市本身拥有的水体资源量有限,这主要是城市土地开发需求量大,很多小型河流在早期城市规划当中均采用填补的.方式,导致部分城市内水体资源量明显减少。加之城市对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如今开采难度升高,并且水源的污染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使得地表水质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情况。②很多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初就显露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多数的设计师更加青睐于城市自来水,但很多的景观内可采用水质相对较低的水体,使得优质的自来水源被大量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③我国现在的城市园林景观当中对于天然雨水资源的利用度不足,使得廉价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伴随着现代居民住宅区内的“水景”浪潮,使得园林景观内的水资源再次被分流,无法提供充足的供给。
2现代园林景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城市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居住区 园林 规划设计
居住属于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住宅区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人们不断追求的更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室内环境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后,住宅区外部环境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目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后,产生了对更美好环境的追求。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给规划行业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与此同时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设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功能上看,居住区环境设计既不同于景观设计,也跟园林绿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居住区室外环境是对室内环境进行了延伸,对居民的生活境域进行了扩大。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很多功能问题:例如通风和日照等物理环境的改善、建立适宜不同年龄的居民休闲区域,社区生活垃圾的清运等服务性功能,社区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性功能。总而言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现代城市居住区。
1 居住区园林规划的美学要求
园林形式美是由园林的构成要素演化而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居住区园林时,必须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设计园林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规律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构思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不断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园林自身美的规律。
1.1 组合中的节奏韵律 在社区当中,道路两旁一般都会布置行道树,以前的行道树大多是以一种或两种植物重复出现,这种简单的韵律在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单调并且缺乏必要装饰效果,而改变这一局面就是采用多树种和多排列组合的韵律来交替。乔木树、花灌木和草丛花坛之间的交替排列,使得园林节奏韵律感大大丰富。另外对于景观植物的人工修剪也应该做出改善,修成一色的平头这种形式应该避免,在修剪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形式的变化加入其中,方正的城墙状、起伏的波浪状,富于变化的形式就能在形体造型中把节奏韵律体现出来。
1.2 景观植物的内在节奏韵律 在居住区园林布局当中,图案式花坛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花坛中花草树木呈现高低错落、色彩分明、此起彼伏的形态,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韵律感。植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花斯和绿化期上有很大的区别,合理的安排配置可以使得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花落,并且不同季节花坛呈现出不同的花色,这就放佛在演奏一曲时间的交响乐,置身其中的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般的美妙。
另外花坛的节奏韵律也不能单单靠景观植物的自身来体现,通过与其周边的景观事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水体旁边会种植花草树木,植物在水中的倒影同蓝天白云一起相映成趣,随风轻动的树枝和随水漂流的花瓣,这种协调的韵律之美会让人怦然心动。
1.3 园林山水和建筑中的节奏韵律 从整个社区园林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植物、山水、建筑都不能看作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体现整体的韵律美,充分发挥节奏和韵律的作用,合理的搭配可以把上述的景物具有诗歌书画一样的美感。就要注重。設计人员可以把建筑做成带有各种多变的曲线,在重复中富含着变化,这样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势,实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在整体布局中避免单调的重复和在重复中求变化,就是韵律感的根本所在。
2 目前居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园林规划无论从设计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往往是千篇一律,或者把欧美的设计理念照搬过来,使得成果在整体的感觉不伦不类。这反映了设计师目前的浮躁心理,只去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互协调,在学习西方设计理念时忽视了其设计背景与我国目前设计背景存在的差异。另外设计师往往只负责自己的单独工程项目,缺乏对项目整体性的考虑。另外一方面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优胜劣汰。开发商普遍存在着求快、求新和求超越的心态,上述的这些心态使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2.1 景观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盲目引进,忽视了对当地环境适宜性的思考,结果就容易导致栽培的植物成活率很低,即使存活成功也相应的增加了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就是居住区中使用的植物过于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最后是盲目地移植大树,开发商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导致实际工程中种植以生长多年的大树,而结果往往是既增加了成本,又对现有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
2.2 建筑与景观植物缺乏协调性 从居住区的要求来看,园林建筑的最好是以休憩为主的建筑,例如亭、廊和花架。但是目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居住区处于追求耐久性和管理方便性的目的,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兴建了大量形体简陋的混凝土花架。虽然部分能够满足功能性,但从居住环境的整体来看,会严重影响景观建筑的可观性以及和景观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2.3 建筑缺乏特色 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目前的国内的设计呈现出跟风和照搬的特点,作品严重缺乏特色和个性。把国外成熟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些住宅区经典作品生搬硬套,不加分析和不分地域地照搬到国内来应用,建出一些缺乏当地特色的建筑。过多的景观出现在了其不适应的环境中,显得孤立的和毫无表情,拼凑和嫁接的痕迹明显,并且内容上看不到生活气息。
3 对策和建议
正对上述目前国内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研究了如下对策。
3.1 对绿地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目前的情况经常是,在宣传上绿化覆盖率存在商业炒作和欺诈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宣传,并且在在项目报批和验收过程中,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政策,把绿地率严格的控制起来。
3.2 尽快制定“园林小区”的行业标准。使得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有规范可依,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更加专业的设计出景观优美的园林居住区。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出同时兼顾到生态、建筑和园林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和高校要相互配合,高校在教学模式中加强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设计单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政府部门在其中协调配合。使得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具有“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的水平,从而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居住区园林精品;其次是要加大培养园林工程的监理型人才,目前国内居住区园林规划领域的监理力度还明显不够,而其他专业的监理人员由于不具备植物学的知识背景,很难从事这一主业。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中注意加强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和土壤学等理论的教学,培养出能够有效督促景观建设的人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红滨.居民行为与居住区环境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3):75-76.
[6]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科学之友,2010年04月:160页.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篇4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中的景观园林为居民提供生态、环保、文化、美化、舒缓、休憩的空间, 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与建设已变成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城市景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居民的需要, 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
一、建设城市景观园林的意义
(一) 改善城市环境
改善城市面貌, 美化环境, 增加城市居民幸福感, 这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导致众多的工业企业把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之中, 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城市温度, 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新鲜氧气、净化空气, 减弱噪音, 对人居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城市景观园林不仅体现物质文明, 同时也象征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观园林应该布局合理, 建筑精美, 设施配套齐全, 运转有序, 管理完善, 四季葱翠, 绿茵遍地, 繁花似锦。人们生活在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的这种城市里, 有利于保持居民的身体健康, 充满精力, 带有旺盛的创造力。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使城市变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因此, 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景观园林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决定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景观园林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反过来对经济和文化也有促进作用, 可以极大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目前, 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借助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来改变城市面貌, 提供一个良好先期的投资环境,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因此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同时优美的环境又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更加繁荣。
(三) 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
当地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建筑文化、特色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元素, 加以提炼升华通过布局形式、雕塑、小品、铺装等景观手法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容易引起居民意识上的共鸣增加城市自豪感与幸福感, 同时也容易形成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
二、我国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
近十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但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还处在由“粗放设计”到“专业精致设计”的过渡阶段, 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目前, 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缺乏责任心
很多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在具体建设时存在很多的人为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形成的困难, 而当问题出现后设计者很难解释清楚, 最后只能临时更改设计或者重新施工, 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及设计效果达不到最优化。这种情况是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充分对场地实践, 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盲目求新, 片面的讲求丰富景点, 没有考虑现场条件下布置是否合理, 只是简单的把设计按固定模式完成。缺乏责任心表现在进行景观园林项目设计时不能坚持认真实践的态度, 不论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样很难保证设计的实际效果, 后阶段施工中也很难保证完整的实施, 景观园林的建设也就无法保证质量, 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损失, 因此, 景观园林设计项目必须要坚持认真对场地进行实践研究、认真负责的原则。
(二)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缺乏个性
很多的景观园林因设计者遵循一成不变的设计手法或盲目模仿、生搬硬套, 完全不考虑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居民生活习惯, 不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之处, 使得景观园林缺乏个性, 也没研究场地周边建筑、现有植物、小品设施等的材料、色彩、形式等导致设计同周边环境相脱离。另外对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等也没研究, 出现南北方植物物种互调而导致成活率低或景观性差的现象。设计中虽然可以借鉴其它城市优秀的景观园林的设计手法, 但在设计中更要注重发掘当地的特色文化, 把先进的设计方式应用到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中来, 才能做到创新, 设计出来的东西与城市也才能变的更贴切。
(三) 缺乏城市景观园林整体意识
受到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城市不能正确的认识城市园林在保护城市环境和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只是简单的想建设的气派, 不考虑景观园林的自身功能以及市民实际需求, 盲目追求美观, 不重视景观园林的生态效益和实用性, 因此一些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只追求眼前的暂时利益, 忽视了景观园林中“硬质要素”与“软质要素”要相互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 注重细节, 科学规划
在设计景观园林时必须遵循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 首先要把握准确、鲜明的立意, 制定科学的规划, 把景观园林放入区域环境或整个城市中, 结合城市的现状准确的对景观园林的形式、功能和性质进行定位, 协调好好构景要素、周边环境以及与园林绿地的建设, 景观园林建筑的形式、色彩、质地、体量、尺度必须符合周围环境的需要, 协调统一好其它的景物。景观园林的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明、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烘托对比, 从而让所有的景物都能发挥其作用。再计划确定之后, 园林景观必须注重细节。设计的特色都要透过细部传达。景观园林也是一种观赏艺术, 必须要得到游人的认可, 所以景观园林的细节部门应该要做到可以“娓娓道出”。
(二) 经济适用、因地制宜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根据绿地的地貌、地形以及周边环境造景, 不仅要做到富有层次变化、美观大方, 同时还要节约经济。目前,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 不能追求奢华, 照搬发达国家那种在城市中营造大型的森林和园林绿地的做法。现阶段我国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居住环境, 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 调节城市生态系统, 景观园林应多为“林荫型”绿化, 加大小区、广场、游园、道路的遮荫效果, 扩大绿地的面积, 从“平面型绿化”变为“立体型”绿化, 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阳台绿化, 在城市中建造不同层次空间的绿化格局。
(三) 保护多样性原则
景观园林的建设不能破坏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要保护原有生物的生长环境, 并为新引入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护城市中包含丰富野生动植物和乡土植物栖息地, 如湿地, 低洼地, 自然河川, 沙地、盐碱地等脆弱的生态地带。必须有节制地引进外来物种, 在建设人工草地的同时, 注意野生草花与杂草的保护。在设计中考虑生态平衡原则, 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考虑, 把自然地形和绿地系统协调好, 应用生态位原则, 对物种生态位特征必须充分的考虑, 植物的种类必须合理配置, 消除物种间发生直接竞争, 形成合理的结构, 形成健全的功能, 坚持互惠共生的原则, 把共生植物尽可能的栽植在一起, 分开种植生长相克的植物。
(四) 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借助植物的多样性, 营造多样的景观园林。配置植物应该坚持以乔木为主, 形成乔、藤、灌、花草等充分结合的混交复层绿化模式。充分的把植物的生命美、姿态美、色彩美、人格化、多样化、风韵美的特性, 把立体绿化和平面绿化结合起来, 把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配置结合起来, 使景观园林在四季的静态构图, 可以相应的季相动态变化, 实现四季见绿, 三季有花, 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园林必须要根据自然地形进行营造, 形成和谐的植物群落, 坚持生态化的种植方式。景观园林要包括完善的园林设施和适度的园林小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由于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景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了植物学、林学、环境生态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等众多的学科。因此, 城市园林工作在规划设计景观园林时必须实事求是, 把各学科理论综合利好, 把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 2008.
[2]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3]王焘.浅议城市绿化管理趋向[J].中国园林, 2009.
[4]李黎, 兰志鹏.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5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社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导致城市污染日益严重。小区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优秀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能满足当今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时要把自然风光融入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演变
传统古典园林景观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结晶,是中国优秀人文景观的象征。我国古典园林可以划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两大类。利用自然的地理位置,设计者最擅长用写意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经历和富有创造力的主观想象。因此,传统园林便充满了文人所特有的浪漫飘逸和质朴无华的气质。它在形式上和实用上有别于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主张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达到“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1]49。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无论是官员官邸还是寺庙都是为人的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才有了今天设计上的成就并取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大部分是通过借鉴西方的建筑经验而来。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建造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系统化设计和人性化的科学分析为理论基础,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休闲区、交通道路、智能化设施和绿化设施等人性化设计为服务宗旨。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小区建设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虽代表了如今快节奏的时代特征,但存在形式单一,缺少人情味以及造型呆板的缺点,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手法背道而驰。现代园林景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为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设计形式,如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借助山水、构筑物、植物围合、雕塑小品、喷泉等元素,增添居住小区的园林意境,为小区园林景观增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缤纷多彩的色调。小区园林景观中的各类植物,不仅有绿化环境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净化空气、愉悦心情的作用。现代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景观与人性化景观设计之间的纽带,共同促进了人性化园林景观在小区中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逐渐偏西化,许多小区景观设计忽略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很多高档小区在建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盲目追求奢华之美,以材料是否昂贵及形式是否西化来衡量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这种景观设计缺少实用功能,增加了维护成本,过分追求装饰和形式美,就会违背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现在,许多小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少多元化设计精神,没有发掘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地民间优秀艺术元素的丢弃。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景观的艺术形式不仅与风土人情有继承关系,还与社会文化和社会综合发展趋势相联系,所以它是动态的。很多小区在细节设计上缺少优化这一环节,例如宅旁空间狭小,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没有起到串联全区的纽带作用。
二、城市居住小区人性化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现在,居住小区已经发展为追求“人文生态”“绿色小区”并重的家园模式。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经过设计专业人员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小区中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居住小区在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开始逐渐重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居住小区设计中结合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理论,力求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一)系统性的信息化设计与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
传统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比较单一,只能满足简单的功能需求。而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要求承载更多的信息,对疏导空间、扩展余地和弹性发展场所的设计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互动性较强的景观。现代信息化景观设计可以对当地的地形进行虚拟景观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景观工程的仿真演示,有利于对资料收集、景观分区、建筑材料等进行评价,这对于建构大型居住小区景观、优化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优良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人们在风景优美,设计雅致的小区中感到精神愉悦、身心放松,人们从中找到自我精神的追求,居住小区的功能得以实现。整个园林环境设计必须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加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转化而来的,一般泛指一个设计是否具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哪些好的功能。这是最基本的设计体现。现代景观设计则提倡“人和景观相结合,并使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36。在这个前提下,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创造出更具有人性化的居住小区空间。
(二)生态环保与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小区设计的新方向,设计师和有关研究者把这些理念作为设计的方法论。“生态设计又叫绿色设计,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主张以生态学的方式来思考景观设计”[3]84。这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且非常注重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更好的生态理论机制。因此,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以生态设计理念来协调人类、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使人工造景不会破坏小区的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小区景观设计实践水平。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营造人的休闲活动空间以及构建简单的户外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维护小区中原有的生态格局,确保人为活动在自然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三)多元化与地域性特色景观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设施都应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发掘小区的潜能与特色进行设计。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在摆脱传统景观设计束缚的同时,还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把历史、文化与地域等元素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多元化景观设计元素来增添小区空间营造手法,塑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例如,无锡惠山泥人张、唐山皮影戏等都可以作为当地的景观设计元素,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大利米兰的孟菲斯集团的作品把多元化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民族景观设计风格不断遭到西方景观设计风格的挑战,这对于地域景观设计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会,地域景观设计应该提倡在保留本土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吸收别国的优秀景观设计,创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景观设计须加强地方性与多层次的设计原则,用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来丰富小区内的人性化园林景观。多元化的设计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传递不同的文化信息。所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挖掘各个地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本土环境特征,寻找能够体现乡土特色的景观元素构成设计机制;②在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打造出多元化、新颖的设计风格,打破陈规,提升未来居住环境。
三、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的应用
小区空间环境的组织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各类雕塑小品、休息区、植物配置以及小区主次干道、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等。这些要素是小区合理规划总体布局的关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构思立意、创新策划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小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其能提高对小区居住空间环境氛围的渲染。
(一)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中的功能
首先,小区中的园林景观以居住、绿化休闲为主要建造模式,这是因为人们每天忙碌工作,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而现代小区园林景观可以实现都市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融洽关系,提供一个让居民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态型的居住家园。小区中的装置系统不仅要实现功能上的合理,也要做到造型个性化、趣味化,在功能上要分工合理,自然串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以,园林设计景观应该符合“以人为本”的功能主题风格。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以人性化的服务为其主要指标,从绿化营造、灯光装饰、节点设计、交通道路等方面来实现现代小区人性化的设计需求,让人们重新认识园林式居住文化。设计者应尝试新颖的组织造型,追求色彩柔和、布局活泼、富有变化的居住建筑群体,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力求长短结合、点面结合,注重居住建筑群外部体型与绿化形式的塑造,包括外部装修、色彩搭配、材料质感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小区所要达到的功能目标。其次,表现在小区硬质设施的功能性方面。人是该区域的主体,必须以人活动的需求来配置园林景观,避免出现偏重人工造景、不重视自然朴实之美的弊端。硬质景观意指除了植物、水系之外的道路铺装以及雕塑小品等来塑造小区的居住空间,创造多层次的自然空间,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户外活动、实现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需求。很多小区主次干路缺少盲道、轮椅走道、盲文等特殊服务设施。因此,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古典园林的功能是为了满足官员在官邸的休憩、游玩,现在我们不仅要满足居民休闲游玩的功能,还要满足居民的人性化功能需求。所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二)小区景观设计的组织构成要素
景观元素决定小区的整体风格,从主次景观轴线上可以看出整个小区的设计风格。有的居住区适合用规则式的方法来规划整体空间,有的居住区适合用自由式的景观设计思路,要“从美学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规划,不仅平面构图舒适优美,空间风格更要从景观要素的整体组成中考虑其设计思路和主题风格”[4]52,通过表现当地独特的社区文化及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乐趣。硬质材料在景观要素中的作用表达,无非是合理运用好硬质铺装与其他设计元素的链接关系。铺装材料在地面上的组织与使用,可以起到分割和完善空间的作用。该项内容主要遵循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生态环保原则。铺装材料在环保、质地、节能、色彩和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区整体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了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的作用。小区景观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美感,质量和品位才是设计的关键。
(三)景观设计要以节约型循环经济为设计原则
小区中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涉及多领域的一项工程。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效益。狭义的经济效益指的是景观设计要节约成本,各项的景观设计要降低造价。广义的经济效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我们要树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实现更好的开发效益。小区景观设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设计原则。现在国人买套房子确实不容易,很多人为了买房子成了房奴。有的小区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谋取利益,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景观设计工程量比较大,在引用水系方面尤为突出。小区中水景应避免死水,要充分设计好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如对其施工处理不当,既浪费地面空间,又污染空气,增加修建维护费用。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营造原则
由于小区居民生活背景不同,其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因素都会对人在空间场所中的活动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在熟悉了解居民潜在的、共同的交往活动需求和环境喜好的基础上,才能塑造出好的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可以把小区中的景观空间划分为私密、半私密、开敞、半开敞等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息与活动。居住空间不可或缺的活动场地包括中心广场、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广场等。空间营造有的倾向娱乐性质,有的倾向休闲。一切以创造出满足居民生活和交流空间需求作为设计的最终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杨光凡.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俞昌斌.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陈志椿.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6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园林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不但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绿化环保的环境。本文论述了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园林设计;内涵;意义;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建设表现的越来越重要,而市政园林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非常中重要的,特别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对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园林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另外,只有在城市规划统筹下的市政园林设计,才能符合城市建设的需求。所以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与城市规划高度契合。
1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1.1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内涵
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建设是城市绿化建设的最主要部分,主要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块内容。园林绿地规划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首要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是在园林绿地建设之前所进行的整体考察、调研、审批等一系列工作,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当地的建设情况,如居民住宅情况、交通情况、工业区的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对城市园林建设作出综合的规划建设,制定出园林建设的施工方案。
绿地园林的设计是在绿地园林规划的基础上对所要建设的绿地进行工程设计,该工作的进行要综合考虑绿地所处的位置、周围城市建设情况、人文观念、美学理念等因素,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将园林建设部门的理论规划变成可以实施的建设方案,包括园林风格、施工内容、施工阶段、资源利用等。园林设计具体包括建筑设计、园林小品、园内小道设计、地形设计四个部分的内容。
1.2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意义
市政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一直在积极推进。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面积的住宅区建成,道路建设的步伐也加快。这两种土地建设的形式使得城市原本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为了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和谐、绿色的城市环境,必须加强市政园林建设。
城市中绿地数量和面积直接关系到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状况。由于现代城市车辆数量激增,城市受到更大的污染,因此现在城市人民更加关注空气质量和建筑物周围的绿化情况。另外,我国国土面积大,城市分布和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城市绿地建设,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地建设有着长远且重要的意义。
2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经济还是城市建设,它们的发展速度都是空前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市建设重点开始有所转变,已经慢慢从原来的建筑设施建设转变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由于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建设。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自然环境,而且可以给人们提供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在城市美化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不过在这个美化的过程中园林设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园林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城市建设中的园林设计,而且我国的园林设计也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
虽然我国的园林设计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園林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的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大部分市政园林管理者对于园林设计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园林设计成了单纯地用绿色植物或者人工饰物装饰城市的一种行为,这很大程度地偏离了市政园林设计的内涵,使得园林设计改变了原有的意味;其次,在园林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因为施工者的素质相对低下而造成园林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真正的设计意图得不到展现,这是现有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市政园林设计的实施效果,继而影响整个城市规划效果;园林设计与实施也是建筑业的一小部分,它同样存在建筑业发展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国家相关单位忽视了对园林设计及实施的监管,换句话说就是市政园林设计及实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样就更谈不上园林设计有多么高的质量。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地制约着市政园林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
3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措施
(一)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市政园林工程
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对市政园林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区域对市政园林设计的实际需求,应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并采取不同的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区别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场和公园,广场和公园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市政园林工程,广场和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契合城市的整体风格,综合考虑人口构成、经济发展状况、宗教、历史、当地文化风情等因素,强调城市的独特性以及个性;其二,校园,校园是城市中比较特殊的区域,校园的人口相对密集,并且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的特定场所,这类场所对环境安静程度、建筑美学、绿化等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该区域的市政园林设计应该考虑对环境噪音的回避效用,多种植松、柏等辅助抗噪音的植物,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三,居民区,居民区的园林规划设计是市政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域之一,这类区域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该类区域的市政园林设计应该强调装饰性植物、花卉等的引进,并铺设一些降低灰尘污染的草地等,这样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保证城市居民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起居。
(二)优化配置,合理设计
在市政园林的建设中,优化配置以及合理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步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绿化种植工程,市政园林设计中的绿化植物应该选择根系发达、没有病害的植物,并根据土壤的条件选择具体的绿化植物;其二,市政园林小品的设计,市政园林小品是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既能美化环境,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优秀的市政园林小品,更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其三,灌溉系统,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因此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时,应该合理的布置灌溉系统,在铺设灌溉管线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市政园林绿地的分散状况,针对管线的铺设路径以及喷头数量进行合理的设计;其四,市政园林道路的设计,在市政园林的每个景观都应该设计支路,应该根据当地条件和功能需要选择合适的铺筑材料,考虑不同的天气对材料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如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石子路,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锻炼的条件,这样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城市居民的全员参与
城市是城市中所有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因此城市的所有居民都应该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参与者。目前,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存在公众动员、参与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市政园林设计项目的知名度,例如,在主流电视台公开征集意见、在人流大的商场或者其他地方设计城市园林设计项目征集问卷、在城市居民经常浏览的贴吧设置调查问卷、由城市规划的市政园林设计人员创建市政园林项目的广泛微博、设置园林设计意见征集箱等,通过众多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征集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园林绿化的意见,然后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市政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此外,当市政园林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再进行公众对市政园林体验效果的调查,并征求意见,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市政园林设计的满意度。这种由城市居民全员参与的市政园林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最后再由有相应资格的园林设计和建造单位进行实施,最终设计出令全员满意的市政园林工程。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园林设计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不过要想做好园林设计和实施就正在地掌握园林设计的特点,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尽可能地给园林设计和实施提供更多的保障,把握园林设计和实施的每一个要点。
参考文献:
[1]万梓宇.市政公园园林绿化设计的创新研究[J].现代园艺.2013(02):25-26
[2]穆桂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市政园林设计[J].吉林农业.2012(06):12-14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概况,作用,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 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 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 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 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1 微地形的概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建设中选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与起伏错落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但这种地面具有较小高低起伏幅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因具有较小用地规模, 目前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遵循坡度起伏流畅程度微地形可以分为曲线型与直线型两种类型。通过柔和流畅曲线来进行地形地貌模拟, 进而实现自然倾向风景的营造这就是曲线型微地形, 最常见的形式为草坡。作为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 直线型微地形是指利用直线条在微地形设计中, 进行起伏地形地貌的营造, 园林绿地设计中最常见的形式, 如嵌草大台阶等。
2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作用
2.1 景观结构作用
通过对景观视线的控制, 微地形可以构造不同空间类型。如开放性空间可以利用视线开阔平坦微地形进行构建, 半封闭与封闭景观可通过坡地、山体及水体等进行构建。也就是说微地形的不断转变, 不仅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体验, 更能进行多样空间效果的创建。平坦地形能为人们进行娱乐场所的提供, 平整铺装能为人们进行集散场所的提供。而微地形能为人们进行休憩场所的提供。并利用植物充分结合平地和坡地, 增加整个空间的关联性, 以此达到绿地合理利用的目的。
2.2 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选用微地形对景区内排水十分有利, 并能避免地面出现积水等情况。如南方地区具有较为充沛的雨水量, 微地形起伏对雨水排放十分有利。同时通过利用微地形还可以起到城市绿地总量增加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 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可进行2到3棵树木的种植, 进行微地形起伏设计后, 可以有效增加树木的种植量, 一般可增加1到2棵, 这种情况下, 将会增加30% 左右的绿地量。
2.3 突显园林自然景观
在实现园林景观价值中, 突兀的岩石、起伏的小山丘等都是体现园林景观自然趣味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个小山等景观就可以达到遮风、屏障的效果。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将不错的背景提供给建造的某一视觉焦点。在微地形设计中, 尽可能防止出现人工的痕迹,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真实美。
3 城市园林景观微地形绿化设计的应用
微地形设计, 可以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并能将其丰富性、层次感及空间感体现出来, 同时进行一个个独特趣味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的形态微地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空间形态塑造与丰富, 确保人居环境能够充分融合到大自然内。
3.1 道路绿地微地形绿化设计
狭长地形是道路绿化带最常用的形态, 并属于封闭与垂直空间。为达到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 必须重点突出植物配置的立面效果及空间构成。在符合行车安全的基础上, 必须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 做好地形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 选用“龟背状”或楔状作为地表的主要形式, 这种情况下能够对道路的连续性与方向感进行有效提升, 并能对排水、地下管线、管沟设置的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在提升其景观层次感的同时, 对扩散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起到阻隔作用, 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在设计微地形时, 一般都会选用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的合理搭配, 进而达到绿化道路的效果。
3.2 街头绿地微地形设计
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街头绿地具有较多形态, 其位置主要分布为道路交汇处及其两侧, 以开放与半开放空间为主要类型。街头绿地适当配置微地形及植物, 不仅能够对道路几何、规则的线形进行软化, 更能进行生态、自然园林景观空间的营造。
3.3 住宅区绿地微地形设计
将微地形设计适当地应用到居住区绿地, 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景观要素进行丰富, 进行不同景观空间的营造。同时还能达到居住区绿化率提升的作用, 并能起到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量及建设成本大大降低的效果。
微地形在中、大型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十分普遍。通过微地形进行园林道路设计, 可进行地形起伏的设计, 进而达到缓解人们走路疲劳的效果。同时, 因其两侧呈现起伏状地势, 不仅可以对排水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更能体现出道路的流动性与方向性。选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路面装点, 如通过卵石进行各种图案的铺设等, 进而通过色彩及形状等进行园林景观的丰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园林建设发展是否良好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也是国家重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直接原因。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地形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 为此, 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微地形景观结构设计, 按照相关设计原则, 加大施工力度, 才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1.
[3]陈益峰.现代园林地形塑造与空间设计研究[D].2007.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审美观也在逐步提升, 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中, 对景观设计的运用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城市街道的植物景观设计对城市整体面貌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的历史发展历程
城市街道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有自然式设计和规则式设计。自然式设计是受东西方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是东方园林和西方植物地理学思想的综合, 它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园林形式, 它其中有对英国大自然式建造的模仿, 在植物种植时, 以自然式的密林、大小不同的树群和疏密的草地等形式来设计和种植。并且受其形式布局的影响, 从十八世纪开始有很多规划式绿化改为自然式, 从而使城市中的生态环境得到提高, 在空气中出现了一阵自然清新的气息。规则式设计, 西方的古代城市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场合都是规则式的植物种植, 而规则式种植的典型就是法国若特尔式园林, 它所采用的是放射对称或者中轴式的平面图案布局, 并且植物的栽植很多采用的是规则的丛林、花坛、草地、树篱、林荫道等形式, 这种栽植绿化的突出特点是这种植物需要经常修剪。而植物被修剪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很流行, 在巴洛克时期达到顶峰, 其实, 这种建筑是把植物当作了构件来使用, 在花园里植物被剪成了各种各样事物, 比如绿墙、绿篱、绿廊、绿色天井等等, 被雕成的各种绿雕都很精细。
二、我国的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城市街道植物景观的设计与一些发达的先进的国家对城市街道植物景观的设计产生的差距主要有种植植物的树种单一, 并且结构不合理, 现在我国在设计街道植物景观时, 植物主要以行道树为主, 比如草、灌、乔等混合式的绿化带很少, 种植的植物对生态绿化作用并不大, 而且, 所用的养护费用大, 造价也很高。第二,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缺乏个性化设计。现在我国最明显的特点是模仿西方的很多设计模式, 在多处的街道植物设计中出现趋同化现象, 可识别性不高。第三, 忽视了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 有些植物适合种植在街道中, 但是有的植物可能不能适应种植环境, 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第四, 对景观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水平不高。对植物的施肥、浇水、病虫害的防治都做的不到位和不及时, 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对植物的修剪举措也不科学, 所用的修剪人员很多都不是专业性, 只是追求表面的干净和美观。第五, 城市街道植物景观很多只是考虑到植物的种植区域, 而缺乏公众活动的公共场所, 没有考虑到居民的活动场地, 这是很需要弥补的一个方面。第六, 对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缺乏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园林植物的种植主要是要有好的设计, 但是在我国的景观设计上缺乏相关人员和设计单位的统一规划, 致使植物景观不协调。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三、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有实用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营建景观等作用。实用功能主要是可以起到组织交通和遮荫的作用, 在道路上, 通过对植物不同方式的种植, 可以使拥挤的车流分散行走, 创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 而一些高大的树木, 特别是行道树在夏季还可以为过路的行人遮阴降温;在一些街道的园林景观植物还可以成为人们休闲、休憩的娱乐场地, 也为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提供了方便。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 释放新鲜的氧气, 与人正好相反, 因此, 在与人类共处时, 是可以相互依存的。由于在城市街道中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较多, 所以生态环境更恶劣, 而景观植物不但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 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作用主要有, 可以保持水土、防风、防火、吸滞尘土、吸收有害气体、增加温度、使噪音减弱等等。这些作用的发挥本身也是对环境的美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植物的姿态、树木的形状和花的颜色等等, 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美学价值。人与植物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 人类的衣食都来自于植物, 住也同样要有植物作为支撑, 由此, 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植物的。在街道园林植物营造景观这一方面, 植物是城市街道景观中最为活跃和特殊的元素, 植物生长中的各种变化, 让人更明确的体验到四季的变化更替, 让植物拥有的自然美和城市的发展更贴近。城市街道的两侧多以各种建筑物和人工设施为主, 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景观植物, 在某种程度上, 反而会觉得难以和城市环境达到协调, 缺乏亲和力, 所以在选择和种植植物时, 要使植物与各类街景相融合, 在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等方面与城市环境形成统一的基调, 各种植物景观形成对比时, 可以达到互相衬托而和谐的景观效果。并且有的植物是可以相互移动的, 可以对植物进行空间上的各种组织, 创造或虚或实的不同空间变化, 让街道环境看起来内容更加丰富。还要考虑更重要的一点, 即植物是否遮挡了有碍观瞻的城市景象, 它需要在与城市街道形象相统一的前提下, 为街道添加特色, 为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
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特征分析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美、意境美和艺术美。植物景观的自然美常常是把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引入到街景中, 使之成为城市的命脉, 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南方城市, 自然形态具有很大的特点, 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充分运用其地理特征来填充园林植物景观的内容, 发展城市的独特景观。意境美在文学中的含义即是在审美中而产生的景象和情感的升华。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它所表现的是某个城市地域中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街道园林植物中可以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其中浓缩了其精神内容, 使城市景观与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如果把文化内容融入到城市环境建设中, 那么对城市人群的文化影响也是有积极作用的。艺术美是来源于自然美的, 它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艺术特征的一类美学题材,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所具有的艺术美, 常常是把自然界中的景物人工化, 然后再对其模仿, 让自然界中的植物景观以艺术的方式进行组合, 最终形成人工化的景观, 这种景观的景观依据是以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特色, 进行创作和布局, 这是一种全新的题材内容。
五、结语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从其发展历程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得出, 在对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要从局限中走出来, 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绿量, 而是要对植物的配置进行综合考虑, 要与城市规划学、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及各种功能特性的关系协调好。使城市街道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城市的综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娄保利.郑州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园林植物种类及其配置调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任爽英, 余莉, 董丽.北京市街头绿地植物造景分析——右安街心花园[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6) .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9
关键词:板,预应力梁,设计,施工
1 工程背景
通道工程位于某市江滨大道,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方案,该下穿通道道路类别为城市Ⅰ级主干路,里程桩号为K0+000~K1+785.431,全长为1785.431m,路基宽约42.5~44.0m,路面设计标高为7.0~8.0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方式采用地表排水,道路两侧地下拟埋设有雨水管道、合流管道及照明电缆等综合管线。
该下穿通道工程基本上成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南侧紧靠防护墙及江,北侧与某商务中心相接。该工程在原江滨大道的基础上拓宽改造而成,前场地基本上保持原状,道路仍在运行,周边民房已基本拆迁到位。工程设计任务由某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由于工期紧张,该下穿通道工程南、北两幅分段施工,即先施工北幅车道至中央分隔带位置,原江滨大道主路作为临时通道,然后施工南幅车道。由于分幅施工的复杂性,需要对施工及设计做进一步优化研究。
2 问题
下穿通道板盖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原设计板裂缝控制不理想,施工时需满足车辆流通要求,存在预应力框架不能一次成型等问题。
3 上盖段钢筋混凝土盖板优化
3.1 板厚及板配筋设计优化
3.1.1 原结构板厚配筋分析
原设计中主车道板设计厚度200mm,覆土500mm厚;基本板跨9.0×6.0m,混凝土强度C40;配筋采用:14/12@100(长跨支座)和16/12@100(短跨支座),14@200(底部)。根据原设计结构配筋,按最不利荷载校核,板的刚度和挠度均符合要求,但裂缝偏大,特别是支座处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超过了0.2mm。支座钢筋间距为100mm,间距适中,合理,可不做调整。
3.1.2 分析及优化措施
考虑支座裂缝较大,为增强板结构的抗裂能力,可将板厚增至250mm,并把钢筋等级改为Ⅱ级;由于自重的增加,设计弯矩略有增加(约增大了6%),计算配筋面积变化不大,主要是由于钢筋强度降低板厚增加,两者作用基本抵消;因此原配筋面积保持不变,同时考虑为增加抗裂富余度,可将板面筋12拉通。
对调整板厚前后进行分析、计算,其抗裂性能对比如下表1所示;增大板厚后,抗裂性能明显提高。
综上分析可知,加厚后的板:
①按原设计支座钢筋间距为100mm,支座最大裂缝宽度为0.183mm,符合规范要求(≤0.2mm),故钢筋间距不作调整;
②底部最大裂缝宽度为0.107mm,底部配筋间距为200mm,间距稍大,在竖向荷载的不利控制条件下裂缝宽度可满足规范要求;
③若底部配筋采用小直径密布的方式,等面积替换为12@100,则最大裂缝宽度可降为0.08mm,则抗裂效果甚佳;
④板厚增大,拉通板面12,会使工程造价增加,但对结构的抗裂性能有较大改善,同时结构刚度也大大提高,挠度减小,最大减小了40%左右。
3.2 预应力梁施工措施
由于工程现场条件要求,该工程采用南北幅分幅施工,根据以往经验制定以下预应力梁分幅施工方法。实际施工时采用的施工方案则需根据具体施工时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
3.2.1 方案一:预应力钢绞线全部预埋
(1)特点
预应力筋下料按设计总长一次完成。见图2预应力梁剖面图。
(2)施工方法
①主车道北侧施工时,预埋安装此侧预应力钢绞线,南侧梁跨预留钢绞线。
②主梁北侧梁跨完成安装后,南侧梁跨的预应力钢绞线预留段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盘旋放置、彩条布遮盖、垫置方木等措施),以防机械损伤及雨淋生锈;且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③施工缝留设位置应避免预应力梁剪力、弯矩较大处,宜考虑在中柱边出适当距离(理想部位为1/3梁跨);且在施工断缝处预留专用的剪力腱,以加强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④预应力筋管道以及管道安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在安装过程和混凝土浇筑时的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的形状,位置牢固可靠;施工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出现漏浆。
(3)优缺点
优点:此方案能够保证钢绞线顺利埋设,并位置准确、可靠牢固;预应力筋安装施工质量易保证。
缺点:由于北南分幅施工,南半幅预留钢绞线外露时间较长,易受外力损伤、生锈,需要额外投入保护措施。
3.2.2 方案二:先预埋波纹管后穿钢绞线,即“后穿法”
(1)特点:先预埋波纹管,预留穿束孔洞,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穿预应力筋,见图3所示。
(2)施工方法
①“后穿法”采用塑料波纹管预埋预留孔洞。根据南北幅梁跨施工先后顺序,依据设计图纸尺寸位置确定波纹管各个控制点位置,安装确保牢固可靠、不偏位。
②施工时,以防波纹管在混凝土浇注时,受外力作用发生塌瘪,在波纹管中插入外径比波纹管内径小10~15mm具有一定硬度(支撑塑料波纹管的作用)的塑料水管,预应力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将水管抽出。
③南幅梁跨施工时在与北幅梁跨连接的施工缝处新旧塑料波纹管接头为薄弱点,易出现漏浆问题,因此需特别注意,保证接头处波纹管位置准确,连接严密、不漏浆。
④全部混凝土浇捣完成并将波纹管内水管抽出后,进行预应力筋穿束。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张拉。
(3)优缺点
优点:a. 由于采用了塑料波纹管,其摩擦系数相对较小,因此预应力损失较小,对于大跨度预应力筋束比较有利;b. 采用了后穿的施工工艺,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模板施工提供了方便;c. 穿束时间可与钢筋安装和波纹管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错开,提高工作效率;d. 避免了后施工的南幅梁跨预应力钢绞线长期放置于户外,且塑料波纹管不会生锈。
缺点:a. 最主要的缺点是万一波纹管发生漏浆、塌瘪、水管无法拔出等会导致钢绞线无法穿插,并且在这种大截面、大跨度结构中将很难进行有效处理解决;b. 由于塑料波纹管有一定弹性,进行小曲率半径弯曲有一定难度,容易回弹;c. 塑料波纹管相对比较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上浮现象;d. 此工程预应力筋布置矢高线为三段抛物线,矢高较大,穿插或拔出水管都不易施工;e. 塑料波纹管经济指标比较差,其中还需插水管,造价格较贵。
3.2.3 方案三:分幅分段断开张拉
(1)特点:预应力钢绞线根据南北两侧分幅施工,先后分别张拉。
(2)施工方法
① 分段分幅张拉则在施工时,预应力筋分两段,在两幅中间框架柱处断开,节点详图4。两段分别预埋施工,分别锚固张拉,各自形成独立的受力体系,互不影响。
② 北幅梁跨施工时,依据图纸预埋波纹管、穿束,在中间框架柱设置锚固端,同时在中间框架柱两边依据图纸定位、尺寸、位置预埋南幅梁跨(后施工)张拉端段波纹管(塑料波纹管),预留孔以便后施工的南半幅梁跨张拉端的预应力筋穿过。
由于只是小一段波纹管预埋、定位,在混凝土浇捣施工时很容易偏位、上浮等,因此必须加强定位,确保牢固,并在施工时给予必要的关注,小段波纹管还需封堵两端管口,严禁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水泥浆或其他杂物进入。此段波纹管的预埋位置准确与否,对南半幅预应力的施工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此波纹管的预埋方法及有关要求可参考方案二的方法。
③ 北幅施工完成,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且张拉完成,开放交通后,进行南幅梁跨施工。本施工阶段预应力施工基本要求同前面所述,在波纹管与旧预埋波纹管的连接应特别注意,做到连接顺直,密封良好。
④ 南幅梁跨的张拉端处需要设置柱横向加腋,以便预应力张拉时留有足够的张拉位置,并预留端口处板后浇孔洞;如图4所示。柱的加腋及张拉孔洞预留应在北幅施工预留、预设;加腋处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浇捣密实,否则张拉时极易造成局压破坏。
(3)优缺点
优点:断开分幅张拉法结合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点,虽然也有存在预埋后穿,但是其长度较短,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对若出现漏浆等现象可以有效进行处理;无须将南幅梁跨预应力筋长期放置于野外,可以得到较好保护。
缺点:两幅中间框架柱节点处将形成大量钢筋、波纹管集结,很容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形成空鼓,而且该节点为预应力筋固定端和张拉端点,因此对混凝土的振捣施工质量有着极大要求;同时由于在张拉端需要预留后浇端口(北幅距靠近中间框架柱从边往外长1.0m左右,宽0.7m),端口处张拉、封闭施工需与南幅梁跨施工同时完成,可能会影响北幅先开放的交通流。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工程特点、工期紧迫等情况,上盖段结构优化后如下:
①主车道板厚度调整为250mm,配筋采用Φ14/12@100和Φ16/12@100(支座),Φ12@100(底部),板面Φ12、14全部拉通。
②预应力梁分幅施工采用方案三,该方案有效保护预应力筋束,并通过现场施工精心组织,可保证混凝土、钢筋施工质量,可实施性强。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 篇10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具有实际功用性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从南到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园林景观,很多园林已经矗立几千年依然值得我们进行参考和借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们具有实际功用性,除了简单的观赏性价值之外,用来居住、办公都是绝佳选择,这也是现代很多居民小区为了满足住户需求,都在景观园林方面参考借鉴这些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北京的恭王府花园(见图1),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
2、具有多样性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因此园林的特点在各地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由于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因此中国的园林在建筑和设计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性。大多数园林都呈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特征,将建筑美与自然美完美交融,具有诗情画意,情趣交融的意蕴内涵。分布于江浙一带的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浪沧厅等,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树高大乔木以蔽烈日,植古朴秀树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整体看上去非常的和谐而有韵味。如苏州的拙政园(见图2)
3、具有文化意义
一座园林从它的布局规划开始,首先就需要考虑的是园林本身传递的文化意义,从它的中轴线到对景线,再到一条简单的纵横水道都需要考虑进去。在这方面岭南园林以造景闻名,不同于皇家园林的气派宏伟,岭南园林带有更多的小品园林气息,小巧而别致,突出了岭南文化的灵动性。岭南园林属水性: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三是潭,如柳州龙潭公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等。
二、现代园林景观的创新性研究
1、彰显地域特色风俗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崛起,近年来我们国家十分注重彰显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的传承,这既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璀璨文化的重视,也是彰显我们浓郁爱国情怀的方式。现代很多园林景观在设计方面,除了引进国外的很多绿植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倾向于当地文化的彰显。如北方园林中围墙的设计(见图3)
2、传达设计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任何一件设计作品,其本身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设计者,更多的是为了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热爱,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传递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对环境有不同的察觉和评价,建成环境和其内所发生的生活之间彼此良性的相互影响,能够告诉当地人喜欢怎样利用自己的空间形式,也能够为其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
3、生态艺术与景观设计相融合
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态化的健康品质生活,因此,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然要融入更多的生态化设计因子,才能更加符合人们追求的生活。与建筑风格相衬的形式搭建,配置一些高低相间的绿植,既解决夏季日晒而节能,又增强建筑空间的私密性。冬季叶落,也不影响建筑内部的日照与采光。景观更丰富精致,依山的位置设置水源,满足园中绿植的供水需求,减少日常管理费用,而景观并不显得粗陋(见图4)。
4、原生与再生因子的融入
从生态角度和建筑成本的综合性最优角度来考虑,在景观设计中多采用一些生态再生元素,更加有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成本。在不影响的美观的前提下,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原生态景观来代替人工反复培植的高昂成本造价景观。例如多种植一些耐寒、耐旱、存活率高的植被,如景天类植物。
三、小结
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更新和升华,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不断产生变化。应地域气候、土地的自然人文而生的景观园林在人们的呵护与培植之下,越来越焕发出新的生机。设计师们每一次独特体验都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一种理想的景观,无论是没有设计师的、基于经验的前科学设计,或是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设计,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学习景观如同掌握最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一样,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离理想景观更近些。.
摘要:园林做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乡土文化与人文气息,更是设计者智慧与灵感的创造性结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于园林审美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有效融更多现代化创新性元素于园林艺术,是设计者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人文气息,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如何蕴含人文气息,文字来源:http://www.yijiangshan.cn/Article/qxyljgsjrh_1.html
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 篇11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景观
前言
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景观建筑、绿化、小品、规划及美学涵养类的诸多门类;而城市景观是景观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涉足的区域拘囿于城区及周边,重点研究景观学科在城市发展中的孵化、衍生、成长和发展壮大过程,因此城市景观中诸多景观元素无不反衬城市发展的时代烙印。
景观设计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标标志。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1 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1.2 城市设计缺创意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1.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4 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越来越宽了,高楼越来越多了,绿地却越来越小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他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同样,各个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宣传给用户描绘的是一片优美的户外景观环境,但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始终是一个配角。有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甚至变相成为其他用地,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
2 园林意境设计的有效手段
2.1 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次,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莺歌燕舞等。
2.2 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2.3 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做到能使人见景生情,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成功的作品应把园林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目前这样的作品很少,有一些只是简单的苗木堆积而缺乏韵味。
3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2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参考文献
[1] 戴美琪.城市生态园林的功能和发展思路[J].湖南林业科技,2006(4)
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及施工探讨 篇12
1.1 城市园林设计的部分元素缺乏设计师的有效参与
城市园林设计是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自然景观布局决定居民城市的整体印象。因此, 城市园林设计师的有效参与对于城市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就尤为重要了。就目前形势而言, 我国城市园林的建设忽略了设计师在整个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只有城市园林设计师的参与, 才能更好地在原有城市布局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改造与创新, 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效益与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机统一。
1.2 城市园林设计过分注重植物的总体设计布局而忽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一些园林绿化设计师片面地考虑植物的总体布局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及城市的整体印象, 而忽略植物本身存在的特性对环境的影响。
1.3 城市园林绿化破坏了天然的生态系统
我国是人口大国, 近几年掀起的进城热使得城市住房面积骤增, 从而导致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一些土地建设开发商为扩大住房面积, 破坏大量的原生态环境, 即使在开发工作完成后进行大规模的植物景观培养及移植也弥补不了原有生态环境对城市的绿化效果。
1.4 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结果与设计内容产生高度的不一致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师在交给施工单位设计图纸的同时附加的效果图由于具备很好的美术观感, 强烈的立体感, 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但由于效果图的夸张化设计, 使得在绿化施工过程中的植物种类及各种实物的真正实施出现偏差, 从而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效果与设计内容的高度不一致。
1.5 城市园林绿化采用西方的设计理念, 中国元素未加入其中
由于我国的园林绿化设计起步较晚, 所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从一开始就借鉴西方的设计思想, 因此我国的园林设计一直有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参与其中, 也正因为如此, 我国的园林设计缺乏中国的传统元素。所以, 将中国古典的传统元素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有机地结合是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如何解决城市园林规划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注重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设计师的参与环节
在城市园林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有效职能。只有设计师合理布局, 充分规划绿地面积, 重视生态环境的长期有效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主线地位, 才能推进城市园林设计的有效实施。
2.2 植物的总体布局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有机结合
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单纯地为了绿化环境, 而忽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短期的绿化效果, 长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新时期下, 城市园林绿化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注重植物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加以考虑植物的本身生态性能从而产生巨大环境效益。
2.3 保留原有的绿化面积, 注重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 保留原有的精神风貌与土地构造是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因此, 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同时不要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生态文明和人们的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才是生存之本。
2.4 引进先进植物品种的繁殖与培育
针对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植物种类与设计效果图出现偏差的现象, 我们应该引进先进的植物品种进行繁殖及培育,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联系并提供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 并制定有益于植物顺利繁殖及生长的方案, 从而促进植物繁殖业的高效有序发展, 为植物的养殖及培育提供后勤保障。
2.5 中国传统色彩融入城市园林设计过程
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合理地利用中国元素凸显的古典及传统神韵, 从而将城市园林设计作为一门可永久传承的艺术, 体现我国的传统色彩, 历久弥香。
3 结语
只有突破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式, 将以人文本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及施工过程, 注重中国古典神韵的融合, 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园林设计的起点及终点, 才能不断开拓我国园林设计业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文明社会步伐的日益加快, 生态文明的不断拓展, 越来越多的国民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运用, 城市园林规划在稳步完善与进步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文章主要描述在新时期形势下, 城市园林规划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施工,以人为本,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 黄晨.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及施工探讨[J].现代园艺, 2012 (2)
【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推荐阅读:
园林城市设计09-28
城市园林水景设计05-28
北方城市园林设计10-02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研究论文06-17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论文10-16
地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10-20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06-17
城市生态园林艺术设计06-29
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10-02
城市园林设计现代艺术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