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城市园林植物

2024-10-07

配置城市园林植物(精选12篇)

配置城市园林植物 篇1

一、城市广场中园林植物的功能

1. 建造功能

园林植物如同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或围墙一样, 限制空间、障景作用、控制广场空间的私密性等建造功能, 使广场形成空间序列和视线序列, 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

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 虽然不具有实体的实现障碍, 却暗示了空间的边界和空间范围的不同;植物的叶丛创造广场空间围合感, 叶丛越浓密、体积越大, 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则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多种植物的综合使用, 可以塑造出不同类型的空间, 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可以构成开敞空间;高灌木与地被植物搭配则可形成半开敞空间;而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可构成一种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 它的枝叶犹如广场的天花板, 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地被植物既可以暗示空间边缘, 又可以衬托主要景物, 还可以将广场上其他相互独立的因素联系为一个整体。

季节和枝叶密度都是可变因素, 其构成的空间也具有了可变性, 从而使广场空间更加丰富。

2. 因地制宜, 改变广场空间效果

园林植物可以强调或消除由于地平面上地形的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将园林植物种植在地形顶端或高地上, 增强由于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相反, 如果把园林植物种植在凹地或谷地的底部或周围斜坡上, 它们将减弱或消除地形起伏所形成的空间感。

同样植物也可与其他构筑物相结合, 对其他孤立因素所构成的空间进行围合。或运用线型种植植物的方式, 将孤立因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如巧妙的把垃圾箱做成花盆, 放置在广场的小径中;音箱做成蘑菇点缀在草坪中……

二、美学功能

园林植物随季节和生长的变化而改变其色彩, 使城市广场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其具有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

园林植物的大小影响着广场空间范围、结构关系及景观层次。大中型乔木能构成广场环境的基本结构和骨架, 而当它居于较矮小的植物之中时, 则会成为视觉焦点;小乔木和观赏植物适合于较小的空间, 或要求精细的场所, 如广场作为主景或出入口标志的地段;高灌木则可充当障景物。

大中乔木的配置。因为它们的配植将会对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要注意其与整体空间尺度比例的关系。较矮小的植物在高大植物所构成的总体结构中, 展现出更具人性化的细腻方面。园林植物的外形对广场植物的整体布局是非常关键的, 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植物的基本外形有纺锤形、圆锥形、球形、宝塔形、扇形、水平延伸形, 以及其他特殊的形态。常选用榉树、白杨、梧桐、银杏、国槐等阔叶树, 种植在建筑物的两侧、广场的道路或休憩空间, 夏日可以遮荫, 冬天可以纳阳。

总之, 植物的大小、形状应与广场环境的尺度及空间层次相宜, 必要时可辅助人工修剪的手段。

园林植物通过树叶、花朵、果实和枝桠等各个部分表现其色彩情感。虽然树叶的主要色彩是绿色, 但不同种类的植物也会有深浅的变化, 或者是黄、蓝或褐色的成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 其色彩还会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来。而且同所有物质一样, 园林植物也有肌理的表情, 使之具有粗犷、厚重、轻柔或细腻之分。对不同植物进行配色时, 最好使用一系列色相变化的园林植物。绿化带栽植的花木, 要有秩序地改变颜色、质地、形状和花期, 使之在构图上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选择园林植物和进行配植时, 不仅要考虑构筑物、景观等的阴影部位, 也要考虑到所配植的植物的阴影对广场中的构筑物、绿化的影响。随着一天当中日光的变化和季节的更迭, 秋天的落叶、树木的枝桠和冬天的积雪会呈现出不同的阴影, 从而形成变幻莫测的装饰效果。

三、城市广场园林植物的配植

园林植物生长受到土壤肥力、排水、日照、风力以及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了解广场相关的环境条件, 然后才能确定、选择适合在此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1. 适宜的土壤结构

在城市广场等空地上栽植树木, 土壤作为树木生长发育的“胎盘”,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让树木长久地茁壮成长;土壤自身不会流失;对环境影响具有抵抗力。

2. 合理配置

根据形状、习性和特征的不同, 城市广场上绿化植物的配植, 可以采取一点、两点、线段、团组、面、垂直或自由式等形式。

在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同时, 显露其丰富性和个性。例如, 在不同功能空间的周边, 常采用树篱等方式进行隔离, 而树篱通常选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绿叶小檗、侧柏等常绿树种;花坛和草坪常配置30~90厘米的镶边, 起到阻隔、装饰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花坛虽然在各种绿化空间中都可能出现, 但由于其布局灵活、占地面积小、装饰性强, 因此在广场空间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既有以平面图案和肌理形式表现的花池;也有与台阶等构筑物相结合的花台;还有以种植容器为依托的各种形式。花坛不仅可以独立设置, 也可以与喷泉、水池、雕塑、休息座椅等结合。在空间环境中除了起到限定、引导等作用外, 还可以由于本身优美的造型或独特的排列、组合方式, 而成为视觉焦点。

配置城市园林植物 篇2

【摘要】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是提高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介绍了城乡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方法、原则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要想改善生态环境,搞好园林绿化是重中之重。通过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的实施,扩大绿地覆盖率,创建城乡生态园林,逐步向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乡村道路林荫化、农民庭院花果化的目标迈进。使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师法自然,合理配置植物

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效益高的植物生态群落,尽可能实现生物多样性,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生物多样性

1.1.1植物季相特征体现植物多样性

植物的形态、姿态和颜色,随着季节的更换、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艳丽,冬枝傲骨,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为合理配置植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条件。

根据植物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不同时期的观花、观果、观枝、观叶植物搭配种植,使同一景点在不同时期产生特有景观,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如春季开花的植物有碧桃、榆叶梅等;夏季开花的植物有栾树、珍珠梅等。

植物叶片的色彩随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季节观赏效果不同,如常年观赏的紫叶矮樱、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秋季观叶的五角枫等,秋季观果的金银木、火炬等,观枝的红瑞木等。

1.1.2植物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体现生物多样性

植物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树种给人不同的感觉,或高耸伟岸,或绵延起伏,或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常见的树形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卵形、倒卵形等,特殊的有垂枝形、曲枝形、芭蕉形等。植物五彩缤纷,色彩丰富,有各色及花纹的枝干,有形状奇特的各种叶片及花朵,有色彩鲜艳、果型奇特的果实。既可孤植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规则式、流线型等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1.2使用乡土树种

使用乡土树种,通过生态种植以建立稳固的植物群落,避免只参考植物原产地的习性而较少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盲目引种和组合。

1.2.1使用乡土树种,形成该地区的基调及特色,搭配少量其它树种,异彩纷呈,起到变化的作用。

1.2.2优先选择本地乡土花灌种类。由于这部分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抗逆性较强,并且建起的绿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2.3要注意对外来树种、花草的引种驯化和培育,以丰富本地绿化树种、花卉和草本植物,获得更高的绿化、美化景观效益。

2.人文景观与自然遗产的利用

城乡绿化的景观效应,应该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与和谐。适当利用其它要素,包括一些非生物材料的应用和衬托,利用人文景观与自然遗产,来展现植物景观的丰富内涵,使人从欣赏植物的姿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1人文景观的利用

结合城乡的人文景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配置植物,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地方风貌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既简便易行,又有良好的生态效果,特色也随之形成。

2.2自然遗产的合理利用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把它融入绿化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尊重城乡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乡历史场所,利用自然半自然的遗迹和可利用资源,同建筑、道路、广场、水系紧密相融,形成优美的环境,造就城乡特有的自然文化风貌,实现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3.巧用点缀,丰富造景内涵

城乡绿化的构图设计,应把园林各种要素和环境协调起来,与地域风格相统一,同时又有所变化,以园林建筑物、雕塑、假山、喷泉等非生态类景观点缀,使景点绿化与附属设施相结合,巧借自然山水、地形、地貌,营造优美环境。

3.1水景

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在水的烘衬下,景物才会变得生动,可随形就势,设计自然式水体、规则式水体;也可按水体存在的状态分为动态水体(瀑布、小溪等)和静态水体(湖泊、池沼等)加以利用。

3.2巧用小品、雕塑、植物造型

3.2.1合理配置绿化和建筑小品

植物造景时,配置些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使植物与建筑协调呼应,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装点美化周围景观,使小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3.2.2雕塑的布置

雕塑可帮助表现绿化主题,点缀装饰风景,丰富浏览内容,提高城乡文化品位。雕塑的布置,要与园林绿地的主题相一致,以借助艺术联想创造意境,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通过雕塑充分体现特性;还可与植物、岩石、喷泉、水池组合在一起,布置成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景色,与植物搭配相得益彰。要注重城市与文化的内在融合,广场设计群雕,成片住宅楼和大型写字楼设标志性雕塑,“绿心”内建设雕塑主题公园,绿地建雕塑小品,以此来丰富城乡文化内涵。

3.2.3植物造型

利用植物造型可创造人工艺术美,根据设计理念,可将植物整形修剪成各种各样的形体,几何形体、鸟兽形、人形,如在河北省赵云庙内用两排桧柏造型成手拿兵器的武士,使人身临其境,仿佛是古战场的再现,既保护了绿化,又增添了新的`绿化景观。

3.3植物与建筑的组景植物与建筑的组景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季相变化,一种动态的均衡,使建筑与景观更为协调。

3.3.1建筑与植物组景要协调

好的园林建筑本身就是一景,但建筑的线条往往较硬直,而植物线条流畅、活泼,再加上植物丰富的色彩,只要合理配置,会锦上添花,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观。植物配置要与实地情况合拍,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色彩上都要与原有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高度,选用植物材料。如浅色的园林建筑与浓绿的植物色彩及线条形成了强烈对比,建筑物旁植花灌,开花时一片繁花似锦,从而更丰富了建筑的色彩。

3.3.2植物与建筑组景比例要协调

城镇园林绿化时遇有民俗、民风及其它建筑物时对植物配置要求也不同,组景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协调,采取某些巧妙的、协调的手段来保持当地的城市风貌、乡村特色、建筑风格。

3.3.3植物与建筑组景色彩协调

植物在色彩上的变化,不同种类的植物叶色不同,绿色叶中有深、浅之分,如常绿树多为深绿色,落叶树多为浅绿色。另外还有蓝绿、灰绿、银绿、紫红、红及复色叶、春色叶、秋色叶的变化,花更是多姿多彩、颜色五彩缤纷。植物与建筑组景时,建筑物的色彩不同,配置的植物应不同。植物的颜色与建筑的色彩对比越明显,观赏效果越好。如红色墙前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如连翘等。

3.3.4建筑朝向不同,植物配置不同

在建筑南面,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3m之内不宜植高大乔木,以花灌木和地被为主;建筑北面,因环境荫蔽宜植一些(下转第330页)(上接第260页)耐荫的地被植物,如玉簪、万年青等。

3.3.5建筑的门、窗、墙、角隅的植物配置

合理配置建筑门、窗、墙、角隅的植物,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门、窗前可植姿态雅致的树木,与窗构成框景,如竹、梅、碧桃。墙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4借用景观

因地制宜,随势借景。使近景、中景、远景与借景形成一体,构成一幅动态画。建筑常以门洞、窗框与植物为景,同样,植物的枝干也可用来框借远处的建筑,甚至山峦、植物为景。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要想改善生態环境,搞好园林绿化是重中之重。通过城乡一体化绿化工程的实施,扩大绿地覆盖率,创建城乡生态园林,逐步向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乡村道路林荫化、农民庭院花果化的目标迈进。使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师法自然,合理配置植物

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效益高的植物生态群落,尽可能实现生物多样性,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生物多样性

1.1.1植物季相特征体现植物多样性

植物的形态、姿态和颜色,随着季节的更换、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艳丽,冬枝傲骨,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为合理配置植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条件。

根据植物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不同时期的观花、观果、观枝、观叶植物搭配种植,使同一景点在不同时期产生特有景观,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如春季开花的植物有碧桃、榆叶梅等;夏季开花的植物有栾树、珍珠梅等。

植物叶片的色彩随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季节观赏效果不同,如常年观赏的紫叶矮樱、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秋季观叶的五角枫等,秋季观果的金银木、火炬等,观枝的红瑞木等。

1.1.2植物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体现生物多样性

植物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树种给人不同的感觉,或高耸伟岸,或绵延起伏,或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常见的树形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卵形、倒卵形等,特殊的有垂枝形、曲枝形、芭蕉形等。植物五彩缤纷,色彩丰富,有各色及花纹的枝干,有形状奇特的各种叶片及花朵,有色彩鲜艳、果型奇特的果实。既可孤植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规则式、流线型等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1.2使用乡土树种

使用乡土树种,通过生态种植以建立稳固的植物群落,避免只参考植物原产地的习性而较少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盲目引种和组合。

1.2.1使用乡土树种,形成该地区的基调及特色,搭配少量其它树种,异彩纷呈,起到变化的作用。

1.2.2优先选择本地乡土花灌种类。由于这部分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抗逆性较强,并且建起的绿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2.3要注意对外来树种、花草的引种驯化和培育,以丰富本地绿化树种、花卉和草本植物,获得更高的绿化、美化景观效益。

2.人文景观与自然遗产的利用

城乡绿化的景观效应,应该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与和谐。适当利用其它要素,包括一些非生物材料的应用和衬托,利用人文景观与自然遗产,来展现植物景观的丰富内涵,使人从欣赏植物的姿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1人文景观的利用

结合城乡的人文景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配置植物,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地方风貌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既简便易行,又有良好的生态效果,特色也随之形成。

2.2自然遗产的合理利用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把它融入绿化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尊重城乡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乡历史场所,利用自然半自然的遗迹和可利用资源,同建筑、道路、广场、水系紧密相融,形成优美的环境,造就城乡特有的自然文化风貌,实现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3.巧用点缀,丰富造景内涵

城乡绿化的构图设计,应把园林各种要素和环境协调起来,与地域风格相统一,同时又有所变化,以园林建筑物、雕塑、假山、喷泉等非生态类景观点缀,使景点绿化与附属设施相结合,巧借自然山水、地形、地貌,营造优美环境。

3.1水景

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在水的烘衬下,景物才会变得生动,可随形就势,设计自然式水体、规则式水体;也可按水体存在的状态分为动态水体(瀑布、小溪等)和静态水体(湖泊、池沼等)加以利用。

3.2巧用小品、雕塑、植物造型

3.2.1合理配置绿化和建筑小品

植物造景时,配置些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使植物与建筑协调呼应,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装点美化周围景观,使小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3.2.2雕塑的布置

雕塑可帮助表现绿化主题,点缀装饰风景,丰富浏览内容,提高城乡文化品位。雕塑的布置,要与园林绿地的主题相一致,以借助艺术联想创造意境,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通过雕塑充分体现特性;还可与植物、岩石、喷泉、水池组合在一起,布置成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景色,与植物搭配相得益彰。要注重城市与文化的内在融合,广场设计群雕,成片住宅楼和大型写字楼设标志性雕塑,“绿心”内建设雕塑主题公园,绿地建雕塑小品,以此来丰富城乡文化内涵。

3.2.3植物造型

利用植物造型可创造人工艺术美,根据设计理念,可将植物整形修剪成各种各样的形体,几何形体、鸟兽形、人形,如在河北省赵云庙内用两排桧柏造型成手拿兵器的武士,使人身临其境,仿佛是古战场的再现,既保护了绿化,又增添了新的绿化景观。

3.3植物与建筑的组景植物与建筑的组景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季相变化,一种动态的均衡,使建筑与景观更为协调。

3.3.1建筑与植物组景要协调

好的园林建筑本身就是一景,但建筑的线条往往较硬直,而植物线条流畅、活泼,再加上植物丰富的色彩,只要合理配置,会锦上添花,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观。植物配置要与实地情况合拍,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色彩上都要与原有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高度,选用植物材料。如浅色的园林建筑与浓绿的植物色彩及线条形成了强烈对比,建筑物旁植花灌,开花时一片繁花似锦,从而更丰富了建筑的色彩。

3.3.2植物与建筑组景比例要协调

城镇园林绿化时遇有民俗、民风及其它建筑物时对植物配置要求也不同,组景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协调,采取某些巧妙的、协调的手段来保持当地的城市风貌、乡村特色、建筑风格。

3.3.3植物与建筑组景色彩协调

植物在色彩上的变化,不同种类的植物叶色不同,绿色叶中有深、浅之分,如常绿树多为深绿色,落叶树多为浅绿色。另外还有蓝绿、灰绿、银绿、紫红、红及复色叶、春色叶、秋色叶的变化,花更是多姿多彩、颜色五彩缤纷。植物与建筑组景时,建筑物的色彩不同,配置的植物应不同。植物的颜色与建筑的色彩对比越明显,观赏效果越好。如红色墙前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如连翘等。

3.3.4建筑朝向不同,植物配置不同

在建筑南面,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3m之内不宜植高大乔木,以花灌木和地被为主;建筑北面,因环境荫蔽宜植一些(下转第330页)(上接第260页)耐荫的地被植物,如玉簪、万年青等。

3.3.5建筑的门、窗、墙、角隅的植物配置

合理配置建筑门、窗、墙、角隅的植物,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门、窗前可植姿态雅致的树木,与窗构成框景,如竹、梅、碧桃。墙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4借用景观

因地制宜,随势借景。使近景、中景、远景与借景形成一体,构成一幅动态画。建筑常以门洞、窗框与植物为景,同样,植物的枝干也可用来框借远处的建筑,甚至山峦、植物为景。

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采取有助于协调自然环境与城市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贯彻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原则,使植物、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组成整体协调的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篇4

一、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 植物配置不科学,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1) 大树进城带来的不利后果“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或山区购买大树, 移植到城市。“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 把大树搬进城市, 或作为景观树配置, 或作古桩盆景, 塑造“一夜森林”, 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 其结果多数事与愿违。一是因为移植过程中的断根、锯截、修枝, 造成原本华盖浓荫、体量高大的大树伤痕累累, 稍有不慎就会死亡, 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二是造成大树原产地生态破坏;三是进城大树不仅树木价格和运输成本高, 而且栽培养护管理费用也高, 造成有限的绿化资金大量浪费。

(2) 盲目引用外来植物乡土植物往往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养护管理成本低的特点, 本应成为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植物。但为了丰富景观, 或者为了推销利润高的植物, 目前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限制价廉物美的本地乡土植物, 盲目引用外来植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盲目引用外来植物, 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当地的植物景观, 但往往由于未经引种驯化, 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完全适应, 有的生长不良, 有的根本不能成活, 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又延缓了生态效应的发挥。

(3) 配置密度不合适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 由于人们对植物生长预期效果缺乏预见性, 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或者以“赢利”为目的的故意炒作, 使配置密度出现过大和过小的现象。配置密度过大, 定植几年就会拥挤, 不仅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 成龄后难以形成完美的树形, 移植也不易成活, 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密度过小, 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和绿量, 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 园林植物配置结构不合理目前,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结构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把本该建绿量大、容纳游人多的开放式休闲绿地的空间, 变成封闭式的大观赏草坪、模纹花坛等, 从而拒人于绿地之外, 不能发挥此类园林绿地应有的功能, 造成巨大的地力浪费。二是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和环境负荷而一味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 没有因地制宜地按需配置, 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 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生态环境, 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能有效改善绿地土壤条件, 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 也可使病、虫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 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的威胁。同时, 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 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态、色彩、质地、季相不同, 复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时期可呈现出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 并带来不同的环境空间气氛。然而, 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 运用的植物种类并不多, 大多局限于观赏价值较高、人工栽培的所谓“园林植物”, 加之长期以来重视景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效益, 常把自然生长稳定的野生乡土植物视为杂草杂木而斩尽杀绝, 造成配置的植物种类单一、植物色彩单一、植物功能单一和空间利用单一, 使城市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3. 植物配置的生态观具有片面性

近几年, 虽然生态园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 但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吸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和杀死有害病菌等方面, 并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 更没有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 在配置中, 多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 没有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全面生态理念加以运用, 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也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4.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考虑不全面

不同园林植物配置在一起, 不但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种间竞争或互助或共生的关系、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感染性及防治难易程度等, 还应充分考虑植物高低顺序与游人视线的空间展示序列、植物景观树种的选择问题、植物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但是, 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间的关系考虑不够全面, 诸如:注重绿化设计的观赏和休闲需求, 热衷于配置整齐划一, 种类、年龄、层次趋于一致的植物;注重乔木和草本的应用, 而不能将乔、灌、藤、草、竹、花并重;以及不考虑种间竞争关系, 在茂密的乔木树林下栽植耐阴性差的地被植物等, 使配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 缺乏文化品味, 难觅历史文脉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绝不是简单的将树、花和草进行拼凑, 也不是只从生态学原理来种植好花草树木, 而是将植物及其他园林物质要素进行科学组合, 形成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优美生态环境。因此, 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之中, 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历史特色和人文底蕴。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些年来, 一些城市的园林植物配置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 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 或生搬硬套使用别人的成功之作, 或在配置设计中不注重文脉营造, 结果是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品味出人文风格, 更难从中读出历史文脉, 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6.“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够深入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以人为本, 就是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 创造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主体是人,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为人服务的, 而非仅仅为美化而兴建, 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为此, 植物配置设计就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其中, 掌握人的生活规律、行为习惯、活动空间和审美情趣, 从人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 使植物景观在宏观上合理布局, 在微观上注入人情味, 才能真正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也才能达到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 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 保护人类健康, 与自然系统和谐共生的理想目标。然而, 在不少地方园林植物配置不是以人为本, 如以绿为本种植草坪, 仅仅是为了“好看”和增加“绿化率”。为防止人的践踏破坏草坪美观, 有的草坪干脆被栅栏或带刺的灌木圈了起来, 让人只能“一饱眼福”。再如绿植物配置不注重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 或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等。

二、对策探讨

1. 强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

虽然生态观越来越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被应用, 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 总把植物看成是城市景观美化和装饰的工具, 忽略植被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配置, 既要强调园林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 更要重视其环境资源价值, 充分发挥植物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并为昆虫、鸟类、小兽类等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提高野生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种类和数量, 保护更多的物种, 从而创造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园林。

2. 注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1) 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一种生命体, 在自然中拥有生存的特定条件, 有其适宜的生理、生物学条件及生态环境。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 应依据地理纬度、地形、地势、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和配置景观类型以及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科学选择植物, 将乔木、灌木、草本、竹类和藤本等植物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 才能有美的存在, 才能做到既百花齐放, 又各具特色。

(2) 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不仅要强调丰富树种, 更要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 要走出“广场草坪化, 园林图案化”的误区, 充分利用种植空间, 增加叶面积指数, 形成以乔木为主, 乔、灌、花、草, 常绿树、落叶树, 速生树、慢生树有机结合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 变“平面型”配置为“立体型”配置, 扩展绿化的范围, 发展垂直绿化、造型绿化, 注重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 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3) 保证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植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植物景观的形态、色彩、生理功能以及所占据的空间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维持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空间艺术的连续造景过程。园林植物配置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 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 不仅要考虑初期效果, 还要考虑预期效果, 既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持久, 又要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 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 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3. 遵循美学原理, 注重观赏效果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 必须遵循美学原理, 注重观赏效果。配置时要讲究植物的层次和动势, 乔、灌、花、草分层配置, 疏朗有致, 单群结合, 形成丰富多采的群落景观, 达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要讲究植物的线条和韵律, 狭长的色带蜿蜒舒展, 轮廓和拼接流畅而自然, 随着地势的起伏产生有节奏的韵律;要讲究植物的对比和衬托, 将不同姿态、不同叶形、不同花色、不同季相的植物协调组合, 突出主体景观, 表达艺术构思;要讲究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园林小品、植物与植物间倚靠和唇接的自然与美感, 避免造成视觉上的相互抵触。

4. 突出地方特色, 体现文化特征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把握历史文脉,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体现地方风格, 提高城市园林的品位。不但要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体现地方特色, 还要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 使得园林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声色俱佳, 尤其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 形成浓郁的文化气息, 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5. 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

园林植物配置 篇5

3.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

4.香花植物:丁香、桂花、月季、玉兰、樱花。5.植物配置当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存在问题,1.忽视了植物配置的作用;2.过度种植,盲目移植3.过分重视,过分修剪成规则几何形态。发展趋势:1.乡土景观或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2.生态景观与生态廊道的提出;3.自然式植物配置

6.相生植物:玉米大豆、牡丹芍药、紫罗兰葡萄;相克植物:栎树榆树;葡萄花椒。阳性植物:木棉,芒果,杨、柳、桦、油松;阴性植物:红豆杉,铁杉,三尖杉、麦冬、吉祥草。耐干旱:垂柳,石楠,紫藤;耐水湿:垂柳、旱柳、紫藤。既耐旱又耐水:松柏类、垂旱柳。

7.植物配置中艺术原理的应用:1.统一的原则,品种,重复配置;2.调和的原则;3.均衡的原则;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5.比例和尺度的原则。

8.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孤植:构图的中心,体现个体美,诱导树(河流河泾的转弯处)如,雪松银杏玉兰。对植:构图的起点。纪念性(常绿尖叶树种,如松柏。)入口(桂花。广玉兰、银杏、国槐龙爪槐);丛植,体现群体之美,要求,平面为林缘线设计,立面为林冠线设计,列植,群植。

9.花坛:按照整形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按形态分,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表现形式分,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大小,广场的13到15,高度,直径的14到16。颜色,红白黄。10.花镜:以树丛、树群、矮墙、绿篱或建筑物作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11.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私密性、公共性、边界性。12.树形的应用:伞形树:龙爪槐;卵圆形:法桐13.道路绿化重要性:1人流、车流进行分流。2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地面积。14.道路植物造景的原则:1保障行人、行车安全。2处理好景观与道路设施关系。3适地适树以乡土树为主。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以遮阴。(大小结合,合理密植)

15.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及优缺点:1一板二带式(优点:资源少。缺点:存在安全隐患。)2二板三带式(缺点:占地面积大)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

16.中心岛植物造景原则:1引导车流,最少直径大于等于25米。2以低矮设计为主,以防止产生不安全因素增加了遮阴面积。3尽量低调,不宜过于华丽。4乔木种植不遮挡视线,与城市的主要景观相结合。

17.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行道树——悬铃木、樟树、国槐、榕树、重阳木、女贞、毛白杨。18.城市广场:a文化广场b纪念性广场c休闲广场d商业广场。

19.纪念性广场:设计要点——1主景:纪念碑、建筑、雕塑布置在中心处。2植物一般以规整式布局。3留出合适的视距。4铺装形式以整体式为主。5草坪。

20.广场绿地:位置——核心部位。特点——1高楼大厦被高密度建筑围合。2铺装占主导地位。3开敞性空间。4以历史文化为背景。

21.休闲广场:设计要点——1人体工程学,营造轻松活泼氛围。2满足不同人的需求。3强调植物景观。

22.商业广场:设计要点——1遮阴效果以落叶树种为主。2植物与坐凳、休闲设施结合应用。3选用观花观叶类植物进行配置。

23.常用水生植物:菖蒲、鸢尾、芦苇(水面植物)旱柳、枫杨、水杉(水边植物)迎春、垂柳、连翘、鸢尾(驳岸植物)。24.溪涧与峡谷要点——1两侧多以群植或密植为主。2创造落花流水之景(梨属、李属、苹果属)3配置喜阴喜湿的地被植物,创造野趣之感。25.喷泉及叠水要点——1常以大乔木作为框景的边,强调植物的背景作用或框景作用。2常以规整式为主(小乔木或大草坪),配置方式简洁。3植物选择宜以素雅为主。26.湖区要点——1以群植为主,注重乔、灌、草的结合。2以色叶的乔木为主,突出季节变化。3注重林冠线的创造。4疏密有度,结合岸边的小品来造景。

27.居住区环境特点:

1、立地条件差

2、照光分布不均

3、人的活动多样化 28.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

1、功能性:防噪,如:龙柏、黄杨、法国冬青。

2、适地适树:

1、适地

2、经济作用

3、无臭、无毒、无刺

3、美观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与建筑协调

29.建筑vs植物配置:

1、框景、功能房

2、围墙:内外呼应、垂直绿化、与围墙颜色的对比

3、丛植、结合石块、微地形

30.宅间绿地绿化:

1、引进香花植物如:白玉兰、丁香、玫瑰

2、人群以老人小孩为主,时间单一

3、老人活动区多布置颜色艳丽,常绿叶树种,青年活动区一般不在主要路口设置。隔离、防噪。31.校园绿地植物配置 32.大学校园的特点;

1、规整、严肃

2、建筑多3、33.了解空间类型:

1、开敞空间:入口、操场

2、覆盖空间:树阵广场、廊架

3、封闭空间:私密性强

34.校门区配置要点:

1、要与大门相协调

2、大门内序幕空间规整式布局,轴线上有喷泉、广场、雕塑、水池、花坛及草坪

3、主干道林荫树、高大挺拔的行道树

35.教学楼配置要点:

1、基础绿化以低矮灌木、小乔木为主

2、通常5米范围内不配置大乔木

3、教学楼附近绿化要考虑平面色彩及布局

4、植物配置开花植物要与整体风格、颜色协调一致。36.行政楼配置要点:1庄严,以规整式布局

2、花坛、花台滨水植物的景观配置

37.滨水植物的类型:水边植物:作用: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如:月季、旱柳、菖蒲、迎春、连翘。38驳岸植物:类型分为:土驳岸(草坪)、石(爬山虎)、混凝土。如: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植物、鸢尾、菖蒲。

39.水面植物: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等。

1.园林植物配置:利用职务并结合其他素材,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出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及发挥生态功能的需要。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景观作用、生态作用、社会作用、经济效益。

3.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

4.香花植物:丁香、桂花、月季、玉兰、樱花。5.植物配置当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存在问题,1.忽视了植物配置的作用;2.过度种植,盲目移植3.过分重视,过分修剪成规则几何形态。发展趋势:1.乡土景观或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2.生态景观与生态廊道的提出;3.自然式植物配置

6.相生植物:玉米大豆、牡丹芍药、紫罗兰葡萄;相克植物:栎树榆树;葡萄花椒。阳性植物:木棉,芒果,杨、柳、桦、油松;阴性植物:红豆杉,铁杉,三尖杉、麦冬、吉祥草。耐干旱:垂柳,石楠,紫藤;耐水湿:垂柳、旱柳、紫藤。既耐旱又耐水:松柏类、垂旱柳。

7.植物配置中艺术原理的应用:1.统一的原则,品种,重复配置;2.调和的原则;3.均衡的原则;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5.比例和尺度的原则。

8.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孤植:构图的中心,体现个体美,诱导树(河流河泾的转弯处)如,雪松银杏玉兰。对植:构图的起点。纪念性(常绿尖叶树种,如松柏。)入口(桂花。广玉兰、银杏、国槐龙爪槐);丛植,体现群体之美,要求,平面为林缘线设计,立面为林冠线设计,列植,群植。

9.花坛:按照整形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按形态分,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表现形式分,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大小,广场的13到15,高度,直径的14到16。颜色,红白黄。10.花镜:以树丛、树群、矮墙、绿篱或建筑物作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11.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私密性、公共性、边界性。12.树形的应用:伞形树:龙爪槐;卵圆形:法桐13.道路绿化重要性:1人流、车流进行分流。2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地面积。14.道路植物造景的原则:1保障行人、行车安全。2处理好景观与道路设施关系。3适地适树以乡土树为主。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以遮阴。(大小结合,合理密植)

15.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及优缺点:1一板二带式(优点:资源少。缺点:存在安全隐患。)2二板三带式(缺点:占地面积大)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

16.中心岛植物造景原则:1引导车流,最少直径大于等于25米。2以低矮设计为主,以防止产生不安全因素增加了遮阴面积。3尽量低调,不宜过于华丽。4乔木种植不遮挡视线,与城市的主要景观相结合。

17.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行道树——悬铃木、樟树、国槐、榕树、重阳木、女贞、毛白杨。18.城市广场:a文化广场b纪念性广场c休闲广场d商业广场。

19.纪念性广场:设计要点——1主景:纪念碑、建筑、雕塑布置在中心处。2植物一般以规整式布局。3留出合适的视距。4铺装形式以整体式为主。5草坪。

20.广场绿地:位置——核心部位。特点——1高楼大厦被高密度建筑围合。2铺装占主导地位。3开敞性空间。4以历史文化为背景。

21.休闲广场:设计要点——1人体工程学,营造轻松活泼氛围。2满足不同人的需求。3强调植物景观。

22.商业广场:设计要点——1遮阴效果以落叶树种为主。2植物与坐凳、休闲设施结合应用。3选用观花观叶类植物进行配置。

23.常用水生植物:菖蒲、鸢尾、芦苇(水面植物)旱柳、枫杨、水杉(水边植物)迎春、垂柳、连翘、鸢尾(驳岸植物)。24.溪涧与峡谷要点——1两侧多以群植或密植为主。2创造落花流水之景(梨属、李属、苹果属)3配置喜阴喜湿的地被植物,创造野趣之感。25.喷泉及叠水要点——1常以大乔木作为框景的边,强调植物的背景作用或框景作用。2常以规整式为主(小乔木或大草坪),配置方式简洁。3植物选择宜以素雅为主。26.湖区要点——1以群植为主,注重乔、灌、草的结合。2以色叶的乔木为主,突出季节变化。3注重林冠线的创造。4疏密有度,结合岸边的小品来造景。

27.居住区环境特点:

1、立地条件差

2、照光分布不均

3、人的活动多样化 28.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

1、功能性:防噪,如:龙柏、黄杨、法国冬青。

2、适地适树:

1、适地

2、经济作用

3、无臭、无毒、无刺

3、美观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与建筑协调

29.建筑vs植物配置:

1、框景、功能房

2、围墙:内外呼应、垂直绿化、与围墙颜色的对比

3、丛植、结合石块、微地形

30.宅间绿地绿化:

1、引进香花植物如:白玉兰、丁香、玫瑰

2、人群以老人小孩为主,时间单一

3、老人活动区多布置颜色艳丽,常绿叶树种,青年活动区一般不在主要路口设置。隔离、防噪。31.校园绿地植物配置 32.大学校园的特点;

1、规整、严肃

2、建筑多3、33.了解空间类型:

1、开敞空间:入口、操场

2、覆盖空间:树阵广场、廊架

3、封闭空间:私密性强

34.校门区配置要点:

1、要与大门相协调

2、大门内序幕空间规整式布局,轴线上有喷泉、广场、雕塑、水池、花坛及草坪

3、主干道林荫树、高大挺拔的行道树

35.教学楼配置要点:

1、基础绿化以低矮灌木、小乔木为主

2、通常5米范围内不配置大乔木

3、教学楼附近绿化要考虑平面色彩及布局

4、植物配置开花植物要与整体风格、颜色协调一致。36.行政楼配置要点:1庄严,以规整式布局

2、花坛、花台滨水植物的景观配置

37.滨水植物的类型:水边植物:作用: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如:月季、旱柳、菖蒲、迎春、连翘。38驳岸植物:类型分为:土驳岸(草坪)、石(爬山虎)、混凝土。如: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植物、鸢尾、菖蒲。

配置城市园林植物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配置;原则;方法;问题;现状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要借助生态设计的理念,并且选择合适的植物来对园林整体绿化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层次丰富、配置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黑龙江北部地区主要采用的野生植物有蒙古柞、椴树、山榆、茶条槭、五角枫、接骨木、忍冬、卫矛、射干、柳兰、射干等,让我们共同根据黑龙江的园林建设水平和植物生长情况,就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1 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

园林城市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提出的,随着城市污染程度的增加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城市园林绿化基本功能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城市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植树、种草、栽花的过程,也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同时充分发挥绿色植被的除尘、消音、过滤空气、调节湿度、降低污染的作用,给城市带来绿色、清新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1.2 美化市容

城市园林绿化也为城市带来了更美的景观。通过园林绿化中各种植物的引进,使城市具备了更丰富的自然气息,同时将地域风情和城市文化体现到了城市园林中,营造出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景观,使城市的风景变得更加丰富、美丽,不仅能令人心旷神怡,也能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情。

2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2.1 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情况

虽然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但是现阶段的园林绿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为了使整个园林景观整齐划一,在空间结构的设置上缺乏层次感,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环境,而是单纯的为了建设而建设。植物与植物相互孤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年来各大城市兴建草坪,更突显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单一性。另外,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中,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合不同的植物,将这种地域特点的植物群落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自然的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风情和面貌,而这种单一性的建设剥夺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个性,使各地城市千篇一律,减弱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2.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2.2.1 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要根据城市所处的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来对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进行统筹分析、整体改建。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要遵循整体优先的原则,要对城市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把握好其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统一。设计人员要考虑到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特色等,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强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增加园林的人性化。

2.2.2 生态优先原则

植物是建设城市园林的基础条件,对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化质量的基础,应对本土的植物进行优先选择与种植,在城市园林中形成稳定的群落,并根据植物之间的相生关系来合理的配置其他植被,选择最合适的植物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黑龙江省本土的植物主要有蒙古柞、云杉、椴树、白桦、杜松、丁香、连翘、锦鸡、卫矛、忍冬、接骨木、萱草、玉簪、毛百合等,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进行优先配置。

2.3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2.3.1 以自然群落为基础

以自然群落为基础的配置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植物的材料为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的过度修剪和造型;另一方面是指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采用单独种植、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黑龙江省北部城市的野生植物如白桦、云杉、山榆、杜松、樟子松、山桃稠李等乔木,茶条槭、山丁子、暴马丁香等亚乔木,东北连翘、红瑞木、丁香、锦鸡、锦带花等灌木,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配置方法也各式各样、层次丰富,既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以多种植物相互协调成为群落,并且其造型美观、易于载种,能够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黑龙江省本地的植物,使其更接近于自然状态,通过对植物物种、种植密度、群落的配置来实现园林植物群落的共生和稳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提倡野生、自然的原则,尽量避免对树木个体、植物群落的过度人工干预,使植物尽情的自然生长,发挥其自然生态效果和绿化环境的作用。

2.3.2 注重植物的多样性

从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角度来说,应尽量采用多样性的种植方法,使各种类型的植物和谐统一,相互协调,塑造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黑龙江省的乔木植物主要有云杉、白桦、蒙古柞、椴树、山丁子、山榆、五角枫等,灌木植物主要有卫矛、连翘、红瑞木、锦鸡、小檗、珍珠梅、绣线菊、忍冬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玉簪、鸢尾、萱草、柳兰、射干、芍药、荷包牡丹、景天等,在对植物的选择时应对两者进行统筹的分析与协调,将乔木植物与草本植物进行相互交错、互相映衬,并相应的铺设草坪和石竹、萱草、玉簪等地被植物来提升整个群落的绿化、覆盖作用。

2.3.3 与城市人文景观相融合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要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本身的文化和周围的景观相互协调、互相融合,并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植物的配置的过程中要注重植物与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的结合,使植物能够体现城市的风貌和历史人文特征,并符合植物的配置功能和经济效益,使其发挥更加显著的功能。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也要显现出美学特点,尽量在视觉上产生层次感和错落有致的感觉,并在颜色上、形态上与周围的建筑和园林小品在视觉上呈现合理搭配的现象,将园林景观与城市建筑景观相互结合,呈现更加独特的城市美感。

3 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应只是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应是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城市的园林景观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消遣、休闲、运动、健身的最佳场所,也能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促进城市园林的 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城市绿化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城市“绿起来”,更要体现美观、环保的原则,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让更多人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这才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最终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毛美余,蔡鲁祥.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416-5419.

[2] 高晓青. 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对策及其绿化植物配置原则[J]. 西部林业科学,2004,03:89-91.

[3] 冯颖.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 甘肃林业科技,2006,03:74-76.

[4] 孙蕊.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植物配置原则[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196+71.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 篇7

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基础。园林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供人们欣赏”[2]。因此, 园林植物配置既要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有它独特的规律。必须根据自然地形和各个景区的特点, 全盘考虑、合理布局, 才能避免配置陷于杂乱和生拼硬凑。笔者认为总体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园林植物配置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被称之植物的季相。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 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结果或叶色转变时,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季相, 给人以时令的启示, 增强季节感, 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

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应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而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 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 达到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 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春暖花开, 许多乔灌木、花卉纷纷绽放花蕾, 如: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丁香类、海棠等, 姹紫妍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夏季开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欢、紫薇、木槿、栾树等, 还有不同树种绿荫片片, 叶片色彩有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 既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 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秋季不少硕果累累的植物, 不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 还增添了丰收的喜悦。冬季对植物的观赏焦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干, 如干皮为褐色的落羽杉, 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红檵木, 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尾叶桉、白杨等, 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等。当然, 常绿树在冬季仍呈现出生命的绿色, 让人们眼里永远充满生机。众多优秀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合理配置会呈现出迷人的景色, 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林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 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 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 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 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 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 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2 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 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 或者开花期, 或者结果期。如银杏, 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 随便栽上几株, 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景观大为逊色。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 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红花檵木, 叶色金黄的黄榕、黄叶假连翘,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 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 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细叶榕, 暗绿色的马尾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 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榕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细叶榕和10m高的秋枫、木棉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四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 可使观赏期延长。

4 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草本花卉与木本花木搭配

美丽异木棉前可种植美人蕉, 樱花树下配万寿菊, 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 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 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体、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5 (2000.5重印) 。

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探讨 篇8

关键词:植物配置,市花,市树

城市绿地是打造城市优美环境最重要的手段和设施。园林绿化主要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绿色植物作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 不同的种类, 不同的季相, 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的配置方式, 都展示独特的魅力, 不仅清新怡然、赏心悦目, 而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独有的创造、创新能力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追求的目标。

1在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和比例5 大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 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 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 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 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城市植物配置时遵循植物生理生态规律

选择植物材料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 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 合理配置植物,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园林绿地中的树种选择原则

选择植物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 有地方性特色, 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以安阳为例, 由于安阳市处于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 决定了市区的园林树木品种只能是适应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树木品种。为扩大种源, 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 而又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木品种。但必须经过驯化引种试验, 才能推广应用。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 。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 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抗逆性强的树种, 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 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 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 加以配置,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同时在植物选择时, 应结合城市特色, 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它的特色和风格, 如安阳的市花百日红和市树国槐。因此我们要做到适地适树, 尽量选择一种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体现城市的特色。

4在进行彩叶植物的配置时要加强美学性

对彩叶植物进行配置时, 一定要具有美学艺术, 因为这是一个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工作。从走访的公园和绿地的情况来看, 很多地方的彩叶植物的配置都非常单调, 没有能够发挥彩叶植物本身的很多功能。如有的城市中, 主干道绿化带上虽然都有配置很多的彩叶植物, 但乔木的配置比例小, 树下缺乏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的多层次搭配, 显得单调, 季相变化较小。对于植物的配置没有层次对比、质感对比和色彩对比, 看起来非常死板, 没有体现美学的原则。所以我们在进行配置时, 应该按周边的背景环境和彩叶植物的色彩进行相对应的搭配, 这样才能体现出美学的特性。

5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1) 园林中树木品种单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 很多区域都是使用常见的同一树种, 看起来太单调。 (2) 园林中的地被植物运用太过于简单。从视觉上看, 林相结构简单。 (3) 短时间追求形象工程。生态园林建设中都是按领导的意思办, 有部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比如前些时间的“大树移植风”, 就是典型的领导政绩工程。 (4) 设计手法比较简单。通过运城市近5 年的绿化工程来看, 绿化配置设计手法缺乏艺术性、科学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科学性根本无法体现。

综上所述, 城市进行园林绿化, 其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和绿色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 即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街头绿地的绿化建设中, 我们遵循生物多样化原则, 尽可能保持乡土物种, 力图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 进而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 使其充分发挥功能, 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篇9

关键词:植物品种,园林景观,科学配置,美化环境

1引言

在城市建设中, 园林绿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极其重要。要提升园林绿化的质量, 提高园林植物的存活概率以及提升植物绿化的成效, 园林绿化的植物搭配人员就要加深自身对植物的了解程度, 顺应植物的生长特点, 提升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质量。

2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突显的问题

(1) 植物搭配方式单调。近年很多城市在园林绿化时都采用了大量种植草坪来点缀, 使得城市园林建设没有任何新意。城市在植物品种选用上也是色彩不够多样化, 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 不具备色彩的交错性, 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 地方特点不明显, 各个城市大小、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及经济状况都有差异性, 在具体的园林绿化里面往往不注重这些地域文化背景, 单方面考虑园林建筑以及绿化给人的直观感受, 形成大同小异园林景色。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在重视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 也更加重视外感形态与内在文化背景的结合。由此, 在园林植物搭配中表现地方特色, 表现城市独到的地域文化背景显得非常必要。由于植物可以表达一个城市的历史, 向全世界乃至子孙传播城市文化, 植物还可以等同建筑物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象征。

3现代园林植物搭配的方向

植物搭配需要以生态学理论知识论作其指导。园林种植是一项重造环境、改善环境的工作。即便生态学观念在较多的园林设计上被应用, 但是经常只做表面工作, 并未深入引用其内涵, 要真正重整当代植物搭配的生态观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态意识来指导植物搭配。 在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原则, 以园林绿化的整体有序性、植物品种多种多样作为发展为准则, 结合物种挑选, 色彩搭配等一系列园林意境问题, 构成以乔木作为主导, 乔灌藤和花草为辅的复层搭配绿化形式。

4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原则

4.1坚持美学原理

植物形态美是展现园林整体美的关键, 在园林绿化里面要加强植物色彩的丰富多样、注重色调上应存在明暗偏色之别。要深入了解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征, 运用其最优的色彩稳定规律, 完成科学搭配。要灵活运用对比色与邻补色之间的微妙调色关系, 形成色彩过度完美或色彩鲜明对比的美好画面。

4.2适宜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在适合的环境中种植适宜的植物, 第二要与周边种植环境相互搭配协调。植物的生长特性要与栽种条件相符合。栽种条件是指植物栽种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情况、光照环境以及湿度环境等条件因素。园林植物的自身特性包含植株高度、 花色、适应性等诸多特性。目前较多城市的绿化植被品种比较单调。

4.3合理规划

园林植物搭配要遵照自然规则, 要依据园林所在的环境、地理环境特征进行配置。要多加考虑其对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致的作用, 要注重历史文化景致的多元化, 充分理清它们与城市园林之间的关联, 使城市建设与环境相互协调, 在城市建设里面能够感受历史的底蕴, 确保城市历史文明的传承。

4.4遵照生态学原理

符合自然生长规律与风貌的园林种植, 必须尊重物种多样性原则。因此, 园林植被的配置要注重植物群落具有层次丰富的特征, 实现各种植物相结合, 植物的层次较多, 群落分明的结构模式。同时也要考虑植物叶子与花朵的颜色, 将高低植物搭配种植, 使园林具有色彩丰满, 层次分明的美好特征。

4.5依据绿化要求和作用进行配置

明确园林绿化即将展现的主题效果, 根据这个主题配备相应的植物品种。首先选定符合主体的乔木、灌木与花卉, 选定之后, 整体风格就有了框架结构, 然后对框架结构进行相应的填充, 那么, 具有特色的主体式园林就构建完成了, 最终体现出一种文化与精神并存的样貌。如樱花园、薰衣草园、郁金香园等, 都是以某种植物作为主题, 形成特有的韵味。此外, 还应根据具体需要, 选用合适的各种地被植物。比如在规则式规划布局里面, 应挑选植株整齐有序、耐修剪的植物。而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 则应该选择植株高低不一, 花色丰富的品种, 从而展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及配合具体需要。

4.6经济适用原则

经济适用的原则指创建节水型园林, 由于许多植物都不耐干, 因此, 园林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定时定量浇水, 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因此在植物搭配中要将节水的问题考虑进来。例如不要大面积种植草皮, 尤其是在冬季生长的草坪, 而要多选用耐旱的草皮种类, 可选用耐旱的地面覆盖植物, 如扶芳藤等。或将冷暖季草混合种植, 混合种植不仅能够节水, 而且还能实现一年四季草木长青的效果。在搭配中优先挑选较耐干旱的园林树木, 如银杏、国槐等树木都是不错的选择。

5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功效

园林植物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按照人们的理解方式, 园林不仅作为游憩地段, 而且更具有优化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功效。园林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 况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与抗生素, 可有效提高人类及动物抗御疾病的能力;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一些特殊园林植物还会分泌杀菌素, 净化环境;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空气中浮游颗粒, 优化空气;可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可降低噪声, 抵挡风沙。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绿化可称之为美化环境的有效手段, 而园林植物必定是园林绿化的最关键的部分。

6科学合理配置园林绿化植被的策略

6.1基于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

根据植物学的类别将植物作划分。可分为:花卉植物、乔木植物、灌木植物、草皮等。乔木可以分为常青乔木与落叶乔木。植物搭配的具体方法就要依据这类划分进行合理搭配, 乔木作为园林绿化方面的首要绿化植物, 所以乔木的科学配置及其关键, 乔木配置要依据植物的树木形态等进行搭配, 从而确保乔木同园林整体景致协调一致。乔木配置完之后, 后面需要进行配置的是灌木、花卉、草坪这些具有大面积种植意义的植物。灌木具备丰富的颜色和繁茂的叶脉, 合理地将灌木与乔木结合配置, 可以增强植物的观赏价值。花卉不仅品类繁多, 颜色艳丽多彩, 同时花卉还具有花香, 花卉与灌木比较, 更能引起大家美感方面的共鸣, 花卉是园林绿化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种。以草坪作为代表的地被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供人们休息和娱乐活动的良好载体, 因此, 草坪的搭配需要与花卉等植物进行区域的划分, 可以更好的保护花卉等植物免遭破坏。

6.2基于植物搭配的效果及目的合理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搭配时, 要确保园林绿化植物被合理科学的搭配。科学合理的配置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遵照植物的配置原则与植物的生态特性等因素, 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进行植物搭配;2在园林景观绿化最终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良园林的生态环境, 因此, 在进行园林行植物的搭配时可以参照植物绿化中生态园林最终目标进行植物的搭配。3要将园林景观的绿化看作是一种当地艺术景观的绿化, 相关操作人员可以运用园林艺术景观的布置手法进行园林景观的配置。

7结语

生态园林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绿色植物栽种,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返璞归真, 而应是多个生态群落在具有审美意义的基础上的艺术性配置, 是园林艺术发展和提高的表现。现代园林绿化的植物搭配代表城市的形象, 地域文化特征是当地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 成功的园林植物配置形成的景观可作为一个地区的标志。通过对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实施方法, 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更好的向着生态保护、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探讨[J].城市建筑, 2013 (20) :179~180.

[2]孙树杰.加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5, 5 (13) :3193~3194.

[3]郑敏芝.浅谈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2) .

[4]龙苗苗.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农家科技 (下旬刊) , 2015 (9) :208~208.

[5]宋纯彦, 张海军, 张淑兰, 等.牡丹江市东宁县城镇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现状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5) :105~107.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及铺装设计 篇10

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 建筑、山石、水体、地形、小品、植物等都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园林构成要素中, 植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是宏观上调控园林整体性空间的根本元素。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姿态、高度、质地、季相变化等, 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另外, 它还可以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 与建筑、水体、道路、地形、小品、山石等紧密结合, 加强这些景观元素的观赏价值, 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变的景观视觉美感。

1 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 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 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 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 喜湿耐旱, 各重其所。

1.1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科学

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 首先在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 其次要考虑其观赏性, 为人们休闲时提供一份美景。

1.2 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2.1 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

在公园绿地设计中, 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 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 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 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1.2.2 植物配置的季节变化明显

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 可分区分段配置, 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 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 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 季相变化明显。

1.2.3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注重乔、

灌、花、草、藤结合, 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不同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高耸入云或波涛起伏, 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与不同地形、建筑、溪石相配植, 则景色万干。之所以形成不同姿态, 与植物本身的分枝习性及年龄有关。单轴式分枝:顶芽发达, 主千明显而粗壮。侧枝认属于主干。如主于延续生长大于侧枝生长时, 则形成柱形、塔形的树冠。如箭于杨、新疆杨、钻天杨、台湾桧、意大利丝柏、柱状欧洲紫杉等。如果侧枝的延长生长与主干的高生长接近时, 则形成圆锥形的树冠。如雪松、冷杉、云杉等。假二叉分枝:枝端顶芽自然枯死或被抑制, 造成了侧枝的优势, 主干不明显, 因此形成网状的分枝形式。如果高生长稍强于侧向的横生长, 树冠成椭圆形, 相接近时则成圆形。如丁香、馒头柳、千头椿、罗幌伞、冻绿等。横向生长强于高生长时, 则成扁圆形。如板栗、青皮槭等。合轴式分枝:枝端无顶芽, 由最高位的侧芽代替顶芽作延续的高生长, 主干仍较明显, 但多弯曲。由于代替主干的侧枝开张角度的不同, 较直立的就接近于单轴式的树冠, 较开展的就接近于假二叉式的树冠。因此合袖式的树种, 树冠形状变化较大, 多数成伞形或不规则树形, 如恳铃木、柳、柿等。

1.2.4 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 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 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 远近观赏效果, 配置植物还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 也要先看总体, 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 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 如种在山上的植物, 要求耐干旱, 并要衬托山景;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 且与水景相协调。在公共绿地中, 除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适地适树, 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上得到统一, 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 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 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其次, 就是注意根据公共绿地的功能分区来选择植物并使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1.4 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树木在配置上不仅要根据种类的不同进行搭配, 还要考虑以后树木成年时的密度来进行配置, 从长远考虑来间顾树木之间的种植距离。树木种植之间还要适当的配置花草的比例, 过渡要和谐、自然。

2 园林景观铺装设计

2.1 路面质感设计

园林的路面铺装很重要, 材料的选择很关键, 好的材料会给人们提供一种享受, 所以在路面的铺装设计上在充分考虑材料的质感, 根据空间的不同选择质感不同的材料, 给人们视觉和触感上提供不同的感觉, 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

2.2 路面色彩设计

路面的色彩设计也是园林路面的主要一部分, 色彩是引发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 更是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 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 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 同时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 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 打破色彩千篇一律的沉闷感, 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稳定而不沉闷, 鲜明而不俗气。

2.3 路面纹样设计

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 而纹样有因环境和场所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变化。不同的纹样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些采用砖铺设成为直线或者平行线的路面具有增强地面设计效果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必需要小心, 与视线垂直的直线有增强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 在园林中可以起到组织路线引导游人的作用。

2.4 路面尺度设计

铺装图案的大小对外部空间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 而较小、紧缩的形状, 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私密感。由于图案尺寸的大小不同以及采用了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 还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 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园林的概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园林绿化对植物造景的概念、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 着眼于城市公园的景观特点, 根据公园总体布局、景观立意进行配植, 充分利用铺装的生态效应因素, 使植物景观总体环境协调一致, 并注意植物景观的层次效果与季相变化, 以及铺装的艺术效果与协条性, 使其具备丰富多样又完整统一的观赏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永胜, 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1]杨永胜, 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

[2]辛华泉.空间构成[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辛华泉.空间构成[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窦维奇.浅谈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点[J].安徽林业科技2000 (2) :24-25.[3]窦维奇.浅谈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点[J].安徽林业科技2000 (2) :24-25.

浅析园林植物配置 篇11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质量;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29-1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因此,作为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力求达到形和美的和谐。和别的工作一样,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有其特定的步骤、方法以及原理。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类园林植物的功能、特性,以便取舍,合理布局。其次要把握设计要点,重点研究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铺地材料以及园址构筑物的关系,制定配置方案。想要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园林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众所周知,从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而园林植物的概念更具有针对性,它指的是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根据植物功能和景观效果的不同,园林植物分为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两类。其中,园林树木因其观赏性能较强,主要应用在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它一般分为三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这三类园林树木各有其特点:乔木类植物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m),有明显的主干;灌木类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藤本类植物都有很多吸盘、卷须钩刺,缠绕性很强,多数匍地生长;而园林花卉作为园林植物的另一类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花卉指的是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狭义花卉则只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同时园林花卉也有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区分。只有明确了园林植物的概念,我们在实际的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尽情发挥。

2 营造园林植物层次感

园林植物配置为了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应避免造成不同植物间视角上的抵触。因此,营造园林植物层次感也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要达到更好的植物层次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做:(1)根据实地情况,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段体现植物层次。这里的手段一般指的是改造地形、整形修剪、加入创作技法等。在园林设计与施工中,很多地形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进行筑山理水、堆土造丘等改造。比如:在绿化屋顶花园的过程中,可将地面整成乌龟背形后再种植地被植物,既利于排水,也避免了同一平面中布局的呆板。此外,在修剪植物时,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将绿篱修剪成波浪形,将灌木修剪成球体等,通过这些措施控制植物的生长,达到植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效果。在施工中,经常会用到孤植、列植等布置方式,并结合组景、点景等造园手法,借助植物层次体现园林景观的特色和风格。(2)通过利用建筑、山水、园林小品衬托层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衬托植物层次的方法。总的来说,植物品种繁多,色彩各异,为了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将植物的叶色作为考虑重点;选择一种基色,其他颜色作为点缀,保持色彩的均衡;要与季节变化和周围的建筑保持色彩的协调。

3 挖掘植物特色,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很多植物千奇百态,本身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植物,科学配置,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发挥他们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设计师的配置使用。因此,我们应挖掘不同植物的特点,以便与其他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例如:某些落叶乔木色彩丰富,生长速度较快,我们可以搭配一些常绿树种,构成复层群落的上木部分。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季相配置植物。比如:春天可以选用迎春、桃花、榆叶梅、蔷薇、玫瑰等,夏天可以选用木槿、紫薇等,秋天可以选用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天可以选用油松、桧柏、龙柏。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一致,有的可观叶,有的可观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合理设计。此外,为了提高植物的观赏性能,我们也可以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使游人对景物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基础上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门学科,值得我们深究。它不是简单的植物堆积,而是园林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作为园林设计人员,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明确各类植物习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智慧科学配置,为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蘇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

[3] 赵世伟, 张佐双.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 篇12

园林景观水平的高低, 内容的丰泛, 趣味的浓淡, 是吸引游人, 增强游兴的关健。如何建设园林景观, 给园林以诗情画意的情趣, 发展园林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1 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与修剪

1.1 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逐步适应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条件, 并把这种适应性遗传给后代, 形成了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在园林树木栽培事业中, 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

1.1.1 选择原则

所选树种首先是最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立地条件, 即———适地适树。具备最能满足栽植目的的要求 (观赏、防风、遮荫、净化等功能)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适合于综合利用。苗木来源较多, 栽培技术可行, 成本不要太高, 安全而不污染环境

功能要求:突出庄严肃穆气氛、姿美花繁、无毒无刺。

景观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

园林树种选择, 一方面要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态观赏效应的需要。前者是树种的适地选择, 后者是树种的功能选择。

1.1.2 适地适树

(1) 适地适树的概念。

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特性, 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 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这一树木栽植的基本原则, 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 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 主要是使“树”和“地”之间的基本矛盾在树木栽培的主要过程中相互协调、能够产生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其次是在“树”和“地”之间发生较大矛盾时, 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调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变不适为较适, 变较适为最适。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沿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2) 适地适树的标准

“树”———是指树种、类型或品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方面的特性。

“地”———是指栽植立地的气候、土壤、生物及污染状况。

生物学标准:在栽植后能够成活, 正常生长发育和开化结果, 对栽植地段不良环境因子有较强的抗性, 具有相应的稳定性。

功能标准:包括生态效益、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栽培目的要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

功能标准只有在树木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如果栽不活, 长不好, 根本谈不上其他功能效益;如果功能标准达不到要求, 就失去了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

1.1.3 选择方法

首先必须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 特别是温度与降水情况。其次是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

对栽植地面状况分析, 主要是地面覆盖的种类与比例, 如裸地、草坪、林荫地、水泥、渣石、沥青铺装等所占面积与比例及其对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分析生物因子, 特别是病虫侵染危害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的程度等。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确定相应区域内, 具有相近功能的一系列地带性分布的树种。根据这些树种对栽植地各因子, 特别是限制因子的反应, 筛选出适栽树种。

(1)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对于具有相似适应性和同等功能的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又有其中心分布与边缘分布区的差别, 但以其中心分布区生长效果最好;在边缘分布区, 应特别找出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 有针对性地对立地进行改造和回避。

(2) 选择外来树种。在选用外来树种时, 引种历史长, 并已基本强化的树种, 在相应地区可视为乡土树种。如悬铃木、刺槐等。

新引进树种或类型, 要注意分析栽植环境与其原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特别是气候因子中的温度与水分的相似性更为重要;分析引进树种的自然历史发慌过程和遗传可塑性, 对引进树种进行试栽, 取得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

1.2 根系修剪

生长期修剪在植物的生长期间进行“切根”, 即使用特制的切根锹来切除植物四周的侧主根和侧根。切根对植物生长很有利, 一些老根被切断后, 能够刺激不定芽萌发, 从而长出更多新根, 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这种切根作业可每隔4年进行1次。

掘苗时修剪当园林工人挖苗时, 铁锹会给根系带来许多伤口。如果不及时把断根上的伤口剪平剪齐, 苗木定植后一旦水分过多而造成土层缺氧, 就会遭到腐生菌的寄生而使根系腐烂。对须根较多的花灌木来说, 定植前可以用锋利的锄刀将其切齐, 这样不但便于移栽, 还能提高成活率。

移植前修剪在移植大苗的前半年, 最好先进行1次切根,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根系的损伤。切根范围因树种不同而不同, 阔叶树的切根范围以略大于树冠直径为准。在移栽常绿针叶树种的大苗之前, 对油松、白皮松、五针松等树冠宽阔的树种, 切根的范围应比树冠直径大1/3左右;对桧柏、侧柏、龙柏等树冠呈柱形或圆锥形的树种, 切根范围应为树冠直径的1倍左右。

根系修剪的时期在1年当中, 只要土壤没有冻结, 都可以对根系进行修剪, 但以早春新芽萌动之前为最好。这时切根, 老根停止延长, 能促其发生更多的新根, 并有充足的时间供伤口愈合。为移苗而进行修剪, 应根据移苗期来决定。如果你准备在秋季落叶后移栽大苗, 切根的时间就不要太早, 只要提前一个季度就行了。如果你准备在早春移栽大苗, 则应在头年入冬前的2~3个月进行修剪, 给伤口愈合留出时间。

2 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与步骤

2.1 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

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 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 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 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 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 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2.2 其次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

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 在选用落叶植物时, 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 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 太过于分散, 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 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 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 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 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2.3 考虑植物叶丛类型

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 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 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 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 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 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如一植物以大小或形态作为设计中的主景时, 同时也应具备夺目的色彩。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 应以中间绿色为主, 其它色调为辅。同时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色彩。因为此两季节在一年中占据的时间较长。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的绿色植物作为基调, 那么各种花色都能为一个布局增添活力和兴奋感, 同时吸引观赏者注意设计中的某一重点景色。此外, 植物色彩在园林中发挥众多的功能, 它也能影响设计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空间的情调和感受。

2.4 考虑植物的质地

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 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 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 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最后, 则是选择植物种类或确定其名称。在选取和布置各种植物时, 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 以其数量而占支配地位, 从而进一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按通常的设计原则, 用于种植配置的植物种类, 其总数应加以严格控制, 以免量多为患。

3 园林景观的艺术魅力

一个园林美不美, 首先反映在它的形式上。苏州古典园林、黄山的金鸡叫天门景观等等能吸引人, 美在能给人以很大的愉悦感。这就说明它们在形式上具备了审美价值, 值得一游。这样美的园林实景是用多种艺术互相渗透、彼此烘托而产生的统一体。它以其形式美服务于游赏, 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但是, 园林仅仅依靠形式上的美, 生命力并不很强, 一次游足, 不想再来。它还必须具备艺术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吸引游人的问题。园林艺术美首先是意境。意境的产生, 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实景, 加以想像或题咏, 人们的思维由此而化景物为情思。例如, 黄山的“猴子观海”, 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因为人们看到的一块巨石, 外形很像一只猴子站在那里, 下面是云层, 颇似波涛汹涌的大海, 从而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另一方面, 现代园林, 往往在营造之前, 设计者均别具匠心, 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或掌故、传说等, 通过园林艺术手法来表达。例如, 当人们看到园林中亭柱上挂着“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 就能触景生情, 感到自己已步入名山大川, 周围显得格外宁静、安逸、深幽, 从而获得了超越园林本身所给予的游赏价值。这说明, 园林景点有了艺术意境, 游人就有驻足、留恋、想象的余地, 因此, 它的境界就能扩大, 这就是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气动安装机械手下一篇:自动切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