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管窥

2024-06-17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管窥(精选12篇)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管窥 篇1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 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压力, 借此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之上, 从阐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入手, 强调了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效果, 并针对现今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现如今, 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以植物生存习性和园林设计要求为参考标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指将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所有植物进行科学配对及选位, 最终形成集整体性、有序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深加工, 进而体现园林设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息。同样以植物生长和培育环境的需求作为植物造景的参考标准, 与之搭配上石体、水源、建筑等一系列具有自然象征意义的装饰物, 为凸显植物本身特有的线条、色彩、结构美感做好铺垫, 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植物造景需要挑选物美价兼的素材, 完成精良的艺术设计, 规划合理的搭配构建, 唯此才能够对生态艺术的把握与追求烂熟于心。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有机结合, 能够展现出人们追求生态艺术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 为一部别出心裁、优质唯美的园林设计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生成满足人们生态艺术追求、优质舒适别致的园林景观。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交错之美、线条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贯穿于园林设计的始终。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显著特征, 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 加快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生产废气等, 都是园林设计促进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表现。

2.2 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有效防患火灾、减缓地震震效、防止水土流失。非但如此, 园林设计还能够深化美感艺术教育, 园林设计艺术美的感召力、吸引力, 能够加快人们追求艺术美感的步伐, 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2.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自然观赏景观的同时, 能够减缓人们在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生存压力, 给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安逸环境。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美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 回归自然, 享受思想与情感的放纵之感, 体味大自然独有的纯真之气。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 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 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 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 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 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 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 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 园林植物存活率低, 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 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 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4 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及协调性的主要解决措施是提高园林设计者的全局构建意识, 在园林设计前, 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合理策划和预见。最重要的是强化构建工作、环境创设、艺术鉴赏的综合思维意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不能单纯追求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 还要遵循土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植物生存习性的科学搭配法则, 实现园林植物艺术鉴赏功效的同时,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的现实功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影响了植物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还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科学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6)

[2]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3] 王晓, 王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 2014 (9)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管窥 篇2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策略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是园林景观得以体现的最重要的两项工作。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美感的观赏需求。合理的园林设计能够帮助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好地舒缓压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工程设计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原理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的关注,提升园林设计的实际价值十分必要。

1园林设计的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促进园林设计工作的中植物配备和植物造景工作之间的协调性,优化园林的设计,应该找到现阶段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实际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2方面问题,园林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没有良好的植物生态性,设计者太过重视植物个体的观赏价值,导致园林设计整体性不足,缺少整体和谐美;忽视了植物设置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只在乎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意义,最终造成了大量的养护费用浪费,不利于园林生态的长远发展。

2园林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2.1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设计的美观合理能够使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自然地无限美感,在为城市建设增添靓丽的美景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净化城市的空气,调节生态环境,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如,在园林设计中讲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硫化气体和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2.2有效做到安全防护

合理地进行园林设计,利用植物配置进行环境的优化和保护,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在自然灾害面前起到保护、防护作用。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起到防火、防震以及防止水土了流失的作用,有效地降低自然因素为人类带来的伤害。同时,植物的合理配置也是展现园林美的重要环节,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促进它们有效地吸收光照和水源,更好地生长,从而向人们展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美学价值。有的植物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的供用,更为充分地阐释了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舒缓压力,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不仅具有保护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以观赏作用的同时还能充分的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由于城市生活的居民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在这种高压之下很容易引发烦躁、抑郁等疾病,合理地进行植物造景的设置,能够给烦躁的都市居民提供一片放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有效地舒缓压力。

3加强园林设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特点,以及不同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有关数据,对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植物设置园林景观,有效避免盲目造林现象的发生。此外,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时,还应从多角度出发,对城市居民的整体水平进行考量分析,从而更为有效地确定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及审美标准,促进景观和人文的更好融合。并针对园林设置中植物特点的不同,合理的设置一些庭楼、山水等,促进城市居民能够更为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体味自然风光。

3.2设计过程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还应该根据植物地生长特性、气候要求进行合理种植,以保障植物能够正常有效地生长。同时,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植物,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将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从而打造出最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

4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具有极强的创造性,需要设计者对植物、环境,以及当地的人文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的配置,让园林景观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学原理,让所种植的植物能够顺应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有效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 篇3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在园林设计时,有的人认为园林设计就是用来美化城市的,便一味追求效果就引入了一些新物种。但是这些新的物种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新来物种侵害老物种的现象,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是极大的破坏。同时在技术手段和科学原理上,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发现并改进。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1、改善空气质量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只有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合理,就会对空气的净化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2、改善水质和减少噪音

在水质不好情况下,一般会存在悬浮物,这时水草和芦苇就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是水中存在重金属物质,可以采取种植绿萍和菱角来吸收。同时,我们知道树林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调查证明在树林多的水域,其中的细菌和污染也比较少。现在城市中,车辆和人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噪音也越来越大,植物的树叶和水上的气孔是可以将噪声吸收的。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很重要,可以起到改善水质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3、调解气候和水土的平衡

对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其可以调节气温、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植物可以形成阴凉之处,使得阳光之间照射地面的机会变小,同时植物吸热蒸发水分,从而气温就会有所降低,以达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在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有植物的保护,雨水会先冲刷植物而减少了对土地的直接影响,就能保持水土的平衡。同时,树木的落叶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它的根可以固定土地。

二、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1、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遵循经济规律、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环境中的碳、氧平衡,对生态环境的湿度进行合理地调节和控制、降低城市噪音、杀死病毒、净化环境和土壤等。因此,在重视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生态学的应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园林建筑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农业、工业、河流、交通、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甚至消除其带来的破坏,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一个复杂、稳定的群落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对资源的利用趋向相互补充。所以在建筑生态园林中,一定要避免种植纯树种,要栽植一些复杂的针阔混交林。具体来讲,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要以天然和本土为主,园林的植被主体为地带性植被,以野生树种、灌木、草种构建成自然的野生生态环境。这样富有地带性的植被多样化设计,可以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前来居住栖息,使得动物也具有多样性,形成更加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园林中也要增加一些湿地、草原和观赏型、生产型等植被群落。

3、区域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建造中,选择植物时要依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因素,选用本地的优良植物,建造出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生态园林,保持园林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4、生物互利共生原则

生物的互利共生是非常重要的多种生物间的关系,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遵循生物的互利共生原则,尽可能地将促进彼此生长发育的植物栽植在一起,将不利于彼此生存的植被分开种植。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群落外貌和合理、稳定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的生态保护特性。具体来说,豆科、杜鹃花科等植被,都可以于某些真菌互利共生。如牡丹和芍药可以一起搭配,能够促进牡丹的生长,使牡丹花繁叶茂,花大色艳;松树、杨树和树锦鸡儿一起搭配,互相都会利于生长。某些植被不适宜生长在一起,如桧柏不能和梨和海棠栽植在一起,容易使得后者换上锈病;接骨木不能与松树种植在一起,它会抑制松树生长,还会使得接近接骨木的松子不能发芽等。

5、物种生态位原则

生態位原则是不同物种间和环境、物种间的关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园林的外貌结构不同,营造的景观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态作用也具有差异。因此,在建造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位,利用草本、灌木、乔木、附生植物等生态位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构建出一个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配置措施

1、植物配置的各因素要一致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各因素的一致性,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2、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将观赏性的花和叶的植物组合起来,提高其观赏性;将花和树木结合起来,提高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可以运用对比、层次、背景等艺术手段,将植被的颜色、形态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3、植物配置的策略

1)植物景观季相配置的影响因素。在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自然界中的植被会由于土壤、地形、环境、光照、降水等因素产生季相变化。在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植被的季相变化,展示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观,提高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选用合适的植被。

园林植物配置探讨 篇4

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两方面:园林植物之间的搭配;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以及园林小品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1 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1.1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 首先要根据甲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 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 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如现在北方在小气候范围内已有香樟的引进与种植, 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增加了北方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园林树丛组合布置的方法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及群植等。孤植主要选用树形优美, 树冠造型美观, 而有个体特色美的树木作为孤赏树, 常作为园林景观的主景。对植, 是在园的入口, 建筑物入口前或广场上, 这种种植方法在园林植物应用中常见。列植, 是成行栽植树木, 多用于道路。也有做绿屏用的, 用来作为园区景物绿色背景墙或作为视觉上划分空间效果。丛植, 也是组团。几种不同植物的组合, 以求局部错落, 设计时要注意艺术构图, 搭配协调美观。群植, 也是片植, 成片成林地种植同一种植物, 形成林的感觉。

1.2 植物配置的美观性

园林植物配置从平面、立面构图上考虑时, 要注意平面的美观, 立面的层次。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 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 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 也可适当加大密度, 过几年后再逐渐减去一部分植物。立面构图上, 乔木、灌木、草花及地被植物的配置要有层次感, 以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 栽植密度宜大, 最好形成绿色屏障, 色调宜深, 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 以加强衬托效果。植物配置在构图上宜疏密相间, 曲折有致, 高低错落, 色调相宜。

1.3 植物搭配的季节性

色彩搭配要注意开花、有特色的叶、果植物间的搭配, 如模纹花坛就是利用色彩不同的灌木组合成一定的形状。色彩搭配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

季相搭配, 要根据选用的植物四季变化的特点, 来进行搭配。以前小范围、小气候的季相搭配时要求“四季常绿, 三季开花”。由于技术和科技的进步, 已经能在小气候下达到“四季常绿、四季开花”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的要求。另外, 植物配置根据季节的不同, 还要考虑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 一年四季景色皆有可观。在一个好的植物配置中, 春天要看到生机勃勃, 夏天既要通风透气, 还要能遮蔽阳光, 冬天既要能透射阳光, 也不能使景观看起来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还有, 季相搭配也要考虑当季开花树与非开花树错落, 也要考虑花开的连续性。

2 园林植物与其他物的配合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 “画的构图, 诗的意境”, 园林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 是中国古典园林匠师们所追求的。在不同区域栽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某种植物为主, 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 可增加园景的丰富性, 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 如苏州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亭, 周围种植桂花, 开花时节, 异香扑鼻, 令人神骨俱清, 与其亭名相称, 意境十分幽雅, 令人充满想象。不同植物配置有不同意境内涵。

2.1 与建筑物的配合

在植物与建筑物之间, 往往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 进行不同植物的风格搭配。如庙宇多用松柏。而在古典园林中, 在白墙青瓦之内, 听雨打芭蕉又是别有一番情趣。另外, 在建筑物周围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考虑植物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如有窗的建筑物外墙4米以内不能种植高大乔木。

2.2 与水的配合

植物与水的配置就更有特色了, 杨柳依依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形容岸边、河边或者湖边种植垂柳, 在驳岸上种植些迎春迎夏等垂枝植物既能防止河水对河岸冲刷, 又能增加垂柳 (迎春、迎夏) 随风依依, 与河水荡漾相称的画意美。如西湖白堤两岸垂柳依依的风景折煞多少游人。另外, 垂柳耐水湿、姿态优美, 这也是水边选垂柳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 在风格上分为自然式园林植物配置、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和混合式园林植物配置。自然式园林植物配置在中国多见于中国古典园林、大型公园、风景区等。如苏州各园林, 植物配置基本上都是自然山水园的浓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见于皇家园林、广场、主建筑物周围及其他庄严肃穆的场合。如: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是典型的规则式园林。但在现代园林中,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与自然式园林植物配置常常互相穿插应用, 也就形成了混合式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论文 篇5

1.1四大配置原则1.1.1韵律和节奏感原则。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植物的配置,比如在相对宽敞的地方,可以大面积种植一些体积较大的树木,而在面积较小的地方,就相对减少种植植物的数量,可以避免种植树木,而改种一些灌木和花草。1.1.2统一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除了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之外,还要根据植物自身的品种、生长态势和颜色等进行配置。在同一个地方统一种植同一类型的植物,这样看起来和谐统一,避免了因杂乱的配置而带给人的烦躁感。1.1.3均衡原则。植物的整体生长态势、枝叶发育情况不同,因此带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枝繁叶茂、体积庞大的植物会给人带来安全、厚重的感觉,而相对于体积较小,颜色鲜艳活泼的植物则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轻盈之感。1.2和谐原则和谐一致是生态园林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和谐、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带给人舒适的享受,也从而带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从而从整体上达到和谐,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重要的目标。

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2.1观赏性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可以将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的颜色各异,通过花与叶子的完美结合,可以带给人更大的观赏性。比如在常绿植物的周遭布置一些观花,这样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有更为新颖的感受。布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层次的排列,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颜色、不同高度、不同体积的植物搭配排列,可以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比如在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之间按照高度进行由低到高排列,或者将红叶李和枫树进行颜色由浅到深排列,这样层次分明、高度和颜色都有着过度区分,会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2.2季节性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为避免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冲突,因此要严格遵守植物的季节性排列,春季植物百花齐放,夏季植物郁郁葱葱,秋季植物色彩多变,冬季植物银装素裹。通过按照季节性进行植物的排列,可以让生态园林更好地还原自然景观,给人们以更为亲近自然的感受。2.3和谐性生态园林建立的目的不能仅仅是让植物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和环境中无序地排列,而是要考虑到多重关系,园林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到城市建设、农业和艺术的复杂学科,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规划、林业、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和谐统一,让生态园林在自身发展同时带动社会效益的增长。

3总结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浅析 篇6

关键词:园林;绿植;配置;原则;方法

当下城市中国绿植的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单一性、适应性、经济性、协调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绿植的配置要考虑经济性,价格适宜的同时还要兼具美观性和养护方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同时还要保证美观性,而美观性的要求是建立在绿植种类多样化和绿植对园林风格的适配程度等基础上。因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精湛的艺术建筑,应该要通过恰当是的绿植配置手法使其发挥美化城市、提供舒适生活环境、创造一定生态效益等重要的作用。

一、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意义及作用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到来,这就使得人们对环境能源等的关注越来越密切,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实施了许多重要的举措。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对城市绿植配置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城市园林中的绿植配置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方面,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及其中的绿植配置在满足城市美观化,居民生活舒适化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经济性和其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因而,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享受,更加能够对环保产生重大的影响。

城市是极具魅力且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所,要将城市打造的具有生活性,通过优美的城市园林设计,加之树木、花草相得益彰,在展现城市美丽的同时,使得城市中的绿植吸附杂音和尘土、降解有害物质、调节温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其自身的环境效益。达成城市舒适缤纷化的同时又兼备生态效应的内涵的局面。因而园林绿化是艺术性和使用性共存的一种艺术建筑。

二、园林绿化中常见的问题

(一)树木品种单一,草地面积的利用率低

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主要凸显出的问题就是树木的品种单一,且数量少的情况。而在园林绿化中比较多见且占地面积最大的往往是草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树木的生长周期漫长,见效慢的缘故。而对草地的扩展相对于树木的移栽和种植显得更加容易,手续更加简单,后期的养护也更加省时省力。

(二)千篇一律,缺乏独有特色

虽然我国的园林艺术从古代以来就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超群的表现手法,但在园林中国绿植的配置、色彩搭配、艺术效果等方面却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因而我国的园林和绿植配置主要继承了自古以来中国风的园林特点,而缺乏对新型园林建筑方法的表现手法的吸收,所以我国的园林景观大都相似类同,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

(三)管理不当,缺乏后期维护

我国园林设置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园林建设和绿植配置完成后的后期养护不到位。建设者在建设初期对园林的美观度和绿植的成活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只要园林建设完毕,绿植成活就置之不理,导致园林在建设后出现设施老旧,部分绿植因疏于照顾而死亡,杂草丛生严重影响美观等问题。而后期养护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园林中绿植荒废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对园林景观完工后,要配置合理数量的养护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保证绿植的活力和园林的景观性。

三、有效加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具体方略

(一)坚持多式多样的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植被的种类树木上具有重要的优势地位。在园林的设置中,绿植的配置就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绿植的种类选取上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选择多样化种类的绿植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充分考虑绿植的生长适应性,同时还能保证园林中绿植种类多种多样,从而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更具色彩搭配性和艺术性。我国园林绿化的配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绿植的种类较为单一,而解决的方法也较为简单,只要根据当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筛选种植就可以解决。

(二)依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的安排绿化植物

园林的设计重视和自然华景的相得益彰,因而在园林中绿植景观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原有的本地资源基础上进行绿植的配置,不能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绿植,这样不仅显得突兀,而且养护也非常麻烦,对于不耐高温的植物在高温地区种植,就要对其进行遮阳网的铺盖,不仅麻烦,而且无法将绿植的本来样貌展现出来,黑色遮阳网的铺盖会让城市显得更加压抑。在选择绿植进行配置时,一定要选择和当地气候环境特色相得益彰的绿植,这样既美观又节约养护成本和资源。

(三)推动园林植物配置向生态植物配置转变

园林绿植的责任不仅是为城市居民带来视觉享受,同时还兼具一定的生态功能,而园林绿植面积虽小作用却不可小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园林艺术景观不断增加,城市中园林绿植的配置也越来越多,因而其产生的生态效应不可小觑。园林景观中不同种类的绿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在绿植的选择过程中,设计者要在确保景观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绿植的生态效益。在园林配置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美观性和生态型相结合,在确保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让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环境的改善迈进一小步。

四、小结

綜上所述,园林中绿植的配置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还要考虑绿植配置是否合理,绿植的养护是否方便,是否发挥自身的生态效益等因素。而园林中绿植的配置不仅是简单的将花草和树木种植,还要考虑花草和树木的色彩搭配,植株特性,养护方法一致性和艺术性等的要求。在园林绿植的配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选取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植被进行配置。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绿化配置 篇7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 (1) 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 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 (3) 多种植物配植时, 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 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 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5) 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与植物的外形有密切关系。植物外形的类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纺锤形与圆柱形植物可以引导视线向上, 突出了空间垂直方向和高度感, 该类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以超过实际高度的感觉, 如果与低矮圆球形植物和展开形植物种在一起, 会形成强烈对比。水平展开形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 宽度和高度几乎相等, 展开形植物的形态使植物构图产生宽阔感和外延感, 并会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展开形植物与纺锤形植物和圆柱形植物配植形成对比效果。

3 植物群落配置

自然式园林造景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艺术再现, 其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也应是自然群落的提炼与再现, 并与其它自然环境结成整体。然而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其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由于具体园林的地理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大多与所要再现的原型的这些条件不尽相同, 因而适于在其中生存的植物群落形式也不可能与其自然原型完全相同, 而且从艺术的角度要求,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不应该是对自然群落的简单模仿, 而应该在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了解当地具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4 植物造景

4.1 孤植

在园林绿地中配置单株的树木, 以其姿态、色彩构成独有的景色。孤植树往往位于构图中心成为视线焦点, 形成优美的形态, 而且在植物学上还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孤植树应该选择寿命长、体形壮观和枝叶姿态或色彩上有特点的树种, 并要有别于附近其它树木。孤立树一般种于草坪中、林缘外、水边或建筑物的一旁, 最好能有背景衬托。种植地点要有相当的空间, 在几个方向保留适于欣赏的距离。

4.2 对植

在规则式庭园中, 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把两株或两丛同种树对称栽植起来便形成对植。在构图上对植能起到烘托轴线上主景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门口的两边, 进行对植具有庄严、宏伟之感, 还能起到夹景的作用, 增强景物透视的纵深感。

4.3 丛植

用一定的构图方式, 把几株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配植在一起称为丛植。丛植起来的树叫树丛, 它外缘弯曲, 内无行列之分, 是一个造型优美的综合体。树丛布置在庭园中心, 它不仅有遮荫的作用, 也可作为主景或配景使用。

4.4 行列植

行列植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 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成行栽植乔、灌木。行列植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庭园中或道路的两旁, 作为绿柱、绿墙、绿篱等专用, 是庭园中比较整齐、单纯、有气魄的景观。在较大的住宅庭园中或小块绿地四周常用行列植的绿篱来分隔空间, 防止噪音;行列植可以保护内部绿地、草坪、花卉, 并可与花台、座凳结合创造适用的庭园景观。

4.5 树群

也称树丛, 在植物配置中选择几株至十几株同一种树木或种类不同的乔木、灌木种植成相对紧密的结构, 以表现出树木的群体美, 其中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称为孤立树群;以一种为主, 配以适量的其他乔木、灌木、常绿树称为混合树群。

4.6 林缘

刍议园林植物配置 篇8

1.1 植物与环境适配原则

首先, 根据种植地的气候环境配置植物。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 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 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 耐寒的树种, 乔木有山杜英等。

其次, 根据种植地的土壤理化性质选择植物, 例如, 杜鹃、茶花、红花檵木等喜酸性树种, 适于p H值5.5~6.5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海桐、枸杞等喜碱性树种, 适于p H值7.5~8.5, 含钙较多的土质。

第三, 要根据树种对光照的需求强度, 合理安排植物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

第四, 要根据保护环境的要求进行配置植物。如在一些工厂、矿厂等地区, 宜种植抗烟尘和抗有害气体的植物, 如臭椿、榆树、悬铃木、女贞、槐树、银杏等。

总之, 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植物时, 必须考虑到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可能和环境产生的矛盾, 合理选择配置, 使其达到理想的的效果。

1.2 季相相宜原则

植物的形状和叶、花、果的形状、颜色, 随着季节的更换、生长环境的特点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组成优美的构图和植物景观提供丰富多彩的条件, 能创造季相美。只有充分掌握每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 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如春季发芽早的杨柳, 开花早的梅花, 春季叶色变化显著的臭椿;夏天开花的树种有槐树;秋季落叶早的梧桐, 还有叶色变化极为明显的枫树, 开花的菊花等。再如樟树、法国冬青、龙柏等墨绿色品种配以紫叶李、红叶碧桃等红色系品种;龙柏、红檵木、金叶女贞等修成整形绿篱拼成的图案等都是满足色彩搭配原则的。抓住植物材料季相中色彩的变化, 发挥它们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 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

1.3 变化与统一原则

每种植物的形状、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是有变化和差异的, 在植物配置时要利用植物这些特有的特征搭配, 显示多样性, 但又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 又和谐统一。如多数的分车绿带采用的是等距离重复出现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不同种植物配置显示了变化, 等距离重复出现这种配置方式又体现了统一。将变化与统一很好地协调起来, 能创造具有韵律的园林景观。

1.4 满足功能性, 以人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适用的最终标准。满足不了功能, 无论形式有多好, 作品都是失败的。功能性原则不仅要满足环境美化这一中心要求, 还要满足客户在时效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草花上面我们会选择一些宿根花卉, 像玉簪、马蔺、鸢尾、千屈菜等, 这些花卉具有生性强健, 一次栽培多年观赏的优点。将这些植物在庭院中依据美学原理合理搭配种植, 即可达到美观的效果, 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 园林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

2.1 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园林植物与建筑搭配造景是自然美人工美的结合。主景是建筑, 植物不可喧宾夺主, 要起到衬托建筑的作用。由于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各方面不同, 又因植物具有季相变化, 配置时一定要恰到好处, 才能使景观更加形象, 更加协调, 与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 植物配置得合理, 不仅能使建筑突出主题, 还能体现景观神韵。

2.2 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植物与山体搭配造景时, 要结合山体本身的立地条件和造景的需要选择植物和配置方式, 同时植物的配置还要有助于增加山体的气势和气韵;当植物与山石组织创造山石小景时, 不管要表现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还是植物, 都需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景观周边的具体环境, 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形态、植物的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 以便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和最美的景观效果。

2.3 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植物与水体组织造景时, 要加强水体本身表现的艺术效果或氛围。除了应用水生植物装饰水体外, 一般来说, 水体周围即驳岸附近的植物也非常重要。岸边植物种植除了满足生态要求外, 尽量选择线条柔和的, 色彩艳丽的树种, 以突出水体的柔和, 打破水体的平静和色彩的单调感;种植的植物距离水体要有远近之分, 同时要形成树冠轮廓起伏变化来丰富水景。

2.4 植物与园路的配置

光秃的路面两旁若无树木和花草的种植, 不但生硬呆板, 而且直接影响到行人的情绪。园路两边植物的配置不仅能使园路若隐若现, 起到隔景和障景的艺术效果, 还能为游人遮荫。进行植物和园路配合组景时, 注意植物和园路的协调一致。

3 结语

浅析园林植物配置 篇9

1.1 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渲染园林色彩、表现园林季相特征是植物特有的观赏功能。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视觉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和线条等,色彩是园林植物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征,植物的色彩通过植物的各个部分呈现出来,如叶片、花朵、果实、大小枝条以及树皮:(1)叶片的色彩:叶片按色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长季节大部分时间为绿色,只有发新叶后和落叶前一段时间变成其他色彩,例如:银杏、鹅掌楸、梧桐、榆、槐、白桦、无患子等。另一类是有些植物的变型或变种,其叶常年均为异色,如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有些植物的绿叶上有其他颜色的斑点和花纹,如洒金桃叶珊瑚、四季海棠、金叶鸡爪槭等;(2)植物的花朵色彩鲜艳,红色系:梅、榆叶梅、蔷薇、石榴等;黄色系:迎春花、金钟花、黄刺枚等;紫蓝色系:紫藤、紫丁香、紫玉兰等;白色系:白玉兰、茉莉、白丁香等;(3)果实可分为红色果实和黄色果实为主:红色果实有珊瑚树、南天竹、橘、柿、石榴等,黄色果实有杏、枇杷、金橘等;(4)枝干色彩:枝干绿色的有棣棠、迎春等;枝干黄色的有美人松、黄桦、金竹、佛肚竹等;枝干白色的有白桦、银杏、核桃;枝干紫红色的有红瑞木、山桃、斑叶稠李。

1.2 园林植物的姿态美

作为观赏植物,除提供色彩美之外,还要显出各种形体美、色彩敷于形体外面,色彩与形状互相依托,密不可分,对园林景观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乔木树种而言更是如此,经过合理配置,树形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尖塔形(日本金松、雪松、日本扁柏等),圆锥形(圆柏、侧柏等),圆柱形(杜松、塔柏等),卵圆形和圆球形(樟树、榕树、桂花等),伞形和垂枝形(合欢、垂枝柳、龙爪槐、垂枝榆),总而言之,针叶乔木类的树形以尖塔形和圆锥形居多,加上多为常绿树,故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园林中常用于规则式配置;阔叶乔木的树形以卵圆形、圆球形等居多,多有淳厚朴素的效果,称作自然式配置。

1.3 园林植物主景、配景及层次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很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有意识地从艺术效果去考虑植物配置问题,扩大园林植物的内涵,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观赏价值。

2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原则问题

2.1 适用原则

充分考虑植物的耐性和抗性,由于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深根性植物比浅根性植物耐旱,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耐旱,本地区树种比外来树种耐旱,因此,山坡地区适宜多配置深根性的植物,湖岸溪旁适宜配置浅根性的植物,浇灌条件差适宜配置浅根性植物[4]。

2.2 美观原则

不论何类植物,不论在园林中作何目的,均应尽量美观。在配置中,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调整体的协调一致,考虑平面和立面构图、色彩、季相的变化,以及水体、建筑、园路等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并注意不同配置形式之间的过渡、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利用花卉组合的多种图案的花坛、花境,更是以美观为主要原则[2]。

2.3 多样性原则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园林,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多样性原则就是生态园林的要求,只有达到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达到造景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形成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

2.4 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植物配置应当注重地方特色的体现,尽量选用乡土树种,而且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环境,并且能形成地方特色。哈尔滨市以榆树和丁香为基调树种;沈阳北陵大量应用了当地原产油松,形成了陵园的特色。这些都是突出了地方特点。

2.5 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在植物景观中,一般都是多种植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中,种间竞争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处理好种间关系。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结构,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植物群落,从而取得长期的效果。这样配置的群落可以有效的增加城市绿量,发挥更好的生态功能。

3 小结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因此园林植物配置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当重视植物的配置[1]。

参考文献

[1]谭玉华.浅谈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J].广东建材,2008(3).

[2]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王广军.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J].林区教学,2008(2).

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设计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原则,方式

1植物配置设计特点

植物配置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尤其是社会开始广泛关注生态问题之后,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 植物种植开始实现了更广泛的应用。植物种植逐渐呈现出自然性、象征性等特征。从“绿化”到“植物配置”到“配置设计”再到“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植物配置设计现状

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生态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植物景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 由于形式主义的影响, 使植物配置设计与科学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 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在园林建设中屡见不鲜, 使得园林技术不能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造成植物景观地域性、独创性、民族性的缺失。

3园林树木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3.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设计种植的过程中, 需要实现生态性原则, 妥善配置、合理搭配才能达到理想的园林效果。设计者应该整体的勘测与详细研究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将树木栽植到与其相吻合的地域环境,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展现其功能成效。普通乡土植物能被当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树种, 其在长时间的生长进化中, 对当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突显出当地独有的地域特色。

3.2 以人为本, 符合功能性原则

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境, 选择和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象征含义, 创造独特的公园人文景观。结合中国古典诗词文化, 用心揣摩, 选择搭配人格化或有一定寓意的植物品种, 营造出园林绿地独特而幽远的意境。同时在空间等方面注意以人为本, 尽可能实现公园园林植物的生态、观赏和人文价值, 和游人的心理、生理、感性、理性需求相吻合, 努力塑造氛围宜人、景色优美的游览环境。

3.3 景观生态性原则

园林树木功能不仅包括供人们欣赏的景观功能, 最为关键的在于可以塑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树木具有吸音除尘等生态功能, 如何将其生态效应全面展示出来, 是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从空间和时间关系方面考虑植物配置:空间上, 主次分明、虚实结合、疏密得当, 通过植物高低和地形变化, 产生空间层次变化, 达到疏密相间、自由错落、步移景异的效果;时间上, 既考虑四季物候变化而形成的植物季相、色相变化, 又兼顾长远生长后植物体量变化, 充分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经济性原则

园林景观应在满足使用功能、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的前提下, 做到节约成本。遵循经济性原则, 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景观设计中应节约、合理使用名贵树种, 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观赏植物, 如设立果树专类园以此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合理布置种植密度, 并考虑植物病虫害的转主寄生关系, 尽量减少修剪、灌溉、施药等养护费用。

4公园园林植物配置的形式

4.1 乔木的配置

主要有孤植、对植、行植、丛植和群植等。

4.2 灌木的配置

灌木枝叶繁茂, 可以增加树冠层次, 很多灌木具有艳丽的花果, 配置得宜可使景色更富变化。在高大乔木下适当布置灌木, 丰富植物层次;空透的地方栽植灌木要有一定的高度;路旁栽植灌木, 紧靠路边的, 要幽深自然, 离路边远的, 宜平坦开朗;草地边缘布置大片灌木丛, 能增加空间的宁静感。

4.3 花卉的配置

花卉有丰富的色彩, 能产生欣欣向荣的气氛。规则式一般采用花台、花坛、花境、花带等形式, 其特点是能集中、丰富某一局部景色, 给人以强烈、鲜明、欢快的感受。自然式多采用疏落的丛植形式, 饶有自然风趣。在花台配置花卉时, 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色彩协调、开花整齐。花卉的配置多用补色对比组合, 这样能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 如用紫色的三色堇与橙黄色的金盏菊配合, 蓝色藿香蓟与黄色波斯菊对比。在草地上栽植大红美人蕉等红色系花卉, 均能收到很好的对比效果。

4.4 攀援植物的配置

攀援植物生长快、枝繁叶茂、花色艳丽, 在墙边、棚架花廊、屋顶、墙面均可种植。如紫藤、蔷薇、爬山虎、葡萄、凌霄和山荞麦等, 能起到遮荫、防尘、隔音、隔热和装饰的作用, 还可用来装饰灯柱、门框, 丰富园景, 是现代园林绿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5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设计

5.1 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

由于公园面积大, 立地条件及生态环境复杂, 活动项目多, 所以, 选择绿化树种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 还要结合公园特殊要求, 因地制宜,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地驯化后生长稳定的珍贵树种为辅。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 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 以速生树种为主, 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 又有较强抗逆性、病虫害少的树种, 少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 便于管理。

5.2 公园设施环境的绿化配置设计

5.2.1 公园出入口的绿化配置设计。大门为公园主要出入口, 大都面向主干道, 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 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 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特色。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 就应用对称式布置绿化;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 则应采用自然式布置绿化。大门前的停车场, 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 以便夏季遮荫及隔离四周环境。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塑或导游图相配合, 也可铺设草坪, 种植花、灌木, 但不应有碍视线。

5.2.2 园路的绿化配置设计。 (1) 主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浓阴的乔木和耐阳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 但在配置上要有利于交通, 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 (2) 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 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 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 (3) 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 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 (4) 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 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 (5) 山地绿化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等, 做到疏密有致;在有风景可观的山路外侧, 宜种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 才不影响景观;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旁, 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 使山路隐在丛林间, 形成林间小道。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 可用花灌木点缀。

5.2.3 广场绿化配置设计。广场绿化既不能影响交通, 又要形成景观。如休息广场四周可植乔木、灌木, 中间布置草坪、花坛, 形成宁静的气氛;停车铺装广场应留有树穴, 种植落叶大乔木, 利于夏季遮荫, 冠下分枝应高于4m, 以便停车。如果与地形相结合可种植花草、灌木、草坪, 还可设计成山地、林间、临水之类的活动草坪广场。

5.2.4 公园小品建筑周围的绿化配置设计。公园小品建筑附近可设置花台、花坛、花境等。建筑物室内可设置耐阴花木, 门前可种植浓阴大冠的落叶大乔木或布置花坛等。沿墙可利用各种花卉境域, 成丛布置花灌木。所有树木花草的布置都要和小品建筑相协调, 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四季色彩变化要丰富, 给游人以愉悦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姚伟.公园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浅论[J].当代青年月刊, 2015 (5)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分析 篇11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分析

人类生存的环境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大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而建立生态园林则是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的途径。而植物配置问题则是生态园林设计效果如何的关键。因此,研究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的配置分析,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1.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功能

简单来说,生态园林的内涵是指以生态学为理论的依据,按照科学的配置,建立起的园林绿地系统,这个系统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由此可知,生态园林最主要的功能是指能够通过对绿色植物的分配和安排,达到美化和维护城市的环境,并能够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的目的,还能通过绿色植物的特殊作用,如光合作用,来改善城市的环境,这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水准的体现,是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怎样配置,对生态园林建立的最终效果如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态园林设计时要充分注意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2.1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般来说应当遵循植物景观的一致性、观赏性、平衡性以及生态性的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每个植物物种的生态性的特征,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分配,并从整体上把握植物配置的效果,根据各个植物种类的观赏性和创造景观的作用,将体积、质地等不相同有差别的植物种类进行平衡的配置,使生态园林的景观显得统一、稳定、和谐、美观,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作用全面、植物种群稳定的多层次群落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各个物种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既能够充分的利用环境的资源,又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

2.2植物配置的方法

结合本地区的地理、气候等条件,按照植物的不同特点对植物合理的进行配置。首先,观叶与观花的植物要搭配适合,并且各植物之间的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如落叶的树下可选择一些象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的植物,常绿的树下可选择象玉瞽、紫萼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比较长的植物;其次,植物之间的搭配,还要能够体现出季节的变化,比如,春天开的桃花、夏天开的栀子花、槐花、秋天开的桂花、冬天的梅花,相互之间搭配,能够达到四季都有花、四季都有绿的效果就可以了;再次,植物高低的搭配要适当,要有层次感,比方说如果最高层的乔、灌树木少时,那它下层的植物就可以稍微高些等,对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合理,能够使生态园林的色彩和层次更加的丰富鲜明;最后,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植物的色泽、花型、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方式等方面进行植物组合,这样各个种类的植物就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弥补不足,比如: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本互配合就可以相互弥补不足,能够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还有,在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和衬托。通过将高低、形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各不相同的植物运用对比的手法相互衬托,能够更好的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让人们感到更强的视觉效果的冲击。当然对比衬托时也要注意相互协调,差别太大的植物也是不太适宜结合在一起。一般采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的方法来对植物进行对比,这样更适合对植物之间分层配置,相互映衬。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3.1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配置时,应注意植物种类的选择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结合树种的生长特点和季节性的规律,来选择配置的树种。如,我们处于温带地区,应该选择乔木、灌木等落叶树种或者松柏等常青的树种;土壤由于酸性居多,则应该选择杜鹃、茶花等喜酸性土树种进行种植。从而,做到因地、因时制宜,既能够使植物正常的生长,又使观赏性能够充分的得到发挥。

3.2植物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态原则和绿地的性质进行配置

根据城市的每个街道的绿地、庭园的绿地性质,设计选择合适的树种。比如:针对幼儿园绿化设计,应该选择形态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如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等,颜色鲜明,给小朋友带来活泼气氛;如设计政府机关的绿化时,树木宜选择常绿树和柏树,以显示政府机关的庄严肃穆,国家权力的不容侵犯。

3.3关于生态园林设计形成的植物群落

每一种植物群落都应有相应的规模和面积,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通过相应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水平、垂直的结构规范,群落各植物种类的成长、发育健康稳定,群落中植物种类的组合不能只是乔、灌、藤本、地被的简单组合,而应该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的原理建立起适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工植物群落。

3.4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协调各类植物之间的关系

植物配置时,应该把在一起能够相互依存、互生互利的两个物种种植在一起,比如:兰科植物、云杉等植物与菌类是具有共生关系的,就可以放在一起生长;但有些植物在一起是不利于生长的,那就不以种植在一起,比如,苹果与云杉就不适合种在一起;所以,在分配安排植物种类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

3.5植物配置时还各个地方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每个城市与每个城市的规模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等都各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城市的生态园林设计,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特点,形成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园林设计,形成自己的绿化风格,提高自己城市形象品位;另外,针对我们城市中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土壤性能差等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的因素,应该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并且抗尘、污染物吸附能力比较强的植物种类,不仅能较快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也能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

3.6关于生态园林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的注意问题

比如植物发生了病虫害时,由于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尽量使用生物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治理;在移植树木时,要注意存活率,要尽量选择移植本土的植物,那样容易成活。

4.结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建立越来越重视,而生态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植物配置问题,它不是简单的绿色植物的种植,而是以生态学和美学为基础对各生态群落进行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因此,要加强认真学习研究生态园林的设计,尽量做到植物配置的优化,结合当前社会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居民生活,環境良好、景色优美的生存空间,改善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周玉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M].现代园艺,2014(5).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篇12

1 古今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与象征

从原始人类把树木当成“神木”的原始崇拜开始, 植物就已经渗透着文化内涵。儒家文化的“比德”思想、古代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赋诗感怀, 影响造园文化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牡丹花预示着富贵, 杏花表达幸福, 木棉树代表英雄, 柳树意寓依依惜别以及桃李象征门徒众多等等, 不同植物的特性被古人赋予了良好的寄托和不同的情感含义。与此同时, 植物景观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种的不同地点也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人文内涵, 比如学校常常栽种碧桃、绿叶以表达“桃李满天下”;绿篱修剪成方圆形状以隐喻“无规矩不成方圆”来赞扬严谨的教学风气;书香世家多种植竹、梅、松这“岁寒三友”以表示坚贞节操的人品等等。

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时代赋予的人文内涵之外, 植物的文化内容有时还会融入诗文、碑刻、对联、匾额等“点景”, 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欣赏者通过这些文字产生联想, 产生弦外之音、景外之景, 升华精神境界, 产生别样的游园情趣和想象。

2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的问题与特点

园林艺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最好的装饰品, 也成为了展现“城市新形象”表达新主题的最佳配饰。然而, 园林发展的迅猛势头在成为潮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市在进行园林配置的时候急于表达自身的进步, 没有做到真正的文化契合。设计师们为了展现城市的现代化, 往往在设计手法上崇尚所谓的后现代, 盲目跟风和抄袭西方的各种设计形式, 甚至东拼西凑, 不仅丧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 也没有表达出清晰的文化主题和民族或者地域风格。

再者城市园林的设计者在市场化的大潮中逐渐商业化, 为了所谓的建设城市“新形象”不断更换植物, 塑造不同的主题, 急于见效却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成为经典。设计师缺乏创新精神和设计理念, 在复古和后现代的幌子下进行所谓设计, 把抄袭当成继承传统、效仿当成时代表达, 造成园林艺术鱼龙混杂, 没有实质内容。

除此之外,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在摆脱传统束缚, 创造新意的过程中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古典园林讲究统一和规律, 用单一的植物烘托出独特的主题, 用规律的设计来创造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现代园林在融入现代文化潮流时努力做到植物运用的多元化, 创造各种不同的搭配效果, 但也因此常常造成植物景观的配置不科学, 植物之间互相影响, 效果不能持久, 反而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 没有遵循植物的生态规律。而且, 园林设计也因为混搭而造成没有主题和文化氛围, 形成的只是石头与植物的胡乱堆砌。

3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与应用

首先,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配合城市建设,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城市的文化和民族以及地域特色。市花市树是每个城市居民投票选出并通过审议, 受到大众广泛喜爱同时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品种, 它的选择必须紧扣城市历史人文内涵, 并且是具有契合城市主题的象征意义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常见植物。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和应用过程中应当参考城市的人文内涵, 将市花市树融入城市园林的建设中。

其次, 植物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 传统的古典园林往往是私人和贵族所有, 具有贵族的特性, 艺术性较强, 并讲究统一和规律。现代园林配置应当在参考古典园林的同时结合时代特色和文化要求改变配置的理念。城市或社区公园、开放性绿地逐渐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园林植物不能再一味的讲究高贵、艺术、统一, 而必须变得更加大众、科学而多元多样, 既满足普通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也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引进多元的植物品种从而创造出大量新奇有趣味的植物景观。

另外,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参考公众的意见, 鼓励公众参与。园林是为公众建设的休闲场所, 设计不适宜太复杂、太艺术, 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植物造景时, 必须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感受出发, 考虑观赏使用的人的需要, 追求舒适自然、简单方便, 增加园林的亲和力。

4 现代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是力图通过各种园林植物的艺术搭配, 综合考虑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展现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美感, 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交相辉映的景观, 表达特定主题或意境并具有特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园林设计是以植物景观为主要元素, 而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 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搭配不当或者选择失误而导致的后期重栽或者浪费问题。可持续发展是针对植物本身的生态规律而言, 首先就必须运用生态原理, 遵循自然规律, 比如绿地设计就要求在平面上有系统性、空间上有层次性、时间上有相关性。与此同时, 植物造景还应当遵循自然界植物的群落发展规律并利用植物环境的资源价值, 最大程度的模拟自然界的群落搭配、实现生态的最佳平衡并力图构建生态保健型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环保和养身功效。

5 总结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3 000多年的历史, 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明, 也赋予了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华宝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和设计理念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借鉴宝库和珍贵文化资源。因而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植物文化。在此基础上,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还必须与时俱进, 融入现代元素, 在保持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将文化与大众融合、内涵与流行交错、意蕴与特色贯通, 继续发扬中华园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并且严格遵循植物的生态生长规律和自然搭配效果, 让植物造景实用美观又环保健康, 实现园林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文化的符号在不断的传达创作者的理念或者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出现。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 植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意境应当作为弘扬文化的最佳代表, 在现代园林配置中得到更为广泛而恰当的应用, 并适应时代的潮流,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实现配置的科学合理、多元大众, 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植物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鸣灿, 林萍, 潘耕耘等.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8)

[2]刘芳, 姚锦.园林植物文化景观特点及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 2008 (9)

[3]黎伯钢, 李德祥.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0)

[4]车生泉, 郑丽蓉.植物配置系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园林, 2004 (1)

[5]胡湛, 李斌斌.园林植物文化漫谈[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 2009 (8)

上一篇: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福音下一篇:问题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