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小品配置

2024-06-24

园林小品配置(精选12篇)

园林小品配置 篇1

摘要:从园林建筑小品的基本要素入手, 探讨了各种景观场景中的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石、水、环境等的搭配艺术, 旨在为城市园林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植物,山水,配置

1 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

(1) 园林建筑小品概述与分类。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在园林中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和供游人使用, 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建筑设施, 它们功能简明, 体量小巧, 富有情趣, 选址恰当, 有高度的传统艺术性。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轻巧美观的造型在园林中起着点缀环境、美化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 (2) 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 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元素, 有其生长发育规律, 具有大自然的生态美, 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而园林建筑小品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 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园林建筑小品的外环境、屋顶等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同时, 通过建筑小品的遮、挡、围的作用, 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在与植物配置造景的同时可以提升园林的主题和意境。 (3) 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原则。好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小品的作用, 而且通过配置可更进一步完善建筑小品本身的功能。如何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使园林建筑小品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是设计者的追求。

2 园林建筑小品与山水的关系

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类似的特征。正所谓“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中国园林, 无园不山, 无山不石, 无水则枯, 得水则活。在园景的组织方面, 多以湖池为中心, 辅以溪涧、山谷、瀑布, 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建筑, 形成明净的水面、峭拔的山石, 精巧的亭、台、廊、榭, 复以浓郁的林木, 使得虚实、明暗、形体、空间, 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 又以庭院与小景区构成疏密、开敞和封闭的对比, 形成园林空间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3 园林成景要素中建筑小品的应用实例

3.1 园椅和园凳

园椅和园凳是园林中必备设施, 湖边池畔、花间林下、广场周边、园路两侧、山腰台地均可放置, 由钢筋混凝土、金属、石材、陶瓷、木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做成, 造型简单朴实, 供游人就坐休息交谈、思考和观赏风景。

3.2 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 常用来烘托环境气氛, 传达设计师的思想。园林小品雕塑创造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本身, 它美化人们的心灵, 陶冶人们的情操, 赋予园林鲜明居住小区中, 选择的雕塑小品为小红帽、龟兔赛跑、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三个和尚和盲人摸象, 放在绿地之中, 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或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做装饰, 给人娱乐的同时也把这些故事的寓意和启迪带给了人们。

3.3 园亭

亭作为园林最基本的建筑单元, 形状一般小巧玲珑, 四面敞开, 通风透光, 是为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休憩、停歇、纳凉、避雨和观景之需。苏州古典园林中亭子样式多样, 扇亭、笠亭、方亭和六角亭等, 主要作为组景的主体和构图中心。拙政园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和绣绮亭, 三亭形体各异, 平面上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 遥相呼应, 从园中各个角度都能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亭下即荷花池中堆叠的假山之间以溪桥连接, 山上遍植梅花和花灌木, 充满生机。因荷而得名的荷风四面亭, 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面皆水, 莲花亭亭净植, 岸边柳枝婆娑。无一不体现建筑小品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而创造的优美环境。

3.4 园桥

园桥是水上的路, 起着联系景区、景点、组织旅游路线的作用, 设计精美可成为园林的标志, 如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 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 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等。为了使桥的跨度减小, 常选择水面和溪谷等狭窄的地方, 如拙政园中小沧浪附近的拱桥, 与周围环境综合, 给人一份恬淡之感。为了增加水上游览的时间和乐趣, 把桥设计成曲桥是苏州私家园林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桥的大小不一, 小的桥可小到一步即可跨越 (如杭州西泠印社的锦带桥) , 还有之字形桥、平桥、花架桥、亭桥、廊桥等其它组合形状。

3.5 廊道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园林中的游廊则可以划分景区, 形成空间的变化, 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沧浪亭中的复廊、拙政园中的水廊、北京颐和园的“画中游”爬山廊、苏州留园中曲院回廊、天津长虹生态公园的爬山廊、网师园中射鸭廊等都是建筑小品佳作。供展出书画、石刻的廊式建筑应有足够的宽度, 以便参观者有一定的观赏距离, 如北京颐和园中彩绘长廊。

3.6 服务小品电话亭和候车亭

服务小品电话亭和候车亭是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可以满足人类行为与活动的需求, 也是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园林小品配置 篇2

——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气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1、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有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如今,私人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更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几种形式,还有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也能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见到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点缀恰到好处。

而如今盆景、盆栽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的形式已经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4、植物配置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时代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技巧分析 篇3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配置;技巧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文化历史的展现,譬如:北京香山红叶、杭州柳浪闻莺,皆是城市历史的另一层面的体现。选择园林植物类别方面,需要以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为准则,兼顾到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等特殊植物的保护及有效利用。对于城市骨干树种一定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导,挑选适合的已经完全驯化的外来树种相配合。通常情况下,城市所种花、树是经过城市居民投票选举经人大常委审议后来种植的,一般这些树种比较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情况,为此,城市所种植的植物种类逐渐成为一所城市的标志。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

1、改善生活环境

园林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中发挥着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改善环境等重要作用,园林植物的动态更替使城市环境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活力,使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往良性方向转变,极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改善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植物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重要功能。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得益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

3、展现城市风尚

“没有充分的园林绿化,就不会有现代化的城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环境质量的提高自然离不开园林植物。如园林植物可作为所在城市的代表花卉——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市花代表了该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精神风貌、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生态性

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性体现在要满足植物生态要求使其正常生长。因此,要提供适宜的生态条件以供植物正常生长。陈昊子《画镜》中提到“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引南薰”“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然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由此说明了不同的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空气、水分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此外,要因地制宜、适地种树。文震亨《长物志》中提及“山松宜植土岗之上”,因地制宜使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培植地点的生态条件达到统一。

2、经济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除了要体现人文建设,同时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生态环保理念。这就要求园林植物的配置,除了根据生态原则进行设计,也要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植入其中。园林植物的配置要积极选用经济林树种,充分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性强且容易获得,且突出地方特色。例如用于北方城市绿化的经济林树种柿树、核桃树、桃树、杏树、枣树、苹果树、石榴树,山楂树等,乡土气息浓厚,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园林植物配置技巧

1、因地制宜,全面考虑植物的声、色、形、味的效果

人们对植物的景色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其少的,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色,根据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周遭环境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如“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秋借红叶夏借荫,墙借花影树借青”“柳间夹桃,芙蓉照水,野菊扶篱,藤萝隐墙”,因地制宜,因借得景。红花金果、青枝绿叶、幽香馥郁、色香染景,使人心境平和,神清气爽,舒心宜人。

2、 四时造景,体现季节性变化

借助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及自然气象的变换,来创造四季不同景色,使四季有景可赏。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体现季节变换的景观美景,正如陈昊子《花镜》春曰:“梅呈人艳,柳破金芽,海棠红媚,桃浪风斜”,夏曰:“榴花烘天,葵心倾日,荷盖摇风,乔木郁翁”,秋曰:“云中桂子,月下梧桐,霞升枫柏,雪泛荻芦”,冬曰:“枇杷垒天,蜡瓣舒香,檐前碧草,窗外松簧”。

3、师法自然、整体布局,展现空间层次

1)师法自然,因地制宜,随机造景,显示生态本色,“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有法而成无法”,并无固定模式,避免人工生态之嫌。2)主景与配景要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疏密有度。不同的景点、绿地、建筑物性质和功能不同,在配置植物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山、水、道路、建筑等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3)立意在先,空间组景。园林植物的空间创作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根据地貌、地形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巧妙布局,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及空间艺术效果。

结束语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材料,通过造景的方式可发挥植物在环境中的多种功能。随着城市环境绿化和美化需求的提高,植物景观的配置手法也不斷推陈出新,通过结合植物特性,遵循搭配原则,进行艺术化的植物配置造景,不仅有效发挥了植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彩.园林植物配置基本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181+261.

[2]马万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植物配置浅谈[J].现代农业,2014,07:80.

浅析园林建筑小品及其植物配置 篇4

1.1 使用功能

每个园林建筑小品都有具体的使用功能。为了取得景观效果, 园林建筑小品既要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 又要符合其使用功能, 即符合在技术上、尺度上和造型上的特殊要求。

1.2 装饰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以点缀装饰园林环境为主, 例如:湖滨河畔、花间林下布置古朴的桌凳, 创造一个优美景点;一道曲折开有漏窗的园墙可以使人顿生曲径通幽之感。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建筑小品, 如果处理得当, 与环境协调, 往往是造园的一景。

1.3 生态功能

园林设计中, 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 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 风韵之美, 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 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 表现植物的群体美, 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 合理安排, 巧妙搭配, 创造出景致各异的景观, 愉悦人们的身心。夏季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 特别是树冠高大的树木如行道树可阻挡太阳直接辐射, 增加阴凉面积, 使树冠下的温度比冠外低2~5℃, 而且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湿度提高, 使人们感到非常舒适。

2 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原则

2.1 实用性

实用性的建筑小品往往也比较受到人们的欢迎, 很多人在饭后或者闲暇之际都会外出走走, 在建筑园林中总是会有一系列的游乐设施以及桌椅、廊架等, 可以为一些行动不方便的人群提供休息的平台。不过这类实用性的小品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 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例如遮阳、遮雨等。

2.2 观赏性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群楼林立、交通拥挤、噪音干扰、色彩单调的城市居民, 需要一个优美而宁静的环境, 从中舒解心里的烦闷。而建筑小品将能够给人们带来这些可供欣赏的感觉, 也能够让他们在闲暇之际能够到这些环境中陶冶情操、体会城市园林绿化的诗情画意。

2.3 经济性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统一, 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的意境美。这种必要性不但体现在降低单位面积绿地造价上, 还应在较长时间内节约养护资金。

3.1 主次分明

建筑小品在园林中一般作为配景使用, 在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中充分考虑其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做到与周围的环境相映衬, 不能喧宾夺主, 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小品设置。

3.2 频率恰当

在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频率问题, 频频出现或是间断出现还是有规律的出现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如厕所频频出现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而座椅、坐凳间断出现却让人们非常高兴, 因为它们可以适当地缓解人们的疲惫。在部分城市园林建设里面, 大量种植植物, 花费开销过大, 而有些园林为节省开支, 很多空旷的地方则用一些大而莽撞的小品代替, 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 还浪费了不少资源。

3.3 比例、尺度适宜

小品在与景观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比例和尺度, 古语云:“增一分则太长, 减一分则太短”,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城市园林中, 坐凳、座椅相较其他的小品而言更受到人们的欢迎。园林环境不是私人的物体, 而是具有公共效益的现代产品, 由此, 小品只有更多的迎合人们的需要, 才能够在园林中长久的发展下去。

3.4 个性发展

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 绝大多数园林建筑小品 (如园灯园椅等) 都是采用成品, 这些园林建筑小品千篇一律, 仿佛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 缺少个性。园林建筑小品应该是艺术品, 而要成为一件艺术品, 要切实结合园林环境、功能, 如改变建筑小品的形状、颜色或材质都是可以体现个性, 而通过植物群落的搭建, 利用植物观赏性来烘托园林小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结语

任何一种园林建筑小品, 其周围植物的配置都要遵循相互衬托、整体和谐、突出主题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根据时间、空间造型上的要求, 巧于立意, 创造出具有可欣赏性的艺术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拓展园林主景的外延, 扩展景深, 增加园林意境, 为游人创造出一个景色秀美、意境深远、恬静舒适的游玩、休息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功能和设计原则的分析, 探讨了建筑小品及植物配置的应用手法, 以创造出以人为本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的园林空间。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蓝先琳.建筑小品[M].天津:天津出版社, 2008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篇5

摘要:园林植物配置是将不同植物材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一门动态的艺术:一方面,它是可从多种角度观赏的三维艺术品;另一方面,所用植物材料也会随着季节和年龄变化而变更,春去秋来,植栽设计总能不断带给我们新鲜的感受,而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其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植物进行配置时,既要考虑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又要考虑植物配置原则,合理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是城市绿地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的好坏也是评价城市环境景观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窗口,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无论在发挥生态效益、创造优美环境,还是在景观营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植物配置设计能够产生美感,它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一个符号或者是标志,它的功能就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所以本文就将对园林植物配置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一、园林植物配置总体要求

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总体上要做到: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融合美学要求,体现植物配置的景观功能。具体来讲,就是园区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使乔木、灌木、地被、攀援、水生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互生共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重乔、灌、草立体空间搭配,从而增加绿量、提高绿地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园区内环境质量。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居住区的各类绿地都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是其主要功能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和保护居住的生态环境,因此绿地的植物配置要以绿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二是要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应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三是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要力求丰富有变化,以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而且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四是要配置传统性植物,创造居住环境的地方特点。

三、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问题

一是要塑造植物,形色兼备。利用修剪的绿篱,丰富层次,勾勒轮廓,作为背景是近几年来比较灵活运用的一种手法,在现代化的城市绿化中,绿篱不仅可以划分境界,还可以用它来分隔园中不同景区、组织景点的作用,可以作为基础种植,装饰建筑物、小品、喷泉、花坛,以及作为绿色屏障隐蔽不美观的地段,绿篱从高矮上可分为高篱、普通篱及低简陋,绿篱高度没有严格规定,通常以0.5~1.5m的普通篱最多,0.5m以下为矮篱,1.5m以上为高篱,在修剪篱中,通常有修剪成同一高度的单层式,由不同高度的两层组合而成的为二层式,二层以上的是多层式,其中多层式在空间效果上富于变化,当然,整形绿篱的高度和宽度要服从整个园林绿地的空间组织和功能要求,切忌到处围篱设防,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既妨碍游人活动,又影响园林景观,还要从本地区的环境条件(气温、日照、土壤条件)出发,选择生长旺盛,抗性强,容易繁殖的材料做绿篱,这样才能较好保持绿篱的整体效果;二是植物形成的空间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园林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观深度且大小空间相接,以避免一览无余的感觉,但是,每一空间的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多样而统一,骨干大乔木树种选择要单纯,不可片面地追求种类,罗列得太多,像标本园一样,给人以繁杂混乱的感觉,但一般树木也不宜过于单纯,否则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在大、中型园林中,用三五个树种,十几株或数十株为一群的有机地组成植物空间的效果为好;三是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落有致。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从平面或立面构思,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等特点,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对于多树种配置,如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混植,除不应妨碍每一树种的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常绿树四季常青,壮观庄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萧疏,为了使落叶乔木突出鲜明的色调,常绿和落叶乔木配置时,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而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时,灌木群可借自然地形的起伏,用叠砌阶梯、花坛的办法配置,以增强落差,使之形成错落的轮廓线,做到层次分明,当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树群时,要有深有浅、若隐若现、疏实相接,最忌刻板,开阔的空间应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体现自然的意境;四是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四季变化。植物的色彩在园林中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变化,花开不断,而为了体现这一特色,很多地方比较多的采用了几种花灌木成丛、成片的配植方法,如用白玉兰、碧桃、樱花、海棠等突出春季特色;用玉兰、紫薇、石榴、月季、桂花、夹竹桃等体现夏秋特点;用枫香、槭树、无患子等体现深秋景色;用黄瑞香、腊梅、茶花、梅花、天竺葵等点缀冬景,色彩效果十分鲜明,这就体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常绿树叶色常绿而深沉,落叶树则叶色丰富而冬枯,两者适当搭配,可以使景色富有变化,冬季也无萧瑟感。

四、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一种是孤植。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而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一种是对植。所谓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枝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一种是丛植。所谓丛植,是指由三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而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一种是群植。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它主要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群植时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而是要有疏有密,力求自然,林缘不要直线,整个林地不要几何形体,一刀切的边缘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很受人们欢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门艺术,它像是写小说的过程,只有找到正确的词汇,运用正确的语法,然后下笔成文,才能写出拥有丰沛的表现力的文章,因此,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正确运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园林知识,才能把我们的城市装点的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浅析 篇6

关键词:园林;绿植;配置;原则;方法

当下城市中国绿植的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单一性、适应性、经济性、协调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绿植的配置要考虑经济性,价格适宜的同时还要兼具美观性和养护方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同时还要保证美观性,而美观性的要求是建立在绿植种类多样化和绿植对园林风格的适配程度等基础上。因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精湛的艺术建筑,应该要通过恰当是的绿植配置手法使其发挥美化城市、提供舒适生活环境、创造一定生态效益等重要的作用。

一、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意义及作用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到来,这就使得人们对环境能源等的关注越来越密切,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实施了许多重要的举措。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对城市绿植配置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城市园林中的绿植配置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方面,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及其中的绿植配置在满足城市美观化,居民生活舒适化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经济性和其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因而,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享受,更加能够对环保产生重大的影响。

城市是极具魅力且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所,要将城市打造的具有生活性,通过优美的城市园林设计,加之树木、花草相得益彰,在展现城市美丽的同时,使得城市中的绿植吸附杂音和尘土、降解有害物质、调节温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其自身的环境效益。达成城市舒适缤纷化的同时又兼备生态效应的内涵的局面。因而园林绿化是艺术性和使用性共存的一种艺术建筑。

二、园林绿化中常见的问题

(一)树木品种单一,草地面积的利用率低

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主要凸显出的问题就是树木的品种单一,且数量少的情况。而在园林绿化中比较多见且占地面积最大的往往是草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树木的生长周期漫长,见效慢的缘故。而对草地的扩展相对于树木的移栽和种植显得更加容易,手续更加简单,后期的养护也更加省时省力。

(二)千篇一律,缺乏独有特色

虽然我国的园林艺术从古代以来就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超群的表现手法,但在园林中国绿植的配置、色彩搭配、艺术效果等方面却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因而我国的园林和绿植配置主要继承了自古以来中国风的园林特点,而缺乏对新型园林建筑方法的表现手法的吸收,所以我国的园林景观大都相似类同,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

(三)管理不当,缺乏后期维护

我国园林设置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园林建设和绿植配置完成后的后期养护不到位。建设者在建设初期对园林的美观度和绿植的成活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只要园林建设完毕,绿植成活就置之不理,导致园林在建设后出现设施老旧,部分绿植因疏于照顾而死亡,杂草丛生严重影响美观等问题。而后期养护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园林中绿植荒废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对园林景观完工后,要配置合理数量的养护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保证绿植的活力和园林的景观性。

三、有效加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具体方略

(一)坚持多式多样的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植被的种类树木上具有重要的优势地位。在园林的设置中,绿植的配置就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绿植的种类选取上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选择多样化种类的绿植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充分考虑绿植的生长适应性,同时还能保证园林中绿植种类多种多样,从而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更具色彩搭配性和艺术性。我国园林绿化的配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绿植的种类较为单一,而解决的方法也较为简单,只要根据当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筛选种植就可以解决。

(二)依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的安排绿化植物

园林的设计重视和自然华景的相得益彰,因而在园林中绿植景观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原有的本地资源基础上进行绿植的配置,不能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的绿植,这样不仅显得突兀,而且养护也非常麻烦,对于不耐高温的植物在高温地区种植,就要对其进行遮阳网的铺盖,不仅麻烦,而且无法将绿植的本来样貌展现出来,黑色遮阳网的铺盖会让城市显得更加压抑。在选择绿植进行配置时,一定要选择和当地气候环境特色相得益彰的绿植,这样既美观又节约养护成本和资源。

(三)推动园林植物配置向生态植物配置转变

园林绿植的责任不仅是为城市居民带来视觉享受,同时还兼具一定的生态功能,而园林绿植面积虽小作用却不可小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园林艺术景观不断增加,城市中园林绿植的配置也越来越多,因而其产生的生态效应不可小觑。园林景观中不同种类的绿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在绿植的选择过程中,设计者要在确保景观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绿植的生态效益。在园林配置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美观性和生态型相结合,在确保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让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环境的改善迈进一小步。

四、小结

綜上所述,园林中绿植的配置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还要考虑绿植配置是否合理,绿植的养护是否方便,是否发挥自身的生态效益等因素。而园林中绿植的配置不仅是简单的将花草和树木种植,还要考虑花草和树木的色彩搭配,植株特性,养护方法一致性和艺术性等的要求。在园林绿植的配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选取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植被进行配置。

参考文献:

谈园林植物配置 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

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 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 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4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 可使观赏期延长。

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叶色多变, 冬季银装素裹, 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 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刚。在林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 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 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 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 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 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 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4 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

木绣球前可植物美人焦, 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偃柏, 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 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 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除了要学会配置整体搭配, 还要学会配置方式, 植物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 首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4.1 中国传统植物配置

传统的中国式庭园内的植物配置常以自然式树丛为主, 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 灵活应用如梅、兰、竹、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园花木, 来烘托气氛, 情景交融, 中国历史悠久, 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 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 谓之“岁寒三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棠春富贵”。

4.2 当代植物配置

当代庭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继承了其特色, 加以发展, 形成了面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植物配置特别应注意:植物群落的组成, 从垂直结构看应有高低之分, 从平面结构看应有前后之别。乔灌木、常绿落叶、速生和慢生, 合理结合, 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 既丰富植物品种, 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 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 有益于保健。植物种类不宜繁多, 但也要避免单调, 不可配置雷同, 要达到多样统一。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 树种力求有变化, 打破周围建筑的单调和呆板感。在儿童游戏的区域为了适合儿童的心理, 引起他们的兴趣。绿化树种的树形要丰富, 色彩要明快, 如可将耐修剪的树种剪成不同形状和整齐矮小的绿篱等。

4.3 特色植物的配置运用

在庭园内种植色叶树种应用:选择的色叶乔木和花灌木并不求多, 而在于有长绿树作背景才能充分显示其色叶效果, 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若要种植色叶草本植物时, 庭园中也许没有大规模种植的条件, 但也需要有一定的成片或成丛的种植方式, 才能显出起色彩的特色,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从视觉上是美丽的, 从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方面考虑也是合理的。在小庭园中, 树木尽可能采用合欢、白玉兰、梧桐等落叶的中型乔木为主, 体量宜小, 使园子尽可能显得大一些。

园林植物绿化配置 篇8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 (1) 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 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 (3) 多种植物配植时, 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 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 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5) 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与植物的外形有密切关系。植物外形的类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纺锤形与圆柱形植物可以引导视线向上, 突出了空间垂直方向和高度感, 该类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以超过实际高度的感觉, 如果与低矮圆球形植物和展开形植物种在一起, 会形成强烈对比。水平展开形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 宽度和高度几乎相等, 展开形植物的形态使植物构图产生宽阔感和外延感, 并会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展开形植物与纺锤形植物和圆柱形植物配植形成对比效果。

3 植物群落配置

自然式园林造景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艺术再现, 其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也应是自然群落的提炼与再现, 并与其它自然环境结成整体。然而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其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由于具体园林的地理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大多与所要再现的原型的这些条件不尽相同, 因而适于在其中生存的植物群落形式也不可能与其自然原型完全相同, 而且从艺术的角度要求,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不应该是对自然群落的简单模仿, 而应该在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了解当地具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4 植物造景

4.1 孤植

在园林绿地中配置单株的树木, 以其姿态、色彩构成独有的景色。孤植树往往位于构图中心成为视线焦点, 形成优美的形态, 而且在植物学上还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孤植树应该选择寿命长、体形壮观和枝叶姿态或色彩上有特点的树种, 并要有别于附近其它树木。孤立树一般种于草坪中、林缘外、水边或建筑物的一旁, 最好能有背景衬托。种植地点要有相当的空间, 在几个方向保留适于欣赏的距离。

4.2 对植

在规则式庭园中, 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把两株或两丛同种树对称栽植起来便形成对植。在构图上对植能起到烘托轴线上主景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门口的两边, 进行对植具有庄严、宏伟之感, 还能起到夹景的作用, 增强景物透视的纵深感。

4.3 丛植

用一定的构图方式, 把几株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配植在一起称为丛植。丛植起来的树叫树丛, 它外缘弯曲, 内无行列之分, 是一个造型优美的综合体。树丛布置在庭园中心, 它不仅有遮荫的作用, 也可作为主景或配景使用。

4.4 行列植

行列植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 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成行栽植乔、灌木。行列植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庭园中或道路的两旁, 作为绿柱、绿墙、绿篱等专用, 是庭园中比较整齐、单纯、有气魄的景观。在较大的住宅庭园中或小块绿地四周常用行列植的绿篱来分隔空间, 防止噪音;行列植可以保护内部绿地、草坪、花卉, 并可与花台、座凳结合创造适用的庭园景观。

4.5 树群

也称树丛, 在植物配置中选择几株至十几株同一种树木或种类不同的乔木、灌木种植成相对紧密的结构, 以表现出树木的群体美, 其中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称为孤立树群;以一种为主, 配以适量的其他乔木、灌木、常绿树称为混合树群。

4.6 林缘

园林植物的配置 篇9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 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 树丛的组合, 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 科学设计, 适地适树

根据立地条件, 结合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 使各种植物生长良好。城镇绿化中要合理引进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木品种, 是扩大树源增加树木品种的重要途径。在树木品种的选择中, 以乡土树种为主, 大量引入外地树木品种, 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优良的园林树木品种来。

2.2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在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中, 存在着植物配置单一的严重问题, 正影响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如下:

2.2.1 植物种类单一。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使用的植物种类只有三四百种, 有的甚至还少。植物种类的单一, 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 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2.2.2 植物色彩单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我国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十分单一, 几乎清一色是绿色, 缺乏色彩的多样性, 使人视觉感到十分乏味。

2.2.3 植物功能单一。

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 而忽略其它功能。

2.2.4 空间利用单一。

如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 街道两侧仅是行道树, 都是单一空间上的利用。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 因此, 绿化也应该立体、多层次。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利用, 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利用。

2.3 植物配置中树种的选择

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 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以落叶乔木为主, 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 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中, 应以落叶乔木作为主体, 占有优势。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 乔木和灌木相结合。适量地选择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十分重要, 因为灌木不仅能增加绿量, 还能起到增加绿化层次和美化、彩化作用。以速生树种为主, 实行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

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 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 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 应选择长寿树种。

3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

3.1 注意彩色植物的应用

当前园林植物配置中, 过分追求绿色, 导致色彩单一。色彩选择不当, 不仅达不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如在一些中小学校园里种植了许多常绿植物, 虽然整个校园绿化了, 但绿色的庄严同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十分不协调。在可供绿化配置的植物中, 许多植物色彩十分丰富。如传统栽培的鸡爪槭和红枫, 红叶片十分优美;银杏在秋天到来时, 叶片变成灿烂的金黄色。只要配置得当, 不同的季节, 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令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感觉到大自然季节的四季转换。

3.2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避免单调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叶色多变, 冬季银装素裹, 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 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长及其变化,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翠不萧”的设计原刚。在林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 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 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 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3.3 注意配置植物的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四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 可使观赏期延长。

参考文献

[1] 王子华.浅谈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浅析园林植物配置 篇10

1.1 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渲染园林色彩、表现园林季相特征是植物特有的观赏功能。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视觉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和线条等,色彩是园林植物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征,植物的色彩通过植物的各个部分呈现出来,如叶片、花朵、果实、大小枝条以及树皮:(1)叶片的色彩:叶片按色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长季节大部分时间为绿色,只有发新叶后和落叶前一段时间变成其他色彩,例如:银杏、鹅掌楸、梧桐、榆、槐、白桦、无患子等。另一类是有些植物的变型或变种,其叶常年均为异色,如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有些植物的绿叶上有其他颜色的斑点和花纹,如洒金桃叶珊瑚、四季海棠、金叶鸡爪槭等;(2)植物的花朵色彩鲜艳,红色系:梅、榆叶梅、蔷薇、石榴等;黄色系:迎春花、金钟花、黄刺枚等;紫蓝色系:紫藤、紫丁香、紫玉兰等;白色系:白玉兰、茉莉、白丁香等;(3)果实可分为红色果实和黄色果实为主:红色果实有珊瑚树、南天竹、橘、柿、石榴等,黄色果实有杏、枇杷、金橘等;(4)枝干色彩:枝干绿色的有棣棠、迎春等;枝干黄色的有美人松、黄桦、金竹、佛肚竹等;枝干白色的有白桦、银杏、核桃;枝干紫红色的有红瑞木、山桃、斑叶稠李。

1.2 园林植物的姿态美

作为观赏植物,除提供色彩美之外,还要显出各种形体美、色彩敷于形体外面,色彩与形状互相依托,密不可分,对园林景观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乔木树种而言更是如此,经过合理配置,树形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尖塔形(日本金松、雪松、日本扁柏等),圆锥形(圆柏、侧柏等),圆柱形(杜松、塔柏等),卵圆形和圆球形(樟树、榕树、桂花等),伞形和垂枝形(合欢、垂枝柳、龙爪槐、垂枝榆),总而言之,针叶乔木类的树形以尖塔形和圆锥形居多,加上多为常绿树,故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园林中常用于规则式配置;阔叶乔木的树形以卵圆形、圆球形等居多,多有淳厚朴素的效果,称作自然式配置。

1.3 园林植物主景、配景及层次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很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有意识地从艺术效果去考虑植物配置问题,扩大园林植物的内涵,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观赏价值。

2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原则问题

2.1 适用原则

充分考虑植物的耐性和抗性,由于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深根性植物比浅根性植物耐旱,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耐旱,本地区树种比外来树种耐旱,因此,山坡地区适宜多配置深根性的植物,湖岸溪旁适宜配置浅根性的植物,浇灌条件差适宜配置浅根性植物[4]。

2.2 美观原则

不论何类植物,不论在园林中作何目的,均应尽量美观。在配置中,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调整体的协调一致,考虑平面和立面构图、色彩、季相的变化,以及水体、建筑、园路等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并注意不同配置形式之间的过渡、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利用花卉组合的多种图案的花坛、花境,更是以美观为主要原则[2]。

2.3 多样性原则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园林,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多样性原则就是生态园林的要求,只有达到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达到造景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形成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

2.4 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植物配置应当注重地方特色的体现,尽量选用乡土树种,而且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环境,并且能形成地方特色。哈尔滨市以榆树和丁香为基调树种;沈阳北陵大量应用了当地原产油松,形成了陵园的特色。这些都是突出了地方特点。

2.5 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在植物景观中,一般都是多种植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中,种间竞争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处理好种间关系。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结构,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植物群落,从而取得长期的效果。这样配置的群落可以有效的增加城市绿量,发挥更好的生态功能。

3 小结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因此园林植物配置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当重视植物的配置[1]。

参考文献

[1]谭玉华.浅谈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J].广东建材,2008(3).

[2]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王广军.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J].林区教学,2008(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科学;统筹

城市园林绿化的造景类型,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设计,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园林绿化的意义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种公共事业,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下旨在提高人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工程在现阶段的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作战。为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于人民的公共事业做出贡献。

居住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植物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工业集中区与居住区之间应当建设宽度不小于三十米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的植物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园林绿化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植物群落多样性和乡土植物的应用,培育、引进和应用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植物品种,均衡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花卉。

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2.1 规则式配植

行植:这种方式主要是在道路以及广场、围墙的边缘应用较多,表现为株距相等,行距相等,较为整齐的特点,这种种植方法即为行植。

正方形栽植:这种栽种方式主要是按照方格网的方式,也是较为整齐,并且株行距保持相等。

长方形栽植:这是行距大于株距的栽种方法,是由正方形栽植发展演变而来的。

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 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带状种植:常见于在园林以及防护林带的种植工作种,采取数目的多行种植或者带状种植,从而形成一个防护的作用,通常在树种的选择中选用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的科学搭配来实现。

2.2 观赏型 在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工作中,观赏型的植物群落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方式,通常在园林设计中,工作者习惯采用春花、夏叶、秋实、冬干,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四季有景的目的,需要通过对植物的科学搭配和布置,春季可以选用多种乔灌木以及花卉来实现,例如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丁香类、绣线菊类、腊梅、牡丹、海棠等,具体的植物种类选择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来进行,要坚持适地的原则,在夏季往往要根据树种来选择,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既能装点风景又能提供阴凉为基础,同理秋季、冬季也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来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冬季可以选用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马尾松、山桃,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白皮松等;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等。

2.3 耐污型 顾名思义,耐污型的植物设置主要是根据植物对污染性的耐性为基本评价,通常采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吸污作用较强的植物作为基本搭配,适用于一些局部环境污染较重的地区,在污染地区的种植要保障复层结构的设置,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例如可以采用侧柏或云杉+毛泡桐或银杏、构树等。

2.4 适地适树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广泛使用成本低、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的乡土树种。公园改扩建时,园林部门依山就势建设绿地,同时对现状苗木进行保护、利用,对自然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例如可以通过在周边铺设卵石层、砂砾,雨水被卵石和砂砾过滤杂质后,顺着管道流向低处的渗水井,从而将城市泄洪、地下水自然保存、渗透,最大限度保持了湖水的自净和海绵功能。“适地适树”原则非常重要,应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小气候条件,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植物配置效果,不能不顾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随意种植各种园林植物。而且从多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来看,城市绿化植物的配置,应以自然混交的形式较好。这种群落结构可有效或间接地提高组成群落中各种植物的耐寒能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美化功能。一些耐寒性差的植物尽可能地种植于公园绿地,其避寒能力将优于种植于道路绿地等带状绿地中。

2.5 节地措施 大力推行节地措施,城区沿街单位全部实行拆墙透绿,实行绿化资源共享;老城区广泛开展见缝插绿,对城市道路人行道外侧空地进行绿化,拓展道路绿化空间;利用围墙、山墙、河岸、屋顶等实施立体绿化;对道路两侧荒山荒坡进行生态修复。在绿地建设中,园林部门广泛采用透气性铺装透水砖、草坪砖,以此补充城区地下水资源。对于公园景观水体的补给也是因地制宜,在自然水体边建立绿化浇灌取水点,城区绿化全部采用河水浇灌。

2.6 科学管理 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坚持高标准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国家园林规范,通过相关管理计划的制定来进行科学的养护工作,其中对绿化养护中的浇水、修建、施肥、害虫防治等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保障维护质量,将工作纳入流程,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突进精细化管理的进行,例如秋季杂草旺盛的情况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进行清除,从而保障相关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整体绿化效果,春夏则要注重绿化苗木的修剪工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要严格进行,及时进行修剪保持园林美观性,基本上对于入秋天气的控制保证在2次以上的灌溉和维护,从而才能有效地保障绿化苗木正常生长。同时要进行苗木补植,对于补植期的苗木进行重点养护,从而保障成活率和绿化效果,借鉴“创园”网格化帮包责任制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责任范围,并将各管护单位纳入完备的管护网格责任体系,从分管领导、管护责任人到一线养护人员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养护覆盖无缝隙,切实建立养护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植物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气候特点进行树种的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绿化的最优效果,改善人居环境,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美余,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416-5419.

[2]刘汉鹏.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史丽娜,李璟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12):129-130.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浅析 篇12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在我国传统园林和文人、画家的作品中有着不少讴歌咏叹和描绘抒情的美妙篇章。从其中表述出其人其时的审美心理和赏析标准。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把大自然融合于心中形成典型的自然, 表现出内在的气质风韵。六朝的山水诗, 五代、宋以来的山水画就是突出的代表。但结合工程设计角度来研究, 会发现其中有些不免缺少科学的逻辑推理和可操作性。近代号称“造园运动先锋”的英国在植物配置上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道路。18世纪著名造园家布朗在改建一些古典园林时, 把整齐的行列树改成自然式, 而受到严厉批评。我国几十年来在植物配置上也曾受到过某些严厉的批评, 诸如“乱点鸳鸯谱”, “羊拉屎, 树开会”, “画圈圈”等等。从中国古代和现代造园理论上看, 关于植物配置课题是比较复杂的。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树林、树丛等只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形式, 要如何达到植物配置的更高水平, 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园林配置艺术传统基础上善于创新。结合经济发达国家园林植物配置的成功例子和我国发展较快城市中园林绿化的成功经验及本人的实践探索, 认为在植物的配置上要达到:

1 简炼明快, 重点突出

不过分追求使用园林植物品种多, 配置的树丛多, 而要求主题突出, 重点明确, 丰富而不杂乱, 错落而不繁复, 作到取舍得当。

对于园林绿地, 要求每块绿地都有它的特色, 不主张每块绿地都繁花似锦, 也不要求每块绿地四季有花, 否则在植物配置上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例如:揭阳市榕城区政府庭园绿化设计时, 就考虑到该庭园是一个政府的办公地, 所以在庭园绿化上作自然式的布置, 富于自然气息, 并使两侧绿地相互渗透, 形成一个整体, 而不追求环境的庄严感, 体现政府官员平易近人的作风。绿化重点部分花木布置较为疏朗, 在草地的衬托下, 突出大王椰和苏铁等具有南国风光之植物。每个局部树种较为单纯, 对所用植物种类严加限制, 力求做到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手法简炼, 以单纯的局部达到整体的丰富。

在植物造景方面也应该粗中有细, 以乡土树种为基础。合理选用“出身低贱”的, 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树木, 反对把凡是珍贵的树木都收集在一起。在突出重点地、艺术地配置植物景观的同时,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科学的安排, 使我们的养护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 而景观效果达到最好。为了突出某一种植物, 其它就要削弱。如扬州个完突出竹子;中山陵突出梅花;西湖的柳树。每个景园主题突出但并不显单调, 能以其“科学的内容, 园林的外貌”比较完美地表现出来,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为了表达一种意境, 用简炼的手法可以达到目的, 就绝不用复杂的手法, 对造园材料应惜墨如金, 避免堆砌, 做到恰到好处, 少而精才显得珍贵, 而且简炼的局部往往有助于整体的丰富, 有助于表达高雅的情调。当今用繁琐手法设计的园林绿地, 还冲斥着每个角落, 动不动就建亭子、堆假山、筑水池、架水桥、围铁通花, 园林绿地的投资真正能用到绿化、用到植物造景中去的少得可怜, 主次完全颠倒了。

2 构造空间, 疏密得体

以植物配置围合出爽朗和深邃的疏密空间, 突出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之特色。

植物是软质景观, 与硬质景观有同样的功能, 可构成和组织空间, 给人以空间感。地被和草坪的交界处暗示着空间的范围。树干的大小、疏密及种植形式决定空间封闭程度, 树干越多, 则林地的空间闭合感越强。落叶植物的空间封闭程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夏季, 落叶植物的叶丛浓密, 能形成闭合感强的空间, 使人有内向的隔离感;冬季, 由于落叶, 在同一空间, 都比夏季显得空旷、通透, 人的视线能延伸到空间外的范围。而常绿植物一年四季, 能形成垂直面空间封闭效果。

形成空间的三个面:地平面、垂直面和顶平面, 都可以植物材料用各种组合方式构成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利用植物材料可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有: (1) 开敞空间: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空间为开敞、无隐蔽、外向空间, 几乎完全外露于阳光下。 (2) 半开敞空间:该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 挡住视线的穿透, 使空间有方向性的开敞面。这种空间可隐蔽与遮挡某一面或多面的物体, 而引导人的视线转向有景可观的面。在居住环境中常用这种空间形式。普宁市锦绣园小区就是很好的例子。 (3) 覆盖空间:选用树冠浓密的遮荫树, 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或选用攀援、蔓生的植物材料构成的花架, 或由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交冠而生, 形成绿色“长廊”, 强化了道路直线的运动感。揭阳市沿江绿化带用小叶榕这种冠大荫浓的植物构成覆盖空间。 (4) 完全封闭空间:以各种大小类型的植物构成全封闭空间,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隔离感。 (5) 垂直空间:以高而直的植物构成一种开敞向上的空间, 或以攀援、蔓生的植物附生在建筑物的垂直面上。

植物材料作为构成空间的因素, 组合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空间, 这些不同空间可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地。各种不同植物材料组成特色各异的空间, 又由各个空间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 以植物组成门、墙、大小各异的空间, 引导人的视线与活动, 构成设计要求的空间组合, 应用植物材料调节空间范围, 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

3 精选地被, 形成多样的“底色”

在不同类型的绿地中利用各种地被植物的高低、色彩的浓淡衬托景色。在一个园林景观中, 草坪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地被植物, 但在整个园林景观中, 有时单靠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不同的植物如宿根花卉、小灌木及球根花卉等形成地被来丰富整个园林景观。

全面了解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 并正确选择适宜材料是种植地被“底色”成功的根本保证。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 光照和湿度的要求是主要的。其次, 土质、水肥的要求可在施工中和以后的管理上逐步满足。而且, 应根据观赏特性选择地被植物, 因为植物的观赏特征对形成地被的景观起决定作用。种植设计正是把植物的株形、株高、花期、花色、质地等主要观赏特点进行艺术性地组合和搭配, 创造出优美的群落景观。揭阳军分区庭园绿化的改造设计, 就重点对办公大楼前面左右对称的两块绿地进行规划, 分别以八株大王椰子作为骨干树种, 还有罗汉松球作为第二层次景观。在以常绿苗木为主的基础上, 其次用大叶红草、黄心榕、满天星三种不同颜色红、黄、绿的袋装苗作为地被植物, 用流畅的曲线组成一个外形抽象的“8”字形, “8”字形中间是用黄心榕种植成一个抽象的“1”字形, 达到表现一定寓意的目的。从高处看, 植物景观层次清晰, 流线型构成的图案给人以整洁、团结向上的感觉, 引人入胜,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整体效果及现代感。

地被“底色”大小选择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就地被自身装饰效果及观赏者视觉要求出发, 地被应有一定宽度。过窄不易体现群落景观, 过宽超过视觉鉴赏范围造成浪费, 也给管理造成困难。地被的色彩主要由植物的花色、叶色等来体现。在地被的色彩设计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花色或叶色来创造空间或景观效果。如把冷色占优势的植物群放在地被后面, 在视觉上有加大地被深度、增加宽度之感;在狭小的环境中, 用冷色调组成地被, 有空间扩大感。在安静休息区设置地被时宜多用冷色植物, 如果为增加色彩的热烈气氛, 则可多使用暖色调的花或叶。地被的色彩配置不是独立的, 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协调, 与季节相吻合。还必须注意依地被大小选择色彩, 过多的色彩反而产生杂乱感。

4 塑造植物, 形色兼备

利用修剪的绿篱, 丰富层次, 勾勒轮廓, 作为背景是近几年来比较灵活运用的一种手法。在现代化的城市绿化中, 绿篱不仅可以划分境界, 还可以用它来分隔园中不同景区、组织景点的作用, 可以作为基础种植, 装饰建筑物、小品、喷泉、花坛, 以及作为绿色屏障隐蔽不美观的地段。

绿篱从高矮上可分为高篱、普通篱及低简陋。绿篱高度没有严格规定, 通常以0.5~1.5m的普通篱最多, 0.5m以下为矮篱, 1.5m以上为高篱。在修剪篱中, 通常有修剪成同一高度的单层式;由不同高度的两层组成而成的为二层式;二层以上的是多层式。多层式在空间效果上富于变化。如深圳市图书馆前庭中把绿篱布置成高低不等、曲折有致的抽象图案, 结合某些花灌木的布置, 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如没有这些造型别致的绿篱, 前庭将大为逊色。当然, 整形绿篱的高度和宽度要服从整个园林绿地的空间组织和功能要求, 切忌到处围篱设防, 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既妨碍游人活动, 又影响园林景观。

要从本地区的环境条件 (气温、日照、土壤条件) 出发, 选择生长旺盛, 抗性强, 容易繁殖的材料做绿篱, 这样才能较好保持绿篱的整体效果。揭阳市常用黄叶假连翘、福建茶、黄金榕、九里香、红继木等植物材料作绿篱。

5 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 避免形成不适合下木生长的“覆层混交”

为了追求景观效果, 过去曾有过“大树下面种小树”的教训。现在除了在树木的株行距调整外, 还严格选用耐荫植物。在外貌上应注意季节的变化, 内部的树木组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 水平轮廊要有丰富的曲折变化, 树木栽植的距离要有疏有密。

在利用植物配置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 即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地被、草坪各自根据自己生态要求和彼此相互依存的条件, 形成不同的层次, 所以季相变化比较丰富;供游人欣赏的林缘部分, 其垂直成层构图要十分突出, 但也不能全部塞满, 以致影响游人欣赏林地下特有的幽邃深远之美;为了能使游人深入林地, 密林内部可以有自然园路通过, 但沿路两旁垂直郁闭度不可太大, 游人漫步其中犹如回到大自然界中;必要时还可留出大小不同的空旷草坪, 利用林间溪流水体, 种植水生花卉再附设一些简单构筑物以供游人做短暂的休息或躲避风雨之用, 更觉寓意深远。如果应用的树种不多, 形成草地疏林, 则疏林中的树种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树冠应开展, 树荫要疏朗, 生长要强健, 花和叶的色彩要丰富多彩, 树枝线条要曲折多致、树干要好看, 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要适当;树木种植要三、五成群、疏密相间, 有断有续, 错落有致, 务使构图生动活泼;为使林下花卉生长良好, 乔木的树冠应疏朗一些, 不宜过分郁闭。如乔木由一个树种组成, 它没有垂直郁闭景观和丰富的季相变化, 为了祢补这一缺点, 可以采用异龄树种造林, 结合利用起伏变化的地形, 同样可以使林冠得到变化;林区外缘还可以配置同一树种的树群、树丛和孤植树, 增强林线的曲折变化;林下配置一种或多种开花华丽的耐荫或半耐荫草本花卉, 以及低矮开花繁茂的耐荫灌木。单纯配置一种花灌木可以取得简洁壮阔之美。多种混交可以取得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为了提高林下景观的艺术效果, 水平郁闭度不可太高, 以利地下植被正常生长和增强可见度。

植物配置不管怎样变化, 其内部树木组合郁必须符合生态要求。在外貌上应注意季节变化。

总之, 植物造景是世界园林的趋势。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把不同的树木花草, 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 尽量讲求艺术性, 使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植物与镶边植物等各得其所, 构成一个人工植物群落整体。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打破植树配置的程式化, 我国传统园林中大多存在着对乔、灌木成年期后尺度估计不足的毛病, 显得较为拥挤闭塞。现代植物配置要求开朗明快, 活泼可亲。对于植物美的感受偏重于整体效果, 注重于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植物配置的特点, 由繁琐趋向简炼。在领略到大自然的气息, 领略到植物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 欣赏到人工装饰之美, 从天然的及人工的两个方面, 挖掘园林植物配置之美。在植物色彩的运用上或组合形式、空间处理上都有别于传统的园林形式。这样才能在园林植物配置上有所发展, 从而获得最佳的园林景观效果。●

摘要:从中国古代和现代造园理论上看, 关于植物配置课题是比较复杂的。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树林、树丛等只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形式, 要如何达到植物配置的更高水平, 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园林配置艺术传统基础上善于创新。

关键词:植物配置,发展趋势,善于创新,色彩配置,造景,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园林优秀设计集锦》, 北京市园林局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深圳新园林-抽象市园林》, 沈葆久等, 海天出版社

上一篇: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下一篇:传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