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精选13篇)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1
1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
1.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些绿色植物放到一起就可以,而是在设计时,要多注重带给人的艺术气息。在植物景观配置中,一定要围绕整体、平衡、韵律、协调4大基本准则,因为这些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性。要根据植物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比例的不同,显示多样化。同时,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系,体现出和谐的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平静、舒适、柔和及愉悦的美感。在对质地、体量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要遵循平衡原则,使景观稳定、协调。
1.2景观性原则
整体把握植物的布局,多利用一些美学上的原理,再加上人们对植物景观的观赏需求来设计。此外,还应多注意植物和季节之间的关系,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具有观赏价值,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从而避免因季节变化使整个园林景观显得过于单调。
1.3生态位原则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性,避免与所在地域发生冲突,使结构合理及种群稳定、和谐。不同的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充分发挥出每一种植物不同的生态作用,利用植物生态作用的不同来改善不同的环境问题。
1.4生物多样性原则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园林的稳定、协调发展。植物的种类越多,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越简单,也越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这种具有复杂性的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魅力值,吸引更多人群,还可以发挥出多种植物最基本的生态功能,集美丽和价值于一身。
1.5因地制宜原则
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植物生长的茂盛,就必须选择最利于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土壤。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进行植物配置,才能呈现出植物最好的状态,从而创造出最别致、最美丽的生态园林景观。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被配置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审核植物配置的设计图纸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同时,还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及多人审核,做到依图施工。
2.2植物配置与季相变化相结合要考虑到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季节里颜色形态特点和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从功能、形态、颜色、栽培管理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植物景观。
2.3注意色彩的组合在一个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组合,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植物,有的场所需要安静的效果,有的需要活泼的效果。而色彩最能凸显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绿色有安静、严肃的感觉效果,红色、黄色等暖色调具有欢快、活泼的感觉效果。
2.4注意植物配置的高度搭配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高度的选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出园林独特景观。例如,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在中低层可以选用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来进行搭配,在平地可以种植一些小草等。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来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搭配。
2.5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及能陶冶情操,所设计的景观要让人们所接受,最终服务于人。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出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而松、柏则多栽植于陵园中。
3.总结
总之,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植物进行一些合理的搭配,使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更加与众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更多地关注植物配置,重视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2
1 生态园林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所谓生态园林, 必定是在园林学的基础上, 参照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原理建成的符合科学原理, 既美观又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 应遵循的原则有:
1) 具有统一性。所谓统一性就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时, 植物的色彩、高度等既要错落有致, 但又要具有共同的特点, 让人看起来具有整体性, 与整个环境搭配和谐。这样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带给人美的享受。
2) 具有观赏性。园林设计中,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是, 除了要有可写性, 合理利用资源外, 还要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这就要求在静中求变。每种植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赏性, 能营造不同的景致。我们要恩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 依据季节的变换来营造错落有致, 四季皆不单调乏味的景致, 提高观赏价值。
3) 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在生态园林建设中, 要充分认识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植物是有生命的, 不同的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植物与植物间存在着竞争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植物对阳光、水分、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 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同时保证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形成稳定合理的群落结构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2 各种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 生态适宜性原理。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后, 植物对当地的阳光、水、温度、土壤等有极大的依赖性。要在环境中生存下来, 植物要有高度的适应性。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 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进行了解和调查, 针对性的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同时, 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不破坏生态系统。
首先,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本土生长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后生存下来的, 是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 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 还可以保护珍稀物种, 保留当地特色。
其次, 土壤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知道,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介质。我们要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析, 明确哪些植物需要那种土壤, 然后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 我们可以将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移走, 对污染的土壤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 这样植物才能很好的生存下来。
另外, 众所周知, 水是生命之源, 植物的生长更是离不开水。一般情况下, 植物生长摄取的水分来字土壤, 很多城市的绿化带是要定期进行浇灌的。但是, 水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水循环系统, 甚至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进行水的净化, 这样就可以保证水的长期供应。
2) 生物多样性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包括多个方面,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理论。
首先, 是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 当植物的群落结构越复杂时, 生态系统越稳定。物种多样性既包括物种种类的总和, 也包括群落的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 要设计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 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使系统更稳定。
其次, 是景观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 实现景观多样性的前提是保证物种多样性。要有大面积的森林来发挥生态功能, 满足物种多样性的需要, 还应该有一些小的植物群落起到保护作用。在实际操作中, 要注意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这样, 当花期过后, 仍然可以观赏树叶, 延长观赏期。另外, 还要注意不同高度和颜色的植物层次的搭配。
3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1) 具有观赏价值。在生态园林中, 多种植物群落组合在一起, 面积大, 色彩丰富, 形状各异, 相比单个区域的植物或绿化带, 更能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在生态园林中散步, 无异于置身大自然中, 可以舒缓人们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紧张情绪。
2) 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在生态园林中, 植物的种类更多, 层次更丰富, 这无疑在一定的面积上增加了植物的层次和数量, 叶面广, 增强了光合作用。同时, 由于物种多,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大面积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的净化城市空气, 还可以防尘防污染, 降低噪音。
综上所述, 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日趋严重, 人们日益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学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园林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生活, 还能起到稳定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 在园林设计中,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努力为人们打造一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健康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尤其在城市建设中, 生态园林的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对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及各种园林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设计,植物生态学
参考文献
[1]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
[2]何美梅.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 设计 植物配置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53-01
在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伴随着科技与文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拓展与升级,人们对于环境提升的意识有了显著的改变,也就越来越注重生态园林的设计与建设。
一、生态园林释义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借鉴和传承传统园林的经验,遵照生态学的原理,所设计建设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搭配的植物群落。它建立了人与自然生物联系的新秩序,具有观赏的性能和艺术的美感,具有改善提升自然环境的功能,具有科学合理的时间、空间、营养结构,从而多功能、多方面的展现生态园林的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宜人、生态、文明的良好自然环境。
二、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生态园林当中,植物的配置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可以装点改善环境、创造景观,为人们提供宜居、宜养、宜休的优美舒适的休闲和文化活动场地,更为人们提供了观赏、游玩的艺术空间,给人们以心旷神怡的美的感受。而且植物对于生态自然环境的创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美化环境、优雅氛围、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障水土、降低噪音、遮阳造荫、防风阻雨等诸多功能。
1、 改善提升自然环境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使空气达到平衡循环。另外园林植物还可以吸纳有害气体,更可以作为评价监测自然环境质量的依据。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消灭细菌、吸收灰尘,是环境当中天然的噪声减缓者。
2、 保持生态的平衡
园林植物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改善相对区域内的小气候,它可以有效的吸收和阻挡太阳的辐射,调节自然温度和自然湿度,净化水体,减少水土流失。
3、优美环境、提升格调
植物风景不仅能装点自然景色增加自然的生机,让人们感受到向上的生命力,还可以提升环境和人们的审美格调,陶冶自然情趣,充分给人以美的体验。生态园林中,植物更以其各异的风姿、独特的创意、迷人的色彩、清新的气息让人得以全方位的享受自然的馈予。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1、谐调统一的原则
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设要求其形态、颜色、造型、质感和搭配比率都得达到一定的标准,不仅要呈现多样性还有要区别和差异性,还要达到自然过渡、和谐统一的效果。既要显得生机灵动,变化自如,还要避免繁杂无序、混乱无章;既不能单调乏味,更不能混杂冗乱,变化突兀,要的是谐调统一之美。
2、 风景调和的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植物配比中,要注重植物之间的配比与联系,表现美感,突出其合理性与谐调性,使人享受到安静、平和、怡心、悦目的感觉。应熟悉各植物的景观特征,全局布控品种配置,掌握植物群落的动态属性与季节变化,使其达到适景、适地、适时的良好效果。
3、 动感均衡的原则
由于各类植物的生长姿态各各不同,有的生长比较整齐,例如:石楠、椿树等,有的则具有一种生命的动感,例如:合欢、松树等,所以在设计搭配时就要考虑物种之间的呼应以及与环境的融合。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植物的生长期形态变化,达到其体貌、质地、以及色彩搭配,并根据园林的特点及风格来进行配植,适当的选择是规则式均衡还是自然式均衡。同时要注意空间的变化和立体效果的显示,避免布局呆板,力求高低、起伏、层次分明、有韵律感,令人赏心悦目。
4、植物配置“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在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点以及各地域的环境特征和人文需求,选择各方面适宜的植物进行科学的配植,防止种间冲突,力主达到结构完善、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使其相互之间互相依托,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达到优美宜人的效果。
四、生态园林设计中所应注意的植物配置因素
1、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照顾到各种植物的自然生长属性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物种,搭配成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各种类兼具的复合型物群,同时应当熟悉掌握各物种的生长规律,适时的进行人工帮助,塑造一个科学、均衡、平稳、有旺盛生命力及自我修复更新功能的发展型生态系统。
2、植物配置应做到花叶结合的良好效果
在进行配置时应当避免单调、重复的情况,将观花类植物与观叶类植物有机融合,比如将红叶李、银杏等叶色变化美丽的植物和花类植物进行组合,不仅可以达到错落优美的效果,还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时间。所以就要将两类植物做精心创意的搭配以期达到色彩迷人、形神兼备的状态。
3、植物配置应做到四季有景、风光独特
在进行配置时应力求贴近自然、四季分明,季节特征显现,流露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做好阔叶与针叶植物的搭配,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时令植物与长青植物相结合,使得处处生机、时时绿色、花香阵阵。
4、保障安全、杜绝污染、有机养护,兼顾效益
在进行生态园林的配置时还要考虑一些植物对人的影响因素,避免有毒素、有异味、有过敏物质的散发,另外可配置开放性的草坪,以供人们接触绿地、应急避难。同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的药剂以减少污染,多以生物或人工的有机方式进行养护。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当充分体现其生态性,科学布局、合理设计,达到生态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将园林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发挥到极致,为人们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自然环境,提升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05).
[2]吴国良.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3]水恒源.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华章.2011(2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配置方式
生态园林是根据传统生态环境原理进行建设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自然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已趋于日常化。植物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应结合城市的环保需求,最终使得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发展,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1生态园林的含义
1.1生态园林的特征
生态园林从字面上解读是具有维护生态功能的园林,所以生态园林在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生态效应。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造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的植被和树木,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生态效应。植被和树木在进行自身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同时,可以对城市的颗粒物、汽车尾气等一些空气污染物进行净化,还可以对城市整体的环境进行净化,为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作出突出的贡献。
1.2生态园林的内容
园林建设的初衷并不是仅仅为了绿化,而应根据具体的条件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配置相当重要,在注重植物生态作用的同时还不能忽视整体的美感,所以生态园林的建设从本质来说就是自然科学和各种植物美学、生态学的相互结合[1]。
2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对植物的选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植物的具体安放更是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配置原则来进行安置工作。从整体来讲,大致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规划。
2.1艺术性原则
在对生态园林进行建设时,不仅要发挥出植物本身的生物功效,还要科学合理地对植物进行艺术性编排,使整个生态园林有一定的艺术气息,有利于生态园林的长远发展。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的特性和外形进行分类,使得整体配置效果得体大方,同时拥有艺术协调性。总的来说,要使得各种植物在配置的过程中相互牵连、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展现出整个园林的艺术价值。
2.2观赏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出园林的生态性和艺术性所带来的和谐感,在对植物进行编排时,要明确植物在整体设计过程中的目的和用途,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征和生态功能,从而进行合理调整,在保证生态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整个生态园林的观赏性[2]。
2.3生态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性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功能,植物在配置过程中根据生态原则,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各个植物之间对应的相互关系。建设者在生态园林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生态特性,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避免植物之间产生相互竞争的关系。同时结合不同地方和不同环境,对生态园林构建提出不同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植物之间相互扶持、生态共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符合环境要求的城市生态园林。
2.4多样性原则
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植物多样性的原则。物种的多少和对应的生物关系能够反映生态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越高,其稳定性就越强,可以起到稳定生态环境的作用,有利于整体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物学理论,保证整个生态园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对于整个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都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建造绚丽多彩的生态园林的必备条件。
3对生态园林构建配置方式的探讨
3.1以自然形态进行搭配
对于生态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当地对应的土壤环境,更要考虑对应的气候条件以及节气。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季节和环境变化,选取植物配置比例,避免植物选取过程中的种类单一,注意相互搭配[3]。
3.2规律性搭配
要科学合理地对植被进行综合性栽培,使得生态园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保护,并且能够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避免教条主义,要按照具体城市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力争建设一个符合当地环境的城市生态园林。
4总结
构建一个符合当地环境的优秀的生态园林,不仅仅要有优美的建筑景观作为背景,更需要有合理科学的植物进行填充,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同时,还要注重整个生态园林所带来的美观性以及观赏性。总的来说,需要不断地对生态园林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功能,更好地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5
生态型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是以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为基本要素,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和景观设计理念,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理论的绿地系统。分析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统一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2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2.1观花和观叶植物有效结合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6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6)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7
1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植物在生态园中一般有3种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以及观赏功能。建造功能一般是指植物在景观中的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到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大小、形状、封闭性和通透性, 它体现在可以用于一个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一种开场的空间或者半开敞的空间, 或者是铺盖空间和完全封闭空间以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主要是指植物在后期对于该生态环境的影响, 比如对空间质量的影响, 同时植物还可以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 也可以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观赏功能一般是因为植物的大小、色差、形态等特征能在景观中成为视线的焦点, 植物的外观有欣赏价值。植物的这3大功能中建造功能有着对总体和局部的形成的巨大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 只有在建造功能的设计确定以后才能考虑其他功能。
植物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特点, 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力很强。植物是变化的, 它们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季节变化而不停地发生变化。所有的植物在生长中都可以扩展变化, 这些动态变化, 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的设计中, 需要一些植物来遮挡不雅的物体或者护坡形成障景。障景的效果也依照植物来确定。
同时植物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一个扩展和缩小的功能。在不变地形的情况, 利用植物来调节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方面, 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序列。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的设计时, 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的不同比例, 显示它们的多样性, 但还是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 引起统一感, 这样更生动活泼, 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很多, 会造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过于繁杂又会引起心烦意乱, 但是没有变化会显得呆板, 所以要有统一性。
2.2 景观性原则
这主要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 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在植物配置时, 熟练地掌握各种植物的造景功能, 对于整体群落有把握, 根据美学原理以及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3 均衡原则
将不同种类和不同质地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来进行配置, 景观会显得非常稳定。
2.4 生态位原则
这种原则主要是针对于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避免植物失衡造成的生态不平衡。
3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的主要方式
3.1 植物配置要以当地自然条件为基础
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属性所适合的自然环境,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 同时搭配乔木、灌木、草本等来塑造成复合型的植物群。
3.2 植物的配置要做到花叶相衬
植物配置时, 避免做到单调和重复的情况, 将花类植物和叶类植物容器结合在一起, 做到花叶相衬, 托出植物的美感。
3.3 植物配置应该做到四季有景、风光独特
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 应该贴近自然, 做到四季分明, 流露出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化。做好阔叶和针叶的搭配, 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进行配置。
3.4 保障安全、杜绝污染
在植物的配置中, 更应注重它与人的协调性, 避免因为一些有毒素、异味、有过敏的植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4结语
总之, 对于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艺术气息, 更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注重整体规划, 创造出和谐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明荣, 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 2011 (5)
[2] 戚福林.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新材料新装饰, 2014 (8)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浅述 篇8
【摘 要】植物配置是生态园林设计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加强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X公园的实例,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可以提升居民审美品位,还可以减轻空气及噪声对人类的危害,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灰尘,净化土壤,改善空气湿度,平衡生态环境,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因此,做好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一、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是指根据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结合园林布局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各种植物组合的季相、色彩、构图、意境,并将其与园林山水、建筑、道路等结合起来,创造出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空间景观。
(一)景观性原则
植物配置的目的是创造生态和谐的景观,所以应保持景观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中的可观赏性,通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通过对各种植物材料的功能和特点的研究,根据美学设计原理和对植物群落的观赏要求合理配置植物。
(二)均衡原则
均衡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植物材料的体量、质地、色彩、数量等,根据设计要求和园林观赏需要,合理搭配,均衡布置,使景观保持稳定、优美的状态。根据植物周围的环境,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三)功能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还应考虑绿色植物本身具有的功能。在城市综合公园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树大荫浓、树形端庄、色彩丰富且具有乡土气息的乔灌、藤本及地被植物。
二、X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一)配置结构特征分析
1.植物组成 X公园园林植物比较多,共有57 种,分属29 科。其中乔木31 种,占植物种数的53%;花灌木18 种,占植物种数的32%;草本植物8 种,占植物种数的15%。乡土树种占乔木种数的一半,绝大部分健康状况良好;乡土树种占灌木种类的70%,乔木与灌木种类比例约为1 ∶ 0.6,整体健康状况处于I 级水平。
2.木本植物重要值。
木本植物的重要值是反映树种出现的相对频度和树种在植物群落中的作用的指标,该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对X公园的5 个景观空间和10 个样本群落进行抽样分析可知,共有乔木树种19 种,按照应用频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垂柳、油松、国槐、樟子松、圆柏等。垂柳由于在滨水地方生长性状较好,同时又是人们喜爱的园林树种,其重要值超过60%;油松、国槐、樟子松的重要值均达到20% 以上。在抽样的植物群落中,紫丁香是出现频度最高的灌木植物,在9 个样地均有应用;水蜡次之,在7 个样地中有应用。由于这两种灌木的出现频率过高,且紫丁香的重要值高达111%,所以致使植物群落中的景观层次不够丰富,呈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3. 植物观赏特性。
植物的观赏特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各部位的形体姿态、色彩光泽等方面。在X公园的样本植物群落中,观形类树木占木本植物的比例最大,为60%,其次是观花树木(31.4%)、观果树木(8.6%),观叶和枝干树木占比均不足10%。观形树木的花多在春季盛开,占开花树木总数的70%,夏花树木占开花树木的30%,秋季、冬季无开花树木。通过分析可知,该公园的植物群落配置在季相景观方面以春景为主,其他季节植物景观色彩相对单调,景象比较萧条。
(二)树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通过对X公园的样地抽查可知,该公园的树种多样性比较好,其中乔木树种优势度指数在0.6 以上的样地有8 个,且树种多样性指数在1.0 ~ 1.7 以上。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地树种优势度指数为0.8,树种多样性指数为1.71;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样地树种优势度指数为0.56,树种多样性指数为0.92。在X公园绿地的10 个抽样样本中,灌木的树种优势度指数在0.5 ~ 0.7 之间的样地数占总数的70%,树种多样性指数普遍较低。由数据分析可知,X公园的植物群落灌木树种多样性水平不高,且多样性差别较大。
(三)公园各景观空间植物配置研究
1.入口景观空间植物配置。
城市公园的入口不仅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入口与周边环境相连,可以起到美化城市街景和市容的效果。所以,一般入口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采用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与入口的人工景观进行搭配。X公园采用鱼水情深花坛,在路的两侧通过布置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和疏林草地,使游人的视线随着植物的延伸而得到舒缓。在入口广场上摆放的立体花坛,含有一串红、矮牵牛、鸡冠花等多种花类植物,种类丰富、色彩明快,较好地烘托了入口的热烈气氛。
2.滨水绿化空间植物配置。
公园中的水景是吸引公园游人的一大景观,滨水空间的植物配置研究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X公园的岸边配置树种不多,主要通过艺术构图,在湖边种植线条柔和、线条优美的耐水植物,比如油松、国槐、旱柳等,再配以地被草坪,形成柔条拂水的效果,从而掩盖树种不足、条石驳岸的缺点。
3.园路景观空间植物配置。
园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散步小道3 级,园路绿化包括行道两侧树及乔木、灌木、花、草等复合植物配置。X公园园路采用油松、垂柳等冠大荫浓的乔木树种作为行道树,树下层密植绿篱,不但起到遮阴和分隔空间的功能,还能强化园路的延伸感,在有些次园路两侧密植丁香、紫叶李、山桃等小乔或灌木,有些次园路采用一侧配置乔灌草复层结构,另一侧列植行道树的不对称配置,有些园路两侧配置成自然植物群落。散步小道采用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色彩层次丰富,搭配错落有致。
4.植物主景空间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主景空间植物配置需结合地形地势进行,经过艺术布局组合,以植物材料为主体的群落和草坪边缘整体配置成植物群落,形成疏密有序、开合有致的林缘线。X公园的植物主景空间以开阔草坪布局为主,在草坪边缘配置乔木以围合草坪空间,在草坪中央零星点缀花灌木,不但提高了灌木的成活率,而且增加了草坪的景观层次和空间美感。典型的植物空间植物配置有:乔木+草坪、乔木+灌木+草坪、灌木+草坪等。具体配置可采用:国槐+ 草坪、国槐+ 油松+ 草花、油松+ 珍珠梅+ 小云杉等。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X公园的植物配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植物配置种类较多,乡土植物占比较大;二是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均匀性较好,通过样本的分析,乔灌木的树种优势度指数达到0.6 的地块在70% 左右;三是植物配置层次丰富,各层次间过渡自然;四是植物季相景观不丰富,景观连续性差。春季开花植物约占70%,夏季占30%,秋冬季基本没有开花植物。因此,应引进秋冬季节开花树种和常绿植物,以弥补景观连续性差的缺憾。
参考文献:
[1] 王俊寿.西方园林植物配置与借鉴[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9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相对越为稳定,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乡土性应用的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解决策略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10
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①地域自然特征。自然界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②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当前地域人文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篇11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一、利用植物造景的“三搭配”原则
1.品种搭配原则。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品种的搭配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景观可以给人不同的惊喜,一年到头景观设计以获得成功。植物景观的过程中,根据一年四季植物的特点,比如一些树在春天开花,有一些树在冬天开花,有一些树在秋天的绿叶,有一些树在绿色叶子在冬天。在选择植物时,考虑植物的不同的特征,使景观有每个赛季的一个亮点。一般来说,每个季节重点不同,使其他植物作为配角和衬托,突出亮点。作为一个绿色突出碧桃如春天的特点,在设计时使常绿乔木,落叶树木的比例1:3,树和花灌木比例1:1。春天,碧桃花,旁边的常青树出发的绿色景观,以弥补缺乏常绿园林花卉、数量的缺陷。
2.大小搭配原则。通常,会有各种类型的景观植物和树木,在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位置树木,因为树木,尤其是树的相对快速增长必须配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强调景观的关键点,并认为其增长空间和结构的影响。对于较小的树和花在树安排,同时考虑人为因素在较小的树木的景观设计。
3.色系搭配原则。颜色是植物景观植物的搭配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颜色,因为每个工厂尤其是叶子颜色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在设计时,颜色组合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特点和植物之间的互补作用,补充和衬托。景观在春天当主要突出颜色,设计师必须选择合适的突出植物的颜色,衬托其他植物,但在夏天,春天,主要的设计颜色可能会突出显示颜色不适合夏天, 然后让衬托植物在夏天逐渐代替春天的颜色。同时,夏天是热的,色彩设计应该让人感觉凉爽,冬天很冷,暖色的亮点。当然,颜色设计原则应该基于人们的传统理解,如特定主题突出一个花园,将在设计部门的主题。
二、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1.层次搭配。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中应特别注意植物层次搭配,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增加景色层次感。例如将不同颜色的花木有机搭配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以此丰富色彩,让层次更清晰。如将1 米高的常青树、5 米高的红枫树、10 米高的银杏树以由低到高的排列方式进行配置, 这样给人一种不同层次颜色清晰分明的感观,先是1 米高的绿色常青树,再是5 米高的红色红枫树,最后是10 米高的黄色银杏树。
2.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 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的树种, 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 尤其重要。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 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 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 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其次,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 例如, 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 适于PH 值5.5 至6.5 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 适于PH 植7.5 至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第三, 要根据树种对太阳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地。第四, 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 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树木时, 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 在株州市工业污染比较大的城市中, 在粉尘较多的工厂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 悬铃木等易于吸滞粉尘的树木; 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 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 如广玉兰、海桐、棕榈等树木。第五, 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 根据绿地性质, 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时, 树木宜选择常绿树和柏树, 以表现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 在幼儿园绿化设计, 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 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由红、黄、绿三色组成, 带来活泼气氛, 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三、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 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 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 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存, 双方获利。例如: 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 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 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 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 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 城市绿化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只有把握历史文脉,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 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 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 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四、结语
总之,植物配置的景观设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植物配置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创新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的设计,并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综合考虑景观的结构、功能、布局、优化植物的分布,利用植物促进生态平衡,使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也使景观建筑,促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旭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山西林业.2008(0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篇12
1 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1 景观多样性
园林的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多样性需要借助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得以实现,景观的多样性使用恰当会增加园林的美感,但是也要注意不可过多的应用景观的多样性,因为应用过度会造成生态位的重叠,使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植物生长。
景观要素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廊道、基质、斑块。斑块是指外形和其四周的地区不相同的非线性区域;基质要素的功能、结构和其它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的整体性;廊道是区别于基质的一道带状区域。斑块尺度大,则物种丰富,尺度小则可以保护某些物种,斑块的尺度、形状、树木和位置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受保护的程度会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多而增大,所以,为了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在园林设计时必须设计至少2个大型的斑块。由于边缘不规则的斑块相比边缘规则的斑块具有更优良的生态功能,所以,园林在设计时会适度的将边缘设计的不规则,一般在园林的关键位置会设置对整个生态园林具有重要意义或是起决定作用的植物群落,因为当一个斑块里的物种绝迹以后,就很有可能被相邻斑块中的相同个体代替,这样从整体上物种就得以延续。
1.2 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及动态结构,体现了群落以及环境中物种的均匀度、丰富度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群落之间的某种关系,在园林设计中应该按照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进行自然群落的模拟,通过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知道,群落结构和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会随着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加大而更加稳定,所以,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注意设计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会比单物种,更加能够稳定整个环境系统,也更能够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资源。
2 生态学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2.1 植物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的因素,植物群落不是简单的植物个体的拼凑,而是科学合理的组合。植物群落中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植物之间既是相互竞争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生态位指一种种群在群落中与其它的种群存在的在空间上及时间上产生的关系和相对位置。植物之间对阳光、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外部的环境和植物的分泌有着相互的影响,在一个群落中如果有2个种群占据同一个生态位,最终其中一个会退出这个植物群落,所以,在园林设计时要遵循生态位的原理选择在同一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和伴生树种。植物配置时根据生态位的原则选择植物种类,使种群之间相互补充,既能够使种群稳定、结构合理、环境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又可以达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尽量减少不同物种之间对空间、营养的争夺,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发挥不同种族的优势,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在园林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利用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生态位的差异来配置植物,使各物种能够协调共生。
2.2 合理利用当地的景观场地的自然资源
2.2.1 对自然的改造要适度。
在园林设计时,应根据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进行设计,不必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式,而且园林的设计者要尊重和认识自然原有的存在形式和内在价值,设计的依据仍然是景观场所的阳光、地势、土壤、风、水、植被等条件,要熟悉场所自然的过程。风景园林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为了按照人类的要求进行设计,应当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特征,将场所中原有的自然特征融入设计中,比如,造型树、溪流、泉水、地被、古木等,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减少了由于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形成的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 土壤的设计。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依托,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该对土壤进行测试,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应采取措施补救。一般是将污染的土壤移走,换上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是对原有的土壤进行改造。
2.2.3 利用乡土植物造景。
在风景园林的场地具有其当地的自然特征,应当尽量利用乡土植物造景。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经过了自然选择和物种的演替,在某一特定地区能够高度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区系成分的统称,是在当地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植物群落。在选择植物造景时最好选择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的成活率高,能够有效的促使场地的环境系统自我养护、自我更新,减少了管理以及维护的成本。而且考虑到物种的消失问题,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地带性物种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责任。
2.2.4 水资源的设计。
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水质的清洁、雨水的收集、地表水的循环、水动态的流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等处理得当,利用湿地中的植物和基质的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增加园林的绿化面积,促进植物的生长。
3 生物学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的配置必须对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征及相关的性状,比如,花果种子的生育期、受精特点、开花习性、分枝特性;种子的发芽;根、茎和叶的生长等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要求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植物生长的规律才能正确的做出配置,比如,树木周围地面选择铺装材料时,必须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根系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来满足呼吸。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系统,维系和发展现有的植物景观,比如,加强植物的巩固工作,避免植物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动摇;创造优良的中耕断根、土壤条件、蹲苗等条件,尽量不使用透水性和透气性差的铺装材料。
4 结语
园林设计是一门空间和时间的艺术,植物是园林设计的主体,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对场地的具体位置和环境展开分析,充分利用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原理,进行园林的设计,达到美化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明光,汪四旺,刘德斌.绵竹市“5.12”地震灾后城市绿化系统的修复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0(6)
[2]马绍元.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广东建材, 2011(7)
[3]陈键.华南地区滨水城市岸坡消涨带的植物选用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 2012(4)
[4]董昆.浅谈园林植物种植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 篇13
针对舟山现阶段园林树种选择的范围过于狭窄,与大量使用这些树种所造成的千城一面的状况,从未来园林发展的必然阶段——生态园林的角度分析了现实中园林植物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乡土树种在舟山园林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关于舟山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植物配置6条原则的建议。
舟山群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前沿门户,长江、钱塘江、之江的入海口,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条件得天独厚。随着浙江省政府提出生态省建设思路的提出,舟山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显露出来,笔者就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植物配制加以阐述。
1、舟山构建生态园林现状
1.1总体问题
舟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经过长期的绿化造林,已经是青山环抱,树木葱茏;占地3hm2的定海公园,设计巧妙合理,功能设施齐全;海山公园,构造浑然天成,颇具鬼匠之妙;沈家门的北安公园,闹中取静,小巧玲珑,别具特色;青龙山公园,绿树成荫,登高望远,海山美景,尽收眼底。道路、新村、楼群、绿地比比皆是,红花绿叶,相映成趣。
总体上,定海、沈家门城区各个建设早的单位(如公园、医院、工厂)绿化较好,绿化率高,乡土树种有一定的比例(具有绿化园林阶段“见缝插绿”的特征),后期建设的单位园林树种种类增加,但是受现今视觉园林的影响,追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效益,导致日常养护成本高等问题。现在,乡土树种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力度还不够,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除城区外,道路绿化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国道、省道两侧绿化较好,但是乡道、村道绿化问题比较突出。还有在各个小城镇绿化树种往往比较单一,有些地方连单层式绿化也少,远远没有达到起码的园林化要求。
1.2以往植物配置状况及问题
舟山市在以往绿化中运用的这些植物,基本上都是南方地区应用成熟的树种,乔木、花灌木有梧桐、悬铃木、雪松、广玉兰、香樟、红叶李、桂花、杨柳、枫香等;观赏型植物有夹竹桃、李树、海棠、玉兰、海滨木槿,藤蔓类有爬山虎、凌霄、常春藤、野蔷薇等;草花地被:春季有雏菊、杜鹃、石竹等,夏季有金盏菊、万寿菊、大丽菊等,秋季有大花牵牛、一串红、三色堇等,冬季有羽衣甘兰(多以盆花,花坛为主)。
在应用中,乡土树种少,外来品种多,外国品种多。由于近年来园林植物的发展热衷于从国外引进,许多树种没有经过当地引种驯化就直接投入使用,盲目性大,造成了目前园林上生态效益低下、树种自我稳定性差、配置类同性大、栽种投入大、后期养护成本大等问题。
2、植物配置的原则
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是由于气候相近,二是由于在进行绿化树种的配置时,设计人员往往采用园林应用较多、较成熟的绿化植物,这样在形成景观的时候,就会给人以雷同的感觉。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骨干材料,配置不当就会影响城市面貌。所以在舟山城市绿化过程中,应选择和培植具有舟山市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使千岛新城更具地方特色。具有舟山市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不能单从植物本身的外部形态,如花色、花香、花期、抗性上考虑,还必须遵守以下6个原则。
2.1物种乡土化
要注意适地适树,适景适树。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当地或经过长期的(通常是数十年或上百年的时间)驯化证明的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具有适应性强,抗性强的树种。应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这些土生土长的植物具有极佳的适应性、生长性、抗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展示地方风貌,显现文化底蕴,因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尤其是舟山地处海岛,在选择与配置具有舟山市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满足体现海岛风光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地域、人文等特殊因素。
2.2品种合理化
在选择具有舟山市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时,要注意选择生长期相对较长及速生的树种,树木生长期长,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景色,生长快,则能较快地形成一定层次的景观。
2.3结构复杂化
结构复杂化与品种多样化密切相关,是指园林设计选择植物除了多品种、多类型外,还要注意植物间的混配和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间的多层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因时因地,乔、灌、花、草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季相纷繁的景色。
2.4搭配合理化
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等合理配置,在各个层次上,充分使植物各得其所,展现其特有的魅力。还要注意在有儿童、老人活动的场所,禁止或尽量避免种植有毒、有刺、带尖以及容易引起人过敏反应的植物(如夹竹桃、虞美人等)。
2.5培植科学化
即使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当地顶级植物群落为借鉴模式,构建植物的各级层次,也必须根据栽植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地势高低、地下水位高低、周围水体的有无来选择抗旱抗涝的植物;根据栽植地的土壤pH值与质地,选择不同的植物;根据栽植地的周围建筑物的高低、走向,选择不同的或喜阳或耐荫的植物;根据栽植地的土壤肥沃程度,选择不同的或喜肥或耐瘠薄的乔、灌、花、草;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山势、山坡坡向,选择不同根系的树种,尤其是舟山常年风力较大,一年往往受一至数个台风影响,选择和培植具有舟山市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时候,必须优先考虑抗风性好的树种。此外,还要注意,近年来,舟山每年夏季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旱情,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必须注意选择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树种。
2.6种苗本地化
在选择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绿化树种时,种苗本地化是相当关键的一点。本地培育的苗木,出圃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抗性,移植时不仅能较快地恢复根系的生长,而且对当地的各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对于乡土树种,也是要尽量的使用当地园圃地有的植物,因为野生的乡土树种在园林应用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持续生长。所以在当地园圃中大力发展乡土树种,是当务之急。
3、发展乡土树种,构建生态园林
3.1舟山地区园林植物资源
经过初步调查与统计,舟山市符合要求的园林植物共有300余种,现将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主要种类予以介绍(后带号为乡土树种)。
3.1.1木本植物
3.1.1.1乔木类
针叶树种:苏铁、日本冷杉、柳杉、日本柳杉、水杉、杉木、秃杉、池杉、北美红杉、湿地松、雪松、日本五针松、撒金柏、日本扁柏柏木北美圆柏北美香柏罗汉松.阔叶树种:香樟、普陀樟、红樟、紫楠、赤楠、豹皮樟、火力楠、舟山新木姜子、深山含笑、梧桐、石栎、栓皮栎、白栎、化香、垂柳、李树、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女贞、冬青、合欢、海槟木槿、木槿、红山茶、无患子、枫香、三角枫、黄连木、青冈、黄檀、构骨冬青、鸡爪槭、雁荡三角枫、红枫、南京椴、杜英、木芙蓉、珊瑚树、木荷、玉兰、广玉兰、红叶李、桂花、杨梅、浙江柿、紫薇、柃木、鹅掌楸、北美鹅掌楸、红叶李、竹柏、棕榈、木香、榆叶李、苦槠、甜槠、苦楝、榉树、卫矛。
3.1.1.2竹类粉白竹、雷竹、刚竹、青皮竹。
3.1.1.3灌木类南天竹、红叶小檗、八角金盘、紫金牛、盐肤木、算盘子、金银忍冬、茶莓、继木、柃木、白檀、海桐、十大功劳、迎春、云南黄馨、栀子、火棘、菝葜、大叶黄杨、小叶黄杨。
绿篱植物:槟柃胡颓子法国冬青山茶竹柏罗汉松.3.1.2草本植物
花卉类:雏菊、杜鹃、石竹、金盏菊、万寿菊、大丽菊、大花牵牛、一串红、三色堇、栀子花、月季、茉莉、紫罗兰、千日红、芍药、普陀水仙、菊花类。
攀缘植物类:紫藤、银藤、五叶地锦、爬山虎、凌霄、常春藤、珍珠莲、络石、常春油麻藤、扶芳藤、网络崖豆藤、南五味子、蔓长春花、西番莲。
地被植物:忽地笑、紫花地丁、海沙金、朱砂根、迎春、黄馨、云南黄馨、线蕨、鳞毛蕨.草坪植物:麦冬、苔草、吉祥草、沿阶草、狗牙根、结缕草。
3.2乡土树种应用现状及优点
目前舟山乡土树种,已经和正在应用的乔木、花灌木有香樟、水杉、化香、枫香等;观赏型灌木有海槟木槿、檵木等;藤蔓类有紫藤、五叶地锦、爬山虎、凌霄、常春藤、珍珠莲、络石、常春油麻藤等;地被、草类有狗牙根;草花地被有麦冬。
乡土树种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而且树种自我稳定性高,配置变化大,栽种投入相对较小,后期养护成本小甚至可以是零养护,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目前舟山由视觉园林向生态园林发展。
3.3乡土树种推荐树种
舟山较有发展前景的乔木主要是樟科的香楠樟、普陀樟、红樟、舟山新木姜子,壳斗科的石栎、青冈和漆树科的黄连木;藤蔓类有南五味子、山锔等;地被、草类有狗牙根、紫金牛;蕨类有线蕨、鳞毛蕨等;水生植物有水烛、空心莲子草、芦苇等。
4、小结
在舟山市的园林建设中,生态性应该逐渐放到首位,在今后的建设中,要遵循物种乡土化、品种合理化、结构复杂化、搭配合理化、培植科学化、种苗本地化6条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避免以前视觉园林的弊端,充分体现地域、人文特色,实现“享受艺术、坐拥自然,居城市而有山林之乐”的目标。
随着舟山的园林生态化的进程和城市森林的构建,千岛新城一定会成为中国海岸线中点上集生态园林、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东海新桃源”。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朱建宁。英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浩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谭伯禹。园林绿化树种选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论文】推荐阅读: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论文08-16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12-13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12-21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12-21
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08-30
生态设计中的植物造景10-17
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研究论文05-19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11-25
园林植物的配置12-01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