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2024-12-13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通用12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1

从当前的生态风景园林的功能来看, 建设生态风景园林主要有3个方面的好处:第一,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可以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美的享受, 为人们生活提供修生养性的地方。第二, 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 因为植物可以借助光能以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 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 释放氧气, 产生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 供植物体利用。第三, 在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如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配置, 合理利用时间与空间, 再精心挑选一些和当地环境相匹配的植物, 建立一个人工的植物群落, 就可以为人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1 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1) 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大多会选择乔木类, 因乔木类花木的体量和观赏性特别强, 为了突显花木的个体美, 应采用孤植效果最佳, 在庭院、草坪、道路交叉处或转折处、开阔的湖池岸边等地都可配置乔木类的树种。 (2) 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比如银杏树和悬铃木等, 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喜土层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还有大叶女贞在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最佳。 (3) 考察树种对太阳的需求强度,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配置树种每天大概的日照时间[2]。 (4) 参考环保的要求,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前面已经讲到过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所以在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点。比如香樟树, 因其具有树冠根广、枝繁叶茂、气势雄伟, 且生长较快、冠形美观等优点,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其作为优良的庭院、街道和公园等风景区的园林绿化树。香樟树还可以抵抗二氧化硫、臭氧等有害气体的侵袭, 又有驱蚊等功效。所以在城市园林或居民区配置树木时, 应参考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 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

2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

2.1 观花和观叶植物组合配置

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地形、气候、土壤多种多样, 因此植物资源特别丰富, 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宝库之一, 是不少观赏树木的故乡, 其中属于中国独有的银杏属、银杉属、福建柏属以及青檀属等奇特树种。观赏树木都具有叶色漂亮且多变等特点。比如银杏树, 枫树、香樟树等, 到了夏季香樟树作为街道两旁的观赏树, 其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十分清凉养眼, 还有枫树到了秋季满目红色非常漂亮。组合这些观赏树木和观花植物,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观赏的时期。同时, 这些极具观赏性的树木也可独立放在街道两旁作为主景, 而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2.2 层次要鲜明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美观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就必须要做到层次和色彩搭配分明。树叶与观花的颜色要互相搭配, 搭配高矮不一的植物, 如此便可凸显出观赏树木的色彩和层次。还有每种树木的花开时间不同, 有的在夏季开花、有的在秋季开花, 为了能够延长观赏树木的观赏时间, 可将不同花期的树种交替配置, 如此就可延长观赏期。

2.3 注意季节性的转变

生态风景园林景观里植物的配置一定要注意季节性的转变, 避免出现单调和雷同的现象。植物的配置要注意形成春天繁花似锦, 夏天绿树成荫, 秋天叶色多变, 冬天银装素裹的景象。按照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以下几种, 如春天可选择桃树、紫荆, 樱花等。夏天较少, 可选择蔷薇、月季等。秋天比较多, 比如桂花树、白桦树、红松、云杉等, 特别是桂花树到了开花的季节, 可谓是十里飘香, 是秋天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类树种。冬天也相对较少, 但自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 说明在冬季梅花树是不二选择, 还有油松、龙柏等。总的配置出来的效果是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真实体会到大自然的风光及其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还要加入一部分的美学作为支撑, 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美的学科,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所以,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不能只简单地堆砌绿色植物, 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因此, 要想将中国的生态风景园林的艺术继承和发扬光大, 就必须组合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 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可持续性强的生活环境。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 探讨了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以及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的配置方法。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亦夫, 王丽斯.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林科技, 2014 (8)

[2] 林怡.风景园林设计的职务配置雨规划探析[J].景观设计, 2015 (2)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也不紧紧之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而是更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当前,它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何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植物造景原则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植物造景时,就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此外,街头绿地与住宅绿地,校园绿地与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2.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我们园林建设中,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品种。

3.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触景生情的同时,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文有文眼,景有景眼,在植物绿化过程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或观花,观果,观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树种栽植的杂乱,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 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 变形 几何 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配置浅析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6-0009-03

收稿日期:2015-04-08

修回日期:2015-06-29

引言

利用园林植物材料并结合风景名胜区生态建设的需要,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以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式和途径去创造出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使之成为新常态下生机勃勃的的新亮点,是广东英德宝晶宫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为英德宝晶宫景区)的环境景观定位。对于英德宝晶宫景区绿地的升级改造,增强植物造景效果,发挥植物造景的功能作用,应投放相应的绿化建设资金及养护管理费用,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考虑并将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作为景区植物景观的主调。

1 景区区位及植被现状

英德宝晶宫景区坐落在广东英德市区的北江河畔,整个景区由宝晶宫溶洞、碧落洞、碧落湖和狮子岩4个景区组成。素有“岭南第一洞天”之称的宝晶宫溶洞,是一个经历两亿多年地壳运动而成的大溶洞。溶洞共有4层,洞内面积达20000m?。溶洞外划分为风景名胜区、摩岩石刻观赏区、英德红茶文化区、广场绿地4大板块。景区以自然山体为依托,因地制宜利用本土优良植物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广场绿地有大大小小的植物造景30多个,4大板块种植的乔灌木有125种,乔木达20000株,草坪和地被超过50000m?,绿化率达43%。经多年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景区的绿化布局已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而且在自然生态和红茶文化方面已具有一定效应,为社会创造出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2 景区的植物选择与植物配置

2.1 景区植物选择和配置的原则

1)“适地适树”与“适树适植”相结合;2)走生态化、本土化、特色化和多样化的植物配置道路,丰富景区植物群落;3)选用的植物与景区自然山体形状、建筑物及环境相结合,园林空间具有韵律节奏感;4)选用的植物,主调与基调明确,植物景观效果协调统一。

2.2 景区植物选择的策略

2.2.1 合理选用还原自然生态的乡土植物

英德宝晶宫景区可选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榕树Ficus microcarpa、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朴树Celtis sinensis等乡土植物作为景区的主调树种,既可为其它阴生植物生长创造生境条件,还可起到空间围合的作用,以降噪、滞尘、遮荫,从而体现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环境。

2.2.2 选用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植物

坚持“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原则,选择优良的或色彩迥异或具花香或具果实的植物来丰富景区植物群落,增强景观性,如选择桂花、大叶紫薇、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等植物,可使植物特色更加突出且鲜明。

2.2.3 植物群落多样化、造景特色化

如选择桂花、三角枫、黄金榕等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植物,并借助宝晶宫溶洞两侧及摩岩石刻旁等实体造景,点缀3~5株如桂花、三角枫等小乔木或小灌木,增强群落的多样性和特色。

2.3 景区植物配置的特色

2.3.1 以自然生态植物造景为主,寓意于景观

英德宝晶宫景区除供游人游览外,主要为了提供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能够缓解污染、净化空气的自然循环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营造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环境,植物配置要把握景区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景区自然山体为蓝本,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并通过合理的配置来体现植物景观效果。

2.3.2 环境景观定位明确,植物配置个性突出

景区结合宝晶宫溶洞“雄”“奇”“壮”的特色,在绿地平面区划布局采用“象征手法、尺度合宜、巧于因借”等人文园林中的山水要法,选用本地特有的英石、黄蜡石、河冲石等材料,坚持“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原则,配置优良的香花、果实植物和不同色彩的植物,丰富景区植物群落,增强植物景观美观性,较好地解决了景区植物种类单一所带来的自然生态防护效益不高的问题。

2.3.3 植物群落与造景的搭配优势明显

“植物群落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元素,是指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理位置范围,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英德宝晶宫景区现有天然植物群落,无需大量人工营造。只有在景区绿地有机更新时,作为植物造景而形成的植物景观,选用观赏性植物景群、基调树林景群,或附生植物景群和竹林景群等植物景群,使植物搭配的主体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进而提升景区的环境景观质量并对园林空间的营造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 景区植物的区划布局

3.1 前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英德宝晶宫景区作为省级的风景名胜区,其植物的区划布局要有前瞻性、科学性,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效益为主,提高单位面积绿化总量”的原则,并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景区的环境质量为前提,进一步加强景区绿地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大单位面积绿化总量,充分发挥景区自然生态组团绿地高氧吧的功能作用。

3.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改善和提高景区环境质量,坚持“适地适树”“适树适植”原则,认真做好乔灌木、藤本和花草本等植物的区划布局,力求多目的、多品种、多层次。同时根据植物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且适应性强、抗性较好的园林植物种类。

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篇4

随着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绿化的高速发展, 对园林中植物的绿化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现代风景园林中得绿化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风景园林绿化通过种树、栽花、种灌、培草、布置园路、营造建筑等过程, 使得风景园林的绿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以前那些没有空闲的地方也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园林中得立体多元素绿色植被的原生态效应, 可以起到降音除尘、调节温度、湿度及大气中得含沙量等, 是得城市污染和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安全、健康的美丽环境。所以, 现代园林绿化植物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们的对生活质量起着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而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观赏效果,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设计者对风景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1]。

2 现状

2.1 绿化植物配置生态习性的情况

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 设计者首先应考虑到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在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的条件下, 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以达到良好生长。

2.2 绿化植物配置在类型方面的情况

我国绿化植物配置的类型主要分为树木配置和花草配置等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配置主要体现在为:列植、孤植、篱植、群植等。

2.3 绿化植物配置原则的现状

随着绿化植物配置的地位及其作用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中, 许多设计者他们在对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结合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和原则。如:根据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选择植物;根据每种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 因地种树。因此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应结合其地形和建筑物组成有韵律和节奏的空间。

3 原则

我国的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设计者们在设计时, 应根据风景园林需要植入的植物的生长习性在结已城市的特点, 对园林绿化的植物进行整体的、科学的、合理的配置, 让植物的生态价值和欣赏价值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之后可以得到充分展现, 已达到更好的观赏价值。在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中还涉及了其他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植物的颜色和种类的组合和搭配。二是植物与园林之间其他方面的搭配, 如假山、喷泉、道路及建筑物等。

现代风景园林配置因遵循整体优先原则和适宜原则, 这两种原则应该结合自然规律作为前提来实施和确立。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施工环境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及建筑物来进行合理配置, 注重其自然景观的保护。同时, 在绿化植物配置的过程中, 还应当应确保所选择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坏境和气候。

季节的不同也会使植物所呈现出的形态展现出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过程, 会根据四季的变化使其自身的叶子、花及果实等在色彩上随之产生变化, 从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设计者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 将花和树木进行混搭。使其观赏期得以延长。

4 存在的问题

4.1 草多树少, 空间利用单一

近几年来我大多数的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主要是以种植草地为主, 这样做虽然可以使绿化的面积和绿化效应得到了扩大和提高, 但是绿化的生态效果却并不明显。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和大面积的草地, 都是单一的空间利用, 在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应注重层次的凸显, 注意花草灌木的的综合利用。

4.2 千篇一律, 缺少地方特色

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国内外较为成功的风景园林设计被许多城市竞相模仿、复制、抄袭, 导致我国的很多城市的在景园林绿化方面过于统一化, 毫无创新。大面积草坪点缀雕塑或喷泉的运用, 使得千城一面, 毫无特色可言。

4.3 色彩单一, 缺少奇花异草

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颜色的层次和多样性, 可以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 起到对视觉直面冲击的同时还可以开阔观赏着的心境, 。国内外一些风景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 换季时植物叶色的变换呈现出的色彩, 令人陶醉的同时也愉悦了观赏者的心情。而现代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设计师对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时常会忽略了绿化植物的颜色和层次, 从而导致其色彩单一, 几乎为清一色的绿色且植物种类也缺乏多样性, 使人在观赏时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

5 注意事项

5.1 设计者尽量避免随意性

从整体出发, 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 结合考虑当地的发展需求和人文历史进行整合设计。只有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要求与周围建筑物的合理协调, 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合理的目的。同时, 风景园林绿化植物在配置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园林自身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及时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形态, 及气象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 从而对植物做到的配置做到科学合理的同时, 避免植物在配置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加可以凸显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及独特的风格艺术形态, 使其更进一步的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绿化品位。

5.2 将绿地作为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基础

从植物自身生长习性和四季交替对其产生的变化, 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设计者在对风景园林绿化植物该如何进行有效地保护问题的考虑上, 设计者可以在风景园林的绿地建设中植入开放性和具有观赏性且可践踏草坪及绿化设施, 以满足人们对绿地及设施等各方面的需求。此外, 风景园林的管理人员应提高对植物管理, 尤其是在植物病害时, 尽量做到少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做植物危害性较大的化学药剂对其喷洒, 从而能更好的保护风景园林土壤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健康度。

5.3 加强风景园林乡土树种优势的发挥

在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绿化中, 乡土植物对风景园林的绿化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风景园林的观赏也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 乡土树种是指在本地区域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树种。这些乡土树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经济性、观赏性以及抗逆性等优良特点, 而且相对于其他外来树种而言, 乡土树种更能适应园林建设施工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确保植物在生理、生化、生态方面的功能均可正常且健康运转, 继而进一步的使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得到充分展现出来。

6 效益

6.1 景观效益

风景园林植物绿化配置中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 在扩大了绿化面积, 提高观赏的透视率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加优美自然的林缘线和林冠线, 而这些优美自然的林缘线和林冠线比起那些零星散落的植物个体更具有观赏价值。在应对不同的气候环境及不同的地理位置时, 营造形态各异、色彩分明的植物群落, 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对绿色植物的需求。

6.2 社会效益

现代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 不仅仅是开展各种社会的文体活动, 以达到吸引游客, 把风景园林的绿化植物配置成为人们走进自然的牵引, 使游客在观澜的同时启发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6.3 生态效益

城市生态坏境的改善的和调高主要是通过风景园林植物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起到生态效益的实现。而生态效益的实现主要是取决于植物群落绿化的面积、植物的种类、色彩的层次等以达到对生态系统的改善。从而起到防风、防沙、降音、净化空气的作用。

6.4 经济效益

我国很多地方的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对植物在养护和管理时, 经常会大量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及财力。风景园林绿化植物在配置时可以建立阳性、中性、阴性、深根、浅根、落叶、阔叶、针叶等混合的植物群组, 以达到自我维护和调节的作用。

7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代风景园林在绿化植物的配置时候, 除了扩大绿化面积外, 还应该注重和考虑到配置的限制及存在的问题。绿化植物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文化涵养及陶冶情操的同时, 还可以起到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提供观赏等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实现很多的原因来自于, 风景园林绿化植物如何配置。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 篇5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同时,还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及多人审核,做到依图施工。

2.2植物配置与季相变化相结合

要考虑到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季节里颜色形态特点和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从功能、形态、颜色、栽培管理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植物景观。

2.3注意色彩的组合

在一个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组合,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植物,有的场所需要安静的效果,有的需要活泼的效果。而色彩最能凸显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绿色有安静、严肃的感觉效果,红色、黄色等暖色调具有欢快、活泼的感觉效果。

2.4注意植物配置的高度搭配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高度的选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出园林独特景观。例如,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在中低层可以选用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来进行搭配,在平地可以种植一些小草等。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来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搭配。

2.5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及能陶冶情操,所设计的景观要让人们所接受,最终服务于人。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出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而松、柏则多栽植于陵园中。

3.总结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植物选择;配置

中图分类号: S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56-02

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化,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风景园林施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提上日程。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分布着风景园林,它是一种包含自然地理、生物、生态等学科的艺术,其中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及配置方法对风景园林的展现效果有直接影响。而在探讨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及配置方法前,首先应对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重要性有一定了解。

1 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中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渗透,风景园林施工理念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绿色、生态、环保”成为其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理念。相对一般性观赏园林,风景园林最为明显的不同便体现在植物选择与配置上。为达到园林绿化建设基本要求,风景园林必须引入绿色植物,而基于风景园林的性质,其在植物的选择上往往比较重视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1]。为促进风景园林施工有效性价值的充分发挥,就要求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必须是合理的,不仅需要立足风景园林一般要求,还需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与美观性,只有如此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自然、美观的园林空间。

2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第一,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园林建设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必须考虑到园林建设的美感与和谐性。在风景园林施工中,首先应做好对整体植物群体的配置工作,之后才能开始配置单体植物。与此同时,在体现风景园林绿色化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当前时代对风景园林所要求的人文化气息。在施工过程中融入本土特色植物和传统文化,打造鲜明的风景园林风格。与此同时,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应与居民需求多样性结合起来,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规划风景园林的休闲方式,使风景园林可以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保证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

第二,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必须立足植被生长系统特点,符合其生长规律,并根据季节变化对风景园林中配置的植物枝干进行剪裁。尤其进入冬季前,应大规模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修剪,以给树木提供更加保暖的环境,使植物在冬天实现更好的更新与生长,为植物春天复苏提供更多保障。风景园林施工中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时,必须注意群体中的单体植物成熟度,保证其成熟度保持在75%~100%,根据植物成熟外观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配置,而非根据眼前幼苗大小来做决定,从而保证单体植物在群体中配置的正确性[2]。单体植物在群体中的布置,彼此之间应有轻微重叠。而在对单体植物进行排列时,应按照奇数原则来配置,在数目上每组植物不宜太多,这也是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奇数原则可使各个成分相互增补,产生相对统一的布局。完成植物布局后,即需对植被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在这一阶段仍然适用,与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各组植物之间在视觉方面也应相互衔接。这样才能增加风景园林植物布局的整体性与内聚性,使植物从视觉上看呈现出难以分割的紧密交织感。另外,在对群体和单体完成布局后,还应对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对植物配置的影响进行考虑。

第三,风景园林施工中初步完成植物选择及配置后,还应对其进行细致配置,充分考虑植物大小、品种、色彩、质地等搭配[3]。在植物大小方面,应对大中乔木的位置首先确立。大中乔木体积较大,在风景园林整体结构和外观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中乔木配置。只有将大中乔木配置完成后,才能安排小乔木和灌木,从而促进乔木形成结构与空间特性的完善和增强。相对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较矮小的植物在配置上主要是为了更加人格化地装饰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由于大乔木生长较难一直保持在风景园林规划好的植物配置范围内,所以当风景园林面积不够大时,应慎重使用大乔木。因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大乔木通常具有提供阴凉的功能,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还应对其空间方向加以考虑,适宜在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种植。在植物品种方面,风景园林需对植物与植物的搭配布局认真研究。对落叶植物的选择,应避免分散种植,以使其保持整齐与醒目感;落叶植物与针叶常绿植物的配置,则必须保证比例的平衡,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的比例应高于针叶植物。在植物色彩方面,应考虑植物色彩与风景园林其他景观的协调性,突出观赏性。在植物质地方面,应均衡搭配使用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植物,根据比例大小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配置。

3 结语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能够美化风景园林环境,同时对风景园林及城市自然空气的净化具有一定作用。所以,风景园林在施工中应明确认识到植物选择及配置的重要性,根据植物配置步骤、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选择及配置。

参 考 文 献

[1] 潘剑彬,李树华.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J].中国园林,2013,(15):77-78.

[2]邱芳.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9(19):44-45.

[3]毛燕,罗衡,曾海.现代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J].南方农业, 2014, (09):53-55.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7

植物景观配置 (即植物造景) , 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 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 合理搭配起来, 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 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 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万壑松风”“松壑清月”“梨花伴月”“金莲映月”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并且, 春夏秋冬等时令交接, 阴雪雨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 改变景观空间意境, 并深深影响人的审美感受。此外, 由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园林的艺术影响, 以植物材料“比德”, 在植物配置中也带有了明显的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人分三六九等, 树木也要划分等级, 玉兰, 海棠, 迎春, 牡丹, 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以松柏体现其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 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南方私家宅院中, 以白色粉墙为背景, 配置几竿修竹, 数块山石, 三两棵芭蕉就构成了中国味十足的园林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也不仅仅只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 而是更兼备了生态, 文化, 艺术, 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 当前, 它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 如何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 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 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植物造景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 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 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 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植物造景时, 就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 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此外, 街头绿地与住宅绿地, 校园绿地与城市广场绿地, 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只有如此, 我们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2、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 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 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 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 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 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我们园林建设中, 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 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品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 应营造出欢快, 喜庆的氛围, 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 肃穆为基调, 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 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 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 色彩, 风韵, 芳香等美的特色, 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 触景生情的同时, 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处理整体与局部,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文有文眼, 景有景眼, 在植物绿化过程种, 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个公园, 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或观花, 观果, 观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 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 树种栽植的杂乱, 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 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 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 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 乔灌草相结合, 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 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 虽由人作, 宛若天开, 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 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 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 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 兼顾其他三季, 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 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 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 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 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 弥补了景区花量大, 常绿量不足的缺点, 而在其他季节, 花灌木相继开花, 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 丰富了植物景观, 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 (视线通透) , 半开放性空间 (有开阔视野, 有封闭视线) , 冠下空间 (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 , 封闭性空间 (四周全被遮挡) , 竖向空间 (视线向上) 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 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 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 可用封闭性空间, 与外界的嘈杂声, 灰尘等环境隔离, 闹中取静, 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 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 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 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 使林缘线, 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 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 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 前后栽种, 互为背景, 互相衬托, 半隐半现, 即加大了景深, 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 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应用ts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 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 乔木, 灌木, 花草, 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 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ts变形, 几何, 视错觉等, 创造出适时, 适地, 有韵律地植物景观, 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四、结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以上科学配置,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最好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 从而创造出了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打造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宜居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科学进行传统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 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关键词:景观配置,风景园林,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韩炳越, 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 2005, (07) .

[3]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4]胡文芳, 谭利华, 李焱波.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A].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论文集[C], 2007.

[5]李献兰.园林景观中造景主体的园林植物[N].中国绿色时报, 2003.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8

1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中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渗透,风景园林施工理念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绿色、生态、环保”成为其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理念。相对一般性观赏园林,风景园林最为明显的不同便体现在植物选择与配置上。为达到园林绿化建设基本要求,风景园林必须引入绿色植物,而基于风景园林的性质,其在植物的选择上往往比较重视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1]。为促进风景园林施工有效性价值的充分发挥,就要求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必须是合理的,不仅需要立足风景园林一般要求,还需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与美观性,只有如此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自然、美观的园林空间。这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都会是一个重点,真正的构成人与社会的和谐,地球很脆弱,我们一定要肩负起保护他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造福于子孙后代。

2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第一,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园林建设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必须考虑到园林建设的美感与和谐性。在风景园林施工中,首先应做好对整体植物群体的配置工作,之后才能开始配置单体植物。与此同时,在体现风景园林绿色化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当前时代对风景园林所要求的人文化气息。在施工过程中融入本土特色植物和传统文化,打造鲜明的风景园林风格。与此同时,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应与居民需求多样性结合起来,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规划风景园林的休闲方式,使风景园林可以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保证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

第二,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必须立足植被生长系统特点,符合其生长规律,并根据季节变化对风景园林中配置的植物枝干进行剪裁。尤其进入冬季前,应大规模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修剪,以给树木提供更加保暖的环境,使植物在冬天实现更好的更新与生长,为植物春天复苏提供更多保障。风景园林施工中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时,必须注意群体中的单体植物成熟度,保证其成熟度保持在75%~100%,根据植物成熟外观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配置,而非根据眼前幼苗大小来做决定,从而保证单体植物在群体中配置的正确性[2]。单体植物在群体中的布置,彼此之间应有轻微重叠。而在对单体植物进行排列时,应按照奇数原则来配置,在数目上每组植物不宜太多,这也是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奇数原则可使各个成分相互增补,产生相对统一的布局。完成植物布局后,即需对植被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在这一阶段仍然适用,与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各组植物之间在视觉方面也应相互衔接。这样才能增加风景园林植物布局的整体性与内聚性,使植物从视觉上看呈现出难以分割的紧密交织感。另外,在对群体和单体完成布局后,还应对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对植物配置的影响进行考虑。

第三,风景园林施工中初步完成植物选择及配置后,还应对其进行细致配置,充分考虑植物大小、品种、色彩、质地等搭配[3]。在植物大小方面,应对大中乔木的位置首先确立。大中乔木体积较大,在风景园林整体结构和外观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中乔木配置。只有将大中乔木配置完成后,才能安排小乔木和灌木,从而促进乔木形成结构与空间特性的完善和增强。相对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较矮小的植物在配置上主要是为了更加人格化地装饰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由于大乔木生长较难一直保持在风景园林规划好的植物配置范围内,所以当风景园林面积不够大时,应慎重使用大乔木。因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大乔木通常具有提供阴凉的功能,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还应对其空间方向加以考虑,适宜在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种植。在植物品种方面,风景园林需对植物与植物的搭配布局认真研究。对落叶植物的选择,应避免分散种植,以使其保持整齐与醒目感;落叶植物与针叶常绿植物的配置,则必须保证比例的平衡,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的比例应高于针叶植物。在植物色彩方面,应考虑植物色彩与风景园林其他景观的协调性,突出观赏性。在植物质地方面,应均衡搭配使用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植物,根据比例大小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配置。

3结论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能够美化风景园林环境,同时对风景园林及城市自然空气的净化具有一定作用。所以,风景园林在施工中应明确认识到植物选择及配置的重要性,根据植物配置步骤、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选择及配置。园林建设的种类很多,人们研究的也非常的深入,在很多的方面都很讲究,上面对于一些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人才匮乏的现实一直摆在我们面前,长期的不重视,导致了这样的事态变得更加的严重,只有不断的提升这些方面,更多的引进专业型人才,只有这样,行业才会更好的向前发展。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模式走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这样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等方面有了更深一层的寄托。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风景园林的研究变得更加的重视。园林的施工不是单纯的花花草草,应该更多的讲究如何的配置,一些搭配直接的影响到整个感觉,入股搭配合理表现效果非常的好,如果表现效果不好,那么就会大大的影响到人们的感官。这篇文章就是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植物选择,配置

参考文献

[1]潘剑彬,李树华.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J].中国园林,2013,(15):77-78.

[2]邱芳.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9(19):44-45.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篇9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现如今, 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以植物生存习性和园林设计要求为参考标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指将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所有植物进行科学配对及选位, 最终形成集整体性、有序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深加工, 进而体现园林设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息。同样以植物生长和培育环境的需求作为植物造景的参考标准, 与之搭配上石体、水源、建筑等一系列具有自然象征意义的装饰物, 为凸显植物本身特有的线条、色彩、结构美感做好铺垫, 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植物造景需要挑选物美价兼的素材, 完成精良的艺术设计, 规划合理的搭配构建, 唯此才能够对生态艺术的把握与追求烂熟于心。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有机结合, 能够展现出人们追求生态艺术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 为一部别出心裁、优质唯美的园林设计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生成满足人们生态艺术追求、优质舒适别致的园林景观。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交错之美、线条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贯穿于园林设计的始终。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显著特征, 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 加快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生产废气等, 都是园林设计促进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表现。

2.2 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有效防患火灾、减缓地震震效、防止水土流失。非但如此, 园林设计还能够深化美感艺术教育, 园林设计艺术美的感召力、吸引力, 能够加快人们追求艺术美感的步伐, 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2.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自然观赏景观的同时, 能够减缓人们在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生存压力, 给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安逸环境。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美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 回归自然, 享受思想与情感的放纵之感, 体味大自然独有的纯真之气。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 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 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 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 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 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 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 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 园林植物存活率低, 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 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 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4 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及协调性的主要解决措施是提高园林设计者的全局构建意识, 在园林设计前, 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合理策划和预见。最重要的是强化构建工作、环境创设、艺术鉴赏的综合思维意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不能单纯追求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 还要遵循土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植物生存习性的科学搭配法则, 实现园林植物艺术鉴赏功效的同时,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的现实功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影响了植物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还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科学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6)

[2]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篇10

高校校园是一个集教育与科研、生活与休憩于一体, 满足学生和教师多重功能需求的综合性很强的相对独立环境[1]。相对于高校建筑为主体的及其它“硬”质环境而言, 园林植物可称为“软”环境, 它与其“硬”质环境一起构成了校园的综合环境。构造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格局, 有利于提高校园生态环境效益, 提升学校的观感形象[2~4]。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园林植物配置为切入点, 重点研究植物色彩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运用和特点, 以期为国内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提供借鉴及参考作用[5~7]。

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概况

2.1 区位与交通状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选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职教园区的东北角, 占地约1100亩, 地块西侧隔缙云中路可远眺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区缙云山脉, 东邻重庆主城至江津城区双向八车道交通主干线的津马路。

2.2 自然条件及植被状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地处丘陵地区, 地形坡度较缓, 地表水为大气降雨补给。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 年均降水量1030.0mm, 年均相对湿度81%, 绝对湿度17.6mb, 多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1.9m/s。用地内山清水秀, 空气清新, 景色宜人。内部遍布油菜田, 以及灌木、乔木、竹林等天然植被, 微观生态系统完善, 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主要野生树种及野生地被植物为柑橘、梨树、黄葛树、香樟、小叶榕、枣树、洋槐、重阳木、苦楝树、松柏、竹、油菜花等。其紧临的缙云山区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八角莲、香果树、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45种, 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槭、缙云黄芩、缙云紫金牛等38种。已鉴定的淡水水藻类植物105种。

2.3 校园景观设计总体构思

校园景观设计总体构思如图1所示, 以绿色校园为理念, 以生态效应为核心, 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 选用西南地区常用树种, 种植树木以常绿乔木为主, 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配以灌木, 地被, 丰富植被立面层次, 体现生物多样性[8,9]。同时, 采用延续性原则, 将缙云山脉的环境元素、空间形态等要素移植到新校区中来, 对于现有古树名木尽可能就地保留, 在打造新校区人文景观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网络, 增强绿地系统功能, 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色植物配置

3.1 绿化设计基本原则

结合校园规划及建筑特色, 以绿色校园为理念, 以生态效应为核心, 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选用西南地区常用树种, 种植树木以常绿乔木为主, 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配以灌木, 地被, 丰富植被立面层次, 体现生物多样性。同时, 采用延续性原则, 将缙云山脉的环境元素、空间形态等要素移植到新校区中来, 对于现有古树名木尽可能就地保留, 在打造新校区人文景观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网络, 增强绿地系统功能, 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2 有色植物的选用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有色植物选用特点是:尽量采用乡土植物、植物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层次感强, 经济实用、符合高校校园植物配置要求[10]。

从表1可知在主要的有色植物配置上, 从横向来看, 达到24个主要品种, 其中乔木13个品种, 灌木11个品种, 涵盖19个科及亚科, 22个属。从纵向 (时间) 来看, 有色期达到全年 (1~12月) 的100%水平。

值得说明的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移栽植物中的有色植物也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地丰富了新校区有色植物品种和数量。其中老校区需移栽的有色植物主要有:紫薇 (Jakaranda) 千屈菜科、紫薇属, 花色淡紫、鲜红、粉红或白色, 花期7~9月;木芙蓉 (Cottonrose Hibiscus) 锦葵科、木槿属, 花色白、大红、粉红, 花期8~10月;毛叶丁香 (Syringapubescens) 木犀科、丁香属, 花紫色或淡紫色, 具浓香, 花期5月;红千层 (Callistemon rigidus R Br.) 桃金娘科、红千层属, 花色红, 花期3~7月;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木兰科、木兰属, 花色白, 花期2~3月;红枫 (Acer palmatum Thunb) 槭树科、槭树属, 叶色红, 色叶期几乎全年。综合老校区需移栽的有色植物来看, 新校区有色植物品种达到30个, 乔木17个品种, 灌木13个品种, 涵盖22个科及亚科, 26个属。

3.3 植物色彩的分析

从表2来分析, 白色占比最大, 紫色占比最小;白、红、黄、紫占比大致为4∶3∶1.6∶1, 非常接近园林植被色彩搭配种数占比理想比例 (4∶3∶2∶1) , 证明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色彩搭配是比较理想的, 总体来看是成正态分布的, 符合自然界有色植物占种数比规律。

值得讨论的是, 从色彩配比来看是符合自然比例的, 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 在植物配置方面对师生喜好照顾不够。根据问卷调查分析, 师生喜欢红、紫色较多, 占到整个问卷调查的60%以上。喜欢白、黄色只占到40%不到, 其中喜欢白色的师生只占到15%, 说明人的喜好和植物自然色彩不成正相关。另一个层面来看, 高校校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年青人占主体, 年青人对艳丽的色彩有更多的喜好, 是值得注意的, 这种喜好也符合高校校园朝气蓬勃的氛围。

4 总结

根据以上的数据和结论综合分析来看, 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色彩的搭配一定要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植物色彩不仅能丰富自然景观, 而且会影响到师生在校园环境下生活、学习的心境。在植物配置方面应该对不同色彩的植物合理搭配, 而且要讲究季相变化, 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色, 在符合自然植被色彩规律的同时, 也应该照顾校园师生们的喜好, 针对师生喜好来调整植物配置的量和种数。

注: (1) 红色包括红、桔红、淡红、粉红、丹红、大红;黄色包括黄、淡黄;紫色包括紫、淡紫、蓝紫; (2) 色彩分析中包括老校区移栽有色植物

摘要: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园林植物配置为切入点, 重点研究了植物色彩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运用和特点, 以期为国内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植物色彩,植物配置,高校园林

参考文献

[1]刘晓东, 初锐.哈尔滨市六所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研究[J].北方园艺, 2013 (5) :77~81.

[2]李文静, 贾璐, 王承健.滨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 2013 (7) :90~93.

[3]陈青.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11 (8) :143~145.

[4]陈翠玉.园林植物多样性在高校景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 (5) :666~670.

[5]瞿奇, 杨建欣, 樊瑞莲.园林式大学校园景观优化初探[J].北方园艺, 2011, (3) :121~124.

[6]刘红梅, 张延龙, 姬艳.色彩景观在香草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12 (20) :90~93.

[7]陈青, 陈贵林.对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建设中植物合理配置的再认识[J].北方园艺, 2010 (13) :97~99.

[8]王晓俊.地域·场地·空间—南京溧水城东公园设计的一些思考[J].中国园林, 2011 (11) :14~17.

[9]唐敏, 刘军.药用植物款冬在洛阳的园林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 2012 (12) :98~99.

石材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和应用 篇11

【关键字】石材;风景园林;园林置石

1 置石石材的种类及分布

杜绾撰写《云林石谱》就已记录了116种石材;明代林有麟著有《素园石谱》,记录了百余类石种;明代计成根据石材的不同石性及造型特点,分门别类对石材进行归纳简述,在《园冶》中共收录了15种山石。长期的造园实践中,人们置石常用的石种大致如下:

1.1江苏武进县山中奇石

属石灰岩类,纹理优美,色泽柔和,气势浑厚,颜色有暗红、灰白、灰黑,最适合室内造景。

1.2湖石

主要产于江浙一带。石材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透空玲巧,适宜特置或叠石。

1.3灵璧石

石灰岩类,产于安徽灵璧县。颜色有深灰色、白、红等,是一种较高档的石料,适宜特置。

1.4石笋

变质岩类,产于浙赣交界的常山、玉山一带。颜色有灰绿、褐红、土黄等,常作点景、对景用。

1.5宣城白石

产于安徽宁国县。色白犹如积雪覆于灰白石上,出土时表面有铁锈色,若干年后会逐渐变白。由于它有积雪一般的外貌,所以很适于作冬景的造型。

1.6英石

产于广东英德县。成分为碳酸钙,该石材千姿百态,意趣天然,为园林造景的理想用石。

1.7黄石

主要产于常熟虞山。其石形体顽憨,棱角分明,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它平正大方、主体感强,具有很强的光形效果。

1.8化石

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动、植物化石,如硅化木等,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深圳就建有专门的化石公园。

1.9九龙璧

俗称“华安石”,产于福建华安县九龙江畔。形体浑圆,颜色为棕褐色,具光泽且有白色条纹,是草坪中置石或作为器设的上等佳品。

1.10人工塑石

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假山材料进行塑石,其优点为造型随意,体量可大可小,特别适用于施工条件受限制或屋顶花园结构条件受限制的地方。但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

2 置石的选石要点

(1)选择具有原始意味的石材。如:未经切割过,并显示出风化的痕迹的石头;被河流、海洋强烈冲击或侵蚀的石头;生有锈迹或苔藓的岩石。这样的石头能显示出平实、沉着的感觉。

(2)最佳的石料颜色是蓝绿色、棕褐色、红色或紫色等柔和的色调。白色缺乏趣味性,金属色彩容易使人分心,应避免使用。

(3)具有动物等象形的石头或具有特殊纹理的石头最为珍贵。

(4)石形选择自然形态,纯粹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状的石头或经过机器打磨的石头均不能用。

(5)造景选石时无论石材的质量高低,石种必须统一,不然会使局部与整体不协调,导致总体效果不伦不类、杂乱不堪

(6)造景选石无贵贱之分,应该:“是石堪堆”。就地取材,随类赋型,最有地方特色的石材也最为可取。置石造景不应沽名钓誉或用名贵的奇石生拼硬凑,而应以自然观察之理组合山石成景才富有自然活力。

总之在选石过程中,应首先熟知石性、石形、石色等石材特性,其次应准确把握置石的环境,如建筑物的体量、外部装饰、绿化、铺地等诸多因素,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以少胜多,这样才能使置石与环境相融洽,形成自然和谐美。

3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

(1)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

(2)置石的石材纹理及色泽在环境中可起到點晴作用,使建筑空间层次感及深度得以加强。

(3)在园林绿地竖向设计中,置石常作为“谷方”,既起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又有造景起势之妙。

(4)置石可分隔空间,特别是分隔水面的空间,既不一览无遗,又可丰富水面景观。

(5)置石与园林建筑结合布置时,常见以下几种作用:

①山石踏跺蹲配;

②山石抱角和镶隅;

③粉壁置石;

④古建筑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

此外,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云梯、台基、支礅和镶嵌门窗。其变化之多,不胜枚举。

(6)在江南园林中经常运用山石来堆砌花台,它既可以使花台的形体随机应变,小可占角、大可成山,成自然之趣;又可避免某些地区因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为观赏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生态条件,同时又将花卉提高到合适的观赏高度,便于观赏。

(7)很多园林中的纳凉器具就是散石组合而成的,这也是我国园林中的传统做法,它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可以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自然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

4 置石的布局要点

造景应目的明确、格局严谨、手法洗练、“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散中有物、寸石生情。

5 置石的常用方法

特置、对置、群置、散置。

6 置石的布局原则

这里介绍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置石例子:日本匠师相阿弥在京都龙安寺前庭分组安置了15块石头,每组分二、三、五块不等,从任何角度观看,总是只能看见14块,这一作品很有独到之处,耐人寻味。它说明布置一组置石时,必须反复推敲,认真思考所处环境(包括地形、建筑、植物、铺地等)、石头的形状、体量、颜色等诸多因素,艺术性地处理石头的平面及立面效果,也就是把完全不同的东西(地形、建筑、植物、铺地、石头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一个统一的空间,典型化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

nlc202309051040

6.1平面组合

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三块石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直线排列。

6.2立面组合

从视觉上看,立面的效果比平面效果更为直观,更能体现置石的自然性和趣味性。要力求石块组合的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一形态或并排堆放,应赋予自然特性的自由。两块石头的组合应该是一高一低;两块以上的石堆应是几块石头的顶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或者可以被看成在同一立面上几个三角形所形成的三角形组合。但多个石堆的组合并不一定产生一个主峰点,这个顶点往往被省略,这样可以留给游者去发挥各自的想像力,以增加置石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6.3三块以上石头的组合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奇数的石头成群组合,如三、五、七。这样的石堆往往通过被分割成两、三个小石堆。如:若使用七块石头,它通常被分为三、二、二的3组石堆或二、三、二的3组石堆来组成。

6.4置石的放置

应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每一块石头都应埋入水中或土壤中使其仿佛生长出来似的。若是一块石块只有基部的一角插入土壤里或水中而看起来仿佛就要倾倒,容易产生紧张感,并使整体置石缺乏稳定性,这样处理石块是不合理的。绝对合适的放置是不可能的,只有靠长期积累的经验来认真考虑。

6.5置石在园子内的合理位置

一般安排在园子视线的焦点位置上,起点睛作用,但一般不放置于园子的中心位置,而是要靠边一些。另外,石堆一般靠近园子的前部,这样可使人感觉整个园子更为深邃。这样的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水面上的置石,可使水面变得迂回曲折,不至于一览无遗。

6.6多方案的比较对照

即使我们已选定若干石头来安排一组置石,也不能盲目地直接进行布局,最好是绘制一张草图或利用充气的塑料绑扎成类似于石块的形状放置在实地进行比较,待确定最佳方案后,方可进行实质性的施工。否则,既费工费时,又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6.7确定最佳观赏面

每块石头都会有一个最佳观赏面,有经验的设计师只要绕石头走一圈,就能确定出并将它安排在置石的正面,以取得最佳观赏效果。石组中各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

6.8修饰

一组置石布局完成后,可利用一些植物和石刻来加以修饰,使之意境深邃,构图完整,充满诗情画意。但必须注意“多几分自然,少几分人工”的原则,要尽量减少过多的人工修饰。石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人文景观的“意境”多以石刻题咏来表现。石刻可使置石更加超凡脱俗,使游人在园林中融入“画境”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雅趣。石刻必须根据置石造景来决定字体形式、字体大小、阴刻阳刻、疏密曲直,做到置石造景与石刻艺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使置石更具人文美、自然美的统一;植物修饰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灌木或花草来掩饰山石的缺陷,丰富石头的层次,使置石更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自然过渡。但种植在石头中间或周围泥土中的植物应能耐高温、干旱。如丝兰、麦冬、苏铁、蕨类等植物都能適生于置石的环境中。

总之,置石虽然篇幅不大,结构简单,施工技术也没有专门的要求。但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有独到之处,却并非是容易之事。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置石造景的目的,运用置石的布局特点及设计原则认真对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北京林业大学编著.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3]李志君.园林造景设计技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技出版社,1995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12

1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植物在生态园中一般有3种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以及观赏功能。建造功能一般是指植物在景观中的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到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大小、形状、封闭性和通透性, 它体现在可以用于一个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一种开场的空间或者半开敞的空间, 或者是铺盖空间和完全封闭空间以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主要是指植物在后期对于该生态环境的影响, 比如对空间质量的影响, 同时植物还可以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 也可以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观赏功能一般是因为植物的大小、色差、形态等特征能在景观中成为视线的焦点, 植物的外观有欣赏价值。植物的这3大功能中建造功能有着对总体和局部的形成的巨大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 只有在建造功能的设计确定以后才能考虑其他功能。

植物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特点, 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力很强。植物是变化的, 它们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季节变化而不停地发生变化。所有的植物在生长中都可以扩展变化, 这些动态变化, 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的设计中, 需要一些植物来遮挡不雅的物体或者护坡形成障景。障景的效果也依照植物来确定。

同时植物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一个扩展和缩小的功能。在不变地形的情况, 利用植物来调节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方面, 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序列。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的设计时, 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的不同比例, 显示它们的多样性, 但还是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 引起统一感, 这样更生动活泼, 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很多, 会造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过于繁杂又会引起心烦意乱, 但是没有变化会显得呆板, 所以要有统一性。

2.2 景观性原则

这主要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 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在植物配置时, 熟练地掌握各种植物的造景功能, 对于整体群落有把握, 根据美学原理以及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3 均衡原则

将不同种类和不同质地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来进行配置, 景观会显得非常稳定。

2.4 生态位原则

这种原则主要是针对于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避免植物失衡造成的生态不平衡。

3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的主要方式

3.1 植物配置要以当地自然条件为基础

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属性所适合的自然环境,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 同时搭配乔木、灌木、草本等来塑造成复合型的植物群。

3.2 植物的配置要做到花叶相衬

植物配置时, 避免做到单调和重复的情况, 将花类植物和叶类植物容器结合在一起, 做到花叶相衬, 托出植物的美感。

3.3 植物配置应该做到四季有景、风光独特

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 应该贴近自然, 做到四季分明, 流露出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化。做好阔叶和针叶的搭配, 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进行配置。

3.4 保障安全、杜绝污染

在植物的配置中, 更应注重它与人的协调性, 避免因为一些有毒素、异味、有过敏的植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4结语

总之, 对于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艺术气息, 更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注重整体规划, 创造出和谐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明荣, 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 2011 (5)

[2] 戚福林.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新材料新装饰, 2014 (8)

上一篇:肺部气道疾病下一篇:泵站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