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

2024-08-30

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共12篇)

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 篇1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 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压力, 借此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之上, 从阐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入手, 强调了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效果, 并针对现今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现如今, 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以植物生存习性和园林设计要求为参考标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指将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所有植物进行科学配对及选位, 最终形成集整体性、有序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深加工, 进而体现园林设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息。同样以植物生长和培育环境的需求作为植物造景的参考标准, 与之搭配上石体、水源、建筑等一系列具有自然象征意义的装饰物, 为凸显植物本身特有的线条、色彩、结构美感做好铺垫, 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植物造景需要挑选物美价兼的素材, 完成精良的艺术设计, 规划合理的搭配构建, 唯此才能够对生态艺术的把握与追求烂熟于心。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有机结合, 能够展现出人们追求生态艺术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 为一部别出心裁、优质唯美的园林设计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生成满足人们生态艺术追求、优质舒适别致的园林景观。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交错之美、线条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贯穿于园林设计的始终。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显著特征, 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 加快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生产废气等, 都是园林设计促进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表现。

2.2 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有效防患火灾、减缓地震震效、防止水土流失。非但如此, 园林设计还能够深化美感艺术教育, 园林设计艺术美的感召力、吸引力, 能够加快人们追求艺术美感的步伐, 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2.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自然观赏景观的同时, 能够减缓人们在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生存压力, 给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安逸环境。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美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 回归自然, 享受思想与情感的放纵之感, 体味大自然独有的纯真之气。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 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 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 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 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 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 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 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 园林植物存活率低, 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 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 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4 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及协调性的主要解决措施是提高园林设计者的全局构建意识, 在园林设计前, 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合理策划和预见。最重要的是强化构建工作、环境创设、艺术鉴赏的综合思维意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不能单纯追求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 还要遵循土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植物生存习性的科学搭配法则, 实现园林植物艺术鉴赏功效的同时,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的现实功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影响了植物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还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科学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6)

[2]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3] 王晓, 王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 2014 (9)

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 篇2

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属性所适合的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同时搭配乔木、灌木、草本等来塑造成复合型的植物群。

3.2植物的配置要做到花叶相衬

植物配置时,避免做到单调和重复的情况,将花类植物和叶类植物容器结合在一起,做到花叶相衬,托出植物的美感。

3.3植物配置应该做到四季有景、风光独特

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应该贴近自然,做到四季分明,流露出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化。做好阔叶和针叶的搭配,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进行配置。

3.4保障安全、杜绝污染

在植物的配置中,更应注重它与人的协调性,避免因为一些有毒素、异味、有过敏的植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4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70-1

我国古代的园林造景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对植物配置的方法和手段也积累了较多经验。根据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越来越受到园林设计者和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和思考。

传统的园林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而生态园林既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评判一个园林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该园林的植物配置的优劣,这也是影响园林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植物的配置需符合艺术美学性、功能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城市生态园林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生态园林的定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我国的生态园林概念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是园林设计首先应具备的条件。园林造景最原始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营造怡人的自然景色供人们观赏和游玩。第二,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环境的功能。第三,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生态的循环系统。

2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2.1 对称性手法

将各种形态和大小的植物按照一定有规则的均衡(对称)形式布置,能给人一种稳定的心理感觉,使人感觉踏实。相反,对于某些杂乱无章没有均衡感布置的园林,则达不到这种心理感觉。有规则的均衡式布景常运用在诸如皇家园林或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中。

2.2 韵律调和手法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该注意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和联系,还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差异,在布局中注意调和的原则,会给人一种变化、灵动、活泼的感觉,能使人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

2.3 统一协调手法

在园林布景中,我们需要注意植物的高低错落和颜色的深浅变化等差异性的存在,但是在显示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时,还必须使植物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使其在整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这样才能在生动活泼中保持和谐统一。过于统一的色调会给人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呆板感觉,但是过于繁杂的色彩和过于多变的造型却难免使人心烦杂乱、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掌握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3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3.1 植物配置以绿地自然状况为基础

绿地能给人以亲近感和舒适感,是最理想和最简单的绿化布置。在绿地的自然状况基础之上,根据植物的生长和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各种植物层的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长习性,经过后天的人工培育和优化,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3.2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配合

对于园林主景的布置,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叶色漂亮、多变的观叶植物作为布置主体。这些植物再配合以美丽的观花植物,可以延长其观赏时限。一些常绿的树种也可以对道路两侧的观赏带进行布置。这些植物常年都能保持青春活力,可以为观赏一些主要景观提供时效性的保证。同时,观花和观叶植物的配合搭配能突出园林造景的活泼感,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丰富,使之不乏味,不单调。

3.3 注重季节变化的差异性

对于园林造景的植物配置,要达到使园林呈现多样性特点,能满足各个季节的不同观赏要求。对于春天,可以选用桃花、迎春之类的花卉,夏天可以让人们观赏满目的荷塘景色等。总体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3.4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园林造景时,我们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该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合理进行植物的配置。根据这个原则,应尽可能选择本土植物进行园林的植物配置,因为本土植物相对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能保证其存活率。

4 遵循节约性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已经向节约型园林景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园林的植物配置上应尽量用简单的植物配置出更好的效果。

5 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与生态学和艺术美学息息相关,园林设计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产物,所以对于生态园林的设计,不能仅是随意的植物布置,植物不是越多越名贵就越好,既符合美学,又符合生态学,还能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园林设计才是适宜的园林设计。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各生态群落中审美的艺术配置,不断学习和总结中外优秀园林植物配置的典型案例,创建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符合社会文化的生态园林系统。

参考文献

[1] 罗培,朱亚娟.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2010.

[2] 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2011.

[3] 魏淑霞.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及其效益探究.魅力中国,2010.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篇4

1 生态园林的含义和设计原则

(1) 生态园林的含义。生态园林是基于传统的园林设计而产生的, 目的是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健康。生态园林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对粉尘的吸收作用来达到净化小区空气, 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 合理的搭配植物, 美化环境, 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场所。 (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有3个:第一就是景观性原则, 也就是生态园林的设计一定要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效果, 突出植物群落间的和谐。第二就是生态位原则, 无可厚非, 在生态园林中, 要考虑到不同物种的特点和作用, 体现周围环境和物种间的关系, 科学的搭配植物, 以避免彼此之间的竞争。第三就是统一原则, 也就是说在配置植物时应该注意植物本身的优势, 保证植物景观的整体美观, 进行错落有致的布置。

2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种类的选择

2.1 植物配置应该注意层次, 符合地域的土壤条件

进行植物的配置时首先就要对地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测试, p H值在7.5~8.5之间时, 适合栽种木槿、丁香、连翘和黄杨等植物, 而p H值在5.5~6.5时, 就需要栽种喜欢弱酸性环境的植物, 例如海棠类、樱花、以及绝大部分观叶类植物。另外, 地域的矿物质不同, 适合栽种的植物也有所差别。植物的配置应该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叶色、花色的配置, 以使色彩和层次更为丰富。

2.2 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 注意环保要求

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时, 也要考虑环保的要求, 有些植物的栽种不仅仅能够起到美化的效果, 而且对环境还能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对于有毒害气体排放的地区在植物栽培时应该考虑对这些毒气有较强吸收的植物, 白皮松、银杏和华北卫矛会是不错的选择。观花和观叶植物的结合也会让观赏期延长并且能够突出观叶树的主景作用, 例如, 红枫、银杏和云杉等就可以和观花植物相配置。

2.3 配置植物需要讲究季节, 讲究阳光的强度和气候条件

为了使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四季的更替变化, 在植物的配置上还应该考虑到季节的变化, 总的配置效果应该遵从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的原则。当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也是必需要考虑的, 阳光照射的强度会随着季节而改变, 北方和南方的差异, 需要配置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配置时, 常绿植物的比例应该在1/3左右, 在搭配的过程中, 阔叶树、草坪、乔木和灌木应该互相搭配, 以避免单调。

3 适当补充草本花卉

在植物的配置上, 应该讲究统一和谐, 互相协调, 可以将金娃娃萱草搭配在樱花树下, 这样就可以实现色彩上的丰富, 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在木本花卉配置的基础上, 增添草本花卉不但会增强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还能突出主题植物, 让整个画面更加赏心悦目。

4 生态园林配置时应注意事项及产生的效益

(1)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注意内容。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上要考虑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 在效果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乡土树种, 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可以保证植物栽种的成活率。植物的群落和造型设计需要根据栽种的规模和面积来确定, 既要考虑到群落的正常生长, 又要符合设计原则和观赏需求。另外, 植物配置应该要互惠共生, 也就是某种植物的分泌物应该有利于其它植物而不能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 例如, 核桃和云杉就能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 而苹果树和云杉则不宜种在一起。 (2)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生态园林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收到多种效益, 从类型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指生态园林进行的植物配置具有较好的促进生长和防御病虫害的作用, 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了日常的养护工作, 无疑为园林的后期养护节约了成本。社会效益是指生态园林不仅仅有利于人们娱乐休闲, 创造和谐的环境, 还能教育人们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效益是通过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噪音和毒害气体也减轻了不少, 对于环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 生态园林的设计是以生态学为基本原理, 设计多个学科的研究工作, 对于人们的生活场所和周围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 需要将生态学和景观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 才能创造出利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园林。

参考文献

[1]潘德良.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价值工程, 2012 (60)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 篇5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同时,还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及多人审核,做到依图施工。

2.2植物配置与季相变化相结合

要考虑到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季节里颜色形态特点和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从功能、形态、颜色、栽培管理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植物景观。

2.3注意色彩的组合

在一个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组合,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植物,有的场所需要安静的效果,有的需要活泼的效果。而色彩最能凸显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绿色有安静、严肃的感觉效果,红色、黄色等暖色调具有欢快、活泼的感觉效果。

2.4注意植物配置的高度搭配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高度的选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出园林独特景观。例如,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在中低层可以选用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来进行搭配,在平地可以种植一些小草等。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来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搭配。

2.5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及能陶冶情操,所设计的景观要让人们所接受,最终服务于人。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出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而松、柏则多栽植于陵园中。

3.总结

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6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态效益最高,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城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l 生态园林概念

“生态园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欧洲,内容从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出发,在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济(JequesP.Thijsse)和园艺师西普克斯(C.S1Pkes)按照造园师普林丰各(LconardSPringer)的设计在海尔勒姆(Harrlem)附近布罗门代尔(Bloc—mendaa1)2 hm的土地上创造一座自然景观的园林,其中包括树林、池塘、沼泽地,一片欧石南丛生的荒野,一片沙丘景观和一片混生着禾本科野草的谷类植物。然而,真正重视生态园林应该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迫切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变正在继续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沙漠化”,最有效途径是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用绿化创造稳定而良好的城市生态。国内对于生态园林的解释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生态园林是继承发扬中国园林的精华,吸收世界各国城市园林有益的经验,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修复生态系统,使其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谋求持续发展,以体现在功能,环境文化性,结构和布局,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协调发展,建成具有园林外貌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的涵义,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域空间大,不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远郊,即城市生态系统所影响到的范围,边界到自然区划的山脊线或大河岸边,或与邻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园、绿地和林地,植被构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动物。所有城、郊公园,各类绿地与林地都应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使绿地的点、片、带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消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2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

2.1 统一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統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2 调和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2.3 均衡的原则

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2.4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3.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3.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3.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4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策略

4.1 以季节性为参考配置植物种类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在对种类多样性予以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一步衡量植物价值,并根据植物的特点差异来营造各种景观,同时还应重视季节性因素,防止生态园林因季节变换而导致景观景象消失的情况。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各个季节的特点来种植植物,例如早春时节可以银翘、桃花为主;而紫葳、木槿等植物则适合盛夏观赏;银杏以及枫香可在秋季观叶;而油松和龙柏则在冬季较为茂盛。简而言之,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园林过程中应确保不同季节下都有可供观赏的植物美景。

4.2 观花以及观叶植物并存

设计人员应合理搭配一部分观花以及观叶植物。不少花木叶色极其漂亮,例如枫树、银杏等,在一定季节里此类植物的叶子呈特殊形状,通过在附近设置观花类型的植物,二者能够互相映衬,从而延长观景时间。除此之外,单独放置同样可具有上佳的观景效果,例如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油松、淡绿色的草坪与细柳、深绿色的香樟树等等。

4.3 层次化配置

在搭配植物种类时应对植物本身的艺术性予以考虑,以植物特色为依据来搭配层次和色彩,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花色以及叶色的不同组合,提高园林景色的艺术美以及层次感。例如黄杨球、红叶李、桧柏和枫树的高度分别为1m、3m、5m、10m,设计人员可根据其高度依次进行排列,从而使多层树种交叉,层次不同而颜色也有差异,提高了植物景观的欣赏性。

5 结语

所谓生态园林设计,即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环境价值理念,在充分表现其艺术欣赏价值的前提下将植物生态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因此,对于国内园林设计而言,生态园林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方案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园林艺术,更是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设计的有机结合。本文探讨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彦兰,张云华.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3065-3067.

[2]尚书,陈宪章,谢亚红等.秦岭植物在西安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12,28(7):80-8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篇7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 城市的发展, 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植物造景, 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 通过艺术手法, 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 来创作植物景观。

2 城市园林植物的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 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家和园林专家提出, 将园林植物引入城市, 让植物发挥其生态功能, 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园林植物的基本功能是作为现代城市绿化建设的根本要素, 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一目标上。因此,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它应充分发挥的功能。

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创造舒适生活空间

植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城市绿地系统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 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等过程, 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绿地率, 也能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 调节小气候, 防风降尘, 减轻噪音, 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净化空气和水体, 维护生态环境, 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美丽和安全, 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由城市绿化构造的“肺部”, 吸纳的是尘土、废气、噪音等污染物, 呼出的是氧气和水分。人们以“城市之肺”来比喻植物对城市的作用。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功能。

2.2 美化市容, 充分烘托城市的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按照园林植物的配制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之中, 营造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美好的市容风貌不仅可以给人美的享受, 令人心旷神怡, 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并获得知识的启迪。美好的市容风貌还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 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配置上, 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 同样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时代文化特征或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 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 还能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 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3 植物造景的手法

3.1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植物景观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 讲究春花, 夏叶, 秋实, 冬干, 通过合理配植, 达到四季有景。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 为创造园林四季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 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 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 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 给人不同的感受。

3.2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 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 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 都有很大的差异, 各有各的景观特色, 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3.3 园林植物造景是进行意境创造的表达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 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 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 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 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3.4 运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 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 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 绿篱修剪整形后颇似墙体, 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 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 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 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 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视境的改变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分析

4.1 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扩大了绿量, 提高了透视率, 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 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不同的地理位置, 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 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 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 使山坡变得郁郁葱葱, 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 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 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4.2 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 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 光合能力增强, 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 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 稳定性强, 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 因此, 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 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4.3 社会效益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 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 以吸引游客为主, 更重要的是按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 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 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 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 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 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 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 (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 和生命活动 (鸟类、小动物等动物) 的接触, 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像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 园林不单是游憩场所, 而应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4.4 经济效益

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 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 又会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 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 变废为宝, 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 深根与浅根, 落叶与常绿, 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 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 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又可防止病虫害, 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 从根本上降低可养管费用。另外, 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

5 结束语

花草树木品类和色彩的丰富及其与山、水、建筑的和谐配置, 是园林构景艺术的重要内容, 同时, 植物景观的配置也是组织结构园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 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重视植物的配置。

摘要: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 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 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本文介绍了城市园林植物的功能, 阐述了植物造景的运用手法和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赵鹏军.城市景观规划中若干尺度问题的生态学透视[J].城市规划汇刊, 2001 (5) :61-6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8

生态园林具有观赏性和具有艺术气息的美, 从而创造出怡人的自然景观, 美化环境, 而且还可以提供给人们日常休息的娱乐场所。生态园林还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我们都知道植物本身具有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植物本身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和水、防风和降低噪音。植物凭借本身的优势就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但是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还要遵循科学, 植物自身还存在的竞争, 科学的配置可以有效的规避植物之间的竞争, 从而创造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园林。

二、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㈠生态位原则 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就是生态位, 生态位主要是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我们要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以此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有效的规避物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保证物种之间互相补充, 分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 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 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等;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 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

㈡艺术景观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的过程中, 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同时还要遵循统一、调和、韵律等基本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 植物的各个基本特性以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变化, 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于群落的观赏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同时还要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体现调和的原则, 是人们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而且对于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相应景观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使植物在整个生长周期都能够相互映衬, 丰富群落的美感, 提高观赏价值。

㈢生物多样性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而植物是生命体, 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进化的结果, 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 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 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 满足人们不同的审关要求。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 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竞争, 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 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 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 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 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 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所以园林设计一定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同时还要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发展。

三、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一是对比和衬托。只有相互比较, 才能分清美丑。主要是衬托出关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 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不建议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 可以通过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 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二是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 有的比较规整, 杜英就显得比较规整, 像松树一样内涵一种动势, 配置时, 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三是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 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易体现韵律感, 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 这样才能产生节奏韵律感, 尽量避免布局呆板, 做到高低搭配, 有起有伏。四是层次和背景, 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可以克服景观的单调。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 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 栽植密度宜大, 最好形成绿色屏障, 这样可以使色调加深, 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 这样就更能够加强衬托主题。达到让人赏新悦目的标准。

四、生态园林的效益分析

生态园林最让人能够比较直观感受的就是景观效益, 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配置手法, 可以让原本淡然无味的植被焕然一新, 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其次, 园林的生态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园林植物总面积的大小,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比较好, 而且对于净化空气和水以及降低噪音的能力也比较强, 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多的建造植物群落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页数不容小嘘的,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更重要的是其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地奥秘, 告诉人们同自然和睦相处, 绿色植被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生态园林是大自然的缩影, 所以园林不仅是休息玩乐的场所, 更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一份还礼。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也是同样重要, 现在植被的养护管理手段费时费力, 而且可能污染环境, 一片稳定的植被群落, 可以有效地自我维护, 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而且园林植物还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应该重视开发, 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9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探析效益

1 生态园林的简述

生态园林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包括植物、灌溉、栽花等工程, 在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进程的时候也让整体植物具有立体化。植物在光合作用后释放出氧气的同时还会吸收部分灰尘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城市植物的增多对直接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当把雕刻艺术融入到园林设计上时可以给园林营造一种新的意境。

生态园林不是单一的植物覆盖而是由多种植物组合搭配组成的一个新整体。生态园林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也做到绿化、美化城市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植物来说都用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面积、垂直高度。对于相应的植物群落来说都有自己相应的生存垂直空间。为此, 针对不同群落的植物在垂直高上的差异可以合理搭配进行密植。植被进行多层次化种植以后直接增加了植物的绿化率, 合理配置植物也提高了透视率。

进行生态园林在设计配置时也要根据美学的原理相结合, 园林设计其实是一种多种学问的交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给人们创造一种快乐, 温馨的环境。让人们在园林环境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在了解自然地同时更加贴近自然。生态园林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兼顾生态学和美学的特点, 园林植物配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艺术的水平。在对地形选取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从而避免呆板、枯燥情况的发生。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种植的同时还要根据视觉效果进行修改调整, 通过各个方位观察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中注意的问题

城市生态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城市本身的特点, 在引进大量植物的时候, 要考虑到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进行合理栽培。为了凸显民俗文化特点时可以将地方性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 给城市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园林设计的成功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同时还会吸引人才和促进投资。通过城市化园林配置, 既显示出当地文化特点又向人们展示了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完善园林艺术, 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选取植物, 在降低城市污染的同时美化了城市。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不同方式

3.1 天然式配置

3.1.1 孤立种植。单个植物在园林中种植时, 由于本身可以形成孤立的庇荫植物从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1.2 多种类种植。

多种类种植是把各个种类的植物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搭配种在一起。通过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设计营造出一种新的美丽画面, 从而营造出整体美的效果。这种配置方式在很多园林建设中都经常被应用。

3.2 有规律式配置

(1) 行植, 这种种植方式一般是在公路两边进行行距一样的种植。 (2) 正方形种植, 在规划好方格以后再交叉点位置进行植物种植, 同时植物间距保持一致。 (3) 三角式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等边三角形或者是等腰三角形进行种植。 (4) 长方形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是在正方形种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其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 (5) 环形种植, 通过把植物均等的种植组成一个圆或者是多个圆形。 (6) 带状种植方式, 通过把植物进行线性种植形成带状分布, 一般情况下在种植过程时都是把大、中、小乔木合理搭配种植。

生态园林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突出植物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进行城市绿化过程中通常要综合考虑每个植物的品种特性, 根据科学的合理配置实现点、线、面的相互衔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 绿化面积逐渐变小, 绿化的形式也该适当改变, 可以对建筑物进行藤木植物绿化。这样既增加了绿化面积也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实用面积。

4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效益探讨

第一, 环形网络结构配置直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由于植物样式的增多能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传递更加安全快捷。第二, 环网式结构的园林配置跟别的配置相比更加具有延续性, 整个配置的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经济性给实用性做好了基础, 然而整个设计配置直接影响到其经济费用, 所以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经济分析。

5 总结

在生态园林进行合理配置的时候要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选取, 再结合当地地形的因素营造一种美的意境。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在遵循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推动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昆, 浅谈园林植物种植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

[2] 马绍元, 植物配置在城市化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应用[J].广东建材, 2009 (7)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篇10

1 生态园林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所谓生态园林, 必定是在园林学的基础上, 参照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原理建成的符合科学原理, 既美观又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 应遵循的原则有:

1) 具有统一性。所谓统一性就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时, 植物的色彩、高度等既要错落有致, 但又要具有共同的特点, 让人看起来具有整体性, 与整个环境搭配和谐。这样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带给人美的享受。

2) 具有观赏性。园林设计中,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是, 除了要有可写性, 合理利用资源外, 还要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这就要求在静中求变。每种植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赏性, 能营造不同的景致。我们要恩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 依据季节的变换来营造错落有致, 四季皆不单调乏味的景致, 提高观赏价值。

3) 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在生态园林建设中, 要充分认识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植物是有生命的, 不同的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植物与植物间存在着竞争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植物对阳光、水分、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 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同时保证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形成稳定合理的群落结构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2 各种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 生态适宜性原理。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后, 植物对当地的阳光、水、温度、土壤等有极大的依赖性。要在环境中生存下来, 植物要有高度的适应性。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 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进行了解和调查, 针对性的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同时, 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不破坏生态系统。

首先,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本土生长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的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后生存下来的, 是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 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 还可以保护珍稀物种, 保留当地特色。

其次, 土壤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知道,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介质。我们要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析, 明确哪些植物需要那种土壤, 然后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 我们可以将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移走, 对污染的土壤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 这样植物才能很好的生存下来。

另外, 众所周知, 水是生命之源, 植物的生长更是离不开水。一般情况下, 植物生长摄取的水分来字土壤, 很多城市的绿化带是要定期进行浇灌的。但是, 水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我们可以建立水循环系统, 甚至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进行水的净化, 这样就可以保证水的长期供应。

2) 生物多样性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包括多个方面,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理论。

首先, 是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 当植物的群落结构越复杂时, 生态系统越稳定。物种多样性既包括物种种类的总和, 也包括群落的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 要设计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 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使系统更稳定。

其次, 是景观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 实现景观多样性的前提是保证物种多样性。要有大面积的森林来发挥生态功能, 满足物种多样性的需要, 还应该有一些小的植物群落起到保护作用。在实际操作中, 要注意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这样, 当花期过后, 仍然可以观赏树叶, 延长观赏期。另外, 还要注意不同高度和颜色的植物层次的搭配。

3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1) 具有观赏价值。在生态园林中, 多种植物群落组合在一起, 面积大, 色彩丰富, 形状各异, 相比单个区域的植物或绿化带, 更能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在生态园林中散步, 无异于置身大自然中, 可以舒缓人们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紧张情绪。

2) 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在生态园林中, 植物的种类更多, 层次更丰富, 这无疑在一定的面积上增加了植物的层次和数量, 叶面广, 增强了光合作用。同时, 由于物种多,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大面积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的净化城市空气, 还可以防尘防污染, 降低噪音。

综上所述, 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日趋严重, 人们日益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学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园林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生活, 还能起到稳定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 在园林设计中,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努力为人们打造一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健康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尤其在城市建设中, 生态园林的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对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及各种园林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设计,植物生态学

参考文献

[1]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

[2]何美梅.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论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篇11

古典园林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有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融合”、“诗画情趣”等特点。乔木、灌木、花草等植被是古典园林的重要内容,它们与建筑、山石、水等共同构成了幽静、雅致的园林意境,表达了园主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人格理想等。

依据文化内涵配置植物

第一,依据观赏寓意配置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和文化内涵,植物在形态、色彩、芳香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植物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例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有着高风亮节之意,梅花象征了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兰花象征了高洁、清雅人格,莲花象征着清白、高洁的君子形象,松柏象征着刚强不屈的意志,牡丹有着雍容、典雅、华贵之意。皇家园林常将牡丹、玉兰、海棠搭配在一起,创造“金玉满堂”的寓意,以庄重古朴的松柏彰显皇家的气派;私家园林追求淡雅朴素的情趣,常以竹子、梅花、莲花等寓意高洁品行与人格理想。此外,兰花的幽雅、芭蕉的洒脱、杨柳的飘逸、芭蕉的洒脱等也被运用于古典园林之中。

第二,按照诗词配置植物。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符合诗情词义,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如拙政园的“听雨轩”一景就出自诗词“听雨入秋林,留僧复旧棋”,借雨打芭蕉之声营造出一种雨景;“留听阁”则是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形象再现;“雪香云蔚亭”林木葱郁,浓荫蔽日,亭前有文征明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渲染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使游人仿佛置身于山野丛林、丘壑林泉之间。避暑山庄的“万鹤松风”借清风掠过松林发出的涛声创造出浓重的诗情画意;“香远益清”、“观莲所”等借春日的玉兰、秋天的桂花等不同季节的植物,表达了不同的审美

意境。

按照画理配置植物

古典园林又称为“写意山水园”,深受山水画艺术的影响,山水画创作讲究“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古典园林中的景物处处模仿自然,常以不规则、不对称的自然布置为基本形式,以花草树木表达园主的思想情趣、人格理想等,各种人造景观都透着自然之意,正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画创作强调“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之间”,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也多采用写意的方式,树木的类别、姿态等符合山水画理论,力求“气韵生动”。陈从周曾言,“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乃模拟枯木竹石图”。山水画创作强调“正标侧抄……景以善漏为豁”,即正面、侧面应当疏朗,花间、叶下不能重复堆砌;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也以画论为指导,以符合园林的整体布局、风格气质为原则,如狮子林的古柏,留园中的香樟与银杏,沧浪亭中的古树等给园景增添了几分古意。

依据植物特性配置

第一,依据生长习性配置植物。每种植物都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在生长过程中植物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温度、气候、空气、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水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在园林建造时应依据植被的生长习性安排植被,根据地形、朝向、干湿等地理环境配置植物,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比如“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牡丹应种植于喜光的旷达之地;“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松柏等耐旱类树木不喜欢潮湿,应种植于干燥的高地。再如,墙角背荫处应种植女贞、竹子等植物,背荫且略受阳光之处,可以种植山茶、桂花、黄杨、枸骨等植被,低洼池沼等地应点缀垂柳、枫杨、石榴。

第二,按照色香姿配置植物。色、香、姿是植物的基本形态与特性,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在植物配置时,应使植物的色、香、姿与周围环境相一致,高大的厅堂之前应配置乔木,休憩的亭台之前应配置灌木。例如,徐州云龙公园的“咫尺胜景”以白壁、粉墙为纸,以笋石、南天竹为笔,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徐州燕子楼的古厅廊种植了许多腊梅,每当寒冬下雪,梅花盛开,花香和白雪交辉相应,景色迷人。此外,在大型园林中可以将树色丰富的常绿乔木与四季常青的落叶乔木混植于一起,使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此外,在封闭的院落或游廊旁边,可以点缀一些乔木和花草,创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观赏效果。北方地区的冬季较长,可以在园林中多种些松柏,使园内四季常青;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可以选择一些落叶树木。

植物配置是古典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也是表达园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人格理想的重要方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融合了绘画、文学、美学、心理学、植物学、建筑学等学科知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现代园林建造中,应借鉴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特点,将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 篇12

1.1 植物在配置上缺乏整体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很多城市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城市发展规划, 但是却很少有城市将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 导致植物在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大同性, 植物品种单一, 缺乏观赏性。[1]

1.2 植物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不符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也多种多样, 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自然也就生长着不同的植被, 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但是很多城市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广泛存在着盲目选择绿化植物的现象, 喜欢一些面子工程, 选择的往往是看起来比较上档次的植物, 但是却忽略了植物的适应性, 不但植被成活率低, 浪费了大量后期植物维护保养的费用, 还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

1.3 植物配置上缺乏生态性、节约性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就是为了将不同植物的功能效用结合在一起, 将生态功能发挥到最大。但是现代园林绿化只是简单的将不同的植物胡乱的搭配在一起, 而不是深入研究不同植物种类的特点、习性以后再进行合理的搭配, 影响了生态效果的发挥。

1.4 植物配置缺乏文化性、艺术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以后, 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追求高雅的东西。而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人文、历史特色, 然而大多数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候却没有将城市特色纳入大绿化当中, 导致园林绿化缺乏一定的人文色彩在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 一味的效仿其它的城市, 完全不考虑与自己城市的适应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缺乏艺术性。[2]

2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措施

2.1 制定植物配置的整体规划

由于植物在配置上缺乏整体规划性, 因此城市应该将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 制定植物配置的整体规划, 例如商业区应该选择能凸显文化气息、浪漫气息的植物, 尽量避免常见树种;生活区则要选择树冠较大、可以用来遮阳的树木, 这样不但能净化居民区的空气, 还能为居民的出行创造条件。

2.2 遵循因地制宜, 适地适生的原则配置植物

城市园林的种类也有很多种类, 因此园林绿化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生的原则进行配置, 按照不同的地理条件、建筑物性质、功能和造景的要求, 合理的选择植物, 保证植物科学合理的搭配, 这样才能同时满足休憩与观赏的需要。我们还可以按照园林植物的功能进行搭配, 园林植物的基本功能是观赏、防尘、隔音、净化空气以及保持水土等, 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合理的选择植物。另外, 我们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还要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 选择适合气候的植物, 这样不但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节省后期植物维护管理的费用, 还能达到绿化效果。[3]

2.3 了解植物习性, 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色彩,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搭配上多以乔木、灌木为主, 植物品种比较单一, 视觉冲击力不强,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 将现有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等进行多层次配置, 使植物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实现园林景物的色彩构图, 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 这样有助于培植出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但是我们在搭配之物之前应该先了解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全面考虑植物在造景时的综合作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在绿化、美化中的作用, 达到植物配置的最佳效果。

2.4 植物配置要彰显地域色彩, 凸显文化特征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不同的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本土生长的植物群落, 每个城市都具有属于自身魅力的独特文化, 因此在园林绿化中最好选择本土植物进行植物配置和栽植工作, 并企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植物的品种, 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体现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域特征, 给人一种艺术感, 以此来反应当地的人文特征。例如济南市, 济南市的市花是荷花, 市树是柳树, 而济南本身还有著名趵突泉、大明湖, 在历史上也有人用”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来赞美济南的美景, 因此济南就可以将荷花和柳树以及自身多泉湖的特点与济南特有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这样不但能凸显植物的文化性而且还能彰显地域色彩。[4]

3 结语

总而言之, 园林绿化结构越复杂, 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就越多, 在配置上就越麻烦, 但是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等稳定园林绿地系统, 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工作, 这样不但能加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 还能为创建具有生态型、经济型、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可持续型的生态园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 崔宝武, 吕兵.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若干思考[J].科学之友, 2010 (22)

上一篇:20KV配电网工程下一篇:保险损害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