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选择和配置

2024-10-05

植物选择和配置(精选10篇)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于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道路绿化一直是困扰着道路建设的难题, 其中, 植物的配置问题是道路绿化的关键。城市道路绿化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行驶带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 还能够有效的防风、防尘, 提高城市的环境评价。尤其是近些年来,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城市道路绿化问题日益严峻,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中所需注意的植物的配置问题进行分析, 从植物类型的选取、植物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介绍。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绿化植物,配置和选择

近些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于城市化建设的投入,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于提升城市形象, 优化城市的园林绿化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基础上城市道路绿化还能够起到净化城市空气, 阻隔、吸收行驶的机动车辆所排出的尾气以及行驶中所引起的灰尘, 对于城市的交通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1 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道路分隔带、人行道、路边两侧等种植植物以达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由于我国很多城市污染较为严重, 以及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做好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需要在植物的选取与搭配方面狠下功夫, 因为不同的植物选择会对城市道路绿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取中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不得裸露土壤。同时需要确保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 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等。不同的城市道路规划需要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 来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起到降噪、防尘、美化环境的效果。

2 城市道路绿化带的存在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带主要包含在道路中央绿化带、机非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路边绿化带等。中央绿化带在道路的中间, 为了行车安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 隔离带通常采用乔木与灌木, 乔木和草皮的搭配方式。绿化带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 为了行车和人行安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 隔离带通常采用乔木与灌木, 乔木和草皮的搭配方式。绿化带在人行道上, 通常以行道树的形式。路边绿化带一般在进入城市的道路两侧和城市道路两侧的大块绿地, 绿化带通常采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草本花卉相互搭配的形式。

3 城市干道绿化植物的配置

由于在城市主干道上的车辆与行人较多, 因此, 在选择植物的搭配时需要以保证行车安全为第一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3.1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搭配。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 需要在观赏、通行以及游览等功能上做好平衡。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季相变化, 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搭配可以选用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绿化, 确保能够发挥其休闲的功能。

3.2 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时城市道路网的主体, 贯穿于整个城市。道路与道路两边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 致使行驶其中的车辆所排出的尾气无法及时排出, 而是在这一低谷地带积聚, 从而对道路两旁的住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干道植物配置即要考虑空间层次, 色彩搭配, 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又要兼顾隔离、吸收有害气体、噪音的功能, 宜选择具有靠污染、滞尘、抗噪的植物。

3.3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配置。

高速公路绿化主要由中心隔离带绿化、道路两侧绿化组成。中心隔离带绿化植物的配置应形式简洁, 树形整齐, 排列一致, 但又要有丰富视觉韵律感。色彩搭配不宜过艳, 重复频率不宜太高, 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的配置应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

4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选择时, 应结合城市的景观要求和城市特色,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其观赏和生态特性, 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 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 对于经过考验的外来树种也可选择使用。

4.1 城市道路绿化中乔木的选取。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取中, 需要尽量选用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 有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 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其中对于乔木的要求有: (1) 株形整齐, 观赏价值较高 (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 或花色鲜艳, 或花期长) ; (2) 生命力强健, 病虫害少, 管理粗放, 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 树木发芽早、落叶晚, 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 便于集中清扫; (4) 行道树树冠整齐, 分枝点足够高, 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 叶片紧密, 有浓荫; (5) 养殖容易, 适宜大树移植; (6) 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 树木寿命较长, 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4.2 城市道路绿化中灌木的选取。

灌木, 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 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 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灌木多栽植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灌木的选择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 株形完美, 枝叶繁茂, 花期长, 花多而显露; (2) 植株无刺或少刺, 叶色有变, 耐修剪; (3) 种植容易, 管理粗放, 耐贫瘠, 抗旱性较好, 且能够很好的吸收灰尘和路面辐射。

4.3 城市道路绿化中地被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选取。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地被植物和花卉草木也是组成道路绿化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地被的选取过程中需要注意: (1) 繁殖容易, 生长迅速, 覆盖力强, 耐修剪。 (2) 花色丰富, 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 (3)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 抗性强、无毒、无异味。 (5) 能够管理, 也不会泛滥成灾;在草本花卉的选取过程中, 由于草本花卉并不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主力, 仅仅作为装饰使用, 因此在花卉的选取上并不多做要求, 但需要注意与其他植物的巧妙搭配, 合理布置。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在其功能与观赏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使其能够在居民的生活中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绿化植物选取得当, 既能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还能给居民以美好的享受, 城市道路绿化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 无论绿化植物怎么配置都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 遵循生态学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徐文辉, 等.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 2002 (03) .

[2]陈秀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 1997 (04) .

[3]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02) .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工艺;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方法

风景园林不同于一般性的观赏园林,甚至连景观设计与其相比都欠缺了一点生动性。风景园林的施工设计工艺很是独特,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风景园林会选择采用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作园林景观,风景园林追求自然,但在体现自然的同时又会引入人工设计工艺,追求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风景园林也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合了生物学、园艺学、文学、生态学、艺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的绿色生物工程设计学,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下面就风景园林的基本特点以及园林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选择配置方式作详细论述。

1.风景园林的特点

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常见的如中国的九龙坡城市公园、苏州园林等等。事实上,风景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风景园林其实是一门生物工程设计学科,它囊括了自然地理、生物、植物、生态等生物学科以及园林园艺、文学、美学等艺术学科在内,是一门以生物生态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应用型学科。

比起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更具空间性,它的空间设计鳞次有感;比起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更具生动性,园林内部动植物生命鲜活;比起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更具科学性,它综合了多类学科知识,设计得科学合理……总的来说,风景园林具备了所有其他环境规划或景观设计所不具备的内容,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目标。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园林设计需以“绿色、生态、环保”作核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园林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园林设计就必须引入绿色植物,合理配置具有生态环保性的绿色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然,在风景园林中配置植物并不仅仅只是为遵循园林设计要求,还为了增添园林景观的滑协调性和美观性,利用植物来净化园林空气,为休憩与活动在园林中的人们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前面提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园林设计需要利用植物造景,还因为植物所具有的净化作用能够净化自然空气,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在园林周围造景时,务必要按照相关的选择与配置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强调的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要求,按照特定的步骤、原理和方法进行配置。下面就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配置方式作详细介绍。

3.1明确园林设计目的,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风景园林设计中,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好园林的设计目的,有目的性的选择植物的品种与形式。在园林整体空间设计中,要先进行植物群体的设计,只有完成了植物群体设计与配置以后,才能继续对植物单体形式进行设计和配置。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的选型与配置顺序是:先按照园林设计目的选择植物品种,然后作整体的植物群设计,最后再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

3.2单体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部设计,主要方法为:

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其次,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第三,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

第四,则是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4.结束语

本文对风景园林特点以及风景园林施工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作了详细介绍,着重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并形成了具体的资料,希望能为同行开展工作研究提供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陈辉.陕西省大中城市道路广场园林植物配置及其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3

1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中绿色生态理念的不断渗透,风景园林施工理念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绿色、生态、环保”成为其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理念。相对一般性观赏园林,风景园林最为明显的不同便体现在植物选择与配置上。为达到园林绿化建设基本要求,风景园林必须引入绿色植物,而基于风景园林的性质,其在植物的选择上往往比较重视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1]。为促进风景园林施工有效性价值的充分发挥,就要求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必须是合理的,不仅需要立足风景园林一般要求,还需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与美观性,只有如此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自然、美观的园林空间。这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都会是一个重点,真正的构成人与社会的和谐,地球很脆弱,我们一定要肩负起保护他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造福于子孙后代。

2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第一,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园林建设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必须考虑到园林建设的美感与和谐性。在风景园林施工中,首先应做好对整体植物群体的配置工作,之后才能开始配置单体植物。与此同时,在体现风景园林绿色化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当前时代对风景园林所要求的人文化气息。在施工过程中融入本土特色植物和传统文化,打造鲜明的风景园林风格。与此同时,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应与居民需求多样性结合起来,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规划风景园林的休闲方式,使风景园林可以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保证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

第二,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还必须立足植被生长系统特点,符合其生长规律,并根据季节变化对风景园林中配置的植物枝干进行剪裁。尤其进入冬季前,应大规模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修剪,以给树木提供更加保暖的环境,使植物在冬天实现更好的更新与生长,为植物春天复苏提供更多保障。风景园林施工中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时,必须注意群体中的单体植物成熟度,保证其成熟度保持在75%~100%,根据植物成熟外观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配置,而非根据眼前幼苗大小来做决定,从而保证单体植物在群体中配置的正确性[2]。单体植物在群体中的布置,彼此之间应有轻微重叠。而在对单体植物进行排列时,应按照奇数原则来配置,在数目上每组植物不宜太多,这也是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奇数原则可使各个成分相互增补,产生相对统一的布局。完成植物布局后,即需对植被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在这一阶段仍然适用,与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各组植物之间在视觉方面也应相互衔接。这样才能增加风景园林植物布局的整体性与内聚性,使植物从视觉上看呈现出难以分割的紧密交织感。另外,在对群体和单体完成布局后,还应对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对植物配置的影响进行考虑。

第三,风景园林施工中初步完成植物选择及配置后,还应对其进行细致配置,充分考虑植物大小、品种、色彩、质地等搭配[3]。在植物大小方面,应对大中乔木的位置首先确立。大中乔木体积较大,在风景园林整体结构和外观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中乔木配置。只有将大中乔木配置完成后,才能安排小乔木和灌木,从而促进乔木形成结构与空间特性的完善和增强。相对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较矮小的植物在配置上主要是为了更加人格化地装饰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由于大乔木生长较难一直保持在风景园林规划好的植物配置范围内,所以当风景园林面积不够大时,应慎重使用大乔木。因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大乔木通常具有提供阴凉的功能,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还应对其空间方向加以考虑,适宜在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种植。在植物品种方面,风景园林需对植物与植物的搭配布局认真研究。对落叶植物的选择,应避免分散种植,以使其保持整齐与醒目感;落叶植物与针叶常绿植物的配置,则必须保证比例的平衡,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的比例应高于针叶植物。在植物色彩方面,应考虑植物色彩与风景园林其他景观的协调性,突出观赏性。在植物质地方面,应均衡搭配使用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植物,根据比例大小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配置。

3结论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植物选择及配置不仅能够美化风景园林环境,同时对风景园林及城市自然空气的净化具有一定作用。所以,风景园林在施工中应明确认识到植物选择及配置的重要性,根据植物配置步骤、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选择及配置。园林建设的种类很多,人们研究的也非常的深入,在很多的方面都很讲究,上面对于一些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人才匮乏的现实一直摆在我们面前,长期的不重视,导致了这样的事态变得更加的严重,只有不断的提升这些方面,更多的引进专业型人才,只有这样,行业才会更好的向前发展。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模式走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这样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等方面有了更深一层的寄托。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风景园林的研究变得更加的重视。园林的施工不是单纯的花花草草,应该更多的讲究如何的配置,一些搭配直接的影响到整个感觉,入股搭配合理表现效果非常的好,如果表现效果不好,那么就会大大的影响到人们的感官。这篇文章就是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植物选择,配置

参考文献

[1]潘剑彬,李树华.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J].中国园林,2013,(15):77-78.

[2]邱芳.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9(19):44-45.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4

关键词 耐盐土壤;绿化设计;植物选择;滨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在生存条件恶劣的盐碱地区,通过自然的选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耐盐植物资源。这些植物适应性强,在土地盐碱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保护,可形成耐盐植物园林景区。但在耐盐土壤园林中的盐生植物选择和配置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其所处盐碱地盐的渍化程度和植物的可观赏性两个方面,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保护盐生植物、设计耐盐土壤园林的进程十分关键[1]。

1 耐盐土壤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关于耐盐土壤园林的绿化设计中盐生植物的选择可由以下方面进行筛选。

1.1 耐盐能力强

作为盐碱地内的园林植被一定要有适应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能力,即园林土壤的盐渍化程度要和园林内植物的耐盐能力相匹配。同时,要对植物在不同土壤盐渍化情况下适应能力的差异进行关注。

1.2 繁殖能力强、生存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抗风力强有益于提高绿化植被的存活率,可以迅速达到净化土壤、降低土壤盐渍化的程度。

1.3 抗旱、涝能力强

一般情况下,土地盐渍化严重的地区气候条件都不太好,滨海地区盐碱地所处的地区就属于夏季洪涝灾害常见的区域,要保障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就要求植物自身有强的抗旱、抗涝能力,在洪、涝、旱、碱的相互作用下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

1.4 观赏价值高

为了园林绿化的美观,在适宜土壤环境的条件下,最好选择具有高观赏性的植物。

1.5 突出地方特色

本地植被对当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且成本低,有助于地方特色风景的表达。在滨海园林的绿化设计中,应当以当地植被为主,驯化新物种,充分发展特色景区。

通过分析对园区绿化植被的选择要求发现,盐碱地种植的耐盐植被主要有棕搁科、红树科、蝶形花科以及桑科等。适宜滨海地区绿化的主要有白骨壤、海漆、红海榄和海莲等红树植物;银叶树、水黄皮及玉蕊等半红树植物,这些植物不但观赏性高还有强的耐盐能力,很适合盐碱地的绿化。

2 滨海区耐盐土壤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2.1 根据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为了保证植物成活率和景观的形成,需要选择适应所在环境要求的植物种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水、土壤、气候状况、地形地貌等规划区域所具的特性要与植物生长相匹配。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地表以下的盐分逐渐转移至地表,在地表聚集成含盐量高的土层,而且市政工程应用大量的淤泥使海平面不断攀升,导致滨海地域土层盐渍化,形成了不同面积的高含盐量的“盐岛”,造成园林绿化的种种困难,导致经济方面的意外损失。设计滨海地区绿化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自然特征和气候特点。例如,滨海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相较内陆地要更富于变化。

2.2 充分考虑生态原理因素

在过去,粗放农耕、盲目开垦、围海造陆等行为,使得原本植物资源匮乏的滨海盐碱地区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进一步破坏,植被覆盖率低且种类稀少;植被单一,系统稳定性差,不能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生态保护系统。在耐盐土壤园林的建设中,总结出3个基本生态原理。一是遵循“生态位”原理。由于物种具有生态位特征,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避免物种之间竞争,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二是落实“互惠共生”原理。“互惠共生”指两个或多个物种长期“捆绑生长”,从彼此身上汲取自身所需要的成分,互相获利的生长形式。例如,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利于共同生长物种的分泌物,促进共同的生长发育;而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分泌物会对其他物种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适宜共同生长,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当留心。三是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出,群落越复杂,稳定性越高。在优质的群落中,一定会有各种群对空间条件、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互相补充,不太可能产生竞争。因此,应当发扬种植多种林木品种的混交林,避免纯林,这有利于城市滨海区绿化系统的稳定。

2.3 按照功能分区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人工植物群落的选择受多方面影响,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对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有重要参考作用,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可对人工植物群落进行以下分类。第一,具有保健功效的类型,保健型的植物群落可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结构,分泌出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物质,可以以此植物群落来预防疾病。配置该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可以服务于滨海城市的康体中心和度假区等。第二,具有观赏价值的类型,观赏型植物群落主要配置原则是应用美学原理提高植物观赏价值,结合季节、景观、视觉效果、树冠形状等多方面因素配置相应的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对海滨旅游景区进行美化。第三,具有科普知识的类型,对科普知识型植物群落的建立有利于植物知识的普及,在绿化城市、改善土地环境的同时,提高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第四,具有文化环境价值的类型,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应该配合周围的文化环境进行选择,在起绿化作用的同时,与文化氛围相呼应,辅助人类文化的传承功能。例如,在景区内对地方特色的苗木进行种植,体现当地特色。

3 结语

尽管人类在盐碱地植被、改善盐渍化土地土壤质量、保护耐盐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已获得了一定成效,但这是一项长久而又繁杂的宏大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因此,关于耐盐植物资源的研究和盐碱地土质的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选出多种性质更好、适应性更强的耐盐植物品种,进一步促进滨海地区盐碱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都海,洪昌端,沈辛作,等.浙北海涂区树种耐盐性试验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4):23-26.

[2]刘会超,孙振元,彭镇华.盐碱土绿化植物的应用与评价[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5):30-33.

[3]管志勇,陈素梅,王艳艳,等.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筛选浓度的确定及耐盐性比较[J].生态学杂志,2010(3):67-68.

浅析小区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 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配置,园林,应用

0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市中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不断增加, 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改善, 必然需要用大量新奇别致的植物来装饰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植物配置。一般来讲, 居住区植物配置应尽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 物种应以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为主, 以期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 体现生态作用。

1 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原则

通过对天泓山庄居住小区的实地调查, 结合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 对小区内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绿地的植物配置进行概括与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共性与发展趋势。

1.1 生态原则

以乔木、灌木、草本构建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 各种群协调配景, 使景观具有层次感和季相色彩。天弘山庄里的植物群落无一不遵从生态原则, 常绿乔木广玉兰, 中层为色叶树种红枫, 中下层为大小各异的球类, 再配以地被、草坪和景观石, 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1.2 美学原则

充分利用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 做到物种多样性和季相多样性的统一, 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 单一化的配置最不可取, 增加新优苗木的运用, 产生多种层次的景观效果。

1.3 栽植原则

行列式栽植是最基本的栽植原则之一。一般的栽植手法有丛植、孤植或对植, 园林景观可适当采用对景、框景等造景方式;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适合创造千变万化的景观;不宜等距栽植或等高栽植。天弘山庄一楼架空层多采用各式木式景框, 透过窗花, 远处幽竹数枝, 黄杨秀枝, 优雅清洁的古典园林小品, 步移景异, , 十分养眼。

1.4 树种选择原则

(1) 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南京适宜的树木有悬铃木、香樟、银杏、朴树、南京椴、榉树等。 (2) 常绿树和开花灌木, 包括广玉兰、桂花、石楠、紫薇、梅花等。 (3) 耐阴树种和攀缘植物, 包括八角金盘、桃叶珊瑚、爬墙虎、扶芳藤等。由于居住区绿地多处于房屋建筑的的保卫之中, 所以树种的选择尤为讲究。在天弘山庄房前屋后庭院的树种选择中, 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建筑南北侧、角隅、阴暗处等各个不同区域的树种选择, 以求所有的植株能发挥其作用并且长势良好。尤其是房前屋后的庭院, 宜在房屋阴影部位栽植耐阴植物。 (4) 具有环保功能或经济收益的植物。应结合环境特点, 选择能够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的植物。

2 居住小区的绿地类型及植物配置要点

居住区绿地大致可分为居住区公园绿地、小区游园绿地, 组团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等。

2.1 小区游园

(1) 协调好各功能分区, 使景观形成一个绿化系统; (2) 植物的色彩和形体应符合绿地内花架、亭廊、桌凳、景墙、铺装地等小型设施的布景要求; (3) 植物配置应满足“色彩亮丽、枝叶硕茂、形态优美、、疏密有致、细致耐用”的原则, 可选择常用的四季景观布景形式; (4) 以多层次复层植物群落为种植原则, 为人类休闲娱乐流出足够的空间, 景观设计可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

2.2 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与组团及道路相邻, 由于建筑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千变万化, 因此组团绿地的布置形式也有不同。

组团绿地应满足邻里交往和居民户外活动的要求, 植物配置和小品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 使居住其中的居民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天弘山庄的所有组团绿地搭配形式较为相似, 但每一户的树种都不尽相同, 主干树种选用最亲民的树种桂花, 其下搭配各种球类以求形态及层次上的变化, 地被花灌木是必须的, 杜鹃、月季、栀子花等, 营造出入户花园的感觉。

2.3 配套公共建筑绿地

居住区内所有的配套公共建筑和住宅之间应布置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的隔离绿地, 这样可以隔离外界噪音。另外, 变电站、垃圾站、锅炉房等设在居住区内会破坏环境的美感, 可考虑用乔木、灌木加以隐蔽, 并且高低搭配讲层次, 很自然的隐于小区的绿林之中。天弘山庄地上停车场周边的植物配置比较人性化, 设计者考虑到果实下落、病虫害等因素, 没有采用南京使用较多的香樟、大叶女贞、栾树等树种, 选用分支点较高、树型开展、生长速度较快的落叶乔木榉树, 满足功能的同时, 榉树的红叶在秋天也不失一道风景。

2.4 宅旁绿地

首先:宅旁绿地的布置应该根据建筑物的朝向而定。一般来讲, 近窗区域不适合栽植乔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否则会影响采光;可将大型树种栽植在建筑物西侧, 夏季可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冬季不会遮蔽日光。

其次:宅旁绿地应设置一部分硬质铺地, 可以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以便于居民行走。建议大乔木在窗外5米之距栽植, 且采用常绿和落叶间植的形式。天弘山庄的宅旁绿地可以看出施工所花的心思及水平。草坪与花灌木之间的分隔带的深度和宽度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 所有的草坪铺种都经过严格的收边处理, 道路两边一定是较为宽阔的草坪, 使得整个空间视线开阔。

2.5 小区道路绿地

居住区道路分为4级, 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道路、宅前小路。不管哪个级别的道路, 都应该满足改善环境、美化景观和行车安全的需要。

2.5.1 居住区级道路

主要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车流量较大。所以居住区级道路首先应该考虑行车安全, 选用枝下高比较高的乔木。在公共交通的停靠点处, 种植树荫浓密的高大乔木以遮阳。选用吸收CO2和降温增湿、滞尘作用好的植物。

2.5.2 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 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部关系。考虑行车安全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坪标高形成草坪、灌木及乔木相结合的丰富的种植模式。

2.5.3 居住组团道路

居住组团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 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道路绿地的布置应该满足同行消防车, 救护车, 清除垃圾车技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要求。

2.5.4 宅前道路

宅前道路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这一级的道路绿化一般不用行道树的方式, 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布置。

3 南京市居住小区区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3.1“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居住区的设计过于注重构图、铺装、植物模纹、建筑小品等等, 在构图上穷极变化, 的确显得大气恢弘, 形式上比较美观, 但是园林布景及生态结构方面欠考虑。南京市居住区在设计上必须考虑住区的美观程度, 这是必要的, 但是人是享受住区居住功能的主体, 因而景观布局应该体现人本理念, 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景观结构, 并且尽量使景观布局与建筑物结构协调一致,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景观设计的一个主流趋势, 并且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居住区植物配置应符合循环经济、生态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树种选择、栽植手法上充分考虑生态理念, 以再现自然, 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 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 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3.3 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 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 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 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 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 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 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4 结束语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 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通过植物配置不同小区可以体现其独特的风格, 成为小区的明显地物标, 又可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美化环境。在植物配置上, 建筑布局和植物造景上追求低容积率和高绿化率, 可以完美实现人景观建筑城市的有机融合。住宅小区的园林植物配置, 不仅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还可以使小区增加更多绿色环境, 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有益于身心健康, 发挥了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文丁魁.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陈佐忠, 刘金.城市绿化植物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篇6

屋顶花园在当代城市中的生态效益

屋顶绿化是用植物材料来覆盖平台屋顶的一种绿地形式,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能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具新意的活动空间,增加城市自然因素,提高绿化覆盖率,美化环境,而且能减少建筑材料屋顶的辐射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时,屋顶绿化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推广,形成城市空中绿化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计量的。

屋顶花园植物选择的要求及特点

(1) 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由于屋顶花园夏季气温高、风大、土层保湿性能差,冬季则保温性能差,因而在选择时,应选择耐干旱、抗寒性强的植物。同时,考虑到屋顶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承重的要求, 应该注意多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以便于植物的运输、栽种和管理。

(2) 选择阳性、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

屋顶的种植层较薄, 为了防止根系对屋顶建筑结构的侵蚀, 应该尽量选择浅根系的植物。因施用肥料会影响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 故屋顶花园应该尽量种植耐瘠薄的植物。屋顶花园大部分地方为全日照直射, 光照强度大, 植物应该尽量选取阳性植物, 但在某些特定的小环境中, 如花架下或靠墙边的地方, 日照时间较短, 可适当选用一些半阳性的植物种类, 以丰富屋顶花园的植物品种。

(3) 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种类。

在屋顶上空风力一般较地面大,特别是雨季或有台风来临时,风雨交加对植物的生存危害最大,加上屋顶种植层薄,土壤的蓄水性能差,一旦下暴雨,极易造成短时积水,所以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抗风、不易倒伏,同时又能耐短时积水的植物。

(4) 选择以常绿为主,冬季能露地越冬的植物。

营建屋顶花园的目的是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美化“第五立面”,所以屋顶花园的植物应尽可能以常绿为主,宜用叶形株形秀丽的品种。为了使屋顶花园看上去更加绚丽多彩,体现花园季相的变化,还可适当栽植一些色叶树种;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一些盆栽的时令花卉,使屋顶花园四季有花。

(5) 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引种绿化新品种。

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有高度适应性,在环境相对恶劣的屋顶花园,选用乡土植物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考虑到屋顶花园的面积一般较小,为了将其布置得较为精致,可选用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以提高屋顶花园档次。

(6) 常见用于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

黑松、罗汉松、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锦熟黄杨、珊瑚树、棕榈、蚊母、丝兰、栀子花、巴茅、龙爪槐、紫荆、紫薇、海棠、腊梅、寿星桃、白玉兰、紫玉兰、天竺、杜鹃、牡丹、茶花、含笑、月季、橘子、金橘、茉莉、美人蕉、大丽花、苏铁、百合、百枝莲、鸡冠花、枯叶菊、桃叶珊瑚、海桐、构骨、葡萄、紫藤、常春藤、爬山虎、六月雪、桂花、菊花、麦冬、葱兰、黄馨、迎春、天鹅绒草坪、荷花等。可因时因地确定所使用的材料。对于屋顶花园栽培的介质也有一定要求,一般选用轻质材料,如蛭石、锯末、蚯蚓土等,也可自制一些介质。

屋顶花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分类

(1) 开敞式植物景观(图1)

厚度在10~15 cm的土层一般种植草坪,草坪表面一般平整较规则。厚度在15—35 cm的土层可用地被植物造景,分别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抽象式三种种植形式。规则式种植选择耐修剪的地被,布置成高度一致的规则几何形图案;而自然式种植则选择一些植株高低错落、花色不同的植物品种,布置成外轮廓曲折变化的平面形状,形成不需修剪,管理粗放,具有天然野趣的植物景观形象;抽象式种植指的是在现代风格的屋顶花园中用易栽植、耐修剪的色叶地被植物布置成艺术感强的抽象图案。对于承载较小的屋顶花园,因种植土层较薄,不适宜种植乔、灌木,而以地被植物和草坪为主,故花园视线通透、空间开阔,形成开敞式的植物景观。

(2) 疏朗型植物景观

目前的建筑屋顶承载量可以种植体量适中的中小型乔木。所以可以用乔木和灌木按一定的构图方式进行组合,并结合地被植物和草坪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疏朗型植物景观。疏朗型植物景观一般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式,有时根据花园的风格也可采用规则式种植。规则式种植按一定间距和形状排列即可,比较简单,而自然式种植则应按以下程序考虑:

首先, 考虑做主景树的乔木的布局。由于屋顶花园空间狭窄, 且大树不易固定, 故乔木体量不宜太大、数量也不宜太多, 如果主景树占满了整个花园的空间, 树下光照条件较差, 除了阴生植物外, 其它植物都难以健康生长,就很难用植物营造丰富的景观布局了。乔木可以孤植和丛植。孤植乔木应选用树形优美,体量适中的树种种在花园的显要位置,也可以利用地形塑造成起伏的地面,将乔木种在最高的位置。而孤植主景树附近,不要种植与之体量相似、颜色相近的树木,以避免削弱其主体地位。对于棕榈科植物及体形较小的乔木 (如南洋杉、圆柏等) ,单株观赏显得单薄,应以丛植做主景。丛植树的布置应遵循一定的构图原则,如三株一丛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等。一般选几株大小不同的同一树种或形状相近的不同树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地搭配,形成统一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

其次,可利用中等高度的灌木构建植物景观的主体元素。灌木的布置要与乔木取得形体、色彩等方面上的呼应,彼此构成美观而和谐的组合,比如在主景乔木前面,不要简单地栽上一排整齐的灌木,而要用一组协调的灌木自然式地、高低错落地、有前有后地穿插于乔木周围,形成既有曲折变化,又要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植物群体,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效果。

最后,需要在灌木下种植各种地被植物,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和色彩。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可以混交种植,形成自然野趣;也可分层种植,形成赋有韵律感的景观形态,分层时从前到后逐层使用不同品种的植物,一般由低到高、由浅到深配置。但有时为了突出花色的变化感,相邻层次选用对比色或色差较大的植物进行种植。地被植物可以采用同种植物成片地种植,加强植物景观的统一性,也可以考虑采用不同叶色、花色、高度的多种植物搭配,增加植物景观的变化感。(图2)

(3) 密闭型植物景观

密闭型植物景观的配置,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结合的密集型种植形式,形成绿量大、生态结构良好的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采用复层植物配置,既能充分利用环境,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维持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系统平衡,又能丰富植物景观的立面效果,符合园林美学的要求。在水平结构上,则应采用多种植物混交的种植形式,这样既能增加物种多样性,又有利于创造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在屋顶花园中营造密闭型植物景观时,特别要注意生态科学原理与艺术规律的结合原则,应兼具考虑到屋顶花园在面积、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性,最后结合花园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配置设计,不能只重生态功能而忽略了植物的造景功能。具体配置时以中小型乔木为主体,乔木下面用比例、形体、质感相配的灌木作填充,再以地被植物和草坪作最下层基础,根据各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合理搭配配置,形成由多层植物组成的和谐一体的具有空间立体层次感的植物景观形象。(图3)

小结

高档住宅区植物选择与配置探析 篇7

1 我国高档的住宅区现在发展的状况

1.1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候人们居住的大多是公共式的住宅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百废待兴, 当时我国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属于温饱型, 所以在住宅上参照的是前苏联福利性住宅的供应原则, 并且引进了住宅理论与单元式住宅。但是其住宅主要是用来缓解当时的住宅紧张问题的, 住宅的建设方大多数是政府、企业或者是集体, 是不以盈利来作为目的的, 不管是建筑的本身还是建筑的外部的环境, 都非常粗放, 是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 当时没有“高档住宅”这种观念, 再就是市场对此也并没有需求。

1.2 改革开放之后的商品住宅

从20世纪的80年代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 国民经济水平一直在增长, 城市化建设也在发展过程中, 人们对住宅水平的建设要求在逐步的提高。随着我们国家房改制度的实施, 住宅的建设也从之前的政府行为演变成了现在以地产商开发为主的商业性行为, 住宅已经进入到了商品化的时期。现在社会化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对于住房消费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普及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普通的住宅区现在已经不能够完全地满足于现代人们的需求。

2 现在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档的住宅区中的景观

高档的住宅区能够体现现在城市居民居住的形象, 高档住宅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中富裕人群占有较多资源的欲望而制定出的高品质的住宅。我们知道优质的景观资源也是比较稀有的资源, 对于高档的住宅区品质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档的住宅区中一般都会拥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其中包括优质的景观资源, 并且其对高档住宅区的品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现在存在的相关问题

高档住宅区中对植物的选择配置不合理, 高档住宅区的开发者, 只是盲目的去追求非常高价的植物品种, 但是品种单一并且创新性不强, 并没有对植物合理的进行利用。建筑与景观之间显得相对的孤立:建筑与景观的设计已经被完全的分开, 并没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者之间的协调度依旧不够。重视绿化率但是轻视设计:在住宅区中只是单纯的追求高绿地率, 认为绿地率高就是非常优质的景观资源, 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好的影响作用。不合理的设计一般情况都是对活动以及休闲场所的考虑比较缺乏, 也是现代设计者对优质居住环境的一种误解。

3 解决的对策

对于立志要建成文明城市的安徽淮北地区而言, 植树造林, 绿化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一些较为高档的住宅小区, 更应当注意绿化。据调查显示, 当前安徽淮北地区已经非常关注高档住宅区的绿化建设, 比如, 名为九点阳光的小区, 其绿化率高达50%。位于淮北市濉溪县闸河路与龙脊山路交汇处, 可尽情享受野外风光。再如, 淮北市相山区人民中路交泉山的路高尔夫家园, 绿化率约41%, 也是一个具有异域城邦风情、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端低密度居住群落。同时, 高尔夫家园的景观布局又取决于高尔夫球场的自身特点:绿茵、水域、果岭、森林……每一处景观小品都在高尔夫的原生态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空间转移符号。以上两例, 如下图所示:

3.1 对植物进行选择

高档的住宅区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是以达到最优质的景观为目的, 所以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 只有选择出合适的植物品种才会使得景观更加迷人, 不能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不能浪费资源。

不一样的地理条件, 气候之下植物的分布也是不同的, 是具有地域性的特征的, 并且植物的景观也是非常的具有特色的。植物能代表着一个地域特点, 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明信片, 能够体现出一各地区的特色以及乡土风貌。乡土的树种不但资源上十分的充分, 并且价格低廉, 成活率也相对较高, 对其进行养护的成本比较低, 这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植物造景在经济方面的成本。如果在高档的住宅区中为了体现出园区的“高档”而不选用当地生长的树种, 选用比较稀缺的, 需要高成本、高养护的树种, 盲目的认为这些就是高品位的植物树种, 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不但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而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安徽淮北为例, 利用香樟、广玉兰、改良法国梧桐、栾树、重阳木、无患子、三角枫、红叶李、雪松、龙柏以及蜀桧和榆树等作为住宅绿化植物, 一般直径10cm以下价格都不贵, 性价比都较高, 在当地的高档住宅区是可以呈现非常好的景观效果的。

3.2 适当的选择新的优质植物品种

在合理的对优质的乡土树种进行选择的前提下, 要适当的选择出优质的合适的新优的树种。这样的做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高品质, 也能非常好的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 有利于形成色彩上丰富且多样化的园林景观。比如, 雪松、龙柏等 (分别如下图) , 都是一些在耐寒性、耐热性和观赏性方面非常好的品种, 也是十分适合在安徽淮北地区的住宅区中栽植和使用。

4 植物景观和建筑物之间要实现和谐统一

4.1 在感官设计上的和谐与统一

建筑是没有生命的, 所以其在形体还有色彩方面不会发生太多变化, 但是植物就不是这样了,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 其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建筑物与植物之间, 植物是具有柔软性的, 其具有线条上的变化, 并且植物的柔软性能把建筑物的生硬线条进行一定的改变。对于安徽淮北地区而言, 如果在建筑物的立面上去种植上爬山虎、凌霄以及紫藤等具有攀爬特征的植物, 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垂直的绿化效果, 也就会使得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

建筑物也会随着植物在时间以及生命体上的变化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例如在花开的时间段, 不同的植物在花开时间以及花开的速度上是不一样的, 有的花期比较长, 有的花期短。所以与建筑物进行配合之后, 就会出现优质的建筑外观, 并且还可以增强整体景观的趣味性。这些都是必须通过相关植物的景观设计才能实现的, 在对植物的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 一定要精确、准确的了解植物确切的花开时间以及花开的条件。大尺度上, 植物与一年中的四个季节都能够为建筑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会使得整体的建筑构图更加的具有灵动性和活力。

建筑中的植物色彩也可以对建筑产生非常好的美化作用。当建筑整体上的色调比较的深, 或者是在整体上是呈现暖色调的时候, 就可以选择植物中颜色上比较鲜艳的植物、花木进行种植, 这样就能非常自然的打破沉闷的基调。若建筑物的外墙是以亮色调或者是以冷色调为主的话, 那就应该选择在颜色为深绿色并且体量上比较大的植物, 这样不但可以和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可以暖化整体的环境, 也就很好的避免了建筑物给人带来的太过于“飘”的感觉了。

4.2 在舒适度上设计的和谐统一

在对植物的种植安排上一定要充分的考虑“以人为本”设计的原则, 做到因地制宜, 充分的考虑场所特点。例如:安徽淮北地区住宅的南向进行植物种植的时候, 要以低矮的灌木为主, 选择体量上合适的落叶乔木来进行搭配和种植, 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通风以及采光的需求。在建筑的北面要选择耐阴性比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 因为在建筑的北面终年没有阳光能够直射到, 合理的布置能够使得整体的绿化效果比较的明显。

4.3 植物的设计与配置进行合理化

高绿地率是现在高档小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但是绿地率高并不就是优质的园林景观。在居住区的林园景观和其他的园林景观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是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 也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园林景观。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紧扣住“人居环境”的主旨进行设计。

在高档的住宅区中容积率都比较低, 人口的密度也比较的低, 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掌握好详细的信息之后再进行景观设计的安排, 这样可以更合理的进行景观的优化。像在普通的住宅区域中, 因为其在开发的成本上有限, 所以容积的面积相对小, 绿地的面积也小, 居住区中的人口相对来讲比较的集中, 在类似这样的情况的住宅区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做到“树多草少”。在高档的住宅区中, 相对来讲绿地的面积较大, 如果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乔木的比例过于大, 就容易让人产生森林感的园林景观, 再加上人口在密度上比较的低, 会使人产生阴森的感觉, 时间上了人们就会觉的不适, 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但是如果适当的对空地草坪进行利用的话, 疏密进行结合, 就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5 结语

最近几年以来, 我们国家的住房产业发展的十分迅速, 住房类型上变化也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上的完善, 我国社会中高收入阶层的队伍不断地扩大, 对于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增多了, 所以安徽淮北地区高档住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档住宅中, 植物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居住区中植物景观的一种标杆, 一种表率。怎样用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创造出更加优质的能陶冶情操的园林景观, 进一步的丰富现代人们的居住环境, 也是非常值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者进行深入思考以及研究的问题。

摘要: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质量了, 在现在高档住宅区越来越多背景下, 也就突出了未来高档住宅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抓住高档住宅, 关注人、建筑与自热之间的和谐, 并且对于园林的绿化需求更高的这一特征, 进一步的强调了, 在高档住宅园区中园林景观品质决定小区质量的现状。笔者以安徽淮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对住宅区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高档住宅区,植物景观,植物配备,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住宅科技, 2010 (7)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8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干将西路

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飞跃发展,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正从单纯的行道树种植进入到注重景观和生态效应时期[1,2]。城市主干道路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代表, 更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3]。因此, 如何合理选择植物, 科学和艺术地配置植物, 将道路交通与周边环境合理地融为一体, 避免“千城一面”, 突出城市的文化特征等已成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其园林绿化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干将路是贯穿苏州市城区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 其独特的“两路夹一河”的布局模式及“园林外移”的特色景观早已成为苏州城市形象的代表。2011年3月苏州市对干将路实施了历经10个月的综合整治, 其阊胥路-西环路段 (干将西路) 在此次景观改造中变化较大, 原有道路断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全线形成较为连续的中央景观。

该文通过对改造后的苏州市干将西路绿化植物种类、种植模式的调查研究, 对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遵循的理念、原则及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 通过对干将西路 (阊胥路-西环路段) 中央隔离带、路侧绿地的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方式进行调查, 对乔木树种 (胸径≥4cm) 进行每木检尺, 实测胸径和树高, 统计绿地中的乔木树种株数, 详细调查灌木 (包括胸径<4cm的小乔木或幼苗) 、地被、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种类、高度及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将西路植物种类评析

根据调查统计, 干将西路乔灌木有14科22属25种。乔木11种, 灌木14种。松科、蔷薇科、榆科、槭树科的植物为3种, 其余各科, 多为1~2种。这些优势科中, 松科多为高档盆景造型松, 蔷薇科多为观花、观果类植物, 榆科为优良乡土树种, 槭树科为彩叶树种。这些树种的应用为干将路绿化景观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苏州特有的园林风貌。

从种植数量来看, 香樟、红枫、五针松、毛鹃和金桂等树种数量较多, 分别为总数量的15.0%、14.6%、12.7%、11.8%和8.3%。这些树种多是外来树种,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道路景观外貌的单一。

生长状况较健康的占93.6%, 生长一般的占5.1%, 差的占1.3%, 说明干将西路乔、灌木层树种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从生长型来看, 乔灌木中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1∶1, 这与该地区所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自然区域基本吻合, 因此种类比例上是合理的。然而常绿乔木香樟的高频度使用, 使干将路绿化从外观表现以常绿为主。

地被植物是指一些低矮、扩张性强、控制高度在30~50cm的植物。通过调查, 干将西路应用的地被植物有15种, 隶属9科13属。从物种应用的比例来看, 高羊茅的铺装面积最大, 占总面积的73.4%﹔其次是毛鹃, 为12.7%﹔其它依次为红叶石楠>四季草花>红花檵木>麦冬>小叶栀子>茶梅>金叶六道木>金丝桃>藤木月季。

这些植物大多具有株型整齐、色彩明快、花期长的特点, 其自然高度或人为修剪后的高度在1m以下, 下部分枝贴近地面, 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 能较好地覆盖地面, 将其种植在预先设计的具有优美曲线边缘的种植区中, 形成五彩缤纷的色块。

2.2 干将西路植物配置模式评析

调查结果显示, 在这次干将路道路景观改造中, 增加了一些抗性强、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 如朴树、榆树、榉树和银杏等落叶乔木, 同时增加了彩叶类乔木如红枫、红羽毛枫和黄山栾树等, 色彩鲜艳的花灌木如红王子锦带、红花檵木、棣棠、藤本月季、金丝桃和毛鹃等。这些乡土植物、彩叶植物及不同开花季节的灌木、地被植物被巧妙地配置在路侧绿地和中央分车带, 展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景象, 不仅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能有效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 还充分体现了城市特色。

为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 种植方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行道树+草坪的模式, 而采用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式种植模式, 并将规则式种植与自然式种植等造园手法应用其中。利用高大的乔木类如香樟、广玉兰和桂花等作为绿色背景, 丰富城市的天际线;用日本早樱、夹竹桃、红枫、垂丝海橖和果石榴等灌木形成主景, 吸引路人的视线, 愉悦心情;将毛鹃、小叶栀子、茶梅、棣棠和八角金盘等低矮灌木种植在人行道边缘或草坪中间, 结合麦冬、葱兰和铺地柏等地被植物, 利用其花色形态, 充实了地面绿化, 减少了绿化带泥土的流失, 降低空气中的尘土, 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景观效果。

趋向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已成为当今的热点, 而追寻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更是园林设计中的主流[4]。在此次干将道路景观提升改造中, 除了用雕塑和石刻等园林小品表达苏州的园林文化特色, 还增加了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羽毛枫和红羽毛枫等造型树。这些造型树根据高低远近结合, 先主后宾的原则进行组合种植, 优美的盆景造型极大地改善了绿化带的景观效果, 体现道路空间对于城市文化的解读, 在连续统一的道路空间中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空间。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道路绿化用地面积偏少, 植物种类多样性不足

城市道路具有明显的人工特性, 车流、人流集中, 废气、噪声集中,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 以乔、灌、藤、草本植物形成的复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应当成为创建城市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5]。城市主干道路因所处位置特殊, 大多绿化面积不足, 较难满足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生态要求, 因此, 在绿化植物配置时, 应注意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突出物种和景观的多样性。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层间植物, 特别是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以丰富植物种类, 拓展绿化空间。从调查结果来看, 目前干将西路道路种植结构一般只具有乔、灌、草的3层结构, 很少有层间植物, 常见种植的藤本植物只有1种, 物种应用相对单一, 忽视了垂直绿化的使用。目前可用于垂直绿化品种, 如木香、紫藤、金银花、长春藤、凌霄、络石和打碗花等藤本植物, 一直是造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 这些植物具有病虫危害少, 不苛择土地, 适应性广, 养护较为简单的优点。在道路绿化中选择应用, 以利于提高道路整体绿化水平。

3.2 道路植物配置应避免绿化景观与人争路

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护、滤尘、降噪、防眩光、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6]。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 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 应各得其所。此次干将西路景观改造时, 增加了4m宽的分车带, 一方面, 增加了道路绿化面积, 为打造连续景观带、美化环境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减少人与机动车之间, 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保证了行车安全。但分车带的设置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人行道的宽度, 出现了绿化景观与人争路的现象。另外分车带种植了较多的乔木类, 遮挡了司机的视线为安全行车带来了较大隐患。因此分车带应以高度在1m左右灌木为主, 避免使用乔木类或严格限制乔木类的种植密度。在植物的种植和设计时应注重其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

3.3 合理选择植物种植密度, 兼顾近期和远期效益

植物具有不断生长变化的特点, 不同的生理阶段具有不同的体相及生命特征, 使观赏效果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在进行道路植物造景时, 景观的稳定性及持续性也是重要的环节[7]。调查发现在干将西路道侧绿地中, 植物种植过密的现象比较突出, 虽然近期能达到较好的绿化和庇荫效果, 但由于种植过密, 部分树木无法接受光合作用, 导致其生长不良, 影响其观赏效果, 还容易对周围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道路绿化时要充分了解各种树种的形态、大小及色彩等可能发生的变化, 使其长到鼎盛时期时, 达到最佳效果。在植物选择时, 一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选择生态位重叠少的物种构建群落, 还要根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选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空间隔断有通透层次不相互遮蔽。不仅要有即时的绿化美化作用, 也要有前瞻性的种植设计, 充分考虑远近期效果的结合, 做到近处着手, 远处着眼。

3.4 提高日常养护管理水平, 确保景观建设效果

道路绿化是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的结合, 是城市的第一印象[8], 要想保证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树木栽植后的日常养护管理非常重要。合理的养护能使植物生长茂盛, 达到绿化、美化城市的良好效果, 因此,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 必须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主要内容有浇水、施肥、整形与修剪、防寒及病虫害防治等。

调查发现干将西路竣工完成1年多来, 其地表覆盖植物少用草坪而多以地被植物为主, 不仅丰富了下层植物景观, 且部分区域 (如竹林) 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景观, 大大降低了日常养护管理成本。但在部分路段中, 有些植物长势不太理想, 部分已经死亡, 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一些植物由于没定期修剪, 枯枝、死枝、长枝和交叉枝等现象时有发生, 极大地破坏了其观赏效果。

栽植后的初期养护工作要落实到位养护管理人员, 项目负责人和现场施工员要责任到人。要明确养护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保证浇灌设施的完好到位, 对大乔木要及时扶正, 定期去除杂草、定期梳理、疏剪树木, 去除枯枝烂叶、死树, 适时补种和调整, 做到勤除草、勤浇灌、勤修剪、勤养护。

除此之外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苗木的后期管理, 降低死亡率, 减少投入成本;提高道路养护管理的水平, 适时浇水、松土、修剪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把植保工作当做园林绿化的一部分, 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道路绿化带的反复建设。

4 结论

城市主干道路的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绿化和美化功能, 更要考虑城市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干将西路景观改造植物的配置中充分考虑了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相结合,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 造型树和园林小品相结合, 并采用了多种配置模式, 改善了景观效果, 突出了苏州“园林外移”的意境。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建设, 可为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道路绿化建设, 突出地域特色提供借鉴。

然而在干将西路道路建设中也存在着绿化景观与交通功能相冲突, 道路绿化面积有限, 植物种类多样性不足, 植物种植过密, 景观设计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不和谐及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总之, 城市道路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每个城市道路的模式、功能、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微气候条件都有所不同, 而这些又是植物造景的限制因素, 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时,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等多方面的因素,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适地适树, 注重运用乡土树种;处理好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丰富植物类型;注意植物的观赏性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合理密植;注重道路绿化日常养护等, 以更好地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

参考文献

[1]吕光泉, 蒋卫东, 滕玥.上海城郊道路绿化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 2005, 21 (2) :125-127.

[2]郭峥春.道路绿化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初探[J].山西建筑, 2007, 33 (34) :349-350.

[3]李一伦, 邹霆, 梁立军.杭州市城区主干道路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方园艺, 2012 (9) :104-109.

[4]张文甫, 马健, 白丹.突出城市文化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探——以商丘阏伯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林, 2012 (6) :29-33.

[5]王浩, 赵岩.在城市中创建森林生态型景观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24 (5) :89-92.

[6]陈敏捷, 傅德亮.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深思[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 24 (2) :204-209.

[7]韦薇, 王小德, 张银龙.南京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结构调查与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 10 (5) :59-63.

植物选择和配置 篇9

【摘 要】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植物在生态园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主要论述了植物在生态园区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植物具有的功能对植物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进行配置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植物;功能;生态风景园林;配置方法

城市的风景园林区建设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些休闲以及娱乐的场所,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使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于城市绿化的需求逐渐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已经建设的城市以及将要建设的城市中建设生态的风景园林,在园林中增加大量的植物,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绿化的需求。对此,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园林存在的重要意义,分析出一种非常合理的方法势在必行。

1.植物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具备的功能

1.1植物可以对空气进行调节

在学习生物的课程中,教材中对植物具备的作用明确的进行分析,植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吸取二氧化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空气的质量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具有蒸腾的作用,通过这一过程使自身具备的温度进行降低,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非常多的水蒸气,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让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新,因此植物是生态园林建设中最主要的物质。

在绿化的程度比较高、绿化效果非常好的地方,人们普遍都会感觉到空气比较清新,人们在呼吸之后就会精神抖擞,这也是植物释放出来大量的氧气以及水蒸气所产生的一些效果,调查表明,通常情况之下,绿化比较好的地方比未能进行绿化的地方空气中的湿度要高,大约高出10%-20%。

1.2植物可以对城市生态园林的气候进行改造

结合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理性的机能,植物不仅可以对周边的空气进行调节,还对当地的气候起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调查表明,通常情况喜爱绿化比较好的区域,在夏季的时候,人们中暑的几率非常小,但是冬季的时候和未能绿化的一些区域相比气温高出了12摄氏度左右。当前,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产生了“城市热岛”的效应,因此,人们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着重的对生态园林之内的植物进行配置,让植物充分的发挥其冬暖夏凉的作用,为改善城市的气候做出应有的贡献。

1.3植物可以减少城市中的噪音

目前城市的噪音污染非常严重,对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人们身体的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科学表明, 人们长时间的处于噪音之中很容易产生精神不振的症状,时常会感觉身心疲惫、心率加快,血压也在不断地上升等各种各样的病症。但是植物,特别是一些身形比较高大的树木经常会利用其比较浓密的一些枝叶对各种各样的噪音济宁有效地隔离。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树木覆盖的街道噪音的强度会减少5倍以上。

1.4植物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科学表明,生态的系统比较复杂,对生态的平衡帮助非常大。城市的园林区域的生态环境也是这样,每个植物都具备着维动物提供食物以及氧气的重要作用,因此,植物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植物覆盖的面积对城市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对生态园林区域的植物进行配置的方法

2.1对植物配置之前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对城市的风景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组织一些专门的人员以及对园林进行规划的人组建分析的小组对园林地点的土壤、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这是对生态园林之内的植物进行选择以及搭配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对园林之内的环境进行掌握,才能够使选择植物的种类以及相应地形之中的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规划以及配置。

2.2对生态园林中的植物进行配置

首先,需要确定植物的基本类型以及选择配置的比例,实现整体更加合理,实现协调发展,对植物进行选择性的种植,结合当地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优化的配置,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一些植物,这样不仅能够使园林体现城市的特色,还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当地的植物成本也非常低,运输特别方便。

其次,在整体的配置明确之后,需要对景观的美观上进行考虑,对于不同的区域应当种植的植物落实,在这一过程之中,设计主要是在每个区域之内选择一些植物作为备选,结合不同区域植物的特点使其得到相应的强化,选择一些具有节令性的植物,春天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状态,夏季呈现出鸟语花香的景象,秋天各个植物的层次更加分明,冬天呈现出纯洁苍劲的特点,既能保证植物把其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又得保持整体的美观,是各个季节都能发挥其具有的重要作用。

3.结语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在城市中建设生态风景园林区,使城市得到绿化发展,使整个园林的生态系统得到平衡发展,使园林具有观赏性以及实用的功能,对此,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风景园林区域的植物分配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科]

【参考文献】

[1]夏盛凯,张亚芬.浅析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3,04:93.

[2]黄蔚欣,徐卫国.参数化和生成式风景园林设计以清华建筑学院研究生设计课程作业为例[J].风景园林,2013,01:69-74.

[3]朱建宁.减人工之量,增自然之量—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内涵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3,08:5-8.

[4]杨云峰.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3,18:154-155.

试论城市园林植物选择及配置原则 篇10

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 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 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 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功能。

1.2 美化市容

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 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把大量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 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 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 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

2 城市园林现状

2.1 城市绿地结构趋向单一, 缺乏生态学指导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为了获得整齐统一的人工美, 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 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尤其是在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兴起的草坪热, 更是将这种单一性倾向推向了顶峰。

2.2 绿地生态效益重视不够, 绿化体系亟待完善

北方城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常绿树种资源有限, 在冬季缺少绿色。因此许多城镇都非常注意常绿树种的引进。当然, 从丰富景观的角度来说, 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有些常绿树种引种进来后, 许多都处于濒死边缘, 不要说发挥生态效益, 仅仅能维持生命。相反, 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 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发挥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而且在冬季落叶阔叶增加光照, 起到增温作用。

2.3 缺乏文化品味, 难觅历史文脉

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 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 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

3 树种选择配置

3.1 发展各种高大的乔木树种

在我国城市绿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要达到以较少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必须发挥乔木树种占有空间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优势。我国的高大树木物种资源丰富, 在高大乔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一些长寿命的基调树种以外, 还要重视一些速生树种的使用, 特别是在我国城市森林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下, 通过发展速生树种可以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3.2 按照我国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选择常绿与阔叶树种

乔木树种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遮荫环境。在我国, 大部分地区都有酷热漫长的夏季, 冬季虽然比较冷, 但阳光比较充足。因此, 我国的城市森林建设目标是在夏季能够遮荫降温, 在冬季要透光增温。因此, 要根据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需求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

4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4.1 配置原则

4.1.1 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 自然景观, 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

4.1.2 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 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品种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

4.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 按照生态学原理, 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科学搭配, 使各植物种类和谐共存, 群落稳定发展, 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 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4.1.4 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 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 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4.2 配置方法

4.2.1 近自然式配置。

所谓近自然式配置, 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为近自然状态, 尽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 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种类地单一、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的一致。

4.2.2 融合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充分吸收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模拟自然的方法, 师法自然, 经过艺术加工来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 在充分发挥群落生态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创造社会效益。

摘要: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在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 而且要美观, 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彭振华.城市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协同进化算法下一篇:企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