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植物景观配置(精选12篇)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1
1 植物配置的概念及其在校园中的重要性
植物配置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相应的布局要求, 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 (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 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 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 树丛的组合, 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植物配置是建设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对高校校园环境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园的整体环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校的风貌和特色, 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 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校园植物的景观配置显得尤为关键。
2 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主题原则。
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总的纲领, 作为“主题”的植物, 就像人类的骨架, 起到支撑整个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这个纲领, 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 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 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2.2. 适宜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适地适树”原则;二是与四周环境相协调、适宜。适地适树是栽植树种的特性, 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 以充分发挥树种在响应立地上的最大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1]。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 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 保证成活。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所选择的园林树种要与周围的建筑、平立面的色彩及其他园林要素相适宜。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
2.3 时效原则。
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 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 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 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再就是要考虑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 做到月月有景, 处处有景。
2.4 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指的是可持续发展节水型园林, 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 尤其是冷季型草坪, 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 可采用暖冷季草混播, 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 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 如银杏、臭椿较绒毛白蜡、国槐耐旱, 金银木、黄刺玫较紫薇、迎春耐旱。
3 校园植物的配置方法
丰富校园植物品种, 增强校园景观的季相效果, 促进校园景观多样化, 这是校园园林绿化的主要工作。通过对大学校园植物的配置进行调查, 对校园中的植物景观配置的不足和趋势进行如下简单的分析。
3.1 校园植物配置中的不足之处:
高校校园园林绿化建设时也可能会出现缺乏科学认识、缺少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 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3.1.1 以草代木应有度。
以草坪、地被代替乔木、灌木、地被构成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做法, 是一种简单的环境绿化形式, 但是, 以草代木应该有度, 因为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 其综合生态效益 (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减菌灭菌及减污等) , 为单一草坪的4~5倍;乔木综合功能为单一草坪的10倍;乔、灌、草组成的群落绿地, 其养护管理的投入, 仅为单一草坪的三分之一。所以说, 以草代木的简单绿化, 一不具备乔木、灌木、地被构成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绿化功能;二不经济, 往往出现重复绿化施工的现象;三是不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 使人感觉单调乏味。
3.1.2 校园功能区域植物配置不突出。
大学校园主要分为校门入口区、行政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等, 不同功能区应有各自不同的植物配置特色。但高校校园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大多没有按照这些区域的功能性来对应的设计, 从而致使学生们审美疲劳, 感觉不到其周围环境所营造出的氛围。
3.2 校园植物配置的趋势:
一方面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注意了花色、花期、花叶、树型、层次上的搭配, 花卉植物花色丰富, 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 或者开花期, 或者结果期。[2]另一方面, 在植物配置时充分考虑到了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搭配, 总体上有以下这几种结合方式:
3.2.1 各类植物之间的配置。
(1) 层次上的搭配。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米高的黄杨球、3米高的紫叶李、5米高的松柏和10米高的枫、杨类高大乔木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四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 (2) 配置植物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花期、叶色的植物种类搭配配置, 可使观赏期延长。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叶色多变, 冬季银装素裹, 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 使同学们感到大自然的朝气及其变化,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连翘、玉兰、碧桃、榆叶梅、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火棘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及观枝的红瑞木、金枝槐等。总的配置效果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有“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 (3)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 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此外, 绿叶类植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 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4) 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 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偃柏, 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 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 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池湖、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3.2.2 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
现代的园林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 校园景观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同学们的内心, 也使同学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其景观的丰富度, 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除了在校园中种植植物外, 通过改造地形, 人工造湖, 堆置假山, 还有建造亭, 廊, 桥以及运用灯光等效果来使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 (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产生自然的、高观赏价值的校园景观效果。
结语
通过对校园的植物配置进行总体上的调查、分析认识到, 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影响着整个大学校园的风貌和发展。因此, 在日后的景观设计中, 我们要在以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历史和借鉴相关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运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尊重自然归路的变化与发展, 在讲求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为原则的基础上将大学校园建设成集生态、观赏、文化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效益的景观, 以便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校改革对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新要求[3]。
参考文献
[1]李曰峰, 等.适地适树问题新议[J].防护林科技, 2003, 3 (28) .
[2]廖红霞.园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7.
[3]王绍增.动态与关注[J].中国园林, 2003 (11) .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2
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1】
【摘 要】高尔夫球场作为城市绿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讲述了高尔夫球场的景观作用及园林景观在高尔夫球场的功能,笔者对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
高尔夫运动由于球场优美的环境而具有特殊性,高尔夫球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以当地的自然景色为基础,将草坪、树木和花卉等园林植物与地形、水景、道路及桥等园林造景要素优美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一、高尔夫球场的景观作用
高尔夫球场景观是指以当地本土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球场本身及周边的植被、建筑、水体、地形、沙地等元素共同营造的视觉环境。
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是高尔夫球场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人们尽力避免,但球场环境的影响依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球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增长,既美观又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体、防尘减噪、调解温度,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但同时建造和维护球场又使土壤的养分流失,土壤组织、水系和野生动植物经常受到化学药剂的侵害,大量的灌溉用水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因此人们对高尔夫球场的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并且将球场的生态环境作为衡量球场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园林景观在高尔夫球场的功能
(一)障碍功能
在高尔夫球场中,障碍是重要的功能区,一方面需要具有沙坑、水体、地形地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园林植物在设置陷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栽植和配制方法、方向、数量、格式、植物类型,以及护养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成为陷阱,球手击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根据高尔夫竞技的特点,在球场中,不同球道之间要有所规避,为球手提供美丽、祥和、安静的打球环境,消除外界噪音对球手击球的影响,给球手营造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之感,因而障碍功能首先具有隔绝作用。
通过不同树种配置,栽植于相邻球道间可以造成一堵绿色的围墙。
其次,增加击球难度,提高了击球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例如奥古斯塔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球道内的百年孤植老树,古树本身既是一道风景又增加了击球的难度,给球手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增加击球的挑战性。
再次,这种绿色围墙还具有引导和指示作用,遮挡围墙或栅栏,更还原球场的自然本色。
最后也使球场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加,是球场安全的有利保障。
(二)景观功能
高尔夫吸引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源于自然更胜于自然,在击球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美丽景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营造丰富的四季变化。
同时,高尔夫球场被各种园林植物分割为景观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且将各个球道连接成一体,进而形成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球场与周围环境通过园林植物的搭配紧密衔接,形成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
(三)环保功能
我国政府对高尔夫的政策一直保有谨慎的态度,占地大,耗资多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球场草坪农药、化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降低环境污染也成为高尔夫球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众所周知,在降低气温、
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噪音等方面,园林植物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小气候,另一方面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治污染等。
三、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一)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整个球场定位为林克斯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简约而又失奢华。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属于山地球场风格,地形变化较大,植物配置从生态原则出发,尊重球场所处的自然环境,选用湿地松、杜英等原来北边山体及该地块现存有的品种,延续北部九峰森林的风格特征,栽植上与原始地貌融合,现场存在的大规格树木,在不影响打球的情况下均将其保留。
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属于平原球场风格。
(二)可行性原则
在高尔夫球场中进行的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打高尔夫球,所以球场中各种园林植物的选择、搭配、种植位置等均要考虑对打球的影响,种植间距和树种选择都必须多方位考虑。
(三)强调景观的统一性
从整体出发,高尔夫球场是一种开阔、舒展的宏大景观,所以高尔夫球场中的植物造景也并非是植物个体或某个局部的景观,而应该是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又在统一中有所变化。
(四)运用乡土树种
由于乡土植物在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已形成了稳定的群落结构,不会构成生态危害,同时乡土树种在当地的生长状态又较好,因此,应用乡土树种中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攀援植物在模拟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构建高尔夫球场的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地植物生态系统的人工复原和再现,也是形成高尔夫球场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四、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一)确立球场整体风格
高尔夫球场景观营造时应突出各自特点,切忌千篇 一律。
首先应以原有场地中的自然景色为基调,通过草坪、树木、花坛、花径、水塘、湖泊、溪流、沙地、水桥、小亭等的合理搭配,展示特色;其次是选择适合原有场地的3~5种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使其遍布整个球场,形成球场景观的基本骨架,以凸显特色。
(二)适地适草,加强管理
球场绿化主要是建植草坪。
首先,在建植草坪时,要把握不同气候区、立地条件等自然条件,依据球场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适地适草,因地制宜。
其次,播种前应根据不同土壤状况,进行土壤改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再次,根据草种的退化特性,应每3~5a更新1次,提高草坪整体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边界植物配置应随形就势,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创造天然屏障边界植物的配置依赖于许多因素,诸如地形、地势、遮荫、风、迅速隐蔽某些区域的需要等,所以应做到随形就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上,以树形优美、病虫害少、观赏价值较高的窄型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搭配,并辅助一些花灌木以丰富季相变化。
配置形式上,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乔灌草多层结构相结合,形成单行或多行不规则的线形景观,营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垂直性隔离感强的植物景观空间,与此同时,有效地组织林冠线,通过林冠线的自然变化来表现出自然,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四)背景区植物配置形式宜多样化,且注重细节和装饰性设计,创造标志醒目的视觉效果背景植物应以生长缓慢、深根系、不易感染病虫害、树形好的优质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与花卉为主。
除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外,果岭周围还应注意选择无落叶的树种,如广玉兰、桂花、罗汉松、龙柏、火棘、无刺枸骨、铺地柏、金叶女贞、茶梅等;发球台背面应注意选择一些装饰性植物做背景,如佛肚竹、龙柏、红枫、紫薇、垂丝海棠、紫叶李、紫玉兰、白玉,发球台前面种植紫荆、落新妇、美女樱、锦带花、茶梅等小型植被,从而为发球台增加色彩,加强视觉效果,提供清晰、开阔的视野。
配置方式上以孤植、丛植、群植、片植为主,形成点、片状混合绿地网骨架。
发球台附近还应加强美观、高大、醒目的标志树或孤赏树的设计,为击球者提供遮荫休息的空间,营造一种宜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孟家松,张荻.高尔夫球场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6)
[2]蔡婵静.高尔夫球场的景观生态分析及规划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王长粉.园林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不同区域的配置与选择[J].考试周刊.
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研究【2】
摘要:以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为例,研究了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和景观表现方法,探讨了高尔夫球场中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以及球场各分区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中部地区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武汉
1引言
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边,占地136.31hm2,毗邻九峰森林保护区与马驿山,整个场地成北高南低走势,东北部为陡峭的山地,西南部则为缓坡。
北部的九峰森林保护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山体屏障。
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整个球场为18洞72杆的标准高尔夫球场[1],共2个场区。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地形或舒缓,或起伏,极富趣味性;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局部点缀有水系,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
2植物配置指导思想
2.1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2],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景观植物配置 篇3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景观治理;植物配置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而产生的,如土体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适逢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刻,2011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两次作重要批示,这让福建人民特别是老区人民倍感温暖。随着长汀“生态保护、生态富民、生态文明”路径引起各方瞩目,福建的生态省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 现状调查与分析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草甸土、潮土和水稻土七个土类,十六个亚类,三十八个土属,但以山地红壤为多。长汀县周边山体及水土流失区景观典型地段的林分以马尾松小老头林为主,主要表现出针叶有余、阔叶不足,数量有余、体量不足,绿色有余、彩色不足等特点,树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季相景观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 指导思想和总体构思
针对长汀水土流失区的绿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本地主要是花岗岩发育的粗晶体红壤,理化性质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只有改变这一客观存在才能有效建立常绿阔叶林种群。亚热带地区在水分、气候、温度都适宜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增肥来实现改良土壤,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所种植阔叶林的健康生长。同时,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运用现代林业的生态工程技术,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对现有低效林进行改造,并选择一定比例“春夏有花”、“秋冬有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对原有单一山林植被进行彩化美化,营造四季各异的景观效果。
3 水土流失治理地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主要选用花朵较大、色彩鲜艳、树姿优美、叶色饱满等观赏价值高、季节色彩变化明显的植物。
3.1 风景林树种选择
3.1.1 基调树种
主要选取适应地方生长环境并具一定景观效果的树种,如樟树、深山含笑、木荷、杜英、红楠、火力楠、黑壳楠、拟赤杨、壳斗科树种等。
3.1.2 特色树种
主要为了营造出“春夏有花”、“秋冬有色”的景观效果,可选择以下树种:(1)春花树种:梨、桃、李、梅、湖北海棠、壳斗科树种、山合欢、紫荆、日本樱花、木兰科树种、福建樱花、杜鹃(映山红、猴头杜鹃)、三年桐、千年桐、苦楝;(2)春叶树种:枫香、红叶石楠、樟树等;(3)夏秋花树种:木芙蓉、紫薇、夹竹桃、一品红、木槿等;(4)秋叶树种:红色叶——枫香、乌桕、山乌桕、黄连木、鸡爪槭、五角枫等;黄色叶——无患子、银杏、鹅掌楸、构树、苦楝、台湾栾树、黄山栾树、柿树、天仙果、油桐(三年桐等)、悬铃木、朴树、水杉、池杉、落羽杉、水松等;(5)四季色叶树种:红花檵木、红枫、紫叶李、美国红栌等。
3.2 游憩树种选择
游憩林树种选择风景林树种皆可,但不用杨树、悬铃木等有飞絮和漆树等过敏树种。(1观果树种:柿、梨、四照花、多花山竹子、夹迷、赤楠、乌饭、银杏(稀有过敏)、石楠(不含罗木石楠)、橘、橙、柚子、桃、李、梅、杧果、杨梅、石榴、枇杷、枣;(2)保健植物:樟树、山苍子、桂花、含笑、厚朴、栀子花、茉莉等;(3)一般植物:雪松、竹柏、南方红豆杉、罗汉松、苏铁、紫竹、毛竹以及其他竹类、枫香、垂柳、福建含笑、乳源木莲、龙爪槐等。
4 案例解析——厦蓉高速长汀段两侧一重山景观化治理
4.1 基本情况
4.1.1 规划背景
厦蓉高速长汀段作为长汀县对外陆路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展示革命老区精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窗口作用,对其两侧景观林进行总体规划,依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造和提升措施。
4.1.2 植被情况
厦蓉高速长汀段两侧林地以马尾松小老头林为主,间杂极少数木荷等阔叶树種,并包含部分杨梅等经济林;林下以芒萁骨为主,有少量卡氏乌饭、小叶赤楠、映山红、黄栀子等小型灌木;林地覆盖度60%~90%;林分密度适当,达到一般林分要求。总体表现为针叶有余、阔叶不足;数量有余、体量不足;绿色有余、彩色不足等特点。
4.1.3 土壤
厦蓉高速长汀段两侧林地以粗骨性山地红壤为主,间杂部分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差,对林木生长限制较大,需强度施肥和土壤管理。
4.2 改造措施
4.2.1 土壤管理
对所有林木进行块状抚育,采用除草、松土、扩穴的方法,结合施肥,每穴施100g尿素、150g复合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兼施农家肥等其他有机肥料,每年开展两次抚育,可依据苗木生长旺季在5月和9月份进行。
4.2.2 套种改造
(1)乔木层:在林分中普遍套种10株/667㎡的阔叶树种,局部密度可适当加大;树种以三年桐、黄连木、枫香、拟赤杨、无患子、黄山栾树、樟树等落叶树种为主,也可套种木荷、山杜英、深山含笑等常绿树种,主要种植于山坡中下部和沟谷等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方。
(2)灌木层:以胡枝子、山苍子等小乔或灌木为主,局部地区视具体情况增减种植密度。
5 结语
水土保持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建设项目,只有将长汀县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和谐、自然和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城市,才能使长汀产生持续永久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以水土流失的防治为理论依据,在保护已有植被的前提下,提升景观典型地段林分的质量,形成森林生态良好、功能结构合理、生物物种丰富、林相景观优美的山林景观,全面改善长汀县水土流失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陈志彪等.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重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董建文等.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美景度综合评价及构建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2010.38(4):45-48.
现代高校植物景观配置研究 篇4
1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功能
1.1 生态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杀菌防病、调节气温、湿度, 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等功能。绿化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分泌杀菌素, 吸收、溶解有毒气体, 从而净化空气、消灭细菌, 改善空气的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 能够提高空气中的水分, 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使人的舒适度得以提高;乔灌木配合栽植形成绿色的屏障, 能够阻碍声波的传递, 有效地吸收、减弱声音, 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1]。
1.2 观赏功能
植物本身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以及性格特征上都各有不同, 它们丰富多彩的观赏特性, 使得植物在整个校园景观中成为富有变化的元素之一。
植物的观赏性是多方面的:植物形态各异, 有圆锥形、伞形、球形、卵圆形、卵状圆锥形等多种形态;叶子的色也多种多样, 有紫、红、橙、黄、粉、深绿、淡绿等, 在植物绿色的基调上, 可用不同色彩的植物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在植物的季相演替方面, 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季繁花盛开,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硕果累累, 冬季苍松翠柏”的不同景象, 形成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观赏效果。综合运用各种园林植物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 可以配置出一年四季丰富的色彩。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镶嵌在校园的建筑群中, 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 绿树成荫、蓊郁葱茏而成的校园景观, 为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2]。
1.3 组织空间功能
校园中的植物具有组织划分校园空间的功能。在不宜采用建筑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自然植物元素, 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等进行空间分隔, 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的效果。运用植物组织空间不但会在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 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象幻觉。
高校是以教育设施为主体, 各种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组织机构。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群体构成了几个不同的功能分区, 为了使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互不干扰, 保持各自领域的独立完整性, 又使之具有有机的联系, 最好运用植物的方式来组织其中的过渡空间, 因为运用绿色植物的不同配置可以形成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既衬托出建筑群的形体美, 又能起到很好的分隔和联系的作用, 这是其它元素所不可比的。
1.4 文化功能
从古至今, 植物造景一直注重文化内涵, 富有诗情画意。“松柏坚贞不屈傲霜雪,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花草树木的内涵可使身处美丽的校园环境的学生神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从花木的品格中得到启迪, 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风尚。
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其中“环境育人”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植物造景中充分利用植物的寓意, 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身心的陶冶, 千姿百态的树木花草配置得当, 不仅可以给人美的感染, 而且可以升华感情和得到启示。师生们游憩于公园般的校园绿地中, 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生机勃勃、和谐美满, 领悟到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从植物的荣枯变化和由幼到老的生命进程中领悟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演替的自然规律;从千姿百态、欣欣向荣的树木花草领悟到大千世界神奇广裹和个人功名利禄的微不足道;从自然景观的雄奇深远、纤巧妍艳更能体会人类性格中的开朗豪放与细腻温柔等[2]。
2 现代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建的发展趋势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是和时代、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高校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纵观国内外校园绿化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发展历史以及实践的发展态势,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趋势:
2.1 植物造景生态化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 造景取结于大自然, 模拟自然生态, 计成《园冶》中的“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就是古典园林造园的宗旨。现代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 应继承这一传统, 维护校园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使之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 校园植物景观也逐步走向成熟, 一方面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由绿化美化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对环境因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建立一个完善的良性循环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增加校园绿量, 进行植物间的合理搭配, 构建合理的绿地结构, 进一步提高校园绿视率, 提高生态效益,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促进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1]。
2.2 植物造景艺术化
植物造景的艺术化是通过借鉴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 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 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 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 是极富变化的动景, 它丰富了校园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 增添了校园环境的生机和野趣。
2.3 植物造景人性化
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是说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等的差别。大学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创造出便捷、安全的校园环境及亲切、平等、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植物景观要适合师生的需求, 也必须不断的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强调人性化校园的园林绿化设计,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
2.4 植物造景个性化
规划大学校园时应根据每所大学各自的地域性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并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等在绿化中彰显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如农林院校结合教学研究, 栽植的植物品种应丰富多彩, 并挂牌注明植物名称及其科属等, 以便对全校师生进行植物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医、药院校以药用观赏植物作为校园绿化的基调;师范院校可多植桃李及松竹等“人性化”植物。同时还要注重挖掘校园自身历史文化内涵, 追寻人类的理性精神, 使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底蕴得以揭示、弘扬和延续, 追求大学自身的特质和个性, 营造出区别于其它高等学府的全新的植物景观。
2.5 植物造景多样化
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 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 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 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
3 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在校园绿化规划中配置的植物应以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 根据校园的景观规划方案, 把它们科学的、有机地进行搭配, 使其在校园内形成各种植物群体, 达到绿化、美化校园之目的, 这种对植物进行的人为组合我们称之为“植物配置。它在校园景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1 高校校园入口区的植物配置
入口区是指学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 它会给来到学校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学校的门面。所以不仅要具有可识别性, 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特色, 其中植物作为软质景观所起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通常来说大学校门要体现作为高等学府的庄严和肃穆。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 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 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 突出学校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 应设置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体景观, 避免一览无余。这种形式的植物配植应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 植物要低矮、整齐, 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 也可用月季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两侧行道树可选用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 如香樟、乌桕、广玉兰、国槐、香椿、梧桐、龙柏、樱花等。总的原则是开阔、大方, 烘托主题[3]。
3.2 高校校园教学科研区的植物配置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 是师生上课、实验的场所, 周围应突出安静、卫生、优美, 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 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 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其植物配置应以树木为主, 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教学楼大门两侧可以对称布局常绿乔木或花灌木如雪松、桧柏、龙柏、桂花、广玉兰等。在靠近教室的南侧, 要布置落叶乔木, 使教室冬天可接受阳光, 夏日可遮荫。在教学楼的北侧可选择耐荫性的常绿树种, 使背阴的环境得到绿化, 冬季也可欣赏到生机勃勃的绿化景观, 同时还可减弱寒冷的北风袭击。如楼前绿地面积较大, 可设置开阔的草坪, 也可配置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如桂花、广玉兰、腊梅、白兰花、栀子花等。教学楼的两侧应配置高大的落叶乔木, 也可以用攀援植物来进行垂直绿化, 不同植物的选择要达到色彩的协调统一。科研实验楼周围的植物配置一般以草坪与花灌木为主。草坪可选用天鹅绒、剪股颖、马尼拉草等;也可以乔灌木为骨架, 配置夹竹桃、女贞树等, 以减少污染。对一些发出噪音的实验室, 可配置密闭的树墙与高篱, 或复层树墙与高篱, 以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危害[4]。
3.3 高校校园学生生活区的植物配置
学生生活区的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其使用功能, 根据学生集中、宿舍群集, 人流量大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需要保证合理的绿地率, 又要留出适当的学习、活动和休闲场地, 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小型的体育活动的空间。一般用庭院式进行规划布局, 在硬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应设计一些小型规模的花坛、树坛及小面积的封闭草坪, 也可使用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 适当布置一些桌凳、树桩及其他小型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 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 植物的品种也可以相应的丰富些, 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如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 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 如珍珠梅、龙柏球等, 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 又具有美化效果。楼前有较大场地的宿舍区, 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 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 还可遮阴、纳凉。在楼墙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 增加立体绿化面积, 也可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 活动频繁, 管理不便, 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3.4 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区的植物配置
体育活动区是学生运动, 一般学校都设有专用的运动场地, 面积较大。绿化形式以规则、简洁为主, 选择具有较强的抗尘和抗机械破坏性能的植物, 栽植一定面积耐践踏草坪和成片树林, 为人们运动之后休息提供休息场地。
运动场周围设置5m以上的绿化隔离带, 上层配置高大常绿乔木, 下层配置耐荫灌木, 形成绿“墙”, 有效地发挥滞尘和隔音的作用, 减少运动对外界的干扰[3]。
3.5 高校校园道路的植物配置
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荫为主, 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主干道两侧可种植树冠高大和树荫浓密的行道树, 以常绿乔木为主, 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 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道路外侧应留有带状绿地, 配置草坪、酢浆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 以打破干道的规则平直。支路及小径的路旁绿化应活泼有变化, 根据路段不同可分段种植不同品种, 组成的不同景区。以落叶开花、观叶的大乔木为前景树种, 常绿乔木为背景树种, 营造人行景观路, 达到春季观花, 夏季遮荫, 秋季观叶, 冬季有充足阳光的效果。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多为自然式, 也可孤植、对植、群植, 既具有观赏性也有引导、分隔的作用。
改善现代高校校园生态环境, 进行校园绿化, 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植物合理的选择与配置是提高绿地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使高校校园绿地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并与高校的发展相适应,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深入开展校园绿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与日俱增, 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 创建园林式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彦华, 王立君, 闫世杰.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8) :292-295
[2]张军利.高校校园景观中植物营造法则探析[J].福建林业科技, 2009, 2 (36) :216-218
[3]陈文术, 肖海苏.试论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 2007, 4 (33) :340-342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5
1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1.1.1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乡土原生树种,并选择生长比较茂盛的植物。对于工业厂房等,要尽量避免种植一些贵重、娇气的植物,应当多种植广玉兰、夹竹桃等,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能够起到净化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害气体的作用。1.1.2植物的生态影响。园林植物配置时,不可以因为美观,而随意采用外国种类的植物,这样有可能造成其他生物的入侵,从而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非常广阔,并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差异比较大,不适宜所有的植物生长,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植物,例如:茶花、杜鹃等植物比较适合酸性土壤,但是不适合北方的盐碱地地区。
1.2经济性原则
在对绿地或企业绿地进行管理时,可以在城市绿化中种植果树,但是有一部分公共绿地的可行性比较低,所以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以节水型绿化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例如:多使用一些耐旱节水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沙地柏。
1.3艺术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3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且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种植绿化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绿化生态系统,还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气、具有文化艺术感。
1 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的意义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之間的竞争的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植物之间会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动配置在同一个生活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群落,渐渐地会通过长时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间、阳光、空气,最后逐渐地形成稳定的群落。经过多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经验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普通的农田防护效果、果园配置以及花圃的设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园林设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能展现出其的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它们的艺术感的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2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2.1 主题原则
在设计园林配置时,设计人员应当确定好绿化的主题内容,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主要的需求交接种植乔木、灌木以及花卉,衬托出主题。
2.2 整体优先原则
在城市园林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及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绿化配置,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呈现出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多样化,符合绿化城市的创建要求。
2.3 适宜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大“适宜”原则,即适地适树原则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适地适树是指:在选取树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及气候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植物的形体都需要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2]。
2.4 经济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绿化成本的投入,如今我国提倡以经济节约型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因此,有部分人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结合水果树种植相结合,这想法虽是甚好,但是设计公共绿化地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感,还与我国提倡的经济节约型目标不符合。
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以自然环境为中心,符合生态学系统的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为了植物之间及各个群落之间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和平发展,从事园林艺术配置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掌握植物生态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搭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感,从而还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3]。
3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3.1 合理的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生活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为了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土壤的质量进行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尽快适应种植地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达成美观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 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立体感。在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应当选取多种不同的习性以及形态的植物进行交叉种植,并且要保证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色彩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突显出园林的多层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环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园林的多样性特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引各种动物,使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园,可以促进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平衡。
3.3 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由于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比外来的植物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在保证园林设配置的稳定性的同时,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很多地区以及开始实行开发本土园林种植。例如,我国赣南地区种植的榕树、香樟等,都是采用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当地的植物特色,还实现了群落的生态特点。
3.4 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季节,一到秋季时分,很多的植物都会渐渐枯萎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使生态园林建设没有季节之分,使城市园林无论是秋季还是冬季都能满足绿化需求,使城市园林一年四季都能发挥着生态效益。
3.5 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
为了园林绿化具有立体感,让人们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花朵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交叉种植多种且颜色各异的植物,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可以观赏到绿油油的树叶。为了突显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进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园林中同时种植淡绿色的草木、暗绿色的油松及深绿色的樟树这3种植物结合种植,可以有效展现出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既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给人们的眼球有着不同的美感。
3.6 注意层次
在园林拼花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层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叶色和花色,做好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4 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环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种植比例,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安.北方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浅析[J].现代园艺,2016(22):79-80.
[2]张慧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园艺,2016(22):16.
[3]石亮亮.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6(23):83.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配置 篇7
1.1 功能和性质相适应
城市道路种类多样, 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级别、及市政工程设施需要来确定。城市道路绿化主要起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作用, 在设计中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尽量带给人美的感受。例如:弯道处为不妨碍司机视线, 不能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行道树不应种植果叶有毒或落果, 易对行人造成危险。
1.2 生态配置原则
保证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要求植物多层立体化配置, 乔灌草结合, 控制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 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等, 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最好的绿化效果, 增强生态环境效益。
1.3 适地适树原则
尊重植物自身生态习性, 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根据道路所处位置, 分析风向、土壤、水文及道路绿地的小气候环境等条件, 选择合适的树种, 形成稳定的群落环境, 逐步增强绿化效果。
1.4 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在道路绿化时应予以保护。
2 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
2.1 乔木的选择
选择乔木时要求: (1) 株型整齐,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花叶果具有观赏效果, 秋色叶植物, 冬季观枝干植物更佳。 (2) 便于养护管理, 生命力强, 病虫害少, 花叶果无不良气味。 (3) 树木存叶期长, 延长观赏期, 落叶集中, 便于清理。 (4) 行道树树冠整齐, 分枝点高, 不妨碍行人通行, 枝叶繁茂, 能提供荫凉环境。 (5) 便于大树移植, 移植后易成活。 (6) 具有一定的抗性, 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7) 寿命较长, 生长速度适中。
2.2 灌木的选择
选择时应考虑: (1) 枝叶繁茂、株形优美, 花期长,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侧枝不影响交通。 (2) 植株无刺或少刺, 叶色有季相变化。 (3) 繁殖容易, 便于管理, 耐修剪, 树形和高矮易于人工控制。 (4) 具有一定的抗性, 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 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2.3 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温度、湿度及土壤等气候条件北方地区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地被植物;南方地区主要选择暖季型草坪做为地被植物。另外, 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低矮花灌木也可作为地被应用。
2.4 草本花卉的选择
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 与乔灌草立体搭配, 合理配置, 1、2年生草本花卉因养护管理较为麻烦, 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不宜多用。
3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3.1 城市环城快速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环城道路主要用于快速通行, 安全性成为植物配置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出入口应种植指示性植物;转弯处种植指引行车方向的成行乔木;在主次干道的交叉处, 不应种植能遮挡视线的高大植物;绿岛中不宜种植过高的植物, 防止遮挡周围车辆情况。
3.2 城市立交桥的植物配置
城市立交桥处交通情况复杂, 相对集中, 常采用平面、坡面与垂直绿化相互结合的形式。该区域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在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增加绿量, 采用多层次科学搭配, 同时疏密有致, 使有害物质及时疏散。植物配置多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 搭配灌木、地被合理配置。
3.3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对于较宽的绿带, 植物配置就较为多样化, 规则式、自然式皆能满足要求。较为单一的规则式种植为配置等距离单行乔木, 其下配置地被植物或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更加具有艺术性、丰富性, 植物种类多样, 姿态各有不同, 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相映成趣, 结合种类多样的地被植物、草坪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群落景观, 结合各种小品设置, 可达到四季有景, 景景不同的美丽景观。在较宽的分车道绿带进行植物配置时, 需要考虑道路尽头、人行横道, 车辆拐弯处的安全性, 不种植高大乔木, 多种植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草坪进行绿化。
3.4 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分隔的作用, 能大大降低各类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影响, 同时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烟尘, 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也为行人提供安全、优美的环境。在宽度适宜的绿带设计时, 可以绿色植物作为背景, 前面配置花灌木、地被植物或草坪来协调景观, 丰富植物层次。在地被植物配置时, 可利用野生地被, 生命力强、适应性广, 可使林下覆盖率更大。在外缘常用修剪型绿篱做分隔。
参考文献
[1] 杨淑秋, 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8
1.1 铺装景观
在对住宅小区的铺装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铺装材料、高低落差及图案颜色的变化, 来突出景观的功能和美观。
1.1.1 铺装造型与颜色的搭配要相适应。
住宅小区的铺装景观设计中, 颜色应当尽可能调和, 做到同一色系与对比色系的搭配, 使铺装景观的色彩与周围的植物、水景、建筑形成统一的整体。若是地面的色彩过于单调, 则可运用线、形的变化对空间特征进行丰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进行铺装景观的设计中, 应当使铺装能够为所有活动提供背景, 不可过于突出, 以免喧宾夺主。
1.1.2 功能与美观并存。
想要在铺装景观设计中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者可以尝试在较为宽阔的广场道路上, 运用大面的石料进行铺装, 在狭窄的小路与空地上, 则可采用鹅卵石进行铺装。材料质感的变化, 能够凸显出地坪的层次感, 这样既能保证铺装道路的使用功能, 又能展现出美观的一面。
1.1.3 不同材质的组合。
地坪的铺装可以使用不同材料, 如行车路面用水泥混凝土、人行道用青石、散布道路用卵石, 或是将混凝土与碎的大理石、鹅卵石等进行组合, 构成美丽的地纹图案。
1.2 场所景观
住宅小区的活动场所相对较多, 如健身场地、休闲娱乐广场等, 对于这些功能性景观, 可以按照不同的理念和手法进行设计, 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区内所有居住者的使用需求, 并在这一前提下, 带来人们视觉上的美感。
(1) 在设计场所景观时, 其功能应满足小区内居住人群之间交往与休闲活动的需求, 遵循人本设计理念, 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场所内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氛, 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场所中所处的方位, 并对场所产生出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场所景观的设计应本着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适当增加一些照明设备, 借助灯光来烘托夜晚的景色, 并在适当的位置处安放一些实用的小品设施, 如邮筒、自动售货机、报亭等, 同时, 设置一些供人休息的长凳, 选择安全的信息设施, 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信息, 使场所能够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
(3) 可在场所景观的设计中塑造文化景观, 这里所指的文化景观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文化, 另一部分是景观, 前者是无形的, 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后者是有形的, 能够直观看到, 可以带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将文化景观融入到场所景观的设计中, 除了能够展现出住宅小区的个性化特点之外, 还能使景观本身变得更加更富多彩。
1.3 水体景观
(1) 水体景观设计时, 要尽可能使水景能够带给人们一定的舒适性, 可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亲水、戏水平台的营造上, 以此来满足住宅小区内居民对水的行为需求。
(2) 可将水景的表象设计转化为具有和谐内涵的设计, 通过人造水景的运用, 营造出生态驳岸, 让水景带给小区居民更多的生态体验, 以此来打破空间尺度的局限性。
(3) 可将文化艺术融合到水体景观的设计当中, 将自然水景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 借此来赋予水景灵魂, 提升其境界。
(4) 可以结合住宅小区的地理环境, 并利用本土文化,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水体景观的设计当中, 由此可以使人们在水景中感受到历史的韵味。
(5) 要注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 可以将现代的文明成果引入到水景设计中, 利用声控、光控、微电脑控制等技术, 打造高科技含量的水景, 为景观增添特色, 营造天然水景无法达到的美感。
(6) 在水体景观的形式上, 可以选择水池、瀑布、喷泉、流水等, 既可以规则布置, 也可混合布置, 通过动静结合, 为水景添姿增彩。
1.4 建筑小品
在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 建筑小品的加入有助于提升景观魅力和品质。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对建筑小品进行设计:
(1) 多运用一些造型比较独特的小品, 带给人们更多美的感受, 同时要让小品体现出时代的气息。 (2) 选择建筑小品时, 可以结合住宅小区所处的地域民族风格, 用与小区环境相适应且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小品进行装点。 (3) 合理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对传统的建筑小品进行创新设计, 由此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2 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
植物是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造景则是小区绿化的关键, 为此, 应当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并充分发挥景观植物的各种功能得到。
2.1 植物的配置技巧
2.1.1 要做到主次分明。
由于植物的种类比较繁多, 因此在景观植物的配置上, 要尽可能突出某个树种的栽植, 并用其它树种陪衬。同时, 植物的栽植应尽量保持自然, 虽然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种植, 但却要让栽植出的植物显现天然的景象。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与普通绿化有着一定的差别, 除了绿化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美化效果, 通过不同植物的合理配置, 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意境, 由此能够带给小区居民一种艺术感受。
2.1.2 要对景色的四季变化予以考虑。
众所周知, 不同植物的生长繁茂季节不同, 因此, 在景观植物配置时, 应当尽可能使配置的植物突出某一季的景观, 并能兼顾其它三个季节, 在突出的季节中, 若是主要树种开花, 则别的树种尽可能不要同时开花, 而在其它季节时, 可以用别的树种开花来对主要树种进行衬托。例如, 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例可设置为1:3, 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例则可设置为1:1, 通过这样的配置, 可以达到延长花期、丰富植物景观的目的, 从而使小区内的居民在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不一样的植物景色。
2.2 树种的选择要点
在住宅小区的景观植物配置上, 应当重视树种的选择, 具体的选择要点如下:
(1) 应当充分考虑小区绿化功能的需要, 以树木、花草为主, 借此来提高绿化的整体覆盖率。
(2) 要充分考虑四季景观的效果, 可以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 快生树和慢长树, 突出重点、做好不同树形、树种的合理搭配, 通过种植绿篱、花卉等, 使所有的植物景观相辉映, 达到美化居住环境的目的。
(3) 花草树木的种植形式要突出多样化的特点, 小区道路两侧可以成排成行栽植树冠较宽、遮阴效果好的树种。在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上, 要使用花期相对较长且对无毒无害的品种。
3 结论
总之,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居住的环境, 在对其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遵循人本理念, 围绕住户的需求, 对景观进行科学设计, 在彰显景观美化环境作用的同时, 突出其功能性, 特别是在景观植物的配置上, 要因地制宜, 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 为小区居民营造出一个生态化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爽.基于生态技术的哈尔滨市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2] 冯爽.无障碍设计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 郝胜凯.多样性的小区景观设计研究——炎陵县鹿原镇"帝琴湾"生态小区景观规划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 2014
[4] 孙俊男.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的中国风——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J].美与时代 (中) , 2011 (7)
浅析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 篇9
1 植物设计自古就是重中之重
在我国古代, 非常注重园林景观, 因地理人文不同, 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 按拥有者身份可分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诸多著名典籍和文学作品也不吝笔墨。记载和描写颇多。最早见于宋代, 明代已经有专业的书本论及如《群芳谱》、《长物志》、《园冶》等, 我国古代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对大观园的园林景色描写可谓栩栩如生。法国大作家雨果, 在他《巴黎圣母院》里, 对其哥特式建筑园林描写了整整两个章节。由此可见, 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外国, 对园林景观的重视。
到了现代, 园林景观已经不单单是皇家园林、寺庙圣殿、富家园林, 更多的是城市园林、广场公园、小区绿化。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 人和自然的协调生存空间格外重要, 在人群、密楼和汽车里生活的久了, 偶尔去一次山野, 就有穿越了整个沙漠看到了绿洲的感觉。可见人如果长期处在没有植物的环境里, 即便身体承可以承受, 心理也难以承受。但园林景观又不单单是种树植草, 更重要的是彰显时代文明和现代人的生活精神, 所以, 植物景观设计是不可马虎的。
2 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原则
1) 突出地域特色。每个城市的发展的状况、地理位置、天然气候等各不相一, 决定了各个城市的文化、资源、环境等各不相同。例如, 北方园林恢弘大气, 而南方园林则精巧别致。要实现各自的特色, 就要求我们了解当地植物的生长习性, 因地制宜, 用心感悟当地的生活文化, 将人文如涓涓细流灌溉给植物, 滋润万物。
2) 植物协调搭配。所谓调和原则, 就是因地制宜和纵观全局。对于不同的环境, 除了总体设计完美, 细节上也应该处理协调。例如, 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湖泊、植物与动物等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融洽。使人一眼看去, 舒适柔和, 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如临仙境。
3) 总局统一。所谓统一, 就是适可而止。指的是设计时应该把握度, 植物的种类、外观、寓意等, 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最为合适。植物品种不能繁多, 外观不能相差甚多, 又不能青一色, 植物之间变化太多, 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 变化太少, 又给人一种缺少生机的感觉。最好是按照四季运转, 相继争辉。在各异之间又看上去浑然一体。
4) 均衡有序。所谓均衡就是植物之间的相互协调。植物种类繁多, 整体外观纵然相似或融洽, 可是树叶颜色、形状、大小等差异太大也不合适。有的树叶稠密, 有的树叶稀薄, 两个搭配在一起, 就给人一种视觉上落差, 美, 瞬间就荡然无存了。在配置的时候, 特别要注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3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因为每个地方的气候和环境不同, 所适应的植物就不同, 不能盲目的栽培外来植物, 应该重视和培养当地的植物, 万不可南木北栽, 违背植物生长的环境和规律。
3.2 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独木不成林”, 大凡著名的园林, 都是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一种植物很难组成一个园林, 所以在修建园林的时候, 不仅要因地制宜, 不违背植物生长习性, 还要重视植物的多样性
3.3 给人以美的享受, 突出园林的景观功能
园林设计其实是人根据大自然结合人文气息的一次创作。所谓创作, 可以借鉴但不可以抄袭, 要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在这次创作中, 一定要给人以美得享受。
3.4 观花和赏叶植物应相得益彰
俗话说“红花还的绿叶配”, 这话是有道理的。花的生命是很短的, 但叶基本上四季, 常盛。赏花的时候, 叶作为陪衬, 尽显花的艳丽, 观叶的时候, 花作为其陪衬, 尽显叶的淳朴。园林里还可以栽培纯赏叶植物, 如剑麻、棕榈、松针等, 在万花之间也另有一种仙风道骨。
3.5 明显的四季变化
每种花的习性不一样, 开花的季节、花开的时间长短、花的模样等都不一样, 落花的时节、落花的样子、花落后有无结果等都要考虑进去。最好四季都有花开, 人四季赏不同的花, 也不觉得累。如果都是一个季节的花, 同时绽放, 百花争艳, 顾此失彼, 百花落去, 漫漫岁月, 就无花可观, 岂不痛哉。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剧, 城镇户口不同增加, 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集中, 人们居住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但与此同时,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提高,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也愈来愈高。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以及散步舒心的场所, 它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愈来愈密切。生活在大都市里, 人们能接触大自然的地方少之又少。园林艺术, 是人们模仿大自然结合人文情怀创作出来的。它承载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个好的园林设计, 它和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人文情怀是息息相关的。园林植物配置的绿化施工还要考虑诸多因素, 望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发现。
参考文献
[1]陈娟.解析景观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10
植物景观配置 (即植物造景) , 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 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 合理搭配起来, 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 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 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万壑松风”“松壑清月”“梨花伴月”“金莲映月”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并且, 春夏秋冬等时令交接, 阴雪雨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 改变景观空间意境, 并深深影响人的审美感受。此外, 由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园林的艺术影响, 以植物材料“比德”, 在植物配置中也带有了明显的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人分三六九等, 树木也要划分等级, 玉兰, 海棠, 迎春, 牡丹, 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以松柏体现其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 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南方私家宅院中, 以白色粉墙为背景, 配置几竿修竹, 数块山石, 三两棵芭蕉就构成了中国味十足的园林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也不仅仅只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 而是更兼备了生态, 文化, 艺术, 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 当前, 它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 如何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 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 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植物造景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 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 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 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植物造景时, 就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 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此外, 街头绿地与住宅绿地, 校园绿地与城市广场绿地, 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只有如此, 我们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2、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 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 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 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 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 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我们园林建设中, 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 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品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 应营造出欢快, 喜庆的氛围, 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 肃穆为基调, 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 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 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 色彩, 风韵, 芳香等美的特色, 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 触景生情的同时, 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处理整体与局部,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文有文眼, 景有景眼, 在植物绿化过程种, 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个公园, 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或观花, 观果, 观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 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 树种栽植的杂乱, 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 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 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 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 乔灌草相结合, 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 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 虽由人作, 宛若天开, 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 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 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 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 兼顾其他三季, 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 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 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 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 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 弥补了景区花量大, 常绿量不足的缺点, 而在其他季节, 花灌木相继开花, 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 丰富了植物景观, 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 (视线通透) , 半开放性空间 (有开阔视野, 有封闭视线) , 冠下空间 (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 , 封闭性空间 (四周全被遮挡) , 竖向空间 (视线向上) 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 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 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 可用封闭性空间, 与外界的嘈杂声, 灰尘等环境隔离, 闹中取静, 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 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 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 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 使林缘线, 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 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 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 前后栽种, 互为背景, 互相衬托, 半隐半现, 即加大了景深, 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 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应用ts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 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 乔木, 灌木, 花草, 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 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ts变形, 几何, 视错觉等, 创造出适时, 适地, 有韵律地植物景观, 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四、结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以上科学配置,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最好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 从而创造出了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打造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宜居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科学进行传统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 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
关键词:景观配置,风景园林,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韩炳越, 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 2005, (07) .
[3]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4]胡文芳, 谭利华, 李焱波.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A].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论文集[C], 2007.
[5]李献兰.园林景观中造景主体的园林植物[N].中国绿色时报, 2003.
商业街绿地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篇11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商业街作为商业发展的较高形态和繁荣象征,成为城市的窗口和形象标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末,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已超过3 000条,总长度已超过1 800公里,总面积已超过1.5亿m2。
久居都市的人们都向往自然,有回归自然的要求。商业街的绿地景观可以把更多的自然景物引入城市,让城市的阳光更明媚、空气更清新。在这种需求下,对商业街绿地景观的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与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指由城市道路绿地范围内的乔木、灌木、草花、植被等绿化植物和绿地范围内的喷泉、座椅、花坛、亭廊等小品组成的以视觉观赏为主同时兼具游憩功能的景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
根据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及行人的视觉需求和道路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可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划分为交通性道路绿地景观、生活性道路绿地景观、风景区道路绿地景观、步行商业街绿地景观等不同类别。这就涉及一个重要概念——植物配置。所谓植物配置,就是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栽植成多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形成人为的植物组合,进而达到预想的景观效果,供人们欣赏。
二、商业街绿地景观改造的必要性
1.商业街功能需求的改变
从经营趋势上分析,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商业街、步行街,其购物功能呈下降趋势,而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则呈上升趋势。因此应根据人们的需求变化对商业街的经营范围进行重新调配,并创造良好的绿地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娱乐与休闲需求。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处可见空中花坛、绿植装饰等景观。在中国,人们已意识到绿色空间的宝贵价值,并尝试着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高层间隙之间有规划地进行绿植配置。街道的绿植既能优化环境又能赋予环境以艺术生命力,重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消除工业化环境对人的压抑感。如南京夫子庙步行商业街区,规划将“T”字形的商业街扩展为近乎“田”字形的商业街坊,形成四通八达、容量较大的商业街区,同时保留大面积的土质地面,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购物与休闲环境。
2.商业街购物环境的改变
中国历史上的商业区在长期的渐进式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传统的建筑与空间布局——以建筑围合空间,建筑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形成一种具有人性尺度的“积极的空间”和“物化的空间”。目前,有的商业空间改造却反其道而行——以空间围合建筑,致使商业区的主导空间呈垂直方向发展,原本连贯整体的外部空间随之消失。这种主导空间缺乏文化蕴涵,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空虚感和孤独感。
当前,我国的商业街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还保持着传统面貌,道路多是硬化路面,植物只能采用盆栽或花坛等形式,有树的商业街较少,街面缺乏游憩气氛。其症结除了经济与现实条件外,关键在于对人的行为心理缺乏研究,未能从提高商业街空间环境综合质量的角度上去考虑。
三、商业街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它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体构图。在商业街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无论是布置一个植物的空间布局还是一个园林小品,都应考虑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合理安排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调整人对物体的感知行为(角度、方式),因为景观与人的关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重要。总之,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与空间组合,突出主体,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空间环境。
1.植物的形态配置
植物按茎的形态分类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4类。植物是一种有生命的软性材料,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将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栽植成多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形成人为的植物组合,可优化景观画面,达到预想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乔木+灌木+草坪”这种结构创造小气候效应最为显著,其次是“乔木+灌木”、“乔木+草地”、“灌木+草地”。这种混合配置方式不但富有变化多端的林冠线和林缘线,而且提高了顾客容纳量,可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配置得当可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平衡的效果。
2.植物的色彩配置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五大感官形成的,在视、听、嗅、触与味觉中尤以视觉和听觉最为重要,其信息摄取量占五官总信息摄取量的90%以上。人们对视觉美感有着强烈的需求,而色彩在园林中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纵观我国的造园史,不难发现色彩在园林造景艺术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表1是植物配置中几种常用的颜色及其给人的心理感受、情绪反应、联想反应、象征反应和知觉反应。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的反应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空间的功能和美学特征进行商业街植物的色彩配置。
第一,根据商业街的经营内容选择植物。现代商业街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搭配和色彩是否能与特定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感受相适应。一般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觉中达到75%以上时,会使人的精神感到舒适,所以在餐饮区可以多用绿色植物,使人们在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休息就餐。而在服装区,为让人们在安静、愉快心情下享受购物的快乐,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为合适,并配置一些活泼明快的花卉。
第二,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植物。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遵循“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视觉色彩应能引起人们对冷暖的心理感受。根据植物的配置原则和颜色的冷暖倾向,选择四季不同的植物配置。按季节变化可选择: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棠棣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四季景观各异,能使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生气与变化。但有些颜色的植物只能做点睛之用,如红色、蓝色等。红色花卉过于艳丽、热情,长时间观看容易使人疲劳。若由于环境需要配置暖色调的花坛,可以设计多种植物配置的花坛,这类花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不要太强,整体感觉要柔和,虽然花坛是人工建造,但无论是植物的颜色还是植物的种类配置都应给人一种“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感觉,使人愿意逗留其中。
总之,商业街的植物配置除要考虑植物形态的组合,还应该随季节的不同并根据花期和花色,选择适合商业街经营类型和人们心理的植物。
表1 植物色彩搭配引起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3.植物的空间组合
绿地景观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应恰如其分。在对植物进行空间组合时,绿地应与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相协调,单纯作为行道树而栽植的树木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道路绿地的设计应符合审美的要求,且要考虑人的活动规律。
人同时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有多种需要: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需要嘹望,看别人而又希望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安全,同时需要挑战;人需要庇护和阴凉;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等。关注人的这些需求才是商业区绿地景观的应有取向。所以在街道的绿化中,既要考虑到公共的交往区域,又要有小型的安静空间。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人们决意要维护基本的隐私,而同时又希望能与周围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相互帮助,一个好的城市街区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获得令人惊奇的平衡。”应注意商业街设计中的沿边效应,图1中颜色重的部分为人们逗留时间较长的位置。这说明人们喜欢在广场边缘地带的半围合空间中停留。所以在商业街的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相应的阴角空间,即封闭性强、有亲切感的空间,一种把人包围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空间。图2是某商业街的一角,为了维护人们的基本隐私同时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在线性空间的适当位置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广场空间,并加以围合,形成一个半私密空间,在这个小空间中放置了一些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休息设施,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有一个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商业街已不再是纯粹的购物场所,在进行商业街的绿地空间组合时,要考虑如何通过植物的围合使人们在喧闹、开放的商业街区能有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与交流空间。
四、结语
商业街是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空间,它的绿地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运用色彩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与植物配置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有丰富的空间环境,又要避免色彩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只有商业街的植物配置与空间关系处理得当,才能给人们创造出一个美的视觉空间,使人留连忘返。
[1] 正华.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
[3] [日]芦原义信.街道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57.
[4] [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高校植物景观配置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 不仅要求其满足出行的功能性要求, 还应满足城市生态、景观等的人文要求。拥有良好绿化环境和生态景观的城市道路区是城市景观文明的标志性体现, 对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工作有积极作用。良好的城市景观植物配置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改善, 不仅美化城市风景, 同时还净化环境、改善空气、降低城市噪音、维护城市交通等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 城市道路景观植物建设对城市既有美化功能, 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 现代城市道路景观中常用景观植物
城市道路人行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居民和行人, 两旁的景观植物应注重样式、颜色、种类上的搭配, 配置丰富而且有移步易景的效果。景观植物配置应以高大的植物为主, 一般较矮的花草为辅, 常用种类包括常绿乔木或大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等。具体的如常绿乔木类的香樟、竹柏、雪松、乐昌含笑、木荷、女贞、广玉兰等;落叶乔木类有法桐、梧桐、合欢、银杏、喜树、枫杨、重阳木、樱花等;常绿灌木类有桂花、杨梅、七里香、龙柏等。
城市停车场为方便停车应以高大植物为主, 景观植物常配置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等, 主要包括深山含笑、香樟、杜英、梧桐、杨梅、小叶女贞、法国冬青、桂花、广玉兰等。
城市公路、轻轨、快速路等主干道以司机或乘坐人员为主, 注重全局景物观赏, 搭配形式应简洁整齐, 景观植物一般配置高大乔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类。像高大乔木类的水杉、乌柏和樟树;落叶乔木类的龙柏、圆柏、枫杨、垂柳;常绿乔木类的棕搁、国槐、马尾松;常绿灌木类的夹竹桃、法国冬青、小叶女贞、海桐等。
城市主要道路景观对绿地树种往往有较为直接的观感, 这些绿地树种绿化了道路街道, 愉悦行人情感。绿地树种主要是一些常绿乔木或灌木类, 例如木荷、香樟、杉木、松树、枫杨、杨梅、珊瑚树、女贞、楠竹等。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景观植物树种, 诸如栗树、械树、鹅掌楸、杜英、桃树、榆树、山茶、木芙蓉、青冈树、蒲葵、三角枫、金合欢、黄连木等等。
3 景观植物观赏特性研究
3.1 景观植物的色彩对观赏性的影响
城市景观植物的色彩主要是花卉草木的色彩。景观树木种类繁多, 形态万千, 所以色彩也丰富多变。仅是树叶的绿就有多种类别, 像深绿、浅绿、灰绿等, 而且同一片树叶的不同部位颜色也不尽相同, 更甚至随着气候、气温、光照、湿度等的变化所显现的颜色也不同。树叶可以根据在秋天颜色是否变化分为常色和秋色两类, 前者四季树叶颜色变化很小, 而后者在秋季树叶变化明显。在城市道路景观配置时, 应考虑到这种变化对于营造景观效果的不同影响, 选择最合适的树种。
与景观树木仅有几种颜色变化不同的花卉, 则包含千变万化的色彩变化, 颜色更加多变丰富。白色的茉莉、红色的月季、黄色的桂花、紫色的丁香、金色的郁金香等等, 甚至一个花种就能包涵各种各样色系种类。在利用花卉配置城市道路景观时, 应熟练掌握各种花的开花期和主要色系, 通过巧妙的构图, 利用各种花色的搭配组合, 凸显出城市景观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的精彩画面。
3.2 景观植物的质感对观赏性的影响
城市景观植物材料质感对空间氛围有调节和美化作用。景观植物自身质感特征对提升整个景观空间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它主要受观赏距离、自然光线、视线角度和其他景观材料质感的共同影响。例如, 近距观赏景观物感受到的是细部质感细腻的变化, 远距观赏景观物则是欣赏景观组合或交叠的整体质感印象, 而在不同光线和角度下观赏到的是不同形态特征下的空间质感。
在景观植物配置时, 自然植物的质感特性往往被忽略, 而失去其本身重要的自然观赏价值。自然界的植物以其不加任何雕饰的自身质感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一望无垠的草场和蓝天对比产生的质感美, 广阔的湿地和荒漠对比产生的纯净质感美, 都对城市景观设计人员的设计产生有益影响。凸显自然景观的本身质感特性是植物本身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线条质感粗野的景观植物给人以高山峡谷的山野味道, 线条、色彩精致的景观植物则给人以清新秀丽的山水般诗情画意, 而线条统一整齐的景观植物则给人以肃穆庄重的正式氛围。因此, 在不同环境氛围下, 景观植物的质感应适应于特定的环境场合。例如, 纪念性园林的草坪应修剪的整齐、精细, 郊外农场别墅适合稍加修饰、充满山野情趣的植物, 城市公园适宜质感柔软、精心修饰的草坪。
在特定景观空间中, 不同质感的植物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空间繁杂的环境中, 应配置线条简约质感的景观植物使空间更和谐, 而在简单甚至乏味的环境中, 应配置空间层次感变化明显的景观植物使空间气氛活跃生动。若要加强景观的对比效果, 也可加大景观植物质感的对比度, 通过夸张的对比展现不同的景观特性。因此, 植物景观的质感设计通常要考虑到形态、大小、色彩、线条等的搭配组合, 只有通过合理的配置才能取得好的景观效果。
3.3 景观植物的芳香对观赏性的影响
景观植物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只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 它更注重嗅觉的感受。景观植物在城市道路配置设计中, 应考虑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漫步在黄昏的城市道路, 在黄昏中烘托出的鸟语花香沁人心脾, 清幽淡远, 妙趣横生。人们的嗅觉感受同视觉和听觉感受一样, 可以让人欣赏到景观植物的芬芳和品格, 产生意想不到的联想和感受。因此, 在城市道路景观植物配置中, 应熟练掌握景观植物的芳香气味和开花期, 通过合理搭配达到香飘万里的效果, 增添景观的可观赏性。
3.4 植物景观的季节性对观赏性的影响
景观植物的形态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城市道路景观植物设计构图时, 把这种景观植物的季节变化性统筹安排, 融入到城市道路的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中。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四季变化的体态和色彩变换, 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四季的丰富变化和大自然的周期性生命轮回。例如, 城市广场、城市道路的景观植物, 在色彩构图时, 不宜追求极致茂盛或枯干, 应跟随季节的变化而周期性的萌芽、生长、开花、结果、高潮、凋落, 体现与季节相适应的色彩变化。
另外, 同一个景观带, 应配置带有四季色彩变化的景观植物, 最好不要同时开花, 或同时结果, 或同时凋落, 可以配置不同季节时间体态、色彩不同步变化的景观植物, 体现同一个季节中不同的观感。总之, 景观植物设计中应根据植物自身习性、季节生长规律来构造最和谐美丽的景观效果。
4 景观植物的文化内涵
景观植物除能带给人感官欣赏性的功能外, 还包涵一定的文化内涵,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作为以文人造园为主的古典园林中景观植物被烙上了传统文化的印记, 表现出特有的景观文化。
例如, 松柏是园林植物景观的最重要组成, 《论语》中有“岁寒, 然后知松柏知后凋”, 《荀子》中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古人将松、柏的耐寒品格比喻君子的坚强性格。还有, 《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喻君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写照。另外, 梅花、竹子比喻君子的傲骨和正直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寻找植物的特性, 赋予其文化内涵, 构成景观与文化相关联的独特传统审美方式。
因此, 在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时, 了解景观植物的文化内涵, 可以提升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唐红, 孟瑾, 吴明军.兰州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1]唐红, 孟瑾, 吴明军.兰州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2]吴海萍, 张庆费, 杨意, 达良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 2006 (06) [2]吴海萍, 张庆费, 杨意, 达良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 2006 (06)
[3]唐桂梅, 姜卫兵.论槐树家族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8) [3]唐桂梅, 姜卫兵.论槐树家族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