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共12篇)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1
校园网建设配置说明
一、校园网投资预算
网络设备总投资规模36万。
二、校园网网络环境
1.网络设备
网络核心设备为带路由功能可网管交换机,各楼宇内的二级设备为百兆交换机。
2.校园网主干
主干传输带宽至少100Mbps,楼宇之间采用光纤或屏蔽双绞线连接。3.校园网子网及信息节点
校园网子网应至少包括办公子网、教学子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子网,子网采用交换式百兆以太网方案,在充分满足应用系统需要的同时,合理选用网络设备。每教室、科室、办公室等单元场所应有充足的信息节点。
4.接入教育城域网
按教育局的统一规划接入教育城域网,接入带宽至少为100Mbps。校园网内用户能访问教育城域网上资源,校外用户能访问学校的WWW服务器、资源服务器。
5.综合布线设计
结构化综合布线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类线,如果楼内每层点数比较少,可将每层的设备间并入每楼的分设备间。明装布线时,水平线缆有线槽保护。综合布线接入到教室。
6.网络中心
网络中心设备间面积不低于25m2,放置学校的中心交换设备、服务器、后备电源等主要设备以及网络管理设备,必须安装防静电地板、空调、灭火器等设备。有安全、可靠、能满足网络满负荷运行的供电系统,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系统),与直接供电系统配合使用,UPS电源系统支持时间不少于30分钟。7.服务器硬件
服务器至少2台,硬盘总容量不低于100G,用于资源服务和WWW服务。服务器配置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和经费情况配置,满足学校校园网的基本应用环境。服务器与网络管理的连接带宽至少为100M bps。
8.网络软件平台
网络软件平台至少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因特网信息服务、统一的校校通软件管理平台。网络技术要求支持开放的体系结构,支持主流厂商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LINUX及Win2000等),至少支持网络通信协议TCP/IP。9.网络管理
配备一台网管机,专职网管员一名。负责校园网网络设备数据流量的监视、管理和控制,负责校园网的网络安全。
三、校园网基本应用环境
1.上网
除个别特殊部门外,校内信息节点均能访问教育城域网及因特网。
2.网站建设
建有学校网站,对校内外均能进行信息发布及提供网上资源、信息服务;网站管理科学,运行正常,信息更新及时,资源丰富。
3.多媒体资源中心
建有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点播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库共享及资源库资料的查询。
4.校园网公益服务
可具备电子公告、活动安排、网上论坛等功能。
四、校园网实施规范
1.设计规范
提供学校校园网应用系统需求说明书、校园网应用系统设计说明书。2.施工规范
(1)工程中均使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2)工程施工必须由得到国家认证或选用厂商认证的安装商和代理商来承担。
(3)工程施工必须要实施项目管理,做出日程表,设立项目管理小组统一调度,安装商要做出相应施工计划。
3.验收规范
提供校园网验收技术材料。包括:校园网建设标准、校园网技术标准、资金投入情况报告、测试分析报告及测试记录报告;软硬件清单及软件开发产品文档等文件及资料。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应符合山东省地方标准。2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2
校园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呼出人类所需的氧气, 这种互补可谓天衣无缝。这种绿色植物镶嵌在校园中, 绿树成荫, 是一种天然过滤器, 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枝叶茂盛的树木草坪还可以降低噪音, 同时还能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花草树木的颜色还让人赏心悦目, 人处于大自然中可以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季节变换的时候, 由于树木花草的特殊性质还能调节气候变化, 减少人对自然骤变的不适。现如今, 中国沙漠化的地区逐渐增多, 校园园林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自然的舒适可以帮助师生展开无限的想象, 对学习对工作有更好的启迪。
2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
2.1 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化
校园文化一直是人类文明不可磨灭的。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校园文化展现的一角,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真正地体现了校园文化。植物的自然生态、绚丽的色彩以及沁人心田的芳香都体现了植物的艺术形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不可或缺。
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 季节性、层次性、向阳性等特性均不相同。现代园林植物空间类型主要有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纵深植物空间、垂直植物空间以及完全封闭植物空间。各院校占地面积不同, 地形也大都不一样, 植物配置也就不一样。正是因为种种不同, 筑物的配置才要讲究科学性, 既要与校园环境相匹配, 也要使各植物之间相匹配。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化, 既保证了绿色植物的科学性配置, 又保证了艺术性配置, 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最优化。
2.2 园林植物与其他因素协调化
校园中自然有很多建筑物, 各院校的建筑物特点不尽相同, 因此,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与院校的建筑物风格相协调。二者的互相衬托才能使植物配置更优化。由于各院校的地点不同, 因此每个院校的地质也不同, 要根据该院校的地质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进行配置。此外, 气候特点也要考虑其中。气候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植物的配置要依据气候, 选择每个气候独有的且适合当地的地质特点的植物, 才使得校园园林景观四季常青。山石水体也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不同的山石水体选择不同的植物, 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相协调使得山石水体这种特殊的风景线为之一亮。
2.3 园林植物配置人性化
师生是校园的主体,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与环境相协调, 还要与人相协调。良好的植物配置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植物配置是不同的, 比如学生宿舍与教室周边的植物配置应该是不同的, 前者关注私密性, 后者关注公共性。在以绿为主的植物配置中, 人性化尤其重要。优质的植物配置要给予人一种方便实用, 不仅给人一种舒适感, 还要让人充分吸收大自然的芳香。当然, 绿色植物是有观赏价值的, 但有的植物是会伤害人类的, 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根据人性化的要求选择对人类无伤害的绿色植物。
2.4 植物多样性与校园环境相结合
正所谓“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 花草树木的配置应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根据校园的环境, 选择适当的花草树木, 使得植物在视觉上与层次上达到最优。比如, 一些空间感很强的植物可以放在比较宽阔的校园环境中。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别的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可以根据这些特点, 在空间合理的情况下基于校园环境镶嵌种植, 既达到了植物多样性与校园环境相结合, 又优化了土地地质。
2.5 自然形态不能改变
《病梅馆记》中写到:“梅以曲为美, 直则无姿;以欹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文章提到的文人志士将病梅作为艺术, 而作者“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这充分说明, 自然植物的生长必有它的独到之处, 人为的修改植物形态会使得植物固守陈规、循规蹈矩。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进行植物配置, 既要讲究园林景观艺术还要符合自然规律。不改变植物的自然形态, 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即依据植物的自然生长影响环境。因此,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不能改变自然形态。
3 小结
校园是学习氛围非常浓郁的地方, 是人才聚集的地方, 良好的环境会使学生放松心情学习。校园园林景观设计是大学整体智慧的体现, 是各校园文艺气息以及个性化特色的体现。植物的配置是校园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 优化植物配置不仅有助于改善校园环境, 而且为师生营造了最适合的环境。根据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依据植物配置的各个原则, 优化植物配置, 达到艺术上的视觉效应, 科学上的理性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校园景观中的植物配置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精神文明;配置;环境
一、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范围
近几年,我国校园景观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大批新的校园与校区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同时“环境育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当前很多校园景观设计中将植物配置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校园中。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校园植物景观配置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带来了难以为继的高昂代价;极度贫乏的植物材料,造成了单调乏味的植物景观;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这样的作品如何能让人感受到校园文化和地域景观之美呢?
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本地校园景观的长时间实地调查和华中地区植物种类考察分析及研究,结合多所学校景观绿化对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实践作初浅的探讨;并根据校园的景观规划方案,把植物科学的、有机的进行搭配,使其在校园内形成各种植物群落,达到美化校园的目的。实现如何使校园环境景观营造得更科学、更有利于优美的校园空间发展。
(一)景观化校园绿化的作用
校园景观对提供富于想象力的校园生活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校园环境是步行人群占优并居主导地位的景观空间之一,校园调查表明,在衡量校园用地是否均衡时,学生往往担心过多的建筑,停车场及其他城市要素会逐渐蚕食校园自然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作为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在美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养成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性格。
1、育人。花草树木孕育着生命,它向人们展示着各具特色的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景观化校园是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内容美于一体的,这样的环境能对师生员工产生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使师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学子们奋发向上、孜孜求学、爱国爱校的精神,引导师生的思想行为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2、提供多层次的交往、学习、游憩空间。景观化校园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植物配置,形成或静或动、风格各异的空间,满足师生学习、运动、交往、娱乐、休闲的需要。体育活动场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场可以为师生提供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图书馆周边绿地为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场所;教学楼周边绿地以多层次的景观为主,可以有安静的读书环境,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空间,如英语角的设置等。
3、调节环境小气候。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均衡;而通过蒸腾作用则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同时,花草树木还能阻挡和吸附飞扬的粉尘,净化空气;另外,绿化还具有降低噪声、抗污染等功能。
(二)植物品种选择以及配置
植物品种选择以及配置上要注重精神环境的塑造,发挥校园绿化的精神功能,通过绿化造景展示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美好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例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警示莘莘学子珍惜光阴,奋发求知。树种选择上要能做到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在校园绿化规划中配置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地等应以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根据校园的景观规划方案。把它们科学的、有机地进行搭配,使其在校园内形成各种植物群体,达到绿化、美化校园之目的。这种对植物进行的人为组合我们称之为“植物配置。它在校园景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校园周边的植物配置。校园周边的植物配置,是校园与周围环境相分离的外围骨架,并起着隔音、防尘、防护等作用,有条件的校园可在四周设置防护林带。一般可植1-3行落叶或常绿的大型乔木,以形成绿色屏障。这些乔木要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以速生树种为宜,如樟树、梧桐、水杉、池杉等;并可适当密植。防护带里边可用一些花灌木如夹竹桃、海桐、黄杨、紫薇、棕榈等进行过渡性配置。在其边角地方可铺设草皮,以形成整个外围植物的立体配置效果。
2、干道。校园的干道要根据走向及建筑物的排列形式使用不同的配置手法。一般南北走向的主道。由于两旁建筑物距道路留有较宽的绿化地,所以可用规则式配置。可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如广玉兰、白玉兰、柳杉、法桐等树种以等距种植作为行道树,也可种植一些花灌木如黄杨球、海桐球、紫薇、剑麻等。沿路为防止水土流失及美化,可配置绿篱如黄杨、刺柏等,以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也可用封闭式的草坪作为绿色基调,再适当点缀一些灌木,以达到整体优美的效果。如果是东西走向,直接与建筑物入口处相通,可用混合式配置手法,主道边依据建筑物的距离与其他设施的布局,可种植几棵大雪松或其他大乔木,中间设置一组或几组带状花坛,配置较低的一些落叶或常绿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不同植物景观。内层如留有绿地可用草皮铺设,采用自然式配置一些如红叶小檗、迎春、月季、葱兰等花灌木以打破对称的行道树规律与平直的建筑格局,以增加绿化层次,起到净化、美化、遮荫之效果。
3、教学楼与试验楼。教学楼与试验楼是师生上课、实验的场所,周围应突出安静、卫生、优美。其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教学楼大门两侧可以对称布局常绿乔木或花灌木如雪松、桧柏、龙柏、桂花、广玉兰等。在靠近教室的南侧,要布置落叶乔木,使教室冬天可接受阳光,夏日可遮荫。在教学楼的北侧可选择耐荫性的常绿树种,使背阴的环境得到绿化,冬季也可欣赏到生机勃勃的绿化景观,同时还可减弱寒冷的北风袭击。如楼前绿地面积较大,可设置开阔的草坪,也可配置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如桂花、广玉兰、腊梅、白兰花、栀子花等。教学楼的两侧应配置高大的落叶乔木,也可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整个不同植物的选择要色彩协调统一。实验楼周围的植物配置一般以草坪与花灌木为主。草坪可选用天鹅绒、剪股颖、马尼拉草等;也可以乔灌木为骨架,配置夹竹桃、女贞树等,以减少污染。对一些发出噪音的实验室,可配置密闭的树墙与高篱,或复层树墙与高篱,以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危害。
4、校内小游园。这是校园内的小型“专用绿地”,是师生员工休息、娱乐与锻炼身体的地方。这些游园一般设有花架、廊、亭、景墙及座椅等建筑小品,还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化铺设场地和园路等。这些小游园的植物配置宜用自然式手法,花架用不同的攀援植物覆盖;廊、亭周围可用孤植等形式把桂花、美人蕉、紫薇、合欢、木绣球等四季变换的花木和一些常青植物如黄杨等错落有致地配置起来,以增加绿地内的季节景色与空间层次。绿地的景墙起着游园的标志与分隔作用。其前面可用低矮的花灌木如小叶黄杨、红叶小檗等规则配置,后面可用较高的植物如芭蕉、竹类等村托,以使景墙与前后景观相互协调。小区内的座椅一般要设在路边或活动场地的边沿地方。设在路边的座椅在其旁与后可适当配置一、二株香樟、龙爪槐或一、二丛竹子,以创造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游园内的园路或活动场地除硬化外、也可考虑用草皮或嵌草、铺装组合等方法处理。小游园内的土面,要用草皮覆盖,路边用绿篱分离或用花丛镶嵌,使整个游园显得优美,自然、活泼,体现出各种植物以不同方式配置的艺术效果。校内的不同小区要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与植物配置形式,以丰富校园植物景观,提高校园绿化质量。
5、学生宿舍区。学生宿舍区的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其使用功能,要满足学生休息、活动及其他需要。一般用庭院式进行规划布局,在硬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应设计一些小型规模的花坛、树坛及小面积的封闭草坪,也可使用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适当布置一些桌凳、树桩及其他小型建筑小品。植物配置上应选择一些四季变换的花木及耐荫植物,在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加其美化与绿化覆盖效果。
6、运动场。一般校园都有专用的运动场,面积较大。其植物配置可在四周栽植1-3行落叶大乔木如毛白白杨、加杨等,跑道内可选择适应性强,管理粗放、耐践踏的草皮进行覆盖如小糠草、竹节草、结缕草等,要保证其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达到环境的整体美化。
三、结论
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 ,以配置为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校园不仅对青年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同时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身心方面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校园环境建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陶冶情操、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环境育人”。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校园的植物配置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功能不容忽视,所以在校园进行基本建设的同时,应从师生对校园室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出发,把创造高品位的景观空间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韩远彬.浅析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6).
2、王英姿,陆海芬.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实践的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2008(3).
3、张江雪,李亮,王姣娥等.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6).
4、黄宗贵.浅谈校园的发展与环境绿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5、(美)麦克哈格;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4
名称 学名 科别 特征
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禾本科 多年生、丛生型草,叶片较粗糙,耐热性及耐寒性均较强。耐践踏性强,抗病性强,观赏效果中等,绿期长。用于管理粗放的场地。
狗牙根(百慕达) Cynodon dactylon 禾本科 叶绿低矮。宜作为游憩、运动区草坪
结缕草 Zoysia japonica 禾本科 叶宽硬,丛生,叶色深绿,草属密集均匀,具较高的弹性韧性。适应性强,喜阳光,不耐荫。与杂草竞争力强,易形成单一连片平整美观的草坪。适于游憩、运动场、高尔夫球场草坪
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夹竹桃科 常绿,
花白色,芳香,5月开花。适于攀缘墙垣、山石、或作盆栽
马尼拉草(半细叶结缕草) Zoysia matrella Merr. 禾本科 叶面宽度约2mm。草色翠绿,草层具有弹性,病虫害少,覆盖率极高,具有较强的蔓延侵占力及竞争能力。适用于运动场、庭园等
麦冬草 Ophiopogon japonicus 百合科 多年生草本,根茎纤细,具纺锤块根,全株呈叶丛生状;叶线形,先端尖细,暗绿油亮;总状花序,花丛生成束,花冠淡紫色。常用于花坛边缘或沿路边。
天鹅绒草(细叶结缕草) Zoysia tenuifolia 禾本科 叶片最细的草种。耐旱性强、耐暑性强、耐寒性极弱,耐阴性弱。冬季低温期呈枯黄现象。
三叶草 Ttifolium repens 豆科 耐半阴,耐寒,喜湿润
市政园林植物配置及设计要点论文 篇5
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相关人员会利用建筑以及植物等元素,对园林整体进行合理的布局,而作为植物园林工程中的关键所在,植物配置一直都是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配置要求以及关键点的分析,找到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园林工程的高质量开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植物配置;设计;市政园林
1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的现状
1.1对于景观性过度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在进行园林建造时都存在过度重视景观性的弊端,为了达到理想的园林视觉效果,很多工程都会从外地引进大量的观赏性植物,但由于移植过程中的错误处理,造成了大量植物的死亡,不僅对植物资源造成了浪费,同时这种外来植物的成活率也相对较低,直接增加了园林工程的建造成本,这对于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1.2植物配置较为单一
虽然现在我国一直在倡导绿色化的园林工程设计模式,但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还是会在园林工程中增加不同种类的植物。但目前部分设计人员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植物的选择往往较为单一。
1.3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园林设计理念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加,但生态理念的掌握程度还是有待提高,只是注意到了对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的改变对于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多方面生态交融的考虑相对不足,没有对当地生态多样性起到较强的保护作用。
2植物配置的要求
鉴于植物在园林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园林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要遵从相应的设置要求,以确保最终的园林工程质量。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将气候条件、园林实用功能以及地质结构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同时要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外观形态以及病虫害防治特点等对每种植物的数量以及种植位置进行规划,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园林整体的景观性进行设计,制定出科学、有层次的园林工程设计方案。
3植物配置的关键点
3.1遵循当地生态环境
为了确保植物生长的稳定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要按照当地的综合情况,合理对植物品种以及植物数量进行设计,同时要增加本地树种的使用数量,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程度。例如在寒冷、干旱的地区,外来植物的死亡率较高,这时可以选用当地的长青植物作为园林种植的主要物种,进而将园林工程原有的生态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保证城市的绿色需求。
3.2要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为了对当地生态环境多样性进行保护,植物配置人员必须要保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要按照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习性,对选用的植物物种进行分类,要保证灌木层以及地被层、乔木层的完整性,建立多层次植物生态系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景观效果进行展不,以保证最终的园林工程效果。
3.3要按照园林工程需求进行植物配置
现代园林类型的种类较为丰富,按照城市的需求会对不同园林工程有不用的要求,像居民区附近的园林,就以绿化、美化以及人们在其中观赏、活动为主,在这种园林之中多会选择吸附力的较强的绿色植物以及美观性较强的响起植物,以确保对有害气体的净化能力。同时这种植物的选用也能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提高了居民在其中活动的舒适程度。
3.4要体现园林的景观性
景观性是对园林工程的基础要求,任何类型的园林工程都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及可欣赏性,以保证达到民众的审美标准,加强民众对于园林景观的认可,提高园林工程的实用性。所以在进行植物选择时,不仅要遵从上面几点,还要确保植物错落间的视觉感,按照植物具有的造景功能以及观赏功能合理对植物进行安排。同时要对每一季节不同类型植物的形态进行掌握,利用美学层面,对植物群落进行科学的设置,进而使园林可以在不同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增加园林美观度。
4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开展方式
4.1进行自然式配置
园林工程设计师在对植物物种进行配置时,必须如上文所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对当地土质结构以及气候条件的调查,作为配置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要按照光线的照射程度、季节的变化情况等方面,对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规划。在搭配时,也要根据综合调查结果,对选择的植物物种进行错落搭配。
所谓“群植”指的就是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乔木类植物,将其与灌丛合理搭配在一起,进而成为大面积的植物群。因为“群植”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有组合型植物群,也有既有种植型植物群,所以植物的种类较为丰富。现在我国园林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群植就是乔木与灌木从组合的模式。
4.2要坚持多样性原则
通过上文对植物多样性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了植物多元化对于园林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根据植物的特性,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并要对群落的垂直结构以及水平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群落整体生长的形态。同时要对群落的植物物种进行选择时,不仅要选用当地的乔木植物,同时还要将观赏以及藤木植物纳入到其中,保证园林生物系统的多元化。并要运用信息技术对植物群落的配置情况进行考察,不断尝试出最佳的群落配置方式,提高群落的种植质量以及群落的美感。此外设计人员必须要注意群落的配置的互惠共生原则,像兰科植物和菌根植物共同种植就能达到JI:生的状态,而在云杉附近种植黑接骨木,其分泌物会帮助云杉根部得到更好地滋养。
4.3增加植物配置的趣味性
很多园林都会建设在居民区附近,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生机快然的活动场所。为了减少园林的突兀感,增加园林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很多设计师都开始在园林设计中增加了趣味性的元素,不仅会使用山石水源来增加视觉层次,同时还会对植物元素的组合进行改造,仿照出更加贴近自然的园林景观,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乡郊的趣味性,同时要对植物的疏密性进行科学的安排,保证乔木以及灌木之间的分布能够体现出一种自然之感。而且也可以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加入异国元素以及当下流行的动漫元素,例如可以将枝叶较为茂密的植物适当修剪成动漫简单、可爱的动漫形象,进而增加民众的关注度,提高民众的游玩数量,进而增加园林的使用价值。
4.4要倡导人性化设计理念
进行园林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力突出人性化。根据当地人们风土人情对植物的色彩以及空间排列的形式进行调整,从而使观赏者体验会一种放松、愉快的感受。同时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设计人员也可以按照这一因素,对植物的形态以及颜色进行布置,达到文化宣传的效果。
5结语
通过对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的综合论述,可以使我们简单了解到城市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要求以及基本原则,同时也明确了正确的植物配置方式。各地园林工程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必须要遵从植物配置原则,按照环保、实用以及美观的原则,对植物的物种、数量、种植方式以及搭配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打造出高质量、高性能的园林工程,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确保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6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6)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7
1 校园植物科学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地区适应不同的植物生长, 在绿化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植物的品种, 要科学地分析植物是否适应本地环境。
1.2 合理搭配原则
在搭配植物时不但要注重植物的美观效应, 更应该注重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特别要注重植物自身的特点和习性。
2 各功能区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校园规划建设中常分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教学科研区、教工生活区等。由于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 校园绿化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 要用植物改善环境, 并利用植物创造环境, 进而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挖掘出来, 创造出独特的美。
2.1 学校大门的门前区
学校大门到学校主要建筑之间的空间, 能够突出一个校园整体的文化特色、风格面貌, 并对整个校园的空间形象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学校大门入口无广场, 校门内的大道景观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 门前瞬间的人流量很大, 门前区与城市道路绿化之间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 因此, 植物配置遵循明快、简洁、自然、大方的原则。植物配植注意横向与竖相的对比, 植物要低矮、整齐, 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学校选用树形较好的常绿乔木广玉兰、香樟作为一侧行道树, 体现开阔大方的原则。另一侧用低矮的草坪的配置方式。从校门口到综合实验楼中央大道上用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 营造出一种严肃而又安静的校园环境, 并且让不大的校园显得开阔、宽敞。
2.2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的使用功能是要满足学生活动、休息以及一些其它方面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 留部分活动区。因此, 在进行学生生活区的植物配置时设置一些亭廊、坐凳等设施, 各园林之间用树木和花草相结合。植物配置的原则应实用、简单、抗破坏,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到一起。在硬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 应设计一些花坛、树坛和小范围的草坪, 进行立体绿化时可以采用攀援植物。花架上运用蔷薇花, 在楼墙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 在起到防晒、降温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增加立体绿化面积。植物配置上应选择一些四季变换的花木及耐阴植物, 不仅体现出其使用功能, 还增加其绿化覆盖与美化效果。
2.3 教学楼与试验楼等教学区
教学科研区是校园绿化的精华, 它作为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 有许多重要景点都在这里集中。在学院图书馆前是学校的主要景观区, 由假山、圆形的水面、圆形的亭子、拱桥配置各种植物组成。教学楼前方是广场、旗台, 可进行学生的集合等, 只有少量的植物绿化。试验楼是师生学习, 进行实验的地方, 四周应该是保持安静、优美并且卫生良好。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 以树木为主要植物, 将落叶树与常绿树合理结合起来。由于此区要供师生进行休息和游乐, 绿地适合采用自然式的布局, 设置小的游步道贯穿其中。各教学楼间有乔、灌、草构成的绿化, 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影响。
2.4 体育活动区
体育运动区是高校教学中运动区主要活动场所, 绿地景观设计要考虑防尘、防噪和防晒等功能, 在运动区与教学楼之间需布置绿化景观带, 主要是常绿乔木和草坪, 避免上课期间受场地活动及声音的干扰, 建议以“面线”方式出现, 操场中央应有大面积的常绿草坪, 兼足球场。
2.5 绿化休闲区
绿化休闲区是教师和学生休息散步的场所, 位于办公楼与图书馆之间。采取园林式景观, 小桥流水、石径小路、凉亭走廊和开阔的草坪, 可以更好地缓解疲劳, 放松心情。绿化中应以“面”为主, 设以大面积的覆盖绿地和水面, 以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等作为学生的休憩观赏, 可以体现心静如水、上善若水的教学品质。
3 不足之处
建议运动场之间 (例如操场和体育馆) 以“线”加以分割, 操场周围用高大的阔叶乔木, 以“线”的方式排列, 这样既可以保持水土、防风护沙, 又可以为师生在夏季纳凉避暑。水面上增加水生植物, 如荷花、睡莲等, 以增加景观层次和观赏点。
在学校的绿化休闲区可以点缀一些与学校有关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宗贵.浅谈校园的发展与环境绿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论文 篇8
在园林设计时,应当考虑选地的地质问题,对预选场地进行一定的勘察,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对当地的气候也应做一定的调查,只有符合建设园林的条件,有一定的把握,才能作为生态园林建设的场地。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应考虑当地植物的特性是否与需要种植植物存在一定的共同点,需要种植的植物是否满足地质气候等条件。我们不能为了生态园林美观种植一些不符合气候的植被,导致生态收益较低。在生态园林植物搭配中,以生态特性和美观特性为主。在园林中种植一些能改善生态环境又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被。
2.2考虑绿地自然情况
在植物配置方面,要考察当地绿地的自然情况,让后结合考察分析的结果,选择一些符合种植的植被。考虑到植被的生长规律,然后,将这些植被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必要时可以进行人工干扰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植物的季节搭配
季节的变换,也使得植物在不同地变换。但是有些植物是一年四季几乎长青不变。我们可以考虑在园林中适当地栽种一些长青植物,避免因进入冬季,整个园林呈现“光秃秃”的尴尬场面,使园林看起来死气沉沉,不符合生态园林建设的宗旨。
2.4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9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环境;植物配置
1引言
生态园林中存在大量的植物,在构建生态园林过程中,需要确保园林中的乔木、草木等植物的正常生长,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生态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使每一种植物的生态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合理利用资源,使生态园林具有层次感。
2生态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作用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作用举足轻重,良好的植物景观对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美化和改善的作用,利用景观植物可以在生态园林中营造出层次美和形态美,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生态园林中种植了大量的植物,能够起到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作用,可以调节气候,冬季能够升高气温,降级可降低气温,并且能够起到防风的作用。除此之外,生态园林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防震、保持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1]。生态园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使人们亲近自然,身心愉悦。
3设计生态园林的准则
3.1统一性
在设计景观植物时,需要注意使植物的线条、种类、色彩等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充分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但是,需要注意生态园林中的各项植物配置要围绕同一个主体进行,使人们感觉到生态园林中的所有植物都是一个整体,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3.2景观性
为了使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美感能够得到全面展示,设计者在配置植物时,要明确设计的功能和目的,要全面了解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调整植物配置效果,使园林的观赏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依据生态园林中的整体对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调整,提高观赏价值,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配置[2]。例如,儿童公园,在具体选择上要选用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配置,这与儿童的活泼天性相匹配。
3.3生态性
生态位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功能,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当依据生态位原则可以直观反映反应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设生态园林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生态园林系统。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不同植物的具体的具体生态特征,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植物能够避开竞争,健康生长。
4植物配置的科学方式
4.1花与叶植物的合理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两者结合指的是,在生态园林中,配置多种颜色不同的植物,这样人们在生态园林中不仅可以观赏到颜色鲜艳的花朵,而且也可以观赏到颜色清淡的颜色,花朵和绿叶两者的合理结合,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例如,在生态园林中可以种植一些红枫树、红叶李等,也可以在生态园林中配置一些浅色的植物,使生态园林能够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例如,可以在同一景观中,种植淡绿色的草坪、暗绿色的油松,使景观之间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一种不同的观赏意境。
4.2注重景观层次
平花艺术中最重要是注重花木色彩、层次之间的搭配,当花木的色彩、层次搭配,恰如其分时,会使赏花人眼前一亮[3]。同样,在设计生态园林过程中,也要让不同的花色和叶色进行合理搭配,使园林显得更加具有层次感。例如,可将杨树、枫树、松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树种呈现出多层次,另一也可以欣赏到不同颜色的植物,使生态园林的景观变得更加美观。
4.3配置植物要具有季节性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季节变化,避免一年四季都是雷同的景色,让人感觉景色十分单调,这种配置无法让人满意,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配置,与生态园林的设计目的不符。因此,配置植物过程中,应当追求春天繁华盛开、夏季绿树成因、秋天落叶飘黄、冬天白雪皑皑的美丽景色,这样不同季节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可以使人一年四季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彰显了自然景色的特征,使生活在生态园林附近的人们,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例如,设计一个生态园林,可以做如下选择,春天选择迎春花,这样当春季到来时,生态园林中的花早早开放,告知人们春天已经到来;然后选择杏花、桃花,最后是晚春中盛开的玫瑰花。夏季可以选择紫藤萝。秋季树木的叶子将会逐渐“枯黄”,因此可以选择银杏和枫树。到了冬季,为了体现冬季特有的寒冷,可以选择松柏、油松、梅花等植物,这些植物不惧严寒,在冬季正茂,充分显示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综上所述,在配置植物上,需要确保一年四季有花有树。
4.4合理应用草本花卉
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在将草木草本花卉配置在植物下,通过这种配置,可以使草被花卉显得不那么单调、乏力。例如,可以将万寿菊等草被花卉种植在木本花卉下,从而使景色不再是一片单调的粉色,颜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时,需要注意,在配置植物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植物的形状、生长、寿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植物之间变得更加协调,同时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地质地理环境,例如草坪广度、水池宽度等。
5结束语
生态园林能够改善环境,提高调节气候的能力,并且可以为人们构建一个美好的了绿色环境。为了确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对生态园林中的了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使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生长分布变得更加合理,确保生态园林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防灾公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 篇10
1.1 城市灾害
城市灾害是指所有能给城市发展、人文建设、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 特别是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种类繁多, 一般包括地质灾害、水灾、火灾、气候灾害等其它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有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不仅会地面震动、地表断裂和变形, 还可能伴随海啸、火灾和洪灾等自然灾害, 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破坏性极强。
1.2 防灾公园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 1923年关东大地震, 220处大火连续燃烧3天, 70%的居民房屋烧毁, 地震中死亡的14万人中, 50%左右死于次生火灾。关东大地震大火熄灭的主要原因一是消防灭火, 二是自然熄火。公园绿地起了延缓燃烧速度与防止燃烧的作用, 60%的大火熄火于广场、山崖和包括公园绿地在内的自由空间。依据这次地震的深刻教训, 日本一直把合理建设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抗震减灾的基本方针之一。在我国, 目前北京已建成29处防灾公园, 成都, 西安等城市也已新建和改造多处公园, 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 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并给予格外的关注。
2 植物防灾
2.1 植物防灾理论
据调查发现, 关东大地震中, 157万市民 (约占东京人口的70%) 都把公园等公共场所作为避难处, 在这里广场、绿地对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效力比人工灭火高1倍以上, 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后, 据统计, 仅凤凰山公园、大城公园部分地区, 就疏散了灾民1万人以上, 充分体现了公园内部的防灾避险功能。城市公园的防灾避难功能主要是通过园林植物来发挥, 园林植物是发挥防灾避难功能的主体。利用植物防灾, 可有效达到“平灾结合”的效果, 发挥公园的综合功能。
2.2 生物防火理论
生物防火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营造各种防火林带, 阻隔和控制林火及其蔓延;二是调节林分结构, 改善森林环境, 降低其易燃性, 提高林分的抗火性:三是利用生物和生物工程的办法减少林地易燃物或改变其燃烧性。
3 植物防灾营建方式
3.1 防灾树种
陕西地区可作为防火植物的树种有女贞、旱柳、小叶杨、卫矛、刺槐、银杏、紫丁香、接骨木、柽柳、忍冬、杜仲、沙棘、白榆、香椿、火炬树、柿树、楸树、山杨、水曲柳、五角枫、臭椿等;防风树种有油松、国槐、紫穗槐、刺槐、云杉、银杏、喜树、五角枫、柽柳、河北杨、新疆杨、沙棘等。
3.2 防火林带
一般普通公园内都有面积较大的可利用的自由空间以及不同规模的树林带、草坪、水池、水流等, 以备在灾害发生时可作为防灾减灾的设施。绿地树林带, 从景观的角度讲, 是风景林带, 从防灾减灾的角度看, 又是防火林带。林带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植物, 并且通常由高大的乔木组成, 有些在林下点缀灌木和草花, 常呈带状设计, 呈现风景林带景观。考虑到日常公园景观维护, 实际建设中, 在景观树种的基础上, 搭配一定比例的优良景观防火树种或者一般景观防火树种, 或者在外围尽量挑选有防火功能的景观树种, 都是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例如栓皮栎、麻栎、连翘、麦冬为主的林带植物群落, 要格外加入其它景观防火树种和灌木进行防火隔离。公园内开辟特定的区域, 作为灾害躲避场所。紧急避难所防火安全带的宽度10~15m, 固定避难所应宽于25m。大型避难所内应划分区块, 区块之间亦应设防火隔离带。如果避难所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 应当加宽防火隔离带。
3.3 垂直绿化
城市环境常因交通掀起微尘, 尤其是干燥地区或季节, 扬尘更严重。如能搞好墙面绿化, 通过滞留刮向墙面的尘沙, 即可直接阻挡较多的尘土进入公园内和建筑物内。由于藤本植物多数生长快, 有的具有一年内多次发枝的习性, 污染受害后的再生更新能力强, 对非连续的高浓度的大气污染较能适应。地震等灾害发生时, 也可有效缓解扬尘现象。另外, 用攀缘植物大面积覆盖建筑物墙面, 可以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 为消防灭火争取时间。
4 结论
依据《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多数都在70%以上, 植物景观成为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防灾功能在历次灾害中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 不论从植物种类还是植物造景方式上讨论植物的防灾功能, 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让植物不仅成为我们欣赏的美景, 更是灾害来临时城市居民的保护屏障, 这是防灾公园的建设要求, 也是我们园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闫永庆.城市规划与城市灾害的有效防治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4)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11
生态型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是以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为基本要素,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和景观设计理念,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理论的绿地系统。分析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统一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2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2.1观花和观叶植物有效结合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篇12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协调性,从而做到不同种类型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综合考虑植物配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各个因素,避免产生“相生相克”的现象。美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观赏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种植物的高低错落,营造出多层次、多色彩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通过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结合,最大程度上延长观赏期,并充分注重色调与色调的搭配,最终形成较强的色度对比。
2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2.1美化周边环境
在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景观特点的利用,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呈现出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态及特有美感,在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对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点缀作用。另一方面,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还进一步凸显出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不仅是城市的亮点,而且能美化城市环境。
2.2精神熏陶
作为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是重要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其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色泽变化,能够给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个个体来说,其内心都有一种奔赴大自然的欲望,而作为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够充分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3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并且制造出氧气,净化周边的空气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其次,部分类型的植物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毒害物质,从而大大减少了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2.4灾害防护作用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灾害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植物组合和配置过程中,不仅提供了较为基本的生存环境,还能有效抵御风沙及扬尘灾害,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2.5提供休闲场地
对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来说,其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组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创造出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场所。不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园林景观观赏,还在人们观赏之余为其提供了避暑休闲场所,使之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3.1科学性及乡土性的缺乏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相对越为稳定,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乡土性应用的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解决策略
【校园植物配置设计说明】推荐阅读:
校园绿化植物配置论文06-10
校园景观植物设计05-19
校园植物06-14
植物配置艺术园林设计05-09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管窥06-17
植物配置中园林设计08-30
校园植物名录10-15
校园植物信息系统08-29
校园植物调查与分析07-0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