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2024-07-22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共12篇)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1

因为我国经济欠发达, 风景园林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 忽视了环境污染,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人类不再认为是自然的主宰, 而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员, 转向关心自已生存的生态环境[1], 风景园林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它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因此风景园林成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 因为这一学科的年轻, 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曾经也走过很多误区。

1 蛮目跟风, 风格迷失

这些年来, 城市绿化经历了草坪热、大树移植进城热、香樟热、色块热等;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热衷于建造大广场、大喷泉, 蛮目追求"档次", '档次'应该是对景观质量和品味的追求, 但现在往往被误解为宏大和气派, 或是用材的豪华和昂贵, 于是广场越造越大, 规模甚至超过天安门广场, 如某地一县城, 竟造了一个近五万平方米的集散广场, 由于草坪和硬质铺装较大, 进入广场便感到空荡荡的, 无处着落, 没一点亲切宜人的空间感[2];或者全盘引进、模仿欧洲风格的园林景观;有人把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 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有的人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 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3];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但人工气息十分浓厚;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 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城市和园林中。这种只强调景观效果的做法, 对环境的改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些品种单一, 林相结构简单, 没能很好地保持水土[4]。事实上, 由于一些设计过于简单化, 细部做法欠深入推敲, 加上施工的粗糙, 造成一些景观过早的出现破损, 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2 朴归真, 回归自然, 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人类生存的资源越来越溃乏, 因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一种文明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环境, 确保我们一个平衡、健康的生存环境, 也能保证我们子孙后代有一个同样平衡、健康的生存环境。因此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的生存环境成为园林人的首要工作。我国在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究会", 标志着城市建设在效法自然, 同时园林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缺乏的主体, 这一转变说明了, 城市的发展在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与受自然界惩罚的矛盾中前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的发展, 现代的中国人对城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根据"人离开了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发展规律, 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 并指出山水城市的概念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对人居环境构筑与发展总结出来的, 它预示21世纪的新城市发展方向。

以某县城绿化工作为例,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园林绿化是清一色的树木, 曾经出现了雪松热、香樟热, 并提出建设"森林县城"的口号, 走进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是清一色的雪松和香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对城市绿化进行规划修编, 建设什么样的居住环境进行探讨, 在绿化的基础上, 提出建设"公园式"县城的构想。到二十一世纪, 对山水城市的建设进行探讨, 分析自然山水的作用, 指出珍贵的自然山水是不可再塑的城市形象, 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 并着重阐述自然山水在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利用, 提出应合理规划, 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 深化设计, 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目标, 完善植被, 发挥山水资源生态作用, 揉和文化, 增加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提出建设"山水县城"的决策。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导致了园林景观设计形式与内涵的不同,

3 把握内涵, 树立风格, 以人为本

虽然"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但实施起来难以把握尺度, 对于一个园林工作者来说景观设计是最主要的专业课程, 拿到一项设计任务后, 往往无从入手, 找不到设计的思路。

园林景观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首先应了解所在园林景观立地的历史与现状, 掌握它的发展趋势, 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料, 特别是传统的文化特征、城市风貌、历史遗迹, 并且了解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 根据此把握基本的创作风格及思路, 往往设计灵感及理念的深度就是来自对当地自然、土地、人文、历史的理解与热爱, 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 结成整体, 能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 根据目标客户的需要, 追求实质、精心细化, 根据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个性进行园林规划, 不要以点概面, 更不能抓面漏点, 要把园林做到业主心里去。园林是用来供使用者发挥个性、满足个性张扬的, 找到拥有自我的感受, 只能观赏, 不可参与的园林不是真正的园林。园林是人生活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赏与参与互动, 园林设计也得提昌人性化。

最后, 投资成本也是一种资源, 节约成本, 投资合理, 也是评价一幅好的园林作品重要指标, 也是决定客户是否接纳该投资的重要因素。

“以人为本, 回归自然, 崇高环境”的设计思想已经深于人心, 那么自然是园林的主体, 园林源于自然, 通过设计师们的精心设计, 又高于自然[5]。

摘要:风景园林的发展, 要避免"蛮目跟风, 风格迷失", 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 才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 同时要树立"把握内涵, 树立风格, 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格,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 2005, (2) .

[2]王绍增.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J].中国园林, 2005. (3) .

[3]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岳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 2005, (2)

[4]张国强.新世纪风景园林创作展望[J].中国园林, 2001 (2) .

[5]周干峙.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迎接新世纪风景园林的大发——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园林, 2000, (1) .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2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园林:没有对应的西文,应是英文中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的统称。

2、风景(Landscape):原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表现的自然或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17世纪起词义扩大为可以一眼望尽的疆域。现也用来表明具有共同视觉特征而未必一眼望尽的区域。

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5、景观设计(Landscape Achitecture):风景与观察方式的统称,应包含风景类型的综合整治和对各种风景的认知方式两方面。

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存在症结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东西方传统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只停留在为我所用、简单照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以各种空洞的设计口号加以掩饰,造成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匮缺,设计市场浮夸之风泛滥的现象。概括起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下面几个主要症结:

1、借生态之名,行反生态之实

“生态”一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然而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极其肤浅,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化或营造湿地等等。风景园林设计体现生态原则的作品甚少,而违背生态原则的反生态设计案例却俯拾皆是。

2、借自然之名,行反自然之实

“自然”一词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论之中,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模糊和肤浅。自然景观类型和自然文化特征在中国设计师的心目中的地位甚低,仅仅是大量的绿化和弯曲的线型而已,而强加于自然之上的反自然规律的设计案例却大行其道。

3、借景观之名,人工景观堆砌

“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然而大多数设计师却荒谬地认为景观是园林绿化 + 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景物大量堆砌、造价昂贵华而不实的奇怪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借以人为本,人工匠气十足

由于中国设计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错误认识,以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设计的人工性,因此将设计重点放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价值体现。加上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不足,造成匠气十足、奇形怪状、过分张扬、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成为时尚。

5、借文化之名,符号图解泛滥

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要表现的核心之一,而如何体现当代的自然文化成为各国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然而中国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却十分肤浅,热衷于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来反映各种文化的表象,而缺乏对自然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表现,造成俗文化和没文化的设计作品大量涌现。

6、借构成之名,形式主义盛行

中国设计师非常热衷于谈论构图和构成,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研究解析也大多从构成的角度出发,而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表现为将风景园林设计理解为平面构成,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在努力地追随西方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但是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又与西方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直接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景观设计流于形式。

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相对匮乏的设计人员、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和不合时宜的宣传炒作,造成浮夸做作的设计风气。其结果是中国风景园林师或以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和堆砌的小品等拼凑手法取悦人;或以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拙劣的模仿和机械的构成等形式主义吓唬人,使景观设计流于装扮。

随着风景园林涉及领域的扩大,以及设计师的片面认识,中国风景设计实际已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大量的人工景观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和建设管理的高昂费用。中国设计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景观本身是在不断演变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融入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之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改变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

因此,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实际上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或者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代之以新的演变方式;或者融入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设计方案包容景观演变的原动力。中国景观设计师普遍采用前一种态度,或者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之前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情况下,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自然景观的演变方式,而不是进一步终止它。

在风景园林设计就是用理想的景观模式去改造现有的场地景观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通常将场地仅仅看作是一种中性的界面或载体,在场地上随意布置主观性的或个性化的景物,将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在场地之上。场地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适合于承载人们的某种意图或固有的思想体系。尽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产生奇特的景观,却总与地域景观格格不入,成为孤立的景观实体。

这一类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就自然景观已经缺失或自然生态已不太敏感的地段而言,造成的危害还不甚严重,无非是原有自然景观类型的消失和高昂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已;但运用于自然生态相对敏感的地区,这一设计手法就十分危险了,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并且新的设计因难以抵抗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维护管理上的极大困难。

三、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这里,“地”的感念不应狭隘地理解为地理学、地形学或生态学的场地,也不应缩减为人们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场所,而应该包含整个世界物质与形态的方方面面。

正如笔者的导师,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链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

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外围。

5、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

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

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不无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科建设;问题

随着国家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风景园林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的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各高校还利用办学自主权,积极建设和发展与之相关的各类学科,包括工程绿化、景观园艺学以及景观设置学等等。

1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传统园林学科内容研究不够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古典的园林建设就已经兴起,并盛行于唐宋,集大成于明清。经过几千年古典文化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早已成为独树一帜、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能够独秀于世界文化之林,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决定的。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中国人对生存环境有着独特的执著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独特的园林文化;第二,表现在中国人不同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世界;第三,表现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以及物质元素和精神理念的完美结合。在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汪菊渊、周维权、陈从周、刘少宗等人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先辈们倾注毕生心血探索而成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园林艺术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对于系统完善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来讲,风景园林学科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很多特定时期风景园林的分类、分级都存在分歧,甚至对于一些术语和定义都有诸多不同意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于传统古典园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很多方面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钻研拓展。

1.2 对现代园林学科功能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风景园林学科也逐渐完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后代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财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园林已经成为国人追求优质生活的最佳表现形式。

如今,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城市中衍生的生态危机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冰冻三非一日之寒。因此,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彻底根治城市环境问题。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风景园林的构建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步骤之一。对城市环境来说,要想从根本上处理好环境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必须制定系统完整的整治政策,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展建设活动。从这个方面来说,风景园林学科关于绿地系统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在此类宏观问题的探索中缺乏系统的战略意识,在研究方面缺乏创新意识,进而造成学科对政府政策的引导缺乏力度。

2 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措施

2.1 持续加强传统园林科学研究

在过去,我国风景园林研究的重点多是传统园林本身,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景园林与其城市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在研究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时,应该将风景园林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等领域系统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主要包括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自诞生之日起,皇家园林就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北京为例,直至今日,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还对北京城影响颇深。寺庙园林的诞生主要是古人敬畏自然的结果,他们敬天拜地,以此寻求心灵依托,这也是今日无数风景名胜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则呈现出个性迥异的历史与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构建是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层面、多角度的传统风景园林研究,是风景园林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

2.2 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科研究体系

对于国家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来说,如何完善系统的学科体系,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不同院校和不同门类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相关院校和风景园林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现代我国风景园林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呈现出一种继承与发展,交流与融合的局面,这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在今天,风景园林已经发展成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立足于传统风景园林艺术和中国本土文化。同时还要求风景园林工作者要深入发掘国内外风景园林发展的趋势和本质,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风景园林,努力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灵魂的现代风景园林典范。

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人才主要是以学科教育为核心。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应该占有主导地位。学科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保证城市宜居环境的主体。面临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风景园林学科不仅要加强自身系统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更要紧跟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步伐。因此,应该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等相关内容纳入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使其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点和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结束语

构建和完善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目前来说,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风景园林的学科外延和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与此同时,风景园林学科的水平也逐渐提高,这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梁军.风景园林列为一级学科是国家对学科体系认识的深化[J].风景园林,2011(02).

[2]陈有民.园林学科教育感谈[J].风景园林,2011(02).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4

1 景观和园林

第一, 认识景观一词的局限性。景观是一个舶来词语, 它来自于上个世纪日本人对于英语单词“landscape”的翻译。虽然这种翻译和日本人将“architecture”翻译成为建筑一样非常糟糕, 但是长时间的流传已经使之成为一种主流翻译。英语单词“landscape”和中文“景观”的词语内涵差异在于, 前者因为前缀“land”而没有给人以强烈唯视觉的主观感受, 但是后者却显然给人一种强烈唯视觉的主观感受。所以, 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景观设计”强调和关注刺激以及吸引眼球的造景, 而对于内在的内涵却关注很少甚至是漠视。因此,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以下情况, 即为什么目前不少设计人员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 (即LA) ”单纯理解为建造为眼球提供服务的“景”, 而将原本更加重要的生态、生活等核心内容仅仅看作是“景”的附带品。因为不真正理解LA而带来的种种误读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还会持续。这种问题在现实中有不少实例, 例如, 在某市中心公园的招标中, 因为“景观”概念的误读, 最终中标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没有体现出游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 更加没有彰显出人性化、生态化设计理念。这样的中标必然成为业内人士的笑柄。望文生义是人的天性之一, 所以, 在对景观进行重新定义之后, 也应该在日后规定某种术语时照顾普通人的理解倾向。

第二, 掌握园林的本质含义。从历史经验来看, 园林这一个词囊括了“池”、“亭”、“林”、“台”、“山”等众多词语的内容。由此可见, 仅仅利用一圈篱笆圈起一块地方并种些花草是不能够称之为园林的, 园林不仅需要有园林植物、工程构造物、山水、园林建筑,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 如此才能够称之为园林。

2 中国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 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 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面前, 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不少的缺点, 一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话, 中国园林文化却是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 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当然, 中国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 不善于处理太片平地, 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 从秦汉的上林苑到着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 我们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我想, 这种创作路线和方法本质上没有理由不适应现代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 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人大地景观规划, 并且有着长足发展, 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若干年燃后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信心。

3 结束语

当前, 当我们又一次面临以洋人的一套来取代中国的优秀风景园林文化之时, 当引以为鉴。综合性的东西最后证是要靠综合性的方法来处理, 所以东方善于综合性思考的传统在处理风景园林之类的问题上必将最终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 2005 (2)

[2]李景奇.走向包容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应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 2007 (8)

[3]蔺银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研究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5

1. 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基本修业年限3-8年),工学学士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 掌握的知识: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3. 具备的能力:

(1) 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图面表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 掌握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花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 熟悉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 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读、听、写能力,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4. 优势或特色: 青岛农大地处我国经济文化较发达的青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不同文化交相呼,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性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借助青岛地区厚重的文化氛围和前沿的设计理念,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宽度。使学生既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能力,又具备在生产一线指导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就业情况

1.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2. 就业前景: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

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

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园林风景规划;园林道路设计;功能;类型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也及其迅速,特别是园林风景区的发展。园林风景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运动的主要场所,

一、园林道路类型

1.变态路 园林根据周围建筑的需要设计成变态路,分别有磴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等种类,这样的设计能使园林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融合起来。

2.游憩小路 游憩小路主要的功能是供游客娱乐和休息而设计的小路,并且能帮助游客通往园林更幽静的地方。这种小路较窄,通常设置在疏林山上、水边等地方。

3.主要园林道路设计 主要园林道路是指游客经常行走的道路,并且是允许小型车辆通行的道路,因此园林的主干道一般建设的宽度为4-6m左右,采用这个宽度建设的道路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等现场发生,并且在道路的两旁通常有绿化带。

4.次要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林道路主要是为了补充主要道路而修建的,是对主要道路的一种补充,它能将景区和周围的建筑连接起来,通常宽度较主干道要稍微小一点。

二、园林道路设计原则

1.道路设计的灵活性 园林道路设计必须遵循布局的灵活性。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园林景观的走向为主要设计方向,大多是的园林道路呈现的是环形或中心放射性,这样的设计能较好的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还能利用园林道路联通园林风景区和周围的建筑物,方便游客观赏园林。

2.道路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道路铺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游客能较好的欣赏到园林的风景,因此园林道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具有实用性。园林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较多的人性化因素,使人性化的建设融入到园林道路设计中,并且要美观大方。

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园林的风格不一样,大多数是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有关的,因此在设计园林道路时也要符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将道路设计的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更具有观赏性。

三、园林道路的功能和特点

1.组织交通功能 游客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观赏的,因此园林道路对游客疏导和集散的作用,并且园林道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就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维修和护养等工作的。

2.划分景区、引导游客功能 园林的设计通常是以主题内容呈现的,园林的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相互联系的。园林中的道路设计可以将园林景区中不同风格或不同特征景观的园林进行区域性的划分,使园林整体更具有层次性,保证园林建设的形神兼具。除此以外,园林道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游客对园林进行观赏,能使游客深切的感受到园林的魅力。

3.观赏功能 园林景观在设计中比较注重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性,园林各部分的紧密融合能提高园林的魅力,园林道路则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和整体协调性。作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园林道路规划布局研究

1.平面成型布局规划 树枝式、带带式和套环式是自然风景园林道路规划布局设计的主要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所形成的园林道路能很好的将园林的区域划分清楚,方便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并且增添园林景观。

2.立面成型布局规划 立面成型布局的园林道路设计主要呈现出宽窄相接,直曲相继的形式,这样的布局能很好的将游客引入到园林的身处,使游客亲身的体验到园林的魅力,同时这样道路设计将游客游览过程与运动休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3.交叉路口布局规划 斜交方式的道路设计适合小型的道路,但是交叉点需要保证一定的距离,并且交叉的角度要适中,否则或影响到设计的整体美观性。园林道路中如果是呈现丁字形的交叉路口,则在路边需要添加一些相应的装饰物,并且需要在路口设计标示牌。

五、园林道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不能因地制宜 在园林道路设计中存在许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的有的来自以外界环境,有的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有的来自于周围的建筑环境,因此园林道路设计中通常存在着明显的个人色彩,无法达到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导致设计出来的道路呈现出类型单一、过于模式化等现象,无法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

2.园林道路出现断头、回头现象 园林道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道路的断头或回头现象,这样不仅印象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还会造成园林的格局混乱。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避免出现道路的断头和回头现象。

3.园林道路数量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园林道路的数量和园林景观的面积是有密切关系的,园林面积较大,但是道路的数量较小会导致园林道路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游客在观赏园林的时候也不能深入到园林的内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林道路较多则会打破原有的园林设计局面,破坏园林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一旦游客增多会造成游客的擁堵。

4.园林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园林景观道路中经常会存在交叉口,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转弯半径不够,人们通常会选择其他的捷径穿过已有的绿化带,造成草坪或绿化带的破坏,这样不仅影响的园林的美观和整体性,也会对园林造成一定的伤害。

六、结束语

风景园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它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作为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规划中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设计出的道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本身的需求,同时还能与园林融为一体,更具有协调性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中国式风景园林,未来景观,发展趋势

1 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地形地貌;水体;建筑布局;园路是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路, 如同园林般具有景观效果的道路。然而, 要建设园林景观路并不简单, 除道路需在城市重点路段这一条件外, 道路的沿线还必须要有绿化景观, 绿化特色且绿化率达到40%才能成为园林景观路。对于现代人来说, “景观”似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住在城里, 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走出城外, 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又或者与历史有点渊源的, 是文化景观;可闻鸟语花香的, 是生态景观。景观似乎很重要, 因为处处都在“造景”;景观似乎又很不重要, 因为即使到如今, 景观设计也仍常被称为“配景”设计, 一个“配”字, 道出了它在建筑设计中的附庸地位。

2 对中国风景园林的认识

对于景观, 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义: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 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斯蒂芬·巴克尔认为“景观和空间是生活演进的舞台”。是“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成功的核心因素”。提供场所予人们聚集、互动、联结及参与塑造此社会群体的实质。如果说斯蒂芬对景观的解读带着空间的元素的话, 那庞伟对景观的解读更多地带着时间和人文的色彩。“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 真正改变景观的, 不是我们的设计技巧, 不是我们所谓的想象力, 还是文化本身。人类的景观史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史。古代留下来的称为文明遗迹的东西, 比如西方的教堂、宫殿, 都是统治者们留在大地上的投影。千百年以来, 我们的先民不断地和自然界作较量与调和, 以获得生存的权利, 这便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它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但这门生存的艺术, 在中国和世界上, 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景观设计被理解为造园艺术, 虽然造园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关系, 但那是片面的, 甚至是虚假的。

为什么景观设计这么容易被误导?其实, 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的因素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斯蒂芬认为, 在影响景观设计的众多因素中, 用户、功能性和设计对社会的影响是常常受忽视的3个因素, 特别是用户这一“人”的因素。“由于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而非设计本身, 我们这一代的景观设计师常常忽略了与设计目标人群有关的根本性思考。景观设计绝非只是把一套套图案和形式套用到硬质和软质景观区域上的过程。”斯蒂芬认为, 景观设计应被理解为互动的生活艺术。如同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 景观设计应当激发人类情感, 并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而记忆的产生源于体验, “我们鼓励设计师设身处地地考虑终端用户及其体验。如果连续10年每天2次在你设计出来的这个空间行走, 你会看到什么, 感受如何, 行走路线如何, 这样设计是否切实可行。在这种背景之下做设计, 设计师的考虑方式会截然不同。作为设计师, 不只对客户而且对社会整体都负有责任。因此, 设计可以不只以开盘日的排场为目标, 还应当考虑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3 中国传统风景的园林设计方法

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 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 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 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 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 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中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 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 不善于处理大片平地, 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 从秦汉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 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 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入大地景观规划, 并且有着长足发展, 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4 中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当我们坐在设计室里构想和表现时, 可以把优美的缓坡改造成大规模的平台和阶梯, 也可以在南方地区的道路两旁种上芦苇和野草, 全然不顾太阳会不会把游人烤焦。许多广场白天空无一人, 据说是为了景观的需要。当有人指出一些设计没有以人为本时, 他们被告知, 这种想法太老土, 因为时髦的提法是景观和生态, 在这个理念框架下, 人们应以服从眼球或其它生物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福祉为荣现代设计, 讲究的是灵感和才华。个人的灵感和才华并不等于人类的福祉,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5 结语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如果说观赏园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国土规划等是交响乐队的各种演奏员, 风景园林应该是乐队指挥。

旅游开发与风景园林的和谐发展 篇8

关键词:旅游开发,风景园林,策略

1 前言

我国是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 风景园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有着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 风景园林作为结合自然与文化的旅游资源, 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 旅游开发凭借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可以更好地为风景园林提供建设动力。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旅游文化消费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我国风景园林的新建、修复、开发等工作蓬勃开展, 风景园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大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给风景园林的旅游开发带来压力, 另一方面人们文化修养不足, 在园林审美方面存在缺位, 因此我国风景园林的旅游开发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2 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风景园林在我国有着悠远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苑囿发展到古代帝王田猎游赏时的帝王园林, 发展至明清时期蔚为大观, 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形成了气象恢宏的皇家园林, 其中圆明园、颐和园等杰出代表, 南方以苏杭为中心形成了具有浓郁文人雅趣的私家园林, 其中苏州园林 (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 是其代表, 除了人工建园之外, 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也通过不断建设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园林, 比如杭州西湖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自然风景区都吸引了无数热爱自然和文化的游人畅游其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进行旅游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风景园林旅游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园林与旅游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因素, 二者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是推动风景园林和旅游开发实现“共赢”的重要支点。当前, 我国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景园林难以满足旅游开发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方面大量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地只注重自然美和视觉美, 忽视文化内涵建设, 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对风景园林建设维修保护的力度欠缺,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政府支持不力的现状, 此外各地风景园林自身存在重复、攀比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造成游人视觉疲劳, 影响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因此,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开发, 风景园林建设保护工作必须迈上新台阶, 实现新跨越, 风景园林对于旅游开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旅游开发提供审美对象和旅游目的地等方面, 因此必须加强风景园林建设。

与此相对的是, 旅游开发为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但是同时也会给风景园林的保护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 风景园林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旅游开发, 风景园林能为当地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提高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另一方面,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 使风景园林特别是自然风景园林原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 尤为严重的是过度的商业开发可能造成风景园林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的损失, 使风景园林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给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3 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策略

充分认识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二者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谐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 促进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必须要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加强风景园林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可持续开发, 促进二者的和谐共赢。

3.1 大力开展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是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旅游就是要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关系, 通过因地制宜的手段增强风景园林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力度, 促进旅游开发对生态园林发展影响力的提升。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在风景园林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要始终绷紧环境保护的弦, 坚持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的生命线,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布局解决日益突出的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 实现旅游开发与风景园林的真正生态化。

3.2 突出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

归根结底, 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旅游的需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需要, 因此必须要重视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作为融汇着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风景园林, 其自身的文化底蕴是深深植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的, 在当代社会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将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风景园林的文化挖掘出来。以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为例, 作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苏州园林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人气质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这一特点, 发掘园林的文化底蕴并结合时代特征向游人呈现, 从而促进旅游开发与风景园林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万娟.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02) :70-101.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篇9

1.1 风景园林的含义

风景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风景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 以及休养胜地。规模虽不完全一样,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 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 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1.2 风景园林的形式

从布置方式上说, 风景园林可分为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等3种形式。其中, 规则式的风景园林代表是西方园林, 代表国家如, 意大利的宫殿, 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和中国的皇家园林;自然式的风景园林的代表是中国的私家园林, 如苏州园林、岭南园林;混合式园林主要是现代的建筑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1.3 风景园林的功能

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 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净化空气,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 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 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 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 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2 城市发展对风景园林的压力

2.1 城市发展对风景园林的副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城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张, 城市近郊的大量绿色植被被高楼大厦所代替, 原有的绿色植物大量减少, 给风景园林带来了巨大破坏。

2.2 城市发展中人的因素

近几年, 城市的城镇化率增加,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人类休憩、活动的空间逐渐缩小, 使仅有的城市植物承载压力增大, 对城市现有的园林绿化植物生存构成潜在威胁。

2.3 城市发展中的有形污染

城市发展中的有形污染主要包括发电厂产生的废渣, 造纸厂产生的废水, 化肥厂产生的废气, 以及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汽车尾气, 严重地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2.4 城市发展中的无形污染

城市发展中的无形污染主要包括工厂里机器的噪音、建筑工地的噪音、交通噪音、高压输电的电磁污染、家用电器的电磁污染、通讯工具的电磁污染等, 都可以使人正常的神经系统遭受损坏, 情绪烦躁不安, 生活质量下降[1]。

3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3.1 风景园林体现城市环境的人性要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中的风景园林逐渐减少,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生存质量的重压影响, 更加向往风景园林, 希望对生活、工作环境进行绿化, 从而有效地减轻城市环境中的枯燥、喧闹和呆板氛围。因此, 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周围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综合要求, 以规划设计为手段, 园林部门设计在城市市区或者郊区, 修建风景园林能够营造人为的生态系统, 将新型的植物群落引入到城市中, 形成人工植物群落, 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 减轻因为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和生产生活过程所造成的环境胁迫, 为人们服务, 满足了人们物质和精神上在风景园林方面的要求。由此, 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大趋势, 体现了城市环境的人性要求。

3.2 风景园林体现城市环境的生态要求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自净功能, 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中的风景园林在改善环境质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小气候, 提高空气湿度。

3.3 风景园林体现城市环境的美观要求

风景园林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 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 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 使建筑“锦上添花”, 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4 总结

综上所述, 城市发展中的人的因素, 有形和无形的污染都会给风景园林带来极大的副作用, 并人为风景园林建设体现城市环境的人性、生态和美观要求, 因此,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风景园林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存良, 李良安, 李全红等.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 2009, 29 (3)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发展,重要性,作用

1风景园林概述

(1)风景园林的含义。风景园林, 主要指的是对特定的区域采用艺术手段以及工程技术来进行花草树木的种植、 地形的改造、园路布置、建筑构造等创作,而打造出来的优美游憩境域与自然环境。通常而言,风景园林主要包括了植物园、花园、庭园、动物园、公园、 小游园、宅园等。近年来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广场、 街道等都属于风景园林的范畴。虽然上述内容其规模均非完全相同,但其均有同一个特点,就是都是在某一范围内利用且改造自然的地貌、山水,或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地貌、山水进行打造, 并且与建筑布置、植物栽植相结合,以营造出可供人们居住、休闲、观赏的环境。

(2)风景园林的形式。根据布置方式不同,可将风景园林分为三种形式: 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以及混合式园林。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自然式园林为中国的岭南园林、苏州园林;较具代表性的规则式园林为中国的皇家园林、法国的勒诺特尔式、意大利的宫殿等;而混合式园林常常指的是现代化建筑的自然式与规则式的搭配。

2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要性如下:1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城市中重要的基础性设施,它与交通、 邮电通信、能源以及防灾设施共同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并且风景园林还常常被用来评价一座城市经济、 社会与生态环境三者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准。2风景园林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但有助于城市树立起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熟悉与认同感。3良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但能够让人们享受到优异的城市生活生态环境,并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城市招商引资成效,进而为推动其实现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满足城市环境的人性需求。城市生态学主要是对城市环境系统以及生命系统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地学科。由于在城市中,人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城市生态学也对城市环境以及居住人员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所以其包括的内容不但有城市能量与物质的转换、城市空间布置以及居民变化、城市功能以及环境质量间的关系等,而且还包括了城市废物、洪水以及交通处置等。所以可以看出,城市生态学不但是分析系统中的各类关系,而且还要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为城市创建生态系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人造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要求, 则需要采用设计与规划的方法来打造出一个景观绿化空间,构建起良好的城市环境生态系统。

(2)满足城市环境的生态需求。近年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这就需要加大对城市环境的管理力度。因为风景园林是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将大量人工种植的植物运用到城市中,能够通过各类植物来对我们的环境进行改善,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能起到降尘、减噪、降温、防风、调节温度、 改善气候条件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3)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城市自然环境因经济发展而急剧减少,这使得当前人们生活在了一个钢筋水泥丛林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亲近自然的期望日益强烈。而风景园林地建设恰恰是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的这一期望,通过建设好的风景园林工程,为人们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生活环境,不但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 同时也能够起到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丰富景观的作用。

4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措施

(1)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水平。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将规划与设计水平提升,以实现城市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1应当完善城市园林设计行业的规范,并实行中国园林设计职业注册制度,从而对园林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进行确定。不仅如此, 还需积极完善我国园林设计职业资格的考试标准。2应加大我国对园林教学的重视程度。应合理地规划我国园林设计专业课程及其发展,并执行统一化与标准化的专业基础教学。3加大园林设计的实践活动。园林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只有加强园林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实际, 加大实践基础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工作者,才能有助于整体城市园林设计水平的提升。

(2)提高决策者综合水平,并加强监督管理。1决策者对整体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建设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应当站在整体城市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角度,来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开发、设计与规划,力求能够充分利用与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地做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评审工作,健全相关评审制度。与此同时,还需选择具有丰富经验、专业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来作为评审委员,以提高评审的质量与水平。3应当规范工程招投标过程,从而确保能够选择到最优投标方,并能对风景园林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值得注意是,应当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严禁将价格作为评标的唯一依据。只要施工单位不具备物力、人力以及技术等条件,一律不予中标。4应积极选用专业人员来开展风景园林建设监理工作,提高工程监理质量,并且还应定期对现有监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监理水平。

(3)严格规范施工管理以及提升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确保城市风景园林良好地建设质量而言,同样如此。为此,这就要求广大企业必须严格规范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施工企业应当充分结合具体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要求、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以及相关规章制度,随后选择能力强责任心重的人员依据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另外,施工人员作为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 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能否达到相应要求。结合实践来看,目前风景园林工程绝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因而企业就有必要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内容而制定出定期培训计划,并严格落实,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情况下,能够较好地保障风景园林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思宁.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3,(14):160.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1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病虫害;植物保护;树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05-01

在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中,植物搭配、植物群落的架构等建设内容均由风景园林设计决定,而合理的相关专题设计对园林植物成活率起保障作用,并且能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科学、可持续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但能够使各类植物种群之间和谐共处,而且起到保护植物和达到植物造景的效果;反之,则将造成植物生态系统失衡、病虫害滋生、养护管理困难,进而影响园林景观。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科学搭配植物种群,提前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

1 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现状

1.1 没有科学合理引种新品种,缺少驯化,引起部分苗木由于水土不服而成活率低,容易发生病虫害。

在目前各地苗木产业中乡土植物还未成为主流,在景观中引用外来植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引进新优植物品种,既要考虑原产地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相似,又取决于不同园林植物对立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能盲目引进。任何一个植物品种,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都有其最适宜的栽植条件及栽培技术要求,所以,引进新品种时应特别注意产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如温度、降雨、风力大小等是否和本地相近。凡是从国外引进的植物新品种不经过若干年严格科学的区域化引种试验,是不能大面积推广的。不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盲目追新,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给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 园林植物搭配不遵循相生相克原理,引起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流行。

有些植物之间由于种类不同、习性各异。在其生长过程中,为了争夺营养空间,从叶面或根系分泌出对其他植物有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致使其与邻近的他种植物“结怨成伤、你死我活”。由于部分园林设计人员知识面不足,或者考虑不周,甚至忽略考虑,在设计前不能完全了解这些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在具体的设计中的表现为出现一些相克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例如:榆树与栎树、白桦、葡萄为邻,栎树、白桦发育不良,葡萄减产至死亡;桃树与其他果树混种,其他果树根系易受伤害;刺槐与果树混种,抑制果树结果;核桃落叶性炭疽病病菌易引起相邻果树大量落叶;铃兰与水仙为邻、两败俱伤;铃兰与丁香为邻,丁香迅速萎蔫;毋忘草与丁香、紫罗兰、郁金香在一起互相伤害;栎树、白桦与柏树为邻相互排斥致伤;栎树、桉树、洋槐林下灌木杂草生长不良;薄荷属、艾属植物排斥抑制豆科植物生长;松树与栎、栗混种易诱发锈病;二针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等与芍药科、玄参科、毛茛科、马鞭草科、龙胆科、凤仙花科、萝摩科、爵床科、旱金莲科等多种植物混栽易诱发二针松疱锈病。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植物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不断发生,且大部分病虫害由于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发生和流行。

1.3 设计模式单一,导致部分植物容易发生病虫害。

园林设计还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问题。由于设计栽植整齐划一,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危害,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如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蛴螬等,大量进入城市草坪并连年发生灾害;近年迅速发展的金丝柳,大量单一种植无伴生植物庇护,极易感染腐烂病和溃疡病,严重的出现成批死亡。

1.4 设计栽植密度不合理,导致植物生长环境不良,进而引发病虫害发生。

不适宜的栽植密度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种植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因素。城市草坪中常采用组团模式,这对于提高绿化质量和艺术造型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手法,但是为了“立竿见影”而盲目将栽植株距加密,不仅浪费苗木,而且植物生长空间拥挤狭窄,植株生长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极易滋生病虫害,缩短植物更新期。诚然种植设计时初期可以适当密植,以保证初期的景观效果,但几年后必须及时间苗,确保植物合理的生长空间,以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虫害的能力。

2 园林设计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是必然趋势,环境植物保护的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增强生物问的协调共存是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的根本宗旨。合理科学的风景园林设计是根本,要把植保因素放在设计的重要位置,以防患于未然。

2.1 种植设计要权衡植物病虫害的相生、相克关系。

一个好的种植设计,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脱离现实美,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例如,有些植物是相生的关系:皂荚与黄栌、百里香、鞑旦槭相邻植株易增高;山苍子与山茶花、茶梅、红油茶在一起可减少煤污病发生;百合与玫瑰、旱金莲与柏树、紫罗兰与葡萄在一起品质会更好,花期会更长;十字花科植物根部分泌物质可减少土壤中病原真菌数量;薄荷与棉花轮可控制枯萎病发生;苦楝、臭桔与杨、柳、槭混种可驱避光肩星天牛;蓖麻与其他多种作物混种或相邻可驱避金龟子;芸香科蜜源植物有利于小蜂类天敌昆虫繁殖。

有些植物是相克的关系,凤仙花、夜来香、薄荷可驱蚊;夏至草可防治果树害螨;油松与黄檗为邻、诱发油松针叶锈病;五针松、红松、华山松、乔松与刺梨混植易诱发五针松疱诱病;云杉与稠李混栽诱发球果锈病;云杉与杜鹃刺叭茶混栽、诱发云杉叶锈病;桧柏与苹果、梨、山楂、山定子、贴梗海棠为邻诱发苹桧锈病;落叶松与杨树混栽诱发青杨叶锈病;垂柳与紫堇混栽诱发垂柳锈病;洋槐与苹果、梨混栽、诱发果树炭疽病、紫纹羽病和蝽象;鸡矢藤与结缕草为邻诱发草坪诱病。

植物种群间的竞争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它不仅对植物种群竞争的理论非常重要,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的生产问题。它是作物合理搭配、生物除草、菜地改良、植被恢复、人工群落的建立、森林抚育更新等实际工作的理论依据。

2.2 种植设计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免疫力。

近几年,铺种了很多草坪,对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护土保绿、延长绿化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与树木相比,草坪绿化功能低,费工费钱,特别是费水,在城市地下水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是导致草坪长势不好,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因素。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种植设计,坚持以栽树为主,实行乔、灌、草、花的合理配比,因为树的绿化功能最高,管理成本低。在种植设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能照搬照抄,盲目攀比,要尽力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宜革则草、宜树则树,各得其所,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环境植物群落。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发展相生植物,注意植物间相克后引发的病虫害。总之,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园林生态中植物、病虫害、天敌、环境等多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植保原则,因地制宜,适地择树,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要尽力将各种园林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建成稳定、有序、安全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立式高速离心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及改造[J]石油化工设备,2005(04)

[2]赵凤岭,离心泵故障分析[J]化工装备技术,1996(03)

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篇12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会是永恒的话题。风景园林设计又称为景观建筑学,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通过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 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起来, 达到整体的和谐和贯通。需要从人们精神上、物质需求上、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的互动上, 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造, 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源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去关注自然, 建设属于人类的美好环境。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 有节制的开采和影响大自然, 实现和谐环境。还要应用生态学原理, 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 应用生态位原则, 将生态位特征考虑到位,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惠共生的友好型社会。

2 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观念逐步完善

关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实际状况等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学科观念, 学习的人也逐步增多。

2.2 引进了先进的园林设计工艺

现代的规划和发展中, 更多的注重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引进, 在园林设计中, 也不断引进了综合电子产品、仿生学、灯光背景、音乐喷泉等新兴的工艺技术, 让园林设计融入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2.3 个性化逐步呈现

现代人崇尚个性, 抵制复制和重复。现代城市园林, 更多地利用了新思想和新创意, 比如, 雕塑景观、游乐设备、不同造型的绿地等, 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地追求, 对自然地热爱。

3 城市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角度的逐渐加快, 快速化的生活让人们没有了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也改变了很多原本朴实的东西。中国由于其特殊性, 也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 这给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式下, 我们要抓住机遇, 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被放在首位。我们在寻求城市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 希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趋势中, 设计者们更关注的是生态建设的要求, 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在首位。注重可持续的进程, 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征, 利用实际元素,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 未来将会把自然的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方法融入到整个环境氛围中, 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生态原则加以重视, 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化美观。

4 融合了科技发展和时代特征

现在社会已不是原有的手工艺发展和古老传统工艺发展的时期。如今, 更多的是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天下, 如何利用高科技的发展, 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风景园林, 是值得研究的课堂。现代城市更加的多元化, 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变更, 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的追求个性化发展和精细化设计, 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要求。 (2) 伴随着城市化结构的逐渐变得复杂, 现代风景园林作为综合的大型项目,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结构中, 寻求更多园林设计的思路, 鼓励创新灵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时代的降临, 利用现有的科技, 加上精密仪器的帮助, 实现智能绘画技术的革新。这也是未来园林规划的最终发展趋势。

5 开始了节约推广

资源环境节约、回收利用废物、垃圾循环改造等将会是社会, 也是园林设计不自觉追寻的贴近自然的方式。

6 总结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发展, 园林设计的重要也逐渐凸显, 并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 我们不仅要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 做出贡献。所以, 对现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研究其理论和实践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研究趋势更倾向于环境友好型, 并且在研究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2]周为.园林景观设计详细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上一篇:人本资本信息披露研究下一篇:刺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