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024-05-13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精选12篇)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1

1 园林绿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1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 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 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 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较为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 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 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北京、太原等许多城市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 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 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 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 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 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 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

1.3 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 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万~4000万吨, 累积量超过64亿吨, 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亿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 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 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 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1.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 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 全国2/3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 (A) ;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 (A) 。

2 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起的作用

2.1 园林景观艺术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不仅在对防风沙、涵养水源、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 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方面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而且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艺术效果。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 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 是自然生态景观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 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

2.2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文化, 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 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

首先是园林景观艺术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 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是“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 竞相模仿, 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 寻找本城市的特色, 而是人云亦云, 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由此可见, 此造景理法无时不刻地将当地的生态景观环境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当中, 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生活习俗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将当地的文化、人文环境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使得城市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 不仅仅让子孙后代更加了解城市的文化, 也让外来的人员进一步地了解到该城市的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追求文化内涵, 设计师在设计中越来越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文化景观是城市各类景观之一, 其主旨是追忆、展示和传颂本民族本地域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文化景观符号是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视觉形态设计元素, 其基本意义既传达具体景观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 又彰显其装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意义。

3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环境经济学家牛文远教授在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议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针得以长期、稳定实施的关键。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才能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

3.1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 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 倡导生态价值观, 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 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只有改变原有的价值观, 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3.2 制定行动计划, 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城市生态化应作为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并与《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起来, 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 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 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 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 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3.3 加强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 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 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 有法可依, 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 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3.4 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 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3.5 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凡是破坏生态平衡, 导致环境污染、社会异化、经济非持续发展的技术, 都是与生态化发展相违背的。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 结合生态学原理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 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 积极选择“适宜技术”, 推广生态产业, 保证发展过程低 (无) 污、低 (无) 废、低耗,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 这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3.6 建立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尽快落实资源消耗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 出台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建立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趁现在采掘利好的时机, 出台更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如提高资源和税率, 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并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 2) .

[2]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绿化到生态城市[J].生态科学, 1996 (, 1) .

[3]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化[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国内外在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方面已有许多重大成果。19,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城市绿化与园林学术会议”将会议主题设置为“城市绿化、城市森林及园林景观”,内容涉及城市绿地目标、形式与功能,植物选择与配置、管理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及风景园林两大方向上。园林植物研究包括木本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盆景、切花与插花、园林植物资源、草本花卉、温室园艺与室内绿化、园林植物适应性与耐抗性、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及快速繁育等:风景园林研究包括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绿化管理、外国园林等内容。其中,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木本花卉、园林绿化管理、盆景等是园林研究的重点。如苏东胜的《成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研究》李林的《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李梅的《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程伯平的《现代城市建设与园林艺术》尹京洲的〈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但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学界多倾向于对园林美学的研究和实践,很少自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的结构、格局和生态功能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生态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及实践取向方面都发生着重大转变。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但是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出现了问题。

1.1竞相效仿,规划单调

对于国际、国内流行的城市绿化成功模式,许多城市纷纷效仿,甚至“邯郸学步”,如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大面积种植草坪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绿化特色7。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种类较单一,在植物园或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大多数城市的应用物种数量在200~400种,只有个别城市的物种数量超过1000种,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就更少了。植物种类的单调易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大规模引进的外地绿化植物主要集中于少数品种,跟风和盲从的现象也非常突出。纵观长江中下游城市,行道树常用品种较少,主要为栾树、香樟、国槐、合欢、女贞等。

1.2总量不足,水平较低

城市绿化树木特别是大树少,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更少,周边地区没有形成以树木为主的绿化隔离林带,建设工程的绿化配套工作未得到落实。一些城市的相关领导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的现象比较严重:绿化建设资金短缺,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城市绿化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工作薄弱;违背生态发展规律,单纯为追求“森林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而大量引进异地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附加值的树木,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城市原有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盲目引进外来植物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初步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计有75属、107种,其中就有62种是作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饲料、牧草等由国外引进的。

1.3外移植物,得不偿失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极力模仿他人、追求时尚,把一些原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的植物不惜一切代价大量引进来,移植到一起,很难达到平衡。这些外来的“客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当地的环境、生物等融为一体。外来植物由于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或是直接死亡,或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来维系这些外移植物的生命,很难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1.4草多树少,景色单一

目前,许多城市在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提高了绿化面积,但绿量却没有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并不明显。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空间有限,在这种特殊条件和环境下布置大片草坪,既缺少环境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难以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过多种植草坪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城市的景色单一,同时,在可绿化面积要求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减少,生态效益大打折扣。

1.5养护短资,体制不顺

资金短缺是造成目前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目前,一些城市的老居民区由于没有配备物业管理,绿化养护费用要么由政府承担,要么由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从微薄的专用垃圾经费中列支,基本陷入无人管理养护的处境。有些居民小区虽然有物业管理,但用于绿化养护的费用标准非常低,基本处于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境地。因此,小区园林绿化急需要理顺体制,尽快建立由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2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理念和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杜会的要求,把“生态优先、合理投入、因地制宜、科学建绿”的理念贯穿于管理、规划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引导和促使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的转变,构建全新的城市园林绿化模式8。

2.1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理念

坚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理念。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由“城市配套设施”到“城市基础设施”理念的转变,要发挥城市园林绿化改善日趋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利用园林绿化植物的吸碳制氧、降温散热、净化地下水等作用,使城市环境达到自然平衡,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市园林文化的理念。要实现城市由“园林绿地”到“园林文化”的转变,改变那种“有绿无景,有景无文化内涵”的状况9,就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升华为城市的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使之不仅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更应通过绿化来承载当地的文化、传播文明,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

坚持城市绿化是美化城市的理念。要实现城市园林由“绿化”到“美化”的转变。特色突出,风格多样的园林绿化景观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应突出本地特色植物,注重乔灌花草结合,营造复层植物群落、树木组团式布置、花卉大色块栽植的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体系,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态空间。

2.2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原则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66-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在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省自身,逐渐探索出来的一条真理。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地域—城市来说,能否权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人—环境—经济三者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可持续为本打造舒适的居环境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市文明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拟定了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城市面临着人口不断密集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自然,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为绿色革命提出的口号。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平衡、维持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社会发展在人类、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为目的。多年来人来对于环境的忽略而导致的生态问题的事实证明,城市的环境恶化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提升一个城市的环境面貌,无疑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将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其中。面对中国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化前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前瞻性的融入城市生态建设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绿化建设措施

2.1 坚持整体协调原则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与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差别。它的维持有赖于外界生态系统如自然物质、能量,同时又向外界生态系统施加影响如人才和资金等的转出,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脆弱性,更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性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协调原则。一方面从城市整体的风貌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区域、地段等不同特点,协调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园林绿化的改造是多效益、多利益主体、多学科观点的平衡完善,它的成功与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改造项目是一个多重目标的复合。我们要充分考查生态学、工程学等方面,进而实现个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2 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网络

城市中由于大部分土地为建筑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开展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要利用城市自然地貌特征的原有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协调绿地、水体、建筑之间的生态关系,整体上要求乔、灌、草比例适当,树木、花草四季常青,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提高绿化面积指数,必将会大量提高城市绿量,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得到明显提升。

2.3 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统一规划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原来传统的、简单的旅游、观赏功能发展到现代的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遵循加强生态建设、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通过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2.4 节约型园林,是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植物的栽植设计过程中,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经济实用、节约美观、维持生态的基本原则,又能兼顾色彩搭配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比例对称均衡等要求。我们可以引进垂直绿化、节水型园林等节约型园林建设。垂直绿化的特点是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伴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用水量也逐年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园林绿化中必须改变用节水模式,使之从“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过渡,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是人们对绿色城市的向往,园林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城市园林绿化不是短期的美化装饰过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建设任务,我们在未来的园林绿化建设中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措施,发挥其长远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金莉,洪波.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6,(5):38.

[2] 陈锡波.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现代园林,2008(10):26-28.

[3] 刘城宏.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J].山西建筑2003,29(9):89.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值得注意的是, 生态城市强调支持城市中人工体系与自然体系的共生关系, 简单的增加城市绿地并不能增强城市生态的自我净化、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无助于整个城市体系的生态稳定性和自然适应性, 要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形成新的自然生态平衡, 必须从加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4]。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MBA)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至今为止, 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城市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将生态城市定义为: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原苏联生态学家N·扬若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模式, 其中技术与生态充分融合,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 是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地;而国内一些从事生态环境研究的学者认为: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 均是生态城市概念某个层次的内涵、发展、及其具体化[5]。

为此, 笔者认为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 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 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6,8], 这个界定是较为系统和可行的。

2 生态城市的产生

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 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 “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提出, 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后期, “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1999年10月,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 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协调发展战略的地位, 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在1987年由前苏联生态学家雅尼斯基与美国学者雷吉斯特所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在“生态城市”理想模式的论述中, 自然、技术、人文实现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实现高效利用;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环境质量得到保证。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个城市环境呈现出高效与和谐的特征。

3 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 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 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 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7]。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 而是一个“动态目标”, 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 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 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 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而不是组分的增长[8]”, 以不断保持人 — 自然和谐。

4 生态城市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生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地规划发展的新趋势。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它与风景园林学、风景建筑学、生态学、植物学、园艺学、环境保护学、林学、医药学、城市规划学、系统工程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生态经济学和林业生态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各学科互相渗透, 是以循环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社会经济学 (人类生态学) 、空间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与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整合学) 为理论基础的产业生态学, 是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 以及相应的生产、消费组织管理体制、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和生产、消费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综合性交叉科学。

5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 以景观生态学指导生态城市建设非常必要[9]。城市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 是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影响的生态实体。干扰的类型、强度和频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系统退化的方向与程度, 自然干扰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状态, 某些周期性的自然干扰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起着正负反馈作用, 使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稳态平衡状态[10]。生态城市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人的行为为主导,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物流流动为载体, 科教文化为动力, 社会体制为径络, 是由许多因子构成的人工生态综合体, 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1]。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 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12]。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园林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园林绿地设计与建设, 重视园林绿地对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 突出强调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从改善环境着手, 规划建设绿地园林的最终产物, 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建设生态城市, 有利于调控城市生态系统, 实现以人为本, 优化环境,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建设目标。

6 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 生态城市园林建设要以“绿—生物多样性”为中心, 自然景观为特色, 把传统园林的概念从孤立的花园、街道、庭院绿化中解救出来, 发展“以城市为主, 环境绿地协调, 空间绿化补充”的途径, 融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为一体, 给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长远结合, 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更要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建设与发展的关系, 才能确保环境建设与园林绿化相匹配, 促进良性生态城市建设运行机制的形成, 实现整体—和谐—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生态城市园林建设, 应“以小为主, 中小结合, 普遍分布”为原则, 绿地建设与空间绿化相配套, 进行多层次绿化。以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 树种选择以适生的乡土种质资源为重点, 使生态园林建设向着由乔木、灌木、藤木、草坪及地被植物相渗透的多层次立体混交体系发展, 实现生态城市环境的大自然景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4) 生态城市园林绿化, 在注重城市整体环境的同时, 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应重视小区生态园林建设, 并在建设中突出植物种类群聚的特点, 尽量减少搞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 以建设自然景观为主, 实现人居环境回归自然的建设目的。因此, 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更有利于促进物种多样性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5) 21世纪是“质量的时代”, 生态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质量也应及时纳入高质量的现代生态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建设时期, 以现代技术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托, 实现生态城市环境景观的可持续质量建设发展轨道。

6) 生态城市建设, 要创建富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生态教育体系, 以增强生态环境危机意识, 普及环境生态知识, 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基础。树立尊重自然规律, 珍惜自然资源, 爱护生态环境,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 努力为建设生态城市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根本保证。

摘要: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着重论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产生、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5

摘要: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持了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居住条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林业建设与总体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如何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也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园林绿化工作必须做出有效转变,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及生态环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基于机电运用的园林绿化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机电 园林绿化 运用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因而实现园林绿化的机电化是大势所趋。

1.当前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

园林绿化的机电化能够代替人力完成绿化工程的建设,园林绿化机电化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根据工作用途来进行划分,园林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剪切机械;喷洒器械;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翻地整地机械等。

2.园林绿化机械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对植被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类似,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农业机械功能与特点。目前,在园林绿化机械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2.1.品种相对单一

园林机械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草坪修剪机、绿篱修剪机、水泵、打药机等,而更多门类的如微耕机、疏草机、移植机、切根机等则不常见。我国国内在园林机械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园林机械种类繁多,其产量也更大,在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园林机械的种类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备,目前国内代理的东方园林、绿友等就是国内知名的销售代理,而国内生产园林机械较为著名的有淮安中绿园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扬州维邦园林机械厂等。

2.2.普及率整体不高

虽然园林养护中采用园林机械较过去有所增强,但器械使用率低,尚未达到普及的效果,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实现作业,与全自动机械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2.3. 利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园林机械投入使用会,但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尽管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没有将机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错误的操作规程对机械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维修费用升高,使成本不降反增,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的管理与维护成本,阻碍了机械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2.4. 保管和维护不到位

机械是生产出来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不够及时,更有企业由于技术瓶颈无法维修,甚至根本不进行维修,对故障机器放入仓库,反而利用人力来完成工作,导致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成为制约园林绿化机械发展的短板。对机械的原理与构造不熟悉,不懂得维护与保养,造成机械的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若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要出台专业的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人员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学习,实现对机械的正确使用。此外,园林机械规模化使用时引发的环保、噪音、油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前景

3.1. 园林机械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首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园林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是大势所趋,需求空间广阔;其次,企业文化意识的增强,科技带动生产,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精神上的渴望更能够激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园林绿化机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三,个人消费对园林机械的刺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其别墅与私人花园中必将引进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使园林机械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广阔;最后,行业发展需求,城市绿化已经催生出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外从事企业经营的谈资,因而功能完备、性能出众的园林绿化机械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

3.2. 产业结构调整促投资创新机遇

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有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型成为园艺与园林项目,除了拥有瓜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产品,对草坪与植被的种植量与日俱增,虽然农业机械随着科学的进步其功能也更加完备,但在园林绿化方面与专业的园林绿化设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也推动了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管理与施工逐渐分离,在管理上寻求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机电化来降低成本,这也有助于绿色植被的有利生长,增加植被的成活率,为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合理改造自然环境已达到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未来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 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20世纪末,园林绿化大多数仍然是以农业机械为主,根本无法跟上园林绿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部分跨国企业也注意到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庞大市场,在我国进行CI形象宣传,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并将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特点的机械设备取中文名,力求融合到我国的园林机械市场当中,这也刺激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形成,我国园林机械企业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成熟,逐渐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园林绿化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绿化面积的增长势必会促进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形成更为良性的市场循环。由此可见,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的机械设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产业格局,这才是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立富;陆怀民;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11)

[2]刘旭中;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7

1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综合考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质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仅仅要对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还要通过人工加强生态系统, 建设模拟自然的生态园林, 园林绿化可以归结为是通过人为工程实现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再创造, 是加强对园林花、草、树木的管理, 实现自然空间的资源合理再生、扩大空间和持续利用。绿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主要是自然空间, 通过城市园林绿化, 加强对城市自然空间的维护, 其发展规模影响到城市结构的改善,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

2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保证城市生态效益的发挥,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衡量生态效益的重要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可以共享于社会公众, 可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必将引起城市各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重视。

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城市园林绿地是通过人工作用对城市建设中受到破坏的自然植被等生物多样性进行恢复和挽救, 这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对城市自然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 城市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互争夺城市空间, 城市绿地等生态场所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我们呼吁城市建设决策者重视保护绿地,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绿地是生态平衡的宝库, 加强城市园林建设、保护绿地才能促进生物物种的丰富, 营养梯度级增多, 使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复杂和完善, 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双重效益

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者都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城市园林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环境, 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行业, 城市园林建设不仅仅可以优化环境, 还可以增加城市的艺术文化建设, 为人类生活服务。城市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环境的同时, 还满足了文化、科学、艺术的融合与和谐, 同时具备文化审美价值。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科学于一体的园林建设充分体现人与环境的自然和社会性。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仅重视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还要重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 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 体现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双重效益。

综上所述, 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 城市各部门从上到下必须重视城市绿化工程, 城市园林绿化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 努力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耀兴, 康文星.对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 2008 (27) .

[2]田荣润, 张海成, 刘冰, 等.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8) .

[3]田荣润, 张海成, 刘冰, 等.城市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

[4]张瑞元.论三明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福建热作科技, 2005 (3) .

[5]王庆, 李春涛.试论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5) .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8

1.1 美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优美、绿色成荫、空气清新。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化环境, 如城市园林绿色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一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 例如净化空气等。

1.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方面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不仅仅只有益处, 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如城市空气、水以及土壤污染严重、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等, 这些负面问题不仅仅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更危及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成就, 我国城市不管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初级阶段,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而也导致了我国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 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我国城市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大, 但在我国城市新增用地中, 绝大部分的新增城市规模都是用于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而不是绿化用地, 同时很多的城市管理者为了自己的政绩, 往往都会扩大工业、商业的用地规模, 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规模却原地踏步踏, 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增加。由于存在认识问题, 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工作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2.2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城市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只有一个城市具有高水平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 才能为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一方面是社会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使各项事务都可以“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是各种制定的法律法规可以得到切实的执行, 但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中, 不仅缺乏健全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而且对于一些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二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执法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从而使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更不是城市发展的步伐, 进而不仅制约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更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3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 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中, 很多城市管理者为了自身的政绩, 往往更倾向于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 从而使得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用于工业、商业用地, 而用于城市绿化用地却非常少。因此, 要想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好城市管理者的认识问题, 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来看待, 如为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等, 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头, 而是要落实到实处。

3.2 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使得工业、居民住宅用地不断增加, 部分城市由于管理不善, 使得在城市扩建中, 出现了很多破坏城市绿化的现象, 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 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以及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等。针对这类现象, 除了加强对城市绿化用地的管理之外, 最为重要的是要完善与城市绿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

(1) 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巨大、涉及面广的工程, 如果没做好绿化建设的规划工作, 不仅使绿化建设难以正常开展, 更会影响整个城市的未来建设。因此, 要想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首先应该要与一个城市大的规划相结合,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明确的发展规划, 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只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子规划, 其必须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2)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的根本。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的根本, 但在实际中, 很多城市的绿化规划工作都没有遵循生态学原则, 主要体现在:一是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仅仅局限于市中心;二是绿化的植被选择和搭配不合理。因此, 要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就应该遵循生态学原则来进行规划。在规划中, 绿化建设不仅仅包括城区, 还包括郊区、近郊区、远郊区, 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从而为整个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 在绿化植被选择和搭配上, 不仅要注重美观, 也要注重植被的功能, 达到美观与效用的统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我国政府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居民居住环境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工作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工作。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飞, 王子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业, 2011 (3) .

[2]周多良.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 2006 (10) .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9

随着工业文明的产生和深入, 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生活日新月异。然而,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伴随现代文明诞生的, 还有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并愈演愈烈。在城市, 白色垃圾、空气污染、水污染、燥声污染加剧, 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识之士于是呼吁,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在满足人类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居住在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地方,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承担着保护生态平衡、美化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使命。一方面, 它能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 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 它还美化城市环境, 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活动的优美场所, 其较高的欣赏价值还令人身心放松, 陶冶情操、赏心悦目;此外,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2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

2.1 坚持统一规划

随着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 已不再只是过去简单的供人旅游观赏, 而是发展到了高层次阶段, 担任着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然而, 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只有72平米, 在有限的土地上, 要安排医院、学校、住宅等公共设施及商业用地, 绿化规划不完善, 就很难保证绿化用地面积, 难以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我们在园林设计的时候, 要针对城市特点, 进行统一规划, 建设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 才能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2.2 合理配置绿地, 建设节约型园林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水、地、能源等资源需求的持续大幅增加,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势在必行, 唯有如此, 才能减轻人地矛盾、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立足经济,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结合

作为公益性事业, 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是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城市园林绿化仅仅是社会福利。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把经济效益作为指导方针, 在精打细算的基础上, 合理开发和利用, 提高经济实力, 以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大力发展园林科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当前的园林建设中, 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做法, 如大量片植、栽种草花、地被草皮、偏好外来树种等, 其高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相悖;对土壤的不合理施肥, 植物的不合理配置, 导致了资源浪费。要解决上述为题, 就要大力发展园林科技, 以科技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建设。

3可持续理念下的城市园林发展战略

3.1 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植物

在园林栽植设计的过程中, 要因地制宜, 并依据绿地的功能进行适地适树。既要兼顾色彩搭配、形态、韵律与意境美, 又要讲究实用和经济。例如街头绿化, 可选择一些观花、观叶或观形的品种如银杏、羊角蹄、白桦树、椴树等;道路绿化, 可以选择冠大、荫浓、速生的树种如法桐、国槐、油松、刺桐、冷杉等;在居住小区的绿化中, 则选用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如五角枫、栾树、云杉等;在市民广场园林绿化中, 则可种植地被植物如银蒿、金银花、萱草、早熟禾、无芒雀麦、白车轴草、虎耳草等。

3.2 开发新品种, 采用新技术, 向科技要效益

首先, 要适应市场需要, 坚持育种与引种试验、繁殖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开发和采用新品种, 强化选种、育种工作, 为园林建设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花期长、有特色的品种。其次, 要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副业生产, 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如生产培养土、肥料、营养剂, 建立综合性的苗木、盆景、花卉、鸟、鱼、虫等国内外市场。再次, 广泛采用新工艺, 提高园林花苗木行业产量、质量, 采用节水技术, 全面建设节水绿地。

3.3 发展垂直绿化, 缓解人地矛盾

城市建筑密度大, 而人口又集中, 发展垂直绿化, 既能够增加城市绿量, 又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更能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令城市环境更加美观、整洁、活泼生动。此外, 垂直绿化占地少、见效快、绿视率高, 能够很大程度上地降温、滞尘、制氧、减噪, 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总之,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 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促使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在可预见的未来, 实现城市的园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可持续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以及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 并园林建设的提出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吴晓晖.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J].城市, 2005, (3) :17-18.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消耗与日俱增,环境压力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成为全民意识,而节约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环保意识和降低能耗成为了贯彻其中的发展理念,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要遵从这种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2 城市园林绿化在节约型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1 实现循环利用

城市园林的建设一直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植被的绿化期与存活期时间较短,因此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还要有资金的支持。这违背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要求城市园林的绿化植被要达到循环利用,发挥它最大的绿化价值,使其利用率得到提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实现绿化效果。

2.2 达到合理配置

节约型社会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在视觉效果上要有美感,同时兼顾经济性。在绿化建设时,避免奢侈,尽量达到实用性和美观的结合。在园林的绿化过程中,管理和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增加植被覆盖率,使建设场地与园林的所有配置相适应,从而减少绿化的维护费用,也减低了园林的保养成本,最终可以减少在园林绿化方面的资金投入。

2.3 发展生态结构

每一个地域的物种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群落,城市园林的绿化应该选取本地域的物种或者相近属性的物种,并且合理地改善物种布局,使园林绿化自身成为一个小的生态圈。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是城市本地就存在的植被,在绿化开展之前,对城市的结构要进行较透彻的分析,做到丰富园林绿化中物种,使其具有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稳定城市的物种结构,还能加强物种自身的恢复能力,降低园林绿化可能产生的破坏。同时,园林绿化中的薄弱环节,要通过合理地规划和物种的调整来解决,保证园林的多样性物种结构。这样,园林绿化建设就实现了群落的结构合理化,让绿化建设富有层次性,使城市园林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3 城市园林绿化在节约型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绿化方法不专业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不够。在实际绿化中,只强调植被覆盖率的多少,忽视城市园林在绿化效果和绿化功能上的作用,使园林的绿化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阻碍了城市绿化建设的总体进程。例如,在个别城市进行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只重视植被的价格,价格越高,植被越好,使植被的维护费用高居不下,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偏离了城市绿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有一些管理人员大批量地引入外地物种,这些物种没有进行前期的试育,不适合生长在本地环境,不仅成活率低,也影响了其他本地物种的生长,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园林中,园林的整体性和它内部的和谐性经常被管理人员忽略,使资源造成浪费,成本也增加了,只是城市建设中的“面子工程”。

3.2 规划意识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的合理规划直接决定了园林的绿化价值。合理规划不仅包括前期经过考察、分析得到数据,也包括与绿化园林的建筑达成和谐,使绿化效果达到最优。城市园林的规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让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进程向前迈了一大步。然而,规划意识的缺乏或者不科学,却直接产生了反效果。在一些城市园林规划中,工程师只是依照西方风格或者时下最流行的风格进行园林设计,他们采用照搬或者雷同的方式来建设城市园林,没有提前的考察工作,也没有规划意识。即使有了初步规划,也存在着错误的意识,认为植被覆盖率增高就达到了目的,至于绿化效果则可以不用过于重视。这使得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3.3 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多数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的管理机制缺失,没有设定统一的绿化标准,使园林的绿化效率没有办法提到提高,增加了园林建设成本的投入。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更多注重的是植被的栽培,从植被的选取、运输到栽培,管理人员都是小心翼翼,并且每一步都会做到最好,而植被的维护和日常管理却被完全忽略了。城市园林缺少维护和管理就会失去它本来应有的绿化效果,达不到城市对于城市园林的要求,因此要重新进行园林绿化,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浪费了资金,也浪费了城市的土地资源[1]。

4 城市园林绿化在节约型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

4.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

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必须构建节约型社会,这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长期工作。节约型社会不仅能够缓解我国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使资源缺乏、环境紧张的情况得到改善;还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造福后代。在当代的城市发展阶段,多数人都有比较强烈的环保意识,但却对节约型社会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我国的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少,加之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发展农业和工业为主,对能源的消耗量极大,这些都迫切地需要我国尽早的进入节约型社会。为了让人们的生态意识更强,要大力宣传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出力,也要在具体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得以实施,让人们感受到节约型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4.2 合理规划城市园林

城市园林建设者要对园林绿地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规划,遵循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有选择性的引入外来物种,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等作全面的分析,不要违背物种的自然生长规律。在建设风格上,工程师应该从当地的人文出发,在达到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让园林充满文化气息,或者有较突出的特点。

4.3 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念

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植物的选择和规划。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应考虑植物的成本以及它的生长习性等因素,工作人员可以多选用乔木类物种,不仅成本低,适应性也强,适合大面积的种植。工作人员利用栽种复层的种植方法,使园林更富生态效益,同时绿化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地带。

4.4 改善管理方式

在管理城市园林的工作中,要制定具体的绿化指标,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将园林绿化与园林管理放到同等地位,用科学的指标来评测园林的实际绿化情况。同时,要实现园林绿化一体化式的工作流程,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只要出现问题可以直接问责[2]。

4.5 控制绿化成本

节约型社会对于园林绿化的要求是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绿化价值。这里的降低成本只靠某一个环节的缩减是达不到的,而是要在选种、栽培、维护等多个方面来考虑,设计一个经济实用的绿化方案,以控制住城市园林的绿化成本。

4.6 增强效益意识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中,要按照城市的性质、特点、发展情况等来规划园林设计,可以遵从街道的走向设置绿化带,也可以根据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街心花园。城市园林的绿化不仅是为了实现生态效益,还要实现经济效益和实用效益,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多的效益。

5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在节约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下,有了新的挑战,这是让城市园林符合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举措。即使目前的城市园林在具体发展中存在着问题,但是只要有相对应的策略去解决,就可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来构建节约型社会。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创新建设理念,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种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摘要:指出了我国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园林绿化也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让我国的城市园林实现经济环保式的发展,还可以给城市和居民带来生态效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这些因素的引导下,各个城市的园林绿化也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主要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柳柯,谢翊,何九平,等.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J].城市建筑,2014,4(18):293.

[2]丁家胜,姚树超.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3,5(10):100.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篇11

关键词:韶钢园林绿化;绿化树种;乡土树种

中图分类号:S6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63-1

0 前言

韶钢在扩、改建过程中,对厂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绿化工程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韶钢的环境质量及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随着对韶钢绿化探讨的深入,其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引进成为韶钢绿化的探讨重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气候的变迁,许多非原生树种的引进已经大大的改变了韶钢绿化树种结构的构成。目前韶钢绿化建设多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对生态效益、树种的适生性等考虑较少,从而导致投资成本高,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韶钢绿化的建设造成了比较大的制约。

1 韶钢绿化树种概况

韶钢是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厂区各部分功能的不同,韶钢绿化可划分为厂前区绿化、生产区绿化。要使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物种选择。早期韶钢选用的绿化树种主要有紫荆、香樟、黄花槐、法桐、白玉兰、银桦、白杨、海桐、夹竹桃、山指甲、九里香以及泡桐等。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绿化,没有整体规划的美化意识,树木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有很大的随意性,技术水平低,对不同地段没有区别对待,定位不清,没有掌握树种选择的原则,不合理现象较多。当然,这些树木的种植解决了当时的绿化空白的矛盾,但是树种选择的不恰当、无规划、随意性强,给以后的美化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近期韶钢对许多不合理的绿化地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改造,选用了阴香、大叶女贞、小叶榕、柏树、乐昌含笑、夹竹桃等成活率高,适应本地区气候及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

生产区主要有高线及周边、宽板厂、三钢厂、6、7、8号高炉、烧结新区、焙烧新区、原料新区、焦化新区、嘉羊公司等新建厂区,一钢厂、汽运公司等改造厂区的立地条件较复杂,因此在选择绿化树种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抗逆性、抗污染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如夹竹桃、女贞、高山榕、柏树、广玉兰、海桐等;选择树冠大而浓密,能吸附和阻滞粉尘和烟气的树种做行道树,如小叶榕、阴香、大叶榕等。老区因规划不到位,投入不足,造成绿化面积少、绿地零碎和面积小,绿化结构不合理,几乎没有形成植物群落,而且生产老区污染较大,对植物易造成伤害。绿化植物品种较少,植物多样性不丰富,还没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新区绿化以种乔木为主,乔、灌、花草适当搭配,注重生态效益和绿化美化效果,每个景点有不同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绿化景观,同时各个景点又和谐统一。

生活区主要是居住区的北区、东六分区(水厂上面部分)、西区、红旗区,以及公共绿地的厂大门口、集团公司办公大楼、东区文化广场、盆景区等,是居民休息的场所,园林绿化应营造一个安静、和谐、舒适的场所。早期绿化物种较单一,植物多样性不强,色块、草坪面积过多,植物群落不稳定。根据适应性原则,绿化树种可较宽范围选择。在生活区及公共绿地等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则选用白玉兰、桂花、棕榈、蒲葵、香樟等香化美化树种。形成了以乡土树种为框架和骨干的树种,局部地段的树种则丰富多样的合理结构。形成了以草坡为主的韶钢大门口绿化景点,以白玉兰为主的西五区玉兰园,以阴香为主的红旗区阴香园,以榕属植物为主的北区榕树园,以樟树为主的集团公司机关大院香樟园,以桃花和樱花为主的盆景园。

2 韶钢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韶关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土生土长的植物品种至少也有几千个,韶钢目前应用的仅200种左右,所以要加大培育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容器苗(包括袋苗),同时注重引种驯化本地野生植物资源和外来树种,为韶钢实施生态型绿化做好苗木储备。乔木类的阴香、女贞、桂花、大叶榕、小叶榕、本地松、樟树、小叶紫薇、竹柏、乐昌含笑、木莲、秋枫、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杨梅树、石榴、桃、李、黄杨等;灌木类的山瑞香、山指甲、九里香、夹竹桃、迎春花、三角梅、桎木、映山红、含笑、红绒球、黄金榕等;热带植物及棕榈类的苏铁、老人葵、棕榈、棕葵、蒲葵、针葵、山棕、鱼尾葵、棕竹、剑麻、龙舌兰等;荫生植物有春芋、龟背竹、文殊兰、蜘蛛兰、山管兰、沿阶草、蒲草、合果芋等;地被类的台湾草、本地大叶油草、花生草、沿阶草等;蔓藤类的爬墙虎、金银花、炮仗花、紫藤等等。由于大量运用乡土树种,而相对外来树种而言,乡土树种量大而价格相对便宜,所以苗木及种植等综合费用比现在低很多。乡土树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百上千年,对本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容易形成植物群落,同周边植物相融合。多种类乡土树种的组合和植物的自然侵入,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强,群落相对稳定,不会出现种植大色块和大草坪等修剪类植物和单一的植物品种而引发的大面积病虫害;完全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无需长期人工管护,降低了管护成本。绿地的植物群落应有一定规模和面积,植物应具多样性,多种类乡土树种的组合和植物的自然侵入,乔、灌、地被层次结构完整,形成高的生物量。

3 结束语

韶钢园林绿化应挖掘一些新的乡土植物物种,不断丰富韶钢的园林景观,使韶钢绿化逐步形成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局部地段的树种则丰富多样的合理结构。据韶钢目前的绿化现状,生态型绿化必然是韶钢园林绿化今后的发展方向,韶钢应在今后的绿化中始终贯彻生态型绿化的理念。对现有的绿化,没有达到生态型绿地要求的,要求对其逐步改造;对新建的绿地,则更应以生态型绿化理念指导建设。

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发展分析 篇12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 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 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 调节温度, 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 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 更有吸引力, 能促使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精神压力, 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工程不达标

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 致使一些绿化工程不达标, 如住宅小区内绿化, 开发商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 同时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 必须要绿化, 但为了节约资金, 降低成本, 就请一些个体户, 胡乱种上几棵树, 铺点草, 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 景观效果差, 品位低。

2.2 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 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 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 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 铺铺草而已, 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 不结合实际, 机械地照搬图纸。

2.3“重建设, 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

目前, 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 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 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 增加企业效益。

3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 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 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 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

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 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 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 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 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5.1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首先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 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 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 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 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 常抓不懈, 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5.2 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体现在地方特色城市建设规划中

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建筑物, 很多城市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其中。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 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 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 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 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 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 合理配置园林小区, 充分利用地方树种, 突出特点, 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5.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 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 绿化公司日益增多, 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 形式喜人, 特别是沿海地区,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 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 2004 (3)

上一篇:农村中职教育下一篇:概念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