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精选12篇)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支持作用, 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将城市园林的绿化发展建设得以有效强化, 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 加强对城市园林的绿化发展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及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 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作用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 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绿化是将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的发展基础, 并有着美化的功能。与城市园林相比较而言在形式以及功能上都相对比较简单。城市园林的绿化是讲园林与绿化两者得到有机的结合, 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构建生态等综合性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1]。从其具体的作用来看, 主要是能起到环境保护资源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的作用, 其自身的综合性功能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 从而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1.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由于当前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其中的大气污染对城市居住的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还有就是水体的污染以及环境噪声污染、热闹效应等诸多的层面都不断的恶化。这些方面的危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下, 通过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 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 促进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所以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
2.1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城市园林的绿化发展现状来看, 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没有同步进行, 在长远的规划层面较为缺乏。另外就是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倾向, 没有和实际的发展情况相适应, 绿地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化, 并在生物的多样性层面没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在绿化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相关的问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阻碍作用[2]。
2.2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探究
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现状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解决,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要能够将以人为本作为绿化发展的基础, 进而来美化人居环境及城市容貌。在这一方面主要就是要能够将自然气息的草树木等引入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当中, 然后按照园林的手法进行组合栽植。同时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融入其中, 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能够对人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故此要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实施。
另外要进行将城郊园林得到大力的发展, 将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城市园林建设不能只在城市生态上进行施展, 也要将其进行扩展, 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过程中, 对其规划要能够因地制宜, 将其绿化的特点得以充分的突出展现, 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群落, 将原有的植物以及微生物尽量的保留, 并引进和当地的环境相适应的景观植物等。绿化设计要多样化, 不能只是提供观赏,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实现生态城市的系统稳定发展。
再者就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和避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相结合, 这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城市的居住人口密集程度相对较大, 倘若是出现火灾或者是地震等灾害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得到重视。将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和防灾避灾相结合, 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在平时是人们休闲的场所, 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就可能成为人们的避难所[3]。
最后就是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和城市绿化建设相结合, 城市主要是大量的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 所以要在可持续的利用上得到有效加强, 将其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城市的绿化建设能够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使得城市房地产增值。
3 结语
城市化进程中要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础, 将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化发展中得到突出体现, 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 不能进一步深化研究, 希望能够在此次的研究中,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张双兰, 邱朝霞.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33) .
[2]蒋三登.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瓶颈”[J].园林科技, 2014 (03) .
[3]胡运骅.生态园林理论在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和成果[J].中国园林, 2014 (03) .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2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2.2 园林景观设计不合理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2.3 現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 文化冲突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环境产业;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6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当今广大学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城市园林绿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仅给中小城市增添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园林植物,美化了中小城市的环境,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本并不乐观的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园林绿化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于改善目前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情况
城市园林绿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是建国之后才迅速兴起的,而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起步更晚。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49年-1958年,从初创走向发展;1958~1965年,在摇摆中前进;1966年-1976年,在“文革”的冲击下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目前,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也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看到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此外,城市园林绿化还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园林城市这一称号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现今,已有许多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并同时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水平。这些园林城市的优美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国游客,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由此可见,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中小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2.1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特殊性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既属于生产部门,又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和公益事业,而且园林产品往往是无偿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公益产品,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应当由市政当局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全体市民,另一方面,则可以由法人实体作为法人产品提供给部分市民。
2.2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绿化材料的投入,而这些绿化材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加之以合理的养护,其物质量便会不断地增长,既是一种社会财富的积累形式,也是环境经济效益的一种发挥方式。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创造了美丽的园林景观,不断给城市注入生机和活力,塑造了全新的中小城市园林形象。当前在许多城市中出现了一种连锁反应,即为“以绿引资,因绿兴市”。在中小城市园林绿化成功和正在开展的地区存在着许多因优美的城市环境而吸引广大投资者和旅游者的实例。由此可见,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繁荣了经济,获得环境、经济的双赢。
3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理论和策略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法人从事绿化行业。他们的经营方式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经营成果都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成果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诚信经营和生产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城市绿化的质量、造价等诸多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各个法人进行直接管理。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应,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绿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引导市场的运行,运用法律、法规,规范绿化产业市场行为,使行业的经营方向、发展规模、资源配置符合城市绿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3.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绿化与生产相结合
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是一种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城市的园林绿化,也涵盖了近郊和远郊的园林绿化。由此可见,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是紧密相连的。因此,绿化与生产二者的相互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势在必行,这样使得城市经营多元化发展,既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开展。在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的富强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3.2养护管理法制化
养护管理是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保障。只要是城市里的绿色园林,就是绿化系统的一部分,而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并不重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树木、侵蚀绿地,其中包括绿地的所有者。只有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真正发挥出来,也才能使中小城市绿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绿化成果得到珍惜和巩固。因此,为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能够更好的开展,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是当前非常迫切的、重要的任务。
城市绿化产业作为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一门新兴产业,对绿化建设的投资,以及市民对绿化的消费,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各种所有制的相关企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绿化市场。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绿化施工、绿化养护及游览服务等,并且其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其经济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政府方面对于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不断加强政策上的扶持,也不断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使得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大,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同样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进行。
在未来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应该加强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维护工作,使园林绿化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小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最终目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高度园林化,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接近于大城市的新型城市,真正实现在开展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同时发展经济,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仙钗.浅谈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对策与措施[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03)
2 徐 扬、何键民、黄滨生.北方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环境,2004(01)
3 黄庆生.中小城市发展园林绿化事业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园林,1999(04)
4 何静山.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林,1994(01)
5 朱亚萍.浅谈地被植物在德州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01)
6 忻一平、范向阳.让城市重返绿林: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生态绿地建设探讨[J].国土绿化,2009(01)
7 范五洲.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打造中原生态宜居名城[J].中州建设,2009(01)
Discuss the Garden Afforests the Economy Management Tendency
of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and Cities
Cheng Dongn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s enhancement, took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re and more along with it, realized the influential role which graduall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and cities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ed.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and cities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s the state of play, analyze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and cities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to take an environment industr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had pointed ou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 and cities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ed the related econom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oposed the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ed related economical strategy.
城市绿化及其发展趋势 篇4
1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是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以绿引资,因绿兴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而城市环境则指在城区范围内,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社会环境以人为中心,文化是其中的要素:自然环境包括绿色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形态物质以及风雨、地震等自然现象;人工环境是以建筑为主体的人工构筑物,如房屋、桥梁、道路等。因此,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对改善和美化城市,发展更为健康的城市经济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2 城市绿化理论体系的发展
60年代后,中外各国对园林绿地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除了从城市规划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美学等方面研究城市绿化外,还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方面进行研究,把城市绿地规划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近年日本提出“城市林带”的设想,以市中心作同心圆的圆心,在几个圆周上营造环状林带,在与其垂直的方向设置放射形林带,将工业区与住宅区、商业区隔开,构成一个有机的城市林带网。还有其他国家提出“绿化走廊”和“生态带”的设想等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发现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多,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树木所起的作用远比它的木材价值要大得多,而这些价值又是用金钱换取不到的。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绿化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过去人们向往的花园般的城市,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3 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
3.1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表现出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并且在美化、净化环境的同时树立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的典范,从而吸引游客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园林绿化通过对城市的完善和美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3.2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模式的内在经济效益
产业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建筑的产生和房地产事业的优化升级,不仅使城市的建筑能与城市的园林绿化相互融合协调,同样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住的水平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3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环境效益
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产业化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相关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带来的环境效益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城市的园林绿化所能体现的环境效益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指标,是城市的重要环境资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资源之一。因此中小城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的融合和协调,走出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
4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5]
1)城市内部绿化与外延区域相结合。我国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不应只关注城市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绿化程度,而应将城市包括的乡镇纳入园林绿化的范围之内,使城市的园林绿化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工程。园林的绿化不仅仅是增加相应的绿地面积,而是综合考虑城乡的不同需要和不同条件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设计,从而使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2)城镇绿化与产业相结合。园林绿化在乡镇的发展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生产和绿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可对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的技术和发展生产的方式,从而扩展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内容和意义,形成创新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式,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业的生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整体化发展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潜在方向。
5 山西阳泉市“大环境大绿色大生态”的城市绿色生态走廊的实施
在城市绿化工作中,阳泉市从自身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出发,定位于“晋冀绿色门户、太行森林煤都”,打破城乡、县域之间条块分割,一体化布局工程,全方位治理生态,高标准实施绿化,多功能体现效果,重点致力绿化两城十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绿化三纵四横,形成通道景观林网;绿化七大流域,构建湿地保护体系;绿化八大山脉,打造外围生态屏障;建设七大区域,做强核桃富民产业,力求实现山上有屏障、城镇有园林、乡村有绿荫、道路有林带、农民有林果。在通道绿化上,阳泉市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适地适树、精细实施”的原则,努力克服地形多变、路况复杂的不利因素,以“增绿、护路、保洁、生态”的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山区道路的绿化模式。在环城绿化方面,市区根据两山夹一沟的地貌特点,以治理南北两山和桃河为基本框架,重点打造生态区和森林公园及生态经济林景观区。同时,在市区内,建设完成城市公园12个、休闲广场8个、小区游园47个、园林小区44个、街头绿地54处,构建起一个点线面结合、林带环抱城市、绿地星罗棋布、具有立体感应的城市绿化体系。在村庄绿化上,阳泉市确定每个村绿化一条入村道路、美化一条村内街道、建设一个农民游园、构筑一个环村林带、治理一座村外荒山的“五个一”标准,采取“上级资助、政府供苗、各村出力”的机制,推进农村绿化工作。目前,全市已有419村建成园林村,占到农村总数的44%。
6 结语
科学合理的做好绿化系统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就是城市绿化的光明之路,这将是发展园林城市的努力方向。我国城市绿化系统21世纪的规划,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根本目标,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生活方式的场所——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总之,城市是接力的城市,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建设只是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是城市环境的支撑,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和先进的园林绿化方法,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请.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8-9.
[2]程冬宁.浅谈我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J].科学之友,2010(3):153-155.
[3]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建议,2002(2):88-89.
[4]常庆禄,王森.走出城市园林建设误区提高绿化生态效益[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3(1):7-11.
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5
作者:qbao112 来源:景观中国
近几年来,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动了绿化苗木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民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以及西部大开发,绿化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投资“绿色银行”的苗圃生产,许多地区把苗木作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主要方向,苗木业在我国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天苗圃栽培方式,大多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苗木质量不稳定,苗木成活率低,产品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水平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可实现周年供应、产业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创汇的现代化绿化苗木生产新途径,为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一、对当前园林苗圃生产现状的认识
1、城市园林建设加快,拉动园林苗圃迅速膨胀
众所周知,园林苗圃生产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园林绿化的首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园林规划的滞后性,制约了园林苗圃的常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近两年苗木生产总面积翻了一番还多,产量增加了近2/3。
之所以苗木产业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园林规划企业发展快,苗木需求量则大;种苗价格看好,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则高,于是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使园林苗木更具有观赏性、公益性,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第三,农业生产不景气,粮、棉、油价格走势过低,也变相促使了苗木业的大发展。
2、非公有制苗圃发展之快,霎时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在苗木行业唱主角。但短暂的两年多的时间,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3、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经过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科研部门育种、推广,还有乡土、稀有树种广泛应用,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浙江萧山新街盈中园林苗圃是萧山园林绿化的专业 育苗基地,位于著名的花木之乡--新街镇。现有苗木生产 基地三个,总面积600余亩,乔木、灌木品种300余个。种 苗年繁殖产量在3000万株左右。2003年苗圃1500万株苗木成功出口德国,成为萧山首个苗木出口到欧洲的苗圃。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 等多家知名媒体曾作专题报道。出口的部分品种包括:日本红枫、金叶瓜子、红叶 女贞、红花继木、小叶黄杨、金边黄杨、银边黄杨、龟甲 冬青、丰花月季、杜鹃、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小叶女 贞、红叶小檗、茶梅等22个灌木品种及少量乔木小苗。栽培树种、品种的增多,给广大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跨地区、省际之间的种苗采购、调剂日趋增多。
4、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少地区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逐步走向正规,趋于科学、合理。在区域化生产方面,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5、种苗信息传播加快,人们的经营理念日趋成熟
随着全国林木种苗交易会、信息交流会的逐年增多,人们的信息、市场观念增强,经营理念日趋成熟。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举办各种名目的种苗交易、信息博览会频繁增多,各省、市也多次举办类似的会,也越来越火。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的9、10两个月份,全国就举办了数10场、次。这些会议的举办,大大促进了种苗生产、经营者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加上报刊、电视、广播等多媒体的宣传、报道,使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增多,在新品种的引进、种苗购置、苗木交易等方面都逐渐理智、成熟。
二、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探讨
1、发展规模不宜继续扩张,应着眼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统计的数字及有关方面的信息报道,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具有较大规模,苗木存圃量大的惊人。特别是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这些小苗木不仅在短时间内不能出圃,还要移植、扩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上。大规格苗木虽然稍有空缺,但经过地区之间的调剂或降低一下使用规格,基本供需平衡。由于新品种的增加,苗木培育技术的提高,苗木生长迅速、产量增加很快,大约用三、五年的时间,常用的大规格苗木将基本供应充足,因此不应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回想起二十世纪末的山楂苹果、那种砍树、烧苗的现象历历在目,让人痛心,历史的悲剧不应重演。现阶段要着眼于对当前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压缩常规小苗木的生产,增加大规格苗木的扩繁,特别注重合格苗木的生产,减小密度、科学培植,尽快培育适合城乡、效区绿化的各种苗木。由于近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绿色通道工程将受一定局限。未必大小道路两侧都形成宽大的绿化带,每侧栽植并且管好一至两行高质量的行道树并非不好。因此,加快培育高质量、大规格的苗木更为迫切。
2、生产品种大同小异,苗圃场缺乏特色。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杨树新品种热,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眼下已到法桐、白蜡定植培养大苗的时候,结果很多小苗积压存圃、卖不动。再次,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别无他样,雪松、桧柏、杨、柳、法桐、国槐、冬青、红叶小檗等,你有我也有,比比皆是。
3、管理粗放,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大多数不懂园林苗圃学,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他们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起苗时不能带土坨;有的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苗木生长比例失调,存在“欺苗”现象,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使苗木抗逆能力差,干形、冠形长势不良,商品苗档次低,优质苗出圃率低,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
4、缺乏统一生产标准,营销误区太多
当今,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适用的质量标准,尽管上世纪末制定了一些常规树种、荒山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标准,但可操作性不强,大多没有采用。至于园林绿化树种,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一直没有制订可使用的苗木生产标准。这给苗木生产、销售、质量检收等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例如不同规格树种的根幅、带土球直径的大小,调运期间根系的保护措施,验收苗木时直径测定的位置,干型、冠形的标准等等,误区、盲点太多。由于统一的苗木产销标准没有出台,在苗木生产、经营中,无法按照需要单位对苗木规格、质量的要求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新栽大树的养护管理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
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字:大树;养护;水分;移植;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
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
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
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
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外围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
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
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
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
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此外,在人流比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为、禽畜破坏的区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可设置竹
篱等加以保护。
新植大树的养护方法、养护重点,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居住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与实施
作者:孙新旺 来源:《园林》
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人类渴望自然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于是,野果丰富、动物活动频繁、取水方便,而且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选择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出现了许多村落;随着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城市带聚居,以获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特大型城市,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其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28平方米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时应贯彻系统规划的方法,即以住宅体系与生态(包含绿地系统)支持系统、交通系统、公建体系等综合交叉的近似网络结构的规划模式,立体的人行系统与广场、儿童游乐园、健身设施、人文景观、建筑景观、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赋予绿地空间景观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让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
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1.规划设计中的立地环境要素
①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人作为城市和住宅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住宅空间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保持原生态水
土流失。
②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水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①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
缓释和灌溉利用。
②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③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从飞机上看地球,绿色的山、弯曲的河和绵延的海滩常连在一起,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在菊园、天安花园、浦江花园、河滨豪园都用了水景。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布、人造湖泊,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④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
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
⑤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例如天安花园就成功应用了水体并种植了水生植物,水中倒映着柳树,水面上盛开着粉红色的睡莲花。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
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
①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
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②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4.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绿地景观生态型住宅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人类密集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即使在绿地活动空间比较富余的别墅小区内也应这样做,既可减少噪音、降低污染、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5.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
在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诸如会所的屋顶,大楼的顶层,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绿化得到延伸,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绿化就是明显一例,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的绿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
边绿带的代表。
6.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例如文化花园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2000年规划中特意保留了这株古活化石,并在其周围规划成了一个古银杏景观生态家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生态保护是一个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另外巡逻的保安骑在马上,水车不停地转动,使人想到了远古时代的自然景象。文化名人的头像栩栩如生,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7.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在住宅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人们生活、聚居8+8+8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
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根据该住宅区的居民容量,居民知识文化层次,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绿脉)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完)
浅谈绿化施工管理
作者: 来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绿化成为热门,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然而繁荣背后,也暴露诸多问题。
一、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至使一些绿化工程,如住宅小区内绿化,开发商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一方面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提高其房价,必须要绿化,同时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角度,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下。
二、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谁还不会,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人绿化施工行业,机构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三、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至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绿化工程品位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
一、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必须出自有绿化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的宏观调控。
二、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三、实行绿化施工监理制
建立一支不仅有建筑、水电等工程师,而且必须有园林工程师组成的绿化施工
监理公
司,对绿化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实施控制。
(一)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如何也
反映不出的。
(二)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米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
调整。
3、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4、把好苗木质量关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5、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
6、浇定根水
栽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
7、固定支撑
5厘米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养观。
只有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经监理检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逐道工序交接检查一环扣一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四、绿化工程先行建筑工程验收
为保证一些绿化作为建筑附属工程的绿化施工到位和绿化质量,绿化工程必须先建筑主体工程验收。由绿化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共同参与验收。防止建筑使用多年而留作绿化的用地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相信只要我们能从宏观上加强对绿化工程施工的调控,微观上加强施工管理,一定能保证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对人的关怀的高质
园林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管理规划;发展趋势
0 引言
园林管理作为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其绿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民居住环境的优化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与时俱进,紧跟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发展的内在需求。完善的园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但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此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即以此为研究重点,详细分析了我国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园林管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探索,以此推动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1 我国园林管理的发展现状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园林管理的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园林建设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及园林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1.1 园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要比发达国家晚很多,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有关园林建设技术标准等,并相应的制定和发布了有关的园林建设管理标准,例如1991年建设部出台的《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园林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等等,这都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也促进了园林管理的初步发展;而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公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就其实施规范进行细化分类,以此推动了我国园林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由此看来,我国园林管理也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规范到规范的渐进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向前发展。
1.2 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不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加快了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进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气候宜居,生态环境和谐而美好发展的既定目标,更是凸显了科学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新理念,也让城市生态建设不仅关注于花草树木下的视觉美感的绿化建设,还将视野拓展到园林生态的整体协调搭配、统一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在此科学规划管理基础上,城市环境污染得以改善,城市生态格局得以合理构建,由此所形成的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有效的推动了“生态城市”目标的更快实现。
2 我国园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餐式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也成为了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化发展下,园林管理不能紧跟新形势发展,许多管理问题更是愈加明显,存在着园林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理念陈旧、重园林建设、轻视园林养护管理等“短板”,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具体问题如下分析:
2.1 科学、完善的园林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园林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也加大了园林绿化发展的与投资和管理力度,但是取得的成绩有限,仍然存在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管理体系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存的管理制度标准中,关于园林管理的规定很少,即使有相关规定,但也严重失衡,大多集中部分领域,例如关于花卉种植领域标准化管理规定较多,但是却对于园林绿化验收标准和管户方法的规定却少之又少,这势必造成园林管理的制度缺失,从而最终影响管理成效。
2.2 欠缺园林管理的系统评价标准
园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有必要的评价、衡量标准来对园林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判,以便明确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督促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其评价标准严重缺失,没有纳入相关规制当中去,这就致使园林管理毫无“规矩”可言,不受任何标准拘束,肆意妄为,最终阻碍园林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3 我国园林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以人为本”,全面推進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加快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进程,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之举。
3.1 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园林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社会科学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前提,由此,必需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作为我国园林未来发展的主题。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改善环境污染,绿化园林建设、美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根本目的,城市园林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以此为基础,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推进园林建设与养护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城市绿化,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2 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发展是园林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层面的变革,而园林管理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受其影响。目前,城市化进
程不断升级、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也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管理必须紧跟现代化发展方向,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观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推进和完善园林管理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进程,以此实现园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4 结语
园林管理是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概念的深化发展,更是凸显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和景观效果,本文从我国园林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了我国园林绿化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进园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婷,徐萌,廖智.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数字化管理之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风景园林,2014(04):42-46.
[2]马慧.包头市园林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3(17):82.
作者简介: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7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生态压力日益加剧。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城市生态环境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在城市绿地建设取得进步的同时,城市绿化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偏差,阻碍了园林绿化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所促进。
1 绿化进展
1970年代末,我国提出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后,出现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91,000hm2,绿地率23%,绿化覆盖率27.44%,人均公共绿地6.5m2,涌现出北京、大连、烟台、青岛、南京、厦门、深圳、珠海、南宁等20个“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2001年,国家建设部又命名海口、三亚、长春等10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区”。2002年筹集2亿资金开展“绿色南京”工程,将森林引入城市。
2 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草坪建设成风
近年来,国内大草坪的流行源自大连市,确实提高了城市品位,深受市民欢迎,也着实让国内旅游者眼睛发亮,随后各城市竞相仿效,大片铺设草坪,而点缀的植物很少,虽然简洁但欠丰富,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极其有限。据有关资料表明,草坪的养护费用是树木群落的3倍,特别是水,每m2草坪“喝”1次水需要1.2t。中国很多大城市本来就缺水,草坪大量用水导致了市民与草坪争水喝。就生态功能而言,树木优于草坪,高大树木吸附尘埃、吸收噪音和有毒气体的功能比草坪高出3.4倍,其遮荫、防风、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温度、降温等功能,更是草坪无法相比的。有调查表明树木综合生态功能是单一草坪的10倍以上。
2.2 大树“竞先”进城
1999年起上海市开始了“大树进城”计划,两年中耗资5000多万元从郊区和邻近地区移植4.9万棵大树进城。不久许多城市争相仿效,如:包头在1999年冬实施“万棵大树进包头”工程;哈尔滨也在2000年投资400万元移栽大树进城。许多城市并不具备上海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也盲目效仿,结果适得其反。从技术层面上讲,移栽过程中主根和根系以及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加之成年大树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低,移栽大树可能因水土不服而死亡;另一方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的大树,一旦毁掉,必定会破坏农村或郊区原有的生态平衡,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于环境保护极为不利,一旦农村和郊区“本底”大环境遭到破坏,城市这个“斑块”也很难独善其身,而且将会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问题:引种热情高,漠视优良的乡土树种
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是大量引进外地园林植物材料,这是最基本的措施,也是最容易的途径。但从目前引种的树种来看,以常规的大众种居多,对某个城市可能是少见的,但从一个地区来看,并没有增加新的种类,对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太大的意义,同时这也是造成许多城市绿化效果雷同的原因之一。那些仅仅是活着的“外来客”,其生态功能可想而知。而乡土树种的适应性是最强的,容易繁殖,苗木成本低,管护容易。另外植物本身还有一项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文化功能。要营造一个有特色的城市氛围,植物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挖掘当地或所在区域的优良的乡土植物,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城市园林绿地绿地发展趋势
3.1 要素多元化
绿地扩展为植物、土地、水文、大气、动物、细菌、真菌、能源等多种要素。
3.2 生态合理化
城市绿地以人、生物与环境的良性关系为目的,功能走向生态合理化,包括绿地系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消费功能(人及生物间营养关系)优化,还原功能(自维持力、降解能力)全面加强。
1980年代,提出的生态园林就是城市绿地生态化的早期体现,其基本1980年代,提出的生态园林就是城市绿地生态化的早期体现,其基本特征是:(1)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遵循生态学原理,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2)其主体是自然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实行生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3)追求绿地景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
参考文献
[1]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建议,20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命名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的通知.建城[2002]57号
[3]南京市园林局.发展立体绿化,提高南京绿视率[J].新华日报,2003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8
当前,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主要坚持“工作精心、过程精致、质量精品”的新思路, 并将其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管理趋势的分析主要从合理计划、合理调整、科学流程、应急管理、资料收集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
1.1 合理计划
园林的养护工作需配有相应的养护计划。对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季节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生长情况等应做出不同的养护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应进行不断实践、调整、分析、审核与总结, 使计划更为合理。例如, 针对病虫害的种类制定的防治计划、园林施肥计划、草坪养护计划、植物调整计划、员工培训计划等。
1.2 合理调整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往往涉及到绿地系统的调整, 这就要求对植物生长情况做出分析, 实现资源利用与景观效果的双赢目标。在保证设计方案能够结合实地情况的前提下, 追求园林景观的自然与和谐。例如, 对施肥、修剪、移栽或补种等相关手段的调整。通过绿化结构的调整使园林绿化满足可持续发展、生态效应以及自身的景观效果。
1.3 科学流程
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管理过程中应结合相应的计划, 坚持计划的有效实施、精心策划、合理编排等, 以科学的流程实现科学管理。同时, 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应做到有序衔接, 促进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1.4 应急管理
由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突发事件, 因此, 需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例如, 防火应急预案、工伤事故方面的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以及植物病虫害的相关应急预案等, 要求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针对突发事件保持快速的应急反应。
1.5 资料收集
由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内容极为宽泛, 能够影响其管理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天气、药剂、人为因素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数据的收集、资料的积累以及记录的整理等, 为日后的园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 可加强行业间的互动与沟通, 收集更多丰富的信息, 提高园林的养护与管理质量。
1.6 创新实践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而作为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创新实践应贯穿于园林管理工作的始终。管理人员需在观念上不断创新,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1]。
2 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1 城市园林绿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 尽管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已开始重视园林绿化工作, 但由于起步较晚, 涉及到园林绿化工作的许多文件都不够完善。很多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补贴或建设单位自筹, 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加上一部分社会民众的绿化意识较低, 影响园林绿化的发展。另外, 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 大多考虑的为经济效益, 忽视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导致城市园林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需坚持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以解决存在的问题[2]。
2.2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2.1 城市规划观念的转变
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设计人员应注意将其与城市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城市中心地点, 还应向市郊外围方向扩展, 将绿色环境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充分体现出来。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 扩大绿地面积。此外,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园林绿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以此提高园林的内涵。
2.2.2 科学规划与布局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布局方面, 需结合园林结构特征、景观功能与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首先, 合理构建群落, 形成和谐的有机体。其次, 根据植物群落的不同习性, 进行科学的配置, 使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能够贴近自然。最后,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生长活动,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等, 实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目标。
2.2.3 遵守生态学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应遵循生态学原理, 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尤其在进行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 应注意其协调性与生态效能。同时, 还需结合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 实现自然、城市与人的和谐共存目标, 进而使生态环境效果得以改善。
2.2.4 合理利用资源
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土地资源紧缺。因此, 可进行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的节地型园林建设,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这样既符合城市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 将城市园林的环境效益与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 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阶段, 对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趋势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探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趋势,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珍泉.广州市绿化管理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浅谈城市景观绿化的发展趋势 篇9
1 城市景观绿化系统建设的原则
1.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高城市街道绿地在整个城市道路中用地的比率, 拟提高城市绿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生态效益, 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社会效益服务。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设开放式绿色空间, 让市民亲近绿地, 利于行车、利于人流流通、利于人们休闲。拟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使其达到景观、生态、游憩功能的和谐统一。
2 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1 基于“都市圈”城市发展理念下的“绿色廊道网络”规划
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 绿地系统与城市呈现环状围绕、核心方式、嵌合方式和带形相接方式等形态, 绿地系统能发挥较大的效能并有良好的可达性。国外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对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如英国“大伦敦规划”, 把从市中心48km内, 约6700km2的地区划分为城市内环、郊区环带、一条约16km的绿化带和农村环带等4个同心圆, 成为世界发展新城的规划模式。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 莫斯科的楔形绿地, 按照“有机疏散理论”而定的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都是典型的绿地嵌合模式的例子。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 (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城市) 的“绿心” (绿地核心式) 与建成区之间建设绿色缓冲地带以保护绿心。而巴黎沿塞纳河两侧建设了8个新城, 在塞纳河两岸形成了2条平行轴线, 是绿地系统带形相接方式的代表。上海市进行了建设“长藤结瓜”式环城绿带的尝试。规划绿带宽500m为“藤”, 沿线布置的10个主题公园为“瓜”。通过合理配置地域性树种, 建立科学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增加野生动物种类, 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通过生态养护达到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2.2 开发水体景观, 发挥水体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城市水体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调节空气湿度的时空分布, 还影响生物物种的种类与数量, 促进绿地形成更为完善的植被结构和更为强大的生态功。同时, 水体也是城市与外部生态系统的主要交流通道, 水系也是城市最重要的景观廊道之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绿地是“城市之肺”, 而河流和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 它维持着一个环境的健康但也需要一个环境来维持其本身的健康。前者是因为水系如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结合具有极强的自净能力, 同时对沿岸的小气候产生影响, 它可使周围的平均气温降低4~7℃, 加快空气的流动, 对人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也可为城市中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并净化水质, 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健全的水系构成绿色通道网络, 最具有蓄洪和缓解旱涝灾害的能力;后者, 是指水系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把他们隔离起来 (如水泥硬化河道岸坡等) , 在失去生态系统之间交流的情况下, 水体的自净能力就大大下降, 结果有可能成为死亡的水面。城市因为有了森林和水体而风景优美, 空气清新, 环境宜人。因此, 林水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3 立体绿化
城市挖潜增绿后, 再营建较大面积绿地极为困难, 而立体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 提高绿化覆盖率的新手段和新领域。它运用现代建筑和园林科技手段, 对绿地上部空间、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再生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绿化, 主要包括地面绿化的乔灌草复层群落及建筑再生空间绿化 (墙面、屋顶及天台、室内、阳台绿化等) 。城市立体绿化方法有: (1) 垂直绿化。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建筑物可采用攀缘植物进行绿化, 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 (2) 生物墙。将墙砌成空心, 内填种子及树胶、土壤肥料等混合物, 并供以水分, 从而形成绿色围墙。应用贴植墙面技术, 可使庭园观赏树、果树用于墙面绿化。尼日利亚经济首都———拉各斯的城市围墙全用花卉和树木代替, 铁丝网壁布满攀缘植物。北非突尼斯使用仙人掌当围墙。美国与巴西大规模推行“生物墙计划”。澳大利亚堪培拉规定城市内不准设置非生物墙; (3)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最早出现于美国加州的奥克兰市。近年来, 日本制定了“营造绿色屋顶计划”, 使用了人工土壤、自动浇水及控制植物生长等新技术; (4) 绿色建筑。最早出现于1980年, 美国芝加哥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大楼。1995年, 加拿大建造了第一幢生态花园楼, 把建筑与植物、自然融为一体; (5) 绿化壁网。日本把壁网架放在水里, 让苔藓植物繁衍附在上面, 打捞出放在绿化地方即可。
2.4 植物造景
意大利台地园中, 植物经常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绿篱常修剪成绿丛植坛、迷园、舞台背景、拱门、绿墙等, 植物雕刻比比皆是, 而且复杂程度愈演愈烈。庄园植物以绿色为基调, 避免鲜艳花卉, 营造凉爽、宁静风格。意大利柏 (Cupressus sempervi rens) 是意大利园林的代表及象征, 常作主景、背景及框景等。英国城市绿地开朗明快, 有传统庄园、整形园及自然风景园3种。前二者的主要特点是规则式园林, 并广泛使用造型植物, 而自然风景园多采用疏林草地形式。英国对城市绿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 热衷于花卉栽培;缓坡牧场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特色的优美自然景观;花园经常和树林、牧场、草坪形成开阔的植物景观。法国城市绿地以象征君权的勒·诺特式 (Le Neot re) 园林为特色。花坛是法国花园中最重要的构图要素, 有刺绣、组合、分区、柑橘、水花坛6种形式。小林园和丛林是法国花园最吸引人的场所, 而树篱常作为花坛与丛林的过渡。广泛使用的阔叶乔木形成丛林, 成为法国平原森林的缩影。在法国, 植物也常用作建筑要素, 形成高墙、长廊、天井与立柱。日本庭园植物造景常采用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等丛植方式, 多配置常绿树, 花木稀少, 追求简单、含蓄、朴实的风格。日本绿地不提倡景观落叶树叶色的骤变, 追求终年好景, 而不过分突出季节变化;落叶树果实、姿态突出者, 也常应用于庭园绿化;松树最受欢迎, 常成为构图中心;泷口、石灯笼旁、桥侧常配置乔木和灌丛, 增加景观深度;花木多植远眺处, 注重盛花的整体效果。
2.5 强调服务功能, 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需求
创造好的居住环境是人类发展中最基本的课题, 也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质量是保证可居性最重要的条件。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条客观规律。
近年来, 随着大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增长, 城市郊区已经日益成为城市的旅游基地。本城市居民和邻近城市的居民往往利用双休日到城市郊区休闲度假, 在空间上形成环绕市区的环城游憩带。因此, 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 将越来越重视城乡结合部绿带、郊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植物园的旅游服务功能, 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 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等精神文化需求。
3 展望
寻求更佳人居环境, 保护环境和倡导绿色的潮流悄然兴起, 绿色文化和绿色运动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新文化运动, 21世纪的理想城市必将是绿色城市。我们相信, 通过发挥生态优势, 挖掘城市绿化潜力, 选用高生态功能树种, 强调多层次绿化结构及养护措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生物总量, 将为城市创造最大的生态效益, 必然会使我国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好, 创造出人类理想的家园。
参考文献
[1]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 城市规划, 2001 (11)
[2]吴国强, 余思澄, 王振健.上海城市环城绿带规划开发理念初探[J].城市规划, 2001 (4)
[3]彭斌, 林文盘.都市水体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J].环境保护, 1986 (7)
[4]王保忠, 安树青, 王彩霞.城市园林绿化及其关键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4)
[5]何平, 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6]Abdollahi KK, Ning ZH, Appeaning A.Global ClimateChange & Urban Forest[M].Baton Rouge:Franklin Press, 2000
[7]Akbar KF, Hale WHG, Headley AD.Assessment of scenicbeauty of the roadside vegetation in northern England[J].Landsc.Urban Plan, 2003 (63)
我国城市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城市,绿化,现状,趋势
1 城市绿化
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 把一定的地面 (空间) 覆盖或者是装点起来, 这就是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还原组织,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 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 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这一重要性质。
2 主要工程
2.1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17.69万hm2, 工程区9533万hm2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工程实施以来, 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800多万hm2, 森林蓄积净增4.6亿m3, 占全国森林蓄积增长量的43%以上;66.5万富余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妥善的分流安置;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2.2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4.44万hm2, 特别是着力加强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十五”期间,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累计完成近600万hm2的建设任务。据监测, 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
2.3 退耕还林工程
(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退耕部分) 全年完成退耕地造林84.59万hm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2.85万hm2, 新封山育林110.68万hm2, 同时, 后续产业发展得到加强。工程实施以来, 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087万hm2, 其中退耕地造林868万hm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84万hm2, 新封山育林135万hm2, 3000多万农户1.2亿农民直接受益。
2.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全年共完成各项治理任务98.04万hm2, 其中林业建设任务68.39万hm2, 完成草地治理任务19.96万hm2, 完成小流域治理9.69万hm2, 实施生态移民7889户。工程实施以来, 累计完成各项治理任务1073万hm2 (含禁牧566万hm2) , 其中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12万hm2。与2000年相比, 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三成, 风沙天气与2000年相比平均减少了17天,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达标天数增加了35%。
2.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重点濒危物种救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新增圈养大熊猫21只, 是繁殖成活最多的1年。工程实施4年来, 新建自然保护区790个, 使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1699个, 面积1.20亿hm2, 占国土面积的12.5%, 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80%。目前, 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湿地保护成为亮点, 目前, 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 45%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79万hm2。工程实施以来, 全国累计营造速丰林面积39.28万hm2。
3 立体绿化工程
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 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日本在这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为了增加绿地, 改善生态环境, 眼下东京正在开展屋顶绿化运动, 随之, 日本各大城市也开始了兴建高档天台的空中花园。
国外还有不少的国家规定, 城市不准建砖墙、水泥墙, 必须营造“生态墙”, 具体做法是沿墙等距离植树, 中间以攀缘爬藤类花草, 亦可辅以铁艺网, 这样省工、省料, 又实用的形式, 既达到了垂直绿化效果, 而且可以起到透绿的作用。
2011年北京推广立体绿化, 完善城市空间景观。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原副局长、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首席顾问王孝泓表示, 上海市计划“十二五”期间新建立体绿化150万m2, 其中屋顶绿化100万m2。浙江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文, 要求做好今年春季绿化工作, 其中屋顶绿化被列为三大工作重点之一。通知要求每区新增屋顶绿化两万m2, 共增加10万m2。除了一些屋顶绿化先行城市, 立体绿化建设也正在其他大中城市有力展开。福建泉州市按照“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安排, 在中心市区充分利用一些桥柱、单位围墙、公共阳台等空间, 今年将完成200处的城区立体绿化。济南今年计划建设屋顶绿化5万m2。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建议 篇11
关键词 城市绿化;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生态效益保护的体现,也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城市园林和绿化相互结合,在生态和环境的协助下,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城市园林绿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不仅需要有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而且需要有优美的景观,愉悦身心。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绿色植物需要保持一定的成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降低城市中大量的烟尘。根据我国部门的统计,每年城市建设发展中,产生的烟尘高达千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降低烟尘的含量,对烟尘进行吸附、过滤等,降低城市烟尘污染[1]。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对城市的空气环境进行净化。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并将一些有害的气体、烟尘进行隔离,降低城市噪音。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以提高交通安全,降低城市火灾带来的损失,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休息、休闲娱乐的环境。
在城市道路的两旁,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绿化城市环境,还可以缓解过往行车司機的视觉压力,降低视觉疲劳,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建筑景观,相互映衬,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给予市民一种和谐、优美、雅致的园林风景艺术感受。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观念落后,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净化城市空气,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的建议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可以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将城市的形象提升,所以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因地制宜
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需要因地制宜。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并不是珍贵越、价格越高就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适合种植场地的土壤、气候。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想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必须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的种植,以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2.2 加强管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应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保证绿化植物可以良好的生长。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反复性的长期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质量。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管理,是城市生态发展、建设的需求,也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关注度的一种措施。
2.3 提高生态效益
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生态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需要依照生态环境,尊重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使其可以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为人们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舒适感。
2.4 加强宣传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城市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提高全民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意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的爱护公共环境意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教育,让全民参与其中,更快、更好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3 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在不断发展,但是生态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生态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娜,郭志伟.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1.
[2]胡雪珠,丁林.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07.
[3]胡曦.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139.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篇12
1.1 城市园林绿化来美化人居环境和市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就能美化市容, 美化人居环境, 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好的园林景色, 能产生负氧离子, 有益于身心健康, 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人们也在美好的园林景色中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 所以为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 必须把单位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隔离防护绿地以及道路河道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而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
1.2 建设园林型生态环境城市
园林城市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 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绿地、公园构成的总体。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绿地、公园,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绿地、公园、生态林地和风景区。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 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 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1.3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而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 环境的好坏又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创造出优美、富有特色的景观, 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 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 还能够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甚至还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这些作用, 也是使城市永续利用、永葆青春所必不可或缺的。
1.4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来发展城郊园林
仅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力度还不够, 因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近郊和城区, 因此, 园林建设势必要扩展到城区以外的郊区。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郊区的农田和山地归农民所有, 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走城乡共赢的绿色生态之路。基于此点出发, 我们可以倡导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
1.5 与城市精神文化结合, 提升深化园林绿化内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 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首先就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健身设施, 其次便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最后就是要建设主题公园, 适应群众需要, 如建音乐绘画公园、体育公园、科技公园等。
2.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
2.1 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 而不仅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主动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 而不应再像过去那样, 而规划时既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发展需要,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逐步实施, 稳步推进;又要扩展市郊外围, 注重城市中心地带, 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要以突出特色为风格, 以普遍绿化为基础, 努力扩大绿地面积;同时, 提高园林绿化品位和内涵, 注重融入城市传统文化。
2.2 努力营造园林绿化良好氛围
我国城市经济力量薄弱, 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人口开始逐渐变多, 但是城市居民绿化意识不高, 城市园林绿化基础较差, 这些决定了必须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增强参与绿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现在, 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达标”“建设园林城市”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迅速提高社会各界绿化美化意识, 并且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绿化美化氛围, 同时也必将极大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3 为城市园林绿化建立健全法制化环境
首先, 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除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 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 还应广泛发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城市居民, 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其次, 严格执法, 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治绿的良好氛围。城市各级政府可与有关单位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 签订绿化管理责任制和合同, 并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可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 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2.4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
应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研究和建设, 在工作中, 首先要努力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 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遵守生态学原理, 在园林绿化时注意协调性和多层次性, 并且建成相对稳定的, 生态效能最优的植物群落。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绿色自然空间开始与人们日益增加的绿色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深化, 正式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趋势,措施
参考文献
[1]程绪珂, 程世抚, 程绪珂文集.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