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园林绿化

2024-10-17

城市的园林绿化(共12篇)

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1

(一)

我国近几年开展的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上述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城市设计和园林绿化建设。

建设园林城市需要整个城市都实现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 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城市功能看, 最初只用于交换和防御, 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 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 同时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 使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应该说建设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 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 二者一个是目标, 另一个是手段。

对于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定义目前都还没有统一。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其理论中基本的要素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该理论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实质表现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这种城市形态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 可以这样理解: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基本的有机纽带, 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 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关于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 就出现了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和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这种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 割裂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 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就此, 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

(二)

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 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主要有三条理由:

首先, 分析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 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 但是根本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 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 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 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其次, 分析园林城市的含义, 园林城市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 也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园林是一个大概念, 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 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 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 运用于整个城市, 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 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再次, 分析城市设计的规律可知, 它所追求的有如下几个原则:即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 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 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 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 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 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 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 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艺术化地运用, 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 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就像营造园林那样,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 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

(三)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的是, 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的是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可见, 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 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 所产生的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 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的作用, 是独一无二的。绿色是现代城市的基调, 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 也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 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 这可以形成一种对比, 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 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 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 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 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 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 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城市呼唤着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目标, 这是建设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规划、设计、园林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者应该共同肩负起建设园林城市的历史重任。当前, 我们必须认识到园林绿化还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 特别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城市, 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 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 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使城市设计拓展和完善。

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2

城市园林设计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做到科学规划,使设计项目与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相结合,要在项目的性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准确定位;要做到“三个协调”即项目设计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植物载体的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该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造景,做到既经济节约,又在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避免呆板。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追求奢华,不能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在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确保居民的身心健康。设计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增加绿地色彩,注重立体绿化,扩展绿化范围,发展垂直绿化,构建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2.3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展示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的绿化模式。采用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配置的绿化方式,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完美的生态环境7。

2.4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又要遵循美学法则,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发挥好园林给人带来的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在整体布局构图上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协调、对称、平衡、稳定、直曲等形式营造园林的意境美,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完美结合。

2.5地方特色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必须考虑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这就要求在充分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3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对策与措施

3.1强调城市总体规划

与设计人员的参与只有使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化,符合绿地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吸纳更多的园林绿化设计师和生态学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使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同时,在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应大力提倡植物造景,少建硬质景观。在营造城市景观时,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更要考虑游憩、娱乐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功能。因此,要更好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建筑高低错落,园林植物富有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城市景观。

3.2提倡以人为本,营造富于创造性的地方特色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的文化与历史特征,把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以设计不同的人性化景观空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在运用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乡土物种,按照本地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来营建城市园林人工植物群落。

3.3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方的沟通

园林绿化设计人员要想创作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园林设计作品的经济杜会、历史文化、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水文地质、自然植被、人文景观、水体水系和自然景观等因素,要深入现场,包括对现场的明暗管线分布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再进行方案构思,形成绝妙的设计作品。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做好技术交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全程跟踪,把握设计尺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4注重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 篇3

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整个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园林技术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绿化环境和生态内容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并且也是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中,绿化建设本身具有美化城市、保护城市生态资源、丰富城市物种多样性、提高城市文明建设成效等众多作用。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整体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本文就对于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的几个关键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1植物的造景技术

造景技术是植物绿化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体现出整个园林绿化景观视觉特点和视觉效果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来说,建筑、植物与山水中,只有植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力。植物本身体现出了整体园林绿化景观的生命力,如果一个景观本身缺乏植物的衬托,整体景观就会显得毫无生机、枯燥乏味,并且整体缺乏美感,难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在现阶段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的景观对于整体绿化的质量和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园林绿化技术中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其造景过程中通过利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对于乔木、草本植物、灌木等植物进行综合的搭配,结合不同植物线条、形体、色彩、质感等不同特点,创作出众多植物景观。植物造景需要对植物观赏特性进行充分的掌握,结合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的对不同植物进行布局设计,让植物景观体现出空间美感,并且衬托出整体园林绿化景观的已经。

2植物的配置技术

在进行植物种类的搭配上,要结合整体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意境、风格、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搭配。只有保证合理的配置设计,才能在保障园林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植物群落的成活率,减少后期养护难度,保障园林绿化各项效益的发挥。技术人员要对于植物的特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当地具体地区的气候环境情况进行细致研究,严格依据适地适植物的原则。针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各项功能的实现上,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也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不同需求来搭配不同植物的种类。在立体结构设计上,要对高度进行合理搭配,通过适当的调整,提高整体植物群落的立体化效果。例如,针对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区域来说,其植物可以多选择一些较为低矮的植物,这样整体结构会更加合理,并且不会给予观赏者过于突兀的感觉。另外,植物配置中也要对不同色彩进行合理的协调,结合不同季节的情况,以丰富的变化手段提高整体园林绿化工程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不同植物的自然美,突出园林绿化的整体风格特点。

3栽植技术

在园林工程中,绿化工程本身是整个工程的主体,并且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自然环境功能的发挥,具有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为居住者提供休憩游玩的功能。一般来说,栽植技术本身主要是指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起苗、运输与种植整个环节。绿化工程中所选用的植物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生长需求,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栽植技术人员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在当前绿化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要关注整个移植的施工过程,并且通过认真的研究和技术控制,保障整体移植的成活率。移植过程首选要确定移植植物的主体部分,先移植乔木类和主景植物,再移植其他灌木,最后再进行地被植物的移植。而栽植时,则要先进行内部花木的植回,再植回外围的一些草木,本着由内到外的原则。在完成树木栽植之后,要做好相应的喷水与养护工作。在植物对水分充分吸收之后,在做好相应的泥土覆盖和平土等操作,通过相应支架的设立,提高树木成活率。另外,还要通过涂抹保护剂等方式,对移植树木存在的伤口进行保护。

4培育技术

培育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内部养护质量和园林绿化工程实际效用的发挥。科学的培养管理,可以对于环境条件进行更好地改善,促进绿地植物更加健康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的需求。在进行培养管理中,要积极的对当地土壤条件进行改良,并且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日常的种植、施肥、灌溉与休整,定时定期对杂草进行清除,并且做好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防治工作。在完成栽植之后,要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类的工程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俗话“三分栽,七分管”也有力的證明了这一点。在植物养护中,要结合具体的气候情况和植物生长需求,及时对水分进行补充。对一些生长较为旺盛的季节,更要做好浇水的控制管理。在常绿树进行栽植之后,在定期浇水的基础上,还要经常在枝叶上进行喷洒水分,防止过于干燥的气候环境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对于一些土壤透气性较差的低洼地区,则要做好排水控制,避免出现积水的情况。在一些绿化面积较大的地区,要想保证灌溉质量,避免产生灌溉浪费,则要尽可能的采取自动化的灌溉方式,定期、定点、定向进行灌溉控制,保证整体灌溉效果。在进行施肥的中,则要结合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肥料进行施加,并且在经过除草、松土的环节之后进行施肥,保证最大的施肥效果。对一些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树木,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结合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的方式进行控制。对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则要在早起进行控制。另外,对于一些珍稀树木,也要做好保护工作,将其历史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景观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并且整体园林绿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中。针对于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具体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目标,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深入研究相关关键技术,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广大绿化技术人员自身也要提高思想意识,关注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真正的为城市打造出自然、舒适、健康、优美的城市绿化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曦.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

[2]杨昕.关于城市园林绿化技术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5(01)

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4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城市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的依赖性。“宜居城市”这一新兴概念随之产生,它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同时又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理念主体。

2 宜居城市的定义及内容

宜居城市是指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1]。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宜居城市”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宜居城市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繁荣、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文化丰富厚重、公共秩序安全等这六个方面[2]。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协作[3]。

3 园林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及作用

城市的生态绿化是城市对外形象的标志,体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1]。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而言, 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采用园林绿化的处理手法,构建具有生态、美观、经济、安全等效益的城市园林环境,是营建城市环境的主要途径[3]。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合理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园林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4]。

城市园林在现代城市中体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协调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3]。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园林工作更是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舒适生活、促使社会和谐进步、协助建设安全城市、传承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同时园林绿化在协调宜居要素关系、融合相对独立的不同宜居要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宜居城市整体性的塑造[5]。

3.1 宜居城市中的城市要素与园林绿化

从目前城市的发展情况趋势看,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对性的矛盾关系。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将原生态自然逐渐蚕食,自然环境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受其影响而恶化。城市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变现代城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6]。宜居城市发展的要求中,对城市空间安全、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被重点关注。因此,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建设也应当呼应城市的多种需求,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园林的内在功能,促进城市的宜居化发展。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自然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有效融合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平衡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设施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竞争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之间的均衡[4,5]。

3.2 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自然环境不仅包括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群等,还包括建设在其中的道路系统、城市广场等各种人工环境,而这些环境都涵盖在城市园林的范畴中。在城市自然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园林绿化的手段,协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创造舒适的园林环境[7]。园林系统在营造城市地域特色的前提下,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调控气流、形成城市的通风道及防风防沙屏障,同时降低城市噪音;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地[5]。

3.3 城市中的文化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精神要素和灵魂组成,而现代城市文明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和生活享受则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延续。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特征和形式决定了塑造的园林结构、园林艺术的主题、建筑设施和其他小品项目的建造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所用植物的配置形式和植物种类的挑选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形成的园林载体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脉特征,担任着城市文化传播的作用[5]。

3.4 宜居城市中的生活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宜居”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谈城市的发展,园林的建设要从城市的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营造出多元化、具有适宜空间的生存空间。在营造居住环境和社区氛围方面上,园林具有天生的自然条件,通过设置和谐的人工环境给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同时还通过自身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特征为居民生活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在城市居住环境规划中,适当设置一定比例的游憩休闲空间,有助于居民营造和睦的人文关系,孕育良好的社区氛围,同时也体现出城市园林对城市中使用者的人际关怀[5]。

4 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和谐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成绩斐然,城市园林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飞速发展,各地总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都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也存在着在建设中一味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的现象。比如追求当年栽种、当年成活、当年见效;引进了外地高档树种,大量堆砌建筑小品和雕塑;不结合国情、市情大量铺草坪等[8]。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丧失,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时的经验教训。

4.1 注重人工造园,忽视自然与生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中心广场或主题公园的建设相继出现,但此类工程存在着在规划上定位不准、缺乏对本地生态资源的研究和自然地形利用的问题。这种片面地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耗费巨资,无视城市绿地的宝贵资源和维护成本,既破坏原有本土景观的特征,又加重了园林建设资源的消耗,还导致园林“千园一面”的现象出现[3]。

4.2 注重功利形象,忽视科学与适用

一些城市园林建设在规划布局上失衡,重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当地居民的休憩要求。更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大量实施反季节种植;或者违背园林建设的科学规律,盲目引进外来热带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造成园林建设脱离实际,偏离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

5 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对策

5.1 科学性规划生态园林建设

科学规划即是必须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型城市园林。这要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本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条件,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在园林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改变对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加强对城市中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要注重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地采用本土植物与引进的外来植物相结合[3]。

5.2 科学性设计精品园林工程

科学设计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这就要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相互统一。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乔木,科学地选择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功能的基础,应优先使用适应性强、成本低、本地特色突出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朴树、槐树等。此外在乔木树种选择中还可考虑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如泡桐、合欢、杨树等,合理搭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积极使用竹类植物和赏花赏果等经济植物。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植被,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3]。

5.3 科学性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

回顾历史教训,传统的不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是导致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4]。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这实际也是园林绿化建设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具体表现[3]。

5.4 科学性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随着建设要求的提高,只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工作者已不能完全胜任对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时依靠几个单一部门的工作也难以达到城市建设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建设人”具备多方面知识和统筹规划的能力,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多部门单位的协作。此外,建设宜居城市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的公共事业,这要求政府一方面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及教育,带动群众多渠道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和加大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地开展[6]。

6 衢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措施

衢州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交汇处,拥有林业用地面积66.9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1.5%。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119hm2,绿化覆盖率42.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2m2,城市片林及环城林带面积1410.59hm2,新建成的南区健身公园、西区市民公园、鹿鸣公园、信安湖水岸森林等大型城市绿地乔木树种面积比重85.5%,乡土树种种植数量比重86.2%。2011年以来,衢州市以创建宜居城市为契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以科学编制宜居城市建设规划、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把城市园林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结合,扩建以乔木为主体、灌木铺垫、花草点缀、休闲娱乐设施配套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结合衢州地处金衢盆地的地形特征和作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胡柚之乡”的乡土特点,探索“城外万亩桔海环绕,城中千亩桔海点缀”的城市创建模式。

坚持注重实效,突出民生。创建工作以来,衢州市实施了一系列城乡绿化项目,居住区平均绿地率达到30.2%;实施一批生态富民项目,建设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项目35个、规模1.53万hm2;实施竹林“一竹三笋”高效经营、油茶提升、珍贵树种用材基地建设等项目。

坚持宣传推广,全民参与。衢州市坚持把弘扬生态文明、增强自然意识作为创建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通过举办各类城市生态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科普资料,建立钱江源、府山公园、紫薇山等13处县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扩大了创建工作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形成了市民主动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7 结语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建设者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建设的长期性,也要认识到它的可实现性。建设宜居城市是—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城市园林建设也是如此。在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积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城市园林优势,改善生存环境[9],创建共同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邬海波.宜居城市绿化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3):54~58.

[3]韩洁.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35.

[4]朱春梅.关于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4):63.

[5]马冰.园林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2(2):50.

[6]崇宇.浅谈生态城市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08,12(6):101.

[7]刘子辉.以“大园林”理念建设豫东生态宜居城市[J].中国园林文摘,2011(8):54?55.

[8]赵长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林绿化之路[J].河北林业,2011(2):21.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比比皆是,使得人们不得不对“第二资源”引起重视,绿化城市环境是现在的城市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城市化建设的内容就是进行园林建设,而园林建设面临的一大主题就是建筑小品的配置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应用实例阐述,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构景要素;配置

1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的原则

1.1实用性

实行性的建筑小品往往也比较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的人也开始慢慢的学会享受,很多人在饭后或者闲暇之际都会外出走走,在建筑园林中总是会有一系列的游乐设施以及桌椅、廊架等,可以供一些行动不方便或者督促幼儿进行游乐游戏的人群提供休息的平台。不过这类实用类的小品就应该充分的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例如遮阳、遮雨等。

1.2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辆在不断地增加,城市也开始慢慢的变得拥挤,人们常年在噪音和各种干扰下生活,使得他们特别崇尚一种安静的氛围和环境,而这种建筑小品将能够给人们带来这些可供欣赏的感觉,也能够让他们在闲暇之际能够到这些环境中陶冶情操、体会城市园林绿化的诗情画意。

1.3经济性

这种建筑园林小品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不但能够体现出小品与植物二者的和谐,还能能够体现出整个意境的线条美。这种经济性的建筑小品不仅要体现出一种柔和美与和谐美,还能够具有经济实惠的效果。

2怎样将建筑小品与构景要素设置到最佳状态的思考

2.1主次分明

建筑下品在园林中中一般作为配景使用,在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中充分考虑其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做到与周围的一切环境相映衬,不能喧宾夺主。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小品设置,在学校,就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小品,多半是以鼓励学生上进为主,然后小品的大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形状就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接触物品,诸如书、笔以及一些伟人名言等,这些小品的设置更适合放置在校园园林中;倘若是在动物园,就应该根据动物园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动物类的小品,例如动物的形状以及一些保护动物的名言警句;若是在公园,可以设置一些蘑菇状的喷头等的小品,来衬托公园的其它风景,做到主次分明。充分考虑到天气的因素,选取的位置尽量在夏天凉爽、冬天不遮阳的地区内。另外,若是建筑小品作为局部的主景,则应该以植物来烘托建筑下品,突出其主导地位,呈现主次。

2.2频率恰当

在设置的过程中一定的要充分的考虑其频率问题,频频出现或是间断出现还是有规律的出现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如厕所频频出现或是多就不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座椅、坐凳间断出现确让人们非常高兴,因为它们可以适当地缓解人们的疲惫。在部分城市园林建设里面,大量种植植物,物质的花费开销过大,而有些园林为节省开支,很多空旷的地方则用一些大而莽撞的小品代替,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还浪费了不少资源。倘若后期的维护工作不到位,那么整个园林小品的设计可以说是效益尽失。因此,我们要注意小品的使用频率,让小品能够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应有的功效。

2.3比例、尺度适宜

小品在与景观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比例和尺度,古语有云:“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城市园林中,坐凳、座椅相较其他的小品而言更受到人们的欢迎,园林环境不是私人的物体,而是具有公共效益的现代产品,由此,小品只有更多的迎合人们的需要,才能够在园林中长久的发展下去。因此,园林中的坐凳设计应该充分的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利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一般人群的身高设计坐椅的标准高度为30~45cm,并且座椅的后背依靠度应该在110°角左右,若是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可以适当调整建筑小品的尺度和比例。

2.4个性发展

目前随着工业化发展,绝大多数园林建筑小品 (如园灯、园椅等)都是采用成品,这些园林建筑小品千篇 一律、仿佛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缺少个性/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园林建筑小品应该是艺术品,而要成为一件艺术品,切实结合园林环境、功能、面向观众。如改变建筑小品的形状、颜色或材质都是可以体现个性,而通过植物群落的搭建,通过植物观赏性来烘托园林小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春斌,杨玉想.园林小品设计要点[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6)

2七大行业的发展趋势[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3)

城市风景园林绿化的安全分析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平时工作实践,对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安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城市的绿化基础普遍较差,许多城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加速绿化景观的建设,变科学绿化为速效绿化,对绿化安全的关注明显不够。

园林绿化安全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绿化植物的生长安全;二是绿化景观及设施对人的安全。近年来,城市绿化进人了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绿化中出现的问题如“大树进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等,都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但是,绿化安全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园林绿化因其特殊性,它所包涵的安全意义又不尽相同。

1园林绿化中的生态问题分析

(1)园林植物引种。

面对绿化植物种类和品种不丰富的现状,许多经济发达城市加大了植物引种的投人。但大规模的引种应用,是否符合科学的试验周期是值得商榷的。有资料显示,上海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最初是以观赏植物引进的,现在成为自然植被的优势群,已经对区域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又如国人尽知的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饲料、观赏植物和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引种的水葫芦现已成为恶性杂草泛滥全国,其所到之处导致许多水生动植物种类的消亡。众所周知,外来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防止有害生物人侵,我们不仅要针对国外,而且要防止国内异地植物引种所引发的“植物侵害”。

(2)“大树进城”

一棵大树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移走了会破坏其原生地的生態环境,而到新的地方重新形成自身生态环境则需要漫长的时间。不仅如此,大树移植成活的技术含量高,若管理跟不上,成活率则很难保证。有资料显示,城市移植大树、古树、珍稀树种死亡率均超过50%一70%。成年大树,尤其是古树的可塑性较低,一旦移植,由于其对环境的不适应,将加速树体老化,2一3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3一5年确定成活,也大多在几年十几年内变成缺乏生机的老树,逐步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形成城市大面积“绿色弱势群体”。大树进城影响区域生态。野生大树对采挖地为岩石裸露干旱瘩薄的生态的影响极其重要,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地方其破坏将无法挽回。“大树进城”给城市和原生地带来了双重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应提倡“大树进城”,应尽快建立大树培育基地,彻底改变目前的大树进城模式。

(3)乡土植物

目前,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习惯使用外来植物,在城市景观草坪建设上尤突出。现在各城市常使用有限的几种草坪草种,而且几乎都是外来种,品种十分单一,却把当地野生草始终作为杂草对待。每当鲜花盛开百草生长的季节,按惯例城市路边、绿地中的野草都将被铲除。野草品种繁多、生长茂盛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体现,理应得到科学对待;野草生命力强,疏于管理也能顽强生存,符合自然规律,其生长也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对野草适当的选择应用,可以省去许多人工种植的引种草对精细养护和灌溉用水的大量耗费,并可克服由于品种单一难于达到丰富景观目的的不利因素。应该说保护城市的野草也是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城市绿化祟尚自然的需要。

乡土植物种在园林绿化中长期受到冷落。现在,许多城市积极建设城市森林,乡土树种应成为造林的主体。乡土树种长期生长于当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生命力顽强,能发挥森林的自养功能,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多种乡土树种的组合造林,其稳定的生物群落可以提高抗病虫害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当地的自然植被;增加乡土树种,还可突显本土特色,增加自然野趣;重视乡土树种的利用,还可以构筑稳定的自然生物群落,体现生态的多样性。

2城市绿化中的规划与管理问题分析

(l)道路绿化隔离带

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路绿化如果忽视交通安全,在具体规划和养护管理中忽视转弯路口的安全视角、绿化带过高或开口设置不当,就会留下交通安全隐患。不能片面强调绿化的组织交通与美化城市的功能,而不重视绿化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在设置绿化隔离带时,对开口设置、转弯路口安全视角、花坛及植物高度等重要安全指标应按安全标准严格控制,并铺以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栏杆等隔离设施,使道路绿化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美化市容环境,改善城市生态.

(2)绿化用地污染

绿地的土壤污染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多方面,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不良后果。例如北京的绿化水平很高,由于融雪剂的应用与处理不当,曾造成绿化树大面积枯萎死亡。类似这样的污染,除了造成绿化植物的生长不良或死亡外,还将使绿化用地的改良面临很大困难,并严重影响绿化的恢复。

(3)绿化管护

绿化管护是保证绿化的重要环节。以往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如对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理,绿化就会蒙受巨大损失;又如高温干早季节,不注意浇水,将对植物尤其是对当年栽种的植物将是毁灭性的摧残。

3关于绿化安全的思考

(1)绿化种植养护安全问题。

绿化观念上人们存在着重规划设计轻养护管理,使得养护人员大多技术水平低下,许多绿地由单位自管而缺乏监控,在一些欠发达城市甚至只栽不管,即使发达城市也是长期投人不足,缺乏对种植养护管理的丰嗜,这种少投人带来大浪费,下一次又要更多投人的恶性循环,可以说是绿化安全的普遍问题。

(2)绿化种质资源安全问题。

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引种,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群落的需要,特别是草本、小灌木的生态侵人性与观赏树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乡土植物要充分利用,不能丢失,认真研究植物群落的特征和演替规律,使城市绿化物种丰富,结构合理。

(3)绿化规划布局安全问题。

我国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对城市绿化合理规划布局尤显重要。现在城市的公园或公共绿地建设有“园林城市化”的趋向,人们往往热衷于对路面与广场进行精细的铺装,变换材质、花样与颜色,做出工业化味道很重的东西,使园林变得像城市一样。

构建大绿化格局和绿化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乔、灌、草近自然植物群落,发挥城市绿化的最大效能是规划布局的首要任务。不能景观唯上,如城市草坪发展过多在现阶段已受到各方关注,一定比例的草坪有利于城市景观及人们活动的需要,但过多的草坪常引发许多城市问题,对于我国多数缺水城市,草坪的用水矛盾突出,草坪的生产引发生产用地的土壤肥力下降等。脱离城市实际和现代绿化理念的规划与设计,必然埋下绿化安全的隐患。因此,符合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绿化,才能保证绿化规划布局的安全

4结语

虽然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行业,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如果绿化管理部门及绿化科研人员从安全角度加以重视,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建设和管护的过程中有绿化安全意识,将能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使城市绿化朝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3]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2009.

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7

1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综合考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质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仅仅要对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还要通过人工加强生态系统, 建设模拟自然的生态园林, 园林绿化可以归结为是通过人为工程实现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再创造, 是加强对园林花、草、树木的管理, 实现自然空间的资源合理再生、扩大空间和持续利用。绿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主要是自然空间, 通过城市园林绿化, 加强对城市自然空间的维护, 其发展规模影响到城市结构的改善,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

2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保证城市生态效益的发挥,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衡量生态效益的重要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可以共享于社会公众, 可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必将引起城市各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重视。

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城市园林绿地是通过人工作用对城市建设中受到破坏的自然植被等生物多样性进行恢复和挽救, 这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对城市自然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 城市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互争夺城市空间, 城市绿地等生态场所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我们呼吁城市建设决策者重视保护绿地,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绿地是生态平衡的宝库, 加强城市园林建设、保护绿地才能促进生物物种的丰富, 营养梯度级增多, 使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复杂和完善, 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双重效益

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者都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城市园林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环境, 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行业, 城市园林建设不仅仅可以优化环境, 还可以增加城市的艺术文化建设, 为人类生活服务。城市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环境的同时, 还满足了文化、科学、艺术的融合与和谐, 同时具备文化审美价值。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科学于一体的园林建设充分体现人与环境的自然和社会性。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仅重视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还要重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 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 体现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因此,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双重效益。

综上所述, 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 城市各部门从上到下必须重视城市绿化工程, 城市园林绿化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 努力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耀兴, 康文星.对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 2008 (27) .

[2]田荣润, 张海成, 刘冰, 等.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8) .

[3]田荣润, 张海成, 刘冰, 等.城市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

[4]张瑞元.论三明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福建热作科技, 2005 (3) .

[5]王庆, 李春涛.试论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5) .

谈谈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8

1 积极布局

该体系的存在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能够改善所在区域的生态, 能够合乎群众的娱乐规定, 能够协调城市氛围, 能够美化生态, 能够防止灾害出现等一些意义。通过分析它的内在可知, 该体系关键有着园艺和生态以及空间三个层次的意义, 其是说在城建区域或是划定的区间之后, 将多种的绿地进行类型划分, 形成一个总的体系, 其是由城市公园、道路绿地、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及城郊风景名胜区绿地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作为总的规划中非常关键的构成要素, 要切实的落实如下的理念。第一要综合分析和规划各类型的绿地。第二, 尽量的不要占用农耕区域, 在合乎植被的长势背景的时候, 切实的结合非耕地和其他的一些地块来开展绿化活动。第三, 积极的规划绿地体系, 确保其生成一种空间网模式, 而且要有一定的发展性。最后, 把植被的多样性和经管有效的融汇到一起, 确保景观高度融汇, 确保绿地发展活力。具体的说有如下的一些发展方法。

2.1 保证新的绿地合乎规划

该项建设不但要关注新区的规划, 还要关注旧城革新, 要适当的多设置一些公共绿地。国家可以经由强化基建装置, 像是学校等, 指引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 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

2.2 合乎生态性特点

绿地不单单是一个区域的外在美, 同时还是完善生态的基础, 必须积极地规划才可以得到合乎规律的较为稳固的生态体系, 只有这样才不会干扰到生态体系的发展, 同时还能够完善生态体系, 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不至于对后代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2.3 合乎多样化的理念

设计的时候不能够太单调了, 要合乎群众的多样化规定。如今社会是一个个性化的社会, 该项绿地建设工作也不应该单纯的照搬一个模式, 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模式, 确保其真正的发挥出调节生态的意义。

2.4 强化群众的环境思想教育力度

绿地是为群众而存在的, 必须提升其认知能力, 才可以保证管控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其是一项非常长久的教育活动, 可从校园以及单位等等的多个层次对其重视, 形成长期重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5 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 使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杜绝可有可无、可大可小轻视园林绿地的现象, 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园林绿地行为的发生。

3 积极的开展设计工作

项目在生态创建活动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位置。植被不但能够净化大气, 还能够减少污染, 降低噪声, 吸收气体中的有毒物质, 对小区域的气候做好调节, 为群众提供一个非常舒适, 而且优雅的活动氛围。在开展具体的规划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落实如下的发展规定。

3.1 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来设置, 做好规划活动

积极的发挥之前的地形等特点, 降低资金的花费。而且要在开展造景活动的时候, 积极的分析高层群众的观赏性规定。

3.2 远近结合, 经济适用

在选取植被的时候, 不单单要分析群众的观赏意义, 还要切实的分析其适应能力, 体现出植被有序搭配等带来的意义。

3.3 体现生态保护性

坚持以生态学为基础, 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 尽可能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 从而最少量的使用资源、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3.4 满足小区居民的审美, 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置高品质的生态和人文氛围, 打造出满是生活特点的自然, 确保其有着非常浓厚的人文意义。

3.5 发挥出创新性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他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即要求园林设计者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及发散的思维, 能够巧妙地创造出新的绿地景观、绿地风格和绿化环境。

4 积极的做好植被配置活动

该项设计活动牵扯的要素非常多, 比如城市和社会、自然、生态、技术、艺术与工程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植被是最为重要的要素。积极的配置植被是确保其生态发展的重点事项。如今, 城市平面植物主要有孤植、丛植和林植三种配置方式。

4.1 采用立体植物配置的方式

目前, 常用的立体绿化植物主要是攀援类植物, 它们是立体绿化的基础材料, 既可以进行墙体、屋顶篱笆、桥体和公路边坡的绿化。

4.2 采用城市景观与花卉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花卉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形式, 其具有色彩丰富、形态变化、灵活多样的特点, 为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景观布局。景观花卉的主要形式为花坛、化境、花丛、花群及花台等, 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在使用景观花卉造景时要遵循季相相宜、地域相宜、色彩相宜、位置相宜和因质相宜等原则。

4.3 采用草坪规划设计

一般情况下草坪具有观赏、点缀风景、提供活动环境、绿化环境和保护土地等作用。

5 合理制定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5.1 总体规划, 统筹安排, 分期建设

远期规划绿地时要考虑到城市将来的发展, 既要考虑将来绿地面积与已建面积的比例, 还要考虑人口增长率和绿地增长率, 应预留一定规模的公园占地、道路绿化带及街头绿地等占地。分期完成城市、郊区、各农村乡镇及县域范围内的大地绿化, 从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5.2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有规划的开展好人才的培养工作, 积极的做好设计活动, 确保绿化布局更为优秀。而且, 园林机构要强化对活动的组织以及技术的培训力度, 切实的提升其覆盖指数。

摘要:文章具体的讲述了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相关的内容, 对科学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宝娣, 于海鹰, 孙壮等.吉林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198-200.[1]朱宝娣, 于海鹰, 孙壮等.吉林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198-200.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篇9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事业, 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时, 全国城市园林绿化非常落后。据1949年统计, 全国设市城市为136个, 只有城市公园、绿地112处, 面积为2961hm2。不少城市把原来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场所, 改造为供群众游览、休息的园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 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城市园林绿化也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 逐步开展研究工作, 不过力量还是很薄弱。同时, 北京林学院利用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 结合教学上的需要, 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科研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 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于1980年5月召开园林科研单位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州、西安、昆明等12个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和城建、园林局 (处) 的负责同志, 有江苏、湖南省建委城建处和北京林学院、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等院校以及中山植物园的同志, 共30余人。

2会议明确了园林科研的方向和任务

会议认为园林科研工作是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服务的, 要坚持以应用科学为主, 科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它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园林风景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客观规律, 更好地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 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同时系统地总结研究我国园林建设的经验, 整理研究古典园林遗产, 继承优良传统,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创造中国园林艺术新风格和理论, 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会议经过讨论,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分工。提出按以下3个种类型进行: (1) 由各个城市提供经费, 组织研究的课题, 如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选种、育种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等。 (2) 由有关城市提供经费, 按地区组织协作或与相邻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协作的课题, 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园林机具的研制等。 (3) 由国家提供补助经费, 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研究的课题, 如园林植物的区域性规划, 中国园林史的编写, 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 园林科技情报的研究等。各地在选择科研课题时, 应着重解决园林生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 在2~3年内, 抓紧调查研究, 把当地园林风景的现状、历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等基本情况摸清, 制定树种规划, 选定骨干树种和适宜本地的主要园林植物种类。

会议提出, 为适应我国园林风景事业发展的需要, 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园林科研机构和情报中心, 有一个全国的园林学会和刊物。在全国的情报中心尚未建立之前, 经协商, 一致同意先建立以12个园林科研所为主的科技情报网, 由北京所牵头。

1984年11月, 上述三部委颁发了中国城乡建设技术政策蓝皮书。在这本蓝皮书里的“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 第十一节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建设城市公园”, 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以下技术政策, 作为指导、监督、检查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基本政策依据: (1)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 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规划, 合理布局。 (2) 要千方百计地增加绿地面积, 规划的绿地不得改作它用。现有绿地不得侵占, 侵占的要限期退出。规划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的新建、扩建、改造都要按指标规定建设足够的绿地。 (3) 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积极性, 加快绿化建设。重点搞好街道、广场和居住区的绿地, 也要搞好工厂、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单位的环境绿化。 (4) 大力植树、种草、栽花, 积极发展各种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 使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尽快绿起来, 逐步做到市区没有裸露的地面。 (5) 搞好园林植物规划和种苗生产规划, 加强引种育种工作, 规定的苗圃面积要有保证, 尽早基本实现苗木本地自给。花草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进外地树种应经过试验, 不要盲目推广。 (6) 继承、发展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 认真研究并吸取国外的先进的园林艺术成就, 积极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植物造景为主体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 (7) 切实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加强管理和控制游人量, 建立古树名木档案, 并要加强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设计 篇10

1 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 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美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 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 人行道绿带等。

1.1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指车行道之间的绿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2条分隔绿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二块路面者1条分隔绿带, 绿带的宽度国内外很不一致, 窄者仅lm, 宽可10m有余, 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 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 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春、秋二季叶色红艳, 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 早春开花如火如荼, 衬在嫩绿的草坪上, 既不防碍视线, 又增添景色。

1.2 行道绿带

行道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 同时美化街景。中国从南到北, 夏季炎热, 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 大大提高环境效益。但应注意的是, 在没有车行道分隔绿带的道路两旁, 不宜配植较高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一旦高空树冠郁闭, 汽车尾气扩散不掉, 使道路空间变成一条废气污染严重的绿色烟筒。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由于土地面积受到限制, 故绿带宽度往往很窄, 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 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等。更由于土质差, 人流践踏频繁, 故根系不深, 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 在行道树四周常设置树池, 以便养护管理及避免被践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在树池内盖上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树池蓖子, 除了尽量避开“天罗地网外”, 应选择耐修剪、抗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1.3 人行道绿化带

人行道绿化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 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 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带宽度不一, 因此, 植物配植各异, 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锦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 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法青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 如绿带宽些, 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 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 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 以防行人践踏破坏。

2 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的配置

2.1 道路树种的选择

道路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 以适当选用外来树种为辅。也可结合城市特色, 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还可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 应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 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2.2 多种植物的选择

按照多样性原则, 一般来说,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是立体化的。既有高大的乔木, 也有低矮的灌木, 地面配合草本植物, 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 增加叶面积指数, 也能提高生态效益, 有利于提高景观价值。城市园林绿化中, 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环境, 乔、灌、草的多样合理配置和有机结合的绿化方式是最理想的选择。

2.3 美化环境

通过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使人们感受到视觉的美感。也通过园林绿化建设, 呈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风格。所以美化环境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总之, 城市园林道路绿化建设应综合协调好道路的功能、植物合理配置、空间布局、绿化设计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合理、舒适、美化、优雅, 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初衷, 为城市生态、文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城市园林 绿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300-01

一、何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什么?它主要指政府作为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全民共享,并将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综合考虑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研究什么?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园林绿化的效益,如城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功能以及园林绿化和园林事业的管理理论等。

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

从目前我国城市的规划来看,尽管大部分城市编制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上在规划过程中还是缺乏稳定性、长远性及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城市在编制规划时没有超前意识,没有留有余地,绿地系统规划在突飞猛进的城市扩建改建过程中才发现存在局限性。如一些城市规划的道路绿地刚建好几年,由于家庭小汽车猛增出现交通的堵塞只能拆绿让道,规划绿地面积严重萎缩,影响城市整体环境改善,以致出现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脱节。

在城市绿化建设的其它方面,像绿化植被的选择、搭配,植被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分析等,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分析和技术应用指导,而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大部分还停留在主观和概括描述的阶段,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快编制、调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布局,充分发挥每一片绿地的效益。

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许多地方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具体表现为有关部门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自成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宏观层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制定了规划也将成为表面文章,与实际实施脱节。

同时,监督机制作为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仍显薄弱。使得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事件发生后,城市整体绿化环境遭到了人为破坏,而无法追究责任。

3、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识尚未普及

实践证明,城市园林绿化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较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沿海城市的各类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总量扩张载体,在新城拔地而起的同时,忽略园林绿地对园区环境保护作用,绿地预留面积的比例相对不足,绿化景观的面积不够大、质量不够高,园区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过多重视景观效益,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如树种选择遗弃宜栽宜活生长快的本土经济苗木,偏重外来娇生惯养且价格昂贵的花色树形,喜好大面积的草坪种植,忽视其他抗空气污染的乔灌木种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区域的经济。同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像其他企业产品一样可以在短期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它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很少有人真正认识。

三、对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些思考

1、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还是一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的社会运动,它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性等特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当在大量科研分析和相应技术的基础上,由政府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城市的实际条件等来组织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系统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一个系统合理的规划将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基石,使得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能进一步具体化,从而便于实施操作。如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园林在城市中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尤其在现有城市用地紧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谨慎、科学的决策和实施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性的城市绿地规划和合理的植被种类配置,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一个完善、规范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需适当转变职能: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重新调整职能配置;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相应的管理策略,以突击整治为源头管理,建立相应的变应管理、跟踪管理、事后管理等;建立以法律法规约束和经济手段调节为主的法治化管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城市园林管理中的作用,强化政企联系,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力度。

3、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氛围,按照在“教育中培养、参与中塑造、管理中强化”的方针,以社会公德意识教育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全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尤其是加强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认识,充分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人有责,要树立全民绿化的意识。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大部分城市都已着手探索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一个规范的、合理的、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都将对加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焘.浅议城市绿化管理趋向[J].中国园林,2002, (6):11-13.

[2]张宝莉,徐玉新.环境管理与规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城市的园林绿化 篇12

发展海西城市经济, 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外, 还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进行调整优化, 而城市园林绿化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一员, 莆田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及关于构建湄州湾港口城市目标要求, 结合自身城市特色提出“以民为本、着眼未来”的宜居城市建设核心理念, 总体定位于“妈祖故乡、宜居港城”。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服务海西建设、服务省运会、打造滨海宜居城市”为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 全力打造“城在林中, 林中有城”的新型城市绿色空间。为达以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总体目标, 必须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入手, 发现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以促进莆田城市园林绿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并为海西其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商及建设单位对园林绿化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城市绿化工程事业刚发展不久, 开发商及建设单位对园林绿化意识不强, 认为园林工程只是建设工程的小小点缀, 整个园林景观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绿化施工程序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园林绿化不过是植树种草, 忽视园林工程中的土建景观及小品制作等, 因其工期短认为工程质量无须监管, 质量检查程序可有可无。最终呈现出景观效果乱、差, 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现象。

2.2 绿化施工队伍规范管理不到位

作为承接单位的绿化施工队伍存在自身园林景观艺术修养不高, 资质条件不合格, 施工水平高低不一, 无法完全按照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无法体现设计思想, 甚至偏离原规划, 加上相关部门对于施工队伍的规范管理不到位, 监管不力, 致使栽植过程偷工减料, 苗木规格不达标, 小品制作粗工滥造。

2.3 缺少完善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依据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重点包括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检测和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缺少工程质量监督依据, 会使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漏洞, 最终导致整个绿化工程的不尽人意。

2.4 缺乏专门的绿化工程监理机构

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作为依据和指导制约, 又缺乏专业的绿化工程监理机构, 工程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直接影响工程的交付使用和设计目标的实现, 为后期管理增加及大的困难。

2.5 后期养活管理无人或不到位

由于前期绿化工程种植过程的不规范, 大大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园林绿化工程完工后的移交工作不到位, 使后期管理无法落到实处, 同时后期管理的质量监督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强制规范的制约。

3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3.1 制定并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

运用市场竞争机制, 树立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实施原则, 由发包单位根据评标结果选定设计单位、招标代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 从企业源头控制工程施工质量。而众多工程实践证明, 招标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 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 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

3.2 绿化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 土建和绿化部分所投入的材料质量, 若不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在土壤进场时应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种植土壤, 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应按设计图纸采购苗木, 并在苗木进场前对苗木的品种、胸径、冠幅、土球及苗木检疫单进行验收, 对不符规格的苗木一律清退。而土建方面如园路、广场、廊架等,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外观质量, 在评价工程质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出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实力。须做到在材料的质量监督中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

3.3 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虽然说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 但绿化工程操作过程监控和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 要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良, 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的整个过程, 使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工艺顺序进行施工, 保证每个工程的分部、分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完成, 并能符合质量检验标准且符合国建规定。例如: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 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 要做到层层把关, 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 做到施工方法先进, 技术合理, 安全文明施工, 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3.4 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坚决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它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遵循科学准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既维护业主的利益, 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 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 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监理公司素质,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存在人员素质不高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 这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 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因此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 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足。在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 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 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 健全执法运行机制。

3.5 绿化养护管理, 跟踪监督

施工单位应重视植物苗木的养护工作。目前随着市区绿化面积是不断扩大, 工程的不断增多, 苗木的反季节种植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就对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施工单位外, 监理部门也应重视后期养护管理。绿化工程监理和建筑工程监理的一大区别是责任期限不同, 建筑工程只限于施工阶段, 而绿化工程不仅有施工前、施工中, 同时还包括缺陷责任期内的监理。栽植苗木只完成全部工作量的一部分, 最终能否达到设计效果, 更关键的还要看接下来的养护管理。这就要求监理继续对工程进行督查、考核, 直至最后竣工验收。

3.6 加强质量管理

开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大检查工作, 并针对业主质量信誉评价的检查内容进行认真的对照核查, 细化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计量基础工作, 进行专项检查, 加强现场管理, 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全市辖区内的工程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同时对质量信誉评价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3.7 发挥社会监督, 榜样效应

工程质量在每个业者心目中占主要地位。为此, 在绿化工程操作过程中, 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绿化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是不够的,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 所以企业要自我诚信。部门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 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 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建立榜样制度, 进行鉴赏处罚等考核机制, 把政府质量监督管理过程的管理方法视为榜样, 带动其它业主乃至整个园林工程建设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

4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成效分析

为了推动园林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完成绿化海西建设的目标。相关部门向广州、深圳、上海等优秀城市借鉴学习, 采取规范化的管理, 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招投标政策, 引进先进城市的优秀设计队伍, 设计单位、招标代理单位、监理单位网上招投标选取;园林工程各部门单位统一入库备案, 统一管理;园林道路、公园及绿地推向市场化等;通过结合自身城市特色不断优化改进城市绿化施工管理方法之后, 城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出现显著的成效, 一改原有混乱的局面, 呈现井然有序的面貌。

2010年莆田市园林部门认真贯彻关于创建园林城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扎实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提升行动,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迎宾大道一期 (荔港立交桥——西洙村路口) 绿化改造工程, 延寿路、荔城路和荔园路3条主干道及体育中心等景观改造工程也初步取得成效, 受到了广大市民一致的好评。其中延寿路是进出省运会场馆的主干道, 以“樟香体韵、延年益寿”为主题, 突出体育运动氛围, 揭示了体育运动的内涵;荔城路体现“活力新城、金色大道”;东圳路呈现“棕榈风情、紫气东来”景观、荔园路景观则突出“十里缤纷、森林大道”。2011年为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园林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取得更好成效。作为景观改造的项目业主市园林处提出以下3点要求。

(1) 加快进度, 提高重点道路景观。

在设计上引进先进城市的优秀队伍实现高标准, 施工上严格要求, 质量上严把关, 进度上再提速。

(2) 克服困难,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提高重要节点工程品味。

即将动工的迎宾大道二期绿化改造工程投资2 500万元, 自西洙路口至莆笏公路, 全长6.2km。迎宾大道、城港大道、荔园路、荔涵大道等4条主干道绿化改造已在5月份陆续开工, 目前工程顺利推进。

(3) 有序推进, 提高提升点档次。

随着城区规模扩大和交通的发展, 作为交通最繁忙的交叉口环岛如三信环岛、梅园环岛、东圳环岛及阔口环岛等, 原工程施工质量较差, 经过多年的运营使用, 周边路面不均匀沉降也比较严重, 绿化景观无设置或有设置却种植品种单一, 已不能适应现有的交通和美观需求, 现配合道路改造, 对主车道路面沥青化改造, 加铺沥青面积约50万m2, 主要交叉口设立绿化交通景观岛、花池路缘石改造等, 同时对市政管道及交通安全设施、电力管道进行改造修复。城市绿化景观面貌为之一新, 在全市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仅2010年莆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 建成区绿地率37.9%,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m2,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8hkm2、绿地面积125hkm2, 其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0hkm2、道路绿化面积约95多hkm2;垂直绿化50处, 改造提升绿化约20多hkm2。

5 结语

当前莆田正在打造滨海宜居城市。按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的要求, 高档次规划、景观式建设、规范化管理, 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滨海新区和仙游县为次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形成”五山簇拥、四水相依、三湾环绕、二岛添辉、一心为源”的宜居城市建设格局;推进木兰溪两岸整体开发, 加快妈祖城核心区建设,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因此, 狠抓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对莆田城市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才能使园林工程技术状况和优良率的进一步提高, 才能全面改善绿化工程的品质,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树立行业品牌, 为公众提供舒适生态环境, 同时全面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为了进一步发展海峡西岸、推动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以莆田市为例, 简要分析了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从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社会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西园林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质量管理,海西

参考文献

[1]刘玲.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浅谈[J].山西建筑, 2007, 33 (21) :353~354.

[2]李慧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 2010 (6) :67~68.

[3]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园[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单纯阑尾炎下一篇:针灸推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