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

2024-09-19

现代城市园林(精选12篇)

现代城市园林 篇1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该标准针对园家园林城市有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标准, 它们分别是: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评价、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评价、各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管控评价、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生态环境及市政设施建设评价。其中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精品多, 标志性设施有特色, 水平高;二是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 分布均匀, 设施齐全, 维护良好, 特色鲜明;三是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 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为的70%以上, 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 维护管理良好;四是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 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绿地维护管理良好;五是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本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 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 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 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中国园林建设所面临的城市与环境问题归结起来包括:城市人口急速膨胀, 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 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一些城市既使建起体育休闲空间, 也是以硬质铺装为主, 较少绿化, 绿量明显不够;土地资源极度紧张, 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经费投入有限, 难以实现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程;自然资源有限, 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一、必须遵循的原则

要保证园林景观设计适合人类生活, 在自然美的前提下还要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美的感受, 保证设计的出的园林景观能满足人们视觉欣赏、游览体验、可亲近的这些要求, 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从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来分析, 从主到次应该涵盖安全、情感、自尊、展现、审美等方面。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 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情感和心理做到照顾, 但是也要能保证满足大部分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诉求, 然后结合这些考虑, 设计适应当地人群特点的园林景观。

2、文化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创作时要能够做到将单纯的景物赋予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文化情感就可以在园林的名称构思、招牌的设计、文化内容的创作方面体现。展示出在景物设计中的唯美体验、唯美追求、理想的寄托、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寄托等等。

3、时代性与历史感统一的原则

符合时代的要求, 创作出与时俱进的园林景观产品,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这一过程就是创新, 创新也就必须在精于古道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理念, 做出革新和创作。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汲取历史, 进行革命和创新, 这些历史艺术所展现出来的形式、唯美仍然在各个层面影响着现代艺术的创作。

二、美学追求

设计园林景观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 作为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的地带, 唯美的追求应该始终贯穿整个设计。现就把各种美学追求具体做以分析:

1、追求唯美的形象

园林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艺术空间创造, 在特定的环境下, 将这些富有地域特性的山、水、土、石进行艺术加工, 赋予唯美的创作, 就可以达到很震撼的艺术效果。总而言之, 园林设计就是要把主观的艺术融入到客观的自然中。换而言之, 园林设计就是将大自然的美集中、高效、理想化的、有特色的概括到有限的景致空间中去。毋庸置疑, 外在的形象是园林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

2、注重颜色的搭配

色彩上的美学追求对于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 我们从历代诗人对于古代景观的描述中就可有充分的了解, 不必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视觉震撼, 也不必说“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迷人, 更不必提“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末马蹄”的欣喜, 单单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就将色彩对于景观的重要性演绎到了极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颜色也是影响人心情的重要方面。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时, 将各种色彩和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势必对于整个园林的美学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3、展现园林的音乐

大自然的音符, 这也是园林景观音乐设计中最基础的部分。例如在景观中自然的流水声、鸟鸣、竹林沙沙、虫子低吟都是景区最宝贵最和谐的轻音乐, 不仅为整个景区增添了生命活力, 还为园林景区打造地域特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遥想古文中出现的那些精彩的景观声音描述, 例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等无不体现出让人沉醉的自然音响效果。这些自然音乐的融入景观更体现了园林设计中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当然说完了自然音乐不得不提的就是人工音乐了,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搭配的背景音乐也是相当重要的成景元素。

三、小结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 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 可以说都是紧紧围绕一下几个方面的艺术效果来展开的:一是自然生活。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首要原则就是要创作出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还要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加上各种艺术美感, 这些设计理念下设计出的园林景观的第一个艺术境界就是自然生活性。这是我们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必须先达到的基础, 也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方面。二是风景如画。在确保自然生活的前提下, 园林景观创作的第二个艺术效果就是画面境界。就是以自然生活为基础, 对园林景观进行美学塑造, 融入艺术感, 把生活美提升到艺术美。在设计中把园林景观的景物进行提炼、概括、融合、升华。使景物之间有主次之分、有衬托之效、有相辅相成之美。在传统绘画领域, 有人曾经说过一幅画要有天有地、中间有所侧重, 看到此类画卷才能产生唯美的艺术效果。那么我们设计园林景观也是这样。在就地取材的同时不加修缮、机械模仿。要集中体现、高度浓缩、提纯、有所侧重有所依托才能达到园林景观的风景如画。三是内涵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于自然生活、画面之美后, 还需要的就是丰富其内在了。要能让群众在游赏中有所感悟有所追求, 人与景完全交融,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园林设计的终极目标, 一种理想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就必须在设计和建造中为其融入历史、文化、人文和艺术。甚至有需要的地方还要体现出创新与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将园林景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场所。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现在诸多城市正在付诸努力的工作, 本文充分考虑了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 分析了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炼了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美学追求和艺术效果,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我国园林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而促进我国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更健康、顺利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就世界范围而言, 城市的园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简而言之, 就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的园林进行建设、管理、养护。在这一背景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结合我国城市园林实际, 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提出城市应该满足“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 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要求, 达到该标准要求的城市, 便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该标准基于中国园林发展的实际及特点, 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典型实例, 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文依托《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对现代园林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现代园林,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

[2]朱观海.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2]朱观海.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3]冯炜, 李开然.现代景观设计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3]冯炜, 李开然.现代景观设计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现代城市园林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产生的不利因素也逐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渐增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其中包含了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及雾霾等,不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程度,城市园林建设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展了园林建设工作,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园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城市园林工程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下面,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随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环境发展中,逐渐产生了绿化经济管理改革,并具备时代性阐述意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策略的构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迎合城市生产需求,同时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就必须站在社会不间断发展的角度上,落实现代化群众生产建设工作,并且借助合理化建设方式,实现关键性标准业务的规划建设,利用园林绿化环境,在谋略上,产生一些影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力度,能够保证园林发展要求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开展,这针对园林绿化管理而言,可以实现绿化养护管理配置的分级管理。运用分级管理的方式,落实各个等级的规范化标准建设。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消耗一定人力的条件下,起到对建设资金合理管控的效果。针对管理人员具备的适应性要求来说,利用高质量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策略的构建,进而对各个阶层管理模式展开全面探究,借助区域安全性理论构建方式,同时根据城市形象,在提升环境美化度的同时,还能实现城市环境的绿化、环保。

二、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随着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形成,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其园林管理形式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构建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时,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基于分级管理的创新思路;第二,基于分组管理的创新思路;第三,建设与养护相结合的管理创新。下面,本文将重点对这三种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介绍。

1.基于分级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园林本身采用的分级管理形式,针对管理质量,以及标准性模式而言,会构建一条合理的资金管理流程,这给园林规范化管理以及目标,提出了高效的谋略。站在管理标准角度来说,人力以及财力的消耗标准,主要会受到管理标准的影响。采用分级管理形式,会给管理环境提出更高的工作需求,除了要加强管控力度之外,还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城市各个基层的合理管控。并且,针对城市关键区域要求来说,在进行园林规范化建设时,可以利用城市关键途径,来明确各个阶级的园林政策,从而起到对基础环境策略全面探究的目的。在运用管理形式时,借助群众生活区域保障的方式,来落实路边绿化地带的基本建设,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基础政策的全面开展。站在基层管理战略的.角度来说,开展基础设备建设工作,可以起到对园林城市形象修整和完善的目的。针对管理方式而言,不管是园林本身的城市形象,还是优化环境的基础方式,都会实现城市本身形象的完善和修整,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理形式,落实管理方式框架上有关政策实现全面改革。

2.基于分组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开展园林建设工作时,因为管理地区范畴比较广,所需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比较多,采用分级管理方式,针对环境基础建设而言,会使得体系构建上管理丧失,从而造成工作建设不成功。为了迎合实际生产需要,在进行地区配置工作时,需要加大基础信息的明确力度,同时实现对综合绿化模式的高效管控。针对地域基层建设而言,要想实现化整为零的操控形式,就要站在基础战略改革的角度,来落实地域高效管控工作,并通过地域划分的方式,来起到在不同地域下绿光作用的高效建设。借助多种渠道的合理构建,从而实现各个地域安全形式建设,在绿化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形式修整,同时结合园林绿化标准,明确各个框架下的安全构建设施,并借助基础形式上的规范性构建,落实基础设施下的综合环境修整和完善。

3.建设与养护相结合的管理创新

为了迎合当前现有的绿化管理形式,在开展施工建设工作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落实繁琐阶层框架下的规划性管理工作,借助安全保护措施,来保证建设安全,同时在和养护相融合的条件下,借助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各个地域的安全建设工作,并且借助双层安全模式,进而保证建设框架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因为在开展现代化基础建设工作时,需要借助有关工程的干预来明确生产需求构建工作,同时通过安全问题的合理管控,来实现各个框架阶层建设工作的固化明确,借助安全保护,推动各个阶层性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落实管理形式的规范性建设。在迎合养护工作中,对基础园林拓展方式多样性进行统筹建设,在满足新建设需求的条件下,利用城市绿化园林构建,起到因素式改革全面管控的目的。

三、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的保障措施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其构建战略以及管理形式,针对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自身含有的管理意识来说,都会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途径;针对管理事物浇筑战略方案而言,园林管理知识种类,对于其所了解的环境来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战略。下面,针对现代园林改革,起到对基础管理意识有效提高的目的。

1.管理观念的创新

针对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来说,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一些平时管理措施,同时还要具备规范管理意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更好开展。对基础地域面积管控而言,在提升本身管理能力的条件下,保证绿化工作的合理管控。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来说,需要站在多个角度来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从而了解更多的基础信息。只有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稳定上升,进而保证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质量。

2.强化对管理目标的综合控制

在进行整体管理标准特点整理时,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其水平构建的修整和完善,而这一现象的发展,针对基础化处理形式而言,可以结合城市美观度,实现其稳定提升。当城市美观度得到了稳定提升时,人们的观赏审美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借助高效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美观度的提升,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强化对管理目标的综合控制。

3.健全城市管理体系

针对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而言,还想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发展,就要对绿化环境建设工作进行规划修整,同时采用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起到对相关责任机制的干预目的,并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机制上的全面管理。针对基础科学性监管理念来说,其养护性监管,可以推动其综合机制的更好构建。

四、结语

城市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居住区 园林 规划设计

居住属于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住宅区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人们不断追求的更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室内环境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后,住宅区外部环境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目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后,产生了对更美好环境的追求。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给规划行业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与此同时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设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功能上看,居住区环境设计既不同于景观设计,也跟园林绿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居住区室外环境是对室内环境进行了延伸,对居民的生活境域进行了扩大。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很多功能问题:例如通风和日照等物理环境的改善、建立适宜不同年龄的居民休闲区域,社区生活垃圾的清运等服务性功能,社区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性功能。总而言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现代城市居住区。

1 居住区园林规划的美学要求

园林形式美是由园林的构成要素演化而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居住区园林时,必须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设计园林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规律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构思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不断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园林自身美的规律。

1.1 组合中的节奏韵律 在社区当中,道路两旁一般都会布置行道树,以前的行道树大多是以一种或两种植物重复出现,这种简单的韵律在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单调并且缺乏必要装饰效果,而改变这一局面就是采用多树种和多排列组合的韵律来交替。乔木树、花灌木和草丛花坛之间的交替排列,使得园林节奏韵律感大大丰富。另外对于景观植物的人工修剪也应该做出改善,修成一色的平头这种形式应该避免,在修剪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形式的变化加入其中,方正的城墙状、起伏的波浪状,富于变化的形式就能在形体造型中把节奏韵律体现出来。

1.2 景观植物的内在节奏韵律 在居住区园林布局当中,图案式花坛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花坛中花草树木呈现高低错落、色彩分明、此起彼伏的形态,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韵律感。植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花斯和绿化期上有很大的区别,合理的安排配置可以使得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花落,并且不同季节花坛呈现出不同的花色,这就放佛在演奏一曲时间的交响乐,置身其中的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般的美妙。

另外花坛的节奏韵律也不能单单靠景观植物的自身来体现,通过与其周边的景观事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水体旁边会种植花草树木,植物在水中的倒影同蓝天白云一起相映成趣,随风轻动的树枝和随水漂流的花瓣,这种协调的韵律之美会让人怦然心动。

1.3 园林山水和建筑中的节奏韵律 从整个社区园林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植物、山水、建筑都不能看作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体现整体的韵律美,充分发挥节奏和韵律的作用,合理的搭配可以把上述的景物具有诗歌书画一样的美感。就要注重。設计人员可以把建筑做成带有各种多变的曲线,在重复中富含着变化,这样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势,实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在整体布局中避免单调的重复和在重复中求变化,就是韵律感的根本所在。

2 目前居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园林规划无论从设计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往往是千篇一律,或者把欧美的设计理念照搬过来,使得成果在整体的感觉不伦不类。这反映了设计师目前的浮躁心理,只去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互协调,在学习西方设计理念时忽视了其设计背景与我国目前设计背景存在的差异。另外设计师往往只负责自己的单独工程项目,缺乏对项目整体性的考虑。另外一方面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优胜劣汰。开发商普遍存在着求快、求新和求超越的心态,上述的这些心态使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2.1 景观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盲目引进,忽视了对当地环境适宜性的思考,结果就容易导致栽培的植物成活率很低,即使存活成功也相应的增加了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就是居住区中使用的植物过于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最后是盲目地移植大树,开发商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导致实际工程中种植以生长多年的大树,而结果往往是既增加了成本,又对现有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

2.2 建筑与景观植物缺乏协调性 从居住区的要求来看,园林建筑的最好是以休憩为主的建筑,例如亭、廊和花架。但是目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居住区处于追求耐久性和管理方便性的目的,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兴建了大量形体简陋的混凝土花架。虽然部分能够满足功能性,但从居住环境的整体来看,会严重影响景观建筑的可观性以及和景观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2.3 建筑缺乏特色 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目前的国内的设计呈现出跟风和照搬的特点,作品严重缺乏特色和个性。把国外成熟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些住宅区经典作品生搬硬套,不加分析和不分地域地照搬到国内来应用,建出一些缺乏当地特色的建筑。过多的景观出现在了其不适应的环境中,显得孤立的和毫无表情,拼凑和嫁接的痕迹明显,并且内容上看不到生活气息。

3 对策和建议

正对上述目前国内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研究了如下对策。

3.1 对绿地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目前的情况经常是,在宣传上绿化覆盖率存在商业炒作和欺诈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宣传,并且在在项目报批和验收过程中,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政策,把绿地率严格的控制起来。

3.2 尽快制定“园林小区”的行业标准。使得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有规范可依,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更加专业的设计出景观优美的园林居住区。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出同时兼顾到生态、建筑和园林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和高校要相互配合,高校在教学模式中加强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设计单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政府部门在其中协调配合。使得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具有“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的水平,从而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居住区园林精品;其次是要加大培养园林工程的监理型人才,目前国内居住区园林规划领域的监理力度还明显不够,而其他专业的监理人员由于不具备植物学的知识背景,很难从事这一主业。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中注意加强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和土壤学等理论的教学,培养出能够有效督促景观建设的人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红滨.居民行为与居住区环境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3):75-76.

[6]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科学之友,2010年04月:160页.

浅议现代城市园林管理 篇4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园林管理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城市人民生存环境的好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园林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位园林管理员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城市园林管理就是合理配置城市资源, 包括各种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使得城市园林能有效地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文化价值。然而, 不尽如意的是, 目前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将会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 探寻城市园林管理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园林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 其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者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即使有也只是表面上应付, 口头上应允, 并没有真正地将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的“生存之本, 重中之重”。更糟糕的是, 在实践中, 尤其是遇到与经济活动有冲突的情况时, 就只顾追求眼前的短暂利益, 不去追求城市建设的长远意义, 将城市的园林管理弃之于后。

2.2 城市园林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从技术上来考虑, 城市的园林规划需要建立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 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 使园林在总体上能够得到合理的分布, 进而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地系统, 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 我国普遍存在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 加上资金有限, 没有得到统筹规划, 大部分城市园林管理工作都没有一个科学性及长远性的规划, 这使得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园林建设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互相冲突的消极后果, 最终导致城市园林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环境要求。

2.3 城市园林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 由于我国政府对于城市的园林管理工作做了太多的限制与约束, 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严重影响了园林管理的高效运作。在很多城市中, 园林管理的工作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机制, 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的资源浪费。除此之外, 城市中的园林管理与有些政府机构中的园林管理彼此独立, 加上城市园林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一些管理机构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这样的结果必然进一步削弱了城市园林的管理力度, 最终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设施没有有效的发挥作用。

3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措施

3.1 转变观念, 树立城市园林管理的意识

很多园林管理工作者缺乏有效管理园林的意识, 他们简单地认为管理工作的全部就是按时对绿色植物浇水与除草。这种意识是不对的。其实,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园林管理包含的内容绝非仅仅是除草浇水。因此城市的园林管理部门必须要给管理工作者去普及园林管理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管理技术水平, 从而使得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 科学管理城市园林

在管理城市园林中, 要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园林管理模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园林管理, 因此, 就需要园林的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 及时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及创新管理模式。同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 网络计算机不断得到普及, 可以在园林管理中利用互联网建立相适应的园林管理网站, 进而来提高园林管理的效率。

3.3 完善城市园林管理体制

城市园林管理者必须坚持科学化的管理原则。正确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健全岗位的管理责任制, 将园林的管理工作落实, 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 不定时地进行检查考核, 使得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 与此同时, 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前提下, 有选择地开放市场, 把新增园林绿地的管理全面推向市场, 选择那些具有养护管理资质、经验丰富的绿化养护单位, 园林的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园林的管理标准进行整个过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3.4 提高管理员工的专业素质

在园林的管理中, 园林管理的人员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 其在园林管理中的地位决定了需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得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同时, 管理人员也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去有效地创新园林管理的模式。因此, 在园林管理的过程中, 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园林的管理质量。

4 结束语

目前, 我国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城市园林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这是由城市园林管理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城市园林的作用不仅仅是景观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种现状就是要求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定期加强培训, 保证园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够适应园林管理的新需要。因此, 发展园林管理, 使其在城市中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为城市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建敏.城市园林管理的战略功能与目标定位[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09 (16) .

[2]金建红.浅论城市园林的管理与创新[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8 (09) .

[3]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04) .

现代城市园林 篇5

3.2 创建现代机械园林管理的专业队伍 除了要加强现代园林机械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城市园林管理养护工作的专业团队。在创建专业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对工作人员文化素养的要求;第二,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促进现代园林机械更好的应用到城市园林管理养护工作中。

3.3 健全现代园林机械的保养制度 做好现代园林的日常保养工作,能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对此,要建立健全详细的园林机械保养制度,既要包含机械的日常保养,还要有机械休息期的保养。例如,在打药机的休息期间,工作人员要及时的清理打药机,保证打药机不会受到农药的腐蚀,增加机器的使用时间。

现代城市园林 篇6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兰州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当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2,园林绿化保护意识低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一些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乱建城市广场,千方百计开发房地产。

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较差,毁坏城市绿地现象时有发生。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聚集区道路两旁绿化带、草坪常被践踏;道路两旁店铺的人员常在绿地上堆放自行车、货物、凉晒衣物等,有的地方绿地成为夜市大排挡的垃圾堆放场地;黄河风情线上在草地上玩耍、遛狗、放风筝等任意践踏草地的行为随处可见。

3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不到位

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比如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就需要按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对于城市的气候、水文、地质及绿地格局进行认真分析,依据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整体用地性质确定。

绿地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些公园、道路绿化、住宅区绿化不按设计要求建设,更改设计意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领导为了“抓经济”,无视城市规划,往往总打绿地的主意。一些开发企业随意侵占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见缝插针,许多绿地建设指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绿地布局不尽合理。就目前而言,兰州市中心城区绿量不足、品位不高,公共绿地总量偏小,全市城市绿地面积为169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仅为8.93平方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靠后;进出口道路、城乡结合部、沿河沟路堤缺绿少树木;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各类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监督管理有脱节现象,

4,绿地养管经费不足。

受经济水平约束,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养护经费比兰州高。相当部分城市绿地养护设施配套,大部分是采用自动喷灌,而兰州多是用人工浇灌,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地养护科技含量低,现有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仍较粗放,机械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城市园林种植与养护管理也难到位,常出现持久天旱不及时浇水,病虫防护不到位现象,园林植物病虫害极为容易暴发成灾。

5,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城市园林法规不完善,法规规章中有的内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难全面发挥园林法治工作的调节、导向和控制功能。

城市园林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市政执法面广,难以及时、集中精力对园林违法情况进行处理,无形中削弱了园林执法。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社会绿化问题较多,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社会护绿意识不够强,爱绿护绿的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顾眼前和自身利益破坏绿化现象较多。有的不懂法,不知道移植城市树木须在园林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有的明知需要审批,却怀着侥幸心理“先斩后奏”或“只斩不奏”。

6,城市绿化结构单调,缺乏资源优势。目前, 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数十种,缺乏常绿植物,花径大、花色鲜艳的种类亦不多,同中国南方相比较园林植物(材料)种类不多,缺乏资源优势。其次,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

园林绿化所使用苗木规格混杂,植物检疫环节薄弱。一是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绿化时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低,绿化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资金雄厚的单位所使用的苗木规格较高,虽然可以呈现好的绿化效果,但是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资金浪费。园林植物检疫没有能跟上,导致省外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对城市绿化所使用的苗木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改进我国城市园林管理的对策建议

1、法治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前提保障

(1)走依法治绿之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规章。当前,体制不顺仍是制约许多区县园林执法工作的首要问题,研究和解决园林执法体制问题,要重视园林执法专业化,要明确园林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更多地要与园林管理部门审批程序进行结合,如仅靠市政监察队伍的技术力量是无法提高园林执法的质量和效果的。区县政府应成立专业化的园林执法队伍。

(2)提高立法质量。要依法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基建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空间闲置地暂时绿化管理办法》等,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带动的绿化成为各大城市新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房产商是委托绿化工程公司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施工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时头疼,出现纠纷却往往难以评定,有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许多问题和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3)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中绿地率偏低、绿化补偿费审批权等进行修改完善,以加大执法力度;在城市综合执法中强化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工作,如实行每年1-2次四大班子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度、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工作报告制度等;通过新闻曝光、黄牌警告等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和事件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

未来园林执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引进既懂园林专业业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做好园林执法工作;注重新技术应用,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4)“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完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活动必须以法规为依据,办事权限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强化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从严控制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强化制度公开的观念,增加各环节的透明度,

2、园林绿化管理要全民化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以往,我们往往将园林绿化管理仅看作专业部门工作,今后,则应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社会化。

(1)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城市理者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日益关注。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护绿意识,树立养护树木、花草光荣;破坏树木、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全面、形象地宣传城市绿化成绩,增强人们搞好绿化的信心,了解本市目前达到的绿化指标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差距等,唤起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媒体造势、热线电话、领导批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提案建议、行风监督员等渠道作用,开展市民评选“满意路段绿地、公园”等活动,使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城市园林景观的保护工作。

(3)不断增强园林法制观念和责任感,利用多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开发商和青少年中培养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 强化规划,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

规划是发展的大纲,是搞好绿化的前提和保障。要把绿地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控制规划建设中的随意性。理顺管理体制,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侧重于宏观管理,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宏观调控、行业管理、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执法监督上。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职责则,分清绿化主管部门与区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4,科技兴绿,不断提高绿地管理水平

组织重点园林绿化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加快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实现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和花木繁殖技术的现代化。要发挥园林绿地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进行草木物种、草苗优良品种开发、管护技术改良等方面研究;园林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推广技术研究;花卉培育和繁殖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绿地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制度等。

5, 项目兴绿,走企业化、市场化道路

(1),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将绿地养管作业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专业管理部门摆脱养护作业,精兵简政,负责行政管理、执法检查和作业的招标投标任务。

(2),对养护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将剥离出来的作业队伍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养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人员、工种和技术的优化配置,发挥综合养护优势,提高竞争力。

(3),逐步开放兰州市绿地养管市场。加大绿地养管市场化运作力度。一方面,绿化服务经营业务向本单位职工招标,竞争承包经营,并逐步向社会招标承包经营过渡。管理部门按定额、全额或差额拨付养护经费,加强监督检查,根据作业质量进行奖惩。

在推向市场化上要注意以下问题:科学测算养护定额,合同应详细规定管理部门和中标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成本和风险的分担办法;对于免费开放、无经济效益的绿地要足额拨,对有门票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的公园、游园的单位,要核定管理经费,确定适宜的经费投入办法。

(4),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养绿色广场、公园、道路绿地、树木等。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抓好绿地养管区,促进绿地管理与社区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养护增加经济收入,如种植果树、玫瑰等就是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

(5),拓展城市绿地养管事业。 园林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结合兰州的实际,实施园林产业化,可发展园林苗木业、园林建筑与绿地工程产业、园林绿地物业管理业、绿地养管业等,应加以重视,予以研究。勇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动力。

7,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引进域外品种

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遵循植物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要首先考虑本地的特有生态要求。

城市绿化中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和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也可以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通过设计各种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

8,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园林绿化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还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较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施工时,必须对园林植物的选苗、起苗、包装、运输等做到精心挑选和安排。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

[2]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园林,2000/6

[3]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中国城市林业,2004/5

现代城市园林新形式的探索 篇7

1 园林形式的演变过程

我国园林从古至今都是以自然式山水园为主, 并且从唐朝开始, 我国的园林设计就影响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 在十八世纪时, 我国的园林艺术传入到英国, 并在英国园林中掀起一场自然潮流, 还引发了之后的欧洲园林革命运动。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中强调自然, 并且建设过程中注重意境的创造, 园林画面应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在空间层次组织上一般采用园中园的手法, 具有复杂的层次, 并且依傍建筑物进行景物设计[1]。

新中国成立后, 很多城市在建造公园时, 都继续发扬了我国这种传统的园林结构, 根据公园地形和水源、花木栽植等开始模拟自然创造自然式园林。在建筑物和公路规划时, 也根据地势来进行规划。同时还吸收外来的园林形式, 采用规则式布局, 对地形、地貌、建筑、道路和花木种植中都采用规则的几何图形, 混合式园林在当今园林设计中都很少见。

八十年代末期,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仅为百分之十七, 而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化面积都达到了百分之五十。我国需要大量增加绿化面积才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园林绿地的社会文化程度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才开始提倡生态社会, 这对大环境强调生态园林非常重要, 但是城市中一个小景观也同样能够带给人们美的精神享受。所以, 我国在进行园林建造时讲究因地制宜, 正确的思路同时教导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利益, 生态严重破坏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 都是人类之前埋下的恶果。

我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 并不是因为其表现形式, 而是隐藏在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现代城市的园林设计手法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和城市建设不协调, 这是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2 探索现代城市园林新形式

2.1 绘画艺术形式

印象主义产生于西方, 是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的颠覆和反对, 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于光的研究和表现, 用千变万化的光线, 描述作者眼中的世界[2]。野兽主义是用粗犷的笔法, 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追求情感表达。抽象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 其画风热情奔放或安逸静谧, 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

绘画艺术的多形式, 给园林设计提供了新形式, 和传统园林相比, 现代园林在服务对象和平面布局方面都出现了新内容。现代城市园林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放松的场地, 而古代传统园林却是服务于上层名流, 象征贵族的地位和实力。绘画艺术融合与园林艺术, 使园林内结构框架不再讲究对称, 而是提倡在设计中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并且也简化了园林建造的工序, 空间层次也变得丰富多彩。绘画艺术通过其绘画理念和相应的表现方式, 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对空间的划分和色彩的搭配产生不小的影响, 并且在空间表现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空间概念, 受绘画中立体主义艺术的影响, 运用多变的视角来表现事物的真相, 能够增加现代园林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改变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对自然空间的错误认知, 从而增加人们的动态亲近的感受。

2.2 借景艺术形式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 提倡顺应自然地形, 并且层次丰富、曲折变化, 但是其较为封闭, 并且普遍借以堆山叠石来抬高视线, 达到远借的效果[3]。现代园林注重外向性和开放性, 并且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要与城市建设风格相互映衬、兼顾彼此, 所以在进行园林建设选址时应注重打破人和自然的界限, 将人、自然、园林合为一体。现代园林设计我们讲究要顺于自然还要高于自然, 在符合自然形态的基础上, 还要应用现代艺术将自然中的韵味表现出来, 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意象是整体园林艺术意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合理反映出题材的不同, 如在山水题材上就应注重象、境和形式上的特点, 同时考虑现代园林在空间上的处理手法, 将各种造景和借景手法巧妙地运用到池水、丈山和石头等, 在空间关系上使人无限遐想。并且在借景时, 应注意留出视线走廊, 避免遮挡借景的美好景致。借景创造时, 并不是让人们被动地欣赏景物, 而是有意识和目的的引导人们去看, 达到引人入胜、心旷神怡的效果。

现代园林的设计应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并且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理, 在园林整体上把握曲线的简洁流畅, 注重园林的开放性和外向性[4]。现代园林既要和我国传统园林区别开来, 又要延续传统园林的精髓, 在景点布置上满足整体需要, 并且分清主次关系, 内容层次丰富一些。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切忌模仿, 模仿就失去了向建筑、环境的借景机会, 不能体现园林与城市的和谐之处。

2.3 后现代主义形式

现代艺术给设计师门提供了最直接和最丰富的灵感来源, 是现代城市园林可以借鉴的形式语言。艺术家的创造力比设计师要丰富, 并且艺术家对时代精神非常敏感, 他们引领者设计师走入艺术大潮。波普化园林的设计形式逐渐为人们接受, 其开放、夸张的材料选择和色彩绚丽的设计风格对园林设计者来说, 是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并且现代园林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为艺术和园林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有形的借鉴。极简主义是以绘画或雕塑的形式, 运用极为简洁明快的手法, 强调运用现代工业化的材料和非人格化的结构, 具有显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具有视觉冲击效果。很多园林设计师开始追求极简化, 使用较少的形状和材料来控制空间的尺度, 将材料以人工集合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使园林和艺术完美融合。

大地艺术是设计师门运用土地、石头、水源和树木等材料和自然进行有效结合来调整现有的园林空间, 园林和自然达到了不分彼此的境界[5]。解构主义同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完全不同, 解构主义将一切既定的设计规律加以颠倒, 并且反对设计中的统一和谐, 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环境和建筑, 提倡分解、不完整、无中心等, 在园林设计中大胆应用悬浮、移位、拼接等手法, 给人产生特殊的不安感。这种设计形式虽然有反常理, 但也提出了新的可能, 不按常理的构图和秩序设计也是可行的, 并且这种风格的造型语言能够丰富园林设计的表现力和内涵。

3 结束语

迅猛的经济发表将园林设计带到了新时代, 在对现代城市园林新形式探索时, 不要将目光仅局限在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应吸收接纳新鲜的设计形式, 多学习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 结合自然环境, 克服浮躁和盲点, 将中国园林景观推向世界平台。切忌一味地追求模仿, 传统园林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要, 应努力探索更宽的园林设计道路。

参考文献

[1]沈葆久.现代城市园林新形式的探索[J].中国园林, 2012, 03 (06) :54-54.

[2]陈敏.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03 (01) :35-36.

[3]钱林周, 饶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探究[J].广东科技, 2013, 02 (13) :101-102.

[4]王琴.历史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09 (05) :99-100.

现代城市建设与园林艺术 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城市,艺术,特性

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中叶,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气息相通的中国园林艺术与现代城市为园林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而现代城市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催化剂”。园林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构成形态及其理论体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性应用, 是我国园林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现代生命延伸, 园林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 人类生存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 而环境危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问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用地用水紧张, 空气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同病痛一样时刻困扰着我们, 这些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使得人们普遍感到忧心。钱学森先生面对北京的城市现状颇为不满:“现在我看到北京市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 外表如同积木块, 进到房间向外望则一片灰黄, 见不到绿色, 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 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1]因而, 对这种困境的反抗使得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过往生活中的诗意景观, 渴望在其中找到皈依之所, 不少人通过寻求自然与城市建筑相互结合的探索实践, 试图在“城市病”的重压之下找到当下与自我生活的切合处, “建设园林城市”就是其探寻点之一, 它力图在城市建设中促进自然生态与人居活动的互动。

钱学森先生是园林城市建设理论的先驱, 他在1990年7月31日致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院士的信中首先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的设想:“能不能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创立‘园林城市’的概念?”[1]这种园林山水城市建设的最终效果是要使城市中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有完美的人文环境, 继承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观、游、居多重功能, 并将它们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钱先生认为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山水诗词、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城市建设的结合, 而且还涉及到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等诸多方面, 它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多层意象的复合体, 是一个审美与设计工程相映照的集合体。这个概念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它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使人离开自然而又返回自然;2) 园林城市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结合;3) 园林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技术城市;4) 园林城市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城市构筑的模型[2]。

在园林城市的具体实施中,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古代园林的造园之法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当然, 这种重视并非是机械的照抄照搬, 中国园林有其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手法, 叠石、布水、借景等都是从山水的内在规律出发, 从大自然中抽离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并与建筑景观相结合, 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我们不可能原封照搬, 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作支持, 我们的借鉴也要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努力贴近古人对于它们的阐发。正如周干峙院士所言:“园林山水城市理论的提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钱学森先生也说:“园林城市还要充分引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也是高技术城市。”由此看来,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是园林城市建设得以实现的两个回避不开的要素, 既是我们以古润今的“瓶颈”, 也是今日园林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持。

实践告诉人们, 在实施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5个特性:1) 战略性:园林城市是缓解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城市化挑战的人居选择, 以前过度集中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而布局相对分散均衡的园林山水城市是出路之一, 但这种转变对传统城市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对于这种转变的认识与接受就具有战略性意义。2) 整体性: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涉及到城市产业布局、人口控制、环境保护、文化保存等基础设施调整的各个方面。所以园林城市的建设则需要广泛的部门合作, 这是它的整体性之所在。3) 层次性:钱学森先生把中国园林分为四个层次, 即盆景—窗景—庭院园林—宫苑, 一些专家还指出往上还有一个“大地园林景观”层次。在这些不同层次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而对于园林城市这个规模浩大的整体性城市建设而言, 它应属于“大地园林景观”建设方面, 其实质是城市的总体景观设计。4) 多样性:园林城市的实践应更注重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地域特性, 在建设中最需要发扬的是创新精神, 任何简单的模仿都无益于园林山水城市理论的实现。5) 长期性: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在实践中既作为蓝图实施, 又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它需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一步步的实现, 即园林山水城市的建设具有长期性[1]。

“园林城市”这一概念是城市形态结构观念中的重大变革, 它在保证现代城市这个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成败的发动机正常运转之时, 又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空间。同时还为现代城市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后盾。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高瞻远瞩并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创建一座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园林城市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现代生命延伸, 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创建现代园林城市的目标。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对于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关切向往是新世纪人们追求生活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园林城市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和人文趋势。因此现代园林城市的建设, 对于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都有着积极且不可替代的意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人居空间———园林城市, 正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城市建设正如本文所谈的有机协同问题一样, 并非是单一的物质或审美问题所能概括的, 因而, 所有的探索必须随时对诸多不可预计的变数做出反应, 并能够理性的自我修正。园林城市概念的提出, 努力以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化和人文关怀为指向, 人们对园林城市的关注既是人们对于自身环境的自然反映, 也是潜意识中对诗意居所的本源回归的表露, 从这个意义上说, 园林城市同时也就超越了我们谈论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鲍世行, 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47, 77, 633.

[2]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1, 60.

现代城市的景观绿化及园林建设 篇9

社区绿化要以小区整体地形地貌和建筑的造型布置进行设计, 考虑社区空间、邻里空间、私人空间的关系, 通过园林植物配置, 让社区居民出入方便, 更能享受由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安逸。居民小区的景观绿化不能过于模仿、缺乏创新, 使小区看起来都是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不能仅追求大面积的草坪绿地, 还要多种植些植物, 制造层次感。将富有特色又巧于立意的园林建筑小品应用于社区绿化, 不仅能点缀园景、美化环境, 还能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购置了小车, 停车位在小区规化中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停车位会占据很多空地, 这就让小区内的绿化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 可多种植一些攀援植物, 让其依附棚架、墙壁、栏杆生长, 空间性地扩大绿化面积。攀援植物依附于建筑物墙壁的时候还能减少墙面的辐射热, 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 改善人们的视觉条件。

老百姓渴求清新空气和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所以, 因地制宜, 靠近居民区的地段做成小游园, 给居民创造活动空间。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文化品位, 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 采纳居民意见, 紧密结合周边建筑, 布局合理、设计新颖, 绿化以满足市民休憩娱乐为主, 创造人文城市。

2 道路绿化, 力求景观优美, 突出城市特点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其道路规化和绿化布局的形式均有所不同。特色的道路景观绿化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及道德水准, 立体鲜明地突出其城市特点。道路绿地绿化一定要掌握与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从交通分流和道路美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分别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以及机动车道的中央隔离位置设计了绿化带。沿线绿化带内、地道与挡土墙位置, 以及沿线绿地的绿化苗木配置、亮化的选型, 整体线型都进行了认真的斟酌, 达到了良好的美化效果。

树木花草具有净化空气, 减低噪声的作用, 同时又能美化环境, 提供休闲空间, 陶冶情操, 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道路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 精心组织, 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 倡导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 构成生态美景。宽度稍窄的分车绿化带和人行绿化带, 其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 缓解眼睛疲劳, 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 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 不必过于繁杂。宽敞的道路也可种植一些冠大荫浓、形态优美的乔木植物, 形成城中有林, 林中有城的境界。而中心环岛、转盘处的绿化则适合采用小乔木和灌木, 配之以花、草的方式进行几何图案设计。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形态的发展道路绿化, 美化城市的前提下还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性。

道路绿化带设计要力求创新, 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多个植物品种, 体现色彩和季象变化, 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丰富植物层次, 形成自然生态道路绿化特色, 形成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空间有序、疏密有致、步移景换的美妙绿地景观。例如, 天津是北方城市, 天气干旱降水量小, 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 所以, 很容易造成绿化单一。月季是天津市市花, 种类繁多, 颜色丰富, 而且花期较长, 栽种在道路的中心隔离带中, 增加道路绿化的色彩感。天津市友谊南路以打造国际性、现代化标志道路为目标, 提升改造绿化面积约31万m2。道路两侧乔木林立, 分车绿化带灌木繁茂, 再利用盆栽摆花增加色彩及图案形状, 融合周边市容改造, 整体风格鲜明统一。

3 公园改造, 彰显文化底蕴, 生活融入自然

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 更要重视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公园是市民良好的休闲去处, 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 能有效缓解工作和精神压力, 也给孩子提供了游乐玩耍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天津市有水上公园、北宁公园、人民公园、眭南公园等, 列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城市公园的建设。

3.1 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南, 占地200多hm2, 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 是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 建筑作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人工与自然似有对立一面, 却又处理得当, 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活泼, 富于变化, 园林建筑和观景路线的安排都与自然融合, 给自然环境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活的气息。全园以翠亭洲上的眺远亭为中心, 亭高26.5m, 是公园的至高点, 随地势设有3层平台, 可在不同的高度观览园景。园内有三湖九岛, 岛与岛之间以造型优美的双曲拱桥、曲桥、桃柳堤相连接, 将水面分割成东湖、西湖、南湖3个大湖, 湖湖相连, 春有桃柳拂水、夏有荷花映日、秋有红叶傲霜、冬日冰清玉洁。园内绿化疏密有致, 沿湖以垂柳为主, 水中栽藕植莲, 岛上林荫道多种植白蜡、国槐、合欢、法桐等树木。座座小岛形态迥异, 景色各不相同, 曲桥、拱桥串连玉珠, 楼台亭阁古朴典雅, 奇花异草争相斗艳, 林木葱笼绿阴浓重。园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含蓄莫测、虚实相扣、精而合宜、巧而得体、天人合一的意境。

近年来, 修整了园内建筑, 使园内的古典园林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2000年以后, 投巨资兴建水景长堤、水晶广场、龙潭飞瀑等新景观, 成为白天赏心悦目, 夜晚五彩缤纷, 让人留恋忘返的津门游览胜地。中国园林遵循画理诗情, 还常赋花木以人性。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更是满足生态功能的需求, 赋情于花草, 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享受、热爱自然, 并融入自然之中, 使得工作之余能身心的放松。

3.2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前身是津门富豪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 名为“荣园”, 始建于清同治2年 (1863年) 。解放后, 李氏裔李歧美把荣园献给国家, 人民政府对该园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 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 更名为人民公园。1954年,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园名, 这是毛主席为我国公园惟一的一处题字。

人民公园仍具有着私家园林特有的风范, 规模小巧, 却通过曲径通幽, 能够以移步换景、渐入佳境方式将有限的空间扩大为无限的遐想。将中国山水园林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文景观密切结合, 形成古朴兼容、老幼适宜、动静结合的新格局。其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内向和收敛, 使即能有静态的“赏”, 还有动态的“游”, 被誉为是镶嵌在繁华闹市中的“绿宝石”。

3.3 北宁公园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石求奇、廊求静、水求曲、路求幽, 假山叠置、奇花异木、四季更迭。重新改造修整后的天津北宁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津北宁公园即宁园, 取诸葛武侯宁静致远之语, 命名为“宁园”, 沿袭了古典造园手法——多以建筑为主的组景, 叠山理水, 花木亭阁错落其间, 有仿效自然的布局和园中有园的手法, 也有诗情画意的构思和因地制宜的处理。水面聚分得体, 湖湖相连, 园内有荷花揽胜、九曲胜境、紫阁长春、待月迎风、鱼跃鸢飞、蓬湖叠翠、曲水瀛洲、静波观鱼、俏不争春、宁静致远等10大景观。园内的致远塔, 为宁静致远景观的主景, 塔高九层74.4m, 塔内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史题材为内容的瓷板釉彩画或青石刻浮雕, 津门美景尽收眼底, 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宝塔。

另外, 公园还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天津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 曾经有9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租界, 是北方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所以, 城市建设和建筑等具多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天津的五大道中睦南公园是天津解放前英租界的一处花圃, 后增设亭、廊、花架、园灯、座椅等设施, 并点缀了一些园林小品, 改造为小公园, 仍延续了其欧洲人重视形式逻辑, 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绝大多数的西方古典建筑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特点。使其融入周围建筑, 成为城市中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居民区的广场游园、道路景观, 还是大型综合性公园, 丰富多彩的景观绿化艺术构图, 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都能提升城市印象, 营造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符合自然规律, 不盲目追新立意、铺张浪费, 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体现园林景观地方特色的同时, 也要兼顾建设的经济性和加强对自然界的保护,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

摘要:在新世纪里,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是空前的活跃。随着大众审美品位及艺术需求的提高, 人们需要开阔、宁静、优美并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景观建设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本文结合天津市政府加快城市绿化和重新修整各个大型公园, 还园于民的举措, 谈论一下现代城市的景观绿化及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 篇10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园林地处江淮, 北有大气磅礴的皇家园林可借, 南有苏州、杭州的江南私家园林可鉴, 再加上大运河、长江在此交汇, 阴柔阳刚结合, 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 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 自成一种风格。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何园又名“寄啸山庄”, 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何园原址, 为乾隆年间古园, 名双槐园。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 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 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 运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 春山宜游, 夏山宜看, 秋山宜登, 冬山宜居, 个园旨趣新颖, 结构严密, 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瘦西湖 (Slender West Lake) , 位于扬州市北郊, 现有游览区面积100hm2左右。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 原名保扬湖。面积32hm2, 长4.3km。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 南起北城河, 北抵蜀冈脚下, 明清时期, 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 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 构筑水上园林。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 融南秀北雄为一体, 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 有“园林之盛, 甲于天下”之誉。

2 瘦西湖、何园等对扬州城市建设的影响

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扬州的城市之魂, 也是扬州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不和其它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 而要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循着这一理念, 扬州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确立“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思路, 整体保护5.09km2的古城, 传承创新历史文化, 凸显“人文”内涵;把瘦西湖作为扬州的“城市名片”, 迁工厂、截污流、引活水, 贯通城市水系, 实施“绿杨城郭”工程, 凸显“生态”底色;增强规划的调控作用, 对城市总体风貌、整体天际轮廓线、建筑风格以及城市色彩实行严格控制, 合理布局功能设施、生活设施, 凸显“宜居”特色。

对于古城, 坚持“延年益寿”, 严禁“返老还童”, 全面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 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 保护古城的人文景观、古宅名园、古树名木, 努力在建筑风貌、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等方面保持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质。对于城市新区, 整体进行城市竖向设计, 每建一项工程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努力打造精品, 力求能够传世, 充分展示城市的现代气息。古典与现代的恰当结合, 变换出扬州现代都市的无穷魅力, 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在城市建设中, 利用自身资源主攻城市特色, 集中力量把“文化名城”的风貌展露出来, 把“亲水城市”的形象整治出来。在城建投入上从整体上保证建设投入平衡, 又保障城市功能整体提升, 形成“客商有效益、群众得实惠、城市改面貌”的多赢局面。注重以人为本, 要“实力城市”, 更要“宜居城市”。

3 园林和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

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 园林景观艺术在大地上作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 从而营造出怡人、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

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艺术建设的主体, 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 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 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 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 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 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 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结语

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发展, 和缓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具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艺术是城市迈向生态园林环境的必然选择。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影响在大体趋势上是有利的。只要经过园林景观艺术工作者长期不懈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生态园林景观城市将近在咫尺。

摘要:扬州在历史上曾几度繁华, 成为富甲一方的大都会。今天, 充分利用历史的财富——扬州园林再创辉煌, 展现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动人魅力。本文以扬州园林为例, 论述了园林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扬州园林,现代,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斯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3)

现代城市园林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城市园林景观是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对于促进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经验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也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相关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员流动到城市,使得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城市民众生活的空间逐渐变得紧张,另外,城市在建设小区时会远离山林的位置导致人们无法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而想要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需要在城市园林景区设计时设计的更加充分,深层次的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同时,城市所建设的园林景观可以供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减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精神与生活的压力,并且可以促进人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1、忽视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档次随着各地园林建设的发展,园林设计形式以及施工技术手段的创新,园林设计的浮夸风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城市为了展现城市形象,追求高价设计、高价建设。为了迎合城市园林建设决策者的心理或是体现设计者的景观设计水平,一些景观设计师往往大手笔地堆砌各种景观小品,大量引用外来新奇树种,亦或是人文景观的泛滥应用等。这不仅造成了各种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要求,与节约型园林建设背道而驰。

2、重形式轻功能,设计脱离大众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在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功能的一些不科学的倾向,他们过于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形式上美观气派的吸引力,而不注重整个景观空间使用功能的营造,或是为了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而运用繁杂多样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从而忽视了人们对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使空间缺乏变化,不能随实际需求而灵活设计。例如,一些道路节点部位为了凸显景观效果,设计大片的模纹或是摆放大量的景观小品,而不考虑更加合理的生态绿化或是居民休憩的需求,导致整个景观华丽而空洞,缺少使用感染力,与人们之间的交流往往也只限于浅层的互动,使得园林景观变成城市中的“摆件”,使用功能大大减弱。

3、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4、植物配置不科学,造成资源浪费

植物的配置结构不合理,不符合区域规划是一项严重的问题。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忽略环境等问题,随意栽种品种,不仅没有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物种间的恶性竞争,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我国在园林植物的应用上有一点弱势,就是起步较晚,因此设计师对植物配置的重要性领悟并不深,对国外引进的品种也没有详实的了解,所以植物常会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而无法生存,其后果是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达不到生态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随着园林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材料、植物种类以及施工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应用高标准的绿化植物以及先进的景观材料营造宏伟的气势是现今城市园林设计师的追求。当然,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标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而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有些脱离实际了。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在设计之初必须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项标准,合理结合该城市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项目投资概算,合理选用工程建设的植物品种、规格、材料种类、施工工艺等,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气派而忽略了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前期资金的投入问题。比如:一个项目在园林设计之初首先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总体定位,如项目概况、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建设者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基本实施内容以及建设资金要求。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园林景观,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项目的服务对象,资金要求确定了方案设计因素的总体把握。只有把握住这几点,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使最终的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城市景观绿化大多数为开放性的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应尽量避免只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尺寸问题,要依据人的普通身高來定某些景观的尺寸,如座位的高度、景墙的高度、台阶的宽度和高度等都要适宜,在台阶处设置无障碍通道、道路转弯处采用圆角的设计等。中国位于北半球,气候为季风型,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因此应在园林的向阳面多设一些活动场地,如广场、儿童游戏区等。同时考虑到夏季的遮阳、乘凉,在一些大型广场上适当栽植乔木并在乔木下设置座椅。诸如此类,只有从设计的细节处出发,设计明确地传达出该场所可以被使用,以及该场所就是为了让人使用的信息。同时,深入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的审美需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正确定位,以人为本,面向大众,创造出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爱好的游人需要的作品,确保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体现人情味,最终创造出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的游憩境域,既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物质文明需要。同时,因地制宜,“地”即现实条件:或是地理环境条件、或是财力条件,或是人为条件,择其重者而考虑,应优先满足最主要的“功能条件”,其实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园林是为人创造的,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娱乐,也可能是休息,或是陶冶情操,欣赏情趣。总之,要结合所处地的人的需求以及环境要求,综合考虑,才能使园林设计的意义得到真正的体现。

3、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应充分的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环境等重要的潜质,进而营造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以及绿色环境背景。园林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以及特色的重要方面。园林的景观设计首先应理清城市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与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与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景观之中,因而增加园林景观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4、合理利用地利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到原有自然资源,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建筑成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可以使景观更为真切、自然。利用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可以使景观的轮廓感更加清晰,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在景观的配置上宜多采用乡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更易于养护管理。同时还要适当配置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及较好适应性的外地植物,使园林中的植物结构多样化,而且乡土植物与观赏类植物之间利一学的搭配,可以实现四季观景的需要,使景观四季旱现出不同的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通过对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的山水地貌进行利用,使植物与建筑实现良好的配置,从而为人们打造一个绿色的休憩环境。这就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木的设计原则,打造一个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美观、实用的现代化园林。

参考文献:

[1]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25).

[2]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1).

[3]刘肖骢,康慕谊.试析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发展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现代城市园林 篇12

1“人”与“自然”元素的高度融合

从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经典的研究和学习当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建造者和设计者都非常注重“人”和“自然”这两个重要元素的表现和这两个元素的有机的融合。对于这个艺术追求的体现我们无论是在北方的皇家园林当中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无数的佐证。从这些佐证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所体现的重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某个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就可以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士大夫阶层重要的这些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外化。这也正是东方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在设计理念上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

2 努力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和建筑理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突出的重点就是适宜人的生存和居住。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以江南的私家园林为例:众所周知我国江南地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常年湿润多雨, 再加上所处地区气温偏高植被丛生。这些独特的地质因素就造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和设计上相当注重园林建筑的排水和通风。尽可能的在园林当中大量栽种植植被调节人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造成适宜人生存和居住的相关生态环境。

现代城市园林在建筑和设计上也应该注重人居环境的营造。城市人久居都市紧张的工作拥挤的交通已经逐步使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在光影、气流、温度、湿度、采光等建筑和设计细节上充分考虑当代人向往自然, 崇尚自然的人居理想。为人、动物、植物等等生物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有利的生存和发展场景。城市园林的设计功用达到有效的丰富, 城市园林的人性本质得到了相对较大的提升。城市园林最终是要给人看的, 城市园林的建筑和设计也离不开“人”这个重要的元素, 现当代城市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回归也不断的影响着城市园林建筑和设计的发展方向。努力为“人”创造一个合理的适宜的“人居环境”将是城市园林建筑和设计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3 巧妙的视域塑造和创新

从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经典的研究和探讨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视域”。“视域”是指一个人视力所能及的范围, 这个概念往往与人的主体视觉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园林造型的空间的封闭的相对的程度。这个往往与园林造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有很大的联系。以北方皇家园林为例园林建筑往往追求气势恢宏, 磅礴大气。在一定程度上就逐步造成了广阔的视角, 空间也相对比较开放。与独特的其他园林艺术表现手法相互融合逐步构成了一个相对较为独特的艺术审美特色。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设计还注重对于周边山川、河流、村庄等等自然景观的相互借鉴和映衬。使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综上所述,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和学习是一长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的借鉴和继承还有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要解决好与现代城市发展和社会文化思潮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问题。

站在今天这个时候我们看看,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好是一个思想文化大融合、大冲撞、大爆发的时代。无数的新思想、新思潮向着我们扑面而来。那么对我们这些新时期的城市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认真的重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发展, 坚守传统逐步走出一条有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的中国城市园林艺术发展之路。

摘要: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的城市园林的建设者和设计者应该充分的从中国古典园林当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和精华与现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逐步融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园林建设和规划理念。为当代都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道路来。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杨宏烈.广州古典园林水景特色的认知[J].广东园林, 2001 (1)

上一篇:煤炭调查下一篇:陶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