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通用8篇)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1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火峰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讲义
如何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实施,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包括硬件环境的配置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我们肥城的农远工程也已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今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实际应用的阶段。也就是如何利用好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来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这也使我们一线教师面临两个问题:
1、如何利用远程教育硬件和软件环境,顺利的组织教学;
2、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背景及意义、三种模式的技术构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做一些了解,然后观看视频:
1、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工程对孩子们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国家级的农远项目学校校长培训资料)
一、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1、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
通常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远程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基于印刷媒体的函授教育,它是建立在印刷和交通邮递技术发展基础之上,当时,学校数量有限,而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学习者由于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而不能采取师生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只能通过邮政通信的方式来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我国函授教育的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种教育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函授教育主要缺点是实现交互的程度和及时性有所不足。
第二代远程教育起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多种媒体教学开放教育(又称为广播电视教育),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通讯卫星等多种媒体教学为其技术特征,其主要代表是各国独立设置的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它独立设置的远程教学大学。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
第三代远程教育则是发端于20世纪末叶的数字化虚拟教育(即网络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双向电子通信等技术基础上的新一代远程教育,具有交互性、网络化、实时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的特征,它集面授、电视、网络教育各自的优势于一身,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信息传播媒介为一体,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创造一个师生可以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环境中推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环节,达到“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的目的。
2、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的定义:是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和教育组织之间相互分离、教育者提供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信息,连接教与学的过程。
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3、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1)教学交互性强。以计算机网络和多种信息网络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学生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孤单的学习个体,而是包含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和其他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向学生传送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充分发挥视频流媒体的优势;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学习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交互性。
(2)教学资源丰富。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是因特网,它将整个地球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连接了全世界的资源库,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网络。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把各自优秀的文化成果放在因特网上,因此,因特网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来说,不仅是传播载体,更是共享教学资源的所在地。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单位通过建立网上分布式资源库,向学生提供系统、翔实、优秀的超文本和多媒体学习资料。
(3)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和教师处于时空上的准分离状态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使教育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学生上课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再受教室、学校、地域甚至国家的限制。教学活动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非实时进行,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何种进度和何种方式,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只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没有学习距离的差别。
(4)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全社会。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对象,提供不同内容的教育和教学。
二、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地网),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传输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2、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天网),是通过卫星视频系统传输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地网)简介:CERNET建于1994年,是我国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目前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地址:http://。联网情况:与CERNET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1000多家,联网主机120万台,个人用户达到1000多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地方教育部门和社会上其它力量投资建设的网络教育资源,有教育信息资源类网站、远程教育类网站、政府和教育科研类等教育网站,也有一些商业类网站。这类教育网站数量很多,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提供了大量各种各类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容。
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站: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http://lyedu.lyyj.gov.cn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
4、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天网)简介:教育部于二○○○年新建了中国教育卫星电视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它租用鑫诺一号卫星上54MHZ带宽的Ku频段大功率的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传送方式,在卫星电视信号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兴的VBI和IP数据广播传输技术,通过UDP/IP协议,以数据报形式经过打包送上卫星,再通过卫星下发至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计算机、用指定的PC卡和相应软件即可接收。可以接收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1台、中国教育电视2台和空中课堂的节目。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重视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建设。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到2002年底:全国 “校校通”工程投资208亿元,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84万台,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从1999年每121名学生1台提高到每35名学生1台;建成校园网26000多个,是1999年的8倍多。到2003年年底: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拥有量增加到663万台,校园网增加到35000个。
但是通过后来的调查,我们会发现这种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却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1、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背景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2、工程的目的和任务
(1)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施“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2)2005年前,争取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
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3)2008年前,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4)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备条件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3、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1)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教育的有效途径;
(2)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3)是改善教师工作和成长环境的有力措施;
(4)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5)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教学模式环境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经过试点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到目前的工程项目,对农村及中西部偏远地区县以下学校进行的硬件环境配备中,确定了三种硬件的配备标准,并把这三种硬件配备标准称为三种模式,三种模式提供了不同的技术构成和资源环境。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1、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全国大约有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其中中西部为9.9万个。
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对于某些学科,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可以以播放光盘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如英语、音乐等学科)。
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硬件设备:电视机、DVD机。
系统结构图(略)。
模式一的特点:设备操作简单;能直观的表达宏观和微观世界,把抽象概念形象化;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可重复实现教学内容;光盘教学片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四者之间可以形成有效互动。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也能在光盘中找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还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光盘中提供的素材。
光盘资源的类型:(1)课程教学类:覆盖各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按教学环节细分成若干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点击播放相应的模块,进行教学。(2)教学同步课件类:为教师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成分发挥视频和动画的优势,创设教学环境,开拓学生视野。(3)教师培训类:包括新课标、名师精彩课例选、课程与教学论、新课标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例指导等等。(4)学生学习指导类:中华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试验集锦等等。(5)专题教育类: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专题等等。
2、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使学校能接收到更多的优质资源):
配备对象:农村中心小学。
硬件设备: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室外卫星接收设备(天线、高频头等)、卫星电视收视设备(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视机等)、卫星数据接收设备(卫星数据接受卡、调制解调器、光盘刻录机等)、计算机、互联网接入设备、打印机、电源等设备。
主要优势:获取多种教学资源,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系统结构图(略)。
模式二环境的特点:通过连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电视和计算机都可以接收和播放卫星远程教育资源,计算机还可以接收、存储、刻录和播放来自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也可进一步通过与之相连的电视播放,有效的实现了卫星网与因特网的结合。
模式二环境的教学功能:
(1)能够实现模式一的所有功能
(2)接收来自中心主站或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网上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3)能够系统的接收、播放、存储和回放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的远程教育节目资源,通过因特网下载网上的教育资源。
(4)可以从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即时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
(5)能够获取和播放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6)可以把存储的教育资源刻录到光盘上保存,并提供给模式一的教学点使用。
3、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在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配备对象:农村初中。全国农村初中有3.74万所,其中中西部2.98万所。
主要优势:提供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具备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
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硬件设备:在模式一和模式二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室(投影仪、中控系统、控制软件、DVD播放机、电视机等)和计算机网络教室(服务器、交换机、教师机和学生机等)。
系统结构图(略)
模式三环境的特点(在卫星收视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是师生可以在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是集成度较高的一种模式):
(1)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外部和内部网络资源,便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2)交互性好,学生可自主学习。
(3)提供了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条件,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模式三环境的教学功能:
(1)能够实现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所有功能
(2)教学示范功能。通过控制软件可以将教师机上的教学内容同步的播放到全体学生机或部分学生机上,也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信息同步播放到其它学生机上。
(3)将计算机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投影播放,扩大远程教育节目的收视及使用规模。
(4)实现了网络教室教学方式,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创造条件。
(5)提供利用互联网的个别化学习。包括进行网上探索、讨论,资源下载等等。
(6)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学习者在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也可采用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进行远程教学。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2
我国中小学处于教龄阶段的学生主要为6~18岁, 该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相差甚远, 却又存在紧密联系。儿童时期是个体认知、行为等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果该阶段儿童在心灵受到创伤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 将来可能会导致其自卑、怯懦、恐惧、多疑等消极心理的形成;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使学生过多关注自己, 过于在乎他人对自身的看法, 加之社会经验不足, 极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其身心发展特征及规律而设计的, 在校接受专业知识人员以理论授课、心理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进行的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及时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开辟一条顺畅的道路, 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1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就开始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而这些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 但在边远的农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 鉴于此, 更多教育工作者倾向于“以点带面”的方式,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带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情况: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为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 从事本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4名教师当中, 只有一名教师是该校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 18.9%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 其他均不从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多为该校的政治老师、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其中, 一人持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 一人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43.2%的被试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以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 而54%的被试从来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37.8%的被试只参加过1~3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情况:广西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用于教育的经费也严重不足, 而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支出更是微不足道。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有56.8%的被试表示自己所在学校目前没有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29.7%被试所在学校年均有2000元以下的投入, 5.4%被试所在学校有2000元至5000元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 然而, 接受调查的44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经费超过5000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及教学内容情况:在44所学校当中, 仅有少部分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但多因缺乏心理专业教师而无法向学生正常开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班会课的形式开展, 初步涉及学习效率、自信心的建立、人际交往、感恩等, 内容较为粗浅, 授课形式单一。 (3)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 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与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模式, 均以学校领导引导为主, 具体表现为:班会 (86.5%) 、学科渗透 (64.9%)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均为45.9%) , 其次为心理健康教育课 (18.9%) 和其他 (16.2%) , 较少学校通过心理健康宣传 (13.5%)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13.5%) 、开设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10.8%) 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8%)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调查数据显示,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以集体理论授课的方式开展, 形式单一, 授课时间与班级有限, 多为“问题班级”教学, 以政治教导为主, 涉及心理教育的内容较浅, 学校均未设置专门心理咨询室。具体表现为, 仅40.5%的被试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各个年级, 但均以班会课的方式进行, 13.5%面对部分年级, 10.8%面对部分班级, 35.1%的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按照正规标准, 每5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心理老师。在广西农村地区, 大部分小学由于受教育人数少, 均无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而在人数超出500甚至上千的中学, 也因无招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计划而由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兼职任教。
(2)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 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虽然推出了认可度较高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 但其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差异甚远。 (4) 多数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或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缺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 得不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其中小学学校几乎不具备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沙盘治疗室、宣泄室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及设备, 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教育部门没有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标准与硬性的要求。
(4) 心理健康教育考核体制不规范。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教育部门未能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硬性要求措施与明确的评价标准, 导致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 教学内容笼统、可有可无。
(5)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服务效果差。广西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或者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 更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案, 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 缺少专门介绍心理健康的书籍以及专业课程。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上仅处于初级水平, 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形式不熟练, 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甚至有时滥用心理测量工具以及混乱的心理咨询操作技术, 适得其反。
(6)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建立社区支持系统将更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使家长以及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更清楚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遇到的问题, 并予以解决。 (5) 广西农村地区多留守儿童, 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家长迫于经济压力多离家外出打工, 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无暇顾及, 孩子身心、学习的发展均交由学校全权负责, 学校教学压力大。
3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交流平台。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匮乏这一现状表明, 教师在遇到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 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及时进行交流探讨, 没有互动平台, 从而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 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措施对此现象予以改正, 如设立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与评估标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学习或培训等, 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化水平,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事业运转的状态很大程度受到教育基金投入多少的影响,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沙盘治疗室等硬件设施。
(3)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加强心理教育行政立法。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教育工作较为闲散, 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完善的上层建筑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常规, 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做到极致, 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大成果。
(4) 寻求适合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多, 如辅导模式、四结合模式、系统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模式等。 (6) 教育模式的选择, 必须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水平以及校园环境、师生特点等具体情况, 在旧模式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需求以及学校所具备的条件, 建立符合事实、有明确目标、任务、方法、内容、原则、策略和途径等的模式, 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参与个体的全面性和多环节授课渗透的深度。
(5)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教育者决定了专业教育的水平, 唯有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准入条件, 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爱心、懂得师生心理发展规律。 (7) 然而,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匮乏, 在聘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应通过在岗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参观学习、建立心理健康交流平台、设立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等方法加强在职或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力争做到“一专多能, 更超一专”。 (8)
(6) 提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待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只有当其岗位得到认可、付出取得硕果时, 工作才会更有动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与其他教师一样具有职称评定的权利以及与付出相适应的薪酬待遇。
摘要: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愈受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本次调查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提高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采用问卷、访谈等调研方式, 依托“国培”项目, 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广西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教师以及相应机制, 各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资金以及心理教师岗位的匮乏成为制约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西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
注释
11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 .
22 韦俊卿.广西推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33 陈雪, 余欣欣.广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0) .
44 石建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论坛, 2012 (3) .
55 上官崇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师资管理, 2008.
66 刘建瑛, 曹文涛, 刘秀琴, 张艳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教育模式的演进[J].校园心理, 2010 (10) .
77 杨晓霞, 尹丽娜.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3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策略
目前,在中央“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精神指导下,农村学校班班通、网络、机房、网络等硬件逐步配备齐全,如何开展现代化教育,汇集优秀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最大的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教研平台,将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建立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迅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行政推进、机构推进机制。
我区教育局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行保障经费的通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学校信息化培训,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培训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举行和校本培训工作配套的校本资源库建设、资源评比等活动,为鼓励农村学校,将农村中小学单拉出来进行评比。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全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参与信息化培训、资源建设、应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目标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制订了《校本培训管理方案》,每月采取定期检查,多种方法抽查的方式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对在信息化建设上态度积极、成绩突出的学校,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
二、基于教研平台、开展多模式、多样式、多途径培训。
区教育局搭建专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考研平台,它将备课工具、博客系统、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系统和其他大量网络应用工具进行了平台统一和功能集成,为我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及培训、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为教师群体提供了跨学校、跨学科交流途径。
以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通过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多种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在时间跨度上,每月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给农村教师以足够的时间理解课程、利用网络平台集中教师共同讨论,完成作业,同时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习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达到帮带效果。在面授上,梳理整个培训的结构,让整个培训内容有连续性,并确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远程学习做准备。远程学习上,初期主要进行利用平台学习、进行交流、提交作业等基本操作,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由学校总结本期培训不足之处,保持教师学习热情度,避免在每期学习结束后学员因对课程没有学会或懈怠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利用教研平台中的录播系统,进行课堂实录,收集优秀课例,制作微课,交互课堂,通过网络学习、交流以达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及资源利用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开展省、市、区、校级多方位、多级别信息技术及教育理念培训、比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与课程整合能力,做好了“农远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工程之间的衔接,缩小了城乡学校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在培训方法、培训理念、培训模式、硬件建设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总结符合自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对农村专业性强的教师开展培训,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培训旨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培训和应用有机结合,将培训融于平时教学应用中。
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打造培训队伍,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山阳区信息技术教师QQ群、微信群。以赛代练,平时加强联系,并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装机、安装系统等大赛,通过比赛提高农村学校的技术力量,并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进步,同时,方便解决一些薄弱学校出现技术问题时互相帮助。
打造优秀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两支培训队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各种比赛和教育局统一培训,增强信息技术教师能力,为开展培训奠定技术基础。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电脑、展台、触摸电视、投影等硬件的基本操作及电脑基本知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网络等基本应用培训。
结合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对培训实施引领。教研室、师训科、装备中心等科室相互结合,开展不同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村学校培训工作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单调重复、针对性不强,培训任务没有明确目标,培训评价滞后,培训内容缺乏目标性和连续性,先进性、持续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兆明,黄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J].中国农村教育,2005.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4
——教师如何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
教师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简易培训教程
一、访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下载相关IP资源操作步骤:
1.登录荣成教育资源信息网
2.点击“远程教育”模块
3.在“IP数据”栏目中点击“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初中---资源”
4.点击相关栏目,浏览相关资源。
“时事动态”介绍了大量的时事新闻和分类新闻
“课程资源”中有具体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 媒体展示 探究活动 扩展资料等
“学习指导”中按教材、学段、学科分类,同步展出相关课节的 学习要点 重点讲解 知识拓展 反馈练习等,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教法等
“专题教育”中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禁毒教育等专题视频,既可以作为班主任的工作参考,也可以直接作为教材播放给学生观看。
“教师发展”中有专题报道 培训教程 教学案例 教研论文 经
验交流 等小栏目,为教师进行自我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少年文化”中有文史大观 科普之窗 网上读书 人物空星 军事迷彩 影视欣赏 等栏目,可以开拓青少年视野,增长青少年课外知识。
二、收看视频直播
1.查看节目预告
视频直播栏目中有三个直播频道:空中课堂 CETV1 CETV2 在这里,你可以查看三个频道的从周一到周五的节目预告。
2.收看直播节目
①点击“荣成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站”②下载并安装两个文件“点播直播客户端下载”和“DIRECTX8.1 FOR WIN98/WIN2000”
③在“用户名”和“密码”中都输入ycjy 点击“登陆”④点击“视频直播”图标,会看到四个频道。点击选择其中一个,在线主持人如果有1人以上,就可以点击黄五星右下方的“观看”进行欣赏。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5
第四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 第一节、刑法
第二节、行政处罚法 第三节、劳动法
第四节、职业病防治法 第一节、刑法
一、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罪名和刑罚的规定(了解)
1、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实施违法行为;实施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实施的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
2、刑罚:是审判机关按照刑法的规定剥夺犯罪人某种权益的一种强制处分。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来实施。
3、犯罪的构成(1)犯罪客体:被侵害的、为刑事法律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2)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3)犯罪的客观事件(4)犯罪的主观事件。
二、生产经营及其有关人员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了解)
(一)重大责任事故
刑法134条: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违反规章、或强令工人冒险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触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3-7年。犯罪客体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犯罪主体是工厂等的从业人员;客观要件是实施了违反规程等违法行为而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主观要件是表现为过失。
(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条: 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生产条件、单位职工或其他部门提出后,对隐患不整改、导致重大伤亡事故。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3-7年。
(三)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事故罪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3-7年。
(四)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罪
第139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3-7年徒刑或者拘役。(五)量刑情节的规定
1、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量刑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定为情节特别恶劣
(1)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3)其他
2、不报或谎报事故罪的量刑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情节严重
(1)导致事故扩大,增加死亡1人以上,或增加重伤3人以上,或增加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 1)决定不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或谎报;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 3)其他
2、不报或谎报事故罪的量刑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3人以上,或增加重伤10人以上或增加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2)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导致事故扩大 3)其他
第二节.行政处罚法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了解)
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行政相对人员的权利*(掌握)1)陈述权:如实陈述相关事实、情节
2)申辩权:对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持有异议的,有权辩解 3)行政复议: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4)行政诉讼:可以由行政相对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也可以经行政复议后再向人民法院提起。
5)索赔权: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7种)(掌握)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掌握)
1、法律的设定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地方行法规设定
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4、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对上述法律法规中尚未制定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量的罚款。
5、地方政府规章设定
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对上述法律法规中尚未制定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量的罚款。罚款限额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6、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
四、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第 15-19条)(了解)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五、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了解)
一般管辖(属地):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指定管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移送管辖: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适用
(1)一事不再罚
(2)不满14周岁,不予处罚,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14-18周岁,从轻或减轻处罚;
(3)精神病人,不予处罚,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 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法,处罚;(4)从轻处罚
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受他人威胁有违法行为的;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5)处罚时效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六、行政处罚的程序(熟悉)
1、简易程序:适用于当场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形
•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 执法人员当场做出决定的,应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处罚决定书需在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2、一般程序
除了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外,其它行政处罚应当适用一般程序。行政机关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合法证件;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审查调查结果,结果分为:
确有违法行为时,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处罚;
违法事实不成立,不予处罚;
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3、听证程序
对较重的行政处罚实施前适用的一种程序。
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前,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三节 劳动法
一、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具体规定(掌握)
(一)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1、劳动者的权利(7项)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
第三条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应当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用人单位的义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伤害。
(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女工保护:
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国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怀孕7个以上的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延长其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未成年(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保护
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劳动安全卫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了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行使《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权。
第四节.职业病防治法
一、职业病范围(掌握): 职业病指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掌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三、职业病前期预防(掌握)
1、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
第13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6项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4)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无害与有害分开的原则;
(5)设备、工具、用具等分设施符合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其他要求
2、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设有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 第四条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十条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30日内,做出审核决定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未提交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经费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经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17条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取得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四、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熟悉)
(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6项)(1)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管理
1、职业危害公告和警示
22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3条规定,对可能产生急性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放射工作场所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2、劳动合同中的职业病危害内容
3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待遇等如实告诉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岗前、岗中、离岗健康检查。 检查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3、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
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三)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熟悉)
1、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卫生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的职业病诊断项目。
诊断地点: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者本人居住地。
诊断考虑因素:病人职业史、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诊断:进行职业病诊断应当组织三名以上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报告: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向所在地卫生部门报告。确诊的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2、职业病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调离原岗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给予岗位津贴。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外,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
六、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熟悉)
1、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1)拟定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防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1)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 (2)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有关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的行为; (4)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八、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6
培训学员学号:51 自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15日,我参加农村小学校长现代远程理论的学习,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使我不仅更深层次了解教育政策法规,而且准确把握《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法规》《校长专业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策略》特别是《校本培训设计》为谁培训设计?如何整合和利用培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薄弱学校改造的对策》《校园安全》等课程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培训学习,不仅是一次理论性学习,更重要是如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来更有效指导学校工作,努力使学校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下学校发展的新需求。为此,我个人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通过校本培训班学习,树立了创新的观念和思维,实现学校教育的稳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刻认识到农村课改几年来也取得可喜的变化。教师的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改变。但在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对新课程实施影响因素依然存在,不同水平的人更加深刻理解课程实施为成功课程实施创造条件。如《校本培训设计》以往我们当校长的忽视理性认识,认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但通过学习有关教育法,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校长的责任感,它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促使基层学校一定制定好《教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立足教学实践,由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展。不必脱离工作岗位,教学中需要什么?教师需要补什么?只有一线的教师知道。因此,学校必须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好,更好的让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好。
二、通过培训学习,就要求我们将理论落实到工作中,贯穿于工作中。
通过培训学习,专家的引领,我本人通过网上四个模块学习,认识到专家的讲解针对我们一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尤其是一线教育案例,使我们做
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什么?如何在《校长专业发展》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校长对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否用新理念解读课程标准,是否站在解读角度中了解课程带来的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对校长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并通过案例的研讨,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给予具体案例,每一个环节都详细提出教学建议,便于教师实施。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到我们忽略的问题,正是我们学校今后中要解决的问题。
三、通过培训学习,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增强责任心,正确审视学校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促使教师面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如何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如何面对农村学校师资老龄化,学生流向城市学校。说明家长对教育期望值比较高。更重要的说明我们忽略农村教育的师资培训,学生渴望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对农村学校薄弱的环节。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对策》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认识,更深层次的从实际出发,思考面对薄弱我们应该怎么办?更清醒的认识到学校不仅仅是基础的薄弱、更重要的是硬件设施的薄弱。其次是师资的薄弱?我们应该构建学校制度,实现薄弱学校改造校本管理制度建设及学校文化营造。努力使薄弱学校走出困境。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学生?值得当今校长的不断反思。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7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下文中简称《标准》) 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规定, 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有教育技术重要性和应用性的意识, 能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中所提供的一切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并能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标准》主要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为四个方面14个要点, 本研究主要以此为根据, 对湘西地区农村与城镇中的23所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对教师教育技术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围绕《标准》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设计问卷, 然后对湘西8县市小学及初中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5份, 其中小学138人, 中学117人;理科方向121人, 文科方向134人; 农村126人, 城镇129人。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同时进行, 力求从问卷结果和访谈记录等多方面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二) 调查工具。
1.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按《标准》中四个方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采用课题组成员分组至各县市中小学发放试卷, 当场回收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21道选择题。问卷设计中每道题设置四个选项, 均为正向表述方式。在问卷统计中以A、B、C、D分别对应1、2、3、4分, 其中被测对象出现多项选择, 选项得分低于4分以实际分计算, 高于4分以上的均以4分计算。数据统计按农村与城镇两个部分处理, 并计算每个小题的平均得分。按意识与形态、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小项计算对应小题得分的均值作为小项均分。根据小项均分的得分不同, 判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 评分标准为: 小于1分为薄弱;1~2分为较差;2~3分为一般;3~4分为较好。在各小项中, 针对各小方面则以百分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访谈记录。
访谈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分组同时进行;访谈内容均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访谈均为当场记录, 然后统一分析, 力求从多个方向掌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水平。
三、数据分析与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城镇小学教师, 但都处于一般水平, 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下面主要从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意识与形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 意识与态度。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意识与态度属于一般的水平, 而城镇小学教师处于一般偏高的水平。数据显示农村教师家中已开通网络的共占81.2%, 城镇为100%, 说明城镇和农村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在是否运用教参配套课件进行教学的调查中, 农村为97.1%, 城镇为97.3%, 基本持平, 但城镇经常使用人数占51%, 高于农村教师23%;同时, 在回答“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的情况中, 7.3%的农村教师表示从不使用, 61%的农村教师偶尔使用, 31.7%的农村教师经常使用;60%城镇教师会经常通过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 通过这两项调查数据显示, 城镇和农村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城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和应用意识要稍高于农村教师。在“评价与反思”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有87.8%的教师会对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其中经常进行反馈的教师有15.9%, 而城镇教师1%不进行评价与反思, 经常进行反思的教师占27%, 72%表示偶尔或很少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效果进行评价, 另外在“是否对教参配套课件进行改动”的调查中, 有34.1%的农村教师直接使用, 62.2%的农村教师稍加改动, 有3.7%的农村教师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较大的改动;城镇教师直接使用的占21%, 稍加处理的占67%, 结合教学需要进行大量改动的占12%。这两项调查数据说明城镇和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和反思都还有待加强, 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 知识与技能。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处于一般中等偏下水平, 城镇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也只处于一般水平, 且城镇和农村教师都表现出对教育基本知识的掌握弱于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问卷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教育技术认知方面。在对“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占59.8%, 城镇教师为58.8%;在 “是否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了解的占27.6%, 城镇教师为38%, 此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虽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浮于表面, 对教育技术的深层了解不足, 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2.基本技能方面。重在了解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应用、资料收集的方式、教育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教学组织情况等方面。而基本技能可粗略分为理论运用技能和利用媒体技术的技能。在利用媒体技术的技能调查中, 78%的农村教师掌握了用PPT将媒体素材集成课件进行教学, 但使用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很少, 城镇教师有79%会使用PPT, 其中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占14.3%。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利用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已经基本掌握, 但对媒体更高层次的加工、利用与制作技能还有待加强。
3.理论运用方面。对理论运用技能的调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探究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教师不了解探究学习, 13.4%仅了解其概念, 48.8%的教师会偶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经常组织探究学习的占28%。城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占94%, 其中, 经常使用的占52%。另外, 农村教师对集体、小组、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处于初步学习使用的占79.3%, 能够灵活使用的占12.2%。城镇教师处于初步学习使用的占77%, 其中能灵活使用的占37%。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对理论运用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 虽城镇教师灵活使用情况表现出略高于农村教师, 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三) 应用与创新。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与创新水平为一般偏弱的水平, 城镇小学教师应用与创新能力处于一般偏上的水平。调查数据及分析如下:第一, 农村教师把教育技术应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占68.3%, 城镇教师为67%;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农村教师占13.4%, 城镇教师为16%;把教育技术应用于学校范围内创新研究的占3.7%, 城镇教师为17%。 第二, 对农村教师教学或研究成果获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7.6%的农村教师暂时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城镇教师为23%;农村教师获得县级以上奖励19.5%, 城镇教师为10%;农村教师获得州级以上奖励为19.5%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 , 城镇教师为36%;农村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为13.4%, 城镇教师为31%。 第三, 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调查中情况如下: 46.3%的农村教师用QQ、E-mail、博客、教育论坛等方式进行, 城镇教师为82%。很明显在合作交流方面, 农村教师合作交流形式较为落后, 仍然有许多教师采用电话与信件等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辐射面积较狭窄的形式进行, 这些形式不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四) 社会责任。
教师普遍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社会责任了解较低, 我们从教师对教学软件使用与法律意识角度对教师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意识处于较弱的水平。农村教师对使用盗版软件持无所谓和能够接受态度的占78.1%, 有待加强。
四、原因分析及建议
根据对比分析显示, 农村与城镇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 说明城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距虽然在缩小, 但是还有一定的差别,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城镇地区小学教师。根据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是缘于以下几个原因:硬件设备的差异影响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实践范围与机会不均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速度;管理人员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调查结果给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湘西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 重点加强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建设。二是城乡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三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合理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缩短农村与城镇的差距。四是开展“发散——集中”式的“教师比武”活动, 增强教师学习教育技术能力的主动性。五是给予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到教育技术发展较好地区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育技术给教学所带来的好处, 然后带动本校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针对湘西地区农村与城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自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和访谈提要, 采用随机调查的形式, 在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23所小学进行调查和访谈。主要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农村与城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湘西民族地区建设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湘西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S].教师, 2004
[2].黄威荣.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3].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 篇8
环县吴城子小学
耿昕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活动,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班的每一次活动,认真做好笔记,回到住处每天坚持写心得体会。回顾学习时光,在这两个月的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吸取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到了各位专家的人格魅力及高深的教育理念。他们身上那种对教育所赋予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与专家、同行的沟通、碰撞中使我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提升,并从中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那就是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了让学习成为终身需要的观念。
两个月的培训学习扎实而紧促,培训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影子培训、交流总结。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我深深地意识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因为当今的教师即使是有“一渠水”也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虚心地聆听专家们的讲座,认真地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
走进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告诉我们:上语文课时,要用课文来教语文,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回想起在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几年里,上语文课时一直都是在教课文,把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解读课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后,我才明白原来教课文不是语文教学的最佳方式。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在教课文时解读文本的感悟和学生是不同的,而且教师的感悟往往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教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懂。另外,有时教师的感悟并不是最佳的感悟,而且还会出错。所以语文课上只教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抛掉传统教学中只教课文的做法,语文课不要只是单纯地教课文,因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不要把它视为语文教学的全部。我们应该把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走进兰州实验小学张艳萍的讲座,她在讲座中提到:要想让学生学会写作,课堂上必须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交融起来。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回想起自己的教学,平时我上课都是把阅读和作文分开来教学的,怪不得教学的效率很低,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差。听了讲座后,我才明白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尝试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起来,从而试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走进石义堂教授的讲座,他在讲座中提到“要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来进行分类,并总结出多种识字方法,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中先后聆听了二十几位教授和名师的多次讲座,这些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既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另外,影子培训为我们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入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在他们的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深入他们的教育教研活动,跟随指导老师听课,备课,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取了一线优秀教师教学中的精髓,发现了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引起了自己的反思,这些经验和思考都会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助到一臂之力。
培训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使我们发现了每一位学员的优点,真可以用“卧虎藏龙”来形容,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自己的压力所在,如今的社会,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做一个有兴趣有智慧的老师。
【肥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义】推荐阅读:
肥城龙山小学07-21
肥城市实验小学幼儿园05-17
肥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查自评11-03
《城市设计》讲义06-30
农村中小学城市化06-03
农村教育城市化工作计划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