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2024-08-12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精选8篇)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篇1

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苇子沟镇中心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经验交流材料

九台市苇子沟镇中心校

2012年4月

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3年,九台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理解是“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素质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的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

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中我们坚持走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引领教师形成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发展的方式,几年来,从学习型团队的构建,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校本管理,逐渐形成了清晰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于教师,强化师德,促进教师专业情意发展。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重师德是学校强校之本,更是学校精魂所在,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在于:教师道德水平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对孩子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无可替代。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师德建设成为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必然路径。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强化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时记录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促进教师增强职业信仰。

第二,开展师德宣传活动。为了确保师德建设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演讲会,“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观、练师能”主题教育;坚持全体教师期初集体宣誓活动,“阳光爱心”活动启动仪式;向汶川地震灾区英雄教师学习讨论活动。我们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和学校网站、广播、板报、橱窗、家长会等阵地大力宣传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及学校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极力创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一直坚持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开展师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褒奖师德先进,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教师奋发进取、忠诚奉献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第三,关爱教师生活,让教师热爱工作和学校。十几年我校一直坚持为教师提供免费的午餐,对困难教师及时予以关怀和帮助,对离退休教师在节假日进行探望,在学校重大活动日时邀请他们参加。这些关爱,把大家紧紧团结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让教师幸福安心工作。

第四,重视教师身心发展,让教师拥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学校十几年如一日每两年为教师体检一次,坚持开展教师文体活动,比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学生活动时,让全体教师参加与学生一起运动、游戏,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结合七

一、教师节、元旦开展文艺表演,促进教师相互沟通、展示教师特长,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情感,保持平稳的心态,也增强了团队建设和凝聚力。

第五,带领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开阔教师视野,陶冶教师心灵。

第六,构建文化,凝聚人心。强力型的学校文化,如同强烈的粘合剂,使全体教职工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首先,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凝聚人心。学校结合时代特征,提出“求真知、练真能、育真人”这一新时期办学理念。其核心是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办学理念与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它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终身发展,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现代教育的宗旨。目前,这一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渗透到了每项工作与活动,每个教师都以这样的理念设计、制定、实施各自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其次,通过教代会至高无上的主人翁地位温暖人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教代会的地位至高无上也不是一句空话。教代会代表教师的意志愿望,行使主人的权力,既保障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实施,又监督学校办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大到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小到教师课间点心发放,每件事由教代会作主,教师心悦诚服,主人翁意识大大得到强化。“与学校发展共荣辱”的主人态度,使教师体验到学校是自己发展的最好空间。

以上开展的基于教师的各项师德建设活动,使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学校像对待家一样热爱,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负责有耐心,因此促进了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学校也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2011年我校被评为“长春市师德先进单位”,这也是对我校全体教师师德高尚的最高的奖励。

二、发展教师,加强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知识掌握

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挖掘全方位的人、材、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我们的“读书宣言”是:“读书引领人生,让我们将读书进行到底!”引领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优秀的名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与反思中成长的。优秀的教师将意味着优秀的教育,况且教师的读书兴趣又直接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与水平。读书不但是教师教育的需要,也是在不断地丰富教师人生的内涵。充实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的。当前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体,是农村教育摆脱薄弱的一大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书带动的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1、学期初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主要有向教育界的大师、专家、名师学习,吸取他们思想的精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框架,还要学习专业书籍和教育类书籍。

2、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3、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网络资源,搜集适合教师及广大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将软件安装到多媒体教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教师可随时阅读。

4、每学期每位教师必读两本教育专著,同时认真做好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学校于期末前组织教师进行理论考核。

5、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沙龙活动,从不间断,大家把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学

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大胆地提出建议。全体成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个案反思教育叙事等,多篇发表或得奖。

6、开展教师读书汇报活动,为广大教师交流读书心得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这源泉进在咫尺,这阶梯已在脚下。我们已经让教师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立足教研,打造团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一)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让教师主动发展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全乡全员参加,先后开展了“村小全员互助式汇报课”、“村小优秀课展示”等。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活动特点:“七步一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分科定组、专人负责。把全体任课教师按年级、学科分成几个教研组,并由本组成员推选、经学校审核确定了大家认可的有教学经验、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教研组长。

第二步:制定计划、全员参加。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推选人员参加。我们的做法是:开学初,各教研组根据总计划中确定的四次教研时间,拟订本组计划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人员,即做到每个教师都得亮相。

第三步:钻研教材、自主备课。个人根据教研主题进行自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全力进行自主备课。

自主备课也是上好课的关键。所以要强化自主备课,虽然自主备课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两个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就是教师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段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搜集资料、寻求帮助、挖掘教材、研究学生、找寻方法、整合资源等等。而这一切的学习是主动的,是围绕上课这一实践来展开的,做到了“学而能用,知而能行”,俗话说得好:“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这样,个人自主备课就真的成为教师长智慧的过程。

第四步:同伴互助、小组会课。即在教研活动的前一两天进行,作课人发言,讲述自己的思路,组内其他人员评议,完善教学思路。

此环节也不可忽视,这是一个互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要真心对待别人、帮助别人。逐步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引导每一位教师认真帮助他人,我也发现教师的思想真的发生了变化。这样我们在会课中就不会去走形式而是毫无顾忌地与大家坦诚相对,互取所长,补己所短,提高了会课的实效性。

第五步:代表作课、互相学习。小组代表进行作课,领导、组内全体成员及其他组部分成员及时参加听课,填写评课报告。

第六步:反思交流、思想碰撞。即所有作课人员进行教后反思,所有听课人员参与评课,组织者通过“头脑风暴法”让每位教师思想火花在这里产生碰撞,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作课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清楚”通过实践、反思,找到了正确的做法。能够及时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第七步:多元评价、整体考核。虽然在步骤中是最后一步,但是整体评价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

个导向作用。体现了一个“整体性”。评价由领导、同组人员,他组人员,作课者本人四部分组成,评价中每个小组代表作课的成绩或几个人的平均成绩就是这个小组每个成员本月的课堂教学成绩。此评价也因此引起了每一位教师重视。因为有的教师,特别是有的老教师,惰性是很强的,有时评价自己也不太在意,都要退休的人了,愿评几档就几档吧,自己就这样了。但当一个人代表几个人的一个团队的时候,他就不能不在乎了,集体中工作着,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大家的成绩那多过意不去呀!临退休了,还拖累别人,那可不行。所以准备中就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多学点、多问点、主动寻求帮助提高自己,不给小组拖后腿。

这样的整体评价,并非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通过全员互助式校本教研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心”指的是全部教研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需要集体一条心共同努力,集全体成员的智慧。

坚持原则:坚持全员性和互助性

好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人心更齐,打造了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

(二)教研与培训相结合,让教师在引领中发展。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如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备课?如何关注差异,构建高效课堂等,我们就及时组织教师集中培训,我们的培训采取四种方式。

第一种,专题引领,满足教师的需求。

专题引领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目标式培训,是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且思且行。力争做到一题一得。

本校业务校长、主任、骨干教师进行主题式培训。从工作实际出发,引用身边生动的例子,每学期初 必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如何运用新理念进行备课”、“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在备课中 进行学困指导”、“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等,尤其各个教研组均配备业务精通的指导人员,针对本学年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组级培训,如低年组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中年级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高年级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复习”等等。做到有的放矢,启发教师,激发灵感。

第二种,聘请专家,满足教师的愿望。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邢显军所长讲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郝长春校长为我们讲了《个人如何搞好备课,如何上好课》等等,这些专家、名师为我们讲理论、讲方法,专业性很强,令全体教师豁然开朗。

第三种,观看光盘,满足教师实践。学校购买了国家、省、市名、特、优教师教学光盘、专家讲座。例如我们先后购买了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的全册光盘,还有于永正、支玉恒的,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了不出校门,就走近了名家名师,令全员受益。

第四种,外出取经,为我所用。只要上级开展名师名家授课或辅导,我们从来不放过,肯花钱,有时每人次要花几千元,我们都及时派出,更重要的是我们派出的老师回校后必须根据本校实际进行二级传导,开展培训,讲收获、谈体会,做到一人学习全乡受益,并编成培训学习文本,发到每个教研组,作为大家永久的的学习资源。

第五种:自我实践,反思提高。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道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是我校教师“内功”练成的另一条途径,教学没有模式,只有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把书教活,把学生教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反思,教师要学会与自己对话。近年来,我们提倡“教学反思”,让教师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建构,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思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总结和一篇教学反思。我校教师自我反思呈现的方式除了课后记以外,还有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学校将这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经过筛选、修改、整理,逐步生成了校本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资源,共编印成十几个学习本簿,包括《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等,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另外,学校每学期均要组织人员对一些优秀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评比,推荐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教学反思参加县、市、省不同级别的评选活动。纵观教师们的总结或反思,都能从问题和困惑出发,从探讨问题解决的对策出发,从教师的得意和失意出发,从教学前期的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整合已有的经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种,管理者自培,做到高人一筹,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要想让教师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管理者必须首先发展。我们的策略是:一方面每位管理者每学期要针对所主管的内容对教师至少进行集中培训一次,培训中管理者获得理论的提升,对经验进行总结梳理,管理者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每位管理者针对所管理的内容深入实践的每个环节,做到教师懂的你必须懂,教师会的你必须会,教师不懂的,你还得懂,否则无法指导教师。只有管理者发展了,教师才能真正发展。

(三)教研与科研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总结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具有艰苦探索和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日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转换一种生活方式,从重复性的日常教学生活,转化为反思性、探究性的创造性生活。学校校本培训倡导“行动研究”为重要理论支撑,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这一行动研究螺旋式渐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式武装教师,引导教师从解决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出发,在“行动中研究”,为改善行动而研究,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做法是:一方面在校本教研中,根据教师遇到的难点,确立我们主导的科研课题,我们以校本教研为主要研究方式开展研究。以研带思考,以研促提高。例如:针对我们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开展了“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作文教学研讨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关于《小学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我们开展了组级、校级、乡级研讨课活动。使得教师在研究中找到恰当的做法,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现已经总结出六大学科十二种教学模式,并已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学校课题的基础上,深化“年级组科研”,力争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在科研探索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制度与机制相结合,让教师在激励中和谐发展

为了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迅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学校出台各种奖励条例,完善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1、建立教研组整体奖励机制

一首歌词里唱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说的就是和谐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校特别重视团队建设,建立了教研组整体考核奖励机制,即以组为单位设定教学目标,从备课、上课、作业布臵与批改、组级教研、会课、培训等全方面予以检查考核,整体排序,第一名的教研组全体成员获得奖励。另外对教师个人考核也是重视教师间协作能力的考核评价,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互相研究、互相帮助,形成团队的凝聚力,那么就会像歌里唱的那样:“众人划桨开大船”。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的主体,要想让教师全面成长,必须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中,并加强管理、评估和考核。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全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兴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教研骨干为成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我们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来保证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实施。这些制度是理论学习制度、外出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日制度,教研组评估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常规等。把每位教师应该做到的常规工作形成制度,达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以检查评价促进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其实建立制度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有效落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校本研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学校评教师

学期初,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从教育理论学习情况、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培训成果等方面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

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变行政的“硬性”管理为人本管理,让教师有自我评价的主动权。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堆积器”,也不是放在学校展室里的展览品,它是教师个人成长轨迹的有形载体。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有:科研篇、教研篇、活动篇、叙事篇、德育篇、积累篇、荣誉篇等栏目。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寻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

3)教师互评

同伴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为避免教师互评中产生的消极因素,我们设计发放了《教师教研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a)本学期你们在互相听课中,谁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b)在评课活动中,谁的评课运用所学理论较多?理念较新?哪位教师的评课比较准确,对你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更大一些?

c)在日常交流中,哪位教师经常给你启迪?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d)你认为哪种教研活动对你的启发最大? 4)学生评教师

校本研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种参照。为此,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作为校本培训评价的一个维度,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校本培训效度的测量,使评价体系相对更加完善。我们主要通过座谈会直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主要问题有:这一学期,老师有哪些变化?你喜欢老师如何为你们上课?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在回答教师有哪些变化时说道:“老师表扬我的次数多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教师的理念在发生变化。重视鼓励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也正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在具体的工作中,由校长带队,全体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检查相关业务。重视常态检查和评价,检查不提前通知,这样我们才真正做到不停地发现实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引导教师在平时就按制度要求去做,不拖拉,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也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立足校本的做法是成功的,学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才华的的蕴积、彰显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相互提携、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形成柔性、合作、共享和宽容的管理机制,能让教师充分发展,真正让教师感受专业提升和工作的成功感和乐趣,教师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以下荣誉的获得更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成功的:

学校荣誉:连续七年被教育局评为“学校工作综合评比先进校”、“规范加特色工作评比先进校”、先后取得的荣誉称号有“九台市级先进工会”、“九台市科研先进校”、“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敬老先进单位”、“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标准化学校”、“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九台市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先进集体”、“长春市幼儿示范学校”、“九台市关工委创先争优先进单位”、“九台市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长春市师德先进单位”等。学校有5项科研课题被确定为省级以上重点课题,其中3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学校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单位,目前“十一五”实验研究进展顺利,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突破,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

教师荣誉:朱立新等5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张玉凤等10人被评为长春市级骨干教师,王野等27人被评为九台市级骨干教师,乡级骨干教师12人。白小云在吉林省“教学能手”大赛种荣获一等奖;田海生在长春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喜获“金星奖”;在长春市

教育局教育研究室举办的“城乡互动”教学交流研究会中获得突出贡献奖;聂飞在“长春杯”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孙旭红被评为“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白小云、张玉凤被评为“九台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十佳教师”;田海生被长春市教育局继教办公室授予“优秀授课教师”称号;赵金丽和聂飞在九台市教育局举办的骨干教师学科论坛中获得二等奖;王小红和于静波在长春市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学科二等奖等;

从2003年至现在我校教师拟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励的有355人次,发表的有46人次,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的有269人次,教学设计、叙事、反思等获奖的有198人次,教学课件、电子软件获奖的有68人次。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在稳步提高。

我们学校先后编辑成册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科教学模式汇编》《教海拾贝》之指导篇、教学设计篇、教学反思篇等书籍,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苇子沟中心校教师生命成长的痕迹。

但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对骨干教师的奖励机制没有落实,这样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学习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对能力强者、多付出者在工资上予以区分,这样就能真正引导大家主动提高。

总之,我校在建设专业发展型学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地踏实工作,大胆开拓,努力创新,准备迎接新的教育挑战。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篇2

此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 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 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 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 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 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 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 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 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 石油20.5年, 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 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 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 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 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 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 可开发容量3.78亿KW, 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 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 年电量2710亿KWh, 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 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 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 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 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 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 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 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特别地, 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 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 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 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 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 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 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 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 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排放量超过250万吨, 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因此, 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 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 但有其独特的问题, 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 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 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 就业形势火爆,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广泛分布在汽车、发动机、能源、环保、航空航天、船舶、空调等行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篇3

一、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社会地位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光子学及其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科学技术领域和所有生产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光电信息技术将会成为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顶梁柱。光电信息技术将成为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而且其具备市场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所以,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将会成为未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发展内容,将会引领时代潮流,在我国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

1、学科专业适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

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利于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出台,我国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支持,吸引了一大批光电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光电信息技术适应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光电信息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2、学科专业具有优秀的学生来源

随着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早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报考专业,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考生为了报考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呕心沥血、费尽心思。由此可以看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具有优秀的学生来源,优秀的学生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光电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3、学科专业具有完善的学科结构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与硕士、博士专业方向有合理的对应和衔接,不仅保障了宽泛的本科出口,而且为本科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在本科设置了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这样既能保证本专业本科的教学质量,又能为有志愿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宽泛的学习平台。

4、本学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虽然近年来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但是全国各大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就业率却几乎达到了100%,这说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在众多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本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都选择了考取各大名校的研究生或全国各大知名的研究所以及选择出国深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本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为本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本专业的本科生大多都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以及事业单位,大多都从事着广电信息技术研究、生产、营销或者管理工作。

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1、专业办学缺乏整体宏观指导

現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在办学方面缺乏整体宏观指导,缺乏必要的相互交流,这与各大高校本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专业背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的办学效果。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相互交流,大多数高校都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固步自封,与许多同类高校缺少相应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2、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的适应性,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宽基础、大口径的培养模式。这样不仅没有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的适应性,而且削弱了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使得本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就业竞争优势。大多数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大致相同,导致了专业培养定位不准确,使得毕业生丧失了就业竞争优势。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式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这些问题都使得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进程变得相对缓慢。

3、专业办学条件差异较大,缺乏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本科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许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新兴专业在迅速涌现。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各大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这些不利于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因素最终会减缓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信息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光纤通信正凭借它的信息传输速度迅速的优势成为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许多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拓宽了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渠道,使得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一帆风顺。世界范围内信息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为我国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其次,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许多产品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走进了工业、医学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光电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方面,主要有CD、VCD、DVD、液晶显示器、高清晰度电视机、液晶电脑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在工业方面,主要有激光加工测量设备、光电子设备等许多光电子信息设备;在医学方面,主要有光谱仪器、内窥镜、光电图像处理设备等众多的医疗设备。

最后,光电信息技术在世界国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卫星监视系统的应用是光电信息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新型夜视成像技术使军队摆脱了夜间巡视的障碍,提高了军队夜间巡视的效率。此外,精确制导技术使得导弹的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可能,红外测试仪也提高了军队的侦查技术水平。

2、国内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明显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光电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我国光电信息技术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光电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与策略,使得我国光电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逐渐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光电信息技术差距,使得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异常乐观。

3、国内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电子业的主要发展热点。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信息网络化方面、新型光子集成和光电子集成芯片方面、光显示和光存储方面、红外探测器方面、设计与应用软件方面、光电仪器和传感智能化方面等等。这些发展方向都是目前光电信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向,光电信息技术在这些方向的应用使得我国光电信息技术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五、总结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光电信息技术是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核心。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包括:学科专业适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学科专业具有优秀的学生来源、学科专业具有完善的学科结构、本学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办学缺乏整体宏观指导、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专业办学条件差异较大,缺乏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世界信息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国内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的现状、国内光电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发展方向 篇4

没毕业的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对于以后的职业选择可能会有些迷惑,我就对我所知道的,了解的一些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毕业之后我换过好几种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以及年薪进行简单介绍。底下的年薪不包括个人接的私活以及外快。这些年薪仅供参考,地区差异,有不一样的很正常。还有我指的薪水是年薪 如果你的月薪是一千五乘以十二月 是一万八 在加个两千奖金 都差不多的是两万.本来土木工程大部分都是就业在房建方向上的,有些学交通土建铁路 地下工程的可能有些意见,就改下标题吧。房建其他方向的我不太清楚,还望见谅。1施工方向

这是大部分土木毕业生的选择,施工方向是专业对口的一个工作。大的施工和小的单位工资待遇相差很大。中建,中铁等这些工资待遇通常比一般施工单位能高出1000元。但是大的施工单位通常是天南地北到处做工程,不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同时对于自己成家立业有一定影响,而且由于人多,竞争激烈,想成为项目经理很难,这些大企业适合只想做技术,不喜欢打交道。同时喜欢到接触大自然的那些人以及对开始的工资待遇有一定要求。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3.5万--5万工作3年后5万--10万。大企业一般外块很少。对于小施工企业基本是在一个地区做工程,开始可能待遇不高。不过由于经常在一个地区施工,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对于自己创业,以及日后社会交际以及做些私活外快,很方便。小企业不在乎高学历,通常你是个大学生,人家就要了。小企业竞争不激烈,跟老板混得好了,而且运气好的话,有的甚至做了两三年,老板就让你做项目经理了。在小企业,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社会上一些吃喝嫖赌这些腐败的现象无法接受的同学不太适合,小施工企业更适合八面玲珑,能喝酒,会交际的同学去。

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 2.0万---3万工作三年后4万----6万(同时外加一些灰色收入就看个人能力了,厉害的角色能拿到10万+)。

施工方向的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建造师,挂靠5000一年,工作四年后,考一级建造师,挂靠2万一年。

2设计院--结构设计或者建筑设计

由于结构设计关系建筑物的安全,大部分设计院对于设计者的学历和经验很看中。所以大家都觉得设计院高不可攀,从而放弃对设计院投简历。实际上看中学历的都是大城市的甲级设计院。一些县级市的设计院对于结构设计建筑设计这些工作岗位还是很缺人的。如果你大学学习成绩不错,CAD画的还行,学过PKPM。一般一本院校的可以去一些比较大的设计院试试。二本的学校的,可以回家乡的设计院或者家乡临近县市的设计院试试。结构设计工作稳定,同时有双休这是施工单位没法比的,待遇一般差不多的。如果你认准设计非设计院不仅不想做施工的话,而自己学历不硬,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给自己充充电。这些培训结构的讲师都是有设计院丰富经验的,先跟他们学习一下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流程,再去找设计院的工作就易如反掌了(网易结构论坛目前有老庄结构培训和会挽雕弓培训)。

土木转建筑设计的有,但是一般不太容易。做些厂房,小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还行,遇到大规模的厂区规划和地块设计,一般设计能力是比不上建筑设计毕业生的。不过一些小地方的乙级设计院设计的主要业务就是厂房,小办公楼。他们更希望学土木的去把建筑和结构图一起画了,所以他们一般招学土木的,而不太喜欢学建筑的。不过甲级设计院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甲级设计院分工明确,甚至PKPM建模,梁板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都是分开做的。应届毕业生一去一般都是开始画楼梯,然后梁板柱配筋施工图,等等一个个做下去,做了一两年后所有的都做过一遍了,就能独立进行全套设计。而乙级院可能一去,老板就会丢一个工程给你搞,搞了一两次就能独立设计一些小框架和排架厂房了。一般来说进大院,稳打稳扎一步一步学的东西,学的扎实,虽然一开始不接触全套设计,但是两年后对立上手后,一般结构设计能力比乙级院好。所以能进甲级院就进甲级院,进不了甲级院可以去乙级院试试,乙级院工作过两三年后再转到大院去。

甲级院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2.0万---到3万工作三年后6万---20万(通常看设计院的的项目多少,通常做结构的是5毛到1块一平方的项目提成,年头好的话,一年做了十几万平方的设计,就能挣很多钱,一般做结构的还能接些私活,外快的钱,看个 人能力。)

乙级院或者挂靠的小院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2.5万---到3万工作三年后4万--8万,私活挣的钱看个人能力。

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结构工程师,挂靠2万一年。毕业一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基础,毕业四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过后挂靠4万一年。

3做预算

学土木的对预算这个工作很忽视,同时土木的本科生一般预算学的不太好,大四的专业课,那时候大家都没心思学了,不过土木工程做预算也很不错,做预算也分在工地上的预算单位,以及第三方预算单位还有甲方的预算单位。做预算是做学土木的做私活最容易的,外快也是最多的。结构设计做外快需要有正规资质盖章,施工赚外快通常是违法的,只有预算做外快,只要会做,有路子,基本没什么风险,做预算的提成通常是总造价的百分之零点一到百分之零点二。一个高层住宅假如一万平方 造价 800每平米一平方 那这个给你做私活预算的话就是 10000X800X0.0001=8000块。

在施工单位做预算是最能成长的,在一些会计事务所或者预算事务所,是最折腾人的。做施工的在施工单位有机会搞预算一定要转预算。有施工经验的做预算通常漏项的机会很少。

由于预算我了解的不多,只是知道预算外快是最容易的,毕业生参考年薪2万—到3万工作三年后 4万---8万

做预算的可以考预算员和造价工程师。考过造价工程师后,年薪基本上是10万+ 4幕墙.钢结构设计

对于幕墙,由于大学的课程几乎没有提到幕墙,所以学土木的几乎都不知道幕墙是个什么东西。建筑外立面干挂的石材,玻璃,铝塑板都属于幕墙的一部分。幕墙行业一般是一个幕墙公司,设计,原材料制作以及施工都是一体化的。幕墙的骨架是铝型材和钢材。也是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的,通常幕墙企业也做一些钢结构厂房,和一些采光顶,轻钢雨棚。钢结构公司也搞一些幕墙设计,所以我把他们并在一起。由于幕墙行业通常叫某某建筑装饰公司,学土木的都不愿意去,以为专业不对口。其实这是错误的。

按理来讲,幕墙行业学土木最适合去做,但是由于学土木基本不了解幕墙行业,都往施工工地跑,同时机械行业的毕业生过剩,导致幕墙行业和钢结构行业做设计基本上都是学机械的在搞。你很难想象,一些学机械的没有学过结构力学,没有结构设计概念,连最起码的强柱弱梁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就搞结构设计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亲眼见过,一个学机械的还工作过三四年的总工搞钢结构的时候,PKPM建模的时候是用刚节点,而出施工图的时候确选用的铰接节点。进行钢结构优化的时候,拼命减小柱子的截面,而不是减小梁的截面。这些错误都是容易出人命的啊。所以学土木的,不想搞施工,设计院也进不了,可以考虑做幕墙设计和钢结构设计。

幕墙和钢结构设计工作和建筑设计院的工作是差不多的。

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2万—3万工作三年后五万---十二万,基本没有外快。

做幕墙的也可以考建造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他、学土木的还有其他就业渠道,(1)如大企业的基建处,房产,监理,都是协调方面的活。不建议应届毕业生去。在这些地方你没有施工经验或者设计经验,只有被忽悠的份。建议施工搞了三五年去监理或者房产单位。这些单位的起薪通常很高,四万以上。监理会略低一些。

基建处(就是有大企业有东西要建设了,需要有懂的人,去规划和设计院去协调。虽然一开始工资较高。但是学不到东西。一个单位不可能一直有东西建,没东西建的时候,就是闲着。女生想稳定可以去混混,男生就别去了。)

(2)一些通讯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的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就是造通信塔的,还有路灯钢杆的,一般是事业单位,建议同上

(3)工装、道路桥梁、暖通、水电、园林施工的施工单位通常也招土木的进行施工管理,有的这些设计也要学土木的,这些行业的专业毕业生的比较少。在这些单位的如果想一直干下去的话,收入也是可以的。

(4)检测单位建筑研究院加固这些单位比较冷门平时很少遇到这些人。所以收入不是也别清楚。但是相比也不差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篇5

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20“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下面是方案的详细内容。

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40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鲁教师字〔〕18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制定2017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程目标

以推动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与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整合设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方式,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

推动学习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引导全体参训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参加逐级晒课和赛课活动。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探索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我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工程实施

工程实施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两个环节。

(一)网络课程学习。全体参训教师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和研修工作坊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任务。课程设置如下:

1.必修课程(18学时)。

(1)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点评。

(2)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开展省级观评课活动。

(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2学时)。

2.选修课程(不少于18学时)。

(1)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段:在原开设的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艺术修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和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6个专题基础上,2017年新增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4个专题。以上10个专题均包含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6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学校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8学时。

(2)幼儿园学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艺术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4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幼儿园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学不少于18学时。

(二)实践应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在网络课程学习基础上,每人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通过人人创课、校内亮课和观课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学校负责按照“优课”内容要求、技术标准(见附件1、2),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各县(市、区)在各学校推荐“优课”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赛课,评选出县(市、区)级“优课”,并向市一级推荐优秀课例。各市在各县(市、区)推荐县级“优课”的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和赛课,评选出市级“优课”,经公示无异议后,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参加省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评选出省级“优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参加省级晒课,不参与省级观评课和省级“优课”评选活动。

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2017年,我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创建的“优课”可同步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具体要求与活动流程,另行通知。

三、参训人员

高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初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小学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教师。

幼儿园学段:包括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指导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网络课程学习。

四、时间安排

(一)网络课程学习。

1.报名时间:3月1日-31日。具体报名工作流程见附件3。

2.市、县级管理员培训时间:3月中旬。

3.各级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时间:4月至5月。

4.学校选专题时间:5月20日至5月31日;

5.教师选课程时间:6月1日开始;

6.必修课学习时间:6月15日至9月30日;

7.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6月15日常态化开放,学员可开始选修课学习。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二)实践应用。

学校创课、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时间、方式由各市、县、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各市教育局要在5月15日前完成市级“优课”遴选工作,经公示无异议后,于5月20日前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并填写本市、县级“优课”汇总表(见附件4),发送到省项目办邮箱(support@qlteacher.com)。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优课”评选办法,按照一定比例逐级遴选推荐,确保“优课”质量。每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节,每位教师限报1节。没有经过县、市两级遴选的课例,不得直接推送省平台,也不能参加教育部“优课”评选。

五、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

(一)课程学习。参训教师网络课程学习通过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为保证教师有效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学校要根据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

(二)研讨交流。研修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必修课以学科为单位逐级建立“学科工作坊”,选修课以专题为单位建立“专题工作坊”。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工作坊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300人。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和研讨交流。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智慧众筹”活动,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引领深度研讨,推动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

(三)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

1.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专家选聘制度。各学科省级工作坊主持人由省项目办遴选配备,由各级教科研骨干、高校专家和齐鲁名师(或工程人选)、特级教师等组成。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省级遴选的方式产生,鼓励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有专长、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积极参加。

各市、县(市、区)要按要求组建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并将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名单逐级报省项目办审核备案。

2.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研修指导是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省级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的研修指导工作均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要进一步弘扬教育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倡导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3.建立工作坊主持人培训制度。省项目办举办高级研修班,对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优先将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列入“国培计划”。支持省级工作坊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提升研修指导团队业务素质和指导能力。

4.建立研修指导管理评价制度。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要制定指导工作计划,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开展常态化线上指导和线下研讨活动。省项目办制定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考核评价办法,对省级指导团队实行动态管理。

六、组织管理

(一)建立省、市、县、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工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在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设立省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省级工作坊主持人遴选、培训及课程资源建设等。齐鲁师范学院负责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平台开发、功能建设和平台运行服务保障等。

(二)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科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组织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负责市、县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的遴选配备、培训与考核管理。要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在认真总结上一学年“优课”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至“优课”创建活动方案,并于2017年2月10日前将“优课”创建和晒课、赛课活动方案报送我厅教师工作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平台,并与省平台有效对接,确保各级晒课、赛课活动及推送课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各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中心)要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支持。各级教研部门要做好“优课”活动的指导。在校级“优课”创建过程中,市、县(市、区)工作坊主持人团队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

(四)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支持全体教师创建“优课”。要制定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教师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保障(网络条件标准见附件5)。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实施方案要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参训教师要正确理解工程活动的意义,避免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优课”评选,在推进教师全员“研究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把真正的好课选出来,把“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负责本级优秀课例课堂实录的拍摄,避免增加教师经济负担。教师要把“优课”创建与日常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在创课活动中要注重实效,尊重学生。严禁上“表演课”“彩排课”“重复课”。对弄虚作假、功利色彩浓重的课例,一律不得入选各级“优课”。为保证优质课例资源的覆盖面,在各级优秀课例的遴选和推荐时,要优先考虑尚未获得各级“优课”的课例。

七、保障措施

(一)工程经费。工程实施经费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篇6

news.sfordinance.com_news.nlpplus.org_ent.nlpplus.org_qiye.indyoutties.com_sm.shishicaikaihu.com_dh.shishic

aikaihu.com_fenlei.shishicaikaihu.com_dd.shishicaigaidan.com_qiye.shishicaigaidan.com

_fenlei.shishicaigaidan.com_fenlei.zzzsxzh.com_mulu.taiyangcheng67.com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与实践

专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分析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工程教育认证情况。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及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的设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本文由:

news.sfordinance.com_news.nlpplus.org_ent.nlpplus.org_qiye.indyoutties.com_sm.shishicaikaihu.com_dh.shishic

aikaihu.com_fenlei.shishicaikaihu.com_dd.shishicaigaidan.com_qiye.shishicaigaidan.com

_fenlei.shishicaigaidan.com_fenlei.zzzsxzh.com_mulu.taiyangcheng67.com

从必修课程来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这部分课程包括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6类课组。

园林工程专业发展 篇7

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与发展

21世纪初叶,生命科学与信息产业的勃兴,引导着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信息产业,其已给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兴起带来发展优势与机遇。尤其是近20年来,各地高校自寻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有些高校在对当时原有的电子信息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调整培养目标及方向,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特色课程内容之后,用于培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也有高校是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培养方向;还有的高校是直接申报专业,经严格的办学条件论证,获准开办新专业,这表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与发展应该是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尤其是2012年以后,在新增的本科教学目录中,正式确认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代码(080711T),这标志着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正式步入高等教育体系的轨道。

(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

2003年,四川大学申报并经论证,获教育部首准开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历经7年建设,并于2010年成功成为第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隶属于新一代信息产业。此后,全国多家高校相继申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据2014年统计,全国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中医药院校所占有一定比例。目前,全国高校现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在校生近4000人。据资料分析:从就业形势看,在1107个本科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68位,而在203个工学类专业中,就业排名第54位;从办学地域看,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市,占23%;从就业行业看,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制药、生物工程”,共占26%,就业前景很不错。

(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成果

1. 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上,张颖等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对师资队伍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理论[2]。

在知识体系方面,提出了重构知识体系,划定医药学基础、医学信息基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应用等六门课程模块[3]。认为要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力求使学生对专业学习有清楚的目标,所学知识更加体系化。

关于专业设置创新性问题,谭强等人提出了“专业课程及制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要遵循全面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由浅入深,同步推进、结合课程间的关联性安排教学进程的原则”[4]。我们认为这一原则具有实效性、衔接性、渐进性意义。

2.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所涉及的重要内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问题。针对此问题,范蓉等基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将胚胎学教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科研链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链接(即一体化教学);将医学知识教育与人文修养链接,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所需要的综合素质”[5]。

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信息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解丹等人针对实践教学问题,结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研究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2+3+4”实践教学体系[6]。这比较符合全程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罗悦等人针对传统实践教学问题,提出实践教学特训营模式[7]。目前,已有不少院校践行了企业+医院“双轨制”实习模式,这是一项实践教学的重大改革。

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在研究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时,就有地方高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五大系统的构想的提出。在其中的五大系统的构想中,也更深入地研究了以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估为核心的四维监控体系[8,9]。这为专业建设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质量建设中,值得研究的参考文献。

二、新兴信息产业与专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一)信息产业与专业建设目标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产业相结合的医学信息工程这个新兴产业已经步入新时代。医学信息化将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发展,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新医改体制下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到20年代末,完成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基本目标是为全国3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档案。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期望它会对全国高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起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源课程

实现新兴信息产业战略,人才培养是关键,优化课程体系是基础,调整与教学内容改革要围绕新兴信息产业需求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在于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挖掘、明晰医学信息源课程,使医学信息达到大范围的覆盖。从信息管理角度来讲:明确四大教学内容为信息源:一是医疗保障信息,面向社会、服务全民身心健康的信息来源;二是卫生事业管理信息,面向卫生系统的宏观医学信息来源;三是医院管理信息,面向医疗内部机构的信息来源;四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信息,面向医疗器械行业研发、生产与市场营销的信息来源。就此来讲,这要求改革课程内容要与高校现有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专业、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医药信息专业相区别,从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差异化地服务于公共卫生与医药信息市场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医药经济发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步入新时代。目前,我国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发展医学工程技术可弥补这一专业人才缺少及其知识结构不完整的遗憾。特别是对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其对信息共享和处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医学信息产业还存在医、工结合不够紧密,技术产品落后、创新链条脱节和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在数量、结构、素质和能力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开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信息工程技术人才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适应新兴信息产业岗位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四)数字技术与惠民工程战略

在当前职业教育面向国际化、建立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中,尤其是许多地方高校处在本科职业技术教育转型期,专业教学改革应以课程结构调整与内容优化为核心,认知新一代信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技术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等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标志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被认为是新一代“朝阳”产业。

在信息产业上,将整合“医产学研”优势资源,推进医学与信息、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增强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产业开发技术与能力,建立与完善数字医疗系统、医学信息惠民工程,切实推进远程医疗,推广医疗信息管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创新信息产业视野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把握专业发展优势与机遇

新兴信息产业,是21世纪新一代的阳光产业。2010年,教育部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列为第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兴起。开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24所高校中,不少高校分别获准纳入部级、省级、校级新兴信息产业立项建设。这为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了机遇,其将推动医学信息朝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方向进军。

(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课程体系的现状、较多的同质化现象出现,实现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倡导人才培养异质化目标,面向市场、产业部门,完善产业链。构建“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校医合作”的三维构架培养的模式,完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培养优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路径、方式及其来源不同,因此我国现行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传统,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产业发展,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改革,改革的着眼点要以课程体系力求信息产业化为主要导向,纵向以国际先进学科专业观念为导向,横向移植并引用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秉承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及其相关、相近专业的办学传统与积累的经验,力求在产学研结合上寻找创新亮点,构建符合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需求,应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高校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工程,建立“以人为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证为导、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技能训练意识与能力培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加强实习基地(点)建设,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以人才质量为目标,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10]。这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柱,也是人才培养的通用法则、向导、标准。建设性、实质性措施要依据高校现实条件制定并进行有效调整

总之,通过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面对地方高校转型与信息产业的兴起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笔者探讨了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这有利于促进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以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与国际化接轨的需求。

摘要:文章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出发,基于新兴信息产业与专业建设目标,提出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即把握专业建设发展优势与机遇,创新信息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建设,谋划专业教育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战略,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4]谭强,刘广,孙艳秋等.关于新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科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

[2]张颖,赵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

[3]蔡晓鸿,赵臻,解丹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2).

[5]范蓉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胚胎学》链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

[6]解丹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0).

[7]罗悦,温川飙,陶瑞卿等.特训营模式在医学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

[8]王能河.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9]王能河,吴基良,但汉久.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6).

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探究 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实习基地 发展方向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步降低。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却成了很多企业招聘时的香饽饽。这是因为电气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大学中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计都有别于其他的传统专业而更加注重创新与实践。对于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的投入也往往很大。但凡事要注重实质,教学与实验当中一定还有存在的些许问题。

1 電气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缺乏参与性

1.1.1 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和创新。学生往往在临到学期末才会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且课堂上面往往还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较少,只是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操作,难以有创新性的想法出现。

1.1.2 课程设计不够重视应用性。课程设计上基础理论课程是最基本的课程,因此比例也最重。由于学校在安排教学方面,往往忽视了应用性课程的数量,使得课程设计上面创新性、实践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际操作。

1.2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对学生开放不足

在校期间除了在教室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了。许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先进和专业的实验室,但却对学生开放不足,让学生在遇到一些操作上的疑虑与困惑时不能第一时间来到实验室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答案。且实验室的专业化很高,学生接触到的操作品都是以整套为单位摆好的,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拼凑,因此使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在工作岗位中若是遇到了专业、完善的设备就无从下手,因而失去了实践的意义。实习基地同样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地点。很多学校与一些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很多实习机会。但是这些实习基地除了和实验室里的情况一样缺少让学生的参与之外,由于指导人员的不够负责任也是导致了学生不能在实践期间真正学到东西的原因。如果这样下去。本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就只有成为摆设。学生不能从中受益,便不能得到实践的经验。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展示和突破。

2 解决方法

2.1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

构建多样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理论知识的环节由学生自己预习看书,然后在课堂上互相讲解。老师再进行补充修改。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枯燥的理论知识也更能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老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启发学生实践及创新方面。课程设计上面将实践部分的量加大,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接触到书本上面学习的东西的实体。从而开发思维,加强立体式的认识。将教学模型引入课堂,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加强理解。

2.2 完善实验室教学以及实习基地

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学生能在课余的时间也能带着问题来到实验室解决。完善实验室的设备,多引进一些能够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而非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型和成套的试验台。在实验室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的可以反映出当前科技发展需要的综合性实验。给学生更多自己选择实验内容的机会。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目需要所提出的实验要求得到老师许可后,方可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实验。这样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开拓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争取加大投入,实现校内实验基地的形成。以专业指导老师及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际的工作操作。或是实现批量化的输送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校派人监督有关负责单位的指导人员,使学生能够在集体的氛围内实现对岗位的认识与熟悉。

3 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方向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注重实践的专业,要想使这一专业在今后得到很好的发展,离不开教职人员的更多探究与思考。解决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便可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尤其一些电子厂、电力局等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并且由于此专业对于经验的重视。工作后越多的经验意味着越好的待遇与发展空间。可以说一个具有真正实力的电气专业学生有着极为可观的就业前景。雄厚的基础知识以及娴熟的实践能力完全符合社会上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艳蓉,罗增勇.云南区域性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2]刘会利.电气工程专业定位及学生培养的教学分析[J].职业,2012(36).

[3]刘会利.浅析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J].职业,2012(35).

上一篇: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下一篇:积极正能量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