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共12篇)
风景园林规划 篇1
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异常重要, 因为园林道路方便人们游览观赏的同时, 还能够起到指示的作用, 如何能够将园林道路设计得更加畅通, 以此提高园林风景规划的整体效果, 一直是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
1 园林道路的功能
组织空间, 引导游览, 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 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组织交通, 园路的布置不仅仅要满足游人的集散、疏导还要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 同时要完成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河以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 不仅是“因景设路”而是“因路保景”使得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2 园林道路的具体形式类型研究
2.1 游息小路
顾名思义游息小路指的是:为游客提供娱乐游玩及休闲休息的小径道路, 可以辅助游客到达园林中风景更为精致的区域。在游息小路的设计时, 应保证其双人行走距离在1.2~1.5米的距离, 单人行走的小径在0.6~1米的距离, 对于其他相关的特殊区域, 如水边和疏密山林上所设置的小路, 需要依据其地势和地形蜿蜒曲折的程度, 进行结合自然展开设计。
2.2 园林主干道路的设计规划
风景园林区域设计中, 其主干道路的设计规划主要是针对大部分的游人及周边居民而设计的, 是在园林区域内行走使用最多的道路, 甚至必要时还要能够通行相应的小型车辆。因而, 在针对主干道路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宽度在4米~6米之间, 以此即满足人们实际的需求, 同时也达到舒缓人流堵塞的目的, 更好的做到旺季时期的交通保障。同时在该类主干道路两侧, 均需设置相应完善的绿化带, 来予以修缮填充, 丰满道路的观赏意味。
2.3 园林次要道路的设计规划
所谓园林的次要道路, 实际既是对园林主干道路所做的必要补充, 达到连接风景区和园林建筑群体的作用, 更好的在景区之内发挥出辅助的作用。再对其展开设计的时候, 必要把握好的一项原则既是宽度需大于2米, 低于4米, 以免喧宾夺主影响到主干道路的使用功能。
3 园林道路设计原则
园林道路设计是园林风景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既要考虑到园林自身特点, 同时还应该方便群众, 除此之外, 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 灵活性原则
在园林风景规划中, 园林道路设计应该按照园林具体情况要求来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性的规划。一般情况下, 园林道路总体上都是以环形作为主体结构,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该调查清楚园林景观走向,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路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防止道路层面出现断连的现象。除了环形道路之外, 还应该以园林中心为核心向外扩展, 以此保证园林景区任何一个位置都有道路通过, 方便人们通行与观赏。要做到上述要求, 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灵活的思维, 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方案, 道路设计要达到灵活变通的效果, 这样既有利于整体园林风景规划设计, 同时也不会影响人们游览, 而且通过道路的设计, 可以引导人们沿着道路走向风景区, 进而使得整个园林道路处于紧密衔接的状态中。
3.2 使用性原则
无论如何设计园林道路, 都不能忘记设计道路的初衷, 即方便人们体通行, 观光游览, 因此使用性原则是园林风景道路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设计中, 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尤其是道路布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人们要求, 比如在道路中设置长椅, 以供游览的人们休息等。园林道路的使用性设计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相辅相成, 两者应该结合统一起来, 以使园林道路设计达到尽善尽美。
3.3 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景风景规划设计其突出的重点不同, 而作为园林风景规划中的重点的园林道路设计, 必然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 即地域特色。为了能够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吸引更多的外地游览群众, 设计人员应该事先了解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 其次调查清楚当地的风土民情, 之后再展开设计, 以使园林风景规划整体设计突出地域特色, 越具特色的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也就越具独特性, 其游览观赏的价值也就越高。
4 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设计布局
4.1 平面规划布局
园林道路与普遍的交通道路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 其布局特点必然不同, 一般情况下, 交通道路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流向以及流量等问题, 重点是疏通交通, 使得该区域的交通道路不拥堵, 而园林风景道路设计则更多的偏重游览性, 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时, 一般都会采取平面设计方式, 体现出一种自然性, 平面规划布局的方式具体可以划分几大类, 第一类是树枝状, 第二类是套环状等。
4.2 立面成形规划布局
在实际园林道路设计中, 设计人员可以按照道路的设计功能来对道路的宽度以及长度等进行自由收放, 可以利用变断面的方法使道路呈现出立面成形的状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园林道路中多安装设置一些长椅或者是运动器材,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园林道路外部边界, 除了这种简单的方法之外, 还可以采用将园林道路与小广场进行有机融合, 这种方式更能够体现出园林道路的立体型, 使得园林道路更加生动多变, 呈现出宽窄不一的效果, 而且人们在游览时, 也可以进行观赏, 非常惬意。
4.3 交叉路口设计布局
园林风景区中, 必然存在着多条道路相互交叉的现象, 如果不是极其特殊的陡峭山地地形, 设计人员应该通常情况下, 都会选择使用正交的形式来设计, 在具体相交的位置需要进行放大处理, 以使得相交位置显得更加空旷, 如果面积允许, 完全可以设计成一个小广场, 这样在交叉的位置上, 不会出现行人拥挤的现象。如果是小型道路, 选择使用斜交的方式比较好, 但是切记交叉位置不能过多, 交叉点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且有主有次, , 同时相交的角度需保证一定的宽广度, 以免因为角度太小影响到整体的美观。
结束语
园林景观建设中, 园林道路的设计意义重大, 它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感觉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规划中严格执行相适宜的设计, 对园林的面积进行合理布置, 使园林景观的实现与设计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吻合, 从整体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功能, 增加其艺术美感, 服务好人们的生活, 本文是笔者多年设计经验的总结, 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维.论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J].现代园艺, 2012, 22:74.
[2]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3]石亚丽.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田[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220-222.
风景园林规划 篇2
风景园林是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风景园林的目标是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建立和协调风景与建筑、基础设施的关联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等,还包括遗址的保护和复兴、自然平衡的维持和可供利用资源中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
简言之,风景园林主要从事于户外环境的营建、使用和管理,是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幸福安康的基础。园林绿地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了解人的行为和审美需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前提,要求一年级期间通过寒暑假等节假日和日常体验、实测和观察分析,了解基本的人的行为特点和活动需求,培养空间和尺度感,提高对环境的敏锐反应程度,为后期学习打下基础。
1.道路交通
1)步行空间与环境Pedestrian Experience
实测不同类型的步行道、台阶、坡道、座椅、座凳(Seatwalls/Benches)、扶手(Handrailings)、标识牌(Signage)及其环境,并从功能和美学等方面分析影响步行舒适度的主要因素。
2)停车场
实测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及其环境,从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影响停车场设计的主要因素,停车场设计应如何做到从生态、美学和功能等方面与园林环境相协调?
3)城市道路
实测3个不同断面类型的城市道路,从交通和绿化功能、美化街景以及街景的特质以及绿化与街景的协调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2.运动与游憩
1)实测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场地,了解场地要求
2)实测不同类型的游泳池(比赛/游憩,规则与自由式形式)了解泳池的基本组分,分析其环境要求。
3)实测3个儿童活动场地,观察使用状况与儿童行为特点,分析园林环境设计,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4)实测3个晨练场地,了解不同晨练活动方式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观察行为特征,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5)实测1个野营或野餐场地,分析场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分析使用状况,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3.植物
1)实测能反映植物的生物学、美学、空间和文化特征的地带性植物(常绿针叶乔木3种、常绿阔叶乔木5种、落叶针叶乔木3种、落叶阔叶乔木10种),记录其规格(胸径、分枝点、树冠、树高、树龄等)及生长环境(立地条件)和生长势,配以平、立面和素描写生。
2)实测5个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群落,从功能、空间、美学和文化、生态等方面予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4.典型园林环境
实测一个含有山(地形)、水、树、石、路和建筑等风景园林要素的园林环境,观察并记录其利用情况以及游人行为,从立意、功能、空间(布局)、美学、生态和文化等方面予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实测成图要求总体1:200,建筑或其他局部可1:100,1:50)
5.实测工作应独立完成,均应包含平立剖面图和环境平面图、效果图或鸟瞰图,要求注明具体实测地点和时间。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探讨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属于现代城市人们生活舒适的园林建设,也成了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绿化问题,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城市人们性情的良好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及其如何做好设计工作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风景园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措施
一、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能只是绿色植物的堆积,更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要与林业、农业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创造一个生態协调稳定、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
1.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3.功能要求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地方特色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2.尊重地域文化
保护历史和传统:通过对有关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园林、民居等有关资料、遗址的研究、保护,使传统与现代更好结合,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场所。
3.人性化设计
便利的交通设计:包括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连接和内部的流线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避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使渣土、粉尘和扰乱保持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设计时考虑建设避害场所。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应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方法。空气、阳光优先利用:在设计中,强调人的使用性,采取合理设计布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流通带给人的自然感受,同时减弱其负面影响。创建良好的审美愉悦感。在设计中注意并提高美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好自然的景物和环境。设计不同性质的空间,并有令人舒适的尺度,不同的人群有各自的去处并有利于人的交流。
4.尊重自然
充分利用植物的环境功能,适地适树,种植的群落结构合理:通过合理选择乡土树种、草种等,以最优植物群落结构,结合一般设计,达到最佳综合效果。特别是要合理应用野生草本植物。原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优先:采用可能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措施,对场地现有资源的保护开发使建设和自然的矛盾最小化。水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屋面排水,地表排水,利用于园林水系统中,同时采用可渗水硬铺装。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利用中水、自然降水。地方材料和无害材料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应用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尤其是工业的余废料),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使各项功能合理解决。利用当地材料减少远距离运输。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及其措施,使化肥、农药的用量减至最低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在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园林水景、温室等高能耗项目设计,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将能耗降至最低,如太阳能的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利用自然生长速度快的材料,如竹子作为一些工业材料的替代品。
5.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做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措施
1.加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宣传
所谓大力宣传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长期地向各界做工作,宣传的对象不仅有各级领导干部也有广大市民" 采取各种宣传举措,如出版规划简报举办讲座、展览、在电视中播放规划方案录像等,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让社会了解规划。同时,规划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社会。
2.采用数字化的手段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3.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意思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如地质、地形、光照等)来进行设计,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地势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然后在客观的基础上,创造相关的人工条件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服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相结合,使得整个的园林规划设计突显出地方特色,突出整个景观的空间变化感,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其它的一些景观相配合。另外,除了地形,地势之外,还应该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比如四时节气的季相变化、日月晨昏的时相变化和风云雨雪的气象变化。因为物候生态环境是促进自然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与人的思想情感与之相互碰撞时,它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机制,完善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并经过全体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从而保证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目标。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公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凌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策略论[J].中国园林.2012,(1).
[2] 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篇4
1 地域特征介绍
1.1 自然特征
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导致了在不同的地域出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受到单一的自然元素影响, 也受到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植被以及动物等因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1.2 人文特征
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影响, 渐渐形成了人为环境, 人为特征的出现使得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加速或者减慢的现象。在生产力不断发展过程中, 人类对地理环境进行了更加深入和更加广泛的影响。
2 地理特征的内容阐述
地域特征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分别是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 在对地域特征进行研究时, 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进行研究, 综合地理学相关的理论和现实习惯, 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2.1 对地域自然特征主要内容的研究
自然规律具有不可抗拒的特点, 因此,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特征, 主要包含着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以及生命界等有机部分, 形成了一个自然综合体。
气候气象。在自然环境中, 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非常活跃的部分, 同时, 其也是满足地球生物能够得到生存的关键因素, 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 不同地域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象特征。
地质地貌。不同的地域在土质以及土壤情况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情况, 这样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特征。地球在不断变化过程中要承担着来自自身的内力作用, 同时, 还要承担着一定的外力作用, 形成了地球表面非常丰富的地貌特征。
植被。植被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人类居住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对这个因素进行重视。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 植被是主要的设计以及规划对象, 是体现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也是环境建设以及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影响因子, 因此, 风景园林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水文条件。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同时, 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很多园林景观建设中对水资源的影响因素也比较重视, 以山和水为自然景观的设计非常常见。
2.2 地域人文特征
在对人文特征进行研究过程中, 要以地理环境为基础, 对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进行研究, 不同的地域在发展和产生过程中, 有着不同的历史, 在对历史背景进行研究过程中, 要对不同的地域发展线索进行研究, 同时, 对人文特征以及变化进行研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 宏观的整体效果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地域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 同时, 将风景园林和历史遗迹进行充分的结合。地理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国和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传统习惯, 因此,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也会将这些因素进行融入, 使得传统的民俗和风情得到传承。
3 影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
3.1 自然特征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 要对不同自然特征进行更好的利用, 对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条件等因子都不是以个体形式单独存在, 因此, 各种各样的自然特征因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联系。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对不同的影响因子进行充分的研究, 同时, 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保证。
3.2 地域人文特征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尊重地域人文特征并使之获得延续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是哪一种园林设计流派, 也不管其设计风格会是哪一种样式, 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时期下, 社会环境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都存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科学技术背景。在这种情况下, 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并且它在设计实践的实际应用手法上同样具有多样性, 且十分有效。
3.3 遗迹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历史遗迹指的是人类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进行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印记, 此类印记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们同地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 是地域特征存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 需要重视对遗迹的利用与保存, 以尊重历史为前提, 合理地对旧有景观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改造, 而不是进行随意的破坏。
3.4 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在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园林设计作品中, 可以发现很多人文符号的运用。例如, 在1972年所设计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 设计师就把纪念馆的主体放于地下, 把原有的富兰克林故居建筑作为了一种人文符号来进行应用。通过不锈钢架子进行故居建筑轮廓勾画等手法, 就是通过景观进行营造, 使场景具有了符号化的特点, 用来表现旧建筑所具有的灵魂, 保证整个景观的细节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情趣。
3.5 民俗风情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在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随着各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生活习惯, 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风情。所有的民俗风情发展到今天, 同样对地域开发和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进行概念规划过程中, 需要对地域所具有的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 并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进行表达。
3.6 社会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面貌和风格, 同传统园林设计存在着巨大差别, 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时代的不同。现代风景园林建设是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需要具有满足市民进行休闲活动的社会功能, 所以, 现代园林作品更应该表现的是开放的状态, 设计各种类型的场地用于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在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把社会公益性作为园林设计前提, 时刻同时代需求相联系, 通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进行园林建设的指导工作。
4 结束语
风景园林景观作品要对地域特征进行尊重, 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背景等地域特征进行重视,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 使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地域特色, 同时,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于家利.黑龙江风景园林建设的弊端与发展方向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1) .
[2]叶文艳, 袁剑华.“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风景园林设计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更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1地域性内涵
1.1地域性概念
相关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认为,地域性,是指跟一个地区的本性或跟其它地区相比较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地域性是将一个的地区的自然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等综合起来的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对某个特定的地域来讲,地域性是综合了一切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观,将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具备的特性,这也是划分地域的标准。在我看来,地域性是在地域划分中,能够将这个地域和其它地域区分开来的特殊属性,这是划分地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准是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它的呈现形态不仅仅拘泥于文化形态。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点属性是动态变化性。通过对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要素的影响,简介作用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上;不属于本土形式,或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以上两种是体现动态变化性的两个方面。地域性的第二点属性,是系统性。地域性的第三点属性,是外在的多元化差异性。这种属性,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展现的,是对多个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景观进行比较。地域性的第四点属性,是内在趋同性。在地域的空间范围内,地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着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2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
2.1地域自然特征
2.1.1地质地貌
人类的一切活动们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壤的表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就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岩石更是不断在不断风化。园林景观有着其独特的地域色彩,跟土质情况不同,土壤类型多样有着极大的关系,基于此,才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形成了不同状态,从而出现多种地貌特色。同时,地球受到地壳运用的影响,也会产生如地震之类的地质活动。地质活动多,地貌类型也不断增多。
2.1.2气候气象
大气层处在地球最外部,与地球其它部分相比,大气成活跃程度最高。大气层与人类接触最多,人类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大气层的保护,大气层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大气层变化具有周期性,随着大气层的不断变化,地域上也出现了气候,或其它不同的气象。
2.1.3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进行活动后的必须品。古往今来,水是人们生活和选择居住地区的首要条件。人类近水而居,可见水有多重要。因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肯定是临近水的位置。
2.2地域人文特征
设计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虽然他们的风格多样,在风貌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貌,都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迁而形成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地域人文特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历史遗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历史遗留下来的,后人记载下来的能够展现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状况的记录,这是地域特征赋予人类的十分重要的财富,为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了理论指导,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也是记载和传承历史的关键。因此,这告诉我们,在规划园林风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正确利用历史遗迹,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地域性作品。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更是加入了人文特征,例如在位置地形复杂、地址陡峭的位置,且离湖面非常近,因此在建造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水面涨水对建筑的影响。在比如,在修建别墅的园林景观石,既要保持整体效果,又要展现特殊性,因为别墅里会经常举办各种聚会,要保证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别墅的时候,要注意布局,保证布局开合有度。同时,在设计中,要保证园林有抑扬顿挫之感,这样景观别墅才能够被当做旅游景点使用。先要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出人文精神来,就要将具地域性的人文色彩,加入到园林设计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文性,也能体现地域性。
3地域特征的视角设计园林景观
(1)气候是影响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候的影响下,地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当然,水文、生物等条件,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受到大气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是随着季节地域等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2)植物在园林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建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条件。气候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风景,也导致植物的品种多种多样。因而,在园林中,类似的植物都不会单个出现,设计师会尽量将他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群落。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会善于在自然景观中,发展美的植物,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美丽的植物移植到自己的园林设计中来,即使不能真的将植物移植过来,他们也会尽量将这些颜色加入到自己的设计中。(3)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质和地貌,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对园林的设计规划起到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重视地质和地貌。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表现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上,地域不同,地质地貌特征就会有明显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问题,北方的园林和江南的园林风景的不同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4)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保留当地是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遗迹,这是由于历史是十分有价值的记录,记载着当地人在不同时代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并且将这些生活状况与地域联系起来,看到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地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当下是现代社会,但在建造新的园林,或改造园林时也不可忘记历史,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特色相结合,赋予园林新的内容和意义,不可将带历史元素的因素抹杀掉。(5)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有着浓厚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地域及人类不同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有些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延续的。因此,在开发建造新的园林景观时,要保留民俗原有的特点,设计师要将这些独特的民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在游客观赏景观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4结束语
当前,园林景观已逐渐成为地域的代表。随着景观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景观已不能仅满足于被欣赏,更应该寻求科学、功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也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1):15.
[2]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1-4.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传统;创新
0.引言
当今,模式化、量产化的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空洞的规划设计理念,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就导致理念与方案失去了必要的连贯性;地方传统特色的缺乏,形式的肤浅花哨;盲目加深名品精品意识,形式上的美得以体现却忽略功能的重要性,也就失去对人性的关怀,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再实现,群众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更谈不上规划设计的创新。
1.风景园林艺术归类
风景园林艺术来源已久,是人类用以对其自身情感以及追求的一种表现艺术,只不过这种艺术是建立在对于自然的认识为基础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对于园林作品的风格,大致上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划分,即将其分为“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这两种相互之间对立的表现手法。当然,这些知识笔者以一般的思维方式进行的粗略的划分,而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相关园林风格具体的划分则可以按表1 的分类来进行。当然,不论哪种风格的园林设计中总会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案例,在此就不一一详谈了。
2.当前阻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的因素
2.1缺乏对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尊重
国际化设计风格与工业化设计语言脱离了与地域自然和文化的联系,使现代风景园林景观缺乏地域的变化。从深圳到长春,再从昆明到石家庄,千篇一律的风景园林景观不能不说是现代主义景观实践最大的硬伤。
2.2过分强调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理性主义的设计感
目前,很多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仅仅一味的考虑对于视觉上的冲击,追求给观赏者更多的新鲜感,在设计中更多的追求视觉效果而不是韵味。这样的园林景观或许在前期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其并不具有持久性,在人们的新鲜感过去以后很快便会被人们遗忘。因而我们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视觉的冲突,而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就是对于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只有有了内涵,有了情感表达的作品才能更加长久。此外,园林艺术由于其特殊性,在设计过程总还要充分考虑季节给景观带来的影响。
2.3理论与设计语言都相对独立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设计语言
正是由于在理论以及设计上的相互独立导致了目前这种景观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分割,目前,社会上普遍是以建筑师为主导,景观设计师只能作为建筑师的配角,这一情况使得本应当作为一个整体的部分分为了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无论是对于建筑还是对于园林景观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对于整体的环境只会使其减分而不是加分。
3.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可借鉴的创新因素
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趋向于感性的“浪漫主义”的思维与表达。因而,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有着一套独立的“浪漫主义”创作语言与营造方法。并且,这些思维与方法的精华对今天的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3.1自然诗意
自然诗意的居住一直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无论是老庄自然之道的产生,还是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传统造园的自然精神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在高度城市化与环境人工化的当今景观设计中极其可贵,在今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理应保留。
3.2民族文化
中国的文化包括哲学、文学与艺术,都具有鲜明的自然性。中华民族是对自然理解得最透彻的民族之一。中国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水观,他们为自然界的物化山水赋予灵魂。山水与神明、与祖先、与人的精神和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人们游目骋怀的空间,更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对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不仅是构建园林空间骨架,更是在为整个园林的氛围定下基调。
3.3功能要求
同时满足苛刻的功能要求与丰富的情感需要是中国传统造园的另一个特点。中国私家园林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系统的意境与情感策划的园林,在一个不大的江南园林里,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想给人以怎样的意境与联想都经过精心的策划,这就是为什么江南私家园林可以这样无与伦比的精彩的另外一个原因。创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的基础上。
3.4空间序列
空间与空间的序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体。在江南明清私家园林中有效的空间组织是景观整体性的唯一保证。其中,空间序列动观比空间重要,空间比景观重要,虽然景观静观也很重要。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极其鲜明的空间特征,综合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序列。在重点部位则精心安排视点,组织视线,无论动观静赏都有别样风景。
3.5生命材料
在园林中只用自然元素与有生命的材料,只有有生命材料可以与生命共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其中,四季植物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周期,花鸟虫鱼代表天真与生命,水代表了是生命之源、永恒的迷与园林的灵魂,山石代表着大自然的机理,是无声的歌,是园林中唯一一个与建筑相协调的元素,是花园的笔触。当然,山水是园林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元素。有机地运用山石与水体不仅是美学的需要,也是生态的需要。山水不仅是园林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4.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创新的几点建议
4.1群众参与设计方式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是使用者,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质量。当前设计者、决策者、受益者三者之间存在一条狭隙,园林设计应该摆脱这条狭隙,前两者都应倾听公众的期许,满足群众需要。群众会有效地对两大主体进行制约,形成较为合理的大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的方式。三者相互影响、制约,平衡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能够尽量克服片面性。并且促进人民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和人民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监督,减少暗箱操作一系列违规事件的发生,推动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4.2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结合
传统园林的长期演变与其之后的不断发展,已被社会认可,而园林的发展方向则由现代园林则代表,现代园林是时代的产物。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的各方面都相距较远,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选择中,只是单方面的选择任意一方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设计方式时应该灵活运用两种设计方式,促进现代园林和传统园林的有效融合。正如前文所述,对中国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借鉴西方优秀园林作品。
5.结语
当代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的创新,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不仅要善于借鉴世界优秀园林艺术,还应把握中国传统,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能做到有特色。还应注意到现在的科学世界是相容相通的,也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等有关科学都应结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继续更快更好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10:17-19.
[2]GB50157-2003.地下铁道设计规范[S].
小议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 篇7
在二十世纪初期, 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到了二十一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城市的时代, 因为在二零零七年, 城市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达到了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 世界总人口将超过一百亿, 其中, 大部分增长都在城市。城市化进程正在世界各个领域以不同的速度发生,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 中国将会建造很多超百万的城市, 从这一点来说, 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实验室, 让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规划和设计城市, 适应新的城市人口。
2 生态设计的概念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 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汇总, 使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的过程中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 设计的最终目的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是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 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 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与再现。设计者在设计时, 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 而对被破坏的场地, 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3 风景园林设计的一般原则
首先是最少干扰原则风景园林设计时在一定的场地上进行的,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生态的生态的设计会把干扰降到最低, 并且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 增强生物多样性。
其次是4R原则一是缩减使用 (Reduce) 减少对建筑材料, 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二是再利用 (Reuse) , 在符合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建进行再利用;三是再生 (Recycle) 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 建立废弃物回收系统;四是Renewable, 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4 如何做好风景园林设计
设计者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 要形成和锻炼思维活跃程度的能力、轻重取舍的决断能力以及时间合理安排的能力。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新与旧的知识建立联系风景园林设计要合乎规范, 参照常识, 一方面使设计方案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破绽, 风景园林设计应和各自的生活经历相结合, 一个人的设计无不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态度、其价值观、人生观等。二是分析与表达中提纲挈领对场地的分析能力是生成设计方案的基础, 首先要求在构思过程中通过与草图的互动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注重草图的构思过程, 现状分析和构思立意紧密交融、互为参考, 设计逐步深入, 分别解决不同深度的问题, 在分析时抓住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前阶段的联系, 以有效的草图表达活跃的思维并将其梳理清晰, 稳步推进设计方案趋于成熟。草图应突出重点, 杂乱有章, 形成合力的草图符号, 养成良好的草图构思习惯。三是构思与设计如行云流水设计是多解的过程, 设计者针对某一设计课题可以做出多解解决, 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有若干种选择, 设计者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嫉妒发散, 但应该逐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判断、获取和断定能力, 设计者在设计中遇到卡壳和停滞的情况时, 应该逐步学会如何规避和暂时转移注意力的技巧, 应让手下的草图与头脑中的意象互相激发、催动、交互推进, 或者说以手代脑、以脑驭手。如果一味强迫自己投入, 则思维却难以打开, 身体一旦疲劳则很难继续设计。作者有时采用暂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比如吃一块糖和巧克力, 喝一点儿水, 或者在草稿纸上画一个简单的不想干的形体, 就可以解除大脑暂时休克的问题, 使构思与设计如行云流水。四是元素与组合要形神兼备风景园林设计要掌握各种常见的布局手法, 对园林要素的功能、形式、特点, 比例和尺度具有准确的把握, 这样表达在图纸上的设计才可信、悦目。我们要知道一个原始道理, 亦即“合理的东西也是美的同喜”这一理念。任何一块设计场地, 总是有各种园林要素组合在一起的, 形成相对完整的功能和景观模块, 可以比喻成搭积木, 选择恰当的基本模块以得体的方式组合成高一级的模块, 在逐次形成变化的统一的整体。因此, 如何设计者在平时对基本的功能模块认真推敲, 将精彩的组合谙熟于心, 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设计语汇积累。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原则和手法很多, 其宗旨是整体和局部上形成有机协同的关系, 平衡, 有机, 形神兼备。五是内外兼修与全局思想观内外兼修是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及城市规划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古语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风景园林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很多能力, 比如书写能力, 包括语文能力和秀美的字体书写能力;绘画能力包括绘制骨架的能力和驾驭颜料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在总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鸟瞰图、分析图和文字说明等成果中充分予以表现, 这就要求除了好的理念, 好的构图外, 还要有好的表现。总平面图、透视图和鸟瞰图最为重要, 此外, 书写工整、条理清晰的文字说明、标注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基本素质, 其中景名的选取不可忽视, 好的景名能点出景点的功能、景象、意境,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的各种成果要集中在一张或多张图纸上, 各种专项图和文字说明的排布将影响整个图面的效果, 因此在表现和展示上不仅每张图和文字说明本身要力争完善, 还要注意排版时的整体效果。
如何达到上述这几个方面要求的能力呢?设计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表现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差的表现会制约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 方案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很长时间。另外, 生态理念, 环境危机都需要设计师的目光放得更远更广, 就是全局思想观。所以, 任何一项设计都离不开这样一个过程:大—小—大, 前者的大, 大局, 大环境, 比如做某市的公园设计, 分析要从城市绿地系统开始综合考虑, 确定初步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小, 就场地而言, 要充分发掘场地特征, 做符合场地的设计, 明确设计目标。后者的大, 是回到前者的大, 不要顾此失彼, 做后面的设计忘记前面的设计, 只看到场地的特点, 而无视前者大中的初步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5 总结
风景园林设计可持续发展将在现在和未来的城市中成功或者失败。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理解为城市中特定的支持人口增长的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设计专业领域可以通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整合生态系统服务, 纳入基础设施、环境和绿色系统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 具体的挑战, 并且在每个城市都不尽相同, 设计者们必须找到和测试新的想法, 测试这些想法在特定条件和未知下是如何随时间推移而作用的。如果规划者和设计者可以有效地实现适应性设计, 他们会意识到从城市化的过程中学习与获益的可能性。这样的画, 城市化进程将能够从一个已察觉的人类问题开始转变, 转变成新思路和新实践的源头, 而这个源头将可能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4.
[2]徐振, 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题设计与表现[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田大方, 毕迎春, 毛靓.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风景园林规划 篇8
1.1 政府投入不足
充足的财力支持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 但是在城市风景园林绿化方面的支出和飞快发展的经济不成比例。政府的一切决策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就使得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投入大大不足。目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都是由政府主管, 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责任意识的落实, 但是也会造成投资单一的缺点。
1.2 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就是重视程度不够的一种表现, 目前政府部门大多只重视经济工程投入, 也就是所谓的面子工程, 而对于这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还没有长远的认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除了政府之外, 城市中的很多居民和企业也大多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没有充分的认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工作的难度, 毕竟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社会活动, 需要政府、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共同参与才能开展好。
1.3 实际规划中的问题
(1) 管理体制有漏洞, 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标准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范文件, 这就使得风景园林规划中有着较为混乱的管理体制。大多数的规划都没有丰富的前期规划作为基础, 而是临阵进行, 这大大影响了风景园林本该有的观赏价值和环境功能。同时, 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者也大多没有深厚的专业素质, 多为他处调动, 不懂得怎么有效地管理风景园林, 监督力度不够, 导致风景园林管理体制中问题百出。 (2) 功能单一, 实用价值不够。城市风景园林的实用价值不够, 功能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园林应该具有生产、保健、休闲、文化和防洪等功能, 但是大多数的城市园林都只注重表面, 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 虽然看起来不过, 但是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甚至连供人休息的板凳都很欠缺。 (3) 规划不科学、不合理。我国风景园林的规划中, 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为了提高观赏性而引进很多名贵的植物, 但是却不考虑园林的环境和当地气候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 这样的行为只会增加风景园林规划的成本, 加大管理的难度。
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对策探析
2.1 提高重视程度, 完善管理体制
做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提倡低碳社会, 风景园林规划正是符合这一宗旨的工作。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投入, 有了资金的投入才能推动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并将其建设成果纳入政府考核目录中。然后就是通过媒体宣传风景园林的优点, 让社会民众和企业加深对风景园林的认识, 通过开展公益活动, 将风景园林建设的理念深深印在民众和企业的心中。多征求意见, 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建议, 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2 合理规划, 科学管理
合理的规划才能带来更好的建设, 在规划之前, 应该首先收集风景园林所在地的环境、地质地貌和人文经济情况, 根据具体需要和城市的整体布局来规划风景园林, 尽可能就地取材, 减少成本, 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管理人才是做好风景园林后期运营的关键, 很多城市园林的规划较为合理, 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但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往往弱化了园林的实用性。应该大量引进生态学和园林园艺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多举办培训活动, 与时俱进, 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管理的科学性。
2.3 结合城市特点, 体现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政府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利用这些元素, 拉近风景园林和民众的距离。可以通过植被和建筑特点来体现城市内涵, 因地制宜, 让人在城市风景园林中真正体会到轻松惬意的享受。
综上所述,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目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立足现在, 目光长远, 以人为本, 制定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规划建设规范, 实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军.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 2005 (3)
风景园林规划 篇9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会是永恒的话题。风景园林设计又称为景观建筑学,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要通过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 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起来, 达到整体的和谐和贯通。需要从人们精神上、物质需求上、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的互动上, 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造, 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源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去关注自然, 建设属于人类的美好环境。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 有节制的开采和影响大自然, 实现和谐环境。还要应用生态学原理, 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 应用生态位原则, 将生态位特征考虑到位,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惠共生的友好型社会。
2 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观念逐步完善
关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相关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实际状况等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学科观念, 学习的人也逐步增多。
2.2 引进了先进的园林设计工艺
现代的规划和发展中, 更多的注重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引进, 在园林设计中, 也不断引进了综合电子产品、仿生学、灯光背景、音乐喷泉等新兴的工艺技术, 让园林设计融入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2.3 个性化逐步呈现
现代人崇尚个性, 抵制复制和重复。现代城市园林, 更多地利用了新思想和新创意, 比如, 雕塑景观、游乐设备、不同造型的绿地等, 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地追求, 对自然地热爱。
3 城市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角度的逐渐加快, 快速化的生活让人们没有了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也改变了很多原本朴实的东西。中国由于其特殊性, 也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 这给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式下, 我们要抓住机遇, 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被放在首位。我们在寻求城市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 希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趋势中, 设计者们更关注的是生态建设的要求, 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在首位。注重可持续的进程, 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征, 利用实际元素,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 未来将会把自然的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方法融入到整个环境氛围中, 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生态原则加以重视, 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化美观。
4 融合了科技发展和时代特征
现在社会已不是原有的手工艺发展和古老传统工艺发展的时期。如今, 更多的是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天下, 如何利用高科技的发展, 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风景园林, 是值得研究的课堂。现代城市更加的多元化, 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变更, 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的追求个性化发展和精细化设计, 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要求。 (2) 伴随着城市化结构的逐渐变得复杂, 现代风景园林作为综合的大型项目,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结构中, 寻求更多园林设计的思路, 鼓励创新灵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时代的降临, 利用现有的科技, 加上精密仪器的帮助, 实现智能绘画技术的革新。这也是未来园林规划的最终发展趋势。
5 开始了节约推广
资源环境节约、回收利用废物、垃圾循环改造等将会是社会, 也是园林设计不自觉追寻的贴近自然的方式。
6 总结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发展, 园林设计的重要也逐渐凸显, 并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 我们不仅要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 做出贡献。所以, 对现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研究其理论和实践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研究趋势更倾向于环境友好型, 并且在研究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2]周为.园林景观设计详细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风景园林规划 篇10
1 我国现代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园林规划设计也开始更加重视生态和节约问题, 但是, 生态园林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前, 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植物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核心内容。植物设计的好坏是评价园林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它最能够体现园林设计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理论上植物设计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却常常忽略植物设计。 (2) 规划设计环节偏重于描述性文字而缺少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设计。由于植物设计的重要性没有被体现, 导致植物设计的内容也缺乏实践性。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中对于植物设计的描述仅仅体现在理论上和文字上, 缺乏技术指导, 导致植物设计水平低下, 树种单一、搭配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3) 景观风、崇洋风、奢侈风随处可见。一些城市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仅仅从风景园林的视觉效果考虑, 在不顾及植物生态习性的条件下强制栽培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还有一些城市崇洋媚外, 将国外的景观设计照搬到当地, 忽视了本土文化, 导致风景园林落入俗套。这些风气的存在不仅不能达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 还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比如, 安徽合肥从越南引进的“天价”紫薇, 由于栽植气候和土壤等原因不适合导致集体死亡, 不仅不能够美化城市, 还会造成浪费现象。 (4) 目前植物设计存在一些误区。相关部门对于植物设计的认识不够全面, 人为植物设计不需要投入过多。即使施工单位关注植物谁, 也仅仅是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与普通设计混为一谈。或者是直接照搬其它设计手法, 导致园林景观设计大众化严重。
植物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涉及范围广泛, 需要设计人员对当地的生态气候和土壤环境有足够的了解, 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配置方案、色彩方案, 同时, 植物种植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 这些都使设计师力不从心, 有些设计师面对复杂的条件, 采取敷衍和逃避的策略, 导致植物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2 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规划
2.1 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建设
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生态环境, 因此, 不能因为园林的视觉效果就破坏生态环境。园林规划设计应该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准则, 同时,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植物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 风景园林建设应该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 能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风景园林规划还应该尽量减少建后工作, 减少园林维护成本。
2.2 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1) 应用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方法。改变以硬质景观为主和不重视绿结构的造园方法, 以合理的植物造景为主, 同时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和配植方式, 提高生态效益。 (2) 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植物, 改变植物的浇水方式。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节水植物或者节水种植方式, 复合结构即可增加绿量, 又可避免生态位的竞争, 节省空间和资源, 提高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且耐粗放管理。合理选择浇水方式, 尽量利用降水水源继续浇灌。 (3) 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 合理应用乡土树种即可节省开支, 又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例如蕨类植物如贯众、井栏边草、石韦、阔鳞鳞毛蕨、斜方复叶耳蕨等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 抗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 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选用乡土植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同时,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面对新形势,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致力于服务城市居民生活, 改善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研究相关理论,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 扩宽视野,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为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而努力。鉴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 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0 (10)
[2]杨媛媛.现代城市公园发展趋势探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0 (10)
风景园林设计之探析 篇1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
当今的园林建设与以往不同,它更应当跟上时代的节奏,充分体现出现代的建筑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创新意识,在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新思路的同时,也要突出一定的传统特色,把现代精神文化与传统艺术特色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园林成为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品。
1 现代风景园林的功能价值
园林是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紧张情绪的最好场所,而在园林设计中完美地应用创新意识则可以使园林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升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一般是源于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之上的,这样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使用价值。二十世纪初,中国公共园林开始正式出现。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园林又奏响了新的时代历程篇章。如今园林的功能价值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社会形象功能、生态效益功能与文化载体功
能等。
1.1 社会形象功能 现代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供人游玩的作用之外,还是一个现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标
志。例如,在广东省东莞市的长安镇,有一个长两百米、宽一百二十米的大型园林广场,整个园林集喷泉、舞台、雕塑、休息绿地与会场于一体,景观壮丽、气势雄浑,将长安镇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去过长安镇的朋友,首先就会想起长安镇的园林。可见现代园林所起到的社会形象功能确实很大。
1.2 生态效益功能 现代园林被称为是城市的肺脏,因为它可以调节城市的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减少风害。尤其是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园林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将更为明显。
1.3 文化载体功能 现代园林不仅是一种观赏主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园林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不同文化在园林中的不断渗透,现代园林已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它和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服装文化一样,成为都市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2.1 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會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2.2 运用农业产业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3 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3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 篇12
一、自然风貌
庐山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 得益它于的自然风貌。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气候等, 使其拥有具有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的自然景观, 满足了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幕阜山的东端余脉。庐山是幕阜山在鄱阳湖口的伸延, 庐山山体总面积约282平方公里, 山体绝对海拔约在1400米左右, 庐山高度在国内名山中并不拔尖 (详见表1) , 但由于庐山与其他大山不相连属, 深入湖口的独特地理位置, 同长江两岸和鄱阳湖地区的平原相比较, 显得孤峰突起, 故有“一山飞峙大江边”之说, 尤其是它的最高峰———大汉阳峰, 海拔为1474米, 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汉阳峰时就有这样的描写:“南瞰鄱湖, 水天浩荡, 东瞻湖口, 西盼建昌, 诸山历历, 无不俯首失恃……”
(二)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宋代大文豪苏轼游历庐山时, 对庐山变化多端的景色惊异不已, 他曾说:“仆初入庐山, 山谷奇秀, 平生所未见, 殆应接不暇……”。游历过天下大川的苏轼也为之所迷惑, 可知庐山自然景观的秀丽多姿。庐山由于冰川运动, 使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 并获得了“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上尽诸峰地转平”正是庐山地形的特异之处。在庐山的造山运动中, 使庐山的整个地形是山顶上相对起伏不大 (详见表2) , 在峰岭之间的谷地相对宽展, 如庐山北端海拔1165的牯牛岭, 它两侧的“东谷”、“西谷”都拥有几千平方米的宽阔平坦的地面, 并且在山顶形成了不少大小湖池, 如芦林湖、大小天池等。这种山顶平台的地形地貌, 为庐山提供了风景优美的大面积观景场地, 供游人休憩游览。
(三) 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
庐山作为地垒式断块山, 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及冰川运动的影响, 形成了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貌。又因断层地质和冰川剥蚀, 构成瀑床, 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 最有名的当属庐山三叠泉瀑布, 海拔1391米, 飞流直下, 长达300米的瀑布, 赢得的了唐代诗人李白“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赞美。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 迄今为止, 在庐山已发现100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 形成了庐山特有的自然景观———地学景观, 因此在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四) 优越的气候资源
庐山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为11.4℃, 更为优越的是, 庐山有充沛的雨水, 使夏季山上山下温差较大, 夏季的鄱阳湖盆地, 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 庐山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 成为中外知名避暑胜地。
由于庐山地形封闭, 容易形成漫山云雾, 据不完全统计庐山一年云雾日多达190天, 形成了庐山特有的云雾景观, 使得古今文人墨客竞相赞叹。清人吴阐思对庐山云雾写出这样的赞美:“晓起, 推窗四望, 烟雾弥漫, 如舟行大海中, 四面波涛, 不复知有世界。微风东来, 云气舒卷, 忽而一峰乍现, 忽而绝壁半开, 忽而千峦中断, 忽而万壑合冥……山城半角, 或隐或见, 又如天孙织锦, 五色眩目, 匡庐幽赏, 无过于斯, 观止矣。”
二、人文风貌
有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名山大岳均因人而闻名。正因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 引来文人墨客、宗教先哲游驻山上, 书写出瑰丽的文化篇章。
(一) 三教同山的宗教文化
庐山名称的见诸笔端, 始于司马迁在《史记》的记录:“余南登庐山, 观禹疏九江。”庐山的出名标志着庐山文化的开始, 庐山仙风道骨的自然风貌, 引得古人入山寻仙问道。时至魏晋时期, 庐山已成为当时的佛教圣地, 是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抗衡的中心, 在佛学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佛教昌盛发展的同时, 南朝时期道教也开始扎根庐山, 在庐山东南麓修建了许多道观, 在唐宋年间道徒一度多至数千人。
时至1886年, 庐山的景色和气候吸引不少外籍人士在庐山修建避暑别墅, 1933年, 在庐山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在华外国基督教传教士大会”, 当时庐山上仅基督教新教的教堂就有13座, 在整个南方基督教界, 具有不小影响。像这样以基督教作为名山宗教文化支撑的, 也唯有庐山了。
由此可见, 庐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貌、宜居的自然环境, 成为宗教开创思想、弘扬教义的理想场所。
(二) 中国古代文人与文化教育对庐山的文化影响
在儒家文化思想下, 中国古代文人游历山水、隐居山林, 成为文化传承。庐山也成为古代名人雅士游驻的胜地。著名的隐士有《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等;游历庐山的名士有, 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苏辙等。
庐山地区多文人隐士, 由此形成了文化聚集。至宋代, 在庐山建立了濂溪书院与白鹿洞书院, 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教育家周敦颐游览庐山, 有登庐山诗云:“三月山方暖, 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 人在半空行。”表达出他对庐山的喜爱, 后隐居庐山兴建濂溪书院。而作为官学的白鹿洞书院, 在宋代教育家朱熹的经营下, 成为当时国内四大书院之一。
(三) 近代史迹
1885年, 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诈骗手法购买庐山牯牛岭土地, 修建避暑别墅。所谓“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庐山的宜居环境成为庐山被外来侵略者占为己有丑恶行径的导火索。但是,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 给庐山留下了富有异国风情的山中城市。据统计, 现庐山还余留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 在中国的名山中, 也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世界村”。
外来势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文明, 在山中建立了包括交通、医疗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山中城市”, 解放前庐山成为蒋家王朝的“夏都”, 国民政府要员, 多在山上拥有别墅, 使庐山在当时成为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解放后, 庐山依然得到当局的重视, 除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外, 庐山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场地, 中共中央曾在庐山召集过三次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会议, 这在国内名山大岳中也是罕见的殊荣。
三、结语
庐山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满足了文人雅士独特的情操和意趣, 对自然美的渴求, 提供了孕育文明的理想场所, 而文人雅士们的精神成果也为庐山的自然风貌披上了文化的外袍, 给风景赋予了灵魂。自然风貌与人文风貌交相辉映, 风景造就了名胜, 名胜成就了风景, 使庐山成为当之无愧的风景名胜景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主席诗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2]徐霞客.徐霞客游记[M].北京:中国书局, 2009.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版, 2009.
[4]周敦颐.周濂溪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风景园林规划】推荐阅读:
风景园林理论06-03
风景园林学07-1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07-25
风景园林建筑09-13
风景园林施工10-11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10-04
自然风景式园林10-19
风景园林设计创新07-22
现代风景园林生态设计08-29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排名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