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林设计

2024-06-14

植物园林设计(精选12篇)

植物园林设计 篇1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 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压力, 借此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之上, 从阐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入手, 强调了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效果, 并针对现今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现如今, 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以植物生存习性和园林设计要求为参考标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指将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所有植物进行科学配对及选位, 最终形成集整体性、有序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深加工, 进而体现园林设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息。同样以植物生长和培育环境的需求作为植物造景的参考标准, 与之搭配上石体、水源、建筑等一系列具有自然象征意义的装饰物, 为凸显植物本身特有的线条、色彩、结构美感做好铺垫, 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植物造景需要挑选物美价兼的素材, 完成精良的艺术设计, 规划合理的搭配构建, 唯此才能够对生态艺术的把握与追求烂熟于心。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有机结合, 能够展现出人们追求生态艺术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 为一部别出心裁、优质唯美的园林设计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生成满足人们生态艺术追求、优质舒适别致的园林景观。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交错之美、线条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贯穿于园林设计的始终。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显著特征, 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 加快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生产废气等, 都是园林设计促进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表现。

2.2 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有效防患火灾、减缓地震震效、防止水土流失。非但如此, 园林设计还能够深化美感艺术教育, 园林设计艺术美的感召力、吸引力, 能够加快人们追求艺术美感的步伐, 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2.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自然观赏景观的同时, 能够减缓人们在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生存压力, 给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安逸环境。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美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 回归自然, 享受思想与情感的放纵之感, 体味大自然独有的纯真之气。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 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 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 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 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 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 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 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 园林植物存活率低, 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 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 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4 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及协调性的主要解决措施是提高园林设计者的全局构建意识, 在园林设计前, 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合理策划和预见。最重要的是强化构建工作、环境创设、艺术鉴赏的综合思维意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不能单纯追求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 还要遵循土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植物生存习性的科学搭配法则, 实现园林植物艺术鉴赏功效的同时,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的现实功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影响了植物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还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科学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6)

[2]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3] 王晓, 王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 2014 (9)

植物园林设计 篇2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策略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是园林景观得以体现的最重要的两项工作。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美感的观赏需求。合理的园林设计能够帮助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好地舒缓压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工程设计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原理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的关注,提升园林设计的实际价值十分必要。

1园林设计的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促进园林设计工作的中植物配备和植物造景工作之间的协调性,优化园林的设计,应该找到现阶段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实际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2方面问题,园林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没有良好的植物生态性,设计者太过重视植物个体的观赏价值,导致园林设计整体性不足,缺少整体和谐美;忽视了植物设置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只在乎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意义,最终造成了大量的养护费用浪费,不利于园林生态的长远发展。

2园林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2.1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设计的美观合理能够使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自然地无限美感,在为城市建设增添靓丽的美景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净化城市的空气,调节生态环境,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如,在园林设计中讲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硫化气体和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2.2有效做到安全防护

合理地进行园林设计,利用植物配置进行环境的优化和保护,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在自然灾害面前起到保护、防护作用。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起到防火、防震以及防止水土了流失的作用,有效地降低自然因素为人类带来的伤害。同时,植物的合理配置也是展现园林美的重要环节,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促进它们有效地吸收光照和水源,更好地生长,从而向人们展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美学价值。有的植物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的供用,更为充分地阐释了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舒缓压力,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不仅具有保护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以观赏作用的同时还能充分的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由于城市生活的居民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在这种高压之下很容易引发烦躁、抑郁等疾病,合理地进行植物造景的设置,能够给烦躁的都市居民提供一片放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有效地舒缓压力。

3加强园林设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特点,以及不同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有关数据,对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植物设置园林景观,有效避免盲目造林现象的发生。此外,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时,还应从多角度出发,对城市居民的整体水平进行考量分析,从而更为有效地确定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及审美标准,促进景观和人文的更好融合。并针对园林设置中植物特点的不同,合理的设置一些庭楼、山水等,促进城市居民能够更为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体味自然风光。

3.2设计过程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还应该根据植物地生长特性、气候要求进行合理种植,以保障植物能够正常有效地生长。同时,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植物,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将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从而打造出最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

4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具有极强的创造性,需要设计者对植物、环境,以及当地的人文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的配置,让园林景观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学原理,让所种植的植物能够顺应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有效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 篇3

摘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在园林设计时,有的人认为园林设计就是用来美化城市的,便一味追求效果就引入了一些新物种。但是这些新的物种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新来物种侵害老物种的现象,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是极大的破坏。同时在技术手段和科学原理上,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发现并改进。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1、改善空气质量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只有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合理,就会对空气的净化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2、改善水质和减少噪音

在水质不好情况下,一般会存在悬浮物,这时水草和芦苇就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是水中存在重金属物质,可以采取种植绿萍和菱角来吸收。同时,我们知道树林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调查证明在树林多的水域,其中的细菌和污染也比较少。现在城市中,车辆和人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噪音也越来越大,植物的树叶和水上的气孔是可以将噪声吸收的。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很重要,可以起到改善水质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3、调解气候和水土的平衡

对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其可以调节气温、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植物可以形成阴凉之处,使得阳光之间照射地面的机会变小,同时植物吸热蒸发水分,从而气温就会有所降低,以达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在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有植物的保护,雨水会先冲刷植物而减少了对土地的直接影响,就能保持水土的平衡。同时,树木的落叶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它的根可以固定土地。

二、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1、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遵循经济规律、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环境中的碳、氧平衡,对生态环境的湿度进行合理地调节和控制、降低城市噪音、杀死病毒、净化环境和土壤等。因此,在重视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生态学的应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园林建筑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农业、工业、河流、交通、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甚至消除其带来的破坏,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一个复杂、稳定的群落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对资源的利用趋向相互补充。所以在建筑生态园林中,一定要避免种植纯树种,要栽植一些复杂的针阔混交林。具体来讲,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要以天然和本土为主,园林的植被主体为地带性植被,以野生树种、灌木、草种构建成自然的野生生态环境。这样富有地带性的植被多样化设计,可以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前来居住栖息,使得动物也具有多样性,形成更加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园林中也要增加一些湿地、草原和观赏型、生产型等植被群落。

3、区域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建造中,选择植物时要依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因素,选用本地的优良植物,建造出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生态园林,保持园林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4、生物互利共生原则

生物的互利共生是非常重要的多种生物间的关系,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遵循生物的互利共生原则,尽可能地将促进彼此生长发育的植物栽植在一起,将不利于彼此生存的植被分开种植。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群落外貌和合理、稳定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的生态保护特性。具体来说,豆科、杜鹃花科等植被,都可以于某些真菌互利共生。如牡丹和芍药可以一起搭配,能够促进牡丹的生长,使牡丹花繁叶茂,花大色艳;松树、杨树和树锦鸡儿一起搭配,互相都会利于生长。某些植被不适宜生长在一起,如桧柏不能和梨和海棠栽植在一起,容易使得后者换上锈病;接骨木不能与松树种植在一起,它会抑制松树生长,还会使得接近接骨木的松子不能发芽等。

5、物种生态位原则

生態位原则是不同物种间和环境、物种间的关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园林的外貌结构不同,营造的景观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态作用也具有差异。因此,在建造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位,利用草本、灌木、乔木、附生植物等生态位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构建出一个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配置措施

1、植物配置的各因素要一致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各因素的一致性,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2、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将观赏性的花和叶的植物组合起来,提高其观赏性;将花和树木结合起来,提高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可以运用对比、层次、背景等艺术手段,将植被的颜色、形态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3、植物配置的策略

1)植物景观季相配置的影响因素。在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自然界中的植被会由于土壤、地形、环境、光照、降水等因素产生季相变化。在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植被的季相变化,展示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观,提高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选用合适的植被。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篇4

关键词: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在当前中国的园林景观之中, 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和表达内容, 不仅美化和绿化了园林, 还承担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 在美学上和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之中主要以现代园林之中的植物配置来得以表达, 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承载设计师的造园理念。

1 植物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植物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 在古诗文之中常常出现以植物入诗或以植物作为意象的例子。古人对不同植物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如认为竹子谦虚、坚韧, 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认为牡丹富贵华丽, 认为松柏沉默坚定, 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和吉祥象征赋予了中国的园林景观以更多地人文背景和思想深度[2]。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和主旨, 以植物文化表达自身的美学追求和造园理念。

2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时, 为了亲近自然、贴合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的现实需要, 植物的配置成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在实践之中可以发现, 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点方法和对策。

2.1 结合地形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

当园林中植物种类较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时, 按照主题设计植物景观可以最好地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乱, 也能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旨。

在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时, 设计师可以结合地形进行主题的划分, 如池塘、小河附近以“水”为主题进行设置, 在池塘之中设置水生植物睡莲、荷花, 在池边种植芦苇、菖蒲, 在河岸上载重垂柳, 结合池塘、小河的景观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河流、池塘和水生植物、河边植物相互映衬, 再加上水中的游鱼和河岸上的行人, 有静有动、生动活泼。

除了“水”为主题, 结合地形以大量乔木间杂种植还能够塑造出山丘和林野, 以灌木和乔木制造出地形起伏的山峦丘壑。园区较小的园林, 设计师可以合理运用植物营造出景深, 并巧妙运用植被对各个景观之间进行天然地隔断, 使园林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在有着大片开阔地的园林之中,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被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植物, 大范围种植某种花卉形成特色园区。等到花季, 鲜花盛开, 乍看好像漫山遍野、铺天盖地, 这种密集种植单一花卉带来的景色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2.2 以四季为主题配置植物

除了地形, 占地面积较大的园区还可以设置各种富含人文底蕴的主题, 例如以四季为造园主题, 在各个分区之间以植物或是建筑隔断。在以“春”为主题的园区, 设计师可以遍植花木营造出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气氛, 主要选择迎春花、桃花、杏花等春季开花的花卉, 使这一园区成为春季赏景的重点。在以“夏”为主题的园区, 结合池塘可以塑造出夏季庭院深深、小荷初绽的景象, 也可以以石榴花、紫藤等夏季花卉为炎炎夏日增添清爽绚丽。夏季植物生长繁茂, 许多落叶乔木都会在夏季枝繁叶茂, 像槐树、银杏和梧桐等树木都是营造夏季清凉绿阴的典范, 为城市增添绿阴和凉意, 也有助于城市夏季温度的降低[3]。

秋季的园区在造园理念上可以突出红叶的热烈和黄叶的绚烂, 在秋季为主题的园区, 园林设计师可以广泛种植枫树、槭树等秋季树叶变红的乔木及银杏、二球悬铃木之类秋季变黄乔木。对于园区较小、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的园林, 秋季主题的园区也可以以菊花等盆景为主要景观, 以菊花的凌冽风姿烘托秋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英姿飒爽, 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景色。

冬季的造园主题受限于地区环境和环境温度, 对于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 冬季的植物选择范围较大, 能够在野外越开花冬的花卉, 茶花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季平均气温更加低的地区, 造园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腊梅和梅花, 傲雪寒梅可以成为冬季赏园的重点。在中国北部, 冬季的气候更为严酷, 极端性天气也跟多, 为了保证冬季的植物存活, 设计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耐严寒的植物。松柏等常青乔木、灌木四季常青不惧严寒, 以此作为造园的主题能够营造出凛冽肃杀的气氛, 在冬季大雪纷飞时也非常应景。

2.3 高低错落配置植物

除了按照主题配置植物, 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高度搭配。例如, 在设计园林时进行植物配置, 将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杂种植, 将垂柳、旱柳等垂坠感较强的植物种植在水域附近的池塘、小河边, 搭配水葱、芦苇、荷花和香蒲等生长在沼泽浅水中的水生植物, 再配合水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浮水植物, 水波袅袅的景色搭配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 高低错杂, 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考虑到园林在四季的观赏效果, 设计师需要保证园林在四季都有景可看、有花可赏, 更多地将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例如, 春天开花的樱花、桃花和杏花花期不同, 可以间杂种植, 夏天的石榴花、睡莲、栀子和米兰等花卉也可以搭配在一起, 再加上秋天包括丹桂、银桂和金桂在内的不同品种的桂花和深秋的菊花、冬季的腊梅水仙, 四季花卉参杂种植, 使园区时时鲜花盛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 极大地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于园区较大、有条件对园林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园林, 设计师在植物搭配时可以考虑到园区的色调统一和色彩和谐, 能够进行更多地搭配尝试。例如, 将枫树、槭树、鸡爪槭和红栎等树叶呈现红色的乔木搭配上石榴花、凌霄花等红色系的花朵, 再加上石蒜、红玫瑰和红蔷薇等色泽红艳的花卉, 园区的色泽将会非常统一和谐。除了红色系, 黄色系的花卉植物也很好搭配, 乔木中的银杏、梧桐、榆树和水杉秋季有着金黄的叶片, 花卉中腊梅、金缕梅、迎春花和金合欢绽放着金色的花朵, 将其搭配在一起, 园区将有着金色的主题色调。

3 结语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生活条件提高后对于绿色生活和减少废气噪音的实际需要, 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中植物覆盖率有着更高的要求, 植物景观成为当前造园的重点。结合植物文化, 合理配置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杨絮飞, 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 .

[2]于冰沁, 王向荣.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园林植物学观察植物实验感悟 篇5

制作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10级园林2班

学号:201041904204

姓名:贺泽准

此实验感悟采用的是合理而科学的方式作以表达,文章内容一部分来自《中国植物志》,另外来自《百度百科》。感悟整体思路: 1.叶子的生长方式;2.叶子的形态;3.叶子的质地;4.其他。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叶子,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和用途(本园林植物学观察实验感悟重在表现叶的方面)以及植物的生活习性。

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植物学》学习中,我们将对这些植物有很好的掌握。

01.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为五加科常绿灌木,其叶近圆形,5—9裂,叶大而光亮,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常绿灌木。叶大,厚,有光泽,边缘有锯齿或呈波状绿色有时边缘金黄色,叶柄长,基部肥厚。伞形花序集生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白色。花期10月-11月。浆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

其他:八角金盘原产于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我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作城市绿化和庭园观赏,台湾尤多。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不耐严寒。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萌蘖力尚强。

02.香樟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香樟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

其他: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耐寒性不强,1

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03.夹竹桃

常绿灌木直立,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蜡”。这层蜡能替叶子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其他:茎叶可制杀虫剂,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夹竹桃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叶的边缘异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

04.构骨

构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叶硬革质,矩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尖硬刺齿,中央一枚向背面弯,基部两侧各有1-2枚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叶有时全缘,基部圆形,这样的叶往往长在大树的树冠上部。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花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叶腋。核果球形,鲜红色,径8-10毫米,具4核。花期4-5月;果9-10(11)月成熟。入秋红果累累,经冬不凋,鲜艳美丽,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

其他:宜作基础种植及岩石园材料,也可孤植于花坛中心、对植于前庭、路口,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同时又是很好的绿篱(兼有果篱、刺篱的效果)及盆栽材料,选其老桩制作盆景亦饶有风趣。果枝可瓶插,经久不凋。

05.银杏

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2裂,短枝上的叶 2

常具波状缺刻。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其他: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

小孢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腋内。小孢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孢子囊。

小孢子:长圆形,纵轴有一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突起。

大孢子叶球:简单,通常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孢子也,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

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胚具2片子叶。

06.鹅掌楸

鹅掌楸,双飘树,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其他:树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07.杨树

杨树小枝具顶芽与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卵形或近圆形。

其他:荑花序,雌雄异株,不具花瓣,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杨树喜光。要求温带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因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均高。杨树种子小,蒴果成熟即开裂,因此采种用剪采果穗法或从地面收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在含腐植质多的砂壤土上播种育苗。杨树育苗更多的是无性繁殖法。容易生根的树种如青杨、小叶杨、欧美杨用扦插育苗。生根难的树种,如毛白杨在扦插前先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穗条,或用嫁接法,把难生根的杨树枝 3

条嫁接到易生根的杨树上,再扦插育苗。对根蘖萌芽力强的杨树可在大树附近开沟,切断其侧根,或在苗床上切断根,以促进根蘖苗的发生。

08.黄花槐

常绿小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9对,叶柄及总轴基部有腺体。高数米至10米,一般以株高3~5米为最佳观赏高度。树冠高大而圆整。伞房形总状花序,生于上部枝条叶腋,花鲜黄色,径约5厘米。全年均能开花,但以9~10月为盛期。荚果扁平,念珠状,长7~9厘米,1~2月成熟,种子黑褐色。

其他:黄花槐由我国传统国槐与美洲金边黄槐,双荚槐杂交育种而成,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株高3-4米,小叶5-7对,每年八月开始开花,蕾如金豆、花如金蝶,结荚果属豆科。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花量大而鲜艳,花色(鸭蛋黄)金黄,故有聚宝黄金树的美称。寒霜降临、盛情不衰,落叶不落花,填补了初冬无观赏花木的空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品味颇高。

09.香桂

香桂,单叶对生,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叶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香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15米。树冠圆头形、半圆形、椭圆形,树冠可以覆盖60平方米。

其他: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3至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每朵花花瓣4片,香气极浓。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树皮粗糙,呈灰色。单叶对生,革质光亮,叶形及叶缘因品种而不同,叶形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全缘或具锯齿。花腋生呈聚伞花序,花形小而有浓香,花色因品种而异。有生长势强、枝干粗壮、叶形较大、叶表粗糙、叶色墨绿、花色橙红的丹桂;有长势中等、叶表光滑、叶缘具锯齿、花呈乳白色的银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长势较强、叶表光滑、叶缘稀疏锯齿或全缘、花呈淡黄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至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月或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

10.龙爪槐

属于多年生乔木,小枝柔软下垂,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树势较弱,主侧枝差异性不明显,大枝弯曲扭转,小枝下垂,冠层可达50--70cm厚,层内小枝易干枯。枝条柔软下垂,其萌发力强,生长速度快,用国槐作砧木,嫁接繁殖,砧木高2-2.5米,胸径4-5厘米,定干后嫁接,二年成苗。

11.樱花

叶表苍绿光滑,背面微被白粉有中脉有毛,幼叶常为褐色。叶与花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

其他: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月成熟。

12.栀子花

栀子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单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

其他:花白色,极芳香。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良的芳香花卉。通常说的栀子花指观赏用重瓣的变种大花栀子。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 5

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生态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的照射,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13.火棘

侧枝短刺状;叶倒卵形长,长1.6~6厘米。

其他:复伞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径1厘米,白色;花瓣数为5,雄蕊数为20,雌蕊数为1;花期3~4月;果近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穗状,每穗有果10~20余个,桔红色至深红色,甚受人们喜爱。9月底开始变红,一直可保持到春节。是一种极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观果植物。适作中小盆栽培,或在园林中丛植、孤植草地边缘。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在庭院中做绿篱以及园林造景材料,在路边可以用作绿篱,美化、绿化环境。

14.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别名红桎木、红檵花。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嫩枝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

其他:花4~8朵簇生于总状花梗上,呈顶生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花瓣4枚,淡紫红色,带状线形。蒴果木质,倒卵圆形;种子长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5月,果期9~10月。红花檵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是制作树桩盆景的好材料。花、根、叶可药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4~5月开花,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15.夏鹃(杜鹃)

落叶灌木,高约2米;枝条、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

其他: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花冠鲜红或深红色,宽漏斗状,长4—5厘米,5裂,上方1—3裂片内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约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叶含黄酮类(杜鹃花醇)、三萜成分、乌苏酸。杜鹃花十分美丽。管状的花,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杜鹃花通常为5瓣花瓣,在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杜鹃花的生命力超强,既耐干旱又能抵抗潮湿,无论是大太阳或树荫下它都能适应。根浅,分布广,能固定在表层泥土上。最厉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浊的空气,因为它长满了绒毛的叶片,既能调节水分,又能吸住灰尘,最适合种在人多车多空气污浊的大都市,可以发挥清静空气的功能。通常在春、秋两季开花。

16.海棠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

其他: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2.5-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喜光,也耐半阴。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排水良好之地均能栽培,但忌低洼、盐碱地。萌芽力强,可以整枝。

17.红枫

落叶小乔木。树姿开张,小枝细长。树皮光滑,灰褐色。单叶交互对生,常丛生于枝顶。叶掌状深裂,裂片5-9.裂深至叶基,裂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叶缘锐锯齿。春、秋季叶红色,夏季叶紫红色。嫩叶红色,老叶终年紫红色。

其他:伞房花序,顶生,杂性花。花期4-5月。翅果,幼时紫红色,成熟时黄棕色,果核球形。果熟期10月。红 7

枫是鸡爪槭的变种,品种较多,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叶植物。其叶形优美,呈掌状5-7裂,红色持久,枝序整齐,层次分明,树姿轻盈潇洒,因而广为栽培。红枫是种非常美丽的观叶树种,其叶形优美,红色鲜艳持久,枝序整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树姿美观,宜布置在草坪中央,高大建筑物前后、角隅等地,红叶绿树相映成趣。它也可盆栽做成露根、倚石、悬崖、枯干等样式,风雅别致。红枫为名贵的观叶树木,故常作盆栽欣赏。

18.鸡爪槭

鸡爪槭又名鸡爪枫,属槭树科、槭树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冠伞形,姿态雅丽。叶纸质对生,外貌圆形,直径7-10厘米,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稀截形,5-9 掌状分裂,通常7裂,裂片长圆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长锐尖,边缘具紧贴的尖锐锯齿;裂片间的凹缺钝尖或锐尖,深达叶片的直径的1/2或1/3;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在叶脉的脉腋被有白色丛毛;主脉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凸起;叶柄长4-6厘米,细瘦,无毛。树皮平滑.小枝红棕色。

其他:秋日红叶如锦,十分悦目。花杂性,由紫红小花组成伞房花序,4月开放。翅果展成钝角,向上弯曲,10月成熟,棕黄色。落叶小乔木。树皮深灰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绿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生于无毛的伞房花序,总花梗长2-3厘米,叶发出以后才开花;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长3毫米;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长约2毫米;雄蕊8,无毛,较花瓣略短而藏于其内;花盘位于雄蕊的外侧,微裂;子房无毛,花柱长,2裂,柱头扁平,花梗长约1厘米,细瘦,无毛。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毫米,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19.石榴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花期5-6月,多为朱红色,亦有黄色和白色。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旺树多刺,老树少刺。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

其他: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般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顶端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浆果近8

球形,果熟期9-10月。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内种皮革质。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怀远县的石榴品种白花玉石籽因核软,甜度高,花朵洁白,果实淡绿,籽粒明如翠玉而著名。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20.海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被褐色毛。叶互生,叶多数聚生枝顶,革质,狭倒卵形,长5一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外卷,有柄。

其他: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有毛。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蒴果卵球形,有棱角,成熟时三瓣裂,露出鲜红色种子。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21.蚊母树

蚊母树属,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全缘,偶有小齿,羽状脉。小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或稍圆,基部宽楔形,全缘,侧脉5-6对,在表面不显著,背面略隆起,叶边缘和叶面常有虫瘿;叶柄长7-10毫米。枝和芽有盾状鳞片。

其他:花单性或杂性,雄花常与两性花同株,排成腋生的穗状花序;萼管极短,裂齿2-6,卵形或披针形,不等长;花瓣缺;雄蕊4-8,花药2室,纵裂,药隔突出;雌花及两性花的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2,锥尖;蒴果木质,卵圆形,被星状绒毛,上半部2瓣裂,每瓣复2裂,基部无宿存萼管;种子长卵形。

23.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长10至24厘米,宽12至25厘米,基部平截或微心形,3至5深裂,中裂片长宽近相等,全缘或疏生粗缺齿。

其他:悬铃木俗称“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但我国引入栽培的仅3种,即二球悬铃木也称英桐和该杂交种的亲本一球悬铃木又称美桐、三球悬铃木又称法桐。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三球悬铃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二球悬铃木为三球悬铃木与一球悬铃木的杂交种,在英国伦敦育成。高达35米,树皮薄片剥落,内皮淡绿白色。嫩枝叶密被淡褐黄色星状绒毛。果序径约2.5厘米,花柱长2至3毫米,刺状。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一球悬铃木树高40米,叶3-5浅裂,宽度大于长度,裂片呈广三角形,球果多数单生,无刺毛。

24.法国冬青

法国冬青的树冠倒卵形。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波状或具有粗钝齿,近基部全缘,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终年苍翠欲滴。枝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皮孔圆形。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花白色,钟状,有香味。花期5至6月,果期10月。

25.花柏

常绿乔木,原产地高40m,胸径1.5m;树冠尖塔形。生鳞叶的小枝背面有白线或微被白粉。鳞叶先端钝,肥厚。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片。

其他: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端,7~8月开花,10~11月果熟。球果径0.8-1cm,红褐无能;种鳞4对,顶部五边形或四方形,平或中央微凹,中间有小尖头。种子近圆形,翅窄。花期4月;球果10-11月成熟。

26.雪松

雪松,又称香柏,是松科雪松属植物的统称。该属种类球果形状相似,与杉树最为接近。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叶在长枝上为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叶针状,质硬,先端尖细,叶色淡绿至蓝绿。雪松属植物是 10

常绿乔木,大枝一般平展,为不规则轮生,小枝略下垂。

其他: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雪松原产喜马拉雅山,中国西藏南部及印度、阿富汗均有分布。树皮灰褐色,裂成鳞片,老时剥落。雌雄异株,稀同珠,花单生枝顶。球果椭圆至椭圆状卵形,成熟后种鳞与种子同时散落,种子具翅。花期为10——11月份,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该属种共有4种,其中3种原产地中海地区山地,另一种原产西喜马拉雅地区。大西洋雪松、短叶雪松、喜马拉雅雪松和黎巴嫩雪松。均为高大 乔木,枝条开展,树冠不规则。

27.水杉

水杉,落叶乔木,高达35一41.5米,胸径达1.6-2.4米;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线形,柔软,几乎无柄,通常长1.3一2厘米,宽1.5一2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有4-8条气孔线。

其他: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卵圆形,交互对生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状,雄蕊交互对生,约20枚,花药3,花丝短,药隔显著;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由22-28枚交互对生的苞鳞和珠鳞所组成,各有5一9胚珠。球果下垂,当年成熟,果蓝色,可食用,近球形或长圆状球形,微具四棱,长1.8-2.5厘米;种鳞极薄,透明;苞鳞木质,盾形,背面横菱形,有一横槽,熟时深褐色;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每年二月开花,果实11月成熟。

28.广玉兰

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称“荷花玉兰”。广玉兰常绿大乔木,高20-30m。叶长椭圆形,互生;叶柄长1.5-4cm,背面有褐色短柔毛;托叶与叶柄分离,无托叶;叶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宽4-10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有锈色细毛,侧脉8-9对。

其他:树皮淡褐色或灰色,呈薄鳞片状开裂。枝与芽有铁锈色细毛。花芳香,白色,呈杯状,直径15-20cm,开时形如荷花;花梗精壮具茸毛;花被9-12,倒卵形,厚肉质;雄蕊多数,长约2cm,花丝扁平,紫色,花药向内,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椭圆形,密被长绒毛,心皮卵形,长1-1.5cm,花柱呈卷曲状。聚合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形,密被褐色或灰黄色绒毛,果先端具长喙。种子 11

椭圆形或卵形,侧扁,长约1.4cm,宽约6mm。花大。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可入药,也可做道路绿化。荷花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大绿荫浓花似荷花芳香馥郁,为美化树种,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29.金钱松

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是落叶大乔木,属松科。叶片条形,扁平柔软,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20一30片簇生、伞状平展,线形或倒披针状线形,柔软,长3一7厘米,宽1.5一4毫米。淡绿色,上面中脉不隆起或微隆起,下面沿中脉两侧有两条灰色气孔带,秋季叶呈金黄色。向四周辐射平展,秋后变金黄色,圆如铜钱,因此而得名。

其他:落叶乔木,枝平展,不规则轮生,高达40米,胸径可达1.5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鳞状块片;具长枝和距状短枝。雌雄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具梗;雄球花20一25个簇生;雌球花单生,苞鳞大于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株。球果当年成熟,直立,卵圆形,长6一7.5厘米,直径4一5厘米,成熟时淡红褐色,具短梗;种鳞木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有凹缺,基部两侧耳状,长2.5一3.5厘米,成熟时脱落;苞鳞短小,长约种鳞的1/4一1/3;种子卵圆形,有与种鳞近等长的种翅;种翅膜质,较厚,三角状披针形,淡黄色,有光泽。

30.柳杉

柳杉,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叶钻形略向内弯曲,先端内曲,四边有气孔线,长1-1.5厘米,果枝的叶通常较短,幼树及萌芽枝的叶长达2.4厘米。

其他: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脱落;球果圆球形或扁球形,径1-2-2厘米,多为1.5-1.8厘米;种鳞20左右,上部有4-5(很少6-7)短三角形裂齿,齿长2-4毫米,基部宽1-2毫米,鳞背中部或中下部有一个三角状分离的苞鳞尖头,尖头长3-5毫米,基部宽3-14毫米,能育的种鳞有2粒种子;种子褐色,近椭圆形,扁平,长4-6.5毫米,宽2-3.5毫米,边缘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31.酢浆草

酢浆草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 12

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

其他:酢浆草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32.金叶女贞

金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半绿小灌木,被誉为“金玉满堂”。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

其他:金叶女贞是由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高2~3米,冠幅1.5~2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金叶女贞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以疏松肥沃、通逶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用于绿地广场的组字或图案,还可以用于小庭院装饰。

33.罗汉松

罗汉松是松树的一种,又名罗汉杉、长青罗汉杉、土杉、金钱松、仙柏、罗汉柏、江南柏,是常绿乔木,可高达18米,通常会修剪以保持低矮,树冠广卵形。叶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两面中肋隆起,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有时被白粉,排列紧密,螺旋状互生,亦分雌雄。

其他:种牝大于种籽,成熟呈红色,加上绿色的种籽,好似光头的和尚穿着红色僧袍,故名罗汉松。雌雄异株或偶有同株。种子卵形,有黑色假种皮,着生于肉质而膨大的种托上,种托深红色,味甜可食。花期5月,种熟期10月。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狭叶罗汉松,叶较窄,13

先端渐窄成长尖形;柱冠罗汉松,叶小,先端纯或圆;小叶罗汉松,叶密集于小枝顶端,呈螺旋状着生,较狭窄,先端钝圆;短尖叶罗汉松,叶极短小;斑叶罗汉松,叶面有白色斑点。

34.景烈白兰

景烈白兰又名乐昌含笑、广东含笑。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高15~30米。树皮呈灰色或深褐色。叶薄革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5~16厘米,宽3.5~7厘米,有光泽、被中褐色绒毛。3~4月开花,花淡黄色,有芳香。聚合果呈圆形或卵圆形,8~9月果熟。种子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35.樱桃

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嫩枝无毛或微被毛,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厘米,有短柔毛,近顶端有2腺体。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

其他:落叶乔木。株高可达8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花直径1.5~2.5厘米,先叶开放;花梗长约1.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圆筒形,具短柔毛;萼片卵圆形或长圆状三角形,花后反折。花瓣白色。雄蕊多数;子房无毛。核果,近球形,无沟,红色,直径约1厘米。3~4月,果期5月。

36.飞蛾槭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10-20米;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色,有柔毛或无毛,老枝褐色,无毛。叶革质,矩圆形或卵形,长8-11厘米,宽3-4厘米,全缘,顶端尖或具短尾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白粉或灰绿色,基部1对侧脉较长,达于叶片中部。

其他:飞蛾槭是伞房花序顶生,有短柔毛;花绿色或黄绿色,杂性;萼片5,矩圆形;花瓣5,倒卵形;雄蕊8,生花盘内侧,花盘微裂;两性花的子房有短柔毛,柱头2裂,反卷。翅果长2.5厘米,幼时紫色,成熟后黄褐色,小坚果凸出,翅张开成直角。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也有。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37.紫薇

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

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径2.5~3厘米;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红色或粉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子房6室。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9月,果期7~9月。树干愈老愈光华,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故又称为入惊儿树、痒痒树。

38.柚子

柚子树又名“文旦”“栾”“抛”。芸香科。常绿乔木。叶大而厚;叶翼大,呈心脏形。

其他:花大,常簇生成总状花序。果实大,圆形、扁圆形或阔倒卵形;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橙色。果皮厚,有大油腺,不易剥离。果肉白色或红色。果味甜酸适口,秋末成熟,耐贮藏。种子单胚。用嫁接、压条等繁殖。

39.枣树

枣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卵形。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尖,边缘有细锯齿,基生三出脉,叶面有光泽,两面无毛。

其他:树皮灰褐色,条裂。枝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长枝红褐色,呈“之”字形弯曲,光滑,有托叶刺或不明显;短枝在二年生以上的长枝上互生;脱落性小枝较纤细,无芽,簇生于短枝上,秋后与叶俱落。5~6月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卵形至长圆形,8~9月果熟,熟时暗红色。果核坚硬,两端尖。

40.紫荆

落叶乔木或灌木。春开红紫色花。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其他: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

41.山茶

山茶是常绿乔木或灌木,株高可达15M。树干灰褐色。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边缘有锯齿,革质,有光泽。花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期9到4月,个别品种有香味。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82-2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园林植物具有完整独立的可欣赏性,能够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植物景观的创造既要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构图,又要借鉴运用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副活的动态构图。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1统一的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引起人们视觉的愉悦。不同的植物色彩、树形、线条、质地都存在差异,应在配置中运用重复的手法保持植物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1.2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造景应注意植物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之具有柔和、平静、舒适的美感,在协调的基础上又可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引人注目,利用差异和对比,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增强园林绿地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

1.3均衡的原则

色彩浓、体量大、枝叶繁茂、质地粗厚的植物给人以厚重感,色彩素雅、体量小、枝叶疏朗、质地细柔的植物给人以轻盈感,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2植物造景手法

2.1运用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利用植物的季相差异实现景观的序列节奏变化。植物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是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对不同季节不同观赏性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例如华北五角枫,春季有新发的嫩芽,四月有黄花盛开,细细密密,夏季郁郁茵茵,秋季可赏黄叶,一年四季中,体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2.2运用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

例如:造景中利用孤赏植物形成一个视觉焦点,也是空间上的一个控制点,是整个画面的最核心部分,群植和丛植配合孤植,形成主次关系,再通过植物之间大小、高低、颜色、质感的不同实现空间上的错落、交叉,从而实现空间的丰富性。

2.3运用植物展现地域特色

利用园林生态的不同及各地气候的差异,使植物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适地适树的原则就是讲求合理运用植物的地域特点,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有计划地引种适应性强、觀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增加本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种植结构,实现景观地方化。

3实例评析

北京作为具有三千多年建设史和六朝古都的文化名城。现在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拥有诸多皇家园林、祭祀文化公园、现代公园,他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了北京园林历史风格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应结合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现代造园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采用新型园林材料及工艺,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植物景观。

根据前文所提到的原则及关键因素的运用,对北京城市中植物造景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评析。

3.1皇家园林中保存了大量富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景观

皇家园林为了表现富丽堂皇,广植牡丹、玉兰玉簪、海棠、松柏等,在中国,这些花卉寓意为富贵长寿。由此文化背景产生的植物配置方法也被沿袭了下来,成为中国植物造景的传统手法。

颐和园是我国古建筑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广征博采,融汇南北名园的精华,既具有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更具有北方山川雄浑壮阔的气势。她独特的植物配置,例如满山松柏、林下繁花、堤岸桃柳和湖中荷香的植物景观,才使这座皇家园林达到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颐和园独特的风格还在于在许多庭院中配植特色植物。如在乐寿堂中的玉兰和竹子与周围的建筑配合的天衣无缝。

3.2居住区、道路绿化体现东西交融

北京居住区的植物造景多以中国自然式的植物造景与西方规则式的植物造景共同出现。

道桥绿化由原来的规则式种植逐渐转向与自然式相结合。道路绿化个性化,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道桥绿化中,植物的运用具有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传统的中国花卉文化。

3.3立体绿化量过少、草坪数量过多

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高楼拔地而起,各式的立交桥也越来越多,但是利用楼侧墙壁和立交桥进行垂直绿化的并不多。与此相反,虽然北京土地资源紧张,但大面积的草坪却随处可见。大面积的草坪虽然可以为城市增添许多情趣,但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人力资源。并且,草坪导致生物物种单一,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单一的草坪种植不但浪费了土地,而且草坪的保养、维护花费过多。更重要的是,大面积的草坪不利于改善城市生态条件。有数据显示,单一草坪的阳光遮挡量只有树草结合草坪的20-30%。

应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性,弥补平地绿化的不足,丰富绿地层次,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还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可以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生动活泼。

3.4观花树木种类运用稍显单调,观花观叶和长绿植物应用缺乏变化

北京有丰富的优良观花、观果植物。春季的碧桃、榆叶梅、迎春、丁香等应大量运用,以形成闹春的景色,夏秋季的木槿、紫薇、珍珠梅、栾树,观果的枸子、天目琼花、金银木等。冬季观茎色的红瑞木、黄棣棠等。彩叶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五叶地锦、金边扶芳藤、金丝柳、银杏、黄栌、红叶李也起到了美化的效果。应在各种绿地中巧妙地加以配置,以形成绚丽的景色。

攀缘植物中的紫藤、凌霄、蔷薇、五叶地锦、扶芳藤、蔓生月季等在园林绿地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可造成棚架、拱门、篱垣、亭台、花廊以丰富绿地和边坡的内容与形式变化。

宿根花卉中的萱草属、玉簪属、一枝黄属、蜀葵、木槿属、荷兰菊等根据其喜荫、喜阳的不同习性,配置于灌木丛下,草皮中心或边缘,大面积种植以取得群体效果,亦可以不同品种分区种植,形成专类区域美化绿色原野。球根花卉中的大丽花、美人蕉属、百合属、葱属等也可广为应用。

长绿植物中的雪松、油松、白皮松高大挺拔,孤植或列植、片植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各有其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时因地设计配置,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语

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导,通过对植物造景原则和关键因素的良好把握,植物景观能产生其他造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不同的植物配植,能构成多样化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景观效果,为园林绿地增色添辉。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刘廷玮.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山西科技,2006,(1):78-79

[3]江桂湘.谈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城建档案研究,2000,(1):15

[4]徐育红,胡红.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9-14

[5]王思龙,周其忠.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华夏星火,2005,(7):75-76

[6]将晓辉.植物造景在北方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2004,(5):3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设计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是由植物构建起来的, 良好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周边环境, 为人们制造新鲜空气, 提供绿荫, 还能够降低噪音, 防止水土流失。在建设生态生态园林景观时, 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 可以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但是, 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植物配置的问题。

1 植物配置需要体现艺术性, 遵循美学原理

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体现出它的艺术审美价值, 这就是植物配置要遵循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的艺术原则, 也就是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在植物配置时需要做到布局合理、疏密有致, 利用各种园林建筑, 如桥、山石、小品等, 让植物在色彩、形态、明暗等各方面有着多样化的对比, 相互烘托出协调的艺术表现。在表现艺术性时还需要注意植物自身的文化与环境的融合, 如熟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 经常会被运用到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

为了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遵循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分为两大类:色彩美原理和形式美原理。生态园林景观要先通过色彩美来引起人的注意, 然后再展现出形体、香味和听觉。生态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一般以绿色为主, 用其它色彩的花、叶、果实进行搭配。色彩具有情绪效应, 每种色彩的搭配使用在人的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巧妙运用色彩的情绪效应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 例如红、橙、黄能够给人一种膨胀、扩展的感觉, 具有较高的诱目性, 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把红和绿放在一起时虽然非常抢眼, 但是不能辨明, 使得色彩的明视性较低。

另外, 色彩的轻重体现在色彩的明亮和暗深, 明亮的色彩让人觉得轻松, 暗深的色彩让人感觉沉重。色彩更有华丽与朴素之分, 色度高和明度高的色彩会有华丽感, 而色度、明度低的色彩会让人觉得朴素, 通常情况下暖色华丽, 冷色则更朴素。根据色彩美的原理, 在植物配置时, 要进行色相的调和, 比如, 单一色相、近色相、中差色相以及对比色相, 在色彩搭配时要先决定主体的色彩, 其余的色彩则被用来衬托主体色, 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在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时, 遵循造景艺术的基本规律, 对比调和、稳定均匀、比例尺度、节奏韵律以及变化统一。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 需要对植物进行各种对比, 如体量、方向、色彩、虚实、空间和质地, 通过植物间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 能让人感受到兴奋、热烈和奔放。倘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或是一致的地方, 能够体现出调和的原则, 将这样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可以产生协调感。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 要将植物按照均衡原则来进行配置, 让生态园林景观变得稳定, 这样能够达到整体的均衡美感。植物的高低起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观赏角度, 可以做到处处有景, 能够丰富空间层次, 让景观变得绚丽多姿。植物存在着差异和变化, 运用这种特点可以表现出多样性, 但是在配置植物时还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 让人感觉统一简洁。

2 关于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时, 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它需要与绿地功能要求相适应,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实现绿地的多种功能服务, 在植物配置时必须精心地选择、设计和营造, 在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时, 必须服从以及适应绿地的功能要求。在生态园林景观中想要实现植物多样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多种植物复层结构的群落式种植。但是, 如果植物群落将绿地全部占据的话, 生态园林景观就会因为缺乏空间的变化变得太过单调, 绿地的其它功能, 如文化娱乐、大型集体活动等将很难实现。所以, 应当以发挥出绿地的功能效益为主, 进行科学的设计, 合理布局绿化种植。

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其它的园林艺术一直强调着重要的观念, 就是不能满足于纯粹的自然环境或者人工建造物, 而要创造两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植物配置时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应当尊重自然,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流, 在布局时尽量自然、不规则。许多人喜欢在草坪上进行活动和休息, 所以, 在植物配置时, 要选择抗性强的草种, 考虑到人们可以方便进入草坪、融入自然, 不能用绿篱将草坪和道路分隔开来。如今的植物配置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如缺少草地, 一片区域内大面积并密集地栽植地被, 让人们缺少游玩和休息的场地;有的人喜欢玩水, 但是因为水景周围密集地灌木丛而受到限制;在广场、游玩休息等人流集中的地方, 不适宜种夹竹桃以及一些带刺的植物, 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观果植物、药用植物, 增加趣味性, 在木架上种植一些攀援类植物达到遮荫的效果。

实用性除了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 还包括了经济性原则。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耐修剪的植物, 可以帮助减少资金以及管理的费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坚持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植物种植的密度恰当合理。在种植建筑边沿的植物丛落时, 需要了解植物经过几年后的生长是否会遮挡视线和光线;会不会因为过密导致通风受到阻碍。在种植时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植物生长, 植物的株间距要适当, 尽量多用中等规格的全冠苗木, 少用只有树干没有冠幅的大规格苗木。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设计的主要形式

3.1 生态园林中乔木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 乔木的设计主要是采用孤植和对植的方式。

3.2 生态园林中灌木植物的设计方式

在生态园林中, 灌木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 其枝干分支比较多, 而且枝叶繁大, 能够使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灌木生长后, 其颜色比较艳丽, 而且在灌木上能够生长出颜色各异的果实, 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设计, 就可以使生态园林展现出层次化的美感。一般乔木是比较高大的, 在乔木周围设计灌木, 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使生态园林中的植物层次感更加明显。在比较空旷的场地, 种植大量的灌木, 能够使空旷的空间具有整体性的美感。

3.3 生态园林中各种花卉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 在对花卉进行设计时, 要结合各类花卉的颜色, 从而使生态园林呈现出各种色彩, 焕发出生机。在一些比较规则的生态园林中, 可以设计花台和花坛等, 这样能够将所有品种的花卉集中起来展示给游客, 花坛中各类颜色的花卉聚集在一起, 能够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自然景观比较多的生态园林中, 可以结合花卉和稀疏的丛植一起种植, 这样能够展现出花卉的层次感, 通过绿色植物的衬托, 能够使花卉的美感突显出来。各种颜色的花卉能够相得益彰, 可以将颜色差别比较大的花卉种植在一起, 更加能够突出主体。

3.4 生态园林中攀援植物的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 种植攀援植物, 这类植物枝叶茂盛, 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所以, 在生态园林的亭台楼阁周围都可以种植攀援植物, 既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可以在生态园林的小亭子周围种植蔷薇和爬山虎等攀援植物, 这样能够遮挡强烈的阳光, 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审美效果, 蔷薇和爬山虎能够给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4 结语

如今,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改善生态环境更是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就是建设生态园林景观, 环环相扣, 这也就意味着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为了建设更好的生态园林景观,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应当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 遵循美学原理, 遵循以人为本和经济性的原则。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实用性,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都非常重要, 必须经过透彻的理解, 才能用适当合理的方法将它们完全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杜丽.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析[J].现代园艺, 2011 (15)

[2] 王继煌.探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J].农家顾问, 2015 (2)

[3] 李茂才.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 2012 (9)

[4] 胡文胜.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究[J].现代园艺, 2013 (24)

论植物园林造景设计 篇8

1.1 创造不同的景观

植物造景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混合式三种。自然式配置, 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 具有宁静、深邃的气氛和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 多以某一轴线为对称或成行成排种植, 如对植、行列植等, 它给人强烈、雄伟、肃穆的气氛, 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 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田园风光, 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 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 从宏观的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等细致的欣赏。

1.2 创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

植物运用它本身的外形与色彩进行造景和美化环境的功能之外, 还具有防护功能, 这也是绿色植物独有的。植物能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能降低温度, 增加湿度, 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吸收有毒气体, 阻滞烟尘、杀菌净化空气、防火、防震等。

1.3 为商业开发, 提高优厚的回报

在改善提高环境质量方面, 植物也能有助于提高房屋、建筑及地皮的不动产价值。一个设计完美的住所, 加上周围配植优美的植物花草, 其房地产价值会提高30%。因此, 如果植物能被充分利用, 它们会是一项一本万利的投资, 而决非毫无利润的一次性消费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性需要, 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蔚然成风。耐荫的观叶植物、无土栽培技术大为发展, 有无漂亮的室内外植物景观已成为一些宾馆级别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

2 植物造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首先, 植物是活的有机体, 具有生命力, 给人以活力, 极易与人类融为一体;

其次, 植物所占据的空间是变化着的, 不同种类其外形不同, 有圆球形、圆锥形、尖塔形、垂枝形、钟形、拱枝形、匍匐形等。此外,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外形亦有变化, 如松、柏的幼龄树呈圆锥形, 成龄树呈卵圆形, 老龄树则呈伞形, 这就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园林植物空间;

再则, 植物在色彩上的变化, 不同种类的植物叶色有不同, 绿色叶中有深、浅之分, 如常绿树多为深绿色, 落叶树多为浅绿色。

3 中国植物造景现状

3.1 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 而轻视植

仔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 尤其是私人宅园中各园林因素比例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私人宅园的面积较小, 园主人往往是一家一户的大家庭, 需要大量居室、客厅、书房等, 因此常常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 建筑比例当然很大。

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 不求实际比例, 着力画意, 常以一亭一木、一石一草构图, 一方叠石代巍峨高山, 一泓池水示江河湖泊, 室内案头置以盆景玩赏, 再现咫尺山林。植物景观的欣赏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 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玉棠富贵等。这固然满足了一家一户的需要, 但不是当今园林中植物造景的方向。而今人口密度、经济建设、环境条件、甚至人们的爱好与古代相比已相去甚远。故而, 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除应保留古典园林中一些园林艺术的精华部分, 还需提倡和发扬符合时代潮流的植物造景内容。

3.2 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

认为植物景观最优美, 是具有生命的画面, 而且投资少。自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 很多人有机会了解西方国家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的水平, 深感仅依靠我国原有传统的古典园林已满足不了当前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了。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植物景观。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居民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 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 回归田园式的室外生活。先前的假山热、喷泉热、雕塑热随之被活生生的园林植物所代替, 现代都市的人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草一花一木的诗意般的园林空间, 更多的是需要大面积的绿地, 大色块的构图, 功能齐全的园林空间以及由绿地带来的清新、自然和无污染的空气。由此, 在绿地中如何将园林植物进行配植已显得愈来愈重要和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1]何平, 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 篇9

园林植物造景是以园林造景艺术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生产与发育需求的前提下,将各种园林植物作为构建材料,再配以山石、建筑、水体为其进行点缀,最大限度地展现植物自身所蕴含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并通过对植物精心的设计、选材、配置,最终建造出符合园林布局及城市规划的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化的景观。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按园林布局和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将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配置完成的植物群落实现园林的各种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总体上讲,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存在着必然联系,均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利用乔木、花卉、灌木、草坪及地被植物等各种园林植物,使其合理搭配,共同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并将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交融在一起,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所以,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无论是在园林绿化的作用上,还是在艺术手法运用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2 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2.1 美化环境

在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不同园林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姿态进行合理配置,呈现出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形态美;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将不同繁盛期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使其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产生不同的时空变化,表现出具有装饰性的景观美;根据园林植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官与视觉冲击,将植物配置在各种园林小品和山水中作为点缀和补充,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变化,从而形成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亮点,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2.2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源于植物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出O2,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一部分植物除了可以吸收CO2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夹竹桃、大叶黄杨具有抗SO2的作用;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因此,园林植物是生态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2.3 防护作用

将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保护人们基本生存环境,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4 提供休闲场所

通过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不但可以形成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赋予人们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3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3.2 展现层次感

色彩搭配、分层配置是植物造景与配置的重要手法。充分利用乔木、花卉、灌木、地被植物的不同花色、叶色、高度进行协调搭配,会使景观植物的颜色和层次更为丰富。

3.3 体现季节性变化

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中,为了避免给人以单调、雷同、造作的感觉,应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绚丽、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效果,尽显自然风光,体会季节多变的景观美感。按季节应配置的植物包括:早春开花的碧桃、丁香、迎春花等,晚春开花的玫瑰、蔷薇等;夏季开花的月季和各种花木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元宝枫和银杏等;冬季常绿的桧柏、油松、龙柏等。

3.4 利用植物芳香

植物的芳香气味是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常用手法,也是点睛之笔。植物的香气可以舒缓人们紧张的神经,使人们处于放松状态,缓解疲劳。

4 结论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也与园林绿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清.浅谈园林绿化植物造景[J].广东科技,2008(3)

[2]廖颖姗.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0)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 篇10

1 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包括3方面的内涵:一是观赏性与艺术美, 可以美化环境, 创造出适宜的景观, 提供给人们休憩和游览的场所。二是可以改善环境, 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 降尘防风, 减弱噪音, 净化空气, 进而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科学配置, 建立合理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植物群, 给人们一个生存的良性生态的生活环境。

2 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1 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可以多方面的净化空气。一是保持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平衡, 工业的高速发展与人口的急速增加使得二氧化碳增多, 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 可以保持大气层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二是植物可以降低大气层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二氧化硫是工业产生的有毒气体之一, 危害大并且分布广。氟化氢也是一种剧毒气体, 主要是陶瓷厂、玻璃厂和窑厂等排出。绿色植物可以过滤吸收这些有害气体, 进而净化空气。例如, 石榴可以减少空气中铅含量;木麻黄、竹柏可以抵抗吸收氯气与氟化氢。三是减少空气里的放射性物质。植物可以阻隔、过滤及吸收放射物质。一般常绿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净化空气能力要高的多。四是减少灰尘, 植物可以阻挡、过滤、吸附空气灰尘, 还可以固定地面尘土。五是减少空气细菌。城市中公共场所细菌最多, 植物减少细菌数量是因为树木减少灰尘和植物分泌挥发性的物质可以杀菌抑菌。南洋杉以及肉桂可提高空气中负离子。

2.2 净化污水

水生和沼生植物可净化污染水源, 例如, 芦苇和水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香蒲净化有机物污染;绿萍、菱角可吸收水中重金属。水杉善于吸收重金属, 尤其是放射性的元素。树林也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 水流经过植被多的林带后水中的细菌明显减少。

2.3 降低噪音

现代噪音问题是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 人口集中, 车辆嘈杂, 噪声污染严重, 影响着正常生活, 心情烦躁, 听力减弱, 引起疲劳。树皮和树叶表面气孔可把噪音吸收, 声波通过树冠之后, 被浓密的枝叶吸收反射, 减弱声波甚至消失。所以, 利用林带树丛阻挡噪音, 可以创造一个安宁的环境。

2.4 调节气候

森林、绿地和防护林对于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有着调节作用, 树木吸热、遮荫、增加空气的湿度, 因此森林湿度大, 公园湿度大。同时, 树木减少了阳光对于地面的直射, 蒸发水分要用大量热, 所以, 有行道树的地方、绿地内的气温偏低。植物促进空气对流, 使城市的污染空气时时更新。

2.5 保持水土

植物具有可以保持水土的作用, 降雨时, 水先冲刷植被而会减少表土流失, 树冠本身会积累一定的水。树木的根系固定土壤, 落叶枯枝可减少地表径流。植物还可以净化土壤污染, 如大叶油草、狗牙根草等。合理利用这些植物, 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 增加景观的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3.1 统一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 树形、植物色彩、植物线条、植物质地和比例要有差异和变化, 显示出多样性, 又要保持相似性, 生动活泼, 和谐统一。如果变化多会显得杂乱, 没有美感。色彩的繁杂会使人心烦意乱, 但是平铺直叙会显得单调, 所以, 设计时必须统一中求变化, 掌握好力度。

3.2 景观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要表现植物群的美感, 体现科学艺术的和谐。植物配置时, 要熟练掌握植物材料的观赏和造景性, 要对群落的植物配置整体把握, 依据美学的原理与人们对于群落观赏的要求合理配置, 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与季节景观有预见性, 植物在生长时, 达到“无穷之态、不尽之春”的效果, 丰富植物群落的美感, 提高观赏的价值。

3.3 均衡的原则

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把体量与质地不同的植物按均衡原则配置, 景观稳定、顺眼一点。色彩重、体量大、数量多、枝叶茂的植物给人沉重的感受, 反之, 色彩淡、体量小、数量少、枝叶疏的植物会给人轻盈的感受。在依据周围环境后, 配植时要有规则的均衡与自然式的均衡。其中, 规则式的均衡多用于陵园或雄伟皇家园林的规则式建筑中, 自然式均衡多用于自然环境:花园、公园和风景区等等。例如:湖南的城市园区有各种类型的花草植被, 植物配置上很讲究, 蜿蜒曲折的园路旁, 种高大的雪松, 邻近左侧会植数量多、体量小的花灌木, 求的均衡。

3.4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时间空间的地位, 反映物种之间、与环境之间关系。生态园林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物种生态位特性,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避免物种竞争, 形成具有合理的结构、健全的功能、稳定的种群的复合层群落的结构, 利于物种补充,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形成优美景观。

3.5 调和的原则

配置植物时, 注意植物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让人具有柔和、平静和愉悦的美感, 找出近似的特性和一致性, 产生协调感。利用差异与变化产生的对比效果, 形成兴奋和奔放的感觉。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注意的问题

4.1 植物群落的问题

每种植物群落要有一定规模和面积, 有一定层次表现群落种类组成, 规范它的水平和垂直结构, 保障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的状态。植物群落组合不应是简单乔灌木的组合, 而是从原有的稳定植物群落中寻找健康稳定的组合, 进而再用生态学与园林美学建立适合的人工植物群落。

4.2 互惠共生, 协调植物关系

各种物种之间长期共同生活, 相互依存, 互利互惠。一些兰科植物、雪松、桑、菌根有着共生关系。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对于另一些植物生长有积极作用, 皂荚、白蜡一起生长会相互促进。另一些植物分泌物对于别的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苹果、松树和云杉等不能种一起, 在配置植物时, 必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4.3 植物配置要突出地方特色

各地方的规模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地域文化差异大, 因此, 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突出地方特色。把握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 突出地方风格, 适当进行林相改造, 提高园林绿化品位。城市空气的污染和土壤性能差不利于园林生长, 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 不但能较快产生生态效益, 还能体现地方特色。减少因为引种、迁移以及运输成活率低造成不必要损失, 不选择有毒的植物, 防止恶性杂草的入侵。

4.4 植物配置注意实际变化

植物配置时, 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生态园林。寒冷的冬季时, 阔叶树会休眠, 这样就要注意一下阔叶树和针叶树的搭配比例, 使得植物在一年都可以高效发挥效益。园林绿地要营建开放性的耐践踏的草坪, 提供避灾场所, 也会让人们近距离感触绿地, 达到人和生态园林的和谐共生, 满足人们对于园林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生态园林植物的病虫害, 避免使用或者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 避免污染土壤, 可采用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生态维护。

优美的景观需要优美的建筑为主体, 也需要合理的植物与之匹配, 体现景观的自然和谐美。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遵循先生态, 后景观原则, 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文化知识等内容, 扩大园林植物内涵, 结合生态学和园林景观艺术, 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功能, 服务于人类, 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孙盼.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世界家苑, 2013 (4)

[2] 黄洁婷.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科技风, 2013 (35)

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 篇11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植物配置;配置原则

一、前言

生态园林的目的旨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能建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而目前国内的城市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于是城市生态园林便由此应运而生。

城市生态园林主要由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组成,并结合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技对城市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以达到充分发挥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形成一个能够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以及高生态效益的高级人工系统。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将有助于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城市沙漠化”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人们这才意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了,必须采取手段阻止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基于传统的生态园林建设的经验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結构的植物群落,达到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建设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的空间地域大,覆盖面积广,且公园、绿地和林地、植被得像自然群落一样,具有层次性和物种多样性,能像天然系统一样具备天然更新的能力,所有城、郊公园以及各类绿地和林地都应当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作用,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城市生态园林中植被的作用

植被是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植被丰富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没话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四季的变化,更是给城市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被以及现有地形应当是场地选择和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起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防御风沙的作用,而且经常用于规定土地的利用形态。此外,植被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城市噪音以及调节气候等等。

应我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与日俱增,而且城市人口密集,汽车较多,各种燃料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消耗氧气,而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致使城市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某些特定植物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吸收掉一些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和物质,例如鹅掌树、夹竹桃、黄榕、杜鹃等等能够有效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石榴能降低空气中的铅含量;朴树对烟尘的抵抗力强等等;同时,绿色植物还具有阻隔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而不同的植物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也不相同,一般常绿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净化能力强得多,除此之外,植被还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等重要功能。

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乃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良好的水质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问题都较为严重,因此,解决水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许多水生、沼生植物对污染的水源有明显净化作用,例如芦苇水草等等能够有效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氧化物、有机氮和硫酸盐等物质,其它的植物像水葱、绿萍、金鱼藻等等也具有一定净化水质的的能力,尤其是水杉,能够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由此可以看出,植被能够净化水质,解决城市的水质问题。

城市噪音也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工厂林立,私家车辆与日俱增,导致城市中声响嘈杂,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来一定程度上减少噪音,浓密的树叶能够在不定向反射声波的同时吸收掉一部分噪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建立林带、绿篱以及树丛来阻挡噪音,解决城市的噪音问题。

四、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在配置植物时,要根据各种植物所具有的功能合理分工搭配。树形、色彩以及质地在配置时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让城市生态园林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同时,还要保持园林的和谐统一,成功的园林应当是变化统一的,生动活泼而不显的杂乱无章,和谐统一而不觉得单调呆板。此外,还需要采纳城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感到平静舒适,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因此人性化的生态园林才会被人们所接受,科学合理且人性化的生态园林才是成功的园林。

不同体型和外观的植物给人造成的视觉感官也是不同的,体态庞大,色彩浓重,数量繁多且枝叶茂密的植物往往给人以厚重感,而体态小巧,色彩素雅的植物让人感到轻盈、活泼,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应当根据周围环境来进行配置,做到配置均衡自然。

城市中的道路都较为宽大,且数量众多,在较为宽阔的达到两侧,可以种植一些行道树和小灌木,可以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同时还能美化街道,给人一种开阔感,也让街道看起来更加的整齐划一。

总而言之,植物的配置需要注意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调和原则以及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同时,植物的配置应当以绿地的自然情况为前提,并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学合理的选择搭配,形成一个稳定且可持续的植物群落系统,在植物配置时还应当考虑四季的变化,根据季节的不同营造出各种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在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体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五、结语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除了具有美观的外表之外,还应当具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合理的植物配置不经能够体现景观的自然美和和谐美,还能改善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总而言之,城市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应当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同时还可以结合经济、人文等条件,扩展园林的功能,从分发挥城市园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蔓.景观设计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篇12

1 生态园林的含义和设计原则

(1) 生态园林的含义。生态园林是基于传统的园林设计而产生的, 目的是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健康。生态园林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以及对粉尘的吸收作用来达到净化小区空气, 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 合理的搭配植物, 美化环境, 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场所。 (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有3个:第一就是景观性原则, 也就是生态园林的设计一定要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效果, 突出植物群落间的和谐。第二就是生态位原则, 无可厚非, 在生态园林中, 要考虑到不同物种的特点和作用, 体现周围环境和物种间的关系, 科学的搭配植物, 以避免彼此之间的竞争。第三就是统一原则, 也就是说在配置植物时应该注意植物本身的优势, 保证植物景观的整体美观, 进行错落有致的布置。

2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种类的选择

2.1 植物配置应该注意层次, 符合地域的土壤条件

进行植物的配置时首先就要对地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测试, p H值在7.5~8.5之间时, 适合栽种木槿、丁香、连翘和黄杨等植物, 而p H值在5.5~6.5时, 就需要栽种喜欢弱酸性环境的植物, 例如海棠类、樱花、以及绝大部分观叶类植物。另外, 地域的矿物质不同, 适合栽种的植物也有所差别。植物的配置应该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叶色、花色的配置, 以使色彩和层次更为丰富。

2.2 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 注意环保要求

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时, 也要考虑环保的要求, 有些植物的栽种不仅仅能够起到美化的效果, 而且对环境还能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对于有毒害气体排放的地区在植物栽培时应该考虑对这些毒气有较强吸收的植物, 白皮松、银杏和华北卫矛会是不错的选择。观花和观叶植物的结合也会让观赏期延长并且能够突出观叶树的主景作用, 例如, 红枫、银杏和云杉等就可以和观花植物相配置。

2.3 配置植物需要讲究季节, 讲究阳光的强度和气候条件

为了使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四季的更替变化, 在植物的配置上还应该考虑到季节的变化, 总的配置效果应该遵从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的原则。当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也是必需要考虑的, 阳光照射的强度会随着季节而改变, 北方和南方的差异, 需要配置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配置时, 常绿植物的比例应该在1/3左右, 在搭配的过程中, 阔叶树、草坪、乔木和灌木应该互相搭配, 以避免单调。

3 适当补充草本花卉

在植物的配置上, 应该讲究统一和谐, 互相协调, 可以将金娃娃萱草搭配在樱花树下, 这样就可以实现色彩上的丰富, 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在木本花卉配置的基础上, 增添草本花卉不但会增强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还能突出主题植物, 让整个画面更加赏心悦目。

4 生态园林配置时应注意事项及产生的效益

(1)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注意内容。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上要考虑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 在效果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乡土树种, 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可以保证植物栽种的成活率。植物的群落和造型设计需要根据栽种的规模和面积来确定, 既要考虑到群落的正常生长, 又要符合设计原则和观赏需求。另外, 植物配置应该要互惠共生, 也就是某种植物的分泌物应该有利于其它植物而不能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 例如, 核桃和云杉就能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 而苹果树和云杉则不宜种在一起。 (2) 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生态园林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收到多种效益, 从类型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指生态园林进行的植物配置具有较好的促进生长和防御病虫害的作用, 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了日常的养护工作, 无疑为园林的后期养护节约了成本。社会效益是指生态园林不仅仅有利于人们娱乐休闲, 创造和谐的环境, 还能教育人们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效益是通过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噪音和毒害气体也减轻了不少, 对于环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 生态园林的设计是以生态学为基本原理, 设计多个学科的研究工作, 对于人们的生活场所和周围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 需要将生态学和景观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 才能创造出利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园林。

参考文献

[1]潘德良.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价值工程, 2012 (60)

上一篇:代表大会下一篇:端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