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适宜性评价

2024-07-04

复耕适宜性评价(共6篇)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1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北川、汶川、青川等39个县(市、区)的185.41万亩耕地毁坏,占震前区域总面积的9.43%,其中耕地灭失17.59万亩。大量耕地的损毁和灭失使得人均耕地数量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的土地复垦率仅仅为1%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的50%~70%相差甚远,因此对灾区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研究对指导灾区土地复垦工作、缓解灾区人地矛盾、促进灾区社会安定、改善灾区生态环境以及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土地复耕适宜性的评价尚无一个统一、全面的理论体系,对其研究还处于研讨阶段,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其评价方法主要有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和可拓法等,可拓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结果客观和能正确反映土地复耕的适宜性程度,故本文选取可拓法作为评价的基本方法。

2 可拓法评价模型

可拓学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通过建立多项指标参数的质量评定模型来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质量水平。

2.1 确定经典域物元集

事物N及其特征值c和它的量值x的三元有序组合R=(N,c,x)成为称为物元,记为R0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N0j表示所划分的j个适宜性等级,ci(i=1,2,3,...,n)表示适宜性等级N0j的特征,V0ji分别为N0j关于特征ci所规定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相应的特征所取的数据范围。

2.2 确定节域物元集

由经典物元加上可以转化为经典的事物及其特征和此特征相应拓宽了的量值范围组成的物元矩阵,称为节域,用Rp表示。

其中:c1,c2,…cn代表物元特征;aPi、bPi分别表示节域物元特征量值的上下限值,i=1,2,…,n。

2.3 确定待评物元

把待评价的对象(影响因子)用物元的形式表示出来。

其中:P表示待评价对象;vn为关于cn的量值。

2.4 待评价对象关于各质量等级的关联度函数Kj(vi)

关联函数的数值表示评价单元符合某个标准范围的隶属程度,所以可以依据Kj(vi)的不同值来确定复耕土地的适宜性等级。

2.5 综合关联度Kj(p)及等级评定

综合关联度是关联度与权系数的乘积,即:

其中:Kj(p)为待评价单元p属于j级别的综合关联度;kj(Vi)为指标i的第j级别的关联函数;ai为第j个等级的第i个指标的权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第j个等级的第i个指标的界限值。

若Kj=max[Kj(p)],则待评价单元p属于等级j。

各指标权系数也可以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

3 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

3.1 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标准

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主要以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对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大小作为评价尺度,同时结合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综合选取对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各个对象作为评价指标。根据现场踏勘、土样采集和当地实际状况,确定了影响损毁土地复耕的12个主要评价指标,见表1。

3.2 归一化处理

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值有所不同,指标值的数字大小不能统一的反映出级别的高低,这给损毁土地的复垦适宜性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故将各评价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见表2。

3.3 研究区评价指标取值

因坡度大于25°、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主要为生态修复和自然修复区域,一般不考虑复垦为耕地,所以实地调查中选取的评价区域主要为具有复垦为耕地可行性和复耕潜力的损毁土地,研究区各指标情况见表3。

3.4 确定权系数

本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1~9表达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结果见表4。

3.5 复耕适宜性评价与结果分析

将上述物元矩阵代入式(4)中,可求得各评价指标相对标准分级标准的关联度,再根据式(5)可计算出各等级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得出,该评价体系下算出的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关联度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地面坡度、有效土壤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比例、交通状况、客土保证率7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关联度值分别为0.4、0.5、0.35、0.46、0.14、0.17和0.45,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排灌设施状况、水源情况、区位条件3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关联度值分别为0.25、0.5和0.38,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一般适宜;多指标总关联度最大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

4 结论

利用可拓法对损毁土地复耕做适宜性评价具有评价结果客观、评价指标定量化、评价结果更为真实等优点,评价等级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发:选取的研究损毁土地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等级多为适宜,少数为一般适宜,多指标总关联度最大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说明研究区损毁土地适合复垦为耕地。

参考文献

[1]杨大兵,张文新,姚清.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评价体系研究[J].金属煤矿,2011(10).

[2]李志强,曹永新,李伟光等.安家岭露天矿排土场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效益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7(02).

[3]刘静,李建学.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土地适宜性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07(01).

[4]刘耀林,刘艳芳,夏早发.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5(01).

[5]Zhou J,Civco D L.Usinggenetic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for spatialdecisionmaking in GI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1996(11).

[6]潘庆元,刘晓丽,谷志云等.河南省煤炭基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7]刘文锴,陈秋计,刘昌华等.基于可拓模型的矿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J].中国矿业,2006(3).

[8]Yu Feng,Yang Chengwu.Application ofmaterial-units analysismethod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fgroundwaterquality[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Water Engineering,2005(2).

[9]Tang Jie,Li Yanmei,Bian Jianmin,etal.Application ofmatterelementand extension tog roundwater quality evaluation[J].Hydrogeology&Engineering Geology,2005(5).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2

一、中小学图书馆(室)基本情况

我校现在学生635名,兼职管理员数、图书室一个,面积为54m,纸质图书册数19万余册,生均约30本,符合教育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二、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现状

我校图书一部分为“普九”由区级机关统一采购。随着新时期学校、学生对文化的新需求,为确保图书质量和适用性,我校采取相应措施,采购前期,为充分发挥全社会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把好图书室图书采购质量关,我们对图书的供应商资质(工商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图书零售许可证书及经营者的“出版物发行职业资格证”等证件)进行审核,并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学校图书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组织召开由师生、家长代表、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题会议,确定图书数量、种类,指定专人订购书籍。到书后,组织人员对书籍的版权、纸质、印刷、装订等进行再次检查,严禁盗版及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入图书室。

三、中小学图书馆(室)馆配图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图书配置不合理。图书虽然每年都有新增复本量大、2旧书多等情况。

2.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的开放低于70%,有40%以上的学生很少去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稍低。

3.图书内容陈旧,与新时代价值观还有差距。

四、政策建议:给出什么条件,可以有效避免不适宜图书进校园。

文化部门能提供更多符合学生阅读的优质图书纳入学校图书室馆藏目录和推荐目录,多渠道改善图书结构比例,建立健全电子图书资源方面的相应机制,确保图书资源质量。

五、提交“奋进之笔”调研报告的内容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对全校师生实行全方位开放阅读,制定了班级借还书时间安排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师生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借阅制度,确保师生有充足的借阅时间,使图书室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一是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图书资源推送到各班图书角,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

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了其阅读能力。

四是不断提升教师对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教师自觉利用图书室资源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

***小学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3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40-01

通过对西安市临潼凤凰池景区项目拟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现状分析,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有效保护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工程概况

西安临潼凤凰池景区项目位于西安曲江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范围内,该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的王坡村以西,洞北村以北的区域,总占地面积6814亩。

2、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第5条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是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评估项目重要性确定的。

2.1评估级别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评估区可划分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和洪积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评估区内主要发育有新生代地层,其中新生代第四纪黄土分布最为广泛。区内构造断裂较发育。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上升与河谷的切割侵蚀。新构造运动强烈,断层发育,区内发生过的地震多属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地震烈度为Ⅷ度区。

本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类型。区内岩体和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综上分析,规划项目场地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复杂;岩土工程性质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为中等。

2)建设项目重要性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包括:各类度假社区、各类公寓、度假村、度假旅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市场、文化娱乐、休闲体育设施、康复疗养、教育科研、文物古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态旅游绿地、公共交通、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特殊、市政发展备用地等用地类型。占地面积6814亩。考虑到该项目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拟建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

3)评估级别的确定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确定该项目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

2.2评估范围

依据地质灾害类型、产生条件、影响范围及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本次评估区和调查区范围。

评估区范围按规划区边界外扩50m确定。评估区面积约5.05km2。调查区范围按规划区边界外扩100m确定。调查区面积约5.56km2。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本次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以崩塌和不稳定边坡为主。其中崩塌4处(B01-B04),不稳定边坡7处(P01-P07)。

4处崩塌现状稳定性均为差,B02崩塌现状危险性为小,其余崩塌(B01、B03、B04)现状危险性均为中等。

7处不稳定边坡均是由于砖厂人工取土形成的,现状稳定性均为差,现状危险性均为中等。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王坡沟内拟建的生态旅游绿地工程区可能遭受崩塌隐患点B02、B03和B04危险性小。

2) 洞北村丁字沟沟口处B01崩塌隐患点稳定性差。在该崩塌隐患点所处边坡坎上拟建广场,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威胁,预测危险性小。

3)评估区内的不稳定边坡(P01~P07)处为度假旅馆用地、度假公寓用地、文化娱乐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办公管理用地和商业、会议设施用地等,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威胁,预测危险性中等。

4.2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在评估区内沟谷边缘附近的工程施工很有可能引发两高陡边坡附近的变形和破坏,容易引发新的边坡失稳,预测危险性中等。

2)位于王坡沟中下游的沟侧壁上的生态旅游绿地区,在施工过程中会加剧已有崩塌点(B01~B03)的破坏,也会引发侧壁局部崩滑,预测危险性中等。

3)B01崩塌隐患点所处边坡陡坎上拟建广场,这将引发该隐患点附近边坡失稳,因此,预测B01崩塌隐患点附近范围內危险性中等。

4)不稳定边坡(P01~P07)所处边坡顶部拟建度假旅馆、度假公寓等建筑,这将引发该隐患点附近边坡失稳,可能会引发滑坡或崩塌。因此,预测不稳定边坡(P01~P07)附近范围內危险性中等。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根据上述现状及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危险性小和危险性中等2级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Ⅰ):面积4.63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 91.68%。主要分布于评估区内的黄土梁峁沟壑区和洪积平原区,地势相对开阔。该区域地质灾害不发育,由工程施工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施工开挖边坡引起的局部边坡失稳。因此,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危害程度轻微,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共有7个区域,面积0.42km2,占评估区面积的8.32%。该区域除去王坡沟外,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施工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王坡沟附近边坡失稳和局部的砖厂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对拟建工程的危害程度中等,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域。

6、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目前项目整体规划布局基本合理,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段,建设场地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段,对地质灾害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建设场地适宜。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临潼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临潼区志,1991.

[2]陕西省地矿厅.西安地区环境地质图集,2000.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4

第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背依青松茂林之华山,前拥城廓金溪。学校占地136亩,建筑面积31066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21196平方米。1996年被确定为二级达标学校,2001年根据城区中学布局调整,剥离了初中,办成了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68人,学生人数达2000多人,设36个教学班,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规范,各种专用馆室设备较为齐全。学校自创办以来校立足实际,学校发扬“团结、砺志、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提出“德育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考试规范化考点、省绿化红旗单位、省高中会考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省红旗团委、省级花园式单位、市花园式学校、市先进党支部、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县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单位等多项荣誉。

几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充实图书馆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多次开展了读书活动与“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为创建“省级示范图书馆”准备了条件。

根据省教育厅《XXx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实施办法》和《XXx省中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标准》的要求,我校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自评自查,虑心向各位专家和兄弟校图书馆学习,进一步促进我校图书馆的建设,提升、提高图书馆的品位和作用。以下是我校根据《XXx中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标准》的内容及指标,对我校图书馆进行自评自查的情况汇报。

一、健全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一职的任命由学校行政会议通过聘任,并享受学校教研组长等同的待遇。我校现图书馆馆长为李碧雄老师,于 年 月由学校任命为我校图书馆馆长。在肖爱军校长的领导下,李碧雄老师负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校领导从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的高度上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总体指导,要求李碧雄老师能统筹安排图书馆工作,做好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和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密切与学校的教育科学联系,将图书馆工作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整体中,发挥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的中心作用。

学校图书馆目前共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专职4人,兼职2人。专职工作人员分工情况,馆长为李碧雄老师,外借部工作人员为李火懋老师;学生阅览室为潘延安、王美容老师,李碧雄老师兼管教材;郭坤鹏老师负责电子阅览室,教师资料室为杨尚銮老师。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全馆工作人员除郭坤鹏老师较为年轻外,年龄都在50岁上下,达到评估标准的要求。

二、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基础建设。

2011年,为使图书馆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新建图书馆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我县2011年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356㎡,建筑面积5000㎡,投入了资金1139万元(其中主体建设650万元,附属工程和内部设施489万元)。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届时该新建图书馆更注重内部的现代化设施配置,有电子网络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电子阅览室和电子网络录播系统等先进设施。同时添置了新的书架、期刊架以及阅览桌椅、办公桌椅等。图书馆的使用以及专业的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得我校的图书馆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借阅环境,提高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层次。

新建图书馆为合用馆舍,一二层为图书馆所用。图书馆总面积2600M2,其中第一层面积1600 M2,分区设置有电子阅览室、采编室、书库区、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资料室、期刊部工作间及借阅处;图书馆书库与图书外借处合并在一起,总面积479 M2,借阅处与流通书库合并在一处。完全能满足目前图书文献的上架排放,并留有发展的空间。采编室面积32M2,学生阅览室面积716 M2,共有4人阅览桌65张,设座240个。座位数达到、超过要求的学生人数的10%。教工阅览资料室,面积114M2,教工资料室共有4人阅览桌14张,设座56个,超过要求的教师总数的33%。第二层电子阅览室面积235 M2,配有电脑66台;学术报告厅695 M2。第三层录播室面积85 M2。

图书馆一般设备齐全,有独立的办公台,有书架、目录柜、期刊架、报架、书车、工作用梯、音像资料柜等。图书馆采用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6.5版进行自动化管理。配置有装订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在电子阅览室及采编室配置有空调,在图书馆大厅及书库、学生阅览室安装了摄像头进行监控。其它设备灭火器、防潮、防虫等设备齐全。图书馆设点合理,环境较为安静。图书馆内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适宜。图书馆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效果。防潮、防虫、防尘、防晒、防盗等设施设备均配置到位。外借处、书库区安装了电子防盗门,图书内都放置有防盗磁条。图书馆大厅、书库、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头。

图书馆在馆内环境建设方面注意绿化美化环境,给读者一个清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人员每天对图书馆进行卫生清理工作,保证图书馆整体环境的整洁。

三、丰富馆藏资源,提高馆藏质量

学校十分重视图书馆做为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不仅要求图书馆每年采购高质的图书,也要求图书馆不断扩充馆藏范围,对音像、多媒体资源加强收藏管理,推进数字资源化建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后备资源保障。

图书馆在原有藏书的基础上,至2012年底收藏图书91000册(生均46册),已录入图书为79000册,按2012年我校学生人数1960人计算,生均册数达到标准要求的46册。期刊部图书馆订阅的报刊种数能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2011年订阅刊物100种、报纸28种;2012年订阅刊物110种、报纸40种。我校图书馆工具书存放于教工资料室内,目前共有工具书430种,1210册。我校图书馆还馆藏有较多的非书资料,以满足各学科的教育教研需要。其中录音带、录像带存放于教工资料室中,方便教师借阅,收藏有教学光盘300片、教学录像带490盒、教学磁带360盒。另外还有大量的光盘资料存放于学校的资料服务器中,以光盘塔的形式提供网络读取。我校建有数字图书馆平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配置有专门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一台,目前共有数字图书9000余册。

四、严格采购程序,保证经费充足

学校在经费上保障图书馆能不断扩充馆藏资源。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经费独立使用,图书馆办公设备、学校订阅的各类报刊、课本、教参等不占用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图书馆制订有馆藏分析及图书采购计划,以更合理使用采购经费高质

量地进行图书代购。学校对图书采购经费的使用管理完善,图书馆采购人员不经 手现金,采购图书清单先经总务及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由学校账务直接将采购款转入图书供应商帐目上。

五、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科学管理

(一)注重常规管理,提升图书馆内部管理水平

我校图书馆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保证图书馆人员在工作上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全馆工作人员能协作配合,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外借处的工作人员能依据工作细则,对进馆图书进行加工编目,及时上架供师生借阅,同时定期做好各项流通统计。学生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能依据工作细则,对到馆报刊进行登到,及时上架提供借阅,并做好学生阅览室的读者到馆登记。教工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能依据工作细则,整理加工各种教学资料,提供给教师做为教学参考;对下架期刊整理装订。图书馆在每个学年能依据工作实际,并参考学校的工作安排,制订图书馆的学年工作计划。同时,在学年末,再根据本学年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成效,对图书馆的业务建设、读者服务、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情况进行总结。图书馆在图书采购、管理过程中能建立三帐登记制度。对每批进馆图书进行个别细帐登记,同时做好总括统计。对遗失、破损无法流通、过时的图书登记在注销帐册,同时报学校进行注销。

(二)、加强文献管理,高效服务教育教学

我校图书馆即将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管理软件设置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能熟练操作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对图书采编、期刊预订及划到、编目等业务工作都能通过管理软件进行。服务端的数据库数据实现每天自动备份。图书馆馆工作人员能用CNMARC格式进行数据的导入与导出工作。

我校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做为我馆类分图书的原则,并根据我馆的藏书实际制订了本馆的图书类分细则,做为图书馆实际类分图书文献的依据。对馆藏图书、过刊合订本及音像资料进行分类、加工及排架。

图书馆新进馆的图书及期刊,工作人员能依据图书馆制订的工作细则进行验收,登到,加工上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师生借阅。对加工的图书能做到分类正确,财产号、藏书章齐全,书标由软件自动生成打印,粘贴位置统一,整齐美观。图书馆对流通过程中破损、掉页的书刊能及时进行修补,延长书刊的使用寿命。图书馆订阅的期刊中核心期刊有40多种,对于新到馆的期刊,期刊部的工作人员能及时盖章,打印财产号,并在管理软件中进行登到,保证当天的期刊当天上架供读者阅览。对每年下架的期刊都能及时清点,编制装订清单,送到印刷厂进行装订,图书馆制订有《期刊合订本书脊印刷说明》,以规范期刊合订本的加工。

丰富的馆藏目的是利用。高效的文献检索体系是书刊利用率提高的保障。图书馆利用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中提供的WEB网站功能,建立了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可借师生在校园网内进行查询。提供的检索途径多样,读者能从题名、责任者、分类、主题等方面检索图书馆的藏书、现刊及过刊馆藏情况及借阅情况。同时读者也能用自己的的借阅证号登录到检索平台,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图书馆能定期清点馆藏文献,对丢失及剔除的文献,图书馆能严格按学校的财产报销手续进行注销,并登记专门的注销帐册。

六、健全服务体系,真心服务教学

(一)、力足根本,完善借阅服务

书刊的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最根本的服务方式。我校图书馆为保障广大师生能方便的借阅书刊,除与学校上课时间同步开放图书馆外,还在午间及放学后延长图书外借处及学生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并在周六及假期也安排一定时间开放借阅。图书馆采用全开架的借阅方式,方便师生挑选图书,全部借阅工作采用计算机操作完成。外借处及学生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能每天做好读者到馆人次的统计,图书馆每学期学生借阅册数均在10册左右,学生阅览室读者到馆率达到100%。在图书馆新馆搬迁、录入工作期间,也保证学生阅览室及教工资料的正常开放,同时图书外借处也保障教师对教育教学书籍的借阅需求,保障学校学科竞赛小组对竞赛用书的借阅。

(二)、加强图情教育,密切联系教学

只有让读者了解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并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这样才能使读者喜欢到图书馆借阅,同时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为此,我校图书馆重视对学生的图情教育,每学年都对新年发放图书借阅须知,让新生参观图书馆并由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功能、借阅程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对图书馆布局有所了解,明白如何在图书馆进行借阅。同时,还制作了图情教育课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图书馆情、馆报知识宣传。对每批新进馆的图书,都会编制新书目、推荐书目,发入到班级并张贴在图书馆,让师生了解到图书馆最新图书。同时会不定期地编制各种专题导读书目,进行专题书刊展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图书馆还与学校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参与到各种征文、演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刊资料。图书馆还密切配合学校的课程改革,专门采购一批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提供学校教师借阅,并在学校的学科竞赛中提供竞赛用书的保障,针对学科竞赛在外借处专门设置的奥赛图书专柜,方便竞赛学生借阅,同时专门为竞赛的学生设置更灵活的借阅权限。

图书馆学生阅览室还与校语文组配合,开设了阅读课。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进行阅读辅导。

(三)、加大文献开发力度,提供多样的资料服务

图书馆除了保障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外,还对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也广泛收集管理。图书馆建有网络资源中心,用于收集网络中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育教研资料。同时图书馆与学校网络中心配合,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开设FTP服务,在站点中收集各科教育辅助软件、音像资料等,借学校教师下载使用。对于校本资源,图书馆在教工资料室中设有专柜,用于收集学校的论文集及《文菁菁园》,以及学校教师的著作等。在教工资料室过刊室还设有新课程改革教材专区,用于收集各省市出版的新课程的教材、课本,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参考。图书馆注重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的二次文献开发模块,对馆藏期刊进行二次文献开发,方便教师查找期刊论文。在做好本校本馆的文献管理过程中,图书馆还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信息、资源交流。教工资料室与众多兄弟学校开展试卷交流活动,相互交换教育教学信息。这些都使我校教师能及时、充分了解了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从而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四)、努力创新开拓,提高办馆层次。

我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重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及业务中的运用。图书馆网络与我校校园网、公共互联网相连。图书馆建了图书馆网站,建立了图书馆检索平台。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新书,开展图书预约、续借服务;广大师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检索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

图书馆与学校教务处、教研室配合,建立了学校的资源库。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平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系统,目前有数字图书近9千余册,与校园网,互联网相接,提供校内外读者在线阅览。图书馆自身还积极进行图书资料业务科研,正处于起步阶段。

我校图书馆在保障正常开放时间的同时,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如延长开放时间,每周日8:00—11:30,下午2:00—5:30分开往借阅;或放学后延长开馆时间。在学校放假期间安排每周一对师生开放借阅等。通过这些措施,极大方便了我校师生到图书馆借阅文献。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5

关键词:露天开采;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法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严重威胁[1]。为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十分必要。而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复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土地复垦项目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当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国内外多采用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沿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理论体系[2]。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露天开采矿区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

1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3]。它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再分解成递阶层次结构,逐层分析后,根据客观事实判断,对复杂事物中的各元素依据重要性给予相应的权重。露天开采矿区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的是一个多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在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后,从而得出各层次对土地复垦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模糊综合评判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进行的逐层综合评判,是模糊数学的一种应用方法。土地复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4],单因素判别法不足以真实的反映其最优结果,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对多个因素所影响的事物进行综合评判,适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 矿区概况

该铁矿矿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北郊,矿区交通运输方便。

矿区所在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7.8℃,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降水量900mm左右,积雪期从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最大积雪深度1.0m。

矿区地貌类型属于丘陵地貌,区内土壤主要以棕壤为主。山顶处土层较薄,厚度约为0~0.3m,山坡处土层较厚,厚度可达1.8m。有机质含量 0.71%~1.76%,养分含量由上向下逐渐降低。矿区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刺槐及松树。

3 评价过程

3.1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该铁矿采矿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损毁,损毁单元主要是露天采场、排岩场、表土场、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各损毁单元损毁程度、损毁土地利用类型相差较大,依据矿山各损毁单元的差异,分为露天采场坑底平台、露天采场阶段平台、露天采场边坡、排岩场平台、排岩场边坡、表土场、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8个参评单元进行评价。

3.2 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

在拜访了当地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后,编制人员以走访和座谈的方式了解和听取了矿区附近村民的意见。综合考虑后,结合矿区原土地利用现状,本着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初步确定复垦方向为:对于损毁了林地、草地和采矿用地的矿区土地,复垦方向以林地为主,尽量实现矿区林地的占补平衡。

3.3 待复垦单元影响因素

根据矿区自然环境条件因素和土地损毁的方式特征,确定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影响因素为原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灌溉条件、水文与排水条件。

2.4.3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⑴露天采场坑底平台的原土地利用类型评价

根据矿山待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土地适宜程度等级表和开采结束后待复垦土地评价单元土地特征,确定原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结果见表4。

2.5 适宜性分析结论

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露天采场边坡由于坡度过大,不适宜复垦,其他复垦单元复垦为林地,与周边林地景观相融合,符合当地村民要求。

3 结语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法适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利于实现评价工作的综合性和主导性原则,可提供定量化的评判过程,为解决这类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王世东、郭徵等.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测绘科学,2012(1):67-70.

[2] 王欢、王平等.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4):154-158.

[3] 郭德勇、范金志等.煤與瓦斯突出预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7):660-663.

[4] 刘斌,苏少青.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矿山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土地科学,2009,2(8) :44-48.

复耕适宜性评价 篇6

关键词:生态退耕;地理国情普查;适宜性评价

1 引言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利用的生产资料。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从农业社会逐步向前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镇,历年耕种的土地逐渐出现了抛荒现象,尤其是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带的耕地,此种现象逐渐增多,部分耕地质量低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国家逐步改进土地利用方式、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安全的趋势下,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1772号),要求各省(区、市)要按照《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规定要求和程序,编制好省级实施方案[1]。在省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市、县两级政府应编制本级实施方案,而县级实施方案则会最为详细,需要将符合生态退耕条件的图斑落实在具体地块上、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2]。显然,这个技术过程需要详实的数据和筛选的条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利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地块的筛选,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已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尤其是原本耕作条件不完善的耕地。自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现状里的耕地图斑已出现了现状非耕地(荒草地、灌木林地)的情况。仅使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坡耕地图斑作为生态退耕的筛选基础,县域内具有生态退耕潜力的地块则会出现分析不全的情况。本文在详细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充分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对县域内耕地进行生态退耕的适宜性评价分析,进而筛选出适宜生态退耕的潜力地块,为县级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一种现势性较强的解决方案。

2 评价体系构建及计算方法

2.1 评价体系的数据源

(1)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中的耕地[3]图斑(含水田、旱地)是研究对象,县域中每个耕地图斑即是本文研究的评价单元。

(2)国情普查数据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还包括人文地理要素——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空间分布现状。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分为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5个三级类[4]。精细的分类为今后各行各业的决策打下了坚实数据基础。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国情普查中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分类以及道路交通、水系等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具体的数据层为:坡度坡向数据;地表覆盖中的耕地层(0100),园地层(0200),林地层(0300),草地层(0400),房屋建筑区层(0500),人工堆掘地层(0800);国情要素中水系层(1000)、道路层(0600)、构筑物层(0700)、地理单元(1100)等。其中耕地层、房屋建筑区层、水系层、道路层、构筑物层、地理单元等六层直接参与空间叠加计算,园地层、林地层、草地层、人工堆掘地层等作为参考图层。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一般需要遵循系统性、典型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5]。基于上述构建原则,结合研究的目的和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本文提出生态退耕地块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如下: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和指标层两层,其中目标层包括:耕地数量、耕地质量、耕作条件、耕地环境。指标层包括耕地比例、耕地坡度等级、耕地图斑密度、耕地所在地理单元中亩均沟渠密度、耕作半径、耕作主体、耕地所在地理单元的类型等七个指标。评价指标定义、量化方式及计量单位见下表1所示。

2.3 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的目标、指标对生态退耕地块筛选影响程度确定。权重值在0- 1之间,各目标权重值之和为1,同一目标下的各指标权重值之和为1。本文研究的评价指标权重值选用特尔斐测定法确定,计算权重值记为V:

其中Vi是第i个目标或指标的权重;Ei是第i个目标或指标经过多轮打分后的均值。

2.4 评价指标标准值

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确定方法通常使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值、极值法、临近最高水平以及专家咨询法等,本文研究根据不同的指标定义采取了极值法,各指标权重、标准值及其相关性如下表2所示:

其中:F是評价单元生态退耕适宜程度计算分值;Vi是i目标的权重值;n是目标个数。

2.6 生态退耕适宜程度等级划分

生态退耕适宜程度等级划分条件及结论如表3所示,其中评价综合得分75分以上作为该县生态退耕的潜力地块。

3、数据分析图层结构设置

通过空间数据的多次叠加分析后得到最终数据图层,其数据结构设置应如下表4、表5所示。其中表4是面状图层结构,表5是线状图层结构。

结束语:本文旨在技术上为县域新一轮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一种现势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分析全县除基本农田以外具备生态退耕潜力的耕地地块分布。在实际操作中,从适宜生态退耕到纳入生态退耕的范围,中间仍需广泛宣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2]的基础上具体实施,并按亩均补助标准及时补助到位。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Z].2014-08-07.

[2] 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Z].2014-10-15.

[3]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S].

[5]韩飞,黄信楚,方俊.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节地评价体系的构建 [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263-265.

上一篇:焚烧飞灰处理技术下一篇:城市园林施工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