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适宜(通用9篇)
教学语言适宜 篇1
一、创设语言交流氛围,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时,自身素质一定要强,业务水平高,能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培养的和谐文化氛围,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让每一个小学生很快能看到一个温馨而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 这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一种责任。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为孩子们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外语环境,引发孩子们自由大胆交流,可以有效教育那些碰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的孩子,培养小学生面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能够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过去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停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表象感知,没有从语言本身的规律出发, 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促使他们凭自身去感受、领悟英语作品中语言的美感力量。教师需要加强对英语教材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英语教师中大多数人只注意到教材中英语单词、短语的描述的讲解,即“表象的知识”, 很少考虑语言运用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只知道必须是这样说而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说,很难挖掘出教材以外传递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与技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 提高孩子们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谐环境中渐渐成长起来。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心理基础,是提高学生未来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根本,只有基础牢,一切效果才有保障。所以,确保基础扎实,工夫一定要下到实处。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环境, 为他们创设运用英语交流和锻炼的环境氛围。
二、把英语教学渗透到丰富阅读和游戏活动内容中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在阅读和游戏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小学生搭建学习英语知识和快乐游戏相结合的平台,通过有效启发, 在阅读和游戏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辅导阅读时切记不能指导仅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去造句,这样很不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应该多选用一些配图的有故事情节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图片,进一步加强趣味化英语阅读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以一个单词为延伸点,结合生活实际, 多方面引发孩子们大胆地想象,然后进行简单口语表达的反复训练。笔者通过和一些教师谈话了解到,教师如果经常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并且容易理解的小故事,来激发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从而焕发他们渴求新知的欲望,然后用浅显易懂的字词组合来进行文字游戏比赛,既可增加小学生的知识, 又能够起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积累词汇,逐步丰富语言。一般说来,掌握的词汇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游戏来帮助幼儿增加英语词汇量,扩大词汇范围。
三、用心与学生沟通,激发表达欲望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老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说的话,因为孩子是善于模仿的,老师要注意用心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从而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多下一些工夫、多动一点脑筋,用心与学生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决不能把孩子们的语言教学活动搞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的枯燥型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激发学习语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减轻小学生的单词识记压力,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游戏活动经常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孩子们探讨一些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借此机会把一些英语单词掺杂进去,有利于加强记忆效果。教师一定要耐心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种种问题,一定要以耐心、和善的态度倾听孩子把话说完,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不要批评,而要采取鼓励与积极引导的方式,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幼儿运用英语语言的积极性。教师为了便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搞一些知识互动等创新方法,但教师必须对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语言运用习惯进行周密考虑,尽管英语语言活动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以英语课外读物辅助教学无疑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一定发展。笔者通过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抛弃那些概念化的教学理念,不能机械地把英语语法知识要点僵化地给教授给学生的方法,应该创设相应的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互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接受英语知识。
结束语:幼儿的语言能力要得到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宽松、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与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园教师决不能把孩子们的语言教学活动搞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的枯燥型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减轻幼儿的识记压力, 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
摘要:无论对于哪一种语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和运用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是小学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抓好这个关键时期,积极营造适宜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和谐教学环境,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基础实践运用能力,奠定英语语言基础,把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环境
教学语言适宜 篇2
关键词:情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67-1
一、情景创设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在情景化的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特别是当他们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活动时会觉得比较愉快和轻松,这样的情绪也能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在大班的活动《我最棒》中,创设幼儿熟知的比赛场景,有宣传海报、有特邀主持、有分组PK赛。这些情景的创设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感兴趣的话题或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这种情景下更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已有经验或尝试新的考验和挑战,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便在这种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二、多渠道创设适宜的语言情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对学具、教具的观察,引发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在语言活动中,恰当的教具、学具的出现和使用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发展他们说的能力。在儿歌《摇篮》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儿歌中主要的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制作成直观的图片教具,这样一来,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吸引过来,有利于幼儿对儿歌的掌握,使幼儿更投入、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幼儿争先恐后的发言的良好效果,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在故事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美观、视听结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深深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小班故事《小黄和小蓝》,教师先是制作了小黄和小黄捉迷藏的幻灯片,让幼儿学习语句“小黄躲在黄色里,小蓝躲在蓝色里。”接着制作了小黄和小蓝拥抱,变成小绿的Flash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感知黄色+蓝色=绿色的原理,从而激发幼儿对故事讲述的兴趣。多媒体教具除了展示方便,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操作和使用,更可以帮助小朋友掌握重点、克服难点,提高理解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提供说的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儿童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而引发幼儿说的反应。因此,丰富的生活会使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要为他们创设多种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去体会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晨间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与同伴交往、交流的兴趣。区域游戏中,动员幼儿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同大家一起玩,进行分享活动,请他们相互介绍游戏中自己的新发现、新创造。每月举办一次生日庆祝会,全班小朋友为本月过生日的孩子庆祝,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他,提高了幼儿说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说的需要,同时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作用。
3.通过对情景挂图的描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注重绘制一些生活化、故事化的情景挂图,让孩子喜爱。充分利用这些挂图,使幼儿认真观察和理解挂图的内容,建立画面内容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顺序,让幼儿养成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观察叙述的方法,首先让他们要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再有顺序的进行描述。如在观察《我的幼儿园》这幅挂图时,幼儿看到了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有大型玩具,有幼儿做操、上课、游戏等画面。因此在讲述时,幼儿不但能把整幅图的内容描述出来,并且能把自己的体验、感受也描述出来了。
三、多角度开展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1.创设生动氛围。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幼儿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发展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语言活动 “奇妙的宇宙”中,笔者先给孩子们看美丽的星空图,然后提问:宇宙中有什么?提问给孩子们留下“悬念”,引起幼儿渴望得到知识的需要感。大家围绕这个“悬念”,讨论得热火朝天,各自发表不同见解,宇宙中有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星球上有不同的物种、生命……这时,笔者又启发孩子们:我们人类会是这宇宙中最智慧的物种吗?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接着笔者再次问大家,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到别的星球上生活,你想到什么星球上生活呢?今天小朋友也来想象一下你认为最美好的星球,和同伴交流。孩子们凭借着从电视上、书上看来的知识,纷纷说出一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想法,一连串的大胆构思让人不胜惊叹。
2.学习编儿歌、故事。儿歌和故事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一日活动中占着及其重要的部分,是幼儿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和故事进行创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想的广度,丰富说的内容。例如在大班诗歌欣赏《摇篮》中,笔者首先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中“摇篮”的含义,然后提问“除了诗歌中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你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成为摇篮?”幼儿们纷纷说出:“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等精彩的诗句。
其次根据幼儿的能力,提高幼儿想的条理性和说的连贯性。例如在欣赏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中,笔者首先通过恐龙图片、多媒体等相关的情景创设,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再让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想象并讲述恐龙来到城市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幼儿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也越来越通顺流畅。
教学语言适宜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能力,教学环境
一、转变传统观念, 夯实语言基础
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 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主动优化自身文化素养, 积极建构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逐步改变传统的认知结构,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夯实基础, 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 充分激发每一个幼儿自由想象的热情, 按照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教育教学方案, 就是依据孩子们的合理需要和实际能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开发幼儿的各种天赋和潜能, 让所有幼儿都能接受平等教育, 力求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孩子们都能充分发挥潜能, 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在加强知识记忆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师要一切以孩子们的未来着想, 决不当混饭吃的职业先生, 那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果贻误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 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教师应该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方面下工夫, 时刻想着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教师要通过岗位培训, 实施全员继续教育, 通过苦练基本功等途径逐步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 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实事求是, 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学前教育教学设计, 教得实, 才学得实。幼儿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者, 更应该时刻叩问自己的良心: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 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提供终身助推作用还是负面影响? 是否真正把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即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兴趣科学地传授给了幼儿? 教师在考虑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的同时, 要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学到多少, 有什么受益, 不要只考虑自己为孩子们讲了多少内容。
二、加强语言交流, 激发表达欲望
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 幼儿教师的态度与行为至关重要, 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因为从孩子们上幼儿园开始, 老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多, 幼儿教师特别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为多数孩子喜欢模仿, 最善于学老师、家长说话等, 幼儿教师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要通过与孩子的广泛交流, 加强多方面的沟通, 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在此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美, 这样才能教会孩子运用美的言行与人交流。现代社会需要人们“能说会道”, 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教师必须多下工夫、多动脑筋, 用心与孩子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流, 才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幼儿园教师决不能把孩子的语言教学活动搞成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的枯燥型课堂教学, 要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幼儿的实践运用能力, 减轻幼儿的识记压力, 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经常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和孩子探讨喜欢的玩具, 当孩子向你倾诉时, 你最好当一名好听众, 先让他尽情地倾诉自己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 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述, 面对幼儿的自我表述或不停发问, 最好不要随意打断, 更不能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总之, 幼儿教师一定要耐心回答孩子们提出的种种问题, 以耐心、和善的态度倾听孩子把话说完, 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不要批评, 而要采取鼓励与积极引导的方式, 予以纠正, 进一步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过程中,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三、重视能力培养, 强化开发引导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 人才基础教育工作越来越趋于科学化, 尤其是学前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质量和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让幼儿语言教育成为孩子们今后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参与教育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幼儿语言教学实效, 这是一项持久而重要的任务。夯实幼儿语言基础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语言教学过程, 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当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反映, 幼儿几乎在诸多方面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结果造成幼儿教育效益的低产出。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幼儿尽快熟悉环境, 让幼儿很快能看到一个温馨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环境, 这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 否则幼儿对幼儿园只会选择逃避, 给家长增添麻烦, 越来越不想上幼儿园。教师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 为孩子们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 引发孩子自由大胆交流, 可以有效教育那些碰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的孩子面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时能够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无论干什么工作, 思想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 一些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 幼儿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谐环境中渐渐成长起来。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心理基础, 是提高幼儿未来文化素养的重要根本, 只有基础牢, 一切效果才有保障。所以, 确保基础扎实, 工夫一定要下到实处。
教学中应适时适宜地使用多媒体 篇4
1.一位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课件中先是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又让学生欣赏主题歌曲的歌词《临江仙》,之后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断剪辑;
2.一位老师在教学《论语》时,课件中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有孔子、老子、庄子、诸葛亮、毛泽东等等;
3.一位老师在教学《陈情表》时,将整篇文章都以课件形式呈现,让学生整节课都盯着黑板,把语文书放在了一边。
上述课例中,第一个在使用课件时有喧宾夺主之嫌。在分析课文之前,又是歌曲、又是歌词、又是电视剧,大量的图片、音乐、动画等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却未考虑课件是否有必要,甚至是否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冲淡了课堂学习的重点。第二个在使用课件时则完全没考虑课件中的大量图片是否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三个运用课件完全代替课本,连文本、思考、分析全都搬到了课件中,呈现在了显示屏上,将课本上的文字空隙完全以直观的多媒体代替了。这些课例中存在的问题,正反映了当下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现的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一是喧宾夺主,装饰性内容过多。不可否认,现在的课件越来越漂亮。然而,多媒体课件主要起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上有太多不当的媒体展示,就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课堂教学绝不等同于演电影、电视,需要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不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却走入了这一误区,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场面壮观,使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文本吸引走了的同时,也冲淡了课堂教学的重点,歪曲了课堂教学的本意。
一是生硬拼接,胡拼乱凑。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的,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易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师用课件所展示的图像,声音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毫无关系。这些图片在课件中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
一是以视听代替文本,代替传统的板书、思考和想象,导致课堂信息过量,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种情况最终必然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对所学内容不理解,思维跟不上,笔记记不上。长期下来,就会致使学生一味依赖课件,丧失阅读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上述几种误区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如今,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伍,公开课必用多媒体,老师们评课时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认为一节课,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反之,教学质量必然低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结果导致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而他们总是喜欢“舍轻挑重”,这样顾此失彼只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诚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但如果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不管要不要用,会不会用,都蜂起用之,这样乱用误用多媒体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与其滥用多媒体,还不如不用。要想走出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遵循适宜性的原则,在合适的地方适当地使用。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选择好课件在教学中的切入点,要把多媒体技术用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先是多媒体投影作者史铁生18岁下放知青时的照片,继而投影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照片,然后利用这两张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候着又引导学生:史铁生是想过自杀,可是最后他活了下来,因为他无意中进了一个园子(地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坛呢?这里老师通过史铁生的两张照片,不仅让学生走近真实的史铁生,还让学生很快通过创设的情境,进入文本。可以说,这里的多媒体设计很简洁,但是却很有用,它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真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反之,如果所教文本没有合适的切入点,与其硬用多媒体,还不如不用。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在2014年“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活动中执教《孔乙己》一文时,以一个主问题“孔乙己的手的前后变化”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轻松的研读的气氛中,从头至尾,黄老师的课甚至一张课件都没有使用,但是听课老师无不为黄老师精妙的教学艺术拍案叫好。可见,一节课的质量高低,不能仅仅取决于是否使用多媒体。
二要遵循适度性的原则,防止过度使用,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即在设计课件时,不能陷于形式化的误区,那些花俏的画面只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媒体外在的形式上,而不是聚集于媒体表达的实质内容上。在使用课件时,还要讲究适时适度适当,并非都是多多益善。那种整堂课大都使用图片欣赏,录像资料的课件极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心理疲劳,反而抑制了大脑对信息的接收效果。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越位”。即要求把握好课件在教学中的结合点,防止越俎代疱,影响教师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因此不能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就蜕化为仪器的操作员或是课件的讲解员,成了现代教育手段的附庸。多媒体课件应突破传统教学中演示工具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以课件的演示去掩盖或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也不能一味追求形象直观,从而削弱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能面面俱到和盘托出,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教学语言适宜 篇5
一、积极探索适宜的音乐教学方法, 激活音乐课堂
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反复练习某项技能, 幼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也容易消磨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适宜教育—发展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这些要求:“任何好的幼儿教育必须是既面向全体又满足每个儿童的需要;不反对确定教育的目的或目标, 而只是反对对幼儿进行狭隘的学业技能的训练”。在歌唱活动《拉拉勾》的教学中, 我首先为幼儿讲述了他们自己日常为一些小事而闹别扭的情况, 这立刻激起了幼儿的认同感,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还发出了会意的笑声。然后我跟配班老师边唱边表演了歌曲内容, 让幼儿在观看中第一次接触了歌词。接着我通过让幼儿两人一组在边游戏边倾听中进一步熟悉了歌词, 幼儿很快就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唱出了声音。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 我又请幼儿一组一组地在集体面前表演歌曲, 启发幼儿表现出生气和快乐的不同情绪。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学得快乐, 学得轻松,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处于愉快的状态。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喜欢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 教师通过游戏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让她们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 受到美的熏陶。
二、大胆设计适宜的音乐课程计划, 带动幼儿成长
适宜教育—发展理论认为, “适宜的课程计划或设计, 应基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特殊兴趣与发展程度的观察了解”。教师在为幼儿准备的音乐活动环境中, 设计的重点应放在让儿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积极的参与获得更多的经验。在幼儿园里,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是教师和幼儿倍感辛苦的日子, 老师和孩子们总难免顶着高温挥汗如雨地一遍遍练习着舞蹈动作。虽然是辛苦的事, 但由于表演的复杂性和高要求还是让很多渴望参加表演的孩子无缘舞台。我曾经望着班里一群四五岁的“小屁孩”试探性地问了句“你们想参加六一表演吗?”“想!!”孩子们整齐震耳的回答让我心虚地不敢再直面那一双双渴盼的眼神。一阵沉思过后, 我决定寻找一种适宜的形式让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六一表演中。我们首先一起商量表演内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跟孩子们实施了一系列音乐课程活动, 让孩子们了解了什么叫时装表演、选择了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服装主题、模仿时装模特在舞台上走路摆造型。孩子们还创意性地把班级里的小提琴、羽毛球拍、皮球、背包等物品运用到表演中。最后, 班级幼儿被分成礼服组、运动组、时尚组、日常生活组等依次上台展示, 他们或可爱或活泼、或矜持或奔放、或帅或酷、或走或舞的表演让舞台流光溢彩。
三、多方寻找适宜的音乐表现形式, 成就童心梦想
适宜教育—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要注意了解儿童在兴趣和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在音乐活动中给教师的启示是应尽可能地使音乐以适宜的形式呈现, 让不同需要的幼儿都能在音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让幼儿在与音乐的充分融合中获得宝贵的经验。音乐形式是丰富的, 幼儿是各具特点的, 教师应努力在音乐和幼儿之间寻找适宜的融合点, 让音乐促使幼儿向着更理想的方向发展。
四、努力营造适宜的音乐学习氛围, 启发特别心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我们看到幼儿有的性格活泼外向, 有的性格胆小内向。面对孩子种种迥异表现, 要实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开展教育活动。适宜教育—发展理论认为:“教师有责任使所有的儿童获得有关的技能, 逐渐提高其活动中的秩序感、独立性和自觉性”。如果教师能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用音乐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意志, 就可以重塑孩子的情感世界, 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能根据孩子需要, 给予他们特别的启发和引导。我班上的东泽小朋友是个胖胖的笑眯眯的男孩, 讲话少声音小, 在音乐活动中总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我决定在音乐活动中带着他一起领略音乐的魅力。歌唱活动中我会把温馨的范唱送到他的身边, 蹲下来让快乐的旋律流进他的心田;我还有意放慢演唱的速度, 唱清楚每一句歌词, 让他的心慢慢与音乐会合;我用眼光与他的眼光碰撞, 直到他慢慢领会我的心意。渐渐地, 他能开口演唱了, 我又鼓励他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站到集体面前表演。久而久之, 他变得大方、活泼起来。
适宜教育—发展理论让音乐教育实践变得更加有趣和快乐,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幼儿在充分的互动中共同进步。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广泛开展的教育形式, 良好的音乐熏陶能促进幼儿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的发展。面对幼小的儿童, 教师需要寻找适宜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适宜教育—发展理论是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 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准备学习的环境, 发展儿童适宜的经验。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都对教师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音乐活动中践行适宜教育—发展理论, 能有效促进教师以适宜的方式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与儿童共建美好的音乐人生。
创设适宜情境优化英语教学 篇6
一、结合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是最常见的教具, 也容易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 是教师经常使用的,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实物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创设情境。教师教学中可以带一些实物到课堂创设相应情境, 或者直接利用课堂中的人或事巧设情境, 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Mid-Autumn Day时, 教师可以把中秋节吃的月饼、核桃等带进教室。课堂上教师把这些食品分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对The Mid-Autumn Day的看法, 学生品尝的过程中自由发言, 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教育家福泽渝指出: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 不能活用学问便等于无学。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 表演是使学生活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表演不受条件的制约,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生表现欲强, 喜欢被别人崇拜、敬仰, 如果让他们上台表演, 他们会特别高兴并尽力表演。表演是他们喜欢的方式之一, 也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他们不仅能熟练的运用英语, 还能把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这样在声情并茂的表演活动中, 学生会很快融入角色, 在直观、真实的环境中, 自然的开展英语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积极性。通常情况下,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表演有两种形式:一是最普遍使用的进入角色形式, 要求学生能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表达文中角色的神态、心理等;二是要求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情景对话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添加或者删除掉一些环节, 用英语流利的表达。如教学Going Shopping时, 学生阅读教材并掌握具体内容后, 可以选择成绩较好的, 表演欲强的学生扮演老板和顾客模仿shopping的过程, 并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扮演老板和顾客, 在表演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三、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初中生喜欢游戏, 只要提到游戏, 他们就特别高兴。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 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适当的融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乐,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Friends内容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猜看游戏, 要求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某位同学, 再让学生猜猜他所描述的同学是哪一位?这样在游戏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会She is the tallest girl in my class.等句型, 还能让学生熟练运用新学的词汇如willing、ready、sense等。这样通过游戏营造教学情景, 可以将单调的教学变得更为有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用, 愉悦的掌握知识,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为了避免英语教学陷入乏味、枯燥的境地,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 融声音、动画于一体, 同时多媒体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多, 能为课堂情境创设提供方便, 如图画、音乐、短片等都能成为素材。给学生创造尽量真实的情境, 特别是展示美丽的大自然、生活起居等方面, 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 教学中通过图画创设情境, 能把课堂内容形象化,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插图等可以达到再现课文情境的目的。如教学Pets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图片, 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给学生渲染气氛。音乐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 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 能把学生带到相应的情境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选取与教学内容及情景发展相应的歌曲, 或者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片, 给学生播放, 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如教学Let’s celebrate时, 所讲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万圣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老友记》中万圣节化妆舞会的一个片段, 学生观看到化装、派发糖果等情境, 好像自己也参加了万圣节派对, 调动积极性后, 教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对课文内容也产生了亲切感。
五、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土壤,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 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如电话、节日、饮食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语言, 慢慢提炼出英语表达技巧, 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教师教学中可以用平时的日常招呼语如How are you, hello等和学生打招呼, 这些日常用语学生都会,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平时日常口语只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等学生能用英语去思考问题时, 就要进行交流合作,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多练多说, 形成语感, 并把课堂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语言适宜 篇7
一、扮演适宜的教师角色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 学生人人都有充裕的活动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辅导, 可以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所以, “麻雀”班级教育的核心问题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 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 扮演好课程的开发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与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其次, 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 从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出发, 更新教学手段,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第三,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把学生真正纳入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之中, 善于与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二、营造适合的教学环境
“麻雀”班级的学生拥有充足的空间, 这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使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因此, 在“麻雀”班级教育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 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 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如, 在班级的墙壁上, 张贴一学期里学生们所读的优秀作品及心得、各种竞赛活动的材料等, 并激励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 优秀生的才能得到发挥, 中等生得到锻炼, 暂时的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得到了保持。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压力, 又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课外活动, 让实践活动课真正得到落实。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走进树林, 去看花开、观落叶, 去参加劳动, 引领学生感受自然, 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这种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愉快之情溢于言表, 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综合素养。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适宜运动负荷安排探究 篇8
一、运动负荷安排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运动负荷偏大,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畏惧, 欲望受到压抑, 行动变得迟缓;负荷偏小, 学生很难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的愉悦心境。负荷适宜时, 学生的学习情绪方能高涨起来, 心理得到满足, 行动变得轻快, 目标也容易实现。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摒弃一刀切, 强化训练式的教法, 重视零散、小量、多次的活动, 它既有利于保护运动器官, 又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 保持一段相对平稳, 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 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 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 动静交替。努力做到在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 落脚于促进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运动负荷安排要以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安排教材内容时, 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 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 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也应该加以区别对待。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 安排运动负荷也不应一样。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如强度较小的走、投掷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等内容组合。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 注意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合理安排负荷, 寓趣于教, 寓乐于教, 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参与活动。在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 预计心率曲线。我们要重视并且要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 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如, 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就不同, 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 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 不能100米跑2次, 垒球也掷2次。教师要对运动负荷的变化做到心里有数。根据发展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来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目标, 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在平常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 掌握规律。
三、运动负荷安排要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进行体育课时, 要注意将量和强度的关系处理适当。强度越大, 则量就要相应减少, 强度适中, 则量可以相应加大。安排的负荷要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让学生体会运动是快乐的。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研究, 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无论量与强度如何搭配, 但注意运动负荷要适当, 适宜的负荷就是要让学生的机体能够承受, 还要有一定的“疲劳感”, 也就是说, 学生刚刚开始出现疲劳的时候, 就要注意调整负荷的量或者强度, 让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的愉悦心境,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适应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技能, 促进自身转化的过程, 以此培养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有效地增强体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量”与“强度”的刺激, 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运动负荷安排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 他们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相同。在体育课中选取一位中等体育能力的学生为基准点, 测出他的心率然后把全班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各个层次进行不同次数和组数的负荷练习,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安排的运动负荷要围绕基准点上下波动让全体学生受益。要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有疾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反应, 及时调整。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 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不同的模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段等不同的情况, 来具体指导、检查、督促、调整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抑制“过度的” (如少部分男生) , 促进“不足的” (如大部分女生) , 努力使所有的同学都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语言适宜 篇9
一开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毕业生定会发挥其作用,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 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易学、易用、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其培训往往针对在职卫生服务人员, 在中职院校鲜有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出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二如何筛选适合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载体, 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中医技术的再学习能力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课题。为此笔者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 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 耳穴教学内容的确定
围绕着中医适宜技术新加的教学内容——耳穴的教学设计, 中医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 探讨耳穴教学的知识点、教学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的开展等问题。根据我校护理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知识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兴趣, 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耳穴的神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林莺等认为学生组成团队练习、实践、合作与交流, 收效较好。在此次教学中, 安排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 方便上课时、下课后学习交流。王磊等提出通过听、看、画、记教学法, 强化学生对耳穴分布及定位的记忆,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推拿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护理教材中有对推拿的介绍, 但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 此次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推拿基础知识进行删减, 另增加两个具体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 即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泄、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教学内容的确定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护理, 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经反复实践证明, 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贴敷安全价廉, 男女老少皆宜且患者无痛苦, 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与欢迎。经过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的研究, 一致认为,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冬病夏治的基本理论及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用法简单,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为首选教学内容。
4. 具体病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献显示, 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这样可以依托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时间有限, 选择常见疾病的治疗作为案例, 学生学完后可以及时操作, 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国情, 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召开数次教学会议, 研究教学内容, 一致认为选取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作为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5. 其他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适宜技术内涵丰富, 有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仅仅选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课堂, 比如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作为此次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简单介绍, 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四季养生音乐, 观看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多样性, 体会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1. 师资问题
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主要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医教研组教师, 通过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此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授课任务。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在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教学中应逐步完善中医教学团队的建设, 聘请临床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 将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独特、操作流程规范、病人乐于接受、主动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授课中, 使学生受益。共同开发教学讲义, 形成独具特色、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 教学场地问题
本此课题研究的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医实训室等场地完成。第一课堂为理论课堂, 在教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知识的授课;第二课堂为理论课堂的拓展, 利用网路资源, 介绍一些中医网站, 拓展学生获取相关中医知识, 利用按摩师培训班的上课时间,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问题
在实际过程,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反馈, 积极调整,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
4. 学时有限的问题
中医教研组教师多次研究, 一致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开拓第二课堂, 利用自习课、晚自习、周末等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介绍中医网站等。确保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保证新开展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完成。
5. 教案设计的问题
有关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案设计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的原则。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性强, 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 笔者在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不够, 有待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解决。第二, 在拓展第二课堂时, 采用自愿的原则, 并非所有学生都参加, 不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教学知识;其自学能力因人而异, 自学能力强的人, 学到的东西就多, 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不理想。第三,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优秀的中医养生文化, 又有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此次教学研究集中在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上, 对优秀的中医文化未深入涉及, 不够全面, 有待后续的教学研究。第四, 教学场地问题, 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深入临床, 顶岗实习。第五, 师资培训,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临床, 参与学术会议,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 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充实。
五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中医护理教学探索和实践, 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步摸索出一套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引入, 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核心之一就是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人才。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中, 把该如何引入教学, 如何使护理毕业生具备良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为了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发挥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摘要: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
[2]瞿真、李晓蓉、王育红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0)
[3]余信国、周育瑾、赵鹏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