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共12篇)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 篇1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技巧。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技巧性,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教学技巧的内涵十分丰富,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 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 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 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经验与体会:
一.语言技巧的方法
一是导入语要异。课堂导入语的异, 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 作为教师, 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 奇特, 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 在这十分钟里, 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 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 平时成绩比较好, 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 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 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 我们将要学习什么,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什么, 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什么, 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 根本听不进去, 当他们醒来时, 老师讲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 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 知识面不断拓宽, 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 逐渐被他们淘汰, 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听》这课时, 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 你们听随之, 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 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 导入语的异, 不仅能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技巧性, 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过渡语要顺。顺则通, 通则美,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 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 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 组织提炼语言, 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 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 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 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 动听的歌喉, 真让人羡慕不已, 然而, 光靠这些, 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 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 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技巧,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二.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
一是开发资源, 在生活中识字。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 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 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舞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 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的学生有部分是来自农村, 他们的家长有的做些小生意, 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注意收集, 随时随地进行识字练习。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会有多么高兴啊!而且, 学生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 互相考一考, 其乐无穷!这样, 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 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是寓识于玩, 在活动中识字。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形式———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的“喜”字时用猜谜语的方式, 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 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在课堂上, 老师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 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中的“趴”字时, 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 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识字, 效果会很不错。
三是识用结合, 在阅读中识字。新课标提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提早进行阅读。教师可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学欣赏》, 开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故事欣赏与创作课, 让学生阅读注有拼音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 能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也能在阅读中学会不少汉字。
摘要:语言是一种技巧, 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 展现它的美, 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技巧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 是不断探索这种技巧奥秘的语文教师。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稍有不慎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让识字充满情趣, 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任务, 把从前封闭式的识字教学引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中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 篇2
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杨扬
(212200)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实施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大纲本二上的《识字7》,通过这节课,我想探究的主题是: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苏教版二上与培智第七册相结合,选取了两本教材中,生动形象、最基本、难度较低的内容,进行教材的重组,将《识字3》、《识字7》、《识字4》组成了识字单元,这3课都属于看图识字,主要是通过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7》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课文由多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一首小诗和要求识记的生字组成。我这次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亭”、“停”、“闻”、“鸣”四个生字,其中“亭”、“停”、“鸣”三个生字是后鼻音,“闻”是前鼻音。由于学生能借助直观的图象理解字义,我便将重点放在这4个生字的音、形,以及语言训练上。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12名学生,年龄在12-16岁,目前的知识水平只相当于普通小学1-2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想说却不会说;有的敢说,说的却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只用手势或用点头摇头来表示。他们也比较喜欢上识字课,但对较枯燥、单一的语言训练课的兴趣则不高。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名从事培智教育的老师,我热爱这些残疾孩子,对他们的年龄、身心特点比较了解,对如何进行低段语文教学有过一些探究和实践。同时,又有一些普教的理论,为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备课前也借鉴了普教的教学设计和优秀案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大部分学生想说,但苦于不会说、说不好的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通过图片、直观教具、录音等多种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12名学生分为ABCD四类,为他们分别制定的目标是:
A组: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用一段话描述去城北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4、培养识字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B、C、D组依次降低要求
B组:
1、学会生字4个,能正确书写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用一句完整的长句说去城北公园时的情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对识字产生一定的兴趣。C组:
1、学会“鸟”“鸣”两个字,能跟范写正确地书写。
2、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
D组:能说“这是一只小鸟。”这句简单的句子。
五、实施过程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语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儿童,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本课我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设计的:
(一)运用直观教具轻松识字
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导入复习已学过的会意字,语训时呈现生字,进行这四个字的教学,借助字旁的图片,让学生意会字义;通过反复的读,强化三个后鼻音和一个前鼻音。并用游戏“隔门猜声音”调节课堂气氛;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字,并结合已学音序、部首查字法,增加识字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写字时,通过分解笔画、笔顺,让学生写好这个字,并要求学生临帖,加深印象。
(二)在轻松识字中渗透语言训练 1.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
在教学“亭”字时,我先拿出一张学校组织学生去城北公园秋游时拍的照片,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学生对自己的照片很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我发现自闭症儿童倪培培看着照片笑了,并且自言自语,我便问她:“培培,你能告诉老师,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哪里拍的吗?”,她先“啊”了一阵后没有说话,我又问了一遍,她仍然不说话,我一边问一边拉她的手,并把照片给她看,她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我说了声“城北公园”,有了好的开始,我便继续指导她说“这是我们在城北公园拍的一张照片。”当她能说好时便鼓励她,并问“这张照片中的背景是什么?”“对了,照片的背景是亭子。”引出“亭”字的教学,并带领学生读好这个后鼻音的字,通过引导学生看亭子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这个字。问A组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亭子啊?”“是啊,这是一个漂亮的亭子。”并让C组学生跟着说这个简单的句子。我再问“我们在城北公园拍的照片,背景是什么?”来强化“亭”的学习。2.化整为零,轻松练说
我再次出示照片,问学生“谁能说说,那天你在城北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课前我的预设是:部分学生能说的比较好,但问题提出后,并没有人举手回答,我马上意识到我的问题太抽象了,我便将问题细化为:“你在城北公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城北公园的环境怎么样?”、“你在城北公园都玩了些什么?”、“这一天,你的感觉如何?”,这样几个小问题,指导B、C组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说,最后让A组学生,将刚刚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段话,这时,他们很轻松的说出了一段较完整的话。3.发展想象,巩固知识的积累
在教学“停”字时,我通过演示:人走到亭子边,问学生:“这个人来到亭子边会做些什么?”“是啊,这个人来到亭子边停了下来。”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那么,这个人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现在你就是这个诗人,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吟诵一首什么诗呢?”并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背这首《秋词》,接着我同时出示“亭”、“停”两幅教具图,启发学生看着图用刚刚学的生字进行练说,让学生再次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4.耐心鼓励,创造发言机会
在教学“鸣”字前,我先出示了教具“小鸟”问D组学生:“王栒,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他是一名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我提问后,他很兴奋,马上站起来大声的说:“鸟,小鸟”,“真棒,你能跟老师说‘一只小鸟’吗?”一开始他仍然只说单个的字,在我耐心地鼓励和指导下,他终于说出了“一只小鸟”,他自己也很高兴,我便顺势指导他说:“这是一只小鸟。”,当他能说好这句话时,我又问A、B组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它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并指导C组学生说“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并出示“鸣”字教学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问学生:“这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引出“鸣”字的教学,带领全班学生读这个后鼻音的生字。
六、教学反思
课上我和学生都很兴奋,课上完了,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仍然没有停下来,1.语言训练意识较强,始终渗透语言训练。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渗透语言训练,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比较强调语言训练,但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语言训练只是渗透在识字教学中,为此,我没有忽视识字教学中“四会”这一目标。通过分类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我的教学设计成为有效设计。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给学生生活中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言训练,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的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一点,效果不错,学生兴趣盎然,语言也得到了训练。通过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个生字,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结合音序、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识字。
3.直观教具的使用,变抽象、复杂的识字为直观、简单的识字。
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范围较单
一、狭窄,大多以物质兴趣为主,对形象、生动的材料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4.随时随地进行缺陷补偿。智力落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出现多方面的身心缺陷,本节课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缺陷进行训练和补偿。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没有遗憾,有得必有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学生想象、表达拓展还不够。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本次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拓展的还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想象空间不够大。
2.进一步注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到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今后将增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空间,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增强语文意识,提高理论水平。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三走” 篇3
【关键词】识字 写字 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遵循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识字写字氛围,开创一些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高效地识字写字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识字、写字贴着学情走
识字和写字的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时应紧扣学情,贴着学情走。如,在教学二年级《识字8》这一课,在指导“雁”和“雀”这两个生字的书写时,教师应当准确地抓住学情:学生常常把“雁”字里面的“隹”写得过宽,使“雁”字显得臃肿肥胖;也容易把“雀”字下面的“隹”写窄,造成整个字的细长瘦弱。因此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将“雁”和“雀”两个字同时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孩子们经过观察,发现了两个字都带有“隹”这个字,接着教师追问:两个字中的“隹”部在书写时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很快会找准关键点:“雁”字的“隹”在书写时应该要写得紧凑一些,从而保证整个字不显得过于宽胖,而“雀”字的“隹”部应稍稍舒展一些,使得整个字不过于瘦长。显然,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学会了雁和雀字的不同写法,还领悟到了写字时要学会根据不同结构的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结构的舒展与收拢。再如,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拔”这个生字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拔”右上角的点上,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拔”字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不是右上角的点,而是将右边的“犮”写成“发”,显然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没有充分把握住学情,这样的教学就显得事倍功半了。
二、让识字、写字循着学理走
汉字的造字集音形义一体,堪称美的典范。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分析其音形义,从中找出汉字的记忆方法和书写规律,即循着学理开展教学,这是识字写字教学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音形义进行整合理解,这样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教师可以同时出示生字“冷”和“汗”,让学生去比较,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字形和字意两个角度感知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帮助学生了解两点水的字和三点水的字在表意上的不同:两点水与冰有关,它的意思一般和寒冷有关联,而三点水与水有关,一般与液体的水有关联。这样通过字理的剖析,学生就非常容易地学会了这两个字,而且对带这两个偏旁的其它字也能够自学理解。如,在《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蓄”时,可以将“蓄”字拆成“艹”“玄”和“田”三个部分,从字理的角度讲解“蓄”这个字的结构组成:“艹”有种植农作物的意思。“玄”部由后来的幺字演变而来,幺有最小的意思。“田”就是狩猎。“畜”就是说田猎捕获小兽,然后人为地把它们圈养起来。通过对字理的剖析,学生对“蓄”字的来历及意义就了然于胸了,学生很快地学会了这个字。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焦”字,先出示“隹”字,告诉他们“隹”字一般是指短尾巴的鸟,然后再出示四点底的演变过程,孩子们通过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知道了四点底原来是指火,接着告诉孩子火烧着短尾巴鸟的尾巴了就是“焦”。这样,孩子就轻轻松松地理解“焦”的音形义了。
三、让识字、写字合着阅读走
“随文识字”就是边学课文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与写字教学整合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中,指导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语境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明确字义,从而帮助学生的发展语感,也提高了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闪光的金子》一课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范写“休”和“修”,让学生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上进行辨别,接着引出“修理工”这个词,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和修理工有关,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紧接着抛出问题:“闪光的金子”指的是谁?再顺理成章地引出徐虎的“徐”字。就这样,边读书边学字,这种不着痕迹的字词教学不仅令课堂变得自然流畅,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整体美感,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效果明显。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在教学“锥”时,教师可以将“锥”字放在词语“角锥形”中,让学生浏览课文,寻找描写金字塔角锥形这个样子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句子,很容易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因此,把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的阅读理解自然巧妙地揉和在一起,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的,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深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识字与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对学段进行准确定位,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剖析以及对课标的精准解读,让教学贴着学情走,循着学理走,按着学情变,合着阅读走,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语文课堂上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的探索 篇4
一、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
1.在教材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全是在词语、句子、小韵文和课文中出现, 而且全文注音, 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环境, 更便于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生活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 如, 物品的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注意收集, 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这样, 可以抓住契机, 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 让学生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 扩大识字量。
3. 在课外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读诗百遍, 其义自见。”从低年级开始, 学生的读物越来越有趣, 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 培养学生阅读注音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语言环境中记住汉字
1.充分依靠教材, 运用课文语言记住汉字。教材是最好的识字环境。笔者在教学时, 始终把“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通过“读”帮助学生记住生字, 给学生以启示。如, 教学二年级上册 《苹果落地》 一课的生字“落”时, 学生经常会写成左右结构。于是, 笔者让学生反复读文中的句子, 让学生明白苹果是从树上落下来的, 因此这“落”字是上下结构。这样通过教材记住汉字, 学生不仅学得活, 而且记得牢。
2.创设语言环境, 利用小故事记住汉字。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语言环境, 让学生进行练习, 记住汉字。如, 笔者把生字编成小故事, 学生既喜欢听, 字形又记得牢。所以对个别不容易记住的生字, 笔者会采取师生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三、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所谓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和运用。
1.遵循已知到未知的规律, 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运用汉字识字。在识字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水乡歌》这课的生字“满”时, 它的释义很多, 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它的意思, 笔者让学生运用“满”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对“满”的运用游刃有余。此时, 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 而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借助图画或直观教具, 提供语言环境, 运用汉字识字。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图片, 巧妙使用教具, 提供语言环境, 进行识字教学, 使学生易学易记, 兴趣盎然。 对于“丰”字, 很多学生不知道讲究“对称美”, 中间的竖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总是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竖要写在中间, 可有的学生还是“屡教不改”。于是, 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人物面部图, 形象地指导学生, 如果人脸上的鼻子歪了, 整体观感是不是就不美了。学生恍然大悟, 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
3. 依靠阅读教材, 运用课文语言, 进行汉字的运用。学生在充分接触文章时, 通过大量阅读实践, 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 从而学习、积累、内化、运用所学的语言, 受到感情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小”是学生较早掌握的一个汉字, 可是他们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 总是写得不够规范。对此, 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出现“小”字的句子, 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 进行汉字的运用。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 篇5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亲亲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中爱妈妈的情感,并会背诵诗歌。
2、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并会说话运用。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字卡、小奖品、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1、讨论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怎样长大的?(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就来看一幅图画,谁能说一说这幅画上都有谁?妈妈在干什么?(喂奶)噢,妈妈用奶把我喂大!我们再看一幅,妈妈在干什么?(抱我)妈妈用手把我抱大!把我喂大了,抱大了,我也伸出小手,抱着妈妈亲亲她!
2、学习诗歌: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亲亲她》。小朋友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样说的?(老师指读,幼儿听)
(2)这首诗歌表达了小朋友对妈妈的热爱。你也伸出小手来和我一起指读吧。(幼儿跟着老师手空中指读)(幼儿拿书指读……)
(3)用节奏和声势动作念儿歌。
3、学习生字:
妈:小时候谁把我们喂大?是妈妈。(出示“妈”字卡)
小朋友看一下左边是什么?(女)右边是马,合起来是妈妈的妈。谁能用英语来说妈妈?
她:诗歌的名字是亲亲她。小朋友看这是“她”字。左边也是“女”,这个她指的是谁?(妈妈)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她表示女的她,如果把“她”换成“他”,表示男的他。
妈和她的相同点:让幼儿自由回答。
妈妈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我们唱首歌给她听吧。可以拍手随音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抱:小时候我们还不能走路,妈妈就用手抱着我们。(出示抱)
左边是提手,右边是书包的包合起来是抱。你能用抱说句话吗?
把:(先出示字卡“巴”)小朋友这是什么?(巴)现在我要变把戏,左边给他添上一把小梳子,看成什么了?
用:直接出示用字。(让幼儿用这个字组词说话)
亲:动作演示法。(出示亲字)亲字上是立下面是木。
伸:现在小朋友听老师口令做动作,把手伸开,把腿伸开……(出示伸)你怎么把它记住?(左边是……右边是……)
我:先出示找,我们给它戴上一顶小帽子,变成什么了?(我)
4、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宝宝,每个字宝宝都有名字,它叫什么?(老师和幼儿共同复习一遍)我们给它们找伙伴吧,和它找一样的小伙伴。(从诗歌中找出和字宝宝一样的字)
(2)摸字
字宝宝都有了伙伴它们很高兴,要和我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开始吧。
(3)送字宝宝回家:
字宝宝很累了,我们送他们回家好吗?这些字宝宝很调皮,你要叫着他的名字才肯回去。(将字卡送到乐园里)
结束:
好了,字宝宝都回家了,我们用英语和它说再见。小朋友别忘了,要时常来看看它们,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
中班语言识字教案《亲亲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34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摇篮》》:中班教案《摇篮》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引导幼儿体会诗歌《摇篮》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摇篮》,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摇篮》教案吧。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与创新 篇6
【关键词】识字 教学 创新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机械单一,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的缺乏使语文教学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通过思维不仅能表露客观事务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法。它往住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创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教给学生许多识字方法。比如:儿歌识字、猜谜识字、换偏旁识字、讲故事识字等。这些方法把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想出好方法识字,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想像力。当学生们的思维训练不断深入和识字方法不断集聚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平台,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当学生想出某个好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字形时,我们老师应马上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还有没有其他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娘”这个字时,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用顺口溜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女加良,娘娘娘。”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用结构分析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娘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良好的良。”有的同学会说:“我是用换部首的方法记的,粮食的粮把米字旁换成女子旁就变成了娘。”有的说:“我是用理解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娘就是妈妈,妈妈、姐姐、妹妹、姑姑都是女的,所以娘是女子旁的。”还有的会说:我是用猜字迷的方法记住的,有个漂亮的女子,是良家妇女,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字?“还有的说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学生的识字方法真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每节课上学生们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识记字,他们积极发言,角度各异,思维高峰一次又一次的激起,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开发,更是培養了他们创新精神,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敬“时,引导学生发现发音时的难点,老师可以问:小朋友你读一读拼音,你想告诉大家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读“敬”时要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近”。又如:老师在板书“晴”天的“晴”时,故意写成眼睛的“ 睛”,这时,下面的同学纷纷指出:老师你写错了,晴天的晴不是目字旁而是日字旁。老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你的眼睛真亮,谢谢你给老师指出缺点,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晴天的晴是日字旁而不是目字旁吗?假如教师经常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那么,时间长了,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随着同学们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创新。虽然不见得每个问题有水平。假如遇到不合逻辑的问题时,我们教师不能以固有的观念去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而应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在此过程加以正确引导。
三、创设游戏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孩子的世界是玩的世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最放松,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和识字紧密联系的游戏这样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有效的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如:在学习完《东方明珠》这一课时,我进行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我把“明、珠、颗、地、塔、踩|”这几个字的偏旁和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卡片上,打乱顺序放在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谁组对并把这个字读出来,那么这个“苹果”就奖励给他。同学们一听,两眼大放异彩,都积极思考起来,不一会儿“苹果”都被他们摘走了。
再如:在一次练习课上,我给孩子们玩了一个“挑战魔术师”的游戏。我在黑板上出示“日、大、工、王、来”这几个字,让他们想一想,你会用什么办法使这个字变成另一个新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都喜欢看魔术吗?喜欢春晚上的魔术大师刘谦吗?“喜欢”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那好,刘谦把他的扑克牌玩得出神入化,今天你能不能挑战刘谦,把这几个字变出花样来呢?“好” 同学们听了摩拳擦掌。当他们想出一个新字时,我会再启发他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变成另一个字。呵,还真是小小魔术师,日字加一笔变成”白、旧、目、田、甲、由、申“孩子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这样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创新能力。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 篇7
一、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1. 聋校教材识字、写字总量分析。
现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数量同等, 识写一体, 其中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为2056字,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识字总量为2597字。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等普通学校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的要求是“先认后写, 识写分开”, 四套教材平均识字总量为3100字左右, 写字总量为2400字左右。对照这个标准, 聋校六年级的识字总量相当于普通学校四年级的水平。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识字总量2500字的标准, 聋校相当于用九年时间完成普校六年的识字量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 聋校识字要求明显偏低。
2. 聋生识字、写字基本水平分析。
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 认识常用汉字2400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总量刚好超过这个数字, 就此推算, 九年级聋生应该拥有阅读一般书刊的能力。事实上, 某些九年级聋生达不到这个水平, 就连教材中的课文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难。原因有四:其一, 聋生认知与言语能力偏低, 对所学字词理解不深, 使用频率低;其二, 聋生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不及普通同龄孩子, 字的重现率低, 容易遗忘;其三, 同班聋生差异大, 难以兼顾全体, 教学高耗低效;其四, 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聋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
综上分析, 聋校识字、写字教学差距大, 任务艰巨, 只有抓好识字、写字教学, 才能真正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 从而促进各学科同步发展。
二、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材编排
1. 识字、写字总量的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 当今听力科技与聋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 非多重障碍的聋童完全有能力在识字、写字总量上与普通同龄儿童同步推进, 从而尽快形成阅读课外读物与书面语表达的能力, 为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目标要求, 小学阶段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初中阶段累计识字3500个左右。对照这个标准, 聋生在第二学段 (3—4年级) 就可以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这一时期被小语专家们称为学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 可以推动聋生较早地大量阅读适合的课外读物, 丰富知识, 增长智慧, 增强语文能力。
2. 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
识字、写字总量定位之后, 在能力方面可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各学段的目标进行聋校语文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 这里不再赘述。
3. 聋校识字、写字部分教材编写建议。
(1) 汉语拼音与识字同步进行。现行聋校语文教材第一册三分之二的内容均为独立的汉语拼音教学, 学完拼音再识字, 不仅延缓了聋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识字前移, 是目前各版本普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的共识。我国上世纪后叶的扫盲经验告诉我们, 汉语拼音的学习不是识字的必要前提。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的教学完全可以同步进行, 且相互促进。
(2) 低年级大力推行集中识字教学。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集中识字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最科学、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 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 以常用词词类为主的归类识字学词, 能够帮助低年级聋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从而不仅尽快增加识字数量, 还通过创设主题情境, 不断认识汉字的规律, 提高聋生学词的效率, 促进认知发展, 并逐步形成词类的潜意识, 为句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多种形式的分散识字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在分散识字方面, 低年级宜以儿歌、故事为主, 中高年级宜以典型课文为主, 做到边识字边读书, 并逐步学会利用工具书识字。
(4) 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先识后写”。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要优先考虑《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先学这些字, 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 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 逐步向1000常用字、2000常用字、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梯度推进, 做到定字量、定字种、定字序。
三、提高聋校识字、写字教学效率的建议
1. 聋生识字、写字总量应与普教同步发展。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是语文教学的起点, 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载体,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 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会使聋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束缚, 对缩小聋生与普通同龄孩子发展的差距形成较大的阻碍。笔者认为, 聋校语文教学在识字、写字数量上的要求, 应与《语文课程标准》同步, 把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乃至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在聋生语言、认知、思维发展的黄金期, 要做到早识字, 早阅读, 从而不断拓展语言、认知、思维, 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2. 针对聋生实际发展水平分层次教学。
聋校班级学生差异大, 特别是低年级聋生听觉、语言、认知、思维等各方面发展水平不一。教师在掌握聋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聋生提出相应的识字、写字发展目标, 在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 对有能力提前识写更多常用字的聋生, 可以与家长一起为他们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以便尽早进入阅读阶段, 提高识字能力。
3. 创设主题情境, 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经验表明, 低年级聋生随文识字的效果不理想, 而集中识字学词时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低年级聋生受语言发展的限制, 认知及思维发展水平较低, 对课文及字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 识字、写字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而通过创设贴近聋生生活的主题情境, 把同类字词归结到一起, 聋生可以触类旁通, 字词意思简单明了, 也就容易识写。如动物类的词语虽然很多, 但聋生很感兴趣, 就可以通过“动物”主题, 分别创造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进行学习, 如“家庭生活中的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大海中的动物 (或鱼类) ”等, 聋生在其中便可认识许多汉字, 至于要求书写的字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学有余力的聋生, 可以引导他们在给定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动物的种类, 边拓展, 边增加识字数量。
由于在主题归类学词时, 同类词所涵盖的中心字往往都会有同样的偏旁, 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聋生在学词识字中推动写字指导教学, 如“动物”主题就可以归纳“犭”旁字类及“鱼”旁字类, 还可以通过“马、牛、羊”的汉字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演变知识, 增强写字的趣味性。
另外, 各版本普教教材中的词串识字、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基本字带字、韵文识字等识字方法都能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识写技能, 值得借鉴。
4.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好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写好汉字, 必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聋校语文教学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写字与练字统一起来, 坚持随堂练, 天天练, 在掌握书写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的性情、态度与审美情趣。
5. 建立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
聋生所识写的字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 使用频率低, 巩固性差, 建立科学的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 有利于促进聋生对常用字有目的地适当重现, 从而巩固提高。
阶梯式发展评价可以将整个阶段目标分化为若干阶段目标, 同时也降低难度, 使内容具体, 目标明确, 指向性强, 从低阶向高阶逐步推进。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的识写, 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 这些字构形简单, 重现率高, 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部分, 先学这些字, 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 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阶段为《1000常用字表》, 这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 在一般书刊中使用频率在90%以上, 能为阅读的起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为常用字2000字, 学生可以比较自如大量地阅读一般课外读物。第四阶段为常用字2500字,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数量要求, 基本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写作的需求, 是聋生语文素养达到基本满足一般生活所需的标志。第五阶段为常用字3500字, 是聋生语文学习达到成熟阶段, 成为“文化聋人”的标志, 其中每个阶梯要求的内容均包含前一阶梯的内容。这些常用字表的排列代表着常用字的使用频率, 在教材的编写上尽量按照字表使用频率由早到晚逐步推进。聋生每达到一个阶梯发展水平后, 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明示, 促进聋生向下一阶段迈进。
6. 识字、写字与应用语言文字相结合。
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中, 在采用识字、写字的方法提高聋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同时, 要使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建立良好的内在联系。需强调的是, 识字不仅要识字形, 还要基本理解所识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会读或会打手语, 并在不断复习、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巩固, 使学习汉字与语感训练、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形成驾驭文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8
一、认、说、写结合, 促进识字
孩子口语词汇比较丰富, 我们就借助这个条件, 对需要学习的字作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对要求会认的字就采用简便方法, 把字形跟学生们已经熟悉的音、义联系起来之后, 侧重字形的处理就行了。对要求学会的字我们就相应地多下一些工夫, 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反复实践, 在掌握音、形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掌握字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孩子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如:按构字的基本部件分析掌握字形, 根据音、形、义的内在联系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规律, 利用这种特点来学习生字。如教“园”字, 笔者采用了以下步骤:
1. 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
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字是“菜园”的“园”,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在口语中哪些地方用过这个‘园’?”学生马上就明白了, “园”就是“花园、果园、校园、幼儿园”的“园”。
2. 按部件分析字形
“园”是全包围结构, 由两个部件构成, 外部是“囗”。这样, 孩子们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 字心“元”表音, 外部的“囗”表义。
通过这样的步骤, 不仅使孩子们较深刻地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 而且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规律, 学到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要领, 较好地培养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结合口语, 扩大识字
在教学时应把识字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而不是字, 学习字是为了学习汉语, 如果把识词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 就可以大大缩短汉字与汉语间的距离, 较好地解决过去“以识字为重点, 影响学习语言”的矛盾,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识字教学更要重视语言的基础训练, 加强词汇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以词为单位进行识字、识字先识词、在识词中识字的办法, 结合进行用词说话、写话、抄写句子的练习, 尽量把字同语言联系起来, 使学过的字直接为读写服务。
在读书中进行识字, 在阅读课文时, 学生本来不是有意地识字, 但借助拼音反复见面, 重复多次地去读, 就自然地熟悉了生字。据我了解, 我班有三分之一学习好的学生就认识很多的常用字, 并且还会写, 做到了在读书中无意识记的作用。所以我每天都充分地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 自己有意识地掌握阅读中遇到的生字, 一般是利用拼音解决字音, 利用部件分析法掌握字形,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字义;有的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结构规律识字, 有的查字典识字, 经常阅读, 还能巩固识字。
三、寓认于玩, 愉快识字
识字的同时还要注意写字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生字的同时, 要注意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 教给书写要领, 调动他们写字的积极性。过去教师泛泛地指导, 学生大量机械地书写, 重复地滥写, 使他们对写字产生厌烦情绪, 结果是适得其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兴趣, 学生识字时才不会感到识字是负担, 相反会感到是一种乐趣。教师的指导不求多而求精, 重在教给规律;学生的书写不求多而求好, 重在掌握要领。如基础训练写字练习, 有几个字都是相同的规律, 都是全包围结构“方框儿”, 这个“方框儿”占田字格中间位置。这样就着重指导一个“围”字的写法, 其余的几个, 则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规律进行书写练习即可。
四、借助电脑, 提高识字
中国的汉字有的结构看似简单, 然而它的书写顺序却常常会被颠倒。就如在教学大海的“海”字时, 我在两个平行班做了一个实验, 一班通过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二班通过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实验结果发现, 对“海”字的识记效果二班明显好于一班。可见, 电脑映示图像清晰, 比起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效果好多了。因为采用多媒体电脑的分解功能, “海”字的笔顺一笔一笔映示在屏幕上, 使学生看得十分清楚, 加上电脑映示时教师又可作适当地讲解, 学生边听边看, 边看边记, 印象自然深刻。而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时, 背对学生, 有时甚至会遮住一些学生的视线, 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由于没看清楚而影响了识记生字的效果。再则, 电脑映示的字十分规范, 书写速度适中,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准确无误, 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 低年级学生在把握字的整体形象时, 常常会忽视字的结构和细微差异, 这使我们想到有的成年人至今不能正确区别“己”和“已”, 甚至不能准确记忆“底、低、纸”哪个字有一点, 哪个字没有一点。其实, 这都是由于识字时感知的模糊工错误而造成的。因此,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第一次感知, 以便形成正确的记忆。
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 篇9
一、俗解汉字源远流长
王安石是俗解汉字的集大成者, 但俗解汉字却非从王安石始, 也非至王安石终。远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人就有说解文字的风气。如, “武”, 《左传》有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说的“夫文止戈为武”, 而根据于省吾先生的说法, “武”本义为征伐示威, 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 征伐者必以武器, 戈即武器。[2]“文止戈为武”之属不过是真正字学尚未产生时人们通过观察字形而对字义所作的解释, 借以阐明一种道理或政治主张。从文字学的观点看, 这样解释非造字本意, 是俗解汉字的源头。[1]
与随心所欲、任意说解汉字的做法相反, 传统的“六书”学说, 借助古文字分析字形, 探求古人造字之原意。然而, 即便是影响深远、将严格还原造字原意为己任的中国文字学开创性的奠基之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其中属于俗解汉字的也不乏其例。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指出:“像‘一贯三为王’, ‘推十合一为士’, ‘甲象人头’, ‘乙象人颈’, 说字的方法, 比之那班今文经学家是不相上下的。”[3]所以如此, 是因为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形体本源的材料来源, 主要是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 这些文字距其早期的面貌已远, 用以分析和解释汉字的本形、本音、本义, 难免出现误差。
在以后历代的汉字研究中, 俗解汉字也时有所见, 在生活中则更为普遍。问:贵姓?答:免贵姓章, 立早章。汉字学上是将“章”切分为“音”和“十”的, “音”是音乐, “十”是个位已终了的数, 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 本义是“音乐的一曲”。但“立早章”的说法不是为了告知对方造字原意, 而是为了让听者不至于“章”“张”相混而已。抗战胜利后, 毛主席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有人问:“假如谈判失败, 国共全面开战, 能否战胜蒋介石?”毛主席回答:“蒋先生的蒋, 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 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又问:“那毛呢?”答曰:“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 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 共产党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易如反掌。毛主席的回答, 其实是借汉字字形之题发挥、表达政治见解, 是一种幽默术。网络上有短文, 由诸如此类的文字构成:“‘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 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这是以汉字字形为素材的幽默艺术, 读罢, 让人忍俊不禁。至于文字游戏中的字谜、迷信活动中的测字是更为常见俗解汉字。
1921年12月, 毛主席到安源, 在工人子弟学校里, 他这样教“工”字:先在黑板上写上“工”, 再解释说, 上边的一横线是“天”, 下边一条是“地”, 中间的竖线代表工人阶级自己, 工人是站在地上, 顶天立地, 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安子介先生为了帮助外国人学汉字, 编撰了《解开汉字之谜》一书。书中这样解释汉字:饿, “我”没有食物;鹅, 为了表现“我”, 总是高高抬着头的一种“鸟”;蛾, 通过幼虫和蛹的阶段又回到了“我”的昆“虫”。[4]如此解说也非造字原意。其实, “饿、鹅、蛾”的形义关系, 汉字学上早有定论, 如, “饿”, 饥也, 从食我声。[5]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这样剖析“聪”字:左边是耳朵的“耳”;右上边是两点, 代表两只眼睛;右边中间是“口”字, 就是嘴;右下方是个心, 代表“脑”;这四件宝合在一起, 正好是个“聪”字;“聪”字后边之所以加个“明”字, 是因为对这四件宝要日日用, 月月用, 天长日久, 你们就会聪明起来。造字原意显然并非如此。“聪”, 繁体作“聰”, 曹先擢、苏培成主编的《汉字形义分析字典》认为, 从耳悤聲, 本义是听觉, 引申为听觉灵敏, 耳力好。[2]毛主席教“工”字、《解开汉字之谜》、霍老师对“聪”的解释以及常见的编字谜、编顺口溜等识字方法是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
俗解汉字出现的领域、场合不同, 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不同。在生活中各显其用, 没有人对它横加指责。正如野史、戏说不是历史一样, 一般人也不会误将其视为古人造字原意。然而, 在汉字研究领域, 则为人不取, 甚至被视为笑柄。“王安石……对于文字, 不管其原来取形还是取声, 皆就义立说, 遂多主观唯心之论。”[6]“从训诂学上讲, 《字说》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它的出现只能给训诂工作带来混乱。”[7]对此二类俗解汉字, 人们看法相对一致, 见仁见智的是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有人认为, 识字教学必须告知学生造字之原意, 这才是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俗解汉字则是“伪文字学”, 是虚假的知识, 因而对此深恶痛绝, 口诛笔伐。笔者认为, 识字教学毕竟不同于汉字研究, 应具体分析, 辩证看待, 只要能为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有可取之处, 就不应完全排斥。
二、说解原意非童蒙一贯传统
“六书”曾被称为“小学”, 因而, 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 运用“六书”原理说解汉字是古代童蒙识字传统。其实不然。
“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但书中未加以解释。汉代的学者将它解释为六种造字法。班固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 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 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8]相传周代童蒙识字采用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童蒙教材《史籀篇》, 但有人认为, 此书为战国时秦国人所撰。王力先生持此观点, 认为“这是秦国人教学童的书”[9]。此书亡佚, 后人难识真面。“籀”是大篆, 顾名思义, 《史籀篇》当用大篆书写, 其内容“大概是按文字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 四字为句, 二句为韵, 以便习诵。”[10]秦代童蒙教材是李斯等人编纂的《仓颉篇》, 用小篆书写。与所有古文字一样, 大篆和小篆具有程度不等的图画性质, 其时距离造字不算太遥远, 字的常用义多为本义, 因而见形可知义。识字教学时, 运用“六书”说解造字原意, 是有可能的。
但到了汉代, 情况则发展根本变化。汉代的蒙学字书以史游的《急就篇》最为著名。《急就篇》以当时通用的隶书为字体, 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等类别, 把常用字编纂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语, 既便记诵, 又切合实用。采用此书进行童蒙识字, 是否说解古人造字原意?从两汉古今文经之争中可窥一斑。两汉前期, 官方博士所讲授的儒家经学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写, 称为今文经。汉武帝末年, 从孔子旧宅的墙壁里发现了一部分儒家经典, 用战国时代东方六国文字写成, 称为古文经。由于研究者在研究目的、方法以至对经书本身的看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产生分歧, 对文字的训诂和对经书的解释也出现很大差异, 因而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在两个学派的斗争中, 今文经学派长期占了上风, 直到许慎《说文解字》问世, 情况才发生变化。今文经学家以为隶书为“仓颉时书”, 为古帝先王所作, 是父子相传, 不得改易的“正文”, 并根据通行字体, 随心所欲地说解字义和经义, 如, “二人为仁”、“士力於乙者为地”、“人散二者为火也”、“八推十为木”。[11]不难据此推断, 当时童蒙识字并未以“六书”说解以探求造字原意, 否则随意说解汉字的现象就不会大量出现, 并占据统治地位。
为反驳今文经学家对字义和经义的曲解, 许慎历时二十余年编撰了《说文解字》。许慎搜集了九千多个篆文和一部分籀文、古文, 从文字训诂入手, 按照“六书”义例, 推断出字的本义, 还儒家经典文本来含义之原貌, 有力地批判了今文经学解经之虚妄。可见, 《说文解字》是学术著作, 是字典, 而不是童蒙识字教材。
《急就篇》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千字文》, 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 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这些教材共同做法就是将最常用的汉字, 编纂成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在最初还算相对易懂的文句, 让孩子在反复的读背中认字, 在反复的书法练习中巩固字形, 同时也将常识教育和人格教育交融其间。没有证据表明, 教授这些教材是运用“六书”识字的。清代是“小学”发展的顶峰, 段玉裁的鸿篇巨制《说文解字注》是标志之一。早于段玉裁的清代宿儒、蒙学大师唐彪说:“教童蒙泛然令之认字, 不能记也。凡相似而难辨者, 宜拆开分别教之, 如‘戍戌’、‘臣巨’、‘微徵’之类。凡见易混淆之字, 即当引其相似者证之, 曰此宜分别熟记者也。”“更有令彼复认之法:将认过之难记者, 以原纸钻小隙, 露其字令认之, 或写于他处令认之。”[12]未见其运用“六书”理据辨析形近字。几乎晚段玉裁五十年出生的清代童蒙教育家王筠介绍了他的教学方法:“识‘日’、‘月’字, 即以天上日月告之, 识‘上’、‘下’字, 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 乃为切实。”[13]也非依据“六书”理据析形索义, 而是联系字义代表的事物, 让学生直观了解, 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联系生活了解字义。
可见, 在我国漫长的童蒙史上, 识字教学以机械识记为主流, 并未追溯造字原意。这绝非偶然, 也非古人疏忽。如果说汉代特别是西汉的童蒙识字未说解造字原意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没有看到古文字, 那么, 后代特别是“小学”高度发达的清代, 为何也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是, 学生所学的是通用的今文字——隶书或楷书等, 已经完全符号化, 形义关联大打折扣, 再也不能像古文字那样直观地以形体结构显示字义。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 字的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大量产生, 见形知义已经相当困难。
三、俗解汉字是可备选择的教法
安子介先生在《解开汉字之谜》一书的后记中说, “本书所采用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可能会激怒许多学究先生”[4]。可见, 安先生明确将此书说解汉字的方法定位于学习方法。尽管对此书的学术价值有种种的争议, 但将其法视为教学方法, 对其教学价值则没有人表示异议。同样, 对源自“民间”和“草根”的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俗解汉字, 自有其汉字研究以外的价值, 也应给予宽容、接纳甚至鼓励。
掌握造字原意, 非识字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制定的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14]第二学段的目标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14]第三学段递增500字。数量上一目了然, 质量上则必须进一步弄清“认识”和“会写”的涵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这样解释“认识”:“要求认识的字, 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 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 不抄, 不默, 不考。”[15]惜乎语焉不详, 让人不甚了然。笔者认为, 这“认识”应是在本课中会读, 在其他环境出现还会读, 即学习心理学上所谓的再认。至于字义, 只要在语言环境中能大致了解, 不至于造成阅读障碍即可, 无须过多解释。该书对“会写”这样解释:“会读, 会写 (指默写——笔者注) , 了解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15]说的分明是“字”, 中间却换成“词”, 这是并非笔误。汉语里字和词密不可分, 甚至不少人持汉字是汉语基本单位的观点。单音节词, 词义等于字义;由于汉语构词采用意合法, 多音节词的词义往往由字义组合而成。所以“了解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段文字清楚表明, 识字教学时, 了解字义 (词义) 的途径是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而非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可见, 掌握造字原意不是教学目标。这一点还可以从课程标准的其他有关教学目标中得到佐证:第一学段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4]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14]。其中“词句的意思”, 就包涵了“字义”。
当然, 掌握造字原意虽不是教学目标, 但有时有助于掌握字形和读音, 从而高效地实现“会写”的目标。尽管在汉字教育史上, 分析造字原意的工具——“六书”曾被长期搁置, 但不容否认的是, 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以提高教学效益。“鼠”字底下前两个竖提上都有两点, 后一个斜钩上没有, 但学生常常受前面笔画的影响而加上。若明白古人造字原意, 就不会出错:“鼠”是个象形字, 小篆作“”, 底下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 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曲笔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 当然没有爪子;隶变、楷化后变成斜钩, 也不可能有两点。
对汉字的记忆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 在信息传送过程中, 一种是新信息, 一种是冗余信息。新信息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目标, 是信息量;传递的超出了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 信息量为零。“鼠”的音、形、义是新信息, “鼠”的造字方法、在小篆中的写法以及老鼠的两只脚、爪子、尾巴等为冗余信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鼠”的音和义, 那么只有字形是新信息。冗余信息愈多, 要学习的新内容愈少, 就愈容易学。冗余信息虽不是需要掌握的新信息, 但它给检索提供更多的途径, 给推论出要求记忆的新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根据。但是, 古人造字已经过漫长数千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字形、字义的演变, 可以分析造字原意的汉字已经大量减少。有人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生字表”中795个一级汉字为考察对象, 发现形义有联系、可以分析造字原意的有435个字, 占54.7%。[16]对于占45.3%的部分, 要增加对汉字信息加工的冗余性, 就只能靠教师和学生各显神通了。“丽”不能分析造字原意, 一年级的孩子, 喜欢用形象、诗性的方式加工:两个小朋友在两个并排的窗户里, 往外看美丽的风景。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字形, 发挥联想和想象, 进行俗解, 这也是对汉字进行加工以增加冗余信息, 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翟大成的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外国留学生中, 约有55%左右的学生在俗解字源和字典解释中选择前者。[17]
同时, 冗余信息必须是学生经验里所具有的或可以预知的, 这样才能为检索或推论出新信息服务。如“鼠”, 一般说来, 学生大脑都存有老鼠的记忆表象, 上例中关于“鼠”字的冗余信息是学生经验中具有的或可以预知的, 诸如此类的“六书”原理、造字原意的介绍才能实现增进记忆效果的目的。反之, 冗余信息若是学生经验里所没有的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就不能为检索信息提供途径, 反而极大增加学习难度。相当数量的、可分析的造字原意, 因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而不能为学生所理解, 非但不能发挥作用, 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本”是一个造字原意十分显豁、清晰的字, 在“木”下加“一”, 指出根的所在, 本义树根, 引申为根本、根源、基础等等, 但它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生字, 出现在“作业本”中。一个6岁的孩子, 并无“本”是树根等等的语言经验, 即便是机械识记“本”的字形和“作业本”的意思, 也比了解这些冗余信息容易得多。可见, 有关“本”的造字原意对掌握“作业本”和“本”没有实际意义, 反而是一种负担。“末”, “木”上加一横, 指明树木末梢所在, 本义“树梢”。但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把上横写得短于下横, 而不是漏写上横, 造字原意与横的长短没有关系。对此类汉字, 应允许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包括用俗解汉字来识记。
有关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存在把无生命客体看作是活的和有意识的生命体的心理倾向。“为什么只有在湖边才会有波浪呢?”孩子会说:“波浪是在淘气吧。”八岁大孩子还会认为有个力大无穷的人隐藏在山后, 太阳是他玩的火球, 每天早晨他把太阳抛到空中, 晚上再收回来。这种泛灵心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汉字的加工方式, 不是热衷追寻汉字的科学理据, 而是用自己的心灵赋予点、横、竖、撇或其他构字偏旁、部件等符号以独特的生命讯息, 使之充满浪漫和诗性的色彩, 在低年级更为显著, 上文谈到的学生对“丽”字的加工即是例子。
π=3.14159, 这是一串没有规律的数字, 记起来有点难, 于是有人把它编成句子“山巅一寺一壶酒”, 从而毫不费气力地记住了, 其实π与“山巅、寺、酒”毫不相干, 这只是一种记忆术, 通过联想达到记忆的目的而已, 你断然不会觉得编得荒唐。牵强附会的俗解汉字, 也是记忆术, 一种识记汉字的方法。如同与许许多多的识字教学方法, 运用俗解汉字识字也长短共存;其短处主要是, 可能在将来影响、干扰学生对于汉字造字原意、固有形义关系的认知, 尤其对进入中学后学习文言文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为文言词汇较多保留字的本义, 而分析造字原意则是获得本义的重要途径。所以, 俗解汉字一般只适用于那些形义失去联系即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理解的汉字。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俗解汉字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孩子喜欢充满浪漫色彩的俗解汉字, 发自内心, 易于记忆, 同时他也清楚知道, 这不过是自己的联想而已, 绝不会误将其视为古人造字原意。至于教师, 非实在必要, 一般不宜主动俗解汉字;必要时, 也应让学生明白非造字原意。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 篇10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初探 篇11
一、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快乐学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比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热情。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促进识字教学。如开呀开火车、快来摘苹果、大家来钓鱼等识字游戏,就很好地把识字与游戏进行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识字的数量,在游戏中摘得苹果或钓到鱼,这种游戏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速度与表现力,对教师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我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就运用了摘苹果的方式,通过把生字词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在一棵挂满了红苹果的树上,学生识记一个字则能摘得一个苹果,最后看谁摘得苹果最多就被评选为冠军。学生们在紧张的摘苹果比赛中大大提高了参与性,一个个争先恐后,那些收获的地识记生字词,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有趣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在音、视频方面的技术,把声音、图片以及动画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汉字展示中对字记忆深刻。如在学习“飞”这个字时,教师可以设计鸟飞翔的动画,由鸟的身体图片演变成飞这个字;在学习“采”时,可以根据汉字的演变即采的上部是手,下部是木这一构成设计动画:一棵树上结满了苹果,一只手慢慢出现采集苹果,两个图画合在一起即是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记住字的结构,还能正确理解字义。教师应注意借助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与记忆汉字时,要遵循我国汉字的演变规律与造字法,切不可自己盲目臆断,要进行科学的考证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意义与发展演变,为学生古文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字的能力,做到根据原有的教学中的分析字词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迁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与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汉字的探秘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文明蕴含的无穷奥秘。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简笔画教学
语文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增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性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学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正迁移,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识字。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大多依赖于具象思维,因而利用简笔画这一具体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抽象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儿童对图画的兴趣远远比对抽象的文字符号兴趣大得多,喜欢鲜艳、丰富的色彩,喜欢进行自主创造。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让绘画走进识字教学的课堂。如“哭”这个字,有的同学则能很快地绘画出“哭”字的图形,把上部分的两个“口”想象成了眼睛,大上面的“、”则想象成了一滴泪水,下面的“大”字则想象成了鼻子和嘴的部分。这样学生提到“哭”这个字自然就联想成了一张哭着掉泪的脸的图画,从而高效地学会了这个字。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给字配上形象的图画,这样他们才能在不断探索汉字的过程中发现字的奥妙,不仅增强了汉字学习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性,还在充满趣味性的绘画活动中提高了孩子的识字效率,促进了孩子对字的理解与运用。
四、在课外阅读中增加词汇量,巩固教学效果。
很多孩子喜欢阅读一些比较有趣的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及其他课外书籍。教师要善于调动孩子爱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长久的书香熏陶中不断积累知识,陶冶性情。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语指导,帮助他们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技巧方面进行适当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设立课外阅读摘抄本,要求同学们记录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精彩的语句或词汇;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课外阅读讨论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精彩文学作品,或者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赏析一篇选定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根据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故事改编或再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做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讨论会中感到阅读的快乐,也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提高自己专业修养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新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效率 。
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篇12
一、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 整个教育界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然而就教育的细节问题来看, 整个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颇多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中的识字教学更是小学生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小学识字教学在最近几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 整个识字教学中仍然呈现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识字教学, 依然只存在于一种为了辅助其他知识学习而进行的教学, 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识字教学的意义, 无法做到对于识字教学的真正的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识字教学往往就是单纯的教育学生怎样读、写一个汉字, 而不会对其意思进行一定的延伸, 更无法做到用汉字教学串联起整个的语文教学知识。
此外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遇到了学生的问题。小学生具有许多其自身独特的特性, 他们更倾向于比较活跃的教学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汉字对于他们而言, 一般在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之前, 都会是一种比较复杂困难的学习任务。这样以来, 小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就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低下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学生进行其他知识学习的前提, 而且对于其健康成长也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加强对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 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汉字的魅力。本文接下来就简单谈论几点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水平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
语文识字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最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 因此, 要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水平, 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实现对于学生的良好教学。首先, 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做到对于识字教学的重视。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了解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其自身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以及汉字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作用。再者, 语文教师还必须认识到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对于识字教学的重视。其次, 语文教师还必须努力探寻一些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 实现对于小学生良好的识字教学。比如, 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展示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并通过对这个字不同写法的展示延伸到文学文化知识等的讲述。这样以来, 识字教学一定可以成为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
(二) 推动小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
识字教学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落于比较薄弱的水平, 就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所导致的。因此, 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 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作用, 通过其自身作用的发挥提高其学习水平。但是, 这种小学生识字作用的发挥, 还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 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猜测汉字的读音意思, 然后再选取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汉字, 让孩子去查字典了解。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字, 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通过拆分字形、字音, 来编造一些小故事, 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其对于汉字的更好的理解。此外, 语文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使小学生在遇到相同或着类似的汉字时, 能够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 然后查证其音和义,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以及其它方面知识的接受, 都起着一种比较基础的作用, 识字水平的低下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正确的识字教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汉字学习。
参考文献
[1]毕静.心理词典理论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启示[J].语文月刊 (学术综合版) .2010 (10) .
[2]叶雪冰, 施茂枝.新内容新编排新探索——《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J].小学教学设计.2007 (31) .
【识字教学与语言教学】推荐阅读: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09-30
小学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10-01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07-04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子课题研究09-16
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体会与经验06-25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06-29
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分析11-15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07-27
小学识字教学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