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识字教学(精选12篇)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1
“人生识字始聪明”,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 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而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而且在二年级就要开始运用汉字进行看图写话, 识字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但是传统的识字教学只注重生字的书写, 一味地死记硬背, 机械重复, 不注重灵活运用, 这样不利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 也与新课程中创新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不符。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求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为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与做法中获得识字方法, 拓宽识字面, 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摸索和探究。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达的“活动空间”, 淡化识字教学的任务意识, 学生才会在参与的氛围中自由表达,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 特别活泼好动, 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课堂中,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1. 创情境乐识字。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 再现生活情境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教学《蔬菜》一课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场图, 创设情境:孩子跟着妈妈到菜场买蔬菜。接着, 教师出示实物, 让学生上来摸一摸、看一看, 认一认蔬菜的名称, 并找出相对应的词卡, 带领大家认读生字。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识字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2. 设游戏多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寓识字于游戏中,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白鸽送信”、“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 学生就特别喜欢, 百玩不厌。如“白鸽送信”让学生扮演小白鸽信使, 手中拿着生字卡, 送到讲台上, 带领同学来认读。“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的游戏, 就是设置道道关卡, 每一关都需认识生字, 顺利通过道道关卡, 就能夺取最后的红旗。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 使识字学习成为游戏任务, 使愉悦的识字情感得到强化。
3. 猜字谜、编儿歌巧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若原原本本地把字摆出来, 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 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 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秋”即“一半绿油油, 一半红通通, 待到丰收时, 农民笑呵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学生也可以尝试编编儿歌, 自创谜语来识记生字。如教学“闪”字时, 学生能编出:一个小人门里坐;教学“表”时, 学生能编出:青一半, 衣一半;教学“朋”字时, 学生能编出:两个月亮并排走, 一会就成好朋友……这一类的游戏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促使他们巧妙地识记生字。
4. 讲故事巧识字。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曾说, 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 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很多学者也通过研究证明, 儿童在小学前三年比后三年强得多。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教师应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 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 在想象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最擅长形象记忆, 让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也有助于他们识字。如学习“燕”字时, 教师出示燕子图。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 对“燕”这个字进行了形象识记。从“燕”字的各个部件, 联想到“廿”是燕子的头部;“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就好比是燕子的尾巴。展开丰富联想, 进行形象识记是帮助孩子识字的好方法。
二、识字途径多元化,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学,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摆脱课堂的束缚, 鼓励学生在交际、生活、阅读中开动脑筋识字, 这样一来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中, 学生自然就兴趣大增, 纷纷以多识字为荣。
1. 在交际中识字。
刚刚开学不久,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还比较陌生。但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特别感兴趣,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老师的名字是怎么写的, 也希望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这时候, 我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而是趁热打铁, 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多识字, 利用午间谈话的时间, 先教学生每天认一个任课老师的名字, 再每天请一个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同时我还让孩子们学着制作名片, 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 并配以精美图案, 张贴在课桌一角, 鼓励孩子与他人多交际, 互相认名片, 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最多, 谁认识的姓名最多, 这样一个多月之后, 学生就增加了七八十个课外识字量。
2. 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源泉, 不论是在语文书, 还是在实际生活中, 汉字环境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标语、校外的路牌、广告牌、指示牌、商店里的商品简介、商标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 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我有效利用这宝贵的识字资源。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中《认识牌匾》一课之后, 我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上街去认识路标及牌匾或街头广告上的生字。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后, 我就请家长领学生到自选商场走一走, 多认识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3.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后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可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能有效巩固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 教师不可急功近利, 盲目拔高要求, 否则将“弄巧成拙”, 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 我采取了“分层要求, 循序渐进”的方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学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 能直呼的就直呼, 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普通生先读生字, 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 不求快, 但求读音准确;学困生阅读比较困难, 便引导他们“找朋友”, 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 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 人人都在“阅读”, 人人都能“阅读”, 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 打点的字越来越多, 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 在“读”中获得发展。
三、识字成果展示趣味化, 激励学生主动识字
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 教师就要想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机会。每一位学生我每一学期都建立识字袋, 这一形式让单调乏味的识字活动变得活泼有趣, 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识字袋更多地是用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凡是遇到感兴趣的生字, 学生都会主动将生字制作成识字卡, 放到自己的识字袋中, 并定期整理, 这一段时间我认识了哪些生字, 并把识字卡带到学校里, 与同学进行交流。借助识字袋, 学生能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 主动学习生活中的汉字, 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 用最适合每个字特点的识字办法识记。学生在识字中表现得有滋有味、热情独立, 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久而久之, 学生便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我在班级设置“展示台”, 定期展出学生的识字成果。有的展示台刊出学生自己办的识字报, 这些识字报形式丰富多样。如《果园飘香》专门收集学生在课外学会的水果名称, 配上各种精美的插图;《车的世界》:自行车、公交车、大吊车、轿车、悬浮列车等, 插图把车都以人的形象画上眼睛、鼻子, 旁边用自我介绍的框框出现各种车的名字, 创造性极强;《昆虫世界》以剪报的形式收录各种昆虫的图片名称、生活习性, 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展示台还展出学生利用商品包装纸制作出的剪贴报, 构思新颖、奇巧。有的展示台展出学生在认识了路标、牌匾后的即兴画, 图文并茂, 富有生活化。有了这些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 学生在课外识字的热情特别高涨, 识字量也不断增加。正是这些展示的舞台, 使他们拥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找到了成功和自信。
四、评价方式科学化, 巩固学生识字效果
在以往的评价中, 评价方式是非常单一的, 唯一能对学生的识字作出评价的就是期末的语文检测。现在我们改进了一些评价方式, 尽量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科学化, 让老师、家长, 甚至高年级的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 生字的检测往往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每教完一个单元, 教师都要先检测四人小组组长认读生字的情况, 再让组长去检测组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应对生字回生的现象。在期末检测中则利用课内的二三百个生字, 编排出一些词语、短文, 让高段的学生担任测试员, 对孩子们进行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存档。
课外识字的评价由家长、教师共同进行。平时的检测由家长进行, 定期对孩子进行检测, 把结果记录到家校联系卡上, 告诉教师。期末, 学生就把课外认识的生字全部打印成册, 让教师对他们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并及时评价, 评选班内的识字小能手并发放荣誉证书。家校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 能使学生的课外识字落到实处。
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 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 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识字、大量识字, 为学生的尽早阅读铺开道路。同时这一系列的评价还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门肯说,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 因此, 教师不必刻意追求使学生“怎么”发展, 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 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才。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而无论是“小草”还是“栋梁”, 他们都需要快乐, 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快乐”, 牢记一个宗旨: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允许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在这一学期的识字教学中, 我有这样一种认识, 我们的识字教学是开放的。一是识字时间和空间的开放, 绝不把孩子禁锢在课堂, 而是放飞孩子学习的翅膀, 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识字, 让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教学方法的多元和开放。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多元开放的识字方式, 与学生共同创造识字方法。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感到多识字不但不是负担, 反而是很有意思、很愉快的事情, 使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这能让学生提早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 感受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这能使他们提前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为今后的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林崇德主编.申继亮副主编.辛涛, 黄高庆, 伍新春著.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3]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2
云浮市新兴县车岗镇中心小学 张志霞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由于中国汉字笔画繁,结构复杂,难认、难写、难记,所以一个刚入学的七八岁儿童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实是个难题。教师仅凭借一张识字卡片,一块黑板让学生去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对识字丧失兴趣。因此,注重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识字教学策略,用崭新的方式去组织识字教学,让课堂识字教学充满生机勃勃。
一、寓教于乐,体会识字乐趣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教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在“乐”字下功夫,从而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字效果。
1、借助插图,联想识字。刚入学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看图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识记象形字。如教“日”、“月”、“水”、“火”等字时,先让学生看图,观察日、月、水、火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日月水火”,让学生图字对照,这样就容易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教师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字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猜谜法:猜字谜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能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教师把这活动运用到识字教学上。不仅可以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字编字谜给同学、家长、老师猜。如教“田”字时,教师可出示谜语:四面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雨”字。教给学生猜字的方法还有(1)拆开法。就是从谜面某字去掉一些部件,所剩下的字便是谜底。如“挥手离去”谜面中的“挥”字,是由“扌、军”两部分组成的,“手离去”的意思是要将“挥”字中的“扌”部分去掉,剩下的“军”就字就是谜底了。(2)组合法。将谜面有关的字或偏旁、部首、笔画等组合成一个字,便得到了谜底。如“又来了一只鸟”。“又”和“鸟”组合在一起就是“鸡”字。(3)分合法。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先把谜面上有关 的构字部件拆开,再把相关的合起来,就成了新字。如“岁岁除夕团聚”,两个“岁”字中的“夕”去掉,剩下两个“山”团聚在一起不就是“出”吗?
3、编儿歌:儿歌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了好朋友”。又如教“森”、“众”、“品”、“晶”等字,也可以编成儿歌:“三个木字成森林,三个人字是群众,三个口字演小品,三个日头亮晶晶。”区别形近字时,编顺口溜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区别“有、友、左、右”等字,可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
4、比较联系识字: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相关联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从而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能力。如教“目”字,可与“日”字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字只有一横,眼睛有两只,所以“目”有两横。教“圆”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同音字(园、员、元、原)或同部首的字(国、园、回)比一比,说一说。这样,学生不仅能区分相关联的字,而且在脑海中还构成了一个知识链。
5、表演动作识字:在教学汉字中的动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动作,做一做动作。如教“大”字,引导学生双手打开平放,掌心向下,双腿迈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说出来像什么?学生很快就记住“大”字。学习“掰”字,先想一想掰的动作,然后做一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掰”是用双手把东西分开。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劲。
二、学会观察,乐于书写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形神兼备,教师在教会学生认字的同时,必须在指导书写上多下苦功。虽然汉字结构繁,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书写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书写呢?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区分清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如书写“人”、“入”、“个”、“大”时,应让学生先分清这四个字中的“撇”、“捺”有何不同,分别占什么位置。教师在写一“撇”时,让学生观察“丿”有什么特点,学生一看自然而然地说“丿”尖尖的。接着教师又写了“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就时他们又很快地说,“捺”有脚的。这时教师相机引导,以后你写带有“撇”、“捺”的字时要记住“撇”有尖是向左、“捺”有脚是向右的。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教师不仅要用彩色粉笔区分笔画,还应该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规则。如写“日”字时,教师除了用彩色粉笔区分“日”字里面的一横,还应强调“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的书写规则。
3、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写,让其他学生亲眼目睹同学的书写,对自己的书写起到警示作用;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对自己的书写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多些举行写字竞赛,让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提高。
三、开展趣味活动,巩固识字
学过的知识往往容易遗忘,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加以巩固。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爱玩这一特点,巧妙利用游戏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1、找朋友:学习了合体字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加以巩固。把所学过的合体字按结构分为两部分,分别写在硬纸上,发给两组同学,每人一张,然后站成两排,各自亮出自己的纸片,其中一排的学生不能动,让另一排的同学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和他这半个字能组成一个新字的同学面前,两人就同时说出是个什么字,什么意思。
2、词语接龙: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然后让学生组词,一个一个头接尾地组下去。如:“人”——人生——生长——长大——大家——家产……这样的训练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3、在生活中巩固生字: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包装袋、商店名……都是学生学习生字的资源。每教完一课生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这些字,并制成生字卡片。
4、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儿童好胜心强,竞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极感兴趣的活动。利用空堂、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竞赛活动,不仅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猜谜语比赛、同偏旁字大集合比赛、一字组多词抢答赛、朗诵比赛等等。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学会3000左右的汉字。华东师范大学悦文锦教授曾说过:“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识字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识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对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识字教学,是永不过时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现行的识字教材主要有看图拼音识字、归类识字、看图识字、对课文识字等形式。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结合课文,把识字放入相应的语言环境当中,往往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的读音、笔画以及字义,这种教学方式与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及好动的年龄特点并不十分相符,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
2.忽视对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具体表现在疏于安排学生查字典练习,未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查字典是独立识字的重要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找到生字在字典中所在的页数,读准字音。到了中年级,由于字义教学是重点,针对一字多义的现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通过对字义的蹄选来选择正确的义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通过查字典蹄选义项的训练。
3.不重视汉字的文化内涵。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很少考虑识字的深层次问题——汉字的文化内涵,只注重识字的工具性,仅仅是通过机械识记,让学生掌握字的读音、笔数、笔画、笔顺、结构和意义,而忽视识字的人文性,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汉字的定义限制在脱离文化内涵的一串声音或符号的范围,从而导致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可言,更无从谈及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一般规律。单独而纯粹的识字教学不仅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制约儿童的思维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小学生而言,最受欢迎的学习形式莫过于游戏了,如字谜、对联、诗词、绕口令、歇后语、接龙、儿歌、表演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好奇心,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教学“雨”字,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2.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它的运用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可以弥补教师示范技能的不足,还能促进课堂效果的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车”“汽车”“火车”“飞机”的讲授中,可以用图片或者是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区分这些字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形象化。把“人”与“门、也、火、本、木、半、立”等通过动态形式分别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识字,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运用网络多媒体的过程中,切不可对其完全依赖,从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出发,注重实效性,准确把握学生注意力。
3.注重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不仅要有“量”的要求,也应有“质”的要求,即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系统,以形表义,不论是形体简单的还是结构复杂的,每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蕴涵着先民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寄寓着先民的深层意识。如“本”字,在“木”(树)的下部加“一”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字义是树根。同时,可以将形近字“末”与之作比较,“木”上加“一”则是“末”表示末梢。
4.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巩固识字成果。识字和写字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动手写字的训练。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只有真正动手写字,才能加强字形在脑海中的记忆。把识字和写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提高识字教学和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悦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说:“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最有利于激发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让课堂充满情趣, 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要, 也是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因此, 在识字教学时, 我们应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学习规律, 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形式,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变枯燥为生动, 让每位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识字。
二、自主发现, 让识字课堂成为孩子实践活动的“操作空间”
儿童总会以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回应不同种类的信息, 有的儿童强于记忆, 凭借语言环境轻松识记, 有的儿童富于联想, 能借助想象进行识记。教师要努力转变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注重渗透识字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 搭建舞台, 鼓励创造性地识字
如教学《日月明》时, 我根据教材的生字特点, 采用了编字谜、猜字谜的形式, 学生初步认识生字后, 要求他们用动作或绘画来选择生字创编字谜, 再将自己所编的字谜在班中交流, 让小伙伴猜猜这是什么字。这样, 利用学生乐思好动的心理, 会促使他们主动去参与。
2. 引导发现识字方法和规律
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规律, 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 是促进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我们可抓住构字规律, 启发学生发现和感悟汉字的内在规律。
一次, 市教研室的领导来学校调研, 钟船君老师执教了《识字4》这一节课, 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初读生字后, 钟老师将动物名称词出示, 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这些生字都有“虫”字旁, 钟老师紧接着引导:“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虫字旁?”学生纷纷说道:“蛇、蝉、螳螂。”钟老师继续引导:“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高兴地叫起来:“我发现蚂字去掉虫字旁还读马。”钟老师说:“是呀, 你真会发现, 像这样平分表示字的读音, 平分表示字的意思的字, 我们叫它形声字。”钟老师抓住了本课生字的特点,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字规律, 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 就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3. 启发想象, 形象识字
我们的汉字本身就独具魅力, 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 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想象力丰富和直观形象的特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支架, 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让学生体验造字之乐。
三、走向生活, 让识字课堂成为教材创生与开发的“加工厂”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 周围的一切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活化教材, 向生活语文回归, 实现语文生活化, 生活化语文。
1. 注重课内联系生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 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 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记得在上《纸船和风筝》一课时, 当学习“幸福”两个字时, 有位学生说:“我早就认识了‘幸’字了, 电视里有‘幸运52’这个节目。”另一位学生说:“我是在街上见过‘福’字, 有个店叫‘阿福汤包店’。”又有一位学生说:“妈妈抱着我, 我感到很幸福。”此时, 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他们纷纷回忆着自己的幸福, 不知不觉中, “幸福”两个字已经在他们心中扎了根。
2. 延伸课外走向生活识字
识字的一条腿是课内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我们知道, 学生的识字回生率特别高,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复现生字。每学完一课生字后, 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形状的字卡, 虽然做起来需要一点时间, 但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字卡制成后, 让学生每天认读, 或读给小伙伴听, 就能达到巩固生字的作用。
识字的另一条腿是课外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人教版低年级教材贯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 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中, 要求学生认班上同学姓氏字, 认电视屏幕上的字, 认食品商标、标牌路牌等。为此, 我开辟了“识字天地”栏目:有“日积月累”, 每天提供给学生几个课外词语, 要求学生认读积累;有“小诗园”, 将古诗剪贴在各种形状的图片上, 学生读读背背。同时, 根据学生喜欢做手工的特点, 制作“识字剪报”, 让他们动手剪图案, 贴贴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并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识字本”, 记下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的生字。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 原本枯燥的识字充满了生机, 学生的识字量扩大了。不过要注意避免这些活动流于形式, 教师若对学生的课外识字听之任之, 肯定收不到实效。因此, 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定期在班上交流, 定期评比, 加以鼓励。
四、关注差异, 让识字课堂成为每位孩子发展的“生命课堂”
孩子之间, 知识经验、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一节识字课中, 有的孩子认识了全部生字, 有的则只能记住两三个。面对这种现象, 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而应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教学中体现弹性,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课外识字应“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基础好的孩子可多认几个, 有困难的孩子可少认几个, 哪怕一个也要鼓励。
对于识字的评价, 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延迟性评价, 如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这次测试达两颗星, 允许他重测, 直至达到他满意为止。
总之, 在识字教学中, 只要我们根据语文教学新理念和目标要求, 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课堂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5
新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写讲用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分进合击”。其中“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这一理念对于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生刚入校学习会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如果识字速度比较慢,量较少就不能达到阅读的要求,时间长了,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就会小了,也会对其今后的阅读有影响的。研究资料显示,现在小学生大概认识1200字就可以阅读儿童读物了。汉字需要在很多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地体会和认识,学生才能理解并使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喜欢汉字,从而产生识字的愿望。如,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 系,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记字,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有的老师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缺的补充。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等读物,鼓励学生去诵读、积累。学生认出读物中的字会产生自豪感,会和同学相互比赛这个阅读材料中谁认的字更多,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注上拼音主动识记。长此以往,能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我们要落实“多认少写”的教学理念,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对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模式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此外,识字教学的复习也主要采用单纯的听说读写的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2.忽视了个体差异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严格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识字教学,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致使教学活动丧失了应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3.不注重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多要求学生记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非常少,长此以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就会丧失生机。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学生只要对某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将这种学习看作一种享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小学生活泼可爱,喜欢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在合作中可以学会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识字教学。例如,在学习生字时,可以自制一些水果卡,将生字写在水果卡上,看到这些实物造型,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调动起来,识字教学也不再乏味。
2.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生字,这一阶段的学生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主动性较差,无法完全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识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游戏教学法的类型是非常多的,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玩换部首游戏,即利用形声字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将汉字串联起来。这样,学生通过换部首游戏,就可以发现学习形声字的秘密,即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声旁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与形相近的字。这样的游戏训练,既可以达到复习与巩固所学汉字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真正地爱上识字学习。
3.利用多媒体识字,增强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变化性,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尚未形成自我学习意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传统识字教学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可以用富有艺术性与动态感的画面、图片、声音等方式呈现汉字,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口、耳、目、羊、鸟、兔”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系统,通过富有动态感的多彩画面,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这些汉字,将具体的物转换成汉字。这样的识字教学不再是以往枯燥而单一的拼读,而是具有画面与音效,这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年龄特征,可以同时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汉字的学习。
4.利用故事识字,让教学活动更加具备情节性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背后的历史,利用故事识字法可以突出文字的本质,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情节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来思考问题,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后,就可以编写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趣味识字故事,这对于识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浅谈新课程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篇7
(一) 预习课文, 自主识字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上新课前应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初读课文。一年级课文内容简单, 学生容易掌握, 很快就能熟练地阅读课文。但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能熟练地阅读课文, 并不等于就能认识课文中的每个字。一年级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课文读得很熟甚至能背诵, 但是课文中的生字单个挑出来却不认识。所以, 笔者先让学生看田字格中有几个生字, 然后要求他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在位置, 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比如, 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时, 在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后, 笔者板书生字“论”。学生不认识, 这时再引导他们指读课文, 并注意找找“论”的位置。这样, 当学生读出“正在争论”时, 就会很快说出“论”字的读音。经过这样反复练习, 在以后学习生字时, 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
(二) 创设机会, 生活识字
笔者不但鼓励、引导学生在课本中自主识字, 还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 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笔者指导学生自制“认字乐园”, 随时将课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 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 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还组织学生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除以之外, 每周还设立“识字交流时间”, 一周围绕一个专题, 如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动物、文具等, 交流识字成果……这样一来, 广告纸、商店招牌、路标、电视屏幕等都逐渐成了学生识字的教材。这种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的做法,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 采取复现, 巩固识字
一年级学生学习生字, 由于识字量过大, 经常出现遗忘现象。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下节课就忘记了。因此, 采取多种方法复现, 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非常重要。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 二回似曾相识, 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 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学生认字容易出现“狗熊掰玉米——一边学一边丢”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重视在合作、游戏和活动中帮助他们巩固认字效果。比如, 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 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教师自编句子、儿歌、谜语, 再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的字, 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总之, 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 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四) 主动探究, 规律识字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角色, 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 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能量。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他们对识字方法的研究各有神通。如加减法识字 (“弓+长=张”、“又+欠=欢”、“新-斤=亲”……) 、顺口溜识字 (“水能解渴, 口会喝”一句话就分清了“渴”与“喝”……) 、字谜识字 (“一人站在门旁边”就是“们”;“一只鸟没眼睛”就是“乌”……) 、生字卡朗读识字 (“升”有上升、升国旗、升学、升起来……, 学生在朗读时就与“生”分了开来) 。此外, 还有填表识字法、图画识字法等, 这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根拐杖, 让他们自己去探路, 去摸索识字教学最便利的捷径,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 注意观察, 学会评价
1.学会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例,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 并努力记住它。
2.学会对比观察, 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区别。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错字主要就错在形近字、笔画多的字上, 而要减少这种错误, 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 “日”和“目”这两个字的区别,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找出区别, 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出于一种强烈的表现欲, 大部分学生会很投入, 效果也会比较好。
3.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 学会评价。评价是一个有相当难度又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只有观察到位, 评价才能恰当, 也才能起到提高自己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使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比如学习生字的书写后, 找几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写的笔画笔顺是否正确, 字的结构、大小是否合适。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从而教会学生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 学会学习, 加强运用
学习知识, 最终是为了运用。如果能引导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点滴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不但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后, 笔者把学生感兴趣的几个字交给他们 (包括“替、拖、鞋、帮、笑、兴”等) 。然后, 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一点自己能做的家务, 并把做过的事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内容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多句话。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我回家帮爸爸拿鞋子, 替妈妈拖地, 看到他们满意的目光, 我心里好高兴。”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8
一、为汉字配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不停地认识生字,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识字教学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插入图画,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讲解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象征汉字的图画来让学生认识这些汉字。比如,在学习“洗、跑、走”等动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模仿这些动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
二、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本身具有以下的特点:活泼、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游戏教学情境,通过游戏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游戏。比如,猜字谜、找朋友等,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汉字,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汉字的记忆。例如,当老师要讲解《汉字家园(一)》的时候,老师要充分利用找朋友与猜字谜这个游戏来让学生认识:明、休、尘、泉、森、众这六个字,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汉字非常有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资源具体直观性、形象化等特征,将其充分引入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堂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人、水、木”等独体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播放一些形象化的图片,来让学生认识这些汉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教师所教给学生的汉字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就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摘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重视识字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识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力求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9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课堂中, 创设一定的情境, 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的学习过程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笔者在这方面可是想了不少点子, 下了不少工夫。
1. 在情境中识字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 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 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现在, 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 它迎合了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会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还能让他们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如在教学“马”字时, 因为“马”是象形字, 笔者就找了一张马的图片, 并在旁边加了一个马的繁体字, 让学生看看图片和字像不像, 从而使学生认识了“马”字, 并让学生知道了“马”字很像一匹马, 这样根据某种事物的形状创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 学生听后印象深刻。这既让学生认识了生字, 又向他们渗透了字理, 整个过程中, 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而且识字的效率还特别高。
2. 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 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等, 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识字途径多元化,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学,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摆脱课堂的束缚, 鼓励学生们在交际、生活、阅读中开动小脑识字, 这样一来, 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学生们的活动和学习中去, 学生们自然兴趣大增, 纷纷以多识字为荣。
1. 在交际中识字
刚刚开学不久, 教师和同学, 同学和同学之间都还比较陌生。虽是起始阶段, 但教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们多识字。教师让孩子们制作名片, 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 并配以精美图案, 张贴在课桌一角, 鼓励学生自己与他人多交际, 互相认名片, 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最多, 谁认识的姓名最多。
2. 在课堂中识字
一年级的教材中分别安排了生动形象, 揭示构字规律的《汉字多奇妙》、《识字真有趣》、《识字的小秘密》等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提供的信息, 引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达到学一知十、一通百通的教学目的。这对学生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有重要的意义。
3. 在阅读中识字
进行课外阅读是鼓励学生识字的一种好办法。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汉字后, 已经不满足于听故事、看动画片了, 自己读书的意识变强烈了。教师在教好、用好语文教材之外,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童话故事、古诗词、儿歌、谜语、绕口令、脑筋急转弯等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学生。以课内带课外, 用课外促课内, 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在识字中阅读。课内课外, 识字阅读相得益彰。
4. 在生活中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因此,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开展识字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校园里的墙报、广告牌、各种图书、网络等, 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适时开展一定的主题识字活动, 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 也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
三评价方式科学化, 巩固学生识字效果
在以往的评价中, 评价方式是非常单一的, 唯一能对学生的识字做出评价的就是期末的语文检测。这一学期, 笔者改进了一些评价方式, 尽量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科学化, 让老师、家长, 都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生字的检测,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每教完一个单元, 教师先检测四人小组组长认读生字的情况, 再让组长去检测组员的识字情况。这样做, 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应对生字回生的现象。在期末检测中则利用课内的二三百个生字, 编排出一些词语, 短文, 对孩子们进行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存档。在识字测试后作出统计, 课外识字的评价由家长、教师共同进行。平时的检测由家长负责, 定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检测, 把结果记录到家校联系卡上, 告之教师。期末, 学生们就把课外认识的生字全部打印成册, 让教师对他们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并及时评价, 评选班内的识字小能手并发放喜报。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的课外识字更能落到实处。
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 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 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识字, 大量识字, 为学生的尽早阅读铺好道路。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 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四识字教学综合化, 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1. 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一直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地认字、写字、用字。因此, 学生们普遍订阅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开放性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
开放式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学科建设的大势所趋, 自我封闭的理论科学是缺乏生命力的。英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进行开放教育, 并在60年代有了开放大学。可以说写作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浅谈以下几点。
一开放式教学的要求
1.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 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
事实上, 学生写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还是无话可说, 这造成写作成品立意稚嫩、事理脱节、没有生活的厚度和质感。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澳大利亚教育部次长卢比说:“未来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 是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的能力, 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 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他还特别强调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 指出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和表达思想与分享信息的能力对人才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 写作教学活动必须要把教育对象 (学生) 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使学生扩大获取信息的社会空间, 得到许多社会教师的指点, 丰富他们搜集材料的途径, 提高他们提炼素材的能力。从根本上开放学生的情感、思维与创造力, 才能使课堂中讲授的基础理论获得生活的滋润, 使写作成为写作主体自觉的内在机制。
2. 在教学手段上从传统走向现代, 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讲”的传统教学手段
在2l世纪的信息化时代, 必须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引入写作教学, 使教学状态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将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化、快速化的写作课教学模式, 从而使写作课的知识和社会的各种知识有机结合, 大大丰富写作课的教学内容, 也使师生可以更多、更直接地对一些写作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比如, 文体写作, 很多相关例文可以直接反映在屏幕上, 师生共同欣赏, 这样文体理论和具体例文互相对照,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尤其是作文讲评, 在传统教学手段下, 作文讲评很多时候只能是粗线条的, 但在多媒体条件下, 学生作文就可以不必由教师一人批改, 有代表性、有典型教学意义的就可以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作文该如何写或不该如何写。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建立了以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学生在写作
等。在家时,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用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刚开始的生吞活剥式的阅读到现在一拿到一篇短文, 用不了几次的阅读, 就能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读, 每位家长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孩子的学习成就。学生们还常常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大声朗读古诗、儿歌, 兴趣盎然。班级中已有大部分学生读完了《语文天地》和《开放性阅读》。有个别学生能背诵五六十首古诗, 哪怕是一些平时识字能力不强的孩子, 据家长反映, 基本上也都养成了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也能背诵20多首古诗。
2.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在识字教学中, 笔者牢记一个宗旨: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于识字能力不强的孩子, 采用课上, 不仅学到了写作的知识, 同时也获得了通过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用于写作的能力。
二传统写作教学的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 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这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 是师生间的合作。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 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 而要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师的职责已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激励学生思考为主要职能, 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真理来的人。
传统的写作教学特别突出师道尊严,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课堂气氛严肃认真, 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这样无形中可能抑制了一些学生的创造力, 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没有了创新, 没有了积极性, 写作就会走入死胡同。尤其是对一些写作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 更是视写作为畏途。这样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三开放式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帮助
写作教学可借鉴国外关于“掌握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理论, 创设个案式、辩论式、对话式等灵活多样的注重信息双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适当捕捉“热点”问题或者学生关心的问题, 引入课堂作为个案供学生讨论、辩论, 或者进行师生对话, 由教师提问、设疑, 帮助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类比、联想等能力, 使学生的大脑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最终能拥有一个开放的写作体系。
在写作教学上还要注意运用成功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在无对抗条件下, 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 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 达到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的效果。教师如果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暗示, 无形中就会提升学生的自我形象, 让他们在教师有意的暗示中肯定自己的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不断复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识字, 一学期内基本认识400多个生字;而对于识字能力强的学生, 则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多认识生字。现在班级中有好几个学生识字量已达到上千个汉字, 绝大部分的学生已认识了五六百个生字。哪怕是一些识字能力较差的学生, 他们在这一学期中所认识的汉字也大大超过了前几届的一年级新生, 这不正是新课程带来的福音吗?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我们无不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成果。但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 也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惑, 常有事倍功半之感, 这就迫切需要一线教师深入课程改革, 对教学不断反思、总结、探索, 走出重重迷雾, 让新课程在识字教学上碰撞出更美丽的火花, 争取更新的突破。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10
1. 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们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激发学生们识字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不仅是重点而且还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拼音进行读写,激发学生们识字的兴趣,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生字的印象。
(2)小学生都有着爱玩、爱模仿的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有的心理开展语文识字教学。老师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充当老师,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还要根据这一特 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在游戏中开展识字教学,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作喜欢的生字卡片,可以自己拼读,也可以互相交换欣赏,不仅帮助学生们认识生字,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 改变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1)根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使得识字教学内容符合汉字结构规律,还要体现出汉字固有的特点。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在进行象形字学习中,通过利用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山”“水”等字时,把这些汉字所代表的事物画在汉字旁边,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2)在对语文识字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猜谜语、唱儿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3)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渗透于每一处角落,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在课外的学习。通过生活来进行识字教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提高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们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利用家庭环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识字,利用家长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进行家庭识字。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识字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语文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性格、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不同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语文识字课堂中都能得到锻炼。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互相帮助,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分配每小组的成员,明确小组内部每位学生的职责,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鼓励可以在小组内形成积极的竞争和互相学习的氛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共同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1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识字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才会感受到语文识字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汉字学习过程中。新课程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开展高效的识字教学,既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贯彻,也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必由之路。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不足成因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主旨和精神,没有深入发掘识字教学的内涵和精髓,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开展识字教学,漠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1]。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注重课文中生字词的关联性,忽视学生认知上由易到难的客观性;同时,识字教学过于表面化,偏重汉字拼音、笔顺、结构以及字面意义的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汉字造字理据,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度不够,效率低下。
3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3.1 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就像英语教学一样,教会学生音标,能够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学能力。同样,对于识字教学而言,教会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是提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2]。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教会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针对拼音的重点难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开展有目的的专题练习。例如安排学生根据不同的拼音发音组词造句,既提升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也提升了有效性。在学生掌握了较强的拼音能力后,他们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汉字造字规律,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汉字在形声义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在规律性,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识字能力非常有帮助。例如在教授形声字时,对于“宀、冖”,这两个部首形状非常接近,学生也很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区分,教师可以揭示这两个部首的造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让他们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自主识字能力。
3.2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識字教学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显得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突出识字效果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识字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象形字的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所谓象形字,就是以所描述事物形象为模板创造和引申出来的汉字,比如山、日、田、石等。尽管这些汉字从字形上看起来都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刚进入启蒙学习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却也存在较大的学习和记忆难度。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记忆过程呢?多媒体技术给出了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形式将这些象形文字的演化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例如,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水流的画面,让学生聆听水流清脆的声音,看到水流的美丽画面,然后教师在适时变幻出汉字"水”的抽象图片,接着演示"水”简笔画,最后演示"水”的楷体字,从而向学生展示“水”的构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汉字无限的魅力。这样,通过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汉字的构造过程,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力,也锻炼了想象力,为后续学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3 加强复习练习,巩固识字教学效果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难以对同一件事产生持久的兴趣,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后练习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保持对所学汉字的关注力,巩固识字效果。巩固识字教学效果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该灵活搭配,增加趣味。例如,读生字、写生字词、用生字词造句以及复习生字所在的课文等[3]。在巩固识字教学效果时,教师一定要把控过程的趣味性,否则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因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赋予课后练习一定的趣味性,做到以生为本,才能满足新课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才能提高巩固识字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复习练习形式,赋予复习练习趣味性,如开展朗读比赛、画知识树以及游戏活动进行巩固等。
以游戏活动巩固识字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游戏环节,真正达到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通过游戏思考、通过游戏提高的目的。游戏的方式千变万化,也很容易激起小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啄木鸟治病”的游戏开展复习练习活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描绘出一颗大树简要图案,树干上分出很多枝桠,每一根枝桠上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其中有些汉字教师故意写错,表示某根枝桠生病了,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找出错别字,扮演啄木鸟,给大树瞧病。这样,通过游戏的方法,赋予了复习练习充分的趣味性,极大地提升了识字巩固练习的效果。
4 结语
识字教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识字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识字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庄常玲.浅谈小学语文识字高效教学[J].中国教师,2014,(14)
[2]徐娟.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6)
[3]郝素彩.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J].学周刊.2014,(3).
作者信息:
新课程识字教学 篇12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 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 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获得知识, 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 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 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 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学生兴趣盎然, 马上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 ”、“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 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 “园”, 从而明白 “校园、 公园”是 有围墙的 , 以区别“元、园 ”的用法 ;学习“狠、恨”时 , 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 ”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记忆;学习“爱”字, 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住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边玩边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 所以, 每种方式在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 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2.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 发给每人一张, 让他们到讲台前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 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 指名两三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 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 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 , 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 , 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 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 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 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达到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 , 不可急功近利 , 盲目提高要求, 否则将“弄巧成拙”, 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 我采取“分层要求, 循序渐进”的方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学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 能直呼的就直呼, 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 中等生先读生字, 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 不求快, 但求读音准确;后进生阅读比较困难, 便引导他们“找朋友”, 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 , 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 人人都在“阅读”, 人人都能“阅读”, 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 打点的字越来越多, 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 , 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 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方法。如:发作业本时, 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 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 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 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会是多么兴奋。学生乐此不疲, 此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 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 , 互相考一考 , 真是“乐在其中”。
【新课程识字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探究10-06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08-20
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10-17
低年级识字教学新探06-02
低年级新课改识字教学09-22
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分析11-15
部编版 新教材识字9 日月明06-12
小学识字教学10-21
识字教学小结06-04
汉字识字教学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