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艺术

2024-06-25

识字教学的艺术(精选7篇)

识字教学的艺术 篇1

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过程中, 一直把识字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研究在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识字教学的艺术, 寻找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多认少写”的新理念。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要求,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 最低限认字1600个, 比原大纲规定识字1250个提高28%。而写字800个, 比原大纲规定识字1250个减少36%。新课标的变化一是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不同, 主要表现在识字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二是体现了认、读、写、用不是同步发展, 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 使学生尽早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可见新课标也充分强调了识字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 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汉字结构的艺术性与独特性要求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方法, 教会学生既认识字又能掌握独立学习识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识字方法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然而,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 儿童观察力不强, 直觉具有笼统性, 对客观物体的大体轮廓直觉占优势, 空间方位直觉能力不强, 未形成精确的分析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另一方面, 汉字这种特殊的方块符号数量多、结构复杂、笔画杂乱、类似性大、差异性小, 这无疑增加了儿童识字的难度。再加上, 过去对汉字一直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人们把汉字当作无理性符号, 教学上也基本采用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方法, 要求学生重复性抄写, 学生感到识字很枯燥乏味, 压抑了儿童的发展, 甚至扼杀了儿童的禀赋和才能, 使儿童对识字产生厌烦情绪。

事实上, 汉字虽然形态各异, 数量繁多, 但汉字的造字原理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 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 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 人们可以从多种信息联想渠道解释字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动人的故事, 表达着某种认知信息、联想逻辑, 记录着一定的发展轨迹。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 运用联想等手段, 来引导学生积极动脑, 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 对字形分析综合, 就能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 把识字教学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 化抽象为具体, 化整体为局部, 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 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 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 扬长避短, 可以使儿章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汉字再也不会被当做一种难读、难写、难记的符号, 而是一种拼形的、表意的、启迪人智慧的“魔方”。那么, 要让识字教学变得如此神奇, 就要讲究一些教学艺术。

首先, 要诱发儿童识字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求知欲望, 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

有个同学曾问“‘笑’字为什么是竹字头呢”, 若单就这一个字讲, 很不容易讲清楚, 教师可选择“风中的竹林”一类的录像片, 让学生一边观察风中的竹子, 一边讲笑话给他们听, 引逗他们尽情地笑。学生很快就把风中的竹子与他们的笑态联系起来, 悟出了“竹得风其体夭屈, 如人之笑” (李阳冰) 。“笑”字带竹字头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 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可感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可以用猜字谜、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等游戏方式, 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引导学生独自或者和同学合作创编字谜, 让大家猜字:“一口锅, 炒豆豆, 一颗里头, 两颗外头”;

编儿歌:“禾苗种在水田中”“小口回家大口关”;加减法识字:“土+皮= () ”“木+寸= () ”“村-木+ () =时”。还可以把汉字的部件编成字谜让学生猜, 如“一字五部件, 亡口月贝凡, 败者猜不着, 胜者可占先”。谜底是输赢的“赢”字。教师提出字谜谜面后, 重点指出这个字的五部件, 并写在黑板上, 增加学生对这五个部件的感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将五个部件进行组合, 终于猜中了, 从而加深对字的整体感知。

由于儿童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他们一接触谜面, 就想刨根问底, 因此, 字谜对儿童有着强烈的诱发效应, 当谜底揭开后, 又立即产生震惊效应, 对以后的教学还有同步效应。特别是儿童为了解谜, 经过冥思苦想豁然而得, 对这样的字是不会遗忘的, 甚至牢记终生。这样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高效识字, 一定会引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

其次, 要启迪儿童的创造思维

识字教学的实践证明:启迪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识字过程中时时闪烁,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 保证识字质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利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的思维是形象而活跃的, 在识字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结合字形, 联系字义, 发挥想象, 自己想出最好的方法识记字形, 掌握字义。

“晓、烧、绕、浇、挠”这一组以“尧”为基本字的形声字, 字形较难区分。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形声字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特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一首歌谣:“尧帝尧帝开国早, 他的儿孙真奇妙, 见日晓, 遇火烧, 抓住丝线绕两绕, 水儿一到把地浇, 老师指出小毛病, 举起手儿把头挠。”儿童看到由于自己的努力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进而成为推动继续学习的动力, 主动创造的精神和智力也从中得到了发展。

有个学生曾经问过“为什么‘这’是走之底”。走之底原本是个会意字, 表示人在道路上行走, 大凡表示行走的字都带走之底, 如“追、逃、迁、过、送”。而“这”字本义为“迎”, 自然与行走有关, 所以是走之底。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 使他们更感到汉字的奥妙无穷, 也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以发展。

再次,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 教受制于学, 学受导于教。”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会学生认字, 还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培养识字的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从而能够不依靠教师独立识字, 即有自学汉字的能力。学生有了识字能力, 就能主动地去识字, 去阅读, 而通过自己动脑学会的字, 印象深刻, 容易巩固。这样, 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就会迅速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汉字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汉字虽然千姿百态, 数千个字就有数千个形象, 但是根据汉字“六书”的造字规律, 把识字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 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和识字数量,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如教学“品”“森”“晶”这类品字形结构的字时, 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由几个相同部分组成外, 还应注意揭示出字理规律, 即有一个单字重复出现几次组成的字, 每重复一次, 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汉语中的“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 “品”和“森”分别由三个“口”和三个“木”组成, “品”就表示嘴 (口) 品尝了很多次, “森”即表示许多树木的意思。在揭示字理规律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给学生讲解一些汉字知识, 尽量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如讲“晶”字时, 让学生懂得“晶”是由三个“日”组成, 但却并不表示有很多太阳或日光很强, 而是表示有很多星星, 因为现在的“晶”字就是古文“星”字的上半部。由于教者注意揭示品字形结构的字的结构原理, 因而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在遇到“鑫”“磊”之类的字时, 就能举一反三, 自觉形成一种识、记品字形汉字的能力。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关联, 可谓“寓意于形, 构形有据, 据形明理, 形理相通”, 因此“知理有助识形”。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这类独体字, 往往是组成会意字、形声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部件。首先要学好这些独体字, 掌握汉字符号与字义间的联系, 然后就可以很容易学习会意字、形声字。以学习形声字为例, 教师讲清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特点, 学生自己就可以“望文生义”。如“示”, 象形字, 本义是侍奉天地的鬼神活动, 以它为义符组成的形声字必定与神事有关, 学生可列举出“神、礼、祖、祸、福”等等。“首”“页”在篆文里是形近义同字, 都表示“头”, 因此学生可以推知以“页”为偏旁的合体字, 必定与“头”的意义有关, 典型的如“颇”头不正, “硕”头大, “烦”头疼, 还有“顶 (颠) 、领、颈、项”。“戈”是古代的兵器, 带“戈”的字自然与征战有关, 如“战、伐、戍、戮、戳”。

另外, 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偏旁在不同部位的变形, 如“手”可变为“扌”“攵”“又”“爫”, 学生看到“打”“牧”“取”“采”这些字就可以利用字理规律解析它们的形义及形义关系, 为独立识字创造了条件。当然,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字理解释字义, 不能妄加推断。筻

识字教学的艺术 篇2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的对象是汉字,而我们的汉字是 一种历史的文字,谱写着中华民族在蹉跌进程中丰富的心智成长史。汉字是一幅画,汉字是一首诗,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一首诗写得好:它拥有舒展自由的肢体,一边舞动着奥妙,一边跳跃着生机。它拥有天簌般悠扬的声音,一会流淌着画意,一会激越着诗情。它拥有秀外慧中的气质,一面展现风情,一面内敛着智慧。它的名字叫汉字。它的母亲是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然而,我们长期的识字教学,割裂于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联系,孤立地在当今语境下识字,忽视了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全息镜像;忽视汉字中渗透的智慧灵感;忽视汉字中凝聚和汉民族思维方式,以至于进行纯工具地识字教学。学生只知有其字,但不知其字形与字义及其字音之间的联系,导致识字困难。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要归根于汉字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丰厚的民族文化中感受到: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就是用“母亲”的乳汁来哺育自己。

一、汉字文化语境分析

(一)汉字文化语境的类型与识字教学的过程

汉字的文化语境指凝结在汉字上的人类文化信息。从它的时间上分,主要有古代文化语境、现代文化语境和场景文化语境。

汉字的古代文化语境可以追溯到汉字起源、演变、运用的成果等;汉字的现代文化语境主要指白话文运动后,汉字在现代汉语发展时期的运用和演变情况;汉字的场景文化语境指与学生语文学习相关的时间、空间、文化、心理等背景。

三种语境存在内在的联系,表明汉字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而使之产生活力的。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的过程:

学生从汉字场景语境出发,识记汉字;再联系汉字现代语境和古代语境解读凝集在汉字身上的文化信息,最后回到现场语境,运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习作,从而拓展新的语境。

(二)汉字文化语境的特性决定识字教学的特性

汉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情趣和悦人的声音的多媒体图像。它是充满诗性的文字,这是由汉字的意象性决定的。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汉字,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是汉字的表现力具有跨越地域和超时空的特点。2 汉字“立象以尽意”是汉字文化语境的主要特征。汉字的每个笔画或部件都成为事物具体形态和状态的高度概括。例如:“射”我们不看字源图,就不知道这个本义;如果我们联系字源图,就发现这里的“寸”其实是一只手在拉着箭,“身”是“弓”的形状,就不是“身”和“寸”本身的意义失去了,只代表一种“射”时的形态和状态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射”的本义,又为“射”的组词和言语表达运用打下基础;同时,又了解了“后羿射日”的本义,接触祖国的神话文化。

汉字的意象构字取决于汉民族的意象思维,这又使汉字的创制天生地含有天才的灵性。意象和意象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栖居。

汉字意象的特性,决定汉字教学的特性:

1.人文性

汉字是文化的产物,贯注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如人教社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下同)教材选取的4个神话故事中的词语,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后羿代表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是正义的象征,与其说他是神,不如说他是汉民族精神支柱之一;精卫代表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与自然进行艰苦单绝斗争的精神偶像:坚毅、百折不挠;“嫦娥”的传说版本很多,但她的“貌美”和追求幸福生活却为她核心价值,这也是汉民族追求“美”的意愿;“女娲”造福人类,一直成为汉民族供奉的女神,在她身体体现母性文化一切优点:美丽、善良;为子女不惜牺牲一切。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其实是古往今来一切善良母亲形象写照。

为什么汉字具有这么厚重的人文性,这是因为“汉字的精神是从人的身体体现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来的。”

2、审美性

鲁迅在《汉文字史》中说,汉语“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其实汉字也具有字形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1)在写字和字形分形中,要让学生遵循“和谐、平衡、匀称”的美学原则。例如,写“宇宙”时,要注意空间的分布,“于”的竖钩要略长而直,钧要有锋芒等。

(2)在朗读要像吟唱旋律优美的歌一样,把“韵头、韵腹、韵尾”充分体现出来;诵读词语时,注意押韵、平拓、节奏;起伏跌岩,使音韵美与字词的意义美对应起来,以音带意,以美营造意境。如: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从词的结构上分析,都是“主+谓+宾”式结构,谓语中的动词就让人感动流动的美,气势磅礴的美,跨越时空的美。因此朗读时要保证时值和音高;宾语中的名词,则反映宇宙对象的广阔,也要读出气势,但相对动词要弱些。我们根据每个词包含精神及神话人物的特性,进行“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处理,把“后羿”与“日”壮美、“嫦娥”与“月亮”优美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一种流动的美的韵律与节奏,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神话人物生命追求价值美。

(3)汉字的意蕴美是无穷尽,它是人的一种感悟。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有句歌词说得好;方方正正字写,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种原始古朴的思维意象,随着时间长河流转至今,途中又发生无尽的磨砺和演变,又引伸出许多意义,在今天语境下,赋予了现代文化观念。

一个方块字,也是一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一个方块字,是一种玄思冥想的哲理情理。望“月”使人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人终究能飞上月球的豪迈。

总之,汉字是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厚泽的精神资源。

(三)汉字的文化语境的内容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说明汉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等各个领域。

我们大体可以分成:

1.物质文化。从汉字的造形和凝聚的意义中,反映当时自然界物质状态、性质或者人类物质生产、使用或演变文化信息。根据汉字的取象和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的关系,主要有:水文化、植物文化、动物文化、宇宙文化、工具文化、人体文化、住所文化、服饰文化等。

2.制度文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主要有礼仪文化、法制规章文化、忌讳文化等。如“卫”的古字,就体现“守卫”之间关系。3.精神文化。它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现象的意象在文字上的反映。精神文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心理文化、语言文化、姓氏文化、文学、科学文化、谶纬文化、宗教文化、神话文化等。例如“嫦娥”,本无其人,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宇宙对话过程中意象的一个神话人物。从造字上分析,人们富有嫦娥“美貌、善良”等特征,也由此来形容美好的女子,甚至成了中华文化寄情物——月亮的别称。“嫦娥”一词本身就凝聚汉民族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低年级识字教学艺术浅探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2-0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识字的重要时期,识字量往往较大、任务较重,教师要抓住儿童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并充分利用孩子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灵敏的年龄特性,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有利因素,让课堂充满欢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刻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识字教学中,一个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能降低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敢于大胆想象与表现。教师不能单纯依照自己的想法来驾驭学生的思维,这样会严重扼杀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做到师生互动。这样才能创设出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多鼓励学生

“要学会哄孩子,要给小学生高帽子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特点爱听别人表扬,尤其是一得到老师表扬,就特别开心,就会做得更好。反之,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要多鼓励,特别是表现出色的学生,多用“你真的太棒了!”“你真聪明!”等激励语,这样对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

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灵敏的年龄特性,还有强烈的好奇心。若是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会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趣味识字,方式灵活

(一)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想象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识字。如“一个人累了在树木下休息,就组成(休)”,“竹和毛可制作成(笔)”, 教学“人”字,教师可张开双脚,让学生观察“人”字的笔画与人的身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形象地记住“人”的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印象,从而达到既能识字,又能理解该字所含的字义。

(二)猜谜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常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在识字过程中,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猜谜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孩子“编字谜”,“猜字谜”。例如,在教“日”字时,教师可以把它编谜为“四周不透风,中间一道墙”,让学生去猜一猜。学生猜对后,兴趣便随之而来。此时,再趁机教“目”字,让学生去编谜语。在“日”字启发下,学生会很快编成“四周不透风,两墙挡中央”的字谜。

(三)情境识字

识字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风”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不同季节的风的优美画面,改变“风”的颜色,来刺激孩子们的视觉感知,同时配合动听的风声,让学生融入风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了解“风”字。

(四)以名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并了解百家姓。采用姓名识字,即把班级内学生名字写下来打乱,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组内的人名并记下、写下,碰到不认识的汉字,组内同学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在名字的魅力下,一个个枯燥的汉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样,对汉字的印象也就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

(五)规律识字

在汉字中形声字数量较大,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教师及时给予梳理,让学生记得更牢。象形字是从实物转化而来,学习象形字就用图片演示教学。如学习“力”字,教师可以先展示胳膊弯曲的形象图片,弯曲的胳膊蕴含力量,由此产生力量的含义,随之也就认识理解“力”。

(六)现代化教学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单纯,仅仅靠文本讲解,学生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协助教学,把难懂、复杂的教学变得形象化、生动化。采用课件,把汉字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他们容易掌握字的含义,提升识字效率。

(七)竞赛识字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指导思想可以用“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概括。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以竞赛识字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如“识字小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竞赛活动,能充分提高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反复运用所学的字词,达到强化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

三、阅读与识字结合

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更好地去阅读,而阅读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生字,因此,识字与阅读需要同时进行。在小学一二年级就要让学生学习使用字典,充分利用查字典来了解更多的汉字,当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认识的汉字的时侯,可以使用字典。通过查阅字典,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汉字的读法,还能深刻了解汉字的含义。心理学显示,自己主动接受的知识比在他人强迫下接受的知识记忆要深刻得多。总之,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阅读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与质量。

四、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在生活中各个角落运用广泛。因此,学生在识字阶段,不仅要从书本上认识字,还要紧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生字。例如,让学生留意各种广告牌,或者各家各铺的店名等,这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生字。老师可以规定学生每天记住二三个店名或广告牌,并定期举行比赛,给予优秀的学生表扬与鼓励。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上学放学途中不时关注广告信息,了解到更多的生字,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生字就能运用自如。当然,在部分广告语上有一些错别字,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样也是识字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把错别字全部集中起来,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出正确的汉字,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五、家校互动,自主识字

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定期组织家长大会,并开设家长专栏,如建议栏、奖励栏等,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的能力,教师就要与家长联合,鼓励制作有个性的识字卡等。在家里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动画片字幕或故事书,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而增加识字量。

识字教学的艺术 篇4

【案例一】

师:两千多年前的奴仆和我们现在的保姆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它画出来。(师板画“女”字,并做“低头弯腰”的动作)这是什么人?。

生:看门人。

师:这就是古代的女人,见到什么人都要弯腰低头。 (师补画完“奴”字) 虽然女人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抓住她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觉得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过得很苦。

生:从来没有好日子过。

师:所以“奴”在古代指日子过得很悲惨的女人。你见过现在谁家这样对待保姆的吗?

生:没有。

师:还有一种人, (师板画“仆”字) 这种人头上要戴着刑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罪犯或者战俘,这种人身后还要插一根毛,像长着尾巴。这样的人像什么?

生:像动物。

师: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生:他的命不值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师: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样的人就叫什么?

(生齐读“仆”)

师: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奴仆。

识字教学是词语教学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奴仆”的意思自然不同于现在的保姆,怎样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理解“奴仆”的正确意思呢?薛老师就是从汉字教学入手,让学生在理解“字”的基础上读懂“词”。通过追溯“奴”和“仆”两个汉字的起源,画出这两个字的早期的形象,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了两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一幅是卑躬屈膝、可任意凌辱的“奴”字形象,一幅身背刑具、后插尾巴的“仆”字形象,学生对“奴仆”一词的理解可谓深入到了骨髓。汉字与中华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当识字教学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产生联系时,就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汉字的意思,赋予了识字教学以文化内涵,识字教学就会迈向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教育。

这是薛老师汉字教学的一则经典案例,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其常读常新。在一次讲座中,薛老师谈到,本来他是要以多媒体出示这两个字的古体形象,只是因为时间关系,做动画的老师来不及设计,最终只能由老师自己现场板画。现在很多老师在汉字教学中,常常也会追本溯源,通常也就是找些现成的古字图片出示一下,最多加上三言两语的解释;而薛老师不仅当场书写了“奴仆”二字的古字形象,还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汉字背后的画面灵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试想,如果薛老师也只是投影呈现出“奴仆”这两个字的形象,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当追本溯源成为汉字教学一种潮流的时候,教师们不妨也像薛老师一样,以现场“板画”的形式呈现汉字的古体字形,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也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化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二】

师:我们要学的汉字非常神奇,通常一些复杂的汉字都是由一个一个汉字叠加而成的。 (师板书“日”)这个字大家都认识,是“日”字。(师继续板书“女”,组成“”字)其实这也是一个字,读yàn,就是安静、安宁的意思。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再加一个字 (师板书“”),这其实也是一个字,读xì。这三个字又组成了一个新字“”,读yǎn。如果再加一个提手旁, (师板书完成“揠”字) 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生:读yà。

师:对!“揠”就是拔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揠苗助长”,你知道“揠苗”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拔禾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生齐读课题)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学习复杂的汉字效果往往不太好,究其原因,既有孩子学习能力、记忆习惯的问题,更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虽然我们也会运用拆字法进行教学,但基本只是把一些复杂的汉字拆成两到三个部件。就以“揠”字为例,一般就是告诉学生“揠”是由“扌”和“”组成的,事实上学生对“”,还是很陌生,还是不容易记住。老师不往下教,一方面是自己也弄不清这里还有什么字,另一方面觉得再往下教是不是太难了、太琐碎了。在这段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给孩子一些生僻的汉字同样重要,如“”“”等,它们就像是汉字的一个个有用而神奇的零件。可见,薛老师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教“字”,还要教汉字造字的规律、方法,即用比较简单的字组合成新字。不仅如此,薛老师处理这个字的呈现过程也非常艺术。他并没有就字论字地从“揠”字教起,而是从“日”字开始,一步一步地添加,也就“创造”出了一个一个新字。这样还原了祖先“造字”的过程,学生觉得仿佛这个字是自己跟老师一起创造出来的,自然并不觉得陌生,更有一种亲切感、成就感。

【案例三】

师: (板书一个大大的“鹬”字) 这个字认识吗?

生:读yù。

师:鹬是生活在水边的一种鸟。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鸟”(师擦去“鸟”,留下“”) 这个字你们会读吗?

生:刚才老师说了这是一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也应该读yù。

师:你很会思考!这个字上面是一个“矛”,下面这个字是窗户的意思,表示矛从窗子刺穿过去。 (再擦去“矛”,留下“”) 这个字大家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这个字读jiǒng,我看过一部电影,叫《人在途之泰》。

师:是的,其实这个字跟“泰”的“”字是同一个字。 (擦掉“”) 还记得刚才那个字吗?跟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出来。 (师板书“矛”“”“鸟”组成“鹬”字,学生书空) 这个字这辈子还会写错吗?

生:不会!

师:你们看,难写的字我们可以把它拆开,这样就能记得牢。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汉典网,遇到复杂的字可以到这个网站查一查,你就会学到别人不知道的汉字,大家可以记下来。

(学生记录)

心理学研究表明,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效率更高,记得更牢。“鹬”这个字对孩子来说,难认难记,更容易写错。薛老师在学生认识“鹬”字、知道意思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记住字形。与教学“揠”字不同的是,他先整体呈现这个“鹬”字,再逐一擦去字的部件———鸟、矛,每擦去一部分,所余下的都给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难认、生僻的部件,他还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指导识记,不仅丰富了学习的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最后薛老师还带领孩子完整地书写一遍“鹬”字。这样从拆分到组合,从逆向思维到正常思路,对于这个生字,正像薛老师所说的,学生“这辈子也不会错了”。最难能可贵的是,识字教学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在不少老师简单禁止孩子上网的时候,薛老师趁着孩子识字、学字的勃勃兴致,向他们推荐帮助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汉典网”,给了孩子一个学习汉字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打开了孩子探索神秘的汉字文化的大门。

识字教学的艺术 篇5

二年级〈识字1〉〈识字3〉邓桂梅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著。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由于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学生对秋天缺乏亲身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学起来,有被动接受的感觉,只能通过图片加以想像。再者,学生对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缺乏认识,对识字2里面的内容不甚理解。

快乐识字 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 低年级 识字教学 有效性

一、 巧设问题,讨论识字

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圈出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学生在自主圈画时,前面的“白”“绿”“红”都没问题,等说到“红掌拨清波”的“清”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学生说“清”是表示颜色的字,有学生说不是。我让学生举手表决,几乎一半对一半。

学生表决后,我没有马上给出结论,而是请认为“清”是表示颜色的字的学生说说理由。有学生说:“前面是‘绿水这里是‘清波,这个‘青是表示颜色的。”有学生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青是一种颜色。”有学生说:“因为水很清,所以‘清就是水的颜色。”我微微一笑,然后请认为“清”不是表示颜色的学生说说理由。有学生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没有三点水,这个‘清是有三点水的。”有学生说:“这里的‘清是指水很清,清水是没有颜色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都有理有据,从他们的发言中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在积极思考。于是,我把“青”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它表示的是一种颜色。”接着,我把“清”也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现:“清”比“青”多了三点水。我继续追问学生:“带三点水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立即回答:“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和水有关。”我又问:“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水才能被称为清水呢?”问题刚抛出,就有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地说道:“透明的水才能被称得上清水。”此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说:“清水的‘清表示水纯净透明,没有颜色。”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恍然大悟。相信这个“清”和“青”的辩论,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 开展竞赛,快乐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利用“识字温度计”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首先,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一张画有一百个格子的“温度计”图,并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看到这么新奇的东西,各个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是“识字温度计”,一个格子表示一度。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你好好表现,就可以在温度计的一格上留下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且温度计会因为你的优秀表现,在它原来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一度”。

此后的每一天,班里的孩子们都很关注识字的“温度”,同时,我也适时地提醒孩子们要好好表现,争取让班里的“识字温度”升温。我观察发现,每次都会有几名在识字活动中表现好的孩子让班级的“识字温度计”升温。很快,这个“识字温度计”的格子就被涂满了各种漂亮的颜色。就这样,在一部分孩子的带动下,班里孩子们的识字热情被逐个点燃。

为了能为“识字温度计”的温度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多孩子不但能在课上集中精力去识字,还逐渐养成了在课下主动识字的习惯。结果,班里的“识字温度”一直持续增长,孩子们的识字量也迅速增加。

三、 编顺口溜,趣味识字

我国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而且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的相似。小学生一时很难区分、辨别它们,经常性地把它们弄混淆,在使用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帮助学生编了一些顺口溜,减少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例如学生对“澡、燥、躁、噪、操”这一组生字很容易混淆,经常用错。为此,我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成规律,帮助学生编了一段简短易记的顺口溜,很快,学生就记住了这组形近字。顺口溜如下:用水来洗澡,伸手来做操,噪音惹人烦,有火能干燥,脾气暴躁直跺脚。同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编顺口溜。

四、 利用游戏,高效识字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为了激发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孩子们玩“写写写,猜猜猜”的游戏,发现该游戏收到的效果不错。

该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背对着另外一个孩子,后面的孩子抬起右手,伸出食指,在前面孩子的背上写字,并且边写边说笔画和笔顺;此时前面孩子的背就相当于作业本,“作业本”要认真感觉。多次互动练习后,后面的孩子选择任意的字进行书写,在书写完毕后,前面的孩子需要正确说出相应的字。或者,也可以让“作业本”闭上眼睛,同伴用手指在他的手心上写字,同样的,“作业本”需要猜出书写的是什么字。

快乐的识字教学 篇7

现将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加减拆合”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而汉字是由一定的偏旁、部首组成一定的结构形态,表音、表意、表形,可以说趣味无穷,怎样挖掘出这种文本资源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呢?我的做法是“加减拆合”,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我常用这样的话引导“孩子们,下面我们开始变魔术……”

例如,学习生字“土”时,我让一姓王的孩子把名字中的“王”减一笔;学习生字“日”,出示学过的“口”,加一笔;在认读“田、今、相、你、中、”时,让学生给它们加上“心”字底,看能变成那些字。

“拆合”就是将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是将两个字,多个偏旁组合成一个新字。例如,让李淼同学把“淼”拆开成为三个“水”,让陈晶同把“晶”拆成三个“日”;将“目和“青”合起来组成“睛”。把学过的字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找到自信,找到识字的方法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小学生正是形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独立掌握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长教版第三册《汉字家园》一课中,引导学生记住“、杨、柏、桂、梧、桐、材、椅”时,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都有木子旁),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记忆这些字都和木头有关,通过声旁进行区分,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养成了自主识字的习惯。

三、以实际生活为契机

汉字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课本,周围的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识字的源头活水。要引导学生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

在学生入学时,我采取给学生制定小名片的方法,写上班级、姓名等,課下交流,快乐交往中,轻松认识了汉字。随着知识的增加,名片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变化。

参观校园的每个角落,只要有汉字的地方,绝不放过,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加深了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何乐而不为呢?

双休日和父母上街逛商场超市,把自己喜欢的商品标识认下来,以备下次需要。

四、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4)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字形;(5)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忆字形;(6)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记忆字形。

上一篇:财务风险程度评价下一篇:壮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