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4-09-27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共12篇)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 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 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的识字习惯, 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 从而达到轻松识字之目的。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 插图识字法

在低年级教材中, 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 加上教师的引导, 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 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促进学生记忆。还可让学生看清字形, 拼对字音, 再“回”到图上, 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二) 游戏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 根据字形特点, 编成谜语或儿歌, 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把几个新字编上号码, 老师念谜语或儿歌, 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 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 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 一个猪儿吃, 两个猪儿瞄——“心”等。

(三) 字配“画”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休”字时, 可出示图片, 告诉同学们, 这个人累了, 正靠着树干休息。

(四) 歌诀识字法

儿歌朗朗上口, 生动有趣, 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教学“碧”字, 编成“王老头, 白老头, 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 编成“地里不长草, 坏了”。如教“法、丢”时, 先复习“去”字, 再以旧字带新字, 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 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 法、法、法。如此歌诀, 易学易记, 妙趣横生。

(五) 比赛识字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 一提起比赛, 他们就来劲了, 所以在识字时, 穿插一些比赛, 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 教了生字后, 开两列火车比赛, 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 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 教了生字, 让学生口头组词, 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 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 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 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得益彰。

二、领悟汉字神奇构字规律, 激发学生学汉字兴趣

(一) 感受汉字之源

教材第一册第2 课《口、耳、目》安排了一组象形字的教学, 其中有“口、耳、目”“羊、马、兔”“日、月、火”“木、禾、竹”12 个象形字。在教学中, 要运用生动的识字课本,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汉字的演变规律。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而鲜明的呈现方式, 使孩子们豁然开朗:噢, 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 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字。接着通过课堂扩展练习“我会连”,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象形字特点, 由图到字, 通过观察, 猜读认识了“鱼”“石”“井”“网”“刀”“水”“田”“雨”等字。

(二) 尝试造字之趣

第一册教材识字二的第4 课《日、月、明》为会意字识字。以“日月明、鱼羊鲜……二人从、三人众”的韵文形式出现, 要求学生认识会意字“明、鲜、灭、男、你、看、标、森、从、众”课后的读读想想, 让学生扩展认识“歪、晃、品、晶”在读中, 渐渐明白了“日+ 月= 明、一+ 火= 灭、二木为林、三木是森”的字理关系, 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生字, 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感受造字乐趣, 请他们说说哪些是“品”字形的字, 特别是让学生中有名字带有“品”字形字的同学讲自己名字的字更有感染力, 如╳“鑫”╳“磊”等。教师再即兴提出:你们能尝试用这样的方法造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很快想出了许多“三水”“三山”“三田”“三土”“三火”……虽然只有淼、矗、焱是正确的, 但孩子们毕竟尝试了造字的乐趣。

(三) 感悟汉字之理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 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字的形与义。例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 一个弯来, 一个提;用手遮目为“看”;用竹毛制成“笔”;“蜻”是蜻蜓的“蜻”, 所以用虫字旁等。

三、加强写字训练,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 写字的要求和地位大为提高, 特别强调写字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达到这个要求, 就必须坚持一个“少”字。同时还应注意:

(一) 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

正确的写字姿势, 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二)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

第一学段中, 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

(三)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一笔一画, 把笔画写到位;把字写端正, 注意美观;爱惜笔墨纸张, 爱好整洁等。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2

今天区教研课上,聆听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是由民生小学许岩老师执教的《画家乡》第一课时,一节是由我校史立伟老师执教的《画家乡》第二课时,同一节课,两课时教学,两种风格。许岩老师的课怕平实,朴实,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史立伟老师的课灵动、大气有深度,有广度,更注重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使人沉浸其中,陶醉其中。

两节课的共同点,都有教师对学生识字教学的指导,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以下谈谈我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乐学情境,培养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尊重与激励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枯燥、大量的生字,作为6、7岁的儿童本身会产生一种恐惧和厌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师生关系不亲密、不融洽、不协调以及学生学习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对教师的要求无所适从,就会失去安全感,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切不可对识字有困难的学生讽刺、挖苦,以致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史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她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亲切的教态,给孩子们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2.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易于疲劳,教学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情绪。如在史老师在教学生字“爱”时,把字体放大,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笔顺的演示。并结合这个字的音、形、义,指导学生识记,学生更容易加深印象,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3.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曾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教学中给学生以鼓励:“你的这种记字方法真好!”“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真棒!”“你领读的声音可真洪亮!”学生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会更加激起识字的欲望。此外,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让他们到黑板前领读、讲生字、讲记字方法,给他们充分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觉得识字是有趣的,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1、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如史老师讲解“爱”的识记方法时,可以把这个字理解为:用我们的手保护朋友,温暖朋友的心!有爱才有朋友!把字形象化,便于学生的识记。这样按汉字构字规律去教,并将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类比方法,触类旁通。不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识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

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识字。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时由具体到概括,即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如学习《口耳目》一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比尾巴》,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还要由简单到复杂,即由字逐步到词句段篇。又如史立伟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复习词语时,从字音,字形上分类强化学生识记,再由字到此,词到句子,由字-词-段-篇的认知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孩子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识字。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是我们倡导的理念。识字教学更要依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

(1)游戏识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 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小火车开起来,单轨开,双轨开?”“双轨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③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用谜语、顺口溜识字。根据学生富有想像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字谜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4)查字典识字。《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

三、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史老师的学生从入学以来,每月读一本书,每读完一本书,都让他们记下阅读时间、书名、作者、好词语。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读书使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了,课外知识丰富了。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3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

我们教6—7岁儿童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识字教材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字形要由简单到复杂,要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儿童就乐意学。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字形简单,又有独立的意义,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低年级的课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点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能吸引儿童。

教材内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只是提供了学习的条件。教材要靠教师去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识规律,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儿童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提高智力,增强能力

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奠基工程,是为使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进行的关键工作。识字教学决不是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仅仅教儿童孤立地识字。识字教学应“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教儿童学会自觉地去识字。

1、识字教学要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大家知道,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汉字本身不能表音,故教好汉语拼音,使儿童有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是识字能力中基本的一条。汉字是方块字,有其结构规律、书写规则。无论哪种识字方法,都要使儿童具有分析字形的能力,正确书写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使用时不能同音替代,而汉字中同音不同形、义的字特别多,掌握了411个音节,可以读出成千上万的汉字,但成千上万的字各有不同的形和义。汉字还有一字多义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义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是学生自觉识字的关键,有了这种能力,字的音形义某一方面不清楚,都可分别通过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字查字法等获得解决。这些识字的方法和应有的能力,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教给儿童,从而形成他们识字的能力。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反复讲解、交代,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形成学生识字能力的。

2、识字教学要开启儿童心扉,发展智力。

这既是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的问题,又是在方法上要具体渗透的问题。有时,只看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的需要;有时,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抓了识字,忘了和听说读写的联系;教给了方法,忽略了经常性的训练,结果方法不熟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成了空话。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入学前已认识了五六百个汉字,但后来在写话、作文中并未见得比原先未识字的学生强。因为家长在教这个孩子识字时未和发展其认识事物的能力一致起来,识字和听说读写也没有相互配合好。这个例子说明认识的字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才算真正认识。我的体会是,在识字教学的步骤、环节上,尽可以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但思想上却不可存“单打一”的想法。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切不可忘记还负有培养识字能力的任务。

三、识字教学要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小学教学的研究、改革同样不能避开这个难题。迟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呼声仍不断于耳。一上小学,孩子回家就要读呀,背呀,写呀,忙个不停。课业负担重了,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到个性发展。孩子从小觉得读书苦,总不是好现象吧!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获得好成绩,岂不更理想?因此我以为研究识字教学既要提高质量,又要着眼于减轻负担,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1958年我接受学制改革任务时,领导交代很明确:儿童的思想品德要和平时一样抓,学制缩短一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学校甚至规定抄写生字不超过五遍。我牢牢记住这些要求,通过认真备课,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各种方法使儿童爱学、易学。课堂上的“文章”做好了,学多、学快、学好才有了保证,有了基础,避免了加班加点、加重儿童负担的做法。去年12月,58届学生从各地赶回南京,回忆小学生活时说:当年我们学得很轻松,很愉快,小学阶段是最快乐的时候,可现在我们的孩子学习负担比我们当年重得多,不知为什么。这真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我主张识字数量不要太多。一些暂时难认、难理解的字词不必硬灌给儿童,以后他们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就不难掌握。这有利于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常规训练。皮亚杰说:过早地教给学生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东西有真正的理解。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阅读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4

关键词:阅读识字,识字效率,途径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二年级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既轻松识字、提高效率, 是新课改中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认为“阅读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识字”,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低年级的教材编排是边学习拼音边进行识字教学, 学拼音与学识字相结合, 同步进行。学生入学不久, 就能读借助拼音读出汉字, 学生的识字量每天都增加一些, 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量以后,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识字, 识字又促进了阅读, 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 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生字。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生最熟悉的东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 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内容, 如“小学生”、“同学”、“老师”、“语文”等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 这些字的音、形、义三方面, 音、义是学生很熟悉的, 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有了音义作基础, 记住字形就不难了。教育学研究表明, 6~8岁是人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最佳期。要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时期,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加大识字量。

二.“认写分开”, 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生对汉字是先感知整体轮廓, 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 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 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 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对小学生来说, “橡皮”、“欢迎”这些字, 虽然笔画较多, 结构复杂, 但和笔画少的字比, 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 刚入学的小学生, 肌肉群还不发达, 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 我们的要求是读写不同步, 读的多, 写的少。读:读课本, 读课外书, 能读什么读什么, 能读多少读多少。写: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正确, 写规范, 写熟练。通过写话,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 但并没有加重负担。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 体现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 加强写字, 降低难度。这样安排, 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 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 只要求读准字音, 不抄、不默、不考。

三.尽早进入阅读状态, 阅读识字互相促进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状态。从识字一始就开始进行阅读, 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早晨”、“上学”、“太阳”、“书包”、“高兴”等几个词后, 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学生的母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 研究表明, 儿童在入学以前, 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 掌握了很多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 节省时间, 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识字要有凭借。在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 就指导学生利用课本识字。每篇课文少则识字一二十个, 多则识字二三十个。有时一节课读一篇课文, 有时一节课读两篇课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读一读课文认一认字, 认一认字再读一读课文;边阅读边识字, 边识字边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 记得牢, 效果好, 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通过以上途径,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 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当然,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联系, 但也要避免片面理解。因为有些字本身能够独立成词, 含义也比较具体, 那么采用形象的、直观的方法就比较直接, 千万不要生硬地套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不要一律通过词句等语境限制识字, 以免影响识字效果。

四.识字与写话相结合, 巩固识字效果

如何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苦,不觉其苦;累,不觉其累。兴趣指向的地方,总是伴随着快乐和满意的情感体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习性兴趣,已成为习性语文教师的共识,并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1)、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2)、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3)、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

生说“李”就是“

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5、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合作识字相结合。低年级教师在上每一篇课文之前,应该认真分析生字,估计学生的学习情况,筛选生字,对学生易错和书写有困难的生字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字教学;对于学生书写不易错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生字,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6、利用可再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可再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识字。如:我在上《木兰从军》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查找:从古至今,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是哪方面的女英雄?学生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有不认识的字会主动问父母或者通过部首查字法来认识字宝宝。在课文教学的尾声——拓展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是通过《木兰诗》改编的,请同学们课后查查《木兰诗》。好好读一读,不会读的字问问字典公公,了解木兰传奇的一生。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课后会自觉主动的查找资料,去读《木兰诗》。有大部分的孩子不满足只对《木兰诗》的阅读,还查阅了《木兰诗》的译文,了解了《木兰诗》的意思。

阅读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阅读识字 识字效率 途径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二年级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既轻松识字、提高效率,是新课改中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认为“阅读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低年级的教材编排是边学习拼音边进行识字教学,学拼音与学识字相结合,同步进行。学生入学不久,就能读借助拼音读出汉字,学生的识字量每天都增加一些,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量以后,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识字,识字又促进了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生字。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东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内容,如“小学生”、“同学”、“老师”、“语文”等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这些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音、义是学生很熟悉的,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教育学研究表明,6~8岁是人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最佳期。要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时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大识字量。

二.“认写分开”,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对汉字是先感知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对小学生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刚入学的小学生,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读写不同步,读的多,写的少。读:读课本,读课外书,能读什么读什么,能读多少读多少。写: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熟练。通过写话,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但并没有加重负担。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

三.尽早进入阅读状态,阅读识字互相促进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状态。从识字一始就开始进行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早晨”、“上学”、“太阳”、“书包”、“高兴”等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学生的母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很多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识字要有凭借。在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以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课本识字。每篇课文少则识字一二十个,多则识字二三十个。有时一节课读一篇课文,有时一节课读两篇课文。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一读课文认一认字,认一认字再读一读课文;边阅读边识字,边识字边阅读。这样学生认得快,记得牢,效果好,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当然,重视识字与阅读的联系,但也要避免片面理解。因为有些字本身能够独立成词,含义也比较具体,那么采用形象的、直观的方法就比较直接,千万不要生硬地套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不要一律通过词句等语境限制识字,以免影响识字效果。

四.识字与写话相结合,巩固识字效果

写话可以巩固学过的生字。学生从学习写字后,就要尽早练习写话。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话训练时,要求学生写词要做到写正确,写一句话要做到写完整,写一段话要做到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老师解决。写话要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等。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于不会写的字,通过想办法会写了,等于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7

一、创设情境把握教学有效性

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教学方法单一,一味地让学生机械跟读、仿写,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境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学生喜欢做“小老师”,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创独特的识字方法,让他们做一做“小老师”来“教一教”,教师可以在一旁及时对“小老师”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即使学生编得和想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生字书写是不可少的,那么在集体书写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老师”,教教其他学生怎样写这个生字,笔顺的位置怎样,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开展“猜字谜”“走迷宫”“找朋友”“识字大转盘”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既活跃气氛,又增加兴趣,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识字渠道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开展丰富有效学习活动,在阅读和运用中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心理学家认为,6~12岁是人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真正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学期教完拼音,我偶然在黑板上写了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先照着拼音拼读,再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读。一开始不是很容易,不过句子能连起来读之后,学生都眉开眼笑地读着,都说很有意思。至今我还记得那首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看着学生快乐的样子,我就在想何不让他们多看点课外书呢?不仅能让他们的拼音得到锻炼,还能认识不少字。趁此机会,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儿歌书,放在书包里,每天读背两首。一开始真的很难,学生都有点愁眉苦脸的样子,想放弃,不过在我鼓励与严格要求下坚持下来了。渐渐地,他们体会到了读儿歌的乐趣了,到我这里来背儿歌更是积极起来,有的还会比今天谁背得多。儿歌不仅让他们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还把识字这个重要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阅读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能将识字这一艰苦的过程坚持到底。现在,很多学生一本厚厚儿歌书已经或者快要读完,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买了一本或者两本故事书在身边。他们会拿着书到我这里“讲”故事,或流利的,或磕磕绊绊的,但都说明了他们认识的字足够让他们来阅读一两页的故事了。

每个星期我还会补充一首古诗歌给学生,虽然有些难,学生也欣然接受了。有时我忘记了,他们还会特意来提醒我该把古诗抄出来了。学生常常在课余的时间背着儿歌,常常追着我问能不能再来我这讲一个故事。短短的半年时间他们学会了看书看报,真的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由文字组成的每一句话,喜欢上了那一个个神奇的汉字。就这样识字变成了有目的的识字,不再显得枯燥;识字活动变成孩子们自主的活动,而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了。

三、抓住资源巩固自主识字效果

识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里,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如,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辨认电器、与家人交谈。如,识记广告、标语、标志牌等。让学生明白:只要做识字的有心人,就能认识更多的字,让学习生活时时成为识字教学的课堂,从而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学生日常中除了接触课文,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练习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一道又一道的练习题,在学生的生活中占了一个重大的比例,这上面也含有丰富的词汇资源,怎么能浪费了这个唾手可得的帮手。于是,碰到题目,不再是由我读给学生听,而是要求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起读,自己思考题目的意思。朗读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开始由于识字量少,学生只能借助上面的拼音磕磕绊绊地读出题目。好在练习册上的很多题目是重复的,一个题目反复多次地朗读、记忆,学生也就记住了那些字,没了拼音也照样能读出来。仅仅一个多月,学生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活动,因为有自由的感觉。于是,碰上题目,他们大声地读出,我只是稍作指点,等到他们熟练了,就想着如何把这个老师“抛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去迎合学生的喜好,去鼓励学生做下去,督促学生不轻言放弃,那么对于识字,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开放识字教学拓展识字途径 篇8

做小导游, 介绍动物。为了让学生认识有关动物的汉字, 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我让学生来做小导游, 带着全班同学去认识园中的动物。在学生介绍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上“动物园里有……, 有……, 有……, 还有……”的句式, 让学生规范地、有序地进行介绍。在学生介绍时, 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边听导游介绍, 边看图画, 同时认读词语。这样,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很快记住了词语的读音。做动物管理员, 给动物挂牌。在学生已基本掌握词语读音的基础上, 我又设计了给动物挂牌的活动, 让学生巩固词语。“动物园里这么多动物, 谁愿做动物管理员给动物挂牌, 让所有游客都来认识它们?”我的话使学生情绪高涨, 纷纷上台选择动物的名字贴在相应图片的前面, 并大声领读。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 巩固了字词, 理解了词意。学生精神焕发, 书声琅琅。

二、拓展思维, 趣中识字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显示了创造的力量, 推动着进步。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涵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声音动画”。如教学“拿、踢、举、拔、扫、洗、穿”时, 让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把图画与文字巧妙联系起来,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生动地识字,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教“晴”这一个生字时, 我就根据字形与字意的密切联系, 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日代表太阳, 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大地上长出了青青的小草, 在这样晴朗的日子里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如此丰富, 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 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三、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能保持高涨的写字兴趣, 更不能自觉坚持练字, 难免存在先热后冷、虎头蛇尾的现象。而且,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增加, 及他们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 加上刚开始写字, 尚未形成熟练技巧, 写字缓慢吃力, 所以识字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在认读上, 部分生字则要求正确抄写, 达到“四会”, 其余生字在以后大量读写中逐步达到“四会”要求。因此在新生适应了学校生活之后, 我开始指导他们认识偏旁, 从简单到复杂, 从常见到难见, 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已能记下200左右的部首了。在学生写字时, 还要不厌其烦地、有针对性地提醒他们注意坐姿, 要求他们牢记“三个一”、“八个字”, 即“眼睛离书一尺远, 手离笔尖一寸高, 书离桌子一拳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另外, 对于学生握笔姿势对不对, 写字纸有没有铺平, 对字的结构、落笔有没有进行推敲等问题都应及时提醒,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有句俗话说“字如其人”, 书写充分展现着书写者的个性特点, 甚至代表着个人形象, 为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这一独特魅力。我在写字课上开展“识字辨人”的小活动, 同时又给学生讲书法史上的典故,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真正做到把“规规矩矩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结合起来。

四、走进生活, 广泛识字

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 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 走进生活, 走入社会, 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识字并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完成的过程, 校园之外是孩子与家长的天地, 我尽可能地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 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 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 使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 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 生活中的字, 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 并交流收获, 交流之后, 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识字擂台赛”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 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 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 以吸收各种信息, 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识字, 变识字为快乐。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就能和孩子们共同享受识字带来的快乐, 还能较好地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 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持之以恒, 就一定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岑)

2013.4 93

摘要:“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 以及将之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是《新课程标准》超越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最显著之处。识字、认字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苏教版教材识字部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恬静、雅秀、清纯、和谐的插图艺术风格如丝竹般清新流畅, 更为一年级儿童所喜爱, 展示了一个纯洁率真的儿童心灵世界。我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 立足于孩子生活实际,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努力开放识字教学, 开拓多种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趣味识字, 把识字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创造的一种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练的乐趣, 美的享受, 知的满足, 理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经常优化活动情境, 让学生快乐识字。

语文多途径识字教学初探 篇9

一、 利用无意注意,快乐识字

儿童刚入学时,需要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通常在这个阶段,学生与汉字基本不接触(除了背几篇带拼音的儿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这个阶段可以适当渗透汉字教学(只认不写)。于是我将全班学生姓名作为这一阶段的识字内容。每学到能拼读某个学生姓名的拼音,就出示一张自制的带拼音的学生姓名卡,让全班小朋友认读,然后让学生把这张卡片贴在自己的课桌角,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一张张地拼读,互相加深认识。这样,学完了拼音,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在此基础上,我让小朋友们比赛分发作业本,看谁认得多分得快。对此,小朋友们兴致很高,对生字也达到了进一步巩固的效果。这也为以后的字形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把握课堂,趣味识字

课堂中,如何变枯燥单调的识字为生动趣味的学习,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索的问题。怎样让孩子们在短短两节课内,既能学得开心,又学出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获得知识。

1. 看一看,说一说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意结合紧密。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趣味识记。比如:“桥”一学生认真观察后说“一个大人戴着一顶帽子,准备过桥。”这样的识记方法生动、直观其他学生一下子就牢牢地把这个“桥”字记下来了。

2. 比一比,想一想

通过对比形近字,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发现。比如:“禾与木”学生通过对比会说“禾”字上有一撇,“木”字上没有小撇。这时,我问学生怎样区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小禾苗叶子薄,风一吹就弯了,所以上头有个小撇;木头没有叶子,所以没有小撇。”现在,两个字使用时,正确率很高。

3. 编一编,猜一猜

孩子的天性好玩,他们很爱猜谜语,特别爱出谜语让人猜。因此,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编谜语、猜谜语,在活动过程中欣然掌握知识。

4. 变一变,记一记

字族文教学,在认字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生字进行归类,找出相同点,利用熟字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办法识记新字。如在教学“睛”时,有学生就会联想到“情”用换一换的办法记,老师适当加以点拨——“睛”跟“目”有关系,所以是目字旁;“情”跟人的心情有关系,所以是竖心旁。这样,简单又实效。

5.串一串,连一连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它们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教学中充分利用“字族文”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相同点,区分生字的不同点,从而积少成多。在教学中,定期将一些形近字归类,让孩子进行“生字串联珠”游戏。比如:蜂、峰、锋这三个生字都教完了,我将他们列出来,让学生用一句或几句话把他们串起来。有孩子说:有只小蜜蜂飞到山峰上看见了一把锋利的刀。通过说话练习,不仅可以考察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还能活络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好玩,乐于参与其中。

三、动手动脑,自主识字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的鲜明特点。通过学习语文学会读书、看报、写作抒发情感。除了课内识字,课外识字的途径多种多样,如读书看报,看电视,观察周围环境,认识包装纸,广告牌等都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识记进行认字。

1.制作剪贴报。

孩子们学习语文,学会了部分生字。此时,孩子们就有了看书、读报的欲望,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看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求父母的帮助,并将自己认识的字剪贴下来或请父母写下来,制作成剪贴报,与小朋友们交流看谁认识的字多,并进行“读报小能手”的评选活动,使孩子能与更多的生字见面,加深印象。

2.电视上识字

孩子都喜欢看电视,我利用他们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让他们从中学习生字,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写下来。

3.识广告牌、包装纸

孩子们爱动手,基于他们的爱好,让孩子们留心观察周遭的环境,收集包装纸、包装盒,在动手中动脑认识生字。刚开始,我先制作几张广告牌,包装纸作为引子,让孩子们经过努力认识它们了,再涂上颜色。这样为孩子们学习生字起一个导向作用。接下来可以让他们自己寻找包装纸,自己制作广告牌集等,拓宽孩子们的识字面。孩子们的作品定期展示,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

4.读书看报

这学期成果袋的重点在阅读。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我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如背儿歌,背古诗,看故事书,读拼音报等,使生字能多次与孩子们见面,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这学期开学初,我就鼓励孩子们自带图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馆,利用午休时间,指导学生读书,看报纸。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课前三分钟,请学生上台朗诵自己最拿手的儿歌或古诗。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能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读书看报能力。

5.学科中的识字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10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识字兴趣

学生的兴趣, 将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兴趣, 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因此, 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形式,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1. 直观演示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而且易于疲劳, 教学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 如实物、图片、媒体或直观的动作演示,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舟、竹、石、川、燕”等象形字时, 我就将这些字的演化过程播放给学生看。教学“灶、尾、尖、看、歪”等会意字时, 我就直接将图片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看图中识记字形, 理解字义。而对于如“打、拍、跑、跳”这些表示动作的字, 直接用动作进行演示, 让学生理解“扌”的字与手有关, “”的字与脚有关。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教学, 学生兴趣盎然, 印象深刻。

2. 游戏识字

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 (1) 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 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 让学生边读边摘, 并要求学生用所摘的词语说一句话。做到了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词的意思, 可谓一举多得。 (2) 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 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 哪组开?”“一组开。”“小火车开起来, 单轨开, 双轨开?”“双轨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

3. 猜谜识字

“猜谜语”识字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们的青睐。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 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一口吃掉牛尾巴, 指“告”字。24小时是“旧”, 15天是“胖”, “十张口, 一颗心”是“思”……

4. 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的特点, 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识记, 变识字为游戏, 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 又能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如“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里装着两块糖” (金) , “一人胆子大, 敢把大王压” (全) , “两个小儿土上坐” (坐) 。儿歌和顺口溜识字的方法, 幽默风趣, 寓教于乐, 易学易记, 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 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

5. 查字典识字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 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 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 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 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在查字典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 又动脑动手, 多种器官一齐调动, 记忆会更深刻。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的兴趣有了, 还得把生字准确识记下来,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生字呢?那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运用多种方法, 我归纳了如下几种:

1. 联想形象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 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 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学习“鸟”时, 我引导学生想象“鸟”的一撇是小鸟的羽冠, 一点是小鸟的眼睛, 一横是小鸟飞行时肚子下伸着的腿, 这样一想, 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 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 在学习时, 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 而是将相近的字一并出现, 在比较中识字, 在联系中区别。如要认识的“奶、姐、妹、妈、姑、她”都是形声字, 都带有“女”。教学时, 我就引导学生观察, 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女’, 都跟女子有关系”。再进行拓展, 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女”的字, 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 拓宽了识字面。学习“驰”字, 可与“他”“地”“池”相联系比较, 在学生观察比较后, 让他们总结: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 但又有不同, 男人他是亻, 地是。驰有马, 池有水。这样, 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 便不会混淆了。

3. 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在汉字中, 独体字占小部分, 绝大部分是合体字。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 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本领。如教学“翠”字, 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羽”和“卒”, 边念“我是羽, 羽毛的羽”“我是卒, 小卒的卒。”“羽毛插在小卒的头上就是翠”。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 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 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扇”字去掉“户”字是“羽”字。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 而且学得快, 记得牢。教学“清”“请”“晴”“蜻”一组形声字时, 学生在对基本字“青”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 利用转盘换掉偏旁就成为一个新字。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河水清清与水有关, 有三点水的是“清”;请人做事要说话, 有言字旁的是“请”;太阳出来天气晴, 有日字旁的是“晴”;蜻蜓是昆虫, 有虫字旁的是“蜻”。

三、采取多种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 要求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识字量大大增加, 但是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识字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生活环境进行识字, 也是有效的识字途径。

1. 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如能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阅读能够扩大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 我们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 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在生活中提升识字能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 篇11

一、认真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规律,做好上课的准备

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识字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就是我们的学生,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识字课?如何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是上好识字课的基础。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规律。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而且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非常容易忘记;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其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深入。

第三,遵循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规律。在过去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死板的抄、读、背、写等方式强迫学生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低年级的学生产生疲惫、厌学、恐惧和抵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规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听一听、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感知和认知体验,了解汉字的读音、大意、结构也就容易得多,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识字的记忆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建立热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热闹、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玩,根据他们的特点,建立热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他们识字的积极性也是很有幫助的。

1.发挥教师的促进作用

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二课中的“包”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这个“包”字—上面的撇,横折钩是用来表示数字十,里面的“巳”表示的是一条蛇,而蛇要冬眠的,一般四月才出来。结合该字的特点,我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冬天来了,十条小蛇要冬眠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后啊,在一个山洞里,它们紧紧裹在一起,美美地睡着了,那鼓鼓的样子真可爱呀。”学生听了很感兴趣,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包字和它的大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其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读书、写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功课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能长久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乐读书、善读书的兴趣,还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教学效果。也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良好习惯,同时,这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同时可以尝试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定期举办一些识字比赛、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以及对事物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抽象化的汉字形象化、具体化,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一些简单的字,就可以采用猜字的游戏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时,让学生玩起了猜字游戏,把识字二中的“弹、喂、棋”三个字做成了小卡片,并让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小组,两个同学负责表演,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表演猜字,看哪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猜得最多。整节课下来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学得不亦乐乎。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识字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12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熄灭学生兴趣的火花。为此,笔者在识字教 学中采用 游戏法 ,主要有 :猜谜语、讲 故事、编儿歌、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开火车、击鼓传花等等。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 猜一猜。 就是把生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 门外下雨门内晴是“涧”;山上有山山相连是“出”;牛过独木桥是“生”;月边有月月并肩是“朋”等。

2. 讲一讲。 在识字教学中 ,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讲解“休”字时,可以说今天天气特别热,爸爸在送我上学的路上,让我一个人靠在树边休息,就是“休”字。

3. 唱一唱。 就是把生字编成一段儿歌让学生唱出来。小学生都爱动,喜欢唱歌。所以,根据情景把汉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他们就很轻松地记住了如,“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辩,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

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味性, 又有思考性,能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

二﹑关注生活,积累词语

学生们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认识的字词是非常有限的, 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好多词语, 只是不能够把它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字或词语。

1. 利用日常用 品识字。 可以把家里日常用品的名字写在识字本上,也可以把小用品、小玩具的名称写成标签贴在上面。

2. 利用电视 和街头广 告、牌匾识字 。学生都爱看电视,为此,可以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把自己随处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记下来回到家问问父母或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3. 利用有趣 的游戏认识字 词。例如 ,用一只羊一个人、一把椅子等,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树”、“果”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及水果的名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学会并且积累了很多字词。

三、掌握方法,自己学习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己学习知识。在平常的识字课里,笔者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添笔画法、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换部首法、去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象形字学习法和查字典识字法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要学生学会自学,那么,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自学形式上可先让小组互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让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四、增添情趣,读中感悟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 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上一篇:教师作用有多大下一篇: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