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现状

2024-10-24

识字教学的现状(精选12篇)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1

一、汉字教学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小学汉字教学的调研, 我发现在汉字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拆解最小化, 在教学中把汉字拆解成笔画让学生记忆,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尊”字时, 按照笔顺和笔画名称教学生;第二, 拆分任意化, 在教学“族、旅、旗、旌、游”这样一组字时, 有的教师将其拆解为“方、、矢、、其、生、子”;第三, 解说随意化, 把形声字解释为会意字, 有的教师教学“烟”时, 将其解释为“因为着火了, 所以冒烟”。

教师对汉字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第一种问题在于教师以书写单位替代构形单位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把字形分解得支离破碎, 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比如“尊”字, 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其拆分为“酋、寸”, “寸”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字, “酋”是一个象形字, 这样教学就变得容易起来。第二种问题在于教师缺乏汉字学常识, 忽略了一般汉字拆分以后基本都可以独立成字的原则。比如“族”字, 虽然是生字, 但教师也可用直观的图画表示。第三种问题是说解随意, 教师忽略了汉字内部系统的复杂性, 把“烟”解释为“因为着火所以冒烟”的会意字。

这样的教学, 忽略了汉字的系统性, 本来通过系统归纳可以整理的汉字, 通过教师的解析都变成了独立的个体, 造成学生对汉字系统认识的混乱, 并且使汉字教学失去了情趣。

二、汉字的分类和不同类型汉字的教学策略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谈到文字的产生说:“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 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字者, 言孳乳而浸多也。”据此, 文与字在最初造字时是有区别的, 文是对外界事物形象与状态的描绘, 字是在文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可见, 文主要来源于图画, 而字则是在文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根据上述文字产生的机制和传统的“六书”, 在教学中可以按照文与字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其中“文”包括传统“六书”的“象形、指事”, 这些字都是通过描摹物象或者描绘事物状态来记录语言的, “字”则为“会意、形声”。教师弄清了“文”与“字”的界限, 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1. 直观图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字造字的方法就是“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即对物象的描摹。这部分来源于图画的“文”, 以古文字为背景, 沟通客观图像与现代汉字之间的关系。象形字基本都是部首字, 是字的基础构件, 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将近180个部首字, 文字学意义上的部首字大都可以利用图画的直观性来讲解, 形象有趣地记忆。例如:

上述两组字形, 第1组即“近取诸身”, 是人类对身体器官的描摹。“自”是鼻子的形状, 后来被借作介词和反身代词, 又在“自”下面加了声符“畀”来表示“鼻”的意义。这样的字还有很多, 如“人”“口”“手”“目”“齿”“牙”等。第2组即“远取诸物”, 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描摹。“木”在古汉语中是树的意思, “禾”则描摹了谷穗低垂的情形, “山”是正面观察的结果, “水”则尽显流水弯曲的形态。小学生在写“木”与“禾”时, 常因为形体相近而混淆,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用谷穗低垂的图像凸显“禾”的首笔。

此外还有抽象事物或难以描摹的事物, 可以用辅助的方法指出它们的位置或关系, 需要略微抽象地思考, 但也可以因形知义, 对于指事字的讲解, 教师也可以利用直观图像法。例如:

其中, “刃”在“刀锋”处加点画, 指出刀刃的位置, “本”“末”则在“木”字上加点画, “本”的点画加在“木”的根部, “末”则加在“木”的梢部。通过这两个字形理解成语“本末倒置”就会非常形象了。

2. 理据分析法。

会意字可以以个体为单位, 进行字理的讲解。这类字的构形特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组成, 意义由组成它的构件的意义、构件的数量及构件的组合位置来体现。例如:

“益”表示水在器皿中满溢的样子, 满则溢,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溢”;“宿”像人在屋里卧于席上之形, 会“止息”义;“取”像以手取耳之形, 表示“获取”;“妻”像以手抓女子头发之形, 是古代抢婚制度在文字中的反映;“兵”像双手持斧之形, 会“兵械”之义。

会意字在拆分之后, 各部件基本可独立成字, 因此可以探究字理, 追溯字源, 故而这类字用理据分析法讲解最为形象、有趣。

3. 系统归纳法。

系统归纳法是讲解汉字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对形声字的讲解。汉字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 声符和义符对汉字形声系统有一个归纳的作用, 这种归纳作用正是系统归纳法讲解的前提。对于同声符的字和同义符的字均可类聚讲解。

(1) 同声符字类聚讲解。例如:

善、缮、膳中、仲、衷

第1组字有共同声符“善”。“善”是美好的意思;“缮”是修治, 为了使物体美善;“膳”是美食。字义都含有共同义素“美善”。第2组字有共同声符“中”。“中”是中间、里面的意思;“仲”则是“中间的”, 如“伯仲叔季”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衷”的本义是“内衣”, 后来引申为“内心”, “言不由衷”就是指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 指心口不一。字义都有共同义素“里、中间”。

(2) 同义符字类聚讲解。例如:

页:额、颈、项、顶、颠、颜、题、硕、顾、颇、顿

糸———纟 (左右结构) 绪、纲、维、经、纬、练、红、绿

糸 (上下结构) 素、紫、紧、紊、系

第1组字有共同义符“页”, 在古文字中, “页”指人头,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当“页”作为独体字使用时, 指“页码”。它表示“人头”的义素保留在以“页”为义符的字中, 如“额”指脑门, “颈”指脖子前部, “项”指脖子后部, “顶”“颠”指头顶, “颜”指眉目之间, “题”指额部, “硕”是大头, “顾”是回头, “颇”是头偏, “顿”是顿首。这些以“页”为义符的字, 或者表示头部的某个部位, 或者表示由头部发出的某个动作。第2组字的共同义符为“糸 (mì) ”, 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独体字使用, 只用作偏旁。它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写作“纟”, 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写作“糸”, 如“素”“系”“紫”“紧”“紊”等。在古文字中, “糸”像一束丝的样子, 因此, 以“糸”为义符的字大都与丝麻有关。如“绪”是丝的头, “纲”是网的总绳, “维”是系物的大绳子, “经”织物的纵线, “纬”是织物的横线, “练”是把丝织品沤煮的柔软洁白。

小学低年级段教材一般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居多, 根据这些汉字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 可以按照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直观的认知特点, 采取直观形象的图画法或者讲故事形式的理据识字法, 出示有意思的图片, 以让学生加深印象。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经验, 也有了感性的类推识字的能力和基本的词义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引导和归纳, 并渗透字义、词义的讲解, 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总之, 教师应该对识字教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进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 识字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2

【摘要】在小?W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始终是基础内容更是重点内容,小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识字能力与识字习惯,才能为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首先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进而进一步探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改进策略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便是识字教学,只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情况始终不尽如人意,教学水平长期难有大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新型方法策略,从而采取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展小学低年级高效性识字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识字教学的任务量大

识字教学的任务量太大是导致小学生识字能力不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给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形成一定压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识字基础,再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决定了小学生接受识字教学的能力有限。但是,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学生识字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大量汉字,给小学生增添了很重的心理负担。

(二)识字能力的差异性大

学生的识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形成了很大压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对不同学生的识字辅导。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差异性会更大,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个体的细微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开展个性化教学,辅助学生形成一套个性化的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1]。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质量。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展开系统分析,不要机械地按着课程进度开展识字教学,而是要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体系形成整体把握,运用多种记忆策略,辅助小学生形成高效的识字方法与识字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极易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性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较难的生字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编写一段形象生动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讲故事大赛。学生的故事编写完成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从而加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与记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识字活动,将枯燥的识字内容与生动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小学生按照汉字书写的规律,自主编写字谜,并对学生编字谜的情况展开课堂评比,激发小学生的求胜心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实现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2]。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使小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对生字形成整体性把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之所以长时间难以提高,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割裂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将生字从课文中孤立出来,从而造成了生字枯燥抽象、难以记忆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生字教学还原到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文本往往具有情节性和情感性的色彩,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使小学生对生字产生感性化认知。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对生字字义的强调,尤其要突出生字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从而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小学生的识字量,辅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识字方法与识字习惯,综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3]。

三、结语

识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小学生优秀的识字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策略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对文字教育的研究具有悠久历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流程,但是,这样的识字教学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总结,对于识字的科学化、个性化研究尚不成熟,在教育普及过程中,只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承,识字教学存在很大局限性。近些年,我国开始对小学识字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与探寻,在借鉴与交流过程中逐步探索个性化识字教学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较短

识字,是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处于绝对重点地位。但在当前,我们通常对于学生识字量有绝对的要求,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完成识字量目标,常常采取快速填鸭式教学,很少从识字学法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理解或者小组讨论研究出汉子的构成与写法,单纯的汉字教授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不弄,实际探究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自主训练。

1.2 忽视学习对象心理特点

小学识字教育通常是在低年级中间进行,学习对象为六至七岁的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通常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即多动、好奇、爱玩,不能够很好地对某一项学习事物进行长时间专注,喜欢具有生动形象的事物,记忆力与遗忘程度成正比等等,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在汉字学习上有一定优势但也有其制约性,小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特点下对汉字只能采取机械记忆,并且很快会忘记,对于汉字之间的联系理解很模糊。所以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其学习优势进行正确引导。

1.3 教师课堂教学死板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不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对于学生实行千篇一律的知识灌输,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与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过于依赖课本与课堂,把学生的汉字学习任务限定在课堂与课本中,不能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练习,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成因

2.1 课本编写原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低年级语文教材编写重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但在这过程中,仍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出现“教学无法根据汉字特点进行安排”、“与生活联系较为空洞”、“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欠缺”等等。

第一,教学内容安排混乱。教材通常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为了“丰富”而“丰富”,在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拼音、儿歌等内容,混淆了低年级识字重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二,教学方法陈旧。虽然当前小学生识字教材丰富多样,但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教学内核,没有真正教学突破,从而造成了小学生识字学习的困境。

2.2 学生本身原因

第一,由于教材编写的缺失与学习目标的重大,让刚升入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就要面对繁重的识字压力,学生在学习初期就不能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过程较为被動,学习兴趣弱化,加之小学生本身没有任何学习经验,对待学习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更不会自己探索学习方法,所以,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

第二,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集中,一节45分钟的课程往往只能够完全集中10至20分钟,剩下的教学时间内通常出现走神现象,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积累,对于自己所集中精神学习到的知识在课后没有兴趣再去巩固与内化,造成汉字学习的反复性。

2.3 教师原因

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识字教学工作,这是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通常将汉字学习与阅读割裂开来,这是简单的按照课标要求将单个汉字的写法与构成进行板书,让学生机械记忆,忽略了阅读对汉子学习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将课文授课置于汉字教学之上,忽视了基础工作,年段教学特征把握不足。

3 小学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3.1 丰富课堂,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汉字教学有宏观把握,深入挖掘汉字文化与形成规律,并将其形成动态、形象化符号进行知识传递,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更有效的认识汉字而不是记忆汉字。

第一,营造良好课堂气氛。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讲授、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设备,从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识字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合作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第二,汉字文化的普及。汉字不仅是我们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之林有着独特地位,所以,我们应当将汉子教学置于一定高度,利用传统文化与汉字历史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演变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独特魅力。例如,我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甲骨文作为学生兴趣起点,将汉字演化过程向同学们展示,不仅夸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这种历史传承的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爱上文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这单纯的汉字传授更有意义。

3.2 建立汉字学习“第二课堂”

汉字学习过程应当是全方位开放的,我们将开放性作为汉字学习的目标,就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实现主动识字学习,多多交流,与生活实际相连,感受汉字应用魅力。

第一,课外课堂的建立。我们应当将教室具有识字氛围的大环境,精心打造教室环境,让它能够时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学习汉字。如,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展示栏等班级文化丰富我们的学习环境,再这样环境的构建中,对于学生来说是汉字认识与学习的又一次提升。

第二,我们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阅读对于汉字学习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功效,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汉字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规定,例如一个星期读多少文章或者读什么书,在每一周的结束自习课中进行总结,学生将这一周所学习到的汉字及学习体会进行汇报总结。

识字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本文不能穷尽,我们应当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更多的语文教育专家一道,寻求识字教学改革新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2]周小艳.谈语文有效教学[J].语文教学,2009(01).

作者单位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4

一、识字教学不懂而教的现状

提高小学识字效率一直是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多年来识字教学高耗低效,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 笔者认为, 是执教者们掌握的汉字科学知识太少, 使汉字教学总体上处于不懂而教所造成。

1. 不懂而教的汉字教学。

所谓“掌握的汉字科学知识太少”是指执教者们仅掌握了极少部分汉字的科学知识, 当执教这极少部分汉字时, 基本上能遵循汉字科学来解析生字, 教学的有效性比较明显。比如教师解说上小下大是“尖”字、用板压火教“灭”字, 字理清楚, 形象生动, 使学生识记深刻。再如讲解部首“犭”表示动物义, 部首“氵”表示水、液体等义, 准确明了, 学生因此容易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常用字 (3500个) 中“猫、狗、狼、狮、狐狸、狼狈”等近30个字和“汁、污、江、汲、池、汤、汪、沐浴、沉没”等150余字的形义。

所谓“总体上处于不懂而教”是指广大执教者能够熟练掌握和教授的汉字知识太少了, 对教学中许多必备的汉字知识没有掌握而在施教。以部首为例, 笔者曾对厦门某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做过调查, 吃惊地发现, 国家颁布汉字部首201个, 绝大多数教师只掌握了约40个部首的知识, 如“氵、犭、艹、扌、牜、忄、木、石”, 对约160个部首在构字中的作用就不清楚了, 如“阝、彳、廴、卩、十、八、又、大、寸、歹、尸、户、王、又、攴 (攵) 、殳、白、业、页、艮、聿、麻”, 比例高达80%, 甚至不知道约50个部首的音义, 如“冖、彡、阝、卩、廴、廾、尢、攴 (攵) 、釆、髟”。部首构字的系统性很强, 执教者对绝大多数部首知识不懂, 就意味着对绝大多数汉字的构形原理不清楚。即使对那些形音义清楚的部首, 对其部中许多字的形义关系也不一定清楚, 比如“红、绿、紫、绝”为何用“纟 (糸) ”作意符?“独、杨、茶”三字的形音义关系怎样?

执教者们对汉字教学的必备知识, 如对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汉字的性质与特点、字形的拆分与分析、笔顺的原理与作用、偏旁与部首的区别、部件与偏旁的区别、新老“六书”分析法、汉字的构形规律与系统, 汉字与词的关系等等, 也很缺乏。要说明的是, 厦门的这种现象绝非个例, 乃是全国识字教学的缩影。这调查使我们吃惊地发现, 多年来的汉字教学, 从总体上说, 竟然是执教者们对汉字不懂而教!

2. 不懂而教的两种主要教法。

一是教师不解析字形, 让学生机械摹写, 死记硬背。此教法使小学生对汉字构形不知其所以然, 陷入了艰难而痛苦的死记学习之中。其实, 不解析字形是拼音文字的学法。拼音文字, 其字母仅数十个 (如英语字母仅26个, 且笔画最多的仅3画, 如A、H) , 认记并不艰难。但是对于数量3千以上且大多笔画繁多的汉字 (现代汉字以九画、十画的字数量最多) , 即使小学生记忆力特别好, 这样无趣艰难的学习, 也难以持久。此教法造成学生不爱识字, 厌学汉字, 其低效是必然的。

另一教法是, 执教者为了解脱学生机械识记之苦而“解析”字形, 以便让学生做到“理解”识记。这又分为教师解析与小学生自主识字两种。由于师生们汉字科学知识不足, 所解字形绝大多数不合汉字科学, 造成了又一种高耗低效。

如“照”字, 常见的教法是:拆分为“日、刀、口、灬”四构件, 解析为“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 杀了一口人滴了四点血”;又如“喜”字, 拆分为“十、豆、口”三构件, 解析为“十豆落口中”。这样的解析明显违反了生活逻辑和汉字科学, 荒唐而可笑。汉字因义构形, 又因形表义。请问, 祖先造“照”字时与日寇杀人何干?“十豆落口中”与“喜”义有何关系?

学生自主识字。课堂上教师列出一些生字, 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观察后举手解说, 比如将“腰”字解析为“‘要’‘月’亮”, “姿”字解析为“每‘次’下课都会看到‘女’生”, “雹”字解析为“‘雨’中做‘包’子, “愿”字解析为“高‘原’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的联想可能很好, 但这些解析同样违背了生活逻辑和汉字科学。此四字实是形声字, “腰”从月 (肉) 要声, 本义是人身体中部;“姿”从女次声, 本义是女人的形态;“雹”从雨包声, 本义是冰雹;“愿”从心原声, 与心理活动有关——解析本可如此科学而简明, 学生的解析不但复杂化了, 而且没有将字的形、音、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反而增加了理解和识记的难度。小学六年, 错别字泛滥, 与这种违背汉字科学的自主识字法有很大关系。

教育科学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并要在教学中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掌握所教字的科学知识, 传授科学的汉字知识, 不仅是教育之必须, 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但是现在汉字教学却几乎是不懂而教的境况, 这不仅是对教育科学和汉字科学的严重违背, 而且对识字教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识字教学不懂而教的负面影响

1. 破坏汉字系统, 降低识字效率。

汉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内部有着许多相互联系而纵横交错的系统, 如部首系统、偏旁系统、意符系统、音符系统、记号系统 (如“又”在“邓、双、权、圣、聂、轰”中是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简化符号) 、本义与引申义系统、同源字系统、假借系统, 每个字都与其他的字产生着纵横交错的字际关系。科学地讲解每一个字、每一个偏旁的形、音、义及联系, 小学生不但容易理解和掌握, 更容易以简驭繁地系统地识记一串字,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 汉字科学指出:“灬”是“火”字做下偏旁的形变, 因此“照”字是会意兼形声字, “灬”在这里表示光, 昭 (从日召声) 表示日光明亮, 昭兼表声, 合起来, “照”的本义是光明照耀, 如“照射”。学生明白了“灬”是“火”义, 就容易理解和识记“灬”部里的几十个字 (“燕”的四点是燕尾形变, 属特例) 。“喜”字上部是“壴” (音zhù) , 不是“十、豆”合体, 而是独体字, 像古代竖立的乐鼓, 是“鼓”字初文 (有教师在教学中图示, 使低年段学生轻松理解) 。“喜”字是“壴”加“口”, 以敲乐鼓开笑口会意为“喜悦”。这样科学解析“喜”字, 有利于发挥“壴”的构字系统。比如, “鼓”从壴从支 (手持枝干) , 表示敲鼓 (“鼓”的本义是动词) ;“彭”从壴从“彡” (表示鼓声) (教师图示) , 本义是鼓声, 此义后造“嘭”字表示, “彭”也在“膨、澎”等字中作声符;“嘉”从壴 (奏乐) 加声, 本义是尽情欢乐, 引申为美好、善;“壴”还在繁体字“樹 (树) 、廚 (厨) ”中做声符。汉字的这种系统性使我们知道了:科学解析一偏旁, 便于识字一大帮。

不会解析生字而一字一字地教学, 客观上是对系统化识字的放弃, 必然是高耗低效。但是错误地解析生字 (包括谜语识字中的错误解析) , 对识记单字或许有效, 却在客观上破坏了该字的相关系统, 不仅无法发挥系统识字之效, 反会进一步降低了识字效率。将“照”的“灬”旁解说成四滴血, 学生举一反三, 就可能对“热烈、烹煮、煎熬”等字的“灬”犯迷糊;将“喜”的“壴”旁解析为“十豆”, 则可能疑惑“鼓、嘉、彭、膨、澎”等字的“十豆 (壴) ”“落”何处?教师错解一字而乱一系统, 学生学了一字反迷糊一片。一字一故事, 一偏旁诸说法, 汉字系统破坏得越多, 学生理解得就越乱, 识记效果就越差, 识字效率就越低。

有人认为将“壴”解析为“竖鼓”小学生不易理解, “‘壴’还是一个冷僻字, 甚至是非现代字, 现代文化人终生不认识者大有人在”, 因此, 还是教成“十、豆”为好。此见解很片面。且不说多所小学的教学实验已经证明,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壴”的“竖鼓”形义和“喜、鼓、嘉、彭、膨、澎”等系统字理解得很好, 即使从理论上讲, “壴”虽属偏僻字, 却是学生在认读和书写“壴”系统诸字时所无法回避的常用偏旁。从系统化识字的角度看, 将“壴”解析为符合科学的“竖鼓”还是不合逻辑的“十豆”, 哪个效果好, 哪个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汉字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2. 传承错误文化, 误导学生认识。

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另一个表现是对汉字文化传承的耽误。语文教学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汉字不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辅助工具, 其本身还蕴含着博大的文化, 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宝贵资源。科学地解析汉字, 学生识字与汉字文化兼得;不解析汉字, 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错误地解析汉字, 则传承错误的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中传授的汉字文化,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汉字本身的文化, 即汉字学知识, 二是汉字反映出来的文化。

(1) 汉字本身的文化。汉字从甲骨文演变至今, 历经3400多年, 形成并完善了“汉字学”这一门学科, 使汉字成为了科学的体系, 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其中有不少适宜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比如, 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部首在系统识字和检字中的作用、汉字的构形知识和方法、汉字的字体演变、同音字与同形字、分析汉字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地解析汉字, 学生就能在识字中获得这些知识。比如, 学生能在学习“大、川、目、果”等字时明白了象形字, 学“刃、天、上、下”时懂得了指事字, 学“看、灭、喜、侃”时掌握了会意字, 学“狼、恳、嘉、膨”时学会了形声字, 学“照、鼓、娶”时了解到汉字构形还有会意兼形声字, 学习“江、缸、杠、肛”等字时理解到, 曾经表音的“工”由于音变, 已成为不能表音的“记号”, 并且在学习这些字的过程中, 逐步积累而感悟到汉字的表意性质。所以, 教师教学识字是遵循汉字科学, 就是在同步传授着汉字学知识, 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同时增添了知识量。

(2) 汉字反映出的文化。汉字因义构形, 其“义”是古代自然界、社会活动、艺术创作等在汉字“形”中的反映。科学地解析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经常会涉及到古代文化知识, 这使学生

在学字的同时, 又学到了古代的有关知识。比如“卩”, 音jié, 在“节、疖”二字中作声符;甲骨文形“”, 是古人屈膝跪坐脚后跟上之形, 反映了上古人坐的方式;“卩”在“即”字中作意符, 甲骨文写作, 是人跪坐着凑近食具 () 吃饭之形, 是上古人吃饭的写照 (“即”本义是凑近, 引申泛指接近、靠近, 如“不即不离”) 。再如“教”字, 右旁“攵”是“攴” (音pū) 的形变, 攴是人 (手) 持带杈棍轻击之形 (比如“敲”) ;“攵”与“孝”合体, 反映了古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 (“教”的古文字“敎”, 会意为持棍棒督教小儿学习, “×”是“爻 (yáo) ”的省写, 表声。) 如此教学汉字, 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传授了文史知识, 学生既掌握了“工具”, 又得到了“人文”熏陶, 反过来, 学生在体会到古代文明的博大时, 更体会到汉字构形的科学性。如此教学汉字, 简洁明了, 知识量大, 逻辑性强, 语文味足, 在相同的教学时间里,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

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由于错误地解析汉字, 其教学效果是, 给学生传授了错误的汉字知识, 降低了识字效率, 浪费了珍贵的教育资源, 耽误了宝贵的师生时间。特别是, 学生不能从中体会到汉字的科学、文化的博大, 祖先的聪慧, 反误以为汉字是祖先无规则编成的符号, 是可以随意解析的组合, 只是工具而无人文。

这里要特别提到小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据说, 提倡小学生自主识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从实践情况看, 学生随意解析字形, 能否培养出创新精神尚需继续观察, 但识字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 引起了各方的强烈不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能不使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定要以牺牲识字效率和汉字科学为代价吗?特别是, 学生随意解析汉字, 反而容易形成创新就是不顾客观规律, 不需科学根据地随意想象、信口开河的认识, 这种认识对其思维的科学发展是否有利?是否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多更大的负面影响?

3. 其他的负面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里强调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学习五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是“特点”。这里需要提出:汉字的特点主要有哪些?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可以肯定, 为数不多的老师是不很“懂”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就难以落实, 教学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比如, 汉字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形音义的统一, 教学汉字自然应该形音义一起教。可是多年来因不理解汉字的这个特点, 使得教学汉字多为拼拼音, 记字形, 少有字义的讲解, 更少讲解字义对汉字构形的重要作用。其结果不但使识字效率低下, 也因师生对许多字的字义不明而妨碍了阅读的理解和深化, 特别是无法使学生对义字通过本义和引申义系统迅速地积累词汇, 轻松掌握, 反而要在阅读中一个义项一个义项地去死记, 这就是没有掌握汉字形音义统一特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起来, 没有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诸多特点, 就会极大降低整个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对识字教学不懂而教的纠正方法

1. 引导管理者们高度重视汉字科学。

识字教学不懂而教现象, 表面上看, 是由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失误造成的。从中师到师专, 再到当今的本科小教专业, 有哪几所学校为了识字教学而专门开设过有关汉字学的课程?所以, 纠正的方法当然是加强教师汉字学有关知识的培养, 一是在职教师的系统培训, 二是师范小教专业增加“汉字学基础”课程, 使师范生上岗教学前就具备此学科知识。

从实质看, 识字教学不懂而教的根源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管理者们。百年师范在引进欧美先进的教育理念时, 忽略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 加上曾有不少著名学者坚决否定汉字 (比如鲁迅就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之语) , 主张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之路, 使得汉字科学的传播和应用研究长期受到冷遇, 更少有师范院校开设汉字学课程 (徐特立先生在长沙第一师范曾开设过《说文解字》课) 。到上世纪80年代初, 虽有一些有识之士重新认识汉字, 汉字学研究重兴, 汉字的应用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但已造成了中国几代人对汉字知识了解不多的现象, 其中就包括当今许多语文教育管理者。由于他们不清楚汉字有着严密的构形系统, 字“义”在构“形”中的关键作用, 误以为字形只是由笔画、部件所构成的无道理的符号, 于是将识字教学当成了简单的“形、音”教学, 重视的是“如何教”, 并以此指导和评价识字教学。

管理者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引导他们了解和重视汉字科学, 对积极培训在职教师、在师范小学教育专业设置汉字学课程、促进该项目的研究, 彻底纠正不懂而教的现象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 引导一线教师努力学习汉字科学。

教育科学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中, 首要的就是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纠正不懂而教的现象, 最终是由掌握了汉字科学知识的广大教师来完成。其实, 一线教师们对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最为痛心, 对高效的识字教法最为向往。当他们体会到掌握汉字科学的重要作用时, 往往会不辞劳苦地接受培训, 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知识, 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所以, 要向广大教师宣传汉字科学知识, 引导他们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科学化的教研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识字教学尤其如此。引导管理者和教师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以事实说话, 即展示几节遵循汉字科学的识字教学课, 用教学的实际效果来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在小学教育中, 实践证明往往比理论宣传更有效。

3. 编写符合汉字科学的教学资料。

多年来, 有不少学者撰文呼吁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规律, 却至今未能落实。究其原因, 是教师们没有合适的教材和资料可资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是由汉字学家所揭示和阐明, 教师限于科研条件, 掌握汉字规律只能学自汉字学, 所以, 教师所遵循的实际上是汉字科学。若使执教者遵循汉字科学施教, 除了培训, 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提供按照汉字学解析的汉字教学用书或教参, 便于他们查检施教。没有这样的书, 无论怎样呼吁要遵循汉字规律, 或者遵循汉字科学, 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4. 研究出相适应的识字新教法。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时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是“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够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可见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便根据本校一年级的情况,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作了调查。一年级学生人数39人,收回调查表39份。

二、调查过程

时间:20xx年6月

地点:城关镇小学

对象:一年级学生

抽象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

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

2.了解学生。

3.制定调查表,分发学生,讲明要求。

4.收回调查表。

三、调查结果分析原因

(一)识字形式比较单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随课文识字”中,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识字过程的阶段性特点不明显

从“笔画分析”向“部件分析”过渡较迟,有些学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笔画分析,学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字得不到及时巩固。如《宇宙大飞船》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亮”这个生字时,学生对这个生字逐笔分析,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应按照学习过的部件来记住这个字。

(三)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3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如第二册的《雨点》中的“落、进、觉、散、步、跑、海、洋、跃”这些生字基本上是左右或上下结构,因此学生自己会分析。但老师在教生字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其实有的生字学生能够理解,音、形、义掌握并不难。再如《蘑菇该奖给谁》这课中的“乌”是独体字,老师应该着重指导,同时还要和“鸟”进行区别。如果老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的话,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四)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平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引导他们自己会预习,会总结概括归纳识字的方法。

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如马泾小学上的《小池塘》这一课,学生学习生字“姐、吹、波、只、边、阳、红”时,思维不够活跃,局限于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几种识字方法上,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 识字方法单一,因此学生灵活运用识字进行造句、口语交际的能力不强。

(五)大量机械的抄写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12行,多则十遍几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导,练习实效差。在对生字的组词和扩词方面抄得也较多,有的学生天生做事迟钝,太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此也常常拖拉作业,有厌学行为。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字,但往往学生在抄写中容易写错字,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

(六)学生书写生字有错误。

如“看”、“乐”、“后”、“斤”等字的起笔写成横,弄不清“奏”、“笑”底下究竟是“天”还是“夭”,原因是有的语文老师书写不规范,因此学生也易写错。

四、调查的体会与建议

因为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积极探索,想方设法,让学生好学乐学,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尽管如此,目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对识字不感兴趣的现象。有的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读写运用不同步,识字教学中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少密切,看图说话时学生运用所学词语不够熟练,因为字识得少,部分学生朗读水平差,书写速度慢。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既看到低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不少汉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有关识字方面的要求,促使我中心校低年级识字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建议

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当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就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学生已养成了寻找最佳方法识字的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识字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11-01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凝结着悠久的传承文化,我国的汉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小学识字教学的宝贵资源。为此,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符号式被动教学,基于兴趣与自主原则,开展灵活的多策略课堂识字教学。

1 导致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1.1 汉字的原因

汉字结构复杂,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且有很多字是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从小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认记这么多生字,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1.2 识字任务重

在九年义务的教育中,新课标要求不仅要识字还要会写字,通常来说要达到识别3500个汉字,而且并要求会写其中3000个字,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习惯等。

这样的识字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

1.3 违背“汉字学”

“汉字学”是研究汉字的科学,对识字教学既有理论指导作用,也有实际应用价值。多年来,人们过于强调了汉字的符号性,把汉字看成是一个个只需死记硬背的符号,没有充分认识到汉字本身具有的构字原理,不知道汉字里存在着严密的各种体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忽略了“汉字学”在识字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缺乏“汉字学”知识,教学中违背了汉字科学,难免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2 低年级识字的教学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加入情感的理念。在识字教学的全过程中,首要的位置是学生对于识字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并将此过程与教学方法相融合,让学生对识字的情感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注意的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及天性好动的规律,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让学生们由此而产生兴趣,只有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气氛中,从中才能体会到真正学习的快乐所在。

2.2 自主性原则

在整个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主动地去识字并形成一种独立的本来,才能掌握其中识字的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还形成了学生对识字的一种习惯,成为学习的内动力。

3 在教学中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策略

3.1 策略之一——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识字这一行为的本身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种种方式激发学生保持识字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识记生字。

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兴趣。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在识字课的编排上独具匠心。如第一单元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些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再如第二组是“三字经”识字,第三组是“对子”识字,第四组是“知识性的儿歌”识字,另外还有字谜识字、量词识字、谚语识字等。教师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促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既识了字,又受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创设生活情景,营造识字氛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识字氛围。如:教学《自选商场》,在教室里事先摆放着学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带领学生走进“自选商场”。让学生四处去看一看,进而认读词语—— 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

组织游戏活动,培养识字兴趣。例如:找朋友、开火车、编顺口溜、变魔术、猜谜语等。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2 策略之二—— 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语文,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识字,就是教给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识字教学时,课内可运用随文识字、语境识字、单独识字,充分发挥识字教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记忆方法有:形象记忆法、意义联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多媒体记忆法等。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等于拥有了识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3.3 策略之三—— 研究生活

生活是學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村庄、田野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环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多样的环境下进入识字学习领域。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如在孩子的卧室里设立儿童书架,摆放各种儿童读物等,良好的识字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对文字的视觉分辨能力,培养识字的兴趣。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做识字游戏,如“词语接龙、互猜字谜”等,趣味盎然的活动使孩子在学学玩玩中便轻松识字,有效巩固了识字成果。

学校生活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校风、校训,参观画廊、板报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

教师要坚持大语文教育观,突破封闭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入社会,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公园,展览馆等,学生一边游玩,一边参观,一边识字,把认识的字写在“采蜜集”上,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广博。

总之,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多种策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卫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7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1. 识字任务繁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求小学生不仅要认识汉字, 还会正确写出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三千五百个, 能够写出来的为三千个, 这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任务繁重,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也十分重, 同时, 教师还需培养他们对汉语文字的热爱之情以及使用习惯。

2. 汉字自身原因, 汉字的结构较为复杂, 仅在造字法方面就有形声、会意、指事和象形等, 而且还具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量较大, 再加上多义、同音和形近等复杂情况,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一接触学习语文知识就面临着大量的生字,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而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3.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学生普遍识字水平较低, 写字能力较差, 容易出现错别字, 由于生字较多, 认识之后的汉字也容易遗忘。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 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形成, 认识生字的速度较为缓慢, 识字量严重不足, 教师与家长都十分着急, 从整体情况来看,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对策1. 将抽象汉字符号具体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 由于不少汉字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 教师可以将部分抽象的汉字符号变得具体化, 充分利用形声造字的方法, 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识字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不断促使他们体验到认识汉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低年级小学生才能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例如, 在进行汉字“水”教学时, ,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象形文字“水”, 让小学生认识, 当他们脑海中产生“水”的形象时, 然后使用线条勾勒出“水”的轮廓, 在心中产生“水”的印象, 之后再写出水字, 并标上拼音,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能够加强学习印象, 并且记忆深刻, 像“火”“木”和“山”等汉字, 教教师都可以采用此种识字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学质量。

2. 在游戏过程中认识汉字。游戏对于低年年级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活泼好动动、天真烂漫是他们的天性, 游戏也是小学生生最喜欢的形式, 而且他们的表现欲望与模仿仿能力较强。因此,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识识字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习汉字的热情, 使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式认识生字, 与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相比, 更更具生机、活力和乐趣。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教学中, 常见的识字游戏有词语接龙、猜字谜谜和找朋友等, 比如, 在猜字谜游戏中, 小学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 还能够有效发展他们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例如, 在学习“默”字字时, 教师可以使用字谜:一只黑狗, 不叫不不吼;再如, 在学习“拿”字时, 可以使用字字谜:一人一张口, 口下长只手, 以此开展识识字教学更具趣味。

3.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小学学生性格比较活泼纯真, 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力有待提升, 为有效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 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小学生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兴趣。常见的情境教学法包包括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 小学学语文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事情境中,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和学学习汉字;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通通过问题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对问题进进行分析和思考, 然后认识汉字;而生活情境境更为常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部分真实实的生活情境, 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合, 拉近识字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课堂堂教学变得具有生活化色彩, 而小学生能够释释放学习压力, 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汉字, 以以此提升识字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效果。

4. 运用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在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 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 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开展教学活动, 把一些较为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汉字通过实物方式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 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汉字。通过实物开展识字教学, 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多个感官, 包括视觉、触觉和嗅觉等, 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汉字的质量。例如, 在进行“桃”字教学时, 教师可以直接把实物“桃子”带到课堂上, 让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技术, 展示一些关于“桃”的图片, 包括桃树、桃花等, 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得积极主动,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效果也会有效提升。

5. 密切联系生活, 灵活识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 不少教学内容都源自实际生活,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汉字, 所以,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活动中, 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字、学习生字、感受生字和使用生字, 同时鼓励他们随时随地地自主认识汉字。比如, 在书店中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和儿童刊物, 在超市购物时, 可以认识各种商品的名称和说明书等。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语文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走向实际生活, 指导小学生转变角度学习汉字。例如, 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把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贴上汉字标签, 在见到或使用时都可以学习上面的文字, 通过日积月累, 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识字量;也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在了解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生字。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 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根据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充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灵活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方法, 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 逐步提高其语文知识水平。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识字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主要帮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并能够读和写, 这是他们学习语文知识和认识世界的基础, 不过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需要解决。笔者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作分析研究, 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对策, 希望能够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田立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学周刊, 2015 (30) :66.

[2]张凤雪.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 (4) :121-123.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8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识字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识字的自主性结合在一起。

(一) 趣味性

要让学生识字, 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 识字量较少, 同学之间的名字更是不认识, 怎么办呢?笔者决定从认识名字开始。开学伊始, 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上画一幅图画或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剪一剪, 贴在桌角上, 同桌互相认一认, 课余时间再去认识更多的小朋友的名字。一个月后, 笔者发现每位小朋友基本上都能叫出班里同学的名字了。在一次班会课上, 班级举行了一项“你的名字我会认”的班队活动。学生对此项活动十分感兴趣, 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兴趣就被激发了, 始终保持着自觉识字的欲望和热情。

(二) 有效性

尽管相对阅读写作来说, 识字是语文教学中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环节, 但它又是小学生阅读、写作甚至是教育的基础。在低段小学生识字教学环节中, 允许各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达到真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字的作用。会认的1600 个汉字, 不仅要求在课本中能认读, 还要求逐个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改变这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 (1) 多加强诗歌儿歌的诵读,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既认识了汉字又体会了诗歌儿歌的押韵美。例如: 扁扁口上一个竖:“中”;三个人一起晒太阳:“春”;田里干活出力气:“男”;米字多:“来”。 (2) 图画识字。在教学中, 利用象形字的特点, 用简单而形象的图画来表示汉字, 如学“日、月、火、网”时, 笔者先画了表示这些字形状的图画, 让学生认识, 再出示汉字, 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学生的感官识字, 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无论哪一种识字方法, 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在开始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后。学生在7—9 岁这个年龄段, 学生的阅读、辨别能力有所发展, 这个时间建议学生能自主进行多阅读,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对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教育学生有效地识字, 并从小开始掌握良好的识字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一门课题。本文就在教学实中的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二、低段识字教学的几种方式

(一) 搭配比较的方式

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 偏旁部首的学习是一直被强调的学习内容, 一些形近的汉字就可以通过搭配比较的形式。例汉字“青”在碰见“氵”就变成“清”, 碰见“日”就变成“晴”, 碰见“目”, 就是“睛”, 碰见“讠”就变成“请”等等。诸如此类近义词, 在任何地方的语文教学中几乎都能用到, 学生在进行搭配与比较的过程中, 同时记住了多个字。在人教版一下的语文园地二中, 称这种方法为换偏旁法。如“漂、飘”, “值、植”都可用这种方法。

1. 游戏的形式。

2. 编故事。在介绍汉字“游”时, 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 一边在黑板逐一写出比划:一个小孩 (子) 戴着一顶游泳帽 (子上面的一撇加一横) , 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来游去。

3. 猜字谜。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八只脚”是什么字?趴。“骑在牛上写文章”是什么字?牧。“门中有耳”是什么字?闻……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猜字谜来帮助识字。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此时, 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 常会开怀大笑, 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二) 结合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

7—9 岁的儿童处于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阶段。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视觉辨认与领会过程, 文字与图形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由点线组成, 但又有区别。而另一方面, 图片、视频等识字辅助材料往往都是彩色的, 从视觉拾取上讲, 儿童比较愿意接受彩色的事物。所以在小学低段学生识字的过程中,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识字卡片。识字视频材料。下图为上面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水墨汉字》的截图, 这部简短的只有10 分钟的动画片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 介绍了36 个汉字的由来。

(三) 与多形式写字体验方式的结合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 偶尔加上一些体验学习, 比如在沙子中, 用手指来写字、用颜色在涂空心的字、用水写在水泥地上等等。新奇的书写方式, 也可以促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无意注意占了主要地位, 怎么样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 更有效性,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实践, 努力开发设计更具有创意、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的识字教学方法, 完成小学识字教学任务, 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识字, 快乐学习的环境, 引导孩子学会识字、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9

一、尊重学生差异, 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 笔者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已有识字基础及原因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在被测的100个字中, 认识1~20个的占18%, 认识21~40个的占20%, 认识41~60个的占27%, 认识61~80个的占23%, 认识81~100个的占12%。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首先对学生用A、B、C为标识进行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隐性分层。但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多角度的, 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按学生现有识字量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有无家庭辅导条件和课外拓展能力等, 将学生划分成A (优) “生字不生”型、B (中) “生字快熟”型、C (差) “生字还生”型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动态的) 。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4人, 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 各小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同。这样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 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个性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 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

当然, 学生的分层是隐性的, 是教师在心里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动态分层, 有目的地鼓励学生逐层递进,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异步达标”的策略, 也就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要求当堂会认, 有的要求当天会认, 有的要求当周会认, 使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提高。当然, 学生是动态发展的, 分层也应该作动态调整。

二、依据识字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 即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 根据每篇课文所出现的识字要求, 理出生字结构的繁简与难易, 理出哪些生字对了解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分别安排好整体认读、结合语境、指导书写及训练巩固识记的字。一般来说, 整体认读识记的字, 其笔画简单, 有规律可循;而结合语境识记的字, 有助于对课文的了解与运用;而指导书写或训练巩固识记的字, 要求更高, 要学以致用。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一课,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有11个, 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字形的结构, 整体认读识记5个字:聪、活、泼、眨、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2个字:忽、然;而在训练书写时指导重点识记4个字:总、以、主、意。这样的目标分层, 既对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读认知, 又在分层中有所侧重, 降低了学生的识记坡度,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体引导学生认读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字的记忆方法, 教师则侧重引导对“聪、活、泼、眨、如”这5个字的识记。由于字的结构简单, 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来交流识记方法, 优生补充, 教师引导。如“聪”的识记可采用的方法有:联系生活识记;运用加法识记;运用结构识记;运用意义识记。耳朵会听, 眼睛会看, 嘴巴会说, 心里会想, 就是聪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提高识字的效率。

又如,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识记的“忽、然”这2个字, 采用学生互补的方法。出示课文句子:“忽然, 松鼠眨眨眼睛, 想起来了。”让C层次的学生读句子后联系前面第一段说说:松鼠在什么时候想起了什么?全班读第一、二两段。再让B层次的学生说说:刚才它的心情怎样?正在高兴的时候, 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全体学生依据字的结构联想记忆:一下子想起或出现, 人心里一惊一急。所以你看“忽”是心字底, “然”是四点底, 这四点底可是“火”字变来的。最后让A层次的学生深入说说:松鼠急什么?还可以依据情境及其联系生活场景说句子。

再如, 要求书写的4个字“总、以、主、意”的识记, 重点让书写工整的学生引领, 交流书写过程, 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识字。这样的分层分步识字, 学生在整体中认读, 对生字有一个认知, 再在文、句、词等不同意境中观察、发现, 运用方法认读、识记, 学生学得有情趣, 记得也牢, 同时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自主识字, 实行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发挥主动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得知识、习得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在分层训练时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 互相取长补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相应的提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不同数量的“拦路虎” (生字) , 因此掌握自主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记, 把自己读不准的或不认识的字做上符号。A层次学生可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识记, 在掌握读音后进一步拓展记忆字形和进行组词练习, 让他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增加扩词的数量, 并且选择自己所组的词语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基础知识, 而且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满足了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无所事事、浪费时间。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的方法反复识记, 掌握读音后再作深入学习。听读可以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可以向A层次小伙伴请教。这样一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各层次之间也有了互动。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一部分不够自信的C层次学生, 笔者会请他们“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因为降低了难度, 渐渐地, 这些学生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如果他们读对了, 再请他们大声地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样一来, 这些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了成就感, 眼睛里也会闪现出自信的光芒。另外, 对于B层次学生, 笔者提出的要求是拼音、生字与词语三结合, 确保准确无误。这样帮助他们夯实了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为B层次学生的上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层训练, 照顾到了各个水平能力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对语言文字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识字教学的分层,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最终达到共享自己学习成果的目的。

当然, 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C层次学生对学习有困难、不够自信,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对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A层次学生成绩好、自信心强, 可以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10

一、提供交流平台, 激发识字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习汉字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采取“自主认读交流法”, 把识字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紧密地联系起来, 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在生字词卡片上贴上一颗五角星。上课时, 老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读, 如果读得正确, 就让他们从黑板上摘下五角星, 并简单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最后, 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样, 让孩子们尝到了识字成功的快乐, 而这种快乐又会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信心。为了获取这种快乐, 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识字。从此, 识字不再是学习的负担, 而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二、探究识字小窍门

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可见, 要让学生能自主识字, 重在识字方法的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应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形象、易掌握的学法。在我的教学中, 以下几种方法就深受学生欢迎:

1、形声字归类识字。

形声字在汉字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归类识字 (二) 1中的带“虫”字旁的生字时, 我以“蜻”字为例,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猜读音, 想字义, 潜移默化地渗透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自主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运用同样的方法很快掌握了其于几个带“虫”旁的生字。在此基础上, 我又在黑板上写了“蜈蚣、蚂蚁”这几个字, 引导学生自主迁移, 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学习这几个字, 学生很快学会。在此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识记创新能力,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生动的、有趣的, 学习效果也是深刻难忘的。

2、“猜谜语”识字。

“猜字谜”以其幽默风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朋友们的亲睐。如在教学“心”字时, 我发现一些学生不是两点写在中间, 就是三点都写在中间, 我不厌其烦地纠正, 但效果甚微。后来,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个字的谜语:一口锅, 炒了三颗豆, 一颗跳到左, 一颗跳到右, 锅中还有一颗豆。于是, 我把这则生动活泼的谜语带到了课堂上, 孩子们或沉思, 或兴致勃勃地讨论, 学习兴趣高涨。谜底猜出来后, 他们既高兴又得意, 而且记忆十分深刻。从此以后, 再也没有一个学生写错了。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激起他们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教师平时应注意多收集字谜, 创造性地编写字谜, 并灵活地运用于课堂识字教学中, 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还应鼓励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字谜, 引导他们开动脑筋, 创造性地编写字谜, 在班上或学习小组内交流, 从而真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顺口溜”识字。

快乐识字 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 低年级 识字教学 有效性

一、 巧设问题,讨论识字

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圈出诗歌中表示颜色的字。学生在自主圈画时,前面的“白”“绿”“红”都没问题,等说到“红掌拨清波”的“清”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学生说“清”是表示颜色的字,有学生说不是。我让学生举手表决,几乎一半对一半。

学生表决后,我没有马上给出结论,而是请认为“清”是表示颜色的字的学生说说理由。有学生说:“前面是‘绿水这里是‘清波,这个‘青是表示颜色的。”有学生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青是一种颜色。”有学生说:“因为水很清,所以‘清就是水的颜色。”我微微一笑,然后请认为“清”不是表示颜色的学生说说理由。有学生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没有三点水,这个‘清是有三点水的。”有学生说:“这里的‘清是指水很清,清水是没有颜色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都有理有据,从他们的发言中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在积极思考。于是,我把“青”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青,它表示的是一种颜色。”接着,我把“清”也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现:“清”比“青”多了三点水。我继续追问学生:“带三点水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立即回答:“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和水有关。”我又问:“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水才能被称为清水呢?”问题刚抛出,就有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地说道:“透明的水才能被称得上清水。”此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说:“清水的‘清表示水纯净透明,没有颜色。”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恍然大悟。相信这个“清”和“青”的辩论,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 开展竞赛,快乐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利用“识字温度计”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首先,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一张画有一百个格子的“温度计”图,并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看到这么新奇的东西,各个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是“识字温度计”,一个格子表示一度。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你好好表现,就可以在温度计的一格上留下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且温度计会因为你的优秀表现,在它原来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一度”。

此后的每一天,班里的孩子们都很关注识字的“温度”,同时,我也适时地提醒孩子们要好好表现,争取让班里的“识字温度”升温。我观察发现,每次都会有几名在识字活动中表现好的孩子让班级的“识字温度计”升温。很快,这个“识字温度计”的格子就被涂满了各种漂亮的颜色。就这样,在一部分孩子的带动下,班里孩子们的识字热情被逐个点燃。

为了能为“识字温度计”的温度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多孩子不但能在课上集中精力去识字,还逐渐养成了在课下主动识字的习惯。结果,班里的“识字温度”一直持续增长,孩子们的识字量也迅速增加。

三、 编顺口溜,趣味识字

我国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而且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的相似。小学生一时很难区分、辨别它们,经常性地把它们弄混淆,在使用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帮助学生编了一些顺口溜,减少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例如学生对“澡、燥、躁、噪、操”这一组生字很容易混淆,经常用错。为此,我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成规律,帮助学生编了一段简短易记的顺口溜,很快,学生就记住了这组形近字。顺口溜如下:用水来洗澡,伸手来做操,噪音惹人烦,有火能干燥,脾气暴躁直跺脚。同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牢,我尝试着让学生自编顺口溜。

四、 利用游戏,高效识字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为了激发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孩子们玩“写写写,猜猜猜”的游戏,发现该游戏收到的效果不错。

该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背对着另外一个孩子,后面的孩子抬起右手,伸出食指,在前面孩子的背上写字,并且边写边说笔画和笔顺;此时前面孩子的背就相当于作业本,“作业本”要认真感觉。多次互动练习后,后面的孩子选择任意的字进行书写,在书写完毕后,前面的孩子需要正确说出相应的字。或者,也可以让“作业本”闭上眼睛,同伴用手指在他的手心上写字,同样的,“作业本”需要猜出书写的是什么字。

识字教学的现状 篇12

一、巧妙识字的内涵

巧妙识字是指以奇特联想为基础, 以激发兴趣为主, 用巧妙的方法把汉字的构成、演变、音、形、义紧密地、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进行诠释、理解、记忆汉字的多种方法的综合。

巧妙识字要趣味引领, “趣”字为先:激发识字兴趣、趣味阅读、趣味分析、趣味记忆、趣味游戏。运用孩子们最易于接受的、最乐于接受的方法策略来分析和记忆, 充分发挥想象, 用特有方法和特殊想法来记忆生字, 进行快速巧妙地创造性识字。

巧妙识字的总原则是:在教给学生按照汉字构字规律分析汉字的同时, 教给学生多种巧妙识字方法, 以动脑识字为主, 把识字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字形的智力技能, 把教学识字纳入训练学生智力发展的轨道。

二、巧妙识字的方法

1. 游戏法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常常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读音节、写汉字, 就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乏味、兴趣全无, 识字的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 根据他们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情境, 安排学生喜欢的游戏, 如开火车、对对碰、摘果子、找朋友、一字开花、小擂台等等, 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时, 总鼓励学生比一比谁给生字组的词最多。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嘴里还喊着“我!我!我……”这样的课堂, 学生学习兴趣极高, 不但学会了要学的生字, 还积累了大量的词语。

2. 加减法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利用“学习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采用“加减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加减法”规律是:熟字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 熟字加部件、去部件。如“青”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不同的生字, 再配上儿歌“有虫是蜻蜓, 有目是眼睛, 有水是清泉, 日出表天晴, 心中有情义, 用话来邀请, 有米更精神”, 学生就会对这组字记得牢、辨得清。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利用拆分和组合来学习生字, 使学生发现小小汉字竟有如此奥妙, 识字有如此乐趣, 一下子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

3. 歌诀谜语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汉字各部分拆开, 编成儿歌、口诀, 把生字含在其中, 或是通过猜谜识字, 这样能调动起学生高涨的识字兴趣。猜谜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观察字形, 展开联想, 这样学生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如双人十四一条心———德;三点水, 爪子头, 上扭下扭碰石头, 溪水都往大河流———溪。

4. 比较法

有两种情况: (1) 利用字形或字音相近的熟字给生字注音, 帮助识记生字。“酿”是一个不常见的字,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 学起来困难很大, 字音难读, 字形难记, 字义难懂。教学时, 教师可用熟字“娘”来做比较使学生掌握读音, 用“酒”和“娘”比较记忆字形, 用“酉”和“良”合成字义。且有儿歌:一个小姑娘, 放学卖酒忙, 洒了三滴酒, 回家继续酿。学生一下就牢牢地记住了, 并且达到当堂能听写的程度。 (2) 对于字音不同、字形相近容易认错或字音相同、字义不同的容易混淆的熟字, 也教学生利用比较法区分。如幸和辛, 用一点的辛苦, 换来十分的幸福, 辛苦一点, 幸福十分;喝和渴, 有口就是“喝”, 需要水就是“渴”……比较时配上儿歌, 效果会更好。如“暮、募、幕、墓、慕”, 这是一组形似字, 都是上声下形结构, 声旁在上, 为“莫”, 因其义不同而形旁各异:太阳下山是日暮, 大力募集需“力”助, 布“巾”制作是幕布, 泥土筑成是坟墓;心中艳羡是爱慕加羡慕。

5. 字理法

字理法就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字学基础 (说文解字)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 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分析汉字, 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 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 并且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如“炙”, 组词“炙热”, 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 我给学生讲解:上面是月的变形, 在古代是肉的意思;下面是火;肉在上, 火在下, 合起来是“用火烤肉”。学生一下理解了“炙”的字义, 而且组词“炙烤”。教学中, 我们可采取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字理, 也可运用图画、多媒体等表示汉字的构造, 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办法理解字理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大胆创新。

汉字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儿童的生活、学习、玩耍、成长离不开汉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汉字到处都有, 随处可见。因此, 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 拓宽途径, 走开放识字之路。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识字,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做识字的有心人、细心人, 如利用校园文化识字、利用电视媒体识字、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利用电脑功能识字、利用字典识字等。

上一篇:Word操作下一篇:车辙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