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2024-07-15

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通用8篇)

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田柳镇常宋小学 2011.5.12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李永强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抓好识字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才能抓好识字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呢?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新识字方法,让学生记得牢

低年级识字量大,有些字识记起来不容易,况且汉字同音字、形近字多,学生读起来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1、借助图画,形象记忆

小学低年级以形象记忆为主,他们对于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乐于接受。如“山、禾、水、木”等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在教学这些字时,我为这些字配上了鲜艳、生动的图画,让学生头脑中树立了事物的形象,识字会更加容易。当然有一些字比较复杂,教材中也没有插图,学生记起来就会困难,教学中我尽量以生动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漏”一课的生字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间屋子,屋外下着倾盆大雨,屋内细雨绵绵,让学生猜猜是这课的哪个生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漏”,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漏”字,问学生:“为什么是漏字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从图上可以看出,外面正下着大雨,而屋内有许多小水点正往下落,说明屋里漏雨了”;有的说:“漏”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说明和水有关,就是屋外的大雨,右边的“尸”是屋檐,下面是个“雨”字,说明屋檐下有水,是漏雨了。”啊,真不简单,我从心底里为他们高兴!学生不仅知道了字形,也理解了字意。教学中我借助一幅具体形象的插图,让学生明图意、悟字义,记字形,在图字联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得心应手,绕有兴趣地识记生字,让汉字和形象紧密地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了对字形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

2、利用身体语言,理解记忆

身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用各种动作或姿势来表现自己对某个字的理解,这种方法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如教学“闪”字时,我站在教室门外,快速地侧转身走进教室,告诉学生,老师刚才做的动作就是“闪”,门外的人快速进到门里面。下课后好几个同学学着我做“闪”的动作,学生记住了这个字,也明白了它的意思。教学“看”时,我和学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字,就是把手放在“目”上就表示“看”。利用身体语言巧妙地将字形、字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结合,多么形象而有趣味!

3、编顺口溜,联想记忆

编顺口溜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分析生字的部件或笔画,然后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的一种识记方法,它的特点是幽默风趣,琅琅上口,如“茶”——草木丛中一个人;“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教学生字“喜”时,学生常忘了写“士”下面的一短横,或写错最下面的“口”,针对出现的错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字形,稍做了引导,让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记住它。一学生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十颗豆子一口吃。真不简单,我及时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字再也没有出错过。用这种方法记生字,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引导得到位,孩子的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他们就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当自己被老师肯定,心灵上就会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二、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认得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老师应该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识字教学需要课本,然而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走向课外,跳出教材学语文,走出课文学生字,材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生字。

1、让学生读读其他学科的教材识字,如思品、音乐、健康教材,这些教材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可以读课外书籍识字,广泛阅读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收获,还能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

2、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学生识字的范围非常广,生活中看广告牌、商标、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识生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长期坚持,学生的生活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

3、利用同学的姓名识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认识的汉字不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用纸条写上,贴在各自的桌子拐角,利用课间时间去认同学的名字,认会了谁的名字谁就会成为你的好朋友,鼓励学生认识新同学,比比谁交的朋友多,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认识了汉字。

三、总结识字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学

新课标指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识字也一样,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识字是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蕴藏着许多的规律,因此教学生字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渗透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生字。

1、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给学过的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不时地给学生渗透一些识字的规律,如“奂”加上偏旁是“换、唤”,学生就会明白“换”与手有关,“唤”与口有关。还可以给同偏旁的字归类,学习了“打”字,告诉学生“打”的部首是提手旁,与手有关,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提手旁),学生不仅找到了识字规律(凡是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而且认识了很多的字,掌握了识字的规律,学生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规律自己去识字,认识的汉字就会越来越多。

2、汉字中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好记,但易混淆,我在识字教学中提早引入形声字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形声字的规律。如教学“晴、清”时,借助拼音读准音后,让学生辨析这两个字的异同,告诉学生“青”是它们的声旁,“日字旁、三点水”分别表义是形旁,这样学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清水的清。然后又出示一组字:睛、情、请、蜻,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很快知道了这几个字的意义,也读准并区分了这几个字。再如“抱、饱、苞、胞、跑、炮、泡”等,根据以上形声字的规律,学生就会自己弄明白字的音和义,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识字和认识事物一样,也要有一个过程,要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字,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鲜活有趣的教学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识字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2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童趣横生, 引领他们学习汉字, 要注重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 让他们感觉汉字学习起来非常有趣;要摸索出合乎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法和学法, 让识字教学充满童真和童趣。

一、让字理的分析充满童趣

汉字有自己的创造理论, 主要是依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路径来构建自己的体系的。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如能依据汉字的字理来分析和教识汉字, 就能使汉字教学变得童趣横生, 因为, 我们的汉字也是在华夏民族的童年时代产生的。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 教学时, 既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山”“田”“伞”“瓜”“鸟”“鱼”等字与自然和社会中的实物相联系, 也可以将“本”“末”“州”“刃”“中”“天”等字中的指事性符号告诉孩子们;既可以将“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人多为“众”等解释得合情合理, 充满趣味, 也可以将“有心为‘想’, 有水为‘湘’, 有竹为‘箱’, 有厂为‘厢’”等分析得春风化雨, 润人心田。细致入微的字理分析, 能自然而然地唤起孩子们的注意力, 能让识字的过程变成儿童认识事理、感受汉字形体美和意境美的过程, 能让他们对祖国的文字产生一种亲切感。有了这些, 他们学习起汉字来会感觉比较有趣。

二、让识字的形式充满童趣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 只有短短的5~8分钟。因此, 要想让儿童在整个识字活动中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得不断变换识字的形式, 而且这些形式也要新鲜有趣, 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如果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的话, 就会给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浇上冷水。事实上, 充满童趣的识字教学形式是非常多的, 像“我用我的方法识字”“一问一答识字”“摘苹果识字”“猜一猜识字”“比一比识字”“儿歌识字”“顺口溜识字”等等。不断变换识字形式, 引导儿童积极参与, 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会让他们感觉识字教学新鲜有趣。教师们如果能顺应儿童心理, 结合生活实际, 巧妙创设各种情境, 让他们主动地“动”起来, 真正地“动”起来, 做到在“动”中学习, 在“玩”中思考, 在“笑声”中创新的话, 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就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高效率。

三、让复习的方法充满童趣

复习所学过的汉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 让复习的方法充满童趣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识字效果的途径。充满童趣的复习方法很多, 例如:我们可以打破课文和学期的界限, 整合出示要复习的狼、猴、羊、笔、桌、独、满、表、挑、信等字, 既可以让孩子们用字造他们喜欢的句子, 也可以让他们用这些字编一个故事, 写一个童话, 像“羊拿起铅笔给狮子写信希望交朋友”“羊和狮子智斗大灰狼”“在动物学校里, 猴子专挑紧挨有桃树的桌子坐”等等。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将生字运用得正确, 不管是何种方式, 教师都应给予热情鼓励。又例如:猜猜字谜, 给错别字编个笑话, 给形近字编一个辨析的歌谣, 给有相同偏旁的字编一组儿歌等, 也都可以达到目的。充满童趣的汉字复习方法, 充分调动了儿童复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生字的复习中来。

童心纯真, 童趣无邪。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童趣和字趣铺路搭桥, 找到和谐的连接点的话, 那么在儿童的心目中, 我们的汉字就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毫无情趣的点画符号, 而成了一朵朵五颜六色充满芬芳香气的诱人的鲜花;我们的识字教学, 就不再是抽象无趣的学习负担, 而成了放飞他们童真童趣的精神乐园。

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 象形字 阅读

汉字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低年级的识字内容的编排有了很大的突破,不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教材,如每个单元开头的识字课,形式就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谜语、谚语等。针对教材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落实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呢?我认为,只有把汉字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交流,才能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从象形字入手,掌握汉字规律,提高识字质量

从我国自有汉字以来,首先出现的就是象形字,其他的汉字可以说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换句话说,要掌握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就要先掌握象形字。如人教版第一册就抓住汉字这一特点,在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100个汉字中,大部分是象形字。这样的编排,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降低了他们识字的难度,也符合低年级学生擅长形象识记的特点。如“人”、“日”、“口”、“目”、“水”……都是通过实物与书中的象形字对照,教学生认识的,同时也告诉学生,认识事物也能认识汉字,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直观形象,把认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是在识字的初始阶段的做法。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我们还可以粗浅地告诉学生,汉字中象形字(含部首)是最基本的字,会意字、形声字都是由这些基本字合成的,如“花”“苗”“休”等字。在学生日积月累的识字过程中教会他们逐渐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为今后的识字、写字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二、细心挖掘生活中识字的各种渠道,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识字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识字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中学习书本上的汉字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如在生活中,利用书报、影视、商店、广告、网络等自己学习汉字。人教版第一册的识字三《在家里》,就在识字的同时配了一幅家里的图画,我们老师可以在学生识字完后,指导学生做一些生字卡片,让学生把字卡带回家,把这些字卡贴在实物上,同时,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中的实物,做几张字卡,下节课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第二天学生不但把手中的字卡贴在了家中的实物上,还带来了自己做的字卡,在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我家有:大衣柜、空调、皮沙发、金鱼缸、电风扇……”等等。又如在学完了《自选商场》后,也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商场还看到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汉字。学生走出了课堂,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场所中感受到自主识字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三、抓住活动的契机,激发识字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是各式各样的,可以在课内,课外,可以是学校的比赛,可以是郊游。在活动过程中,如果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比如刚入学的新生,老师可以先带学生参观自己的校园,让学生认识自己学校的校名“景田小学”,再让学生认识学校宣传栏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然后带学生到学校花园里,指认各种花名、树名,学生在参观活动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回到教室,老师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姓名,介绍自己,再让学生读一读,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总是积极认读自己的姓名和认识别人的名字,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认识了汉字。这些活动,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体会到识字用处大,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了識字的积极性、自觉性,增加了识字量。

四、把识字训练放到阅读教学中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当学生识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打开奇妙无比的文本世界了,这时的识字教学便可以通过阅读来体现。首先,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从一篇课文的初读,精读,带着疑问读,有感情读等多种形式次的朗读,使生字、词在多次的读中反复出现,这样可以读准字音,加深识记印象。在朗读中,还可以边读边想象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所描绘的景象,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其次,在阅读中,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积累词汇和美词佳句,利用积累的丰富词语进行字、词训练,如,用字组词,用词写话,编写故事等训练,让所认识的字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重现,使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巩固识字,提高用字的能力。这样,把识字、学词、阅读融为一个整体,突出了语言训练的实践性和识字教学的综合性。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瓶颈”。所以我们只有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篇4

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学“鲜”字,老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鱼’和‘羊’加在一起是什么味道?”学“雨”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告”字,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字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我常采用的游戏有:送信、找朋友、送生字宝宝回家、开火车、猜字谜等。

3、顺口溜识字法。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让孩子会学。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1、形象记忆法。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2、猜谜识字法。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3、找规律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清”加一个“日”旁就成了“晴”。减一减:如:“概”,减一减就成了“既”。换一换:如“辩”和“瓣”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4、故事识字法。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5、用比较法识记。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

6、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忘记。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忘记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巩固。

上面是小学语文识字方法,下面谈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拼音教学是抽象而枯燥的。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轻松的情境中愉快地教学汉语拼音呢?

一、融入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教学时,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则会使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学时我把学生喜闻乐见的“超人”引入了课堂。我说:“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些‘拼音超人’。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认识‘超人’的基本部件,如左斜、右斜、左半圆、右半圆、竖右弯等,这些部件可以组合成很多‘拼音超人’。如果你们认识了所有的‘拼音超人’,就将帮你认识很多的‘生字宝宝’。”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新颖的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iu”和“ui”两个韵母时,我给学生编了个故事:“i和u是好朋友,一天i前u后iu、iu、iu去秋游。走着走着,路边突然窜出一只小兔子,吓得i躲到了u的后面大喊:‘ui、ui、ui危险。’”讲故事的同时,我还拿着i和u的字母卡配合故事内容进行演示。这一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2、汉语拼音教学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要想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时我把拼音教学同学生的语言、思维等联系起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拼读。我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字母卡片,配上图,定时拿到学校和大家一起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的特点,又可以避免单纯抄写给学生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语拼音的学习。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拼音学习方法后,我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天天拼”专栏,把学校发生的一些新鲜事以拼音的形式拼写出来。下课后,学生就会围上来认真拼读。这既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又落实了用汉语拼音识字和学习说普通话的要求。

浅谈低年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三小 篇5

一.谈儿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年级的新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相互干扰而使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而一般会认为常规教育大多跟语文教师有关。但事实上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靠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自然也包括我这样的数学教师,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儿歌指导他们。所以,我认为让儿歌进入低年级课堂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儿歌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如训练学生课前静息,“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整齐,静等老师来上课。”如训练学生上课举手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如训练学生听课,“老师讲话,眼睛看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黑板; 同学发言,眼睛看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会用眼,学好本领。”经过一段时间的说唱,这些方面习惯慢慢会变好。还有书写习惯对于低年级来说,也是一项非常特殊又重要的习惯。所以入学教育时我就对写、坐姿势配上儿歌进行引导:“头放正,肩放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每当学生做作业身歪,头太低,握笔姿势不正确时,即让其以按以上的歌诀重复一次即可,坚持一段时间,正确的写字姿势必可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缺乏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果经常运用儿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潜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平时我经常引导学生背诵“五心”歌:“小朋友,要记清,上课千万要专心,作业千万靠细心,考试千万防粗心,纠错千万有耐心,不差千万别灰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对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孩子习惯好了,课堂纪律也随之改变,另外,一些节奏性、操作性强的儿歌对于组织课堂纪律也十分有效“123坐端正,321不讲话”;“伸伸手1、2,踢踢脚1、2,坐坐好1、2。”节奏是美妙的,孩子也是最敏感的,我们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低年级是培养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益。

(二)、儿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体会到,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辅助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看图列式》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精心设计的动画课件与儿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边放课件,一边放儿歌。课件是:左边出来三只白兔,右边又出来四只白兔,一个大括号把它们连在一起。然后一个拟人化的疑问号出来了,它正饶着左边白兔、右边白兔以及大括号跑圈。这时,儿歌声起:“疑问号,真调皮,到处跑来提问题,同学们,快快来,快点,快点,捉住它,把它的问题猜一猜,然后把它来解答。”在这首儿歌中,它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即要求学生在看图列式中,先找出疑问号的位置,提出所求的问题,再判断所求的方法。有如一条主轴贯穿在全课的主要活动中。它与动画画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起和创造激情。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个个争先恐后的根据问号位置来猜所求的问题。人人各抒己见,蠢蠢欲动地列式解题。他们已完全投入到了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活动之中。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在这首儿歌中一触即发,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在教学左和右的区分时,编了如下一首儿歌:小朋友,动起来,伸出你的右手,拍拍大肚瓜。小朋友,动起来,伸出你的左手,摸摸大脑瓜.„„又如:在教学“凑十法”时编配了“凑十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经过实践证明: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儿歌本身也要严密而科学,让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

二.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形象——抽象”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方式正处在具体——形象发展阶段,适合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因此,要让小学儿童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认识规律来使小学生认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这种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一定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改革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放在了主要位置。这就使得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不仅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学具,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实验工具,成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物质基础。因此,小学数学学具在新课程标准下,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更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这也给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必须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过度阶段。因此,小学儿童适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适于在有具体操作或有活动画面的场合下学习。

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需要通过学具操作学习: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认识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就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而把数具体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较全面体现数特征的具体实物来把数模型化,这一具体实物就是认数的学具。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太少,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概念形成实践基础。因此小学生在认识数概念时只有通过对学具的具体操作学习才能充分地认识理解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定律等。否则,对数的认识就只能是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学具是把生活中的数量转化为数学中的数的媒介物: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和形的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小学儿童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什么转化?靠的就是学具。因为学生通过学具认识理解了数,把数学符号跟学具结合在了一起,把数学计算同学具的合分操作首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学生在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间数量关系表达为数学符号关系时,需要通过先把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跟学具实物联系起来(即用学具代表),然后再进行数学符号表达和计算。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才会使儿童感到顺理成章,心服口服。否则,就会使学生误入空想,使数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由此看出,学具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同数学符号发生联系的媒介体,中介物。

学具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既是学习数学自身的需要,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因而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通过多次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发展形成起来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这种训练在小学中就主要来自于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生活中具体实物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的是学具的媒介帮助。因此学具就成了“具体——形象——抽象”思维训练的一个桥梁,成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3.遵循认知规律,抓住学具操作的环节

我们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儿童的“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这一认识规律来编写的。因此,我们第一学段教师在设计学具操作环节的时候,也应该将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操作)、动脑思考(建立表象)、动口表达(形成概念)相互结合,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A、操作前,精心准备

1、精心挑选。在自选物品充当学具时,我们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功能单

一、普通常见的物品充当学具。

2、多加了解。教师在使用学具前应该对学具有充分了解,多预设一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指导时有的放矢,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3、事先接触。教师最好是在上课前让孩子先接触学具,以免课堂上学生过于沉迷学具,影响教学。B、操作时,认真指导

1、呈现适时。当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有了较大困难、疑惑时,教师才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具操作。过早、过迟,都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勤于巡视。当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不能闲着,要多到学生当中去转转、看看,以便了解更多地关于学生操作学具、理解概念的情况。

3、及时反馈。发现学生在操作学具过程中优秀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导、纠正,促使学生活动朝着既定目标行进。C、操作后,整理总结

1、动手整理。教师应及时提醒整理好自己的学具,以免影响后面环节的教学效果。

2、动脑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思考自己在学具操作过程中的得失、体会,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概括出相关知识。

3、动口表述。教师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并表述出来。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实例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着重讲讲本人在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以学具为载体,如何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

实例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30第七题,在一张(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上列出六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说说“4的对面是几”。

这道题目,究其本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学会“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即“充分利用空间观念,将题目所给二维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成三维的立体图,从而找到4的对面”。

如果只是光看着这幅图,然后光凭着脑袋使劲想,这对刚刚进入学校大门不到一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道题目应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此,我们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亲自动手制作简单学具的过程当中,以学具为载体,进一步体验“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具体地来说,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照着习题上的样子,先将(二维的平面展开)图照样画葫芦给画下来;然后用剪刀,沿着边线将图形剪下来;接着引导学生将这个(二维的平面展开)图折成(三维的)正方体(当然,这一步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折,因为答案只有一个,学生在几次失败之后,自然能够想到正确的折法)。最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就这样,学生就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这几个操作步骤,利用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将原本十分难懂的立体几何知识,轻易地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了,成功地实现了“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一目标。

实例二:

一年级教材当中有“根据图形,数个数”的题目,例如一年级下册P100有这么一题:

要想一年级的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类题目,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才行——因为这是立体图形,特别是要注意找出那些被其他小正方体遮挡掉的小正方体。

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完全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来完成教学任务。先让学生取出一定数目的小正方体,然后将它们按照书本上所给的图形摆好(在摆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被遮挡”这个难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将摆好的图形拆掉,数清楚正方体的个数。在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学具是探究性学习的最先实验工具: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自我探索研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而自然科学中的探索研究总是要伴随着一定的实验和验证,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实验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研究学习,首先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其次学生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实验工具。给学生创设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图片或多媒体教学等,引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课题),激起儿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并引导儿童提出一些猜想或判断,从而形成一种探索研究的环境。然后就是学生自主地实验或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判断,得出结论。学生要作实验或验证就需要运用一定的实验工具,这种实验工具主要就来自与数学学具。因此说,小学数学学具是探究性学习的最早使用的实验工具。

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武器、法宝 由于学生在学习认识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等方面知识时,是靠学具把数具体化后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和想象来理解认识的。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实验,自己探索发现有关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方面的知识;并再通过学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探索研究出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这就是说,小学数学学具既是把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转换器;又是学生探究性学生的探测仪;它既能理论联系实际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连接在一起;又能把学习生活化,让学生快乐、有趣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说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武器法宝。是形成探究式学习的开路先锋。

三.低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一定渗透,数学语言的适当训练,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发言的机会少,每节课只有部分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做法,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和“看客”。难道 “听众”和“看客”没有表达的需要吗?应该说有,而且非常强烈。我们已经知道,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都想表现自己,可是水平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写数学日记,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一、写日记的历经阶段 1.恰当引导,培养先行者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写日记的难度可能不小。不出意外,当我刚在班内提到“写数学日记”时,学生们一脸茫然。于是,我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并不难,把自己身边找到的数学知识写下来,把怎样用数学去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记下来,就是很好的数学日记。我也讲了写数学日记的重要性,描绘了写数学日记的光辉前景——可能成为数学家。全面动员后,我从群情激昂的学生中挑选了十位学生,把日记的格式、内容向他们又一一作了详细的要求,鼓励他们大胆写。一周后,他们每个人都交上一篇日记,我读后感到还行。2.榜样带动,激励后来者

说实在的,十名学生的日记内容是浅显的,文笔是稚嫩的,可贵的是他们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我随后让他们每人在班内读了自己的日记,同时点评了日记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日记的内容又作了更详细的要求:找数学——找家中、校园里、商场里、马路边等比较熟悉地方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那些生活中遇到的、自己提出的、家长提供的数学问题;做数学——研究数学趣题,制作喜欢的数学图形等。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我把写日记的队伍扩充到二十人。3.百花齐放,全员参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数学日记,我要求学生写真事、诉真情、说真话,开始可以只写几句,以后可以越写越多,循序渐进。非常可喜的是,学生的日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内容越来越丰富,还有不少学生写出了非常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对优秀日记我有时在班内朗读,有时打印成稿贴到“班级展示台”上供学生观摩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日记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周都有学生找到我,领个新本子回家写日记,写日记的队伍慢慢壮大了。现在,全班学生都养成了每周写一篇日记的习惯。

二、数学日记举例

一段时间来,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视野的不同,写出了内容多样的日记,反映了学生数学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根据内容可以分成4类: 1.数学发现类:是指学生在家中、公园、超市等场所找到的直观、形象、感性的数学知识。如《爬棋山》中写到:„„我们大约爬了200个台阶,才到了半山腰。然后我们就沿着上面的小路走,又走了20多分钟,就到了山顶。我往下一看,下面的人变小了,城市变矮了。下山的时候,大舅带着我坐滑道滑下山去,这个滑道大约长100多米,这座山大约高500米。下了山,我们就在山下的饭店吃了午饭,就回家了,这一天我玩得真开心。

2.数学思考类:是指做题时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解题技巧或钻研智力题的过程。如《小诀窍》中写到:今天我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使我做得更快了。比如在算这样的题38+24+32时,我先把38和32相加得70,再加24得94。在减法中,同样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如:81-37-21,先用81-21得60,再算60-37=23。是不是很简单?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快速计算法。

3.数学应用类:是指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了具体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如《今天我付钱》中写到:今天,我和妈妈去市场买东西,妈妈说:“今天我买东西,你付钱。”说着,妈妈给了我20元钱。妈妈先买了6元的栗子,又买了2元5角的瓜子,我给了阿姨20元,阿姨找给我11元5角。然后,又买了五斤苹果,花了4元钱,我给阿姨10元,阿姨找给我6元。妈妈问我一共花了多少元?我算了算:6元+2元5角+4元=12元5角,就说:“花了12元5角”。妈妈又问我剩下多少元?我接着算:20元-12元5角=7元5角。最后我把剩下的7元5角还给了妈妈。4.数学情感类:是指学生在写日记中表露出来的对数学的深厚的感情。如《一箱苹果》中写到:今天,爸爸搬来一箱苹果,等我把箱子打开,嗬!这么多苹果,有两层。第一层横着有5个,竖着有3个,有三行就有3×5=15(个),第二层也是 3×5=15(个),15+15=30(个),一共有30个。我不仅学会了加法,还学会了乘法,啊!数学真奇妙!

三、日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活,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体现了一定深度的数学发现、数学应用和数学思考的水平,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尤为重要的是,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四、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学生的日记写得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内容不够丰富,数学发现、应用、想象的内容如买东西、编童话故事居多,数学思考、情感类偏少。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和情感态度的日记是最具有价值的,最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也是学生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今后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然后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实地记载,特别是自己思考的方向,思考的细节,成功的感想都能写出来,那就更好了。

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6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地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这样编排的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即在阅读中认识汉字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但是,在采用随文识字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又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的问题?在教学中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边学文边识字又怎么来体现识字教学的重点?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识字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读音不准确;形近字难区别;各个字的部件位置易颠倒;同音字运用易混淆。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途径,需要在随文识字中找到一条符合本班学生识字的有效措施。

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文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根据这个情况,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激趣导入,随题识字,揭示课题。

比如《秋天》,题目中“秋”是会写字,我的教学步骤是复习“禾”——学习“秋”禾苗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板书“秋天”——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齐读课题。

这一过程,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巧妙地渗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题目中“植物”两个字都是要求会写的字。因为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比较少,我先出示几张植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先认识什么是“植物”。他们看图后明白,“植物”是生命的主要之一,并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我问:“为什么‘植’字

是木字旁?”孩子们回答说“因为植物包含了如乔木、灌木等”。“谁有好方法记‘物’字?”孩子说:“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用 ‘请勿打扰’的‘勿’加个牛字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植物’的‘物’。这样教学生字,把学字和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渗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使生字不孤立于课文之外。

2、借助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适当留些读读课文、记记字形等口头作业。这也为课上读准、读通课文节省时间。

预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进行: ①回顾预习,自读。

②认读生字词、轻声词、多音字、长句。③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此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几个小步骤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整合。比如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直接读课文,根据读书情况再纠正读音;有的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就可以舍去这一环节。

第二,可以结合有特点的字的形来记住读音。二年级可以结合预习和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二、随文理解细化阶段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当代的识字训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当有机地和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 的奇妙。

1、精读课文,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我在备课时尽量做到 “三个心中有数”。这一步是随文识字的核心环节。这三个心中有数是:一是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要心中有数;二是每个生字的形、义和课文的人文内涵及重、难点的联系要心中有数;三是朗读指导的任务要心中有数。这三个“心中有数”决定整个随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切忌每个字都要随文而识,每个自然段都进行朗读指导。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共有7个生字:甲、伞、豆、植、物、轻、粗,三个新偏旁:牛字旁、车字旁、米字旁。根据“三个心中有数”,把这些识字任务进行归类:植、物、粗、轻、进行随文,因为它们的形与义与文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随文有利于识字,识字有利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而其他的字则定位:会读,感知形和义。第二课时再给予集中强化。

2、研读文本,把握重点;研读生字,找准结合点。

不是因为随文识字了,就忽视了文本阅读的重点了。要根据文本的重点确定随文识字点。

如《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中,在句子“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要认的字有“奔、洋、舞”;“江”是要写的字。我把这几个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读通;然后我出示奔跑、海洋、跳舞的图片,认识“奔、洋、舞”这三个字;而后,出示“江”字让学生观察学习。学生发现,“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在学生会认会写这几个字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子,很顺利地从字过渡到到句的教学,又从句过渡到到篇的教学。

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阶段。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根据本课的生字,进行重组,形成一篇包含课文生字的又一短小的文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又使学生多了一次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

四、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7

一、营造和谐氛围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而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不能越俎代庖,将本来可以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机械枯燥、索然无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同时,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励。教学中,要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才能够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二、巧用形声字教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使学生都想学,都会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三、编字谜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进而学着编谜语。如教学“闪”字时,我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我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又如,“兽”字是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野兽的特点,学生就编成了谜语: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学生学着编谜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已化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联系生活情境识字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很多教师喜欢用并且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现行人教版教材的识字教学要求多读少写、读写分开,即一类字和二类字。前者字形简洁,要求不但会认,还要会写,与文本相脱节时,学生基本能自行掌握;后者字形较难,这类字只要求会认,随文出现,但是数量较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是大多数学生认读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将文本内容联系生活识字。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的《在家里》时,我会让学生把家里的茶几、电视、沙发都贴上标签,随时认读;又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手拿词语卡片,找找对应的“拍皮球”、“打篮球”、“拔河”动作等;再如,在讲授《菜园里》一课前,我让学生跟着家长到菜地里看一看茄子,摸一摸南瓜,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田地里体验体验。这样一来,学生既能认读词语,又能理解其意,一举两得,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乐于识字。

五、创设游戏情境识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教师常常喜欢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收获。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册《语文园地四》中的第一题“我会认”,我没有出示完成题目,而是只出示“杏、林、休、森、松、桃、桥、机”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有一个“木”字,都和木头有关。于是,我趁机拓展,让学生自己也学着找几个字考考老师。学生为了能考倒老师,他们会很积极地投入学习,产生编题的乐趣,从而牢牢地掌握了生字。另外,我还常编些字谜让学生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家五口人在说话”(语)等。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用编字谜、编故事的办法识字。比如,“羊尾巴太大不见了”(美),“一只手放在眼睛上”(看)等。可能学生编的字谜很稚嫩或很可笑,甚至有时候谜底都在谜面中出现,但是学生在编字谜的时候是用心的,他们是仔细推敲、研究过的,这不也是一种识字的办法吗?

六、实践活动识字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融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获得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并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谈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8

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在语文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

自学的四个步骤,识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就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二、改变积累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淀,这种过程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身体里储存的“粮食”就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背诵展示活动。每天背诵的内容不同,总结为“一段二句三词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优美段落、诗词;二句即周二被两个名言警句、歇后语或俗语等;三词即周三、周四背三个积累好词,说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积累背优美段落,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记忆内容要熟练。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4.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5.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6.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那么怎样培养阅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黄继光》、《小珊迪》就重点培训学生有详有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记叙事情经过的能力;学习《三味书屋》就重点培训学生按不同空间方位描述事情的能力;学习诗歌、古诗就培训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一堂课一堂地逐渐形成技能。

四、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汇报,别的小组可以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交流的目的,小组筛选后,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重要的、难点的地方,经过学习认真筛选,提出重点,让全班同学讨论。

五、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学习目的不仅只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新虹农贸志愿服务工作计划下一篇:文明劝导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