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2024-10-09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共12篇)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

歌曲处理能力的高低与个人审美情趣、对作品内涵的分析和演唱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每节课所面对的是几十个未受过正规声乐训练、音乐素养也有较大差异的普通学生。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性的歌曲处理,让学生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是歌唱教学的关键,也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认为较为有效的几种做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利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演唱示范,启发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的歌曲处理,提升歌唱表现力。比较法的运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既运用方便又能给学生以非常直接的感受。这里所运用的演唱示范可以是精美的视频、音频资料,也可以是教师的亲身示范表演。比较法适用的范围较广,主要根据视听资料以及教师歌唱专长的具体情况而定,但视听资料或教师示范必须是充满美感的、富有感染力的。

二、迁移法

迁移法是指通过对与音乐相关艺术的研究,合理借鉴与运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与歌唱之间的共通点,启发学生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

朗诵迁移法是指通过朗诵歌词,合理借鉴、运用朗诵与歌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共通点,启发学生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在初中艺术课堂的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诵歌词相对于演唱歌词往往更容易把握住歌词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内涵。因此,通过充满感情的朗诵,将情感体验合理地运用到歌唱之中是学生进行歌曲处理、提高歌唱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画面迁移法是指通过欣赏、分析与歌曲表现内容、情感相近的优秀画作或图片,启发学生将对画面的理解、感受迁移到歌曲演唱之中,从而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适用画面迁移法的教材歌曲有《尼罗河畔的歌声》《天堂》等。

三、强化法

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旋律、节奏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能力,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强化练习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强化法可分为旋律强化法和节奏强化法。通常旋律性强的歌曲善于抒发感情,较适用于旋律强化法;节奏性强的歌曲善于表现形象,较适用于节奏强化法。相对来说,强化法专业性较强,运用不当的话往往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教师应当在对歌曲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比较活泼、有趣的活动练习来启发学生,并从多方面加以灵活指导。

旋律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旋律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旋律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

节奏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节奏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节奏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歌曲艺术处理能力,提高歌曲演唱表现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歌曲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比较法、迁移法还是强化法,都是可以相互交替、穿插使用的。教师要结合歌曲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专长条件等进行灵活调节,选择适合、有效的方法来启发和指导学生。

由于初中生对艺术审美的价值还没有能力作出较为独立、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审美趣味的影响。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启发为前提来积极引导,用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魅力让学生感知经典歌曲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变被动的学习为愉快的、自主性的学习。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2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之我见

内乡县乍曲初中 谢晓法

2013年5月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之我见

内乡县乍曲初中 谢晓法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那么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仿促写 激发兴趣

仿写是把作文训练具体化、浅显化,是对范文的写法进行学习和借鉴。仿写训练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实践证明: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仿写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优点,结合自身的阅历及情感体验进行创新。我认为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体的模仿。如:写作记叙文《我最尊敬的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魏巍《我的老师》,抓住生活中小事,清楚交代记叙的要素,以小见大表现出人物高尚的品质。

2、结构的模仿。如:写作散文《五彩斑斓的春天》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同时模仿过渡句、中心句的运用,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

3、选材上的模仿。如:学习《枣核》“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又如学习《背影》以父亲的一封信为契机,捕获写作的灵感。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就有章可循,学生训练就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写作便能感到轻松作文自然一气呵成。

二、以写为乐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首要任务。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感受表达的乐趣。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创的教学活动。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写作氛围的前提,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是浓厚兴趣的基础。如:学完《紫藤萝瀑布》一文后学生表情沉重、唏嘘不已,似有很多话想说。抓住这一写作契机,我就和他们畅所欲言,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当堂练习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美的创造。语文教师要学会及时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对写作要有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切忌打击、讽刺、挖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心灵降,低写作热情。如:在每次习作后我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当堂宣讲,或编辑成册进行传阅,或在板报、墙报上刊登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巧妙指导 点石成金

有了素材的积累、浓厚的兴趣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做好写前指导。

1、鼓励教师“下水”指导写作。教师的下水文不能高高在上,要立足学生实际。“试水之深浅”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确立主题、筛选组织好材料、抒情达意学生就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长期坚持,“似曾相识”的抄袭之作也就越来越少。作文水平就慢慢提升。

2、指导审题、依题选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2 作文灵魂的体现。拟好文题是成功之作的第一步。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确定主题。如:母爱,可以说“母爱亲情”是学生习作中的老调子了,若想推陈出新必须先从拟题入手。我先让每位学生自拟三个题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不同题目择优录用避免千人一面全班学生一个题目。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再进行选材定题避免了作文内容雷同现象发生。

四、多元评价 鼓励表达

写作评价和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求提升教师评价的质量。教师的目光应聚集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在学生自评自改中,教师扮演一个主持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当堂口头点评贵在精简,一语中的,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写就有闪光点,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至于书面评语是联系写作教与学双方的重要管道。优秀的评语应当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格成长,它不但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其言语的文化品格,而且能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影响力、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3

声乐表演,是赋予歌曲生命力的二、三度创作,是把作曲家以及欣赏者的心灵与生命的韵律连結起来的中介。怎样把歌曲演唱好,使作曲家创作中最积极的因素,有价值的思想倾向,美的形式因素体现得更鲜明、更突出,进而提高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使作品内在的生命力得以更充分、更全面地表现出来。

一、声乐教学中渗透声乐表演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教学是一门较为综合、较为复杂的学科。声乐表演艺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譬如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物理学、音响学、生理医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形成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启发,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包容。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言:“艺术同科学在山脚分开,而在山顶会合。”如果一个学习声乐表演艺术的人,只注重技能、技巧,而缺乏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缺乏生活体验、文化修养。那么,在他的声乐表现中将永远缺少某种“感觉”,只能像工匠技术的传承,而不可能表现出艺术的独创性来。所以,每一位从事声乐表演艺术的人,不仅要经过艰苦的、系统的技术训练,以求得到表现力的提高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德修养,更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中学生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我们应当实事求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声乐表演对于初学声乐的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声乐表演艺术实践中,歌者的文化修養与表演的水平息息相关,文化修养的高低也是评判声乐表演艺术优劣高低的标准之一。而中学生也已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由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声乐表演教学也应当渗透其中。形成“两条腿走路”的良好学习机体,使学生全方面地学习,全方面地提高。就此,提出了在中学生声乐教学中渗透声乐表演教学的必要性。

二、声乐教学实践中渗透声乐表演教学的几个要点

1、声乐表演教学中对中学生文化修养的要求

在声乐表演中“神韵”是最重要的,而“神韵”的生根发芽是要有合适的优质的“土壤”供给。中学生声乐教育虽然是初级的、刚刚起步的。然而就是这个“刚刚起步”,我们就应该给予正确的、优质的声乐表演辅导,以至于学生不会走弯路、出现知识的“长短脚”。在为“神韵”提供“土壤”时,所有中学生声乐学习者就有必要为自己的“土壤”充实提高。一位歌者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底蕴,才能对歌曲的深刻内容有所领悟,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整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声乐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学生对歌曲的分析,不仅只局限于音乐方面,还应从文学、语言、甚至到一个宇的发音咬字推敲,在整句歌词中这个字应当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比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中的歌曲《青春舞曲》,不要只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而应该深入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在魅力。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的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明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結构简洁、富于动感,歌词既通俗又富有哲理、喻意深刻。这样,就要求学生应当有着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文化修养,才能提高音乐的驾驭能力。从而把音乐唱“活”,这就是学习声乐的中学生应具备的客观条件之一。

2、声乐表演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是学习声乐表演的无穷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展示表演者才华和技艺的平台,更是一门充满着想象的艺术。声乐表演和想象互为依托相互造就,声乐表演为想象的释放提供着舞台,而想象又反过来补充和完善着声乐表演。这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丰富的想象力能使歌者进行二度创作时具备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值得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在优秀的美术老师那里,他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有圆的,有扁平的,有红色的,还有绿色的。表面上看,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同样在声乐教学中,想象力的开启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例如:在进行《青藏高原》歌唱表演教学时,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引子的音乐中,要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演唱者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使自己仿佛置身于其中,使演唱出的声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才能打动听众。

3、舞台实践是中学生学习声乐表演的必经之路

舞台实践是所有表演艺术的必经之路,当然,声乐表演更是如此。只有通过舞台实践,学生的表演艺术才能不断的提高。即:从理论——实践——反思——提高,不断地螺旋式的前进。如果没有经过舞台实践,那所学的知识就成为“空中楼阁”,不能为之所用,所有的声乐表演教学都是为声乐的舞台上表演服务的。平时的努力学习只有通过舞台的检测,才能逐渐地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在声乐表演教学中,舞台实践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舞台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結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舞台实践是进行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一个教学循环过程。即:从理论——实践——反思——提高,不断地螺旋式的前进。在实践过程中,不一定要在真正的舞台上才能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强调这一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师当场指出缺点,进行改正提高。把教师、学生当成观众,无处不存在表演舞台。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上课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从而推动了学生的声乐水平的不断进步。

4、在中学生声乐表演教学中,还应强调:声乐表演中的临时应变能力的培养。

在舞台上,任何“状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表演者应“处乱不惊,沉着应变”。也只有具备较强的临时应变能力,才能使声乐作品更好、更完美的展现。如果表演者照章办事,没有自己应有的风格以及临时应变的能力,就可能会使声乐作品表演索然无味、一败涂地。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如果与平时设计的有偏差,就应当即兴创作表演,演唱者的发挥应该围绕歌曲的主题,或相关的背景,进行即兴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或者忘词等问题,演唱者应该沉着应对、不要慌张、更不要停止歌唱表演。如平时学得很好,在舞台上出现突然状况时,表演者不能临时应变,而无所适从,就会使整部作品表演功亏一篑。相反,表演者如果具备较强的临时应变能力,就会使作品完整无暇,甚至锦上添花。

对小学歌唱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篇4

一、歌唱教学的内容

伴随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师也走在改革的大潮中, 也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法, 具备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令人称赞。但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 即在教学设计中, 借鉴很多“优秀”的教法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动画课件, 采用画图、写文抒情等多种形式, 一节课越像文艺晚会感觉越好。这样课堂的多数时间被这些姊妹艺术占据, 而歌唱教学的本质内容——唱歌却被挤压成附庸品, 深入地且有针对性地学习唱歌的时间寥寥无几, 歌唱教学变得肤浅, 重形式轻内容, 本末倒置。

如在新课导入聆听后, 很多教师都喜欢提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歌 (乐) 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歌唱?”这样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解语言文字表述的层面上, 作品的音乐性却退出了课堂的舞台, 黯然神伤。笔者认为, 人的情感是在不同的情境下的自然反应, 虽然通过情感体验也可以表现歌曲, 但这种表现仅停留在歌曲艺术较浅的层面。歌曲给予我们的感受是由音乐要素带来的, 如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因此, 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应对歌曲中蕴含的音乐要素进行深入挖掘, 利用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塑造形象、表现形象。让学习回归音乐本身, 歌唱教学才能有质的飞跃。

二、歌唱教学中的双基教学

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音乐教师领会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歌唱教学观。但与此同时, 由于音乐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偏颇, 他们严重忽视了在歌唱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导致在歌唱教学中把歌唱知识、发声技能训练统统丢掉, 歌唱教学不为演唱服务了, 冲淡了歌唱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是音乐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歌唱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知识技能的积淀, 没有“双基”的歌唱教学变得形式化。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学生连基本的音乐知识都不懂, 音乐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面, 何谈体验、感受、赏析音乐和提高歌唱素养。因此,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科学、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知识和技能, 如歌唱的呼吸、姿势、节拍感、强弱感、旋律感, 及前奏、伴奏的反应, 对表情、知识符号的应用等。总之, 知识技能的训练要时刻围绕音乐内容进行。小学生的歌唱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对新的演唱技能的学习也是对旧的演唱技能的复习。因此, 教师应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进行“双基”教学,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 切忌跳跃、断裂, 使学生做到预习、认知、感知、巩固, 系统、科学地学习歌唱。

三、歌唱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 这些目标可单独形成, 也可相辅相成。歌唱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唱歌曲, 这才是歌唱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思想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歌唱教学的德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切忌把唱歌课上成思想教育课, 过多地用语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而削弱歌唱教学的核心内容, 削弱歌唱教学的音乐性。

四、歌唱教学的难点

歌唱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在歌唱时不易理解乐理知识, 或不易掌握发声技巧、呼吸方法等。针对难点, 歌唱教学要因人而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此外, 教师在把教材烂熟于心的同时, 也要对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时可能会感到困难的问题着力研究, 通过歌曲和歌曲中蕴含的音乐要素, 加强歌唱知识技能训练。否则一时的难点解决不了, 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畏惧心理, 进而故意避开难点, 影响歌唱学习的衔接性和整体性。久而久之, 歌唱教学就会变得不舒畅, 学生更是听不懂、学不会、唱不好、不愿唱, 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

目前的歌唱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即教师往往从歌曲的节奏找难点, 打了两三遍节奏, 再让学生唱两三遍, 然后就急于进行拓展, 一节课下来, 学生唱不准、唱不好、不会唱的现象时有发生。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正确认识歌唱教学的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关注学生, 用“心”、用“情”理解教材, 正视难点, 切勿刻意制造课堂教学环节流畅的假象, 而忽视教学难点。一节课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就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问题, 提问更要深入歌唱教学的核心问题, 避免肤浅的问题及与歌唱无关的问题。在歌唱教学中, 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我唱一句, 你唱一句的模仿者, 而是通过积极的引导, 巧妙激发学生对歌唱学习主动探索的求知欲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歌唱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实际, 任凭教师自己唱得再好, 音乐素养再高, 也逃脱不了学生一节课下来仍然不会唱的尴尬。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杨梅,女,小教一级,大专毕业,岑巩县羊桥乡羊桥中心小学教师,联系电话:***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不光是学生感到难写,老师也感到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与学生,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教师对小学三年级作文拔高要求,形式单调,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这就将小学生作文改为“习作”降低了作文难度,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生活取材,说实话,写实事,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习作前的指导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作文前的指导往往花去较多的时间,有时整整用一节课,甚至有的教师花上两节课。教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写,写不好,于是指导前非常费心,把写什么,怎样去开头,怎么去结尾都一一交代清楚,甚至列出具体的要求,举了不少的实例,提供一大串词语。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式去写。其实这样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写下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体现不出各自的个性习作。应该让学生写出各自个性的习作,必须改变用一个模式来指导学生习作的做法。我认为习作前应抓好两件事:一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进行这项习作;二是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觉得有许多内容可以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由学生自己决定。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如我在进行《观察日记》这次习作前,指导时,我先向学生说说我小时候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然后让学生也向大家说说自己的发现。就这样一次习作就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了,全体学生纷纷向同学介绍了自己的新发现。有的介绍《母鸡是怎样下蛋的》,有的介绍《水蜗牛》,还有的介绍了《水是怎样烧开的》……几乎每个学生说的都不一样,内容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习作前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是关键。这样做,花的时间不但少而且成效显著。

二、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如第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习作《我喜欢的一堂课》有一位同学写到“我喜欢的一堂课是某年某日星期五早上第二节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熟悉的人,在还未写之前,我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总是担心不会,该怎么去写,总认为作文很难,不喜欢作文课,可是没想到一下老师便将我畏惧的心理排除了,而且是我感受到了习作的快乐,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作文课了。由此,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是较为重要的。同时让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体会到,习作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不光是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篇习作。而且交流、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评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取长补短。在进行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每次习作后我都让学生进行交流、修改,然后把写得好的习作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取习作的快乐,提高习作的能力。

三、注重习作修改

修改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主要是有两种方法:一是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如三年级上册中在“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提示中提到“写好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这就在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在互改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习作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修改。二是自己来改,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的态度。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地方或词句。生互评互改。在互改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习作评价,然后再进行修改。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学到了别人写文章的长处,也克服了自己写文章的不足之处。

四、课外多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造句指导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6

一、小学造句指导教学的意义

现在小学生造的句子,思想性强,句子也完整通顺,能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但只要听一听学生的发言,看一看学生的造句练习及作文,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造句方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句子雷同、千篇一律、句式单一、语气平淡、范围狭小、用词不当等等。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小学生能比较熟悉地运用有关的修辞方法和运用多种句式造句,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提高造句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端正对造句问题的认识,下大力气扎扎实实抓好造句教学。造句是一个系列,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由低到高,上下相联,环环相扣。造句又是一个大家族,它除了“实词”和“虚词”外,“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扩缩句子”等形式也属造句的范畴。教师要狠抓小学生的口头造句和书面造句,进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认认真真地、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造句。

二、小学造句指导教学的具体做法

1.指导学生准确用词造句

小学生造句普遍存在着用词不准确的现象。一位教师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时,一位学生造成“课外活动时,同学们一边跳绳,一边看课外书”。显然该句用词就不准确,学生不可能一边跳绳,一边看书。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句子改成“课外活动时,同学们一边跳绳,一边唱歌”,用词就准确了。

2.指导学生造句时力求真实、简明、具体

写文章“一要真实,二要具体”,造句也不例外。有一个班的学生用“拾金不昧”一词造句,90%的人都造成“我们学校的全体同学都拾金不昧做好事”。真的全校同学都拾金不昧吗?教师一问,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因为小偷小摸的事也时有发生,何况拾到人家的东西呢?

在要求学生们说真话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尽量把句子写简明、具体。一位学生用“热爱”一词造句:“热爱老师”。该句显然不具体,是谁热爱老师没有写明,缺乏主语。经过教师帮助改成:“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热爱老师。”这样,就既简明又具体了。由此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力求做到真实、简明、具体。

3.指导学生运用有关的修辞法

小学中高年级已学过比喻、反问、设问、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应该在造句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一位学生造了个句子:“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有的打球。”教师有意识地问:“还有的做什么?”学生经过思索,茅塞顿开:“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打排球。”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写排比句式。总之,有目的地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造句,是提高学生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

4.指导学生熟悉和运用多种句式

造句、写文章句式选择和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反映客观事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在小学造句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造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拟人句等,还要指导学生练习造一些简单的复句。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造句训练,就夯实了文章写作的基础。

词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7

一、掌握语音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

48个音素掌握不牢,很难掌握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所以教会学生发音,让他们尝试自己读,对记单词非常有帮助。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去掌握单词的拼写也是非常有效的。如,在学习shame时,很容易联想到same、name、game、blame等具有相同发音规则的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快认读新词,又可以复习旧词。

二、介绍新词汇

①利用实物。如:Look,this isa watch.(指着手表)②利用图片。教师课前制作好图片,这样上课节省不少时间还可以保存和反复使用。而学生自己做卡片,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③利用动作或表情。如:headache——I have a headache.Because I have a bad cold.教师用手捂着头,做头痛的样子并指导学生一起模仿。这样可以促进全班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容易引起学习兴趣。④用句子介绍词汇。如:教lazy时,可以说:All of you study hard,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He is very lazy.He gets up late and does nothing all day.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句子,又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其怎样运用。

三、操练和使用新词汇

①重复认读。在学完新单词后,让学生反复跟读。如,跟录音机读,跟教师读,跟优秀的学生读。每天跟读单词10分钟成为一种习惯。②听写练习。记忆单词必须落实到笔头,听说读写要交替进行。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听写,然后让同学们纠正。③使用新词汇。在操练新词时,把其放在句子中学习要比单纯的识读单词好得多,如:学习market,教师连续提问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Do you live near a market?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孤立教词汇,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词汇的复习

①归纳法。把一些前缀、后缀一样的词归纳在一起。②阅读复习单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理解学过词汇的各种意义,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有些单词是一词多义的,在阅读当中学生还能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而拓展知识面。③单词竞赛。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但词汇的范围不要太大,如一整本书,学生往往会嫌太多而不愿复习,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把范围定在两三个单元,学生复习起来会容易一些,效果也更好。竞赛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赛前给学生制定目标,如果学生达到了目标,可以免写一次作业,或者把他们的照片贴到表扬栏。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8

一、要正视自己,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声乐学习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是结合了天赋、歌唱智力、歌唱体力等因素的复杂行为。如果天赋好、领会快、方法对路, 可以事半功倍, 但歌唱中肌肉运动的能力, 保持稳定的开喉, 各声区的统一与高位置的开放等是需要长期磨炼, 并非一下子能做到的。

有些人不能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歌唱条件、音乐基础、演唱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不顾声乐学习的阶段性, 总与程度较高的人竞争, 导致挫折感、歌唱心理不平衡, 越来越焦躁, 心理负担过重, 引起歌唱器官运动的失调, 越唱越唱不好,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要学会正视自己、正视现实, 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要与自己上个阶段作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只有这样, 才能自我振奋、自我调节, 形成平衡的歌唱心理, 促进歌唱生理机制的调节, 越唱越好。

有些人急于求成, 在学习的初期就擅自增加歌唱练习时间, 或不顾实际音域和音量拼命唱高唱强, 往往导致嗓子过度疲劳或声带受到过度的冲击或挤卡造成嗓音疾病。合理的歌唱应因人而异、因声乐学习的不同阶段而异。一般原则是, 初学或体弱者歌唱练习时间要短, 次数要少, 每天不超过45分钟, 唱10~15分钟, 休息20分钟, 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酌情增加练习时间, 但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 每次练习30分钟, 休息10分钟。不要过早地扩大音域和发展音量, 在自然音域内还没有正确掌握运行时就强行扩大音域, 人为地超音量训练, 都会导致声带负担过重, 产生嗓音疾病。只有扎实地练基本功, 不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 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也有一些人心性很高, 想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程度, 成为自己喜欢、崇拜的歌唱家, 不按老师的规定练习而刻意地去模仿, 去“造出”歌唱家的音色。殊不知, 人与人的发声器官构造与发声功能状态不同, 如果勉强地仿效, 必定越学越不对, 很容易毁掉自己的嗓音, 即使基本功很成熟的人, 对别人的唱法也只能作为借鉴而不能雷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学别人则不一定合适, 而且成为歌唱家是需要诸多因素的完备, 尤其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声乐学习和舞台演出的磨炼, 而非一下子就达到的。

因此, 只有正视自己、正视客观条件, 充分考虑声乐学习的阶段性, 不急于求成, 不好高骛远, 多动脑, 扎扎实实, 循序渐进,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越唱越好。

二、不可把声乐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

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 忘记了声乐学习中特殊的主客观因素的关系。声乐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 主观因素所占的比例大些。对教师来说应做到的是因材施教, 教法得当, 而学生则需要有积极的歌唱心理、歌唱智力的发挥、信息反馈的准确等等。有些学生在课外擅自唱高唱强, 拼命练声、喊嗓, 病中滥用歌喉, 或怕唱得不好被别人听见而不练习;也有的学生课外不按教师的规定练习, 自搞一套, 今天模仿这个, 明天研究那个, 导致不良结果, 却将一切过失都推到教师身上, 这山望着那山高, 频频调换教师, 最终学业难成。殊不知声乐是感觉教学, 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看, 声乐技巧是由意念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这些反射是由教师帮助形成的。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不尽相同, 调换教师后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遭到破坏, 又要重新适应新条件反射。如果经常地破坏、适应条件反射, 势必引起心理、生理上的较强抑制现象, 最终导致心理障碍。当然, 学生为了学习顺利, 对声乐教师要有选择。选那些有较深、较宽理论知识, 较高音乐素养, 较好演唱能力, 有科学灵活的教法并能调动学生歌唱欲望的教师。要信任教师, 严格遵照教师的方法科学练习, 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反馈, 发挥歌唱智力, 这样的师生合作, 必然会好, 成效自然也会很大。

三、消除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紧张心理

在声乐考试、比赛、舞台演出等公开演唱时, 会产生心理紧张, 这是一种“情绪应激”, 是紧张性事物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心理紧张往往不是来自实际存在的威胁, 而是来自于自身不正确的认识, 主要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被人嘲笑。或因一些生理的不适, 心境不佳, 怕不能正常演唱。其实这都是自己的想象, 认为不行的是自己, 而不是别人。平时要多锻炼, 培养自信心, 同时演唱前要从技巧、歌词等方面下工夫, 充分准备, 就会做到不心虚。即使是不成功也不要气馁, 及时调整情绪, 总结经验, 一定会成功。

人的生活需要健康的心理, 人做事需要心理平衡。歌唱中的心理平衡较生活中的心理平衡更为细致、精密。小小的心理失调也许在生活中不会起到破坏作用, 只表现为短暂的忧虑, 然而在歌唱中很可能导致重大的失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声乐教学的过程对教学双方来说, 都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和由此而引起的大脑极度兴奋的过程, 通过这种过程达到各自所希望的目的。教师的有效施教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积极稳定平衡的心理活动,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 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的把握和运用。教师越是懂得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就越能施展高效率的教学程序和技巧, 诱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歌唱技术、技巧的迅速提高。而一个学习者一定要懂得如何通过思考, 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把别人的经验、教训转换为自己的聪明才智, 并不断予以丰富、更新、改进。

摘要:积极、稳定与平衡的歌唱心理是一切声乐学习和演唱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苛求自己, 不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不把声乐学习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消除、克服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紧张心理, 都是调节歌唱心理平衡的方式。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9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仿促写,培养兴趣

仿写就是对范文的写法进行学习和借鉴。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尽量把作文训练具体化、浅显化。多年的教学证明:仿写,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有人说:“仿写不就是抄袭吗?”其实,仿写与抄袭绝然不同,它只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优点,结合自身的阅历及情感体验进行创新。我认为,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文体的模仿。

目前,很多学生对各种文体容易混淆,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文体从例文的模仿入手,学生作文就有章可循,避免多走弯路。如:写作记叙文《我最尊敬的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魏巍《我的老师》,抓住生活中小事,清楚交代记叙的要素,以小见大,表现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又如:写作散文《春天的美景》,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散文《春》,以诗的笔调,结合不同的图景,描绘出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

2. 结构的模仿。

如:写作散文《光彩夺目的春天》,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解放各种器官,合理想象。结构的模仿还有首尾呼应等。诚然,教材中的范文无论是散文、记叙文还是诗、词等大多数都有着共同点———呼应题目或者前后呼应,教师应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同时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模仿过渡句、中心句的运用,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

3. 选材上的模仿。

如:学习《枣核》“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又如学习《背影》以父亲的一封信为契机,捕获写作的灵感。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就有章可循,学生训练就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写作便能感到轻松,作文自然一气呵成。如果学生只靠自己冥思苦想,必然不知所措,无从入手,久而久之必然对写作产生恐惧。

二、以写为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首要任务。

1.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感受表达的乐趣。

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创的一项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写作氛围的前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中,写作情绪也随之高涨,对写作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如: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后,学生表情沉重、唏嘘不已,似有很多话想说。我因势利导,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畅所欲言,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唤起了学生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交流完毕,我当堂布置了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都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2. 及时评价,体验成功,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美的创造。语文教师要学会及时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他们对写作要有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切忌打击、讽刺、挖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心灵,降低写作热情。如:在每次习作后,我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当堂宣讲,或编辑成册进行传阅,或在板报、墙报上刊登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巧妙指导,点石成金

有了素材的积累、浓厚的兴趣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做好写前指导。

1. 鼓励教师“下水”,指导写作。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作文教学教师“下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也比较赞同这种做法。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求学生写出立意深、结构好、语言流畅的佳作。其实我们自己也深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并非易事。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前“试水之深浅”,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确立主题、筛选组织好材料、抒情达意,学生就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些“似曾相识”的抄袭之作也就越来越少。为此,我在学生的每次习作之前,必写“下水文”,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2. 指导审题,让学生依据命题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展示学生创造力的窗口。拟好文题是迈向成功之作的第一步。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确定主题。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中,是以“母爱”为话题表达对母亲的挚爱深情。可以说“母爱亲情”是学生习作中的老调子了,若想推陈出新,必须先从拟题入手。我首先让每位学生在审好题的情况下,自拟三个题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不同题目,择优录用,避免千人一面,全班学生一个题目。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再进行选材定题,避免了作文内容雷同现象发生。

四、优化师评

把写作评价和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求提升教师评价的质量。教师的目光应聚集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在学生自评自改中,教师扮演一个主持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当堂口头点评贵在精简,一语中的,以使全班学生都信服老师的睿智眼力、精彩口语和敏捷才思,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

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篇10

一、字谜识字法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 按一定规律把它编成谜语让学生猜, 学生学得愉快、容易记忆, 生字教学课就不再显得单调乏味。如“名”的谜语是“夕字下边口字藏, 自己名字不能忘”。又如“茄”的谜语是“草字头下有个加, 菜园里面常见它。有紫有白杆上挂, 请你猜猜它是啥?”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读易记, 还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但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生字, 而且训练、培养了敏捷的思维能力, 同时还能获得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二、“形义”联想识字

汉字虽说量多形繁, 但它有一定的结构规则, 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 抓住字形特点, 编成小故事, 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 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 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 这个字是“休”。

学习“悲”编成“我非常伤心”;学习“妹”编成“妹妹是个女孩, 她是未来地希望”……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 把识字与语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 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 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 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 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 既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 扩大识字的范围。例如, 在教学“树、松、柏、杨、梨、枝、材”等字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 从而发现这些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 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 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 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而且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 拓宽了识字面。

四、分部件识字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 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 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 就显得简单明了。如“意”字分成三部分来记忆, “立”“曰”“心”。羸, 分成五部分来记“亡、口、月、羊、凡”, 这样化繁为简, 学生边读组成边记下了生字, 也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真是其乐融融。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篇11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新课标”中更是重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有些实验难以完成,能够进行的实验一定给学生做,难以完成的实验,就想办法去解决。本人曾用注射用的青霉素药瓶做过一个微型的泡沫灭火器演示仪器,效果比教材上用吸滤瓶组装的仪器效果还要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教给方法。

学习方法很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事倍功半,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事半功倍。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像前面提到的小笔记本和错题本。

我还教给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如在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记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按“茶、庄、定、点、收、利、息”去记忆;学习电解水时,记忆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按“养小羊,清大音”来记忆;类似的例子很多。只有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更容易,学生才更爱学,才更有兴趣,效果才更好。

3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能力,一切都谈不上。教学中,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学过的几个复分解反应。

如:HCl+NaOH=NaCl+H2O 、HCl+AgNO3=AgCl↓+HNO3、CaCO3+2HCl=CaCl2+H2O+CO2↑,

站在离子、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方式等角度去分析这几个反应的实质,得出这几个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Ag++Cl-=AgCl↓ 、2H++CO2-3=H2O+CO2↑;然后给出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反应式,要求学生从这些反应式出发,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规律写出符合这些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复分解反应,形成很强的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前面提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知识难以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授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时,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我一般是用图示的方法来讲授,边讲边画图,学生更易懂,同时中考中也有带有图示的考题,也更利于中考。

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上有很多同行们制作好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能够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同时教者自己也更省力。

5投入情感、为人师表

要想要学生学好你教的学科,就要投入情感。刚一接触学生时就要努力的把学生的名字记住,下次见面时你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会在心里感到你对他(她)重视,就会对你感到亲近,上你的课就会积极,注意力集中。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不要去伤害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学生也不要说太重的话。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说不得、碰不得,太重的话受不了。要特别注意不要冤枉学生,这是最让学生受不了的,没有搞清的事实,不要批评学生。如果学生和你闹对立,就会放弃你的课的学习。

作文启蒙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2

一、丰富学生词汇,夯实写作基础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让学生单纯学字,枯燥、乏味,学生又记不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除了让学生会认会读之外,鼓励学生给生字组词,有些常用的字能多组就多组,有些词能组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词。这时学生的兴致比较高,我便因势利导,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培养阅读能力,铺垫写作之路

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读书的提高与延伸,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一篇篇神奇的童话、迷人的儿童生活故事和有趣的科学幻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他们的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能倒背如流,让他们多读书,既能满足他们的读书欲望,又能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语文教材在编写时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这些文章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很强,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他们很喜欢阅读。我便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首先,让他们多读,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通读课文,熟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内容。其次,对课文进行仿写。茅盾先生说过:“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最后,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物,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也为写好作文做了铺垫。

三、指导看图说话,打开写作之门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非常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画面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要一幅画一贴出来,学生就议论纷纷,说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观察和议论,既然爱看就看个够,爱说就尽情地说。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过去后,才指导学生看图说话。首先告诉学生看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根据画面说连贯、通顺的话。其次让学生继续观察图画,观察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补充进去,写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文章。

四、激发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大自然中的一切很感兴趣,喜欢花、草、树木,喜欢鱼、虫、鸟兽。我就带领他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冬天和学生一起堆雪人、滑雪、打雪仗。春天来了,我们又一起踏青、赏花、沐浴春光,寻找春的消息,享受春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今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在校园游玩,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春天,学生不但找到了春天,而且写出了题为《春天》的短文。文章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具体,感情充沛,写出了春天景色美、人们的心情更美,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之后,我又以“春天”为主题,在全班举行演讲比赛。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演讲,兴致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给作文高分数,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全班最好的、分数是最高的。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每次都给学生作文较高的分数,让他们喜欢写作文,进而下工夫写好作文。每当我把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学生看着评语和分数,满脸笑容。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写作劲头更大了。即使有些学生作文语句不优美,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我也不斥责、放弃他们,而是耐心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当他们作文中有闪光点时,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及时表扬,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相信““我也能行”,激发写作兴趣和灵感。实践证明,给作文高分数,学生对对写写作作会会越越写写越越有有劲劲,,越越来来越越自自信信,,作作文文会会越越写写越越好好。。

上一篇:速生丰产林下一篇:世界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