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

2024-07-24

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通用5篇)

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 篇1

在基础教育阶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 他们一进入启蒙教育阶段, 就开始了识字学习, 并且, 这种识字学习还将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可以说, 小学生在启蒙阶段识字的多少, 识字活动质量的高低, 对他今后各学科的学习都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其基础性、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从教学实践方面来看, 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长期而普遍地存在着, 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今天, 与迅速发展的学科建设极不相适应。究其原因, 对现代汉字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缺乏必要的探究, 是其重要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偏低:所谓识字, 包括了音、形、义三要素。识字, 就是要正确掌握字的音、形、义, 并在大脑中建立起音、形、义的联系, 在读写中加以正确运用, 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的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教育阶段的识字总量确定在2500个。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 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 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但它以怎样的速度为小学生所掌握呢, 作为识字重点的小学低年级, 应该承担较大的识字量, 但近年来识字总量情况却不能令人乐观, 有弱化趋势 (20世纪60年代2200字左右, 20世纪80年代1500字左右, 现在1200字左右) , 启蒙阶段识字总量的减少直接影响读写训练的起步。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失当:按理说, 不高的识字量, 理应学得比较轻松。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 小学生在低年级学得并不轻松。首先是字义的教与学, 教师和学生均耗费较多时间与精力, 加之大量缺乏语境的“扩词”练习, 往往没有达到识字扩词目的, 在质上没有获得提高。这是忽视现代汉字基本规律, 违背启蒙阶段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的结果。

识字评价方面出现偏差:目前的的评价方法, 主要依靠形式同一不断重复的书面练习, 学生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 但由于内容狭窄形式单一, 死记硬背, 学生识字能力较差, 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又由于评价的导向作用, 易把学生的识字学习引入误区, 为识字而识字, 仅识字而识字, 脱离语言环境、脱离实际生活, 使学生进一步自学汉字的能力受到阻碍。

针对现代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开展汉字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即准确认识现代汉字基本特点, 准确把握学生特别是启蒙阶段学生认知心理:从汉字的基本特点看,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汉字字形以直观形式呈现出来, 是小学生识字的入门路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则主要有: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从已知到未知。

由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在启蒙教育阶段, 应以字形为主展开识字教学。一般来说, 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之前, 口语的发展基本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且已经熟悉了一部分字的字音、字义。字形则不然, 低年级学生往往还未对它产生基本的印象。学生初识现代汉字, 首先给他们以刺激的是字形, 字形给学生以最初的感性认识, 由此使他们获得认知汉字的门径。字形教学, 既是重点但又是难点。启蒙阶段识字教学中, 就音、形、义而言, 字形教学难度较大, 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掌握现代汉字的字形规律:它的多种基本笔画, 现代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 上百的偏旁部首, 还有就是它的七种基本结构等。同时, 现代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和合体字, 合体字的部件往往在不同字中重复出现, 在教学中可着力展开。再辅以汉字的音、义教学,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主次分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施教传授, 识字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有:趣味识字法:学生学习的动机包括学习意图、学习愿望、学习兴趣等, 一般而言, 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在令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接受汉字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 他就会集中注意力, 去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因此, 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 如侧重从字形结构的角度开展“名字识字”整体认读活动、结构拆分与组合的“猜字迷”活动、区分字形字音的“识字大王比赛”等活动, 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热爱汉字的有效手段。课堂内课堂外均可采用, 年级越低, 越适宜采用此种方法。

记忆与循环的方法:记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兼有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特点。记忆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保持、再认成为可能, 记忆更有助于经验积累的扩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随着学生掌握的构字部件——偏旁和独体字越来越多, 要引导他们把生字和熟字或熟的偏旁联系起来, 逐步掌握观察、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循环记忆”,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新学的汉字每间隔一段时间即重复出现一次, 特别是在合体字教学中, 凡学生第一次见到的部分, 作为识字教学要点, 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形式, 如多媒体教学, 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形象、正确、深刻的印象, 当这一部分在另一字中出现, 则拿来整体记忆。重在基础, 着眼能力, 使学生有规律地反复识记所学的生字, 使字形教学省时高效, 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字词联系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识用结合”, 从现实情况来看, 有的学生在低年级识字不算太少, 但到小学高年级时读写能力并不高;或运用汉字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弱;还有些学生的习作词语贫乏, 语句不连贯。凡此种种, 皆与识字教学中忽视与词语的联系有很大关系。

用字词联系学习法, 就是在学习字形的基础上, 把握字的音、义, 并由字组成词语, 用词语组成句子, 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因为汉字往往具有一字多义、褒贬感情色彩、甚至言外之意, 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 (句子、段落、篇章) 才能悟出它的特定含义。在小学阶段, 识字和识词应该是一致的。而词是对事物的概括, 一个词就是一个概念, 反映一种事物.。学生学词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加强字、词、句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 获得识字的乐趣, 才能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使识字能力获得突破。

校本教材的高效识字法:在当前基础教育课改取得实际进展的有利形势下, 充分利用现代汉字研究成果, 结合传统识字方法优点, 开展高效识字活动。其一, 运用现代汉字研究成果———《汉字频度表》、《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等, 利用表中对高频字、常用字、和次常用字的科学统计, 编写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高频字, 构词能力强的字的充分利用。其二, 教材的编写要吸.取传统识字方法的优点:传统蒙学教材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累、探索, 以南朝梁时周兴嗣的《千字文》, 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元明清以来产生的《百家姓》 (佚名) 为代表, 采用集中识字法, 生字量大, 合辙押韵, 便于记诵, 知识广泛贴近生活, 易于理解。在对现代汉字的教学中, 完全可以在教材中注入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 特别是本地的生活要素, 并且根据普通话标准, 安排音韵, 依韵诵读识记, 并确保形音义一体, 便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上高效开展立体识字活动。在小学低年级即向2000字的识字量靠拢。

继承传统汉字认知方法上:还可利用传统汉字造字特点, 使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均占有一席之地, 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如由形知意的象形字;指明事物特征的指事字;意义联系的会意字;音义可能统一的形声字, 都可帮助我们进行汉字的识字教学活动。这是因为, 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汉字虽经几千年来的不断演化, 但其基本特质却具有较大的传承性、稳定性。传统汉字造字法仍是现代汉字识字教学活动的必要内容, 我们没有必要抛弃掉。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现代汉字教育教学的任务迫切, 我们要从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 抓住现代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教学上允许采取多元化的现代汉字教学模式, 拓宽识字渠道, 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汉字教学之路。

摘要:简要对启蒙阶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 并提出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启蒙阶段,识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

[2]刘志成.汉字学[M].成都:成都天地出版社, 2001, .[2]刘志成.汉字学[M].成都:成都天地出版社, 2001, .

浅谈小学阶段识字教学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近几年,“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语文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得到了有识之士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但是,识字量不够(特别是低年级)严重导致学生阅读的滞后,影响学生读写兴趣的培养,影响语文教学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心理系博士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表象清晰度是有强弱之分的,但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表象清晰度越高记的图像就越快,这样就加快了识字的速度。表象训练与形象快速识字应用教学的研究,是把字理识字以音、形、义相结合,以义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改为以音、形、象、义相结合,以形象为环节纽带,以义为核心,以训练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表像训练图像韵文快速识字教学研究。其目的是变三难(难教、难记、难学)为三易(易教、易记、易学),通过基础识字,提高识字水平,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情绪,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识字教学法需要脱离目前识字教学中的死记死背,负担过重的束缚,克服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形、音、义相分离,或重视字音、字形,忽视字义的现象。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尽早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和被动学习的状态,关注他们的成长,通过各种鼓励,激发他们对识字产生兴趣。

一、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常见的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

“独体字”——结合教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帮助学生具备识字的基本能力;“形声字”——引导熟悉汉字的构形规律和基本字带字的方法。

2、图画识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和一些比较难于识记的词语。如 “日、月、山、火、田”这些字,利用简笔画教学形象直观。在教学“索取”“奉献”等词语时,由于词语比较抽象,所以配合图片学生更易于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起来更加容易。

3、猜字谜识字法。

猜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如三年级语文中的:辛勤的乡妹子辛苦劳作。(辫)一张土弓射三箭,支支落在田边。(疆)上下要齐心,放手大造林。(攀) 等等。

4、游戏活动

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先让孩子看到许多可怜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然后激发学生想要就他们的心理,让学生快速的识记生字。再就是教师们常用的摘苹果游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效果较好。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叫号出征”法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法。先在黑板上将生字编上号,然后教师依具生字的编号叫号,学生会认读的起立大声读。形式为教师问:*号*号是什么?学生回答*号*号是**。叫对了前进一步,叫错了后退一步,比比谁前进得快。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可以用“送信识字”法。就是把一定数量的生字与拼音分开,先在黑板上先贴上一个个音节,再把各个生字的卡片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然后请学生上来送信,比哪一组送的信又快又准。每组学生手中的生字卡片,随每一次的比赛后互相交换。

5、小组竞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6、编故事识字法

这种方法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

7、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二、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识字课型有以下几种:

1、单元整体识字

整体识字不是一节课干巴巴地从头到尾都识字,而是以识字为主的识字、写字、词语积累、诵读、精读文的教学等多种方式融合为一体的课堂结构。这种课的课型特点是先读书,后识字,读中识字,整体识字,使识字不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语文教材中字词的用法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准确;二是精确;三是精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你才知道这些字词是多么的准确,多么的精确,多么的精妙。离开了语文环境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

课堂结构分为3个基本“模块”:

(1)读书模块:15分钟左右。通过多种读法,反复接触生字。

(2)说话模块:10分钟左右。引导学生将生字、生词运用到说话中。师生一起将生字词集中编成短文或快板供学生说、创造多次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坚持读中认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教师可以将各课的生字集中整合,浓缩在一句话里。这些生字原本散播在这篇阅读的前、后、中间,现在把它们集合起来,浓缩的都是精华。三课书,几页的内容,我们三句话解决了问题。这样可以快速的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并让生字不离开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写字模块:15分钟左右。只写一类字,每个字只写四个。其中选择边旁部首或结构有代表性的字分析其间架结构,每堂课解决写字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2、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教学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识字与阅读教学结合,识中有读,读中有悟,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

随文识字。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识字。

包含三方面:

(1)随文正音。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

(2)随文记字形。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

(3)随文解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大概意思,理解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

基本程序: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3、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识字。

识字教学一定要处理好两种关系: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阅读教学是为识字教学提供语境的,由读文识字始,最后还要回到识字上,不能脱离开识字教学上成单纯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与写字指导的关系。既然是识字课,就要以识字为主要目标,指导写字时,每次写字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某个偏旁部首的写法,或者是根据字的结构,如何处理字上下左右的比例关系,或者如何找准字的重心等,总之,要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 篇3

一、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兴趣, 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被激发出来后,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 肯动脑筋, 那么, 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的。”在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习以下几种识字的方法:

1. 从画面中读出生字

“文字本于图画, 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为了教好汉字, 我研究汉字字源的演变过程。在教学中, 把所教的汉字与图片结合, 呈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在教学汉字“日”的时候, 先出示太阳的图, 然后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一点一点地画出汉字“日”的演变过程。学生印象很深刻。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 理解了字的意思。在教学“明”字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看, 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说:“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再用课件演示了“明”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很惊叹。这时, 有位学生说:“太阳很明亮, 月亮也很明亮, 它们在一起, 就变成‘明’字了。”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 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学生在欣赏讨论中, 轻松地学会了生字, 而且效果不错!

2. 在游戏中学会生字

游戏是以玩带学, 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识字量较大。识字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那么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在教学《操场上》这课生字时, 我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黑板上, 分小组讨论, 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 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之后, 师又给动词做上记号, 随意指一个, 让生做动作。当全班同学一起“拍”“跳”“跑”的时候, 相信用此法所记的汉字在学生心里肯定不再是静止的, 而是会变得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尽情地欢跳时, 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 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 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笔者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刺猬摘草莓”“小小火车哪边开”等游戏, 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 形成暂时联系, 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 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 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感悟、体验, 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 更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在生活中快乐识字

课堂离不开生活, 离开生活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生活处处皆语文, 处处是识字的课堂。”因此, 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 不只局限于课堂, 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 如同学姓名, 学校的标语, 街上的广告牌、店名, 食品上的名称等。

学完汉语拼音以后, 我开始让同学们尝试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去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然后, 让孩子们课后自愿组成小组进行自我介绍, 加深印象。最后, 打印一份有着全班同学姓名的表格让学生认读。学生非常感兴趣, 认识起来就容易多了。

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也是个好方法。我们的校园充满着文化气息, 《弟子规》及孔孟文化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尝试认读, 不但会提高识字能力, 还能得到美的熏陶,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可见,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

课内课外相结合, 教学《自选商场》和《菜园里》两篇课文后, 就让学生运用生字, 到超市里购物一次, 会让他们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

一切汉字来源于生活。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要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接触自然, 他们会把丰富的信息储存在脑海里, 这样的方法识字, 既有兴趣, 又易于巩固。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 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 是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培养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起步训练十分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儿歌童谣感兴趣, 容易记住, 于是就把一些书写要领编好儿歌教给学生, 让他们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掌握写字要领。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放松, 两腿分开脚放平, 左手按纸右手写, 坐姿正确运笔灵。执笔三个一:眼和纸距有一尺, 手和笔尖约一寸, 胸和桌边一拳远, 身体健康字见功。在教执笔方法时, 我亲身示范, 并让学生同步做动作。要领:握笔时, 先让孩子举起右手做“OK”的姿势, 接着把铅笔塞进“O”的交界处, 然后中指垫在铅笔下面, 最后剩下的两个手指紧挨中指。特别强调, 手握空心拳。刚开始训练的时候, 有些孩子儿歌会念, 实际操作还做不到, 很喜欢“埋头苦干”。这时, 我就表扬那几个做得正确的孩子, “瞧, 盛×同学写字的姿势真棒!”“冰×同学握笔的姿势很正确。”学生听到后, 马上引起注意。经过几个月的训练, 全班同学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已经好多了。这项工作还将继续下去, 直到他们完全养成习惯为止。

2. 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写字习惯

专注是一种习惯, 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品质。要求学生提起笔来就精力集中, 姿势正确, 专注地写好每一笔, 每一画, 不能懈怠。

一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启蒙阶段, 几乎每节课都有孩子写字这一环节。写字的时候,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观察, 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哪一笔是主笔, 我们该怎么把它写好,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接着老师要以身作则, 认真地做好示范书写, 并养成学生同步书写的好习惯。然后再让学生认真书写。要求把每一个笔画写好, 写横时, 起笔和收笔都要顿笔, 写捺时要认真把捺脚写出来, 写撇、提时起笔处要顿笔。让学生从摹到写, 最后评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书写时, 常常提醒学生:“写字心要静!”另外, 我还鼓励孩子不和橡皮擦交朋友, 写字的时候“一看、二想、三写”, 把整个字看好后再写 (包括字的结构、笔顺和笔画) , 写字的时候注意力集中, 争取一次写好。

3. 保证练习时间, 因材施教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字为什么写得好看?那是靠勤奋练出来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 针对不同的学生, 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班级里每生都配备了一本同步字帖。完成速度较快、质量高的学生, 我让他们再尝试练习偶数页面上的古诗临摹。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 只要认真完成奇数页面的同步生字就可以了。平时生字抄写本、学生自己的作业练习本, 也要认真对待。对于写得漂亮的字, 给予“☆”奖励。回家作业, 也让家长配合督促, 练习书写。几个月坚持下来, 也看到了一点效果。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 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低段学生的易变性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还须继续努力, 加强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使他们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三、注重拓展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 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 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 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 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1. 信息教育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就是根据识字的需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 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达到培养新人才的目的。

计算机已普及, 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进入课堂。用电脑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而且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平常上课的时候, 笔者利用教学光盘和学习资源来辅助教学, 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运用生动的教学画面, 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练习时, 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 上台的孩子很专心, 台下的孩子也很关心他做得对不对。大家都全神贯注, 识记起来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生字时, 本人还尝试让孩子用拼音输入法在计算机上操作, 用键盘打出刚认识的生字。学生兴趣浓厚, 觉得可以亲自操作电脑。当他们把刚学的生字从计算机里打出来时, 就有一种成就感。多练习几次, 这个字自然认识了, 汉语拼音也得到了巩固, 真是一举两得啊!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直观、形象的优势, 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了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 令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有效地弥补了传统, 教学手段的缺陷,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2. 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即口头语和书面语。因此,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 我们要树立整合的观念。在字词教学的时候, 每个字不只是孤立地认读, 更多的是把字放在通俗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和记忆。使音、形、义有机结合, 为儿童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自然语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语言训练。如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不断提醒孩子把话说完整。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 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之后。问:你想对江南说些什么吗?孩子的回答是丰富的、精彩的。接着让他们说上几句完整的话, 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 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 把字、词、画面与语言紧密结合, 有效地进行识字, 促进书面语的尽快发展, 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 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 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和美妙。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奠定基础。

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 篇4

关键词:遗忘;识字;复观;兴趣

一年级下册共安排生字442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66个,另外的176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识字量还是比较大的,然而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孩子出现“忘生”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孩子需要不断巩固识字,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复习巩固,和生字常见面。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所以我在平时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一、在语言环境中复现

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例如《春笋》中有一个多音字“长”。学生习惯认识了“长短”的读音。学到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放在课文句子中读,体会这里“长”指的是动作,这样给学生明确,学生也就会给它找其他的朋友了。学生说:长高、长大等。另一个也让学生认真读,然后由短的反义词是长,来帮助学生记忆。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这样不仅巩固了“长短”中“长”的读音,同时理解了它另外一个读音。生字学习一定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出现,让孩子在无数次的接触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学习,那孩子的学习才是没有负担的,是轻松、快乐的。在课堂中我们充分发挥四十分钟的效率,把握每一个学习的契机,把繁重的识字学习兴趣化、情趣化。

二、在新授生字中复现

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例如,教“海”的时候,我问学生会怎么记住这个生字。有学生说三点水加个“每”就是“海”。教学“清、情、晴、睛”时,学生很会观察,说“清”指水清所以是三点水,然后加“青”。说“情”跟心情有关,所以把三点水换成竖心旁就是了。说“晴”跟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说“睛”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教学:“休”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说一个人靠在木头上就是“休息”的“休”等等。学生在交流生字如何记住时,无意间也对之前学过的“每”“青”等字重复记忆了,同时也复习了很多识字方法。

三、在练习交流中复现

练习时常是对自己课堂掌握情况的检验,我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个阵地。有一次在讲练习时,有一题是让学生观察这些词语:伙伴、箩筐、说话、眼睛,然后也试着写三个。学生马上说它们的偏旁部首是一样的,并联想到了“蚂蚁,海洋,跳跃,清洁,江河,姑妈”等等,一下子很多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复现,于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巩固了这些特殊的词语。同时,练习中还要学会集中巩固汉字,让孩子记忆起来也方便。如“远近,高低,出入,来去,早晚”等等这些是反义词;如“一座大厦,一颗星星,一条鱼,一口井,一把刀”等等让学生知道如何用量词。这样的集中练习可以减低学生识字的难度,且有规律地帮助小朋友们记住了生字。

四、在快乐游戏中复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可以大大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所以在识字过程中,我设计了竞争性的游戏,猜字谜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等。例如,在教学识字7后,我就延续课上的氛围,让学生猜字谜:三口品,二又双,二夕多,二月朋等等,这不仅给学生看到汉字的有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熟悉了生字。还有竞争性的游戏,也是我常采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种具有挑战竞争的游戏会激起他们的斗志,这样学习的劲也足了。如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能读好能有好办法记忆的,就可以给小组加分,过后胜出的队可以拿到奖励。学生冲着这奖励也会积极起来。这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汉字,我相信,学生快乐了,识字效果更佳。

五、在平时生活中复现

学校生活为学生的生活识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橱窗,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我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家庭生活也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如可以在电器上贴上标签,可以带孩子逛街玩的时候引导他们关注一些标志等文字。

六、在品读故事中复现

平时中午的时间比较充裕,对于完成作业快的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的时间不知道要干什么。所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身边都要有一本故事书,在这样的时间里,可以拿出来读读。因为故事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有了兴趣会认真去阅读,小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又看到了很多学过的汉字,这无疑又给了孩子巩固汉字的机会。有小朋友跑过来跟我说这个故事中的字我都认识了,有小朋友跑来读给我听故事,有小朋友指着字问我这怎么读等等,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心中想这项工作要一直做下去。

总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才不会有障碍。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只要有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有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

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 篇5

关键词:钢琴教育;儿童启蒙;音乐能力培养

一、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

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认识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遗忘等问题,从侧面上印证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在漫长的学琴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艰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还应充分了解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乐思维所应用的音乐语汇、语言和语法,包括音阶、旋律、和声、复调和曲式等知识。除此之外还涉及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提高的不只是钢琴技巧水平,在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反作用于学生的钢琴演奏水

二、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目的和内容要素

随着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钢琴教学体系的建立,钢琴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全新的音乐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蒙台梭利音乐教育体系和铃木教学法,等等。他们本着用音乐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更强调以音乐为本体对孩子们进行乐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课题列为重中之重,并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训练。也就是说,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教师就应该思考怎样使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要素来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在音乐心理学范畴中,音乐能力主要包含五项内容,分别是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又称音乐感受力,即乐感。这种能力是相对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而提出的。所谓自然情感体验能力,即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内化的能力,而主观内化这一过程的产物,即是人类的感情,包括喜、怒、哀、惧等。在音乐范畴内,自然界客观事物被指代为音乐事物,音乐情感体验能力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表现某种音乐内容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情绪体验,这一点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的产物不谋而合。达尔克罗兹认为,“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可见,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音乐修养,更是增加对生命的感悟,达尔克罗兹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客观必要性。举一个实例:学生学习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时,教师应该通过反复弹奏,对比这两个和弦的色彩,询问学生听到两个和弦后的不同感受。由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处于前运算时期,因此对于抽象感受的表达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替代,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大三和弦像晴天,小三和弦像阴天,通过直观的天气变化来增强孩子对两个和弦色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学习钢琴音乐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钢琴学习的核心内容。

三、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原则与方法

由于钢琴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教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任何层次的钢琴教学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钢琴启蒙教学任务。如何使钢琴启蒙教育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是钢琴启蒙教学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启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著名瑞士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识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至七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左右至十一二岁);形成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后)。从中不难发现,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拥有符号和模仿能力以及直觉思维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对于一件事情的表面现象能够作出一定反应,从一种特殊的情况推到另一种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逻辑思维还没有出现。因此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应主要以模仿、联想的手段进行。

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模仿、联想的教学手段又要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游戏中让儿童体会到钢琴音乐之美。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提供儿童发泄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途径,使心理得到补充。因此钢琴教师在教授启蒙阶段的琴童时,应以学生为前提,以钢琴音乐为媒介,情感体验为目的,辅以鼓励等手段,进行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的钢琴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启蒙阶段儿童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培养音乐能力的内在要求,笔者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教学划分为三项内容:音乐欣赏、韵律活动、歌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项内容往往同时进行,不分先后。音乐欣赏音乐的学习从聆听开始,聆听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和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 柯云燕. 试论家长在儿童钢琴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2] 薛瑾. 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 谢南南. 走出钢琴教育误区,注入人文精神理念[J]. 中国音乐. 2005(04)

上一篇:所有权理论下一篇:少数民族高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