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启蒙教学(精选12篇)
小学生作文启蒙教学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作文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是摆在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低段的“说话、写话”训练抓起。
“说话、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了作文题, 总会看到孩子们屏息凝神,苦苦思索的神情。无论老师怎样启发,他们的笔下却流淌不出老师所希望的语言文字,总感觉“无米下锅”,即使勉强编几句,也是词不达意,句不成文。出现这种情况也绝不是偶然的,这其中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没有抓好“说话、写话”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要搞好小学的作文教学,必须抓好“说话、写话”这一作文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抓好“说话、写话”训练呢?
一、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少年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内驱力。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敏感这一特点,制作一些色彩鲜艳内容健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图片的内容产生一种亲切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叙述其制作过程及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便可将兴趣迁移到写话上来,很自然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才能。
二、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仔细地了解材料。通过观察才能知道从何谈起。为此,教师首先要以说的方式来提问观察的内容,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其次,教师根据设计的观察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第三,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第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知道如何对图片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由远及近等, 使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内容可说,说是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对图片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教师便可根据观察的内容来提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找班上比较大胆的、声音洪亮的学生说。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说”的情况进行点拨、提示。要求学生“说话”尽量做到吐字清楚, 语句通顺。说话的仪态自然、大方、得体。对于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要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们开口,能说多少算多少。不管说得好不好。教师都应择其好的一句两句给予表扬,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以后的“说”树立信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三、营造宽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低年级学生由于胆小、害羞,有时虽然心里知道,但却不敢说,说错了又怕老师批评。因此,教师要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对说错,说多说少,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开口说,对学生来说就已经是取得了一大进步。例如, 教师可适当举行“自我介绍主题活动”或“成果展示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以及学习成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放松,消除他们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
四、“写话”训练,使学生把说的内容付诸“写”的实践
在学生基本上能“说”的情况下,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在低段的学生多数字不会写,可以用拼音代替字,学生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写话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的有关知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在低段, 把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抓好了。通过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说话、写话”的内容, 知道说什么和怎么写,由此打好进入高年级后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抓住了这一作文教学的起点,到了中、高段学生才不怕写作文,教师也不怕教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抓起,通过“兴趣激发,方法指导,氛围营造,从说到写”等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一定的作文基础,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小学作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作文启蒙教学 篇2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二十多岁任教,今年已教书十多年了。她总是穿一件褐色衣服,显得很优雅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她教学方法独特,总使我听得津津有味!记得她教我们读一篇古文时(杨氏之子),全班的视线都转移到了她。她先把这篇古文编成故事:杨家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孔君平指着盘中的杨梅,对杨家的儿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杨家的儿子却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你们的鸟?“瞧,这下孔君平可无言以对!小学生作文 wwW.
她利用编故事的方法,使我们在陌生的.句子面前,去认识它,去知道其中的奥秘与道理!别班的同学背一篇古文要几小时,我们班只需要半小时。她的方法,使一个个陌生的字作文在我们面前投降。日积月累,我们认识的字作文也越来越多,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好。我们都很感激老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她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记住她!作文
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一、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提起写文章,不如变婆娘。”这句俗话道出了多少年来人们学写文章的艰难。八、九岁的孩子初学写文章,更是觉得难了,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他就不想干,当然也就干不好。写文章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初学写文章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在上第一节作文课时,我对学生这样说:在坐的每位同学都会说话,是不是?老师相信每位同学也都能学会作文,因为作文就是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出来告诉别人。我们不是常常有许多话要说吗?把它写出来就成了文章。怎么写呢?你打算对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写,跟说话一样,只不过是用笔来代替嘴罢了。当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写出来就都成了文章。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当学生懂得什么叫作文,不害怕作文了,教师就要想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当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浓厚兴趣时,他的思维就处于活跃状态,各个器官就能发挥最佳作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名人所言“兴趣是伟大的导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寻找春天。学生从路边的小草发现了春天;从道旁的杨柳看到了春天;从小河的流水,归来的燕子找到春天;从花园里、果园里、田野里感受到了春天。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就会有感而发。这样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鼓励学生写日记,使学生尝到作文的甜头
八九岁的孩子,别以为他们年幼无知,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跟成人一样,也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写日记,使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吐到日记里。有的孩子往往把对家长保密的内容,写在日记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批阅日记的机会和孩子交流思想感情。这样,既起到练笔作用,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体会到写日记的甜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作文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避免瞎编捏造,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教师要学生描写的人、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或亲眼看到,或亲耳闻到,或亲身感受到的,这样才能写得真切,譬如在指导写人的文章时,我让学生写《我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要求学生必须仔细观察我的外貌、衣着,观察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谁写得最真最像,看谁把我写成了别的老师。这样一限制,学生既不能胡编乱造,也不敢抄袭应付,只有动脑子了,再譬如写小物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物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最后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评论谁写的形象,谁写的生动。这样做不但克服了学生不动脑子、东拼西凑的毛病,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又如,鲜嫩的黄瓜上市了,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吃,这时我就布置写观察短文《黄瓜》,并作习作提示:一、外形(包括长短、粗细、颜色、表面等)。二、内质(肉汁和心)。三、味道。四、食用方法。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察黄瓜,因而就都有话可说,就有可能写得具体、生动。例如,在一次习作中,有位学生这样描写黄瓜的外形:……黄瓜那翠绿翠绿的皮上,布满了小米点儿大的小刺,(不过这刺并不扎手)。这些小刺的顶端还有小小的白点儿。刚刚摘来的黄血,头上还戴着一朵黄灿灿的小花,好看极了。我想:黄瓜是翠绿色的,可它不叫“绿瓜”,而叫“黄瓜”,是因为结果前开的花是黄色的?还是因为它头顶戴着这朵漂亮的小黄花呢?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描写熟悉的人、事、物,那就等于帮学生开发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源泉,避免了瞎编捏造、抄袭拼凑。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四、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八九岁的孩子,初涉世事,初学作文,教师切记,不可急躁,不能要求过高。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知识面很窄,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很肤浅,在作文中往往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想象不合理等毛病,甚至会闹出一些笑话,这是常有的事儿,也是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板着面孔进行训斥,指出这儿不通顺,那儿不具体,什么开头不新颖,结尾不精彩等,似乎通篇文章都不理想。这样做,只能加重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丧失作文的自信心。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想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成人而是八九岁的孩子,要努力发现文章中的优点。或是文章写出了真实感受,或是选材新颖,或是语言优美,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一句话描述得形象,都应及时准确地给予鼓励。即使在提出缺点时,也要考虑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改正。假如文章空洞无物,可以这样指出不足:如果你能观察更仔细些,写得更详细点,文章就会具体生动。假如发现文章有照抄现象,可以这样提出缺点:如果这儿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章就会更感人。总之,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美,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事物,学会用正确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让学生学会修改,参与评改,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批改文章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精批那一篇篇起步学作的文章,我们往往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真可谓呕心沥血。然而八九岁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作文本发下来,学生们感兴趣的只是分数,至于老师为什么这样改,这样改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则很少去想。鉴于这种情况,让学生学会修改,参与评改很有必要。
论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启蒙教学 篇4
我们布置的第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是《苹果》。纵观全班学生的作文, 归结起来可以为三句话: 苹果的外形是圆圆的, 苹果的颜色是红红的, 苹果的味道是甜甜的。个别学生写了这样一句: 苹果看起来像婴儿的脸。 ( An apple looks like a babys face. ) 这个句型学生写不出, 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有的人认为, 这太简单了, 不是作文。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 这就是作文, 因为它符合英语作文的要求。
首先, 它有题目。有题目就有要求和限制。作文只能写苹果以及与苹果相关的事, 如果离开苹果写梨子、桃子等等, 就是离题了。其次, 它有具体的内容。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 苹果的外形, 苹果的颜色, 苹果的味道。这就实实在在地表现了苹果的自然属性。第三, 它有写作特色。这种写作特色也许不是学生的着意刻划, 而是无意中形成。这三句话是并列的, 形成排比关系。而个别学生的一句话, 用了比喻手法。当然, 这种作文, 准确地说, 是英语启蒙作文。
在英语作文启蒙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 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老师而言。老师在作文命题中, 一定要考虑, 这个题目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学生们是否直接在生活中接触、感受、经历过, 或者是从书本、电视、网络中间接获取过。如小伙伴、小白兔、文具盒、我的英语老师等题目, 切合学生生活, 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果老师出的题目离开了学生们的生活, 其结果就是, 老师的题目远离学生实际, 学生的作文必然远离老师的题目。
第二,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求学生写作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根据目前中学生写母语作文情况的调查, 我们知道, 有一部分中学生在写母语作文时, 名人的话会讲, 明星的话也会讲, 就是不会讲自己的话, 即不会用自己的话写作文, 而是讲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更有甚者, 抄袭拼凑别人的文章, 成为自己的作文。以上这些作文根本谈不上是好作文, 只能是不及格的差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中学提出母语作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表情达意, 用自己的话写作文。母语作文与英语作文有不同之处, 也有相同点, 它们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上是相通的。教师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写作文习惯, 不管学生是用朴实的或者华丽的语言, 只要是自己的语言, 就是好的, 就是对的, 就应该肯定, 予以坚持。《苹果》一文, 学生们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从视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苹果的认识, 这是正确的。决不允许学生们在作文中出现不会讲自己话的现象。当然, 自己的语言是要逐步锤炼的, 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从小养成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的良好风气, 再过若干年, 中学生的母语作文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文如其人,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作文也要有特点。不可否认, 启蒙的英语作文在开始训练的一段时间内学生们作文的共性比较多, 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 共性越来越少, 个性愈来愈多。老师布置《书包》这一作文时, 有的同学说, 书包装满了书, 也装满了知识。有的同学说, 我喜欢书包, 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同学说, 书包太重, 我的学习负担太重, 如此等等。无不体现了学生作文的特色。学生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了。
当然, 要想作文写得有特色, 有个性, 并非易事。只有学生们开启自己的思路, 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 老师改作文, 不仅要写评语, 用笔改, 还要与每个学生进行面批, 与学生面对面地说出你对其作文的评判。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事物, 如何深入分析事物, 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怎样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两种批改作文的方法, 都要求教师不但要“身”入同学的作文, 还要“心”入学生的作文, 才能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好效果。
浅谈小学生作文启蒙 篇5
公安县章庄铺小学曹艳艳
朋友女儿今年上三年级,每次老师布置作文回来,与其母都大呼头痛,一篇作文完成非得花上三、五个小时。作文,难道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只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忽视了作文启蒙应循序渐进。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只要正确指导,学生作文也不是难事。
如何指导、训练学生从说到写,做到说话、写话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呢?如何使启蒙训练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写话内容、作文素材的收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平日没有生活积累,作文时哪来话写呢?但学生每天在校,在家,以及在社会总是会有一两件让他觉得印象深刻,或快乐,或伤心……其实,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写话内容,作文素材。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有意义的事情不记下来,就会遗忘,特别是作文的时候。所以,通过实践,我觉得小学生应该从一年级学文初始就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1.一年级学写句子。一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汉字,识字量太少,无法表情达意,只好用音节代替,但他们求知欲很强,精力充沛,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外认字,街上的广告牌、饭店、商店招牌、标语,各种包装上的名称等等,随家长上街就能认不少字。2.二年级学写段落。二年级阶段提高要求,从要求写句子提高到写一段话,尽量用到学过的书面用语,以及简单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能分几个自然段,在不知不觉中为三年级学习正规的写作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三四年级养成习惯,注重格式的规范和结构的规范。不要求长篇大论,能有条理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能注意篇章结构。五年级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篇日记要突出一个中心上,六年级可把重点放在日记和作文的衔接上。这样,使学生的训练由低段向高段不断地发展。
二、词汇的积累,语句的提炼
1.词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从一年级开始,学会正确地使用词语,如果说好的作文是一幢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物,那么词语则是垒地基的砖石。教师则应更多地给学生操练好词好句的机会,说话,造句……都是不错的途径。
2.语句的组织训练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
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大量造句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是作文的启蒙。作为作文教学起步形式的造句只有从内容入手,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造出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作文结构的指导
启蒙作文无非是写人、写事、写景和应用文等。写人作文必有事情才能突显人物特点,写事作文对人物的描写则使事情更生动,写景作文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无论是方位的,还是时间的,应用文则必须遵循应用文应有的格式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碰到过不少学生写作文,不要说给作文分段,连标点符号都是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句号。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运用总分总三段式作文或四段式作文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作文做到条理清晰。
四、思想是灵魂,想象是翅膀
词藻的堆砌并不能使文章生动,思想感情的融入才能救活作文。当学生作文时是抒发所感,如同与一位好朋友在说心里话时一般自然投入,那作文就有了灵魂,读者才能同感于作者,才能算一次成功的作文。丰富的想象,给了作文以暇想的空间,则能使作文有灵气。
当然,阅读也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在启蒙作文中,阅读好的作文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老师的下水文,也能成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进步的一块垫脚石。
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之我见 篇6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留心身边的各种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只看一点就写。”鲁迅先生还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思,一挥而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对于习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如,教学写一种水果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课上指导观察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外形特征(形、色、摸上去的感觉等),然后引导学生以由表及里的顺序进一步观察(果肉的颜色、味道等),也可以适当介绍水果的吃法。这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美,使他们体会到观察成功的快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观察的几种方法:即观察一种物品时,首先要从整体入手,介绍物品的整体特征,包括物品的名称、大小、颜色、形状、质料等几方面;然后再进行局部观察,局部观察时要根据物品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局部介绍(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等)。
二、在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最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它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目的在于提醒学生阅读积累材料。语文大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词汇贫乏是语文教学的致命伤”。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位文学家以不朽的名著和诗篇证明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是文章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感到习作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缺“米”。针对这一实际,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资料,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课外积累本,每天积累不少于十分钟。积累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对联、古诗、百科知识等。每个板块又分成许多小类,如,成语板块,按构词方式可分为重叠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按用途可分为描写人物、景物等。每个小类又可细分,如描写人物的可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每天指派一名同学利用每节课前的时间领大家齐背积累本中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有感而发。正可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三、贴近生活,勤于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之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章”。习作启蒙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发现、运用写作素材。
1.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致。如,提前布置学生节假日体验生活,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竞赛(足球赛、打羽毛球、拔河等)、一次劳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习作才能內容充实、感情充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抒写自己的生活。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笔的有效途径,不必要求学生一个星期写好7篇日记,这样学生会觉得没什么可写,认为写日记是一种负担。在班上,我会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每周至少交一份观察日记,要在写好的第二天上交。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事、景,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记忆场景,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好习作来。
小学生书法启蒙教学初探 篇7
书法是文化的体现, 但是学习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因此, 兴趣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精辟地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 “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摘自《历史教育学》这就是说, 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 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努力学习。学生对所学科目或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 积极性就会高涨, 效果也会很好。
笔者通过一些实践和摸索, 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儿童书法启蒙教学方法:
一、小学书法教学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书体选择要灵活
怎样让孩子练好书法呢?中国书协会员、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郭列平如是说:目前少儿学书法绝大部分从楷书入手。有的教者甚至对少儿写的字苛求到一笔一画几公分长几公分短。这显然不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于这个现象, 富有书法教育经验的郭列平的建议是:初学书法尤其是少儿学书不妨从隶书入手, 效果可能会更好。隶书是理想的启蒙书体。由于隶书笔画比较简单, 只要掌握几种基本笔画就可以习字了, 不像楷书笔画那样程序复杂, 需花大气力才能把握。同时, 隶书笔法也较楷书宽松自由, 隶书以神韵为主, 这对于天性活泼的少年儿童来说, 不仅易于接受和消化, 而且还能增加学习书法的好奇心。加之, 隶书点画允许有长短却不会损害字体结构, 只要用笔能注意到挑划平稳, 留意提按使转, 便能初见成效, 宜于初学者临摹。同时, 写隶书与写楷书是同样的要领, 少儿有了隶书的基础, 再涉猎楷书、行书就显得轻松自如了。确实, 初学者特别是少儿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隶书的规律和书写特点, 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而不像学楷书那样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奏效, 这样他们对学书容易产生兴趣, 增强信心。加之隶书实用性强, 很容易边学边用, 本人对书法班多名少儿进行一些书法教育尝试, 让部分少儿从楷书入手, 另一部分少儿从隶书人手。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发现学习楷书的儿童尽管选择了较好的碑帖范本, 但终因楷书结构过于严谨, 而觉得楷书实在有难度, 兴趣逐渐减少, 进展较慢;而学隶书后的少儿, 凭借幼稚的天性, 兴趣较浓, 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隶书的基本笔法和规律, 并能作一些简单的创作, 很明显要比学楷书的进步快。实践出真知:隶书的启蒙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对少儿来说, 典雅秀逸的《曹全碑》与雄健稚拙的《张迁碑》等最宜作初学临习范本。
二、小学书法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执笔方法可变通
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 要使虚而宽”, 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执笔本不复杂深奥, 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为了把饭菜夹到嘴里, 执笔是为了有利于写字。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 “执筷”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都夹得利落, 自古以来也未见论“执筷”的专著, 而论“执笔”却连篇累牍。如论执笔的手指数目, 则有“大指中指夹管”、“大、二、三指搦管, 四、五指不用”、“以四指齐排管上”、“五指齐力”之说。论执笔深浅, 则有“撮管于指尖”、“置笔当指节弯处”之论。论执笔虚实, 则有“执之欲紧”;“死指活腕”、“指实掌虚”之言。论布指疏密, 则有“布指欲其疏”、“食指中指名指层累而下, 指背圆密”之争。论执笔高下, 则有“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 行草去笔头二寸一分”、“真一、行二、草三”、“真书去毫端二寸, 行三寸, 草四寸”之辩。古人执笔如此各呈其姿, 当代书家执笔亦各尽其态:有深有浅, 有紧有松, 有高有低, 何尝一律?所以我认为执笔的确“无定法”。幼儿的手指骨骼发育尚不全, 而且他们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差, 不适合做一些精细的小动作。而传统的五指执笔法, 对按、押、钩、格、抵提出了具体而精确的要求, 对筷子尚抓不稳的孩子来说,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无易于让八个月的孩子学走路。笔者认为, 对于儿童书写的握笔方法和姿势, 不能刻意苛求, 一切以自然为上。当然, 说“执笔无定法”, 并不是说想怎样执笔就怎样执笔。依我看, 像运动员攥标枪那样执笔恐怕会影响笔的使转;如果像拿火炬那样, 再虎口向下“作书”也不利于挥洒。我以为这“无定法”之中还应“有法”。既然造物赋予我们的是五指, 还是五指都用上为好。执笔总要顺应生理机能, 要舒适、自然、灵活、宽松, 不要拘挛、生硬、板滞、僵化。这大约就是所谓“要使虚而宽”吧!
三、小学书法教学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手段要多样
1. 半扶半放教运笔
对儿童来说, 书写的最大难度是不会调控墨水, 不会把握字形, 不会中锋运笔。解决这些难点的最好办法, 便是老师半扶半放进行教字。不会蘸墨水, 教师给予示范、帮助。字形把握不准, 教师可采用勾线、影摹等方法进行教学。至于中锋运笔, 教师不仅要演示给学生看, 而且在儿童运笔中, 可手把手点拔其运笔方向, 一般情况下儿童能较快地掌握行笔的中锋。在扶中, 老师把着学生的手, 让他知道何处用力, 何处加疾, 何如使转, 何处停顿, 并用肢体语言, 使学生在有节奏的律动中, 迅速领悟运笔之奥妙。在放中, 教师大胆让学生自行运笔, 任稚嫩的小手执一杆毛笔在宣纸上磕磕碰碰, 蹒跚而行, 笔过处, 一道道深深浅浅、浓浓淡淡, 虚虚实实的墨痕天趣自成。
2. 游戏为主, 技法淡化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 是巩固和扩大概念, 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把儿童的书法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的方法, 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如边玩边讲边画的方式:画太阳 (曲线训练) 、画高楼 (直线训线) 、画小草 (折线训练) 、画雨点 (提按训练) 、画个小朋友在玩 (线的组合训练) 。让高难度的中锋线和复杂多变的线形在意象生动的描绘中得到训练, 儿童不会觉得枯燥, 而是越练越想练, 线条越练越肯定, 越练越扎实。
3. 激趣为上, 重视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你想让他不写都难, 在儿童书法教学中, 对孩子的鼓励要随时随地进行, 肯定得越多越好;至于批评和指责, 那是坚决不能有的。要努力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觉得自己真棒、真行!表扬的方法是多样的, 一句好话, 一朵红花, 一颗五星, 一个红圈, 一件小礼物, 都会激起儿童百倍的兴趣和信心。
4. 家长参与, 亲子同乐
家长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监护者, 抚养者和教育者, 让他们共同参与到这种近似涂鸦的创作中来, 不但会使孩子学有伙伴, 而且让家长更懂得自己的孩子, 理解孩子的一切行为。有孩子说:我最开心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学书法, 妈妈写得不如我好。而许多家长认为与孩子同学, 发现孩子骄人的天赋, 在孩子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5. 及时展出, 提高审美
把孩子们信手涂鸦的作品配以或古雅或现代的装饰, 使其具有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让老师、家长、孩子们共享成功的喜悦, 孩子肯定会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半天不肯离去。这样多次的展览与更换作品, 孩子们会逐渐拥有一双洞悉艺术真谛的眼睛, 他们对线条墨色的空间构成所表达出来的无穷意象给予自己独特的理解, 并在下一次的创作中从无意走向有意。
四、小学书法教学要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 充分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儿童创造性发展, 是人的一生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 也是最关键的基础期。所以在书法艺术启蒙教学中, 要有的放矢开展各种探究活动, 使儿童的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和积极情绪得到最充分发挥。
如对于作品的神韵处理, 儿童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标准与大人相差甚远。但儿童有超人的创作和模仿能力。对于一张白纸的他们, 给予他们怎样的引导, 便会收到怎样的效果。甚至于, 他们全凭感性的涂抹, 会产生匪夷所思的效果, 这效果也许是许多书家追求一生渴望达到的境界。孩子的书写最忌讳的便是用种种理性的程式化的东西去约束他。在书写中, 尽量让孩子放开写, 写出自信果断的气势来, 他们的笔下才会有闪光的东西。在书写者中, 有两种人最能表现自己的性情和思想, 一种为曾经沧海、艺高胆大、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老人, 他们大多为名噪一时的大艺术家, 他们的笔是用来抒情的, 只为悦己, 而非怡人, 但常常是因为他们的笔下能流露真、善、美, 所以他们的书品便超然居上而能得到众多欣赏者。一类便是涉世未深的孩童, 他们犹如顽石白玉, 未经雕琢, 显示的是纯天然的形态和原始的光华, 但正因为未经修饰, 他们更显得与众不同, 不落俗套。笔者认为, 在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 在无拘无束的幼儿阶段, 对孩子进行书法艺术的教育, 进行这种视无法为法、书写性情、意趣的书法教育, 可能会出现大批类似毕加索, 凡·高、马蒂斯等大师级风格与品味的作品。
总之, 对于儿童的书法教学, 要尊重儿童个性, 张扬儿童天性;要有扶也有放, 宜大不宜小, 宜古不宜今;要充分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 要积极挖掘他们对书法的灵感。我想, 只要引导得当, 这种启蒙教学是富有探索的, 充满快乐的, 又是富有美感的, 是属于艺术的, 学生从中所受到的线条锤炼定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书道路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以及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特点, 我们在儿童书法艺术启蒙教学中, 应遵循这一教学原则, 即“尊重个性、张扬天性”, 使儿童乐学、适合学, 且学有成效。
小学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篇8
一、结合看图, 认数计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加减法后, 让学生看图讲话。如图上画着:树上停着三只鸟, 又飞来一只。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图意, 老师接着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从图片上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只要符合逻辑, 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这样能提高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发现学生讲得不对时, 要及时、耐心地予以纠正。这种简单的课堂问答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能力, 又使学生学会了看图说话, 从而也领悟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当教20以内的加减时, 可逐步过渡到半图半文的应用题, 这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按问题回答。如:题目中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算?回答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图文应用题的方法:“观察—读题—分析—解答”, 并在分析应用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加强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自编应用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简单的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 训练学生设计、口编应用题的学习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求学生观察图形, 按照图意自编应用题
学生积极思考, 想出了很多编法, 如图上画的是一片草地, 有两群羊, 一群是5只在吃草, 另一群是6只正走来。
甲:草地上有5只羊, 又跑来6只, 现在一共有几只?
乙:草地上有5只羊, 跑来了一些后共11只, 问跑来了多少只?
丙:草地上有5只羊, 又跑来了6只, 原来的羊比跑来的羊少几只?
丁:草地上有一群羊, 跑来了6只后共11只, 这群羊原来有几只?
2. 要求学生看算式自编应用题
课堂上, 让学生根据算式自编应用题。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能够从周围的一切实物编起, 如:书本、粉笔、足球或者各种图形。这种编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条件”和“问题”两个数学术语, 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问题, 在以后正式学习应用题时, 就比较顺畅了。
三、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最初学生识字少, 独立读题有困难时, 可以由学生领读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叙述应用题的事理关系, 对原题做出一些解释, 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 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画出题中的关键词语, 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为提高解题能力奠定基础。在读题时要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起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 看到“比……少”就用减。
例如:水果店原来有香蕉25筐, 后来又运来11筐香蕉, 现在有多少筐香蕉?学生可以理解“又运来11筐”为“又多了11筐”, 从而搞清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理解问题, 就克服了只看关键术语乱猜算法的毛病。
四、多解、多变, 提高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正确, 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一道应用题的教学已经完成。因为在列出算式之后, 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水平并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学生对该题的理解水平, 除要求学生正确求得计算结果外, 还要通过“多解”“多变”的形式, 适当地变换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使得学生举一反三, 灵活解题。
(1) 甲班有男生23人, 女生比男生少3人, 女生有多少人?
(2) 甲班有男生23人, 比女生多3人, 女生有多少人?
(3) 甲班有女生20人, 比男生少3人, 男生有多少人?
以上所举题目, 通过变式, 进行比较,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提高应变能力, 同时开阔学生思路, 为以后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打下基础。
作文的启蒙教学 篇9
(一) 先听后说。
这种形式难度较小。如让学生听我讲一个故事或听录音讲一个故事, 让学生根据记忆, 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二) 先读后说。
这是以阅读为基础的说话训练。这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记忆和理解, 又可以进行规范化的语言训练。提高说话的能力和技巧。
(三) 先看后说。
这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 大体有两种形式:
(1) 看图说话。首先, 看图。指导看图要注意四点:a.是要看得准确细致, 对画面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b.是看懂图意, 理解画面上的人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c.是观察要有顺序, 这是语言表达有条理的前提。d.观察要抓住重点, 注意事物的特点。其次, 想象。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往往三言两语, 语言干瘪, 说不具体, 说不生动。究其原因, 是他们把图画看成静止僵死的东西, 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导想象有两个方面:a把静止的画面中的事物或多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变“静”为“动”, 把图看活, 想象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事物的情节发展。b。带着感情看图, 带着感情地想。如看到水底的鱼, 想象到似乎在捉迷藏;看到树上的小鸟, 想象他们在唱着欢乐的歌。这样说出的话才会生动、富有感情。最后。表达。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差这种情况, 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中, 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把话说细。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语言准确、传神、丰富。
(2) 看实物说话。如让学生观察一个玩具、一盆花、一件学习用品, 然后进行说话训练。这时候, 教学的难点是不知从何说起。因此,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表达顺序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个文具盒, 首先教学生整体看, 再打开看, 然后说说功能。
(四) 先玩后说。
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做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模型, 不会做的可以请别人, 作好后再想一想, 我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因此我想到了什么?上课了, 每个学生都放着自己的玩具, 有飞机、手枪、电视机、火车....真是各式各样, 丰富多彩。因为准备得充分, 学生都争着走上讲台, 想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模型, 把自己想到的话告诉大家, 学生发言无拘无束, 个个争先恐后, 跃跃欲试。学生在玩中受到有益的启发, 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除了上述四种形式外, 还可以先做后说, 画画说说。采用先让学生画一画, 再让他们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这样, 小学生通过亲手画的图画, 再不觉得无话可说了。当然, 使用最多的还是看图说话。上述这些形式的基本特点, 就是把说话训练同听、说、看、做等具体行为联系起来, 是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说话和作文,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语言发展顺序看,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石。说话训练能为作文训练提供大量的词汇, 正确的句式和适当的表达方式, 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到较快的发展。
小学英语启蒙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0
1 课堂活动设计与使用策略
(1)活动简单明了。启蒙教学面对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英语,他们对一门外语是陌生的,缺乏学习的经验。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以简洁为主,通过老师的简单演示,学生很快就能模仿。因此,活动或游戏都应该考虑学生需求,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2)活动丰富有趣。由于授课对象是小学生,所以针对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需要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由于这个群体具有年龄小、爱玩、好动的特征,因此,如果设计的课堂活动丰富且有趣味性,则能够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活动贴近生活。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使用的教材应该具备生活性的特点。一旦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尤其对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课本和其他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尽量与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例如日常生活对话等。
(4)适度随机性。即使教师预先将课堂活动精心地设计,内容充实完美,上课时也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因此,面对特殊情况,教师应该具备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能继续固守原有的设计,而应该结合课堂情况,适度地调节活动的内容,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进来。适度随机性的策略对于小学英语启蒙教学而言,是一项在实践中较难应用的策略,但是其意义却十分深远,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能动性,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
2 课堂教学手段使用的策略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小学英语启蒙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应该牢记并掌握的最基础的词汇和语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一些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的材料,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激活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认知,并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2)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媒介,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英语少儿节目,以及相关的英语游戏。因为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于生动形象的动画和游戏十分感兴趣,所以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
3 课堂教师行为策略
(1)教师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学生能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精力充沛、亲切风趣,正面引导和鼓舞学生的学习方向及兴趣。充满活力的课堂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活力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会受其感染,从而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具有较高的容忍力。学生在接触英语时,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陌生的材料。作为二语习得的初级阶段,他们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他们处于建立学习信心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较高的容忍度,能够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地鼓励学生,不要责怪他们的胆怯,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对抗情绪,对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教师能够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它的语言习得需要一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因此,可以有效使用“重复”的方法。教师通过反复发音,让学生进行模仿。在练习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重复发音,这样学生才能够长时间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研究表明,信息被复述得次数越多,那么牢记它的时间就越长。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复述或重复的方法,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管理的策略
(1)积极鼓励。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公开表扬是非常喜欢的。因为他们可以从教师的表扬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并明白如果积极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教师对他们的认可度也会提升。因此,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严明纪律。在课堂上,纪律是建设和谐课堂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理解,才能够营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刚刚接触学生时,应该为他们制定一些规则,有助于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纪律对未来课堂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启蒙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上述所涉及的多种策略。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和手段,才能够在兴趣、学习基础、课堂纪律等方面获得预期的效果,全面且系统地运用各种策略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也需要不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Charles, C.M.&Gail W.Senter.吕良环等译.小学课堂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加强小学音乐启蒙教学的措施探讨 篇11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背景
1.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音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品位,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的启蒙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音乐不仅可以提高个人艺术思维,还能给其无形的快乐减轻生活压力,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还远远没有生活压力之说,但是该阶段的音乐学习是某些具有音乐天赋学生的启蒙学习阶段,因此,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音乐教学是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建设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古人常用“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艺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可见在我国古代,古人就非常注重对音乐的学习,因此,作为我国非常宝贵的文化内容,小学阶段音乐的学习也就同样重要,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全面的个人素质培养虽然只是起始阶段,但是学生是否具有这种学习意识对于其后续的个人素养的完善格外重要。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教学
1.对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分
在一般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都会通过某一首歌曲作为音乐教学的模板来教学,这样音乐的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实际,但是这种教学并不是十分适合小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限制其对词曲比较复杂歌曲的认识,这样其演唱的流畅程度和对音准的把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去选定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教学的范本去讲解,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去接受,而且也可以在对歌曲的分析中很好地将音符和简单的演唱方法进行融合讲解,这样音乐的学习也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音乐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分,比如,将歌曲的词和曲分课时、分梯度地进行教学。
2.音乐教育的教学范围需要与学生的要求相一致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另外,也是为了培养自身的才艺,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该阶段大多数学生所要求的或者是相对比较符合学生心理接受形式的歌曲进行了解,比如,像《歌唱祖国》《卖报歌》《乡间的小路》等,这些歌曲普遍节奏轻快,歌词表达的意义比较进步,词曲的设置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还需要兼顾对歌曲的选择是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一致,这也是教学措施制订需要考虑的部分之一。
总体来看,小学音乐的启蒙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可以基本演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同时对于音乐的认识以及学习音乐的意义也相应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措施也应该考虑到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启蒙教学 篇12
当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很不尽人意。尽管阅读了近百篇课文却不会从中总结或汲取一些“营养”;尽管写作近百篇日记, 却找不出一篇能完整表达自己心愿的词语。其根本原因是小学生写作教学启蒙教育晚, 应从低年级开始。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建立情深意重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第一任务不是怎样讲好教材, 而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信任你、依赖你, 对你的人格魅力产生极大的兴趣。
我所授课的班级只有40多名级学生。其中60%为城市户口学生, 25%为城镇“菜农子女”, 15%“为打工子女”。面对这样一个经济条件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生活空间不同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来说, 无论学习哪门课程, 都很难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尤其是家庭生活困难且单亲家庭子女, 性格内向、自卑、孤僻、早熟, 而且十分敏感, 很少与人交流, 缺少沟通, 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针对学生们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家庭生活优越、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学生, 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 尽量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语言表达的学生, 尽量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尤其要做好“单亲”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路工作。
我从不在班级中或课堂上提及他们的“特殊”, 因为他们是极敏感的。课间, 摸摸他的头, 表扬他, 字写得很好;作业时, 拍拍他的背, 告诉他, 学习有进步了。课余时间经常与他们谈谈心、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时常给他们一些铅笔、小刀等小礼物都会使学生们对我产生极大的好感, 甚至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 他们的心灵深处都会产生“涟漪”。
教育需要爱, 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 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 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 胸怀一颗爱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 这样学生才能在心灵深处感悟出你的人格魅力, 才能对你产生兴趣后, 从而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2.建立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让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 9岁左右的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也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 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有利时机, 也就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最佳机会,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和自控力差, 尤其是多数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现象”。所以,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式、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和极具表演力的肢体动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或做个小游戏, 来个小表演, 甚至把学生们上课时顽皮搞笑的“小动作”即兴发挥个小故事等, 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 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有意识地、灵活地创设五彩缤纷的教育情境, 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 再让学生们联系现有的生活现象, 去体验, 去感悟, 去加深感受。
二、寻找闪光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每个教师都应该抓住这一特点, 帮助他们增强自尊心, 树立自信心, 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 健康快乐地成长。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 语文教学以“写话”为主的阶段, 而当今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远远超于写作能力。所以要极力寻找和挖掘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同的“闪光点”, 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和评价。同时, 老师还要看准时机, 巧妙地加以引导, 挑起争论, 激起波澜, 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
三、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 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上, 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外, 我经常给同学们读一些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和课外读物等。一方面, 让低年级同学提前感悟一些高年级的课文, 另一方面从这一篇篇教材中, 反映伟大祖国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 构成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同时, 我还根据当前的时事政治, 给同学们讲一些感人的真实故事。如: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取得的辉煌成绩, 国旗又一次在奥运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刻、航天英雄们从小就热爱学习, 刻苦钻研, 把整个青春都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太空中飘荡着祖国儿女们传来声音的时刻……一张张激动小脸都涨红着, 我的真切情意使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感染。
四、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正是小学生们对言语、对形象、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敏感的时期, 老师把祖国的尊严, 民族的气节, 祖辈的光荣历史, 随着语文课的教学和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沁入孩子稚嫩的心田里的时候, 必然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并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犹如把种子播到田地, 会生根发芽一样。一旦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 他们的道德情感、个性品质, 都会随之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4]王耘, 叶忠根, 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小学生作文启蒙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启蒙的教学08-30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07-16
小学生我的启蒙老师作文100字12-10
我的启蒙老师为话题小学作文08-29
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08-29
小学生心理学启蒙课12-17
小学英语启蒙教育12-29
在启蒙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字形规律10-04
我的启蒙老师优秀学生作文06-04
小学生作文教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