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2024-10-15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精选12篇)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加强作文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又是提高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没啥可写”的难题。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无声的老师, 是求知的向导, 也是感知事物的能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乐于模仿。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课文《海上日出》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这句话提问:“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得出是由于作者经常细致地观察这一原因,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每次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或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我都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组织学生观察学校的拔河比赛, 我先告诉学生按顺序观察比赛的场面怎样;比赛时, 同学们的动作、神态怎样, 哪位同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等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 目的明确, 因此写起作文来比较生动、具体、形象,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训练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习惯是强大的动力, 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才能有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自觉行为。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字。我遵循这一说法, 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许多有意义的事都是作文的好材料, 只要留心周围的一切, 就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中去捕捉作文的材料。我让学生随时进行观察, 雨天观察雨景, 晴天观察天上云彩, 春天便观察春进校园等景象。通过对花草树木的生长、小动物的活动和人物的穿着情况的观察, 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不能面面俱到, 这样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但如果作文指导课恰到好处, 既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知道写什么, 如何写, 又不会捆住学生的手脚。

1. 上好“读写例话”课, 指导学生仿写

“读写例话”体现读写结合, 教学这种类型的课文, 必须抓读写这一特点, 从阅读放手, 侧重指导写作, 为仿写作文打下基础。在教学中, 抓住例话的重点, 让学生熟读深思, 明确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写作方法, 并联系单元写作中相似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 加深印象, 做到一篇例话突出一个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所得,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2. 运用教材, 铺路搭桥, 指导学生拟定作文提纲

语文课文中的每篇教材都是极好的习作例文, 因此我充分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 铺路搭桥, 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拟定作文提纲, 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写作素材

为丰富学生的知识,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培养其写作能力,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本学期, 学校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活动一开始, 我就给学生讲了读书活动的好处, 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可摘抄优美词句, 还可以随时记读书笔记。另外,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使他们尝到了“小主人”的欢乐, 体会到“编辑”的辛劳。

四、重视作文修改的训练

修改作文是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极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其实就是修改思想, 让作文思想更正确, 更完美。”所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其实是指导学生对事物获得初步认识后进一步提高深化的过程, 也是对语言的运用由粗到细的锤炼过程。

(1) 逐本作文批阅。老师发现问题后打上修改符号, 并在眉批上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修改, 再进行检查, 最后抄到作文正本上。

(2) 选择优秀和较差两类作文进行阅读讲评, 让学生共同讨论, 找出优缺点, 以便扬长避短。

实践证明,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平日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要注意积累材料;既要上好作文指导课, 又要把好讲评关。只有这样,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篇2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感恩意识

在应试教育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教师大都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他们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甚至部分小学教学中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所以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大都将基础思品知识、解题方法以及应试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所以导致当前的小学生道德比较缺失,即便有些小学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但是也大都也只是走走过场,无法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但是为了提高感恩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必须要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珍惜生命、强化责任和学会和谐相处,下面就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1)珍惜生命。

思品教师必须要使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感恩表现,同时也是感恩父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要使学生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2)强化责任。

承担责任教育是感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感恩父母之恩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不可让父母操心,担忧;感念祖国之恩就是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不可做违反国家原则的事情等等。(3)学会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相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的习惯;也需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即要与不同阶层和性格的人进行相处,以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丰富教学活动,践行感恩实践

正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感恩既是一种品德,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人际关系也逐渐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等情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就势必会形成消极的思想,也自然不会懂得感恩父母、师长和回报社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践行感恩实践,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1)在《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借此时机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专题性讲座,并促使他们投入到感恩实践中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在开展思品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比如汶川大地震后,13名唐山农村兄弟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唐山地震时候全国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就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及鼓励学生在课下帮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为父母洗脚、送茶水或者修指甲等等。

三、开展家庭教育,培养感恩情怀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出生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并且他们始终享受各个家庭成员所创造的优越条件和生活氛围,比如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当前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懂得去关爱别人,甚至部分小学生对父母呼来喝去,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更谈不上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因此,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家长来开展感恩教育,以使父母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例如,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比如别人帮助自己了要铭记帮助者的恩情,在适时的时候再回报对方等等。

如何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 篇3

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曾国藩不让儿子过早地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的。我的作文教学一直奉行这样的理念,学生那些优秀的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

一.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低年级是孩子们学校生涯中的“婴儿期”,他们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他们只管吃奶——阅读输入,不适合早劳作——写作输出。写话教学尽量延后,同时要在当下的“读”与将来的“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家长代笔记录孩子们的“童言趣事”。我在网易博客上建了一个题为“学以致用”的文档,将其“置顶”,请家长以第三人称写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小故事,发在“评论”中。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以学以致用为荣。

标点符号的运用更是一大难题,“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不能写在每一行的第一格,如果上一行没有格子了,就挤着写到格子外面。标号(书名号、引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写在第一格。即使讲二百遍,小朋友还是不会。简单一点儿的知识,比如标点占一格,每段开头空两格,也不是通过讲解学生就能学会的。

于是,我教二年级学生抄课文。我选了《狐假虎威》等段落短、对话多的课文,让写字好的同事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抄写,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照着抄写。用这种方式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写作的格式,这是“照葫芦画葫芦”。

学生用的练习本是每行8格的,我换了每行9格、10格、15格的纸再次让学生抄写这两篇课文.有几个学生掉进了糊涂阵,格式乱了套。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这是“照葫芦画瓢”。

第三步“照葫蘆画瓢”的难度更大了——不再照格子纸中的课文抄写,而是照着书上的文章抄写。这样抄来抄去,就是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明白作文的格式。对那些不会“照葫芦画瓢”的学生,就给他一份正确的作业再次“照葫芦画葫芦”。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相信“举三反一”的效果。

二.中年级起步作文写活动

到中年级作文起步时,我在课堂上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我班的活动写习作,在教室里做成语接龙、词语搭配的游戏,在校园里跳绳、跑步、做游戏……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体验的载体。活动后我们师生一起口述作文,再动笔时学生就不用咬笔杆翻白眼了,孩子们一气呵成,视作文为一乐事。

我的弟子们升入三年级后的第一个月,我先用两周时间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然后把生字写一写,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掌握一部分字的书写后再作文。国庆节后开始作文起步教学,连续写了三篇《成语接龙》。

第一次成语接龙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两句话:

丁乐腾写上“唉声叹气”,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写:“气象万千、千方百计、计上心头。”

王朱颜忘了“头头是道”的“道”怎么写,梁家铭说:“‘头头是道的‘道就是‘道路的‘道。”并写在纸上让她抄写。

上课铃声一响,先让学生读这两句话,告诉孩子们:“有的词需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要加引号强调。双引号中的词需要强调时,要加单引号。”然后讲游戏规则:“一个组用一张纸,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开头进行成语接龙,在规定时间内,能写几个成语就得几分。书写不认真不得分。”

……

第二次写《成语接龙》,接龙的形式换了换,让几个小朋友上讲台前口头接龙,方便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做游戏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句话:

1、今天我们玩成语接龙游戏。

2、下午,我们三年级几个班进行拔河比赛。

3、体育课上,我们玩“两人三步走”的游戏。

结合这三句话,我问:“为什么‘成语接龙、‘拔河 不用引号?因为这两个游戏的都是人尽皆知的。但‘两人三步走的游戏规则需要解释给读者听,这个词就要加上引号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在写作文时用成语不用加引号,做成语接龙游戏时说的成语要加上引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三次写成语接龙,换个游戏形式,先让各个小组自己口头接龙,然后分别让两个小组面对全班接龙,便于边做游戏边指导写作,进一步强化前面讲过的写作知识。

以后的作文指导就简单多了,仅仅议论一下可以选择什么材料,让学生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了,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孩子们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三.毕业复习打腹稿

除了在三年级上学期费了点儿力气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外,我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不会超过10篇,都是在课堂上写,余外不要求写日记,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我所任教的两届共100多个学生证实了这个真理,尤其是升入中学后学生的潜力更得以彰显。但人无法免俗,必须在小学毕业前向家长证明海量阅读的优势。海量阅读与常规教学差别很大,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认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读这么多书是沾大光了;但个别优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跟哪个老师上学都是好学生;也有少数学困生家长认为海量阅读不如只教一本课本扎实是造成了他的孩子不优秀的原因,数学、英语没学好没法抱怨老师,我与众不同搞海量阅读就成了替罪羊。于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增加了作文的分量,每周给学生四个题目,先让他们考虑几天,打打腹稿,小组讨论一下,跟家长谈谈思路。然后找一节课写作文,老师给合作小组四个人分别指定一个题目,老师根据写作的速度、质量、篇幅给每个组员打分,根据小组的总分进行奖励。这样就促使小组成员在写作之前相互交流打腹稿的情况。六年级下学期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本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他们下笔就写得顺畅,现在选材、写作的速度提高明显,很多学生作文篇幅达到800字左右,而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要求学生写长篇大论。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4

一、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很多教师在作文备课时, 把工夫花在前十分钟, 绞尽脑汁设计情境, 研究作文内容, 调动学生互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种意识是好的, 却忽略了语言训练的目标, 后者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语言指导显得苍白, 都是些大而无当的空话。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语文特级教师徐浩认为, 教师在语言训练上缺乏关注, 责任并不全在教师。现行的教材、大纲都没有给教师在这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 大多是从写作内容上提供一些启示, 而对于语言训练目标的要求不仅少见, 而且表述笼统模糊。如五年级有一道作文题《菊花》, 课本给学生提供了6段资料, 介绍菊花的种类、习性、种植方法、病虫防治等知识, 占据了整整一页的篇幅, 却找不到一句对语言训练的具体要求。在缺乏明确目标、具体指导的情况下, 教师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作文质量得不到保证。即便如此, 也不能忽视, 放松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只有在教师长期日常教学摸索下, 才能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我在作文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口语能力训练

言为心声, 作文的文字体现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良好, 他的作文也会很好。让学生多听多讲, 必要时教师再加以恰当地引导和提示, 适时地表扬和鼓励, 就能使学生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克服恐惧感。而这正是练好口头表达的前提和关键。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口中有才能笔下有, 口中会表达, 才能在纸上写出来。

2. 语言文字的积累

要写好作文, 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 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能丰富我们的词汇, 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时就有东西写, 应用自如, 不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语言的过程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 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 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 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 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 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有了语感, 学生才会灵活地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3. 文章句子语言表达训练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 是学生要表达的内容。要写好作文, 就要练习写好句子。学生把句子写完整、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完整的句子, 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 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 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 只有这样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二、避免走上模式化的写作歧途

现在一些学校作文课形同虚设, 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读一下课本上的要求和提升, 最多再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用。更有的教师想出了多快好省的妙招, 让学生抄作文、背作文。有名学生说:“语文老师规定我们每周抄一篇优秀作文, 还要求我们把它背出来, 说遇到考试就不用怕写作文了, 根据他们改头换面就可以拿高分。”学生说的话反映了写作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走的,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指导。如果抄袭别人的作文, 学生怎么有自己的思维探究活动, 缺乏了思考、思想, 怎么能达到素质能力的培养呢?教师或许认为这是一条捷径, 能够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 但这恰恰违背了作文的本意。更严重的是, 小学生开始学写作文, 就教给他们改头换面、移花接木, 这不仅关乎文风, 更涉及品质道德, 更不能掉以轻心。

所谓对应试有用, 不过是自欺欺人。再想一想, 只是实施模式化的操作, 并不能形成真正的作文能力, 如果考试的时候没有碰上写过的题目, 怎么办呢?尽管现在猜考试题有很多牛人, 通常还把那种能力混淆为作文教学水平, 但肯定会有猜不中的时候———或许那正是最关键的一次考试。模式化, 不过以拿到考试作文那点可怜的基本分为筹码, 如果你想学习真正的作文能力, 要努力拿高分, 拿满分, 模式化就只能遁入暗处。小学生作文应该是自我对事物的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实事、抒真情。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作文最重要的真情实感、生活感悟、思想认识、人文审美。模式化的作文, 内容做作、思想苍白、逻辑混乱、情感虚假。

三、作文教学的途径

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为学生一步步打造阶梯。如引导学生先想, 构思选材, 组织语言;再说, 师生之间相互评点;最后才是落笔成文。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先要写通顺、写具体,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怎样表达得更生动, 如加入适当的修辞手法等, 这样循序渐进, 学生才容易接受。此外,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 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等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积累材料, 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写出读此文的收获。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 如“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的愿望;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受到熏陶, 思想得到升华。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篇5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的教学中,增设了竖笛科目,教师为学生们讲解了竖笛演奏技巧以及乐器基本运作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时候,应当保证学生们能够很好保持对竖笛演奏的兴趣,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竖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方面愈发重视对于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仅要求学生们学习好各类基础学科,而且还要对于艺术类学科有比较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堂学习开拓自身视野以及艺术感受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竖笛教学的时候,教师们就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确保学生们能够对于课堂保持更高的积极性。接下来。笔者将会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顺利开展竖笛教学。

一、引导学生兴趣,顺利开展竖笛教学

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其实接触过乐器演奏的机会比较少,有一定的音乐功底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孩子们在学习竖笛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于各种乐理知识以及竖笛演奏技巧不够了解,在刚开始的入门阶段往往就比较困难,学习速度慢,甚至是会对于竖笛演奏的学习丧失信心,乃至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们在设定竖笛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们兴趣爱好的激发,针对学生们比较有兴趣的内容,结合竖笛演奏相关知识来设定课堂活动,进而为学生们创设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们提升自身竖笛演奏能力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喜欢做游戏活动的特点,为学生们设计《百鸟争鸣》的课堂游戏,假设学生们都是拥有美妙歌喉的小鸟,而且学生们只能够通过吹奏竖笛来发出鸣叫,现如今大家需要充分利用所学习的竖笛演奏知识进行吹奏,从而选择出以为歌喉最为曼妙的“鸟儿”,在这样的游戏背景下,学生们往往更愿意投身于竖笛演奏技巧的研究中,相互吹奏比一比谁能够吹奏出更为美妙的旋律,在班级内部建立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学习成果,并且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认真学习和练习吹奏。

二、设定合理目标,顺利开展竖笛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们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里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课堂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更是一些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和规则。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们注意力,帮助学生们树立更强的探究能力与学习精神,培养出学生们良好的精神与品格。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教师们需要注意要使得该目标一定要是学生们能够完成的、并且学生们对于完成学习目标本身有一定积极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师布置的目标引导下提升竖笛吹奏能力以及节奏感、旋律感,养成较强的音乐审美素养。教师们在为学生们布置练习曲目的时候,就应当选择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曲目作为练习目标,这类儿歌往往旋律比较简单,学生们练习的难度相对更小,学生们在平时也经常听和唱这类歌曲,如果能够利用竖笛将该歌曲演奏出来,学生们自身也会产生比较强的成就感。比如,《卖报歌》《小粉刷匠》《两只老虎》等等。当学生们升入高年级、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以后,教师们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学习难度相对大一些的民族曲目或者是经典歌曲,逐渐对学生们的吹奏能力进行过渡式提升。

三、纠正演奏姿势,顺利开展竖笛教学

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四项技能中,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拼写、标点等写作的基本知识的能力,具有以外语思维方式谴词造句。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写”的教学基本一直停留在“抄写”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感到恐慌,无从下笔。

下面是笔者在区内一次教研活动中看到一位六年级学生分别写的两次作文:

(1)Today is Sunday. The children are in the park. Look! Ben is playing football. Helen is singing.David is flying a kite. Su Hai and Su Yang are reading books. They are very happy.

(2)Today is Sunday. The children are in the park. Look! There are some flowers near the river. There are some apples、pears and oranges trees. The grass is green. Ben is playing football. Helen is singing. David is flying a kite. Su Hai and Su Yang are reading book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it. They have a good time.

(授课教师)评析:这是一位学生分别写的两次作文。从这两篇作文不难看出:第一篇作文,学生表达出了基本意思,短文用了现在进行时态,句型简单,因此教师只给了“Good!”。而第二此改写后的作文写得就相对比较全面,生动,感情色彩丰富,句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因此教师给了“Great!”等第。结合多年教学教研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培养乐于写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设计难易适中且充满童趣的写作任务。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有限,教师更要根据教材的主题或语言内容设计学生易完成的写作任务。另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里写得好的英语小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全班同学参考,供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得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激发了其余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二、激发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一篇作文,脱不了是由单词---句子----段落等要素所组成的,单词是一篇作文最基础的部分,词汇就像是煮饭的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好的英语作文。强大的单词积累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后盾。所以,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强调学生掌握好单词的拼写和单词的运用。当然,词汇的增加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我们可以借助于不同方法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如:各种游戏,玩中记忆;丰富词汇,增加语感等方法。

三、 抓好课本教学,打实英语基础

在小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是课堂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课本又给学生提供了词汇、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尤其是牛津小学英语中的四会单词与句型等,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基本骨骼与框架。对于课本中的内容,可适当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善于模仿,通过背诵课文,一些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这样的句子进行写作。凭语感和课文结构,利用个人的智慧和对作文题目及要求的理解,学生就易于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

四、引导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然而只凭课本上所提供的语言教材作为阅读学习的全部材料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英语写作也就不会成为难事。

五、开展扎实多样的写作训练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英语写作训练呢?作者认为除了给予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之外,在训练形式上也要丰富多样。先从一句话(用一句话描述你看到了什么或某人在做什么),到一段话(用一段话写出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到一个语篇(可以模仿课本),按照这样的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教学;任何通过长期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英语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而且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有强有弱。如果对所有学生都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就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潜能就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也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因此,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应要求他们除了写出基本意思,还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事物的主要特征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5]。而那些本来写作词汇贫乏、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立刻写出短文也是不切实际的。对于他们,只能从填空或根据提示词造句开始,逐步提高要求。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方面的渗透,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尤其是表达的不同,如中文表述都按照从大到小的单位进行,而英文恰恰相反。例如,”六年级三班”,按照英文应该是“ Class three Grade six”而不是“Grade six Class three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说,学生只有说得多了,才能增强语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哪一两种方法就可以实现的。教师要打破常规教学,将作文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多听、多说、多阅读,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才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2004.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 王微.2010.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水平 小学时代(教师)

[3] 张强.2009. [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4] 赵海.2010.如何进行英语作文教学[J].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篇7

一、总结看图写作的类型

在小学看图写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作文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模块:一个是叙事类的看图写作;第二个是议论性的看图写作;第三个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看图写作。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叙事性的看图写作,在这种类型的看图写作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画一般会利用四到六个情节点来说明整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善整个故事的情节。在议论性的看图写作中,图片一般会呈现一个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然后让学生就这种行为做出一个价值判断,从而展开讨论。在以人物为主体的看图写作中,图片一般会通过呈现该人物主体的行为,让学生推测出该人物的性格乃至品质,从而进行一个由内及外的描写,不过通常这种人物主体的看图写作都是以呈现正面的人物形象为主。

二、开展看图写作的作用

我们在正式进入看图写作的教学以前,首先要做的是弄清这样一种写作模式带来的好处与作用,它出现在学生写作生涯的起点的意义在哪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见图,图片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往往比文字的叙述更直接有力;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性强的图片信息,对于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往往会比较差,这是看图写作最基本的一个功能与作用,即直接地传达出写作主题的信息。从读图本身对于教育的作用的来说,看图写作这种更为直接的信息传达方式,对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第一个方面在于读图的教化作用;在小学低年级大部分的读图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片所表达的主题与内容,不仅符合实际,而且都具有启发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会受到图片中这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的熏陶,提升自己的心灵感悟,去吸引其中优秀的思想。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读图所带来的教化的功效与读文章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同的。第二个方面在于读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很多看图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片本身的艺术水准是比较高的,图片反映的境界与内涵都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其次,第三个方面在于读图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愉悦性;尤其是在一些漫画类的看图写作中,夸张的人物造型、搞笑的对白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是纯粹的文字阅读难以带来的阅读效果。最后,第四个方面在于看图写作能够作为一种很好的训练材料;通过教师系统的指导,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学生看图写作的能力

在小学的看图写作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在看图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着重训练的能力,也是学生在看图写作过程中所需的潜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在表达之前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学生一般在观察图的过程中就会直接的思考图的含义。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有效的思考以后,学生才开始进行文字上的表达,也就是将图的内容转化成文字的内容。笔者下文将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

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细致性、有序性、深入性三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读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系统的观察思维的形成。比如,我在讲解一个叙事性的看图写作时,分了三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这个看图写作的内容是:一个男孩捡到十块钱经历思想斗争以后,将钱交给老师并最终找到失主的故事。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将故事的主干写出来,然后找各种任务描写的细节点,比如我让学生阅读男孩捡到钱以后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将钱藏在身后,最后在点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仔细思考男孩还钱的原因是什么?让他们发现整个故事的主旨。

表达能力的培养,则是整个看图写作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将其中的内容用文字进行一个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主要体现在教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是否让学生的语文词汇量与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而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则主要通过例文教学或者作文评改,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我会给每个学生的看图写作练习做出一个相应的评价,主要是以分数与评语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表达过程中的不足,然后督促他们进行改正。

总之,看图写作是学生写作生涯的起点,对于他们今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的初始学习阶段,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打好学生看图写作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易.浅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看图写作教学策略[J].科学教育,2014(05).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8

一、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从最简单的数字、加减法、四则运算等入手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计算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最大比重的一项。低年级主要学习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等;中年级主要学习两位数乘除法;高年级主要学习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这些都离不开计算, 而统计、面积计算等内容也是离不开计算, 所以可以说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 是小学数学的灵魂。不仅如此, 计算还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 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计算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对于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等问题。

1. 计算教学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 凡事以兴趣为主, 感兴趣的就会乐于学习, 不感兴趣的就会排斥。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师授课太过枯燥, 缺乏趣味性, 使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倦甚至抗拒心理, 导致计算教学难以高效的进行。

2. 学生对于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

对于计算而言, 运算定律与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是计算准确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当前的小学生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 很多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之后并没有熟记于心, 不免会计算出错。这是影响计算教学的重要因素。

3.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计算的准确率。但是目前教师并没有关注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一些小学生计算时书写不规整, 过程不规范, 没有验算习惯, 漏写数字、计算符号等, 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三、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要想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师需要革新计算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趣味性;加强运算定律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革新计算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趣味性。

要想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 教师就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的趣味性。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教学方法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法、表演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例如, 进行“乘法计算”时, 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列出算式, 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接龙比赛, 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计算。如果一位学生计算错误, 就要从第一位学生重新开始计算。这样一来, 为了小组荣誉, 学生既要保证计算的速度, 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 整个计算比赛就像一个游戏,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 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 教师创设了储蓄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模拟储蓄计算应得的利息、应纳税款以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 发现了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也提高了小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2. 加强运算定律与技巧的训练。

每一道计算题都需要使用运算定律, 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 应多关注学生对计算定律的掌握, 并且加强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小学数学包括五大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在这五大定律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多加训练, 利用习题巩固知识, 并且在每一个定律的学习中, 都要联系之前学过的进行复习, 以便巩固所有运算定律。此外, 简便方法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降低计算难度。为此, 教师应该通过运算定律的传授加强学生使用简便方法的技巧, 以提高计算效率。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可以遵循“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查”四部曲。一看:看题目。看清题目中的数字与运算符号, 核对原题目与自己所抄下的题目是否完全一致。二想:想题目。拿到题目之后, 要想一想这样的题目如何计算, 应该运用哪个运算定律, 可以运用哪种简便方法,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构思。三算:算习题。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 不能潦草, 格式一定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 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 计算时精力集中, 不急不抢。四查:查答案。计算完之后, 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 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再次, 对计算中遇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这是计算的基本流程, 教师需要通过这个计算流程来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习惯, 在每个流程都遵守规则, 认真审题、计算、验算, 计算准确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开展口算教学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枯燥乏味,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高年级的学生口算教学时可以结合手势等多种形式的训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 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进行口算练习, 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基本练习, 多做多练, 熟能生巧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加与减、乘与除的内在联系;低年级口算教学中,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除法一定要求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要记忆一些计算中的常用数据, 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75×4=300、125×8=1000等等, 以及11×11、12×12、13×13……19×19的计算结果要做到熟记。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关键是要做到持之以恒, 坚持训练, 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加强“听算”训练。口算不熟练地小学生往往运用笔算式的口算, 相反, 熟练的学生往往就能脱口而出。因此, 还要重视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让学生都能形成熟练地口算技能。多做多练, 熟能生巧。“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没有训练时间的保证, 形成技巧一句空话。我们还应作出长计划, 短安排,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并按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每天课前坚持2分钟的口算训练。同时在每周轮到一次的早自习时间进行10分钟口算测试, 开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慢慢放手让小助手协助, 使学生形成习惯, 自觉、自愿、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重视运算法则的教学

要学习运算规则, 不仅要知道该怎样算, 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 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讲清与运算有关的概念, 使学生概念清晰、准确, 要突出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建构运算法则, 从而加深理解, 并准确明白算理, 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此外, 在学生刚学过法则后, 应要求他们充分展开法则进行运算。等到运算较熟练后, 才能适当简化中间环节。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防止口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因此,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第一, 认真审题。审题要细心, 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 认真审题,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 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

第二, 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 才能省时、省力, 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 如计算57.3-27.8=?时, 此题需要两次退位, 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而产生错误。但是如果仔细观察, 会发现被减数与减数尾数部分非常接近, 计算时, 可把减数先分解成两个部分, 即把27.8分成27.3和0.5, 再进行计算, 57.3-27.3-0.5=30-0.5=29.5。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何在小学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天方夜谭》里的阿里巴巴用咒语“芝麻, 芝麻, 开门来”打开了一座壮丽的洞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如何用新的密码为自己、为社会开启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 这就得依赖于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了。因此,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因此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在小学开展口语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 使这四种能力协调发展, 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那么, 什么是口语交际的内涵呢?

1、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际以交际为核心, 目的是使信息互相传递, 思想达到交流, 感情得以维系, 交际的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活动过程并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 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 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交流, 可以是陈述一定的事实, 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 或者评价议论……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学校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当中, 不能只沿用过去单纯的“听话练习”和“说话练习”, 要努力营造一个交际的语言环境。

2、口语交际教学的缺失

我们今天的口语交际教学要如何开展, 就要弄清楚以往的口语交际教学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借鉴历史, 方能知晓未来。下面这些材料, 虽然不能说可以展现历史的全貌, 但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历史要追溯到先秦时期, 文人策士到处游说, 各自提出治国的政治主张, 诸侯根据他们发表的主张决定是否录用。因而当时的语文教学也就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孔子便是注意进行口语训练的教师。据《论语。侍坐》一章中记载, 孔子以治国为话题, 让弟子们各自说说自己的设想。如今看来, 这就是一种口语训练。然而我国语文教学与口头语言脱节的现象在秦汉以后就出现了。到了近代, “五四”运动以后, 在“白话文”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 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合法地位, 文言文逐步让位于白话文, 书面语独领风骚的局面改变为书面口语并重。之后在语文教育大纲中, 我们可以看到口语教学逐步受到重视:在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要求:“儿童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中第一次提出了口语交际。以上材料可以体现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逐步发展过程。但是这些材料也明确地反映出我国语文教育中,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问题, 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 对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 (2)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存在不足。那么, 口语交际教学要怎样克服这些问题, 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

3、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的表述, 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1) 该目标体现出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 对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能具体的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能根据交流的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等目标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能力的要求。

(2) 反映了口语交际最重要的特点, 并据此拟定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新大纲”在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具体的交际情境, 以及在此交际情境中要进行的是听与说的互动活动。这种阐述纠正了以往教学实际中将交际的互动简单剥离为听话练习和说话练习的倾向, 给口语交际教学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并且注意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二、在小学开展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发展中的中国现状表明:无论从事哪项职业, 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在小学开设口语交际教学, 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之中, 根据一定的交际目的, 恰当地进行表达, 并学习借助语调、语言、表情、手势等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以此培养起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这种言语应用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是否得体。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实践中, 交际的双方能否迅速地围绕交际的中心并遵循简洁的美学原理组织语言, 依赖于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思路清晰, 纲举目张, 通顺流畅, 即所谓“理定而言辞畅”;相反,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人, 在说话之前观点不明确, 那他的阐述势必没有说服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文素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 它同学生个性的思想发展、精神成长、人格追求紧密相关。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 注重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日常口语交际教学, 例如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父母应不应该查看子女的日记?小学学生该不该穿名牌?……这些针对性极强的问题,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是很有益处的。

三、在小学开展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策略

1、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

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的渗透: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发展语文能力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互相渗透, 不可分割。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 加快阅读速度, 提高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不仅可以使学生“出口成章”, 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成文”。所以在日常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是必要的。

(1) “课前三分钟”训练:锻炼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 考察他们的口齿是否清楚, 声音是否洪亮, 表达是否有条理, 培养上台讲话的勇气而后自信。

(2) 以课文为范例训练口头模仿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这就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有利条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应有意识地把表达训练和阅读范文相结合。

(3) 在把握课文内容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标——锻炼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叙述已知事件的能力, 培养在语言表达中带入思想感情。

训练模式——可以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可以在讲授某篇文章以后让学生进行复述, 以此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在对话篇幅叫多的文章里, 进行分角色朗读, 可以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反映出对角色性格的把握。例如《看雪》的教学过程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

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项训练:辩论赛的开展:“辩论”是口语交际能力高层次的体现。通过辩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对、应变能力, 同时, 也可以不断学习辩论技巧, 在辩论中认清是非, 明晰善恶。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辩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也可以举行辩论赛。需要强调的是, 所选择的辩题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效果。

调查访问的组织:创设情境, 巧设话题也是活用口语的一种有效形式。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采访的对象, 采访的主要问题, 采访时要注意什么, 从采访中悟出什么道理。如采访教育工作者, 了解教育事业的性质、意义, 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如采访优秀工作者, 吸取经验, 奋发图强。通过采访, 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与人沟通, 与人合作, 在交际中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2、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

我们先前讲过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全局战略性目光。因此, 口语交际的课堂评价、考核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评价考核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 不适宜进行书面考核方式,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由于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极强的活动, 那么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设置上, 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考核。这样, 在学生承担有交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考查评价出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其次, 口语交际考核不仅仅给学生打一个分数, 而是要注重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例如学生在讲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信、文明;再如在打电话的日常活动中, 学生能否遵循电话礼仪, 是否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原则。

最后, 由于口语交际强调互动交际性, 所以评价也应有学生一方面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考官,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应作为评价考核的组成部分。

开展小学作文兴趣教学方法探微 篇11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时,仅仅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步骤,在写作时也是胡乱编造。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对写作不敢兴趣,甚至对写作感到头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对他们讲解枯燥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理论,在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获得进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通过交流,耐心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先让学生从简单的小作文写起,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整篇作文的创作,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作文时,由于对作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不了解,普遍认为写作文很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发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写作探究中,掌握写作方法和步骤。在让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新,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作文更具有新意。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文写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写句子、写段落的活动进行。在进行写句子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竞赛的方式,给出一个物体,让他们用一句话进行描述。在竞赛的氛围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积极的进行思考,说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句子。在提高学生写句子的能力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段落的描写。在进行段落描写时,教师可以通过范例向学生讲解写作要点和写作技巧,使他们围绕教师给出的物体进行拓展写作。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提高。在写作过程中,他们能灵活的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创作出优秀的作文,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三、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比较缺乏,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往往无话可写,一些学生还存在有话想说,却写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不断积累在学习课文和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增加丰富的词汇量。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说作文的活动,给出学生的作文题目之后,让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快速的对语言进行整理,并流利的表达出来,让他们的语文思维获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在让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进行写作。在把说作文和写作文有效结合之后,学生在说作文的阶段对作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组织、构思,使他们在写的过程中有很多想说的话,为写出优秀的作文提供了素材。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认为写作是一件难事,而成为了快乐的事情,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作文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四、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开放性的作文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不相同。在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分阶段的确立作文的难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写作功底进行帮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写作任务,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写句子然后写短文,能达到文从字顺。写作能力好的,写短文然后琢磨句子,语言更精练,更有深意。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能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短文或句子了。在作文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他们进行自主命題作文的创作。在自由、开放的写作氛围中,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写出新颖、醒目的题目,并围绕题目进行选材和构思。在开放性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主,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理解学生的观念,然后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评改和润色。另外,学生基础能力有限,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时,要积极的融入到学生中,和他们共同合作,指导他们完成写作。教师只有在理解了孩子并读懂了孩子心理的基础上,在学生的文字引发下有所感触之后,再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知识、新思维,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12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并不是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是学生、老师、课本之间以对话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的工作。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课本缺乏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在研究语文课本上的功夫下的不够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1)对课本的钻研意识不够强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习惯依赖参考书来代替自己对课本的研究,所以造成教师会无意之中缺乏自己对课本的创造性解读。

(2)对课本的钻研能力不够。这种情况可以分俩种原因来解释:首先,教师本身缺乏学习和锻炼。由于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可能身上还背负着班主任的重担,也有可能同时带好几个班,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所以教师除了学习学校必须进修的内容之外,平时并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没有再得到进一步的上升。其次,就是教师的底蕴不足。语文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要求的模糊认识导致对文本价值认识的不到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具有特殊性。只有当教师立足在学生的角度上,才会对课文中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语文这门课程学科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再加上教师缺对课本的主动探究,这些因素对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 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而代替了学生自己对课本的思考。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现象明显增多了,课堂教学也变的热闹起来,但是学生自己与课本的对话的现象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不爱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自己与课本之间是对话,是学生自己感受和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思考,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课本的情感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 忽视了对课本中语文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所在就是“理解”,觉得只要理解了,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其他的文章当中,但是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没有对阅读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国一直把语文的阅读教学注重在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却忽略了让学生要进行及时的积累。所以导致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的时间比例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大部分的学生在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以后,虽然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但就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阐述,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

4. 对所学到的新教学方法无法利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方法好处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创新。于是,在现在的教师观念当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采用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如果不讨论,就体现不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的时间是否充足,只要教师一说,学生就会立即的展开讨论,迅速的进入到合作的学习状态当中。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三、根据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应策略

1. 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产生好奇,才有心思钻研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好爱,然后通过与教学有关的各种途径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奇的教学情景,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有效的提问,让学生感悟到课本想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1)提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平均的学习的水平来进行提问,同时也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显示出本篇课文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才会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

(2)要提高学生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思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问题的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学生的思维上,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3)提问的问题目的要明确。提问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客观完成教学目标,提问时主要是为了能够训练学生能够发现重点和突破难点,在一篇课文的提问设计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逐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提出的问题要抓住重点。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在每一篇的课文当中都有它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形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语言段落,结构进行提问,如果每个阶段都要提问,只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懂得抓住语例的主要关键点进行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

3. 巧用评价的教学方式来激活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用评价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教学课堂中的润滑剂。这种方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对学生的阅读都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评价中不同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注意紧紧的掌握这种法宝,要学会利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来进行巧妙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出一种奇妙的教学情景,要让课堂评价的这种激励方式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上主要就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要学会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要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所在。但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让阅读在教学中变得有意义?通过结合现在总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酒店人才培养下一篇:行走于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