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共12篇)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篇1
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 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其任务是探索未知, 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 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它不仅是学生个体完美发展的基础, 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 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
2012年春节期间, 一个老乡谈到他有个亲戚在西安打工, 工资一个月6千多, 工作很轻松, 很受老板器重。我问他有什么特长吗?回答说, 他会看图纸。我心想, 会看图纸原来这么重要啊。我们学校很多小学生都会看图。科技模型制作时, 老师什么也不讲, 也有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看图, 把科技模型制作出来, 有的还能有几个创新点。由此看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紧密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每期开展一次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的科技“六个一”活动, 积极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大赛、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我校在开展学校科技教育中本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课堂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坚持开发学校的校本教材。我校在科技教育课程化的指导思想下, 把科技教育与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相结合, 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的研发。让每个学生能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形式投入到学校的科技活动中去。
2.开展科技“六个一”活动, 让科技教育成为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我校建有课外兴趣小组几十个, 其中科技方面的就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科普类、生物环保类、模型类、现代信息类、创造思维类等等。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 如在“迷你科技馆”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同学利用双休日外出参观, 收集和整理资料等。在“奇趣昆虫馆”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捕捉、饲养、观察昆虫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科学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3.利用“科技月”和“科技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我校坚持每年举办“科技活动月”及科技节活动, 即三月份的科技活动月、四月份的科技节。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他们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时间虽短, 但学生获得的信息量都很大, 尤其是它采用的方法灵活,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能力。
开展科技活动学校校长首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科技活动的意义, 学校科技工作没有校长的大力支持是难以开展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 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我校为提高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机制, 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科普活动、设施管理上作出了制度化的规定。主管科技教育工作的副校长由全面主抓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担任, 使科技活动和学校课程建设等工作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和横向直接的开展;成立科技教研组, 由专职科技教师任组长, 全面组织安排协调各项科技工作, 各年级配有兼职科技工作负责人;每一项科技活动项目, 均配有一名辅导或管理教师, 学校专职科技教师2人, 兼职科技教师人数已达到30余人;注重对科技教师的培养, 经常邀请科技教育专家进行校内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重庆市区组织的各种活动, 提供国内外考察交流的机会等, 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学校针对性地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科技管理制度, 并和学校整体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全校科技工作在时间、人力、资金上都得到了保证。
科技活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校经常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 及其它科普书籍。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科普杂志, 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探求心理。当学生创造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后, 我们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引向眼前的创新性活动, 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竞赛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 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建立一个鼓励创造性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全面参与, 全程参与, 全员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 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胸中腾起求知创造的烈焰。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消除顾虑, 不怕说错。对学生的“不着边际”或“异想天开”的问题, 不要轻易否定和斥责, 要示以善意的微笑, 给与鼓励。还应要求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和帮助, 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 尽量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创新的美。教师要重视总结学生创新精神的点滴经验, 大力表扬、宣传, 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我会创新、我能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并鼓励学生敢于公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学生提出荒诞、离奇甚至与常规不同的见解时, 也不提出批评, 而是进行合理引导、启发, 在这过程中学生或许会产生新的见解。
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是一项综合性的科技活动,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集体合作精神, 克服困难的意识。为此, 我们每年四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创造要求。这样, 学校为学生提供练武场地, 学生创造兴趣浓, 创造欲望强, 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动手操作付出辛勤的汗水后获取成功的喜悦。每届科技节上, 同学们的作品都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的表扬。每一件作品的成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欣慰, 每一次创新的成功又再激励他们, 成为新创造的起点。对于每位学生的活动成果, 我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对于一般的学生, 只要参加了;对于好的, 我就拿出来大家品评什么地方做得好, 为什么这样做。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 从而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创新实践, 从而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在小学的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整体创新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华夏民族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紧密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每期开展一次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的科技“六个一”活动, 积极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大赛、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四个保证”保障着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科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需要一个逐渐认识、逐渐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科技活动,浅谈,创新素质,小学
参考文献
[1]赵承福 对创造教育的几点认识[J] 教育研究, 2002, [6].
[2]钟启泉, 崔允淳、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G]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组 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C]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5.
[4]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编 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内外创造教育研究综论 2000.5.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篇2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下面就是我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见解-----广泛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有利于打破课内外界限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避免课内与课外认为的割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和科学间的融合,能帮助我们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是语文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更广阔。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读书读报,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过的心得。如:读书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功,要达到牢固掌握,得靠实践。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如:课外的大量阅读、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办手抄报等,这无疑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益的。
3、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多渠道地、较快的接受各种新信息。这些在课外获得的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既有助于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又
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适应了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学生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寓学于乐。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观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认识能力,陶志情操。由于绝大部分活动本身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使学生从小热爱生活,渴望创造,增强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5、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有的爱好讲演、有的喜欢作文、有点擅长书法等,他们可以分别参加相关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区,调动他们的自己能动性,发挥各自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人才的成长大有好处。
6、有利于推进小学语文的整体改革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3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篇4
一、以点带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 因此, 我校在开展科技活动时进行了认真研讨, 提出了四点意见, 即抓宣传, 促认识;抓典型, 促普及;抓展示, 促提高;抓研讨, 攻难点。
1.抓宣传, 促认识。 宣传是开展活动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宣传到不到位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因此, 学校特别重视活动之前的宣传工作。 几年来, 我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没有死角, 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 人人有参与, 例如宣传“低碳生活”知识。
2.抓典型, 促普及。 在活动中, 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普及的目的。 我们分两三方面进行:第一, 发现典型班级:在班级科技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 学校根据科技活动的成绩, 每年评选典型班级, 作为全校的示范, 并颁发荣誉奖状和科技创新班级牌匾。 有效地促进班级科技活动的开展, 使科技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第二, 奖励典型个人:学校每年召开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 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及学生, 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抓展示, 促提高。 县科协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使我们在工作中明确了方向, 确立了目标, 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县科协和县教育局领导的积极运作下, 辽宁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多次走进我们学校, 这种生动、形象的科普作品, 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 既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 又有很强的趣味性, 含有深奥的科学道理。 这是普及科学的有效途径, 为孩子们的成长及培养科教兴国的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活动, 同学们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达到了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的目的。
4.抓机会, 展风采。 多年来, 我校学生参加了县科协和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合举办的昌图县多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 在科幻画大赛中, 我校学生获得了多次不同的奖项;在科技知识竞赛中, 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科技演讲比赛中, 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活动中, 我校学生充分展示了毛小人的精神风貌, 凸显了聪明才智,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活动, 学生们得到了锻炼, 智慧潜能受到了开发, 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抓科技节, 增加科技创新工作的内涵。 通过科技节的活动, 学生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了训练, 树立了正确的科学态度, 培养了一定的科学精神, 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增强了科技创新的意识, 增长了低碳生活知识, 掌握了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审美鉴赏等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1.同学们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科学、 用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身边的时事, 更多地了解了家乡的现状, 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3.通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科学实践等活动, 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融入科学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5.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教学完全摆脱了从 “ 书本到考卷”的圈子, 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广泛涉猎, 从中吸取了大量知识, 这为学科知识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上所述是几年来我们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校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做了应做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会继续努力, 取长补短, 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我校在学科教学成绩、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等方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科普教育才刚刚起步, 我们想将这项工作做大、做强。 因为我们学校工作处处能体现出科技创新的意识, 我们有信心将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成我校的另一张名片。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 我们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所肩负的责任。
做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很辛苦, 要做好此项工作, 教育工作者要有兴趣, 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做好学校的科普教育、科技创新工作, 需要专业知识和兴趣。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 注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会不辞劳苦, 不计报酬, 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寻找课题, 在家庭、厨房里寻找课题。在运动场上寻找课题, 在游乐场和旅行途中寻找课题……让我校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何科学的开展小学班级活动 篇5
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有意义的成功的班级活动往往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精心组织指导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班了班集体生命的依托。那么,怎样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下手: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生的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为“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知其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并能在思想上留下烙印。因此,通过组多彩的活动,从而把班主任的教育要求变成学生自己实践的结果,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积极向班集体,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组织他们表演“找朋友”、舞蹈“我们的生活多愉快”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班主任,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摸清学生的脉搏,抓住主要矛盾。主题班级活动的针对性强,收效就大。如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浪费粮食的上的同学开展题为“粮食的抗议”的活动。通过通话“一粒米的自述”、小品“老鼠过节”等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辨明了是非,激起了强烈的爱惜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浪费粮食。又如一个阶段学生骂人现象较严重,班上可及时召开“我是有教养的文明人”的主题班会,以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这样题地解决,学生的道德水准也就一步步提高了。
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不仅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还丰富了学识,发展了智力。如在学了《海底世界》一课后,组织学海洋知识探险队”,这样既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运用、巩固,同时也把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印象深层,使他们对海洋里的动物、植物以及海丰富的认识,从而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想象,提高了认知活动中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八”妇女节的“我让妈妈笑一笑”、“五.一”劳动节的”我有一双勤巧的手”,清明节的“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八一”建军节的“敬礼,解放军叔叔”,十月一日妈妈我爱您”等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如何开展好小学校园足球活动 篇6
摘 要 众所周知,“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中国球迷耳熟能详的话,是由喜爱足球的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的。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故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对学校教育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本文特制订了目标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 校园足球 目标 措施
校园足球活动具有健身、增智、娱乐、教育等功能,所以,搞好校园足球运动有助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对锻炼人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影响;促使练习者既要从足球竞赛中汲取文化营养,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其对足球运动本质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帮助提高思维能力,为智力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参与足球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道德文化、娱乐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遵守规则、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通过足球竞赛也可以培养其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
既然校园足球有这么多优点,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我校校园足球活动,为此,本文特制订了学校足球体育特色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一)认真进行以足球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学会踢足球、班班拥有足球队、期期举行足球联赛。
(二)狠抓校足球队的建设,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力争每年都取得较好成绩。
(三)积极开展足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足球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工作措施
(一)激发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锻炼兴趣。在上足球课之前先上一节室内课,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当学生拍案叫绝时教师加以引导:“要想能有这样精彩的配合首先要有过硬的足球基本技术。”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了,有了这个动力牵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觉得乏味,使他们从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二)做好足球运动的基础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高年级各班成立8-16人的足球运动小组,每小组有一个以上足球(学生自备),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其他活动等时间进行足球基础教学活动。将兴趣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
3.为了给学校增添更浓的足球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每年的校学生足球赛采用联赛的形式,由五、六年级各班组织训练参加比赛的项目为八人制比赛;三四年级比赛的项目为三对三半场五人制比赛;一二年级比赛项目为行进间绕杆运球比赛。
4.为了突显学校足球教育活动,展示学校足球教育的成果,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足球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足球活动,如学生足球才艺展示、年级全明星对抗赛、教工足球赛、师生足球交流、足球知识讲座等,以促进学校足球水平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品位。
(三)抓好女子足球活动
1.根据女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为主,尽可能地发挥女生自身的优势。生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女生心理上的畏惧感。通过一定形式的鼓励,可以激发她们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克服她们的不良情绪。比如,当她们在足球练习中稍有好的表现时,就立即给予表扬,还可以与男生进行优势比较,讲明女生在好多活动中有长于男生的优势,如女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女生的整洁形象,优美大方的姿态,特别是女生的总体接受能力,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也会高于男生。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就会逐渐改变她们的不良心态,使她们的学习情趣不断高涨,这样女生就能热心的上好足球课。
2.严密组织,巧妙地利用男生的带动力量。在课堂上要适时地进行集体和分组练习,有时可按男女生分组,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按男女混合分组,效果会更佳。一方面,男生学习足球积极性高,可以带动女生学习;另一方面,男生热心助人,在足球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女生完成动作练习,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时队伍轮换调动,女生会被自然地推到练习的最前沿,此時其不练习是不好收场的,并且会全力以赴。这样,久而久之,女生在轮换练习中就自觉地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从而认真地投入练习,积极地思考分析动作,并且会练得更加勤快、踏实、有效。
3.抓住女生心理发展,克服怕难、累问题。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是女生,她们始终想使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对抗激烈,正好能满足女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在练习方面不受专用场地限制,一个球,一块小块平整的空地,就能进行活动,既能增强体魄,又充满乐趣,因此,女生经常进行足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她们团结、勇敢、顽强等品质,发展体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从而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
4.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篇7
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 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根据科学研究,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期, 如果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培养出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技能, 那就谈不上初中、高中阶段顺利学习, 可以说不会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上落后的重要原因, 也是影响其终身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义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进一步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从小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 避免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 农村学生家庭藏书少, 家长文化水平低, 家庭读书状况差, 家庭阅读氛围淡薄。
2.课程设置上, 没有专门的阅读课, 对阅读缺乏专门的指导。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即使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多也局限于字、词、句的层次分析, 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不重视建立阅读思维品质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不能把阅读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
3. 硬件投入方面, 学校虽然建立了图书室, 但借阅制度不完善, 图书束之高阁而不借阅。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低。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 小学生更喜欢看电视或上网这种“快餐式”阅读, 对经典文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三、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 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同时, 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 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1) 营造书香校园。首先, 学校每学期都要购进或更新图书室少儿读物, 力争达到生均15册;其次, 完善图书借阅制度,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基本原则, 宣传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再次, 在校园、走廊、教室设置“开放图书角”, 并张贴有关读书的经典名言。
(2)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利用家长会或其他的机会, 与家长沟通, 鼓励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赠书, 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中时常会有老师向学生补充课外知识的情况, 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 这些知识通过阅读课外书就能获得, 并且表扬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 或创设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指导、帮助学生借书。
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重大的一些节日、纪念日、学校班级活动, 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 指导他们去图书室或向同学借书, 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 确保每个学生有书读, 有好书读。
4. 课内外结合, 教会读书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 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让学生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内的学习。
5. 读写结合, 提高读书效益。
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 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6.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 开展读书汇报会。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举行, 每班或每组选拔代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读书汇报会, 可汇报精彩的内容、懂得的道理、学习的方法、自己的困惑等, 并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2) 举行故事演讲赛。
(3) 编辑“读后感作文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将自己一月或一学期的“读后感”整理装订在一起, 画上插图, 设计精美的封面封底, 写上前言和后记, 然后相互传阅。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 篇8
一、活动课开设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1. 小学数学活动课, 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
教师应以该原则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 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 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 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 拓宽知识, 增长才干, 发展特长”。诚然, 小学数学学科所包含的实际活动, 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 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 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 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 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2.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关注整体, 做到人人受益。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 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 比较好操作, 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 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 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 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 有一定的难处。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 教师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 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与程度讲, 教师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 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 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 教师应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 使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得到提高。
3. 小学数学活动课, 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这一阶段, 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 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 这就促使学生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应注意其心理状态健康成长, 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
(1) 调控环境, 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 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 (包含教学环境) 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 教师在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中要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
(2) 树立模仿典型, 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 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 通过模仿, 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 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 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 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 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 (但是不要证明) 。对于这些结论, 教师要求学生都记住是次要的, 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 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4. 小学数学活动课, 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
教师应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 不给知识的包袱, 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 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 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 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二、坚持采取多样的数学活动课形式
1.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 教师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 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 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 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 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 这种教法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教学方法。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 必须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 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 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 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 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 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 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2) 游戏的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 刚由家庭进入社会, 一切都新鲜, 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教师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 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 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 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 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 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 实现活动课的目的。 (3) 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 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 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 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 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 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 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智力型, 如找规律填数, 奇数和偶数运用, 巧妙计算等; (2) 实用型, 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 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 (3) 动手型, 如绘制图表, 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 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故事, 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 数学实践。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课外活动 篇9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 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充足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 增长见闻, 同时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将学生带入一个宽广的学习与运用平台,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身去体会, 去感受,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更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 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成长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长。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 让教师可以更加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学生, 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 这样更加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能够让教师兼顾学生智力、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 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与发展。
(三)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课外活动一般以学生群体活动为主, 让这些独生子女有了更多与同学进行接触与了解的机会,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活动, 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达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在互助活动中感受着英语学习的乐趣, 体会着合作的乐趣,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 难以长时间将思维集中于某一个事物上, 因此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同样要避免单一化,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多样的课外活动, 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一) 英语兴趣小组
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来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 如演唱组、朗诵组、表演组等。各小组设组长一名, 主要负责本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时各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其他兴趣小组, 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兴趣、多种爱好, 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爱好唱歌的学生可以参加歌唱组, 学唱更多的经典英文歌曲, 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带来身心上的愉悦,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兴趣小组, 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结构的发展, 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 英语竞赛活动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与荣誉感, 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成功, 会在活动前进行积极的准备活动,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开展书写比赛, 看哪个学生的英语书写最规范;识记单词比赛, 看哪个学生所掌握的单词既牢固又丰富;朗读竞赛, 看哪个学生的朗读最有水平等等。当然教师不仅要评出最优胜者, 同时还要设立进步奖, 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 角色表演类活动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演与模仿天赋,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舞台剧, 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 在表演中提升。如选取经典影视剧片断, 让学生为不同的角色配音;或是选取对话片断来进行表演, 抑或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创作成剧本来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交际性,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与运用英语的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语言知识的不断内化。
(四) 办英语手抄报
这样的活动更具综合性, 所涉及内容广泛, 更加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丰富与增长。手抄报可以设计不同的栏目, 如Poem and Folk Rhymes (诗歌) , Knowledge (百科知识) 等。这是学生学习的新天地, 同时也是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可以就此展现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了解西方国家关于政治、文化与风俗等, 利于学生英语知识视野的开阔, 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与世界联系起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以及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 举办英语晚会
这是一个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 可以在节假日与周末举办。活动内容有唱歌、小品、演奏、猜谜等。所涉及内容广泛, 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 促进学生展开相互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愉悦学生身心, 又能促进学生用英语来展开交流与互动, 更加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实践活动,措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改变了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法更灵活, 创新空间更广泛,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学习音乐更轻松。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给长期不受重视的音乐课无疑带来了利好的消息;而且新课程下强调要关注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性更强, 也更有针对性, 当然也更有利于我们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
那么, 针对我们小学音乐学科的特点,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用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未形成, 所以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是从他们感兴趣的形式做起,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喜欢游戏, 所以从“游戏”入手, 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让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融入不经意的游戏中, 植入学生的心田, 从中掌握音乐知识。
二、把音乐知识融于教学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促使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 新能力为先锋, 新方法为利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价值, 关键是要注入新的内涵, 要对教材、案例、学生心理特点, 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 形成可行性的课堂教学思路。
低年级教学重点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新教材里被巧妙地设计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如在教授《红星歌》时, 通过走路的游戏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在慢、中、快的不同速度中使学生感受速度是影响乐曲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音的长短时, 我们可以从小动物的叫声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准备很多小动物的头饰, 让学生戴在头上, 自己根据头饰上的动物叫声的长短, 来组成小组。你看吧:青蛙、小狗、鸭子成一组 (四分音符) ;小猫、老牛、小羊成一组 (二分音符) ;小鸟、老鼠和小猪又成一组 (八分音符) 。教师说:小动物音乐会开始了, 大家同时唱了起来。教师引导:这个音乐会有些混乱, 你们能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 分别演唱吗?这样就组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接着再用打击乐器将音的不同长短组成三个声部的伴奏。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打击乐器声音长短的不同, 自己再一次组成小组 (第一次是根据小动物叫声的长短, 自己组成小组) , 声音长的有碰钟、三角铁;稍短些的铃鼓、沙球、响板、双响筒等为一组。看着黑板的节奏合奏谱敲击, 再为一段好听的音乐配上伴奏, 就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音的长短与打击乐器合奏谱和敲击方法。
三、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的创造欲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展的价值”, 鼓励音乐创造, 并拓展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领域。在音乐课堂上, 学生可以倾听, 可以歌唱, 可以演奏, 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去找, 去感受音乐, 去创造音乐, 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音乐课, 只是识谱、唱歌,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学生的世界,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 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还应注重音乐的实践, 关注音乐技能以外的实践。
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些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音乐最能感动人, 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与体验,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 升华人的灵魂。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是润物细无声。
如在《两只老虎》一课, 我们创编的歌词不只是两只小猫、两只小狗还有三只老虎、四只老虎甚至是十只老虎, 在创编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老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有的没牙, 有的没脚, 有的没眼, 学生表演着各式各样的老虎。看到大家的表演, 我想如果真有十只这样的老虎出现在我面前会是什么样啊?我问学生, 这些老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缺少东西, 他们都有残疾) 老虎被人们称为百兽之王, 你愿意看到我们的动物园里看到的都是残疾老虎吗?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学生想到了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 要有爱心, 要多种树, 要节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 是不完全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 这是一个整体。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只凭每周两节音乐课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唤醒学生的音乐潜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 力求做到使音乐课外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才能补充音乐教学的不足。比如, 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舞蹈组、器乐组、合唱组等。或者开展歌咏比赛, 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 歌唱能够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活跃校园文化, 挖掘学生的潜能都是学校教学当中的重点。组织歌咏比赛, 能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也给他们一个相互学习和比较的机会, 我利用庆祝节日活动开展全校性的歌咏比赛, 每学期一次, 如庆“五一”“迎国庆”等小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革命歌曲大合唱、个人演唱比赛。在歌唱、比赛的全过程中, 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增强了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自己的能力。同时开展优秀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也是一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 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内容, 生动活泼的节奏, 优美动听的曲调,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激发起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篇11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学会生活;发展思维;能力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课已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活动的内容非常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开展。有的教师本身对这个的意义理解不够,把实践活动课当成练习课来上。还有的教师则认为这个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好,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进行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些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即将获得的体验和数学感悟。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是什么
1. 数学实践活动课——学会生活的“实验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应该应用于生活。
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之后,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之后,实际上对米和厘米的理解依然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身体上的“尺”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测量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明白:二年级的小朋友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的小手4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大约是5厘米;从脚到脖子的长度大约是1米;小朋友7拃或8拃大约长1米……这些数学测量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主动地运用身体随时带着的“尺”,来估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数学实践活动课——发展数学思维的阵地
随着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发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它并不是要每个人都成为数学家,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人的数学思维,锻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恰好就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阵地。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和掌握思想方法提供了舞台。在数学的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来获得知识和经验。比如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之后,教材安排了《多彩的分数条》的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解题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大?怎样从分数的意义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使用多彩的分数条,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等,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少。
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非常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大小的秘密。同时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比较和归纳。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分数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 数学实践活动课——综合能力提升的平台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会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时,教师在学生明白一拃、一步、一脚、一庹是什么意思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测量自己的这些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或米。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得到了锻炼,测量中学生之间会相互交流、思考。在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聆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当觉得自己和别人意见不同时,学生会尽可能地向同伴分析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测量出结果后再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根据测量的结果,在我们测量课桌的长、教室的宽、操场的长时,该使用哪些身体“尺”呢?在思考中,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样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操作中去观察、去思考,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实践活动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如何开展
1. 课前充分准备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想上得精彩,课前一定要准备非常充分,首要就是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精心备课。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准备课堂中需要用的一些教具、学具等。
有的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必要的材料不能准备齐全,有的教师觉得教材里安排的实践活动对于自己班级来说开展比较困难。其实数学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教材,我们可以因地制宜,让活动的内容源于教材,又宽于教材。例如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活动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一次班级内部的“小小跳蚤市场”活动。活动之前学生可以动手自己准备自己的商店招牌,准备好自己不玩的玩具、学习用品等。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可以带一些自己的零花钱来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买与卖之间,学生对于元、角、分的知识会有更深的体会。同时在这样的模拟小市场中学生的生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有效的组织活动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决定着课堂一旦动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收不回来了,课堂的秩序有时候就制约了活动内容的继续开展。有时候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组织教学。
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混乱情况,提前给学生分好小组,明确活动的要求。对预设出现的问题细心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不让实践活动课在吵闹中匆匆渡过。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征。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一年级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孩子们比较小,课堂秩序比较难维持。课前教师给孩子们分好组,准备好自己的学具,可以是家里的积木、牙膏盒、茶叶罐、球或者购买的小学具。每个小组里的成员要共同来完成一次拼搭,拼搭好的小组就用你们的姿势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你们组已经完成任务了。年龄越小越有表现欲,相信这样的安排,实践活动中定是乱中有序的。让学生在思考中,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3. 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是数学实践活动课腾飞的翅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好玩的心理,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可以是游戏的方式,比如三年级下册的《算24点》,就可以是小组里开展口算游戏的活动。可以是比赛的方式,比如《多彩的分数条》,小组两人比赛谁先拿完1。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室外进行,比如二年级下册的《测定方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选定一两个测量的地点,利用指南针指出校园里八个方向的景物,再回到教室进行交流。实践活动还可以在课外完成,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蒜叶的生长》,提前一段时间就要布置学生种下大蒜,分成几组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测量和观察,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方法有了练习的机会,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反思总结、合作能力以及对待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都得到了体现。
4. 反思、总结与评价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升华
荷兰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每一节实践活动课的尾声,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对活动的过程、自己的表现、自己的收获等,有一个反思总结的机会。一方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思想、发现的规律、考虑问题的角度等进行反思,我有什么收获,我学到了什么?
同时,教师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应该基于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的语言和方式要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导向性。比如帮助某个小组分析实践活动不成功的原因,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问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做课堂教学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 整个探究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因此, 我们要重视问题本身的价值性与提出的形式。
首先, 说说问题本身的价值性。这直接关系到探究的成败。一是问题具有探索性。简单的是非判断型问题, 或是能够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问题都不适合学生展开探究。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所带来的乐趣, 更易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二是问题具有开放性。封闭性的问题只会将学生的思维与思想限定在条条框框内, 将学生引向特定的答案内, 这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增强。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要突破文本的限制, 将问题的设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 答案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这样的问题才能将学与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掌握方法, 学会学习。三是问题要具有梯度性。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的, 在设计问题时也要体现这种差异性, 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设计富有梯度性的问题, 让学生来探究相应层次的问题, 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问题挑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实际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
其次, 说说问题提出的形式。单一的提出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而失去了对问题的关注与探究的热情。我们要用多种形式来提出问题, 以带给学生新鲜的感觉, 让学生将对问题的好奇心保持下去。
一是运用多媒体呈现。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信息传递方式, 以直观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与动态的视频来综合呈现, 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变化色彩, 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采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带给学生视听上的冲击,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更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寓问题于趣味故事中。故事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是学生的最爱。爱听故事、讲故事这是小学生的天性, 采用故事来呈现问题顺应学生的天性, 更能增强问题本身的色彩, 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并由此对问题产生更大的兴趣, 其思维更活跃, 精力更集中, 全身心地展开探究,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由生活来引入问题。现代教学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 新课改也非常关注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明确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其学科特征也决定了不能为教材为全部, 而是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引入问题, 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切度, 拉近学生与教学、与文本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动力。
二、探究的展开
成功的探究活动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之上。只有一方参与的教学都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因此我们要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与合作者。只有建立在双主模式之上的探究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最为有效、最为流行的一种自主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 在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思考与思维的空间, 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可以说是一个真实而全面地展现自我的舞台, 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小组的分配。一般说来, 有同质小组与异质小组两种。同质小组, 即组内学生处于同等水平或层次。异质小组, 即组内学生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异质小组。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等将共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 然后按照好中差一定的比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以三到五人为宜。这样分组既可以实现组内优生带中差生的, 便于实现兵带兵教学法, 同时又可以保证组间实力均衡, 可以在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
二是时间与空间上的保证。也就是说, 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合作时间, 包括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只有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 学生才能充分展现个性, 展开想象, 才能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 最终达成共识。这样才不会出现冷场。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并未展开深入的思考与交流, 就草草收场, 这只会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不仅不会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反还会造成干扰, 带来负面影响。此外, 教师还要加强巡视, 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问题, 不要让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局限于肤浅层次, 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 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这样的探究才能有一定的深度, 有一定的成效。
三是制证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更大更广的展现舞台与学习平台, 但并不是让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学习, 以学定教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我们既要放又要扶, 要以学生为中心与出发点来设计明确的目标,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张弛有度, 既在教师的掌控之内, 可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与展现。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围绕着学生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 才能成为有效的探究, 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黄家齐.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 发挥合作探究模式作用.考试周刊, 2011, (70) .
[2]杨雅工.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6) .
【小学如何开展科技活动】推荐阅读:
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09-25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群文阅读10-27
如何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10-01
幼儿如何开展科学活动09-13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07-18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08-26
如何开展党日活动10-07
如何开展物业管理创优活动07-06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08-2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教研活动方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