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

2024-08-24

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共12篇)

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 篇1

一、小学班会课的现状

1. 班主任的独角戏

目前,在许多小学,班会课都是班主任的独角戏,不但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参与的机会,班内学生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班主任的思想就是班级的思想,班主任的准则就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小学生单纯,看问题相对客观,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在班主任的独角戏上,对班级事务也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至于就一些问题同班主任辩论或争执,那更是想象中的事,班会课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班级就会出现所谓的“班主任效应”:只有班主任任教的科目才学,只有班主任的话才听,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这样就严重影响班会课的实效性,学生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 以批评为主

在小学,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班会课上就上一周出现的问题大讲特讲,不刨根不问底,不从思想深处分析原因。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就成了批判会,大批特批。如果因学生的行为而导致班主任挨了学校的批评,一些班主任就忘掉了自己的形象,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学生年龄偏小,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在所难免,班主任过度的批评,势必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小问题也属正常,如果被班主任认定为“违纪”,并且常常在同学面前大声呵斥,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失去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班会课完全违背了“教育转化”的宗旨。

3. 缺少主题

许多小学的班主任,在班会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节班会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或传达什么精神,都没有提前较成熟的计划,班会课的内容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应付性,上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针对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些稍认真的班主任,还有开好班会课的想法,但也基本上还停留在开好班会课的层面,没有考虑到把班会课上成系列的主题教育课,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作用不够明显,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上好小学班会课的几点意见

1. 有主题

主题是班会课的灵魂,无论是否主题班会,小学生的班会课,每节都要有既定的主题,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简言之,就是这节班会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安排哪项工作,或者是要举行什么活动,等等,都要提前做好设计,上课时按计划执行。像清明节,可以以“清明的缅怀”为主题,对小学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以“我是小小交通警”为主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以“果皮纸屑请走开”为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等等。只要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激发小学生“健康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班会课的主题。

2. 重形式

班会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必要时也可以到教室外去拓展空间,创造新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说教”,也可以是“对话”;可以是“授受”,也可以是“交流”;还可以是“引导与互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小学班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而不能太过死板。如讲座、演唱、朗诵、讲故事、公益活动、参观、联谊等等,都是可以有的形式。只有多样化,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齐参与

班会课其实与我们平常上课是一样的,都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而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陈述。我们要在有主题和重形式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频繁交流。比如班级个人每周的各项表现评比情况,就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谁戴小红花几朵小红花,都由大家集体评议,就比较有说服力。班内要搞主题活动,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怎样分工、如何总结,等等,也都由同学们集体来决定,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很高,效果也一定会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班会活动中。

4. 可前瞻

小学生的班会课,提倡从学生身边事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与感悟,但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高一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以这些小事为出发点,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高品位。比如,有同学帮助同桌抬倒了垃圾,就要求他替自己做作业。虽是一件小事,可是透过小事的表面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学生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为什么帮助别人》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通过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学习身边“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轩姐弟俩的感人故事等等,畅谈感想,得到思想的升华。

时过境迁,如果学生早已忘记当年在校所学的知识,却仍然记得班会课的许多细节,记得班会课带给他们的收获和感动,那么,我们的班会课才是真正的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琼.浅谈小学主题班会课上的非常现象[J].小学教学参考,2014(18).

[2]张岳祥,张珺燕.小学班会课要做到“三个五”[J].学周刊,2014(29).

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 篇2

——铁二院小学2011—2012学年上期班主任培训资料

一、班会课的重要性

班会课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全员参与,群体行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班级整体受益的同时,学生个体也会相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这种教育所产生的功效,又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班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一个效果好的主题班会,会促进学生对人生、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思考。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过去、现在、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行之有效地给予解决。

二、传统班会课的弊端

传统的班会课受到班级、学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的教案往往只能专案专用,不能用到其他班级;学生编排节目也花费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过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使班会课流于形式,未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上课时教师往往坐在教室一角充当旁观者的角色;片面追求课堂环节的多样性、开放性,忽略了实效性。

三、新形势下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察不到这是在教育,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藏在活动中。所以我认为,班会课更应该称之为“班会活动”。积极实施的班会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具有游戏的本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是游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接下来,我会从三大方面去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班会课。

(一)从宏观着眼,上好班会课要做到“三个五”

1.五大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班会的生命。贯彻科学性原则就是围绕主题科学地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班会过程可简单分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文艺节目等;实施阶段,课堂中,在学生自已组织、自己讨论、自己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既简单又生动活泼,趣味性和教育性并施。总结阶段,班主任要发表总结性讲话,强化教育效果。

如何体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呢?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关键词:(低年级)关键词:活动 训练 记忆(习惯)

(高年级)关键词:活动 交流 感悟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班会的灵魂。所以每一节班会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同

时,贯彻这项原则,还要结合时政形势,适时地开展活动,使班会紧扣时代的脉搏,增强教育效果。我们要明确一点,班会课只是培养习惯的引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落实到训练中,可以尝试训练四字真言:

“演”、“赛”、“听”、“树”

演——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行为表演,“怎样向老师鞠躬问好”“如何有礼貌地进入办公室

赛——小组、男女生、抢答等竞赛

听——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或者把学生中好行为编成故事

树——树立班中表现好的同学为榜样,或者学习英雄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榜样教育是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活动中所选取的榜样故事,应该具有代表性。

◆自主性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班会,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意图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动和激活他们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自主不代表放任自流,老师一定要担当指导和调控的角色。

其实何为“自主性”,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理解成是学生担当主持,这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主导性还可以表现为许多方面,例如:老师在课堂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自行广泛地收集材料;课堂上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成果等进行评价;班会课形式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由学生去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学生交流得出一致的看法来决定等等。

◆趣味性原则。要寓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中,小学生的兴趣多样而强烈,同时逻辑思维仍以形象为支柱。因此,班会中要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才能符合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桥梁。班会中,我们要在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促进道德内化。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的教育艺术,以言传情,去打动学生,得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震撼的表现效果——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强烈的冲击,这是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藉此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图片、音乐、直观的数据等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个原则,多媒体的操作应简单便捷,切勿喧宾夺主,过于花俏。2.五大主题:

在班会内容选择方面,主要可围绕五大主题:

◆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如: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品德信念教育等。

◆智力开发主题。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智力能力开发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这一主题目前还应用比较少,希望能有老师去尝试一下这个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例如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等,中学可以涉及学生早恋等问题。福建南平校园惨案、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集中开展了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走出事件带来的阴影。

◆行为习惯养成主题。主要根据《守则》、《规范》以及《礼仪常规》要求,设计专题活动,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如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等

◆综合多功能主题。指一节班会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又训练开发学生智力能力,具有多种功能。如在班会课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与交际能力等

3.五种模式:

◆会议式。以集合会议形式举行的班会,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模式,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当然其表现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漫谈式、表演式、辩论式、竞赛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并用。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和中学生。

◆游戏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中可以师生共玩、师生共乐,在玩中增智,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明理。同时还可以打破教室界限,走向室外更广阔天地。因此游戏式班会值得提倡,尤其是对中低年级。

◆“庆典”式。结合一些节日,开展以“庆典”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如庆祝“六一”节,“五一”、“五四”“八一”与工人、青年、解放军联欢等,“七一”庆祝党的生日,“十一”庆祝祖国的生日,十月十三日庆祝队的生日;创设一些“班级节日”,如读书节、书画节、音乐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相互交往能力。

◆访问式。就某一个问题,在教师带领下,走出学校,先到社会上调查访问,之后回到班上汇报结果,畅谈感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实践能力。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和中学生。

◆参观式。围绕主题,先组织学生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等,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之后,或组织汇报、或小组座谈,以活泼的形式抒发观感,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获得深刻的教育。班会后还可辅以主题征文等活动,使班会活动教育系列化、立体化。既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从微观入手,上好班会课要做到“五要”

1、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设计方案要做到明确主题内容,明确教育目的,明确师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准备),选择合适教育主题的模式,科学安排每一个活动环节。

例:文明礼仪启蒙教育,要帮助学生解决好三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礼仪,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对我们学习、做事、交往、适应社会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如何坚持文明礼仪?在明确了对学生教育的价值和内容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校园——家庭——社会逐步将内容展开,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接受和内化文明礼仪启蒙教育。

2、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即在班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自主性原则。低年级,限于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教师要多选择或创设一些比较直观、形象、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形成并发展道德认识。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我们可以从社会热点话题,身边熟悉的事件、人物来入手,例如:QQ农场、开心网、世博会、亚运会、西南地区的干旱、沙尘暴、福建南平校园惨案、湖南湘乡学生践踏事件、丰田回收事件、汶川地震、冲红灯、湿手触摸电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多启发、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中高年级,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检验教育效果方面。

3、要突出主题,强调内化。做到一课一主题,同时要具有针对性,教育过程中强调知、情、意、行统一,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寓于生动的教育形式中,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促进内化。这里提到的“针对性”不仅仅是主题,还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4、要形式多样活泼,益趣并施

例:交通安全教育,先让辨识交通标志,然后小组比赛读,比比谁先记住的方法,结合拍手、打节奏,学生也不会觉得这是负担。穿插学儿歌、背儿歌把有关知识强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必要的知识很重要。

如何上好小学班会课 篇3

关键词:小学;班会课;方法

一、小学班会课的现状

1.班主任的独角戏

目前,在许多小学,班会课都是班主任的独角戏,不但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参与的机会,班内学生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班主任的思想就是班级的思想,班主任的准则就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小学生单纯,看问题相对客观,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在班主任的独角戏上,对班级事务也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至于就一些问题同班主任辩论或争执,那更是想象中的事,班会课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班级就会出现所谓的“班主任效应”:只有班主任任教的科目才学,只有班主任的话才听,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这样就严重影响班会课的实效性,学生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以批评为主

在小学,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班会课上就上一周出现的问题大讲特讲,不刨根不问底,不从思想深处分析原因。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就成了批判会,大批特批。如果因学生的行为而导致班主任挨了学校的批评,一些班主任就忘掉了自己的形象,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学生年龄偏小,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在所难免,班主任过度的批评,势必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小问题也属正常,如果被班主任认定为“违纪”,并且常常在同学面前大声呵斥,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失去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班会课完全违背了“教育转化”的宗旨。

3.缺少主题

许多小学的班主任,在班会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节班会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或传达什么精神,都没有提前较成熟的计划,班会课的内容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应付性,上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针对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些稍认真的班主任,还有开好班会课的想法,但也基本上还停留在开好班会课的层面,没有考虑到把班会课上成系列的主题教育课,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作用不够明显,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上好小学班会课的几点意见

1.有主题

主题是班会课的灵魂,无论是否主题班会,小学生的班会课,每节都要有既定的主题,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简言之,就是这节班会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安排哪项工作,或者是要举行什么活动,等等,都要提前做好设计,上课时按计划执行。像清明节,可以以“清明的缅怀”为主题,对小学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以“我是小小交通警”为主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以“果皮纸屑请走开”为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等等。只要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激发小学生“健康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班会课的主题。

2.重形式

班会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必要时也可以到教室外去拓展空间,创造新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说教”,也可以是“对话”;可以是“授受”,也可以是“交流”;还可以是“引导与互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小学班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而不能太过死板。如讲座、演唱、朗诵、讲故事、公益活动、参观、联谊等等,都是可以有的形式。只有多样化,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齐参与

班会课其实与我们平常上课是一样的,都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而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陈述。我们要在有主题和重形式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频繁交流。比如班级个人每周的各项表现评比情况,就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谁戴小红花几朵小红花,都由大家集体评议,就比较有说服力。班内要搞主题活动,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怎样分工、如何总结,等等,也都由同学们集体来决定,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很高,效果也一定会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班会活动中。

4.可前瞻

小学生的班会课,提倡从学生身边事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与感悟,但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高一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以这些小事为出发点,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高品位。比如,有同学帮助同桌抬倒了垃圾,就要求他替自己做作业。虽是一件小事,可是透过小事的表面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学生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为什么帮助别人》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通过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学习身边“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轩姐弟俩的感人故事等等,畅谈感想,得到思想的升华。

时过境迁,如果学生早已忘记当年在校所学的知识,却仍然记得班会课的许多细节,记得班会课带给他们的收获和感动,那么,我们的班会课才是真正的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琼.浅谈小学主题班会课上的非常现象[J].小学教学参考,2014(18).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4

一、明确复习内容

一节课要想复习某个单元, 或某个单元里的某些内容, 要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要有针对性、计划性, 不要随心所欲, 跟着感觉走。

二、明确复习步骤

不同的复习内容, 复习步骤略不同, 要灵活设计复习步骤。如, 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因为本单元共4个窗口, 内容比较多。但各个窗口的内容又是环环相扣, 由先到后, 层层深入, 前后密切联系的, 所以就采用:总—分—总式复习。先让学生寻找本单元的知识点, 也就是主要学习了什么, 若学生有困难, 这个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主要是形成对一个单元的整体认识。) 然后, 在对本单元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以每个窗口为单位, 各个知识点一一击破。 (这个环节当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了, 每个知识点要尽量复习得细致, 工作做得越足、越细, 学生会理解得越好, 巩固效果自然越好。) 最后综合单元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这4个窗口里的知识是有联系的, 每个窗口里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就像学习了3窗口中的整万数和整亿数的简易改写, 才能更好地学习4窗口中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窗口1中, 先认识了数位和数级, 才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无论单元之间, 还是单元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确了这些联系, 也许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纵观每册书的多数单元, 大都这样。我们这样复习, 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把知识系统化。

三、明确练习目的

复习课上设计的练习在于一一对应, 一道练习巩固一个知识点, 量少而精。但在设计单元综合练习时, 练习目的要明确, 练习设计不但要突出单元重点, 而且要具有综合性。在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在单元练习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二十亿零八百万零八百写作: () , 从左边数第一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第二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大约是 () 亿。题中包含了:万以上数的写法、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认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几个知识点, 题目不难, 但综合性较强, 很有练习价值。练习设计好了, 还要注重练习效果,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要毫不犹豫地全部解决掉, 学生做一道就对一道, 做一道就会一道,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准确率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方可达到练习巩固的效果。

如何上好小学手工创作课 篇5

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向儿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课变为“劳作”课。那么,如何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书签设计》。课前我设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书签(包括彩色的叶脉书签、羽毛书签等),上课时我便把这些不同外形的书签钉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观、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大致讲一下书签的由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情自然升华,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书签的神情。果然在作业时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书签,有些同学制作的书签还具有一些民族气息。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四年级《我造的车》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

三、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布贴画》一课中,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快感。

四、运用电教手段,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美术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6

一、激发复习兴趣

要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以互动练习、自主探究的复习手段,使枯燥的练习向有趣的练习升华

学生互动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枯燥的练习变成生动活泼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且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能查漏补缺、完善自己,学会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六年级总复习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类复习对于中下层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优生就有炒冷饭的厌烦感觉。我采取了自主探究、互动练习、以优带差的复习手段进行复习:首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一组题目,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激励性要求,激励学生首先自己探究。然后再让做得快且比较粗心大意的同学板演,让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帮助同桌或有困难的同学。再以“火眼金睛”的检查活动,查粗心大意的板演。这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学生发言踊跃,有的指出其错误之处,有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对自己产生的问题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议,比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感兴趣。很多好的学生还会主动鼓励较差的学生发言,使差生既能巩固或补回知识,又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优生则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了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的复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升华。

三、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要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四、设计多样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是做了听客和陪衬。复习课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如《简便运算》的复习,老师让学生自己整理简便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结果学生做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识树形图,还有不少学生绘制成了表格,他们整理知识的水平绝不亚于老师。

六、注重学生参与评价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 篇7

一、核心核心目标要清晰,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目标, 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把平时分散教学的知识有重点的串联起来,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复习的核心目标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南和灵魂。这节课, 要在领会“课标”要求, 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清新、具体、准确的核心目标:一是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索,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知识网络, 形成认知结构;三是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梳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课堂上要把三个核心目标扎实有效的落实到教学的两大部分之中。第一部分是要通过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罗列和理解, 引导学生及时梳理, 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网络图, 达到“穿线结网”的作用。第二部分, 要通过综合练习,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基基本本程程序序要要简简明明, 揭示基本规律

复习课程序简化、环节紧凑、结构严谨,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也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本节课课始, 就应开门见山地揭示要通过回忆、整理、练习三个基本层次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这样, 既揭示了复习课的三个基本层次, 同时也很巧妙的向学生渗透了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从每个层次具体实施的过程上看, 第一层次:通过让学生看、想、说、练4种方法, 帮助学生回忆、罗列出本单元的六个基本概念, 这个层次的教学应当再现学生学过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要把知识纳入学生的记忆之中, 同时还应渗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要设计比较精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填空题, 使学生对复习充满自信。第二层次:教师基本放手,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研讨交流, 让学生整理揭示出第二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放手前, 教师要提示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发现因数—倍数之间有联系, 质数—合数之间有联系, 奇数—偶数之间也有联系, 你还能根据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找到它们之间还有什么联系, 并用线连一连吗?很快学生就感悟到了每个知识点都是知识体系的“网上之结”, 与其前后左右都有密切的联系, 这时,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很快就能弄清概念间的纵横脉络, 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 顺利地构建出知识网络。通过网络图, 学生进一步区分了概念间的异同,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加深记忆。第三层次: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指导练习,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精心设计习题, 注重审题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切实收到实效。

三、重重难难点点要要突突出出, 体现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的, 复习课中如何梳理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节复习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一重难点进行教学。首先, 教师要抓住学生罗列知识点时所发现的概念成对出现的规律, 大胆放手, 让学生通过小组复习交流的方式, 自己整理归纳, 形成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 允许用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呈现出整理的结果, 改变单一枯燥的复习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的思考, 大胆的想象, 踊跃的表达, 提高了归纳和概括能力, 发展了数学思考, 提升了数学素养, 完善了认知结构, 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整理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 引导学生说出1和0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使知识网络逐渐完善并呈现出来。对练习的处理应做到精选、精炼和精评, 用少量习题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四、教教法法要要灵灵活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复习课 篇8

1. 抓住复习课的特点

一般来说复习课有四个特点:突出自主性、注重针对性、体现灵活性、训练综合性。无论从导入还是从对知识的归纳与练习, 都应抓住其主要内容。如, 在“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同一平面内线的平行与相交与否是如何界定的;在“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圆的周长与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条形图和统计表;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复习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之, 在复习中, 我们首先应该理清所学知识点的知识内在联系,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查漏补缺。具体来说, 就是对学生所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并通过知识的串联性和连接点, 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知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 使其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脉络, 以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消化、理解与掌握。

2. 复习时, 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 将复习课引到点子上

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 这节复习课的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里?怎么样才能突破重难点?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复习中, 引导学生对每一类型进行分析归类, 举一反三, 加深理解。

3. 在复习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而最终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衡量一节课的成与败要看我们的学习者在这一节课上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多少。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全面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 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分数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及实际问题”的整理与复习课时, 我则采用了用问题引导, 以学生为主来整理知识点, 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虽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的知识, 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这种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仅调动了学生复习与整理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增强复习的效果。

4. 复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并在运用中巩固学生策略性知识。同时, 还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 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样慢慢地、一步步地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另外,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注意适时准确的复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同时也是老师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及时进行复习评价, 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课堂上我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矫正思维上可能出现的错误,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不足, 找到、收集并整理这部分错误, 进而来研究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如何上好小学汉语课 篇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均衡, 特别是农村小学, 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必须从农村教育开始, 只有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对改变理念落后的农村教育来说不亚于改革开拓的急先锋, 把握和运用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和实质, 对今后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被边缘化

素质教育虽然进行了很多年, 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学校、老师、家长对语文和数学课重视程度过高, 其表现为:《品德与生活》课经常被挤占, 进行一些大型活动或开展教研活动, 甚至是班主任因为没有完成语文或数学教学进度可以随意串课、要课。基本上被占的都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授课态度远远比不上语文和数学, 基本不留《品德与生活》作业。家长对孩子学习好坏只关注语文和数学, 认为副科学好学坏没有多大关系, 几乎鲜有家长过问孩子的《品德与生活》课学习成绩或收获。久而久之, 《品德与生活》课没有了应有的地位, 逐渐被边缘化。

(二) 教学手段滞后

由于农村学校学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 基本上是教师在照本宣科地讲, 学生漫无目的地听, 单调枯燥的教学教法和教学手段,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师资专业化程度低

据不完全统计, 70%的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师, 大部分都是兼职的, 也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从语文、数学主科退下来担任《品德与生活》课授课任务。这些人精力有限, 没有自修、进修的主动愿望。由于《品德与生活》课没有相应的地位,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外出进修学习、教研活动课、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够很难与其挂钩。没有交流学习的机会, 自身又缺乏主动研修的意愿, 没有及时学习补充新鲜的信息和理念, 知识储备陈旧, 只能闭门造车,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师资专业化程度低下, 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一) 提高重视度

《品德与生活》虽然是小学低年级的必修课, 但是地位远远不如语文、数学的重要, 教师和学生用在这方面的功夫少之又少。《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渠道, 是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是从小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桥梁。《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影响是长久和深远的, 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连老师都不重视, 自身认识上就有偏差, 行动上就不可能做到重视——上课没精神, 讲课没激情, 照本宣科, 单向灌输,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喜欢吗?因此, 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要提高认识, 首先就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关注社会、亲近社会、走进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 要积极开展多项主题活动, 勤奋学习, 专研业务, 把《品德与生活》上得生动有趣、变化多样, 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生活》课, 用实际行动来奠定其地位。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只要把《品德与生活》教学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相信学校和家长一定会认可思品课, 也一定会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二) 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 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教师是主角, 在台上尽情表演, 大显身手, 只有教师讲学生听, 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的课程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 这种一个人在上, 多人端坐的“满堂灌一言堂”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悖。让学生走进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人, 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育理念的转变, 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后的辅导方面:课前的任务要把预习要求明确,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要表达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启示、本课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采用分组研讨、探究互动、角色扮演等,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指导其行为;课后的辅导主要是活动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 给学生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 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 我是这样进行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 人口众多, 地大物博, 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图中标出来。接着我就把其它直辖市列出来让学生找出并在图中标明, 随后我把东北三省一一标出。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也让他们记住了直辖市的定义、东北三省区域特征等信息, 更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我们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富强, 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扎下“我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 这正是思品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 教师要加强专业化建设,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界带来勃勃生机,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这也给农村小学思品课带来了活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多种因素, 但其核心内容是教师因素。任何一项教育变革的实施、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推进, 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这个主要因素上。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 在课堂中要把这些理念和观点付诸实际, 反之, 没有教师这个能动主体参与并投入, 一切改革就会成为“水中雾、镜中花”, 不可能得到实效。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一方面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使其把精力放到教学、科研中来, 自觉增强自主学习的愿望和意识, 深入学习思品课新课程标准, 把握其精神实质, 从思想和理念上重视思品课。其次要为思品课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以及观看录像课、示范课、电脑学习等途径, 提高教师看课、听课、评课的能力。最后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师徒结对子、科研型团队活动的推进, 加强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引领作用, 在思品课教师之间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 促使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 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 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 提升专业化水平, 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 结合农村小学实际, 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思品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在授课时, 教师一定要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 不要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假、大、空。农村小学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目前还不完善, 不可能像城市那些学校多媒体、投影仪、录放机进课堂, 而且在教学进度的把握和教材的开发上,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教师要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 想方设法, 多动脑、勤思考, 尽量采用农村学生能够接受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挂图、简笔画、手机图片等形式来弥补教学设备的不足, 还可以多围绕自己家乡制作素材,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农村的山是巍峨挺拔的、农村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农村的天是湛蓝无比的……教师要把劣势变为优势, 要利用乡土气息, 要充分运用农村天蓝水清原生态的前景, 培养孩子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 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早日成才, 为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挥洒青春。

三、结语

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深知, 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质对儿童一生都有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重要阶段, 孩子很多行为习惯和情感的培养都和小学阶段分不开。这个时期如果放松了思想品德教育或方法不当, 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严重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 只有多方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才能为农村思品课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全新课程, 它是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而开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小学, 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必须从农村教育开始, 只有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对改变理念落后的农村教育来说不亚于改革开拓的急先锋, 掌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实质, 对今后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上好《品德与生活》课

参考文献

[1]陈香兰.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04) .

[2]刘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8) .

[3]刘建效.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J].人民教育, 2015 (11) .

[4]黄凯华.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年.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计算机课 篇10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 并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运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也是为了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成了信息技术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并不困难, 因为有条件家庭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 对它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 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 对未知事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机房里总表现的跃跃欲试。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 只有用合理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

例如, 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 我根据小学生学习喜欢新鲜、好动、好游戏的特点, 在教学生怎样使用鼠标的时候, 我就简单地教学生去玩windows自带的“扫雷”游戏和一个叫做“纸牌”的游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学生学习自然感觉就轻松了。当然,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也要加以适当引导, 并不是真正把计算机房当成游戏厅, 要让学生明白玩游戏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使用鼠标。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二、变抽象为直观

在教学中有许多计算机术语是很抽象的, 小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 形象地比喻最容易让学生接受。比如, 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 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 人的感觉器官 ( 如手、脚、眼等) 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输入信息到CPU ( 相当于人的大脑) 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 ( 嘴巴等) 输出来。这样一讲, 同学们不仅感兴趣, 而且印象深刻, 还记得牢。

三、抓住特点, 加强记忆

对于键盘上的一百多个按键, 要熟记名键的功能, 除了加强练习外, 必要的记忆也是需要的。在教学中, 为了加强学生记忆, 我采用口诀法。如在教学利用退格键的删除键删除的时候, 可让学生熟记“删除之前先插入, DEL键后面除, 连续按动退格键, 前面字母个个无”的口诀, 并将口诀做成桌面背景, 让学生时刻能看到, 并牢记于胸。

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我们平时上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时间相对很少, 而计算机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加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每周可参加两次活动, 可以增加两次练习机会, 多练习才能将知识更好的巩固。例如, 指法练习, 光靠说是没有用的, 我们虽不是培训专业的打字员, 但能熟悉键盘也是必要的, 对于于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 一些基础知识是要多练习才能掌握的。

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

积极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每一节的内容都充满好奇心, 都想去实践。例如, 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多媒体演示软件, 展示计算机的各种用途, 其中重要的是将以往学生制作的作品, 如贺卡, 报刊、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 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学生设计出来的, 学生马上觉得信息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 只是触手可及,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学习的目的, 是希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身边事物、结合生活, 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比如, 在教过“windows画图”后, 让学生创作电脑科技绘画, 在教过文字录入及编排后, 可让学生办一期电子板报, 并将好的作品标好作者姓名, 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举办学生作品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适时表扬

同学在学习操作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说错或是误操作的现象。对于操作好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口头表扬, 如果他的作品画的好的话, 我还可以利用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送给他 ( 她) , 同时展示给其它同学观看。如果出现误操作的时候, 要用平稳的语气尽量指导他 ( 她) 正确的方法, 纠正不良的操作, 而不能对他 ( 她) 在语言表情上的“攻击”。如果这里对他 ( 她) 批评一顿, 那么收到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会令他 ( 她) 在以后的学习提问及电脑的操作上不敢说, 不敢做。对于屡次“犯错”的学生, 也要尽量的开导他 ( 她) 帮助他 ( 她) , 阻止其它学生对他 ( 她) 在语言上的讽刺讥笑。改正后要及时的给予适当的表扬。

如何上好小学口语交际课 篇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要努力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让学生有话说、乐于说,还要大家互动一起说。

情境创设好了并不等于就能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因为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并不等同于以前的“看图说话”课,看图说话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指着图让学生看,然后一句一句回答: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而口语交际更倾向于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记得曾听过一节年轻教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春天来了》。老师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发挥、有趣生动的情境,制作了一个有关春天的PPT,PPT色彩斑斓、内容丰富,还配了舒缓的音乐,一下子所有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被带入了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去,学生们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都踊跃举手发言,可以说一开始这堂课是顺利、成功的!只是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的回答更舒畅、流利,要求学生转身对着大屏幕说,本来学生是面对同学自由交流的,就是这一转身,把原本的与同学互动交流变成了典型的独白,把一堂口语交际课硬上成了“说话”课,这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学生的收获也就大打折扣。

我在教授这堂课的时候,就借鉴了这方面的教训,为了能让孩子们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让他们欣赏金灿灿的迎春花,在枝头绽放粉红色笑脸的桃花,从地面探出绿绿的脑袋的小草,随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嫩芽……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展开丰富的联想,尽情地诉说着心中美好的春天:“春天到了,我看到花儿笑了,我还听到她们欢快的笑声呢!”“嗡嗡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听到花朵的邀请,都来参加聚会了,你看它們的舞姿多美妙!”“我觉得春风像一把大梳子,正给柳树姐姐梳头呢!”“春风吹拂在脸上,暖暖的,像妈妈轻柔的抚摸,真舒服!”在大自然的熏陶、感染下,孩子们的心智得到启发,个性得以张扬,语言变得绚丽多彩,仿佛都成了妙语连珠的小诗人。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情境,必不乐学。”这节课,因为我带孩子们走进春天、触摸春天,让孩子们亲耳倾听、亲自观察,所以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也使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本堂课上得真实、有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就地取材,即兴交流

要想上好口语交际课,选材也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如果只凭借课文中提供的说话材料来上课,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老师就得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观察孩子们的兴奋点,捕捉合适的时机来进行口语交际,把孩子们的兴奋点适时地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来,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把想说的话毫不保留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

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学习一首小诗《小鸟、小鸟》。诗歌简短、明了,展现出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对小树朋友般的关怀。“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小树还在睡觉。”学到这里,我适时地引导孩子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兴趣极高。就在一转身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操场上的大柳树,柳枝随风飘扬,像在翩翩起舞,我忽然受了启发,与其坐在这里想象,不如带学生走到树边,让诗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对小树的热爱之情。想到就做,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坐在大树下,朗诵着优美的小诗,享受着柳树的绿荫,欣赏着远处正茁壮成长的小树。一阵风吹过,小树在风中摇摆,一个学生说:“老师,老师,我也会想为小树写一段诗歌。”嗯,我用鼓励的眼神望向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同学们也为她鼓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孩子用甜甜的童音朗诵着“风儿,风儿,你轻轻吹,小树还没长大!”听到孩子这充满童真的诗歌,我心底流淌着一份深深的感动,我感到了孩子们对小树那深深的爱,也感受到作为一棵树的幸福!“孩子们,小树听到这优美的诗歌,会长得更茁壮,你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小树说吗?”他们的话匣子在刹那间被打开,那么多可爱的句子跳进我的心里、耳朵里,每个学生都在用心表达着对小树的热爱。这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爱心,让他们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就得教给他们说的方法、倾听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保持新奇、兴奋,让诗意走进生活,真正成为生命间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付金凤.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2(74).

新视域下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语法课 篇12

一、小学阶段忽视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正确率

我们在上课、听课的过程中,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You is a boy.He like banana.I like play football.I can swimming.She playing the piano.I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等。这些错误的表达虽然不影响我们对其语意的理解, 但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形成。表达的失误在于学生缺乏语法知识, 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语法教学。

2. 阻碍学生练习正确率的提高

目前的小学英语练习、测试中, 语法也是必要的检测项目。以2009年常州市钟楼区小学毕业调研测试卷为例, 考查的语法项目有:there be句式的用法;人称代词的主格与宾格的用法区别;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区别;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区别;形容词的比较级;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语法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学习英语至关重要。

3. 制约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 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语法项目均为英语语法中比较简单的, 如果掌握得不扎实, 将影响学生升入中学后的学习。以“时态”为例, 我们中文的语法中是没有“时态”这个概念的, 而英语中, “时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法内容。小学阶段, 我们需要掌握的时态有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掌握好这四种基本时态的知识要点, 能为学生将来学习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方法:

1. 创设情景, 在情景中感知语法

在训练学生英语表达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创设情景, 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言。学生在机械模仿的过程中, 逐步体悟、理解句型结构, 体会语法规则。例如:在教学5A Unit 6《Doing housework》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知识时, 我们是这样创设运用生活情景的:

T:What can you do?What do you like?Do it, please.

T: (学生表演, 教师顺势引导) Look.HeShe is---ing.

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 创设生活化情景, 导入现在进行时, 简洁自然, 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新知的学习。

T: (板书) Look.She is dancing.

Listen.I am reading.

They are swimming now.

T:教师揭题:现在进行时。

教师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运用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What are we doing now?口头练习现在进行时。并将ppt制作成动画的flash, 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练说。在这样的模仿、体悟中学生感知了现在进行时就是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了解了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功能。

2. 回收资源, 在体悟、对比、归纳中发现语法:

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在体悟、对比、归纳中发现语法。例如:在教学5A Unit 6《Doing housework》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知识时, 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体悟、对比、归纳的:

T:What are we doing now?

(继续回收现在进行时的句子)

1.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now.

2.Look, I’m standing here.

3. You’re sitting.

4. Listen, he is reading.

5. All the teachers are listening.

T:Can you say more sentences like that?

T:What’s the meaning? (Discuss in groups)

通过前面模仿说现在进行时的句子, 学生基本在情景中体悟其意思。这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 而是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带领学生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功能, 水到渠成, 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 点拨者。

再次讨论, 让学生自己发现句式结构:主语+be动词+“动名词”。学生因刚学过动名词, 其形式一样。所以学生只知道动名词。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现在分词与动名词的区分。并通过区分再次深化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功能。

T: (出示) I like skating.

My father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he students like running.

教师顺势总结:喜欢做某事:like+动名词。现在进行时是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be动词+现在分词。

T:How to add“ing”? (Discuss in groups)

整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功能———句法———词法———运用。教师没有告知学生任何知识, 而是不断地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体悟、对比、归纳中发现语法, 教师回收丰富的资源写于黑板, 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及依据。

上一篇: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论文下一篇:乡级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