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2024-05-11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1

工作多年来,对于年轻的我,也上过不少公开课,每次课后,我都认真体会老教师对我课的真诚点评,反思我在这一节课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我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所以也很想提起笔来,谈谈我对开设公开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备课

拿到课题后,自己先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制定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打下教案的初稿.接下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推敲、修改.

在课件中我会比较注重几个环节,如,新课的导入.一节课的导入非常关键,必须成为开设公开课的第一个亮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听课的教师,主要的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如在我的“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公开课中,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84消毒液和有色布条,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84消毒液和有色布条,然后让他们将有色布条放入小烧杯,并向小烧杯中倒入84消毒液,学生积极踊跃地做着实验,展示自己所做实验的结果,各种各样颜色的有色布条褪色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还用学生刻意地去记住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吗?可谓一举两得.

课的结尾一般是对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小结,突出重点,与学习目标首尾呼应,是一节完整公开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能推陈出新却不多见.我在公开课“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最后是这样小结结尾的,在课件上打出一对联,学生齐声念道:上联:一算二量三溶后冷却,下联:四移五洗六定再摇匀,横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学生读完又哈哈大笑,但我想这样的结尾留给学生的映像会比较深,保留的时间会比较长.而这也正是本节课要学生掌握的重点: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

公开课要有自己的推陈出新,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节课新授的内容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所以新授课内容的巧妙、有效地设计是一节公开课的灵魂.

二、磨课

初稿成型后,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我将课件、教学的思路讲给组内的教师听,希望他们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我认真听取并记录下他们提出的建议,修改到我的课件和教案中去.同组的教师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修改到每一个细节,如,一个过渡、一个实验的设计、一个问题的提出等,面面俱到.

三、上课

课前的精心准备就是为了课上的45分钟.教学的仪态、语言的组织、师生的交流、合作都是在课堂中应注意的细节.导入的时间,新授课的时间,及时巩固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一定做到随着铃声说下课,但如果拖课一定不超过两分钟,当然提前结束然后无话可说也不好,要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

四、点评

公开课开设的成不成功,是开公开课的教师课后最关注的问题,其他教师的点评就是最好的答案.一般在点评中包括亮点的表扬和不足的提出.对于优点,我们应保持下去;对于不足,我们应积极反思,在以后的课中尽量避免.如在我的公开课“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一致得到好评的是:课件精美,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教学内容把握到位,时间安排合理,上课如行云流水,给听课的人留下美的享受.这样的赞美跟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所以就算不是公开课,我们教师也应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准备越充分,教学效果也一定越好.这样的好评是对开课教师的肯定,但能让开课教师不断进步的应该是他们提出的不足.在这节公开课中有一些问题,突出的是:(1)学生自我学习和讨论对教学时间的控制难以达到,教学任务的容量不是很大;(2)在学生探究实验前未能很好的讲解一下实验过程,导致个别学生在实验中无从下手,最终实验失败.(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氯气与水以及氯气和碱的反应,但在前面学生自主学习时,又强调了另一个重点,氯气与可变价态金属反应,从而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太紧,应该在下次课强调该重点.

五、反思

我们常提的口号是: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仅靠自己的一些“老本”是远远不够的,最终会退出教育的舞台.所以应不断地加强学习,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育局、学校会不定期地请全国有名的教师为我们做讲座,每次听完报告都受益匪浅;学校开设的图书馆、阅览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书籍;学校也经常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的方式很多,在教书之余,我们应加强学习的意识,做一名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2

四川省北川中学冯聪

摘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对于促进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养提升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通过选题、搜集资料、准备教案、集体备课、修改教案、反复试讲、正式上课、集体评课、自我反思总结等过程,来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以完成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由青涩到成熟的历程,实现教师质的转变。

关键词:公开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质变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中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公开课使然。她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的确如此,想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每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的思想。

以我的理解:要上好一堂公开课,那你需要做好、做细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来选择合理而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生动而有效。下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要一万的准备,万一的实施。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备课的重要。当所将的课题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的准备工作就非常重要了。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这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过一个老师说自己的公开课之所以上得这样好,是因为他备这堂课花了一辈子,即他一生之中都是这样勤于钻研,公开课于是便会随性而上,且上得多姿多彩!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一个多么崇高的梦想和誓言在这些名师脚下不断延伸,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备课是力求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这点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3.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

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6.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繁”“难”“偏”“旧”。选择的课堂检测题应力求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

三、做好集体备课教研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来讨,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和详实课件以上课的流程向全组成员说课。最后,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就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进行细致的探讨,最终选出最新颖、最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四、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学生就是授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讲课的方向,左右我们的课堂。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个百分之八十。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你不要仅仅是听着,这时你要一字一句的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琢磨:这个老师的这句话是针对哪里说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个老师提的意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地方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改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五、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进课堂还紧张,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教师可以抱着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以“我能我行”的心态来上课,不妨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不要“反思”?当然要,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而且“无思不成师”!没有“反思”教学则停滞不前,创新则无从谈起。但“反思”要找准教学整体工程的关节点,要把握好时机,换句话说,“反思”要在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反思”?比如说,一节课上完,是成功了还是没有成功,是大体上成功了但还有缺憾,还是大体不成功但也有成功的地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不成功原因又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到底怎样才能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梳理,尝试拿出解决的办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总之,通过上公开课,你会明白许多: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环节应该怎样安排,提问有哪些艺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来进行有效合作,怎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等等。有理由相信:每位教师,只要你经过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讲台一定会变成属于你自己展示风采和魅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⑴ 窦桂梅《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

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篇3

第一部分 课前

一、精妙的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对一堂公开课来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上课只能算是面子工程,备课才是根基工程。课前备好一堂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读课标,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些教学参考书上的学习目标已经过时,也不具有说服力,一定不能照搬。

2.导课要精心设计,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不超过2分钟为宜。公开课的导课要新颖,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心。

3.设计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各环节的教学力求连贯,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4.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公开课的教学,要对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都要进行细化分解,并进行动态的管理,教学时间的把握要做到精准,这是极其重要的。

5.对板书设计的把握。板书力求伴随着教学进度而逐步呈现出来,这样既能使知识结构清晰合理,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6.注意对新旧知识间衔接(纵向联系)的把握。

7.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理清:哪些知识要学生去主动学,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引导作用。

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辅助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而言,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不要临时从网上下载一份,因为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与你的教学设计不一定配套。另外,别人做的课件该如何表达呢?课件设计者是怎么想的?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堂课该怎么讲呢?所以要上好一堂公开课,课前自己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部分 课中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本,热爱每个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优秀生容易,爱后进生难。爱每一个学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我也是通过多年教学才明白。我教过许多优秀学生、后进生,然而等他们毕业后,后进生对教师更加亲近。我们总喜欢说某某优秀学生是我教出来的,但是谁敢拍着胸膛说,最优秀的那个学生是我们教出来的呢?其实,后进生的每一次进步才更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因此,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取得进步。学生对关爱最能体会得到,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察觉到情感冷暖。

二、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时也需要急中生智。2014年5月,我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现场课大赛,内容是《经济大危机》。刚开始学生比较沉闷,后来我突发奇想,用英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材上有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来自罗斯福的演说“令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历史老师也会说英语。

三、引导课堂生成问题、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公开课的出彩往往在于能够引导课堂生成问题、处理课堂生成问题。一堂真实的公开课要想出彩,往往是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偏、纠错。如果学生整齐划一地对问题进行回答,这就有了“上假课”的嫌疑了。纠错内容包括对教师自己的纠错和对学生的纠错,当然这种纠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往往这就是课堂的亮点。

四、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学,但有许多教师做不到放手,好像自己不教,学生就一定不会。其实课堂教学改革,不妨从减少教师的话语量开始。因为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去学。只有学生学会了,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夠出类拔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主动学习。所以,我们应当认真思考: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今天的许多知识和能力都是靠自己钻研、悟出来的。当初学校的课堂所学只能起“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钻研,因为学会一种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第三部分 课后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名现代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教学行为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教学结果及其有关原因。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于上好一堂公开课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张弘.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公开课[J].学园,2015(7).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公开课 篇4

一、对公开课重新定位, 实现公开课的自然回归

1. 高中化学公开课要求真务实

真实对于教师来说是最深刻、最有价值、最具活力的教学境界, 也是课堂教学高度和品位的体现。因为只有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领悟, 对教材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把握, 对知识的生成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才能根据学情对各种教学技巧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并灵活地加以运用。真实对于学生而言, 可以让教学以原有的姿态呈现,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能让每个学生品尝学习的快乐。

2. 高中化学公开课要常态化

常态课是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及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开展教学的。常态课下要求课堂符合学生实际, 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不会太在意某一个环节多用了几分钟或哪一个环节少用了几分钟, 常态课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取得实效。再者, 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 化学公开课要随堂化

时下观摩公开教学, 很少有机会随堂听课。一般情况下他们听的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在这些公开课上不容易找到问题, 因为这些公开课可以说内容完整, 可谓是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技能。然而这样的公开课很难移植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公开课应该向随堂课转变, 开放课堂, 使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 使他们可以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促使我们的教师形成这样的态度: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二、探索多元的公开课形式

一是“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 不因循守旧, 不照搬别人模式, 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 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即所谓“立标”, 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 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自己的设计实施给别的老师做课“样儿”。

二是“活”。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思维激活。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让静态知识动态化, 这才是一堂有效的课。即所谓“有成”, 学生课堂受益是考评公开课质量的唯一标准。

三是“实”。能客观贴近我们教学实际, 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和亲切感, 可看、可学、可用。即所谓“求效”, 回归常态, 避免太假。所以, 一般水平高的教师, 还能把公开课还原在平时的常态教学, 并能收放自如。

四是“思”。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 公开课不仅要成为上课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 同时也要成为听课教师借鉴、参照和讨论的载体, 从而对促进我们业务成长。即所谓“拓思”, 体现研究的价值。

五是“美”。一堂课听下来必须给听者美的享受。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 上课各项环节的时间安排、内容的权重比例, 都恰到好处。就像写字, 必须安排得当。美体现一种和谐。

三、教师的心态调整

上公开课, 对教师而言是件常事, 也是件大事, 教师都会高度重视。因此, 教师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 才能把握上好公开课的主动权,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善的心态

授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 是来交流切磋的, 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 用眼神与听课者交流对视, 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就能接受听课者, 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 不良心理因素也就会大大消减。

2. 学习研究的心态

既然是学习, 就说明授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 有提高的必要, 这样想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既然是研究, 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想通了, 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持有这种心理, 教师想着怎么上课, 怎样上好课, 这样就能逐渐进入状态, 也就自然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 而且, 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 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很容易把课上得更精彩。

3. 平常的心态

教师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忘记结果, 处理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我是平常人, 这是平常事, 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来勉励自己, 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公开课, 就不会有额外的思想负担, 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那么, 上好公开课、获得好结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让学生参与到评课中来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这指的是要打破传统的专家评课的单一化局面, 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一般情况下, 公开课结束后, 教师便会齐聚一堂,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对其评价一番。诚然, 教师积极评课, 无可非议, 也值得提倡。但我们也不能把学生拒之于门外。上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传授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课上得好不好,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他们觉得喜欢, 他们认为有所收获, 这课就上成功了。

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简单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往往失之公允, 不能做到客观、准确、科学。评课者要认真观察学生反应、授课者表现、课堂氛围和实效等, 还要与执教者及学生交流, 明晰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再作定性描述。

3. 常规和弹性相结合

常规性评价指的是对课堂教学的一般性评价, 具有所有学科通用的特点, 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过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等。但是, 不同学科有不同特点, 存在差异性,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样能鼓励执教者大胆创新, 创设多姿多彩的个性化课堂。

教师如何能上好公开课 篇5

原来上好公开课不是那么难。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每个合格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但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是经过不断努力,后天习得的。新教师难免经验不足,但并不用害怕。首先基本功要学会设计教案,教案对于一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编写,既然写了就要达到。还有教案的高效性,这样可以带动积极性。当然教案的反思也是非常的重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

二、丰富的人文底蕴。语文教师必定要求有很高的语文素养,对人类的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及。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三、积极的心态。有很多教师日常教学水平很高,但一遇公开课就手忙脚乱。这个是公开课给老师带来的压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地心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非“公开”上,要在“课”上做文章。公开课只不过是多了些听课的人而已。

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上好 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给家长、领导和教师组织的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 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点滴经验谈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一、选材要新颖

上好一节公开课,选材最重要,首先,公开课的选材一定要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体现教育领域的相互渗透,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还要具有科学性和挑战性。

二、目标要明确

无论什么样课,都有它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清晰,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能体现学科的特征;还要有整合性,注重幼儿年龄特征、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例如,中班的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相邻数”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其次,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准备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上好一节公开课,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针对他们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一些精美的教具的辅助,但是,教具的制作必须要符合活动内容。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由于是公开课,为了方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观摩角度,我首先把环境布置成一个半圆形摆放;为了不让幼儿提前发现教学道具,就将准备的“火车票”(1—5数字卡)放在每一个幼儿的凳子下面,我还用绒布将小动物及蘑菇房的挂图遮了起来。另外,1—5操作数字卡、填数卡等准备得很充分,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层层递进,依次呈现在幼儿面前的,为本节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材互动的良好空间。

四、过程要严谨

对于一节公开课来说,结构一定要严谨,过渡自然流畅、讲课张弛有度、环节有序、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能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材料,能满足他们操作的需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观察、情感体验的机会与条件;还要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指导、面向全体、能有效运用生成目标,灵活把握教育契机。

(一)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是否有个好的开头,所以,导入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效、适宜。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导入的设计,为了后面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概念,但是,对3-6岁的孩子讲清楚相邻数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摒弃了“说教”的教学模式,而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谈话的形式开始:“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吗?”“告诉教师你家有邻居吗?”“什么样的人家就是你家的邻居?(离得最近的、和自己的家相邻的)”;然后又让幼儿看看自己座位旁边有几个好朋友,进一步理解“邻居”的概念,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入了正题,使他们理解了“相邻数”。

(二)基本部分

当幼儿理解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两个邻居”之后,我就用门铃的“叮咚”声让小动物出场了。小动物的出场并不是突兀的,而是请中班的小朋友去小动物的家里做客。为什么要来请客,原来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但新房子一模一样容易走错门,怎么办?按顺序编门牌号。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紧紧相扣,随着情节的变化,幼儿也以各种角色参加到活动中,此时,教师就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朋友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游戏中。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能忽略一些小细节,一定要实施教学教育方针,如果小朋友发音不准、回答错误,我们就要认真、耐心地纠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抓住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兴趣,并用我们的激情去带动孩子,用我们的专业来说服领导、教师,用我们的心打动家长。

(三)结束部分

活动进行到这里快要大功告成了,但是绝不可以小觑这一点结尾部分,如果“戛然而止”会让人觉得唐突,如果“拖拖拉拉”结束又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之前好的感觉会一扫而光。所以公开课一定要“见好就收”,给孩子和听课教师留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结尾。当然结尾一定要和整个活动内容“相辅相成”“前呼后应”。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结尾部分,由于前面是孩子们玩的“开火车”游戏:“请一个幼儿上来当编号是2—5的列车员,并且大声地说:‘我是2号列车员,来来来,我的邻居跟我来,此时,手持1号和3号火车票的孩子立即起立跟着2号列车员伴着音乐出发了,依次变换数字卡,反复玩几次游戏后就到结束活动时间了。这时,我说: “我是的列车长,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所以我要带所有的小朋友去旅行,来来来,请上车!”然后我就很自然地带着小朋友离开活动室,结束了活动。

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还要求教师普通话一定要标准,语言简练、规范、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教育部出版,1999.10.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初二英语学习相较于初一也有了较大的不同。初二英语学习,虽然基本知识结构并无太大变化,但是阅读量增大了,而且文章中的知识点也非常多,于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比较难学、存在阅读障碍。因此,如何上好初二英语阅读课、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教学成为老师们首要关注的问题。那么,阅读教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教学、如何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如何检测阅读教学效果呢?

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定教学目标

1.储备信息、分析教学材料。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大量的信息收集储备。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参考教材,分析教科书等,从而准确发现当次课在整个话题中的地位及作为,这些都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保证课堂的科学、流畅。以我上的公开课为例。授课内容为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3 Topic2 Section C.该话题通过学习关于音乐的种类、乐器、音乐家的故事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同时以此为载体训练学生在该话题上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按照话题教材的设置,Section A和Section B为听说课,而本次公开课Section C为读写课。本次课读写活动旨在训练学生能读懂与音乐相关的小故事,并能通过书面活动表达个人喜爱的音乐类型以及对不同类型的看法。

2.准确定位、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准确定位了授课内容在整个话题中的位置和作用,这也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设定的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3 Topic2 Section C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读懂关于作曲家莫扎特故事的短文;

能描述并写出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家的短文。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技巧、克服阅读障碍;

巩固阅读、加强写作,提升读(阅读)写(写作)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

通过音乐鉴赏和介绍乐器、音乐家等,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二、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加强阅读策略的渗透意识

在确定好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又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时时关注阅读技巧的指导和阅读策略的渗透。接下来,我就根据所开公开课的具体教学步骤进行展开讨论。

1.热身、复习及导入。热身、复习及导入这三个部分在一堂课的前段,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埋下伏笔。它们看似各成一体,却又围绕话题、环环相扣。本次的公开课,围绕本话题关于音乐的主题,将课程定义为音乐鉴赏课。因此,热身环节设计的是师生同唱在Section A中介绍到的My heart will go on,现场师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效果很好;然后判断其音乐类型、复习所学分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常说英语课堂导人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谈话导入、歌曲导入、悬念导入以及竞赛导入法。而此次公开课,我设计的导入方式是音乐欣赏。播放莫扎特的代表作品,从而引入新课。

2.三段式阅读教学。按照教学环节,目前阅读课教学大多采用经典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读前环节(Pre-reading)、读中环节(While和读后环节(Post-reading)。在这个三段式的阅读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阅读策略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据我们所知,英语教学是初二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而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内容。阅读策略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充分理解和学习文章而进行猜测(predict)、确认predict结果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而采取的阅读方法或者说阅读技巧。因此,渗透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强化阅读策略意识。接下来,我将根据阅读教学经典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解读。

(1)Pre-reading读前环节。读前任务的设计,目的在于先熟悉新课内容,通过问答、free talk等形式,让学生们大胆预测(predict)新课要谈论的主题。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现场授课情况引出部分目标词汇。阅读课并不提倡将所有生词像听说课那样先引出,而更多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

( 2 ) W h i l e - r e a d i n g读中环节。读中环节是通过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细读(Careful Reading)等步骤对文本进行解读。

1)略读(Skimming)。此环节旨在了解文章大意,设计的问题也多为判断主旨大意题。可以请学生们快速浏览文章或者观看flash。阅读策略上引导学生通过浏览首尾段落和其余段落的主题句,快速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关注关键词汇。

2)扫读(Scanning)。扫读是略读的延续,依然关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我这堂公开课扫读环节设计的是再次浏览文章、概括各段段落大意。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面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而阅读策略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从而对全文有个完整的认识。

3)细读(Careful Reading)。也可以换个说法,叫做找读(Search Reading)。就是详细阅读文章、寻找和预设主题有关的信息。所以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上,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和预设主题相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在文章中做标记。此次公开课,在细读(Careful Reading)环节设计了两步:细读填表和细读回答问题。而这两个步骤也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

4)再读。通过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细读(Careful Reading)这三个环节,学生们对文章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是引导他们齐读文章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标注语言点,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清除阅读障碍。

(3)Post-reading读后环节。读后阶段通常指的是巩固和拓展环节,教师们可以设计很多不同的活动来检测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不仅可以检测阅读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

3.阅读延伸。教学中常常设计在Project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体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本节公开课,学习了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故事、欣赏了莫扎特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这个话题的兴趣。于是设计了两个任务:

(1)Survey(调查),请学生们去采访同学们最喜欢的音乐家,同时也可提供一下问题给学生参考。如: Who is your favorite musician ?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

Why do you like him/her ?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her when he/she was young ?

(2) Write a short passage.这个环节的设计让阅读教学从读落实到写作上,并且培养了学生将表格转换为短文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探究总结阅读课型的教学方式

毫无疑问,在初二英语学习中,阅读的教与学是重中之重。教师们应当注重每次阅读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带着探究的精神去发现、总结阅读课型的科学教授方式。通过回顾阅读教学--分析教学效果--寻找问题--总结教学方法的过程,从而真正把握好阅读课的教学。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8

一、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也是上好一堂公开课的前提,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教师教书育人就是空谈。

1.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使教师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就必须正确理解教材。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能流畅而自然。而倘若我们对所教内容不熟悉,把握不了重难点,上课时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非常了解自己要讲什么,不讲什么。内容不宜过多,要明了清楚,这样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而不是所谓的走过场。以中学英语课为例,对话课必须让学生多开口,阅读课必须侧重于理解和分析,语法课应多练习归纳。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的课型。这样备课上课才得心应手,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教师挖掘资源,精心制作和设计教案。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 善用启发式教学法。

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段时间我校组织的英语公开课比赛为例,有好几位老师的课程就很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她们没有采用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而是改为让学生以pair work形式完成cloze,这种做法就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2.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应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3. 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了解听众的相关情况

1. 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如果是给自己不熟悉的班级上公开课,教师就更应该事先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学生处好关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喜欢上公开课老师。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配合老师,让老师上课时得心应手。

2. 了解听课教师的相关情况。

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考虑听课教师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课堂中来。这时,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些听课教师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于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学生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老师还可通过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学生的动态,跟着学生欢笑、迷惑、恍然大悟,营造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心怡神悦。

此外,准备好课件,设计美观、全面、精致的教学板书等都是优质公开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总之,教师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就必须仔细考虑,认真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听众,动静相宜,相辅相成。只有做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公开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

[2]宁爱峰.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J].现代教育, 2010 (3) :64-65.

[3]符建峰.警惕:公开课中的“秀”[J].中国教师报, 2005 (4) :79-81.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篇9

一、课堂四清

1.讲清概念。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它是学好化学的最小节点, 教师必须讲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必须要牢固准确地掌握每一个概念的意义、作用以及同其他概念的关系。

2.做清实验。

化学实验来源于现实, 真实直观, 是化学课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一环,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实验。实验药品、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原理要一一展示, 让学生看清楚、想清楚、做清楚、记清楚。这样, 学生不仅记忆深刻, 而且锻炼了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信心。

3.术语清楚。

化学术语是描述物质、概念、现象、程式、规律等属性特点的语言, 简洁明了, 内涵丰富, 教师必须规范准确地使用。同时, 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术语, 熟练地掌握这些必要工具。

4.示例清楚。

化学学科内容零碎纷繁, 但是难度并不大。教师上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讲解示范演示, 从概念到定义, 从实验到原理, 从方程式到演算都要清清楚楚, 不要让任何节点成为学生的障碍。简明准确的示例, 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律的良好开端。

教学效果的优劣, 首先取决于内容传授是否清晰、节奏是否适中, 教师上课必须把握关键节点, 重处用力, 响锤敲打, 脉络清楚, 条理分明。只有如此, 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 学生才能够被学习上的点滴成就感激励。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一个好的化学老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1.用榜样激趣。

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上, 有很多像居里夫人、门捷列夫、道尔顿等做出卓越贡献的名人, 他们科学严谨, 孜孜不倦, 终有所成, 他们对化学的痴迷和奋斗精神都能深深感染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关于这些名人的人物传记。

2.用实验激趣。

化学现象精微奇妙,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化学实验能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奥秘, 从而在生动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奇趣。

3.用成就感激趣。

化学学科没有深难试题, 难就难在内容庞杂零散。所以, 教师授课要慢节奏、小步子, 让学生随学随会, 让他们心中的成就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授之以渔

高明的教师不是声嘶力竭、不知停歇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1.细心严谨。

化学内容零散庞杂, 马虎粗心, 丢三落四, 会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 更不要说高深的知识, 所以严谨是学习的前提。上课认真听讲, 细心记笔记, 理解才会到位;基础知识记得准确牢固, 做题时才有准确的思维资料;每一道题都分析得井井有条, 才能积累足够的题型经验。

2.预习抢跑。

化学课术语很多, 上课信息量很大, 课前不做预习, 打无准备之仗, 上课时会处处遇到阻碍, 很容易做成“夹生饭”。而预习相当于抢跑, 能帮助学生提前摸清底数, 带着问题听课, 既有求知欲望又有的放矢, 从而有效提高听课质量。

3.先复习再练习。

很多学生, 下课急于完成作业, 忽略了课后复习的环节, 做作业磕磕绊绊, 事倍功半, 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 透析规律, 夯实基础, 提高解题能力, 增强学习信心。

4.画好知识树。

满天星斗, 杂乱无章, 但是把它们归入不同的星座和星系就很容易辨认记忆了。学习化学同样如此, 找出主干, 分清枝叶, 各就各位, 枝叶清楚, 关系明了。画好知识树, 纲举目张, 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序, 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升。

总之, 要想搞好化学教学, 一是教师善教, 二是学生会学。作为化学教师, 必须遵循学科特点, 做到:上课要步骤分明, 条分缕析, 务求高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科兴趣;不遗余力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摘要:化学课知识零散, 计算烦琐, 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学科规律, 学习步履维艰, 化学教师应该从课上课下两个维度深入思考, 解决兴趣、习惯、方法等核心问题。

谈谈如何上好化学课 篇10

初中化学是到九年级才开设的学科, 课程周期短, 要在一个学年有效地完成这门学科的教学, 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因此, 必须采用高效的、生动的、有趣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下谈谈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要备好课

备好课是首先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要备好课, 要从以下几点开始考虑。

1.深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

明白需要向学生阐明一个什么样的理论知识, 建立什么样的化学概念。要考虑如何克服难点。

2. 考虑如何把要讲述的概念和理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传授给学生。

(1) 适当查找相关的资料。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 每一节知识都会找到生活中的例子, 同时化学也是与科技发展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 也可以从网络、杂志等资料上找到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但是要注意, 这类知识最好是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这样引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

(2) 适当利用课件。

使用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现化学知识, 现代电脑技术非常发达, 各种资源也非常多, 要用图片就到百度图库、素材中国等网站去下载, 要加工图片就用Photoshop等软件, 做课件的软件也很多, 常用的PPT就可以了, 用得好的话效果会非常不错。

(3) 认真准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准备实验, 要仔细琢磨需要哪些仪器药品, 然后填好仪器药品领用单交给实验室。

二、上好课

有了充分的准备, 要上好一堂化学课应该是不难了。尽管如此,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教态。

良好的教态首先可以让学生感觉良好, 整体态度要和蔼可亲, 这样才有利于与学生沟通情感, 教学是需要情感交流的。

2.讲授要专业精准, 讲授中要渗透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描述、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 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达到会写、会读、会用, 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 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化学用语。

3.如果准备了实验, 就要做好演示实验。

虽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也必须确保在课堂上正常发挥。

4.如果准备了课件, 就要用好课件。

用课件也要在上课前反复试用, 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5.适当补充一些习题。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青年教师;公开课

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上好一节公开课是每位青年教师的目标,也是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只照搬别人现成的教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符合幼儿现有经验的内容,同时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利于幼儿的持续发展。

二、制订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

指南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全面看待各个目标,从而正确确定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区分目标的难易程度,最终确定本班幼儿应该实现的目标。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目标表述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层次性,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价值观。

三、充分适当的教学准备

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制订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物质准备和知识储备。新教师尤其要重视活动方案的制订,方案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和重难点制订,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方案要详细,做到心中有数。物质准备包括教师的教具、电脑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幼儿的学具等。必要的知识储备是指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活水”,这样教师上课才不会被幼儿问倒,才能在课堂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

四、开展新颖有序的教学过程

1.别开生面、巧妙新颖的导入活动

青年教师在讲公开课时,能否进行新颖独特、别开生面的导入活动,吸引幼儿、引发兴趣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要在导入活动环节多下功夫,设计出与本课目标紧密联系的、与众不同的导入活动,如利用魔术、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优美动听的音乐、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情节等导入活动。

2.生动有序、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不应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能否进行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关键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组织幼儿开展生动有序的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是否有效结合,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与个别关注相结合,既要看教师的自身素质还要看幼儿的表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声音要优美动听,普通话标准,能有效提问并讲究提问的艺术,整节课无废话,语言干净利索;眼神,关注每一位幼儿,用眼神表达不同的感情;肢体语言,既要和幼儿玩在一起,又要端庄大方,给幼儿做出表率。而幼儿的表现,要看幼兒对本次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有条不紊。

教师的随机教育能力也很重要,这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如大班德育活动“幸福的大桌子”,当故事讲到兔爷爷离开了大桌子时,有的幼儿说:“兔爷爷死了。”有的说:“兔爷爷上天堂了。”还有的说:“兔爷爷去世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教师恰当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榜样。

3.符合主题、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

一节优秀的集体教育活动,幼儿会兴趣盎然、余兴未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到区角里继续活动,到户外大自然中去观察等。

五、意义深远的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12

课堂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落到实处, 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 在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增强能力, 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教师在实施预案的过程中, 更多的要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起点、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生成, 并能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出发, 引导他们解决动态生成的问题, 让所学内容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扎根、生长, 成为他们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同时, 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 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课堂实施

1. 根据具体情况, 调整课前设计, 做好课堂导入

尽管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对学情进行了详细的前期分析, 但毕竟是预设, 真正的学情如何, 还需要在课堂实施的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即问题的引入阶段摸清, 这是决定下一步教学如何实施的基础, 对于异地、异校、异生的公开课尤为重要。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摸清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摸清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前期精心、细致的设计, 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问和引导, 激发学生思、想、说、做, 从中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下面, 仍以我在佛山三中的公开课《控件数组及其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一上课, 在简单介绍自己后, 我就启动了“我们一起来回忆”程序。由于程序是随机抽取问题和学生, 课堂立刻热闹起来。几秒钟后, 学生把精力全部集中在随机出现的第一个问题上:T i m e r是什么?怎么用?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这时, 我突然意识到预设的1 1个问题太多, 关键问题有可能抽不到!于是当机立断, 在学生回答“T i m e r是什么”的过程中自然提出如何进行倒计时, 引入下一个需要预备复习的知识点——计数。接下来, 我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操作, 遇到“错误”就将错就错, 直到系统报错, 再由学生自己返回、修正、寻找正确方案, 让学生体验编程过程。其间我不断提问、质疑, 全班学生群策群力, 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 我感受到该班学生友好、积极向上、学习态度端正、水平整齐、思维能力强, 但编程能力较弱。于是, 我采取相同策略, 让学生再次经历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学生集思广益, 在我的层层提问中, 经过努力解决了随机抽取的第二个问题“可以改变按钮的背景吗”, 以及衍生出的另一个问题“如何将一张图片放在按钮上”, 而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至此, 要用到的关键知识已回忆, 学生的知识基础、素质和能力已基本摸清, 并解决了新内容的一个难点, 引入到此结束。

2. 根据课堂进程, 灵活处理生成, 引导学生思考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首先要提问, 要会问。把所学内容变成有待解决、学生感兴趣的大问题, 再把大问题变成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 抛给学生。

学生接到问题后, 常常并不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想下去, 而是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去思考, 也就会提出 (或出现) 许多预料之外的问题 (或“事故”) , 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课堂动态生成。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怕学生提问题, 怕出“事故”, 甚至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预设时, 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把课堂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学生始终在被动地听、被动地做, 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

我认为, 看一堂课是不是好课,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有没有课堂动态生成、有多少课堂动态生成。课堂动态生成越多, 说明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越多, 只要教师能够及时抓住, 并恰当地引导和处理动态生成的问题, 就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处理课堂动态生成, 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提出 (或出现) 的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提出 (或出现) 这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与所学内容的关系如何。其次, 要利用这些问题点明问题的本质, 引出进一步问题, 指导学生继续思考, 从而一步步解决问题。还以该课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的第二个难点是如何清除按钮上的图片。课堂上, 我先把问题抛给学生。

师:下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按钮上的图片全部清除。也就是说, 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把C o m m a n d 1 (index) .Picture清除。

生:让它等于False。

预料之外, 我没想到学生会用F a l s e。

教师操作:Command1 (index) .Picture=False, 系统报错。

师:很好, F a l s e包含否的意思, 但它不是Picture, 你需要放个Picture。

这时, 另一位学生又急急地说:“老师, 用……”

由于口音, 学生重复几次我都没听清。

师:你上来操作吧!

学生在教师机上操作:C o m m a n d 1 (i n d e x) .Picture=none, 原来他想到了英语“none”, (又是预料之外, 丰富的联想, 很可贵!) 然而系统依然报错。

这时, 全班学生都沉默了。我环视着, 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 一个低低的声音:“再摆一个Image, 空着。”

声音太低了, 没发现来自哪位学生, 我循着声音的方向朝靠门的那一组走去。

师:刚刚是谁说的?

没人回答, 再问一遍, 同组的学生才指了指对面的学生, 我递过麦克, 又让他大声说了一遍。

生:再摆一个Image, 空着, 让Command1 (index) .Picture等于它。

师:这样行吗?

全班学生:试试就知道!

按照学生的说法, 我在窗体上又摆放了一个图像框:i m a g e 2, 然后操作:C o m m a n d 1 (i n d e x) .Picture=Image2.Picture

测试, 成功了!学生们高兴地笑出声来, 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真正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是学生主动思考与发现的场所, 是学生探究与反思的场所, 是学生经历学习、遭遇挫折、体验成功的场所。当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时, 所迸发出的学习热情与探究精神是不可估量的。

真正的好课上, 教师是忘我的, 要随着学生学习的节奏前进, 关注学生的思维波动, 捕捉学生出现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当然, 这需要教师无私的职业信念和坚实的专业功底。

3. 关注学生问题, 及时给予辅导, 激发学习动力

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 课堂辅导富有更深、更广的涵义。信息技术课堂除了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内容外, 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安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上机实践, 巩固所学, 实践时间要不少于讲授新课时间。一些公开课为了展现出课堂活跃的气氛, 常常用各种活动把课堂填满, 即使让学生上机实践也以分秒计时, 或让小组间比赛, 把学生搞得人心惶惶, 根本无法沉静下来去思考、去实践。这种公开课太重视形式, 严重地损害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有安静的时空让学生静心实践。在这段时间里, 教师做什么?如何做?

一些公开课上, 常常看到教师在学生实践时, 或埋头教师机屏幕下, 或来回踱步, 若无其事。其实, 学生实践的过程, 也是问题多发的时期。因为, 任何事情只有亲自动手做了, 才会发现问题, 即使是教师刚刚讲解演示过的操作, 学生真到动手做的时候, 也会发现没有真正听懂、看清。

因此, 信息技术课堂辅导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头戏。一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勇于提问的学生, 更要关注羞于开口的学生。另一方面, 教师要长期修炼, 挑战各种难题。尤其是自主创作的实践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有量的变化, 更有质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回答学过的内容, 还要回答未学的内容, 不仅要解答课标、教材上的问题, 还要解决课标、教材之外的问题。以下是这堂课的实践活动片段。

这是两节连堂课。当新课学习完毕, 时间正好过半, 接下来的4 5分钟便是学生的自主创作时间。这些从未做过类似实践的学生能够用刚刚学过的控件数组自主设计程序吗?我心里没底。

开始, 课堂很安静, 大多数学生在浏览教学网页上我带去的北大附中学生的作品。1 0分钟过去了, 我四处观察, 一些学生还在浏览, 我提醒:“大家在浏览的同时, 心里要想:你要用控件数组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愿望?边浏览边确定自己的主题, 有问题随时提问。”

又过了1 0分钟, 大多数学生开始设计程序, 一些学生已经提出问题:老师, 这怎么办?这是什么错误?我想实现这个功能该怎么办?……但问题不多。

又过了1 0分钟, 问题四起, 我前后奔波, 甚至跑起来, 觉得教室更大了。

这时, 听课的教师们也坐不住了, 起身辅导。

五、深入研讨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途径, 公开课的研讨反思更是如此。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反思, 找出公开课的优点, 发现其中的不足, 研讨并认清优点和不足的成因, 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本人要对公开课进行认真反思。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从教学设计上看, 这次公开课突出的优点是课堂导入“热身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的设计。其随机抽取问题和学生姓名的形式, 既新颖又公平, 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消除了师生间的陌生感。问题的设计承前启后, 既复习了前段知识, 又隐含了教学的新内容, 教法的层层设问,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感觉是自己在解决问题。当导入结束时, 我感觉课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设计上的不足也在导入上, 其中设计的问题太多。课后再次浏览, 发现一些问题有交叉, 如果课堂上随机抽取两次都没能抽到关键问题, 将会浪费一定时间。

从教学实施上看, 优点是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 恰当提问, 重点强调明确, 思路清晰, 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不足之处:设计和组织上没有精打细算, 实施时间稍长, 给学生的实践时间只有4 5分钟, 以至下课时约有一半学生没有完成作品, 理想的结果应该是8 0%的学生能够当堂完成作品。

教师在公开课的准备、试讲、讲课后, 要善于听取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批评和意见。下面是2 0 1 0北京市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后一位教师的反思。

在专家的帮助下, 先对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方式进行了梳理和明晰。经过前期几易其稿的教学设计, 以及李老师的悉心指导, 还有同组教师的相互讨论, 自己对本节内容, 乃至整个程序设计部分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情更感兴趣、更投入, 学生也是一样。给学生开放性的课堂任务, 把选题的自由交给学生, 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实践课题, 任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 都有深入探究的空间, 而且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但采用这种开放性的任务, 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大许多。因为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还有什么比学生追着问问题更让教师高兴的呢?

上一篇:精度建模下一篇:深度融合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