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

2024-10-20

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共12篇)

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 篇1

上好历史课, 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的琐碎, 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这份粗粮精工细作成宫廷玉宴。

讲好历史复习课, 更难。首先, 内容庞杂。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 清理线索, 便于学生记忆。其次, 复习课是对所学只是的管理和归纳, 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第三, 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 这一项一般是比较枯燥的。

鉴于以上, 我对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进行了总结:

一、明确考试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

现在的复习是为了考试做准备。所以, 首先就应该弄明白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考什么, 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在历史复习中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 我们可以研读以前发过的初中历史学科升学考试说明, 那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 可以说是有关考试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中考指要之后, 接下来, 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考历史试卷, 进行试卷分析, 可以说, 中考历史试卷就是一个样本,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考试说明, 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分析07—10年的扬州中考试题, 可以发现其有如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 2.开放性3.综合性。注重考察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

所以,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 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 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 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 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 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 对考试意图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后面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备好历史复习课

我们都知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老师上新授课时备课很认真, 但对复习课的备课重视不够。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只要在书上写写画画要点即可, 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所以, 备好历史复习课是能否保证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备课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要求, 确定所要考查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层次要求。建议大家首先可以自己列一个表格,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这样在进行复习时, 对所要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便于复习时随时查看。关于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 大家可以阅读历史课程标准, 其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里重点是要弄明白要达到这些能力层次要求, 对知识点的掌握究竟应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 属于识记层次的, 只要掌握知识点是什么即可;属于理解层次的, 则需要不仅知道是什么, 还要知道为什么, 让学生真正理解;属于运用层次的, 要求更高, 需要能够运用所了解到的基本事实,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解决历史问题。尤其是属于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 更需要我们把它们真正弄懂弄透。

2.首先必须认真备好课, 对知识进行综合, 扩大课堂容量。这里所谓的备课, 不是指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 通过比较、提炼, 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 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 让课堂物超所值。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因此, 老师在备课时, 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 由于复习时间有限, 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 必要时直奔主题, 在考点上下功夫。

3.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考试, 除了需要一个好的复习过程外, 应试技巧也不容忽视。常见的情况是, 很多老师到了复习结束、考试的前一两天时才匆匆地将应试的秘诀倾囊相售, 殊不知, 这种填鸭式的“速成法”并不奏效。因此, 需要老师结合复习内容, 在适当的“情境”中, 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些应试的技巧, 细水长流, 方能让学生内化于心, 诉诸于行。

三、注重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注重考察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注重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体现了历史服务与现实的思想。

四、设计重点突出且实用的知识结构

复习课一定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单元的知识, 因此务必要让学生熟悉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1、点出这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知识要点, 教师在复习课中务必要将其点出并作重点强调。2、知识结构设计要思路清晰, 知识点有连贯性。知识结构要设计合理, 真正起到思路清晰、帮助记忆的作用, 另外知识结构最好涉及所有知识点, 而且这些知识点要有联系, 切忌孤立呈现。3、用填空形式呈现。不要把具体内容给学生, 只给学生大体方向和提示性的几点, 其余的由学生查找教材、小组讨论完成。

五、单元重难点知识解析

对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要进行适当的解析, 以帮助学生重现新课学习时的重点。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 用表格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显示出单元重点, 而且便于学生记忆。

六、典型例题解析

这是复习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与考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环节,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规范作答的要求。在设计和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例题要有针对性、要分类型、要以例带法。做典型题要注意一条:做的不仅仅是一个题而是这一类题的做法, 也就是通过这一个题力求交给学生一种方法。这是最关键的, 因此历史复习课的典型例题解析要注意学法指导。

实践无期限, 探索无止境。对高效实用的复习课的研讨, 我们只是暂告一段落, 研讨后产生的后续“新”问题诸如对延伸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对命题切入点的角度和形式以及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把握等, 还要我们继续寻找解决的策略和“真”办法。我想只要本着“真实问题—初步设想—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的科研周期, 反复循环、持之以恒做下去, 把追寻“问题”答案的工作进行到底, 我们会惊奇的发现, 你、我———大家的专业素养会逐渐丰盈, 科研的水面会不断涨漫, 教学功力也会大增, 一步一步的向学者型的教师乃至“大师”的目标迈进。

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 篇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启动,考试改革的制度和方向也随之而变化。考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束缚和阻碍学生发展的绳索和障碍。教师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潜能。复习课是英语课堂教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型,“温故而知新”,它不仅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语言材料作一番整理,而且使所学知识获得深化和提高。但很多教师忽视对复习课的研究,复习课往往成了新课的重现,旧课的大杂烩,也成了无休止的题海战,老师不辞辛苦出题,教师疲惫,学生抱怨,失去学习的兴趣。加强复习课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英语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梳理。许多教师在复习阶段完全是应试教学,一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就急于出卷子,而缺乏对学生学过知识的全面梳理,综合,归类,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单调。在日常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非常重视新授课的教学,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但在复习课中,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师或是一讲到底,或是成试卷的校对机,学生只是一只装知识的容器,学生能装进去多少,装得进装不进,已不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所以复习课上学生注意力涣散,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的良苦用心在学生身上没得到实现,教师感到深深的失落,无奈。甚至抱怨学生“汝子不可教也!”

3.缺乏系统的复习计划,复习课目标指向不明确。许多教师缺乏周密系统的复习计划,复习课随意性较大,教师走进教室时没有清晰的复习目标,导致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感到茫然无头绪,学生困难的地方仍旧没解决,重点的知识点没突出,一堂堂复习课只是低效的重复,所以一个个练习做下来,学生的进步甚微。

4.复习材料单调。教师一味沿用旧材料,给学生造成“炒冷饭”的感觉,学生对这些一成不变的老面孔已失去兴趣。

5.复习课节奏松散。复习课节奏拖沓松散,既没有深度,即不能体现复习课的综合性,也没有密度,不会将复习材料快速地呈现给学生,使学过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在学生面前经过,让学生积极地回忆。

6.复习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复习链。复习阶段,教师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这块,但对复习阶段的作业布置缺乏研究,随意较大,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关联性不大。

7.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心向的培养。复习阶段,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表现出心绪急躁,缺乏应有的耐心,教学态度粗暴,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与批评。“欲速则不大”,学生对复习课开始厌倦。

复习课的教学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很大作用,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一个个蓬勃向上的生命体,他们更需要爱的雨露的滋润,才能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更要在复习教学中给学生以爱心,耐心,细心,让我们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学习的乐趣,收获自信!因此教师要做好如下复习策略:

一、把握复习课的核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和学生在期末复习阶段有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复习课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提高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复习课不能在题海中度过,也不能在讲授中流过。复习课除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外,还应把所学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归类、巩固实践,以防遗忘。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日常用语、对话等,但这些知识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不易记忆和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复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三年级课文的单元重现法有很大的作用,看读,听想,听写,练做多种方法结合,复习了学生遗忘的知识,同时更好的巩固扎实要掌握的语言点。如在六年级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把48个音标归纳整理,重点学习对有困难的,平时不常见的音标,各个击破。

由于复习课针对性强,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设计的练习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课堂上,教师不必作全面的总结,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查漏补缺,及时整理总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节课的复习内容与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把握打开知识的钥匙,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保持学习兴趣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没有了新授课时的新鲜感,但只要教师掌握导入的技巧,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很快地转移到课堂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唱、爱演、爱玩的特点,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说说演演,绕口令等活动,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的愿望。进入复习阶段,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学生很容易就会觉得疲劳、烦躁,从而影响学习的质量。为消除这种不良现象,我坚持在六年级课前安排阅报时间,师生一起了解世界各国的首都,了解各国的名胜,风俗,看些英语“小幽默”。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中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有时学生跟着美妙悦耳的音乐边唱边做,真正做到“全身动”。这样,既有效地减少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投入新的教学活动中,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利用游戏和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补缺补漏,疏理归类,便于学生记忆和融会贯通,提高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和进取意识的年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游戏能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学习热情高涨。例如在复习“Shopping”这一任务时,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全班分成五小组,每小组分别代表“水果店”、“文具店”、“服装店”、“玩具店”和“食品店”。我首先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店铺”需要,说出各自的“产品”名称,再根据其中的“产品”自编购物对话。在游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纷纷发言,大胆创新,编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精彩对话,各组组员都争先恐后出来表演。表演结束后,根据“小演员”们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等,评出最佳组别和演员。并发一点小礼物以资鼓励。最后,各组长分别汇报他们归纳的词汇和用过的购物用语,以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由此可见,利用游戏和比赛,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展交际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重视小组学习,发挥学生间的互助作用,培养合作精神

针对大班教学的实际,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几个年龄相仿的学生小组围坐,感觉平等、亲切,心理上更为宽松、自由,便于学生之间信息、情感交流,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激励感,对减轻中下生的心理负担尤其重要。转入复习阶段,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尽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所受的时间、内容、场所等的限制,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充分提供广阔的交往空间。由于每位学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下互相督促和检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各组朝着奋斗目标努力,并且要及时检查、指导和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之乐。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例如:小组开展每天默写单词,每天课文对话、每周自学课外谚语一句等活动,具体内容由组长安排或由组员共同商量。正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不知不觉把个人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学习的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样,学生对学习也是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但由于以往的考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大多数学生被迫背着“沉重包袱”,带着应试的心态参加复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复习不复习都是一样,反正都是学不会,考试永远是不合格的,成功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启发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排除不良思想和自卑感,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拥有最佳心理状态的环境,学生心情愉快,愿意上英语课,就容易记住所学知识,相反,如果一上英语课就觉得枯燥无味,或对学习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就不容易记住所学的东西。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态度和蔼可亲,与学生融洽相处,鼓励其学习的愿望,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的神经处于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形式,要与新授课一样,设计的手段要符合学习的规律,要有趣味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吸引力。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在提问、练习和作业,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去选做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和学生自己认为较为薄弱的练习,对那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练习少做甚至不做。这样,学生各有所得,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最终提高复习的效果。

如何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篇3

【关键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 ; 学案教学法 ;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2-01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为提高复习效果,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同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出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堂"联通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主要有课标要求、知识结构、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强化训练题等。

2.学案一般提前2-3天发给学生,交代自学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复习。

3.学案基本内容的填寫以课下为主,课上整理为辅。上课前一天收全学案进行批改,通过批阅既可以检查、督促学生课前复习又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概况,增强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解读课标

启蒙运动的背景、内涵、代表人物、性质及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考情分析

2009福建高考卷,2010年天津和广东卷、2012年山东卷、2014高考安徽卷、2010年广东卷, 2013年大纲全国卷通过中外启蒙相思比较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紧扣高考的脉搏,增强高考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考过什么,哪些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自己的薄弱点。

3.基础知识梳理

(1)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基础训练。

①启蒙运动的背景。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和评价。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内容及评价。

④启蒙运动的影响。

(2)教学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创建,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一言堂”、“满堂灌”。

②注重复习课的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教学活动: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②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③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三者进行比较。

④西方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的经过。

2.教学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3.深化本节课的内容,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思想在中外产生不同作用的深层次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设计意图】

①突出复习课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化认识,拓展联系,发展思维,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杜绝简单地重复(“炒冷饭”)。

②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③“讲”与“练”最好交替进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的时间太长,形成长时间的单调剌激,会使学生易于疲劳,注意难以稳定,思维的灵活性降低,相反,在“讲练结合”的模式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形式的训练,必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讲练结合”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练习上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强化训练,拓展巩固

1.教学活动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

2.教学设计: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也可小组合作,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

当堂训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为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暴露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五、整理反思,总结升华

1.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记录典型题目。

2.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有感 篇4

一、备好历史复习课是能否保证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

1. 教师认真研究和学习历史中考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明确重难点和复习的脉络。

形成知识框架, 这样能够在复习时, 对所要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复习的进度和复习的内容随时查看, 并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对于复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的把握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讲清楚, 哪些知识是要求一般记忆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记忆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一般来说, 属于一般识记的, 只要对知识点是什么能够掌握即可, 不需要通篇记忆;要求理解记忆的, 不仅知道知识点是什么, 还要能说出为什么, 让学生理解透彻;要求运用的, 那就要求学生不但掌握知识点, 更需要理解, 还需要能够运用所了解到的基本事实, 解决历史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

2. 认真备好每节课, 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学科有自己的特点, 课时比较少, 内容比较多, 复习时间较短, 又由于历史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不高, 学生课下很难有额外的时间复习, 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就是备好每节课。备课中, 要对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和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要能够形成知识框架,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复习课知识容量较大, 一节课经常要复习一个甚至两个单元的内容, 因此教师形成知识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弄清楚一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掌握到什么程度, 提高哪些能力;教师运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少走弯路, 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二、针对课标, 以教材为本, 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根据课标、依据教材进行全面复习。掌握每节课、每单元的线索和主要内容, 形成体现内在联系的提纲。如“美国的诞生”一课, 首先指出时间要素, 即1773年、1775年4月、1776年7月4日、1777年、1783年、1787年;其次, 围绕这六个时间, 回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再次是看书, 掌握重要的史实;最后是进行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 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三、纵横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综合能力

经过第一步全面系统的复习, 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结合教材, 纵横联系, 将知识形成网络, 进行综合复习。一方面, 要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相联系, 这就是“横”的联系。如:将十七世纪上半叶到十九世纪期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进行联系, 采用图表法把革命的背景、时间、重大事件、性质、领导人、重要文件、结束、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异同。另一方面, 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 这就是“纵”的联系。例如:复习英国的发展史时, 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将英国的历史梳理成一条线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外侵略扩张—最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纵横联系, 构建成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 才不会混淆, 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综合知识的能力。

四、恰当选择复习方法, 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 应恰当地选择复习方法, 教师事先预设的复习方法, 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因为学生有个性差异, 认知水平的差异, 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 学习习惯的不同等等, 因此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各种复习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如:讲述法教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 克服学生懒散的心理,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适合用此法。启发式教学费时、费力, 引导不到位会影响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否则, 达不到预想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时候,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图表, 分以下几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名称、发动的阶级派别、内容、评价, 让学生分组完成, 每组找出一个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再加以引申, 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有何感悟呢?这样, 层层深入, 既消化了基础知识, 又把基础进行了升华, 得到自己的认识, 同时也开启了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复习方法, 解决复习困难

对于复习课来说, 造成学生复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复习方法不得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时, 学生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 如何记忆知识框架, 不知道如何做简单的笔记。因此, 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复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怎样做笔记、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复习、怎样自学、怎样把握复习时间等等。在指导复习方法的同时, 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 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 经常是说不清楚。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要研究教材, 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努力洞察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 做到未雨绸缪, 预防在先, 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 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 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综上所述, 历史复习应以考试说明和课标为核心, 以教材为本, 夯实基础知识, 全面系统地做到“四看四抓”, 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 运用历史知识。

摘要:列举初中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主要包括备课的方法、基础知识、知识的联系、复习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见解。

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篇5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李兴 2011年7月17日 12:04

1、绪论:

当前,大力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改实践中取得进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就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而言,素质教育在不同环节的落实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高考前的总复习阶段,仍是素质教育少有涉足的一片“净土”,有话说:“平时素质教育,复习应试教育”指的就是这种状况。高三物理复习课约占了高中物理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复习阶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第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一贯性;第二、突破了应试教育的顽固性;第三、实现了减轻负担的彻底性;第四、突出了发展学力的实在性。物理复习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将教学的各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1教学设计原则

为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遵循教学的规律与特点.第一, 教学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它是由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工程。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的系统观,将各子系统和谐地统一于整体之中才能算是科学成功的设计。第二,教学设计要遵循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和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第三,教学设计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条件包括符合主客观条件(学生特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等)和操作条件,只有当这两个条件具备,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2教学设计观

教学设计观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支配物理复习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观点.可见, 教学设计观直接制约着教学设计的过程.在教改的研究中, 我国学者提出的教学设计观主要有: “结构—定向”设计观, “知识分类定向”设计观, “目标定向”设计观.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反映了当代教学思想明显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知识的认识是个体建构的;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是帮助学生重组改造信息, 生成新的意义;学生的角色不是知识接受者, 而是科学探索者和知识的组织者;教师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它主张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 引导学生开放式的探究, 掌握研究方法, 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也就是说, 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从以前的单主体、双主体甚至主导主体的讨论中跳出来,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是学生发展促进者的角色意识。

笔者认为,物理教师的复习教学设计观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复习教学设计要彻底打破教师讲题学生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合作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感受物理环境、认识物理现象,去体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复习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设计一样,仍然要把物理问题与生活、生产、科技紧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要充分实验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仍然要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是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初始技能、背景知识分析透彻,才能有针对的进行复习教学设计。

3.1学习态度分析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说:“学习的每一种形式就发展一种有实质性的态度系列,这种副产品常常比正式教给学生的初步技能更有调节意义。”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学生学习态度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就是学生对学习物理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情感成分指学生对物理内容揭示的观点的相信程度。如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我们教师就要从学习物理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阐述其道理,选一些学生未见过的小实验(如乒乓球悬空、孔明灯、一纸托千斤等)进行演示,加深其对物理学的认识。学习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指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上课方式、教学方法等的认可程度。我们可以设计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在教学设计上调整思路和改善方法。

3.2初始技能分析

加涅的关于学习条件的思想表明,学生的初始技能决定教学的起点。因此学生的初始技能(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也是我们进行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必须要分析了解清楚的。比如,要复习近平抛运动,我们就应了解学生对平抛运动的观察方法是否清楚,对曲线运动的分解思想是否明确,对平抛运动的实验设计是否了解等等。

3.3背景知识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时,都会与自己的背景知识发生联系,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重构新知识。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帮助新知识的获得,但对于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往往缺乏分析与重视。这种不利的知识通常来源于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从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错误知识。比如在分析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学生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错误分析出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这种错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提示学生从找施力物的角度,进行受力分析,并指出这个所谓的“下滑力”只是重力的一个效果(分力)。二是从正规途径获得的不清晰或遗忘的知识。比如在复习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时,学生对此的掌握不清楚,分不清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使用范围条件等,从而混淆两者,在物理学中这种情况较多,再比如位移和路程、线速度和角速度、电阻率和电导率、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电路规律,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规律等等。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复习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分析学生已具备对教学有用的旧知识;更要重视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要充分了解学生获得旧知识对新知识可能产生的错误理解和推论,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比较、对比,以防止可能的不恰当信息干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一般新课的教学设计一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就会更脚踏实地,更贴近学生。

4.1教学目标类别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联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知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层次。每一个教学内容并非都要达到以上几个层次,比如复习高中物理光学中相对折射率时,一般不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能力目标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理解、推理、抽象等)、沟通合作能力等的培养。过程方法目标包括主动探究体验物理过程和物理学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以及等效、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设等方法目标。这些方法并不是要学生专门学习, 而是通过复习教学的活动体现这些方法的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和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辨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目标。

4.2目标设计原则 为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指制定的目标切合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切忌设立的目标太高,超过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比如在复习单摆的周期时,要求学生分析并掌握右图中的单摆装置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时的周期。这种就明显不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明确性指目标本身要叙述明确、具体,绝不能笼统、含糊。全面性指在制定目标时,要力求其范围和层次更为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要整体考虑。系统性指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目标本身,同时还要考虑与同级(或上下)目标的联系。比如,在复习高一共点力内容时,不仅要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知识综合分析,还可以将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结合起来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第15题就是此类)。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是要注重知识性和认知性相结合。既是要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关联性。要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等。二是要注重网络化和框架化,既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和相互沟通。从纵的方面看,知识脉络要清晰,上下位联系应环环相扣,重难点内容要前后有铺垫,后有延伸;从横的方面看,要注重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联系、贯通与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注重牛顿三个定律的本身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还要注重对此三个定律的认知规律和在整个经典物理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策略的运用

6.1让科技与生活走入课堂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在转化过程中,一是要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的中学物理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中求中子星密度问题,其实就是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的一个模型。我们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地把高科技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在素材选择上,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科学的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二是不要贪大求全,超过中学物理的知识范围,导致学生无法解决;三要有开阔的视野,敏感的洞察力,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从而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物理知识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6.2渗透研究方法,提高建模能力

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学会科学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用这些科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新情景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 篇6

一、“多多益善”大容量

一堂英语复习课,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一节课里复习的内容多、资料多、手段多、活动多。

内容多一堂英语复习课一般要包含这段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如: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还要包括对话、课文等。复习时既要包括新学内容,又要包括前段时间学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包括拓展的知识,甚至暗示下一段时间要学的内容。

资料多要想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复习效果好,备课时除备学习和方法外,资料也要多,如:学生自己必须准备课文和练习册,教师应印发讲义给他们在复习课上当场完成,俗话说:“手过一遍,胜读百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就可以有效地检查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手段多 即在复习课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要尽量在多媒体教室或语言实验室上课,要大量使用课件。当然,复读机、录音机、幻灯片仍然是教学手段之一,亦不可偏废。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使静态动化,形象生动,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到可视实验室上复习课。

学生活动多 复习课也应和新授课一样,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主角让学生扮演,教师做配角。课上除让学生听写、上黑板、做情景操练等外,还应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对话,当场表演,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课上至少要参与两次以上的活动。哪怕是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争分夺秒”快节奏

一堂复习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要想面面俱到复习很困难,如果能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大纲和课本,不在表面“隔靴搔痒”,做到“四快”。那效果就会很好。

听写速度快复习课听写不同于新授课,可以叫两个学生同时写,一个写奇数,另一个写偶数;也可以把听写的材料打印出来课前发给学生准备,还可以叫学生背课文,课上只听写其中的几句。

小组讨论快小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老师在复习课上每布置一项任务,每个小组应立即开始讨论并发表意见,解决有关问题,要让反映慢、思维慢的同学在小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逐步跟上。

老师点拨快既然学生作业完成快,那么老师点拨就要跟上节奏,至于简单的问题把答案对一对就可以了,难题和重点要稍微讲一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质量至上”高密度

在复习课上只做到容量大,节奏快,还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也就是这一堂课涉及的知识面密度要高,大于平时新授课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如“被动语态”这一语法分散在第六册前三分之二书中,新授时要讲半学期,但复习课通过归纳综合,最多只需半堂课就可使学生全面理解、巩固这一语法。高密度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少驭多,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规律,把知识内容转化为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密度过高,学生很容易紧张,老是紧张,就会影响听课效果,但如果做到“四新”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容新 如果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的,学生肯定不愿再听,那么复习效果也肯定不好。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申,把有关知识点融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有新意。

题型新新授课的专题练习较多,学什么,要练什么,复习课既要专项操练,又要综合操练,特别是拓展题目,要以旧带新、旧中含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方法新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果,主要看上课,而复习得怎样主要看复习方法。英语复习课常用的复习方法应是听说法、作业法、提问法、讨论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

感觉新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一直感到新鲜,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下工夫,所制课件在课上都要变静为动活生生、变大为小看得清、变繁为简条理明、变虚为实印象深。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既完成了复习任务,又使学生感到趣味性、科学性。

如何上好政治复习课 篇7

大家都知道在讲解一节新课之前, 要查找教学参考书, 查找各种复习资料, 进行充分备课, 做到目标明确。同样上好复习课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 制订好复习计划,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即要课下备好课。本堂课要复习什么内容, 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复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老师要严格依据《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界定的考点知识来引领学生复习, 一定要加以强调与考点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每堂课老师讲的时间、学生练的时间及要达的目的, 老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力争做到课课清, 堂堂清。

二、夯实基础, 拓展深化

细心的老师研究历年中考政治试题, 不难发现, 即使是中考题, 也不是什么偏题、怪题, 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的原则。而且历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 决定中考成绩好坏的第一因素就是看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中考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30%, 中等难度题约占50%, 难题约占20%, 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5左右。因此,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建议大家在第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要抓牢抓稳。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中考, 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模块顺序, 将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概括, 同时要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 把知识线构成知识网, 形成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 这样学生应用起来就能做到灵活自如。对知识结构清楚后, 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从中提炼出考点, 明确重点、难点, 化解疑点, 运用归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深化。

三、主次分明, 抓住重点

毫无疑问, 凡是《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 都是列为考生复习之内的, 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标规定的知识范围内, 不能眉毛胡子一齐抓, 要主次分明, 通过对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强化训练做到以点带面, 重点知识必须重点讲、重点练, 做到讲练结合,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答题的严谨性, 切忌平铺直叙, 平均使用力量。

四、精练精评、提升能力

老师要针对考点精选例题, 进行有目的训练, 切记搞题海战术, 也不要照抄照搬。在引领学生分析例题时, 一定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审题, 认真分析, 抓住关键词、关键点, 点拨开拓思路, 规范答题技巧。还要注意一题多变, 借题发挥, 争取做一题, 会一片, 通一类。这样不仅节省了复习时间, 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回归教材, 模拟演练

由于在中考中综文是开卷考试, 很多考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抄, 用不着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复习, 从而淡化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前面已经说过了, 其实中考的很多试题都出自教材, 源于教材, 这就提醒我们在中考前的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 正确处理好各种复习资料与课本的关系, 绝不能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 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让学生知道每一个考点的要求, 包括当前热点、设题角度、题型预测等, 并指导学生做好目录, 让学生知道哪一个考点具体在哪一本教材的哪一个位置, 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有选择性地做好模拟试题, 减少重复性试题,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六、沉着备考、应对自如

中考, 不仅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熟练的答题技巧、综合的分析能力, 还考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备考工作, 给学生打足气,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告诫学生: (1) 试卷拿到手后, 要通览全卷, 检查有无漏题, 弄清题量、题型、及难易程度; (2)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先易后难; (3) 要结合平时训练用到的做题方法; (4) 书写规范, 看分答题, 要点全面; (5) 认真检查, 不漏题, 该得的分绝不能丢掉, 难题也要竭尽全力, 相信你难他亦难。

复习方法多种多样, 老师们要精心研究、讲方法、讲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 打好中考攻坚战。

摘要:面向中考, 为提高政治复习的效率,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我从六个方面写了这篇如何上好政治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8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 要实行方式多样化, 结构完整化, 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教学内容。

复习课特点就是时间紧, 内容多。因此教师应将一阶段的内容系统的组织起来, 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连贯的思路。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构建的方法是将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用表格式、纲要式、图表式和口诀等形式进行直观形象地构建知识整体的层次结构,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完善认知结构, 形成综合驾驭整体知识的能力。我们可采用“一题多法, 找出关键”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就是关键,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关键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讨论,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题型具有代表性, 既体现精髓又不忽略基础。

首先要明确基础复习的指导思想。对基础知识复习的指导思想为: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对基本技能复习的指导思想为:熟练掌握, 灵活运用;对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复习的指导思想为:不断提炼, 找出精髓。其次, 要抓好以下几点: (1) 回归课本, 明确目标和要求, 过好“三关” (概念关、公式定理法则关、例习题关) , 落实考测点; (2) 反馈校正, 纠错评优, 消除疑难点; (3) 立足全面, 确保重点, 补好盲弱点; (4) 完善结构, 加强综合, 揭示交汇点; (5) 改进教法, 注重能力, 抓好着力点。

在复习时, 由于解题的量很大,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 这样才能变把解题作为一种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因此, 习题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一道好的数学题, 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 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吸引着人, 耐人寻味。我们要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 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 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 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不再觉得解题是那么的枯燥乏味。

三、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试卷的讲评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常规的教学形式是“满堂灌”, 这样不仅使老师感到疲惫也容易使学生吃力乏味。因此, 改变常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时, 就不能再按一节、一章的内容, 分条款进行, 而应将各部分知识纳入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 灵活运用各部分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复习阶段试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题目的质量好坏和做题收益的多少, 对于试卷的讲评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化零为整, 找出中心。在讲评试卷时, 首先要清楚每一道题考察的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在同类型的题目里选取代表, 发掘出题意旨, 重点讲解, 有些试题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 一题多解, 举一反三。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供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 达到解一题, 通一类, 带一串。如, 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 以开阔学生思路, 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 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遵循这一原则, 要求要活用资料, 不要照搬资料, 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标准》、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 精心挑选题目。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实际解题能力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重点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让学生熟悉题目和方法的多样性, 在考试时选择自己最熟练的方法快速将题目解出来, 那么这种方法对于每个人就是最好的方法。

(3) 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在讲评试卷时针对出错较多, 反复出错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深入剖析。对不同题目出错的原因分析总结, 找出症结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 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就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 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 有所进步。

如何上好化学专题复习课 篇9

整合组内老师的意见和做法,我将专题复习课的上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调整复习总体安排

二轮复习中,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照一轮知识复述一遍,就好比炒剩饭,虽然也能起到对知识点的回顾与落实,但学生会感到枯燥厌烦,所以我们的观念要改变,要放弃满堂灌。化学专题复习要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考题的特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进行专题性的教学,将二轮复习内容划分为基本概念的再解读与强化、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试题分析方法、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无机推断题的关联、有机试题的分析方法、综合实验题的思路分析、计算型选择题的思路分析与巧解六大块专题。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十几个反复考查的知识点: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推断、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的比较、酸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三池”电极产物或溶液pH升降的判断、盐溶液离子浓度或pH大小的判断、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对这些重点知识,不仅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要及时通过小测验、综合训练进行考查,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激——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许多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要在加热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教师如再给予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就能激发学生释放出潜在的能量。

我认为教师应增添复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在清蒸之外,更要做出美味的鱼肉大餐。通过组内老师间交流和在听课中的感受,我总结为:若引课形式新颖,教法独特,语言亲和幽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颖引课——用不同于第一轮复习的方式引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讲有机反应类型时,可以这样引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填成语的题:无中生______不可失,物极必______付自如。学生填空之后就明白了。

适时提问——如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对走神儿的学生进行提问。对走神儿的学生可以这样说:“窗外的风景吸引眼球,窗内的景致也美不胜收啊,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一定要胜利啊!”这样的提问,不妨说是善意的提醒,保准学生都不会再走神儿。

及时讨论——课堂中出现的疑点、难点要讨论。讨论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的共同讨论,这适用于难度不大、不耽搁时间、能够快速得到结论的问题:一种是分小组讨论,这适用于有一定难度、会花费一些时间、需要强化理解的问题。在分析、讨论中,学生便搞清了自己遗留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再进行点评。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围绕问题展开探索、思考和讨论,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充满情趣的一节课,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三、取——取舍有据,精讲巧练

在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复习思想,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每节课都应有教学重点,这是精讲的前提。通过设置小测验、练习或课堂提问等形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检测,确定知识点。

其次,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备好课,寻找突破重点知识的路径,搜集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由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感悟出知识是如何通过习题来体现的了。在讲解例题中,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目——这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审题清、准、敏才是功夫。在审题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更要突出因“题”制宜,抓“特”巧解的训练。如:铵盐、硫酸氢盐在盐中的特殊性,F、0的化合价的特殊性,反应条件的特殊性等。这样的示范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避繁就简的解题习惯,同时使学生更加明确任何题目总有其特点或特征,只要能善于敏锐地抓住特有条件,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就能快速而简捷地获取正确答案,这是高考取胜的关键。

最后,巩固强化,对症练习。练习是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大量机械化的重复劳动。所以,宜巧练,不宜多练。针对精讲的内容练习,针对学生疏漏的知识练习,针对易忽略的知识点练习。二轮资料中每一专题的习题,我们组内老师都会赶在学生之前做出来,把不适合我们考区的,超出考纲范围的习题提前删掉,把课堂上已经讲过的、之前已经练过的习题,作为选做题告知学生,剩下的题目就是必做习题。

四、提——下笔谨慎,提高应试技能

在二轮复习中,有一部分专题如无机框图、有机框图、实验等,有学生出现非知识性的失分,在解题规范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存在多H少H现象,酯化、水解、取代等反应类型的方程式中漏写H2O或系数不对,计算式表达中不代数据、物理量不带单位,仪器或官能团等名称出现错别字,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原因的解释中,语言拉拉杂杂,话不着边等。

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并训练学生规范书写,要让学生明白:在知识储备一定的前提下,谁认真、谁规范,谁就能多得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平时的小测验中,把出现非知识性错误的学生的结果、以及书写非常规范的学生的结果都通过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考试中如何做才能不失分,才能得高分,这比老师苦口婆心讲多少遍都管用。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 篇10

一、备课

(一) 集体教研, 深挖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依据, 它体现了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是完成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 掌握和驾驭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首要条件。

教师在备课之前, 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翻阅书籍和报刊等途径共同收集相关的备课资料, 或者亲手制作一些警示牌, 让教材更贴近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后, 教师可以共同分析教材, 研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 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把握每课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 领悟每课的编排意图, 并将这些教学内容内化;在此基础上, 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二) 分析学生, 了解需求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时, 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等。例如, 笔者发现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句子和警示语等的预习情况很好, 并对文中的背景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学, 但是他们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 笔者在进行复习电话用语的备课时, 就设计了让学生现场模拟用手机打电话的情境, 为他们提供语言运用的环境, 促使他们在练习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 选择教法, 培养学法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恰当的方法, 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英语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当课程上到25分钟的时候, 学生开始有些疲倦了, 笔者便把Lesson 39中的警示语都写在标语牌上, 让他们分组抢答,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在欢笑中复习了所学知识,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起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二) 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相关英语知识联系在一起, 构成知识串, 使知识网络化。例如, 在复习display, show这两个知识点时, 笔者为学生呈现dis-, show, 并让学生合作完成由dis-组成的相关单词, 以及由show组成的相关短语,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共同合作的精神, 又可以加深他们对相关单词与短语的记忆。

(三)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英语复习教学中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是把单词、短语、句型、时态和语法等进行归纳与总结, 再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复习题。然而,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复习课, 枯燥乏味, 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英语复习教学时, 应经常变化训练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复习课中, 在处理phrases和sentences这一环节时, 笔者让学生担任教师一职, 同时, 在教学中, 增加了Link up examination的教学环节,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并要求他们根据所给材料, 展开联想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从而促使他们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四) 用英语口语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终结性评价应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11

关键词:复习课;梳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85-01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复习,必须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实际为基础来进行复习。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同仁参考:

一、对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有正确的认识

复习课往往使老师感到难讲,学生感到乏味。学生认为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学得没劲,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上好复习课,对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至关重要。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复习导入要创设情境,增强乐趣,激发欲望

首先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复习“乘法口诀”时,我借创设学校组织去儿童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列乘法算式求图中小朋友的人数。让学生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例如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编题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

三、制定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复习课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复习前,教师应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贯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根据这些归纳整理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地复习。如果教师对复习问题面面俱到,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接受,就会造成老师累而学生思维受到限制的结果,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应该留给学生较大的探索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师生共同列出本节课的复习计划,再让小组探讨、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

四、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开放性,突出实效性

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复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开放性。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创造性的目的。例如,我把期末复习的内容大体分为三大块:一是基础知识;二是计算题;三是解决问题。在复习时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回忆和整理学过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哪个方面薄弱就进行针对性的对应练习。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复习中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既可以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注重分层次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评选优秀邮递员和夺红旗等,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为载体,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题材,让学生来充当助人为乐的小雷锋,从而使他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六、重视一题多变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这样复习有两个好处:1、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2、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例如,在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应用题,改变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减法应用题。如“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改变成“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多少朵?”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搞清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不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七、师生一起参与评价

让学生边复习边练习,每次练习之后,教师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真正使复习课中的练习起到补缺和提高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实效。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篇12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

更新教育观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访谈,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 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 由于解题的量很大,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 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 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 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 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 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 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 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 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 分类化归, 集中讲评

上一篇:临床药理作用下一篇:变电站的消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