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

2024-09-28

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共7篇)

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 篇1

微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微机课的有效性能缩小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要提高小学微机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运用多样化的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缩小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然而,我国小学微机课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一、小学微机课的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由于微机课并不是考试科目,小学微机课的教学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新课标改革以后,教育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微机课的教学也慢慢加强了,但是,这还不能满足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教学方式也有待改进,微机课的教学,一直都是以“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再自由练习”的模式进行,显得单调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不少学生家里配备了电脑,但并未合理运用,大多数学生都以玩游戏为主,没有将微机课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也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辅助学习。因此,小学微机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采取各种激励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在课堂上过关,再辅以一定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逐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微机课有效性的对策

1.熟悉教材,了解学情

熟悉教材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微机课老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唯有如此,微机课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进行“打字”教学时,应细看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应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学习能力考虑进去,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唯有如此,微机课的开展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微机课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技能测试,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更好地开展微机课教学。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小学微机课有效进行的必备条件,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愉悦而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微机课上,学生在学习上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应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即使问题很简单,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如果学生犯了低级错误,老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以理服人。其次,还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微机课的教学上,学生的兴趣点各不相同,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有差别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打字练习上,有的学生喜欢在“Word”文档中打字,有的喜欢以“玩游戏”的方式练习打字,有的学生喜欢用比赛的方式练习打字,微机课老师可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选择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打字练习。另外,有的学生喜欢上课玩与教学无关的游戏,老师也不能过分指责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或是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让学生玩一些益智游戏,切记不要让学生沉迷于游戏,毕竟学习计算机知识才是微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四、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微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增强趣味性,比如“游戏教学法”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自主参与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中,还可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将知识点的学习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微机课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学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合理搭配起来,更快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能力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小学微机课老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情,努力构建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注重趣味性因素的加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邹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内化与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44-45.

[2]张云涛.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微机课[J].学周刊,2014(9).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 篇2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探究课 创新能力

物理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物理学科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或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变以往的陈述式、演讲式、满堂灌的陈旧教法为师生互动式、实践式、实验探究式等新型的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观察、实验在物理研究中具有指导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在实验室上实验探究课,培养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怎样上好一节实验探究课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

首先,摸清学生底细,看他们对所选的课题涉及到的知识认知程度如何,有无生活经历或经验,是否能够独立地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如果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就不能适应实验需要,无法动手完成。其次,要熟悉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作好实验准备,了解器材性能、质量,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熟练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有的实验教师最好亲自先操作一遍,达到心中有数,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就很有研讨的价值。再次,做好学生的分组搭配工作,由于学生水平有差异,成绩有优劣,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不一样,因而,就要摸清学生能力情况,做好综合搭配,确保每组实验过程有一名带头人,以便能顺利进行。

二、探究课的目的与方法介绍

为了上好实验探究课,实验教师有必要在课前作简单的交待,或在实验开始时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意义有清楚的认识,明确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以便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益,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的任务,能够较好地完成实验探究课。

三、教师在课堂的宏观调控与指导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素质存在差异,他们对实验的目的、方法认识不到位,有的学生不知探究什么,选择何种器材,观察什么现象,记录那些物理量,如果不加以指导和调控,学生就会陷入一种无序的实验过程,导致实验过程颠倒顺序,数据出错或数据张冠李戴,有的学生不知从何做起,有的胡乱摆弄一下仪器,东瞧瞧西摸摸,甚至出现串位的现象,这样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内容,影响整节课的进行,也不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就必须下到各个实验小组,认真观察和督促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以科学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实验,调控实验秩序和环节,对实验方法及器材使用给予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验,但多数的学生不会收集实验数据,更不会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这是长期以来中小学不重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结果,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素质教育长期积累形成的不良后果。据资料介绍,中国的学生参加国际各项奥林匹克竞赛,理论知识考试均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参赛学生,但动手实践科学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却远远比不上这些国家的学生,这些背景资料给我们中学教师敲响了警钟。所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迫在眉睫,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分析是学生的弱项,值得实验教师的重视,探究就是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自然科学的探索与初步的研究中去,从中领悟科学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出物理规律,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常规,善于猜想和思维,引导学生纵向和横向进行比较,并在教师指导下,由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当然,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力培养不是一两次实验探究过程就能做好的,需要长期地反复地实践和训练,教师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献身教育科研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出不懈的努力,不厌其烦地做好这一项艰苦工作。

另外,在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袁兆胜《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年第21期

2.《探究式实验课初探》管新芳

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 篇3

一、“析”:教与学的薄弱环节

析, 顾名思义, 是指分析。教师在试卷讲评开展之前, 应该对学生的试卷作一个整体和细节上的分析, 比如失分点出现在哪里?试卷考查的重点在哪里?哪些方面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教师还应该收集卷面信息,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 比如班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每道题的失分情况等。结合这些具体的分析, 全面了解教与学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以提升。

例如在试卷中, 作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这样一道基础题中经常出现错误。

例:函数f (x) =sin x+2|sin x|, x∈[0, 2π]的图象与直线y=k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作者发现不少学生得到的解为[0, 3], 分析他们错解的过程:学生一般都会先通过得到f (x) 的分段表达式, 从中得到f (x) 的值域为[0, 3], 基于f (x) 与y=k有交点, 所以得到k∈[0, 3]。

通过分析, 作者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解, 原因是对y=f (x) 的图象与y=k有两个交点没有完全搞清楚, 仅仅考虑到y=f (x) 的图象与y=k有交点, 并且没想到若k=1, 那么这图象中就会产生三个交点了。另外, 一些学生对于图象的处理存在问题, 把y=-sinx画错了, 这里存在一个翻折问题, 把x∈[π, 2π]时, y=-sinx的图象画在了轴的下方, 导致了错误。作者在讲评前看到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这道题中出现了错误, 于是了解到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块的知识点和内容并没有完全吃透, 所以在讲评中会再次带领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点, 结合其公式同学生一步步进行推理, 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二、“讲”: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讲”是讲评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主要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 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教给学生。“讲”主要包括讲错题和讲方法。

1.讲错题

学生在解答试卷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这些错误, 将错题与教材的知识点捆绑、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错题中得到收获。

例:以某三甲医院某个病区流行性感冒为例, 医生对这个病区的病人规定每人早晚6点准时服药一片, 这片药的含药量为220毫克, 而基于抗药反应, 人体在服用这个药物后, 一天24小时会有两次从体内滤出60%的药物, 一旦在体内残留的药物超过386毫克, 人体就会产生不适。比如有个病人在某天的下午三点第一次服药, 到第二天下午三点服药后, 他体内残留的药物有多少?对于病人来说, 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在这道题中, 不少学生出现了错解。有的学生是对这样冗长的文字题无法把握, 不知所措, 而有的学生做错的原因是没有建立数列模型。在讲评中, 作者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建立了数列模型, 写出相邻两项an与an-1的关系式, 以此求出取值范围。

2.讲方法

数学解题方法多种多样, 有一些题目还有多种解题方法, 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为了争取答题时间, 不会去尝试每一种解题方法,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一起探索多种解题方法, 以提高学生今后的解题效率。

例如集合的概念比较复杂,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学生在解集合题目的时候, 不容易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最后造成错解。所以, 很多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明明感觉自己已经深入理解了集合的相关概念, 但是为什么还会频频出错?此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其实解集合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 而且是读懂题目中的隐藏条件。

例:设全集U={6, 9, 3a2+6a-9}, A={|6a-3|, 6}, CUA={15}, 实数a的值是多少?

学生的错解是:由CUA={15}, 可知15∈U, 15埸A, 因此, 3a2+6a-9=15, |6a-3|≠15, 解得:a=-4或a=2。学生错解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全集U包含了集合A的所有元素, 如果a=-4, 集合A={6, 27}, U={6, 9, 15}, 很明显这和全集的概念是不符的。所以正确的解法应该是通过3a2+6a-9=15, |6a-3|≠15解出a后, 还要检验此时的a是否满足A哿U, 所以解得:a=2。

三、“变”:变式训练提升思维

数学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 如果仅仅将试卷的错误题目讲述一遍, 学生很可能对这一道题会做了, 但是还没有学会做这一类题。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做一道题掌握一类题呢?作者认为变式训练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也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变式训练在讲评课中应用较多, 也比较容易巩固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比如在排列组合的知识点讲评中, 不少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题目自认为已经完全理解了, 这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检验讲评效果。

例:如图所示, 给一幅画的5个区域着色, 要求相邻区域不能涂同一种颜色, 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 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多少种?

学生典型的错误是:从区域①出发有4色可选, 接着涂区域②有3色可选, 区域③的颜色不同于①②, 有2色可选, 区域④不同于①③, 有2色可选, 区域⑤不同于①②④, 有1色可选, 就会列出4×3×2×2×1=48种。

分析:学生的错误是没有分析到本题中②④可以同色, 同理③⑤也可以同色。

当②④同色时, 按①-②-③-④-⑤顺序涂色, 有4×3×2×2×1=48种;

当②④不同色时, 按①-②-③-④-⑤顺序涂色, 有4×3×2×1×1=24种

由加法原理可知48+24=72种。学生出现错误主要是分类标准不明确造成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 作者变换了数据, 甚至将同类型的题目呈现出来, 检验学生是否可以避免“两次犯同一个错误”。

四、“思”:积极温故提升总结

思, 是数学讲评课的最终目标, 通过讲评, 我们要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成长。那么就需要学生在讲评课结束之后积极复习并总结提升。为此, 作者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集, 将每次讲评课后有代表性的习题记录下来, 写下详细的解题过程和具体方法, 并在旁边注明错因等。

对于错题集的整理, 作者建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整理, 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错题集, 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总之, 高中数学讲评课并不是“炒冷饭”, 而是对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析、消化、巩固的过程。作为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养成及时温习的好习惯。同时, 作者也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与教师共同探讨,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为教与学拓宽思路。

摘要:数学复习的最佳方式无疑是试卷讲评, 通过试卷讲评, 教师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相长的目标。科学有效的试卷讲评应突出四个环节, 即“析”:教与学的薄弱环节;“讲”: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变”:变式训练提升思维;“思”:积极温故提升总结。教师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再挑出重点难点加以巩固, 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析、消化、巩固。

试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 篇4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然后我出示第一个水槽把一团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到槽底。这时进行谈话,“怎样才能使这团橡皮泥浮在水面? ”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这块橡皮泥做成船形浮在水面.再让学生用小铁皮和小铁皮做的不漏水的小船进行操作试验。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懂得物体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体积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

二、合理指导。自行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知过程。中年级学生探索能力相对低,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探究第七册《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问:“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的各种乐器,他们也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课后。不拘泥于教科书介绍的自制乐器的方法,动员学生多找一些材料自制乐器。如:拿同样大小的玻璃瓶 (汽水瓶、啤酒瓶 ),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

三、在实验活动中认知

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例如:在第九册《神奇的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这种现象不必告诉学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在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时,通过分组做实验,并按教科书后面的记录形式把实验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从 而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 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少。

四、尊重实验结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实验最大限度的成功。万一遇到失败,这时学生可能比任何时候更感兴趣,更专注地看着老师。教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利用机会。向学生示范实验失败应当怎么办。这是难得的教学契机。切不可碍于面子,草率收场,更不可文过饰非,糊弄学生。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客观原因.并坦诚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如有次演示一个“喷泉”的实验时。玻璃管却喷不出水来,连水柱上升都看不到。面对失败,我并没有慌乱,而是坦诚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按理浇热水在烧瓶上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占据瓶内的空间会把冷水压上玻璃管。我回想整个过程和课前做的一样。于是仔细检查仪器,才发现那个胶塞有一个小孔,由于瓶口没密封而漏气。就没法把冷水压上玻璃管。我如实向学生说明这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并当场换了胶塞重新演示了该实验,喷出的水柱比课前做的还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科学实验必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道理。

五、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 篇5

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主要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传统物理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因此,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标准,顺应了时代发展,达到了时代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探究活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加强和改革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探究性实验的教育功能

初中学生,初学物理,对这一门新的学科感觉新鲜,也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深化,从引言教学开始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这种兴趣。而学生兴趣的培养,要从实验入手,在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他们亲自动手“玩”,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特点, 因此实验既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物理与生活,教师要勤鼓励,大胆假设和猜想,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动手实验。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一些新颖、简单、方便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劲头。

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教学具有开放性,其教学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熟知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实验教学中要突出“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为主线的探究方式。物理实验探究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或模式,存在多样性,或因场合不同、要求不同、观点不同、学生不同而发生变化,都属于正常,那么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要不断更新,不直接给出结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三、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坚持探究性实验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探究性实验正是在原来实验只是物理教学中为验证一个结论而做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变被动为主动。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它是创新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大胆提出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努力营造小组合作氛围,让学生放手实验,进一步发现问题,紧密结合物理与生活实际, 在探究性学习中真正体会物理教学中的见物讲理。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坚持探究性实验教学,设问、质疑、探究、解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热情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思维潜能得到挖掘。

四、坚持对探究性实验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巩固实验教学成果

针对每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一定要根据实验教学实际,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作出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有了评价,就有了鉴别,也就有了小组间的差异与竞争。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高,小组合作意识更强。通过评价,学生认识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学习过程,提高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进教学过程,以评促教。

总之,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核心地位, 可见科学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已成为教学关键。

摘要: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作者有针对性地尝试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及评估交流六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探究高效复习策略上好综合复习课 篇6

综合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能通过整理全册的知识结构,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复习课着眼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改变高耗低效的复习状况, 还学生以自主、自立的复习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好中差各类学生自己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是由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 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 必须有个反复。因此数学综合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在于知识的沟通、归类、整理, 体现其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

一、深化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有其系统性, 因此,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作纵横向的归类整理, 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结成网。

教师在复习前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 要认真统领全册的教材, 重新审视基础知识, 再次剖析教材的重、难点。

其次, 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及时对调研情况的分析, 查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 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在课堂上, 教师不必急于整理, 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 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课本, 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交流, 捕捉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 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 形成网络。

二、分散难点, 让学生点点进步

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在学期末结束了, 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 教师是很难预测的,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复习, 才能体验到学多学少。教师在设计复习课堂教学时, 要抓住每一个知识的关键点, 举一反三, 精讲精练,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把知识的难点分散到各种题型的层面上, 使学生慢慢取得进步。复习内容要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掌握知识要循序渐进。例如, 在五年级上册的分数应用题的有关复习中, 教师就要把解决问题的难点通过对比练习题进行分散。

例如, 下面的三道题就是对比练习:

1. 修路队修一条长240 米的公路, 修了全长的3/8 , 修了多少米?

2.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当修到全长的3/8 时, 正好是90 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3.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当修到全长的3/8 时, 离终点还有15 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这是三道分数应用题, 前2 道是基本题型, 学生容易理解, 并能很快地解答出来,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处。当出现第3 道题时, 学生就会结合前2 道的解题思路对他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区分, 学生加深理解了分数应用题的算法, 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复习阶段, 常会出现差生觉得太难, 接受不了;优生觉得太简单, 无心听课, 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 复习时, 即要重视差生的辅导与训练, 又要培养优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复习形式上, 重视合作的复习方式, 要比教师一味引导、讲解、灌输的方式, 学生个体独自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要真正提高复习的教学效率, 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 教师只要稍加调整, 学生就会很快进入状态。采用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 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我复习, 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三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同时教师亦可根据各个小组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 适时调整教学手段。因此, 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和形式, 更能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为学困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让学困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机会均等, 甚至适当增加学困生的展示机会。

其次, 让班里的优秀生和学困生结对子, 一对一地进行帮助, 让学因生学有榜样, 学习中解决不了的困难, 同学们积极给予帮助, 同时对优秀生又是一种促进, 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再次, 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大力进行表扬鼓励, 激发其上进心。

最后, 加强对学困生的家访工作, 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在此基础上, 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 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 这样, 他们就会学得轻松, 进步也快, 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效率;学生兴趣

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必定会让教育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化和计算机知识,让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更加顺利。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积极地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影响

1.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思维会从具有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科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抽象思维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对于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可以大大地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案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数”教学中,学生很难从课本上理解数字的意思,也不知道这些数字到底代表多少,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生数数,可以用大家比较喜欢的动画片里面的形象,比如小鸭子,老师可以先让一个小鸭子出现在多媒体的画面中,然后再依次把数量增多,出现两只小鸭子的时候,可以在多媒体上写出“2”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同学记忆深刻。

2.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觉和视觉知识的记忆能力。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用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师专业性缺乏

虽然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很多教师也正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松了自己,在课件的制作上太过于形式化,忽略了教学本身的内容,对于学生没有真正的价值。很多教师做一个课件可以使用多次,不注重课件的质量,更是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板书的应用,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是专业性的,都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在计算机的使用上也非常的不专业,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案例:在教师讲解“平角”和“周角”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或者是自己比较疑惑的问题,然后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面,大概有二十多个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确实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详细的讨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出答案以后,老师也觉得答案满意,这个问题老师就不讲解了,后面剩下很多问题,当学生等待老师讲解的时候,老师却说:“这些问题以后在学习中都会解决。”这样的回答显然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事实上,后面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入手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明白。其实问题就是很简单的比如“有大于360°的角吗?”这样的问题,老师居然没办法准确解答。这个案例说明了教师专业性的缺失,对于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也没有想到运用多媒体解决问题,居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2.课件内容形式化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过分地强调了课件华丽的色彩方面,在动画和图片上面确实精心制作,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过分华丽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件的图片和声音上,忽略了数学课程的学习,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本来是想让大家积极地学习,现在却严重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起到了反作用。

案例:在讲解“被除数是0”的数学教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被除数不能为0,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设计,老师在课件中播放了一段大家比较喜欢的动画片作为教学案例,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小动物上了一次当,没有分到水果,下一次就不会再来了,从这里引出除数是0。“小朋友带了7个苹果快速来到小屋。但是等了很久,一个小动物都没有。6÷0=0,没有小动物出来,就是0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动画片是每个人都比较喜欢的,大家完全沉浸在动画片里面,根本没有领会到教学内容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课件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过于华丽的课件虽然也是老师费心制作的,但是忽略了小学生的特性,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解决措施

1.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者,课件也是由老师来制作的,所以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思想,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不能成为老师放松自己的途径。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教学。教师要定期进行专业课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2.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单一地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实践课程的讲解,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单一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达到教学地目标。科学的做法是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全面地进行课程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板书是中国教育一直沿用的,必定有其优势在,多媒体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教学效果更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方式也是越来越关注。从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变革的一大趋势,也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尽早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在教学当中合理地应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当然,在多媒体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还应该结合传统教学方式,让两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陈莉娜.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J].新课程:中,2011.

上一篇:竹质材料下一篇:立体定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