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2024-09-12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共12篇)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篇1

在化学教学中,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化学实验教学, 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但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大多数教师往往会忽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一种误解, 认为只学理论知识就可以了, 不仅忽视了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甚至对化学实验课完全没有兴趣。其实, 许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无数次的动手实验。那么,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普遍有这样一个认识: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 许多教师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增加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 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 (1) 纸盒烧开水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纸盒、自来水。实验原理:用纸盒烧开水, 却不会烧毁纸盒。实验过程:把盛水的纸盒放在石棉网上, 点燃酒精灯燃烧, 并观察现象。 (2) 模拟一些魔术中的大炮开火现象。实验用品:钢管制成的玩具大炮、氢气。实验原理:氢气爆炸。炮筒中原来充满纯净氢气, 点火时不会爆炸。实验过程:打开活塞后, 部分氢气溢出, 氧气进入, 产生氢氧混合气体, 于是大炮一点就开火了。这样的趣味实验还有很多, 它们不仅密切联系生活, 又充满了趣味性, 学生感到非常新奇, 不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理论,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上实验课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任课教师要创新教育观念,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 改革实验方法或步骤,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

例如, 有的实验需要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以镁条燃烧的实验为例, 在初中, 我们就知道这个实验最突出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的白光, 反应剧烈, 最终生成白色粉末。但是, 有的学生会观察到燃烧的上方有浓烈的白烟升腾, 而且在玻璃瓶上的白色粉末的周围有一些黑色的物质, 这是为什么?随着知识量的增大, 到高中学习镁的知识后我们知道:镁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这时再来解释镁条燃烧时的一些现象就比较简单了。实验中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镁和氮化镁。在进行实验时如果CO2的浓度较高, 燃烧后就可见到黑色粉末, 那是炭黑。这里不仅发生了氧化反应, 还发生了还原反应。至于在反应时看到大量的白烟, 是因为盐类的水解。如果在实验时空气的湿度比较大, 氮化镁又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就会和水蒸汽发生强烈的水解反应, 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而氢氧化镁随氨气的挥发散逸悬浮于气流中, 就会出现大量的白烟。由此可见, 高中实验现象还是那个现象, 但知识丰富了, 解释也更有意思了。这种新旧知识结合、对比的方式大大超越了学生实验前的预测结果,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 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 才愿意听从他的教诲, 模仿他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并以多种方式进行鼓励, 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 给学生提供巨大的学习动力。

化学实验课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破除旧观念, 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习伙伴。记得有一次在做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 我强调钠的块一定要小, 但是有一组学生准备的钠块大了一点儿, 刚放进水里, 就发生了剧烈的反应, 产生了爆炸现象, 这时我并没有过多地去训斥学生, 而是关心学生有没有收到伤害, 待确认学生无碍之后, 再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个实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关爱, 学习气氛非常融洽, 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由此可见,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是巩固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一法宝,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对全体学生充满关爱, 积极寻找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对他们充满关怀与期望。尤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以鼓励为主, 要做到少批评、多表扬, 给学生以自信,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 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化学实验课,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 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 进而化学实验课堂充满生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在化学实验课上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 感受实验过程, 从而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 建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本文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能力,创新意识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篇2

自然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例如:有位教师在作静电实验时,无论是采用哪几种材料,“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始终都不明显。在学生实验时,及时采用静电起电机给玻璃棒和橡胶棒充电,克服了这个难题,效果十分理想。而另一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卡了壳,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原来没有做准备实验。总之,教师“准备”实验,有利于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

小学自然实验大多是分组进行,没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实验效果及效率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人员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自己的人员,指导同组同学的实验和管好本组的`器材。

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学生,化学属于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非常重要。在农村学校,由于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教学中能进行的化学实验也是有限的,以至于学生对化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课堂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演示实验,让化学实验融入课堂。

一、挖掘现实资源组织实验教学

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衣、食、住、行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对衣服的作用进行总结、对现在衣料的优缺点讨论、对理想材料的构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作用以及危害,是否有取代品;住房所用的材料,材料的成分和选择;车的使用,能源的选择和尾气的排放,以及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在农村中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挖掘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实验活动,如pH试纸、烧杯、玻璃棒,就可以进行酸碱性鉴定实验,鉴定周圍环境中河水、雨水、土壤等的酸碱性;醋、洗衣粉、各种花卉能够自制酸碱指示剂。通过这样的身边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完成化学实验,同时也缓解了有限实验条件带来的尴尬局面。

二、通过真实情景的设置增加实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在激励的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情景使学生去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在农村,许多说法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的,但也有很多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中一些是来自生活中的表面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中的化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让学生不但学会化学知识,还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例如,农耕时,农民用的锄头,犁,镰刀等农具,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不用之后要挂在墙壁上,同时,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这种做法的好处,观察自家农具的存放方法,启发并探究金属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而全面的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第一,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在指导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利用现有的智力进行创造,先由学生想象实验结果,再由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如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的教学时,除了常见的催化剂,温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颗粒大小,压强等的影响。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讨论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第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想象实验情景,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实验结果,大胆的去创造。如进行“分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香水来进行引导,用香水在教室里喷几下,片刻后清香的味道会散发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对于尚未认识微观世界的学生来说,将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这一现象。那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假设,去想象,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粒子”和“粒子运动”,并给予相关的例子,准确而形象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最后,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获得知识,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比如,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可以模拟抽象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以及实验中错误的操作,引发严重的事故。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自然、更逼真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活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采集和下载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应用于教学,彰显其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注重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引导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实验教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性认识知识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而且还提供了实验事实。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但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去接触实验项目,深入、规范的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该在使用教材、获取信息和选用媒体等方向加大自主管理程度,拥有更丰富的选择范围。只要是对农村学生有利的、有意义的、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应该选择的,经济有效的利用知识信息。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设计者的角色。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先预习实验目的、实验意义、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并准备好相关的实验用品;教学实验中,尽可能地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教学实验后,组织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进行实验反思。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室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中学,尽管教学资源有限,但是要尽可能的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并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海.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课的不足与建议[A].中国化学会,2007,(02):31.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观点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上好一节化学实验课, 在备好课的前提下, 还要准备实验, 试做实验, 现场实验, 整理实验等等, 可以说上一节实验课相当于三节常规课。不少老师为了省事, 干脆将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 将演示实验改成在黑板上画实验, 如:在黑板上画几个草图, 讲解两下就完事了, 学生没有亲自做过实验, 感受不到实验过程, 对实验想象、实验结果只能机械地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 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是不可取的。

二、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学生分组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实验前要提前试做实验, 在试做的过程中, 仔细考虑每一步操作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三、在实验中正确引导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 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及现象, 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教师要对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 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

四、加强实验的改进

对实验的改进, 不仅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或成功率不高的实验, 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 提高实验效果。例如, 新教材上册有关面粉爆炸的实验, 教材上提供的方法由于对纸盒的大小、蜡烛的长短、面粉的干燥程度以及口吹气流量的大小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所使用的纸盒往往又是不透明的, 实验现象也不易观察, 而极大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因此, 可以这样来做:取一个易拉罐, 在一端打上几个小孔, 放上适量面粉, 另一端也打一孔与脚踩的气筒相连, 在易拉罐旁边点上一支蜡烛, 再在外面罩一个带橡皮塞的大塑料筒。当面粉爆炸时, 学生可观察到火光及橡皮塞被冲掉的现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 既是新课改中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 又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如何上好眼球成像实验课 篇5

1.让学生把光学实验盒里的光屏、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使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使光屏上的倒立烛焰变得模糊不清。

3.换上凸度较小的凸透镜,调整到使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

4.提示学生: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所得到的清晰的像,与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远近和凸透镜凸度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反复实验观察感知后,得出结论:烛焰距凸透镜近,凸透镜凸度大,光屏上成像清晰;反之,烛焰距凸透镜远,凸透镜凸度变小,光屏上成像清晰。

5.出示演示眼球成像的抽拉灯片。

①烛焰拉近,晶状体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网膜上烛焰像清晰。

②烛焰拉远,晶状体肌肉放松,晶状体凸度变小,视网膜上烛焰像清晰。

如何上好一节化学实验课 篇6

1. 注重实验课导入

导入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表现高昂的探索精神,达到新课伊始趣味横生的境界。比如我们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雪碧、可乐,进行导入。在上《钠的性质》实验课的时候,从生活中常见的事实入手,做馒头时用的发酵粉,潜水面具中的供养剂,能够去掉游泳池中污垢的纯碱溶液,冶炼金属钛的强还原剂钠。在上《氮的循环》实验课时,我们可以从美丽的喷泉实验开始,看见美丽的喷泉发生时,学生肯定会有所思考,这么美丽的现象后面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原理……使学生从常见的事物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准备充分,备用多套实验方案

单纯的实验往往只能起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效果,而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自认为可行的方案。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有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的心理。故此,教师应考虑实际情况,准备多套方案供学生筛选。 比如在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时,有的学生认为以下方案可行:用二氧化碳和空气分别充气球比较、通过用天平称来比较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的质量、用点燃的高矮蜡烛倒入二氧化碳比较熄灭的顺序。在进行“氯气的化学性质”探究性实验中,与金属钠反应,教材上提供的是将燃烧匙中熔化的金属钠伸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但是因为氯气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气体,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存在缺陷的。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提供另一种选择:将金属钠放在一支两端通气的硬质试管中,硬质试管可以承受较高温度,且不用垫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左边装有单孔橡胶塞,从玻璃管中通入氯气,右边的开口处塞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湿棉花团,这样就降低甚至消除了氯气的毒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而,教师在事先应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虑实验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3. 先猜测,后实验

实验前,应让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猜测,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实验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并怀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而不是简单地验证书本中已有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猜想符合,学生就有成就感,并体会成功的经验。如不符合,学生势必分析原因,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4. 大胆质疑,提出新观点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有时甚至会提出打破常规的见解,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并一同和他探讨,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实验中,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案是加热碳酸,观察石蕊花的颜色变化。花由红色变为紫色,得到的结论是因为碳酸的分解,导致石蕊变紫色。而有学生就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案有缺陷。理由是有可能是碳酸的分解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碳酸没有分解,而是碳酸扩散到空气中去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进一步进行探究,起到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发展学生严谨求学的心理。

5. 注重归纳和小结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 篇7

一、要讲明试验要求和实验纪律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些学生在上化学实验课时总是抱着玩的态度, 对于药品的安全用法和仪器的摆放根本就没了解。由于化学实验的一些设备比较精密, 药品一般都有腐蚀性, 所以在上化学实验课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化学实验课之前向学生讲明该节化学实验课的要求和纪律, 以及涉及的安全问题。这是上好化学实验课的前提。

二、做好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化学实验课之前,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知识, 而后必须写好实验报告。其次我们教师要将实验室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准备齐全, 并将其摆放整齐, 将实验室和实验台面打扫干净, 这也是一堂成功的实验课之基础。

三、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设疑激思

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的综合能力。化学实验思维贯穿于整个化学实验的前、中、后各个过程。在实验前我们必须明确问题, 设置疑问, 提出假设, 然后让学生亲自实验, 同学们通过试验和细心的观察, 收集试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材料, 再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和总结等手段得出结论。比如, 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的化学实验时, 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符合这个规律?”学生带着疑问再做硫酸铜溶液和钠的反应实验。通过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表面飘浮着钠, 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 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这精彩的瞬间的变化, 我们的疑问被推翻。学生的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而钠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 不断的设置疑问, 不但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使他们求知的欲望逐渐增加, 更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的综合能力。

四、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完善

实验报告也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但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所以实验后要让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报告, 这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五、清理化学实验室的卫生

实验结束之后,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清洗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台面, 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摆放整齐, 养成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 这也代表着一堂完整的化学实验课的结束。

如何上好九年级化学实验课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方法

一、领会大纲精神,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新大纲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特别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 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 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 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 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 加强了化学实验, 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64个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 (一定要做, 不是可做可不做) , 共安排了26个“活动与探究”, 其中有16个是以实验为主要活动内容, 可以说实验是探究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 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 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 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完成, 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有一句格言很恰当地表达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 我看见因而我记得, 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使这种“短暂”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并因势利导, 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 进而转化成志趣, 那么, 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实验结束, 我都要留出3~5分钟, 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 保持桌面整洁,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 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 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 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就实验教学而言, 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 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功能

1. 开设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活跃, 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 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 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不断地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2. 开设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3. 开设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发展学生的整体智慧品质。我国的教育传统历来重视培养学生复合思维能力而轻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觉、灵感等顿悟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再造想象培养而忽视创造想象的激发;重视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再现课堂教学的思维过程而忽视学生认知活动中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这些都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也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4. 开设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 篇9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需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事先的备课工作,包括教学资料的搜集、相关知识的准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策略的设计等.而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除了要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以外,教师还要针对实验课的特点进行一些实验前的准备.例如,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药品等,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要进行认真地检查,看一看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药品是否适量有效等.为了提高课堂实验的成功率,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还要进行认真的实验预演工作,尽量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做好实验的信心,又可以有效保证接下来实验课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注意实验的趣味性

相较于理论性知识的讲授,通过实验手段向学生呈现相关知识和原理会显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也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相较于讲授式教学,实验教学一向很受学生欢迎.而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扬实验教学的这一优势,努力开展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这样,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就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我拿出了一瓶饱和的氯水,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瓶氯水的外部特征,学生经过观察以后发现氯水的颜色是浅黄色,这时候我就开始提问:“为什么氯水会呈现出浅黄色?”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得出结论:“是因为氯气本身是浅黄色,而由于氯气融于水中,从而使得水也变成了浅黄色.”在学生得出了这个初步的结论以后,我再继续进行演示实验:首先拿出一块红色的布条,然后把布条的一半浸入清水,而另一半保持干燥,接着再把一半干燥一半湿润的布条放入氯气集气瓶中,结果学生发现,湿润的布条颜色褪去了,而干燥的布条颜色却没有任何变化.当学生观察到这一现象以后,纷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经过思考以后,学生得出了结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氯气遇水以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会使得红色褪掉.得出这个结论以后,教师再给学生继续讲解“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次氯酸”这一知识,学生显然会更加感兴趣,而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的潜能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

三、实验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在化学实验课上,一般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演示实验,另一种是学生分组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更多的发挥主导作用,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则是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实验,我们都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即使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演示实验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例如,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以大胆采纳学生的建议,或者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请个别学生上来辅助教师完成实验.这样,学生有了更多地参与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意把实验同生活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由于化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大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优势,把实验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诸如“探究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膨化食品包装中的气体成分”、“水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些实验仪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经济环保,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我在给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就利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矿泉水瓶作为实验器材:首先,将少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倒入集满氯气的矿泉水瓶中,然后再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候,矿泉水瓶身会立即瘪下去,并且瓶中原本黄绿色气体颜色会变浅,同时还会发出“砸砸”的声音,这些实验现象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很好的反应.之所以实验效果如此好,与矿泉水瓶气密性好、耐酸碱性强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并且矿泉水瓶这种东西随处可见,便于收集.因此,它是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可以经常使用的既经济又实惠的实验器材.这种化学实验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热爱.

四、认真做好实验课后工作

化学实验课结束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课后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谨慎地处理实验废料,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一些实验废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如果随意地处置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危险.因此,一定要通过一些措施把实验废料进行恰当的处理,然后放置到指定的位置,这也是培养学生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认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关于撰写实验报告的工作,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很多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往往是按照既定的实验思路来撰写,而不会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实际情况,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即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甚至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中依然能够填写出标准实验过程和结果.而教师在检查学生实验报告时,也不会考虑到实际情况,只要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正确就可以了,这样就使得实验报告的撰写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地反思,要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获得二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样,实验报告的撰写才会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实验的效果.

总之,实验课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化学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技能,同时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和补充.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趣味性、有效性,积极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真正能够通过实验课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技巧、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许霞.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上), 2011(7).

上好化学实验课的点滴体会 篇10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利用歌诀强化记忆。如,在使用天平称量时,应按“天平调平放稳,左药右码调零,镊加大小砝码,移游码待平衡,读数值做记录”五步进行操作。使用量筒时,按“明量程,筒放平,凹液低,正视齐,读数准”进行。稀释浓硫酸时,按“用烧杯,沿器壁,酸入水,边搅拌,待冷却,得稀液”进行等等。

2.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强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先”与“后”。如,仪器装配完成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时, 先把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后用手紧贴容器外壁;浓硫酸稀释时,先将一定量的水装在烧杯中, 后将一定量的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流入;实验时,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时,先用湿布擦拭,后用水冲洗, 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再用火柴点燃;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先通氢气一会儿,后对准药品部位再加热;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平,后称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进行实验; 给盛装药品的烧瓶烧杯等玻璃仪器加热时,先垫上石棉网,后再加热;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在烧杯中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水; 在进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 先将导管撤离开水槽,后停止加热。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我认为,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在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编制好实验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与方法,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若是分组实验,还应事先分好组。其次,做好实验准备。比如,实验的器材、药品等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实验开始前应查点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和配套,是否符合实验的要求。再次,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1.实验前应对实验教材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主要操作步骤。

2.实验过程中应有安全第一的意识 ,同时还应教育学生爱护器材, 教师应按规范标准训练学生的实验动作, 操作步骤应合理。

3.每次实验之后 ,都应要求学生写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

三、做好小结与评价工作

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小结。小结前,教师要在实验思维方面加强指导, 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验总结中来。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

1.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 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

3.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上好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课探微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分组实验;促进观察;分析理解;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3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理解、分析和应用化学知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公认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只是在纸上或在试卷上做实验,当真正需要自己动手实验时,就不知该从何入手了。为使学生切实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实验教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我试谈一下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教师在上化学实验课之前自己要提前实验一遍。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相比,对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前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因素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课堂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方法等。

2、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有序放置,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3、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某些同学只是作“观察员”或“记录员”,还要拟定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等。

二、做好实验课上的组织指导工作

化学实验课开始前,先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用投影仪列出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待学生检查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一般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通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查,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鼻子靠近瓶口去闻气体,用同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试剂后,未经冲洗清洁,又去吸另一种液体药品等。

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在纠正错误中还要向学生分析说明原因。

2、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微。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性,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例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液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还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三、做好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要指出本节课主要出现的问题,又要加强巩固和发展实验得出的结论。还要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分析原因。此外,对实验效果方面,哪些实验做得好,哪些实验做得不好;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哪些操作有错误,哪些试剂用得不适当等等。每次实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取得更多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方面的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妥,希望能给予补足和指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山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2.9

如何上好化学公开课 篇12

一、备课

拿到课题后,自己先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制定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打下教案的初稿.接下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推敲、修改.

在课件中我会比较注重几个环节,如,新课的导入.一节课的导入非常关键,必须成为开设公开课的第一个亮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听课的教师,主要的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如在我的“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公开课中,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84消毒液和有色布条,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84消毒液和有色布条,然后让他们将有色布条放入小烧杯,并向小烧杯中倒入84消毒液,学生积极踊跃地做着实验,展示自己所做实验的结果,各种各样颜色的有色布条褪色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还用学生刻意地去记住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吗?可谓一举两得.

课的结尾一般是对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小结,突出重点,与学习目标首尾呼应,是一节完整公开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能推陈出新却不多见.我在公开课“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最后是这样小结结尾的,在课件上打出一对联,学生齐声念道:上联:一算二量三溶后冷却,下联:四移五洗六定再摇匀,横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学生读完又哈哈大笑,但我想这样的结尾留给学生的映像会比较深,保留的时间会比较长.而这也正是本节课要学生掌握的重点: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方法.

公开课要有自己的推陈出新,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节课新授的内容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所以新授课内容的巧妙、有效地设计是一节公开课的灵魂.

二、磨课

初稿成型后,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我将课件、教学的思路讲给组内的教师听,希望他们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我认真听取并记录下他们提出的建议,修改到我的课件和教案中去.同组的教师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修改到每一个细节,如,一个过渡、一个实验的设计、一个问题的提出等,面面俱到.

三、上课

课前的精心准备就是为了课上的45分钟.教学的仪态、语言的组织、师生的交流、合作都是在课堂中应注意的细节.导入的时间,新授课的时间,及时巩固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一定做到随着铃声说下课,但如果拖课一定不超过两分钟,当然提前结束然后无话可说也不好,要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

四、点评

公开课开设的成不成功,是开公开课的教师课后最关注的问题,其他教师的点评就是最好的答案.一般在点评中包括亮点的表扬和不足的提出.对于优点,我们应保持下去;对于不足,我们应积极反思,在以后的课中尽量避免.如在我的公开课“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一致得到好评的是:课件精美,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教学内容把握到位,时间安排合理,上课如行云流水,给听课的人留下美的享受.这样的赞美跟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所以就算不是公开课,我们教师也应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准备越充分,教学效果也一定越好.这样的好评是对开课教师的肯定,但能让开课教师不断进步的应该是他们提出的不足.在这节公开课中有一些问题,突出的是:(1)学生自我学习和讨论对教学时间的控制难以达到,教学任务的容量不是很大;(2)在学生探究实验前未能很好的讲解一下实验过程,导致个别学生在实验中无从下手,最终实验失败.(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氯气与水以及氯气和碱的反应,但在前面学生自主学习时,又强调了另一个重点,氯气与可变价态金属反应,从而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太紧,应该在下次课强调该重点.

五、反思

上一篇:家庭式护理下一篇:湿地保护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