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2024-06-15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共12篇)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篇1

“复习课最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 尤其一到期末总复习阶段, 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确实如此,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 又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 它担负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本册内容甚至整个小学阶段内容的重任。

其实,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 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 而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 内容较多, 时间紧迫, 任务艰巨, 极易引起两极分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并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复习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教完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 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 如果不制订翔实的复习计划, 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 那么如何制订复习计划呢?

1. 摸清学情, 找准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 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 找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 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老师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归纳、整理、明确重点难点。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 教师反复阅读大纲和教材, 弄清重点章节, 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制订复习计划时, 要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 贯彻落实大纲的精神, 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时, 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系统。

二、复习要有系统性

1. 复习时应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 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 从全方位出发, 促进提高。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小数部分整理为: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 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 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 叫做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 叫做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 叫做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 叫做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 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 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 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叫做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叫做混循环小数。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 为了简便,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 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 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 真正增强复习效果。

三、要充分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 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综合运用。以解应用题为例, 同一道题, 可以看成是工程问题, 也可以看成是归一问题, 还可以看成是比的问题, 一题多解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 列式不同, 结果相同, 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以启迪, 开阔解题思路。这是教师复习的最终目的, 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有些应用题虽然形式不同, 但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 虽然类型不同, 但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学生体验学习, 是用心感悟的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创造,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 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 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上述方法, 就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真正发展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篇2

一、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的开头就能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与复习。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量的计量》整理与复习”时,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第三步:让学生计算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并且让学生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的方法。事先选定的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 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所以,学生观察出数据的特点后很容易想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即不相等(移多补少)相等。第四步:比较两个算式,同样是求平均身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总数和总份数必须是对应的。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的空间。从估计身高到求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又到加入老师以后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和求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轻松自如置身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中,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一气呵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重视学生自主梳理,注重学生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出割补法、倍拼法等转化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凸现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这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当然,整理时要有针对性。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去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上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首先,教师编写了一篇数学日记,里面包含了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教师续写数学日记,并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够得着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除了它的趣味性、情境性外,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重视复习内容的生活性,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3

在进入复习后,对知识的梳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将一个学期的知识用网状连接,并进行系统的理清。在梳理过程中,边口述一些判断题,既节省时间又巩固知识。当然,梳理的同时还要收集以前的一些知识。

知识梳理之后,那就要用练习来检验学生们掌握的情况了。在复习时的练习,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二、练习设计注重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在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时,设计学生50米的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再比如,应用题的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开放性

例如: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变成含盐20%的盐水,该怎么办?这时候,就是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了。学生可以有两种思路,要么加盐,要么把水分蒸发。不管是哪种想法,都要抓住不变量,学生掌握了解题的实质,再碰到类似的题解答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

四、练习的设计注重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时,不能满足于一题一问,一题一解,而要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4

一、明确复习内容

一节课要想复习某个单元, 或某个单元里的某些内容, 要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要有针对性、计划性, 不要随心所欲, 跟着感觉走。

二、明确复习步骤

不同的复习内容, 复习步骤略不同, 要灵活设计复习步骤。如, 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因为本单元共4个窗口, 内容比较多。但各个窗口的内容又是环环相扣, 由先到后, 层层深入, 前后密切联系的, 所以就采用:总—分—总式复习。先让学生寻找本单元的知识点, 也就是主要学习了什么, 若学生有困难, 这个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主要是形成对一个单元的整体认识。) 然后, 在对本单元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以每个窗口为单位, 各个知识点一一击破。 (这个环节当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了, 每个知识点要尽量复习得细致, 工作做得越足、越细, 学生会理解得越好, 巩固效果自然越好。) 最后综合单元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这4个窗口里的知识是有联系的, 每个窗口里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就像学习了3窗口中的整万数和整亿数的简易改写, 才能更好地学习4窗口中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窗口1中, 先认识了数位和数级, 才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无论单元之间, 还是单元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确了这些联系, 也许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纵观每册书的多数单元, 大都这样。我们这样复习, 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把知识系统化。

三、明确练习目的

复习课上设计的练习在于一一对应, 一道练习巩固一个知识点, 量少而精。但在设计单元综合练习时, 练习目的要明确, 练习设计不但要突出单元重点, 而且要具有综合性。在复习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时, 在单元练习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二十亿零八百万零八百写作: () , 从左边数第一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第二个8在 () 位上, 表示 () 个 ()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大约是 () 亿。题中包含了:万以上数的写法、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认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几个知识点, 题目不难, 但综合性较强, 很有练习价值。练习设计好了, 还要注重练习效果,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要毫不犹豫地全部解决掉, 学生做一道就对一道, 做一道就会一道,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准确率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方可达到练习巩固的效果。

小学数学如何复习 篇5

很多六年级的孩子提到数学,就有些怕,因为每次数学都很难考到高分。复习就更加烦了!但是,我们再烦,还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第一个方法就是要稳住自己的心态,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数学的复习也是要按照步骤走的,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做好任务的安排,也就是这一个学期所学知识内容的分配。按照第一章用多少时间?第二章多长时间?做题多长时间?的方法做好计划。

第二个方法就是书本的公式和例题要精学、熟透。这一点非常重要,掌握这点,数学的基础分80不是问题。课本上所有的数学公式要做好笔记,以及对应的例题也相应做好笔记,例题先理解,再自己重新解一遍。在解题的过程中,将解题思路以及技巧写在旁边,最后,找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规定做题速度,这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考场发挥!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在看完课本、公式、例题之后,就找模拟卷开始做题。做题讲究的是质量,再速度。切勿为了速度,就把很多步骤省略掉!所以,我们先要培养做题思维,保证准确率,之后逐步提升速度,做到速度、质量双保证!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篇6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数学课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课程之一,其应用广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复习模式、教学思维。小学数学课的复习就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掌握体系,促进学生数学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给学生一个点,作为复习的起点

在展开数学复习前,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误区、漏区、缺区,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展开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在复习所学知识之前,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来自主完成,通过查阅学生的掌握情况来找出学生的错误点及缺漏点。在寻找学生缺漏点的时候,教师要布置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便展开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课后习题中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将其中一道较为有价值的题布置给学生:()× 25 =(),学生在这个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会用到乘法的运算规则、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利用这些支点来撑起学生的复习。

二、将点进行连线,串成患有交点的复习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展开的复习量也就大。教师在准备数学复习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连线,以便可以有序地展开复习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联系,寻找出其中的连接点,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复习指导活动,勾起学生学习时的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要积极反思自己学过的知识,利用反思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某些知识点的疑惑。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对待数学问题,提升个人数学学习的能力,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复习课堂结束之后,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复习笔记及整理资料,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配好进行小组内部的评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将点构成面,形成一张复习的网

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解决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在每个知识点的复习中,学生要善于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虽然这种解题方式比较简单,但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总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法,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制作成一个图表,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可以放在同一个板块。运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进而展开掌握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期末复习中,这本书一共有八个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可以与“角的度量”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者都是图形与空间的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整理为同一类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关于计算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一目了然。

四、调动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培养其自己建立复习点

当前数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有所调整,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导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师在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要主动参与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将学过的知识自己要尝试整理。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每次学习之后,学生要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利用回忆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整理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点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逐渐掌握复习的方法,进而展开有效的复习。

结语

小学数学复习课需要教师运用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整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点,积极了解学生的学情学况,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地的复习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启蒙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之中,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巩固延伸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复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郑小青.谈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以立体图形体积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8)

[2]孙晓燕.从“平面”走向“立体”——构建小学数学活力有效复习课堂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徐澍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4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 篇7

一、核心核心目标要清晰,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目标, 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把平时分散教学的知识有重点的串联起来,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复习的核心目标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南和灵魂。这节课, 要在领会“课标”要求, 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清新、具体、准确的核心目标:一是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索,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知识网络, 形成认知结构;三是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梳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课堂上要把三个核心目标扎实有效的落实到教学的两大部分之中。第一部分是要通过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罗列和理解, 引导学生及时梳理, 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网络图, 达到“穿线结网”的作用。第二部分, 要通过综合练习,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基基本本程程序序要要简简明明, 揭示基本规律

复习课程序简化、环节紧凑、结构严谨,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也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本节课课始, 就应开门见山地揭示要通过回忆、整理、练习三个基本层次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这样, 既揭示了复习课的三个基本层次, 同时也很巧妙的向学生渗透了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从每个层次具体实施的过程上看, 第一层次:通过让学生看、想、说、练4种方法, 帮助学生回忆、罗列出本单元的六个基本概念, 这个层次的教学应当再现学生学过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要把知识纳入学生的记忆之中, 同时还应渗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要设计比较精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填空题, 使学生对复习充满自信。第二层次:教师基本放手,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研讨交流, 让学生整理揭示出第二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放手前, 教师要提示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发现因数—倍数之间有联系, 质数—合数之间有联系, 奇数—偶数之间也有联系, 你还能根据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找到它们之间还有什么联系, 并用线连一连吗?很快学生就感悟到了每个知识点都是知识体系的“网上之结”, 与其前后左右都有密切的联系, 这时,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很快就能弄清概念间的纵横脉络, 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 顺利地构建出知识网络。通过网络图, 学生进一步区分了概念间的异同,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加深记忆。第三层次: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指导练习,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精心设计习题, 注重审题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切实收到实效。

三、重重难难点点要要突突出出, 体现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的, 复习课中如何梳理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节复习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一重难点进行教学。首先, 教师要抓住学生罗列知识点时所发现的概念成对出现的规律, 大胆放手, 让学生通过小组复习交流的方式, 自己整理归纳, 形成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 允许用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呈现出整理的结果, 改变单一枯燥的复习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的思考, 大胆的想象, 踊跃的表达, 提高了归纳和概括能力, 发展了数学思考, 提升了数学素养, 完善了认知结构, 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整理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 引导学生说出1和0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使知识网络逐渐完善并呈现出来。对练习的处理应做到精选、精炼和精评, 用少量习题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四、教教法法要要灵灵活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复习课 篇8

1. 抓住复习课的特点

一般来说复习课有四个特点:突出自主性、注重针对性、体现灵活性、训练综合性。无论从导入还是从对知识的归纳与练习, 都应抓住其主要内容。如, 在“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同一平面内线的平行与相交与否是如何界定的;在“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圆的周长与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条形图和统计表;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复习中, 抓住其主要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之, 在复习中, 我们首先应该理清所学知识点的知识内在联系,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查漏补缺。具体来说, 就是对学生所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并通过知识的串联性和连接点, 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知模糊的概念及题解纵横沟通, 使其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脉络, 以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消化、理解与掌握。

2. 复习时, 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 将复习课引到点子上

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 这节复习课的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里?怎么样才能突破重难点?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复习中, 引导学生对每一类型进行分析归类, 举一反三, 加深理解。

3. 在复习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而最终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衡量一节课的成与败要看我们的学习者在这一节课上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多少。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全面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 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分数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及实际问题”的整理与复习课时, 我则采用了用问题引导, 以学生为主来整理知识点, 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虽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的知识, 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这种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仅调动了学生复习与整理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增强复习的效果。

4. 复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在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并在运用中巩固学生策略性知识。同时, 还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 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样慢慢地、一步步地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另外,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注意适时准确的复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同时也是老师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及时进行复习评价, 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课堂上我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矫正思维上可能出现的错误,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不足, 找到、收集并整理这部分错误, 进而来研究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篇9

关键词:毕业总复习,钻研教材,复习计划,查漏补缺

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 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呢?下面结合本学期小学数学毕业班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 明确教材编排特征

1.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材在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有条理地进行回顾和整理的同时, 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探索和交流。例如, 复习“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时, 一方面, 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以及分数基本性质与小数性质的联系, 帮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注意练习内容的层次性和启发性。在安排每一部分内容的复习时, 教材不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启发学生开展“整理与反思”活动的讨论题, 还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配的“练习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富有层次性, 而且形式多样, 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形成不同深度的理解, 又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进行练习。例如, 书本96 页的“动手做”, 要求学生从四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铁皮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焊接成无盖的长方体 (或正方体) 水箱, 看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既要求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又需要学生通过操作与想象、尝试与调整, 找出正确的焊接方案,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培养创新意识。

3.把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小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总是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为此教材在组织学生复习时, 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时,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等不同方式, 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运算方式的实际价值, 提高计算能力。

4.总复习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总复习中安排的这些活动, 既是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分类的要求, 也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以及数学应用过程的综合性的特点,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两次活动中, “制订旅游计划”侧重于不同数学内容的综合运用“;绘制平面图”侧重于动手实践。

二、结合实际, 制订本班复习计划

小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 复习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 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 把握好教学要点, 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 然后确定复习目标, 制订复习计划。科学的复习计划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材, 合理制订。我们知道, 小学数学总复习内容归纳为: (1) 数与代数; (2) 图形与几何; (3) 统计与可能性; (4) 综合应用。复习时, 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 以免导致学生复习枯燥无味, 消沉厌烦, 费时费力, 效果差;应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等生多的班级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后进生稍多的班级可放慢复习速度, 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 从易到难。

三、精讲精练, 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数学总复习, 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对学生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比较枯燥, 难免产生厌烦心理。为此, 复习课不能上成新授课, 也不是旧知识机械简单的重复。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 包办代替;应当有重点地启发性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归纳, 把知识串联起来, 使之系统化, 促使学生深化对原有知识认识与理解的程度,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复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复习题, 要注意以母题考察为主, 不出偏题怪题, 题量也应适中,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 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解答:“六 (2) 班有学生54人。女生占4/9, 女生有多少人?”教学中, 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 而一晃而过, 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 老师要刻意求新, 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同一道题, 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 从解法上多提问, 从检验上多提问, 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四、查漏补缺,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要查漏补缺, 使每个学生, 特别是中下生都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育好一片林, 而不是栽活一棵树”。那么, 学困生就好像森林中的弱树一样, 需要更多的阳光、水分、营养, 需要更多的培育, 才能茁壮成长。因此, 在毕业复习中, 我们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促进其成长。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10

一、精心设计,提供探索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鉴于这样的认识,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

1.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探究 ,就应该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消化所学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提问题时也常从自己掌握熟练的地方入手。由于班级学生的层次不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 加之老师经常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你还能提与其他人不同的问题吗 ?”等话语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很多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效果。

2.练习的设计要变“模仿式 ”为“实践式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 ”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奉为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 于是 ,复习课中 ,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的题海战术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探究式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

二、实践拓展,创新多样化复习

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练习,然而,在现今时代的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将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融入其中。

1.弹性设计 ,培优转差。如在教师讲授“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例题讲解,首先将该商店2008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统计图的基础上,将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平均数全部计算出来,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该问题时,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根据一般的平均数的计算得出结果;中等生能根据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优等生拥有清晰的思路,得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2.螺旋上升 ,加强整合。如在复习“可能性的认识 ”时 ,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情况;第二步要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的行为,进行定量的刻画。

3.针对重点 ,讲究实效。如在复习“概念 ”一课时 ,由于该课时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容易混乱,因此要选择辨析题巩固这一知识点; 又如在复习计算机课时, 要重点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就要多做改错题和开放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有效调动实践探究欲望

1.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课件):一位公主由于国家战败,带领几位侍卫逃亡到了黑人部落。公主请求酋长给她一块地。酋长说:“好,你们可以到海边去划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土地。”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地实在太小了,公主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把羊皮做成了细细的羊皮条, 再用羊皮条去圈地。那么羊皮条应该怎样圈, 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积才会最大呢?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这一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思维极其活跃,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的围成正方形,有的围成圆。这时,有学生指出:“应该利用海岸线围成半圆,这样面积肯定最大! ”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

2.注重合作 ,实践探究。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研究、探讨的氛围。通过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展示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反复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才华。

四、精讲多练,留足时间实现有效提升

在学生复习时, 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彻底打开思路,对于某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与同桌一起互相考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数学学习中,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度”;然而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也会使学生出现厌恶之情。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使其能够独立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复习方法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別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复习课和新授课、练习课不同。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复习的目的

复习的目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复习的方法、复习的质量和复习的效果。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以应付考试为复习唯一的目的,学生就会猜题、押题,就会死记死背,考过就忘记。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知教学以后不久,遗忘就会开始,如果教师只管不断地教新知识,不管复习,结果新知识不会保持太久,后续知识也学不好。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对于新知识必须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复习,以提高新知识保存的效果,打好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由此可知,我们应该把复习看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复习在教学中的意义,这就是复习的主要目的。

二、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要有计划。制定复习计划主要依据是:复习的时间、复习的内容和对象——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在复习前教师可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情况、学生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做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学生“双基”方面的主要缺陷以及中等成绩一下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的复习方法,能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对知识点的各个击破。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制定复习的计划。

三、选择最优的复习方法

正确的目的和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搞好复习的前提之一。然而要使复习取得最佳的效果,则需要选择最优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好每节复习课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教师在复习数学中要注意做到: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复习前课向学生讲明复习的重要性、复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期中、期末复习前,教师对班里成绩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家访、个别谈话等方式,指明个人的复习要点,教给他们复习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复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要求他们制定好个人的复习计划。

2. 层层递进,注重有效提升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多练习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3.抓住知识的串连和综合。复习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回顾与整理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务实,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比较含糊的知识清晰化。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作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复习要注意练“能力”,不要“练臂力”。“练臂力”就是不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而让学生单纯地做练习题,这样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要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既注意“双基”知识的教学,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要做到讲课讲重点,练习练关键,讲练相结合,以练能力为主。

四、注意复习效果的检查

复习效果如何,要根据复习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检查,只管上课,不看效果的复习也同样达不到目的。当然,检查复习效果不能采取天天考试的办法,有经验的老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和观察学生听课时细微的表情动作,就可以正确地判断出复习的效果如何。如果复习效果不理想,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设法弥补;如果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感到复习题容易,老师应及时布置些综合性、思考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吃饱”,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

记忆的保持主要靠有计划的复习,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除了上面谈到的复习要有正确的目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最优的复习方法和注意复习效果的检查外,抓好教材的首次学习十分重要。知识新授时就应注意教学目的的正确、要求的合理、方法的灵活、提高新授课教学的效率是取得复习效果的前提。

五、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一阶段必须时时处处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需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 篇12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 常出现一些复习障碍, 比如, 教师分配时间不合理。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 与其他老师比拼业绩, 上课讲课内容过于繁多, 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无法一次性吸纳过多复习内容, 久而久之会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的复习体系, 将知识分类整理, 引导学生回忆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头脑中反复整理吸收, 真正到达复习的目的。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目标的确立定位了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为学生设计出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学生便会减轻内心障碍,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复习好各个板块的知识点。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创新化的情境教学上, 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联系实际, 通过愉悦的情境教学更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途径

(一) 巧设问题, 回忆式复习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记忆力较好, 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进行联想回忆。因为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创新化的复习模式,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回忆, 巩固好所学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比如, 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问题, 使学生充满好奇, 进而在脑海中反复思考所对应的数学知识点, 从而更好地巩固知识。针对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复习课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同时也能检验教学成果

(二) 分层教学, 相同看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通过相互配合, 才能让学生做到主动地思考, 从而主动去整理所学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性格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在复习课上, 教师要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因为学生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而且小学生年龄阶段存在特殊性, 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多鼓励, 对学习好的学生要多表扬。教师实施分层教学, 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分析, 制订出适宜的教学方案, 指导他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进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三) 课堂提问, 及时反馈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 面对教师的提问难免紧张, 教师提问时态度要真诚和蔼,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个学生, 才能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学生回答错误时, 教师要多问学生的思考方法, 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较多,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创造多样的教学模式,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方案

(一) 在课堂复习中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堂复习中要注重实践操作, 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复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复习内容, 让班里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讨论数学问题的同时,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相互学习提升学习兴致。在竞争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相互配合, 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也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二) 设计好课堂提问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课堂上的提问, 还要延伸到课外, 对于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 要在课后及时为学生解决, 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 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 才能最大限度巩固之前所学知识。

另外,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 还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点, 使课堂教学生动化, 针对问题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 尽量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能够有所思考与回答, 提高学生信心的同时锻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真正做到复习的高效性。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 学习难度较低, 但对于小学生所处阶段来说, 该阶段没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需要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在正确地进行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后, 学生们能启发自身的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 而复习课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文章将针对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讨论, 以期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旭庆.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 (下) , 2011 (06) .

[2]魏兴前.怎样让小学数学复习课真正“活起来”[J].中国教师, 2010 (01) .

[3]钱龙.让小学数学复习课条理化、系统化[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1) .

[4]戴厚祥.让小学数学复习课真正“活起来”[J].江苏教育, 2009 (13) .

上一篇:异形柱节点下一篇:全程就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