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共13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新苏教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新苏教版)
虽然这个学期比较长,但时间还是一晃就过去了,学期已接近尾声!为了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系统地进行梳理一学期来,与孩子们所学习知识的点点滴滴,因此,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总之,要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思维比以前活跃,上课气氛也有所改善,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我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希望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有所提高!
三、复习内容及要点:
1.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要点:
(1)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会准确选择升和毫升来计量生活中的物体容量
(2)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四舍法试商和五入法试商,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
(3)能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4)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有括号的)及正确计算。
2.图形与几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要点:
(1)认识直线、射线,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认识角,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与量角,知道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会用三角尺画一些指定度数的角。
(3)锐角、钝角、直角的认识,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知道相交和平行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辨认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度量。
(5)观察物体并根据指定视图进行操作。
3.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第六单元、可能性
要点:
(1)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游戏素材及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4.数学思想方法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能根据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解决。
(2)通过两步或三步计算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内容,注意查缺补漏。
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知识。
四、总复习的教学措施:
1.认真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
通过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回忆、交流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适时摸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体会和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根据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1)除法笔算中要突出不同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交流除法笔算和试商的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试商能力。在交流中突出怎样试商快,怎样才能少出错。并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2)混合运算中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并强调在做题之强要认真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确保计算的每一步都能达到正确。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自觉意识。
(4)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先联系具体图形复习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有关垂直、平行的知识,进一步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通过物体视图的辨认,进一步体会有关物体相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重点放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再相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联系,开展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沟通各领域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五、总复习的注意事项:
1.避免盲目地进行综合的练习,不能以做练习卷代替知识的归纳整理复习
2.复习前教师应充分考虑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态度情感等方面有哪些提升,然后再组合复习内容。
3.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注重知识的归纳、梳理,做到回顾知识、整理知识、应用知识。
4.活动过程中注重指导。如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心中有数,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偏离学习目标的,如何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体现教师在总复习中的主导作用。
5.复习中应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教师也要在肯定学生长处的前提下,提出不足或努力方向,不能一味地肯定或批评。因此在学生互评中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评价。
六、时间安排:
共计用16课时进行教学。
1.数与代数(4课时)
2.图形与几何(4课时)3.统计与概念(2课时)
4.数学思想(1课时)
5.综合训练(5课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3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知识的价值。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的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认识垂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场景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通过组织看一看、量一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物体表面上互相垂直的现象实例,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2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从每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何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呢?请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3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评析借助教材例题提供的素材,让学生找出平行线,一方面对上一节课进行了复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另一方面为下面发现“垂直”、抽象“垂直”提供物质基础。
二、观察发现,认识垂直
1初步感知垂直现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能从图中找到相交的线吗?指一指、说一说。
师:从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组相交的直线,从中我们各抽出一组。(课件出示两组相交直线)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而且这里的这4个角都是直角。
2深入研究,形成概念。
(1)根据讨论提纲,课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
★什么叫互相垂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垂足?
(2)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分别记作直线a和直线b,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怎么描述呢?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回归生活,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几幅图片,找找看,哪些线段所在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指一指、说一说。
(2)变换、沟通。
课件动态出示镜框位置变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这个镜框,如果老师这样放(倾斜),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如果我们把镜框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请谈谈你的想法。(稍停)
(3)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不是互相垂直的,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依据是它们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评析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两组相交的直线的特点,抽象出“垂线”,形成对垂线的感性认识;经过自学讨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光再转向生活,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相框的两次变式(先是长方形的位置变式,接着是图形形状的变式),使学生在变换的情境中深刻感知“垂直”的本质。
三、动手操作,学画垂线
1认识垂直线段。
刚才从生活中找出了大量互相垂直的例子。那
么,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组织学生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教学垂线的画法。
(1)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垂线,想不想自己画一组垂线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后课件动态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先将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已知直线平移,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然后沿着这条直角边,过这已知点画一条直线。
3教学“试一试”。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课本“试一试”中画一画。
评析能借助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已认识图形中的垂直线段,为动手作图明晰概念;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尝试画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尺规作图的步骤,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个环节,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教师的示范指导、有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指定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想法。
利用其他形状的纸,能折出直角吗?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在“想想做做”第3题上,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谁来说说,关于垂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典型习题分析
1用足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巩固概念,探究规律。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效的操作活动。如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教材在41页安排了“想想做做”第2题,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折痕的长度,再结合图形独立思考能发现什么,知道这些折痕的长度是相等的,了解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在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和教学平行线画法之前可以安排这个练习。为了使这个操作活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下面的教学步骤加以实施。
(1)折纸: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观察对边平行。尝试用它折出一组平行线。
(2)验证:折痕是否平行?怎样验证?
(3)讨论:折痕的长度相等,说明了什么?
(4)引新:你能利用这个发现尝试画一组平行线吗?
这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操作、讨论的空间和时间,展现其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平行线”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教材第4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第45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和练习六的第6题都应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探究发现。
2注重数学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画平行线和垂线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能。
教材中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练习六第4题。本题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第1小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作图,教师个别辅导。
(2)学生交流画法,教师强调作图要点。
(3)出示第2小题。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议议,该怎样完成。学生动手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4)变式练习。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先过A点作底边BC的平行线。再画出底边上的垂直线段。
3加强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平行线、垂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教材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练习六的第7题。
这一题意在通过寻找最佳“接水管”的方法来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四年级一班、二班,这两个班中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习数学。他们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整齐美观,正确率高,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数学成绩比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好,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作业书写普遍差,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应用题,他们的计算速度解题能力也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也有待养成。
三、复习时间 : 第17周----第18周
四、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5
一、填空。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若;油吸热性能若,散热性能强。
10、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1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1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5、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1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17、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18、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二、问答。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答: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在不断地循环。
6、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
7、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3、分类: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
答:昆虫:蝗虫,蚕蛾,苍蝇,蚂蚁 鸟类:鹦鹉,鸽子,鸭子 哺乳类:牛,羊,兔子
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
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添置隔音设施。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6、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
7、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错)
8、有物体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错)
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是)
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1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对)
1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错)
1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错)
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错)
1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
18、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①豆、奶类;②油、盐、糖;③蔬菜类;④水果类;⑤鱼、虾、肉、蛋类;⑥粮食类。从上往下依次是:②①⑤ ③和④并列都在第四层 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
19、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20、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答: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21、操作题: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答: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22、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
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使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遇到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4、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5、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2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28、(噪音)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使用了(色素)
3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1、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2、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错)
33、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错)
34、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
3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37、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38、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度到37度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39、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答:木头塑料导热性能差,防止烫伤手。
40、耳廓的作用?答: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
41、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答:往食物中滴碘酒。
42、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答: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43、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45、好的饮食习惯谚语: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狂饮伤身,暴食伤胃;多吃不如细嚼;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46、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47、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
48、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50、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51、二氧化碳的性质:
1、无色气体
2、能溶于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比空气重
4、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不能供给呼吸
52、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5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54、制冷空调和取热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因为冷空气自上而下勾当,而取热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因为热空间是自下而上勾当。
55、空气中撑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同化而成的,(氧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若是(氮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分歧),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纷歧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勾当就形成了风。
57、我们四周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恰是空的,而是布满着空气。(对)
58、空气是一种纯挚的气体。(错)
59、燃烧用往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对)61、人类勾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原因。(对)62、在年夜自然中,空气老是轮回行为的。(对)
63、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起头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有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往。
6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仍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四周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竭下沉的冷空气包抄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65、若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着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而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连结水平。
6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彼此同化,这种传热体例叫做(对流)。6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体例称为(辐射)。
6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69、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分歧物质)和(分歧颜色)。70、油的吸热和散热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
7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酿成的。
72、蒸发的快慢与什么身分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空气通顺水平及四周的温度有关。73、物体的冷热水平叫(温度)。
7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75、统一种物质,概况颜色深的比概况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76、炎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77、炎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78、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是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极小水滴。
79、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炎天喜欢浅色衣服?答:深色衣服吸热快,冬天保热,浅色衣服吸热慢,炎天凉爽。
80、措辞声音巨细是(音量)分歧的默示,男高音和男低音是(调子)分歧的默示,吹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高)。
8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进窥探兵的耳朵。
82、在一组外形,巨细完全不异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凹凸的挨次枚举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标的目的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低,水装的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最高。(对)
83、人需要的首要营养成分有:(卵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84、为了平安饮食,蔬菜生果要充实(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物,少吃(腌腊)食物等。85、卵白质:牛肉,豆乳。矿物质:芹菜,苹果。维生素:芹菜,苹果。碳水化合物:米饭,玉米。86、食物中的卵白质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维生素。(错)87、蔬菜中含有的首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热量。(错)88、要做到合理搭配天天的食物,必需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目。(对)89、生果可以庖代蔬菜。(错)
90、加工食物能持久保留,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错)91、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对)
92、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往蔬菜,生果上残留的农药有必然的浸染。(对)93、(亚里士多德)按照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94、(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 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 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 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7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因为缺少心理的投入, 再怎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在孩子那里均如嚼蜡。研究表明:把握学生的心理, 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的大脑充满活力, 从而更好地参与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把握的一节课。本节课要教学“用表格整理条件”、灵活用“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而且步骤中的“检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么多的内容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能丰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能抽象、概括, 用语言清晰表达收获的基础上进行。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形成了挑战。况且, 因为教材改版, 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相关的策略, 没有“条件”、“问题”、“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这些基础元素, 怎样在凭空基础上架起学习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的内在意义呢?同时, 本课内容相对枯燥, 它更多地依赖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提升, 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间, 感受深度教学的快乐, 培养思考的内在品质呢?个人以为, 关注学生的心理, 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借助问题设计,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 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 是要学会解决问题。 (指示先板书好课题: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这样的题吗?出示下题。
小芳家种了8行杏树, 桃树每行4棵, 一共种了多少杏树?
(1) 出示后, 问会做的同学举手?
(2) 教师指名汇报。
生1:8×4=32 (棵)
生2:他的想法是错的, 因为一个是杏树行数, 一个是桃树每行的棵数, 他们没有关系。这道题条件不足, 不能解答。
师:你刚才说他们两者没有关系 (板书:关系) , 所以无法解题。怎样改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 出示下题:
2.小芳家种了8行杏树, 每行种4棵, 一共种了多少棵杏树?
(1) 指名刚才回答错的孩子解决, 追问他的体会。
(2) 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呢?
生1:应该细心读题,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要解决好问题, 首先得弄清题意……
【一道错题, 让课一开始的“集体无意识”变得警觉起来, 让轻易入错的孩子感悟到:解决问题不能盲目地把数据简单运算, 而要关注这两个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即数量关系。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 是问题解决的核心。】
三、案例反思
1.思维的觉醒, 从将错就错开始。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曾做过实验,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从“错误”引入, 能吸引约100%的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基于想知道答案的、怀疑的、好奇的、好胜的、看热闹的等各种心理, 都想参与课堂。当学生“专注于当下”时, 思维就觉醒了。本案例开始时, 学生认为题目太简单, 只扫一眼, 就将答案脱口而出。殊不知, 草率中落入老师设置的“圈套”。在后悔中感受到弄清题意很重要, 在调整“错题”为“对的题”的过程中, 感受“关系”的重要。不经意间, 学生便能以比较专注的状态投入下一个探索环节。
2.思考的需要, 从视觉冲击起航。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 因而其在独立思考时会产生极具个性特点的成果, 此时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分享需要。既想展现自己, 也想了解别人。比如案例中展示的不同学生作品, 各种思考成果必然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 让学生不禁自问:我赞同谁, 不同意谁?谁对谁错?谁的我可以汲取, 谁的可以改进?谁的更合适、更有创意?谁的作品, 我没想到?学生在评价中甄别, 在说理中被说服, 在修改中感受到思考带来的审美需求。
3.思维的调整, 在碰撞交流中提升。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以后依然是苹果, 最多是两种不同口味的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交换以后可能是许多不同的思想。思维在交流过程中会相互激发、不断催化生成新的思想。如在整理信息环节, 学生会在众多信息表征中感受到思维的微缩过程。“最优化”成为信息碰撞后要调整的心理诉求。“清晰、简洁”是此刻最直接的想法。学生在调整的过程, 就是思维重新调整提升的过程。再如, “检验”也是学生本课的一个难点, 当学生感悟到“互逆”关系后, 能直接依托原有的整理信息, 直接想出各种检验方法, 并能感受各种检验方法内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4.思考力的提升, 以回顾提炼为载体。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很在意学生探索过程的多样性, 也能带领学生领略思考的丰富性, 但往往就此打住, 以为学生的能力已经自主形成, 从而匆忙地进入练习环节。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多地停留于刚才精彩的细节, 或是某个精彩的瞬间。如果匆忙进入练习环节, 或让学生带着不完整的思考进入新的学习中, 并不利于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 系统地梳理思考的碎片, 也不利于学生提升思考力。“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看似浪费时间的过程, 但会让孩子有时间从容地提取刚才遇到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到的新知识, 不曾想到的思考方向, 甚至是思考中的情感、情绪体验, 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方法、意志力、习惯等, 都是很宝贵的。在粗线条的、以某些“思考痕迹”为“思考标记”的回顾, 能迅速抽象、提炼, 成为学生极具张力的思考因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8
1.有头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不差。——电脑
2.矮个子,桌上看,我看书,他做伴,我要去睡觉,他先闭上眼。——台灯
3.白胖娃娃泥里藏,腰身细细心眼多。——藕
4.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声,催人早早起。——闹钟
5.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机
6.紫色树,紫色花,紫花落了接紫瓜,紫瓜头上长小刺,紫瓜里面包芝麻。——茄子
7.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横卧在床前。——鞋子
8.老兄学问高,墨水吃得饱,说话先脱帽,休息再戴好。——钢笔
9.人借机器来说话,一遍一遍记下它。——复读机
10.圆圆的身体爱草坪,外套常是六棱行,绿荫场上唱主角,大力神杯是殊荣。—足球
七、填空。
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这句话中的“公冶长”意思是:懂鸟语的专家 。作者最喜欢和布谷鸟对话,在对话中我知道了要勤劳刻苦。喜鹊“喳喳喳喳”的叫声像在报喜:“喜事到家,喜事到家”。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 希望 和 安慰 ,给生活 增添 不少 乐趣 。作者一听到鸟儿的叫声便以“ 知音 ”自居。他从终日忙碌 的燕子那里,认识到 勤劳的可贵 ;从飞行整齐 的大雁那里,懂得了 纪律的重要;从 搏击风雨 的苍鹰那里,学到了 勇敢顽强的精神 ……
3.《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4.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5.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6.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7.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8.《天鹅的故事》中“破冰勇士”指的是 老天鹅,它具有 勇敢、奉献 的精神;在它的带动下,天鹅群一起破冰,最终取得胜利,看出天鹅群具有 团结拼搏 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人类学习。文中3次写到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第一次叫声是在说:“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第二次的叫声是说:“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第三次的叫声是说:“胜利啦!我们有食物吃啦!”
9.《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9
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准备:三角尺 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⒈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说出各是什么角?
⒉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垂线。
⑴请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几个角?标出角
1、角
2、角3角度,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⑵出示例题3幅照片。
说明:这里的直线是相交的,有什么共同点? 请学生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提问: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对个角,当其中有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指出:两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⑶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⑷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2教学画垂线。
出示三角尺,这把三角尺的直角两边是不是互相垂直的?指出: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
教师演示说明。学生跟着画。
3、完成课本第90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0
《商不变规律》习题
一、基础题
1.运用商不变规律,你能很快报出下面的得数吗?
560÷80=
480÷40=
6300÷700=
3200÷40=
8100÷300=
360÷90=
8000÷400=
7200÷900=
2、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已知: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4)÷(40 ○ □)=5
(200×□)÷(40 ○ □)=5
二、综合题
填空
1、被除数扩大6倍,除数扩大6倍,商()。
2、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或()相同的数(0除外),商()。
3、两个数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以3,则除数()。4、150÷30,如果被除数扩大3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三、提高题
1. 如果36÷12=3,那么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36×2)÷(12×2)=3
()
(36×5)÷(12×3)=3
()(36÷6)÷(12÷2)=3
()(36+12)÷(12+12)=3
()(36×7)÷(12×7)=3
()(36×0)÷(12×0)=3
()
(36×A)÷(12×A)=3
(A不为0)()(36÷B)÷(12÷C)=3(B、C都不为0)()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7 12 9 80 27 4 20 8 2.4 2 ÷ 4 2 × 2
二、综合题
1.不变
2.扩大 缩小 不变 3.也除以3 4.扩大30倍
三、提高题
√ × × ×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1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2
《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一、基础题 1.直接写出得数。
800÷4= 900÷6 = 240÷8= 600÷6=
800÷2÷2= 900÷2÷3= 240÷4÷2= 600÷3÷2=
2、填空。
(1).960÷2÷3=960÷(×)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
(3).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二、综合题
1.学校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分3层,一共放了720本书。平均每层放多少书?
2.超市这个星期卖出5箱电茶壶,每个箱里有2个,如果每个电茶壶40元。这些电茶壶共卖多少元?
3.林林浇了3行花,京京浇了3行花,两人一共浇了120棵。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花?
4.6只燕子2天一共消灭害虫84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三、提高题
1.根据每组的两步计算,写出相应的综合算式(1)160-28=132 132÷12=11(2)40×2=80 320÷80=4 2.星星小学一共有160人参加了5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等;每个小组又平均分成2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200 150 30 100 200 150 30 100 2.2
二、综合题
1.720÷4÷3=60(本)2.40×2×5=400(元)3.120÷(3+3)=20(棵)4.840÷6÷2=70(只)
三、提高题
1.(1)(160-28)÷12(2)320÷(40×2)2.160÷5÷2=16(人)3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篇13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第四单元:
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3、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4、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5、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6、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7、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8、(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第五单元:
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苏教版08-12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6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10-26
明思教育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01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01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0-2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字词05-2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11-2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