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2024-10-26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精选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1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用字母“L”表示。

2.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3.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

4.1升=1000毫升(1L=1000mL)

5.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6.生活中升和毫升的运用:脸盆可装水大约10升;水槽可装水大约30升;浴缸可装水大约400升;一盒牛奶大约250毫升;一汤勺水大约10毫升。

7.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④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四舍五入”试商:

①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小于5时,可以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②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可以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3.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①解决这样的问题从条件想起比较方便。

②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

③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

4.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这样的算式没有意义。)

5.应用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

①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划去相同个数的0,而不是末尾所有的0。

②注意余数要还原,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掉几个0,就要在除得的余数后面添上相同个数的0。

6.简单的周期:

①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②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

③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

④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2.把朝向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确定了前面,上面、右面自然确定了。我们通常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

(1)根据一格多少,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

(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直条)。

(3)涂上颜色或画斜线。

(4)填写日期。

2.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不同点)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相同点)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3.分段整理数据

有时统计要分段整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

4.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移多补少(取少补短);一种先合再分,即用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人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5.运动与身体变化:通常情况下,体育运动都会引起脉搏的加快,而不同运动量所引起的脉搏加快的程度也不一样。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检验反思。

2.分析数量关系的时候:

(1)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2)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第六单元:可能性

1.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数量相同,可能性大小相同。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2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3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3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知识的价值。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的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认识垂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场景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通过组织看一看、量一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物体表面上互相垂直的现象实例,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2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从每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何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呢?请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3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评析借助教材例题提供的素材,让学生找出平行线,一方面对上一节课进行了复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另一方面为下面发现“垂直”、抽象“垂直”提供物质基础。

二、观察发现,认识垂直

1初步感知垂直现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能从图中找到相交的线吗?指一指、说一说。

师:从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组相交的直线,从中我们各抽出一组。(课件出示两组相交直线)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而且这里的这4个角都是直角。

2深入研究,形成概念。

(1)根据讨论提纲,课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

★什么叫互相垂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垂足?

(2)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分别记作直线a和直线b,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怎么描述呢?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回归生活,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几幅图片,找找看,哪些线段所在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指一指、说一说。

(2)变换、沟通。

课件动态出示镜框位置变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这个镜框,如果老师这样放(倾斜),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如果我们把镜框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请谈谈你的想法。(稍停)

(3)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不是互相垂直的,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依据是它们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评析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两组相交的直线的特点,抽象出“垂线”,形成对垂线的感性认识;经过自学讨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光再转向生活,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相框的两次变式(先是长方形的位置变式,接着是图形形状的变式),使学生在变换的情境中深刻感知“垂直”的本质。

三、动手操作,学画垂线

1认识垂直线段。

刚才从生活中找出了大量互相垂直的例子。那

么,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组织学生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教学垂线的画法。

(1)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垂线,想不想自己画一组垂线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后课件动态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先将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已知直线平移,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然后沿着这条直角边,过这已知点画一条直线。

3教学“试一试”。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课本“试一试”中画一画。

评析能借助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已认识图形中的垂直线段,为动手作图明晰概念;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尝试画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尺规作图的步骤,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个环节,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教师的示范指导、有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指定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想法。

利用其他形状的纸,能折出直角吗?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在“想想做做”第3题上,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谁来说说,关于垂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典型习题分析

1用足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巩固概念,探究规律。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效的操作活动。如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教材在41页安排了“想想做做”第2题,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折痕的长度,再结合图形独立思考能发现什么,知道这些折痕的长度是相等的,了解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在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和教学平行线画法之前可以安排这个练习。为了使这个操作活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下面的教学步骤加以实施。

(1)折纸: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观察对边平行。尝试用它折出一组平行线。

(2)验证:折痕是否平行?怎样验证?

(3)讨论:折痕的长度相等,说明了什么?

(4)引新:你能利用这个发现尝试画一组平行线吗?

这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操作、讨论的空间和时间,展现其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平行线”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教材第4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第45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和练习六的第6题都应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探究发现。

2注重数学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画平行线和垂线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能。

教材中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练习六第4题。本题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第1小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作图,教师个别辅导。

(2)学生交流画法,教师强调作图要点。

(3)出示第2小题。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议议,该怎样完成。学生动手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4)变式练习。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先过A点作底边BC的平行线。再画出底边上的垂直线段。

3加强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平行线、垂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教材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练习六的第7题。

这一题意在通过寻找最佳“接水管”的方法来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鲁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4

第一单元必背必会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词语盘点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洞庭 无瑕 翡翠 船桨 攀登 泰山 骆驼 罗列 屏障 浙江 油桐 明艳 溪流气势 仿佛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凉爽 高耸 透射 和谐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无限生机 读读记记:

漓江 孔隙 嶙峋 溶洞 戈壁 山涧 幽静 萦绕 锦缎 矫健 离鞍 一簇 竹筏 乳汁 悠闲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形近字

绵(绵羊)潭(潭水)峦(山峦)驮(驮着)浙(浙江)棉(棉花)谭(姓谭)恋(依恋)驼(骆驼)渐(渐渐)簇(一簇)漓(漓江)拂(吹拂)蜒(蜿蜒)秦(秦朝)族(民族)璃(玻璃)佛(仿佛)蜓(蜻蜓)奏(演奏)奖(奖赏)瑕(无瑕)摇(摇摆)浆(豆浆)暇(空暇)遥(遥远)桨(木桨)假(假如)谣(歌谣)

三、多音字

shì(似的)juǎn(卷起)zhuàn(转动)似 卷 转

sì(相似)juàn(画卷)zhuǎn(转身)yǐn(饮水)chónɡ(重叠)hé(和气)饮 重 和 hè(附和)yìn(饮马)zhònɡ(重要)huo(暖和)

四、课文内容

1、古诗两首古诗、古诗的意思必须会背诵,会默写。

《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秋色,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2、《桂林山水》全文背诵。

作者写漓江的水先用大海和西湖作对比,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作者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来突出“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来表现“清”;.用“一块无暇的翡翠”来形容“绿”。

作者写桂林的山先用泰山和香山作对比,突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背诵课文第三段.本文是一篇游记,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洞口----外

教学

洞----孔隙----内洞----出洞

4、《七月的天山》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陈述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5、园地一:我的发现 认识排比句(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第三段描写溪流的句子、《七月的天山》里描写溪流两岸的野花的句子。

6、日积月累: 会背诵并且知道作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重点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崭新 喜悦 安慰 道德 号码 橡皮 教诲 尊严 逃难 善良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拨电话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读读记记:

心扉 拮据 馈赠 天津 损伤 晾晒 耽误 宫廷 师傅 赚钱 掺假 闺女 讲究 受益 沉重 道谢 眼神 抱怨 鼓励 宽容 谦逊 驾驶 肥沃 梦寐以求 走街串巷 将心比心

二、形近字

维(维持)使(使用)拨(拨打)诲(教诲)尊(尊重)唯(唯一)驶(驾驶)拔(拔河)悔(后悔)遵(遵守)捶(捶背)增(增加)稍(稍后)僵(僵硬)喉(喉结)锤(锤子)赠(赠送)捎(捎带)疆(边疆)猴(猴子)憎(憎恨)梢(树梢)

三、多音字

jū(拮据)mēn(闷热)xiāo(削皮)据 闷 削

jù(根据)mèn(闷闷不乐)xuē(剥削)

nán(难过)bǎ(火把)zā(包扎)难 把 扎 zhā(`扎针)nàn(灾难)bà(伞把)zhá(挣扎)jiǎ(假如)xīng(兴奋)jìn(禁止)jiānɡ(将军)假 兴 禁 将

jià(放假)xìng(高兴)jīn(不禁)jiànɡ(上将)

四、词语意思

教学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尊严:尊重庄严。精湛:精深,指技术熟练、精通。

拮据:缺少钱。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疲惫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忍受。骨瘦如柴:形容身材很瘦,像木棍一样。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手不释卷:手里的书不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或看书入迷。

五、课文内容

1、《中彩那天》让我们懂得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的道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把汽车留下还是把车还给库伯。

重点句子: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万年牢》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做糖葫芦、做生意、做人三件事。课文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的是质量好、做生意实在、诚实可靠的人。

重点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3、《尊严》讲得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现。

重点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4、《将心比心》课文围绕“将心比心”讲了阿姨帮奶奶开门、妈妈体谅护士两件事。重点句子: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5、园地二:32页日积月累、会背诵默写。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趣味语文:说“信”

确实的相信叫确信 非常的相信叫深信 坚决的相信叫坚信

忠实的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的信心叫 自信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重点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洋溢 允许 围墙 呼啸 明媚 增添 隆冬 孤独 训斥 覆盖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剩下 伐木 告示牌 火辣辣 煤油灯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睁大眼睛 读读记记:

喧闹 肩膀 铁锹 耕地 诧异 麦子 义务 木匠 木偶 表情 愣住 温柔 撒谎 魔杖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枯枝败叶 龇牙咧嘴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二、多音字

教学

yīnɡ(应该)zuò(作家)xiānɡ(相信)应 作 zuó(作料)相

yìnɡ(答应)zuō(作坊)xiànɡ(照相)

三、形近字组词

允(允许)牌(牌子)愉(愉快)折(打折)伐(伐木)据(根据)充(充满)脾(脾气)喻(比喻)拆(拆开)代(代表)锯(电锯)梅(梅花)疑(疑问)训(训练)膀(肩膀)调(调动)融(融化)煤(煤油)凝(凝视)驯(驯兽)傍(傍晚)凋(凋谢)隔(隔开)

四、课文中心

1、《巨人的花园》: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去年的树》:告诉我们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3、《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五、文学常识

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其中包括《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

六、重点段落(要求:会背、会写)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2、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七、叠词

ABB 红彤彤 绿油油 黄灿灿 亮晶晶 AABB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ABAB 整理整理 研究研究 收拾收拾 打扫打扫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一、重点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盲童 流连 穿梭 流畅 悄然 灵性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述说

飞翔 权利 缤纷 飞蛾 骚扰 鼓动 跃动 强烈 欲望 冲破 坚硬 茁壮 规律 震撼 糟蹋 虽然 短暂 有限 听诊器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读读记记:

顽强 流淌 角膜 捐赠 器官 酷爱 拥抱 遵从 失明 领悟 寂寞 遗憾 气魄 清晰 孤零零 齐刷刷 清香袅袅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神气十足 怦然一震

二、多音字

pū(铺床)tán(弹琴)chónɡ(重复)qiǎo(悄然)铺 弹 重 悄

教学

pù(店铺)dàn(子弹)zhònɡ(重量)qiāo(悄悄)

三、形近字组词

盲(盲人)梭(穿梭)弧(弧线)扰(打扰)珍(珍贵)

育(教育)俊(英俊)狐(狐狸)拢(聚拢)诊(诊断)

憾(遗憾)狠(凶狠)截(截断)

撼(震撼)限(有限)裁(裁衣)

四、课文中心

1、《触摸春天》: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永生的眼睛》: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价值。

3、《生命 生命》: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4、《花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5、《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孙权、汉光武帝和吕蒙三个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五、重点段落〈要求:会背、会写〉

1、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3、71页的“日积月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六、课文填空

1、《生命 生命》一文要求全文背诵。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列举了生活中的三件小事(飞蛾求生)、(砖缝冒苗)、(倾听心跳);最后揭示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一、重点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沉寂 盘问 埋伏 凝神 呻吟 烧毁 执行 维护 壮烈 牺牲 卓越 沉浸 深情 凯旋 征衣 凝固 精通 经济 贡献 圣坛 弥漫 罪恶 勇敢 呼吁 制止 健康 甩开 蓬勃 滚动习惯 垂头丧气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兴致勃勃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 读读记记:

木屑 堤坝 尘埃 宛转 芦苇 苇絮 打扮 脊背 枕头 手腕 硕士 威胁 梦幻 阻挡 祈盼 睁眼瞎 手榴弹 绿茵茵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教学

二、形近字

堤(河堤)踢(踢开)惯(习惯)防(防止)抢(抢先)提(提醒)剔(挑剔)贯(贯通)访(采访)枪(机枪)卓(卓越)征(长征)济(经济)驻(驻军)硕(硕士)桌(课桌)证(证明)挤(拥挤)住(住房)顶(头顶)消(消息)挺(挺拔)勇(勇敢)用(使用)硝(硝烟)庭(法庭)诵(背诵)甩(甩开)削(剥削)蜓(蜻蜓)通(通知)

三、多音字

nínɡ(拧干)dīnɡ(钉子)jǐ(济南)拧 钉 济

nǐnɡ(拧开)dìnɡ(钉死)jì(经济)yù(呼吁)de(好的)吁 的 dí(的确)

xū(气喘吁吁)dì(目的)

四、近义词

悲痛(悲伤)赞扬(称赞)公正(公平)勇敢(英勇)卓越(杰出)宝贵(珍贵)出色(优秀)迎接(欢迎)

五、课文内容

1、《夜莺的歌声》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地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消息,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小英雄雨来》讲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课文依次写了六个部分: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学习、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河边的枪声、机智逃生。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表达了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的渴望。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抓住我们熟悉的四种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原有的美好与被战争破坏后的样子加以对比,揭示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破坏,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

5、园地五:日积月累里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要求会写,能说出词语基本意思。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一、重点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幽芳 漂泊 唯独 顿时 慈祥 稀罕 离别 大抵 精神 品格 灵魂 骨气 民族 气节 磨难 欺凌 境遇 毕竟 所谓 梳理 珍藏 手绢 华侨 忧愁 丝绸 衰老 风欺雪压 能书善画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颇负盛名 守望相助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教学

读读记记:

衰老 玷污 秉性 眷恋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潺潺 婀娜 舞姿 粼粼 波纹 干涸 点缀 螃蟹 浮现 潮湿 流通 舒服 印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 香飘万里 守望相助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形近字

州(郑州)畔(耳畔)流(流水)聒(聒噪)桥(石桥)洲(亚洲)伴(伙伴)梳(梳子)括(包括)侨(华侨)飘(飘落)浸(沉浸)棒(木棒)帐(蚊帐)哀(悲哀)漂(漂亮)侵(入侵)捧(吹捧)账(账本)衰(衰老)呜(呜呼)绸(丝绸)愈(愈合)缕(一缕)魂(灵魂)鸣(鸣叫)调(音调)愉(愉快)楼(楼房)魄(气魄)

稠(稠密)榆(榆树)搂(搂抱)

三、多音字

jiān(时间)hái(还有)jǐn(尽管)xínɡ(行走)间 还 尽 行

jiàn(间接)huán(归还)jìn(尽力)hánɡ(行业)

ɡēnɡ(更新)zhē(折腾)fēn(分开)mā(抹布)更 折 zhé(打折)分 抹

ɡènɡ(更加)shē(折本)fèn(分外)mǒ(抹去)fénɡ(缝衣服)zhe(看着)缝 着 zháo(着急)fènɡ(门缝)zhuó(着色)

四、课文内容(必须能够正确听写)

1、《古诗词三首》古诗词、古诗词的意思必须会背诵,会默写。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诗人通过写景抒情,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之情。

《秋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籍。诗人通过叙事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这首词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表达了边关将士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一课第13自然段要求背诵。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五件事上: 一是读诗落泪;二是珍爱梅图;三是不能回国;四是赠送梅图;五是送梅花巾。

3、园地六:我的发现 认识拟人句(赋予事物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能写出几个拟人句。

教学

日积月累:会背诵并且知道作者。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五、叠词:

ABAB:自言自语 百战百胜 一心一意 自由自在 ABCC:得意扬扬 秋风习习兴致勃勃 可怜巴巴 AABC:闷闷不乐 斤斤计较 恋恋不舍 栩栩如生

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一、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伯父 模范 巡警 吵嚷 惩处 踊跃 抱负 胸怀 喝彩 推荐 眼帘 修改 规范 燥热 缩短 融洽 黄昏 客厅 帝国主义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 模模糊糊 形单影只 读读记记:

崛起 余晖 楷模 洗漱 蒙眬 惬意 反驳 逻辑 冒昧 嫉妒 寂寞 判断 分析 告诫 飘飘然 筋疲力尽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二、形近字组词

篇(篇章)融(融洽)辉(光辉)棂(窗棂)删(删除)遍(一遍)隔(隔离)晖(余晖)灵(灵活)珊(珊瑚)

燥(燥热)拂(吹拂)存(存在)嗽(咳嗽)逾(逾期)诫(告诫)躁(急躁)佛(仿佛)荐(推荐)漱(洗漱)愉(愉快)戒(戒尺)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阻塞(sè)负担(dan)崛(jué)起 吵嚷(rǎnɡ)洗漱(shù)惬(qiè)意 逻辑(luó jí)冒昧(mèi)嫉妒(jí dù)告诫(jiè)铿锵(kēnɡ qiānɡ)

四、近义词:

期待—期盼 推荐—推选 燥热—炎热 蕴含—包含 融洽—融合 褴褛—破烂 反义词:

缩短—延长 融化—凝固 非凡—平凡 模模糊糊—清清楚楚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五、课文填空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志愿,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两件事:一是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二是叶老先生请我去他家作客。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3、乌塔是一个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强,热爱生活的德国女孩。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教学

5、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书信是格式是: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六、重点段落

1、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第26课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3、第143页的“日积月累”。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词语(必须能够正确听写)读读写写:

科学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违背 曾经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鱼缸 衣裳 栏杆 境界 厂徽 聋哑 胆大妄为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全神贯注 疑惑不解 信心十足 莫名其妙 读读记记:

哲学 邀请 挚友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打扰 异样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开垦 婴儿 坚毅 边缘 可怖 红肿 榨干 荒凉 诱人 雕塑家 香喷喷 仪态端庄 莫名其妙

二、形近字组词

略(省略)榜(榜样)港(香港)微(微笑)罢(罢工)

络(网络)傍(傍晚)巷(小巷)徽(厂徽)赏(欣赏)娇(娇气)缸(水缸)绣(绣花)骄(骄傲)缺(缺少)秀(清秀)

三、多音字

de(好的)jìn(禁止)ɡènɡ(更加)的 dí(的确)禁 更

dì(目的)jīn(不禁)ɡēnɡ(三更)zháo(着急)yīnɡ(应该)liǎo(了解)

着 zhuó(沉着)应 了

zhe(看着)yìnɡ(答应)le(好了)

四、人物特点

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

罗丹:对工作全神贯注,对艺术执著追求。

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父亲:执著、勤奋。

五、近义词

清澈(澄清)鲜艳(鲜亮)细致(精致)秀气(清秀)

聚集(聚拢)赞叹(赞美)

教学

六、课文填空

1、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2、伽利略的公开试验让大家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3、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4、之所以鱼游到了我的纸上,是因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两句话是因果关系。

七、园地

1、“我的发现”中引号的作用。(表示特定称谓或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突出强调;表示直接引用)

2、背诵“日积月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篇5

2. 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3. 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4. 张老师用43.20元买了10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买100支这样的钢笔应付多少元?

5. 100吨煤可炼焦炭95吨,照这样计算,10吨、1000吨煤可炼焦炭多少吨?

6. 王师傅从邮局给家中汇款500元,按照规定,汇款100元的汇费是1元。王师傅要付多少元的汇费?

7. 1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85千克,1吨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8. 一份稿件1500个字,李华9分钟能打522个字,那么李华30分钟能打完吗?

9. 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10. 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

11. 一件儿童上衣48.5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12. 有一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这个会议室共铺了384快地砖,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快地砖?

13. 一箱橙汁48元,已知一箱有12瓶橙汁,现在芳芳要买3瓶,那么她需要付多少钱?

14. 一张桌子72.5元,一把椅子比一张桌子便宜20.5元,杨叔叔买这套桌椅付了150元,应找回多少钱?

15. 一根3.8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部分是0.9米,水池有多深?

16. 丽丽到书店买笔记本,买6.8元一本的,差0.7元,她只好卖4.5元一本的,剩下的钱正好买了一支圆珠笔,这支圆珠笔多少钱?

17. 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305.6千米,比没修好的多125.65千米,这条公路有多长?

18. 月月的身高是1.25米,她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比妈妈高0.18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米?

19. 把一根长12.15米的铁丝截成三段,第一段长3.7米,比第二段短0,15米,第三段是多少米?

20. 在跳高比赛中,张可跳过1.1米,肖寒比张可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寒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21. 小红买词典用去23元5角,比买文具盒多用去8角3分。他一共用去多少元?

22. 李老师身高1.75米,他站在高0.6米的凳子上,他能顶到2.4米高处的灯管吗?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6

1. 通过复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

3. 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4.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发挥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复习,举一反三,掌握语言文字规律。

二、复习时间及内容:

时间 内容

6月11日 第一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正音(1—4单元)

6月12日

6月15日

句式练习

6月16日

句式练习第二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正音(5—8单元) 第三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第四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6月17日 第五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日积月累 词语搭配

6月18日 第六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日积月累 词语搭配

6月19日 第七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多音字组成

6月22日 第八单元(听写、课内阅读短文)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总复习资料 篇7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之我见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55-01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使用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通过使用,我们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能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起着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真正领会教材的思想内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上都隐含在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导、性质与规律的揭示过程中。要达到新课标修改稿提出的“四基”目标中的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热情,把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际活动中体验、感悟、运用。如,在教学“一个同学在计算200-120÷4时,看错了运算顺序,算得的结果是20,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之前,我先出示了一道题: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一半还多5页,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还多5页,还剩下15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全班学生都面露难色。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如果我们能把这一题解决,相关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参与率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弹性很大,每个单元的课时量很少,有些章节只是提供了一种“框架”,内容却“很少”,留给师生的空间比较大,教师可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而这正是《标准》所倡导的课程要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根据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说出百分数,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而且整合了学生所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三、适度整合教材内容

数学知识逐步发展的过程和儿童认知发展的渐进过程,决定着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数采用圆周式编排,即把要学习的每部分内容划分几个阶段学习。至于每部分内容划分几个阶段,就要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份量、难易程度以及教学对象的年龄而定。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有目的地调整课时安排、内容顺序,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如可以将“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安排在一起教学,因为这两个单元内容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正好为学习“凑十法”奠定基础。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变更教材、重组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不仅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还更贴近教材意图和学生实际。

四、高质量地创设情境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素材非常丰富,呈现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吸引力大。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静态的图、文、数、式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或能真实感受的数学活动,积极创设呈现基本数学事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的过程,成为不断地积累学生经验的过程,让教材提供的素材成为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如在教学“三步混合运算的问题解决”时,发现学生虽然很熟悉有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已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或体验,但是还无法提炼、概括数量关系,不能由生活数学回归书本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商店买东西”、“两车行走”、“铺地砖”等实际活动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汽车运货”、“学生栽树”、“几倍多(少)”等现实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或再次感受。由于生活经验被充分激活,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因此很容易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总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感受其素材选择的独特视角,把握其知识展开的逻辑层次,理解其活动安排的全新思路,领会其内容整合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们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去。

上一篇:开学第一周初二作文下一篇:2022年xxx机修xxx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