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共10篇)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1
一、一丝不苟,细心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6000、480、9600、7、30000、630、4800、8
2.用竖式计算(最后一题要验算)。6942、9792、6006、21……20.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5×16 + 105÷21 750÷[25×(3128
3=(46+54)×26 =83×(101-1)
=100×26 =83×100
=2600 =8300
二、认真读题,思考填空。
1.3000毫升,7升;
2.24×42 + 24×58=24×(42+58),a×(b + c)= a×b+ a×c
3.=、>、=、<
4.(7、14、21、28、35、42、49);(1、2、4、5、10、20)。
5.(2、36、50)是偶数,(1、5、21、29)是奇数;(2、5、29)是素数,(21、36、50)是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6.(a+2b)元;(25a+50b)元
7.(①、③)是锐角三角形,(⑤)是直角三角形,(②、④)是钝角三角形。
8.(1)(70°),(2)(35°)。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360÷(6 + 3)×4;
2.9800元;
3.5、2、8;
4.90-a;
5.1500毫升;
6.2cm、3cm、4cm;
7.第二个;
8.6条。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2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3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3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教材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知识的价值。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的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认识垂直”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场景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通过组织看一看、量一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物体表面上互相垂直的现象实例,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2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从每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何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呢?请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3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评析借助教材例题提供的素材,让学生找出平行线,一方面对上一节课进行了复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新知。另一方面为下面发现“垂直”、抽象“垂直”提供物质基础。
二、观察发现,认识垂直
1初步感知垂直现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你能从图中找到相交的线吗?指一指、说一说。
师:从两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组相交的直线,从中我们各抽出一组。(课件出示两组相交直线)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而且这里的这4个角都是直角。
2深入研究,形成概念。
(1)根据讨论提纲,课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
★什么叫互相垂直?你是怎样理解“互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垂足?
(2)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分别记作直线a和直线b,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怎么描述呢?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回归生活,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几幅图片,找找看,哪些线段所在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指一指、说一说。
(2)变换、沟通。
课件动态出示镜框位置变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这个镜框,如果老师这样放(倾斜),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如果我们把镜框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还互相垂直吗?请谈谈你的想法。(稍停)
(3)拉成这种形状,长边和短边不是互相垂直的,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依据是它们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评析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的两组相交的直线的特点,抽象出“垂线”,形成对垂线的感性认识;经过自学讨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光再转向生活,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相框的两次变式(先是长方形的位置变式,接着是图形形状的变式),使学生在变换的情境中深刻感知“垂直”的本质。
三、动手操作,学画垂线
1认识垂直线段。
刚才从生活中找出了大量互相垂直的例子。那
么,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组织学生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教学垂线的画法。
(1)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垂线,想不想自己画一组垂线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后课件动态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先将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已知直线平移,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然后沿着这条直角边,过这已知点画一条直线。
3教学“试一试”。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课本“试一试”中画一画。
评析能借助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已认识图形中的垂直线段,为动手作图明晰概念;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尝试画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尺规作图的步骤,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个环节,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教师的示范指导、有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指定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这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想法。
利用其他形状的纸,能折出直角吗?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们在“想想做做”第3题上,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谁来说说,关于垂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典型习题分析
1用足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巩固概念,探究规律。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效的操作活动。如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教材在41页安排了“想想做做”第2题,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折痕的长度,再结合图形独立思考能发现什么,知道这些折痕的长度是相等的,了解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在教学完平行线的概念后和教学平行线画法之前可以安排这个练习。为了使这个操作活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下面的教学步骤加以实施。
(1)折纸: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观察对边平行。尝试用它折出一组平行线。
(2)验证:折痕是否平行?怎样验证?
(3)讨论:折痕的长度相等,说明了什么?
(4)引新:你能利用这个发现尝试画一组平行线吗?
这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操作、讨论的空间和时间,展现其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平行线”的直接感受和体会。
教材第4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第45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和练习六的第6题都应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探究发现。
2注重数学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画平行线和垂线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能。
教材中多次安排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练习,而且已知直线的位置经常变化。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已知直线位置的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竖直”对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练习六第4题。本题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第1小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作图,教师个别辅导。
(2)学生交流画法,教师强调作图要点。
(3)出示第2小题。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议议,该怎样完成。学生动手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4)变式练习。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先过A点作底边BC的平行线。再画出底边上的垂直线段。
3加强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平行线、垂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教材也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练习六的第7题。
这一题意在通过寻找最佳“接水管”的方法来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4
语文作业
一 看拼音写字 词 句。
xàun rǎn gōu lâ tiān yī suō yī
()()()()mãi tàn dāo zãi wǔ rǔ jì mî
()()()()xī yì fù
清()战()()习
()日 容()依()()阳()友 师()呼()友()()裕
()望 造()()税
ãr yìng shēng dá yuē:wâì wãn kǒng quâ shì fū zi jiā qín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醉()绞()妨()碎()跤()防()慌()遥()肆()谎()谣()津()
三、查字典,完成下面练习。
要查的字
部首
音序
选择义项
敝国
①破旧,破烂。()②谦辞,旧时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赔不是
①赔偿。()②损失本钱。()③向受损害或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痴笑
①极度迷恋。()②精神失常。()③傻、愚笨。()完好无损
①减少。()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不惜代价
①价格。()②价值。()③化合价的简称。()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随()所()银()()裹 严阵()()始()不()杯()()薪 废寝()()()()茹苦 任()()怨 赤()()心
扶()济()()()蹈火()苦()绝
1.不能让他这么 地逃学,否则会害了他。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个 的世界!3.奶奶病得那么严重还支撑着为我缝好了袜子,真让我 呀!
数学作业
一、填空。
1.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12,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2.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36,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3.18的因数有 , 24的因数有 , 它们的公因数有。
4.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这个数最大是。
5.写出公因数仅有1的两个一位数: 和 ,这两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是。
6.有两个整数a、b,如果a=4b,则(a,b)= ,[a,b]=。
7.在下面的〇里填上“>”“<”或“=”符号。
〇 0.125 〇 1 4〇3 6.5千米〇6 千米
8.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9、分母是7的真分数有()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有()个;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带分数是()。10、57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果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1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
1.两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
2.一个数的因数必定小于它的倍数。()
3.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时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5、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三、选择。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中。比一比,算一算,哪个才是正确答案? 1、6年7个月=()
A.6710 年
B.6.7年
C.6712 年
2、米表示的意义是把()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A.4米 B.1米 C.单位“1” 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 的个数是无限的。
A 公倍数 B 公因数 C 倍数
4.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 18 B 27 C 47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和90 B 45和90 C 45和30
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2和1 12和18 72和48
4和15 5和7 90和30
科学作业
一、首先准备好教材和学具:
1.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薛金星主编
2.本子:课堂笔记本一本--------主要是摘录课堂重点和本课核心知识点。
科学纠错本一本--------摘抄错题(包括课堂作业本、全解上的作业、单元试卷上的题目),并写上你的解题思路。
3.学具准备:黑色水笔2只、蓝色水笔一只(主要是订正用)、红色水笔一只(主要是批改题目用)、直尺一把(主要用于连线题和作图题)
二、做好预习六上科学第一单元的作业:
六上第一单元《机械》单元共8篇课文和一个单元能力测试
预习要求:主要在全解上完成,首先画出每一课中重点和难点,并圈出关键词;然后熟读下面的每一个活动,并圈出每项活动中的关键词;最后完成全解上的课后的“重点难点全练”,做完后进行校对,并对错题打上五角星,摘抄在本子上。
三、完成实践作业:
科学课讲究的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利用暑期时间抓紧完成每个单元的实践制作任务,主要参考如下:
第一单元----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杆秤
第二单元-----可以制作一个框架结构(或者是制作一座承重能力强的纸桥)
第三单元-------设计制作一个超强的简易电磁铁
第四单元-----设计制作一份生物分布图(可以是校园、公园、植物园等)
四、补充科学课外知识(可以作参考)
1.购买《科学探索者》系列书籍
这部系列丛书主要由17本书组成,是美国学生科学用书,包括科学上面的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编的很全面,到了初中也可以沿用,对增长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好处的,价格稍贵一点,家长可以参考。
2.购买《少儿科学百科》,可以参考!
这部书主要是用各种彩图的形式介绍科学中各种现象。
以上两类书可以自愿购买,没有硬性规定。
五、做好下学期期初科学五下册的测试:
暑期中认真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老师设计的五下26页的每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好好温习一下,该背的概念和原因就要背出,作图题就要能做,下学期一开学就要全体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主要内容就是五下册的科学知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五年级学生暑假如何提前准备小升初?
教孩子学会课堂记笔记
暑假的培训课,一定程度上都会将五年级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时候,孩子一定要养成边听、边记,边想、边记的好习惯,只有这样,课堂上所学才能更好的吸收,也才能更好的运用。
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家长应当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清晨大声朗读课文,对语文英语课本中的重点课文,一定要读出声,而且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样,孩子说话时才有底气有利于他的人际交往。
大量阅读人物传记
大量阅读人物传记,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有着积极的励志意义。
当然阅读也要需要方法的。建议:可以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读多少内容,然后再让孩子写写读书笔记,或者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样才会让孩子在读书的同进,在思想内容上,从厚度广度上有一种提升。
多学一些技能,做一些家务
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如游泳,羽毛球,乐器等,让孩子的业余生活不枯燥。
心理上有准备
初中,最大的考验就是作业量的增加,这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和承受力的考验。其实中学和小学无质的区别,只是挑战更大,但这种挑战也是随着孩子的能力的增加而增大的。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学得轻松。
学习上也要有所准备
当天事情当天清,不要规程到交作业时才恶补。
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初步指导。要强调六个环节:预习、听课、笔记、阅读、复习、作业。
新学期开始前,做好预习准备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5
星期一:
一、趣味园:(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要求背诵)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5、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8、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二、文海探珠
治本在得人(译文)
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题目答案:
1、(1)喜欢(2)根本办法(3)回答(4)深广
2、参照译文
3、核真
三、阅读天地
1、注音略。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我用樱桃核当作钱去换糖果。
3、他是为了保护我纯真的童心不受伤害。
4、是多年前在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里用樱桃核买糖果的感觉。
5、我明白了威格顿先生当年的用意,他使我在金钱和保护孩子纯真的童心之间作出了选择。
四、文化泛舟。要求了解,最好记住。
星期二
一、趣味园(李白诗句)(要求背诵)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4、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白发三千太,缘愁似个长。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文海探珠
侏儒梦灶(参考译文)
卫灵公在位时,弥子瑕得宠,在卫国专权。有一个求见灵公的侏儒(进殿)后,说:我昨天做的一个梦已经应验了!灵公问:是怎样的一个梦?侏儒说:我梦见了一口灶。它预示我能见君王。灵公一听很生气。他忿忿地说:我听说要见国王的梦是梦见太阳,怎么成了要见我是梦见灶?侏儒说道:太阳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没有哪一件东西能遮挡其光辉;国王要照亮一个国家,一个人是不能蒙蔽得了的。所以将要见国王会梦见太阳。所谓灶,一个人烤火用的,那么他后面的人没法见到的,当今是否有一个被国王烘烤着呢?那么在下虽是梦见灶,不是征兆对了吗?
题目答案:
1、(1)所以(2)现在(3)虽然(4)后面的人
2、见译文
3、巧妙地讽谏国君应听取多方意见,了解各种情况,不能偏听偏信,否则会被宠爱的佞幸所蒙蔽,害己误国。
三、阅读天地
1、(1)跋(2)镌
2、(1)踩(2)夸
3、B
4、C
5、比喻,他的奋斗
6、赞颂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愿做铺路泥土的奉献精神。
星期三
一、带人体部位的成语(要求记住,并通过查字典了解其意思,并造句)
焦头烂额 另眼相看 画龙点睛 一目了然 扬眉吐气 千钧一发 掩耳盗铃 嗤之以鼻 唇齿相依 劈头盖脸 三头六臂 了如指掌 口蜜腹剑 感人肺腑 铁石心肠 磨拳擦掌
二、文海探珠
杨布打狗(译文)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题目答案:
1、(1)穿着(2)这样(3)同返回来(4)刚才,以前
2、见译文
3、杨布出去的时候穿的是白色的衣服,回来时却穿着黑色的衣服,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柲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这个故事给我人们的启发是:从狗的角度看:人们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生活的实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低级的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杨布的角度看: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三、阅读天地
1、C
2、C
3、动作、语言、语言
4、我对椰子的感情。
5、因为新鲜椰子汁甘甜,更因为海南人的坦诚纯真。
星期四
一、趣味园(关于生活哲理的名句)(要求背诵)
1、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2、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3、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4、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二、文海探珠
酒店猛狗(译文)
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卖酒的人)挂出的招牌也很长(醒目),但他卖的酒因卖不出去而发酸。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将买您家的酒时,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有治国学说和方法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但是国君左右把持权力的大臣迎上去诽谤他们,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寓意: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酒都会变酸。像猛狗一样的奸佞小人是国家的祸患,一个英明的领导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领导者只有从全局出发,考察贤佞,辨识忠奸,才能慧眼识人,做到知人善任。)
题目答案:
1、(1)原因(2)将要、打算(3)....的原因(4)代买酒的人
2、见译文
3、见寓意
三、阅读天地
1、她被排除在合唱队之外,而这里竟还有人赞美她的歌声;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她唱歌并热情赞扬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2、怕姑娘知道他是聋子而心灵再次受到伤害。
3、(1)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2)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作用:表现老人对他人心灵的关注而成就他人的美好心灵。
4、要点:惊讶、感动、受到鼓舞,充满信心
5、如果有关爱他人的爱心,即便是聋子,他的心灵也能聆听和感应。
四、文化泛舟(要求背诵辛弃疾的词,并记住典故)
关于本首词的故事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回忆自己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和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志豪情而作,当然,最后仍是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了。
今天咱们单说词里的三个故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首词的了解
剑的故事
话说南宋某年,在沂蒙山区,有一座山寨,寨里是一支民众自发组成的抗金义军,为首的,姓耿名京,(曾爱看梁羽生小说的弟兄们肯定对他和辛弃疾的关系和事迹熟悉得很。)此人一介草莽,却统帅着数万大军。这一天,耿京正在休息,有人来报,说一着蓝衫骑白马的青年持帖闯山拜会要求入伙。(不用说,就是辛弃疾了。)耿京忙请来一看,呵,竟是一个白面书生!心中很是犹豫。但碍于这介绍人台硬面子大(古代也兴这个。),只好留他作个书记官。可辛弃疾岂是池中之物,没多久就提了很多建议,又说服耿京整编了军队,并开始演练阵法(嘿嘿,看得耿京一愣一愣。)。于是渐渐成了耿京的左膀右臂。军队强大了,两人就想着和金兵较量较量,但是遇到一个难题,在他们和金兵之间,还隔着一个清风口,这清风口也有一个山寨,领投的是个胖大和尚,名叫义端。此人是个自立门户的山大王,不降金也不降宋。不管你是谁,甭想过他的地盘儿。两人商量不出办法,辛弃疾可是出生牛犊不怕虎,把心一横,独创清风口。动之以武,晓之以理,使出浑身解数,最后竟把义端的队伍给收编了!真令耿京大跌眼睛,佩服得无可无可。这下义军是老虎发了威,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海州。一面原地休整,一面派人通知朝廷出兵,以期两军夹击,于海州会师。不料朝廷此时正在议和,不肯出兵。义军撑不下去了,只好回师根据地,不料探子来报,说清风口义端见势不好,投靠了金兵。这下义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并。真是进退两难。耿京一气之下,竟要斩了辛弃疾,(理由是谁叫他收编了这个野和尚!,看来耿京不大讲理。)辛弃疾无奈,只好又来了个独闯清风口,经过一番恶战,取了义端首级。(TNND,真是文物双全!)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挽救了义军的失败,义军成功退守沂蒙山。辛弃疾想想义军前途渺茫,只有想办法打入朝廷内部,压倒主和派(攘外必先安内嘛),从而取得朝廷的支持才是义军的出路。而这个任务当然非自己不能完成了。不过此去风险重重,且关系重大,身上还带有义军重要的秘密文件。临行前,耿京解下佩剑,说:红粉赠佳人,宝剑送英雄。此剑削铁如泥,乃是神兵宝器。愿你持此剑为义军杀出一条生路,为北方百姓杀出一条生路!(真有点儿象嘱托后事。不过后来果然辛弃疾再回山东时,耿京已为叛徒所害。这是后话。)这便是词中剑的来历。
醉的故事
辛弃疾别了耿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朝廷,想办法在皇上驾临较场时一展身手,遂得以面圣。从此在朝中得志,还先后出任了各地知府等官职,并曾潜回到山东,却惊闻耿京之死,义军也烟消云散。他想办法为耿京复了仇。但朝中终是主和派的天下,他越来越不得志,最后不得不在淳熙八年退隐鹅湖山。从此郁郁寡欢,与酒为伍。直到有一天,他看着耿京送他的宝剑,意识到自己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酒只会消磨他的斗志,他不甘心就如此置北方那些在金兵铁蹄下的百姓于不顾。于是作《沁园春》一首以志戒酒:杯,汝前来!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需来。
词写得诙谐生动。可是有一天,陈亮来访。陈亮何许人也?陈亮陈同父,也是文武全才,赋性慷慨,任侠使气,一时称为豪杰。(前面曾讲到《卜算子的故事二》里那场官司就是因此人与仲友一时意气之争而起的)辛弃疾隐居时并不识此人。一日,辛弃疾于楼上望远,只见居处山旁小溪对岸,有一人骑马而来,过桥时,马停不前。那人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那人大怒,拔出佩剑,一剑挥去马首,马倒地上,那人却面不改色,徐步而行。辛弃疾大奇,觉此人真是吾辈中人。此人正是来访辛弃疾的陈亮。两人遂为友,辛弃疾于此忧国而不得志之时,逢此良友,真乃一大快事,怎可不饮?可是毕竟刚刚戒了酒。于是辛弃疾挥毫又作一首《沁园春》,词曰: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渴,都称齑臼;杜康出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麴蘖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君言岂病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至全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霞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两人遂饮至大醉。此是醉的由来。
鹅湖之会的故事
这个故事得接着前面的说。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文前《破阵子》。陈亮在辛弃疾家中一住十天,两人泛舟鹅湖,登山远眺,并有诗作唱和。陈亮告别后第二天,辛弃疾觉意犹未尽,又亲自追赶陈亮,想挽留他再多住几天。追到鹭鸶林,遇到一场大风雪,举步惟艰。只得怅然而返。归途投宿泉湖四望楼,夜闻笛声,凄凉之极,遂作《贺新郎》一首给陈亮: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枝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未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而陈亮似遥感辛弃疾词举,五日后径来书索要此词。得之,依韵和一首云: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陈亮雪夜访辛弃疾,挑灯看剑,醉论时事,互相唱和,这次拜访就是文坛上传为千古佳话的鹅湖之会。
附一:辛弃疾对鹅湖之会的自述: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而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音,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星期五
一、趣味园
1、声东击西安然无恙
2、同舟共济南柯一梦
3、不谋而合肥头胖耳
4、地北天南宁缺勿滥
5、源远流长春风化雨
6、难能可贵阳春白雪
7、百川归海口若悬河
8、指东骂西宁死不屈
二、文海探珠
烛邹亡鸟(译文)
景公喜好射鸟,让烛邹掌管鸟(他)却把鸟弄丢了。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列数说了他的罪状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王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原因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数落烛邹的罪已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题目答案:
1、(1)丢失,逃跑(2)这(3)原因(4)完
2、见译文
3、奢侈玩乐、重鸟轻人的残忍;巧言善谏的机智聪明
三、阅读天地
1、臃肿 绽开 闪烁
2、A
3、绝望到极点
4、随着火柴一根根减少,考察队员的心情越来越紧张,希望越来越渺茫,火柴显得越来越珍贵
5、动作,环境,肖像、心理
6、略
四、文化泛舟(了解,有可能的话记住相对的时间)
暑假作业答案【二】
星期一:
一、趣味园:(李清照的诗句)(要求背诵)
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8、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二、文海探珠
庄子垂钓(自学提示)
n 注释
①庄子(约前369-前286):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楚庄王后裔,做过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后终身不仕。著有《庄子》。②濮(pú)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③先:先去传达楚王的旨意。④累:拖累,麻烦,意思是请庄子去楚国从政。⑤不顾:不回头,不理睬。巾笥(sì):用巾布包裹起来,装进竹箱。笥:竹箱。⑦宁:宁可。留骨而贵:留下骨壳被人珍惜。⑧曳(yè):拖。涂:泥。
n 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境内
今常用义:国内。文中古义:国家大事,是借代义;如愿以境内累矣。
大夫
今常用义:医生,音dài fu。文中古义:古代的一种官职,音dà fū;如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愿
今常用义:愿意;愿望。文中古义:希望;如愿以境内累矣。
[一词多义]
使
(1)动词,派,派遣;如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连词,假使;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顾
(1)动词,回头看;如庄子持竿不顾。
(2)动词,看;如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观刈麦》)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生
(1)动词,活着,生存;如宁生而曳尾于涂中。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动词,出生,诞生;如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愚公移山》)(3)名词,旧称读书人,也可指年轻人;如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将
(1)副词,即将,将要;如吾将曳尾于涂中公将鼓之。(《曹刿论战》)(2)动词,扶助,扶持;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3)介词,因为;如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宁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6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016寒假作业(答案)
P2.一、假日2
蟠桃2
应答2
疟疾2
深造2
祖国1
朝霞2
塑造1
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三、1.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们游玩了美丽的公园。
2.秋天到了,美丽的校园里摆放着盛开的菊花。3.可亲的马老师耐心地教育我。
四、牙门走苟(衙门走狗)
P3
一、大材小用
一场空
暗中叫苦
二、(竖着做)巢,洞,圈,穴,窟,匾
窝,牢,厩,笼,栏,箱。
三、南郭先生
匡衡
蔺相如
赵括 越王勾践
刘备
四、和平友谊
报春使者
勇敢搏击
任劳任怨 勤劳无私
乖巧伶俐 勤劳团结
吉祥如意
五、脸映桃红桃映脸,风摇柳绿柳摇风。
海上飞燕飞上海,江内行船行内江。
P4
一、1.苏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汗水
心血
司马光
警枕;
童第周不懈努力
名列前茅;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3.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春联》
因为让我知道了,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它可以描绘美丽春景,也能表达人们美好祝愿。
二、1.③
2.④
3.④
4.①
5.②
6.①
7.②
8.③
9.②
10.③
P6
一、明—鸣
雪—血
伦—纶
备—背
而—尔
尽—禁
滨海县圆梦家教
慢—漫
留—流
章—彰
二、1.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变冷了。
2.笑眯眯的太阳在蓝天上散步。
三、春节采买计划
春节快到了,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去购买年货。我家在东街头,从家出发,先步行到育才路的中国银行,搭乘二路公交车吉达广场站下车,向南前往大润发超市购买糖果。然后向北步行至吉达广场,沿向阳大道的水果批发市场购买各种水果。再沿那家大粥店旁边的二道街菜市场购买各类蔬菜鱼肉。然后打的到鱼市口下车,向东沿老街购买花生、瓜子、对联、烟花和大红灯笼。最后顺利到家。我都迫不及待了,但愿爸爸妈妈能带我一起去。
四、1.而海绵呢,却与沙子不同。将一块海绵浸如水中,再拿出来看时,它已经喝得饱饱的,用手一捏,就可以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是吸到了水,并且储存起来了。2.海绵吸水的学风是指(善于理解,将知识化为既有提高自我的读书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你深入了解掌握知识,真正的学到知识,并融会贯通。)
如果看书像沙子过水一样,结果是(一无所获。)3.感想:(作学问要精,不能不求甚解,要思考,要总结积累,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P7
一、1.稍—梢
2.原—源
3.√
4.竞—竟
二、3
三、1.选择:zhuō
由来
yàn
即使
解救
2.秦沫沫和两个阿姨
全班同学和老师
最美的名字里包含着两位素不相识的阿姨给我的爱.3.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你们却一心只想着怎么救活身边的小孩,两位阿姨,你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P8
一、1.勤劳动丰衣足食 讲卫生益寿延年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二、乐器店——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照相馆——美好回忆永驻,当年形象犹新。粮店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刻字店——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
三、2 3 1
四、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滨海县圆梦家教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五、春联小知识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家庭都会在新年写春联,贴春联。春联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
春联采用中国文学里的对仗思想,分上联和下联,平仄有秩,对应工整。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对与否 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我们如此常见的贴春联,竟然蕴藏着这么大的学问,我不得不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P9
一、鞠躬 姿态 气氛 污染
二、1.变色龙 2.笑面虎 3.地头蛇 4.铁公鸡 5.哈巴狗
6.替罪羊 7.井底蛙 8.老黄牛 9.小绵羊
三、杨柳依依随风飘,小舟悠悠水上漂,小偷窃窃用目瞟,果儿红红瓜成瓢。
四、给妈妈洗脚
爸爸去外地工作了,家里就剩妈妈一个人操劳着。每当看到她那疲惫的样子,我真想为她做点什么。
那天,我打开电视,看到一个小孩端着一盆水走向妈妈,说:“妈妈,洗脚!”我被这个镜头感动了。晚上,我看到妈妈正要洗脚,就说:“妈妈,我来帮你洗脚!”妈妈听了,显然有些惊讶。随即,她的目光变得柔和而慈爱。
我轻轻地揉着妈妈那粗糙的大脚,眼睛不禁湿润了。多少年,妈妈为了我的健康成长,累得腰酸腿疼。可我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甚至连她的生日也不知道。
我抬起头,望着妈妈疲惫的脸愧疚地说:“妈妈,以后我要帮你多做些家务!”妈妈笑了,慈爱地看着我,缓缓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要认真读书……”我分明看见两颗泪珠在妈妈眼里打滚……
我低下头,轻轻地为妈妈洗脚……
P10
一、天覆地载、天长地久、天悬地隔、天造地设、天崩地坍、天愁地惨、天开地辟、天经地义、天摧地塌、二、1.大智大勇 2.匹夫之勇 3.神勇
滨海县圆梦家教
4.万夫不当之勇 5.血气之勇 6.忠勇
三、1.一层是(做木工活木板间留缝隙), 另一层(是做人处事谦让不算计。)
2.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人对人的认识处于全貌状态而不是见树不见林的偏见状态。人和人相互接纳、包容,需要接纳的时间和包容的空间,那条缝隙就是人和人相互认识接纳包容的足够时间与必需空间。
四、说真话的是(磊磊),闯祸的是(军军)。
P11
一、1.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一呼百应 三令五申 七上八下 千奇百怪 2.望梅止渴 雨后春笋
世外桃源 藕断丝连 沧海桑田 花红柳绿 3.鼠目寸光 狡兔三窟
马到成功 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龙争虎斗
二、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三、1.卡 2.夕 3.旦 4.子
四、答: 喜欢落叶,因为落叶用自己的衰亡换来了春天的诞生。
我由落叶想道了老师,想到了那些年纪大了却依然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们。
P12
一、这些成语都是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多读书才能有知识,才能有更多的智慧。)
四、爸爸妈妈,这是我的最好朋友何涛。他和我一样喜欢读书,他看过许多书,像名著、小说、脑筋急转弯等,所以他脑袋瓜特别聪明,爱思考。
P13
一、√×√×√
二、拿 默
四、提示:根据诗意,画出重点景色。
诗意: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滨海县圆梦家教
P14
一、1.唐 刘禹锡 潭面 镜子 洞庭湖 白银盘 君山 青螺
2.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 三、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山上摩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胡闹请出
P15
一、欣赏 宽慰 梦想
慌张 冷清 节约
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四、1.略(文中摘抄)
2.(1)两 因为别人都酷爱他的书法。
(2)对仗 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 学到很多对联的知识。
五、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P16
一、优异 成绩习惯 勤奋
修订 艰苦 跨越 快捷
二、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他的生活(十分清苦),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2.晓行夜宿 《本草纲目》 3.(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4.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
三、1.当我有不懂的知识时,可以上网去寻找答案或者寻求帮助。
2.我会和老师用邮件联系,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
滨海县圆梦家教
P17
一、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相得益彰 肝胆相照 开门见山
二、1.诚实与信任
2.善良 背信弃义 明智 我明白了要像九色鹿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像调达背信弃义、贪得无厌,而是诚实守信。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最宝贵的财富 4.君子一言 5.人心要实
三、1.张洁,你的字又工整又漂亮,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看你的字了。
2.妈妈,你做的菜真是太好吃了,我要天天都吃。
四、1.②
2.我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与肯定,心里不再慌张了,所以心一下子平静下来了。
P18
三、范文:
快乐除夕
过年喽!我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我可以拿到很多的压岁钱,可以放美丽又刺激的烟花,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而最振奋人心的还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且一边吃一边可以观看精彩纷呈的春节联欢晚会!
除夕夜这天,我们全家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漂漂亮亮。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好吃的食品,准备到外婆家大吃一顿。一整天,我们家忙得不可开交,浓浓的节日气氛一直在我们家上空盘旋着!
傍晚,我跟随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外婆家,手里拎着一大袋我最爱吃的食品,有香辣的烤鸡翅,有清淡可口的春卷,还有香喷喷的豆腐块……看着这些食品,我的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不久妈妈帮外婆摆好了一桌的美味菜肴,一家人开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品尝着热腾腾的菜,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吃完年夜饭,我们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天空中,马路上,到处响起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映红了路人的笑脸。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7
四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本质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探究加法交换律时, 我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操场上, 同
学们正在上体育活动课, 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算出跳绳的人数是多少吗?
学生迅速口答出跳绳人数是28+17=45 (人) 或者17+28=45 (人) 。我把算式写下来, 说:“无论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 都是求的跳绳人数, 结果都是45人, 能把这2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迅速写出了等式28+17=17+28。接着, 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个案特点———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加法算式, 两个加数相同, 得数都等于45;区别在于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然后, 我让学生写几道类似的等式, 学生既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17+23=23+17、28+23=23+28, 也可以任意写出12+8=8+12之类的算式。学生写完后, 我追问学生类似这样的等式能不能写完, 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各不相同的等式中蕴藏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一般是结合具体算式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如28+17=17+28说成28与17的和等于17与28的和) , 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 我介绍数学上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 学生很快用字母概括出加法交换律:a+b=b+a。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引导猜想, 模仿举例、验证猜想和展示交流, 归纳概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并在自主创造、建模过程中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最后小结研究加法交换律, 即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样, 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概括过程, 概括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再次概括, 灵活迁移
探究加法结合律时,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计算出28+17+23=68 (人) 。交流时, 我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求的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 我问他们如果要先求参加跳绳的人数怎么办, 他们很快给28+17添上括号,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 再和第三个数23相加;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添上括号, 写出算式28+ (17+23) ,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添上括号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 再跟第一个数相加。反应快的学生不等我说脱口而出地说 (28+17) +23=28+ (17+23) , 我接着引导学生先算一算, 再观察: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 +13○45+ (25+13) , (36+18) +22○36+ (18+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等式中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初步发现了规律, 但同时也发现用语言表述有一定困难, 就直接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示, 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把规律用字母表示成 (a+b) +c=a+ (b+c) 。通过学法迁移、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三次概括, 触类旁通
学生的概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 到灵活迁移后,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阶段, 再次经历概括过程, 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 篇8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一、计算训练:
出示:
450-120×8÷6180-40×4+26245÷5-12×3
(45+36)×(78-66)672-(250-18×5)(530-170)÷(15×4)
让学生任选一、二道题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一个班中有女生22人,男生有25人,四年级有13个这样的班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比较:22×13+25×13 与(22+25)×13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果园里要运送1200箱水果,一辆卡车4次运了480箱,照这样计算,还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分析:还要运多少次是什么意思?(是指运完480箱之后剩下的还需运的次数)要求还要云几次先要求出什么?(剩下的箱数和每次运的箱数)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问题,书本第6-9题。
第六题:讨论“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意思”“再增加2两辆卡车”后现在有多少亮参与运输。要求一共可以运多少箱“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第七题:
分析:要求“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否都已知?怎样列式?
学生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第八题: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460块正好铺满”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
第九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篇10
一、主要的调整与变化
(一)统筹安排“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其中,《认识多位数》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设了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主要有两点变化: 一是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之前,增加了积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 二是新增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既有经验中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数学抽象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计算器计算》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两个单元整合而成,主要教学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以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素商不变的规律、积的变化规津等内容,同时还新编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运算律》单元主要是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合井成一十单元。这样在基本完成整数运算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对运算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后继学习中主动将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分数运算中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继续教学画线段图、示意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把实验教材中《解决间题策略》单元的相遇问题安排在《运算律》单元,以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二是安排例题教学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能更好地体现直观图示在锚述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二)合理整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
“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丰》等三个单元。其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调整到多边形的认识之前教学,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认识多边形时。主动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多边形的特征,丰富对多边形的认识;二是由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三是适当降低画平移后图形的要求,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同时将一个图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平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这样安排能更好地凸显相关知识和方法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方法的迁移。《确定位置》单元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精心选择“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
按照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值息》。其中,《一亿有多大》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数字与信息》由五年级下册移来,且都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以突出活动的目的性、划性和探索性。同时删去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安排的《美妙的“杯琴”》等四次实践活动。(四)删去“找规律”单元,增设探索规律”的活动
根据实验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安排《找规律》单元,不再要求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增设《探索规律》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意识。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此外,本册教材没有安排“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删去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单元。还前移了《升和毫升》《混合运算》单元,这两个单元都安排在四年级上册;后移了《倍数和因数》《用宇母表示数》单元,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
二、各单元教材修订的主要方面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修订后第二学段教村的编排体例。以下仅就各单元教学内容的主要变化作简要说明: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二是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对例题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耍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郡是图形的全等变换,但由于运动方式不同,构成要素各异,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难度也不同。为此,教材根据图形运动的不同特点,在尊重学生既有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合理设置认知起点,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感知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I例如,认识图形的平移时,教材直接呈现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图形中对应边或对应点的平移距离,掌握正确数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特征的认识。
认识图形的旋转时,由于图形的旋转涉及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等要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材适当降低了认知起点,引导学生结合小区门口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实例,初步感知构成旋转运动的要素,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用抽象的图形表示转杆旋转的过程,由此获得对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的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进一步丰富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认识。这样,基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设置不同的认知起点,既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探索空间,又突破了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准确把握平移I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而画运动后图形的关键是确定运动后图形的顶点。教材无论是教学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还是教学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都紧紧抓住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寻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例如,教学画旋转后图形时(见图1),教材在附页中提供了与所旋转图形完全一样的纸片,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旋转后图形的顶点,再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旋转前后图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学会画旋转后图形的方法。这样设计,有效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强化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
(二)认识多位数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主要有三点变化:
第一,适时更新和充实一些现实而有趣的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素材已比较陈旧,不能客观反映时代的脉动,也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反映社会发展现状的事实材料,如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油菜籽的产量等,以及与天文、地理、生命、环境等学科有关的材料,如人体内全部毛细血管的总长、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等,作为学生认识多位数的题材,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认识和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拓宽知识视野。
第二,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基本相同,学生有条件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中来。但由于实验教材仅在练习中安排: 一道相关的练习,容易被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所忽视。为了加强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本次修订专门安排例题教学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自主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整万和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第三,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了四舍五入”法是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但由于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教材改变了实验教材的编排思路,(见图2)呈现问题后,先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描点表示数,再借助数轴的直观,自主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这样把抽象的数转化为能直观比较长度的线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四舍”与“五入”的合理性,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感受图形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三)三位数乘两位教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把日常生活中一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系统掌握整数乘法运算的方法,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1.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运算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单元安排积的变化规律,既是对学生己经积累的计算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为接下来学习和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提供必要的支撑。为此,教材的例4(见图3)以“提出猜想一举例验证一获得结论一应用拓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体验由简单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过程,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2I.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出常见数量关系的过程。
常见数量关系是描述现实生活中某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积累起来的具体数量关系,正是进一步抽象与概括的基础。因此,教材强调让学生自主经历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例2和例3分别呈现了和单价、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和概括,把实际问题中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能表示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经历这一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水平,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四)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器的引入,不但解决了大数目计算的问题,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研究数学的范围,使一些具有特定结构且含有简单规律的计算得以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教材特别重视提供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和归纳,主动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而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积累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结构美和形式美,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例如,教材的例3(见图4)提供了一组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是111、222、333…的算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再如,教材第43页第6题(见图5)是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改编而成的,根据九宫格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可以写出很多相等且对称的加法算式p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重点是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直观图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几何直观能力。首先,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数量关系相对复杂,通合画图描述和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感受直观图示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作用。例如,教材的例1是一道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由于根据己知条件不能直接求出题目中任一个未知数,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后,能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问题,能更好地凸显直观图示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形成运用策珞解决问题的意识。
其次,教材注意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例如,例1要求”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随后的”练一练”要求“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例2要求讨论“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提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运算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出发,自主归纳井总结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二是能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相关的简便讣算和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村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 1.精选典型问题,促进数学理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把己经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学习素材的选择又直接影响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再现与调度。因此,教材特别注重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问题为素材,以激活学生的己有经验,促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完成对运算律的有意义建构。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实验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是求“买5件运动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发现“5个65加5个45”与“5个1O0(65+45)”之间的等价关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修订教材改变了例题的情境(见图6),引导学生联系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6个24加4个24”与“10(6+4)个24”之间的联系,进而获得对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与理解。2.加强实际应用,凸显应用价值。为了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教材在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同时,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一方面,结合运算律的教学适当安排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精心选择相遇问题作为例题(见图7),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整理条件与问题一分析数量关系一列式解答一比较两种解法一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促使他们主动把已经习得的解题策略和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对不同解法的比较中感受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积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主要有两点变化:
1.适当前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三角形内角和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三角形性质的必备基础。实验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后教学的,本次修订,把“三角形内角和”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
这样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第一,三角形的特征由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等三部分组成。把三角形的内角和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结构性的认识。第二,由于实验教材后置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探索三角形分类方法时,学生往往不能清楚地解释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又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三角形分类方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材在认识和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再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凸显了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观察、测量、实验等是学生探素图形特征的常用方式。教材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图形特征的过程,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获得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例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见图8),教材提供了四根小棒,先让学生任意选用三根摆三角形,并通过对各种情况的比较,初步提出猜想:再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接着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讨论,进一步完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线索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进而获得致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八)确定位置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在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数对的含义,初步学会用数对描述位置方法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苏教版)】推荐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08-27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测评05-1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05-2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中09-0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07-05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试卷10-10
四年级暑假数学作业答案05-0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08-2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6-0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苏教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