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精选4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 篇1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文具盒、课本等。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方向?(指名答)同时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描述什么的吗?(板书:认位置)活动练习:双手合十,听指令,师说生伸出双臂(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谈话:
看来有的同学对左右的方位认识还不够清楚,接下来请大家伸出双手,你知道哪支手是右手,哪支是左手吗?(生伸手)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用左手来干什么?(指名答:拎东西、扶本子……)那我们都用右手来干什么?(指名答:写字、画画,拍皮球……)
继续谈话:看来左手和右手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而且他们还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的大!其实我们身上还有很多这样成双成对的好朋友,现在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找一找。(同桌相互找,说一说)
指名答,一生说,其余学生摸一摸,强化记忆。
3、左右操。
左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教师背向学生,在前面示范做,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两边。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3(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出示冰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铅笔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橡皮摆在铅笔的左边,把文具盒摆在铅笔的右边,再把课本摆在文具盒的右边。引导:从左至右依次是……从右至左依次是……最左边是?最右边是?学习用具在课本的哪一面?请你把学习用具装在文具盒里,再把文具盒放在课本上面。
3、师举起右手,请学生判断。
讲解师生相对时方向相反。出示楼梯的情境图,上下楼梯靠右行,请学生判断哪位小朋友组走错了?应该如何走?师小结,适时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四、总结测评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请男生伸出你的左手,女生伸出右手,跟老师挥挥手,再见!板书设计:
认位置
前
左 上 右
下
后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练习时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遵
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 篇2
教学内容:数一数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1、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比一比 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1、突出比较的方法。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实物。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一分 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
教学目标:
1、让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
2、让学生经历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积累一些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整理、分析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学时间:1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教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教学难点: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
(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4)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2)结合直尺教学0。(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的含义。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和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会写0~10各数,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计数器。教学时间:10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3、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4、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能够比较准确的认识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与合 教材分析:
把10以内数的组成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样编排,是因为较小数的组成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所以教学的容量可以大一点;较大数的组成比较复杂,记忆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的步子放小一点;10的组成与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所以单独教学,更突出一点。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不但动口说,还动手摆。(2)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等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分物体的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具体分物体的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6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1.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学运算的意义。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教学。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2)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3)通过“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4)在应用中加强理解。
2.教学加法和减法计算,引导思路、发展思维、有效练习。(1)不把算法强加给学生。
(2)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3.改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2)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有层次地进行的。(3)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等。教学时间:21课时。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11~20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1)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象地展示了“一”和“十”的关系。(2)十几都是1个“十”和若干个“一”合成的数。2.在“小棒表示的数算珠表示数写出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1)把小棒和计数器的杆对应,使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的数。
(2)对照计数器的算珠写数,十位上1粒珠,在这一位上写“1”;个位上几粒珠,在这一位上写几。写的数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十几。
(3)实物图、算珠图和写出的数三者结合,理解数的组成,体会数的意义。3.应用十几的数概念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培养数感。
(1)抓抓、估估、数数。(2)数数、看看、比比。(3)排数序、找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 “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和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教学时间:4课时。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加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
2.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
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3.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里陆续教学。
4.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算法。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通过下面五点提高学生的能力。(1)整理条件。(2)用表格呈现实际问题。(3)根据问题选条件,根据条件选问题。(4)改变问题的陈述。(5)用“同样多”间接地表达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2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10课时。
第十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整理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加深对位置、几和第几的认识,巩固对四种形体的认识。
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
3、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地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20以内各数的加减及进位加法。
2、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中十进制的体会及在进位的过程中对十位上数意义的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 篇3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 生:想。
师: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请小朋友听清楚,看准了,咱们现在就开始。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师:请你跟我来认字。
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师:小朋友喜欢认字吗? 生:(非常高兴)喜欢。
师:的确,认字是很有乐趣的,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认一认4中的八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多媒体投出“出入开关坐卧立走”,指名分别认读,学生认字的兴趣很浓)师:咱们一起认一认,要看得清楚,读得准确。(师指认,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认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棒极了!《认一认4》还有八个字生字宝宝也很有趣,你们想学吗? 生:想。
(课件出示“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和相应的拼音、图画)师:这几个字你们认识了吗?不认识没关系,准确的拼读汉字下面的汉语拼音你一定能认识这些字。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大家先看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试着认字。大家比一比,赛一赛,谁认得又准确又迅速。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46页,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检查一下你的读书姿势。(学生坐好后,自学这八个字,师巡视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师:这位小朋友读书姿势最正确,送你一朵小红花。(送红花)
师: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指第一个字“东”)出示幻灯片
生读。
(课件逐个出示八个加拼音的字)请同学来读,凡是读准音的,进行表扬,并请该同学带读三遍,凡是读得不准的,教师进行纠正,带读。
师:这八个字中有你已经认识的吗? 生:(看投影)有。
生:我认识“东”两个字。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妈妈教的。
师:你真棒!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生读)生:我认识“西”,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你是位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生:我认识“„„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处处留心学习识字。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师:有你难记的字吗?那就自己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就记住这些字宝宝的?想好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有难记的字可以向同桌请教。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还有难记的字吗? 生汇报 左.右的分辨
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遮去左的上半部分),这是个什么字啊?[工] 原来左的下面是个“工”啊
同法,右的下面是个“口”,我们吃饭拿筷子的是右手,所以右的下面是个“口”
师:大家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请小朋友一起连起来读。后、右的分辨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字宝宝又怎么区分?
请两个人上来背靠背,手侧平举,让孩子们通过字型记住北
师:(指导齐读之后)咱们今天学的这八个字的卡片已经放在你们的课桌上了,但是每张桌上只有一份,同桌小朋友一起来看,边读边把字卡摆到桌子上。现在开始。
(同桌小朋友边读边摆,师巡视,表扬摆得好的同桌)师:老师为什么让大家摆它们呢? 生:不知道。
师:这八个字想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打乱顺序出示这八个字的拼音)这些音节找不到他们的生字宝宝了,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我指音节,小朋友看生字,想想它们应该和谁交朋友。把你找的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然后咱们一起看正确答案。(师依次指音节),让学生给它们找朋友。师击鼠标,多媒体联机,并发出掌声)师:请你们俩再一起把这些小卡片边读边收成原来的样子。读一个,收一个。(收好坐好的同学师奖小红花)三,穿插游戏,理解字义
1、理解东西南北
(1)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分辨东西南北的呀?
(2)东西南北这四个字都是说方向的,有一首儿歌就是教我们怎么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出示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请学生读儿歌
(3)①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看太阳辨方向。小朋友,请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呀?早上太阳从哪边升起呀?是的,太阳的确是从东方升起的,这就是我们教室的东面。
②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啦,太阳落山的方向就是——西面,这就是我们教室的西面。
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朝着早上刚刚升起的太阳,这时我们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咱们再来说一遍。
④下面请小朋友们从字卡中选择好东西南北4个字贴在教室东西南北四面墙上。小朋友你们真棒,都贴对了。谁能说说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什么?(4).对口令
(师)我说一个东,我说一个西。(生)
我说一个南,我说一个北。
我说一个南方,我说一个北方。
我说一个南极,我说一个北极。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组织游戏,理解前后左右。(1)请小朋友在字卡中找出“前后”两个字分别放在自己的前后,并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些什么呀?每个小朋友换一个方向,再说说自己前后各有些什么呀?
(2)小结:前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以自己的脸所朝的方向为标准的。(3)小朋友,你们再找出“左”和“右”两张卡片,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拿好,并说说自己的左右都有些什么呀?再换个方向说一说。得出:左右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以自己的脸所朝的方向为标准的。(4)小朋友,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问:你的右边在哪里?生:快速找到右字卡片,用右手举起,口中回答“我的右边在这里”
(其它三个方位词以次类推)(5)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 3.对口令:(注意身体语言)
前——后
前面——后面
前门——后门
前排——后排
前进——后退 四.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猜猜字游戏
一位小朋友在座位上说:“X字X字在哪里?” 另一位小朋友指黑板上的字说:“X字X字在这里。”
其余小朋友齐说“对了对了你真行!”或者“不对不对再找找!”
2、认一认
师:咱们今天学了八个字,你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吗? 生:能。(生练读)师:谁愿意读?(生争先恐后要读,齐读)
小朋友老师想考考大家今天学的这八个生字宝宝你们都记住了吗?(打乱顺序出示)
齐读、开火车读
3、火眼金睛 师:这首儿歌中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谁是火眼金睛能找到他们。出示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 篇4
1、线段、射线、直线。
①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②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③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可以度量。
2、线之间的关系
①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角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例2: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② 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定相交。相交还分为垂直和不垂直。
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即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其他三个都是直角。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例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例4: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和位置关系如果不平行,那它们肯定相交。
例5: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直线c与直线a互相垂直,那么直线b与直c的关系是平行。
3、其他知识
①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是最短的。)②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 长方形(正方形)的不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平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补充: 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④ 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互相平行的垂线段。
4、如何画两条线平行和垂直
①平行:
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用直尺紧靠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
3、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通过已知点。
4、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 垂直:
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推荐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认一认4教学设计12-2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11-06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8-16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5-2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7-14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作文11-18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01-13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7-13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练习09-0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