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

2024-07-2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精选4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 篇1

八上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读悟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每节一听

课前听读一篇佳作,师生多种形式评点(3分钟)

二、课前竞赛

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两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奏响读的主旋律。(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一读:

整体感知——感受美

1、朗读课文。

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二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同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三读: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四读:

3、联系课文相关段落,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

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写出导游词。试试看。

四、集中展示(在展示中贯穿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展示)

1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2西双版纳美,美在 3我喜欢的理由:

4我的导游词是:(口头交流)

各小组提出有价值问题,相互质疑。

五、课内语段精读。(每题20分,总分100分)

五月份,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什么钱。下午,他们再一起去帮助他们的朋友波温岁打谷子。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一座神塔,在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镶嵌着许多小镜了,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土、杂物落入井里。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1.选文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一句话中,“那”指的是()A.男人用自制的农具打谷子。

B.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用木棰细细地打谷子。C.美丽的自然风光。

D.傣家人男男女女互帮互助打谷的场面。3.选文中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傣族人对水有一种崇敬感?

5.为什么傣族人对水有崇敬感?

六、结束课文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七、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自然

“美“————秀丽

神奇

悠悠野象谷

人文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 篇2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 篇3

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          八年级(   )班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贻误(      )       颟顸(          )       渊薮(         )       憬悟(          )

情愫(     )     驾驭 (          )       滞涩(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结构应该怎样划分?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总结全文(      )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2、精读7-8节, 思考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7节

8节

3、参照上面的思路,精读9-11节,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完成下表。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9节

10节

不同的做法 产生的结果

11节 意识到错过之后

4、对于“错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6、阅读14、15节,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你找出例句,并分析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高。

7、同学们,请你说说生活中你所错过的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 (4)、看中间 (5)、自己归纳

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有些资料上也称为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2、议论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

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此外还有并列式结构)

老戚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 篇4

一、学习目标:

11、我能了解作者生平及科学贡献,积累文中的字词知识和声音知识。

2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言能力;

33、我能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重难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二、自主学习:

1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意大利()家、()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的先驱,利用()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22、字词(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啁啾()喈喈()翌()日宽宥()

弥()补臆()度窒()息

(2)解释词语意思

夸夸其谈:

优柔寡断:

人迹罕至:

臆断:

迥然:

嗣然:

愕然:

33、给文章划分部分,并简单概括每部分大意。

三合作探究

“美文不厌百回读”,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由于作者用例典型,用词准确一样很耐读。下面我们再次研读文章第二段。

11、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22、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AB层)

33、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想用这个事例让我们青少年明白什么?

44、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55、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66、主题

四、当堂检测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B伽利略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中主要介绍了各种发声的方法。

CC伽利略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D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都是事理说明文。

2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伽利略物理学、天文学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望远镜

2、拼音:zhōujiūjiēyìyòumíyìzhì

解释: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办事迟疑,没有决断。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凭臆测来断定。形容差别很大。以后。(书面语)

形容吃惊。宽恕,饶恕。

32、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合作探究

1、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2、每一种新的发现,都在否定自己以前的观点,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所以陷入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3、使文章通俗生动,易于理解,而又寓意深刻。作者想让我们明白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在生活面前,应该谦虚好学。

4、第二段是叙述和描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5、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当堂检测

1B

2.略。(朝着知识无限,我们应该不满足现状,活到老学到老,;对万事万物多留心,多思考等角度去思考,言之有理均可)

雷真民

上一篇:生产车间工艺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监护室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