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精选10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共10题;
共18分)1.(1分)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_______米. 2.(1分)某工厂有职工420人,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6倍,工厂有男职工_______人? 3.(1分)四年级(1)班同学去郊游,全班38人,共交950元.算一算,平均每人交多少元,然后填写下表. _______ 4.(2分)50盆花.每堆照下面的样子摆放,摆8堆够不够_______?如果有剩余,剩_______盆? 5.(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_______4=8 3_______6=18 35_______15=20 7 _______5=35 6.(4分)是_______个 ;
是由_______个_______组成的 ;
8个 是_______;
7.(1分)“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舞台上的彩灯按红、黄、绿、紫,红、黄、绿、紫的顺序排列的.想一想,第38个彩灯是_______颜色? 8.(1分)水果店卖出橘子35筐,香蕉28筐,橘子和香蕉每筐都是48千克。根据下列算式补相应的问题:48×35+48×28:_______。
9.(1分)3乘以6等于_______。
10.(2分)根据“体育课上跳绳的有17人,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8人,拔河比赛的人数表示跳绳的3倍”可以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
共10分)11.(2分)在计算除法时,所得的商一定比除数小。
12.(2分)20-4÷4=4()13.(2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14.(2分)判断对错:
被除数是1575,除数是21,商是75 15.(2分)1,2,3,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
三、单选题(共4题;
共8分)16.(2分)甲、乙两人同时同两地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经过4小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正确算式是()A.(5+6)×4 + 3 B.(3+5)×4 + 6 C.(3+6)×4 + 5 17.(2分)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12 B.24 C.32 18.(2分)估一估,积比2000小的算式是()。
A.410×5 B.398×6 C.502×3 19.(2分)桃树有48棵,梨树36棵,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和少20棵,苹果树有()。
A.84棵 B.64棵 C.104棵 四、应用题(共6题;
共30分)20.(5分)王阿姨3天卖出24包糖,照这样计算,王阿姨一个星期可以卖多少包糖? 21.(5分)(2015•广东)做一种零件,8个工人0.5小时完成64个,照这样计算,3小时要完成144个零件,需要多少个工人? 22.(5分)每20㎡的树林每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g,某小区造了一条3300㎡的林带,一年可以吸收多少千克有害气体? 23.(5分)从北京到大连多少千米? 24.(5分)食堂买来36袋大米,每袋63元,买这些大米一共需要多少钱? 25.(5分)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题;
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1-1、12-1、13-1、14-1、15-1、三、单选题(共4题;
共8分)16-1、17-1、18-1、19-1、四、应用题(共6题;
共30分)20-1、21-1、22-1、23-1、24-1、25-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2
[ 2008-12-4 10:08:00 | By: 阿珍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第65—67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办法,技巧„„)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生活场景图,小明、小华、小军星期天去超市买笔记本,看图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和问题,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试一试。交流。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1)列表的方法:
(2)画
的方法整理: 3本
18元 5本
?元
(3)画线段图(图略)比较三种方法的共同点:使我们对信息能有一个更清楚地了解。
2、解决问题1:小华用去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1)根据表格来交流:可随学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别增加列名:数量、总价、单价 看第一行,知道了总价和数量,可以先求出单价;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单价和数量,算出总价
(2)根据线段图,你能否想出别的解法? 比如:18+6×2=30(元)
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我们解题的水平和正确率。
(二)解决问题2
1、提问: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在书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交流:
18÷3=6(元)
42÷6=7(本)或 30÷5=6(元)
42÷6=7(本)
2、比较: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借助“15×28”让学生说说简便算法。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问: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如何理解它? 完成书上的表格。并逐一解决。
交流: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有什么好处呢?
五、布置作业: 第67页第3、4题。
要求学生列表或画线段图后再解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第68页例题,和第6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列表解决类似求两积和(差)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解决问题具体的策略有哪几种?(列表,画箭头,画线段图等)
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们的解答了。其实,昨天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两类:归一和归总
老师补充练习(略)解释归一和归总的意思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里提到了几种树? 根据问题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问:根据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怎么求?这个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因为是求桃树的棵数,所以该算式就写在第一行边上更为清楚。)同样的,根据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指名读问题,说说怎么求该问题?
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综合算式的方法。)指名说说这题的解题步骤。
2、和刚才一样,自己尝试着解决“试一试” 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来整理,再解答 教师巡视,做一些具体的指导
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设计和解答的方法
2、读题后问:这份表格需要设计几行?
根据每一行的信息,分别能求出什么问题?写在相应的行。再回答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选几个学生的问题让大家解答。
3、边读题边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还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3
一、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7
瞅见(chǒu qiǔ)感召(zhàozhüo)勾勒(lâlýi)悄无声息(qiǎoqiüo)....
坐骑(qíjì)沼泽(zhǎozǎo)哺乳(bǔpǔ)...
二、看拼音,写词语。14
zhù zàonûâ shücuī huǐyín sînɡzhuï yuârân jìnbáshâ
()()()()()()()xuàn rǎnyū huíbō lixiū sâfán zhídiün pâiliúlí
()()()()()()
三、积累课文25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表示我()。
2、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
3、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着,()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的草原()起来:()声,车声,()声,响成一片。
4、这株柳树没有(),也没有(),而是聚合()与
(),以()和()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
()。
5、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沙白
四、延伸课外321、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让我想起了一首边塞诗词。
()
2、描写柳树的诗词:()
3、形容柳树的成语:()、()、()、()。
4、《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作者是(),代表作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5、点明《草原》的一句话是“(),()。”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课文写景色优美的草原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两个方面。
6、《草原》的作者是(),原名(),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等。话剧有()等。
7、表现绿的成语:()、()、()、()。
8、写草原的诗词:()
9、我国古代神话小说:()、()、10、《麋鹿》一课从麋鹿的()、()、()三个方面对麋鹿进行了介绍,运用了()、()等说明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4
第六单元第22课《九色鹿》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8分)
1.(4分)读拼音,写词语
zěn
yàng
yù
jiàn
jué
dìng
zhōng
y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4分)选一选,读一读
①来到桂林,你就像走进了一幅画卷________[A.juǎn
B.juàn]
②我们在洞里走了一转________
[A.zhuàn
B.zhuǎn]。
③我替父亲把炉火闷________
[A.mēn
B.mèn]好。
④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________
[A.nán
B.nàn]的人。
3.(12分)一字组词。
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令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6分)数笔画填空。
“并”共有________笔,第5笔是
________。
“令”共有________笔,第3笔是
________。
“道”共有________笔,第11笔是
________。
5.(7分)选字填空。
①________始的时候,我________不认识他。(并,开)
②公司因用人不当________了债务,公司中的宝________精英,都改变了自己的________色。(负,贝,角)
③________天小红把小丽打伤了,老师命________她一定要向小丽道歉。(今,令)
6.(4分)选字填空。
义
意
议
忆
①
你知道这个字的________思吗?
②
老李和老张是________兄。
③
“是去是留”人们________论纷纷。
④
回________,有时很美好,有时也很痛苦。
7.(5分)连词成句。
无忧无虑
过着
在森林里
生活
九色鹿的从此
8.(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伤害________ 亲近________ 熟悉________
9.(8分)看拼音,写词语。
ōu
zhōu
ruì
shì
shū
shì
kōng
t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àizhe
chūn
hán
liào
qiào
pí
láo
bá
sh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6分)看词语,写音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求救
湖水
任何
感恩
商议
愤怒
11.(6分)给音节加声母。
________ūn
________è
________ìn
________ēng
________ái
________īng
春
色
近
声
还
听
12.(5分)看拼音写词语。
yú
shì
jiàn
lì
wàng
yì
yāo
qiú
dào
lù
wàng
ēn
fù
y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4分)填空。
①
“并”字的读音是________。
②
“义”字共有________笔。
③
“求”字的第四笔是________。
④
“死”字的部首是________。
14.(2分)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①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________
②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________
15.(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心灵
轻轻地________
________的公路
长久地________
________的橡树
不约而同地________
16.(8分)根据音节写同音字组词。
lán
________花
竹________
________住
________天
mù
爱________
________光
________头
开________
17.(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愤怒—________马上—________
不许—________道谢—________
18.(2分)根据课文《九色鹿》填空。
从前,森林里有________鹿
。他身上的毛有________种颜色,美丽极了。
19.(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①
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________
②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去抓九色鹿。________
20.(5分)给词语找意思相反的朋友。
开口—________ 伤害—________ 赏—________捉—________ 发财—________
21.(7分)填空。
①篮________队员,按要________每个人都要投两次三分________。(求,球)
②因________路赌赛,上班迟________了。(道,到)
③大声的呼________声,吸引来更多的人,他们纷纷要下水________落水者。(救,求)
22.(4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________
②忧伤郁结;忧虑烦闷。________
③指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________
④使平静,使安定________
23.(4分)连线,①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________ a铁公鸡
②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________ b替罪羊
③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________
c笑面虎
④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________ d变色龙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4.(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_____的波涛中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地走了。
(1)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更生动。
只见一个人在________的波涛中___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调达___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___地走了。
(2)根据选文第一自然段,填空。
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从“________”跳进河里可以看出九色鹿________。
(3)从九色鹿所说的话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4)文中调达所说的话为什么用了省略号?
(5)联系全文填空。
这篇文章是个________故事,通过讲述九色鹿救调达,而调达为了________出卖了________,但最终调达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________,斥责了调达________,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
25.(6分)
一天,记孔雀邀请鹤作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高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白面单调的外衣,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的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1)这是一则()
A
.童话
B
.寓言
C
.神话
D
.民间故事
(2)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________,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________。
(3)鹤对美与丑的理解是()
A
.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B
.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C
.丑陋的外表是有用处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8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5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图画、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1、教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提问:曹冲怎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为什么只需要称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讲述:原来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就是“替换”法。
2、板书:替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补充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 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4、口答准备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三、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
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十七第1题
谈话:把这道题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提问:把你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
追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对它进行检验。就请你口答一下检验的过程吧!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追问:把小盒换成大盒也能做吗?把原来的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现在这7个大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五、巩固练习
1、用33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抄,练习本的单价是硬面抄的1/4。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练习十七2(机动)
板书设计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 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
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
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
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
240÷80=3(倍)
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
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学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因而今天这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超出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们对于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都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包括很多平时学习数学困难较大的学生也掌握了这一策略。
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学生将过去已掌握的静态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可操作的动态程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再次,它能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迁移到他们不熟悉的情景中去,这既是一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一种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首先,它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再次,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6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8分)
1.(4分)花落谁家
创造
创举
①劳动________了人类社会。
②这种设计是一个________。
坚固
坚硬
③这套家具既美观又________耐用。
④这块________的石头,不知从何而来
2.(4分)按拼音写汉字
gē
jiǎn
白________
挑________
āi
pàn
________伤
________望
3.(4分)多音字组词
脏zàng________
zāng________
干gàn________
gān________
4.(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xiàng
wǎng
chuán
dì
________
________
zhù
fú
yōu
xián
________
________
5.(3分)写出近义词
感激—________
快慰—________
本领—________
6.(3分)写出反义词
哀伤—________
忠实—________
美丽—________
7.(6分)形近字组词
检________
盼________
捧________
捡________
纷________
棒________
8.(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剩下(shèng
shèn)________
信任(rèn
rèng)________ 捡起(yàn
jiǎn)________
弧线(hú
gū)________
施展(shī
sī)________
阻挡(zhǔ
zǔ)________
9.(4分)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眼珠
________的白云
10.(8分)用所给的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弧________
________
阻________
________
热________
________
狂________
________
11.(5分)读句子,照样子将句子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我把雪儿轻轻捧起。
雪儿被我轻轻捧起。
①春风把雪儿的翅膀高高托起。
②我和爸爸把雪儿的伤治好了。
12.(8分)照样子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拍)皮球
________青虫
________故事
________钢琴
________音乐
________风筝
________照片
________谜语
________地洞
13.(8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庄________
________
衣________
________
耳________
________
弟________
________
14.(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小红做了这架航空模型。
这架航空模型是小红做的。
①陈明擦干净了教室的黑板。
②李明打开了这扇大门。
15.(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
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
A、小女孩
B、一只受伤的信鸽
C、天上的雪花
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
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
C、“我”为信鸽疗伤
16.(3分)火眼金睛
连续
陆续
继续
①入春以来,阴雨天________不断。
②电影快开映了,观众们________进场了。
③人们已培育出许多菊花品种,但并不满足,正在________培育新品种。
17.(4分)照样子,把下面的字先组成词,再造句。
例:果(水果)这里的水果真新鲜。
①哀________
________
②线________
________
18.(5分)缩句
①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②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行人在散步。
19.(5分)把下列词语填入到相应的横线上。
崎岖
清澈
淅沥
无际
纯洁
①眺望大海,我懂得了________。
②涉过小溪,我了解了________。
③走向山路,我明白了________。
④聆听雨声,我理解了________。
⑤俯视白云,我领悟了________。
20.(1分)排列句序。
①我们班转来一位新同学,名叫仇小光。
②下课后,我翻了一下《新华字典》。
③上课时,老师喊qiú小光发言。
④原来,这是一个多音字。
⑤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chóu小光怎么变成了qiú小光。
⑥当姓用就读qiú。
________
21.(2分)下列各句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A
.“逻、猎、灿、料”的声母都是“l”。
B
.“他长得像他的妈妈一样”是比喻句。
C
.宋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
D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22.(5分)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___
________ǔ
________
剩
阻
哀
________
ōng
________ī
忠
施
23.(9分)读《雪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终于有一天,雪儿________。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________,在蓝天中________。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
我望着它那________,喃喃说道:“________。”我把雪儿________,雪儿________,似乎________,然后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3分)
24.(8分)拾花瓣的小姑娘
三月,在圆通山。樱花树下,有个拾花瓣的小姑娘。
她的小脸,像朝霞一样新鲜。
她橘黄色的腈纶衣服上,绒绿的小鹿扬头张望。
她是一朵迎春花,散发着阳光的芳香。
她拾着轻轻飘落的花瓣。无数的花瓣,在她周围铺成了地毯。
她已经把温湿的花瓣,用草茎穿了长长的一串。
她还在拾着,拾着。粉红的,透明的,花瓣片片,落在她头上,身上。
啊,花朵般的小姑娘,你是要做一顶芳香的花冠,还是要编一串话项链?
你是要送给妈妈,送给幼儿园的阿姨,还是要送给同院的小伙伴?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的花瓣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5.(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澳大利亚
在北京动物园,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名字叫盼盼。他有一个叫亚特的袋鼠朋友,住在澳大利亚。
一天早上,盼盼打开电脑,收到了亚特的电子邮件:“盼盼,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我用树叶做了好多书签,选最漂亮的送给你做礼物。书签已用信封装好邮寄出来了,你很快就会收到。”
盼盼揉揉眼睛,朝窗外看看,小草青青的,树叶绿绿的,迎春花艳艳的,粉红粉红的桃花开得正欢哩!“明明是春天,亚特却说是秋天,真糊涂,把季节都弄错了。”盼盼对妈妈说。
可妈妈却说:“你是对的,亚特也没错。”
多有趣呀,春天收到秋天的礼物!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在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的树叶
________的小草
________的桃花
(2)你读懂了短文的内容吗?下面的说法不对的是()。
A
.盼盼是一只住在北京的大熊猫
B
.亚特生活在澳大利亚
C
.盼盼得到的书签是亚特用春天的树叶做成的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8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13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7
课题:年、月、日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2.解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4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观察黑板上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3)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2.试一试。
提问: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指名交流,汇报。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小结: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认识平年和闰年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年份(年)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数(天)(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年份(年)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数(天)28 „„ 28 28 29 ②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 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2.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指名阅读短文,并让学生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如2000年、1600年是闰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师出示表格并追问: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追问: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练习六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年()个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24时计时法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
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小结。
3.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提问: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三、反馈完善
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你认识这个图标吗?(禁止机动车通行),7:30~18:30表示什么?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提醒学生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提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用减法算:13-12=1(时)17-15=2(时)1+2=3(时)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练习七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明确:1时=60分 1分=60秒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
(3)提问:王叔叔11: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思考题。(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反思总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8
共12分)1.(2分)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
A.5月4日是什么节日 B.某班谁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第一 C.某班学生的身高 D.谁最适合当班长 2.(2分)下面哪种动物最多()小鸟 √ √ √ 兔子 √ √ √ √ √ 松鼠 √ √ √√ √ √ √ 鸭子 √ √ √√ √ √ A.小鸟 B.松鼠 C.鸭子 3.(2分)要表示11月份王老师家各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选用()更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都合适 4.(2分)能够清楚表示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的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统计表 5.(2分)某天散步时,爷爷先走了一会儿,到了公园休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就转身走回家了。下面各图中,正确表示爷爷出去散步时的情景的是()。
A.B.C.6.(2分)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2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有6个红球、8个绿球和10个白球。江江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A.红球 B.绿球 C.白球 二、填空题(共6题;
共10分)7.(2分)某中学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八年级中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样本是:_______ . 8.(2分)要体现某市的居民收入多少,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要观察一个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 9.(1分)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_______统计图 10.(3分)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统计图,_______统计图,_______统计图。
11.(1分)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_______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容易看出增减变化情况。
12.(1分)盒子里有7个白球和1个红球,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_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
三、应用题(共3题;
共16分)13.(3分)周正同学一至六年级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情况如下图,看图填空。
一至三年级时周正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_______一些;
_______年级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
五、六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_______一些。
14.(10分)下面是某市某小区李阿姨家2月、4月、6月、8月四个月的水费支出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阿姨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元?(2)2月份比6月份的水费少几分之几? 15.(3分)逸夫小学红领巾电视台每周播放2小时.如图是各类节目的播放时间统计图. ①“学法交流”的播放时间是_______分钟. ②_______节目播放的时间最短,占总时间的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1、2-1、3-1、4-1、5-1、6-1、二、填空题(共6题;
共10分)7-1、8-1、9-1、10-1、11-1、12-1、三、应用题(共3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9
认识周长
一、填空:
1、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
2、正方形的()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3、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
4、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和()。
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6、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米。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 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30 厘米,宽是 10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它的周长是()米。
10、学校朔胶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11、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13、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二、应用题
1、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是 27 米,宽 13 米。这块草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 9 分米,如果在桌布的四周围一圈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3、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 100 米,宽 75 米,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 2 圈,跑了多少米?
4、小红用一根长 48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6、妈妈用花边装饰一块长方形桌布的四周,已知桌布长 3 米,宽 2 米,花边围一圈后,还多出 1 米,这条花边共有多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 篇10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2分)把5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A
.1:20
B
.20:1
C
.1:21
2.(2分)能与1.6:1.2组成比例的是()
A
.1.2:1.6
B
.4:3
C
.3:4
3.(2分)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A
.1:8
B
.1:9
C
.1:10
D
.1:11
4.(2分)(2015•绵阳)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
A
.B
.C
.2倍
D
.3倍
5.(6分)已知s÷t=r
(1)当r一定时,s和t()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2)当t一定时,s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3)当s一定时,t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反比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2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两个内项的积是_______,如果一个内项是,另一个是_______ .
7.(3分)
=E
C一定时,D和E成_______比例.D一定时,C和E成_______比例.E一定时,C和D成_______比例.
8.(1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边长之比是1:2,那么高之比是_______。
9.(2分)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2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0千米,丙、丁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10.(1分)表示两个_______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5分)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12.(5分)一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500米,它的长度与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模型长度是多少米?
13.(5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处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1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1、2-1、3-1、4-1、5-1、5-2、5-3、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1、7-1、8-1、9-1、10-1、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同步练习】推荐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06-2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同步练习09-07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1-2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08-2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07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07-1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11-2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竞赛题05-1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06-19